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理工作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16 07:41:46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1

为贯彻落实《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现将《操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7年10月1日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不再对保税监管区域内企业核发《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而只颁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同时收缴已颁发的《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换证工作应当于2008年1月1日前完成。

二、换证期间,原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和新颁发的《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同时使用。2008年1月1日起,不再使用《保税区外汇登记证》、《出口加工区外汇登记证》等各类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明及《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区内企业凭《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办理经常和资本项目外汇业务,银行应当按规定做好相应外汇账户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立即转发辖内支局和保税监管区域管理机构以及银行、企业等,做好宣传及换证准备工作,及时为区内企业换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尽快完成相关操作培训。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反馈。

联系人:

电话:传真:

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操作规程

第一章外汇登记

第一条区内企业应当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经批准的合同(独资企业除外)和章程(外商投资企业还需提供审批机关对设立该企业的批准文件)等有关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向注册地国家外汇管理局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申请办理外汇登记手续。

外汇局审核区内企业送交的上述材料无误后,向区内企业核发《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以下简称《登记证》)。

《登记证》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设计,各外汇分局(外汇管理部)自行印制,不得伪造、涂改,不得出租、出借、转让、出卖。

第二条在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登记后从事货物贸易经营活动的区内企业,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和出口核销备案登记手续时,除《登记证》外,还需提供《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海关注册登记证明书。

第三条区内企业办理外汇登记手续并领取《登记证》后,有变更名称、地址、经营范围或者发生股权转让、增资、合并及分立等情况的,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报注册地外汇局备案,并办理外汇登记变更手续。

第四条区内企业经营期满或因故导致经营终止,经审批机关批准解散的,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外汇登记注销手续,交回《登记证》。

第五条区内企业遗失《登记证》,应当自知道遗失之日起5日内登报发表遗失声明,并在登报声明后5个工作日内向注册地外汇局报告,注册地外汇局凭遗失声明给予补发。

第六条区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除按本操作规程提供规定的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应当出示《登记证》。

外汇局通过外汇年检对《登记证》每年核证一次,经过核证的《登记证》有效,期限一年。其中区内外商投资企业还应当同时遵守境内区外外商投资企业验资询证、联合年检等外汇管理规定。

第二章外汇账户管理

第七条区内企业开立、变更、关闭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持《登记证》,按照境内区外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直接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区内企业开立、变更、关闭资本项目外汇账户,持《登记证》,按照境内区外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并按照相应外汇账户管理规定办理外汇收支。

第九条区内企业外汇账户统一纳入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区内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包括收汇、付汇、结汇、购汇均应通过外汇账户进行。

第十条银行为区内企业开立外汇账户时,应当在《登记证》相应栏目中填写开户银行名称、账号、币种、账户性质和开户日期,并加盖印章。

银行应当区分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外汇账户,分别按照相应规定办理外汇业务,并遵守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第十一条银行和企业不得出租或者租用、出借或者借用以及超出规定的收支范围使用外汇账户,不得利用外汇账户代其他机构和个人收付、保存外汇资金。

第三章外汇收支和结售汇管理

第十二条区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可以按相关管理规定调回境内或存放境外。

第十三条区内企业向境外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直接从境外报关或者备案进口的,应当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其他与支付方式对应的有效凭证及商业单据办理。如区内企业提供的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为其他企业,还需提供相应的进口协议。如区内企业提供的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上的经营单位为其他企业,还应提供相应的买卖合同或者仓储协议以及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区内企业的证明。

(二)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直接来源于区内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其他海关监管凭证、境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签订的仓储合同或者协议、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等办理。

(三)向境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海关对该货物在境内区外的监管凭证以及境内区外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

(四)向境外购买货物,再将货物转卖给境内区外企业,并由境内区外企业直接在境内区外报关进口的,境内区外企业向区内企业支付,区内企业再向境外支付时,应凭《登记证》、合同或者协议、发票、相应的收账通知或结汇水单、境内区外企业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办理。银行须在该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签注付汇企业名称、付汇日期、金额。如境内区外企业向区内企业付汇时,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已留存付汇银行,还应出具注明“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已留存”和签注付汇金额、日期及收款企业的报关单复印件或者电子底账核注、结案证明。

第十四条区内企业向境内区外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直接从境内区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并直接向境内区外支付,应当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办理。

(二)与境外企业签订合同,货物由境内区外企业报关出境,除提供本条第(一)项规定的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相应的收账通知或者结汇水单。

(三)向境内区外购买货物,货物来源于区内的,区内企业应凭《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或者其他海关监管凭证、境内区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境内区外企业的证明。

第十五条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购买货物支付货款,有下列形式之一的,应持以下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到银行办理。

(一)货物直接来自区内,或者来源境外但不进入区内而直接在境内区外报关进口,向区内支付的,应当凭区内企业《登记证》复印件、合同或协议、发票以及与支付方式对应的有效凭证及商业单据办理。

(二)货物由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报关进口,向其他境内区外企业支付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其他境内区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权属于其他境内区外企业的证明。

(三)货物从区内报关进口,向境外支付的,除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

货物来源于境内区外而从区内报关进口,并向境外支付的,除提供本条第(一)项所需凭证和商业单据外,还需提供境外企业与区内仓储企业的仓储合同或协议以及区内仓储企业出具的货物属于境外企业的证明及其他境内区外企业的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

第十六条区内企业付汇时无法提供相关凭证和商业单据,应在付汇后90天内按下列规定向付汇银行提供,由付汇银行按规定办理核注结案及签注手续,并留存备查。未在规定时间提供的,付汇银行应在每季度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上报该注册地外汇局。

(一)区内企业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对境外支付货款的,根据结算方式要求,提供对应的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购汇项下)、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等。

(二)区内企业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向境内区外支付货款的,根据结算方式要求,提供对应的区内企业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或者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

前款所称境内区外企业正本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因区外企业核销需要等客观原因不能提供的,可以提供复印件。

第十七条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应当持《登记证》、合同或协议、发票等证明交易合法、真实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以人民币或者以自有外汇支付,不得购汇支付。

第十八条区内企业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凭证明交易真实性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直接到银行办理,资本项目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对外付汇进口单位名录”上的区内企业办理异地付汇业务,应当向注册地外汇局申请办理异地进口付汇备案手续。

第四章核销管理

第二十条区内企业凭进口货物报关单向境外支付或者凭进境货物备案清单购汇向境外支付的,或者以货到付款以外方式向境外支付但按规定应向付汇银行提供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或者进境货物备案清单的,付汇银行应按规定办理电子底账核注、结案等手续,并在纸质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上进行签注,留存相关凭证备查。若进境货物备案清单未纳入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则暂不须办理电子底账核注、结案等手续,但须在纸质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上进行签注,留存相关凭证备查。

第二十一条区内企业向境外出口货物,在海关办理货物出境备案的,收汇后无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在海关办理货物出口报关的,区内企业应当按照境内区外相关规定到外汇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

第二十二条境内区外企业购买区内货物,需办理进口核销手续。

区内货物货权属于其他境内区外企业,境内区外企业向该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支付时,应填写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银行应当在付汇凭证上注明“保税监管区域外转汇”,并将付汇信息传送给外汇局;该境内区外货权企业收到前款境内区外企业的外汇后,按规定凭收汇银行出具的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办理核销手续。该收汇银行在向境内区外货权企业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时,应当在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上编写22位核销收汇专用号码并注明“保税监管区域外转汇”字样。

第二十三条区内企业凭《进口付汇备案表》异地付汇的,按照境内区外异地付汇的相关规定,凭正本进口货物报关单及其他相关凭证到注册地外汇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银行通过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为区内企业办理购汇或者结汇手续后,应当同时在《登记证》相应栏目中签注,并加盖印章。银行应于每季度结束10个工作日内,统计本银行办理区内企业结汇、购汇情况(格式见附表),报注册地外汇局。

银行在为区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时,应当留存相关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5年备查。

第二十五条外汇局于每季度结束10个工作日内,将未按规定提供向境外或者境内区外付汇项下对应的有效凭证和商业单据的区内企业名单,向辖内银行进行。银行自外汇局之日起不得直接为列入名单的区内企业办理非货到付款支付方式的外汇业务。有特殊情况的,由外汇局逐笔审核其收支真实性后办理。

第二十六条区内机构违反本操作规程,由外汇局根据《外汇管理条例》、《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其他外汇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2

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市直各单位、部门和各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一)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市直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市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三)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各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四)省驻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

省驻单位及其所属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不纳入本市各级统计范围,其市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汇总、分析报告抄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公共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再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市本级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市直各单位、部门汇总后,报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市本级公共机构汇总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有二级机构的由主管部门填写后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县(区)汇总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经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汇总市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及各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后,报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和市本级各公共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依据《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于年6月20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它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各公共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能源资源统计台账,严格实行能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管理服务。分户是指按用能单位计量;分类是指按用能种类计量;分项是指按能耗用途计量。

1、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将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通过热量计量装置读数获取。未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按照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的方式获取,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按下列方式获取: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单位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四、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公共机构应指定专门能耗统计人员(以下简称统计员),负责本单位、部门能源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并按时报送。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各公共机构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本部门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认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且数据无误后,才能加盖单位公章并按程序报送。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应当对本区域各公共机构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市直各公共机构也应当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内容符合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有关规定。

实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网络报送时也应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五、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一)市直部门公共机构

1、市直单位、部门(不含中央、省垂直管理单位)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市直单位、部门存档备查。

2、市直单位、部门的下属公共机构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报本机构主管单位、部门。报送时限由本机构主管单位和部门自行确定。

3、市直各单位、部门按季度、半年度、全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于次季度的前10日内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上半年汇总情况及上半年统计分析报告于同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下半年及全年度汇总情况及全年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度1月1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二)县(区)公共机构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按季度、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于次季度的前10日内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上半年汇总情况及上半年统计分析报告于同年6月2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下半年及全年度汇总情况及全年统计分析报告于次年度1月10日前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

各县(区)及乡镇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周期和报送时限,由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在符合市上统一要求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市直各部门,各县(区)报送市政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办公室的汇总报表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均需纸质原件(一式两份)和电子版。

六、数据分析

市直各公共机构应结合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每季度或每月对电、水、气、油、煤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在报送统计数据时同步报送。

各县(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在报送统计数据时同步报送。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主要用能设备变化情况;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的变化趋势;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公车能耗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同比分析;教科文卫体等同类公共机构比较分析以及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水平降低(升高)原因分析,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影响;湘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法

中图分类号:P33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湘江是长江左岸最大的一级支流,沿岸分布有万州,开县等城区,这些城市防洪标准不高,防洪压力较大。2004年“9.3”、2005年“7.8”、2007年“7.5”以及2010年的“7.17”等暴雨洪水,给湘江万州城区两岸的城镇和居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湘江干流自上而下有江口、罗江口、金盘子等多座梯级水电站,这些水利工程改变了局部水文特性,导致洪水传播时间和降雨的产汇流时间缩短,给流域的水文预报增加了困难。

2 流域自然地理

湘江流域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渠江左岸最大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1102km2,占渠江流域总面积29%。全河长309.5km,宣汉以上长198km,平均比降2.8‰,宣汉以下长112km,河道平均比降0.5‰。上游主要支流有前、中、后河,下游有明月江、铜钵河和东柳河,其中大于1000km2的有前、中、后河和明月江。

湘江流域水利工程较多,已建水电站有:干流上的江口、罗江口、金盘子、舵石鼓等。规划建设的水库有:土溪口、固军、鲜家湾等大型水库。

3 暴雨洪水特性

湘江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大巴山暴雨区的边缘地带,暖湿多雨。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影响,降水在年内变化呈双峰过程,7月、9月为降雨高峰期。

受暴雨影响,湘江流域洪水较为频繁。上游前、中、后河是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雨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流速大,洪水涨落急剧。导致湘江干流洪水具有峰高量大、陡涨陡落、历时短的特点。过程线形状多单峰,单峰洪水历时约2~3天,复峰历时5~6天。绝大部分洪量集中在一天之内。

4 洪水预报方案

在湘江流域的原有洪水预报方案中,主要预报河段为东林水文站和万州城区,通常选取东林水文站为上游的控制站,万州水文站为万州城区防洪预报站。东林水文站采用降雨径流预报方案,以上游区域内10余处报汛站雨量,按不同权重计算面平均雨量,查P-Pa-R曲线图获取R,按暴雨中心分上中下三条单位线,查算获取该站预报流量。该站位于江口水库下游约10km,区间无较大支流,因此该流量也通常作为江口水库的入库预报流量。

万州水文站采用东林站及区间站点流量合成的预报方案,以东林站实时流量,明月江大风水文站实时流量,合成演算至万州,并考虑区间降雨,获得万州水文站洪水预报结果,该结果为万州城市防洪抢险的关键依据。

5 水利工程对预报的影响

江口水电站是湘江流域梯级开发中最大的水电站,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蓄水能力强,于1990年蓄水发电,受其影响,上游前中后河上的洪水至江口水电站的洪水传播时间大大缩短,导致降雨产汇流时间缩短,直接影响了东林水文站的降雨径流预报方案。

江口水库具有1.33亿m3的调洪库容,如合理运用,在上游洪水未来之前,腾空库容,有一定的削峰错峰作用,若调度不当将人为增大洪峰和洪水量级。

东林水文站下游约18km处是罗江口水电站,罗江口水电站库容不大,调蓄能力较弱,于2007 年蓄水发电。该电站位于万州城区上游12km,电站洪水下泄至城区传播时间缩短,加大了城区防洪压力,增大洪水预报难度。罗江口水库调度执行《万州市湘江联合防洪调度预案》,基本上是来多少水放多少水,达到出入库平衡。

万州市城区下游39km处有金盘子水电站,回水直到万州城区,金盘子水电站对万州下游的三汇、渠县等城镇有一定的削峰作用,但涨水时若调度不当,库区洪水对达城洪水位有较大的顶托影响,会增加湘江万州城区防洪压力。

6 预报方案调整

随着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建设,电站的蓄水发电使得原天然河道洪水传播时间和降雨产汇流时间已大大缩短,加之各水库电站的洪水调度调蓄影响,原有的天然河道预报方式已不能满足湘江流域洪水预报作业要求,需要对洪水预报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是对原有方案进行修编。主要工作是重新率定水库形成后上下游站点的河道传播时间和降雨预报方案中的单位线,提高预报精度。分析梯级水库建成后,回水线大大延长,上下游站的传播时间缩短,摸索新的传播时间;分析由于水库影响,产汇流时间缩短,汇流单位线调整,修订后的单位线峰值出现时间更早,量值更大。

二是建立新的预报方案。利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软件(水利部信息中心开发),采用模型预报措施,建立新的预报方案。通过历史系列资料,建立江口水库入库预报模型方案,掌握水库上游洪水入库情况,为水库调度提供依据;建立万州城区洪水预报模型,利用江口下泄流量(或调度流量)作为输入,采用马法演算至万州城区,叠加区间降雨汇流量,由此获得万州市城区洪水预报结果。

三是根据降雨情况,提前预报洪水来量,提前调度水库蓄水量,腾空各级电站水库库容,再根据实际发生洪水情况,调整水库调度方案,错峰运行,从而削减洪峰,减少淹没损失。

7 预报实践

以湘江“20070705”洪水为例,7月2~6日,湘江流域连续出现暴雨或大暴雨天气过程。6日14时,根据当时雨情,利用洪水模型及经验方案作出了江口水库库峰量将达到7040 m3/s。按照该入库流量,如果不加以调度调节,直接汇流到湘江干流,万州市城区洪水将达281.50m,将淹没城区滨河路2m左右,有可能造成沿河两岸广大人民群众重大财产经济损失。

6日14时江电下泄流量已达5000 m3/s,要决策加大还是减少下泄流量,既要考虑江口水库自身的安全,也要考虑万州城区防洪的问题,这时,准确预报和科学决策树关键。根据水库当时库水位以上的可调节库容有2000万m3的实际情况,利用江口水库的入库洪水预报,模拟下泄流量5500 m3/s和6000 m3/s对水库蓄水和万州城区洪水进行预报。通过预报,江口水库按照5500 m3/s调度下泄,可以确保洪水不淹没达城滨河路,江口水库保持平稳蓄洪。6日20:30湘江洪峰顺利通过万州城区,洪峰水位279.42m,洪水稳稳的控制在滨河路边。江口库区的最高水位达到了330.6m的设计水位。

归纳本次湘江洪水成功预报原因,一是对流域内的降雨产流做出了精确的预测;二是较好地掌握了上游水电站的入库情况、调度情况。

8 结语

湘江流域梯级水库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天然河道特性,要做好湘江的洪水预报,首先,要加强与水电站、防汛指挥部门的联系,动态掌握各水电站的调度情况;其次,要不断摸索受水利工程影响后的流域水文特性,进一步完善预报方案,摸索新的预报方法,不断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延长预报预见期。

参考文献:

[1] 刘阳容,何成荣.瑞丽江一级水电站水文分析[J]. 云南水力发电. 2008(05)

[2] 程启越,张松涛,李光建.芙蓉江水文特性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6)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4

第二条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的监督管理;电监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可靠性中心)负责全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并承担电力可靠性管理行业服务工作;电监会派出机构负责辖区内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

第三条发电企业、输电企业、供电企业以及从事电力生产的其他企业(以下统称电力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四条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规章和电力可靠性技术标准;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体系;

(三)组织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四)组织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检查;

(五)组织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评估工作;

(六)电力可靠性指标和电力可靠性监管报告;

(七)推动电力可靠性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

(八)组织电力可靠性培训;

(九)开展电力可靠性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五条电力企业作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开展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一)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本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电力可靠性管理岗位责任;

(三)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分析电力可靠性信息;

(四)准确、及时、完整地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

(五)开展电力可靠性成果应用,提高电力系统和电力设施可靠性水平;

(六)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培训。

第六条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

第七条电力企业应当报送下列信息:

(一)发电设备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主机、发电辅助设备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二)输变电设施可靠性信息,包括发电侧、电网侧输变电设施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三)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直流输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四)供电系统可靠性信息,包括供电系统基本情况和运行情况;

(五)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

(六)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的分析报告。

第八条电力可靠性信息报送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电监会区域监管局城市监管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市电监办)辖区内的电力企业向城市电监办报送;城市电监办汇总核实后报电监会区域监管局(以下简称区域电监局)。区域电网公司,未设立城市电监办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电力企业,直接向所在区域电监局报送。区域电监局汇总后报可靠性中心。

(二)中央电力企业、其他资产跨区域的电力企业向可靠性中心报送。其中,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同时向所在区域电监局报送。

第九条电力企业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应当符合下列期限要求:

(一)每月10日前报送上一月发电主机可靠性信息;

(二)每季度的第15日前报送上一季度发电辅助设备、输变电设施、直流输电系统以及供电系统可靠性信息;

(三)每年1月20日前报送上一年度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电力可靠性技术分析报告;

(四)重大非计划停运、停电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内报送事件分析报告。

第十条城市电监办应当自电力企业信息报送期限截止之日起3日内向区域电监局报送本省的汇总信息。区域电监局应当自城市电监办信息报送期限截止之日起5日内向可靠性中心报送本区域的汇总信息。

第十一条电监会对电力系统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电力可靠性评价工作由可靠性中心具体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电力可靠性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三条实施电力可靠性评价,可以对电力企业报送的有关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四条年度电力可靠性评价结果经电监会审核后统一。

第十五条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电力可靠性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现场检查措施:

(一)进入电力企业进行检查并询问相关人员,要求其对检查事项做出说明;

(二)查阅、复制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第十六条电力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协助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进行现场检查,按照有关规定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

第十七条电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未按照本办法实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十八条电力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一)虚报、瞒报电力可靠性信息的;

(二)伪造、篡改电力可靠性信息的;

(三)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电力可靠性信息的;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5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监测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真实情况,跟踪观察外币跨境流通的数量、结构和境内存量,分析研究外币跨境流通规律和趋势,为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进程,促进大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加快建设外币现金流通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外汇监督管理制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建立健全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是积极探索货币区域化的需要。由于中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币的坚挺,内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通过民间因素、边贸因素、人员流动等因素自然形成了外币现金与人民币现金的交互跨境流通状态,外币现金已逐渐成为边境贸易结算的首选结算方式,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对我国经济金融特别是广大边境地区经济金融形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人民银行了解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量、境内存量,探寻外币现金跨境流通规律,积极探索研究和推动货币区域化战略的需要。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顺应边境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推动边境区域金融合作的客观要求。目前美元、欧元、港币、日元等外币现金在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及云南和广西等地与人民币现金一样被广泛使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边境区域外币现金跨境流通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主要通过出入境人员携带现钞和其他非正规渠道等方式跨境流通,这使得边贸企业承担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同时对基层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反假币、反洗钱等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的金融合作远落后于经济合作,建立健全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情况,研究解决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带来的新问题,加快推动边境区域金融合作的客观要求。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有效实施货币政策,反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需要。监测分析区域经济金融运行,及时反馈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应,为人民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参考、决策,是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大量外币与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流通渠道的隐蔽性、资金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人民银行很难有效监测分析宏观调控政策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影响。所以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实现人民币与外币的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并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监测分析制度,有效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外币现金跨境流动影响和涉外经济影响的需要。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积极探索研究金融支持“走出去”战略,推进贸易便利化的需要。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带来了新的机遇。企业“走出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和服务体系。但是,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金融合作仍处于“滞后”状态,这已成为制约涉外经济贸易发展,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新瓶颈。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是更全面监测分析跨境企业资金流量、货币兑换价格变动情况、了解跨境企业投资存在的困难以及推进贸易便利化的需要。

人民银行现行外汇统计监测体系的缺陷

人民银行现行外汇统计体系存在一定漏缺,系统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由于目前外汇监管停留于前台操作与后台补漏、事前审批和前台检查等形式,因而产生了许多为事前审批服务的监管系统,使得现行外汇资金流通监测系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系统未考虑到当今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忽略了对外币现金流通的监测,使现行外汇统计体系缺乏必要的前瞻性。

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的外汇收支统计体系过于笼统,信息涵盖面不全。由于现行外汇收支统计体系主要是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而居民与非居民或企业外币现金流通并未详细统计监测。这种统计体系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及境内外汇现金流量进行有效分析。

制度约束力不强,数据信息采集手段较为被动和落后。主体申报制是现行外汇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系统的一个特征。在外汇管理局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映像过程中,统计申报单充当了重要的反馈角色。这种通过申报单来搜集监管信息的管理行为,其主动权在于申报主体(银行、企业和个人),由于制度约束力不强,在现实中不仅存在漏报、错报现象,而且数据登录与传输之间也存在很大时滞,时效性不高,加上系统缺乏一套数据生成核对机制,使得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外汇信贷、现金收支缺乏完整统计体系,统计信息共享性差、可分析监测性差。目前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业务统计监管数据,如银行结售汇数据、居民因私购汇数据、外资外债监测数据等均自成体系,缺乏完整统计体系,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缺乏一套旨在对外币现金流通进行跟踪监测的系统,导致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对外币现金流通的监管出现真空,从而影响外汇管理分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国家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与实施。

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构想

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是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经济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管理目标而在商业性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之间建立的一套对外币现金流通进行统计、跟踪、预测和分析的有效监管体系。该体系的主要特征:一是以外币现金收支为统计标准;二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统计原则;三是以外币现金流通为监测对象;四是以防范短期资金流动冲击为监测重点,以加强外币现金流通状况分析、科学合理制定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等为目的,根据上述特征,建立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体系的框架构想如下。

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工作机制。鉴于外币现金跨境流通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流通的数量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及时掌握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真实情况,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满足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以及推进世界各国金融合作进程,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要积极创新观念,完善统计功能,关注外币现金跨境流动情况,健全监测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推动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合作,积极推进本外币一体化进程。

建立金融机构境内外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系统。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各类金融机构外币现金流通速度加快,次数频繁,但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统计监测分析,由此所带来的外汇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因此,建立金融机构境内外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系统,实时银行代客外币现金收支监测,显得十分迫切。具体作法是建立金融机构外币现金收支流量统计制度,要求金融机构按月向外汇管理局报送统计报表及分析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扩大境内信息共享,进一步推进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体系建设。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海关、商务、外事、公安、银行等多部门,需要收集大量境内外经济金融数据来测算外币现金跨境流量、境内存量,跟踪观察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数量、结构和境内存量,研究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的规律和趋势,研究区域金融合作的政策措施。但是,目前人民银行收集相关数据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部门间缺乏必要的协作配合,建议把进一步推进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监测分析工作作为人民银行分支行调查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加强部门协作配合,互通信息,进一步推进监测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监测报表,科学合理地确定外币现金收支统计指标,确保外币现金跨境监测系统有效运行。外币现金跨境流通统计监测毕竟不同于人民币现金收支统计监测。根据我国现行人民银行统计制度和外汇管理政策,科学合理地设计外币现金流通统计指标,确定统计报表与监测范围,使外币现金流通统计监测的内容达到完整性、有效性和可分析性的结合,提高外币现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6

一、巧用合并计算,汇总报表很简单

为了统计数据,很多单位各个部门、分公司基本是采用统一格式的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利用Excel的合并计算功能,就可以非常快捷地实现高效汇总报表的目的,比如某公司财务部要统计2011年10月份各个车间的产量明细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启动Excel2010,新建一个Excel报表文件模板,比如:2011年10月份各个生产车间产量汇总.xls,在此表格的需要合计处输入求和公式sum,并将此模板文件中的B5:I35区域予以定义,选择B5:I35区域,单击“公式”菜单,选择其中的“名称管理器”选项,在弹出的“名称管理器”窗口中,单击“新建”选项,在其中的“新建”对话框的“名称”文本库中输入自定义名称,如“chanliang”,单击“确定”按钮(图1),然后将此文件分发各个车间统计员。

2. 当各个车间统计员填写完毕后,财务部将收到的各个统计报表,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全部予以打开,接着打开汇总文件“2011年10月份各个生产车间产量汇总.xls”,选择需要汇总数据的B5:I35区域,单击“数据菜单”,选择其中的“合并计算”选项,在弹出的“合并计算”窗口中(图2),从“函数”列表框中选择汇总方式,如经常使用的“求和”,在“引用位置”文本库中输入要合并的文件引用信息,如第1车间的报表:“F:\2011年10月份各个生产车间产量汇总1车间.xls'!sheet1!chanliang”,在此信息中,包括要合并文件的路径信息以及工作表名称、定义名称,采用此方法将其他车间的文件引用信息依次填入此表中,最后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候就会发现所有各个车间各个工作表中的数据都会自动汇总到此总表中,而且采用了分类汇总方式,需要查看各个车间的明细时,只需要单击左侧的级别按钮即可(图3)。

小提示

如果各个车间报送上来的文件需要改动时,这时候就需要使汇总表文件与各个车间报表同步更新,这时候只需要选中“合并计算”窗口中的“创建指向源数据的链接”选项即可。这样当各个车间报表改动时,汇总表也会自动重新计算。

二、妙用VBA,多表自动汇总合一

使用合并计算,虽然能够完成汇总工作,但是必须逐一添加,并且这种方式是合并计算,而不是将所有各表数据复制到汇总表中,而有的时候是需要将多种格式相同的工作表内容全部汇总到一个文件中,比如某个公司有多个车间,需要将各个车间产量数据自动汇总到一张表中,怎么办呢?通过简单的VBA就可以完成。

新建一张产量汇总表,比如“总表.xls”,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Sheet1工作表中,在其中输入详细具体的列名(图4),然后将此表分发给各个车间进行填写, 各个车间填写完毕后,将各自报表重新命名,比如第1车间的表名为“1车间.xls”,只要不与总表名重复即可。

将各个车间发送来的统计报表与总表存储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打开“总表.xls”,单击“开发工具”菜单,单击“插入”选项,从其中的Active X控件列表中选择命令按钮,然后在总表表格的右上角划出一个命令按钮,并单击“属性”选项,将此按钮的Caption标题修改为“汇总报表”。

小提示

如果在Excel2010菜单中没有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可以执行“文件选项自定义功能区”命令,从弹出的“Excel选项”窗口右侧的自定义功能区中选中“开发工具”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接着按下ALT+F11组合键,在弹出的VBA编辑窗口中,输入以下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Dim wb As Workbook, m%, s$

Range("a3:h65536") = ""

mypath = ThisWorkbook.Path

myname = mypath & "\*.xls"

m = 3

s = Dir(myname)

If s "" Then

Do While s "总表.xls"

Set wb = GetObject(mypath & "\" & s)

wb.Sheets(1).Range("a3").Resize(wb.Sheets(1).Range("a65536").End(xlUp).Row, 15).Copy Range("a" & m)

wb.Close False

m = Range("a65536").End(xlUp).Row + 1

s = Dir

Loop

End If

End Sub

其中的"a3:h65536"是指除列名外的汇总区域,可以根据表格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输入完毕,检查无误后,单击“保存”按钮,关闭此VBA窗口(图5)。

以上设置完毕后,单击总表中的“汇总报表”按钮,你就会发现在瞬间各个车间的统计表中的数据都会自动汇总到此总表中,非常快捷方便(图6)。使用此种方法更适合大量数据表进行汇总工作,而且相比合并计算操作来说,更加简便易行,这样更便于查看各种明细数据,而且处理起数据来更加方便。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表,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修改总表中的相关代码即可。

(本文代码可从.cn/u/ish?uid=1704202287下载)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7

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它有关主管部门。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第二章职责

第六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一)会同卫生部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管理规章和政策,并监督实施;

(二)通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三)组织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会同卫生部组织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对突发、群发、影响较大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药品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五)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根据本办法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

(二)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三)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组织调查、确认和处理;

(五)对在本行政区域内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八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已确认的药品不良反应采取相关的紧急措施。

第九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办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工作,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承担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的收集、评价、反馈和上报工作;

(二)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行技术指导;

(三)承办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资料库和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维护工作;

(四)组织药品不良反应宣传、教育、培训和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五)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国际交流;

(六)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研究。

第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承办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的收集、核实、评价、反馈、上报及其它有关工作。

第十一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人员应具备医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知识,具有正确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的能力。

第三章报告

第十二条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第十三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第十五条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药品生产企业除按第十三条规定报告外,还应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的形式进行年度汇总后,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对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每年汇总报告一次;对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在首次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届满当年汇总报告一次,以后每5年汇总报告一次。

第十六条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满5年的,报告该进口药品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对进口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还应进行年度汇总报告,进口药品自首次获准进口之日起5年内,每年汇总报告一次;满5年的,每5年汇总报告一次。进口药品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发生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经营该进口药品的单位应于不良反应发现之日起一个月内报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第十七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群体不良反应,应立即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厅(局)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立即会同同级卫生厅(局)组织调查核实,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第十八条个人发现药品引起的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直接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每季度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所收集的一般不良反应报告;对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应当进行核实,并于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报告,同时抄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厅(局);每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所收集的定期汇总报告。

第二十条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每半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资料,其中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群体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应分析评价后及时报告。

第二十一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对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单位或个人反馈相关信息。

第四章评价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应经常对本单位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第二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及时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核实,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提出关联性评价意见,并将分析评价意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

第二十四条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采取责令修改药品说明书,暂停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措施;对不良反应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体健康的药品,应当撤销该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并予以公布。已被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或者处理。

第二十五条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定期通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情况。

第五章处罚

第二十七条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除医疗机构外的药品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警告,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一)无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

(二)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

(三)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的;

(四)未按要求修订药品说明书的;

(五)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医疗卫生机构有以上行为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移交同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中违反规定、延误不良反应报告、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重复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三)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四)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第三十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中国人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8

(一)主要任务。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各镇街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结合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专项行动回头看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查漏补缺为重点,对风险隐患实行动态监管,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全面准确地掌握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对风险隐患进行普查登记、安全评估、统计汇总;要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二)职责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安排、指导和规范本系统本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本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数据库,汇总上报风险隐患信息;各镇街,园区(新城、风景区)及有关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本区域风险隐患数据库,汇总上报风险隐患信息。其中:

1、煤矿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安监局负责。

2、社会消防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消防支队负责。

3、工程建设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城乡建委负责。

4、防汛抗旱、水利工程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水利局负责。

5、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林业局负责。

6、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国土分局负责。

7、环境污染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环保局负责。

8、工业企业、燃气、电力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经信委负责。

9、民爆物品、成品油、液化气、大型商场超市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商委负责。

10、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交通设施及在建工程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分别由区公安分局、区交委负责。

11、卫生医疗机构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12、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食药监分局负责。

13、特种设备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质监局负责。

14、学校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教委负责。

15、房屋住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房管局负责。

16、防雷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由区气象局负责。

17、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区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和《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意见》(府发〔〕69号)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职责分工,开展好本行业或领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二、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研究解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范围、时间进度要求,立即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

一是排查登记。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查、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意见等多种方式迅速开展好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将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以表格的形式统计归档,详细登记风险隐患类型、形成原因、确定依据、责任主体、上报单位以及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等基本情况。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要对本单位的风险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并将有关情况报各镇街和区政府有关部门。

二是分析评估。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受其影响区域内其他风险隐患情况,需整改的内容、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及落实情况,应对该类风险隐患的应急资源和应急能力储备等各方面,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完善监测预警网络,落实强有力的监控措施,同时按照《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突发事件隐患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府办发〔〕10号)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风险隐患信息。

三是治理整改。坚持边查边改,把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普查登记全过程。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要制定“一对一”的应急急预案和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对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隐患;对风险隐患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整改的,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落实;对问题较多、隐患严重、危险较大的,要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果断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是汇总上报。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做好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风险隐患数据库,明确风险隐患的类别、性质、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影响范围、警示事项、简化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公众自我保护措施、隐患动态发展情况、责任单位、责任人等,风险隐患数据库资料(含电子件)于年3月25日前通过党政内网上报区政府应急办,对情况紧急、极易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要立即上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三)检查阶段

各镇街、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自查、全面总结,于年3月25日前将该项工作总结材料报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应急办会同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及时组织对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查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区进行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预防突发事件的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检查、督促和指导力度。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未按要求开展调查工作、调查不全面彻底、发现问题未采取有力措施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因迟报、漏报、瞒报、谎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9

南昌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在南昌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南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机管局”)的统一部署下,由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市直各单位(部门)(以下统称“市本级公共机构”)组织实施。

(一)市机管局负责全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等。

(二)市本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市直各单位、部门负责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及所属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制定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市机管局。

(三)县、区(新区、开发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工作。包括制定统计调查实施方案,部署统计工作,发放统计报表,开展统计培训,审核、汇总统计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报送市机管局。

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负责制定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实施方案,于2011年4月10日前报送市机管局备案。

二、统计报表的填报主体

(一)基础表及台账

基础表包括《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由各公共机构填写、上报。县、区(新区、开发区)所属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逐级上报至本地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再由各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市本级公共机构统计数据由各机构汇总后,报市机管局。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信息统计台账》是各公共机构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资源消耗原始信息的账册,是填报能源资源统计报表的依据。各公共机构须逐月按时填写。

(二)综合表

综合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供市本级各公共机构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市直各单位、部门填写后报送市机管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供县、区(新区、开发区)汇总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时使用,由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填写,汇总本行政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报送市机管局。

三、统计数据采集方法

(一)公共机构基本信息采集

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和市本级各公共机构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全面统计、整理本行政区域、本级公共机构的数量,登录江西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网站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系统”,填写本行政区域所有公共机构的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组织机构代码等基本信息,于2011年3月1日前完成;各公共机构在填报统计数据时自行填写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等其他信息。

(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采集

各公共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能源资源统计台账,严格实行能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为公共机构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耗管理服务。分户是指按用能单位计量;分类是指按用能种类计量;分项是指按能耗用途计量。

1、电耗数据电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总电耗。

2、水耗数据水耗数据采集分两部分:一是自来水,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二是自备井水,按照自备井实际水消耗情况获得水耗的数据。然后两部分相加获得总水耗数据。

3、煤耗数据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煤耗总量。

4、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对集中管道供应的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二是对分户购买的,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消耗总量。

5、集中供热耗热量数据已安装热量计量装置的,通过对计量表读数获取数据,未安装的不需填写。

6、公车用油数据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累加获得油耗总量。

7、公共机构合署办公区的能源资源消耗数据

已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的,由各公共机构分户采集、填报。未安装能源资源消耗分户计量装置或分户不彻底的,应在主管部门或物业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参考用能人数、建筑面积、用能设备等因素,对能源资源消耗量进行合理分摊,分别填报。

四、统计数据填写、审核

各公共机构应指定专门统计人员(以下称“统计员”)负责能源消耗数据的采集、报表的填写和按时报送。统计员应当具备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各公共机构主管节能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换算方法等内容符合统计规定,确定无误后,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

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对本地区各公共机构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并定期抽查,市本级各公共机构也应当对本单位、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复核,以确保上报的能源资源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及费用等内容符合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有关规定。

实施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网络填写报送时参照上述程序严格进行审核和复核。

五、报送周期与时限要求

(一)市本级公共机构

1、市直单位、部门(不含省垂直管理单位和驻外机构)按季分月填写本级机关的《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并于次季度前10日内报送市机管局。

2、市直单位、部门的下属公共机构按季分月填写《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报本机构的主管单位、部门。报送时限应在符合市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由本机构的主管单位和部门自行确定。

3、市直各单位、部门按季度、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季度汇总情况于次季度的前10日内报送市机管局;年度汇总情况于次年度2月28日前报送市机管局。

(二)县区(新区、开发区)公共机构

县、区(新区、开发区)按年度汇总填写《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行政区域汇总情况》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类汇总情况》,于次年3月1日前报送市机管局。

各县、区(新区、开发区)对本地区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的周期和报送时限应在符合市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自行确定。

六、数据分析

各公共机构应每季度或每月结合本单位、部门、本系统建筑面积、用能人数、用能设备运行情况等,对电、水、气、油、煤等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县、区(新区、开发区)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定期对本地区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形成《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数据同步报送。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主要用能设备变化情况,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的变化趋势,人均能源资源消耗、单位建筑面积能源资源消耗、公车能耗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同比分析,教科文卫体等同类公共机构比较分析,以及各项能源资源消耗水平降低(升高)原因分析,下一步拟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区域经理工作汇报篇10

一、志愿者队伍组成

1、党员志愿者队伍:以社区学院、各中小幼职的党员教师为主;

2、团员志愿者队伍:以社区学院、各中小幼职的团员教师为主;

3、学生志愿者队伍:以各中学、职校的优秀学生干部锻炼为主;

4、家长志愿者队伍:以各中小幼职校的家长委员会代表为主;

5、退休教师志愿者队伍:以70岁以下的退休党员教师为主。

二、主要任务

(一)各基层单位党组织

1、在暑假之前,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以自愿报名和组织动员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好本单位参与今年暑期社区教育的党团员、学生干部和家长志愿者队伍。要在全校做好动员工作,尤其要动员党员教职工积极报名参加。

3、各单位党组织落实本单位志愿者队伍的负责人和联系人。将今年暑期志愿者名单汇总交所属街道社区学校,由社区学校落实具体服务任务。

4、与社区学校保持联系,积极组织志愿者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尝试暑假期间在社区学校对义务制教育阶段学习困难的学生开设免费补习班。党组织了解本单位志愿者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情况,收集好人好事。暑假结束前夕,及时进行小结,申报先进个人。

5、社区学院、各中小幼(一级幼儿园)职校要制定暑期校园开放的计划,安排好志愿者执勤,负责校园安全卫生工作,确因校园大修不能开放的,要告知社区居民,并报区学生暑期工作办公室和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备案。

(二)教育关工委

1、组织各校关工小组适时、适度地开展志愿者工作。

2、做好各关工小组志愿者活动的统计汇总工作。

(三)各街镇社区学校

1、主动与区域内相关单位党组织联系,落实组建志愿者队伍的有关事宜。

2、汇总区域内各单位今年暑期志愿者名单,填妥《××街道(镇)××学校年暑期志愿者汇总表》,交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

3、参与研究和制定街镇暑期活动项目,合理安排志愿者;落实师资,为学习困难学生参加补习班提供相应服务。

4、制定《暑期志愿者工作联系表》,和各基层学校志愿者负责人和联系人保持经常性联系,向基层党组织反馈志愿者活动情况,协调暑期志愿者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

5、及时向街镇、居委会了解各单位暑期志愿者工作情况,做好相关评价工作,向社区教育网和教育信息网传送相关信息,及时报道特色和经验。

6、积累暑期志愿者工作的资料,及时做好小结。

(四)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

1、制定年暑期教育系统志愿者活动方案,设计街镇和学校《年暑期志愿者汇总表》,报区暑期工作办公室,并告知街镇暑期工作办公室和社区学校。

2、确定专人分管暑期志愿者工作,与各街镇和社区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

3、做好评选先进和表彰工作,评选区先进暑期志愿者。

4、加强宣传工作,要在社区教育网、教育网、《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志愿者事迹。

三、日程安排

(一)6月1日-10日

制定活动方案,报教育党工委主要领导审定。

(二)6月11日-30日

1、向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和街镇暑期工作办公室及社区学校下发方案。

2、社区学校将暑期活动项目和相关工作以书面形式报区域内各学校党组织,由各学校落实具体志愿者人选。各学校党组织组建本单位暑期志愿者队伍,将志愿者队伍名单报社区学校。

3、各社区学校召开辖区内中小幼职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落实暑期志愿者相关工作。

4、社区学校汇总本街镇暑期志愿者队伍名单并报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

(三)7月1日-8月15日

1、各基层单位组织志愿者参加社区暑期活动和校内各项活动,党组织及时了解志愿者活动情况,作好协调工作。

2、各社区学校组织各项活动并安排各类志愿者参加,做好过程积累评价和反馈。

3、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基层单位党组织和街镇社区学校及时组织新闻报道,积累原始资料。

(四)8月16日-20日

1、社区学校总结暑期志愿者工作,向区里推荐优秀志愿者。

2、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做好优秀志愿者评选的相关工作,并报区暑期工作办公室。

(五)8月21日-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