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06 03:05:07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1

关键词:护理文件;文书质量;问题;对策

护理文件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医嘱执行以及护理措施的客观资料[1]。护理文件在患者疾病处置、解决重大疑难杂症以及正确处理医疗纠纷问题上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书写护理文件无论对于医疗、护理人员自身,还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探索提高护理记录质量,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每月质量控制中各科随机抽查的5份病历,共计1440份进行归纳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每月质量控制中各科随机抽查的5份病历,共计1440份护理病历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 由专职质控人员及科护士长进行质量检查,质量标准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据此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进行。

2护理文书缺陷原因

2.1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大多数非护理工作由护士承担,忙于患者的治疗及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同时,新护士、低年资及轮转护士,观察患者的能力以及书写描述水平较差,表达不清。

2.2资料收集不准确 资料收集要求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完整。主要原因为护士未真实查体及准确记录患者反映的情况,护士参杂自己的主观见解和评估。如一外伤患者入院时背部有擦伤,护士在入院评估时未及时发现记录,过后再告知患者及家属引起争执,又如患者既往有药物或食物过敏,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入院时的情况,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3护理告知内容记录不全 护理告知内容不全主要体现在告知治疗的目的、用药后反应、特殊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等。主要是因为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已告知注意事项但未记录,如应用头孢类药物是应禁酒,患者输液后私自外出饮酒出现过敏反应,又如应用热水袋不当引起皮肤烫伤,而安全防范措施只注重口头宣教而无详细的护理记录,一旦患者发生意外,引起医疗纠纷,空口无凭缺乏法律效应,无法为自身保护提供依据。

2.4护理记录缺少连续性和动态性 主要原因是护士只注重完成具体护理操作,未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价。主要表现在上一班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或用药后需要进一步观察的,在下一班记录中未体现。对患者进行的健康宣教、护理告知、注意事项等患者的掌握情况无反馈。如患者高热应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后,体温情况无记录;又如头痛、便秘等症状的进展和缓解程度、时间等没有详细记录。

2.5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且欠全面详细 如:①抢救记录不及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患者而未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h之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2]";检查中发现漏记、错记的现象,不但不能证明护士在抢救中的积极作用,反而有延误抢救与治疗的嫌疑;②患者请假外出或拒绝某些检查治疗和护理时,报告医生及签字不及时时,导致证据缺失;③如:一院外带入压疮患者,护士对其压疮进行了详细观察,但记录为"臀部、骶尾部两处压疮,已给予处理",而对其压疮分期、面积大小、深浅度未作记录,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动态效果评价也未作详细记录,几天后患者压疮面积及深度增大;④检查中还发现,许多已实施的正常医疗护理行为,因护士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而漏记。如:皮试结果与测量血压结果未记录,即使与患者出现的不良后果没有任何关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说明不了已经实施的正常医疗护理行为。⑤护理宣教内容过于笼统,特别体现在特殊饮食、术后功能锻炼等。

2.6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 临床护理记录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不认真记录或漏记、错记等均可能导致误诊、误治,引起医疗纠纷。原因是护士专业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医护之间缺乏沟通所致。医护人员记录不一致使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记录的真实性表示怀疑,是易引起医疗纠纷的重要隐患。

3对策

3.1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 ①利用业务讲课、专题讲座、个案讨论等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对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②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护士进行"三基"培训,结合医院的实际需要,选派护士外出进修学习。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补充完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标准,体现专科特点,避免因护理记录缺陷引起医疗纠纷,使护士认识到医疗纠纷重在防范。

3.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①完善奖惩机制,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负责制:护士长自查1次/w,科护士长每两月一次,护理部质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护理病历进行抽查、考核,并将评分与月质量考核挂钩。②将检点放在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完整;是否代签名、签名是否规范,特殊患者体温与病情是否相符;医嘱执行签名是否及时;级别护理更改是否记录;交班内容记录是否全面详细;记录频次是否符合病情;专科描述是否有体现;相关文书书写规定是否执行等。 ③要求护士长每天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利用早交班时间学习护理病历的书写规范,通报存在的问题,每月有分析、总结、评价。科护士长对抽查出存在问题的护理病历进行追踪,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④规范专科护理记录,如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描述等。

3.3加强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护理记录中,不仅能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护士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因此要有计划的对各能级护士不断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临床工作中通过开展护理查房、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随同医生查房等形式加强业务学习,使护士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操作,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多于医生沟通交流,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减少医疗纠纷。

3.4学习书写的标准 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护理文件书写管理标准,一定要遵循"谁执行谁记录谁负责"的原则,自觉地"真实、客观、准确、及时"坐好各项护理记录。

4结论

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关键,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训,护理记录缺陷明显降低,且增强了护士对法律的意识。虽然仍存在护理记录缺陷,但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说明加强管理、加强有关法律及业务学习,对提高管理护理文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2

急诊室常见护理纠纷

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及技术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凭经验、习惯来片面看待问题而引起的护理纠纷。

由于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三查七对不严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急诊室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尤其是晚夜班护士工作繁忙,最容易引发差错事故:输液时,药品检查不严,引发输液反应;肌肉注射时定位不准确,肌肉注射部位正确;输液过程中巡视不严,药液外漏,导致局部肢体肿胀、溃烂;姓名查对不严,抽错血、加错药、打错针等。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不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不重视已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引发的护理纠纷。主要表现为在面对社会各层次的患者束手无策,不能沉着冷静,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抢救时只忙于处理,而没有把病情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不良后果,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不满。另外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容易侵犯患者的隐私权及保密权,缺乏自我保护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1;有的护士为了让医生得到休息,自己下医嘱自己执行。这种越权代劳行为,一旦出现纠纷,责任全在护士。

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或医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引起的护患纠纷。有的医护人员不分场合言谈,把科室间、科室内部的问题暴露在患者家属面前,造成患者误解而从中抓住利己因素。患者及家属治病心切,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或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未对患者及家属如实说明操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一旦意外,易引发护理纠纷。

由患者或家属无理取闹引发的纠纷、投诉:急诊室是特殊的科室,接待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常常发生由于患者或家属对护士工作不理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如护士在收取抢救、留观费或其他费用时与患方发生的冲突;患者或家属醺酒后对护士的无理取闹;晚夜班患者多,因等候的时间过长,患者未受到应有照顾而发生的纠纷等。

在急诊室就诊的患者由于就诊时病情大多比较危重,因此急诊进行急救时护士执行的大多是口头医嘱1,这样紧急用药、各种处置、病情变化都不能及时记录,而是在抢救结束后进行补记,在补记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及书写不全面的情况2。有时医护沟通不畅时,造成医护文书书写内容不一致,存在书写漏记、错记、项目不齐全、不完整、未能准确反映病情,从而引发护理纠纷的发生。

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护理管理人员对科室的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特别是节假日或早、中、晚交接班时间人员少。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护理质量监督不力,只流于形式。

防范对策

加强护士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加强对专业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按照护理部培训计划,结合本科室护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相关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重点加强新分配的护士及5年以内护士的培训,使全科护士熟悉掌握重点疾病抢救程序、各项应急预案、急诊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及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

加强护士法律知识培训,强化护士风险意识: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掌握重点,重视举证责任,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隐患,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克服随意性,增强落实法规制度的自觉性,学会尊重患者的权利,了解自己的义务,用法律武器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吸取教训,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3。并把自我保护意识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既要做到自已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又要给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强化急诊室护士的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树立服务意识:针对我院急诊室护理队伍年轻化,年轻的护士服务意识薄弱,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急诊室工作中易引起护理纠纷。重点加强对新分配及新进科护士的传、帮、带,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对子等形式;加强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提高护士法制意识,培养高年资护士检查和帮助新护士的工作意识。在排班中加强“混凝土效应”,即将高年资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搭配以应对突发事件;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室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患者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加强急诊室护士慎独修养,增强防范意识:教育护士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严防差错事故发生。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急诊治疗中各种皮试药物的药理机制、配制方法、操作方法、判断标准,做到各种皮试液现配现用,一人一针一管,严防交叉感染。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并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切勿盲目机械执行。在皮试和肌注前一定要问患者是否空腹,有无过敏史、晕针史,勿错过看皮试时间,并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以防不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完善并严格执行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护理操作常规,确保护理安全。通过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与平时的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科室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对急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防止随意性,并以文件为准则不断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使后来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满意服务活动,提高护士服务品质:①通过礼仪知识讲座,观看录象,示范表演,制定护士礼仪规范制度等对急诊室全体护士进行礼仪培训。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关心、理解患者;通过沟通也可使患者充分地了解护理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及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护患双方之间取得相互的信任、理解,以减少误会、猜疑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对于年轻的护士说话生硬,不善于沟通的问题,采取用实际事例分析和老护士以身示教的方法,使她们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的能力。②加强了巡视制度并直接将此与绩效奖挂钩,促使护理人员从被动定时巡视至主动巡视习惯的建立。通过巡视多观察,多关心,多照顾,多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了沟通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沟通、指导、解释提高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的能力,提高护士服务意识和品质,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管理体系。护理部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以严谨务实、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流程质量管理,使得护理工作流程能合理实用。发挥科室二级质控作用,组建由护理单元的护理骨干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理部制定相关质量标准与检查评分细则,定期不定时对护理单元的质量进行目标管理,将质量检查结果每月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书写成护理质量通报下发反馈到科室。通过此项措施的实施促使护理人员观念有所转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根据急诊室患者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患者高峰期的护理人员,同时制定了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护理人员调配的应急预案,确保了急诊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规范和完善护理文书记录,注重病历内涵质量:护理文书的书写是患者获得救治情况的真实记录,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说明,是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重视病历书写,要求护士书写工整,病情描写确切,重点突出,及时记录。要准确记录就诊时间、抢救时间、死亡时间等,同时妥善保管医疗护理文件,以备举证。急症患者的抢救,护士执行口头医嘱,不能立即书写护理病历时,也应在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后,用备用纸作简要记录,在力所能及的时间内记下必要的内容,为抢救补记护理病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与医生沟通,有效地避免医护文书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重视急救护理文书的质量,在准确执行医嘱后认真、及时完善护理记录及院前护理急救登记;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配合医生及时给患者家属传递信息,注意掌握告知时机、语言艺术,必要时做好文字记录。

讨论

患者均能够得到满意的护理服务,急诊室护理人员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急诊室的工作量较大,患者病情变化快,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易引发护理纠纷。防范护理纠纷要从规章制度、人员责任心和护理质量反馈等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查找并及时纠正安全隐患,逐步提高护理质量,急诊室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规范护理操作,更新观念,提高综合业务水平,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雪妹,叶翠玲,卢慧娴,等.强化法律意识防范护理纠纷.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8):163.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3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高龄;低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是直肠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位于5 cm以上的恶性肿瘤,多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重,其发病也越来越多的集中在高龄人群。为使高龄性低位直肠癌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安全、健康的渡过围手术期,我科在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对90例高龄性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实施有序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52~85岁,平均65.9岁。患者经病理或结肠镜检查均确诊为直肠癌,DUKES分期:A 期27例;B期46例;C期15例;D期2例。病理类型:黏液性腺癌28例、腺癌43例、低分化腺癌19例。90例高龄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高血压病39例;冠心病17例;糖尿病37例;前列腺增生11例;其他疾病9例。本组90例患者采用Miles结肠造瘘口术。

1.2 护理安全管理与心得

1.2.1 树立和培养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观念和知识

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存在各种危险,又因护理工作繁重、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护理安全管理应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安全重在务实,必须严格、细致地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降低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

通过宣传、培训、讲座、竞赛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重视,减少护理差错引发的医疗事件,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定期组织本科的医护人员学习《护士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护理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护理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案例分析与讨论,利用模拟病房创造真实情景、空间,根据不同的案例,设置不同的与临床实践贴近的情景,让护生自行分配角色、完善情景、设计对话,按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1],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有法可循。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提高,经常组织护士的“三基知识”的训练,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提高知识层次,减少因护理水平引发的安全纠纷。

1.2.2 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与工作程序的建设与完善

为使护理安全管理与工作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使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得到舒适、快捷、安全的护理,避免护理性事故的发生,①我护理部成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护士长担任,委员会下分两个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分设小组长两名,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师担任。②再由护士长与两位小组长组成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督小组,具体工作为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经临床调查得出这些不安全隐患为:由于无菌操作不规范、处理医嘱不认真及时、科室监护不能正常运行等引发的医源性损伤;由于护理不当引发吻合口瘘、褥疮、跌伤的机械性损伤;由于化疗药物、高渗性药物等因输入不当而造成的化学性损伤。③由此制定出一套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定期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执行医嘱要有双人核对,一旦出现的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护理部要在当天组织护士进行原因和补救措施的讨论分析,责任到人,惩前毖后。

1.2.3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患者住院病例记录记载了患者护理和治疗的过程,在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2]。是医疗纠纷中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规范护理病历书写至关重要,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执行医嘱时间与医生开具医嘱不一致;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其至缺失;护理记录不真实、不连贯、前后矛盾等[3],针对此种情况,我科在提高护士人员法律意识的基础上要求护理病例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保证数据准确、真实、完整。加强医护交流沟通,对高龄患者病情变化中和治疗中各项的不良反应、病情观察要告知患者;加强医护沟通,发现记录中存在不一致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实;科室建立护理病历质量监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记录,保证每份出院病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1.2.4 建立护理安全危机预警与信息沟通体系

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采用Miles结肠造瘘口术护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休克、心率失常、感染、MODS等急危重症等。但是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他们只是被动的执行管理者的决策,护士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缺乏主动性和经验,这样在面对危机时不知所措。且护士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完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与上级护士取得联系,得不到有效地支援和指导,延误了危机处理的最佳时机,也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纠纷。因此我科进行了护理安全危机预警与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①建立危机预警程序:发现危机报告,值班护士要立即上报管理小组,管理小组立即组织制定合理、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指导护士解决问题。②建立信息沟通栏。信息沟通栏设置在护士站的墙壁上,信息栏上粘贴和记录着针对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要求、护理管理的新要求新方法、当班护士无法完成的工作、管理小组质量检查、化验检查的危急值报告等。

1.2.5 观察指标

①患者出院时会让其本人或家属填写满意程度调查表,根据每项的分值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项。85分以上即为满意,70~85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满意。满意率=满意+较满意。②分别与2007年、2008年患者护理事故差错发生率及不良事件报告率相比较。

1.2.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 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

2 结果

90例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2例因伴有MODS而死亡,其余全部治愈出院,没有肠漏、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随访1~2年有 1例患者因癌症转移复发死亡。患者出院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满意率为97.78%见表1。与2007年、2008年患者护理事故差错发生及不良事件报告相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由于自身的生活、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临床上所表现的特点和呈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①首先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当获知身患肿瘤,会有恐惧、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又当得知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是要行结肠造口改变排便模式,而手术会花费为数不少的住院费,更会产生心理压力[4]。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多不佳,大多数伴有营养不良、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几乎每一位高龄患者都有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都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困难与风险。②术后高龄患者手术打击、麻醉的不良反应很剧烈。术后的并发症更是繁杂,如创口感染、出血、延迟愈合、褥疮、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

由于高龄患者的以上的特殊性为高龄性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围术期护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护理安全管理现代社会人们自身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会引起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5],Andrews LB调查表明有45% 患者经历了医疗处理失当[6]。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7]。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将护理安全管理运用于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中,通过树立和培养全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观念和知识、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与工作程序的建设与完善、规范护理病历书写、建立护理安全危机预警与信息沟通体系的运用,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到了97.78%,而且在护理事故差错发生率和不良事件报告率与2007年、2008年相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郑舟军,史瑞芬.改革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人文素养.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80-82.

[2] 陈贤梓,等.护理记录对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忐,2003,18(3):242.

[3] 李向彩,韩亚娟.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注重护理安全管理. 中国护理,2005,2(3):69-70.

[4] 叶凤莲,阮国锋,谢敏仪.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157-158.

[5] 刘黎艳.22例涉及护患纠纷争议案的原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9.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4

1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1.1记录缺乏真实性: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简化、涂改、用字不规范、不按规定修改等现象,为求记录整洁美观,存在某个人的笔迹完成多人的护理记录。随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施行,护理记录作为举证的内容之一,记录的严谨性十分重要。忽视记录的法律效应,任意涂改、重抄、重新组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将会带来不良后果。

1.2记录缺乏准确性及完整性:护理记录是否做到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完整,就必须做到资料收集准确。由于护士法制意识比较淡薄,传统的护理习惯只注重做,不注重写;加上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差,值班时不是按照护理级别的要求定时巡视病房、客观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而是随意、简单、凭主观想象来书写护理记录。所以护理记录就会出现漏记,存在着与患者的病情严重不符现象。如:1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由于合并心动过缓,入院时脉搏只有45次/min,而护理记录记80次/min。1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只注重记录专科情况,无糖尿病、高血压的相关观察记录及用药、饮食指导记录。护理评估不准确,记录不完整,不能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不能为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3记录缺乏安全宣教相关知识:突出表现在康复理疗、使用仪器、功能锻炼时告知相关的安全内容记录不全。康复锻炼是骨科患者促进痊愈的重要过程,涉及很多告知内容,告知中该说明白而没有说明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痛苦,也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如下肢骨折的患者下地拄拐行走的注意事项,下肢避免负重多长时间;对功能锻炼的患者注意每天要锻炼的方式、次数、时间等。以上这些是骨科患者功能锻炼时必不可少的安全宣教内容,而护理记录又未体现告知患者相关因素注意事项,只注重口头宣教,不重视记录,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空口无凭,无法律效力为自身提供保护依据,导致院方证据无力。

1.4记录缺乏功能锻炼连续性:主要原因是护士只注重临床护理操作,未及时对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中未体现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若出现医疗纠纷无法反映患者在住院期间功能康复的过程。如: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患者,术后1天麻醉消失,嘱家属做被动直腿抬高训练;术后2~3天,嘱患者做主动直腿抬高练习;术后1周开始做腰背肌功能锻炼。患者及家属是否配合,锻炼的效果如何,护理记录均未体现,只记录已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患者能配合。

1.5记录缺乏一致性:由于人力不足,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护士专业水平有限,经验不足,以及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医护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不一致。如:护理记录为“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尚可,五指可轻微活动”。而医疗病程记录上为“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弱,五指不能背伸”。从而使病历所具有的法律依据作用减弱,是存在医疗纠纷的隐患。

2护理对策

2.1注重培养护士的法律意识:在法制日益健全的今天,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必须有依法施护的法律意识。因此,为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多次请法律专家就“如何规避护理纠纷”做专题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对典型纠纷案例的剖析,让护理人员懂得哪些记录资料在医疗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举证作用,懂得如何规范的书写护理记录,如何保证护理记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以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使护理人员从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

2.2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护理记录书写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虽然近些年通过自考、函大等继续教育,大部分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医学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通过抓三基训练、每月的业务查房、专科知识培训、病例分析讨论等,采取互动形式,提出护理记录中的难点、疑点,大家讨论解决,努力帮助护理人员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沟通交流的技能,希望通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以达到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目的。

2.3加强医护沟通,确保医护记录一致:在医疗护理行为中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落实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制度,有利于掌握患者重点资料、医护信息得到及时交流,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提高护士的记录水平,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

2.4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四川省护理记录书写基本规范》的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遵照科学性、及时性、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要求护士做到3个随时、3个重点、3个不能有。即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发现护理问题随时记,特殊检查、治疗用药及手术前后随时记;重点记录客观事实,重点记录护理行为,重点记录确实做过的事情;主观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

2.5强化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监控,实行由责任护士、科室质控小组、护士长组成三级把关质控责任。要求责任护士下班前再次认真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做到客观、真实、及时、准确。护士长每天要检查各班次的护理记录,重点是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反馈修改。科室质控小组每周对运行的护理记录抽查至少1次;另外护理部、质控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运行中的护理记录或通过夜查房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对出院病历的护理记录,护士长、质控员要认真、仔细查对,杜绝不合格的病历归档。护士长每月针对护理部的反馈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归纳,总结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这种分级负责,层层把关,抓好环节与终末质量,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5

结果

护生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表略)。56.2%的护生了解护理相关法律知识;55.1%的护生的法律知识是从学校教育中获取;18.5%和29.8%的护生了解差错纠纷上报制度和能维护自身权益。

讨论

护生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分析护生不具备执业资格,没有独立工作的权利。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护生只有在护士的严密监督和指导下,按照严格的护理操作规程才能进行护理工作。在护士的监督下,护生如果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除本人以外,带教老师也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护生如果离开了护士的指导,独立进行护理操作,对患者造成伤害,应自行负相关法律责任[2]。由此可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发生差错,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护生都应为差错事故负相应责任,但由于护生的临床知识和操作水平较低,以及其护理相关法律和法规知识缺乏,因此与护士相比,在临床工作中护生担负着更大的法律风险。因此,了解临床实习护生护理相关法律知识认知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对护生加强教育,对提高护生的护理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结果显示,56.2%的护生了解各项法律法规;55.1%的护生的法律知识是从学校教育中获取;77.0%护生遵守规章制度,18.5%和29.8%的护生了解差错纠纷上报制度和能维护自身权益。结果提示,护生的护理法律意识不强,护理法律知识和维护自身权益欠缺;法律知识获取途径单一,需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护生的护理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护生的护理法律意识。

对策

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在校期间的学习是护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而护生在校所受的教育中缺乏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教育,课程中多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3]。本结果也证实这一点,结果显示,只有55.1%护生的法律知识是从学校教育中获取的。因此,需加强护生在校期间的法律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护生法律知识。可在原有法律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护理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管理规定》等,同时,改进教学方法[4],除课堂教学外,可激发护生对医疗护理法律问题的关注,鼓励护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小品表演、专题讨论、辩论、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提高护生对护理法律知识的兴趣。临床实习是护生从事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迫切需要运用护理法律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本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8%护生通过带教老师的讲授学习到相关的护理法律知识。因此,在加强在校期间护生护理法律知识的教育外,还应加强临床实习过程中护生护理法律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护理法律知识,同时鼓励和促进护生自学和借助各种媒体和渠道获取护理法律知识。加强护生对护理法律知识应用在发生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法律证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护理记录必须及时、准确、真实、完整[5]。本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9.6%的护生了解执行医嘱及时记录,有18.5%护生了解差错纠纷上报制度。由此可见,需加强护生的护理法律知识的应用。带教老师要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带教,在护生进行护理操作前,指导护生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与护生共同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操作时,带教老师在旁指导和协助;操作失败时,应立即向患者表示歉意,并由老师来完成操作,避免增加患者痛苦引起纠纷。与护生明确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和等级护理制度及护士的义务和权利。如在执行医嘱发现医嘱错误时,不能盲目执行,应报告带教老师,与责任医生联系,以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让护生知晓患者的权利,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诊病历、住院病例、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6]。为患者进行擦浴、导尿、灌肠等操作时注意用屏风遮挡患者[7]。同时,教会护生正确书写护理记录,护理记录要与具体操作相符,避免出现自相矛盾[8]。加强护生自身法律身份的认识组织护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习管理规定》,使护生明确自身的法律身份,使护生明白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在护士指导下开展,如果脱离护士的监督指导,独自行事并损害了患者的利益,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加强自身诚实品质的培养,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生失误,不论问题大小、轻重都要立即报告老师及上级领导[9],不隐瞒情节,立刻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把不良后果缩小到最低限度。发生差错事故后,不要推卸责任,更不能盲目承担责任。另外,要增强证据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应正确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的病历,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5],以保证病倒的完整性。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6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1]。而门、急诊科作为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和第一治疗、抢救场所,因患者病情紧急,患者及其家属一般不愿接受突然的变故,往往情绪激动、医患、护患沟通时间短促等原因,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概率高于其它科室。

1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患者维权意识增强,而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

1.2患者等待就医时间过长,就医程序烦琐造成患者不满。

1.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制度、操作常规执行不严。

1.3.1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比如:查对不严、抢救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落实不严、对留观患者不及时巡视等,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1.3.2 不尊重患者隐私权。随意议论患者病情和隐私。

1.4护士技术操作不精:由于个别护士理论基础差、业务不熟练造成对患者的伤害,比如静脉穿刺不成功、急救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等。

1.5护理记录不完整、不规范。

1.5.1 特护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

1.5.2 护理记录与护理措施不相符,专业术语应用不当、记录不及时、不规范。

1.5.3 字迹不清晰、页面有刮痕、涂改。

1.5.4 院前急救记录缺失、未保留患者断肢、呕吐物等有力证据。

1.6护士缺乏沟通意识

1.6.1 在实施急救护理过程中未履行告知义务、未及时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在进行侵入性治疗前未及时让家属签字。

1.6.2 言语不谨慎。

1.7医疗收费: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疗收费已成为患者非常敏感和关注的问题,而医院的收费不透明或重复收费、无收费清单等是引起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有些患者为了达到不交医疗费的目的而故意刁难、指责医务人员而引起纠纷。

2如何预防护患纠纷

2.1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制定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2]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和急救演练,不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并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

2.2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提升服务理念,尽可能的简化就诊程序,方便患者就医。遇到大批伤员,医护人员不足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增派人员及时做好病员的抢救分流工作,使患者得到优质快速的服务,防止纠纷的发生。

2.3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药品、物品班班交接。

2.4抢救危重患者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分工明确,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预案进行抢救工作,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快速对病情作出判断,准确执行医嘱,医生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护士要复述一遍后执行,并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在抢救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动作轻、稳、快、准;护理记录要及时、规范、准确、完整、字迹清晰。

2.5门急诊工作中,护士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患者,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不妨“换位思考”,做到“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手脚勤一点、动作快一点、技术精一点” [3],为患者创造一个方便、温馨、和谐的诊疗环境,从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

2.5.1 急诊患者就诊时,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急躁,护士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迅速采取救治措施,尽快解除患者的痛苦。

2.5.2 在迅速组织抢救的同时,护士要自觉履行告知义务。在处理与病患家属的关系时应做到和气、耐心、主动,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使之对护士产生信任感,从而得到家属对护士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如需进行侵入性治疗或患者病情恶化,应及时告知家属并让其签字。

2.6收费项目要有查询依据及明确标准,使用贵重仪器检查或治疗时应事先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争得同意,以免发生纠纷。

2.7对“三无”病人(无陪护、无钱、无单位)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建立详细的治疗护理记录,事后对其家属详细告知,以免发生争端。

2.8遇到患者及陪护酗酒、寻衅时,应尽量保持沉默,避免正面冲突,并迅速给予治疗,使其尽快醒酒,必要时及时取得保卫部门的协助。

2.9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也是特殊时段患者最密集的地方。不但患者就医心切,而且家属也焦虑烦躁,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所以,护士长要科学排班,新老搭配,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严格的输液、查对制度和输液巡视制度,从而预防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潘淑霞.预防急诊护理纠纷的几点措施.《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2.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7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疗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病患及家属的法律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行业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护士而言,在护理工作中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基础。当前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的现状,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护理差错并不少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一方面减少甚至是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学会自我保护和防范。探讨存在于护理行为中的法律问题,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在护理工作中风险防范的能力。是摆在广大护理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1}。

一、护理差错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后果

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操作环节中,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可有效减少直至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然而在实践中,护理人员因简化操作程序、违反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交接班及护理记录不认真等而产生护理差错屡见不鲜。就常见的导致护理差错的原因主要归纳有以下几方面:

1、三查七对不严密。护理工作中,三查七对制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密而出现的差错仍占较高比例。如有些护理人员在用药查对中,只对床号,不对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护士更换床旁已备好的输液瓶时,往往不再查对输液瓶上的姓名;在医嘱查对中,三人/二人查对时,由于环境嘈杂、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致使该执行的医嘱未执行,该停的医嘱未停;晚夜班一人查对时,更由于精神状态、体力、依赖心理等影响,而出现不查对的现象,以及用习惯性思维去处理医嘱也不容忽视。在药品管理过程中只看包装不看药品,只看药名不查看药物剂量,思维定势(药物外形相似,放置位置一样),不懂装懂,思想不集中,想的和拿的不一样等等。因三查七对不严密,往往可能导致发错药、输错液(血)、打错针、抽错血等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发生,并造成医源性感染。

2、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护士的观察病情不仔细,缺乏责任心,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交接班流于形式,未仔细观察患者神志、皮肤等;低估病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工作缺乏责任心,抱着见多了、无所谓的心态,病情变化时不及时通知医生;有时急着下班,该交代的问题既没有给患者交代也未给接班的护士交代,等等,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极易引起医疗纠纷。

3、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特别是涉及到医疗纠纷案件时,它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公正地评价事实的最关键的证据,其书写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2}。由于护士本身的素质差异,且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的问题很多,如缺记、错记、涂改、删除、丢失、字迹不清楚,写错后重抄他人记录等,记录没有做到客观、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缺乏连续性,或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现象。而且过于简单,关键环节无记录,主观性资料过多,医护记录不一致,转抄医嘱致使信息传递的环节增多等等。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导致护理差错发生机会增加,同时也导致护理记录的法律证明作用削弱或查找原始医嘱困难等不利后果的a生。

4、缺乏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不高。护理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年轻护士而言,由于工作时间短,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都相对缺乏,技术水平不过硬,工作经验少,对临床中一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处理或采取预见性治疗护理。例如,外科手术病人返回病房,虽然有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值班护士看只单纯的看到患者血压是95/65mmHg,是在正常范围,却没有注意患者原来的血压是130/80mmHg,相比之下已经存在血压下降了,更不会去分析原因了。或者有的不知甘露醇、多巴胺静滴外渗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5、过大的工作压力。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面对紧张的工作氛围,频繁的倒班,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本身的高风险性,这也是导致护土产生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得护士很容易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对服务对象不关心,无个人成就感,致使工作不专注,易扰,执行医嘱和配药时极易发生差错,而且对患者的询问不耐烦,缺乏同情心,无责任感,该做的不做,该解释的不解释,导致患者不满患,形成医患纠纷。

二、护理差错的防范及自我保护措施

针对上述护理人员护理差错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后果,护理人员要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规范,增强法律意识,有效防范、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的产生,学会自我保护。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1、提高自我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刑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其中与护理有关的内容,通过学法做到懂法、守法,遵章守则。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已,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不带任何侥幸心理,克服粗疏作风,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服务,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3}。严格在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中及对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和上报制度、护理查房制度和医嘱执行制度等,依法执业,持证上岗,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巡视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切实明确分级护理内容;各种药品分类妥善保管,定位放置,经常检查有效期,抢救药品、物品、器械完好适用;限定口头医嘱的使用范围。对医嘱有疑问及时提出。临床护士通常是独自执行医嘱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护士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范围。对疑难问题,及时请教、汇报,不擅自盲目处理,这是临床护士在依法行医的同时,也是实现依法保护自己的依据。

3、重病人的隐私权,必要时遵守医疗保密制度,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平等享受医疗护理的权利及监督权。护士在做任何操作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若病人对操作不理解,提出质疑或有抵触时,应耐心解释,反复讲解,如病人仍不接受则要尊重病人的意见,同时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于患者的隐私,不得随意向外泄露,对于暴露性操作要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对于一些特殊检查、创伤性操作及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应向患者或家属讲明,无论患者是否选择都要在有关记录上签名以示知情同意,这样一方面尊重了患者,另一方面有了知情同意的证据。

4、加强管理,提高责任心。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要全面掌握(包括新人患者、病危、病重、特殊患者、特殊治疗等),做到按要求巡视病房,针对重点,重点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仔细观察,认真查体。细致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从而减少责任差错。通过定期分析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评价。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登记上报制度,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轻或消除不良后果,以加强对护士责任心的教育和管理。

5、规范护理记录书写,严格遵守认真、客观、真实、及时、完整、科学,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涂改、删除、伪造、隐匿、销毁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避免遗漏重要的症状和体征。

6、加强学习实践,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规范岗前培训,护士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窗口期护士不能独立工作,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工作。日常应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与经验交流,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专科护理常规,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全科护理人员学习、讨论,共同发展,从而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7、积极有效应对缓解工作压力。护士自身保持良好职业心理,体会护理职业的高尚。在工作中调整好最佳心态去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减少护理差错。学会自我调节,从而缓解精神与体力上的压力。而医院管理者也应重视护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减少非护理性的超负荷劳动。适时组织护士学习有关压力理论,缓解压力的方法,从而为护士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护士长要实行弹性排班,病人多时,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以保证在班护士能顺利完成工作;病人少、工作量少时,可组织护士轮流去郊游使精神放松,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

8、增强防范意识,做好自我保护。护士在工作中对关键病人,急危重症、新入院、术前术后、大批伤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等要着重关注。在节假日、中班、夜班、交接班、检查治疗前后以及R下班前半小时的关键时间对病情观察更应仔细认真,对于特殊情况应随时报告,执行医嘱到位,通过自我防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足,迅速纠正偏差,避免和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排除医疗事故的隐患,真正的维护好自身的权益。

总之,作为护士,时刻谨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时刻要明白护理差错的发生,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程度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也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还要因护理过错而造成对患者和自我的权益侵害。所以,在工作中,护士以强烈的职业感和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细致,以良好的心态、高超的技术、负责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坚决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夏琼超,蒙明英,护理行为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23卷第4期614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8

【关键词】 儿科; 护患纠纷; 不安全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84-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ldren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e-patient Disputes/LAN Ai-ting,ZHONG Qiu-xia.//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84-85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ediatric nursing dispute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discusses quality car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Method: A self-designed "pediatric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ing disputes triggered cause analysis table" to the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statistics January 2012 to April 2014 and 156 cases of pediatric nursing dispute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Result: 156 cases of nursing disputes and complaints disputes: Men accounted for 89 cases(57.1%), women accounted for 67 cases(42.9%), repeatedly puncture 28 cases(17.9%), poor communication 22 cases(14.1%), attitude stiff 19 cases(12.2%), liquid wrong lose 16 cases(10.3%), had rubber stoppers, impurities, such as discoloration of 11 cases(7.1%) in the liquid; fluid extravasation 11 cases(7.1 %), management system was not perfect in 11 cases(7.1%), lack of legal knowledge 11 cases(7.1%), drip too fast or too slow 6 cases(3.8%), infusion reactions 6 cases(3.8%), operating techniques unfamiliar 6 cases(3.8%), infusion pump used improperly 5 cases (representing 3.2%), PICC catheter occlusion in 4 cases(2.6%).Conclusion: The only patient-centered,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focus on training of nursing personnel,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s in patient care can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defects and prevention of nursing disputes.

【Key words】 Pediatrics; Nursing disputes; In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Fuyo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3,China

独生子女盛行的社会,每个孩子都是大家的心肝宝贝,一个孩子身体不适,通常全家总动员陪伴看病,使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增高;另外,儿科的患儿在逐年增加,输液量急增,使儿科的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儿科护理纠纷在不断的上升[1]。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科室儿科室共有输液患儿216 891例,其中年龄为3个月~13岁,平均(4.5±2.6)岁,男124 892例,女91 999例。一共发生156例护理纠纷和投诉,其中年龄为3个月~10岁,平均(4.3±2.7)岁,男89例,女67例。

1.2 方法

每例护理纠纷和投诉均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儿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表》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由本文笔者实施所有调查问卷设计、实施、评估;笔者亲自到医院儿科住院部发放、回收,真实、完整,具有研究价值。共发放调查问卷156份,回收156份,回收率达到100%,调查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达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156例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男性占89例(57.1%),女性占67例(42.9%);多次穿刺28例(17.9%);沟通不善22例(14.1%);服务态度生硬19例(12.2%);药液错输16例(10.3%);药液内有橡皮塞、杂质、变色等11例(7.1%);液体外渗11例(7.1%);管理体系不健全11例(7.1%);法律知识缺乏11例(7.1%);滴速过快或过慢6例(3.8%);输液反应6例(3.8%);操作技术不熟6例(3.8%);输液泵使用不当5例(3.2%);PICC置管阻塞4例(2.6%)。

3 讨论

3.1 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原因

现在儿童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其患病后,均需要父母及家人的照料,这时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关系,而是医护人员、家长与患儿的复杂的三角关系,患儿具有年龄小、认知差、不配合治疗的特点,患儿特殊治疗护理技术难度大,精细度高,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长的注视下进行,而静脉输液是儿科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每位住院患儿都会接受输液治疗[2]。结果分析,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一次穿刺不成功,因多次穿刺引起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最高;沟通不善和服务态度生硬而引起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也非常高,这是因为:家长往往爱子心切,缺乏疾病知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士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干涉、质疑;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哭闹较多,家长较紧张,认为是针没打好或怀疑打错药,护士因工作忙而不注意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患儿家属不理解,一旦出现穿刺部位肿胀、药液不滴时,家属就会认为是护士的责任而加以指责。由于儿科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比较嘈杂,再加上患儿多,护士比较少,护士工作量大,负荷超重,护士情绪容易急躁,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沟通的时间较少,家长对治疗环境不满意的情况下,若产生疑问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导致纠纷。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点滴不畅、需要换瓶或拔针、患儿出现不适等情况时,往往先由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引起患儿家属的不满。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性别差异明显,男性患儿发生护理纠纷和投诉纠纷高于女性患儿,这可能与男孩天性好动、调皮、配合治疗方面比女性患儿略差等有关。液体发生可见理化变化和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多用药或错用药,使患儿家长对诊疗护理不认可,造成患儿家属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3]。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反应强烈,自我约束能力差,常常会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被拉出血管外或者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特别是甘露醇、葡萄糖酸钙、静脉营养药等,可导致局部组织坏死[3]。

3.2 对策

(1)选择正确的血管是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是儿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业务培训,并定期考试,逐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在穿刺之前进行评估,减少带有试探性穿刺或是随意性静脉穿刺,小儿皮肤娇嫩,头皮静脉输液时进针角度要小,进针速度要慢,穿刺力度过大极易刺破血管,减轻了患儿的疼痛感,固定好头皮静脉输液软管,静脉穿刺室内的光线应当充足但不能够刺眼,静脉穿刺室室内的温度应当在24 ℃~26 ℃范围内,穿刺时适当的避免闲杂人员在场[4]。(2)增加了护患沟通技巧,必须掌握“交流”技巧,遇到纠纷能“换位思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推卸责任,化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及时发现纠纷苗头对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化解矛盾,取得谅解[5]。(3)了解护士心理状态和需求根据不同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训练自我调节能力,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4)须认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液瓶上的标签内容不得涂改,使用统一的输液记录卡,杜绝接错液体,漏接液体;应特别注意新特药的配伍问题,加强巡视,建立患者输液反应的应急措施,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让权利和责任对等。(5)正确对待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拔针后要及时把头皮针与输液管分离,并放置在规定的有盖塑料桶内。(6)教育护士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强化护士依法行医的观念,时刻提醒护士要严格履行各种规章制度[6]。(7)加强人力保障,方便患者就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加强中午、夜间护理人员的配置,避免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情况的发生[7]。(8)排班上实行高低年资护士搭配法。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患儿或“问题”家属,我们采取二人操作法,即由一名护士或实习生固定患儿,另一名主管护师穿刺,一针穿刺失败,即换另一个护士操作,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对待患儿要真心,有责任心,对患儿家长的解释工作要有耐心,听取意见要虚心,输液前多多鼓励,赞美患儿,这样即便针刺未能一次成功,患儿及家长也能给予理解。(9)改进加药方法,避免微粒污染,防止杂物存在;加药时针头不宜过大,宜选用9号针头。研究显示,加药针头型号越大,穿刺形成的微粒数越多;液体中需加多种药物时,瓶塞上固定一枚针头,抽吸药液时用另一枚针头,以减少反复穿刺;加药后、穿刺前再经二人仔细检查,尽量把隐患消灭在液体输入前[8]。(10)加强全体护士对小儿常用药物剂量换算方法及新药药物知识学习,以及小儿输液渗漏的观察和处理方法,不同疾病患儿输液相关注意事项的学习,提高护士的药理知识和专业知识。(11)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指导家长参与输液管理,告知输液操作前、中、后的注意事项,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9]。(12)创造温馨的环境。对儿科输液室进行人性化装饰,布局合理,宽敞明亮,墙上张贴彩色动画,彩色床单取代白色床单,使儿科住院部不再是一片白色,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也使家长心情放松。

以患儿为中心,加强安全管理,增强法律意识,注重护理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力,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纠纷,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陈蓉.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7(5):180-181.

[2]彭辉军.儿科护理纠纷的隐患与对策[J].医学信息,2010,8(7):2261.

[3]李红艳.儿科静脉输液常见缺陷的系统管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3):392.

[4]高树芹.手背静脉穿刺技术进展[J].当代护士,2006,8(10):13-14.

[5]杜秀梅,杜秀霞,温丽萍.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0(1):25-26.

[6]冯燕,林细容.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7(7):1155-1156.

[7]缪春勤.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3):264-265.

[8]许雪滨.儿童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25(5):740-741.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9

    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患肝胆胰疾病,有手术指征,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并且同意手术,意识清楚的患者。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符合标准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53.10±11.20)岁,男112例,女88例;肝胆管结石病55例,原发性肝癌48例,胰腺肿瘤10例,门静脉高压症12例,肝门部胆管癌30例,胆囊癌45例。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接受个体化3D诊疗模型指导术前讨论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54.4±12.7)岁,男118例,女82例;肝胆管结石病57例,原发性肝癌53例,胰腺肿瘤12例,门静脉高压症8例,肝门部胆管癌40例,胆囊癌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的构成比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术前讨论模式。术前讨论开始前,主管医生准备患者资料、各项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讨论时只由医疗团队组成,各级医生按病历记录进行讨论。护士遵医嘱执行各项操作。患者及家属被告知讨论结果。

    2.2观察组

    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1)重建出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具体步骤: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增强CT薄层扫描;将CTDICOM图像数据上传HP服务器,将服务器的DICOM导入到Mxview工作站;在Mxview工作站中,进行数据的刻盘存贮;将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2)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及护士长在术前讨论之前,掌握患者护理资料,并查阅相关资料。(3)全科医生、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手术配合护士、患者及家属围座一起,共同参与术前讨论。(4)主管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及相关资料,使用旭东公司三维阅读软件(viewer)播放患者病灶的数字医学技术三维重建图像。(5)责任护士汇报患者的护理资料。(6)各级医生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仿真手术演示。(7)护士长、护理组长和责任护士根据术前讨论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手术情况、个性特征和需求制定护理措施。(8)手术配合护士根据讨论结果预先做好器械、耗材及患者体位等准备。

    2.3评价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护理服务满意率。并发症包括胆瘘、肠瘘、胰瘘、吻合口出血、胸腔积液、伤口出血、伤口及腹腔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门静脉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上数据均由医院质量管理科在患者治愈出院后统计所得。

    2.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照组发生1起医疗纠纷,观察组未发生医疗纠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护理服务态度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讨论

    4.1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一方面,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通过64排螺旋CT和MI一3DVS软件得到的仿真模型,重建的三维图像有较强的真实感,能立体地显示肝胆、胰、脾病灶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等结构的解剖关系,可按照使用者的意图,通过放大、缩小、旋转从任意角度和任意距离来观察,并可设置肝脏、胆管或血管的透明度,充分显示出它们的解剖学关系,帮助医生在手术前合理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2]。护士通过直接、形象地观看,等于参与了整个手术过程,对于手术的方式、部位、引流管放置的具体位置等有了预先、清楚地了解,为提前做好术后准备、护理计划和应对措施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使责任护士对疾病的病因、治疗、诊断、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使医生能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况和护理计划;配合手术护士能为第2天的手术做好周密的仪器和材料准备;而且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参与,使护士能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患者制定出更合适、具有个性化、全面的术后诊疗护理路径。医护患三方参与术前讨论模式的实施,增加了手术成功率、减小了手术损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4.2实施以数字医学技术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依托、医护患三方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因文化背景、职业和来源的不同,不同患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由于手术的不可知性,使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产生很大的心理、精神压力,无法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方面对手术寄予很大的希望,一方面又心存怀疑和恐慌,一旦手术出现意外,医疗纠纷很快产生。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得出的仿真模型和仿真手术的演示,能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再通过医护双方进行通俗地讲解,使患者清楚自己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在可知的情况下,把人体内脏及手术所带来的神秘面纱揭开,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科学的期望值。而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不仅满足了每例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需求和情感心理需求,减轻了焦虑,使患者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更了解了如何配合治疗,从而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又密切了三方关系,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增加,提高了服务态度满意率,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士三查三比自查自纠报告篇10

参与本次调研的昌化人民医院和於潜人民医院均位于浙西山区,2012年通过浙江省二级乙等医院评审,分别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和急诊、手术供应室共6个护理单元。护理单元与设备科之间无电子信息平台,并且因人员理念等原因,在设备使用管理中就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护理单元设备风险管理要借鉴上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但在管理模式不可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持续改进是关键。通过2011年8月—2014年8月共3年的联合探索,2家医院完善了医院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科根据临床需求采购护理设备,避免了浪费和重复采购。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故障明显降低。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增加了设备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自豪感,绩效有据可查。同时提高了医护及设备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预见、防范能力;医护同时培训,不仅降低了设备临床使用风险,更密切了医护关系,更有利于患者管理。设备培训纳入在职继续教育,进一步优化了护士知识结构,提升了护理安全性。自护理单元加强设备管理以来,未发生设备故障引起的医疗纠纷,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患者在本地医院,2011年平均病床使用率95.7%,2012—2013年平均床位使用率为106.5%。与改进后相比,改进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各类事件比改进后高2.81倍;设备管理改进后故障引起的事件发生概率下降了64.5%。可见设备风险管理对策行之有效。同时提高了医护及设备技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预见、防范能力,设备意外事件漏报率下降85.0%,提升了护理安全性。改进前2家医院由设备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了3起,赔款数额近百万,改进后未发生设备故障引起的医疗纠纷。由此可见,护理单元做好因地制宜的设备管理,可以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设备风险管理中还有很多环节需要继续完善和提高。如设备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问题。2家医院设备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人员奇缺,业务水平低下等现象,导致众多设备报废、维修时间长、修好率低、维修成本高的现象发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发现各相关科室的协调仍需加强,护理是医疗重要组成部分,医生的设备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等。

2调研方法

2011年8—10月对2家医院做了设备仪器数量和使用情况及护士、设备技术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统计,2011年11—12月制作鱼骨分析图,寻找问题环节,制定对策;2012年1—12月应用PDCA思维模式不断改进,包括多形式培训、使用维修三联单等;2013年1月—2014年8月每季度进行总结,找出具体操作中反复的问题,持续改进。

3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规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普遍重视人员的管理,轻视对物的管理,医疗器械安全性和应用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忽视,更导致防范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如未认真履行设备相关的计量检定及年检检定按期确认,可能存在设备未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或超年限使用。而现在患者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对一些设备上的计量合格证、检定合格年限等标记相当重视,从而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3.2医务人员设备风险意识薄弱

护士长在平时的护理质量考核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术抽查多,而对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抽查少,导致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和意识淡薄。如大多数护理人员对设备保养和维护意识淡薄。保养和维护不当,导致设备性能退化、故障或损坏,设备带病工作是风险的又一大来源,既伤害了患者,也影响了医院的效益和形象。更有一些医生对于设备风险缺乏整体意识,认为仪器使用管理是护士的责任,于己无关,对仪器性能不学习了解。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医护之间的关系,还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指令。

3.3设备科被动工作

护理单元有故障报告才予以维修,定期检查流于形式,软件资料不完整,一旦发生投诉纠纷,无据可依。

4设备风险管理的对策

4.1健全规章制度

4.1.1建立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建立岗前培训和操作上岗制度,推行器械使用前检查制度。这种院内的“用前检查”和使用培训及操作上岗制度的逐步实行和推广,有助于器械应用质量的提高,降低风险。

4.1.2对设备使用质量控制所涉及的人员、使用规范,设备科和护理单元共同制作操作规程、使用指南及手册。严格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和预防性维护。及时张贴鉴定合格标记,对破损的标记及时补贴,对检定即将到期的设备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重新检定,合格者换贴新标记,确保医疗设备的完好可靠性。

4.2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4.2.1加强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护理部每年不定期组织护士长风险管理学习,特别是对新上岗的护士长。要求护士长具有分析设备临床使用的风险认知能力,并对护士进行培训。护理单元将设备使用的相关知识纳入科室的业务培训计划中,对科室一些高新技术的设备,指定专人进行重点培训,让其在临床上发挥骨干和业务指导作用;对科室现有的设备及急救设备进行全员培训,达到人人过关,要求熟练操作,能正确维护和使用,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抽查和考核,以了解护理人员的掌握程度。

4.2.2对护理单元的所有设备仪器进行分类,编号,在应用前进行全面的风险因素评估,查找可能发问题的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4.2.3一些设备仪器为英文界面或者英文说明,因多数医务人员英语能力薄弱,所以这一类设备要确定能否调试成中文界面,不能调试的使用前制作中文说明,悬挂于设备旁以作提示。简单的英文提示要强化记忆。

4.2.4对科室重要设备(如呼吸机)、新进的设备,在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要求本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参加厂家的培训,待其熟练操作,掌握全部功能后才能验收。

4.2.5将设备仪器使用故障纳入护理意外事件,由当事人填写报告表,非护理设备同时报医院不良事件,科室每月进行分析改进,护理部每季度分析整改。

4.3改进护理单元与设备科各自为政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