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工作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31 19:01:07

运营工作汇报

运营工作汇报篇1

 

XXXX自2017年6月26日开业运营至今已两月有余,通过两个多月的试运营,酒店的相关业务、人员、市场等逐渐进入正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使酒店尽快实现专业化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得到提升,维护AA品牌形象,保障酒店管理公司利益,现就开展工作进行汇报:

一、酒店收入情况

XXXX于2017年6月26日开业运营,由于酒店装修错过销售的最佳时间,前期更未做销售宣传,开业初期酒店收入提升成为工作的重点,为了使酒店能够迅速进入市场,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将销售的重点放在线上客源,通过赠送礼包、申请金牌商家、提高EBooking后台使用率、鼓励客人评价等手段,使酒店网络排名迅速提升,同时积极与旅行社沟通,争取团队客源。截止8月31日,酒店完成收入63.98万元,平均房价236.78元/间,出租率56.99%。

二、前期工作总结

㈠管理工作

1、定期进行员工培训

开业前由管理公司安排,对员工进行了统一培训及考核,开业后根据实际情况,由于前台新员工多,因此针对前台员工进行了实操培训。截至目前共进行培训11节次。培训计划完成率45%。淡季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争取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

2、制定酒店岗位编制

结合酒店实际情况和管理工作需求,制订了酒店各岗位的机构编制及岗位职责。

3、酒店PMS系统上线

根据安排,酒店在开业前一周进行了系统安装,培训及考核,在安装工程师在酒店跟踪系统运营时,及时发现和收集问题,及时反映解决,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酒店流程及制度梳理建立

酒店开业后,由于老员工较多,为保持酒店人员稳定,暂时沿用原有制度和流程,并调查了解本酒店实际情况和张掖市整体情况,结合管理公司制度,进行新制度、流程的拟定,截至目前共修改补充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共计56项,目前实际运行20项。后期将继续补充完善。

15、办理酒店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工作

按酒店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办理了酒店工商营业执照的变更。

16、申请办理境外人员住宿登记资质的相关工作

发挥管理公司下属酒店接待境外人员住宿登记的丰富经验,申请并办理完毕张掖酒店接待境外人员资质的相关工作,现酒店已具备接待境外人员的水平与能力。

17、对酒店外包餐厅进行日常巡查

酒店餐厅为外包经营,为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每日对餐厅早餐及卫生进行检查,对后厨泔水、垃圾存放进行要求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整改。

㈡ 销售工作

由于酒店装修错过销售的最佳时间,开业后的销售工作一直为工作的重点,截止目前共完成以下工作:

1、展开线下旅行社的沟通拜访工作

由于酒店开业时间为6月底,错过了旅行社团队预订的黄金时期,为确保酒店开业爬坡期的客源稳定,酒店在装修基本完成的时候,拍摄客房及公共区域图片,利用手头原有资源,积极与省内外各旅行社进行沟通,推广酒店产品,截止目前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拜访旅行社50余家。

2、OTA上线工作

在酒店相关资料完备的情况下,联系OTA上线工作,截止目前,已上线渠道有:去哪儿、艺龙、携程、美团、阿里飞猪等,其中去哪儿的浏览量在张掖市700多家酒店排第一位,每天的浏览量在200-300,订单量在30-40间夜,网络评分4.8分,目前已完成去哪网挂金牌事宜。携程、 艺龙的流量提升工作正在进行,由于携程、艺龙原有网络评价只有3.7分,目前携程已完成评价删除工作,艺龙评价删除工作正在跟催,跟进携程、艺龙挂金牌事宜。以提升酒店知名度及美誉度。

3、店内营销

为尽快打开局面,开业前制定了试营业促销办法及会员优惠办法,并制作了宣传展架,针对网络客户评价,酒店通过赠送礼品、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等办法,并鼓励客人在网站对酒店进行评价,达到了一定效果。截止目前,所有渠道共有新评价60条。

4、商务公司拜访

开业前后,根据手头原有资源及开发的新客户资源,通过电话拜访、发送电子邮件、发送微信,上门拜访等手段,对酒店进行了宣传和介绍。

5、发动员工进行全员销售工作

开业第一周,酒店晨会上对员工做出要求,每人每天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发送酒店介绍信息不少于一条。

6、增加接送服务

为方便客人入住,酒店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增加了张掖西站客人接送服务,并在网上进行了展示,同时利用接送的机会,在西站出站口向来往旅客通过发放订房卡及口头宣传介绍酒店。目前由于车辆原因该服务已取消。

7、接洽旅游专列团队入住。

由于酒店开业时已错过团队预订时机,造成前期入住率偏低的情况,但积极争取并已接入了旅游专列团队入住,截至目前共预定旅游专列团队15团次,每次用房约55间。

8、至张掖西火车站进行营销宣传工作,发放酒店代金体验卷与订房卡,主要针对到站旅客、出租车司机进行推介与宣传工作。

9、制作酒店相关印刷品

开业后制作完成了酒店服务指南、楼层指引牌、消防疏散图、订房卡、人员名片、代金券、体验券、欢迎卡等。

10、完善酒店价格体系

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季节及竞争对手房价,制定了本酒店价格体系,并根据营业期间的出租率及预订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㈢ 安全工作

1、常抓酒店安全工作

利用例会、晨会等机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规范日常巡检,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排除。

3、酒店后院消防通道进行了清理,重点对餐厅使用区域进行检查。

4、规范酒店停车场,重新对停车位画线,在停车场预留消防通道,并设置警示线。

5、检查酒店特种设备运行情况,对特种设备维保厂商的合同及资质进行检查。

6、要求酒店工程人员持证上岗,严格遵守特殊工种的工作要求,无证不允许操作相关设备。

7、完成酒店玻璃门防撞条的安装,完成酒店电梯内相关安全使用规范及使用须知的安装。

三、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 酒店整体薪资水平低,岗位缺编严重,招聘难度大。

由于酒店目前薪资水平处于张掖市酒店行业最低水平,导致老员工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新员工招聘困难。下表为酒店实际薪资水平及周边部分酒店工资标准:

岗位

XXX酒店

汉庭

 隆盛假日

宜必思

小辣椒

 天润金座

 平均工资

建议工资标准

 前台接待

接待

1800+销售提成≈220

1900+会员卡提成>300

2600

2400

2200

2600

2600

2200+全勤+销售提成=2500

客房服务员

1700+做房提成≈2100

1900+做房提成>3000

2300+做房提成>3000

2300

2200

2500

2500

2200+全勤+做房提成=2400

保安员

1700

1900

2300

2300

2300

2500

2500

2400

 工程维修

2500

2800

3000

2800

28000

3000

2800

3000

员工休假及福利

前台无休息,其余员工每月1天休息,无法定假日,无加班工资,不管食宿

休息每月4天,有法定假日或加班工资,

管食宿

休息每月3天,可以补休

休息每月4天,可以补休

管食宿

休息每月2天,不管食宿

无数据

 

建议每月休息4天

根据市场调研,张掖市酒店整体工资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我酒店工资水平处于底下水平。

㈡ 员工福利缺失

酒店依照原有经营模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不给员工购买保险,大部分员工不提供食宿,没有休息,其中楼层、保安、工程及管理人员每月休假一天,前台全月没有休息。无员工关爱,如员工生日、婚丧嫁娶慰问金、婚产假等。员工劳动强度大,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酒店目前酒店人员缺编严重,招聘长期没有效果,前台人员严重缺失,目前前台仅有一名员工,管理人员长期替岗,日常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㈢ 服务设施缺项较多,影响客户体验

1、客房无便签纸笔、信封、信纸、针线包、茶叶;

2、客房无梳妆镜、;

4、卫生间无浴巾架,面巾放置在面台下的柜子里,给客人感觉不卫生、同时使用过的毛巾没有地方放置,严重影响客人体验;

5、客房房门没有门镜,客人无法在开门前观察门外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6、卫生间没有设置电话和紧急按钮,客人在卫生间发生意外,不能第一时间联系外界,存在安全隐患。

7、缺卫生间洗衣筐、伸缩晾衣架、人体秤、大厅门口欢迎地毯。

8、缺少大堂经理桌、大堂电脑。

9、电梯电话需要更换。

10、前厅吧台左侧开放,客人可随意进出,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安装挡板。

11、由于餐厅对外承包,酒店闲杂人员随意乘坐电梯,不利于酒店住客安全,建议安装电梯锁。

12、2F客房未配地巾。

15、客房未安装门吸。

㈣ 业主存在营业收入不进酒店管理系统的情况。

1、按酒店合同约定:“酒店营业收入”指酒店营业相关的各项营业收入的总和;业主为将酒店前厅商品收入不计做营业收入,名义上将酒店大厅商品柜台租给私人(酒店李会计)经营,实际由酒店前台代为销售,以此规避管理公司的监管及管理公司管理费的收取。(前期市场开发部在签订协议时承诺酒店租金收入不计入酒店营业收入);停车场收费也未入系统,不计入酒店营业收入,但由保安交前台人员交接。

2、酒店部分客房收入未纳入“酒店营业收入”

酒店前期装修时,只是部分装修,新装修客房75间,剩余15间客房未装修,目前只有新装修75间新客房进入酒店管理系统,其余15间客房(其中10间仍在正常销售)收入未进入酒店管理系统,业主以只为委托管理新装修客房为由,未装修客房收入不计入管理费征收范围。

3、存在业主为朋友所预订入住的客房,房费系统房价为零,过夜间审计后无房费产生,经我管理人员发现提醒后已经手工录入系统结算。

4、业主与前房东遗留问题:酒店管理公司介入前,前业主发放免房卡数张(具体数量不详),客人持卡入住时,仍以免费房接待,房费年底由前房东与业主结算,现在系统录入为零房费,结算房价我们无法知晓。

由于以上问题存在,影响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同时给管理人员带来管理困难。

㈤ 办公场所尚未解决

酒店管理人员无固定办公地点,无办公电脑,经常借用财务电脑办公,给日常工作带来不便。已多次上报管理公司沟通解决,目前未果。

㈥ 外派日常生活问题没有解决

目前酒店不提供员工餐,作为管理公司委派的管理团队,三餐均需由自己在酒店外自行解决,长期在外用餐,由于饮食不规律、不科学,极易给健康带来危害,业主曾口头承诺给予现金补助,但至今未明确标准和发放时间,也未发放过任何餐补,此项需管理公司沟通解决。

三、经营思路

㈠ 明确酒店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房价政策

酒店经过两个月的试运营,已逐渐进入平稳期,通过前期试运营期间的经验,找准酒店市场定位,考虑到酒店客房数量、服务功能状况,将酒店定位为经济型快捷酒店,结合同档次酒店的价格及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方案,避免因房价过高或者过低,给酒店造成损失。

㈡ 依靠MM优势

作为甘肃MM酒店管理公司委托管理酒店,酒店要重点依靠MM内部资源,使酒店服务更具航空特色:

1、通过服务创新,增加航空特色服务内容:如享受机场贵宾通道、贵宾休息室、前台办理值机手续、机场大巴停靠、代订机票等增值服务,体现MM酒店特色。

2、积极利用集团内相关板块资源优势,推广酒店产品,如文化传媒板块的宣传优势、旅游板块的客源优势。

3、主动与在张掖有业务的板块机场签订接待服务协议,争取集团内部接待指定酒店。

㈢ 积极开拓政府单位市场

张掖市作为一个农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旅游淡季客源急剧下降,当地无大型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商务客源较少,淡季具有差旅需求的客源主要以政府单位为主,各县区政府单位来张掖市办理业务为主要客源市场,以这部分客源作为主要攻克对象是酒店淡季营收的重点,因此酒店将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协议房价、奖励政策、逐一上门拜访争取客源。

㈣ 网络作为主要销售渠道

酒店开业至今,网络贡献客源占比约40%,本次旺季通过网络销售,成功的弥补了本酒店旅行社、团队缺失的问题,同时提高了酒店平均房价。网络流量的多少、网上点评的优劣直接体现了品牌质量,对以后甘肃MM“AA”品牌推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酒店来说,网络客人房价相对较高,在淡季没有旅行社、团队的情况下,网络的宣传作用必将大大突显。

㈤ 旅行社团队作为销售补充

张掖市作为旅游城市,旺季团队是最大的客源,但近年来张掖酒店市场竞争环境恶劣,旅行社压价、同行恶意竞争现象严重,团队房价已低至极限,因此我酒店没有必要完全依靠旅行社生存,旺季对团队房量进行控制,留出足够的空间发展散客、网络市场,才能使酒店收益最大化。

5、加大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意识,打造MM服务品牌

作为刚起步的甘肃MM“AA”品牌酒店,服务质量是第一位的,服务质量是品牌形象最主要的体现,通过抓培训、提素质、树意识,提升酒店品牌形象,为品牌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运营工作汇报篇2

一、科学论证、循序引导、探索经验

四川是全国六个重点安全生产监控省之一。为确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三年内解决小煤矿问题的目标任务,我省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解决小煤矿问题的重要手段,总结探索出我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路子和管理强矿的有效方法,扭转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调研,结合四川煤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四川省煤矿安全管理标准(试行)》。认真规划,分类指导,首先对28处国有重点煤矿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恢复性建设工作,其次对418处6万吨以上矿井分二批次启动质量标准化工作,最后对条件相对比较差的煤矿先达到四级安全质量标准后再向上一个级别迈进的过渡办法,直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大力开展宣传和发动,对规划煤矿的矿长或业主、具体经办人员,市(州)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监分局具体负责煤矿标准化人员进行培训。省局专门抽调相关处室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化规划建设矿井进行了现场指导和督促,并严格按照标准逐矿验收。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上下齐动

省局党组就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多次开会部署,明确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并定期召开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听取相关情况,定期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增添工作措施。省局抽调人员成立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组,专门负责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督促和验收。各产煤市(州)、县(市、区)都成立了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对标准化工作的规划、指导、验收。有关的煤矿按“一矿一策”要求,编制标准化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分专业组对照标准认真排查出存在的问题,落实资金、措施、人员和时间,按期整改到标,部分煤矿还建立了质量标准化目标考核机制。

三、攻坚克难、典型示范、强制推进

为解决部分业主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采取了3项具体措施。一是采取硬措施,强制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以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文件,将全省未达标的矿井列出达标的时间表,到期不能达标的,一律停止采掘作业,待达标后方能恢复生产。二是设置门槛,严格要求。省政府专门发文明确要求:煤矿建设工程必须经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竣工验收;安全生产许可证延续变更,也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否则不予延续变更。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建设。在全省各采煤市(州)、县(市、区)建立标准化示范矿,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和示范矿井的辐射作用。在省政府召开全省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期间,从全省质量标准化矿井中推选50个作为示范矿井,并对其中20个进行现场参观。面前,全省6万吨以上煤矿基本达到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运营工作汇报篇3

这是一场政治运动与文化改造相同步、相纠缠、相交织的国家与社会的博弈。国家权力主导下的计划文化体制改革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摧枯拉朽般地取代了上海文化消费市场,但新政权对上海文化人的掌控却不像延安时期改造从上海投奔革命的“亭子间文人”那样得心应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虽然因袭了中共革命时期的政治传统,但战略考虑和策略选择上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上海文化消费领域里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人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挨批,更不如通常理解的那样,都是违心的检查和服从,真诚的呼应和能动的抵制同样呈现在这一过程之中。

本文选取1949年至1953年上海私营报业改造为研究路径,以《文汇报》为核心案例,重点描述新政权与一群文化人建立新认同的复杂过程。试图透过文化体制急剧转型的表层,去揭示上海的文化人和知识者如何应对这场疾风暴雨的变革,进而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国家与都市社会如何构建新的权力关系。

扶助与控制:新格局中的旧报业

还在西柏坡谋划新中国大政方针之时,中共已经将建国后新闻事业的各项原则基本定夺。新闻事业的新格局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行政计划主导的国营媒体网络。就其功能而言,则是执政党及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新的报业格局是各级党委主管的党报为统领的国营报业体系。这一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阶级斗争工具论,即认为新闻事业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注。,与都市大众文化市场的消费品绝不能同日而语。形成这一格局虽然需要时日,需要部署,但从一开始中共就秉承“全党办报”之传统,紧紧抓住三大要素:自上而下的党管报纸的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党报及其权威地位的确立,民营报业的控制与改造,以此推动报业国营化、报纸政治化的进程。

严密的新闻管理机构和严格的新闻审查及纪律规定,是党管报纸的组织及制度保证。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所属的新闻总署即成为掌管全国新闻事业的行政权威机构。但中共中央同时强调,政府文教委及其所属机构必须“在党(通过政府党组)的领导和党外民主人士的参与下负起管理全国文化教育行政的任务”,有关重大问题仍需按照此前相关的中央文件规定,“经过党的系统,向中央报告和请示”。自1948年7月起各中央局、分局宣传部,每半年向“作一次系统的情况报告”的制度继续执行,其中之第一项报告内容便是“党的与非党的报纸种类、发行数,编辑、记者、通讯员的数目”。

关于新闻出版的审查和纪律,中共中央下达了明确指示。规定各地党报社论、涉及政治性和政策性的编者按语及答读者问,“必须由党委的一个或几个负责人阅正批准后,才能发表。凡该级党委所不能负责答复的问题,应请示上级党委或新华总社,而不应轻率答复”;各地新华社要求向全国广播的稿件,新华总社有“必要的增删或修改之权”,“凡要求新华总社向全国广播全文的重要言论,在新华总社广播以前,不得先在地方发表”。

党报建设迅速推进。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决定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系统,以此为全国报纸的示范和引领。1948年6月至8月,中共中央两次就党报问题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的负责人切实担负起领导党报的责任,确保党报“主要是为工人和农民服务”的方向,并逐步积累“在城市办报的经验”。

在建立国营报业的总目标牵引下,中共对民营报纸作了统筹考虑。总的指导原则是根据报纸的政治态度,区别对待。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的处理办法》,明确“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除对极少数真正鼓励群众革命热情的进步报纸刊物,应扶助其复刊发行以外,对其他私营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均不应采取鼓励政策”,但要区别对待旧有报刊中“有反动的政治背景”的和“少数中间性的和进步的”,既不能“毫无限制的放任”,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轻率地一律取消”。这个文件还点名上海《申报》《新闻报》,是“有明显而确实的反动政治背景,又曾进行系统的反动宣传,反对共产党、人民与人民政府,拥护反动统治”的报纸,指示“应予没收”。

遵照中央的部署和政策:人民一进驻大上海,中共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就着手上海报业破旧立新的工作。

新闻出版的领导和组织机构从1949年5月底起相继建立。由上海市军管会主任亲自挂帅的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下属的新闻出版处负责接管新闻机构和报刊的登记工作。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责任由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担负,两部分别设置的新闻出版处为职能部门,管理各报的编辑业务。华东军政委员会成立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人民政府下设新闻出版处,行使对各报的经营管理权。1950年6~7月间,鉴于非公营报业的中共党员人数甚少,除新闻日报外,其余各报均无法成立党支部,《文汇报》只有1名党员,连党小组都无法建立,上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便根据规定,酝酿在“群众性的同业公会”――上海市新闻协会中建立党组,“指定在各报社担任负责工作、能起作用的党员”为其成员。7月19日,新闻协会党组正式成立,由市委宣传部派出的及指定的各报10名党员组成,军管会文教委员会秘书长、解放日报社副社长陈虞孙为书记。这个党组在私营报业乃至上海新闻界的作用举足轻重。

上海党报备受重视。经中共中央决定,延安时代党中央机关报报名《解放日报》给予上海。1949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创刊,华东局和上海市委为解放日报社配备了强大的领导阵容,由中共党内的资深办报人范长江、恽逸群、魏克明、陈虞孙、陈祥生等组成社务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全盘接收了《申报》原有的场馆和设备,并沿袭了《申报》的管理制度。华东局还特设党报委员会,凸显党报地位,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民国第一大报的硬件条件打底,《解放日报》一问世就显现出上海第一大报的势头。

在上海报业立新的同时,号称全国新闻中心的旧报业迅速瓦解。市军管会和人民政府的报告显示,上海解放仅两月,实行军管和接管的“报馆通讯社20个”,“停止了反动派办的报纸和过去作为反动喉舌的报纸,刊行了人民的报纸,实行了两家报纸的改组,扶助了过去在时代受压迫而停刊的进步报纸的复刊”。党政军各系统官办以及官僚资本独资举办的《中央日报》《时事新报》等14家报刊被市军

管会接管后停刊。官商合股的《申报》《新闻报》被接管后,受到不同对待。前者彻底终结,以《解放日报》全新开始;后者改组为公私合营《新闻日报》,进入新的报业体系。43家中国人办的民营报纸按军管会要求前往登记,获准登记的只有14家,未获批准的或自行停业,或陆续由军管部门接管。外商外侨的报纸也先后退出上海。英商《字林西报》、美商《大美晚报》因取敌视立场受到军管会警告于1951年先告停刊,其余外报也坚持未久,到1953年全部销声匿迹。

在新旧报业的激烈变动中,《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晚刊等几家上海民营大报以及《亦报》等几家民营小报获得了继续生存的权利和空间。

从1948年到1949年,为筹备新政协和开国大典,中共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数百民主人士、知识精英和文化名人从香港启程,取道东北、华北、山东解放区到北平,与他们进行广泛接触和交流,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上著名的“知北游”。《大公报》的王芸生、《文汇报》的徐铸成、《新民报》的赵超构等上海报界名流均受到邀请。1949年3至5月,徐铸成利用北上之机会,数次就《文汇报》回上海复刊一事与中共有关领导商议,并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和负责新闻出版接管工作的范长江明确首肯。大公、新民两报也获得建国后继续办报的指示。徐铸成与一部分上海知名报人得中共中央允诺,于5月初随人民南下。行前,设宴为之饯行,给各报以很大鼓励。6月21日,《文汇报》在上海正式复刊。在此前后,《大公报》《新民报》晚刊获准继续出刊。

上海民营大报的复刊或继续出刊,得到了新政权在物质上的大力支持,《文汇报》尤是。资金短缺、设备简陋、空间狭小,是《文汇报》复刊的几大障碍。报社向市军管会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的复刊求援立即得到应允,文管会指示其下属新闻出版处“给予纸张和印刷方面的资助”,后又由中共华东局和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借给大量纸张、油墨等,并协助解决房屋、机器等方面的困难”。复刊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文汇报》一直亏损经营,步履维艰,人民政府批准《文汇报》向国外订购1000吨白报纸来周转资金,以出售进口纸购买国产纸赚取差价的方式,来维持报馆日常开支。此间,文汇与大公等5家报社联名敦请享受优惠水电费、减免房捐、核减邮政运费以及免征营业税等项,市军管会均予一段时间内的准许,以救燃眉之急。为缓解《文汇报》高达54亿元以上的亏损,华东新闻出版局、市新闻出版处与之签订协议,从1950年9月起至1951年2月,由政府拨给补助费人民币8亿元,并商请银行给予贷款10亿元。

在扶助民营大报的同时,新执政者一刻也没有忘记行使对上海民营报纸的领导责任。而最为紧要的,便是民营报纸的准确定位定性和办报行为的纪律整饬。

遏制民营报纸的全国大报发展态势,形成综合性第一大报《解放日报》为统领的专业报纸分工合作的上海报业新格局,是领导者们用心用力最多的事。

1949年以后继续生存的文汇、大公、新民三家民营大报,在民国时期的上海报界都曾名噪多时。它们的实力虽不及《申报》和《新闻报》,但就其在民间舆论界的影响以及大众传播的辐射力而论,都称得上全国性的大报。而在上海土生土长并一直沿用创刊报名至今的,《文汇报》是其中之唯一。其主办人和经营者在民营报业中也颇为独特:“它不是由一个或几个资本家创办的,也没有任何政党作后台”,“它是由少数并无多少资财的中小职员偶然凑合兴办的”,自1938年创刊始,就以其鲜明的民间立场和抗日主张受到广泛欢迎,在孤岛上海“发行曾近六万,擢为上海各报的首次”。据总经理严宝礼聘请的汇丰银行总会计师查账所计,当时的营业情况表明,“票面为20元的每股股票,实值应升为720元”。徐铸成曾说,《文汇报》是“异军苍头突起,蒸蒸日上”。此话是毫不夸张的。1939年5月和1947年5月,《文汇报》先后遭日伪迫害和国民政府查封,两度停刊,它不但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在民间舆论界声名大振,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间。1956年10月,《文汇报》结束在京办《教师报》的短暂历史重返上海时,许多大学者、大名人、《文汇报》的老朋友,包括陈叔通、郭沫若、马叙伦、梅兰芳、老舍等,欣然命笔,祝贺第三次复刊注22。这也佐证了文汇报挥之不去的历史性影响。

凭借如此的历史底蕴和社会声誉步入共产党执政的时代,《文汇报》自然不甘于局限在上海,成为一张地方报纸。还在复刊准备期间,徐铸成就“抱着一肚皮‘雄才大略’,想在北京搞一个《文汇报》,以后至少全国有三个《文汇报》”,“成为新闻界的巨头”。从复刊之时起,《文汇报》就决心要“代替《大公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大公报》《新民报》本来就是一报数地数版注24,王芸生、赵超构更是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然而,全国大报的憧憬很快变得迷茫。“知北游”途中,曾在《文汇报》任职的中共地下党员、时任新政协筹备会副秘书长的宦乡对徐铸成耐心讲解党的新闻工作方针,对其大报计划婉言劝弃,使他意识到“这个计划不能实现”。

民营报纸的定位很快被提到各级新闻领导机关掌门人的议事日程。1950年春的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后,上海报业的各领导机关根据会议精神,研究各民营大报的分工问题,力图进一步转变各报根深蒂固的大报观念,定格在专业性的报纸上。拟议中的意见虽不一致,报纸调整方案也有几套,但相关领导达成了两点共识:一是“上海的报纸太多,群众不需要那么多种的报纸”;二是民营报纸须重新定位,“调整集中办好一两张报纸”。关于《文汇报》,也有过多种考虑,最终没有离开以教育界为对象的专业性报纸的定位注,全国性综合大报的地位将成为昔日辉煌。

去掉民营帽子,换上私营帽子,是新闻领导者对民营报纸性质的重新认定。一字之差的改性既是民营报纸在报业新格局中准确定位的需要。也为民营报纸的改造敷设前提和依据,新执政者对此毫不含糊。复刊第一天的《文汇报》就刊登了相关消息,在市军管会文教管理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新闻出版界座谈会上,文管会副主任范长江明确阐述:“在反动统治时期,有些私营的文化出版事业中,是曾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人民的,是应当称为‘民’营,或属于‘民间’的,但在人民政权下,政权的本身是代表人民的,这里只有公营和私营之分,不再是‘官方’与‘民间’的区别”。由民改私的性质认定,不仅动摇了《文汇报》“人民报纸”的自我认同,强化了它的资本和阶级属性,而且预示着作为国家文化权力的公营报纸将在上海舆论空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私营报纸的唯一出路,就是尽早地脱掉“资帽”,加入公营的行列。

用党的新闻纪律和规范约束私营报业,破除抢新闻、抢市场、争独家、自主办报、张扬个性等

在旧报业内通行无阻的行规和理念,也是新执政者一开始就十分关注的问题。

上海市军管会不仅要求各报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下达的新闻审查的各项纪律和操作规范,而且对私营报纸的纪律要求进一步加码,规定“对于国际新闻和评论,对全国、全市重大的政治新闻,均须以新华社的稿件为准”,“不得解释中共及政府的法令政策”。私营报纸稍一不慎,就会受到批评。徐铸成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举例说:“在长沙解放之日,我们已在无线电中收到确讯,而翌日刊出,即被指为抢新闻,是资产阶级办报作风,因新华社尚未正式公告也。再如《论人民民主》之日,要闻编辑郑心永按所列问题,作分题以醒眉目,亦被指为离经叛道。如此重要文件,只能作经典郑重排版,安可自由处理!”

新闻总署对上海民营报纸的监控也十分到位,向上的请示报告制度很快就建立起来。1950年6月,文汇报等接到胡乔木署长函示,要求各报社长、总编辑自6月份起,“于每月初旬向本署作上一个月报纸工作情况和问题的简要报告。在6月初旬的报告应以‘改进报纸工作决定’的执行情况为主要题目之一。务希准时交到”。9月,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又要求《文汇报》编辑部自当月起,“将工作报告分寄新闻总署、华东新闻出版局及本处”,并将8月报告退回按新要求重寄。

经过定位、改性和纪律整饬,党管报纸的上海报业新格局已见雏形。但这只完成了制度变革的第一步,还未触动私营报业的所有制,也未从根本改变上海报纸的市场消费主导的权力结构,更未触及私营报业从业者灵魂深处的“小资产阶级的王国”。随着新政权和私营报业共处关系日久,人的改造问题日显紧迫。

危机与契机:迟疑的决策

1952年8月21日,上海新闻界开始了为期两个月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因,《解放日报》等公营报纸已进行了“三反”、“五反”运动而“毋须参加”,故参加者仅限于《新闻日报》《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亦报》五个单位的编辑、经理两部门工作人员共566人,其中编辑部门人员356人。除公私合营的新闻日报外,其余各报均为私营报纸。可以说,这就是一次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运动。

上海新闻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是在整个运动进入尾声时开始的。1951年9月,京、津两地高校首先启动了教育界思想改造运动。11月,经亲拟批语,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关于在文艺界开展整风运动的报告。次年9月,文艺界整风告结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作了总结报告,历数整风成绩种种。10月17日,政务院第155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所作的全国各级学校教师思想改造报告,紧接着,“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改造全部胜利完成”的消息见诸报端。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推论,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可以按部就班、援引先例,顺理成章地启动了。运动的领导者确实做了这样的设想:拟“参照教育界的思想改造与文艺界的文艺整风的办法”,进行上海新闻界的思想改造。然具体的历史情境并不如此,上海私营报业的思想改造面临着一些特有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运动的发动者慎重考量。

上海私营报业思想改造的直接导因,是上海各报的调整和分工问题。中共新政权一直将建立《解放日报》引领下的各专业报纸分工合作的新格局,视为实现党对私营报纸领导的关键之举,并与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的直接目标、口径分寸、启动时机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密切关联。

正如上文论及,思想改造运动开始前两年,上海新闻工作的领导机关就在仔细研究这个问题,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对此十分重视,曾与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衍当面交换意见,上海方面也多次向他作书面汇报。

然而,此项工作的进展并不理想。领导机关虽一致认为此举“从领导新闻工作方面来说非常必要”,但对调整的方案意见不一,几易其稿,迟迟不能定夺。关于调整工作的时机如何把握,领导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除了私营报纸“旧的办报思想”作祟外,上海各报的业务经营困境也是当政者不能不权衡再三的因素。

据1951年9~12月的统计,私营的《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3报均有亏损,“发行既无起色,广告又每况愈下,更严重地威胁了自给自足的方针”。《文汇报》的经营危机更为严重,1952年5月的统计显示,《文汇报》“每月亏耗在2亿元以上”,估计“两三个月后也要搁浅”。7月,该报致函《解放日报》称,其两年前所借的24.5亿元人民币,还欠1.4497亿元尚未还清,要求《解放日报》理解其“资金短拙暂仍无法归还”的困难。如此小数的借款尚无力还清,足见《文汇报》当时的窘境。

对于在经营危机之下能否进行私营报纸的分工调整问题,上海新闻工作的几位领导人意见相左。1951年秋冬之交,夏衍等认为到了“下决心,用大力来调整”的时候了,否则“结果亏累不堪,增加我们的包袱”。新协党组书记、市政府新闻出版处处长陈虞孙等则顾虑此时“总销数没有很大发展,邃尔分工以后,可能使销数反减”,主张观察一段时间再行决定。

领导层的意见虽不一致,但都觉察到了私营报业经营危机背后上海文化市场所起的负面作用。面对持续多时的亏损,私营报业一面在新政府的继续补助上打主意,一面还是从市场上动脑筋,争份额,这样既形成对政府的压力,又使得大报意识重新抬头,自由主义办报作风再度兴盛。这种状况令新闻管理部门的领导十分焦急,他们向上级报告说:“过去虽一再强调分工,但实际上分工很不容易明确。更由于发行情况不佳,各报为了争取读者,不能不使内容‘应有尽有’,因而更使各报内容交叉重复,与分工的方针背道而驰”。因为亏损,各报“都在广告上打主意,不断组织所谓‘专业广告’,动辄牺牲新闻与副刊篇幅,刊出整版广告,而且在第三、四版等重要地位,简直是为广告办报,不成其为应该具有高度思想性的报纸了。这并不表示其业务经营上的发展,恰恰暴露了其在业务上的狼狈状态”。

既然市场竞争助长了私营报业的旧思想、旧作风,阻碍了报纸分工调整的推进,干扰了党对私营报纸的领导,那么,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应当是进行私营改公营的体制变革。领导们理应迅即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进而成为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的直接目标。但他们并没有如此决策。

消费大众的选择是决策者必须顾及的重要现实。中共执政后,尽管迅速摧毁了官办和外人经营的报业市场,但不可能同样迅速地取消上海大众消费文化市场。即使党管报纸的新报业格局初步形成,市场的拉动作用仍然十分强大,无论是党报、公营报还是私营报,都难以摆脱消费大众的市场考验。《解放日报》创刊后7个月,计亏损23~24亿,导致亏损的原因,一为政治考虑,照顾其直接订户中90%的工人、学生享受优待折扣;二是市场考虑,要压低价格与《新闻日报》《大公报》竞争。党报虽然有强大的权力后盾,1952年发行情况大有好转,到5月底日

销量已稳居各报第一,但上海市民的多元选择依然要求报纸的多样化。正如新闻界几位上级领导人意识到的:上海“没有达到大家都只以看党报为满足的程度”,“《解放日报》面对整个华东又要具体照顾上海这个大城市中的异常复杂的业务,亦有许多困难”,“需要有一张强有力的比党报更灵活一些的教育上海人民的报纸”。因此,几家私营报纸或合并、或重组、或北迁的种种方案应运而生。而各种方案的核心意图都在于:既不能让私营报纸完全脱离市场,变为公营,又不能任其随市场摆布,迁就“落后群众”。

同样出于现实的考虑,新闻工作的领导们也一致认为,对于私营报业的亏损“公家万难无止境地补贴维持”。即使是政府为促进各报分工提供“适当的援助”,也“不能用于消极性的弥补亏损”。也就是说,至少到新闻界思想改造运动前夕,政府是不考虑将这些处在亏损中的私营报纸变为公营的。事实也是如此。上海解放之初政府给予私营报业的优惠政策并未维持多久。从1950年元月起,市政府先前给予《文汇报》《新民报》《大公报》等五家大报的水电费八折优惠,经公用事业局审核后不再继续;4月,财政部又驳回上述五报免征营业税的请求注。尽管《文汇报》从政府那里得到的支持胜于其他私营报纸,但政府在给予补助的同时,要求其承诺“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在1951年2月底以前,做到自给自足”。补贴和优惠政策的逐步收缩表明了党和政府在体制问题上的审慎态度。

改制虽然缓行,改人却日益紧迫。执政者可以对私营报纸的经济亏损不予援助,却不能对其政治表现置之不理。1951年10月,夏衍和姚溱不无忧虑地向胡乔木报告:“工作日益深入复杂,三张报纸(指《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一笔者注)的编辑部都没有力量单独应付这个局面。最近报上泄露机密事件层出不穷,生产虽成中心,而《大公报》公然说‘与报纸无关’,《文汇报》的编辑负责人甚至连郝建秀工作法这样常识的东西也一无所知”。领导们感到最严重的问题还是中共在私营报业内力量薄弱,“领导不够有力”。《文汇报》《大公报》《新民报》三家私营报社各有两名共产党员,加上《新闻日报》13名党员,不过19人,且“能真正起领导作用的党员不过一两个,有的党员竟跟在民主人士后面向党‘要求’、‘竞争’”。而各私营报的大部分人是“从解放以前原封不动继续下来的”,“不仅情况复杂,而且都保持了过去一套旧的办报思想与作风”。有鉴于此,夏衍等急切吁请:“就我们对私营报纸的领导上来说,也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否则“一定会出乱子的”,故望从速指示,“以便我们提出最后方案,请华东局与中央宣传部最后决定”。

与此同时,私营报业出现了若干有利于执政者决策的好兆头。先是私营报的几位头面人物对调整工作的看法有了转变,不再认为“调整就是‘涸辙之鲋,相忘于江湖’、‘与共患难易’”;尔后是各报销量从低谷中走出,经营困境出现了转机。1952年春,全市报纸总销数从3月4日最低的日销量35.7万余份,增加到5月29日的47万余份,并有“继续增加之势”。

最好的兆头还是来自《文汇报》。在各报经营走出低谷之时,《文汇报》不但销量上升的幅度居私营报纸之首,“致新闻、大公、新民等报不得不考虑其工作方针”,而且让领导们从中总结出两条“成功经验”:其一,“放下‘全国性’的大报架子,明确地以教育界(中小学教师,乡村教师、职工教师、中学生以及一部分大学生与职业青年)为对象;小型;通俗化”。其二,“加强报纸的群众工作”。在领导们看来,这些变化和转机,都是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带来的办报人和读者的觉悟所致。因而,通过思想改造来实现报纸分工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

其实,在这些变化和转机后面,还潜藏着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私营报纸的经营危机也还没有根本度过。然而,对于持续两年多未能将分工调整做到位的上海新闻工作领导机关来说,这些变化足以为决策提供一个契机。1952年5月底至6月初,新协党组关于上海私营报纸调整办法的报告经市委宣传部批示呈送华东局宣传部和中央宣传部,其中对各私营报纸和《新闻日报》的分工作了规定,并提出:“为了使各报在‘三反’‘五反’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各得其所,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各发挥其战斗力量”,拟从6月份起在私营及公私合营各报“进行一次思想改造,并经过这一运动来进一步明确分工,改进工作”。数日后,市委宣传部正式向上级递交了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计划。

运营工作汇报篇4

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是指依照外汇局印发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有资金集中需求的跨国公司在其所在地银行开立国内主账户,集中运营境内成员企业的外汇资金,开立国际主账户,集中运营境外成员企业的资金和借入的外债资金。具体的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包括集中收付汇、净额结算、账户间外汇划转、外币资金池业务、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内部即期结售汇等业务。

二、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所面临的风险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一般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由于汇率的波动变化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的汇率风险主要是指主办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专门财务公司,在跨国公司以外币计价进行国际业务收付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因相关的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券价值变化,进而产生的交易风险。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外汇风险主要表现为收付汇风险和对外贸易结算风险。前者是指专门的财务公司在跨国公司进行本币付汇与外币收汇的兑换过程中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后者是指以外币计价进行贸易交易时,财务公司跨国公司进行将来结算时所使用的汇率存在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汇率风险。

由于跨国公司的外汇资金本身具有外汇头寸大、贸易业务复杂、涉及外币种类数量多、贸易结算时间长、交易环境复杂的特点,再加上引入的集中运营,使得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明显增加。

(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通常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对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和价格、成本等产生重大影响所导致的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大幅减少的一种经济风险。跨国公司在成为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的成员单位后所面临的运营风险是指相关财务公司在遭遇意外汇率变动时,由其负责运营的外汇资金发生损益变化,从而影响到跨国公司的资产结构、资产总量,影响到跨国公司的日常经营的风险。

由于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对其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存在差异,对其涉及业务所在国的投入、产出及销售区域的选择也不同,造成所在国文化背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汇率制度、利率水平和购销成本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以后,资金的投资运用方面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筹融资方式、筹融资币种以及交易货币比重的不同安排都会对跨国公司的资产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投融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跨国公司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管理风险

近年来,随着跨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和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部分跨国公司财务资金管理问题愈加突出。部分跨国公司过度依赖委托的财?展?司,本身的预算流于形式,监控滞后无力。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对下属公司资金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复核松懈,监督管理力度降低,容易爆发财务危机。部分管理权限模糊,跨国公司存在多级控制关系,子公司内部也存在分层控制关系,在管理上存在集权和分权的矛盾,形成资金管理的盲目集权或者分权,其结果都增加了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管理风险。

三、风险应对建议

(一)建立健全外汇管理机制

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的集中管理政策支持力度,深化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与跨国公司共同在实践中完善现有的外汇管理机制。由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的集中管理业务涉及成员单位外汇余额上收下拨、成员单位外汇日间透支、成员单位集中收付汇与国家收支申报、成员单位的外汇委托借贷和外汇融资、以及为成员单位进行外汇理财等众多业务,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业务种类和规模也将日益壮大,国家外汇管理局应积极建立建设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数据的报送系统,改变现在人工采集,手工报送的方式,满足数据留存、分析、监管的需求,加强集中运营管理。

(二)采用多元化的资金管理模式

由于跨国公司的资金管理涉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运作,不同行业的跨国公司对其业务领域的发展战略存在差异,对其涉及业务所在国的投入、产出及销售区域的选择也不同,造成所在国文化背景、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汇率制度、利率水平和购销成本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外汇资金管理的具体运作模式也不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报账中心模式的资金管理高度集中,适用于母公司财务部管理同城且非独立核算的成员单位,结算中心不是独立法人,适用于有多个独立的现金收付单位的大型企业集团,内部银行模式是仿照了银企借贷关系的集团内部资金管理模式,而财务公司模式则体现了一种相对分权的思想,现金池模式是当今跨国公司相对主流的资金管理模式,跨国公司应依据自身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

运营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外贸企业 期间费用 核算 管理

与其他企业相比,外贸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最多的主要是自营或进出口业务,经营业务的涉外性决定了其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新形势下, 通过控制期间费用来增加企业盈利对外贸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贸企业期间费用的核算

按发生环节不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可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和其他企业在总体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少数方面因其特殊经营的进出口业务而存在一些差异。

(一)销售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销售费用指其在购、销、存各经营环节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国内外运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仓储保管费、商品检验费、佣金、报关费等,不能计入营业成本中,只能从当期毛利中得以补偿。为正确核算销售费用,尤其应注意对国外运费的核算,由于它是外贸企业在出口业务中不可避免的一种销售费用。外贸企业在出口销售产品、结清货款时确认收入,对支付的运费,在收到运输公司开具的运输发票时,应确认本期销售费用;在之后收到国外公司支付的运费时,应冲回原已计入销售费用的部分,并将收到的外国公司交回的运费并入当期收入。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管理费用是指其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外贸企业独有的进出口业务,决定了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必定会接触大量的国际业务。其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业务招待费、咨询费、折旧费、办公费等项目。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指为筹集业务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内容与其他企业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利息支出、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益等。但外贸企业由于经营大量进出口业务,势必会接触到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如外币交易业务、日常非记账本位币折算、期末外币项目余额按期末汇率调整,只要汇率变动,上述业务都会产生汇兑收益或汇兑损失,使得汇兑损益成为外贸企业财务费用最重要的部分。

(四)期间费用的分摊

为正确计算每个产品的出口换汇成本和盈亏额,企业必须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摊到每件或每批出口商品中,外贸企业按照期间费用发生时是否与出口商品有直接联系,可分别采取直接认定法或比例分摊法对出口商品的费用进行分摊,将出口费用合理地分摊到相应的出口业务中去。如报关费、商检费在合同未成立,即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就能预先核算出来,因此,可以在报价时通过费用项目逐一累加计入出口价格中;不能直接认定到某具体出口合同以及在买卖双方报价阶段不能预先准确核算出来的费用,可以采用比例分摊法。但由于进出口业务往往是先议价签约然后履约,所以报价时必须预先核算每笔业务的全部费用,而期间费用往往是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外贸企业在开始进行出口报价的过程中很难准确预估出口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二、外贸企业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对期间费用的压缩不具有持续性

外贸企业通过一定措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期间费用压缩下来,但并不具有持续性,往往很快又反弹回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期间费用的发生往往在管理和销售部门,这些部门通常是难以标准化的费用中心,且由于不同部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容易造成人员冗余、业务处理流程传递慢、费用控制困难等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

尽管很多外贸企业制定了有关费用的开支标准及报销制度,但因外贸企业业务员经常到外地出差甚至出国考察联系业务而产生大量费用,如采购人员出差、出国预借大量差旅费,在执行过程中无法严格执行费用开支和报销制度,导致相关人员回来后迟迟不报销,使大量其他往来停留在账上,这既不利于加强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也不利于财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和财务管理。

(三)外贸企业未对未实现汇兑损益进行处理

国内物价上涨、利率变动等因素使外贸企业的进货价格不断升高,导致外贸企业收入缩水,成本费用提高,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然而,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遵照谨慎性原则,仅将已实现的汇兑损益确认为当期收益,不确认未实现的汇兑损益。在当今汇率波动较大、外汇市场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对于外汇波动较大的未实现汇兑损益可以不确认收益,但是,不确认外汇汇率稳定的未实现汇兑损益有违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对各项期间费用的界限和会计期间划分不清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虽然都在主营业务利润后扣除,但三项费用在企业资金流转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外贸企业往往在会计核算时未严格加以区分,如可能会将常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等经常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容易导致人为混淆期间费用开支范围;由于外贸企业对期间费用所属会计期间划分不清,使其无法保证属于本期的费用开支全部记入本期,且往往无法按一贯性原则要求检查期间费用的计提是否遵守了一贯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易导致任意调节当期损益现象的出现。

(五)确定费用分摊总额的难度较大

由于不同外贸企业核算期间费用的标准不同,外贸企业很难预先准确确定费用分摊总额,如有的外贸企业在核算外报价费用时往往只核算该笔订单在出口过程中将要发生的费用,有的外贸企业则会把相应的水电成本、外销人员的基本工资等都算入外销人员的费用额度中,但这部分费用无法事先把具体金额预估到每笔出口合同的报价中。

三、外贸企业完善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外贸企业的费用开支相对于其他企业要高得多,这要求外贸企业在建立健全各种财务制度的同时努力降低期间费用,但新形势下外贸企业的费用管理并不是一味的“紧缩”,而是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的相关措施来努力降低各种费用开支、降低经营成本,积极应对严峻形势的挑战。

(一)加强对期间费用的全面预算管理

外贸企业应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尤其要通过制定项目开支计划、预算和定额,并将全面预算结果层层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实行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与管理,控制期间费用的开支。各项费用开支必须取得真实、合法的凭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会计部门要对照开支标准、计划、预算等进行审核,使用部门要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开支,并将各项费用开支及时计入有关账户的明细科目,保证财务处理的正确性。

(二)划清各项期间费用及其所属会计期间

由于出口业务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运输、保险、国际结算和海关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形成必要的费用,其内容繁多、计算方法不尽相同,外贸企业应严格划分各项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按期间费用的规定范围进行会计核算,如应将常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外贸企业应划分清楚期间费用所属的会计期间,保证属于本期的费用开支全部计入本期,防止企业任意调节当期损益。

(三)强化对贸易合同效益的测算,节省外贸结汇费用

汇兑损益是外贸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银行结汇费用存在较大变动,因此,外贸企业应充分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变动,通过引入对汇率、利率变动情况的事前控制,分析结算外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强化对贸易合同效益的测算,如在结汇时挑选合适的银行、选择合适的外汇结算方式与品种,尽量使其出口收汇有更多保障、降低支付银行的费用,以减少汇兑损失。

(四)优化销售方式,降低期间费用

外贸企业通过精确市场销售计划,构筑便利的客户订货服务体系,如采用网络订货等方式提高客户订货的便利性,有助于改善销售库存情况,节约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通过与主要客户建立稳定的同盟关系,使其销售过程中获得具有较多折扣的销售价格,有助于节约销售费用;通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用专业化的销售渠道,运用物流中心配送货物,有助于减少非增值业务、节约自身管理和运营中发生的费用。

(五)加强人员培训,降低外贸企业负担

外贸企业应在优化流程、削减不必要活动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对于辅助管理业务尽量外包,只在关键岗位保留公司专职或兼职人员,降低费用支出;通过构筑网络化管理机构、加强人员培训,打破部门之间的限制,加速信息传递,加速相关部门的业务处理速度;通过加强支出标准制度制定和授权审批控制,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为外贸企业节约管理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降低外贸运输费用

外贸企业应做好自身前期准备工作,熟悉运输路线,并通过详细了解航运市场、水路运输行情,尤其要了解远洋运输路线,通过选择运输公司争取到基本港的运价。同时,外贸企业通过巧妙设计包装,并了解运输公司的操作流程,有助于企业按时、准确发货,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带来的罚金、罚款、查柜费、码头堆存费用等,为其降低运输环节的费用支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然.外贸企业出口利润、费用、报价的核算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10).

[2]周玉萍.论外贸企业的期间费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9).

运营工作汇报篇6

一、基本情况

中国移动是我国通信行业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公司,早期电信的固话用户与移动用户在各地市只有几万至几十万,百万用户也只是后来较大型的城市,移动拔离电信上市后不过几年,中国移动的用户成倍数反超中国电信的固话用户。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下属的某地市分公司为例,移动用户达到千万以上,营业厅由原来的三、两个扩充至近七百个(含代办营业厅),但中国移动也有着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改革开放之中所形成的共同特点,即“外国技术中国式的管理”。中国移动初始的通信设备主要靠进口并由外国专家督导安装、开通并提供部分返修和维护,然而移动通信的运营管理,这里主要指移动通信的计费、收费的管理,基本是沿用早期中国电信企业的管理,其营收稽核模式为:营业厅收款册报班稽核核算中心汇总会计部入账,当时的册报班及核算中心的人员是全部营业厅人员1/2的比例,可见队伍之大,也说明当时电信对营收稽核的重视程度。

二、原有营收稽核模式

原有营收稽核模式的具体流程为:

(1)营业厅:营业员收款营业日终汇总、复核所收款项送缴银行(银行上门收款)制作《营收日报表》送营业厅。

(2)银行:入账将银行收款凭证送返营业厅(配送)。

(3)营业厅:核对银行收款凭证根据银行收款凭证输入营收对账系统银行收款凭证等账务原始资料送营业管理室。

(4)营业管理室:按区域核对营收报表并汇总送账务管理室

(5)账务管理室:根据BOSS系统、《营收日报表》、银行收款凭证核对应收与实收是否一致根据银行收款凭证核对营收对账系统入账是否正确制作各类营收报表营收类报表、所有账务原始资料送财务部门。

在原有营收稽核模式模式下,无法有效开展营收稽核管理工作,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移动资费项目较原固话资费项目复杂,原固话业务资费项目只有月租、市话加长途(分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移动资费项目各种细项加起来超过一百多项,而且还在不断细化和开发之中,因此计费的差异就会多,大量的争议话费在收取和稽核的过程需要调整。

二是人员配备跟不上业务的快速发展。还是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某地市公司为例,在用户过千万、收入过百亿之时,营业厅及其营业员成百倍增长,营业管理室的人员配备才不过30人,前面介绍过早期电信业的稽核人员是营业员的1/2,但移动下属公司配备的人员大部分在1%左右,虽有业务系统作支撑,但没有完备的内控、稽核、对账的功能。

三是营收稽核职能不到位,营业管理室的主要职能是营销及资源管理,其营收稽核只是营业管理室的一个附带职能。

由于第一和第二这两个方面原因的存在,系统不能有效调整计费差异,也未能实时记录、分析和分类、汇总营业员现场处理的争议话费,营业员以手工的形式更改日报,这种手工更改过的日报占有相当的比例,财务人员无法对这无穷量及其复杂的更改数据进行确认调整相关账目,因此造成业务与财务确认通信收入及各个子项目的差异,同时也带来用户欠费和预付费的差异,日积月累使其通信收入和用户欠费、预付费业财差异的内容和数据不断增加,这一差异想在日后进行清理,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由于第二和第三个原因的存在,其营业管理室和账务管理室的稽核职能形同虚设,营业管理室能收集、整理好每位营业员的销售日报、银行进账单资料并确保资料送达相关部门已是很不容易,时有发生进账单漏送银行或回单漏送财务部门。银行进账单的回单作为财务记账的主要依据,其回单滞后或遗失带来财务记账的延缓。根据某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某地市公司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其中发现银行存款调节表中未达账项有几千笔未找到原因,严重影响营业款结算和银行存款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营收稽核新模式的工作思路和实施

优化通信行业营收稽核管理新模式(简称营收稽核新模式,下同),一方面是从组织制度着手,这里主要是建立营业厅、营业管理室、账务管理室三重稽核的闭环管理团队,从而完善制度,先后改编了《营业点营收工作规范》、《营业管理室营收稽核管理流程》、《账务管理室计费、收费核算管理流程》,并落实责任。从营业厅开始 ,由值班营销经理总稽核,当天稽核当天的营业款并以营业厅为单位汇总交银行进账(原模式是以营业员为单位进账),第二天稽核头一天的营收日报并以营业厅为单位汇总至营业管理室,营业管理室对全公司所有营业厅的营业日报进行分类稽核,出具计费差异和争议话费汇总清单至账务管理室,账务管理室根据营业管理室出具的计费差异和争议话费汇总清单分项调整应计收费并汇总营收日报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账务管理室的资料入账,因此财务部门在会计期末核对业财数据自然就容易多了。

另一方面是从增强业务系统着手,营收稽核新模式是要在原BOSS系统(公司业务系统)上增强账务内控流程(如图1所示),

同时增加对账等功能模块;并针对账务平衡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建立涉及用户欠费、用户预存款、挂账待处理等多个重要的业务平衡公式;统一建立与规范后台数据到前台报表反映的监控流程,保证前台报表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强对报表系统和报表数据的监控,建立报表平衡关系的系统监控手段,对于一些具有明显钩稽关系的报表,系统能自动进行检验并提示;规范并优化系统报表需求的流程。

系统的业务开发由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账务管理室负责管理使用、财务部门负责业财核对,系统开发完成后选取部分自有营业厅试运行,试运行后聘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连同开发单位进行合格验收后向全市营业厅推广使用。

四、优化营收稽核管理新模式及其达成的目标

营收稽核新模式下进行了三重关系的核对:

(一)BOSS应收报表与服务厅录入送款单的核对,即营业厅操作层面的对账,具体流程如下

达成目标:

(1)由营销经理汇总各营业员现金缴款额在系统录入、打印一张送款单,取代营销经理或营业员用手工填写送款单,不仅减少送款单数量,而且加强了营销经理对营业员缴款的控制。

(2)对于过夜资金在录入送款单时进行标识,便于账务管理室及时查询各厅过夜资金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

(二)营业厅录入的送款单与银行回款单的核对,即营业厅缴款与银行确认的送款的核对,具体流程如下

达成目标:

“款项来源”的准确定义为对账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减少出错的几率。款项来源由11位数组成,对于现金前3位为营业厅代码,中间2位为流水号,后6位为送款单填制日期;对于支票后6位为支票号,POS机则是终端号。

对营业厅的缴款情况通过银行整理变成数据信息,通过专线传递到公司信息中心指定目录,由指定权限的人进行操作。系统自动核对送款单和银行回款单,改变了以前的人工复核,减少了工作量。

银行将当天已入账的所有营业厅的现金缴款汇总为1张纸面进账单交账务管理室复核后交财务列账,减少了财务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工作量,并且准确性大大提高。通过对2004年10月份财务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审核,除公司支票送存银行仍存在少量未达账项外,专业营业厅现金缴款已没有银行未达账项,保证了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真实性。

以前依据进账单稽核营业厅缴款,时延一般有一至两周,甚至出现丢失单据的现象,在新的模式下缩短为3-5天(除星期六、日),提高了时效性。

(三)BOSS应收报表与银行回款单的核对,即营收报表和银行收款的核对,具体流程如下

达成目标:

(1)该部分核对可以总体反映各厅的缴款情况,便于账务管理室对营业厅缴款进行控制。

(2)只需对对账不成功的情况进行人工复核,最大限度减少了复核人员的工作量。

五、营收稽核管理新模式的成效及期望

从营收稽核管理新模式的各个流程可以看出,第一重关系实际是营业厅自身控制缴款的正确性和及时性,第二重关系是确定营业厅缴款是否全部存入银行,第三重关系是由账务管理室来对所有营业厅缴款与系统数据进行核对,是该优化项目的最终目的。整个流程是严密的,一环扣一环。与原营收稽核管理模式相比,新的营收对账系统可以在保证原有需求的情况下,达到了以下的成效:

(1)缩短审核时间:采用系统自动对账,审核时限由一至两周可缩短至3~5天。

(2)减少进账单数量:采用银行的实时清算系统可以实现以银行系统记录的入账明细数据为依据进行对账,汇总生成一条记录一笔划入银行账户,并相应打印一张进账单,使账务室审核进账单,服务厅整理、粘贴进账单等大量繁重的工作量得到解脱,也降低了单据传递过程中丢失的风险,同时大大减轻了财务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的工作量。

(3)提高营收稽核的自动化程度,从原来的人工传递文件和核对回款单,转变为系统交换数据,系统自动对账。

(4)实现BOSS系统辅助稽核,减少人工审核出错的几率。

(5)只需对对账不成功的情况进行人工复核,最大限度减少了复核人员的工作量。

(6)实现了BOSS系统对账平衡公式: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同时也使业财对账有了基础并能有效核对。

营收稽核管理新模式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工作还需要人的管理和跟进:

第一,由于银行汇总每天填制1张银行进账单,为便于今后的检查,特别是外部检查,应加强原始单据的管理。

第二,因存在对账不成功的情况的后续跟踪,由于对账系统无法直接查询,需要人工复核来辅佐,其人工复核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账务室每日对对账结果为不成功的记录应打印、签字留底。

(2)应对每日对账结果进行跟踪,如现在账务管理室每日由专人进行营收对账复核,由另一人再进行二次复核,每月再进行月复核,即第三次复核。还应按月编制“期末对账情况表”,反映截止到月底未对账成功记录的总体情况。

运营工作汇报篇7

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

政策背景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始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率先开展02012年间陆续推广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等八省市。2013年4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试点的时间表02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明确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法规。其余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行业,包括邮政通信业、建筑和房地产业、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娱乐业以及其他行业预计该阶段试点结束之后也将陆续开始施行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相关文件废止

37号文整合了之前出台的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的相关规定,同时对营改增试点的实施作出了一系列的修改,同时废止了下列文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3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53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三条第(十六)和第(十八)项

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应税服务范围

37号文基本上延续了财税[2011]110号文中的原则以及地区性试点期间的相关规定,应税服务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变化。

37号文将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发行和播映服务将纳入营改增范围,规定广播影视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

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广播影视服务范围具体规定如下:

广播影视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服务、发行服务和播映(含放映,下同)服务。

1.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制作服务,是指进行专题(特别节目)、专栏、综艺、体育、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制作的服务。具体包括与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相关的策划、采编、拍摄、录音、音视频文字图片素材制作、场景布置、后期的剪辑、翻译(编译)、字幕制作、片头、片尾、片花制作、特效制作、影片修复、编目和确权等业务活动。

2.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发行服务,是指以分账、买断、委托、等方式,向影院、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单位和个人发行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以及转让体育赛事等活动的报道及播映权的业务活动。

3.广播影视节目(作品)播映服务,是指在影院、剧院、录像厅及其他场所播映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等无线或有线装置播映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业务活动。

同时,37号文还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在境外提供的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发行、播映服务免征增值税,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适用零税率的除外。

此外,广告设计在财税[2011]111号文中被纳入广告服务的范围,37号文则将广告设计纳入设计服务的范围;广告则纳入广告服务的范围。

营改增试点实施细则的若干修订

37号文的四个附件——附件1: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附件2: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附件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附件4: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对营改增试点在全国开展期间的实施细则作出了具体规定。

与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的相关规定相比较,政策基本没有变化,但也有若干修订之处,需要纳税人注意。

1.附件1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同时适用免税和零税率规定的,优先适用零税率。附件4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可以放弃适用零税率,选择免税或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适用零税率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适用零税率。

在税收实务中,一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金额非常少,而且不希望因出口退税而增加其合规性管理的负担,还有部分纳税人认为适用零税率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或者通过测算对比,宁愿放弃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确放弃适用零税率可选用免税的政策为纳税人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税务方案提供了灵活性,对相关纳税人有利。

2.附件4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如果属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实行免抵退税办法,退税率为其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三)项规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如果属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外贸企业兼营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的,统一实行免退税办法。

根据财税[2011]131号文,提供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然而,外贸企业在经营出口货物时适用免退税办法。在税收实践中,企业的出口退税通常不能同时适用上述两种退税办法。一些税务机关会要求外贸企业必须从免退税办法改为免抵退税办法,否则不得享受零税率下的退税待遇,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性管理负担,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增加不可抵扣的增值税成本。

37号文规定外贸企业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即与出口货物的政策一致,明确这一规定可以降低纳税人的合规成本。

3.附件2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此前,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该项政策变化有点意外,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可能是出于降低税务机关管理成本的考虑,总之该项调整对纳税人有益。

4.附件2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

试点纳税人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上述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缴纳的税款,以完税凭证为合法有效凭证。

(3)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议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4)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附件3还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我们预计上述政策可减轻营改增导致融资租赁行业纳税人税负增加的影响。

5.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试点和非试点地区的划分不再存在,试点纳税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用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7号文相应删除了原先允许部分试点纳税人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以计算销售额的规定。然而,对于那些原来适用该方法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此项调整可能会使其因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增加税收负担。

6.财税[2012]53号文中规定,未与我国政府达成双边运输免税安排的国家和地区的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试点期间扣缴义务人暂按3%的征收率代扣代缴增值税。

在没有明显政策变化的情况下,37号文删除了该项规定。那么,从2013年8月1日开始,运输方提供国际运输服务适用的增值税政策将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内,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通常适用零税率或者免税政策;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外,且所在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双边运输协定的,根据双边协定安排,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通常适用免税政策;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外,且所在国家与中国没有签订双边运输协定的,由扣缴义务人按11%的增值税税率代扣代缴增值税。

本刊建议

营改增试点的全国范围开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必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可以预见税务机关加强税务稽查和审核以弥补财政收入的减少,纳税人需要加强关注增值税合规性。纳税人须做好各种准备,符合企业的营运模式与供应链安排,分析营改增试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理解并掌握营改增的实施细则,针对涉及的业务,及时进行增值税合规工作的准备与调整,并积极利用好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以确保顺利过渡。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现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纳税人,应按照本公告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二、除本公告第三条规定的情形外,营改增试点实施前(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满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

试点纳税人试点实施前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以下公式换算: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一连续不超过12个月应税服务营业额合计÷(1+3%)

按照现行营业税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营业额按未扣除之前的营业额计算。

三、试点实施前已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不需要重新申请认定,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四、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满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五、试点实施前,试点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具体办法由试点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和本公告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六、试点实施后,试点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及其相关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按营改增有关规定,在确定销售额时可以差额扣除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

七、试点纳税人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的,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别计算,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八、试点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发生增值税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等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对其实行不少于6个月的纳税辅导期管理。

九、本公告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8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8号2013年5月3旧)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收汇资料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了准确计算、审核办理出口退(免)税,核实出口业务的真实性,防范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5]3号)、《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2年第1号)的有关规定,现将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收汇资料的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须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为收取人民币,下同),并按本公告的规定提供收汇资料;未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除本公告第五条所列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外,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口企业,在申报退(免)税时,对已收汇的出口货物,应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该货物银行结汇水单等出口收汇凭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为收取人民币的收款凭证,原件和盖有企业公章的复印件,下同);对暂未收汇的出口货物,生产企业应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单证不齐标志”栏(第20栏)中填写“W”,暂不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待收汇并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后,方可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对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属于本公告第五条所列的出口货物,按本公告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一)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B、C类企业的;

(二)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重点监测企业的;

(三)被人民银行列为跨境贸易人民币重点监管企业的;

(四)被海关列为C、D类企业的;

(五)被税务机关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的;

(六)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增值税偷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等原因,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

(七)因违反进、出口管理,收、付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被海关、外汇管理、人民银行、商务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

(八)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不能收汇的原因为虚假的;

(九)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出口货物收汇凭证是冒用的。

前款第(一)至第(五)项情形的执行时间(以申报退(免)税时间为准,本款下同)为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之日起至情形存续期结束;前款第(六)至第(九)项情形的执行时间为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之日起24个月内;出口企业并存上述若干情形的,执行时间的截止时间为情形中的最晚截止时间。

三、自2014年5月1日起,出口企业上一年度收汇率低于70%(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提供的企业上一年度出口收汇金额,加上企业申报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不能收汇金额合计,占企业申报退(免)税的上一年度出口货物出口额的比例)的,该出口企业当年5月至次年4月申报的退(免)税,按本公告第二条的规定执行。

四、本公告第二条、第三条所列出口企业以外的其他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可不提供出口收汇凭证,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除外;对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属于本公告第五条所列的货物,按本公告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主管税务机关在出口退(免)税审核中,发现前款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存在需要进一步核实出口业务真实性的,出口企业在接到主管税务机关通知后,应填报《生产企业出口业务自查表》或《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自查表》、《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或《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附件2)及相关证明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按有关规定核查无误后,方可办理该笔出口货物退(免)税。

五、出口货物由于本公告附件3所列原因,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如按会计制度规定须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在冲减销售收入后,属于本公告第二条所列出口企业应在申报退(免)税时,属于本公告第四条所列出口企业应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提供附件3所列原因对应的有关证明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视同收汇处理。

六、合同约定全部收汇的最终日期在出口退(免)税申报期限截止之日后的,出口企业应在合同约定最终收汇日期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收汇凭证,不能提供的,对应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七、本公告规定的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应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的次月或在确定免税的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免税,前期已申报退(免)税的,出口企业应用负数申报冲减原退(免)税申报数据,并按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出口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外贸企业为退税额,本条下同)不足冲减的,应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出口企业如果未按上述规定申报冲减的,一经主管税务机关发现,除按规定补缴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对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税或征税外,还应接受主管税务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做出的处罚。

八、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的收汇资料存在以下情形的,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应的规定处罚外,相应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属于偷骗税的,由稽查部门查处:

(一)不能收汇的原因或证明材料为虚假的;

(二)收汇凭证是冒用的。

九、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的收汇情况存在非进口商付汇等疑点的,对该笔收汇对应的出口货物暂不办理出口退(免)税;已办理退(免)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税额对该企业其他已审核通过的等额的应退税款暂缓办理出口退(免)税,无其他应退税款或应退税款小于所涉及退税额的,可由出口企业提供差额部分的担保。待税务机关核实排除相应疑点后,方可办理退(免)税或解除担保。

十、省级国家税务局应设立评估指标、预警值,按照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提供的出口收汇数据,对出口企业的货物流、资金流进行定期评估、预警,凡发现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结汇数据异常的,应进行核查,发现违规的,应按相应规定处理;属于偷骗税的,由稽查部门查处。

十一、本公告的出口货物,不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一条第(二)项(第2目除外)、第(三)项所列的视同出口货物以及易货贸易出口货物、委托出口货物,暂不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本公告的出口企业,不包括委托出口的企业。

运营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报表;毛利率;平衡计分卡

IT服务企业中主要的资产是人这种无形资产,主要的成本也是人力成本。IT服务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是:无形资产(人),透过有效管理(标准作业程序),变成客户可以识别的价值(产品和服务特征),最后达成企业目标。由此可以知道IT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相比,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财务管理报表就不太适合这种类型的公司。由于 IT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对于这个产业需要的财务管理报表国内也很少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讨在IT服务企业中如何建立和使用管理会计报表。

一、 纬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一)纬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纬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软件)是纬创集团旗下的一家专门提供IT服务的公司,它有12年的经营历史,员工总数超过一千人,总部设在中国台北。纬创软件目前有11家分支机构,分别分布在台湾,日本,香港和中国大陆。该公司为它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包括:软件产品工程服务(PES)、技术咨询服务(TCS)、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商业流程外包服务(BPO)、行业解决方案服务(SIS)。其服务市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市场;日本、韩国市场;美国、欧洲市场;大陆市场等四种主要目标市场。

纬创软件在中国大陆的排名大概在30名左右,其公司目标是能成为中国IT服务业的前10名;这是一家高速成长的公司,所以现阶段专业化的管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纬创软件的经营管理架构

纬创软件(集团)虽然包含11家分支机构,但在管理上采取单一公司(One Company)的管理模式,在营运管理上,支持部门采用成本中心(Cost Centre)的管理模式,而经营部门则采用利润中心(Profit Centre)的管理模式,具体营运单位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纬创软件财务管理架构表

其中办公区是指为支持事业单位在当地进行营业和生产而设立的办公机构,包括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人事和行政的支持人员,IT的支持服务人员,以及提供的办公环境。其中,第一事业处负责台湾的TCS业务以及整个公司的PES业务;第二事业处负责日本和韩国的ITO,BPO和TCS三个业务;第三事业处负责台湾的ITO,SIS业务以及大陆的ITO,TCS和SIS业务。

二、 纬创软件的经营战略管理体系

纬创软件是一家典型的成长中的IT服务企业,它的企业使命是带动台湾软件产业的发展,证明台湾的IT服务公司有能力在全球经营。它的企业价值观是:客尊、诚信和创新。企业发展的愿景是成为大中国地区(Great China)前十名的IT服务企业。

(一)纬创软件的战略地图

2008年,纬创软件制定了公司未来5年内的发展战略,即到2013年为止公司营业额能达到2亿美元并且人员规模超过6000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纬创软件根据卡普兰的《战略地图》 ,清楚地诠释了其战略,具体经营战略表述如图1所示:

由于战略地图并非本文探讨的重点,对于上图的含义,这里不再赘述。

(二)纬创软件的平衡计分卡

按照《战略地图》的表述,纬创软件根据卡普兰的《平衡积分卡》,以《关键绩效指标(KPI)》 为基础,制定了2008年纬创软件的平衡计分卡。为了将战略执行的细则落实到每个单位和个人,纬创软件分别建立了公司,部门以及个人的平衡计分卡。表2为公司的平衡计分卡。

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企业每年的具体工作创造的价值逐步累积而实现的,平衡计分卡就是企业为定义其年度战略行动而使用的重要工具和方法。使用平衡计分卡一般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平衡计分卡必须分层制作,且要层层相扣。

(2)平衡计分卡应分为四个构面来制作:财务(Financial)、客户和市场(Customer & Market)、内部流程(Internal & Business Process)和学习与成长(Learning & Growth)。

每个构面都要定出关键绩效指标(KPI),应注意KPI的指标数量不要太多,一般不要超过5个。

(3)每个KPI都应该能够被度量(Measurement)。

(4)每个KPI都必须指定其责任人(Sponsor)。

(5)每个KPI都要定义其权重(Score)。

由于本文的重点不在于介绍平衡计分卡,对于纬创软件平衡计分卡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再赘述。

三、纬创软件财务管理体系介绍

(一)纬创软件的财务管理体系

纬创软件的财务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BL(Business Line):BD中执行特定服务的组织,如BD3中的ITO服务组织。

我们在“一 纬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中已经说明,纬创软件是围绕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这两块来进行财务管理的。图2清晰的表示了这一财务管理架构,即:

(式1)

纬创软件的营业利润=BD利润总和-成本中心成本总和

= BD的收入总和-主营业务成本

-分支机构营运成本-总部营运成本

这里没有计算纬创软件的其他成本和费用,如投资和营业外收入及费用。成本中心财务管理的要点是预算、预算的执行效率和可变成本的控制,利润中心财务管理的要点是营业额、毛利和变动费用的控制。

(二)纬创软件的财务管理会计报表

纬创软件得集团财务报表格式如表3所示:

1.财务管理报表各项指标的解释

表中各项指标间的关系如下:

净收入=合约收入-过手

主营业务成本=人力成本+外包费用+其它费用

毛利= 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营运成本=分支机构营运成本+总部营运成本

主营业务利润=毛利-营运成本

2.财务管理报表设计原则

公司的财务计分卡有三项,分别是净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营运成本(参见表2)。公司的战略组织包括事业处、办公区和总部。事业处影响计分卡中的净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参见表1),办公区和总部合起来构成营运成本,他们也会影响主营业务利润。办公区和总部为成本中心,因而其管理要素为预算,包括预算制定、调整和控制。由于事业处是利润中心,除了预算之外,其他管理要素还包括净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又受到人力成本,外包和其他花费(主要指交际费和差旅费)的影响。图3更为形象的表现了这一设计原则。

3.如何解读公司一季度管理报表

从当月指标来看,纬创软件3月的生产人月数与预算相比,差异不大;净收入也基本与预算相符;主营业务成本超出预算5%,其中:人员成本超出预算5%,外包费用和项目费用同预算相比分别超出25%和20%;本月的毛利只达到了预算额的91%,这主要是由外包费用和项目费用超出预算造成的;公司总体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9%,其中分支机构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11%,总部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7%;3月的主营业务利润只达到预算的60%,这主要是由外包费用,项目成本和分支机构营运成本大大超过预算导致的。

从季度累计指标来看,纬创软件的一季度的生产人月数与预算相比超出3%,基本与预算相符;净收入超出预算数4%,比预计的好;主营业务成本超出预算10%,其中:人员成本超出预算7%,而外包费用和项目费用分别超出预算45%和29%,大大超出预算;本季度的毛利只达到了预算额的93%,这主要是由外包费用和项目费用较大超出预算造成;公司总体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9%,其中分支机构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13%,总部的营运成本超过预算5%;一季度的主营业务利润只达到预算的71%,这主要是由外包费用,项目成本和分支机构营运成本大大超过预算导致的。

本季度的绩效不如预期,重要原因是:(1)外包费用的控制不够严格(项目没有如期完工,原来采购的技术人员需要继续留用)。(2)其它费用(特别是交际费用)太高。(3)营运费用没有控制好(原来预期的行政和财务人员减员动作没有完成)。这些都是下季度要改善的重点。

(三)纬创软件事业部门的财务管理会计报表

1.财务管理报表各项指标的解释

人员使用率=在职工程人员人数/可认列收入人月数

净收入= 合约收入+内包收入-过手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费用 +售前支持费用

2.财务管理报表设计原则

事业处的财务计分卡有三项指标,分别是净收入、毛利率和毛利。事业处在战略组织上由其负责的各种类型业务线组成部门组成,因而实际上影响以上指标的是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绩效会影响净收入、毛利率和毛利,而生产部门的绩效会影响毛利和毛利率。影响销售部门绩效有两个核心指标,分别是净收入和销售费用,其中,销售费用可以分成销售人员费用和售前支持费用。影响生产部门绩效的核心指标包括项目费用和生产的支持费用。图4更为形象的表现了这一设计原则。

3.如何解读BD3 ITO业务线一季度管理报表

从该报表当月的数据来看,ITO业务线的人员使用率稍高于预期的人员使用率;净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基本与预算相符,而总销售费用高于其预算23%,大大超出了预算;3月的实际毛利高出预算5%,实际毛利率高出预算2%,均超额完成了预算计划。

从季度累计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的人员使用率比预期人员使用率较高,实际累计净收入较大高出预算,销售总成本超出预算11%,大大超出预算,主营业务成本基本符合预算金额,本季度实际毛利和毛利率分别高于预算20%和14%,超额完成了预算要求。

总体来说,本季度BD3 ITO业务线的绩效状况较好,净收入和毛利都较大超过预算,但仍应关注以下三点内容:(1)公司的人员使用率过高(高于90%)。这可以从生产支持费用过低上得到印证,实际上,生产支持费用过低其中一点原因就是人员的使用率过高,因而对于该问题,公司关注的重点应放在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公司人员上。(2)销售费用超出预算,应加强交际费用的控制。(3)销售总成本中的售前支持费用过高,应该关注是否为有效支出,能否引起公司后续排程的增加。

四、纬创软件财务管理报表改进方案

从财务管理的战略角度来说,企业的长期经营看毛利,短期经营看费用。财务管理报表所反应的实际情况通常滞后于决策3~4个月,也就是说,它是管理者根据前3-4个月前的情况所作决策的后果。因而管理报表的数据是否准确对管理者的决策有着重大影响。我们从管理报表能否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经营的毛利和毛利率的角度出发,对纬创软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报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其事业单位的意见,提出如下三方面改进措施。

(一)对净收入指标的改进:营业税的处理

纬创软件的客户遍及全球,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习惯的差异,对合同中所涉及的金额是含税还是不含税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差别。比如,在日本本地签订的合约,通常不包含税金;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签订的合约,通常使用含税金额;而在台湾签订的合约涉及的金额是否含税,视具体情况而定。另一方面,纬创软件的生产是在全球进行的,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水平和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各有差异。我们了解到,在收入的认列过程中,由于纬创软件没有考虑这些差异,直接把合同所涉及的金额列为收入,造成了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困惑。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是,在净收入下增加税收(Tax)这一栏,将含税收入中的税金部分剔除。这样做法的好处是,第一,业务部门对收入的认列完全一致;第二,毛利和毛利率可以更为准确的反映。

(二)对净收入指标的改进:汇率的处理

纬创在帐务处理上采取国际会计准则。其收入的认列采取完工比例法,即根据客户确认的项目进度每月等比例认列其收入。纬创的收入包括日元、人民币、美元、欧元和台币等。由于公司的财务管理报表是以台币为本位币,所以在财务处理上会存在汇差的问题。

纬创在汇率的处理上有三个概念:(1)本年度的标准汇率(Standard Currency Exchange Rate),这个汇率在年初时由纬创集团制定。(2)当月的预期汇率(Booking Currency Exchange Rate),一般指当月第一天的汇率,由纬创集团给出。 (3)到帐当天的实际汇率

纬创软件的事业部门每月根据标准汇率认列收入,这时候财务系统反映的科目是应计收入;财务部门开列发票后,开列发票的这部分应计收入在系统中就变成了发票收入(在财务上反映为应收账款),财务部门会根据当月的预期汇率对收入进行第一次调整;收到钱之后,财务部门会根据当天的实际汇率对收入进行第二次调整。

在对收入处理的问题上,由于收入是由业务部门认列的,而调汇是由会计部门来完成,这导致公司每月对事业单位所制定的管理报表的收入部分经常与管理者的预期不符。事实上,汇率的变化对业务部门的影响是实际存在的,业务部门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在净收入下增加汇率调整项(Currency Adjust)这一栏。这样做的优点在于,第一,财务部门不需要调整收入,只需把由于汇率变化产生的差异额放到这一栏下便可,第二,管理者的疑虑得到解决,公司的管理意图也得到了贯彻。

(三)对毛利指标的改进:SITE费用分摊

从事业部门的管理报表中可以看出,分支机构为支持营业部门而发生的费用没有被分摊。由于纬创是跨国际经营的,因而每个site的支持费用有很大的差异。另外由于提供的服务类型不同,相应的支持要求也不同。比如说,TCS业务不需要办公室。如果不能把这些服务所需的支持费用作精确分摊,那么对每种服务毛利率的计算基本上也不准,这一点显然需要改进。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将每个site的支持费用精确的分摊到BD的每一条业务线中,即在管理报表中增加分摊费用(Sharing Cost)这一栏。至于费用如何分摊,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修改后事业单位管理报表见表5。

五、结语

本文从整体上介绍了纬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管理会计报表。从财务管理的战略角度来说,企业的长期经营看毛利,企业的短期经营看费用。本文仅从如何准确反映事业单位的毛利率出发,对纬创软件事业部门的财务管理会计报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事实上,从费用方面出发来进行财务管理报表的改进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按照公司特点对费用进行准确的归属和分类,直接影响到公司在短期经营中对费用的控制和短期经营决策,这将是后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戴维・帕门特.王世权,杨斌,张倩等译.关键绩效指标:KPI的开发、实施和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4~82

[2]卡普兰,诺顿.刘俊勇等译.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32

[3]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刘俊勇,孙薇译.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25~50

[4]L.Meulbroek.A Senior Manager’s Guide to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2(winter):56~70

运营工作汇报篇9

[关键词] 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经济运行缺乏一整套制度化的计划测算、跟踪测量、监管分析、反馈改进工作模式,企业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主要体现在:

经营计划指标分解测算的过程不透明,缺乏基层单位参与。有时计划目标测算下达不及时,基层单位无法及时作出工作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基层单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员工工作没有计划,只是被动的服从上级工作安排,盲目性、随机性比较严重,不能调动和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意识差。

市场一线的真实需求与实际工作脱节。经营计划下达后的督促落实不深入,缺乏自下而上的、全面的对阶段性经济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无法发现数据后深层次的问题;对市场的真实需求缺乏分析研究,甚至出现购进卷烟的牌号长期压库,形成了滞销占用资金等现象。

重复劳动、数据失真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缺乏系统、规范、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说明资料,当员工岗位调整变动或新进人员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工作要求,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不同部门整理汇集相同项目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数据差异和失真,无法保证正确的的数据分析和领导决策。

因此,建立完善一整套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的经济数据分析统计管理机制已势在必行,新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对企业经济运行的参与,涵盖科学测算下达经营管理计划目标、及时整理汇总专销数据、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查找问题、以三级考核促进问题改进提升的PDCA模式循环,管理重点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逐步转变。具体来讲,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点做法:

一、健全机制,规范经营管理计划测算下达流程

滨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编制印发了《经营管理计划编制下发管理办法》,对全市系统经营管理计划目标的测算、编制、下达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在每个经营周期(年度、月度)前完成经营管理目标的测算、编制和下发工作,明确项目部门职责和计划目标的测算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计划提报方式,由主管部门汇总整理,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下发。

二、建立“综合数据资料库”,实现系统内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全市系统“综合数据资料库”。市局(公司)各部门根据职责编制“综合数据资料库”对应内容,需要进行社会调查的,向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各单位和部门所负责的数据资料编纂完成后,要报市局(公司)牵头部门汇总、整理和审核。完成审核后统一上传市局(公司)内部网站,内部网站设立专门栏目,专门存放综合数据资料,作为综合数据资料的载体。内容涵盖地方经济发展、人口数据、企业概况、财务管理、卷烟经营、网络建设、专卖管理、客户商圈、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检查考核、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及流程等具体内容。为了使综合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有效性,规定每季度对数据资料进行更新和调整。

三、丰富统计手段,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

首先,建立健全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制度,要求各单位、部门定期编报统计分析材料,综合信息科对全市系统的统计分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定期编印“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其次,将经济运行统计分析工作纳入对各单位、部门的工作质量考核,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报送的及时性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与薪酬分配挂钩。第三,定期召开全市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对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进行阶段性通报讲评,以及时反馈统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实现各项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加强分析深度广度、服务企业发展大局

在市局(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统计部门采取了以幻灯片为影像载体、辅助现场讲解的崭新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数据分析,通过不断改进经营统计分析的方式和方法,注重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质量,努力做到给企业发展当好参谋,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一是从打造一支企业经营分析人才队伍入手,统计部门注重对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为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二是积极探索,采用新的数学模型实现统计工作的不断深入,例如我们对各单位的销量、单箱销售收入的测算采用了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将各单位卷烟经营指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对比,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三是扩宽分析思路。不仅与自己对比分析,同时做到跳出滨州看滨州,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和先进地市进行对比分析,做到取长补短,对及时调整经营工作思路、指导经营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企业工作效率与质量稳步提升,全员执行力大大提高。数据资料库包含近年来的历史经营数据和客户资料。在编制测算经营管理计划目标时,可以直接借鉴和使用相关历史数据,根据一年来实际运行情况看,实际经营结果与测算的计划指标基本相符,实现了计划指标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对基层单位较好地发挥了指导、规范、激励的作用。综合数据资料库建成后,新进员工、岗位调整的员工可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降低了员工培训成本。全面开展经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仅提高了全员特别是一线客户经理的工作能力,而且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市场形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

总之,滨州市局(公司)实施的经济运行数据统计分析机制,为滨州烟草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效益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是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创新之举,为促进滨州烟草既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运营工作汇报篇10

建国以来,侨汇资金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海外资金来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我国侨汇项下跨境流入资金增长很快。仅以我国重要侨乡广东省为例,2002~2005年期间全省通过银行办理和申报的侨汇资金年均增幅就达到53.05%,到2005年广东省全年侨汇收入已达到50.92亿美元。我国侨汇流入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对非侨汇性质和用途的资金“乔装”成侨汇资金汇入境内的现象应引起关注。

外资“乔装”变侨汇

形式多样的“乔装”。一是境外企业直接汇给境内居民个人。大多表现为汇款人明显都是境外公司而非个人,资金用途实为支付个体企业的出口贸易货款,用于从事个人出口贸易活动。二是境内外关联人相互汇款。境内外关联人分别在境外开立了个人账户,收取境外进口商货款后,再由境外账户汇款给境内关联人,其侨汇款项用于该企业日常生产营运所需资金。三是以“化整为零”方式分散汇款。由于结汇金额低于1万美元,银行无需审核其真实身份证明和合法外汇来源证明。因此,境外公司以多笔小额的方式,将汇款全部申报为“侨汇”,而申报为“侨汇”资金结汇后主要用作该公司在内地相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货款。

“乔装”现象活跃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以中国三大鞋业生产基地之一的广东惠东县为例,该县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县一般贸易出口的78.7%,其中大岭、平山、吉隆、黄埠4个鞋业主产乡镇的侨汇收入占全县侨汇收入的90%以上。通过对2005年惠东县侨汇收入10笔以上的部分收款人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所调查的13个收款人均在上述4个鞋业主产乡镇,收款人均为制鞋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财务人员及其亲属,侨汇资金最终用于支付企业职员报酬、购买生产资料等企业营运以及贸易活动。

“乔装”入境资金逐利性趋强。调查表明,“乔装”侨汇入境后的资金不再只用于生活所需,大量资金结算成人民币流入企业,主要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涉外贸易活动,并逐步向投资等领域渗透,显现较为强烈的逐利性。

费心“装扮”为哪般

诸多案例表明,目前境外一些非侨汇性质和用途的资金,通过银行申报为“侨汇”汇款而最终流入我国境内进出口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等领域。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境外非个人性质和用途资金通过个人途径流入我国境内的现象。非个人性质和用途的境外资金为何要“乔装”成个人项下资金流入境内?这与当前我国个人贸易发展现状、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政策环境以及近年来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国内个人贸易管理政策未显实效

长期以来,我国个人对外贸易的结算大都通过银行以个人跨境收支或者其他非银行途径进行。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修订后全面放开个人从事外贸限制,但政策实施一年多来仍未显现实效,个人申办对外贸易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开办个人外贸企业门槛过高。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必须自税务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方可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即使只从事出口贸易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也需实行半年辅导期,个人成立外贸企业或公司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比较困难,也就无权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这既限制了个人外贸企业的申办和发展,也影响了民营生产企业产品的有序出口。以广东惠东县为例,该县支柱产业是鞋业,现有在册企业2566家,其中取得一般贸易纳税人资格的企业有250家,占制鞋企业总数的9.7%,取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只有52家,仅占2%。据调查,该县35%的鞋业出口因无法取得出口退税,而另谋避税的出口渠道,同时也改变了出口收汇的方式和性质。

个人贸易企业生存环境先天不足。国内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偏低、资金信贷规模相对较小,个人征信还处于数据采集建设阶段,银行对个人外贸企业或公司授信额度评估困难,个人从事外贸经营正常融资困难或需要提供100%担保,信用和融资环境不容乐观。个人外贸经营范围有限,纺织品、粮食、石油、国家专卖品及纳入国家配额和许可证管制的商品目前均不允许个人经营,外贸专营权放开后规模生产企业(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即可申请外贸自营权,也压制了个人外贸的生存空间。由于多年以来受国有外贸公司占据主体的传统外贸体制制约,个人外贸企业或公司获得境外客商的认同度较低,拓展境外市场较为困难。

申办个人外贸手续繁琐费用高昂。个人申办外贸企业或公司需经过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外经贸委、海关、外汇局、商检局以及消防、公安、卫生等其他政府部门审批,审批程序复杂且周期较长。申办相关费用如海关IC卡领取及年审费、商检局培训费、企业代码和商检条码证年审费、工商年检等费用相对较高,个体生产经营者负担起来有一定困难。

政策操作性和宣传力度不够。外贸法规新增的个人贸易条款主要体现在部分原则性规定,当前还未能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订各项具体实施程序和操作细则,政府各相关部门对新出台政策开展统一协调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国内个体外贸经营者目前多持观望态度。

企业规避税收是根本原因

一种情况是,民营生产企业为逃避增值税、所得税,压低出口价格,减少产品增值额和账面利润,达到少交增值税、所得税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型民营企业不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无法向出口加工商提供增值税进项税票,出口加工商另谋避税出口渠道,导致无法以货物出口名义收汇而以侨汇收取货款。据对广东省惠东县的实地调查,由于该县鞋材经销商大多数不是一般纳税人,制鞋企业35%的原材料不能取得进项增值税票,也就不能获取出口退税,如果企业自行出口,就要负担17%的增值税,无法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该县制鞋企业便将这部分无法获得进项增值税票的成品出口委托异地外贸公司办理,不缴增值税也不退税,货物出口后,出于资金结算安全考虑不委托外贸公司收汇,制鞋企业主自行以侨汇或其他渠道收取货款。

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目前,我国境内个人外汇收支管理政策相对宽松,经常项目管理与资本项目管理不对称,个人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规定近乎空白,居民个人赴境外投资、非居民个人在境内投资经营等均没有相关规定。而开立个人外汇账户的条件很低,银行往往凭一封汇款人来信及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办理非居民个人外汇开户,个人多头开户的现象较为普遍。即使实行个人结汇限额管理,部分居民和非居民个人也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汇入、分次汇入、分银行汇入等方式逃避跨境监管。200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先后出台《关于规范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6号)、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居民个人外汇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4]18号),实施之初对个人结汇的非正常增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随着上述两个通知的内容逐渐被公众所熟悉,汇入大额资金拆散成几笔小额资金分散结汇的现象即大幅增加,如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出现大量的77000~77800港币汇款和结汇,其金额恰好接近但又不超过等值1万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因而无需进行真实性审核。在现有的外汇收支管理政策环境下,个人外汇账户及个人跨境汇款具有的资金到账时间短、解付手续简单、能化整为零逃避跨境监管等特点,为境内外个体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性质资金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人民币升值预期吸引境外资金流入

2002年上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出现增长停滞,强势美元开始遭受美国经济减速、资本流向调整、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等因素的挑战,美国政府逐渐放弃强势美元政策,执行健全美元政策,任由美元在国际市场上连续贬值。近几年我国大陆地区一直保持巨额的贸易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快速攀升,外界将其简单归结为我国目前实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导致了人民币实际盯住美元而随之持续贬值,国际社会处于各种目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使2005年7月21日我国调整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人民币升值2%,目前外界对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依然较为强烈。与此同时,我国跨境资金流入连年快速增长,跨境收支连年顺差呈现强劲的净流入态势,以侨汇为主要内容的个人项下资金流入尤为突出。2002~2005年期间全国通过银行办理和申报的侨汇收入年均增幅29.18%,2005年全国侨汇收入达到172.10亿美元,其中不排除境外部分套利资金寻求各种便捷途径,如通过银行申报为侨汇等管理相对宽松的个人收支途径,短期流入境内投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贸易等领域谋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套利。

卸去伪装还真容

我国政府一贯实行“便利侨汇、服务侨胞”的政策,侨汇资金以及其他个人项下资金的流入需要因势利导进行规范和监管。

完善个人贸易管理政策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切实降低个人申办外贸企业门槛,降低个人外贸企业和个人外贸公司取得一般纳税人资格标准,简化申办手续、降低申办费用、缩短审批周期。逐步完善个人征信制度的同时,多方努力着力改善个人外贸企业或公司融资环境。随着个人外贸经营规模和经营实力的扩展,逐步放宽个人生产经营领域和外贸专营权。鼓励和支持成立个人外贸互助组织,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加快外贸法规新增个人贸易条款具体实施程序和操作细则的修订,政府各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加大新出台外贸法规宣传力度,加深公众对个人贸易条款的认知程度。

规范银行代客跨境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

继续督促银行认真履行外汇管理代位监管职责,严格要求银行贯彻执行《关于规范非居民个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规范居民个人外汇结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部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规范侨汇等个人项下跨境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操作,确保个人项下汇款申报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重点监测个人项下大额外汇收入,督促银行严格按照外汇局公布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数据采集方案、标准,及时准确向当地外汇局报告个人项下汇入资金中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外汇局各分支局及时跟踪大额个人资金结汇后人民币的流向和真实用途,协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打击违规跨境收支活动。

完善个人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监管体系

目前外汇局涉及个人跨境收支的统计报表和统计系统较多,包括银行结售汇报表、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居民个人因私购汇管理信息系统、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和外汇反洗钱信息系统等,但各个系统相互隔离缺乏有效整合,个人跨境收支统计监测信息很不完整。例如目前个人跨境资金流入及其后续结汇环节在信息统计监测方面相互脱离,全面实时反映资金跨境流入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与反映资金后续用途及去向的银行结售汇统计系统未能实现数据的有效对比和监测,外汇局其他统计系统也未能实现对个人跨境收支进行全面系统监测和分析。建议有针对性地整合外汇局有关个人跨境收支的统计系统和报表,建立全面反映个人跨境收支及其结售汇情况的电子化监管体系。

开展个人跨境收支和资金后续运用的调研

个人跨境资金具有笔数多、金额小的特征,银行和外汇局相应的统计申报业务量大、申报金额占比低,但其中隐含资金对政策和市场调节快速反应的信息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跨境收支较长时期呈现强劲净流入态势下,应注重和加强侨汇等个人跨境资金流入情况调研。同时应拓宽调研范围,随着个人跨境收支快速增长,调研范围应扩展到个人跨境资金在境内的后续流向和运用领域等方面,也应包括分析和预测个人资金跨境流出的时机和途径,通过资金流入流出对比分析预测和掌握资金跨境流动的整体趋势。

拓宽国内外汇资金投资领域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步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合理,外汇局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缓解和消除社会公众对外汇管理政策盲目的、不合理的预期。继续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不断设计推出更丰富的外汇市场投资品种;拓宽境外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的空间;放宽海外侨胞个人外汇资金在境内的投资限制;正确引导海外侨胞个人在境内合法的投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贸易活动;鼓励和促进个人项下资金跨境收支申报名目的正常化、银行操作的规范化、外汇资金运用的合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