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中心工作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18 14:58:03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1

当危机来临时,企业应该马上予以重视。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反应,充分利用第一个“24小时”,控制危机的局势,阻止不利情势的蔓延,从而最大可能降低危机对企业所造成的伤害。

3月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源真橙汁饮料铅超标的信息。

3月9日汇源信息“上海汇源采取得力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饮品”:其销售的汇源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而且主动将原料送往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汇源产品原料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在曝光后的第一时间内,汇源食品积极地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沟通,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表“复检报告在送到监督管理局时出现失误,没有递到应该递去的处室,他们处室内部之间没有沟通好,所以最后出来的报告也没有作出修改,汇源真橙汁可以放心食用”。

可以说汇源在曝光后没有沉默不语,而是快速地作出反应,采取了有效的行动,了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并且获得了部分媒体的支持!尽管我们对监管信用产生了怀疑,总得来说汇源还是最快地了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05年的雀巢碘超标事件,浙江质检局给雀巢15天的解释时间,而雀巢公司并没有采取相应行动,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扩大了不利情势的蔓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04年底的创维黄宏生事件,当天晚上创维就成立了以副总为首的危机管理小组,确立了新闻发言人,召开新闻会,表示一有最新动态会向公众及时传达,阻止不利情势的进一步蔓延,积极地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获得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突发事件,企业危机小组中代表企业高层的核心人物该如何作为?是亲自出场以镇情势,还是在幕后步控局面,是高调现身,立刻摆明观点,还是留有余地?

3月10日,新文化报报出“汇源桃果肉饮料在长春检验出菌落总数超标千倍”,引起了各方关注,长春市部分超市已将汇源桃果肉饮料下架,并在空位上标注为“问题食品”。此事更引起了汇源集团的高度重视。当天,汇源集团副总裁赵金林从北京飞抵长春,向媒体和公众说明情况。

3月15日,汇源集团副总专程赴上海,就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有关事宜,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说明和充分的沟通。

无论是危机预防还是处理,有企业负责人或高层领导对危机的重视和直接参与都极其重要。高层的直接参与,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内部的混乱,更关键的是让公众看到企业的诚意,给他们信心,可以起到镇定局面的作用!

借助外力,确立专家权威认同。适当运用第三方权威机构正面信息比企业自己的声明更具有说服力,也可以防止信息的进一步扩散。

3月14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在其网站上公告:表示汇源真橙汁铅含量符合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3月15日,众多媒体刊发“饮料工业协会称汇源真橙汁铅含量符合标准”为标题的新闻,汇源铅超标事件告一段落!

在产品质量危机中,企业的单方声明往往不足以消除公众心中的顾虑,为增强公众对企业及产品的信任感,必要时可以借助外力,邀请处于独立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参与调查和澄清是危机处理中的必要之举!

高露洁“牙膏致癌”风波中,高露洁公司邀请了众多专家参与研讨,出示了一系列产品安全方面的证明,并播放了Peter Vikesland教授的澄清录音,这些作为均利用了第三方——专业者之口为自己作了有效的证明,以此树立了权威认同,出色化解了这起由媒体信息传递而引起的“公共卫生事件”。

虽然汇源及时地化解了这场危机,但笔者认为其也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铅超标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汇源应该立刻向公众说明铅超标的原因,为什么出现,同等批次的产品还有多少在市场上流通,企业将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处理这些产品,为杜绝事件的再次发生企业将进行什么样的改进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消费者的疑虑,重新建立对产品的消费信心,树立其美好形象。

汇源并没有这样做,只是说明了上海质监局的报告引起误会,没有足够的诚意承担责任,当然也不能全部挽回消费者以前的消费积极性!3月13日,据新浪财经的网上调查显示:78%网民表示汇源果汁质监风波对其购买意向产生影响。

其次,信息反馈渠道不是很畅通。当东方早报报出铅超标事件后,新文化报报出“在此之前有读者向本报反映:他们企业在春节期间分发的汇源桃果肉饮料有问题,喝完后部分职工出现腹泻症状”,标题为“汇源桃果肉饮料在长春检验出菌落总数超标千倍”,为什么此前汇源没有获得这个信息,或者说获得这个信息没有与媒体进行很好的沟通,以至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危机事件后,企业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强化自己充满爱心、注重社会责任感、乐于回报社会的形象,是医治受损的企业形象、恢复消费者信心的最好途径。至今还没有看到汇源采取这类活动的迹象,笔者认为这类活动比单纯的产品促销来得更有效果,让消费者更加接受!

附:汇源食品危机全过程:

3月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源真橙汁饮料铅超标的信息。

3月8日,东方早报、新闻晚报、新浪、sohu等众多主流媒体相继报道菌超标事件。

3月9日,汇源信息“上海汇源采取得力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饮品”:其销售的汇源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而且主动将原料送往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汇源产品原料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月9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报告引起了误会,汇源被查出不合格后,又把样品送到指定检测机构复检,“结果是合格的”。之所以被曝光,是因为“复检报告在送到监督管理局时出现失误,没有递到应该递去的处室,他们处室内部之间没有沟通好,所以最后出来的报告也没有作出修改。

3月10日,新文化报暴出汇源桃果肉饮料在长春检验出菌落总数超标千倍

3月11日,汇源集团副总裁赵金林从北京飞抵长春,解释菌超标原因,表示汇源果汁您可放心饮用。

3月13日,据新浪财经的网上调查显示:78%网民表示汇源果汁质监风波对其购买意向产生影响。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  病案系统 计算机化 医院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健康普查作为防患于未然的主动预防措施在人们思想中已有很深的认识。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体检科,工作量越来越大,但是管理方式仍然很落后。 我院在2003年成立体检中心,年体检量40 000人次,当时在检前申请单的准备及检后资料汇总方面均用手工操作,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编号重复,漏号,检查结果收集不全、不及时等。为了提高体检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我医院体检中心于2006 年1月开始应用适合我医院体检中心特点的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rment system,IMS),它是利用计算机对体检工作流程、结果收集、结论汇总、报表统计及资料保存进行运作与管理的系统化方法[1],通过1 年的探索与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系统的运作方法及功能

1.1  运作方法

IMS共设20个站点,网络体检登记处—医师工作平台—检验、放射等功能检查传出导入系统。先在指定系统中录入受检单位或个人的基本资料,选择检查项目,打印体检指引单和条形码。受检人持指引单到各科室进行体检,各科医技人员检查后将体检结果录入电脑。待全部检查结果输入到位,电脑自动生成体检报告和智能化总检并提出指导性建议。总检医师浏览修改确认后,护理人员打印体检报告交给受检单位或个人。

1.2  系统功能

1.2.1  单位信息管理

包括对单位代码、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银行账号及体检时间等信息的录入,并可进行增加、修改和查询。登记人员将体检单位资料输入系统,并由系统自动分配一个6位数代码,即可在查询系统中查询单位基本信息,以便沟通和联系。

1.2.2  人员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受检人员原始资料的管理,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属部门、既往病史、检查项目等信息的录入、增删、修改和查询。 系统自动分配的个人代码则保证唯一性,可避免手工编号出现的漏号、重号。

1.2.3  医师工作平台

医师工作平台为三种界面(医师检查界面、功能检验界面及总检界面)。医师对各科室各项目的检查情况,系统已进行概括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列出,供其选用。操作基本可以不需逐字输入,鼠标点击即可。检验项目,由护士采集血标本于贴有条形码的试管内并扫描录入电脑,受检人信息即传出至检验科,次日导入检验结果。

1.2.4  信息查询系统

包括单位资料查询、预定历史查询、体检状态查询、完成情况查询及体检报告查询。通过选择查询可得知每个人的受检时间,当日受检结果录入有无遗漏,各项结果是否及时导入,总检时间,打印报告日期等。还可查询已预定的体检单位、项目及人数,以便安排充足工作人员,进行宏观调控,做到有备无患、有条不紊、有错即纠。

1.2.5  统计报表工作

统计报表包括医生工作量、科室工作量、体检收入、单位体检小结、计划生育查环查孕、单位结算等。为各项工作报表和年终总结提供数据,也为常见病多发病资料收集提供依据。

2  效果评估

2.1  方便医护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手工作业过程非常繁琐,重复性强,工作量大,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易出错。申请单准备方面:需在7~8张申请单上编号、填姓名、性别、年龄等并盖项目章,准备1000人申请单需要2~3人一个工作日才能完成, 现系统1人操作直接导入名单,1h即可完成。资料汇总方面:过去需将各科体检报告一一取回,对照预定项目进行汇总装订,现体检人员只需在系统上导入查收即可自动汇总。总检报告方面:过去将汇总好的报告本交医师手工书写总检和建议,体检量大时,医师常需加班来完成,现系统智能化完全替代,医生只负责查对,点击确认即完成。

2.2  避免未检、漏检,及时纠正错误

手工操作时,检查单多、散,易丢失,未检、漏检项目也不易被发现。现体检结果自动汇总,资料管理员负责每日在电脑中检查(未检项目有明显标志),发现未检项目则及时查找。如属漏查、漏录的,与有关人员联系,进行补检、补录。及时纠正了错误,提高了满意度。 2.3  字迹清楚易辨,减少查询投诉

 

手工填写的检查申请单和检查结果,字迹不易辨认,现体检项目不但打印在指引单上且有提示,简单明了地起到了导检作用。体检报告单及总检意见同样清楚易辨,减少了病人对医生书写方面的投诉和询问。

2.4  资料永久保存,健康有效管理

过去,体检资料全部交给病人,结果无法保存,且无法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小结汇总。现系统不但可以永久保存体检资料,而且可对每个单位的体检情况进行总结!使体检单位对员工的健康状况有了全面宏观的了解,有利于复查和追踪,真正做到有效的健康管理。

2.5  动态掌握运作,提供优质服务

通过运用各项查询功能,动态掌握科内工作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存在问题,真正为受检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6  强化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IMS的应用,医护人员自觉加强了计算机基本功的训练,为了解答咨询,她们更是强化了再教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士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的护理管理督促护理教育的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货物贸易 外汇检查 监管措施

2011年12月1日,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来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是一个值得大家记得的日子,正是在这个载入历史史册的日子,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在江苏、山东等七省(市)进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这个改革试点动作在历经一年的试运行后于2012年8月,部分地区试运行推广至全国,改革的核心就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制度:即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从以往的“逐笔核销、事前备案、现场审核、行为监管”为特征的进出口核销制度转化为“总量核查、综合监测、主体分类监管、部门信息共享”的新型外汇管理模式。

一、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

(一)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简介

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包括进口付汇核销管理及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所谓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是指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在海关的配合和外汇指定银行的协助下,对已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企业,通过核对注销的方式审核其所购买的货物是否及时、足额到货的一种事后管理制度;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是指外汇管理局在商务、海关、税务及银行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协助下,以出口货物的价值为标准核对是否有相应的外汇收回国内的一种事后监管措施,是对出口收汇的贸易真实性的审核。该制度在建立之初,货物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适应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维护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常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汇业务品种增多,国际收支总量大幅度增长,以“逐笔核销、事前备案、现场审核、行为监管”为主要特征的核销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本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出口报关流程,取消出口收汇核销单。按照旧的外汇管理制度,企业每发生一笔出易,就需拿着一张出口收汇核销单跑遍整个贸易流程,直到本笔交易结案,而这个流程的始点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终点也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而这个出口收汇核销单就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和制发,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局核发。本次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即是彻底摈弃了纸质单据的流转,代之以电子化数据的流转,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全贸易流程的流转效率以及高效运转。所以改革后取消小小的出口收汇核销单极大地推进了贸易便利化,这也是本次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涵之一。

二、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管理局面临的监管新问题

(一)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监管的通常手法

由于本次改革后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和分类管理,那么新制度的出现必然带来监管手法的随之调整。

(二)本次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为各当事人带来的变化

从全面推行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后半年的执行情况来看,进出口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外汇指定银行办理业务手续明显简化,办理贸易收付汇的时间明显缩短,改善了银行外汇业务服务水平,提高了贸易收付汇效率,极大地便利了银行与企业,同时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得到了强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发现货物贸易制度改革后,如何对货物贸易外汇业务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认定,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级的外汇检查部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检查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由于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实施后,原来的纸质单据传递转化成电子数据的传递,面度庞大的、多途来源的数据流,各级外汇管理局的检查部门在实施检查过程面临新的课题,具体如下:

1.定性难

相关政策对合规性要求不明晰,定性工作存在难点。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组成了贸易项下政策法规体系的主要部分。但法规中对一些业务操作流程仍存在着不明确的地方,如对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应对其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如何才能算做“合理审查”,法规并未作进一步明确。这可能引发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级外汇检查部门对业务操作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出现无法定性的现象。

2.取证难

监管方式的改变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级检查部门对进出口贸易经营主体违规行为取证存在难点。

3.发现难

货物贸易改革后相关政策简化,限制小以便促进贸易便利化,但较小的限制必然带来相关文件的获得难度加大。

4.资金与货物对比难

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中没有对资金与货物的关系进行联系,因此在非现场监测中就存在资金流与货物流难建立联系的途径。虽然可以通过《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监测系统》对一定时间段的资金流与货物流进行总量对比,但很难发现存在问题的线索。

5.检查力量薄弱

案件线索主要依赖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经常项目的相关部门的移案。所以外汇检查工作开展时面临三大困难:其一工作量大;其二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基层分支局人员普遍较少,外汇检查业务通常仅配备一人,人力严重不足;其三改革后检查工作要求高。所以,面对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现有检查力量明显不足,从而知道检查工作时常处于被动局面。

三、应对新形势下外汇检查工作难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带来的新的挑战,各级外汇管理局作为外汇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力求在顺应改革,加强服务的基础上找到突破口,既要支持改革的发展,又要保证对外贸易的真实性,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违规资金利用改革便利乘虚而入,保持外汇市场的良好环境。故为了更有效应地对新形势下外汇检查工作的难题,在进一步深化货物贸易外汇制度改革时可从以下几方面有序开展改革的深化:

(一)完善国际申报系统中的数据

在现有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还未接入贸易信贷系统的前提下,从完善国际申报系统入手完善数据成为必须,具体建议要求企业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增加备注信息,将企业进出口报关单和合同号在备注栏进行申报。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对贸易信贷数据进行非现场分析,以便较好地提高检查效果。

(二)对部分法规条款进行梳理完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一是明确A类企业出口收结汇业务需审核的内容及具体单证,对银行在办理业务中真实性审核的责任予以明确,提高真实性审核的可操作性;二是明确企业差额业务报告中需报告货物实际成交价格与海关估价超过一定比例的交易,明确企业在完成差额业务报告后应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级分支局提交规定的材料;三是完善企业违规行为行政处罚适用范围及处置方式,明确规定企业违规行为及其适用处罚条款和处置方式。

(三)明确贸易项下收付汇与进出口不匹配的违规定性和处罚依据

一是明确贸易项下违规定性依据;二是设定企业贸易项下收支总量与进出口总量偏离度指标范围,以准确界定违规金额。对于全额收付汇的,以检查期间收汇额超出出口额的差额作为多收汇额,付汇额超出进口额的差额作为多付汇额;对于进料抵扣收付汇的,以检查期间收汇额与进出口差额比较,如超出则为多收汇(剔除期初、期末贸易信贷的影响额)。

(四)探索适应新版货物贸易项下监管方式转变的检查模式

一是将处罚程序向前延伸至贸易非现场核查环节,充分应用系统异常指标,锁定可疑线索。随着货物贸易改革的推行,外汇处罚如仅拘泥于行政审批视角,沿用原有的移交——立案——处罚常规程序,必然会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建立与业务部门的联动机制,将行政处罚向业务办理过程延伸,以提升检查成效。

(五)特别明确贸易信贷报告超过30天以上到外汇管理局现场报告是否属于违规违法

如果属于违法,该如何定性并处罚,如果不属于违法,货物贸易现场报告应有什么样的报告模式,报告是否抄送外汇检查部门。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4

听乡镇领导谈工作体会,很多人大发感慨:“会议多,文件多,汇报多,接待多,检查多,常年累月穷于应付,经常感到忙得没有头绪”。本文把乡镇领导人谈到的以上几种经常性活动统称为“应酬”。尽管乡镇工作有大量卓有成效的创造性业绩,但是,诸如此类的“应酬”确实构成乡镇政府生活方式的重要侧面。透视这个侧面有利于加深对于这级政府的理解。

一、会议

参加县里召集的各类会议是乡镇领导人工作的重要形式。会议是接受任务和汇报工作的基本渠道。根据访谈估算,乡镇主要领导人参加县(市)召开的会议,整体来说一年在60次左右,每周一或两次。其中最少的每年30次,基本上每月两次;最多一年80次,每月六七次。绝大部分会议都是半天。从会议安排的规律来看,首先是与工作周期有关,如年初部署安排和年末总结汇报;其次是与临时部署的专项工作任务有关。

一个乡党委书记说,“我经常到县里开会,开会次数太多了,大会、小会、长会、短会,一个月至少四五次,有时候星期天开会,有时候晚上开会,有时候今天刚开完这个会,明天又开那个会。会议名目繁多,有政法会、组织会、基建会,有工业的、农业的、水利的、通水泥路的、临时安排的、迎接检查的、布置工作的,什么会议都有。”有时候县委不同的领导同时开会,但是都要求一把手参加。有的乡镇书记说:“报纸电视上总说要精简会议,我们好像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效果”。

在参加上级召开的种种会议之外,本乡镇也召集村干部会议。与县里不同的是,各乡镇自己召集会议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现在召集村干部开会有一定难度,相当部分村干部,特别是非主要干部对参加会议很消极。整体来看,这些乡镇召集的村主要干部会议每年在20次以内,不少只有十来次。取代会议部署工作的办法通常是让包村干部转达和下发文件等。

根据我们对浙江一个镇的会议记录统计,2003年全年该镇共召集村干部会议14次,其中有村书记参加的12次,村主任参加10次,另外为村其他干部参加。从会议内容来看都比较实在,其中3次关于阶段性工作总结,2次关于计划生育,2次关于社会治安,2次关于征地拆迁和招商,1次村主任培训,1次关于村办企业改制,1次关于中心小学建设,1次关于农村“低保”,1次年末慰问性质的座谈会。这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郊镇,会议还是比较精简的。

二、文件

乡镇要接受大量上级文件。大致而言,一个乡镇一年中接受的文件总量在300至500种之间。这些文件主要来自县(市)领导部门,也有少量的来自地区(市)或者省级领导部门。如河北的一个镇,2003年接受的上级文件是470种,其中来自县级的有451种,来自市级的有12种,来自省级的7种。来自县级的文件半数以上是部署工作任务的。

在通过文件接受任务的同时,乡镇也大量向村庄等单位下发文件。大致来说,每个乡镇一年中下发的文件在100种左右。根据我们在浙江一个镇的调查,该镇2003年一年下发的文件(意见、通知)是180个。这些文件根据内容可以分为3大类。

第一类是宏观指导性文件,主要是对年度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确定目标和任务,有90个。如《关于促进本镇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其中具体规定了各村工业经济发展赶超奖考核办法;如《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政策意见》,其中规定了新建成毛竹大棚连片20亩以上者每亩补300元;还有如该镇《二OO三年宣传工作要点》、《二OO三年组织工作意见》、《二00三年计划生育工作意见》、《二OO三民政工作意见》、《二000三年文化体育工作意见》等。这一类中还有一些临时性重要事项的指导文件,如《关于在全镇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建月”和“双争双评”活动的意见》、《关于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制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推进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规范限额以下小型建设项目发包工作的意见》等等。

第二类是任务性文件,主要是直接对村级布置任务、提出工作目标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有71个。如《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度党报党刊征订工作的通知》,具体规定了各村征订报刊的数量和完成的期限;如《关于成立镇政府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要求各村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及专职干部的领导小组;《镇政府机关干部扶贫帮困结对实施意见》,具体安排了机关干部的“结对帮扶”的农户和任务指标;《关于成立镇政府全民健身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上报镇政府文化体育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农村妇女及大中专学生土地承包权益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等。

第三类是干部管理性文件,是对村级领导基本条件、能力培训、考核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规定的文件,有19个。如该镇《关于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施意见》、《关于2003年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及其报酬政策的通知》、《关于村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关于规范村干部有关费用发放标准的通知》(规定了村干部通讯费补助、交通补助和其他补助的发放标准)等。

三、汇报

这里的汇报是指书面形式的汇报总结材料。在这些乡镇中,通过党政办公室系统向上报送的汇报材料一年在70种至100种之间,这还不包括计划生育系统的汇报材料。通常每一项检查都要求有书面汇报材料,包括财政增收、农民增收、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民主建设、综合治理、纪检、招商引资、普法、扶贫、三个代表学习活动等等。几乎凡是有检查有考核的工作,都需要有专门的书面汇报。为了应对这个工作,每一个乡镇都有专门人员负责写材料,有的不只一个人。

乡镇文字汇报的工作量很大,但是难度并不大。根据秘书人员的写作经验,编写这样的汇报有三个基本套路:第一是依据当初的工作计划写,甚至直接把计划里的将来进行时改造为已经完成时态,数字指标则根据乡镇主要领导的指示办。第二是依据上级发来的文件写,通常上级文件会对于这项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包括一些主要的口号提法和工作方法,诸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去抓”“成立专门机构具体抓”“责任到人”“经费到位”之类。把这些上级文件强调的要求做法,直接结合进本乡镇的基本情况就可以形成书面汇报。第三是灵活运用“典型经验”,通常每个乡镇都会有某些典型事例,写汇报材料的关键是要善于“以一当十”来运用开发。比如本乡某村有农户养牛的典型经验,这样的事例在总结“调整产业结构”的经验时可以用,总结“科教兴乡”可以用,总结“党支部带领群众致富”也可以用,总结“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结硕果”也可以用,总结“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还可以用。至于这些牛究竟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可以根据情况做出解释。总的来说,文字汇报工作虽然繁杂,但是只要秘书人员掌握了要领和套路,又有一定的文字基本功,就不难应付。通常人们看到,上边每有重大举措,下面就有若干经验材料报上来,其实可圈可点的事情并不多,关键是写作者善于发挥。

在所有的书面汇报材料中,计划生育部门的工作量最大,书面报告多,填报表格也多。他们的书面汇报是自成系统的,通常不在乡镇政府党委的书面汇报工作量之内。我们在一个乡镇调查,分管计划生育的副镇长说,无法用上报材料的分数和字数来算工作量,只是说:“仅仅是第四季度,计生办印汇报材料就用了整整一令纸”,一令纸是1000张,折合16开是16000页。这种计算显然不准确,但是间接说明了文字汇报的工作量之大。

四、接待

接待上级来人是乡镇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县市有关部门的人员经常下乡镇,但频率各有不同。从工作内容来看,首先集中在林业、水利、税务、交通、农业、计生这些部门,其次是司法、土地、民政、宣传、组织、纪检部门等部门,再次是科技、审计局、财政局、人事、教育、计划、环保等部门。从时间分布来看,突出规律是年末的检查考核下乡镇多。计划生育部门下乡镇的时间最为有规律,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有例行检查,其它部门则取决于具体情况。许多乡镇领导人谈到,若干县(市)部门的人员下乡镇,往往是在临近中午,目标是奔着吃饭,所谓工作,几分钟就可以谈定,或者打个电话也可以解决。基本上,每个乡镇每天都有形形的来人需要招待,通常他们按桌来算,多数乡镇领导人的概括是,全年下来,平均每天一桌到两桌客人。有的乡镇书记谈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上级来人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接待应酬并不难,难的是需要时间和金钱。从乡镇主要领导人接待时间来看,乡镇之间差别较大,最少的说20天,最多的说300天。总体来看,这些主要领导人每年大约100至150天里有接待活动。从费用来说,一般在帐目上反映不出全部接待花费。有的乡镇书记说:“在决算报表上,我镇的招待费用是五万元,其实去年真正花费是十六万,我们的全部财政收入是一百二十万元”。比较一下几个比较坦率承认招待费数字的情况,在经济程度中等或者下等的乡镇,基本上招待费要占用财政财政收入的5%到10%。越是财政收入规模小的乡镇,招待费用比例越高。在有些情况下,有些重要人员来,接待规格需要升级,比如要到城里高档些的场所安排招待活动,甚至酒席过后需要适当唱歌、桑那、打牌等。

这些乡镇领导介绍,整个80年代检查考核少,上级来人很少,更重要的是,下来的人不需特殊招待,甚至县委书记下到乡镇也都在食堂就餐,如果加个菜也往往由乡镇书记自己付钱,其他上级人员下来自然更不例外。90年代初期情况开始变化,检查评比烦琐复杂起来,上边来人明显增多,现在盛行的严密细致的达标考核办法,不少就是这个时间开始出笼的。检查考核的人来了,或多或少有些令乡镇生畏的权力,主要是涉及工作考核,如计划生育、学校达标、报刊征订、党员学习等许多事情都有分数考核,都影响乡镇领导人的政绩,于是都要热情接待。有的上级来人中有的是能够审批项目、划拨资金的部门人员,更要认真对待。,穷乡镇在招待上也不能太过小气,因为本来就日子不好,上边的人如果都不来,或者来了都不愉快,这个乡镇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

这些乡镇领导人还介绍,现在县市主要领导人下乡镇明显减少了,他们更多是在县里接待上边来人,或者要向上边跑和向外边跑。同样,乡镇主要领导下村庄也少了,更多的是在乡镇搞接待,或者向上边跑和向外边跑。

五、检查

检查名目繁多,通常上边有什么部门就会有什么检查,或者上边安排了什么重要活动,也就有什么样的检查。一般情况下,凡是由县市部门负责人带队的检查,乡镇主要领导人就要出面接待。大致而言,平均一个乡镇全年接待的检查活动在20起至40起之间。乡镇各个站所独立安排接待的检查不在此列。

部分工作检查止于“文头”。这类工作基本上是从接受上级文件开始,在发出本级文件后即告结束,所谓“用文件落实文件”。特别是一些政治学习类、精神文明类、廉正建设类的任务,往往是这样的工作套路。在县级有比较多“以会议落实会议”的情况,在乡镇这种情况明显减少。现在乡镇尽量不开会。有的乡镇领导人说,现在连过去必定要召开的乡镇统计会议也不开了。以往,每年都会把村的文书会计召集到乡镇里来,讨论和汇总填报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现在基本上是先有乡镇统计员看着办,然后主要领导审核就行了。

部分工作检查止于“墙头”。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工作中,如支部工作制度、村委会工作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学习制度之类,统统检查是否“制度上墙”。计划生育中的工作指标检查,“口号上墙”也非常重要,比如明确规定每个村必须有两块关于男孩女孩都一样的永久性标语(如“女儿也是传后人”之类),否则就要扣几分等等。因此,这样的检查,基本上是“看墙头”。经常看到的情景是,在大检查的日子里,从小汽车里下来的干部门直扑这些墙头。也有部分检查需要看文件柜和记录本,诸如“党员学习日”的记录、“民主活动日”的记录之类,这类工作的应付办法是请人现编现写,或者直接把上年的记录本换成当年的封皮。

还有部分工作检查则需要紧急动员来应对。最典型的是计划生育的“突然袭击式检查”。这种检查确实查出来一些问题,被上层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检查方法。通常,这种检查是由省里直接组织,行动诡秘犹如特工。当检查车辆出发时,连车上的人员也不知道目的地,而是在车上后打开第一个信封,得知去某县,然后直奔某县;进某县境内后打开第二个信封,得知去某乡;进某乡境内,再打开第三个信封,得知去某村;进村后,检查人员展开拉网式检查,进所有农户查对儿童出生情况。这样的检查,通常在一县一乡只进行两三个村子,而这个检查结果就代表对于本县本乡整体工作水平,并据此考核和处理。在旁观者看来,这样的检查可谓神秘莫测,应该所向披靡。但是,一些乡镇领导人告诉我们:“其实也可以对付,只是需要费些心计和人力。第一,不论检查安排得多么神秘,我们都可以知道他们什么时间进入本市,因为我们在省里就有内线,我们甚至知道他们的车号;第二,一旦进入本市,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市里和各县的相关部门都在监视他们,甚至连他们在什么饭店吃饭,吃的什么饭,第二天几点出发都可以掌握;第三,在他们的行车沿路,县里乡里都安排了监视人员,我们可以准确地知道他们到了那里,在那里下车;第四,只要摸清了他们的行踪,我们很容易判断出他们大概那几天可能进入本乡,这样,我们就会提前告诉那些在抽样范围内的村(通常只检查1000人以上的村),让那些有超生孩子的家庭提前躲出去。因此,在这样的检查中基本上都可以平安过关”。当然,也有时候需要其他措施补救。一位乡镇书记谈到他们那里其他乡镇的事情,被查出来一个超生的孩子,最后乡里用5000元把检查组人员“摆平”。

在应对自上而下的检查中,地方上存在一种规律性现象:如果是省里来检查,市、县、乡、村都紧急动员起来,共同应付;如果是市里检查,县、乡、村则都紧急动员起来,共同应付。比如省里检查时,市里有关部门就会提前探情况,向下边的县提供某些检查信息、应付方法的“公共服务”,当市里来检查时,县里有关部门就为乡镇提供这样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检查者永远处于孤立,犹如一叶扁舟驶入大海。被检查者利益一致,团结一心,共同对“上”,犹如布下天罗地网,将检查活动消解于无形。谈及这种上级检查的“孤舟效应”,有乡镇干部称为“魔高一尺,道高一长”。连计划生育这样的检查都可以化解,其他如普9、扫盲等检查就更不在话下了。

结语:

任何政府运行必然要有会议、文件、汇报检查等活动相伴随,因此,一般地批评应酬是没有道理的。问题在于,当下基层政府如此繁重的应酬是否合理;问题更在于,上上下下都痛斥应酬泛滥但应酬风头依然强健。

应酬中滋生出工作方面的形式主义,甚至直接造就弄虚作假。因为上下级信息不对称。基层把功夫下在作秀上,集中力量营造甚至放大各种可听可见的工作表现来显示政绩。其实基层的许多工作是难以直观测量的。上级检查热衷于检查评比,很容易被应付蒙骗。这些工作对于基层民众是无法蒙骗的,但是民众没有进入有效的监督体系。

应酬中滋生出个人方面的腐败。为了获得上级业绩认可,不仅要搞好汇报,应付好检查,而且要把有关人员的关系搞好。因此,冠冕堂皇的工作汇报和上不了台面的请客送礼比肩接踵而生。在接待逢迎一批又一批检查大员的活动中,演绎出酒店里的觥筹交错,舞厅里的罗裙翻飞,麻将桌上“胡”声阵阵,甚至愈演愈烈的红包相送。

应酬中滋生出上下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指责。上级说下级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搞坏了风气;下级则指责上级不切实际,强迫命令,好大喜功,简直是“逼良为娼”。其实上下级的地位都是相对的,许多部门既是下级也是上级,但是,大家都在痛斥上级,都认为问题出在上边。最基层的乡镇领导倍感压抑。作为政府体系中的末端,他们对于体制积弊体察最为深切,批评也最尖刻。面对上面的任务和检查,他们慨叹职权有限而责任无边,时常有一种被作弄甚至被出卖的感觉。基层干部对于政府体制问题的认识可以说非常清醒。作为最基层的政府领导,他们所有上级部署的一线操作者,他们最清楚这诸多“任务”“目标”“要求”中,哪些求真务实了,哪些流于形式了,哪些仅仅是如风过耳,而上层往往是不清楚的。因此,他们站在体制底部体验观察体制运行,对诸多问题洞若观火。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5

(一)继续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2013年是我市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我支行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充分领会上级部门政策意图,结合地方经济运行的实际,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通过召开全市银行业工作会议,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全面正确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促进其加强资金规模和结构的调整,把握信贷投放力度、投向和节奏,控制风险资产,提升风险防御能力,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增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经济社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局。同时,坚持“绿色、低碳、高效”原则,鼓励产业兼并重组和低碳经济发展,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此外,还通过金融工作座谈会、季度行长联席会议、各种业务会议等方式,及时向地方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商业银行宣传货币政策,传递宏观政策意图。

截止2013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78亿元,比年初增加187亿元,增长11.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818亿元,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增长10.7%;外汇存款余额9.7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2亿美元,增长29.3%。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1亿元,增长17.1%。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320亿元,比年初增加190亿元,增长16.8%;外汇贷款余额为8.6亿美元,比年初增加2.1亿美元,增长32.3%。本外币存贷比为73.1%,比年初上升3.2个百分点。

(二)积极搭建银企、银政交流平台。通过银企、银政座谈会等形式,积极为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搭建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增加银企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银企合作成本,促进政府与银行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好地实现了落实宏观政策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通过与经信委建立了联络对接、项目通报、联合调研、宣传推介等四大工作机制,促进银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全年向各商业银行推介了二批共60只工业内资项目的融资需求。据初步统计,各商业银行正在参与合计有21只,已投放信贷资金3亿元;4月底,联合市工商局举办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成立暨银企合作签约仪式,4家银行与服务中心签订了总金额52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和4亿元的贷款授信合同,全年共举办三期小微企业融资推介活动,授信企业190户,授信金额为10.7亿元;5月底,召集全市“1126”和100多家工业百强企业参加市银企合作签约仪式暨金融产品推介会,为银企合作建立绿色通道,促进本市经济金融互动共进。9月26日,联合市经信委举办融资租赁业务推介会,工行、交行分别与新锦江印染有限公司、克罗德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协议。

(三)加强新设银行业机构管理工作。继续完善新设机构准入管理有关实施细则,加强对新设银行业机构的金融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学习领会上级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三井住友银行支行、宁波银行支行、银行支行等三家新设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政策解释、业务辅导、培训考试工作。并分别对三井住友银行支行、宁波银行支行和银行市支行开展现场核验,使三家新设金融机构顺利开业。

(四)认真开展票据兑付后续检测考核工作。积极运用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手段,提高后续监测考核工作质量;同时,运用后续监测考核成果,完善再贴现激励导向机制;有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支持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不断增强支农服务功能。1月份重新成立了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工作组,并召开了由农商行一把手行长、分管行长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会议,认真部署后续监测有关工作要求。按时上报2010年度监测考核表和监测报告,督促并完善农商行认真执行重大事项、重大问题报告制度。

二、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注重金融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一)完善区域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我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人总行制定的《人民银行分支行金融稳定工作指引》,高度重视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着力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坚持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维护金融债权与引导地方改善行政和司法行为相结合,针对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引导商业银行理性竞争。同时,不断完善金融工作协调机制。

(二)深入开展金融生态环境优秀县(市)建设。在上级行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我支行牵头协调并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市金融生态优秀县(市)的创建工作,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效。一是积极开展金融生态优秀县的台账和申报工作,及时向政府部门和上级行汇报,认真编辑申报材料,做好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信息专报的编写工作。二是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台账,完善应急机制,做好相关信贷信息的核查和跟踪监测工作,为政府处置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信息和背景资料。在2008年获得全省首批“金融生态达标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巩固创建阶段成果,积极探索更高层面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积极推进“金融生态优秀县”创建活动。8月份,顺利通过了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组织的专题评审,获得了“金融生态优秀县”称号。

(三)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宣传。通过组织银行业有关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培训和情况交流,配合“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印发征信知识宣传材料,通过媒体、网络、高校、景区、社区等多层次宣传平台,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个人和企业征信等知识,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年共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3719笔,查询业务量是上年的2.6倍;共办理企业征信查询225笔,其中企业用户密码查询151笔,其他信息查询71笔。同时全面启动贷款卡年审工作,通过建立各银行年审工作机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加强督促和检查,为征信系统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年共发放贷款卡1718户,比上年增长6.8%。办理自然人贷款卡编码176户;办理贷款卡年审共6884户,年审率为94.8%,累计录入企业财务报表5500份,完成企事业单位基础信息变更1500项。

三、立足岗位履职,切实改进金融服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系统业务管理进一步加强

(一)货币发行工作方面。

一是对照发行库达标升级考核标准,在库房管理上进一步严格进出库人员的登记审批制度,加强对发行基金出入库的管理,严格交叉复核手续,进一步健全各种登记制度,确保库房管理、发行基金调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严格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解缴钱捆质量的检查,保证入库钱捆的质量。

二是加强现金管理。我支行能够切实做好旺季发行基金现金投放回笼预测工作和月度发行基金进出分析工作,为上级行合理调拨发行基金及时提供依据,加强对银行机构现金整点中心的现场监督检查工作,并圆满完成了2013年纪念币兑换工作。针对建行发生的现金大额差错,在6月和7月期间,多次到其整点中心现场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并根据其实际整改情况及时向中支报送复检报告,提请上级行进行现场复检并恢复办理到人民银行存取款业务。9月对全辖银行业机构整点中心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共检查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现金整点中心业务。在检查的同时,向各现金整点中心发放7份《现金整点机构调查问卷》,对部分整点人员进行了现金收付与反假货币的理论测试,发放试卷34份并要求当场作答。通过现场检查形式,排查整点中心业务活动中的漏洞,纠正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促进了现金整点中心业务操作的规范化,确保实现“以查促改”的目的,以推动我市现金整点中心业务活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是积极推进“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的实施。根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要求,继续推进“人民币满意工程”工作,将满意工程的相关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督促银行机构建立银行柜面大额现金取款和小面额货币兑换预约制度,建立完善银行业机构ATM机配款管理制度。专门召开市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实施小组工作例会,会议由人民银行通报明查暗访情况,总结交流满意工程实施情况,明确下一阶段做好人民币流通满意工程的相关工作要求。从而加强对银行业机构开展“满意工程”的指导、督促,确保“满意工程”各项工作措施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做好反假人民币工作,切实维护人民币信誉。我支行积极开展反假宣传月活动,并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反假货币宣传活动,注重加强反假培训,提高反假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监督从事货币存取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处理假币,做好假币收缴工作,保护货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人民币信誉和银行的声誉。5月15日,我支行积极参与全国第三个“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联合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八个主管、执法机关,在闹市区文化广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发放反假宣传资料近300多份,现场接受群众反假人民币知识咨询100多人次。同时,为配合反假宣传月活动,还认真组织各银行机构征订相关反假宣传资料17000份,使更多群众掌握识别真假人民币知识,提高市民鉴别假币能力,降低金融消费风险,对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11月,共进行了18次反假培训与考试,参与总数为806人次。向银行机构柜面人员传授反假人民币知识,切实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识假反假知识与技能。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了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6月22日组织银行机构现金部门负责人赴南京参观“2013第三届南京反假货币机具展示会”,增进对反假机具创新发展的了解,为提高反假货币工作质量与效率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全年共收缴假人民币18747张枚,比上年同期增加8816张枚,增长88.8%;合计金额73.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7万元,增长1.0%。

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残损人民币回收、兑换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2013年全辖共回笼残损人民币1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亿元,增长4.4%,保证了我市辖内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

(二)国库会计工作方面。

一是开展支付结算工作。做好ABS业务终端有关参数维护。加强对会计凭证要素审核,提高核算质量。组织本部门会计人员学习2010版票据基础知识,掌握新版票据的防伪特征和鉴别方法。积极参与“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截止12月20日,在保持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支库完成收、支、退、更正等各类业务总量达175.89万笔,比2010年增长17.26%。其中,办理三级预算收入入库共388.05亿元,比2010年增长19.43%;预算收入退库72.23亿元,比2010年增退17.75%;预算支出217.60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9.72%。

二是做好会计财务工作,配合办公室开展对办公楼维修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项目决算报告交审计部门审计。接受南京分行对我支行财务基建项目进行验收。上报集中采购计划,结合2013年财务分配指标,编制2013年集中采购计划。

三是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提高国库服务效率。为加快税收的入库速度,减轻企业和征收机关的纳税成本,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2月份,在中支国库的全力支持下,在地方财、税部门、商业银行的大力配合下,“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已正式在市支库上线运行,标志着支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已得到切实有效地提升。

(三)金融调研工作方面。一是认真编辑和上报季度经济金融运行报告,受到了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经济部门的重视和关注,反映良好。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分析能力。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与频度,我支行密切关注银行信贷业务变动情况,结合当地经济运行状况,认真分析经济金融走向及特点,重点对房地产市场反映以及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效应等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并通过季度信贷专业例会,通报辖内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建设性意见,较好地发挥了“窗口指导”作用。同时,各部门积极完成上级行布置的各项快速调研、调查任务,为上级行及时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和决策依据。三是加强与地方经济部门的沟通、联系与配合,客观、全面地分析金融、经济变化的相关性、互动性及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从而使信贷“窗口指导”的针对性更强、作用更大、意义更深。全年共编写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年信息专报3期上报市政府;共编写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信息专报5期上报中支;共编写3期金融稳定信息专报上报市金融稳定办公室;共撰写月度货币监测报告12篇;共完成上级行布置的各类调研任务40项,撰写相关调查报告25篇,上报各类调查表、调查问卷380多份。

(四)积极做好基础监测数据统计上报。一是督促并组织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统计业务培训,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各项金融统计制度,杜绝统计人员在统计归属上的主观随意性。二是通过非现场与现场调查相结合,加大对金融机构统计工作业务指导的力度。三是加强与各银行机构的日常沟通交流和业务往来,做好各银行上报报表时间和数据质量的台账登记工作,随时掌握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并及时给予解释或向上级行报告。三是做好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的维护管理,全年共生成信贷收支统计旬、月、季报表1136份。四是大力强化数据审核工作。同时,还根据市政府要求,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考核表》、《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及贷款结构统计表》、《1126企业及80家重点纺织服装企业信贷统计表》、《大中小企业信贷统计表》等统计上报工作,为市政府及时掌握银行业执行货币政策情况和企业发展及融资情况提供依据。

(五)落实外汇政策方面。

一是切实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在去年贸易进口付汇外汇核销改革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进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后将大幅减轻企业负担,简化银行日常业务审核。根据上级局工作部署,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市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召开银行国际业务部门负责人会议,提高认识,落实政策;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操作。组织专项业务培训4场,培训企业业务人员2120人次,培训前精心编撰了培训材料,培训中安排了现场答疑;组织外汇银行业务人员培训;将政策汇编挂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国家税务局等网站,方便企业获取了解;针对新老政策变换过程中企业咨询增多,公布了2个咨询电话,安排专人详细耐心回答企业的询问。发放并收回“确认书”1856家,办理名录登记1856家。在12月1日前,督促辖内15家外汇银行监测系统上线并正常运行。根据企业确认的最新信息,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对1856家企业档案信息进行信息维护。同时开展横向沟通,密切工作衔接,主动向国税、商务、海关等相关部门通报改革试点情况,开展业务磋商,做好工作衔接。对于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上报工作周报及时反馈。

二是做好出口核销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外汇核销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全年累计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20.55万份;办理出口收汇核销19.16万笔,金额13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7.47%。

三是积极落实外债管理政策。因势利导开展政策引导,对有真实投资背景的外债予以积极支持。全年累计办理外债签约登记236笔,金额12.90亿美元,同比增加28.1%;外债提款登记329笔,金额11.59亿美元,同比增加46%;外债还本付息核准619笔,金额7.73亿美元,同比增加56.5%。从而,缓解了宏观调控带来的资金压力,满足了外资企业合理资金需求。同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了利率、汇率等财务风险,利用本外币利差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四是切实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在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加强横向沟通,做好出口退税等政策衔接。专门召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座谈会,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并指导市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信息系统验收。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利润汇出、人民币外债业务和出口收入人民币业务。推荐、上报第二批出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名单。今年全年,全市共有102家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77笔,金额9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加801%和2187%。

五是优化境外投资服务环境。与市外经局密切协作,部门联动,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主动引导和促进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对较大境外投资项目联合开展现场政策指导和服务。加强日常沟通和业务衔接,减少企业往返次数,缩短审核时间。全年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9家,中方协议投资金额5203万美元,同比增加23.3%。

六是完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和货物贸易项下贸易信贷登记。落实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放宽预付货款比例,取消超期限登记管理;简化贸易信贷登记操作流程,便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保证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收付汇顺畅进行。全年办理贸易信贷登记额度外人工确认等业务902笔,金额28035亿美元,同比增加212%。

七是做好外商投资项下外汇服务工作。做好丰田研发、住友橡胶中国总部、芬欧汇川三期等重点外商投资项目政策咨询和操作衔接。主动与相关部门论证、认真做好资料的审核,解决了奇瑞量子、谷菘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搬迁至我市过程中带来的外汇登记、帐户开立、贸易信贷登记核销等一系列问题。开立外国投资者竞标土地使用权保证金专用外汇帐户,为外国投资者和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带来方便。

八是积极主动做好出口加工区外汇服务工作。及时掌握出口加工区企业进驻情况,了解其对外汇政策和外汇服务的需求,做好政策宣传、贯彻、反馈和日常外汇服务工作。支持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做好政策梳理和业务培训,同时现场开展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年度核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外汇管理工作方面。

一是加强外商投资和外债外汇管理。把好外汇登记合规性审核、验资询证真实性审核、外商投资验资审核等业务关,全年共办理各类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49笔;办理验资询证382笔,询证金额11.15亿美元;同时完善外债登记管理,严格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控制在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差额之内。

二是继续开展进口付汇核销历史业务清理。在去年摸清情况的基础上,精心部署,岗位联动,措施得力,狠抓落实,本着“抓大放小、区别对待、有效监管、风险可控”的原则,切实完成进口付汇核销历史业务清理攻坚战。共清理企业111家,金额5261万美元。

三是综合利用FDI数据,提高外汇年检效率和质量。有效利用直接投资系统网上年检功能,改进外商投资企业外汇年检数据采集与上报方式,外汇年检数据全部由企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通过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信息系统向外汇局报送,实现了外汇年检的无纸化。本年通过外汇年检的企业804家,外汇年检率为100%。

四是围绕外汇形势变化和政策调整,根据上级局的统一部署,开展外汇专项调查和专项检查。重点开展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业务合规性专项检查、对非现场分析可疑与违规线索现场检查、以及已收汇未核销数据的核查;继续开展出口换汇成本监测和对30家企业的贸易信贷专项调查。还积极配合进口历史数据清理,做好逾期未核销移交和立案工作。全年移交处罚7家,处罚金额11.5万元人民币。通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打击了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涉外主体遵守外汇政策法规的自觉性,维护了良好的外汇生态环境。

五是部门联动,提高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和保税监管区域机构年度核证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投资联合年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神,结合境外投资工作实际,和商务局联合开展了2013年度境外投资年检工作,通过部门联动,密切了工作衔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密切合作,现场开展了保税监管区域机构年度核证工作,通过现场工作布置、现场政策咨询、增强了沟通交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围绕内控内管,加强党建和队伍建设,夯实职工队伍,保证央行的和谐稳定运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党员”活动,增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定期开展学习活动,自觉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职责、责任和追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抓好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在干部中开展“我的五年”、“身边的榜样”等活动,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

(二)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围绕央行文化建设、和谐央行构建,以“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强管理”为目标,坚持将文明创建与金融中心工作、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等有机结合,全面开展“做文明有礼央行人”活动,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融入到各项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

(三)进一步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干部轮岗交流,调动各层面干部的积极性。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作为长期任务,围绕提高员工的履职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四)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实好两个待遇。积极做好对老干部服务工作,从健康、医疗、生活、经济等方面切实关心老同志。想方设法积极筹集资金,按时发放离退休干部的生活性补贴,切实落实各项经济待遇。为离退休老干部订阅了《银潮》、《日报》等报刊杂志,发放有关学习材料。五月份,专门安排离退休干部进行体检。对身体有病的老同志能够及时前往探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五)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组织全行员工集中收看《廉政准则》讲座,增强了拒腐防变意识和廉洁从政能力。按照上级行的要求,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月”、“510训廉日”等主题教育活动,采用宣传栏、讲座等形式,以案说法,以案讲纪,牢固树立杜绝犯罪和远离犯罪意识。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机制,构建清正廉洁的自律防线,认真落实“三谈两述和函询”,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监察工作。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6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科室、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气瓶充装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严格落实责任,认真开展气瓶充装站和检验站治理工作,从源头上把好气瓶安全使用关。

二、明确范围,突出重点

本次主要检查全县气瓶充装站资源条件、安全质量体系的制(修)订和运转以及报废气瓶处置等情况。

三、检查时间及方式

本次检查时间自即日起到年10月20日结束。

检查方式是首先由企业进行自查自纠,在企业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各科室、队组织对辖区内的气瓶充装站进行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工作要求

1、督促充装站开展企业自查自纠。各科室、队要督促辖区内气瓶充装站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围绕资源条件、安全质量体系的制(修)订和运转以及报废气瓶处置等情况开展。督促气瓶充装站加强对过期钢瓶的管理,建立健全气瓶台账、严禁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超期和报废气瓶。气瓶充装站在自查自纠过程中要认真填写《气瓶充装单位自查记录表》,各科室队于6月23日前将企业自查表报送特监科。

2、开展监督验收工作。在企业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各科室、队要结合自身实际,按照《省气瓶充装单位年度监督检查指南》的相关规定,重点检查气瓶充装许可是否在有效期内,气瓶及其它特种设备是否办理注册登记、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以及超期气瓶,对报废气瓶的处置等情况。执法人员认真填写《气瓶“两站”治理工作情况汇总表》,并于9月28日前将监督检查相关材料报送县局特监科。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7

一、会议制度

党支部的会议制度,主要包括支部党员大会制度、支部委员会制度、党小组会制度。它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开展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途径和保证。

1.支部党员大会

(1)召开时机:基层党支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机关党支部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2)主要内容:①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的措施;②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③讨论和批准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和讨论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工作报告;④选举支部委员和出席党的上级代表大会、代表会议的代表;⑤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的决定;⑥讨论决定必须由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其他事项。

(3)程序方法:一是准备会议。①支部委员会确定议题和时间;②通知全体党员;③书记、副书记和委员酝酿准备预案。二是召开会议。①书记(副书记)主持宣布开会;②组织委员统计到会人数并报告;③宣布议题展开讨论;④书记归纳集中多数人意见;⑤表决并形成决议;⑥明确分工,提出落实意见;⑦宣布闭会。

三是抓好会后贯彻落实。

①按照会议决议分工,抓好贯彻落实;②对个别党员因故没有参加会议,书记或支部委员在会后向他们传达会议决议;③根据需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会议情况。

(4)落实要求:①内容符合关于支部党员大会职权的规定;②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党员到会方可举行,选举时必须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程序符合规定要求;③会议要充分发扬民主,讨论决定重要事项,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必要时形成方案建议,到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④决定重大问题要进行表决,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没有以正副书记个人意见代替大会决议的现象;⑤每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都要分工一名委员(一般组织委员),对开会的时间、地点、到会人员、缺席人员、列席人员,会议主持人、记录人,讨论的问题,会议的发言和决议,在党支部会议记录本上认真记录,以便检查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

2.支部委员会

(1)召开时机: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支委会负责处理党支部日常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集体讨论决定和处理本单位的重大问题。

(2)主要内容:支委会讨论决定的问题必须是本单位建设和支部建设的重大问题,即是本单位的根本性、倾向性、普遍性和原则性问题。《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通常由支委会讨论和决定的重大问题有: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制度和上级的决议、命令、指示的贯彻执行;②本单位建设的规划和重要工作任务的部署;③人员思想状况的分析和加强思想工作的措施;④骨干配备,组织调整,人员的调动和分配、职级晋升;⑤选调送学;⑥发展党员;⑦奖励和处分;⑧重要经费开支、重要物资的使用;⑨共青团支部的建设;⑩其他必须由支部委员会讨论和决定的事项。

(3)程序方法:一是会前准备:①正副书记与委员酝酿确定会议议题和时间;②组织委员通知支委做开会准备;③书记与委员之间个别酝酿准备意见。二是召开会议:书记或副书记主持,①组织委员统计人数;②宣布开会,讲明议题;③支委展开讨论;④书记归纳支委意见;⑤进行表决;⑥组织委员做好会议记录。讨论时要“一事一议”,即一个议题讨论形成决议后才能进行下一个议题。三是贯彻落实:在支委会对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后,必须由主官分工负责、贯彻执行。

(4)落实要求:①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受任务支委长期分散、人数不够而又必须议事时可通过电话连线现场进行表决;②议题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并提前一天通知支委,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③会前搞好通气酝酿,不开无准备的会;④会上每个委员畅所欲言,没有“一言堂”的现象;⑤遇有不同意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搞“以职定音”;⑥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应当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复议;⑦执行决议有分工、有检查、有汇报、有讲评,不出现“决而不行”;⑧研究推荐干部使用、职级调整、骨干配备、选调送学、党员发展、奖惩等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有三分之二以上支委到会,并逐个表决;⑨有时为传达布置某项重大任务和动员完成某项紧急任务,为争取时间、减少层次、统一思想,可以召开支委扩大会,但不宜多开,否则容易削弱支部党员大会和支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⑩对不宜公开或扩散的会议内容和情况,要教育委员遵守党的纪律,做好保密;11凡召开支委会,都必须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由书记或副书记保管,一般由组织委员负责记录。记录要素:会议名称、开会时间、开会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姓名及原因、列席人员、主持人、记录人、会议议题、发言要点、会议决议及通过情况。

3.党小组会

(1)召开时机:党小组会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基层党支部每月安排一次,机关党支部每两个月安排不少于一次。

(2)主要内容:①组织党员学习、讨论;②组织党员进行集体交心和思想汇报;③研究如何贯彻执行支部的决议,对党员进行工作分配,并检查贯彻执行支部决议和党小组分配工作的完成情况;④按规定进行党内选举,如推选小组长,酝酿支部委员侯选人和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侯选人等;⑤研究发展对象,讨论对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小组意见,组织民主评议党员,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犯错误党员的纪律处分等;⑥分析群众的思想情况,研究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⑦定期开好小组组织生活会,发扬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程序方法:一是准备会议:①党小组组长确定议题;②提前1-3天发出开会通知;③准备好有关文件资料。二是召开会议:①党小组组长宣布到会情况,说明议题,提出要求;②组织党员围绕议题,开展讨论;③党小组组长归纳小结,提出贯彻措施,形成结论。

三是会后落实:①党小组组长检查会议记录情况;

②将党小组会议情况及时向党支部汇报;③抓好会后的组织落实。

(4)落实要求:①党小组会议每次议题要集中,不宜太多,一次会议要着重解决1-2个问题;②党小组长善于主持会议,会管理和监督党员,每次会议都有归纳小结;③在参加小组活动时,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主动配合党小组长开好小组会,带头发言,带头汇报思想,带头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以普通党员身份接受组织监督;④每次党小组会,都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本由党小组长妥善保管。记录要素: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缺席人、记录人姓名、会议中心议题、每个人发言要点、结论性意见。

二、党日制度

党日制度,是党的基层组织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支部开展工作、党员参加党的活动的重要保证。

(1)召开时机:基层党支部每周安排半天,必要时可以相对集中使用,但每月不得少于两次。机关党支部每月至少安排两个半天。(

论达

(2)主要内容:①召开党的会议,如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一般可安排在党日时间进行,有时也可用来传达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②进行党的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党风党纪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党课教育活动;③开展组织生活,如组织评议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表彰宣扬先进,检查党员完成党支部交给的任务的情况等;④处理党务工作,选举出席上级党代表大会的代表,改选支委会,讨论发展党员,收缴党费,进行党员鉴定,研究党纪处分等。

(3)落实要求:①党日时间上应当相对固定,列入单位工作周计划中,不得随意占用,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的,须经团政治机关批准,事后应当及时补上;②党日必须突出党性,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杜绝行政化、庸俗化、娱乐化倾向;③基层党支部制定工作周计划时要考虑到党日,计划要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④落实党日必须保证人数,党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必须及时进行补课或传达党日活动内容和要求;⑤党日制度落实情况要做好相关登统计,记录规范、准确,没有作假现象。

三、党课制度

党课制度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合格党员的重要途径。

(1)召开时机:基层党支部每月一次,机关党支部每年不少于两次。

(2)主要内容: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进行党的现行政策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进行党员思想品德教育。

(3)程序方法:①认真备课。首先,熟悉教育内容,明确教育重点、难点和基本思路;其次,进行思想摸底,充分调查了解党员的思想反映;之后,编写教案,主要包括党课的目的与内容、观点与事例、归纳提示的重点结论、讨论思考题等。②组织试讲。可依据教案进行小范围的试讲,征求意见,进行补充完善。③课堂讲授。依据教案以口语表达和一定的辅助手段相结合,具体进行讲解。④组织讨论。授课完毕后,除要围绕党课需要掌握的重点思想观点进行归纳小结外,还要布置讨论题,组织授课对象开展讨论。

(4)落实要求:①党支部应当科学制定党课教育实施年计划、月计划,安排人员提前准备教案,避免党课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②党课要突出“党”味,内容贴近不同层次党员实际,贴近党员现实思想,解决倾向性问题成效明显;③授课人应加强学习,提高讲课的艺术性,灵活形式方法,熟悉授课讲稿,避免出现照本宣科问题;④党支部应创新方式讲党课,支委成员带头讲党课,鼓励普通党员上党课;

四、报告工作制度

报告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支委会接受支部党员大会检查和监督的重要形式。

(1)开展时机:基层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报告一次或者按工作阶段报告,机关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报告一次。报告一般在重大任务完成后、工作阶段结束后、半年和年终总结时。正副书记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

(2)主要内容:报告工作,通常由书记或者副书记代表支部委员会,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履行职责、自身建设情况和其他重要事项。主要包括:①党支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决议、指示,加强党支部政治思想领导的情况;②支委会、党小组和党员执行、落实支部党员大会决议的情况;③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情况;④基层主要任务完成、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⑤领导共青团等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⑥今后工作打算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措施建议等。

(3)程序方法:一是准备工作报告。①报告工作前,正副书记要交心通气,商定有关事宜,并事先通知各委员,提前做好思想准备;②召开支委会,分析工作形势,研究工作报告的起草意见,各支委按分工梳理回顾前阶段工作,提出今后工作建议;③会后由支部书记或指定其他支委,负责起草工作报告;④报告初稿写好后,召开支委会集体讨论修改,进行充实完善,形成工作报告;⑤支委会结束后,向全体党员发出“安民告示”,为下步组织党员审议好报告作准备。二是作工作报告。在进行充分准备后,即可召开支部党员大会。①由组织委员清点统计人数;②支部书记主持宣布开会;③支部书记宣布支部党员大会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④由书记或副书记代表支委会向支部党员大会作工作报告;⑤全体党员讨论、审议工作报告,就支委会的工作和自身建设情况,广泛发扬民主,作出评价,提出批评和建议;⑥支部书记将每个党员意见的精华进行归纳总结;⑦大会举手表决,形成决议;⑧宣布闭会。三是做好会后工作。①支部书记及时将报告相关材料整理归档,并将报告工作情况及党员大会审议结果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上级党组织;②党支部按照决议要求抓好相关事项分工落实,并进行检查监督。

(4)落实要求:①落实报告工作制度,要防止只讲评不报告的倾向,防止只讲工作任务不谈自身建设的倾向,防止有报告无审议的倾向,防止用行政工作报告代替党的工作报告的倾向;②团政治处或机务大队党委要视情审阅工作报告提纲,凡提纲过于简略或问题找得不准,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的,要令其返工;③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要做好会议记录,相关登统计上要有所体现。

五、民主生活制度

民主生活制度是支部班子成员或党员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内部关系、总结经验教训、增强团结和谐,解决党支部班子自身矛盾问题的一项重要制度。

(1)召开时机:基层党支部每半年,机关党支部每年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主要内容:一般根据上级要求有重点的对照检查,通常包括:①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情况;②检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提高政治思想素质的情况;③检查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党支部集体领导的情况;④检查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情况;⑤检查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勤奋工作的情况;⑥其它重要问题。

(3)程序方法:从民主生活会的准备开始至会后的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做好会前准备。①书记、副书记确定会议时间和主题后,提前告知支委准备发言提纲;②书记与副书记之间、委员与委员之间广泛开展谈心,交流思想;③发扬民主,以党团小组为单位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给党支部及支委个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书记归纳梳理,撰写集体对照检查材料;④书记将开会时间、主题向上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召开。二是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①书记宣布议题,作简短动员,组织学习有关规定,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②副书记代表支部作集体对照检查,通报征求意见情况;③支委成员逐个开展自我批评,其他成员对其进行批评帮助,书记对支部委员会成员进行逐个讲评;④支委一班人讨论制定整改措施;⑤列席会议的挂钩领导、机关人员对支部建设及生活会情况进行讲评,确保会议质量。三是及时报告通报情况。会后,①将会议情况报告上级党组织,自觉接受上级监督;②将适合向党员通报的情况和改进措施通报全体党员,以便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4)落实要求:①会议做到个别谈心不充分不召开,征求群众意见不充分不召开,正副书记对主要问题和原因没有统一认识不召开,材料准备不充分不召开,整改措施没有预案不召开,要把存在的矛盾基本化解在会前谈心通气中;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要敞开思想,敢于揭短亮丑,不能闹意气、泄私愤;③召开民主生活会时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记录要详尽、真实、准确,会后进行归纳整理。

六、党员汇报制度

党员汇报制度是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密切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和监督的一项制度。

(1)开展时机:党员应当定期向党支部或党小组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基层党支部,党员汇报每两个月至少一次;机关党支部,党员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和问题,党员应当随时汇报。

(2)主要内容:①近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②贯彻支部决议,完成支部、小组分配任务的情况;③反映群众情绪、意见和要求;④提出个人对党组织或其他党员的批评或建议。

(3)程序步骤:党员汇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一般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人数较少时以支部党员大会进行汇报。基本程序:①汇报前准备。书记、副书记提前确定组织党员汇报的党日时间,提出党员汇报重点内容,由党小组长通知党员准备汇报提纲;②组织汇报。党小组组长简明扼要介绍开会目的、议题方法,组织党员逐个汇报,汇报完毕后,党小组组长作简要讲评;③支部收集情况。党小组会后,书记、副书记召集党小组组长收集党员的思想工作反映。对汇报出来的问题,结合下次支委会认真分析,采取教育帮助措施。

(4)落实要求:①党支部要经常教育党员对组织襟怀坦白、讲真话、讲心里话,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缺点问题,做到“事无不可对党言”,对汇报思想不积极、不认真的党员要进行批评帮助;②党员在外超过三个月的,在外期间由临时党支部组织一次汇报,归队后要进行书面汇报;遇有心理疾病、婚姻受挫、家庭变故和涉法以及其它方面的重要问题要及时汇报;③党员领导干部、支委成员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小组汇报,并带头开展思想互助,不当“特殊党员”;④党小组长对本小组党员汇报的情况、反映的问题,必须及时、如实向支部正副书记报告;党支部要认真听取和对待党员的汇报,积极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情况和问题及时作出妥善处理;⑤党员汇报要详细记录于党小组会议记录本,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每季度要查阅,并作讲评。

七、民主评议党员

民主评议党员,是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通过党员教育和党内外群众的评议,以及党组织的考核,对每名党员在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作出客观的评议,通过组织措施,达到激励党员、纯洁组织、整顿队伍的目的。

(1)开展时机:基层、机关党支部对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的思想、工作、作风、能力和模范作用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议。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一般结合“七一”或年终工作总结进行。

(2)评议内容:评议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说,基本内容包括:①思想情况。主要看政治学习是否自觉,政治立场是否坚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利益关系是否处理恰当,精神状态是否昂扬;②工作情况。主要看是否热爱本职,对待工作的热情和工作标准怎样,接受任务是否愉快,完成任务怎样;③作风情况。主要看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想问题抓落实是否从实际出发,处事是否公道正派、不徇私情,干工作是否雷厉风行、深入扎实;④模范作用情况。主要看党员的先锋队意识强不强,工作上是否吃苦在前、勇挑重担,危急关头是否挺身而出、敢站前排,日常生活中是否严格自律。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 双汇“健美猪”事件 肉制品加工企业 内部控制 瘦肉精问题分析

据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315特别行动报道,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冷鲜肉是用吃了瘦肉精的“健美猪”生产出来的,一时间轰动全国。双汇旗下产品在全国各地纷纷被迫下架、召回、查封甚至销毁,对国内消费者已经非常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无论是指责日益挑剔、挑肥拣瘦的消费者,斥责见利忘义、道德缺失的不法养殖户、猪贩子,还是责怪无所作为、权力寻租的监管机构,最重要的还是双汇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双汇集团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方面均存在问题。

一、内部环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双汇内部环境控制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要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双汇董事长万隆将双汇由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行业霸主、纳税大户,双汇几乎成了冷鲜肉的代名词,品牌价值近150亿元,万隆也成了企业的精神领袖,创造了令人振奋的 “双汇模式”,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可以说其功不可没。万隆在双汇工作四十余年,在集团公司一把手岗位上担任职务也近三十年。由于其长期在一把手岗位任职,加上对双汇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公司内形成了绝对的权威,设立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都要听他个人的指挥,不自觉地都会按他的行为模式做事,容易搞一支笔、一言堂,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管制度而不是制度管人的现象。

2、设立单一的质检部门存在的弊端。目前包括双汇在内的许多企业内部都设立了质检部门,专门负责质量检验工作,虽然便于集中管理,看起来也比较规范,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旦质检机构失职,谁又能对它监督呢?没有外部有效的再监管,只是自己监督自己,为了局部利益,很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广大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民众的直接参与,没有建立以行政监管为基础,以大众舆论监督为补充,以法律法规为后盾的立体式、多层次的质量监管体系,诸如“瘦肉精”类的有害物品仍可能死灰复燃。

3、没有建立有效的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在某个岗位特别是诸如采购、质检等关键岗位上工作时间久后,就会积累很多资源,不仅容易受人情、关系的束缚,更有可能滋生的苗头。如,出现管理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不当利益合法化的非正常现象,最终害国、害民、害己。而轮岗则可以规避因资源被个人垄断而对企业利益形成的潜在危险,有助于预防腐败。

4、企业文化“底板”不牢。总理在2011年4月14日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双汇“健美猪”事件的根源在于企业的核心部位――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不是生产规模、加工设备、生产技术这些“短板”,而是企业文化这个“底板”。双汇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管理失败,不如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 “诚信立企、德行天下”是双汇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我们不能因为双汇出了瘦肉精问题,就说其倡导的诚信与德行的理念是错误的、虚伪的。然而这种文化理念在被认同上却是失败的,即便企业核心层是认同的和坚守的,但是其基层部门与干部职工却没有认同和坚守这种文化,更不要说深入人心。而不能得到广泛认同与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实质上就是一条好看的标语、明亮的招牌罢了。一个管理有效的企业,经营的理念与制度的执行不仅要靠自上而下的命令,更要靠文化理念认同下的自觉与自愿精神。上面提倡“诚信立企、德行天下”,下面的执行者却放任瘦肉精一路绿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这个“底板”不牢,其他软硬件再先进完备,企业也会不堪一击。

5、双汇缺乏社会责任心。作为企业,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做合格的企业公民。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通过其提供的优质产品来实现的,提供优质产品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没有正确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当然也就无法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品牌,通俗地讲就是品质与牌子的结合体,品牌的正面是牌子,它的背面就是品质。一个企业要打造出长久不衰的品牌,就必须注重品质的锤炼。而一个变了质的牌子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不再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双汇作为全国驰名品牌,一味地追求的自身利益,忘记了诚信是企业的经营之本、立业之根,忘记了质量就是生命,打着18道检验的旗号销售瘦肉精猪肉,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于不顾,完全丧失了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无疑是鼠目寸光的自毁之举。马克思曾形象地说道: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充分说明了企业利欲熏心,直接导致了这次重大食品质量事故的发生。唯利是图的代价,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最终带来的就是品牌的受损。

二、风险评估: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

风险评估是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双汇风险评估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肉制品加工企业的检测指标存在偏差。双汇集团执行的“瘦肉率的高低最终决定生猪价格”的定价经营策略是导致“健美猪”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据了解,包括双汇在内的不少肉制品加工企业在收购生猪时,最为严厉、苛刻的指标并非瘦肉精或猪尿液检测,而是生产流程中一项叫瘦肉率的检测,它是最终生猪账款结算的主要依据。双汇为了自身的蝇头小利,片面强调瘦肉率的高低,没有评估其中所包含的巨大风险。

2、“杀猪不养猪”的经营发展策略存在问题。双汇“杀猪不养猪”是因为担心养猪风险高、资产投入大、疫病问题多、成本变动快、产出效益低。这样确实规避了养猪的风险,不过却陷入了食品安全的更大风险。据报道,目前双汇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每年的生产则要消化3000万余头。也就是说,这家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生猪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养殖户,当然还包括散养户。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养殖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小、散、乱的现象特别突出,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里,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可以说是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有着密切关系。“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的冷鲜肉销售基本停止,连带着其他产品也大量滞销,每天销售额与以前同期相比减少1亿元左右,因瘦肉精事件累计损失将超过121亿元。据测算,建一座1万头的猪场需要投资1200万元,如果双汇集团把巨额损失早一点拿出来建猪场,1000万头的猪场都可以建起来了。

3、不重视质量监管。对瘦肉精的危害性及其产生的风险所带来后果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因此,对广大国人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千里之外的日本地震,而是食品安全问题。为了实现“十二五”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的目标,为了追求所谓的速度、规模和效益等指标和业绩,实现与外方协议的高增长从而能够为自己带来的高额奖励,双汇管理高层将经济利益置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之上,忽视了对瘦肉精的检测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结果一方面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企业也将面临产品超市下架、销售停滞、查封销毁、客户易帜、工厂停产、股票跌停、重组受阻、信誉大损的重创。双汇“健美猪”事件再次给中国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4、没有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发现瘦肉精的消息算不上一则“新”闻,每次曝光也就热热闹闹的争吵一番,事件过后一切还是按部就班,不久同类甚至同样的事件又死灰复燃。双汇“健美猪”事件发生之前,我国已经发生过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如2002年广州某饲料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2006年上海全市9个区300多人发生瘦肉精中毒现象;2009年广东商贩从湖南买入的问题猪肉导致70余人出现中毒症状;2010年广东省13人因食用含瘦肉精的蛇肉而中毒。其同行雨润食品2009年也发生过“瘦肉精门”。早在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就将瘦肉精作为禁用药品,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实际上它就是添加剂中的“海洛因”。瘦肉精对于一个肉制品加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显而易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然而,就是一个本应得到“非一般重视”的问题,却把号称有“18道检验”的双汇击倒了。作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却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没有引起高度警惕,没有真正意识到肉制品加工行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从而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质量监管,防微杜渐。

三、控制活动: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双汇控制活动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实行有效监控,容易造成监控盲区。包括双汇在内的众多肉制品加工企业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的是单位内部职工,而养猪户、猪贩子是“外人”,没有必要也无法将其纳入到内部控制的管辖范围内。这种错误认识使养猪户、猪贩子游离于本单位可控范围之外,无法做到对其日常养殖贩运进行有效监控,造成监控的空白死角,让不法养猪户、猪贩子有机可乘。事实上,农业产业化“公司+农户”模式是最容易在农户方面出现问题的。另外,现代化的肉制品加工企业,规模大,节奏快,而农户是分散的,他们之间的结合必须要把握好中间的交易环节――猪贩子。猪贩子如果与养殖户及公司采购员、质检员相互勾结,进行暗箱操作,就容易存在质量隐患。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双汇集团发展壮大后考虑的是如何给投资者回报,如何整体上市,没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调整、补充和完善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

近年来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后,更多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上市改制、配股圈钱、整体上市、走向国际等等,而鲜有企业会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上继续下功夫。随着双汇集团实力的不断增强,其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不断增多,却没有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只是摆设,没有将其有效地进行贯彻落实,特别是缺乏对子公司的有效监控,最终导致“健美猪”事件的发生。

对于目前最能触动中国人敏感神经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对于品牌都是毁灭性打击。100吨猪肉只要有1吨出现问题,人们就会认为剩下的99吨全都有问题,这是中国广大消费者所习惯的一种推论思维。“健美猪”事件发生后,尽管双汇责令事发之地济源双汇停工检查,尽管双汇不停为其全国的经销商打气,尽管多个地方的双汇产品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由于品牌的连带性,消费者已经将瘦肉精与整个双汇品牌划上了等号。

四、信息与沟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双汇信息与沟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收集传递迟缓,正常信息处理程序被过往经验和侥幸心理代替。双汇集团在2010年至2011年2月间已先后发现3起生猪添加瘦肉精的事情,但都没有引起集团公司足够的重视,直至央视315质检特别报告曝光事发,招致消费者的严重不满和口诛笔伐。如果没有媒体的揭露,双汇“健美猪”不知道还要毒害到何时。上述事件的处理过程表明,双汇集团已经发现存在瘦肉精问题时,并不是积极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尤其是没有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没有积极主动地向社会披露信息以承担责任,最后错过了最佳的改正时机,给无数消费者带来痛苦的同时,自己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采取推卸责任、回避问题的消极态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式不妥当。面对“健美猪”走上自己的生产线,双汇集团只是发表声明,蜻蜓点水式地承认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困扰而不是伤害,反思不深刻、道歉不真诚、措施不到位。在随后的全国供应商视频会议上,双汇集团将养殖户当作自己的替罪羊,跟当年三鹿高层将责任推给“奶牛”一样,双汇集团高层又想将责任推给不能说话的“瘦猪”。还将责任推给国家抽检标准漏洞,并且宣称自己的产品经得起检验。更有甚者在后来的万人大会上,并不是忙着给他们的消费者一个说法,却忙于计算自己的损失。由此可见,双汇集团出了质量问题不去主动自省、自责、自强,不是与受害者进行有效地沟通,而是推卸责任。作为一家知名企业,在事发后如此缺乏担当,无论之前的牌子有多响、资产有多高,最终将自己扳倒自己。

品牌的塑造,不仅在于质量的把握,更在于出事之后的认错态度。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企业,往往能安全渡过难关;只有真诚地道歉、及时地弥补、积极地查处、主动地改进,才能及时挽回企业的形象;也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同情和理解,重新找回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双汇集团如果不能从“健美猪”事件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不能正视自己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不能加强质量监管,仍然只是徒有其表,那么今后的发展之路将布满荆棘。

五、内部监督: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双汇内部监督失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对生猪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消费者挑肥拣瘦的偏好让肉制品加工企业愿意为瘦肉型生猪开出高价,但其前提是收购健康猪而不是“健美猪”。双汇的采购人员明知自己收购的是吃了瘦肉精的生猪,仍存在侥幸心理,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在利益的驱动下不但不制止添加瘦肉精的不法行为,反而高价收购“健美猪”,给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违背了“坚持诚信经营,恪守企业道德”的承诺。

在行政监管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利益诱惑使得一条由瘦肉精串起的黑色生猪链就此诞生:肉制品加工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贩子为了满足肉制品加工企业的需求、养猪户为了满足猪贩子的要求,添加瘦肉精成了很自然的选择。猪肉市场各环节都可以从“瘦肉精”猪肉中获利,相比之下,消费者最终付出了更多的金钱,却买回了安全隐患。

2、双汇集团管理严重失控,违背了“把好原料关口,保证产品安全”的承诺。作为采购的后续环节,生猪的验收是企业的重要风险控制点,但双汇的质检员却没有把好这道进厂关。质检员质量安全意识差,生猪检验只核对有号称通行证的三大检验检疫证明手续,别说是检查瘦肉精,就是普通的猪尿检也不做,生猪检验如同走过场,内部检验成了摆设。“产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仅是口号,只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没有记在心里,更没有付诸行动。即使检查,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只检测瘦肉精中最普遍的一种――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只是偶尔检测,因为其检测成本高,其他五种则根本不检测。事发后双汇集团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对外的多份检测报告也均显示只对盐酸克伦特罗的检测合格,而对另一种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没有提及。在不法养猪户中,使用这两种瘦肉精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其他五种是否使用,根本就不知道。结果,18道检验道道落空,18个放心个个让人怀疑,并不难检验出来的瘦肉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其产品中。

3、通过ISO9001、ISO14001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没有进行制度的落实工作。诸如“双汇”这样的知名公司,通过各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并不奇怪,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标准的文档也必然齐备。但是执行力的缺失使一切质量认证成为一纸空文。众所周知,认证是一回事,有效执行则是另一回事。以HACCP质量管理体系为例,它是确认、分析、控制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的一种系统方法,是一个十分严密的检测体系。如果双汇集团能够严格认真地按照HACCP程序、步骤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绝对不会酿成最后的滔天大罪。实际上他们却将通过类似认证当作一种形象工程,至于相关的程序文件认证后往往束之高阁,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极少发挥作用,以致于“18道检验”成了摆设和口号。

的确,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疮疤既然已被揭开,双汇当务之急是痛定思痛,以此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为鉴,摆正心态,直面现实,查找原因,积极应对,真正重视食品安全,狠抓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重塑双汇品牌形象,真正做到把好质量关,才能挽回影响,才能重新获得信任和认可。食品同行也要扪心自问,自查自纠,消除隐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菜篮”。惟其如此,才不会重蹈双汇集团的覆辙,食品安全事件才不会重演。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Z].2009-07-01.

[2] 何惠娟、杨国臣: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J].时代经贸,2008(12).

[3]双汇使用含瘦肉精猪肉[EB/OL].http://finance.省略/focus/shzr_2011/index.shtml,2011-03-15.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9

(一)组织建设

1.学生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一人。下设学习部、生活部、文娱部、体育部和宣传部,各设部长一人,干事若干人。

2.学生会每年换届一次,学生会部长、干事人选来源以高一、高二年级为主,也在初二年级中挑选个别作干事,作为干部的后备。

3.老一届的主席、部长在必要时,可聘为新一届主席、部长的参谋,待新一届主席、部长工作走上正轨后才撤出。

4. 学生会生活部下设学生纠察队,负责学生纪律的检查督促工作,并由生活部长兼任队长。

(二)各部门的职责

1.学生会主席的职责:

①.主持学生会的全面工作,组织制定本届工作计划,检查督促各部的工作。

②.定期召开学生会会议及各班班长会议,听取各方面的工作汇报,传达学校有关任务。

③.完成政教处交给的各项任务,向政教处主管学生会工作的领导请示、汇报工作。

④.协调各部的工作,协调学生会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

⑤.及时掌握各部长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并向政教处的主管领导汇报。

⑥.分工主抓一两个部的工作。

2.副主席的职责:

①.协助主席开展各项活动,根据学生会的决定,安排落实各项工作的开展。

②.主席不在时履行主席职责。

③.做好学生会会议记录和学生会大事备忘录。

④.及时提醒主席该完成的相关工作。

⑤.及时掌握学生会干事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向主席汇报。

⑥.分工主抓几个部的工作。

3.学习部的职责:

①.定期召开各班学习委员会议,了解各班学习情况,将各种意见、建议和要求,向有关部门或老师汇报。

②.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组织有关学习方法介绍或经验交流。

③.组织有关的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活动。

④.及时掌握学生会及各班干部的学习成绩,给予表扬或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帮助。

4.宣传部的职责:

①.办好学校的墙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表扬好人好事。

②.指导各班搞好班级的黑板报,定期对各班的宣传委员进行培训,从而不断提高班级黑板报的质量。

③.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④.组织开展班级黑板报的检查、评比工作。

⑤.指导、协助少先队搞好红领巾广播站。

5.文娱部的职责:

①.定期组织召开各班文娱委员会议,指导各班文娱委员开展各项文娱活动。

②.组织动员各班搞好艺术节活动指导各班排练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不断提高歌咏比赛、 十大歌手评选、校庆文艺汇演等传统文娱活动的质量。

③.对各班文娱委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如合唱指挥、舞蹈的基本步法、朗颂技巧等的培训。

6.生活部的职责:

①.定期召开各班生活委员和卫生委员会议,传达学校有关部门及学生会的有关精神。

②.组织、领导学生会纠察队,督促纠察队日常工作。

③.组织各班卫生委员做好班级课室的卫生检查工作。

④.听取学生对膳食、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附:学生会纠察队的职责:

①.升旗仪式时检查各班穿校服、戴胸卡及纪律情况。

②.课间操时检查各班学生出操情况。

③.中午放学时协助学校值日教师维持学生放学秩序及饭堂的秩序。午休时维持校园纪律及检查各班的午休情况

④.下午第八节巡视校园,维持课室及球场纪律,处理学生中出现的有关纪律问题。

⑤.维持全校性活动时的纪律,如校运会、全校性集会等会场纪律。

⑥.完成学生会所需做的临时性任务。

7.体育部的职责:

①.定期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指导和促进各班体育工作的开展。

②.协助学校体育科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

③.指导和督促学生做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④.组织、支持各年级开展小型的体育竞赛。

附:学生会及班干部的工作要求

1.干部要以“为同学着想、为同学多办事,当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为指导思想,时刻以干部的标准要求鞭策自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及时反省自己,增强学生干部的模范意识,务必使学生干部更有凝聚力、战斗力。

2.学生会干部、纠察队员、各班班委必须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工作要搞好,学习纪律更要成为其他同学的表率。

3.学生干部要学会公共关系学,处理好自己与学校、与老师、与其他干部、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4.虚心听取老师与同学对学生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学习兄弟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体检中心工作汇报篇10

“真好吃!”王华(化名)大口咀嚼着王中王火腿,兴奋地嚷嚷。

这是“新浪网友走进双汇”的一幅现场画面。

5月10日,50名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新浪网友,多路聚集漯河。2天的时间,他们有机会直面双汇,审慎观察这个“遭遇多方诘责”的肉类巨头。

此批消费者中,王华是唯一一位未成年儿童。年仅9岁。虽然,他不能洞察细微,却有自己的观点。他说,双汇和记忆中没啥两样。

除此之外,众多消费者眼中的双汇究竟如何?

零距离

激愤、质疑声渐渐淡了。

“带着疑问走进双汇,带着信任离开。”广州网友王亚正如是说。

5月11日,王亚正等人首先去了双汇养殖场。之后,他们参观屠宰场、冷鲜肉分割车间,瘦肉精在线检测系统、检验中心、低温产品和高温产品车间等。20多个小时,王亚正一行与双汇零距离,真实感知、体验了双汇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甚至是关键点。

王亚正告诉记者,以前,他的家里经常选购双汇产品。自从“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他也曾经惶惑,不敢再买。

“生猪头头检验举措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恰逢新浪网组织网友参观双汇,我希望借此机会能全面观察双汇,看看双汇的承诺是否属实。”王亚正说,“现在这个公司给我的总体感觉不错,实力强,生产流程很正规。我回广州后,已经恢复购买。”

大连的消费者张女士也是首批“新浪网友双汇行”成员之一,她认为,如果双汇产品不能吃,恐怕社会上不会有太多食品能够让人放心食用了。

抵达漯河后,张女士不仅全程观看,还对瘦肉精在线检测系统重点进行了解。”一头猪取样后仅试纸检测一项就增加20多元成本。每组有8人检测,检测中如果发现疑似阳性,检验中心将作进一步检测,确定。”电话中,张女士有些激动,”双汇在踏踏实实做事。瘦肉精事件后,双汇没有推卸责任,承认自己工作中有失误,改正了错误。对此,我们很放心,希望双汇能坚持下去,引领中国食品企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不仅仅新浪网友参观双汇。

此前,双汇已经接待了数十批消费者来访,全国大约17个屠宰场,经常有消费者去参观。

4月底,双汇集团“2011・消费者走进双汇”大型体验营销活动启动仪式在第一工业园屠宰厂冷库广场隆重举行。双汇称,公司每年都会邀请数万名消费者参观车间。

5月23日上午,双汇第―工业园区。

记者与新乡的两批消费者在车间外相遇,走廊里熙熙攘攘。

之前一天,郑州,南阳、安阳的消费者已经来访。

24日,获嘉县100名消费者组团来到双汇第―工业园。

“干净卫生。”获嘉县消费者赵玉柱坦言。

“我从电视上经常看到和听说双汇公司,现在有机会来到漯河,在车间外看到双汇各种产品生产过程,感觉不一样,很真实。”一位未具名的消费者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据了解,这些消费者由双汇各地专卖店组织,凡顾客购买15元以上产品,均有机会报名前往,双汇负担车费和餐费。自活动开展以来,报名者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批消费者去双汇集团。

市场反馈显示,一些超市已经重新上架双汇产品,很多消费者恢复了购买信心。在农贸市场和专卖店,双汇火腿肠、冷鲜肉销售情况正在逐渐回暖。

双汇称,消费者在参观中,没有出现一例疑似阳性猪肉。

如此,是否表明双汇的产品从此可以放心食用?

也有消费者提出疑虑,风波之后,双汇能不能把食品安全工作重视下去?老百姓可以真正吃到放心肉吗?

从十八道检验到逐头检测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双汇的18道检验和逐头在线检测无疑充满神秘感。关乎食品安全,很多人颇为不解。曾有质疑说,双汇所谓18道检验,居然检不出一头含瘦肉精的猪。

事实是否如此?23日上午,本刊记者来到双汇第―工业园,深入分割车间等,对冷鲜肉生产加工各环节以及在线检测方面,进行全程了解。

双汇工作人员说,生猪进厂必须验收“三证”。生猪宰前经过温水淋浴,进行三点式低压麻醉、放血,这样能减少猪的应急反应,减少有害毒素。然后生猪进入60度水温的滚筒蒸汽褪毛工序,这样做可以避免交叉污染。

记者看见,褪毛后的生猪分别被钩子挂起。经过高温燎毛工艺,接着热水冲洗,还有头部检验、水温压力检验和体表检验。

寄生虫被高温烫死后,进行咬肌和胴体初验。之后是胴体复检,红脏、白脏检验和有机酸配置检验,再进行白条检验,一扇扇猪肉排着整齐的队伍被输送到预冷问冷却排酸。

在三腺采摘区,人体不能食用的3种腺体已被摘除,进行无害化处理。

白条在预冷间进行温控、卫生检验,经过冷却排酸后的猪肉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生产线上。

记者注意到,一些头戴红色帽子的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查看猪体。讲解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品管人员凭着感官,观察猪体是否存有疫病,察看合格后,再由生产线两边头戴黄色帽子的工人把猪肉分割成不同类别。放进红色的塑料盒里。”

接着,包装工人在零到四度的车间里,用保鲜膜把产品包起来,放到纸箱里。经过包装检验和产品金属探测后,封箱产品很快被装上等候在门外的冷藏车。

最后一道程序是配送检验,冷藏车内温度必须保持在零到四度,而且各地的连锁店和冷柜里,也需要在零到四度的温度下销售。

如此密不透风的侣道检验,能100%检出瘦肉精吗?

恐怕任何一家肉类企业都不敢肯定答复。负重瘦肉精“沉疴”,双汇曾为此短暂纠结。时至今日双汇绝不容许出现“任何不愉快事件”。

为了杜绝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工厂“瘦肉精事件”第二天,双汇立即宣布,对生猪进行逐头检验。逐头检验增加了检验成本,双汇从此每年要增加3亿元检测费用。

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双汇进行三道检验,第一道检验是按照农业部有关规定,按3%进行尿样抽检,每头猪都使用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两种试纸进行检测。

第二道检验是在屠宰生产线上,从生猪的小肚中抽取尿样,进行逐头检验,在检测台前,屠宰之后的每头生猪必须对膀胱进行尿检。检测试纸大约2分钟后就能检出结果。如果发现瘦肉精检测呈阳性,继续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验。

如果生猪的小肚里没有尿液,技术人员将直接提取肝样,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确定。

多项安全控制

观察者认为,逐头检验促进肉类行业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从表面上看,企业不得已而为之。其实这是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一环,它有力助推了行业道德、诚信建设,可能加速肉类龙头企业的整合步伐。

事实上,早在10年前,双汇就采用信息化管理,对每头被宰杀的生猪都记录了关键信息。

彼时,双汇设计开发了“生猪屠宰线”,“生猪采购”和“屠宰分割物流”等管理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双汇对生猪采购及整个加工过程中的生产量、出品率等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不合格产品的检出处理进行全程监控。

看似完备的监控终究不能确保其安然无恙。

“客观地说,这些不完全是双汇的责任,企业、行业,监管、源头等,方方面面都累积有问题,亟需解决。”业内人士分析道。

多项安全控制,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由此成为双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双汇的决心凸显对采购环节建立举报制、索证制和索赔制,凡发现问题的要进行索赔,无论是供应商还是企业的职工,都要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决不让一头问题猪和问题原料流入双汇。

还不够。双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据悉,该机构已经对其全员培训。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表示,双汇今后将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业,进一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屠宰厂建到哪里,配套的养殖场就跟到哪里,围绕屠宰工厂配套建设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并配套建设年产20万吨的饲料厂以此来保证对上游生猪资源的安全控制。

但是,源头控制之说似乎任重道远。目前,双汇在全国约有17个生猪屠宰场,多分布于河南省各地市。按照此规模,除已经建成之外,双汇还需要建为数不少的规模化养猪场和20万吨的饲料厂。

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乐观地预见,瘦肉精从此将从万隆的视野里永远遁形。

从开创国内冷鲜肉专卖,双汇再次为社会普遍关注。肉类行业的一场煌煌巨变或将由其引领。

明显不同。此次是国人奉如圭臬的食品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