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4-03 00:16:44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1

为切实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根据XX省委政法委《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的通知》《XX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试行)》《XX市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以提升源头预防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水平为核心,以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为目标,构建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委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协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造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XX样板,为平安XX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试点范围

在全镇范围内试点。

三、主要任务

(一)规范评估主体

党委和政府作出决策的,由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评估主体。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决策的,由该部门或者牵头部门商定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机构作为评估主体。需多部门联合作出决策的,由初次决策的部门指定评估主体,不重复评估。

中央、省、市、区事权项目在我镇实施的,由作出决策或提请决策的中央、省、市直部门确定项目实施单位作为评估主体。中央、省、市、区共同决策的事项,由四方协商确定评估主体。跨区(市)、跨部门的重大事项,一般由共同的上级部门作为评估主体或由其指定评估主体。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由招引部门或党委政府作为评估主体。

(二)规范评估领域

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政策制定调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活动举办和重大敏感案件办理等,都必须纳入评估范围,做到应评尽评。

1.重大政策类:涉及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涉及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国有(国有控股)企事业单位产权转让、身份转换、用工安置等利益关系调整的改革事项。

2.重大项目类:涉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

3.重大活动类:涉及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方面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经贸、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

4.重大案件类:涉及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敏感案件等。

(三)规范评估内容

1.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等。

2.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

3.可行性评估。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承受能力,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支持等。

4.可控性评估。主要分析决策事项是否会引发群体性事件、集体上访、个人极端事件、严重负面舆情等案事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是否可控,是否有完善的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等。

(四)规范评估程序

根据与群众切身利益关联的密切程度和社会稳定的程度大小实行简易程序、一般程序、特殊程序三级评估程序。

1.简易程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单一、群众诉求较为集中明确、化解矛盾问题比较容易,存在一定风险的事项,由评估主体在召开专题分析会、查找安全稳定风险点、制定并落实风险化解和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2.一般程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较多、涉及群众人数较多、群众诉求分化不一、对群众利益影响较大、矛盾和风险隐患比较突出,存在较大风险的事项,严格执行制定评估方案、开展风险调查、全面分析论证、评判风险等级、编制评估报告、评审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备案“七步流程”开展评估。

3.特殊程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复杂、涉及群众人数众多、涉及群众利益面广且矛盾尖锐复杂、情况特殊,存在重大风险的事项,通常在一般程序的基础上,针对评估事项的特殊性,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群体、重点人员、重点部位的风险排查、防范和控制。

一般程序按照下列“七步流程”开展评估:

1.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的、标准、步骤、方法、时限。

2.开展风险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等意见。

3.全面分析论证。评估主体应当分门别类梳理各方意见和情况,客观全面地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分析论证,对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研判。

4.评判风险等级。根据分析论证情况,按照决策实施后可能对社会安全稳定造成的影响程度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风险等级。

5.编制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当包括评估事项、评估过程、评估方式方法、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点化解风险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风险评估结论及决策建议等内容。

6.评审评估报告。评估责任主体应当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中抽取有关专家以及相关机构、党政部门代表、专业人员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评审时,参加的人员原则上不少于5人;参与评审的人员应当发表意见,并出具本人签名的书面意见。

7.评估报告备案。评估报告由评估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报区委政法委备案,履行备案手续。未经备案程序的风险评估报告不得作为决策依据。

(五)规范评估方式

简易程序:评估主体可自行开展评估或邀请由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决策所涉及群众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应当邀请由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决策所涉及群众代表等组成的评估小组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也可以委托由市委政法委或区委政法委审核确认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评估实施主体,按相关要求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委托评估的,评估主体与受托方共同对评估质量负责。

(六)规范风险等级

1.高风险:大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特别强烈,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者重大舆情事件的,应当区别情况作出不予实施的决策,或者在调整决策方案、降低风险等级后再行决策。

2.中风险:部分群众有意见、反应强烈,或者参与评估的部门、单位和专业机构对重大风险处理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可能引发较大矛盾冲突的,应在采取有效防范化解措施降低风险等级后,再予以实施。

3.低风险:少部分群众有意见的,决策可予以实施,但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潜在风险。再予以实施。

(七)规范评估结果运用

决策机关应当充分参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评估结论,经决策机关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研究,确定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施意见。坚持重评估更重化解、边实施边化解、先化解后实施,加强决策实施跟踪,严格落实风险防控化解责任,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发生涉稳突出问题或出现新的涉稳风险点的,决策主体或评估主体应及时组织决策后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暂缓实施、调整实施或终止实施的决定。

四、实施步骤

根据省市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部署要求,试点工作时间为1年,自2021年1月至12月止。具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3月):动员部署。适时召开全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动员会,对做好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提供依据。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为试点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4月-9月):全面推开。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将稳评工作嵌入决策和审批的前置和刚性程序。镇直各有关部门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下发本单位、本系统稳评工作实施办法,细化任务分解,主动对接掌握本单位本系统重大工程类、政策类、活动类等评估项目,制定稳评目录清单,完善“清单式”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评估前到区委政法委报备制度,评估报告编制后到区委政法委备案制度,严格落实评估台账月报告制度,切实做到应评尽评。对试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即时整改。实现试点工作攻坚突破,全力打好试点工作攻坚战。

第三阶段(10月-11月):巩固提升。按照“深化提高、全面过硬”的工作要求,对照试点工作标准和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于10月底前上报稳评完成情况。

第四阶段(12月):打造样板。全面梳理试点工作,并进一步总结提炼试点工作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亮点工作,形成XX品牌,高质量完成稳评规范化试点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直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稳评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全年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对本部门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组织推动、贯彻落实。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XX镇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附件),镇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进一步细化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责任,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机制,充实必要人员力量,将稳评评估费用纳入年度预算,积极培育和引入第三方开展评估工作,推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协作配合。镇直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兼顾,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切实做好工作职能、工作力量、工作措施上的保障和衔接。采取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素质,各级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好协调、指导、推动的作用。要积极探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化建设,统筹利用各类媒介,扩大社会知晓度,引导全镇上下规范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确保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化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2

充分认识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当前我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状况仍没有改变。特别是各种矛盾大量存在,碰头叠加,一些地方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时有发生,对抗性和破坏性进一步增强,维稳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深入分析近年来一些地方矛盾纠纷和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矛盾纠纷和,是由于一些地区、部门、单位在作决策、上项目、定事项时考虑不周全、决策不科学造成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就是要通过充分预测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慎重、时机不成熟、操作不规范引发社会矛盾和,切实增强维稳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把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事前、消除在萌芽状态,不断巩固发展我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通过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政策关、民意关,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障和促进符合民意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的稳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深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是否理解支持作为政策、措施出台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提前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从而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决策和项目顺利进行,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而且有利于把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贯穿于决策全过程,有效防止侵害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出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出台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妥善照顾各方面群众的诉求;在调整政策措施时,广泛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实施重大项目时,事前认真进行科学论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准确把握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综治维稳部门指导考核”的组织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出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前置程序,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全覆盖。在各市、县(市、区)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社会管理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二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全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范围、评估内容、程序方法、结果运用得到规范,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长效机制。三是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能力明显增强。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实现预知预防,做到“四个不出台、一个最低限度”,即违反法律法规、违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出台,侵犯群众利益、与民争利的不出台,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又不能解决的不出台,群众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起局部社会震动的不出台;因出台实施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引发的社会矛盾减少到最低限度。

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正确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党委、政府主导原则。各级党委要把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要进行正确引导,坚持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促进改革发展上,放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上。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主管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即由重大决策的决策部门、重大项目的审批部门、重大事项的决定部门,负责对重大决策、项目或事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评估结论负责。政府决定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客观公正原则。要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和预测论证,如实反映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估意见。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决策。包括涉及重点领域的重大政策、改革改制方案、社会管理措施以及建设规划的出台等。二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项目。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项目、工业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其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三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其他重大事项。包括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的大型活动,上级确定的重大决策、项目在本地实施的方案等。

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要围绕以下主要内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要对合法性进行评估。主要看这些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第二,要对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符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不是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协调性,是否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不是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利益,有没有平衡群众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会不会引起相关地区、

部门、行业及类似群体的攀比等。第三,要对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时机成熟不成熟,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是否相适应,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在不在可承受范围内等。第四,要对安全性进行评估。主要评估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后会不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不能得到有效消除。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3

一、建立公诉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性

公诉部门延伸工作职能、拓展监督领域,设立风险评估制度,是公诉环节创新工作方式之一,这对健全和完善整个涉检评估预警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在当前社会环境之下,在检察环节建立公诉案件风险评估机制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

一是执法环境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总量高位运行,时有发生,执法环境复杂而敏感。案件风险评估机制则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掌握,评判执法办案过程中容易产生引发社会矛盾问题的关健和因素,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主动作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二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维护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实施意见》分别对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围绕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有关部署和要求,通过检察业务风险管理,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三是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应用领域逐步扩展。把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检察业务管理,对于提高检察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强化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以至政治效果的统一,全面提升执法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是促进三个效果的统一的需要。对案件的评估、办理和处理在内外监督下依法进行;公开听证、公开示证、释案说法、说服调解、公开结果,易于消除当事人疑虑和对立情绪,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减少和避免涉检,促进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二、进行公诉案件风险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依法评估原则。风险评估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检察机关在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决定时,应当根据事实在法律的基本框架下进行。

二是全面评估原则。风险评估应全面客观,既要调查有利于被害人的情况,也要了解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综合分析评估。

三是公正评估原则。要通过案件风险评估,查漏补缺,预防和减少因办案引发的各类不稳定因素,确保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特别是对有取保候审、帮教条件的外来人员犯罪案件要依法平等办理。

三、建立机构和制度,筑牢机制运行基础

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在检察委员会内设下的由检察长为组长、相关业务部门主管副检察长为副组长、专职委员和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全院的案件风险评估工作,对干警评估出的问题不能自行解决的组织研究处理,对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各部门间因风险评估有争议的案件进行评估。分管检察长、部门负责人、案件承办人都应当是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工作的责任人,要根据案件所在的办案环节和职务职责的要求负具体责任。

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关于开展案件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对案件风险评估的范围、内容、原则、评估方法等做岀明确规定,同时设制《案件风险评估表》,对每个案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及时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执法各个环节。

三是建立整体保障机制。将案件风险评估纳入检务保障整体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予以优先重点保障。应当专设接待室、公开审查听证室和“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办公室,在硬件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人性化。要配置相应的急救、消防器材,对有明显越级上访苗头或者上访人有过激行为,启动预案程序,防止矛盾升级转化,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效。

四、明确内容和范围,确保机制科学可行

(一)明确案件风险评估范围。公诉环节的风险评估范围应包括公诉部门所审理的所有案件,即应当将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作为案件审查的基础内容,做到对本部门所审理的案件在受理案件之初首先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并使之贯穿于公诉工作全过程。由于个案情况不尽相同,其存在的风险隐患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划分,对于其中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案件进行重点关注。当前当我们应当对以下几类存在风险性较高的案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预警。

1、极易发生涉检上访或激发社会矛盾,必须进行风险评估预警的案件。包括:拟作不决定、不予抗诉决定的公诉案件;拟作出不立案或撤销案件的;不批准逮捕的和对被害人及被害单位不服不立案决定而申请立案监督,经审查拟作同意不立案决定的案件;拟采取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可能引起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上访等的案件。

2、对案件质量有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引发涉检、缠诉或引起,经过分析需要进行风险评估预警的案件。

3、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或涉检,必要时应进行风险评估预警的案件。

(二)明确案件风险评估内容和实现风险评估预警的具体方法。评估内容应包括:案件实体是否确凿扎实,适用法律定性是否正确;办案程序是否严格、有无超期办案、超期羁押;涉案款物管理有无违法违纪问题;案件处理中是否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隐患,案件处理是否会引起相关当事人及其亲属上访;案件的下一诉讼环节能否顺利进行;社会舆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反映;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能否达到统一;其它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等等。

五、细化工作程序,保障机制运行规范

(一)实行风险评级制度。根据事态的轻重缓急,将涉检评估案件的风险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预警, 一级预警为特别重大风险等级,二级预警为重大风险等级,三级预警为大风险,四级预警为一般风险等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4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5

为进一步深化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办案质量,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从源头减少和杜绝涉法涉诉问题发生,根据宝市政法[]25号文件要求,经区委同意,区委政法委决定在全区政法机关深化推进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评估、预警、防范、化解为一体的办案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大局原则。在执法办案工作中,强化“执法想到稳定、办案考虑和谐”的司法理念,充分考虑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的协调统一,充分考虑国情、民情、社会认可度及社会综合效果,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稳定优先,努力从源头、从根本上预防和制止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凡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未经风险评估不得裁决。

2、坚持标本兼治原则。不断完善释法明理、诉讼风险告知、多元化调解、回访下访和领导包抓化解重大疑难案件等工作措施,准确把握依法履职办案与风险评估的关系,将风险评估作为“刚性门槛”,对有可能激化矛盾、引发上访、诱发不稳定因素的案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对策和化解措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凡经风险评估的案件,风险未化解的不得裁决。

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始终牢记执法为民宗旨,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决不能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畅通诉求渠道,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防止因不作为、乱作为、工作简单粗暴等引发矛盾。凡绝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裁决,要慎之又慎,扎实细致地做好工作。

三、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包括政法部门办理的所有可能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案件,主要包括四类案件:一是重大、疑难、复杂的刑事、民商事、行政和治安案件;二是查封、扣押、冻结等可能影响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的案件;三是群众关注、具有社会敏感性的案件;四是政法干警违法违纪、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四、工作程序

办案风险评估一般分为四个步骤:

1、确定评估对象。各政法部门要坚持每月对所有案件进行全面排查,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逐案分析研判,把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上访、诱发不稳定事件的案件列为评估对象。

2、准确评估风险。围绕执法办案的合法性、利益协调的合理性、稳定风险的可控性,综合分析政策法律依据、群众诉求、社会影响,预测办案效果,重点对是否可能诱发不稳定事件或引起上访等进行预测评估。

3、制订工作措施。根据预测评估结论,制定防范和处置预案,编制评估报告(案件名称、涉案人员情况、简要案情、案件办理情况、存在问题隐患、预防处置工作方案等)。

4、化解稳定风险。按照处置预案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协同单位,落实工作措施,着力化解风险、消除隐患。对重视不够、配合不力、作措施落不实造成重大问题的,要严格进行责任查究。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政法单位要成立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办案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组织协调,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切实推进办案风险评估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取得实效。

2、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谁办理、谁评估、谁化解”原则,明确领导责任,细化职责任务。政法单位主要领导是办案风险评估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案件承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3、认真开展评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自受理之初就要先期评估。对列入评估范围的各类案件,在办案的每个阶段和工作环节,都要认真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提出应对办法,积极采取有效化解措施。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6

2010年11月19日,《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自12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省级政府规章。根据该办法, 出台、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11项重大事项,包括涉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农民土地征收征用、拆迁、补偿、安置和移民安置等方面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将按照坚持法治、民主、科学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在重大改革方面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涉及职工分流或职工利益变动的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改制、重组、上市、拆迁等事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事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制度重大改革事项。

在民生方面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涉及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及促进就业政策等重大调整;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住房保障政策重大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旧城改造中的拆迁补偿、居民安置等政策重大调整;房地产市场等政策重大调整;水、电、燃气、粮食、公共交通、教育、医疗、药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商品、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重大调整;涉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农民土地征收征用、拆迁、补偿、安置和移民安置等方面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

在环境和自然灾害方面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可能造成环境严重恶化或加大污染物排放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的预警防控方案;食品、药品安全预警防控监测方案;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处置;洪水、干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的重要恢复重建项目建设。

评估内容包括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规定;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出台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是否可能引发不良连锁反应或对相关利益群体造成影响;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是否有相应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存在其他不稳定隐患。

办法还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可以由重大事项责任主体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也可以组织中介组织和专家、学者参与。通过收集相关文件资料、问卷调查、民意测验、座谈走访、听证会等方式征求意见。最终形成的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作出无风险、有较小风险、有较大风险和有重大风险的风险评价,提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建议,作为重大事项责任主体作出决定的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因社会稳定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把经济社会组织也纳入其中。

2. 广东2011年将全面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因为决策失误或者政策失道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从2008年开始,广东先后在广州、深圳等6个城市试点实施重大事项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该制度要求凡是绝大多数群众反对、影响社会稳定的事项都将被暂停或者是叫停。2011年5月19日,广东省政法委召开会议,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在会上要求,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措施等事项,在出台和实施前,都要进行系统科学的预测分析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要认真总结广州、深圳等地两年多来的试点经验,年底前将在全省全面实施、推进该项制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制定具体详细的工作方案。

2008年2月,深圳出台《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要求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

根据该办法,凡是关系到较大范围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关民生问题的法规、规章的制定或修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重大改革或改制;有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市政规划建设;涉及诸多群体利益的行业政策调整等,之前都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该办法规定,如重大事项是人大、政府制订出台的,由人大、政府指定评估责任主体;如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由同级党委、政府指定。评估内容则包括决策等的内容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否对所涉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是否存在引发群众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的风险;重大事项涉及的群众有可能就哪些方面提出合理的异议和诉求,能否通过法律、政策妥善解决等方面。

风险评估后要编制评估报告,即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全面汇总和分析论证,作出风险很大、有风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最终评价;对重大事项的实施作出可实施、可部分实施、暂缓实施或不实施的建议,同时对评估出来的不稳定隐患,制定调处化解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截至目前,深圳市暂缓实施了包括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等群众反映强烈的4个重大事项。

2009年6月,广州市组织调研组研究起草了《关于对重大事项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意见》,经反复修改、十易其稿,2009年10月,将《实施意见》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并获通过后,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实施意见》要求对重大事项严格按照“确定评估事项、成立评估组织、制定评估方案、开展民意调查、进行评估报告”的程序组织风险评估。凡是绝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项,可提交上级决策;对多数群众赞成的,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提交决策;虽然拟决策事项正确,但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在通过宣传解释等工作取得群众拥护支持后,再提交决策;如果拟决策事项超出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目前实际承受能力的,暂缓提交;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应终止提交决策等。《实施意见》还要求各地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本单位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评估内容和程度。到目前为止,广州规定应该制订具体实施办法的12个区、县级市和63个市直局以上单位已经全部完成了制订任务。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单位先后对343项重大事项进行了风险评估,其中,通过评估按时实施264项,化解风险后实施64项,有重大风险暂停实施15项。

3. 稳评“遂宁样本”:二十五项重大决策被否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素有“川中重镇”之誉。这几年,全国20多个省份的300多个市州、区县前来考察“取经”:学习其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经验。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时,这一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已在遂宁运行6年。至2010年底,遂宁共对496件重大决策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其中25项决策经评估被否决,占比为5%。2011年4月7日《人民日报》刊文称,抓稳定,重在抓源头;抓源头,重在抓决策。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首要环节和第一道防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似乎给改革发展附加了一个新的约束条件,如何确保加快一方发展与维护一方稳定有机结合?遂宁的实践,可为样本。

更加透明、更加科学、更加民主,系上“安全带”源头“创稳定”

遂宁,辖船山、安居两区和射洪、蓬溪、大英三县,人口密集,是典型的农业市、西部市,加快一方发展的愿望格外强烈。实际上,遂宁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痛定思痛的理性抉择。遂宁市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以前有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仓促上马,想抢时间、抢进度、抓效率,没有算好“稳定账”,结果欲速则不达,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影响社会稳定。普遍性的问题要靠制度来解决。2005年初,针对当时容易引发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遂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明确规定,新工程项目未经稳定风险评估不得盲目开工,评估出的严重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不得擅自开工。2006年,遂宁将评估范围扩大到作决策、定政策、搞改革和其他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翻阅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从安居区取缔网箱养鱼等重大决策,到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等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从柳树电航工程建设等被国家、省、市或者县区定为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到四川蓬莱盐化有限公司改制等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最容易引发稳定风险的重大事项都在评估之列。在遂宁,重大事项都要按照标准化流程“五步工作法”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障。”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认为,通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党委政府对重大事项的把握更加全面,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可有效防止因决策、项目的仓促上马给社会稳定留下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的发生。2005年以来,遂宁通过开展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预防和消除涉稳隐患527起,经评估实施的重大事项均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表说明】重大事项包括: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决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被国家、省、市区县拟订为重点工程的重大项目,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

经济账、生态账、稳定账一起算,抓改革发展与抓稳定不再“两张皮”

遂宁在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之初,有人质疑,“用自己的刀砍自己的把可能吗?追求GDP的发展冲动难以遏制。”不少官员也担忧,“这不是政府作茧自缚吗?还怎么发展经济?” 遂宁市市长胡昌升说,任何一个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带来一定的社会稳定风险,如果因此瞻前顾后、浅尝辄止、望洋兴叹,就会丧失发展良机,“如何实现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平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载体,实现了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创稳定’的转变。”在遂宁,属于经济建设项目的重大事项,要同时开展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遂宁把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程序,未经评估的重大事项不上会、不决策、不审批、不实施。怎样克服抓改革发展与抓稳定“两张皮”?如何校正以牺牲稳定为代价追求所谓“发展”的倾向?遂宁以事实作出响亮回答:总量一度位居全省前5名,而如今量排在全省17位以后,和谐社会总指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等40项指标5年翻一番,在四川省排名前10位的经济指标从2006年的2项增加到2010年的21项。

群众不白说、干部忧风险、一把手上心,制度约束化“硬任务”为“下意识”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求我们,一定要关注民生、听取民声。一个项目开工之前,必须做充分的规划与调研,让群众了解这个工程的价值与意义,以沟通与共识来消除隔阂,把可能产生的矛盾都消弭于未成形之时。”遂宁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遂宁市要求拟评估的重大事项应向涉及直接利益群体公开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多方收集合法性、合理性、安全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深入了解群众对评估事项的满意度、支持度、信心度和媒体的评价度,注意掌握倾向性问题和典型诉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仅考验着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也检视着制度的刚性。遂宁在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之初,也有少数地方、部门未自觉执行,有的评估方法简单,有的事项甚至未开展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如果不重视,风险评估就开展不起来,评了也是白评。”遂宁市多个市直部门分管稳定工作的负责同志坦陈。对贯彻执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不力、酿成重大不稳定问题和事件的,遂宁制定了“五项”铁规:检查述职、一票否决、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遂宁市今年新出台规定,凡应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而未进行评估,或在评估中走过场、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通报批评;导致重大事项决策不当、失误、错误,或未按稳定风险化解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工作,或重大事项在实施过程中未跟踪掌握情况,未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调控风险,从而引发较大社会稳定风险的,则进行责任倒查。遂宁已制定了时间表,到2011年底,对所有重大决策事项实现分级分类、深化细化、应评尽评;还将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完善评估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的技术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社会稳定风险各类专业评估中介机构,设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不断增进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中立性。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 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53-02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我国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应对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日益认识到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要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保持整个社会的平安、稳定和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而社会稳定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个社会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社会各方面才能快速、健康地发展。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付出诸多努力,而保持社会运行的安定有序、维护社会整体稳定,恰恰是我们诸多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二)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将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即政府由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使政府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利益是自己的使命,增强人民公仆的角色意识,有效摒弃管理型政府的弊端和作风,树立良好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这不仅可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也能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三)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护。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聆听和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对该决策开展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判断社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效推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

二、我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当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为此,国内学者从宏观层面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和突发性事件产生的背景、条件以及控制对策等进行了全面思考,他们认为社会转型必定会导致新旧观念、社会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冲突,而这些冲突又会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稳定性降低。[1]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需要加快步伐予以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问题上需要解决下列突出问题。

(一)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认识不到位

近年来,“稳定压倒一切”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而言都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社会问题日益复杂,造成维稳成本大大增加。虽然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但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有些地方维稳经费一年比一年高,而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事件仍旧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维稳态势,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和党政领导对重大决策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认识不足,表现为对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态度模棱两可、领导缺失等,这都会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滞。

(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当前我国不少地方已经建立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但总的来看这项工作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使得保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存在一定难度。有的地方存在部分评估主体单位在工作中对评估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撰写评估报告不够规范;有的地方未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作出详细规定。这些问题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实施风险评估的操作程序不够规范

规范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制定评估方案

即由评估主体对已经确定的评估事项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具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2.组织调查论证

评估主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拟定的Q策事项通过公示、群众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形式,广泛、全面地征求意见,经过科学论证,预测、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3.确定风险等级

依据人民群众的反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程度确定社会稳定风险应划分的等级,如A、B、C三个等级。

4.形成评估报告

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评估主体对评估的事项、风险等级的分析、风险评估的结论、拟应对的措施编制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5.集体研究审定

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在实施前必须经过党组会议等形式的集体研究审定。对已经批准实施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评估主体要密切监控其实施情况,及时、准确调控风险、化解矛盾,确保重大决策、重大事项有效展开和顺利实施。

(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缺乏有力监督

目前,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监督工作通常只限定为市委维稳办等个别部门。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触动部分部门或个人的利益,可能导致他们干扰实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就更加突显出社会各界对评估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建议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关系到我国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问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决策民主化、透明化和科学化的必要手段,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将被动保护社会稳定变为主动创造社会稳定、实现我国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保障。为使我国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尽快健全完善起来,我们必须解决好一系列相关问题。

(一)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摆在重大决策的首要位置

始终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摆在重大事项决策的首要位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开展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之前,必须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放在首要环节。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相关群众的利益诉求,使相关群众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过程中。

(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是取得科学、有效、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估结果的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实际问题和客观事实,不断改进和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规范评估程序,改进和创新评估方法和途径,以增强评估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法,在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后结合本地区的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借鉴先进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二是科学确立评估主体。鼓励社会专业评估机构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u估过程应该由该机构独立进行,重大事项或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不得干预和参与其中。三是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多种客观、公开的讨论形式作为党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在集体讨论决定之前,重大决策事项还需要交给法制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合法性审查。决策机关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和未确定风险可控的,不得作出决策。

(三)开展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要实行领导责任制

各级领导的认识到位、重视到位是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重要保障。只有领导和责任部门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足够认识,才能保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安排部署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增强领导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实行领导责任制,需要建立三项工作规定。一是通过对相关部门领导和负责人进行宣讲和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认识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把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中。三是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贯彻执行不力的、酿成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对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进行严格问责,追究相关责任。

(四)加强对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的监督

要保证评估机制的贯彻落实和评估工作的切实有效,使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真正发挥其源头治理的作用,就必须集合多方力量,强化监督主体,加大对评估工作开展过程和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一是明确评估工作的监督主体并强化其对评估工作全过程的监督。二是在重大决策责任部门建立涉稳信息直报点,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代表构成维稳信息报告小组。三是若重大决策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情况,重大决策责任部门应该及时召开联席会议,协商制定防范化解风险的举措。四是建立定期报告制度,以便更好地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

四、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和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要充分保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让广大人民群众时刻监督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加强和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8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稳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在出台重大决策、确立重大事项以及实施有关民生的行政行为前,先后颁布了相关文件,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制定了以人为本、源头治本、科学民主、合法合理、权责统一等评估原则,并对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对象、评估范围、评估内容和评估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评估制度的建立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然而,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1.评估责任主体顾虑重重,需相关部门统一思想。

在目前的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中制定了“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权责统一原则,这一原则容易使评估责任主体在“为什么做”、“要不要做”等问题上产生顾虑,如“评估工作是否会影响正常的行政效率”、“评估工作一旦让利益相关的群众知道,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评估结果如果显示风险级别较大,一旦暂停项目建设,是否会影响城市建设的步伐”、“如果评估结果错误造成社会问题怎么办”等等问题。对此,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前,首先,党委、政府部门要统一思想,正确认识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是维持地区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以增强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信心。其次,要明确评估责任主体及相关职能部门在评估各阶段、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并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在评估过程中,重大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申报审批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工作的实施部门都可能是风险评估的责任主体;当评估工作涉及到多部门职能交叉难以界定具体的评估责任主体时,可以由党委或政府确定责任主体,或者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决策者通过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由第三方承担评估结果的责任,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相关利益方的影响,还可以增强第三方评估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2.评估方法能否科学运用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往往牵涉到一些利益相关群体,评估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评估效果,存在着用什么方法评估,采用好的方法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相关利益群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还处于实践的探索阶段,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畅通有序的民意表达机制,采取舆情民意调查、听证会等多种方法,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和所涉及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互联网络等信息手段搭建听取民意的互动平台;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专家的作用,发挥社会基层组织作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有效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群众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合法化、有序化、组织化,提高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3.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需加强组织领导。

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无论是在评估工作的组织阶段,还是研究论证和风险识别阶段、风险评估联审、确定风险等级以及调控风险和落实维稳措施阶段,都涉及到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包括参与评估工作的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承办评估单位与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承办单位与配合评估工作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往往牵涉到上级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甚至涉及到中央某些部委的上下联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细化职责分工,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只有切实加强组织协调,使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条块结合,统筹协调,相互支持,上下形成“一盘棋”,才能增强评估工作的合力,才能确保评估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4.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往往存在法律上的障碍,“政策在前,法律滞后”。首先,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针对决策的出台或建设项目的实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因而一些单位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有的甚至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重大决策或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其次,如何有效保障广大利益相关群体在法律框架内维权道路的通畅。依据宪法,公民有权利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建议并监督他们的行为,但目前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却采取各种方法压制公民的维权行为。因此,如何有效保障公民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如有政府职能部门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压制公民的维权行为,他们又将承担何种法律责任?这需要进一步制定保障公民参与权、监督权的相关法律,以避免法律体系内部矛盾现象的存在,避免重大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

5.社会矛盾的化解需发挥基层大调解体系的作用。

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项目诸如旧区改造、居民区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涉及民生方面的重大政策出台等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目前,社会群体维护“共同利益”的集体行动不断增多,一些潜在的、衍生的矛盾纠纷不断凸显,利益群体之间、利益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冲突日益频繁。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采取不同的化解矛盾的办法,已成为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急需解决的难题。对此,评估部门不仅要注重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更要不断创新矛盾化解机制。首先,政府各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方法了解不同利益群体的特点及要求,并对其加以分析、归类;其次,政府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做出回应,对群众的合理性诉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即使一时不能解决,也要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外,要重视群众的初信初访,充分发挥基层大调解体系的作用,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社区基层组织等各方资源,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从预警、受理、交办、联办到督办、跟踪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规范有序,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矛盾激化升级。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1.处理好决策与评估先后顺序的关系。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不必要的政策执行成本,从源头上调控社会风险。但从决策与风险评估的先后顺序来看,由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的承办部门同时又是重大决策拟定部门或项目报建部门,加之尚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必须纳入目前的行政审批或决策程序之中,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在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后,或一边实施项目一边评估,或把风险评估作为决策后的一个补充性程序来“走”的情况。因此,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目标管理体系,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评估部门勇于对可能出现A级风险的重大决策或建设项目提出“终止”、“撤销”或暂缓实施的建议,避免“决策有误在前、后发现存在巨大的社会稳定风险而暂缓或停止执行决策的案例”,从源头上理顺决策与风险评估的先后顺序,为政府在决策前认真听取群众的合理诉求,做出科学决策,夯实政策执行的社会基础,提供法律保障,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真正成为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

2.处理好评估主体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存在着同一个部门既是决策者(项目的实施者)又是评估者的尴尬局面,评估结果难免会掺杂单位的利益在其中,往往是对决策或建设项目的肯定而非否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往往是“走程序”,不能真正从源头上防范社会风险,甚至还会扩大社会风险。因此,必须正确处理评估主体与决策者之间的关系。一是开展独立的风险评估,强制委托相对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决策者或实施者必须为评估机构提供翔实的评估信息,避免真实信息的缺失,从而在保证独立评估机构公允的同时提高其专业性;二是明确相应的市、区、街(镇)级维稳办为社会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的监督主体,它们不直接承担评估工作,但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负有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检查等职责。此外,为了正确处理评估主体和决策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落实问责制。问责应建立在明确决策评估主体和督察(督办)责任主体职责划分的基础之上。各督察主体对评估项目行使日常检查的权力,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落实风险评估制度而酿成涉稳重大事件的,对应该进行风险评估而未实施或组织实施不力未发现风险因素导致大规模和严重社会不稳定的主体及其责任人应进行行政问责;对风险评估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却未被决策者重视仍然付诸实施而引发大规模和严重社会不稳定风险的,应加大力度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3.处理好程序合法性与技术合理性之间的关系。

评估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评估事项、制定评估方案、广泛研究论证形成评估报告、确定风险等级、建立分级备案、制定调控预案、落实控制措施等,评估程序的合法性主要是指评估的决策或重大事项是否符合我国的宪法、法律、法规;决策方式、步骤时限等程序是否合法;评估决策或重大事项是否经过必备的论证、听证和公示等公众参与的必经程序;是否按规定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等民主程序等。评估技术的合理性主要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和原则对风险评估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反思、评价和规范,“包括价值合理性、目的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指风险评估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要在时机成熟时开展,不能超越群众合理承受能力,涉及到的相关安置补偿措施要能为大多数民众所接受,特定群体收益决策事项横向比较要合情合理,尽量避免引发相关群体攀比等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程序合法性和技术合理性是相互统一的,在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厚此薄彼的做法,避免程序合法技术不合理、技术合理程序不合法等情况的出现。首先,要强调程序的合法性,也就是要强调评估的内容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之上,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让相关利益群体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保障广大群众对决策或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其次,要强调技术的合理性,也就是在评估过程中不仅积极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认真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还要充分尊重大多数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4.处理好评估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

评估的广度一方面是指评估的广泛适应性,即评估范围广,涉及方方面面,要兼顾各方利益;另一方面是指参与评估组织的组成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一般应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维稳部门、有关专家、相关利益群体代表等。此外,还指征询的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要有广泛性,要能够反映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诉求,重大的决策或项目建设的支持意见一般要在三分之二以上。评估的深度是指评估标准的精细化,评估应考虑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包括法律政策、合理性等,尤其要考虑出台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社会群体的攀比等。评估标准需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细化,并且对征求广大民众意见的方式以及面向特定对象征求意见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避免出现应该评估但没有评估情况的出现。

5.处理好评估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9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源于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如果将其政策目标仅仅锁定在“维稳”的贡献上,未免忽视了该机制内生的重要价值,即立足评估,意在寻求能够让老百姓易于接受的发展性政策方案,实现稳定与发展的互促共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倒逼”逻辑,以“维稳”为主轴,推动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的有序良性发展。

从政策过程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本质就是前置的政策评估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决策重视后期的政策绩效评估,而且主要是基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大多忽视前置的政策评估,尤其是价值、态度和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的评价至今尚未有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从西方国家政策评估的实践来看,政策评估已经从第一代简单的测量取向的评估“升级换代”到第四代,即特别重视政策利害关系人对于政策的反应态度和意见。目前,各地推行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际上就是政策影响评估,主要是对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决策及其建设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降低不必要的政策执行成本,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大量矛盾纠纷。

无论是四川遂宁的旧城改造,还是吉林磐石的三轮车政策,实践都证明,增加了风险评估的政府决策过程,高度重视群众的利益和意见,实际上夯实了政策执行的社会基础,其社会意义不仅仅是“零”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丰收。这也将大大消除一些地方官员担心由于风险评估可能降低经济发展效率的疑虑。事实上,由于决策的专业性和政府管理的职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前置,将很少出现全面否决政府定的决策方案的局面。反之,如果有大量的风险程度较高的决策方案的出现,则意味着地方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亟待提高。换言之,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并不会因风险评估的出现而搁浅或延误,只会朝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不断迈进。

从政府过程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后补的意见表达和意见综合

虽然意见表达是政府过程的开端,但是在中国政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意见表达”与党主导的“意见综合”是交错进行的。考虑到中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一方面,大部分个体意见表达的意愿不强,意见表达的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大量的个体的意见表达是在“集体”中进行,突出地表现为“表达”中有“综合”,“要求”中有“支持”。这种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意见表达和综合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群众意见的“误读”。长期以来,习惯成自然,地方政府过程环节竟直接从内部起草决策方案开始,群众的利益和意见“被官员代表”。直到地方政府被大量的“”和突发性的出现包围时,地方官员才开始意识到过度强调发展速度和决策效率,忽视群众意见表达,只会人为地给自己平添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阻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设置,是在政府政策方案形成之后,具体执行之前,补充性地增加群众的意见表达,并由决策部门主导各方面的意见综合阶段。尽管风险评估机制是后补性地听取群众的意见,但是总比之前完全忽略群众自我利益表达要好一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全面推行,尝到“甜头”的地方官员也将主动理顺这种错置的意见表达和综合,将后补变为前置,切实有效地降低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等级,真正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推动当地社会全面发展。

从政府发展的历程来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利于促进产出式民主,构建责任政府

在以往的一些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忽视在公民广泛参与情况下制定出某些公共政策,由于缺乏百姓的认可,往往事与愿违,要么“好政策”被束之高阁无法推行,要么政策推行起来困难重重,执行成本大大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将这种传统的“替民做主”的政府独断的决策方式,转换为“与民做主”的政民协作式决策方式,全面构建责任政府。

一方面,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实际上是在民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搭建了一座民心桥。政府部门通过政策评估将群众的政治参与吸引到具体的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和结果上,避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化以及被外在力量左右的可能性,同时在评估的过程中培养了当地居民参与地方管理的能力和积极性,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强调属地管理和决策责任,有利于构建责任政府。在评估的过程中,全面开放透明的决策信息沟通,避免了政府决策的封闭性,有利于政府厘清自己的职责边界,一改原先单纯地把群众放在“被管理者”位置的做法,将群众、民间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平等地吸纳到决策过程中来,在“与民共同做主”的过程中,真正承担和全面履行政府的有限职责,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成熟的公民社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稳定风险机制政策实现重在完善细节,绝不能大而化之,流于形式

社会风险评估作为一种新生的政府决策运行机制,在今后的推行中,理念和制度框架不是问题,因为先行先试的地方政府为后来者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和行为标杆。关键性问题在于评估的过程中,具体细节的完善,将直接决定评估的实际效果。例如有关“重大”的标准问题,在四川省的制度文本中先后出现了33处“重大”,全部是定性的表述,缺乏具体程度和范围的规定。显然重大与否,在于官员自身认识决定,这个标准很难确定,直接导致政策执行的难度,有可能官员认为不“重大”,不需要评估的决策方案,恰巧是百姓认为涉及自身利益很重要的,又如何处理?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篇10

——变“保稳定”为“创稳定”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因企业改制和征地拆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十分集中,时有发生。2003年4月28日,**市锦华棉纺厂的1000多名职工因不满企业改制中的一些问题,还曾阻断公路,冲击铁路,企业被迫停产,事件震动了全省。

回顾当年,**市政法委书记魏福民表示,以前地方政府没有算好“稳定账”,往往因时间紧、任务重,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没等安排好就仓促上马,想抢时间、抓效率,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许多工程因群众不满而被迫停工,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政治损失。

**市开始反思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探求出一条从疲于奔命的“保稳定”到政府主动“创稳定”的社会和谐之路。2005年初,针对当时最易引发的一些重大建设工程,**市建立了重大工程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四川省率先出台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制度》,明确规定新工程项目未经稳定风险评估不得盲目开工,评估出的严重隐患未得到妥善化解不得擅自开工。

2005年9月,**市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风险评估机制逐渐应用到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2006年2月,建立了《**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制度》,要求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其他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办法出台之前,均要认真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尽可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时机不成熟而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为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市进一步建立了群众利益保障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及解决机制、涉稳重要信息报送及报道机制、社会舆论汇集分析和维稳形势预测预警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机制、防范和处置现场应急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四个五”工程构建科学工作体系

社会矛盾往往错综复杂,排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一些政策和机制要落实、得实效十分困难。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市从内容到办法、从目的到责任追究等,都建立了完整、周密、细致的政策规定和工作体系,极具操作性,具有普遍适用意义,概括起来可称之为“四个五”工程。

第一个“五”是重大事项风险评估的内容:合法性,其决策是否符合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所涉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政策、法律依据是否充足;合理性,看其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前提条件,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可行性论证,时机是否成熟;环保问题,有无可能产生环境污染,是否有相关部门的环保鉴定;社会治安,是否可能引发较大的不稳定事件,是否有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第二个“五”是风险评估的五步工作法:第一步,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要求对拟定的每个重大事项,都要通过收集相关文件资料、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方式掌握评估对象基本情况;第二步,分析预测,评估风险。要对事项实施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作出准确预测;第三步,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与决策建议、政策草案、项目报告、改革方案一并报送有决定权的机构商定;第四步,根据评估结论,作出实施、暂缓实施或暂不实施的决定;第五步,各级维稳办负责抓好本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化解工作的督促和协调,同时设置信息员,及时发现、化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个“五”是五种责任追究措施:一是检查述职。发生逾300人和辖区群众赴省50人以上、赴京6人以上集体上访等情况的,辖区或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作专题述职及书面检查;二是一票否决。凡发生重大的,取消责任部门、县区及主要领导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组织处理。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四是纪律处分。对构成违纪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五是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个“五”是构建五大和谐关系:和谐的党群干

群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警民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

——改革力度加大 发展速度加快 社会稳定程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