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护士事迹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8 05:18:36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1

2010年-2015年淮阴卫生人物画册

十佳基层医院院长:

蒋艳艳,女,1980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淮阴区王兴卫生院副院长、主治医师。

曾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进修内儿科和心内科,参加江苏省乡镇卫生机构管理、全科医师骨干人员培训班。2010年上任以来,一直分管医疗,护理,院感,药政,科教人才等工作。坚持每天查房坐诊,为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她定期梳理医院医疗业务工作上的不足,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执行,不断强化院内三基训练和考核。每月20号定期带领科主任开展质管日活动,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卫生院连续5年无一起医疗差错、纠纷、事故发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在2010-2014年度连续被淮阴区卫计委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3月被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2015年荣获“十佳基层医院院长”称号。

十佳护士长:

吴英,女,197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淮阴区王兴卫生院护士长、主管护师。

曾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护理管理。为了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苦心钻研进针的角度、位置、速度、病人疼痛的敏感部位等,在群众的心目中获得了 “神”称号。二十年来一直用自己这双隐形的翅膀关爱着周围的每一个患者和同事。“白衣天使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白衣天使是最美丽的。”这是她在2012年荣获“淮阴区十佳护士长”时所说的获奖感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二十年的工作经历书写了一首首对生命的赞歌。连年获得区卫生先进个人。

最美妇幼天使:

张丽娟,女,生于1985年10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淮阴区王兴卫生院妇产科执业医师。

能熟练开展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对妇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具独特见解,参加妇产科各种常规手术。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和责任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2010年、2012年度被评为“妇幼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获得“十佳妇幼天使”光荣称号。

十佳签约服务医生:

郭其成,男,195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淮阴区王兴镇练湖村卫生室室长、执业助理医师。

他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从事村医工作已经有36年了,签约人群既是他的病人,更是他的亲人、邻居。多年的从医经验,已使他养成了手机24小时开机的习惯,从此也成了健康热线。村里哪位老人的降压药快吃完了,哪家的

儿媳妇怀孕要建卡了,这些都在他的心里装着。为了帮助服务人群进一步明确诊断,他还会亲自把患者送到王兴卫生院检查,遇到疑难病症则请科主任会诊,直到患者检查治疗结束。他,时刻牢记自己肩上背负的使命,履行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承诺。他所管理的练湖村卫生室2011年、2014年度获得“优秀村卫生室”称号,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乡村医生”,当地群众誉他为“百姓健康贴心的大管家”。

十佳健康管理团队:

淮阴区王兴卫生院第二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成立于2014年2月,由全科医师李跃、社区护士谭家萱、妇幼医师纪中梅、公卫医师毕桂明等同志组成,服务王兴镇的王兴、练湖、两淮、团结、沿河、肖荡和长兴等7个村居民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2

地方政府加大对烈士纪念设施的投入和重视

大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烈士褒扬工作,规划引领陵园公园一体化,坚持继承与发展并举、建设与保护并重,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纪念活动,营造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学习烈士的浓厚氛围,来告慰在大丰这片热土上牺牲的革命先烈。大丰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占地201亩,园区内现有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烈士英名墙、烈士碑林园、著名烈士英烈园等纪念设施,载录革命烈士2046名,存放烈士遗物史料952件,每年接待前来凭吊瞻仰的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及烈士家属80万人次。

把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工作纳入规划,经费纳入预算,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实施,推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建设工作齐头并进。他们抓住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契机,将陵园公园一体化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完成了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和环境改造。

设施保护科学化、合理化、完整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他们在重新改造、布展时既要考虑到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利用,又要借鉴国内外先进展馆的经验,结合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使纪念馆真正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纪念馆在布展中突出了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人和事,为了加强展示效果和寓教于乐的作用,采用了高科技的多媒体工艺。

对纪念碑、烈士墓等建筑设施进行修缮。硬化美化纪念广场2000多平方米,投入150万元,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北侧,新建了一座长23米,高3.2米的烈士英名墙。将97座散落于大丰各地的烈士墓迁入烈士陵园,并在烈士纪念碑的四周形成一个碑林园。投资120万元,新建英烈园,为方强、李增援两位著名烈士树立铜像。

拓宽活动载体 充分发挥宣教功能

坚持褒烈宗旨,弘扬英烈精神。陵园管理处收集整理烈士事迹,汇编成《大丰英烈》《红色印迹》《新四军与大丰》,免费发放各乡镇、各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大科技投入,引入多媒体储存播放手段,把烈士档案、英烈故事等馆藏资料制成影像资料,方便查阅和保存。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3

一旦发生医疗诉讼,作为重要的书面材料证据将在笔迹鉴定中极大地降低证明力,甚至有可能被推定成事后伪造病历材料而加重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的内容过于随意,记录不全甚至错误、记录的字迹过于潦草、记录的内容与医嘱或者医疗过程矛盾。比如有的病情应该及时记录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脉搏跳动,以方便判断用药,但病历中记录错误,导致产生严重后果。诸如此类的记录即不符合证据的真实和原始的基本要求,从而在诉讼中不能有力的支撑医务方的主张[2]。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的法律风险护理工作都有基本的操作规范,操作依据便为《医疗护理技术常规》,但是日常工作中总会存在部分护士简化护理或者敷衍了事,或明或暗地存在违背《技术常规》的情况发生。但如果发生医疗诉讼,《医疗护理技术常规》便是衡量一切护理工作的指南和标准,而上述简化护理或者敷衍了事的护理工作就将是问题和法律责任的集中爆发点。日常用药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病历中记录的用药情况是一种书证,但是诉讼中书证与物证均能提供则对证明医务人员提出的合理医务措施的主张至关重要,护理中的用药即是经常都会碰到的物证,应该及时妥善保管就诊人使用过的药瓶或者其他证据,并标明使用时间和地址,尤其是在输液、注射、用药等发生不良反应时,更应该对残留物妥善保管,以便送检,在医疗诉讼中,因为药品质量不合格或者其他药品原因也成为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3]。

护理过程中的言语交流存在的法律风险护理面对的就诊人是一群备受折磨的患者,他们对医务人员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看重,所以在就诊人面前讲话要慎之又慎,切不可把话说的太死,也尽量不能让就诊人产生误解,比如面对一个病情并不稳定的就诊人家属,切不可过意乐观患者病情,否则一旦产生不利后果,就诊人家属即可能以此作为医务方轻率大意不负责任的把柄,从而可能难免卷人一场诉讼当中。面对社会对护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最先进的护理理论,掌握最先进的护理操作知识,另一方面,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制观念知法并且懂法,将掌握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护士应明确由于自己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将引起相应的行政、民事纠纷,犯有严重过失时会触犯刑律,每个护理人员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刻牢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牢记风险就在我们身边。

树立正确的合规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标准[4]操作标准从法律层面限定了护理的职责范围,只要严格按照该范围行事,操作规程即能有效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我们即能有效避免纠纷产生的源头,即使在纠纷产生之后也能成为免责的护身符。严格执行监督检查规定有很多问题看似产生于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小细节,但是深究原因,其实跟我们的整个管理机制存在莫大的干系。试想,如果我们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如果监督能够杜绝走过场,很多可能发生的问题即会扼杀在摇篮,就不可能酿成更大的纠纷。

养成良好的护理记录习惯作为纠纷最直接的证据来源,我们应该格外看重护理记录对我们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该由护士亲自完成,切忌包办代替甚至马虎了事,记录应该准确、及时、无误、完整,真正做到对就诊人员的真实反映。建立跨行业职业交流,特别是与法律职业工作者加强交流通过交流普及相应的法律知识,讨论医疗纠纷案件的发案规律,建立可操作性较强的反纠纷方案。甚至可以聘请法律顾问,按时开展普法知识讲座,甚至直接参与医疗纠纷。

作者:易艳玲 黄小珍 肖安萍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4

《人民军队三字经》读本,是中国人民在建国前夕编写出版的教材,内容涉及党史、军史、政治、地理、战术、军纪等,读者对象为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文盲的人民战士,该读本在部队基层的普及率相当高。虽然时过境迁,该读本的某些内容、文句与词语已经过时,但作为一份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国人民的军史档案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关背景信息

关于《人民军队三字经》读本的作者与出版情况,通过google搜索网页检索,可以查阅到数篇相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一:

“另一件事是编印出版《人民军队三字经》。《前卫报》分发下去,有的战士自己能读,有的战士只能由别人给他念。针对他们不同的需要,耀邦和我商量编写一本启蒙读本,把识字和政治教育结合,要求内容充实而语言生动活泼、通俗顺口。课本编写了两次,第一稿不满意,没有通过,第二稿就交给和谷岩编写。和谷岩当时不过是二十岁出头的小青年,耀邦鼓励他放开胆子下笔,结果就是这本《人民军队三字经》:“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从人民翻身讲到共产党、和,从大革命讲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中国讲到美国和苏联,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到奋勇杀敌、立功受奖、优待俘虏。《三字经》起初在《前卫报》连载,全部完成之后,耀邦和我修订了两遍,又让部队画家郑拓配上插图,然后印刷出版,全体指战员人手一册。《三字经》深受欢迎,一章章一段段许多战士都能背诵出来,被当顺口溜演唱。《三字经》被不少战士随身携带,在伤员血染的衣袋和烈士遗物中都曾发现。” (李昌《我与耀邦共事》)

材料二:

“1947年春,和谷岩仿照在家读过的“平民课本”写了一首“三字歌谣”,发表在纵队的小报上: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当时任纵队政委的同志看了,找到他说:部队现在的成分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文盲太多,不适应全国解放后现代化国防军的要求,要想办法提高我们战士的文化素质,由你负责来搞一本“三字经”,配上插图,看图识字,发到连队,作综合教材。和谷岩受领任务后,用三个多月时间写出了总共有57章的《人民军队三字经》(郑拓绘图,全文写出后曾请从延安来的作家陈明看过),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印发部队每班一册。这本集党史、军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常识于一体的教材,以其口语化的语言,实用性的知识,很快在部队流传开来。战士们一有空就争相阅读、传抄,在伤员鲜血浸透的衣袋里,在烈士俭朴的遗物中,都曾发现过这本《人民军队三字经》。新中国成立后,这部“三字经”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并展出。”(武将:《战士的责任重:编辑手记》,载《报》2000年10月26日)

材料三:

“令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1948年秋,军区下发了一本《人民军队三字经》的小册子,有文字,有图画,内容十分丰富,讲我军性质、历史和光荣传统,介绍各解放区情况和高级将领,用今天的话说,称得上是有关我军的小“百科全书” 。战士行军念,住下来读,用它学政治、学文化,爱不释手。记得介绍‘晋冀鲁豫边区’那一节,最后几句是‘人口多,三千万,过黄河,下中原,常胜军,能征战,灭奸贼,破困难,,司令员’。但几十年来,对影响如此之大的优秀作品,竟不知它的作者是谁。当笔者写这篇短文时,曾任报社副社长的和谷岩同志,以其三卷本的文集签名相赠。接到后我立即拜读,读到第二卷,意外地发现,这篇教育激励过无数战士的‘三字经’的作者,竟是本人拜访过的和谷岩同志。这部‘三字经’在建国后,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和展出。” (魏艾民:《战士两件宝:枪和枪杆诗》,载《报》2001年2月5日)

材料四:

“淮海战役结束后,野政宣传部便提出随军分店出版部队读物问题。原则上规定:随军分店出版图书,应由野政宣传部负责编审,出书的经费和发行工作则由随军书店负责。决定先出版淮海战役战斗通讯集和《人民军队三字经》。战斗通讯集由杨子涛负责编辑,《三字经》约请部队作者李燕荪编写。经过他们二位的努力,两本书稿在南京解放前后完成。随军书店在上海也参加了一部分工作,没收到50令新闻纸,由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出版处出版室负责人决定,拨给了随军书店,随军书店就以此为资本印书。……《人民军队三字经》是帮助文盲识字用的读物,64开本,便于战士携带。因为当时部队正在开展文化学习,而部队识字课本又未编出来,该书就被选为临时课本,印数达25万册。”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新华书店》,载“山东图书信息”网页)

上述四份材料提供了许多有关《人民军队三字经》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但也有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信息,如就其作者而言,据上述前三份材料分析,《人民军队三字经》的编撰设计者为,初稿作者为李昌,二稿作者为和谷岩,最后定稿为李昌与。但据材料四的叙述,作者是李燕荪。由于没有原本对照,尚无法判断。

民间抄本概况

笔者于2002年10月在丽江大研镇老街一家古玩店内寻访古籍时,从一堆《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线装书中,偶然发现此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一册,随即购下。

该抄本为毛边纸本,长26.5公分,宽14公分。正文共53页,每页八行、竖排,每行满格为6句18字。文字字体为小楷,每字约1公分见方。

抄本课文为三字一句,每课最短8句24字、最长40句120字,但以20句60字、22句66字和24句72字的课文居多。课文标题共593字,正文1835句共5505字,抄本标题、后识和姓名共47字。字数总计6145字。

抄本全文80课,与前述材料二的“57章”之说有较大差异,但抄本第一课的前八句“天荒荒,地荒荒;不识字,是文盲。不怨爹,不怨娘;旧社会,害人狼……”,与材料一与材料二所述一致。此外,抄本“第拾玖课”与材料三所述略有差异,抄本标题“晋冀鲁豫”及正文“人口多,五千万”,而材料三为“晋冀鲁豫边区”与“人口多,三千万”。

抄本的标题有三:封面标题为《解放人民三字经本》,正文标题为《人民军队三字经》,正文末尾书写为《中国人民军队三字经》。

抄本未注作者姓名。从字迹分析,抄本的抄录者至少在三位以上,但署名仅两位:题首有“苏子彬”加戳“苏子彬印”(正楷,1.1公分见方),笔迹较嫩;正文末有“公元一九五一年农历五月十七日(1951年6月21日)中江区第八行政村苏泽万录”加盖“苏泽万印” (正楷,1.1公分见方)。此外,封面还有钢笔字笔迹:“公元壹九五1年”、“学生苏子彬计()”加印章(“苏子彬印”)。

调查抄者经过

由于笔者对抄本中两位署名抄录者的情况一无所知,故自发现和获得该抄本以来,一直未予以披露。

2005年7月下旬,笔者特意赴云南调查《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抄者,辗转周折,终于在云南省大理市鹤庆县六合乡禾乐村(位于金沙江畔海拔2600多米的四阱山顶,即抄本中所述1951年时的中江区第八行政村)的一处独居破旧农舍中,寻访到了《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署名抄录者之一苏子彬先生。经问询后得知,苏泽万为苏子彬养父,苏子彬于12岁从邻乡过继给苏泽万,曾在六合乡上学,“读到六年级”。苏子彬“属猪”,当于1935年出生。苏泽万“属龙,64岁过世”,其生卒年当为1892―1956年。在当时当地,苏氏父子属有文化之人。因此,《人民军队三字经》抄本的两位署名抄者的关系为父子。

当笔者给苏子彬出示抄本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复印件时,面对半个世纪前他和他父亲曾经抄录的《人民军队三字经》,他已经不记得往事,但肯定“苏子彬”是他自己、“苏泽万”是他的父亲,并十分肯定地确认所盖的两枚印章是他们父子俩的。笔者问及章印是否还在,答曰无存。问及此抄本的确切来源,苏子彬更无从回忆。

笔者分析:苏子彬遗忘自己笔迹以及无法回忆抄本来源的原因有二:一是笔者所出示的仅为抄录本封面、首页和末页的复印件,而非原件,致使苏子彬无法触及深层记忆;二是封闭崎岖的高山环境,居住在这高耸入云的山顶村落,可以长期不接触笔墨、不书写文字,从而使苏子彬忘却了自己早年的笔迹。

为了判断笔者分析的可能性,笔者请苏子彬写下了“苏子彬”以及“人民军队三字经”等字,看他写字时的运腕姿势,表明他曾有过习字的经历,审视其当场所写的字体,与抄本的正文标题及署名神似。因此,笔者逻辑地判断:抄本中相对稚嫩的几种文字之一,由苏子彬“”,而相对老练的文字,则由苏子彬的养父苏泽万“录”。其余文字的抄录者,暂且不知其人。

民间抄本意义

笔者认为,民间抄本《人民军队三字经》有多层意义。首先,《人民军队三字经》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革命历史文物性质,其印刷出版本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文物,(材料二与材料三均提到,《人民军队三字经》“被革命历史博物馆和军事博物馆作为革命文物收藏和展出”,但笔者曾多方询问,均未果。)而民间抄本的发现,无疑为这份军事文化遗产增添了新的内容。

其次,在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三字经》不仅成为当时战士中的文化普及读本或教材,而且还影响到民间,成为民间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读物之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对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以及新中国的爱戴和拥护。

第三,自明代以来,云南省丽江和大理地区,越来越受到先进汉文化的影响,《四书》、《五经》、《古文观止》以及《幼学琼林》等汉籍基础读物,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基本文化教材。而《人民军队三字经》作为教材传入民间,对于当地的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第四,较之目前有记录的《人民军队三字经》版本,此次发现的民间抄本,在篇幅上有较大差异,在文字上亦有出入。正是这些差异与出入,对于中国人民军史档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5

日本古代远在7世纪初,苏我氏王朝的圣德太子就开创了向中国派遣官方遣唐使团的先例,并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大量遣唐使在中国求取宝贵经验和技艺,将当时先进的文化精神(包括建筑、礼仪、艺术、佛教等)带回日本。尤其是建筑技术,日本历史上早期的古建筑几乎都是同年代中国唐代木构建筑的移植或直接翻版。今天散见于日本各历史时代遗址并保存完好的木构古建筑,非常清晰地印证着这一历史渊源。

约8世纪(中国唐代),在今大阪、京都、奈良之间的太和平原地区诞生了日本国,定都奈良,称“平城京”,并模仿当时中国唐朝都城长安的规制建城,其规模约为长安的四分之一。由此开始,日本古代经历了下列历史时代:

1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794年,元明天皇定都奈良。此时代是吸收、模仿中国隋唐文化最多的时代。

2 平安时代

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京都(古称平安),仍按唐制建城。平安时代的日本本土贵族文化逐渐成熟,外来文化开始被本土文化改良。平安后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日本的宫殿,庙宇建筑逐渐脱离中国文化影响,形成具有和风特征的木构建筑风格。

3 镰仓时代

公元1192年,源氏家族在当时尚属边地的镰仓(今东京郊区)开创武士幕府新政权,天皇仍留京都。这是日本古代以新兴武士阶级为中心的新文化繁荣时代。

4 室町时代

公元1338年,足利尊氏击败镰仓政权,将首都回迁京都,并在京都附近的室町建立军事政权。

5 桃山时代

公元1573年,足利幕府统治最后几年的内战(即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丰臣秀吉在大阪登上政治宝座,并基本统一了当时的日本全国(今天日本的中南部地区)。

6 江户时代

公元1603年,德川家族建都江户(今东京),统治日本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在明治维新中,从此,日本历史开始走进了近代。

日本木构古建筑的现存状况和其他

日本的古建筑(群)大抵分布在日本古代历史遗迹一带。古建筑的形制及风格呈现出明显的由中国唐风向日本民族“和”风演变的痕迹,按历史年代及历史价值不同而分别冠以“国宝”、“国家重要文化财”等不同级别铭牌存世,其中多处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严岛神宫、古姬路城,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并对大众开放。

日本的木构古建筑得以保存至今,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

其一,如日本建筑史学者关野真博士在《日本建筑史精义》一书中的分析日本国内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革命性变革,也没有经受过外国的侵略。

其二,二战后期梁思成先生等出于保护建筑文化遗产的善良建议,使日本最具历史价值的那些古建筑免遭盟军大规模反击时的毁灭性破坏。

其三,历史悠久的古老木构建筑,在历代日本国民的观念中是祖先的宝贵馈赠,朝野民间对此均具有高度自觉的保护意识。

就古建筑保护而言,日本现存木构古建筑大都是以整体的理念加以保护,即以著名建筑单体为核心,包括历史上各个年代所有与之有关的附属建筑以及建筑所在区域的总体环境等等,都属于整体内容而加以保护。这些历代古建筑的形式完整瑰丽,建筑整体环境清幽古朴,已成为公众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攻关于日本历史建筑保护的考察路线,大致是走在日本历史发展的脉搏上……

日本部分木构古建筑(群)考察

1 严岛神社(广岛市宫岛)

严岛神社是日本神教道圣地,筑于日本广岛湾西南部濑户内海海滨的严岛(又名宫岛)上。主要祭奉日本古代传说中的三位海洋女神。严岛神社立于海中的大鸟居(日式牌楼),是日本国最著名的“日本三景”之一。

日本历史上最早记载严岛神社的是成书于公元881年的《日本书纪》。1168年大臣平清源重修神社,严岛神社一度成为平氏家族参拜的地点。香火鼎盛,具有当时流行的平安文化特点。之后的源氏家族延续前例给予神社优厚礼遇,严岛神社得以继续保持昌隆。

严岛神社历史上曾遭火灾,屡有修复。现存的规模及建筑形式,是在1241年的重建中大致奠定,一直保持着镰仓时代的建筑规模与特征。严岛神社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国宝。1996年,神社的建筑群与神社后方弥山上的原始林区一并列为世界遗产(其中神社属世界文化遗产,弥山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严岛神社的评价是:……协调有致的建筑显示了卓越的艺术品质和高超技术。浮现于大海和高山之间的神殿,融合了自然美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在色彩和形象的反衬下,完美地表达了日本民族自然之美的理念。

(1)大鸟居

大鸟居是严岛神社精神象征之门,独立于距神社建筑群约300m之遥的水域中,潮涨时没在海水中,潮退时可以接近,其中轴线正对神社主殿。据说,大乌居的巨大木构架采用的木材均是树龄四五百年以上的天然樟木,并按日本传统理念,每隔百年用同样材料替换一次。

我们见到的大鸟居木构,高大苍劲,粗大木柱带着它原始的神韵遍涂红漆扎在坚硬的海滩沙层中,凌空托起灵动的神社牌坊。其由于退潮而浮出水面的一段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水生物。

大乌居木构常年浸泡于海水中而不腐的原因,其一固然是名贵木材本身的耐腐性,其二可能就是这些水生物的作用。我国福建泉州的宋代遗筑洛阳桥,载入世界建桥史册的“种蛎固基”法就是利用水生牡蛎寄生在石质桥基内部及表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某种物质有效加固了桥基。某些水生物繁殖所分泌的物质是否也会对木构表面起到防腐作用,尚有待研究考证。

(2)严岛神殿

据关野真博士《日本建筑史精义》介绍,现神社本殿建筑是1556年日本战国时期毛利元就占据严岛后,沿袭旧时的规模和形制重修。其余与本殿分开而另成一区的客神社建筑依然是镰仓时代(1241年)营造的原物,留存至今。

神殿建筑群皆为木构。建筑单体以本殿为中心左右错落分布,其间以透空回廊曲折相连。所有建筑均背依青山面对海面架空而立。红色的梁柱构件间以纯白色粉墙勾勒出神社建筑群清朗鲜活的轮廓,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体现着古代日本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与审美的情趣。

神社大部分建筑其梁柱等木构件均以鲜红的涂料饰面。饰面显然是新做的,所用涂料据观察似乎更具有水性特征。

漆,是历史上日本民族擅长使用的材料之一,由此而发展出来的各类现代涂料技术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尚不能确切知道严岛神社的古建筑木构件保护用的是何种外饰材料,但从一些正在修缮而未完工的局部看到,这种特殊成分的优质涂料是以比较直接的方式涂刷到出白的木构件上。

神社建筑群中也有几座没有涂以红

色而形制与神社本殿大致相仿的建筑和与之相接的回廊,其外表看去显得更古朴苍老,传是1241年镰仓时代营造的原物(包括天神殿、戏台等)。这些建筑木构表面无饰,保留着木质经历史沧桑浸润的本色,在红构白墙的神社建筑群中十分醒目,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是建筑遗产保护的可识别性原则在严岛神社建筑群里较好的体现。

(3)大圣院

大圣院位于严岛神社后面的弥山山麓。公元806年由僧人空海传八日本的佛教宗派之一真言宗在此开山,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宫岛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其中敕愿堂安放的不动明王佛像是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

寺庙依山而建,其形制、构造虽尚具中国唐构特征,但外形已有较明显的改良。如山门(仁王门)的木柱础,摩尼殿的屋盖,佛殿都为干栏式形制(即底部架空,周有围栏,底层遍铺木板。这种构造形式适合于日本民族席地坐卧的生活习性,而在最初从中国引进的唐构佛殿建筑较少有)等等。

大圣院古建筑其局部木构件(如科棋,檩条等)及木柱础下的隔潮垫石等有被替换或近期修缮的痕迹,形式材质一致而新旧识别明显。由此推想,日本对木构古建筑的保护方式之一可能就是利用木构的结构特点,通过局部构件不断的新旧替换,从而达到对建筑整体的保护,使这些历经千年的古建筑完整保存至今。

最醒目有趣的是大圣院所有古建筑的科棋,其每个抖与的端部均被涂以半透明白色涂料,形成一种很独特的色彩风格。不知是因为真言宗建筑的形象特征,还是为了木构件端部的防腐(因科棋构件的端部木材均以断面横纹出露,相对于竖纹其密实度较差而易吸收潮气)?抑或是两者的结合?

(4)千叠阁

千叠阁建在严岛神社侧面的山坡上,全木结构。1587年,丰臣秀吉为祭典征战九州岛时阵亡的将士而建。因建筑平面可同时容纳857张榻榻米,故称千叠阁。后因丰臣秀吉猝死而工程中止,以未完成状态保存至今,其形式保持着日本桃山时期的建筑风格。千叠阁与相邻的五重塔同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

千叠阁形体规整,风格粗犷。屋盖为歇山样式,干栏式形制,底部完全架空分层叠进,外圈的架空净高度达1.8m以上,可以过人。

今天的千叠阁苍老而古朴,基本保持着当年的原始风貌,除围栏部分木质立柱与石头柱础结合处有明显的后世修缮痕迹、部分有损坏的木构件按一般方式修补之外,对千叠阁古建筑的保护未见特殊措施。初步分析如下:

①建筑周围修有完整环通、标高低于底层地面的排水沟系统,保证建筑基地范围干燥。

②架空底部在建筑大厅投影线范围设置严密完整的细格金属网,以防止动物对建筑底部木构的破坏并保证良好的通风。

③据资料介绍,千叠阁历史上从未断过人气,现在更作为古迹对公众开放(仅象征性收费)。对古建筑合理的再利用,使之保持活力,可能是千叠阁历经岁月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姬路城(兵库县姬路市)

古姬路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的姬山上。因城楼天守阁白墙灰瓦,形似白鹭,故又称白鹭城。

姬路城的历史最早始于1333年(镰仓后期),1580年作为战略据点而筑起天守阁。现存的姬路城形态及城中5层7楼式高大瑰丽的天守阁是桃山后期德川家康的女婿池田辉政从1601年开始修建(天守阁)而成形于1618年。姬路城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建筑,因具有城堡防御特色及恢弘别致的建筑布局,作为木构古建筑典范于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城郭(包括城堡和住宅)建筑是日本桃山时期迅速发展起来而最具鲜明日本特色的建筑(群)。特别是作为城郭核心(也是军事上最后一道防线)的天守阁,其建筑外观壮丽,屋顶造型独特,形成这一时期日本古建筑的特有风格。

日本古代城郭核心区最高的楼阁都叫天守阁。现存世的天守阁唯独姬路城天守阁历史规模最完整,且依然保持着营建当时的木构原状。

(1)天守阁

天守阁正逢大修。从公开的告示了解到:这是继1964年大修以来46年后对天守阁的再次大修。工期计划五年,从2009年开始筹划,2010年动工一直延续到2014年竣工。大修期间,外来者一律不准登阁观赏。

在日本,如天守阁这样的国宝级建筑遗产,是否法定每隔50年左右就要大规模修缮一次?日本人对这样规模大修的具体操作方式,以及大修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等等,我们尚不得而知。但据工地一位保安人员的简单介绍和现场见到的施工排场、为此配置的施工设备和明确公示的施工计划等,已大致可以推想这种对文物建筑保护性大修的深度,以及日本在保护古建筑遗产方面的认真态度和付出的努力。

(2)西之丸

西之丸是古姬路城内城的一部分,与天守阁遥遥相对,是一座平面呈曲折带状的城堡式木构建筑(底层石垒,上层木构)。桃山后期的本多忠政将军被封为姬路城主后,改建西之丸为儿子迎娶德川秀中的长女千姬,居住在此。

西之丸内部的木构现状保存相当完整,其保护的特点基本有三:

其一,各历史时期遗留的木构大都均以木质的历史原貌保留,除部分木地板表面非常光洁,可能打蜡保护之外,未见木材表面有后加保护措施。

其二,通过现存木材质地、色泽或被岁月浸润程度的明显不同,可以较明确地判别历次加建或改建的痕迹,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具可识别性。

其三,为适应现代再利用需要而增设的包括消防,烟感、安保等现代设施,均以明线方式布置,不刻意暗藏。但设备或管线的色彩、走向、外观及布设的位置等则选择尽可能与建筑室内环境协调而又有明显的可逆性和可识别性。

3 唐招提寺(奈良)

唐招提寺位于今奈良市郊区五条町。1200年前,这里是日本首都的中心地区。公元759年,受圣武天皇之邀,历经磨难的中国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来到了天平时代的日本首都平城京,即今奈良。圣武天皇为表感激之情,赐地鉴真并严格按照唐朝的寺院布局和建筑工艺创建唐招提寺。招提,原意是在佛身边修行之所,寺名寓意此寺为唐朝来的高僧在此修行而建。763年5月,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唐招提寺被尊为日本律宗的总本山,日本“国宝级”文物,并于1998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的唐招提寺虽历尽1200余年岁月沧桑变迁,但寺庙建筑群基本保持着历史的整体面貌。各历史年代建造或加建的建筑单体连同当年的总体环境都分别按日本对古建筑(文物)特有的保护理念相当完整地保留着各自的历史风貌。

唐招提寺的金堂,建筑尤为精美,是鉴真当年建造的遗物,也是今天完整保存下来的当年奈良遗构中最大最美的建筑物,日本古建筑的无价之宝。其形制、风格几乎完全是唐代寺庙的仿造,真实保持着中国唐代当时木构建筑的风格。

据资料介绍,金堂曾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落架大修(日本称为解

体修复,明治以前从未大规模的落架整修),百年后的2000年~2009年历经整整十年,对金堂建筑再次落架大修。

日本对于文物级古建筑保护理念之一,即在保持古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修复维护时允许对之内部结构等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建。唐招提寺金堂在明治时期的落架大修中就曾对其屋架的人字叉手式结构(梁思成先生认为是最具唐构特征的屋顶结构形式)进行过明显的加固改变。

有资料介绍,唐招提寺金堂2000年再次落架大修时,对屋顶木结构系统在不改变原有架构的前提下,新嵌入一套独立的受力系统引导水平推力,减小原结构水平负荷,从而保证古建筑益寿延年。

当时负责唐招提寺现场施工管理的奈良县教育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所的植田哲司先生曾说:“对古代留下来的建材一定要倍加珍惜,如果修理时舍弃了他们,就会散失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因为一根木头,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舍弃它们的话,就不需要我们这样修复了。我们要尽量将这些木料及其韵味一起传给后人……”可见,日本对古建筑修复保护的理念,依然是努力忠实于保护历史原真性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在此原则下有所创造,灵活运用而不拘泥于陈规。

今天的唐招提寺,十分瑰丽壮美,展现着1200余年前中国唐代木构建筑辉煌的气势神韵。

金堂木构件的保护大致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所有屋面以下柱顶以上的木构架部分(包括棋、平、檩条等露明木构件)都一丝不苟张挂着完整细密的防鸟保护网,网丝材质精良密度适当,布设规范齐整,既达到保护要求又不妨碍对精美木结构的欣赏观瞻。

其二,凡日常使用中与人较多接触的部位(比如门槛),都专门设置保护措施。

其三,金堂建筑不对普通公众开放,只能在大殿门外观赏室内。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在金堂周围不间断巡视,以及时阻止观赏公众可能出现的某些有损金堂建筑的不良行为。这在唐招提寺其他殿宇场所是没有的。

唐招提寺院内其他不同年代建造或重建的殿宇均是按其当时的原状修复而加以保护,保持着各自建造年代的原始建筑风格。

唐招提寺南大门1963年(开山祖师鉴真和尚1200周年忌日)在残存的柱础基石位置按原貌修复。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1200百余年前鉴真和尚临终前曾经的期望和感叹,今天依然寓意深远,回味无穷!

4 东大寺(奈良市)

东大寺728年由信奉圣武天皇完全按中国唐制建成。鉴真东渡日本伊始,曾在东大寺设坛讲经。因佛寺建在当时首都奈良平城京以东,故称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其中大佛殿铜铸大佛(俗称奈良大佛)雄伟高大历史悠久,为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佛像。1998年东大寺及所属古建筑群作为日本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大寺原始建筑1180年毁于兵乱,现在见到的东大寺南大门及大佛殿等主要古建筑均为镰仓时代或更晚一些的江户时代重建,基本保留着镰仓时代的建筑特征,但已不是初建时的辉煌规模。

镰仓时代,日本开始进入封建制。新政的武士阶级在建筑风格上舍弃平安后期华美装饰的传统审美观而追求新的形式。此时,日本建筑再次受到中国南宋建筑崭新形式的影响,当时从中国引进的建筑新形式称为“天竺样”(可能是因为南宋在当时称为天竺的杭州建都之故)。“天竺祥”木构主要特点为:其一,形式由块方科与弓形升组台改变成只是在木柱上插入棋木,其上承,层层出挑,即所谓“插法”。复杂的三维叠交形式变成了较为简洁的二维形式。其二,唐构常用的平天花形式改变成了所谓“彻上露明造”,即屋顶之下构架部分全部暴露,通过精巧的做工而达到视觉美观。“天竺样”真正的特色,就是用较少的材料去营造较大型的建筑。

东大寺南大门、大佛殿等古建筑的形式就是当时这种“天竺样”的忠实留存。

(1)南大门

东大寺南大门,由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俊乘房重源在1206年间重建至今,全高21m,是日本现存最大的木构山门,镰仓时代的重要遗构。其木构形式显示了当时从中国南宋引进的“天竺样”特征。

据门前公示介绍,南大门2010年经过“严修”(日语可能是重要保护性修缮之意)。保护性修缮对古建筑历史原貌的干涉度极小,除对一些明显破损之处作小规模修缮之外,甚至对梁柱表面原有的历史彩色因岁月侵蚀残留的斑驳痕迹也基本不做特别处理,更不恢复那些历史色彩的装饰样式,让所有这一切都以自然真实的状态留存而显出其沧桑古朴的历史韵味,这是古建筑保护原真性原则的忠实体现。

(2)大佛殿

东大寺大佛殿自奈良时代初建,历史上屡建屡毁。现存大佛殿是江户时代(约1705年间)按镰仓时样式重建。745年曾倾当时日本全国国力,历经四年铸成的殿内大铜佛历经沧桑,今天依然位居世界之最。现存大佛的腹部及莲花座的一部分据说是仅存的最初(奈良时代)原物。

大佛殿面宽57.01m,深50.48m,高48.74m,是世界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构建筑。其形体巍峨瑰丽,样式独特,正立面下檐中央的“唐破风”屋顶装饰形式,凸显出日本近世古建筑鲜明的民族风格。

南大门与大佛殿现各以其最后建成时期的历史原貌完整地保存着,古建筑不同历史时期的可识别性十分明显。

(3)古钟楼

钟楼位于大佛殿右侧,是镰仓时代1206年间僧人俊乘房重源在重建南大门和大佛殿时遗物。其中悬挂的铜质梵钟铸造于752年奈良时代留存至今。两者均为日本国宝级文物。

钟楼单檐歇山顶,木构形式别致,在地面平台上设置了一圈粗大的井字地梁。钟楼大梁承受的沉重大钟荷载通过问柱和四角柱承托而传力至地梁,可以有效防止间柱或角柱对地面可能的不均匀施力而引起沉降。木构地梁角柱之外一段均做成曲线饰边,其样式与中国北宋木构典籍《营造法式》描绘的“地袱”相似,显见其与中国北宋木构建筑之间的传承关系。

钟楼木构形式豪放,结构独特,现以它原始的建筑风貌完整地保留着。

(4)二月堂

二月堂在大佛殿东侧山坡上,是东大寺古建筑群的一部分。从木构形式看,当为镰仓时代建筑(天竺样)。二月堂因建筑位置居高临下,登楼可以眺望奈良全景,现除佛堂之外的外廊建筑均被用作公众观赏休闲之所。

二月堂古建筑整体保护良好,仅看到某些木构件有被白蚁蛀蚀的痕迹。也许蛀蚀程度不甚严重,木构件未加任何修饰依然使用。对于木构建筑白蚁的侵蚀破坏,看来也是日本木构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一个问题,尚无法了解到日本对此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5 法隆寺(奈良市)

法隆寺的建造年代可上溯到比奈良建都更早的飞鸟时代,那时佛教刚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崇佛的苏我氏明德

天皇诏命建佛寺以祈佑太平。推古天皇十五年(公元607年),圣德太子建造法隆寺,完成了明德天皇的遗愿。

法隆寺建造的年代正值中国南北朝末期,法隆寺中现存的金堂、五重塔等古建筑的建筑形式忠实地印证着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佛寺风格,而这个时期的木构古建筑在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完全失传。

法隆寺历史上是否被毁重建,日本建筑历史界曾有争议。二战后法隆寺落架大修时发掘出一些历史资料,使这些争议趋向于比较一致的看法,即现存的法隆寺金堂和五重塔最后的建造年代至少是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些,距今已将近1200年!

法隆寺总平面最具特色的布局即是金堂和五重塔分别位于寺院南北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一般古代寺院金堂和塔均位于中轴线上呈前后关系)。据关野真博士《日本建筑史精义》介绍,这种布局在当时的中国和朝鲜都为鲜见,是圣德太子在建造法隆寺时的创造,反映了这个时期模仿中国建筑技术的同时比较自由主观的总体布局观念。法隆寺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现存建造年代最早的木构古建筑,日本国宝级文化财。

法隆寺古建筑群现占地18.7万m2,包括金堂、五重塔等各历史时代的古建筑均以其各自建造或增建年代的历史风貌特征保存至今。后世的修缮痕迹都保持着明显的可识别性。

古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些共性问题

1 整体环境的保护理念

日本的木构古建筑基本是以整体大环境理念加以保护的。被国家认定的国宝或重要文物建筑是保护核心,围绕这个核心的一个相当范围均属于保护区域。这个相当的范围一般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甚至可以是一个公园(仅对观赏核心古建筑收费),形成一个与核心古建筑风貌一致的良好完整环境,从而更加凸显出核心古建筑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

(1)严岛神社

严岛神社从一个象征性的牌楼开始,沿内海岸一直到神殿主建筑约300m~400m之远,一路都是树荫和排列路边经修复而保持原状的古老石灯笼引导着进入景区,意境幽美,古意森然。

(2)古姬路城

古姬路城从护城河樱门桥一直到内城门之间是一个绿化葱茏的公园,进入内城门天守阁(核心保护区)才开始收费。护城河外很大的一片区域,包括沿护城河的城市主干道两侧的建筑都控制高度。从而对姬路古城形成一个完整的风貌保护区。

(3)东大寺

东大寺包括寺院历史遗址在内的所有受保护的古建筑群都仿佛完全置身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公园中,共同构成相当规模的完整保护区域(其中仅大佛殿一处收费)。

(4)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附近范围未见到任何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保持着古朴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古寺的存在和保护。在寺院外一定范围有低矮的围栏竖着标示“旧境”的铭牌,明确界定历史遗址与风貌区的关系,给今天前来观赏的人们留下对历史的想象。

(5)法隆寺

法隆寺以金堂和五重塔等珍贵古建筑为核心,通过东南西三座大门框定其整个古建筑保护区域,三座大门又贯通寺院周边区域,形成较大范围的风貌保护区。

(6)圆觉寺

圆觉寺外有铁路通过,但铁路线与寺院山门约200m范围保持着葱郁的林木,古寺处在与现代文明有趣的共存境界里。

2 建筑木构件的保存状态

所有见到的木构古建筑其木质构件(包括梁柱、等)基本都是以原木状态保存,外表面大都没有任何漆饰。

古建筑木构件表面局部的开裂(只要不影响受力)或者不做漆饰等等,对于木构件本身的保护而言是有益的。因为木材表面的裂缝其实是打开了木材内部的毛细孔道,而表面不做漆饰则使得木材内部处于良好的透气状态,潮气或有害菌类不易在木材内部麋集,从而可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然而,这些古建筑木构件历史上原来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呢?日本原始时代的建筑固然都曾以所谓“素木造”著称,几乎没有在木构件外再做彩饰的习惯,但中国建筑技术的引进,显然也包括了中国古建筑外饰的丰富色彩。关野真博士《日本建筑史精义》说“中国建筑输入之后,内外遍施彩色,较之原来自然朴素的外观,更显然壮丽了很多……”由此可知,日本现存的这些木构古建筑历史上也可能曾经有丰富的彩饰,那么,这些彩饰在今天的保护修缮中为什么没有复原?日本古建筑保护对于历史原真性问题如何体现?这些现存呈原木状态的木构件表面有没有施以特殊的保护性技术处理?等等,都是很值得进一步了解和研讨的问题。

在木构古建筑梁柱构架与上层楼板的间歇,均仔细设置细密的金属保护网以防止虫鸟对木构的破坏,这是对木构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3 古建筑保护的防火和排水

(1)防火

日本木构古建筑的防火,所见之处基本与国内同类保护性古建筑相似而未见有更先进的现代特殊防火措施。单体建筑大多以分布周围显眼处的手提灭火器及涂以鲜艳红色的专用水桶消防。在古建筑周边广场的合适位置设置有室外消火栓,消火栓的保护范围基本按现代消防规范要求。消防设备的布置及外表装饰等显然也考虑了与古建筑环境的协调。

对于姬路城天守阁这样较高大的多层木构古建筑,则设有现代高炮水枪防火设备,以保护古建筑安全。

(2)防水排水

潮湿侵蚀是对木构古建筑的危害之一,日本古建筑保护在防水防潮方面除屋面经修缮都保持有良好通畅的排水系统外,地面的排水处理相当周到。每座古建筑单体绕周边一圈都筑有宽敞的排水明沟与室外排水系统连接,保证古建筑周围不积水,使基础保持良好的干燥状态,从而保护上部建筑木构本体避免潮湿侵蚀。排水沟做工精致既保证通畅并与建筑外观风格保持一致、融为一体。

建筑单体周边屋面出檐投影范围的地面大都做成碎石或卵石铺装,以防止屋檐落水对地面固定位置的长期冲击而破坏基础周围地面,也避免落水在地面溅起水花,有碍观瞻。

4 无障碍设施及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古建筑建造之初显然对所谓人性化问题考虑欠周,现代建筑设计的无障碍理念如何在古建筑保护再利用中得以体现,常常是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日本的古建筑保护再利用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5 建筑遗产知识的普及化教育

日本在保护建筑历史遗产的同时,注重不失时机地普及相关的建筑文化和古建筑知识。这种宣教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故事情节,而是对建筑遗产的风格特征以及相关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简洁概要的介绍,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有些展示历史建筑构件,强调修缮的原真性,使公众于游览和瞻仰古建筑时,培养起对建筑遗产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唤起自觉保护意识。这是古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位于东京郊区镰仓的高德院大佛(像),建于镰仓时代约13世纪,日本国宝级文物。镰仓大佛(像)是当时日本大量采用中国宋代艺术风格铸造佛像的典型代表。佛像可以进入内腔参观,对公众开放。

姬路城西之九历史沿革概述的铭牌,镶嵌在当年千姬姑娘居所的门楣上。铭牌木质做工精巧,与木构古建筑环境相当协调。和居所榻榻米上安置的一组蜡像一起仿佛就在娓娓讲述着当年姬路城主为迎娶德川家长女千姬而重修西之丸的那段动人历史故事……

日本对古建筑历史风貌整体环境严格保护、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在显眼的位置以警示条文明示严禁事项,规范公众行为。这种警示条文具体、明确,对于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意识,保持历史建筑环境的安静整洁显然十分必要。而这些告示牌本身的材质、形式均与历史建筑相配。

(致谢:感谢唐玉恩总师,张皆正总师对本文的悉心指导。)

注释

1 以上历史年代,主要参考自:亚洲史(美)罗兹墨菲著,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0月第一版

2 日本建筑史精义,(日)关野真博士著,路秉杰译,1980,???

3 同注2

4 参考:共结来缘,唐招提寺出版

5 同注4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6

以人为本,细节服务,深耕社区引领创新照护。

二、活动目的

为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为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充分激发我院广大护理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表彰奖励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我院护理工作者“以人为本”、“细节服务”的理念,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三、领导小组

成立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常务)

成员:*

四、活动内容

(一)评选“优秀护士”活动;

(二)争创“星级护士站”活动;

(三)开展护理岗位技能操作大练兵暨护理技能操作比赛;

(四)召开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

五、时间安排

(一)4月27日前完成“优秀护士”和“星级护士站”的评选工作;

(二)4月30日前完成护理技能操作比赛;

(三)5月9日下午召开纪念5.12国际护士节暨表彰大会。

六、评选条件

(一)“优秀护士”评选条件

1.本单位在册在岗且连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一年以上的护理人员;

2.热爱护理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现象;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关心体贴病人,在文明优质服务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并得到同行和病人的普遍好评;

5.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技术熟练,业务水平较高,成绩显著;

6.近一年未发生重大护理差错事故。

(二)“星级护士站”评选条件

1.护士站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物品摆放规范;

2.全体护士仪表端庄文雅,精神面貌积极向上,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举止符合护士行为规范;

3.团队协助精神好,医护关系融洽,患者投诉少。

七、评选办法和要求

(一)各科室(护理单元)按照有关标准,自下而上,层层评选、逐级推荐,确保推荐质量,原则上每个科室(护理单元)限推荐“优秀护士”候选人一名;社区体检部可参照一个护理单元推荐。

(二)申报“星级护士站”的集体,按要求填写申报表,并附1000字以内的事迹介绍,于4月24日前报护理部,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 手术室;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33-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学科学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仪器及一次性医用器材的大量使用,为各种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及提高手术安全系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何管理好各种仪器及一次性医疗用品,是现代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目前手术室物资管理方法

1.1 采购管理

院长、设备科、使用科室、手术室组成一个购货集体,对于每一个新增项目,先由手术室护士长向医院提出申请,经院务会审核,符合医院政策即通知设备科,由设备科检查供应商的“三证”,并核准价格,和供应商签以“保证质量,随时供货”的协议书,然后进货。手术室护士长每月根据手术例数和一次性医用物品存放情况制定计划采购耗材,这样既防止医院资金的闲置,又减少库房面积的占用,同时也防止物品过期而造成经济损失。通过这些措施,避免了临床使用科室的医务人员个人联系采购,然后再补办入库、领用手续,使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医院。

1.2 储存管理

一般手术器械建立一个库存档案,分科存放于手术室的小库房,以备用并及时补充。一次性医用灭菌物品和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则分柜放置于灭菌物品室。该室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含菌量<500 cfu/m3,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70%,室内每天两次紫外线照射30 min,每周末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室护士长必须亲自负责或指派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的高年资护士检查每批货物的外包装和有效期,并随时听取医生和护士们的意见,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汇报给设备科要求退货或更换。手术室护士长还经常与供应商联系,将使用情况反馈给他们,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包装。一次性灭菌医用物品必须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室的专柜内,由专人保管和检查,排列整齐,以保证物品先到先用,防止超过有效期或外包装材料破损。

1.3 使用管理

对新进的设备,护士长首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掌握其操作顺序和保养技术,然后制订操作和保养的规程,并教会全体护士。对精密的手术器材进行专人保管,专柜放置,定期检查定期保养,用前由专职人员进行消毒灭菌,用后洗净、吹干、上油,交专职人员检查、保管。

手术器械准备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在器械室里配备一名有一定经验的专职护士管理手术器械,并制订其岗位职责。根据各手术的需要,编制手术器械卡,使各个手术器械包的物品数固定。术前一日器械室护士根据手术安排表将已灭菌的手术器械包发放到各手术房,术后由洗手护士按“清洗、酶洗、清洗、烘干、上油、打包灭菌”的操作规程处理,在打包前必须由器械室护士按《手术器械卡》清点数目和检查清洗的质量、有无损坏,如有损坏及时更换,一切符合要求方可打包,包内必须放置高压蒸汽灭菌指示卡,包外贴上高压蒸汽灭菌指示带并在其上写上包名、有效期、姓名。送高压蒸汽灭菌后,放入无菌物品存放室的各科器械柜内,以供备用。手术台上使用的铺巾是高支数全棉布,质地细密不易渗水,手术纱布均为镶有不透X线标记的四层光边纱布(一次性使用)。专门培训一位护士负责敷料室的保管、清洁、打包、送消毒和发包工作,由值班护士负责核对。根据各类手术对敷料的需要,打包前必须检查每一块手术巾、包布是否破损、有无污迹,一切符合要求,按无菌包标准打包,同样,包内要放指示卡,包外贴指示带,注明有效期、包名并签名,消毒后发放到各手术房和灭菌室的敷料柜内。

1.4 废弃物管理

由于手术室的废弃物品基本上都沾有患者的血迹和体液,属严重污染物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故手术后将废弃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按“消毒、毁型、废弃”的原则处理实行医用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尚有少量手术用品由手术医生自己带入手术室使用,这样没经审批、验收的产品,难免会混进不合格产品,以致发生手术失败而引起医疗事故,给病人带来痛苦,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一些尖锐的废弃物(如刀片、针头)只是仅仅抛弃在普通垃圾袋中,极易刺破垃圾袋而损伤他人造成感染。

3 其他医院手术室物资管理的经验

其他医院在物资的使用管理及废弃物的管理上,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一般在两间能进行相似手术的手术房间设置一间物品存放室,不同的手术基本固定在某个手术房,因此各科的特殊用品也存放于各自的手术房或物品存放室,不易丢失且取存方便、节约时间。在两间手术室之间有一台快速消毒锅,以备急用;对于各种手术器械的日常清洗、烘干、上油、分类、打包、消毒、入库等工作,均有受专业培训的工人操作,人员配备为两间手术房有一名清洗工人,且实行全天三班制,24 h有人,这样既节省护士的劳动又保证了器械的质量。对于医用废弃物品,医院手术室管理部门必须管理严格,凡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的废弃物,都必须扔进外有危险物品标记的红色或黄色高强度的塑料袋内,易碎的物品扔进硬质塑料筒,刀片针筒扔进无法打开的塑料筒内,由院外清洁公司回收处理。

4 讨论

4.1 完善医院物资管理制度是基础

为了加强手术室物资的管理,在添置、采购物资期间,必须加强管理,可组织外院专家及有关行业专家共同论证。对一次性医用卫生用品,根据使用情况及质量等可搞定点、定牌采购,有利于管理及降低成本,在日常使用期间,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

4.2 实行数据库管理是手段

手术室的计算机管理网络与医院收费处、设备科库房联网。每个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将患者的有关资料、手术名称和使用的物品都输入机算机内,费用的支出可直接进入收费处,手术室护士长只需每天通过电脑核查每位病人的收费情况、使用的物品和该物品的库存和有效期,然后向设备科输入要购置的物品,这样既节约开支又减少工作量,使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提高手术室的业务质量。

4.3 对医用废弃物要加强硬软件管理

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办法》和《消毒管理法》的宣传和贯彻,使广大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无害化处理对防止医院感染,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性,自觉地遵守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各项管理制度。分类收集进行可靠的包装并用封闭车辆运送,保证运输途中不、不丢失、不与生活垃圾混杂,规范处理、规范消毒、规范毁型。更重要的是领导重视、完善制度、实行法制化管理,从而提供组织保证。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8

孙文全,1964年3月生于江西于都县。1979-1983年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198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199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2-1995年在美国Boyce Thompson植物研究所做博士后;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0-2012年任美国LifeCell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首席科学家和Fellow。在国外漂泊25年后,于2013年回国工作,任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1999年起先后在国际低温生物医学学会担任学术项目委员、评奖委员会主席和执行委员会理事等多项职务,并担任学术期刊Biopreservation and Biobanking(美国),CryoLetters(英国)和Cryobiology(美国)的编委或副主编。2013年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类)”特聘专家。孙博士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低温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细胞和组织器官超低温冷冻与冷冻干燥保存,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体组织再生修复。在学术期刊89篇,有二十多项国际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包括成功参与开发出欧美市场上目前性能最佳的异种组织补片Strattice和Conexa,用于修复因创伤或病变引起的人体软组织缺损。

采访孙文全博士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他从开始到结尾,不断地说到、提及,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种子。

他用江西口音说出的种子一词,前者稳重、缓慢,用拼音的三声,颇有浓重的强调感情成分,仿佛就让我不要忘记。

在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北控宏创科技园,29号楼二层,一个大房间仅用屏风隔出一间由一个电脑桌、两把椅子、一个书柜、一个小圆桌组成的办公室里,我和孙文全博士,相对而坐,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出身于江西革命老区于都县岭背村的孙文全博士,虽已过知命之年,但显年轻,有朝气,豁达、开朗,很健谈。话匣子一打开,就像他村前的梅江一样滔滔不绝,澎湃着、流淌着,将我拍打为一尊礁石,也将我带得很远很远。

一粒种子获得的启迪

其实,孙文全就是一粒种子,一粒出身于于都那一块浸满红军鲜血土地的一粒种子。

他用求学、科研、创造经历证实着自己就是一粒种子。

孙文全于1979年考进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后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所学专业是果树。专业的选择也许与他出身于盛产脐橙、大盖柿等水果的家乡有关,也许与他立志于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命运、日子、幸福和未来息息相关的土地、粮食有关。大学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像一个果农,辛勤种植着自己这棵果树。我相信,这四年,他种植的一定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1983年,他到南京农业大学读研究生,所学专业仍是果树。南京农业大学根据需要,新开设了一门观赏园艺专业,因与他所学的果树专业多少有点联系,学校就把他留校担任新开专业的一位老师,教观赏树木栽培。这一留,就把他回江西的脚步给留下了,并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足迹。到1988年3月份,因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农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有校际关系,南京农业大学每年可选派几名年轻教师到康奈尔大学深造,这样,孙文全就顺利被南京农业大学送到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城市园林学博士学位。他在美国一个私立的植物研究所(Boyce Thompson Institute)做博士后的时候,虽然不再研究园林果木,但依然与农业有关,是研究植物种子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说到这里,孙文全博士哈哈一笑,“我命里就是个农民,总与农业有缘,读书二十年,就跳不出农门。”

我插了一句道:我们人人都与农业有缘,农业是中国之本,也是各业之母。有缘说明我们没忘本,说明中国农业、农民还有希望。

孙文全突然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有高度也增添了亮度,他说,“种子,非常普通寻常的种子,又是非常奇特神秘的,种子是一个生物玻璃体,生存于玻璃态中。

科学的这种前言性,颠覆性、揭示了生物生命真相的能力,永远令我们这些科学盲惊讶、惊叹、惊奇后惊呆。文学只能远远地跟在它身后,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

孙文全进一步解释道:“通过研究种子,发现干燥种子细胞的物理状态与玻璃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种子在没有水的状态下,仍然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生命力。当种子细胞中的一些保护物质和蛋白质累积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像蜂蜜一样变得粘稠起来,粘稠了,分子和生命运动就会缓慢下来。一经脱水,转变成玻璃态,暂停了生命活动,成就了生命的永恒。加上水,离开玻璃态,又恢复了生机。”

其实玻璃是一种液态,如果你仔细观察过欧洲那些古老教堂高墙顶上的玻璃,你会发现,上边变得薄,下边变得厚了。玻璃态中分子运动极其缓慢,需经过几百年才能看到液体流动的痕迹。由此可以联想到,如果能将活细胞和组织玻璃化,就可以长期保存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运用到医学健康领域里。

读完博士后,孙文全为了转型,便应聘到新加坡国立大学,一边教书,一边继续研究种子中生命保存的基本原理和这些理论在低温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六年后,他回到美国加入到著名的再生医学上市公司Life Cell任首席科学家。

在Life Cell公司,孙博士带领一个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团队,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新产品研发。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低温生物物理学,蛋白质,细胞和组织的冷冻保存;冻干制剂配方和冻干工艺研究;血液保存与野战急救;再生医学材料;组织工程与人体组织器官再生修复替代。在LifeCell公司,从事低温生物医学和再生医学材料研究,默默耕耘,一待就是十二年。

在国外工作二十五年,孙博士共发表了期刊和会议论文140篇,拥有20项生物材料保存和人体组织修复再生材料的国际专利技术,几篇主要论文被引用共超过3000次。在二十年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再生医学生物材料产品开发过程中,孙文全博士获得了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两项重要科学成果:一是认识无水生物(anhydrobiotic organisms)胞质玻璃化过程和玻璃态在保存生物材料中的应用;二是成功开发出以动物软组织为原料加工成人体无排异的组织修复再生材料(Strattice和Conexa),发现了防止辐射灭菌损伤组织材料的先进方法,开发出了在室温下保存生物组织材料的技术。

孙文全博士从一粒种子萌发的再生医学之树,已经吐芽、抽茎、长叶,不断地茁壮成长着,成长为再生医学领域里一片迷人的风景。

回国,用再生医学造福同胞

在冷藏柜容器里浸泡着的白色条状物,乍看像是宽粉,孙文全博士将其取出展开,铺在自己手背上,开始介绍这条长25厘米,宽15厘米、厚0.5毫米的人体创面再生修复材料。

这是以猪皮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生物工艺制作而成的再生性皮肤材料。不要诧异于此再生材料的来源,“实际上猪的生物系统与人类非常接近,与人类具有相当高的生理学共性。目前,猪被医学界看成是潜在的人类组织器官捐献体。猪容易饲养,数量多,成本低,无排异,可以同病人的自身组织天然地整合在一起。”孙文全说。每一块再生性皮肤材料,都可以追溯其个体猪的来源,生长健康记录,保证安全性。

如果患者被烧伤烫伤,在早中期处理过程中,医生可直接将异种再生皮肤贴在伤处进行辅助治疗,促进创口愈合。孙文全拿出样品,白色的盒子内是双层袋装的再生皮肤,轻便易保存,开封即用,非常方便,一如外出旅行,随身携带的一件生活用品,室温下可以保存两年以上,方便产品推广应用到边远和偏僻的落后地区。它不像人体其它器官,异常脆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条件地保存在特制的容器里面。它具有多孔海绵一样的构造,材料内部便于人体细胞长入和新血管再生。

除再生皮肤材料外,孙文全带领他的团队也在研发其他的再生医学材料,比如外科手术切除坏死或病变得部分组织后,导致的人体内“空缺”。植入再生性的软组织填充材料,可与周围人体组织生长在一起,还能起到固定和重建的作用。“比如乳腺癌患者,切除后,用假体重新塑形,由于周围缺少相关的软组织,植入的假体是难以固定的。如果手术中在假体外同时植入再生软组织修复材料,便能更好地与人体组织融合为一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孙文全解释,“如果早期通过微创手术去除中部分病变组织,那么可以通过注入再生组织修复材料制成的天然水凝胶或海绵起到暂时填充和随后组织重建的功效。”

2014年,瑞健生物研发团队在孙文全的带领下完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三代组织处理技术――“精拭父ㄍ寻组织修饰技术”的研发。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已经获得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在2014年得到了中关村管委会的“前沿颠覆性项目”、北京市科委的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部创新项目等资金支持。

瑞健生物的技术和产品应用范围广,涵盖各种创口创面,如烧伤、烫伤手术,皮肤再造,整形外科、脑外科、胸腹腔组织修复和其他多种人体软组织再生。这些产品要二、三年后才能上市。

一粒中国国籍的种子

从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孙文全在国外求学,教书、科研,就像一颗种子,在外国的土地上奔波超过了25年。“回国后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加入外国籍?为什么要回来?,我在国外25年,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我也说不清为什么。25年,九千多个日日夜夜,我就从未想过加入美国国籍,这期间还包括中国大使馆和领事馆拒绝给我延长或更换护照的二千多个日夜。”

他用反问的语气说:“你说怪不?人生中有些事是不用想的,犹如风中的尘土。”

当孙文全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家庭故事后,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就从未想过加入美国籍。“我出生于江西于都县一个叫岭背的村里,那里是革命老区,村民们活的简单、朴实、勤劳。我仍然记得1979年上大学时,村子里的父老乡亲,男女老少,为我送行。那个场景,热烈、温暖、感人。1988年春天,我通知家里要出国深造时,我爷爷和父亲只做了简单的交代:一定要回来。”

梁园虽好,终非故土,2009年,孙文全看到了国家启动实施中央“”的消息,也在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网站上看到了北京市实施“海聚工程”的新闻,感受到了国内对海外人才的召唤。抱着多做些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事情的想法,孙文全于2010年开始回国考察,并先后在全国多个地方做了探访,看看回来能干什么。“我在北京看到的,可以用神州大地气象万千、藏龙卧虎这句话来形容”,孙文全说,“以前是出国深造,这次是回国继续深造。”

孙文全,一粒在祖国大地上孕育的种子。

如一朵蒲公英,在外漂泊了25年之后,划了一道彩虹般的轨迹,又飞落到祖国大地的怀抱。这粒种子,正在发芽、开花,相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9

绿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一)

李宁同志自XX年担任黑龙江省xx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经理以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绿化植树造林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使xx农场的自然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林业管理工作步入科学轨道,植树造林实现历史性突破,荒山造林和场区绿化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快农场造林绿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健全机制,加大管护力度

XX年1月,xx上任后,在调研中发现,xx农场的林业生产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他首先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口号,并多次在经理办公会和全场生产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绿化造林的重要性,督促林业主管部门制定《xx农场林业发展规划》和《林业管理办法》,按照《林业管理办法》明确基层各单位的管护责任,与各单位签定《管护责任状》,每年投入4.2万元为各单位安排了专职护林员,同时各单位领导又与护林员签定《森林管护合同》。由于制度健全,责任到人,近年来未发生偷伐、盗伐林木现象,使林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加大投入,提高森林覆盖率

为了鼓励和提倡职工个人进行荒山荒地造林,在《xx农场林业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个人实施荒山造林农场不收取土地使用费,造林费用由职工个人自理,承包期30年,经营原则谁栽树、谁拥有、谁管护、谁受益,采伐时林木收益职工个人与农场实行8:2分成。由于办法切合实际,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欢迎,既有利于提高职工个人荒山造林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职工个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近三年来,农场为职工个人造林投入资金10余万元,实施荒山造林547.05亩,植树50000余株。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2.8%,提高到现在的15%,造林成活率达到93%以上,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科学规划,场区绿化显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存环境,已成为新农村场区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建造一个绿化、美化、香化的场区环境,xx同志针对绿地少、树种单一的状况,在制定十一五林业规划时,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行点线面相结合,提出了场区绿化整体设想,即场区逐步形成以街头绿色景观为点,道路两侧绿化带为线,居民小区庭院式,广场式为面的绿化格局。在绿化布局上,注重乔灌木,花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模式。突出林荫型绿化主体为特色,给人以主体感,空间感,层次分明的感受。XX年为改善场区绿化美化状况,投入资金3万余元,栽植各种绿化树木15000株,建绿化带2处,庭院式、广场式景区4处,达到了绿化结构的创新和人居环境的更加合理,美观与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强化管理,退耕还林成果突出

xx农场退耕还林面积30x00亩,涉及造林职工13x人,为了认真做好退耕还林技术服务工作,发展后续产业,他与林业部门的同志,经常深入退耕户职工家中,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今后打算,帮助退耕还林职工积极想办法发展林中药材种植,使部分退耕还林职工在林地中种植上了板蓝根、沙棘、桔梗等,每年可增加收入x3万余元。同时,为加强林木管护,防治林木病虫害,每年春季秋季都印发管理技术资料,指导退耕还林户做好林木管护工作,加强护林防火,由于管护水平不断提高,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100%。株数保存率达95%,且退耕还林内业档案规范齐全,在全省退耕还林回头看检查评比活动中取得了监狱系统退耕还林内业档案建设97分的好成绩。

xx同志勇于实践,在环境保护和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上,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较强的一系列林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改善辖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提高农场林业管理水平和绿化美化家园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

绿化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二)

xx,男,市人,出生,毕业于学院,中共党员,现任处长。该同志从事工作十年来,常年奋战在绿化工作的第一线,不畏艰辛,全心投入,为创建和谐优美的绿色军营做出了突出贡献。XX年,荣获奖。

勤奋钻研,当好营区绿化的设计师。多年来,同志始终立足提高保障力的高度来认识营区绿化工作。一方面,他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博览绿化丛书、请教地方园林专家,掌握适合地质、气候特征的各种树木、花草的生长规律和绿化效果,打牢绿化技术业务基础。另一方面,他坚持把创建一流营房与建设一流生态营区捆在一起抓,会同地方园林、规划专家实地考察、反复论证,精心设计了、、等所有新建、改造营区的绿化总体规划,为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营区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

身先士卒,争做播撒绿色的领头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同志充分认识到:营区绿化工作需要官兵长期不懈的努力,一朝一夕、一人一力不可能出成效。为此,他经常利用各种集训、下部队蹲点等机会,积极向基层官兵宣传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传授植树育苗技术,指导部队制定营区绿化规划。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基层营区的每一个角落,掌握了部队营区环境条件和绿化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并推广了一套适合部队林木种植的栽培方法。去年在指导争创绿色营区活动中,为解决部队绿化面积大、树种花草品种多、浇水困难的问题,他在一呆就是十来天,手把手地指导官兵因地制宜建起了一套自动喷灌系统。为确保种植成活率,每一棵树、每一片草坪,他都要亲自到现场查看埋土是否密实,施肥是否得当,树种是否搭设了遮阳棚,用实际行动在部队掀起了人人参与绿化的热潮。

基层护士事迹材料篇10

关键词: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申遗

中图分类号:K26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34-02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以下简称七三一旧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的基地,是日本侵华期间留存的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有23处主要遗迹,重点保护区面积为24.8万平方米。七三一旧址1996年被公布为国防教育基地,1997年被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公布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七三一旧址正式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排序第11位。目前,七三一旧址保护开发利用工作正式纳入国家层面推动,并通过政府立法、遗址调查、规划编制、采访取证、文物征集、学术研究等,对七三一旧址进行了全面的保护和有效的利用。

一、七三一旧址现状及保护情况

七三一旧址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规模最大的、以战争为目的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和制造的大本营,是以危害人类和自然环境为代价发动细菌战争的基地。

七三一部队1933年建于哈尔滨,是侵华日军策划、组织和实施细菌战争的核心机构,在战争期间开展了细菌战、人体实验、毒气战等犯罪活动,犯下了反文明、反人类、反伦理的战争罪行。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投降而灭亡。日本投降前夕,七三一部队炸毁了主要建筑设施,形成了旧址的基本格局,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平房区,旧址核心保护区位于平房区。1982年纳入政府保护管理轨道,保护面积为47万平方米,开放面积14.8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0.6万平方米,年均接待观众40余万人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防教育基地。

七三一旧址当前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13处,包括本部大楼、南门卫兵所、动物饲养室、航空班、昆虫培植室、宿舍区等。此类建筑结构本身较为坚固,多为钢混结构,在二战之后一直处于使用中,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进行过局部修复和加固;另有部分处于地下的建筑,战后未经使用,处于闲置保护中。二是遭到严重破坏但仍保留外部形态的建筑6处,包括给水塔、冻伤实验室、北洼地焚尸炉、北岗焚尸炉等。此类建筑可以通过外部形态、资料记载确认其历史功能和基本信息,后期虽被维修过但对整体结构并无较大改动,目前处于闲置保护中。三是破坏严重仅留有部分建筑结构或残迹留存的建筑4处,包括锅炉房、兵器班旧址等,根据史料可以说明其历史功能。四是地面遗存消失但可以确认遗存位置和范围5处。此类建筑一种是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永久消失的遗迹,此类建筑包括“东乡神社”、飞机场、运动场、伪警察驻在所、加茂部队、日本领事馆、背荫河实验场等;另一种是当前对旧址进行了保护,划定了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识,但地表已经没有遗迹留存,如城子沟野外实验场、安达野外实验场旧址。目前有23处旧址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细菌武器研究制造到存储运输,从人体实验到卫生防疫等设施齐全,充分说明了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制造和使用,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的全过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侵华历史的重要罪证,是对世人进行热爱和平、反思战争教育的历史见证。

七三一部队整体建筑群规模庞大、设施齐全,仅就现今保存的旧址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当前部分单体旧址保存状况较好,如本部大楼、南门卫兵所、动物饲养室等旧址,但仍需进一步开展旧址本体维修和环境整治。二是如兵器班、昆虫培植室等旧址保存状况堪忧,亟须理顺旧址权属,并逐步同占用企业协商,减少生产活动对旧址的破坏,增强对旧址的日常维护和跟踪检测工作。三是当前瓦斯储藏室、地下回水池等旧址周边环境混乱,应加强对旧址周边自然环境的整治,实现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协同保护、有效利用、综合展示。四是多处旧址的保护低于或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显著影响旧址整体安全和适用功能,亟须采取措施加强旧址的保护工作。五是要对如城子沟野外实验场、细菌弹壳制造厂、北洼地焚尸炉等旧址划定明确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识,进一步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六是要加强旧址的安防、消防和避雷设施的配备,以加强旧址本体的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七三一相关问题学术研究成果及国际研究现状

有关七三一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总体来看,以中日两国学者为主开展了研究与交流。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和湖南文理学院细菌战罪行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研究队伍。日本民间团体和学术研究机构主要有:日本ABC企划委员会、日本细菌战历史事实揭露会、七三一部队申报世界遗产国民联络会、15年战争医学医疗研究会等。日本学术团体与国内学术界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对侵华日军细菌战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细菌战造成中国民众伤亡人数、细菌战使用的地域范围、关于对日本细菌战主要责任者的研究、战争遗迹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阐述。随着新档案的公开,新史料的不断挖掘,涌现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充分发掘保存在中日官方机构及民间团体的日本细菌战史料,并以此为材料基本依据和史论基本素材,以史实调查、问题考证和资料整理为视角,对日本细菌战、医学犯罪等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其中中文著作147部,日文著作100余部,英文著作5部,俄文、德文、捷克文著作各1部,另有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300余篇。

研究著作出版的同时,专题学术会议也在七三一问题的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在哈尔滨举办了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座谈会;2002年、2006年常德湖南文理学院主办了两届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举办了“首届侵华日军细菌战与毒气战国际研讨会”,会议发表了《哈尔滨宣言》。2006年10月,韩国远东社会文化学院举办了“第二届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9月,蒙古国国防大学和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在乌兰巴托举办了“历史教训和当今时代――二战期间化学和细菌武器实验国际研讨会”,发表了《乌兰巴托宣言》,“蒙古国军事博物馆”设立了七三一罪行图片永久陈列室。2008年、2015年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四次、第五次七三一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三、对推进七三一旧址保护利用及学术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全力做好七三一旧址保护和申遗工作既是落实中央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又是哈尔滨市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中央领导的要求,结合七三一旧址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旧址保护、环境整治、陈列展示、考古挖掘、新馆建设、战争遗址园建设、学术研究交流等方面同时着力推进申遗工作。

(一)旧址破坏严重,亟须加强旧址本体保护及考古挖掘工作

目前,部分七三一旧址出现墙体裂缝、屋顶漏雨、风化严重、供暖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七三一旧址保护规划用地及核心区范围内有部分旧址被中央企业及相关部门占用,这些企业有中国铝业东北轻合金公司、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哈尔滨铁路局等,需要我市协调将旧址的保护、利用和对外开放从企业中彻底剥离出来,完全纳入保护和管理的范围。另外,对平房区34栋军官宿舍区旧址的维护、维修和环境整治工作也迫在眉睫。建议我市尽快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旧址本体保护和考古挖掘工作,并对现存旧址进行科学鉴定评估,采取有效加固防护措施,确保旧址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效果。

目前,哈尔滨市组织编制了《七三一旧址单体保护工程方案》,正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下一步将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复方案并匹配资金,并请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指导旧址维护工作。

(二)文物藏量不足,展陈严重滞后,亟须更新陈列展览

目前,七三一部队罪行陈列虽在近几年有所更新,但与国内同类部级馆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相比在总体规模上、展示效果上、展品数量上、文物文献等级上差距明显。七三一陈列馆的文物文献藏量是6 600件,其中珍贵文物264件,另有大量历史照片、影像资料和图书资料,目前藏量严重不足,难以适应新的陈列布展需要。根据当前申遗工作的需要,亟须加强七三一细菌战罪证文物文献的征集、整理和利用,并加强文物修复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更新陈列展览,在图片使用、实物陈列、文字说明、展示方式和展览效果上达到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