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0 16:48:43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1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一

xx年柳背桥社区居委会在石桥铺街道事务科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低保调查审核以及低保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严格低保审批程序

社区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低保评议制度、评议小组成员名单、低保分类管理工作名册,社区居委会按不同人员实施了分类管理及参加公益劳动管理制度; 搞好长效管理,我们社区,分每周一、三、五、上午10:00至11:00时,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到社区签到,由低保居干和社区管卫生的居干一起带队,打扫居民活动场地、绿化带等。一方面安排有劳动力的低保人员在门岗值班,参加社区巡逻队巡逻,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劳动不到位者严格按低保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动态管理

(1)柳背桥社区到20xx年11月份低保发放表止,享受低保户数35户,总人数59人,其中a类人员 21 户、b类人员 9户、c类人员 5 户;从20xx年12底至20xx年11月止,新增低保户 16 户;调增低保金3户,停止低保户18户,其中2 户迁离本辖区、12 户办理超龄养老保险、 2户不原意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取消、4户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

(2)我社区坚持按街道统一的工作程序办事,坚持户主申请、入户调查、张榜公布、群众评议,将低保政策落到实处。社区对申请享受低保的人员坚持认真调查、严格审核、规范材料,确保低保对象不错、不漏、不误。每月对三类人员进行审核、二类人员按季审、一类人员半年审核一次;为了让上级部门及时掌握各种数据,我社区均能在规定时间上报各种统计报表,并做到真实、正确。

(三)、强化分类救助工作

社区现有分类救助人员24人, 70 岁以上的有 1 户、重残和残疾人2户、重病有3户

(四)低保与就业联动工作

(1)社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低保对象联系单位争取再结业,对实现再就业的低保对象实施低保渐退制度,在三个月的试用期中,本人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使低保对象免除了后顾之忧,09年社区干部推荐其就业、已走上就业岗位的有 4人;

(五)基础管理工作

(1)社区对群众的来电、来访,均做到热情接待,仔细调查,认真记录,认真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为了方便群众举报,社区在张榜公布的公告上公开了街道事务科、居委会的举报电话号码,另设有举报箱一个。

(2)社区根据街道的要求,对每户低保对象的本人申请、审批表、证明材料等都进行归类建档管理;

(3)认真开展低保建档工作。社区居委会为每一户低保家庭建立了档案,做到人数清,人员情况准确,并对低保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社区低保工作总结社区低保工作总结。

(六)创新低保管理方法和工作手段

(1)社区居委会干部对辖区特困户低保居民 5 户,执行一帮一服务、对辖区享受低保困难残疾人 2人,执行二帮一服务;

(2)为辖区卧床不起的低保老人、困难户家庭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款 10050元。

(3)在20xx年春节来临之际,社区工作人员分批、分期走访、了解、看望了辖区 45户低保户;为 24 户特困低保户送去了米、油、腊肉、板鸭等。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二

x年我社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市、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及镇办的指导下,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基础上,坚持认真做好各项低保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建立建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我社区今年把低保证工作作为社区居务工作的重点来抓,由社区支部书记亲自挂帅,社区低保专干认真贯彻落实《汇川区高桥镇20XX年城乡低保提标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管理、组织、落实辖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强化学习,坚持每月工作例会中学习研究有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文件,提高业务水平。

二、 严格规范操作,健全动态机制

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我社区紧密联系社区低保评议小组成员,深入走访、调查,了解特困群众疾苦,做到应保尽保。坚持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标准相衔接,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保障金额,使保障金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规范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制定了从个人申请到逐级审核、资金发放的一整套操作规程。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低保补差有升有降,加强了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低保的动态管理机制。

回顾这半年的低保工作,汗水、带着泪水一路走来,我们从艰辛、困苦中磨练了意志,提高了业务能力,坚定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难”的工作信念,决心立足低保岗位,服务弱势群体,切实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做好低保工作。我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我自身的热情和干劲,有社区同事的共同努力,我将与时俱进,积极践行“中国梦”重要思想,不负众望,努力将社区低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三

X年年我社区在办事处的领导下,领会文件精神,让真正有困难的居民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现就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就低保工作而言,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学习文件并我社区现有低保57户,130人。其中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有7户,残疾低保户的有16户,享受分类施保家庭有9户。

从XX年开始,我社区实行了“低保听证制度”成立了监督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新申请的低保户实行先签到一个季度,同时,召开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听证会,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公正、肯定。

我社区为了把政府的有限资金真正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我们经常入户走访调查,每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审核给予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如:我社区郝中敬,户在人不在,路振江家里经济收入增加了,经调查落实,我们按政策及时停止了他们享受低保资格。)

我社区对低保人员加强管理,定期组织低保人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组织低保人员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如;‘环境创新年’活动中,组织低保人员清理垃圾45吨,铲处小广告300多条,同时社区把低保人员分为6个小组,每天轮流值班。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的活动中,大家都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我社区在为低保户、特困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注重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冬季来临前社区就组织募捐活动,捐的衣物和现金极时送到享受低保孤儿乔云云家中;每逢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社区困难家庭送去米面油,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同时社区还通过黑板报进行大力宣传,让低保人员树立自强自立为国分忧的思想,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创造就业的机会。

今后,我们更要努力把低保工作做的更好。

看了“社区低保上半年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2016年社区民政工作总结

2.低保工作个人总结

3.低保工作年度个人总结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2

1.工作职责

(1)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及其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2)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党员要经常深入社区,了解百姓生活中的急事、难事,听取百姓对党支部的意见和建议,要把服务带下去,把意见带上来。

(3)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来电话人的求助事项,要及时帮助解决,电话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作为重点案例,通过联系街道、社区和企业,走进群众,带去解决方法和服务。

(4)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对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并向社区便民中心汇报,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汲取营养,经受锻炼,接受监督。

(5)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群众力量。

2.主要方式

服务区域以街道为划分界限,1名党员带领1~2名工作人员负责1个服务区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联系好区域内的街道、社区和企业,做好联系和服务居民的工作。

(1)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党员要联合街道与社区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每个党员及其联系街道必须各结对帮扶一名困难群众。每位党员每月必须走访一次困难群众,每月填写一次结对帮扶日志。结对帮扶要求既立足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工作技能,自强自立。

(2)开展政策法规的主题宣讲。党员要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有条件的党员每年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件以上实事。承诺内容要切合实际,具体可行,履行承诺的情况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3)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党员要积极参加所在街道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的工作。另外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类服务活动。每位党员每月必须参加一次公益活动。

(4)深入调查研究。党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配合街道深入社区,走近群众身边。特别要注意深入到老社区、问题多的社区中去。在走访过程中要了解居民群众生活中的急事、难事,及时写出走访体会,向社区便民中心汇报,以便更好地拓展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3.工作要求

(1)加强经常联系。党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所服务区域内街道、社区和企业,每月到社区联系对接工作不少于2次,到企业排摸不少于3次,到居民家庭不少于4次,切实做到对服务区域“四个清”,即服务区域内的街道社区基本情况和基本人员清、服务区域内的加盟企业和派单企业详细情况清、服务区域内的基本道路和小区分布情况清、服务区域内的信息服务企业总体情况清。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3

新农村,又有新气象。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在新一轮改革中,包括党建在内的城乡统筹,一定会给农村带来新的机遇。”全会传递的信息,让湖北**市**县桥和村党支书邵言红更加振奋,也更坚定了他返乡任职、做创业带头人的信心。

去年以来,**市探索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悄然加速。

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潘立刚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它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基层党建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市的探索就带有这种方向性的意义。”

新形势

城乡二元结构制约基层党建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在农村,一批又一批青年进城打工,创业弄潮,一些地方出现“空心村”和“空巢家庭”,对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日渐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如何更好地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城带乡、城乡互动?

**市委书记傅德辉告诉记者:“统筹城乡发展,找准结合点很重要,通过调研,我们确定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突破口,立足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党员、干部、人才等党建要素的优化组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协调基层组织要素,在提升城乡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同时,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据介绍,**市共有党组织7200多个,党员13.8万人,其中农村党员近8万人。和其他一些地方一样,农村组织数量和党员人数均多于城市,而城市党建资源多于农村。城乡党建资源配置不均,以往缺乏交流,城乡党建各成一块。

在中西部城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

城乡之间似乎立着一道透明的玻璃墙,彼此看得见,却缺乏互动。

城乡党建的藩篱,必须拆除。

新探索

实行统筹互帮互助

改革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固定模式。

**市于去年初开始探索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区域联动、资源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各地实际条件,尊重普通党员和群众的创造精神。不搞‘一刀切’,不喊口号,注重实效,不拘形式。”**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城乡联建:打破分割,互帮互助

**市泉口社区地处闹市,社区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400多名。走进社区服务大厅,迎面就是社区工作人员职责分工一览表。9名工作人员中,有一位是钟祥市陈安村村委会委员邓姗姗,协助负责泉口社区综合治理。城市社区工作人员里怎么来了一位“村里的妹子”?

社区党总支书记吴修荣笑着解释:她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己人”。今年4月,泉口社区党总支分别与陈安村党总支结成联建对子,我们是一家人。陈安村共1000多人,设党总支。自从和泉口社区结成联建对子后,两方走动越来越密切。陈安村派人到“城里认亲”,看到泉口社区党总支的党员服务中心、电教设备等十分齐全,党员带头的文艺演出红红火火,心里痒痒。泉口社区发挥文艺人才优势,专门派人帮助陈安村组建文艺演出队,丰富党员群众文化生活。

泉口社区组织党员到陈安村参观学习,看到村群众事务的服务大厅大大方便群众。社区党员干部开始琢磨自己的服务大厅了。泉口社区服务站原来在二楼,一楼作为门面出租,群众办事不方便。从陈安村取经回来,泉口社区将服务站从二楼搬到一楼,群众进门就能办事。损失租金收入,换来的是群众的掌声。

**市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行村居联建、村村联建等多种形式,全市86个社区与村、28个经济强村与弱村、295个企业与村建立了联合党组织。

党员联动:走出去,请进来

走进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4组,当地农村常见的土坯房、砖瓦房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6座二层小楼,排成一线,白墙黛瓦,配有车库。香樟树吐露鹅黄,绿化带造型别致。

演绎这一神来之笔的是致富能手张德华。彭墩农民张德华在**开办商贸公司,主营餐饮,收入可观。石牌镇党委早就瞄上了他的才干,镇党委负责人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回村带领村民致富。

20**年10月,张德华回到彭墩村创办青龙湖农业公司,发展种植、养殖和观光农业,带动本村和周边1000多个农户增收。农户人均收入,很快从原来的2000元增至现在的7000元。公司出资为村里修路,通了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等。20**年5月,他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其间,张德华光荣入党。村里设党总支,根据产业分布,下设彭墩村农业党支部、荆富商贸公司党支部和青龙湖农业公司党支部。

去年底,青龙湖农业公司出资100多万元,建设村居小区,集中居住,腾出宅基地发展产业。一期26户已经高高兴兴入住,二期150户正在建设。

像张德华这样回到农村任职的致富能手还有不少。**坚持“走出去、请回来”,拓宽城乡党员干部交流渠道,开展班子联建、党员联培和人才联育等,激发各类组织要素的创造活力。钟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袁勇说,希望1/3的村子能在今年农村换届选举中把致富能手选进班子,努力把1/3的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带领群众致富。

活动联谊:互相促进,共同受益

为了让无职党员发挥先进性,陈安村党总支开展“设岗定责”活动,一批农村无职党员亮出身份,走上治安巡逻等公益岗位。泉口社区从中受到启发,也在社区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每到晚上,治安联防岗的党员们和其他队员一起,穿着反光背心巡逻,守护社区平安。

通过党建联谊和互动,双方受益。泉口社区完善阳光志愿者活动,党员带头开展“爱心妈妈”活动,把爱心送到农村。今年“六一”节,社区党总支组织30位“爱心妈妈”与陈安村16名留守儿童联谊,带孩子们进城逛公园,进图书馆,送给孩子们新书包,让他们感受妈妈的温暖。陈安村在东莞有汽车运输协会,通过组织牵线,泉口社区每年输送50名有驾驶技能的下岗人员,在东莞实现再就业。

泉口社区党总支书记吴修荣说:陈安村依托本村运输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开展党建活动,有针对性,党员、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我们过去经常读报纸、念文件等,党员、群众不大喜欢,效果也不好。今后还要向陈安村学习,创新活动载体。

如今,跨城乡区域的党建活动在**日益活跃。

子陵铺镇党委书记周文兵说,过去一些地方以城带乡,大多是捐款捐物,或者送一些图书、电教设备等。这些也需要,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城乡党建活动的互动,让双方的精神振奋起来,强化党员意识和宗旨观念,这种精神鼓舞的力量是无穷的。

村企共建:产业推动,互利共赢

湖北宝源木业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每年消耗很多木材,天然林资源有限,人工林不够用。公司林业基地辐射**广大农村,实行订单育林等办法,农民积极性不高,材源紧缺。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蔡维金经常为此头疼。

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宝源公司开拓了“阳关大道”,让企业和林农尝到甜头。今年6月的一天上午,市委组织部请来蔡维金,希望公司利用覆盖农村的优势,在统筹城乡党建方面有所作为。建议他实行公司+基地(党支部)+农户的产业模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条上,稳定并扩大材源。蔡维金眼前一亮,如获至宝。

很快,一次特殊的党建会议在宝源公司举行。来自**城区、钟祥、**等地乡镇党委负责人、林管站负责人、党员林业大户等齐聚一堂,26块基地党支部牌子在会场摆放得整整齐齐,在红绸布的映衬下格外闪亮。公司成立木材供应党总支,专门负责联系26个基地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

有了基地党支部作依托,公司免费向农民提供树苗和技术服务,成材后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基地党支部成立事务协调小组,处理基地和村组之间事务,落实造林政策,监督公司收购合同的执行,维护企业和林农合法权益。

有共赢,就能受欢迎。

新动力

呼唤更多创新和长效保障

据潘立刚介绍,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均衡发展,过去也有单个方面的突破。**市的探索,能够做到统筹兼顾,把城乡基层党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了一些内生的动力。

激发城乡组织要素的活力。通过联建等一系列统筹活动,各类组织要素的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进一步释放。**县钱场镇党委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进企业锻炼、到城镇取经,增强了自身发展经济的能力,以及“双带”能力。全镇25名党支部书记年收入超过5万元,带动全镇390户党员,4300多个农户从事养殖等产业,该镇已成为“湖北笼养蛋鸡第一镇”。该县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坦言: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党员干部思想上要过关,经济上也要“考核”。思想不过关,组织缺乏号召力;经济不过关,干部没有说服力。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通过党建统筹,城乡基层党组织互补互助,共同提高。一些农村党员说:过去农村党建相对薄弱,在统筹中受益最多。近年,**新建267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改建3**个,完善了阵地。通过城乡联建等,农村党建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基层民主得到改善。

改革无止境,发展无止境。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4

关键词:原州区文化馆;内部机制改革;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2010年,原州区文化馆实施了“内部机制改革”。这一改革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时至今日,原州区文化馆内部机制改革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作为一名改革的参与者和亲历者,笔者对原州区文化馆内部机制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内部机制改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

2011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一次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文化事业单位激发内在活力的孵化器。

文化馆是文化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的地位载之于共和国宪法。文化馆在我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又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建立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系。应该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文化馆体系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前的30多年中,各种活动不断调剂着大众的日常生活,文化馆及其所代表的群众文化对普及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成为专业艺术最为重要和坚实的基础。大众百姓所得到的最基本的艺术熏陶,艺术家最初的亮相登台,许多就是从文化馆开始的。50年来基层文化馆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今天能够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

直到今天,文化馆仍然是基层主流文化的最重要的阵地,尤其在大量文化娱乐场所市场化后,普通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及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越来越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的情况下,文化馆的公益性作用愈显重要。全国各类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举办展览、组织文艺活动、举办文艺培训等,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基层乡镇、社区和农村举行。

原州区文化馆同样如此,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对原州区乃至固原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很多人心中至今都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文化馆情怀。尽管如此,文化馆伴随着经济建设大潮的汹涌而来,经历了很长时间几乎被遗忘的岁月。没有经费、没有活动、人浮于事等等......。笔者在原州区文化馆工作了15年。刚进入文化馆的时候,能够看到的要不就是整个活动大楼就2个人上班,一个是馆长,一个是门卫;要不就是全体干部职工都在,但是女的在聊天,男的在抽烟;有业务技能的老师都在外面代课挣钱,没有业务技能的只好开创第二产业。全馆上下一盘散沙。政府部门也只有在全区集体义务劳动的时候才能想起文化馆。全年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开展、也没有辅导和培训。当年曾是全固原最为红火热闹的文化事业单位一时间成为“养老机构”。直到2010年初,实施内部机制改革后原州区文化馆才算是重新走上了正常的轨道。回归正常的原州区文化馆从上到下都卯足了劲的工作,似乎只有工作才能忘却这么多年被“遗忘”的尴尬和难堪。

五年的发展让笔者意识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前瞻性和重要性。因为内部机制改革给原州区文化馆带来的不仅仅是机制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内生活力上的变化。有了这次内部机制改革,文化馆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标,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全区城乡文化活动呈现“两头热”,为全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部机制改革加大了本区公共文化服务输出的力度,繁荣了乡镇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成为“文化惠民”的受益者

文化部长蔡武说: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文化改革中坚持“双轮驱动”的思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原州区文化馆的内部机制改革恰好是抓住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思路。

内部机制改革后的原州区文化馆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给本区11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下派专职文化辅导员一位,辅导员必须是具备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他(她)们将负责所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所有的文化活动辅导、组织以及协调工作。当然这14位辅导员并不是独立在战斗。同时还建立了“文化辅导员联动机制”。也就是说辅导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互相发力的。哪里需要协调辅导可以随时抽调下派辅导员。这样的好处就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输出的力度,使原州区的群众文化活动非常活跃,带动了城乡老百姓自编自演自创文艺作品的积极性,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原州区政府也是把内部机制改革作为“文化惠民”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从资金、人力、物力各个方面进行大力支持。切切实实的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文化福利。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繁荣发展的文化业态。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区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办事处一共创建了秦腔自乐班129个,广场舞蹈队80支,文化大院15个,文化大户58户,业余文艺爱好者10000多人。这些业余团体和个人都已经把文化馆作为他们最可信的“娘家人”,只要有活动就主动给笔者所在的文化馆汇报,活动结束后会将开展的信息以简报的形式上报。做到了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三、内部机制改革调动了本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盘活了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创建了贫困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两条腿”走路的初步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今天的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文化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也导致了需求的多样化。把“大秧歌”送给“白领小资”和把歌剧、芭蕾送给农民工同样不合时宜,因此,如何丰富我们的公共文化产品,繁荣公共文化活动,成为政府文化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者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死抱着原来那些简单的服务方式和传统的节目活动,只能是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而达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

原州区文化馆在内部机制改革中也是特别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内生活力的激发来盘活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这里的公共文化资源具体就是文化馆配置的专业技术人员、场馆、设备以及一些无形资产。

笔者在前面曾提到原州区文化馆曾经人员涣散、人浮于事,整个活动大楼常年闲置。经过内部机制改革,首先把业务骨干全部调动起来,放到重要的乡镇文化辅导员岗位上。再把辅导成效和绩效工资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骨干力量,也就能够把最优质的组织辅导资源输送到最需要的乡镇和社区。其次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馆活动大楼设备,笔者所在文化馆的活动大楼是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对于开展基层文化服务还是非常有用的。经过内部机制改革,所有的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全都用在了辅导、培训以及免费开放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内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困难。再有就是充分利用文化馆的无形资产也就是在群众文化方面的专业和信誉,挂靠了一批业余艺术院团,文化馆负责专业技术服务,这些艺术院团义务送戏下乡、进社区、军营、学校、工地、景区等等。从机制改革之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各类演出3000多场(次)(其中秦腔专场就达到了1500场)。因为有了这些活动的举行和影响力,很多社会力量的文化活动也向笔者所在的文化馆发出邀请寻求合作。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每年一届的秦腔大赛,年年是企业冠名,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还为文化馆创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建了贫困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两条腿”走路的初步模式。

四、内部机制改革的不足之处

任何改革都会有不足之处。原州区文化馆内部机制改革也不能避免。内部机制改革在其时机、内容、作用上都能站住脚,但是经过5年的实际检验,笔者认为还是有以下问题存在。一是内部机制改革改的只是一个工作机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文化馆面临的体制问题,工作机制变了,体制依然如前;二是内部机制改革虽然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但如果不能建立长期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恐怕会沦为“昙花一现”;三是内部机制改革没有后续的有效总结和推广,没有起到示范性作用。真正的改革应该是一时激起千层浪,通过改革让更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看到改革的前景和希望。这也是笔者最希望得到的最好结局。

五、内部机制改革的启示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5

关键词:驻马店文化 基层文化活动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70-02

党的十报告指明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条主线”、“一条道路”、“一个阶段”、“一个关键”、“三项原则”、“四项任务”。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决定了必须将传导正确的人生和高雅的艺术享受紧密结合起来;找准群众文化的独特视角,是群众文化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点。新的经济常态下,河南省新蔡县以文化馆为龙头积极顺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在群众文化辅导方面,始终坚持“立足阵地,面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总思路,“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学校”,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组织辅导、创作文艺精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基层文化活动。同时还做好“以点带面”进行交流与辅导,从而推动新蔡基层文化活动向前发展,充分体现了文化馆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县文化馆的主要对象在城市和乡镇,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因此,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尤其是做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非常重要。

新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流域,豫皖两省三市五县接合部。新蔡县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尧舜时期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封于此地为吕侯国,在此地建立吕侯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9年),蔡平侯为依附楚国,迁国都至此,始称新蔡,至今已有2540多年历史。

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县城建成区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18.76万。新蔡县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已成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新蔡县明晰了地区性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明确了豫皖两省边界新兴工业城的发展方向,新蔡正成为一座日新月异的生态水城、文化之城、产业之城、工业之城、仁义之城。新蔡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科技进行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是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河南劳务输出基地县,河南省国际劳务合作基地县、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直管县、国家“十二五”大别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

一、新蔡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

新建成的县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总占地30亩,其中,县文化馆3406平方米,图书馆2539平方米,博物馆2060平方米,艺术培训中心897.24平方米。县文化馆在编人员30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11人,专业技术职称21人,中级职称6人,高级技工6人,占业务人员总数65%。新蔡县2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人员总数52人。全县以村级(社区)文化大院为基础,逐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个,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室360个,2008-2010年全县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已建成16个。总投资401万元,项目建设统一图纸设计、立项勘探、环评、土地、规划等。每个站建筑面积307.5平方米,室内设备配置齐全。其它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正在规划和申报之中。全县现有354个村办农家书屋(图书室,有条件的村委设立文化大院);健身舞队63个,约3000人,唢呐班30个,约150人,演艺团队12个,约100人;杂技团20个,约300人;各类艺人(美术、书法、音乐、舞蹈、剪纸)等业余爱好者近600人。

二、文化馆发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的职能作用

县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过去电影,演出下乡,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传统做法,这些服务方式无疑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然而随着农村生活的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文化服务项目由于缺乏本地化的科学性管理和参与,有时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在一些农家书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项目等捐赠设施,想象中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也因青壮年的进城务工显得冷清,而许多农民平常除了干干农活,基本上就坚守在家里看看电视、聊聊天,村级农家书屋和信息文化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耳熟能详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他们似乎仍显十分遥远。

1.正确引导,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地融入世界,在带来好的、正能量的同时,由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我国固有的一些落后、腐朽文化交织在一起,给社区文化建设增加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比起几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经济方式与创业模式的多样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全球农业贸易体系的构建,初级农产品已不再是农民的唯一收入来源,许多地区农民基本靠外出打工创收,而留守者则更希望有机会参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乃至市场营销,他们需要提升认识,充实能力,学会包括产业加工、品牌设计、有机农业质量监控,网店管理等新技能。还有一些地区因为拥有旅游、文化等资源,有条件通过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来增加收入,因此亟须对于文化产业的创业咨询与扶持服务。其次是生活方式与文化兴趣的多样化。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党政机改、国企改制以及医疗、医保、住房等制度的改革,许多社区管理、群众服务以及公共事务都从政府、企业的职能中分离、转移,延伸出来,使城市和乡镇(社区)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也促使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着为日益增多的“社会人”提供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的县文化馆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切实履行政府赋予的辅导、指导、研究、组织等各项职能,始终坚持用民族的、历史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区文化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要求。

2.开展活动与辅导相结合,提高乡镇文化站(社区)业务职能作用、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文化馆是城乡(社区)文化建设的航母。结合城乡(社区)文化活动的需要搞好辅导,围绕重点工作、抓好示范,一点带面。新蔡县2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及工业集聚区可分六个区域,由县文化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按区域集中培训,编排节目,采取区域辅导、节目巡回演出。各乡镇分管宣传的乡镇长和文化站站长带队参加,结合本区域实际业余演出人员情况而定,每个区域调选自编16节目,演出时间在2小时以内,节目精挑细选,语言精练,节目内容以重点宣传十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法制知识及农村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分区域演出进行评比筛选,每个区域拿出3个节目,到县里进行交流和评比。同时还举办各类公益性活动,采取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乡)社区建设群众文化重点培训基地,培训造就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业务骨干队伍,挖掘和打造反映先进文化特征的时代精品。

为提升新蔡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从2008年以来全县连年举办新年音乐会、唢呐和民间艺术表演大型灯谜活动等大型民俗活动,组织“欢乐中原、和谐新蔡”大型广场系列文艺活动,打造出新蔡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每年的全国东西合作会期间,组织我县民间艺术队参加全市表演赛,提升新蔡文艺队伍素质、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解决群众看书、看电影、看戏难问题,组织开展了“戏剧、图书、电影放映下乡”等系列活动。全县共举行大型文艺晚会近800场次,演出各类节目600余个次,近150万人观看了演出,豫剧团精心编排了精彩文艺节目。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00多场,送图书下乡近100次,农民电影放映工程1985场。全县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创作人员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以实话艺术精品工程为契机,围绕我县人文特色,创作了一批反映历史人物、新时期先进英模的新剧目。其中《新村赛事》通过几轮比赛,2009年4月28日在央视频道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3.发挥“三区”人才文化工作者对基层文化建设作用。根据省、县文化主管部门要求的“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及文化工作者(志愿者)专项工作统一部署,新蔡县抽调25名人员分别选派全县20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为期一年,为基层开展群众性文化服务,解决基层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选派人员明确要求,在分管乡镇,每月时间不低于10天,选派人员和文化站(站长)参加每月底例会汇报,要求到基层开展文化活动,深入调研。通过一年的工作,使乡镇文化站和基层文化业余爱好者了解上级文件精神,同时解决实际的问题。各乡镇文化站完善制度,建立档案,掌握第一手资料。其中有《新蔡县XX乡镇XX村委/社区文化大院基本情况登记表》、《新蔡县XX乡镇文化站文艺辅导培训计划表》、《新蔡县XX乡镇文化站图书(报纸、杂志)借阅登记表》、《新蔡县XX乡镇文化站活动基础设施登记表》、《新蔡县XX乡镇文化艺术高考生人员登记表》、《新蔡县XX乡镇(社区、中学)业余文化艺术人才登记表》、《新蔡县XX乡镇民间艺人登记表》。一是改变过去每次举办活动由县文化主管部门下发文件通知,乡镇参与人数少,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现象。二是改变过去只坐办公室看报纸、打电话,到基层调研次数少的现象。三是改变过去下乡镇检查工作,只听取汇报,走走过场,敷衍了事,做些表面文章的现象。四是改变过去有站无人管、有人但不做本职工作,管一些与站无关的工作的现象。五是改变过去有站制度不完善,不清楚本管辖内有多少演艺团队和文化能人及文艺爱好者的现象,对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展“三区”下基层工作以来,下去人员和文化站人员在工作当中,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带动全县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走上正常轨道,乡镇文化站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有明显提高,要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对策

1.新常态下,嬗变“催化剂”。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主要形态,形成我国文化建设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文化形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其内涵:一是要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方针政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二是要弘扬主旋律,坚决扫除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结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上典型的好人好事搬上舞台,让群众自演自说,在娱乐中得到启发教育和鼓舞。三是要抓好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形成讲科学、讲文明、讲道德的社会新风尚。四是抓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民间文化是村落的源头,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群众最具召唤力,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2.打造品牌,服务社会。品牌有无竞争力,能否成为品牌,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群众文化品牌――“群众大舞台“文化活动在服务社会方面,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创的公益性文化品牌,我们应倡导以群众的文化权利实现和文化需求满足为目标,为建设群众文化提供丰富载体,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发扬仁义文化、吕氏文化、干宝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新蔡县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

3.立足公益,以人为本。文化馆(文化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是群众享有文化权益、终身学习的重要课堂。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共同兴办社会文化的原则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公益性、主导性、示范性、学术性和多元。强调群众文化的普及性、广泛性和参与性,从而提示群众文化在寓教于乐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力求体现一种多元互动的文化观,体现一种和谐社会的追求,体现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基本文化权益。

4.整合资源,提升品质。整合文化资源,充实服务内容,丰富群众生活,提高文化品质,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根本要求。着力整合提升五类文化活动:民俗文化、广场文化、主题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

总之,以企业文化为龙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挖掘其深藏的文化底蕴,让企业文化融汇于社区文化之中,推动本地优势经济发展,唱响文化品牌,努力把它培养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从而带动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秀忠.统筹城乡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探讨――以河南省驻马店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2] 薄军.我国新时期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失衡及其原因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

[3] 郭敏宽.试论统筹城乡文化的契合点[J].大众文艺(理论),2009(3)

[4] 黄保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J].理论学习,2008(12)

[5] 王晓钧.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统筹城乡文化建设[J].今日科苑,2008(22)

[6] 王旭宽.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中的农村文化建设[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7] 陈始发.以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和谐文化建设[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6)

[8] 王晓冬,索志林.城乡文化强弱差距与新农村建设[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9] 谭志桂.以城带乡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J].党建,2006(9)

[10] 张瑞琴.关于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5(12)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6

中南路街洪山坊社区

为组织开展好2021青少年暑期活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建设,带领青少年度过一个健康、快乐、文明、充实的假期,洪山坊社区居委会以“喜迎建党百年 红色基因助我成长”为主题,围绕 “红色教育引导”、“文明美德渗入”、“实践成长助力”、“创新活动益脑”、“暑期安全保航”、“帮扶关爱深入”等六大活动主题,精心设计了30余项公益性青少年暑期实践体验活动,每次参与人数都在30人以上。

红色故事会:活动邀请了社区的老党员给社区青少年讲述入党历史及革命故事,让大家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能够更加珍惜现有生活和平的不易。聆听了老党员的故事之后,社区青少年以真实的革命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进行总结,然后进行讲述。本活动通过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表演,把一个个红色经典小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让在场的每一位学生被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所动容。同时,社区还利用托管班开展“红

船精神”航模课,通过制作“红船”模型,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争做新时代红船好少年,进而发扬“红船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文明道德户外演讲: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荣辱观事关祖国的前途命运。由此,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高尚的道德素养,深入理解国家核心价值观,社区在暑期活动中加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多次举办文明道德户外演讲及公益小天使行动等活动,其中文明道德户外演讲这个活动即加强了小朋友的临场发挥能力,培养他们的胆量自信,同时也强化了小朋友对文明道德要素的吸收,深度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进而从小就形成对孩子们价值观的正确输入,让文明、健康、和谐的文明道德贯彻到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公益小天使行动让孩子们体验责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借助所学爱眼护眼知识,走上街头,宣讲给更多的陌生人,做一次公益宣讲活动,传播爱,提升大爱格局。教授他人如何爱眼护眼,和更多人一起关爱眼睛,保护眼睛健康,增强健康意识,增加换位思考体验,提升沟通表达能力。

动手创新小制作: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在创新性实践活动之中才得以生成和发展。暑期期间社区以托管班为主阵地,从美术教学切入,通过手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中活动形式多式多样:小小手抄报设计、小童学中医、创意美术、速叠杯、

小小环保卫士、剪纸艺术、 DIY制作等等,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践机会。其中小童学中医让孩子们模拟医院医生给病人看病,通过角色互换引导小朋友参与了解医生的行业及急救的相关知识,每一个小朋友都十分认真的学习,并了解了家庭急救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安全知识保航讲座:为进一步加强辖区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社区对本辖区的青少年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讲座主要围绕游泳、防火、防电等安全点进行讲解,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帮助大家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让青少年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为青少年提供安全保障。

帮扶关爱助成长:为了培养孩子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传播“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服务理念,我们还定期组织“携手共送夏日清凉,志愿服务孝行社区”等慰问老年人的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社区老年人群体,用如同对待亲人般的耐心和关爱照顾着社区的孤寡老人,以此给老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让空巢的老人“心”不空,让社区的夕阳红似火。

与此同时,暑期活动中,我们还坚持每周举行两个以上的大型特色活动,如:“拍拍操大赛”、 “与音乐对话—琴台音乐鉴赏会”、 “亲子讲座——如何做沟通高手”、“阅读成长”等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参入此项活动。并且,我们加大了各种活动的宣传力度,如:辖区内张贴宣传海报、居民群消息、洪山坊社区微信、社区电子显示屏,与辖区中小学校、培训机构联系,并聘请专业机构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落实《xx省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服务惠民生、托底线、救急难、促公平,帮助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根据《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xx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开展2017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x人社厅函〔2017〕x号)要求,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市残疾人联合会决定于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在全市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

二、活动时间

2017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

三、援助对象

(一)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劳动者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

(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

(三)去产能中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停工企业职工;

(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四、工作目标

以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作为重点,强化宣传引导、全面摸清底数、集中为各类就业援助对象提供就业帮扶,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维护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五、活动内容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区(县)人社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政策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各类招聘会,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手册、微信微博等方式,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申报流程、办理方法及经办机构等,提高优惠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

(二)摸清底数,做实登记认定。各区(县)在活动期间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开展走访入户普查,全面摸清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底数,对辖区内新增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登记认定,准确掌握就业援助对象的就业需求,切实做到走访到户、登记到人、信息入库,并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

(三)依托专项活动,集中实施帮扶

1、各区(县)人社部门要紧紧围绕援助对象的就业需求,组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集中为有就业需求的援助对象提供合适的岗位信息,(具体安排详见附件3)。同时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张旗鼓、进村入户开展“送岗位、送培训”活动,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就业帮扶。依托就业培训机构组织开展特色培训活动,集中为有技能需求的援助对象进行培训,落实培训补贴;结合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组织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或定向招聘。

2、各区(县)人社部门集中时间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

3、各区(县)残疾人联合会启动残疾人就业帮带活动;组织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或定向招聘;同时要对残疾人专职委员公益性岗位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调整补充一批公益性岗位,对特别困难的援助对象实行托底安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注重分工配合。各区(县)人社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要指导、组织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做到落实责任、真情帮扶、个、精心援助、动态管理,确保就业援助月活动顺利开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将根据各地招聘会安排,适时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8

论文摘要: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农村的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消解。在此过程中,乡村基层社会结构重构,并由此带来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革。

论文关键词:城乡统筹 产权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

在城乡统筹进程中,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以个案研究为基础,通过观察、专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伴随着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传统村落社会也在发生“静悄悄的变革”。

一、土地流转与农村社区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长期处于二元分割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在城乡统筹的进程中,“乡”的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术界对城乡统筹中“乡”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一些学者从“三农”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农村发展,从内部来推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如:“通过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支持和引导农村的发展,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化。其核心是通过国家整合,将资源尽可能地向农村配置并激活农村内在动力”。还有一些学者从“城市”角度出发,主张通过城市发展和吸纳,来拉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日本学者周牧子认为,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城市化进程的另一个侧面是农村社会的再编,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今天的“三农”问题,已经不能局限在“三农”范畴中来解决了,应该放在城市化进程的角度上来考虑。

不管从“三农”角度还是从“城市”角度来研究城乡一体化中农村发展问题,始终绕不开的问题是土地问题王宏新从农村地产开发的角度提出了城市资本进入农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定义应该是“让城市的资本流入农村”。农村地产发展不应该仅仅指当地的发展,而应该鼓励城市资本和‘城里人’进入农村,允许城市居民到农村去购买商品房,以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徐勇教授认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必须增加新的生产要素”。、而这些究竟怎样才能实现,关键是土地问题,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

二、土地流转进程中的乡村社会变革

X市是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Y区是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A社区是Y区的“五朵金花”之一,由原A村撤村建居改制而来。2008年1月,A村撤销村,建立A社区,原辖区不变。A社区总人口2842人,所辖总面积2.9l平方公里,其中宅基地面积246.46亩,耕地面积1859.67亩,非耕地面积237I亩耕地面积流转1207亩,占本村耕地总面积的64.9%。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在土地流转之后,原来传统的农业社会的逐步消解,农家乐、企业、民间组织等在村落社区中出现,农民不仅仅出现社会分层,社会需求多元化,而且需求层次多元化。

村庄产业结构变迁A村曾经是一个封闭传统的农业社区,农作物主要以粮油为主,1996年前,全村粮油种植占全部耕地的97.3%左右。1994年前后,农民逐步开始种花,2001年全村花卉种植占耕地面积的97.2%。2002年全村91%的土地经流转而集中,吸引了数十家种花专业大户和大公司在“A村”生产经营,花卉规模种植得到很大发展。2003年,花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A社区传统花卉种植业比例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上升,社区出现了大型现代园艺、花卉产业。同时社区出现内农家乐、茶馆、商铺、花卉交易市场、商店、超市、菜市等。社区基本上实现了从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单一花卉产业向休闲观光旅游业、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的巨大转变。产业结构变迁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以前的偏第一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合理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多元。

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辽。土地流转后,A社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居民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A社区成了以发展小盆、鲜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观光农业特色景区。同时政府引导民间组织、企业的进入,主导打造“农家乐”,构建农村保障体系、农民就业体系等,实现土地流转后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城乡统筹模式。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农民职业身份的变化以及农民收入的变化。(1)农民身份职业多元化。在我们随机抽查的40份问卷中,在所选样本中,失地暂无业、农业劳动者、企业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家务劳动者、一般服务业员工、自由{业者、专业技术人员、村务管理者分别占7.5%、l0.0%、l7.5%、22.5%、7.5%、12.5%、2.5%、2.5%。说明在土地流转后,居民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一半以上的居民不从事农业劳动,从事经商或是产业工人。(2)农民收入多元化。在选样本的平均总收入是3876l元/年,其中土地流转租金、房屋出租租金、在外务工、集体资产收益、各种农业生产、社会保障金、其它收入的年平均收入分别是5850、4267、l5985、450、2000、5205、1066、3327元,分别占年收入的I5.1%、11.01%、41.2%、1.2%、5.2%、13.4%、2.8%、8.6%。这说明在土地流转,居民不仅仅收入结构多样化,而且土地流转使居民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解放出来,实现生产方式多样化。(3)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动了农民的多元需求。所选样本中,在对“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服务中心”的问题中,有42.5%认为很有必要:有l2.5%认为长远看有必要:调查中“如果有下列服务设施,将会对您的家庭帮助大吗?”,有90%以上的居民认为室外活动场所、社保服务站、医疗卫生室和警务室“帮助很大”或“有点帮助”。说明社区社区居民的需求逐步变化。

三、回应与变革:乡村基层社会重构

在A社区的管理体制改革中,逐步形成了以社会党委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社区工作站为公共服务平台、社区组织的参与服务为必要补充的社区管理格局。

(一)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从单一到多元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土地流转带来的多米诺骨效应,A社区的基层社会组织也随着传统村落的变迁而发生重大的变化。就目前来讲,A社区已经基本形成了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三驾马车齐驱,服务分中心为窗口和民间组织为补充,居民参与的多元格局。

社区始终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A从村委会转变为居委会的转变中,主要工作职责由以前的全能向专业的社会功能转变。社会事务服务分中心主要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工作职能,其经费来源由政府支付,和居民的与社区居委会是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社区居委会和政府之间的协作关系。社区工作站足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工作平台和窗口,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社区成立一年多来,充分发挥了社区的自组织优势,挖掘社区潜力,积极组织居民自治活动。目前,A社区的民间组织比村改居之前有明显的增多。这些社会组织在居民自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居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

(二)社区治理机制:逐步从控制机制走向协作机制

在A村的不断变革中,社区一些事物的处理中逐步出现民主协商机制。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对“转让土地过程中谁起决定作用”的问题中,62.5%的人选择“农户自己的意愿”,10%的人选择“村集体大家讨论的结果”仪有l0%和5%的人选择“村委会决定”和“政府决定”。可见,在土地流转前,农民对自己的土地如何处理有了一定的预期,而在处理土地的问题上,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农民自己手中,土地怎么处理是政府、村委会和农民自己协商的结果。

同样,在居住模式、土地流转的方式、社区公共事务等问题上,居委会多次组织居民进行协商、谈判。A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景区内的居民可以通过把自己的房产由单纯的生活要素变为生产要素,提高自己的收益,因此都不愿意集中居住,对此问题,政府尊重居民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政府、居委会、居民之间协商的作用。

(三)居民的参与方式:逐步从传统村落的熟人纽带走向现代契约纽带

村改居后,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的逐渐开放,A社区逐渐从封闭的、单一的传统的农村社区向开放、包容的现代社区转变。社区流动人口的加快、现代因素的注入等使传统村落的熟人纽带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仅靠传统的熟人纽带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区的发展需要。

传统村落熟人纽带的局限性必然要求一种新的联系纽带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尽管农民千年以来固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难以在倾刻间得以改变,但是“农民理性经济人”的特性使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在与“陌生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后顾之忧。在产权制度改革初期,政府通过确权给村集体颁发产权证书,以确定自己拥有的财产;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农民不仅签订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而且,大部分选择了通过“村委会(居委会)”这个中介来流转,因为他们知道,在中国居委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双重保障,以防自己在土地流转之后得不到预期的收益。在A村的土地流转中,土地流转的338户中,全部签订正式流转合同,委托给村委会流转的有307户,流转面积占流转总数的91.96%。

在居民日常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契约也成为普遍的联系纽带。如花卉协会在订购种子、洽谈业务等方面,餐饮协会在承接业务方面,社区新型集体组织在招商引资等方面,都通过签订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利益,甚至亲人之间出现“家庭赡养协议”、“财产分割协议”等。总之,现代契约的出现以及社区的发展,使传统的联系纽带逐渐消解。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9

一、抓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聚合力

村党总支、社区党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创新各层面的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向现代化、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方向发展。

1、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全面建设。,村党总支、社区党委进一步完善了统筹、引进、培养、适岗四个环节的干部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对班子的培训,坚持每月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档案,每季度组织青干班培训。村党总支书记庄虔春不定期为全体干部讲课,如:《换个位置让我们重新出发》、《学习、学习、再学习》、《人的幸福学》、《责任》等,引导大家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快速求变的发展步伐。

12月,按照区委、乡党委的统一安排,村党总支依法举行了党总支换届选举,总支班子9位成员一致高票通过,进一步调整充实了总支班子力量,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实力,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加强廉政透明、廉政公开的民主建设。严格按照上级党风廉政风险点的排查要求,认真排查、整改、公开、公示;村党总支、社区党委与基层支部、党员分别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党员行为规范等,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时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党员提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坚持“三重一大”,确保廉政透明。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阳光行政”。不断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直接对话等制度,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加强教育,完善“六位一体”网络信息化建设。村党总支、社区党委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辟了“中国网、博客、党员电教、msn、led、3d、4d空间”等“六位一体”的网络信息化平台,把基层党建创新、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相关内容及时传送给党员,更近距离地记录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心得,党员学习教育实现及时化、网络化、信息化。10个党支部,1个流动党员服务站,220名党员全部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受教育率达到100%。

4、加强沟通,开展“四深入、五走访”活动。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党员走访日”的工作要求,开展了深入到党员中去、深入到学校中去、深入到青年中去、深入到企业中去的“四深入”活动以及走访行动不便的老党员、老干部;走访非公企业中的党员、青年;走访流动党员;走访辖区各层面青年团员;走访共建高校的“五走访”活动。通过“四深入、五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拓宽党员、青年干部视野。共计走访老党员、老干部、非公企业、流动党员、青年、团员共计116人次。

5、加强共建,推动“村校联手”共同发展。,村党总支、社区党委与四川省什邡市八角中心小学开展了“心随家在”手拉手活动。给他们捐助了学习生活用品、邀请什邡八角小学的十四名师生来到,组织他们参观了首都的著名景点(故宫、长城、鸟巢等);走进村民家与孩子们结成帮扶、互助对子;与村、社区内的小学生联谊等为期4天的参观交流活动。

村党总支、社区党委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签署共建协议,开展了一系列的联谊、参观采访、座谈交流等活动。同时,村党总支、社区党委还与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公积金朝阳管理部举行了城乡手拉手共建活动,通过共建,加强组织领导、经验交流、就业政策支持等,共同提高精神文明的创建水平。

6、加强举荐,发挥各层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七一之际,村党总支、社区党委召开了“践行誓言、携手共建、促进科学发展”庆祝建党88周年表彰大会暨文艺演出活动。经过各支部推荐、党总支审核,对8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党员联系户标兵、流动党员标兵等进行了表彰。通过表彰,在广大党员当中营造了以先进为榜样,以模范为目标,以落实为动力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了全体党员到白洋淀进行了参观实践活动。通过票决制,共计发展党员3名,转正党员5名。

7、加强阵地建设,新建村史馆和党员活动中心。,党总支、社区党委投资新建了700多平米的活动中心和200多平米的村史馆。为党员提供了组织活动的场所,完善了组织阵地建设;村史馆利用照片、实物等传统展示手段和电子书、多渠道投影等高科技手了村的历史面貌和发展历程,让大家记住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展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的美好前景。

8、加强宣传,营造和谐氛围。,村党总支、社区党委共收到信息532篇,其中上报乡党委419篇,共编发《周刊》39期,《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6期。同时,组织信息员开展了讲座、研讨、参观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信息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村大宣传的良好氛围。

二、抓经济,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

结合乡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任务,,村全力以赴保证经济增长目标,完成经济总收入26.62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上交税金7080.7万元。

1、传媒产业区建设。,村继续做好传媒产业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目前,传媒产业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园区占地135亩,规划建设面积20多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南侧规划建设约17万平方米,(5万余平米的3栋教学楼、15000平米的演播大厅、6000平米的配套招待所现已完工)。现在,传媒演播大厅已于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合作,开始了节目的录播工作。

产业区北侧规划建设约3万平方米,是与红星美凯龙的合作项目,将打造建设高档、时尚的红星美凯龙概念购物的shopping-mall,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施工阶段。

2、白家楼新农村原房改建工程。

,村、社区着力推进白家楼新小区的建设和管理。白家楼一期村民搬迁上楼后,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为百姓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文明和谐的氛围。,在白家楼成立了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业主的维修、安保、保洁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在白家楼新小区开展了“倡导团结友爱建设文明、和谐小区”之“文明、和谐abcd四区”的公共文明示范区系列评比活动,每月与村民代表共同检查评比,每月都进行自评、抽评和考评,最后评选“文明楼院”、“五好家庭”、“文明村(居)民”、“公益慈善之星”等,用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吸引、鼓舞村民,村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维护小区环境,争创文明、和谐小区。目前,白家楼新小区环境建设、服务管理、评比机制、村民教育日益完善,百姓安居乐业。,村、社区按计划完成了二期村民新居的建设,二期新居房屋内外装修已全部完成,水、电、气等市政设施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待全部完成院内绿化后,白家楼全体村民将全部入住新居。

三、重民生,为民服务能力增强

,村党总支、社区党委加大了关注民生,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真正让百姓享受到惠民政策。

1、关注弱势群体。围绕“救助、民生、救灾”三项重点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权益。对符合低保条件人员实行应保尽保,到目前为止享受低保家庭有11户26人;为89人办理第二代残疾证;为60岁老年人办理老年证24个,办理65岁老年优待卡37个;为10户困难家庭办理了爱心卡;定期走访慰问困难户、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335000元;为5位大病困难户申请救助款9000元;开展“京什手拉手、重建新家园”捐款(56047元,组织义卖月义卖972.2元,)共计捐款57019.2元;组织377名老年人参加“北戴河两日游”活动,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2、促进就业保障。开发就业岗位605个,就业上岗68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6人;155名无保障人员纳入保障体系;白家楼劳动力98%实现外出就业并享受补贴。

3、关注公共卫生。为全村1194名村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健康大课堂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9次。开展了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和甲型h1ni流感、食品安全整治、打击非法行医等行动,确保百姓身心健康得到保护。

4、绿化美化环境。完善了白家楼新农村一期工程的所有绿化美化及维护工作。完成了白家楼二期百米绿化改造工程,总面积为1436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平方米,甬路硬化铺装680平方米,甬路道牙1200平方米,便道铺装480平方米)。对白家楼小区二期的道路进行了硬化铺油,主路面积22077平米,步道面积11328.69平米。新建发泡式厕所一座。

5、强化计生服务。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为全村已婚育龄妇女报销手术费及发放各项福利总计65685元。为415户独生子女家庭发放奖励费30115元,流动儿童强化免疫368人,为流动育龄妇女办证、验证265个。为“一元捐”及红十字会“博爱在京城”捐款共计10543元。

四、保稳定,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1、国庆安保工作。重点完成了国庆六十周年安保工作,建立完善了基层干部包片、安保联动、突发应急、重点防控等机制,发动各类志愿者等900多名,构建了以村工作领导小组、家庭、派出所、单位、基层、白家楼监控网络为基础的“六位一体”巡控网,严防管控,坚持24小时监控,做到了排查、预防、管理“三到位”,确保了辖区和谐稳定。“610”工作连年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实行分片“链网”式的巡防工作方法。在白家楼新小区安装了红外监控探头。监控装置与分片“链网”式巡防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巡防小组间的协同作战能力,为百姓创造了平安稳定的环境。

3、太平庄拆迁工作。朝阳路改扩建工程涉及太平庄70个院的拆迁,为此,村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拆迁协调小组,积极配合区、乡拆迁工作,多方协调、上下沟通,公平合理地解决各种问题,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

4、民调民解、矛盾排查工作。,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开展了“律师大课堂”等活动,举办法制宣传教育课4次,200余人参加,发放各种法律宣传材料余份。调解纠纷26件,排查矛盾纠纷53次;走访帮教安置人员8名。在国庆安保之际,对社区矫正、帮教安置人员,全部进行“三包一”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国庆的安全。同时加大普法和法律援助力度,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超级秘书网

村党总支、社区党委在总结的同时,也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一是要探索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创新;二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与产业联动等方面需要加强探索和创新;三是产业发展与提升辖区整体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之,存的党总支、社区党委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查摆、仔细分析,实现村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

五、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

1、党建工作:继续拓展农村、社区、非公、流动四个层面的党建工作,实现统筹发展。

2、班子建设: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做有勇有谋、有思想的改革创新者。

3、廉政建设:加大公开范围,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强化监督检查,打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阳光班子。

4、干部培养:在干部队伍中全面树立责任意识,打造责任的全新形象;加强全体干部的创新能力培训,培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加强青年后备干部实践,实行交叉任职,通过调整和历练,锻炼一支复合型能力型的干部队伍。

5、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白家楼小区后续建设,规范小区物业管理。继续做好安全、环境、社保、医疗等各项民生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文体活动,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篇10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市总、区总和街道工会有关会议精神,紧紧联系社区实际,以服务基层工会会员,切实维护会员权益为出发点,按照“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要求,团结和动员广大社区工会会员为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发挥主动作用。

二、工作方向:

坚持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教育活动,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总工作总体思想,进一步突出和履行维权职能,主动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教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以德治教,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为创建“先进教工之家”努力奋斗。

三、主要工作内容

1、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新形势下教育工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理论水平,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修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它与依法治教紧密结合起来,使会员进一步增强法律认识,强化法律观念、民主观念、权益观念。

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认真依照工会章程,开好工会代表大会,按规定行使工代会的审议权、评议权、建议权或决定权,使教职员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日常事务的管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3月中期推选一名代表参加嘉定镇街道总工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深入推行社区居务公开,对居务公开中规定的有关项目要予以长期公布。做到内容详实,定期更换。特别是涉及居委会资金使用的项目,一定要分项列清单。对居民举报的各类事项要及时地走访了解处理和解答。建立完善社区居务公开,党政工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把居务公开工作做为每年接受工代会审议的一个内容,进一步促进社区建设的民主化决策、法制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

2、切实履行维权职能,主动送温暖行动。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明确维权是工会的天职,是工会向着存在主义的回归。深入开展送温暖,继续做好特困会员建档立卡工作,努力筹措资金,做好扶贫解困、互助互济工作,多为特困会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要继续坚持“五必访”,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纠纷必访、思想情绪波动必访、亲属死亡必访、办喜事必访,及时为会员送上温暖。

3、做好宣传发动,扩大工会会员队伍

社区要主动动员广大失业、下岗、协保人员进入社区工会队伍,切实为社区工会会员谋取利益,扩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年内预计增加会员10名。

4、主动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增强工会凝聚力。

坚持主动开展经常性的文娱体育活动,活跃会员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体质。拟在年内组织工会员会外出一次,及在春节、中秋节、十一月份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增进会员的团结和友谊。更好建设会员活动室,增添活动器材、设备,丰富会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增强工会的活力和凝聚力。

5、协力并进,创建区级“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