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0:56:59

职业教学论文

职业教学论文篇1

>> 试论高职文秘专业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试论高职文秘英语写作教学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文秘专业课教学法 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对于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教学探究 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中职文秘专业教学重在实践 试论会计专业高职教育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文秘专业速录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文秘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文秘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优化探析 CBE模式下文秘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做好档案工作服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职教教育;文秘专业;策略探讨

一.加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案例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提炼,将学生带入特定场景进行分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文秘专业课程设置,理论性的知识占了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教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接受,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秘书实务和公关关系学的讲授中,既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案例,也可充分利用课外收集的新近发生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列举、讲授,让学生进行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强化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际操作由教师设置的秘书工作场景的教学方法。职教文秘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可进行模拟性的操演。如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快速录入等内容,都可以在模拟实训室进行此类秘书实务技能训练。教师可在实践课程中设置一些秘书工作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现场纠正。模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较好地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同时,在教师的及时纠错中,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更为深刻。如在会务管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学生在演练中轻松掌握技能。

三. 营造良好的学校职业礼仪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职教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礼仪,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是非常有帮助的。社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礼仪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诚实守信的服务意识,要具有礼仪能力,具有综合素养。在职教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但要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还要让学生在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的训练中注重自身文明的言谈举止,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礼仪教育氛围,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示范、习惯养成等各种活动中学习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礼仪。在校园内,教师也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礼仪气息的文化校园当中,在校园内学校要设置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教师之内,要布置一些礼仪内容,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礼仪意识。

四. 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文秘专业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具有一定的现代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教出具有现代专业知识的学生。无论采用怎样先进的教学设备,操作者或传授者均是人DD教师。因此一方面应根据专业建设和不同老师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措施鼓励他们利用适当的时间进行实际的工作锻炼,或者有计划地安排一部分教师到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而对于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可鼓励他们考取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兄弟院校等相关单位聘请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我们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带动我们相关教师操作技能的提高。

五. 利用校内现有设施,加强校内实训。

文秘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岗位实训,是她们正式参与社会工作的一次真正实习。此类实习是建立在真正的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基础上,所以,学生在此操作阶段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直接转化为实际工作技巧和方法。

(1)利用学校办公室。学校办公室是学校的中枢部门,是文秘专业学生岗位实习的较好场所。专业教师可与办公室协调,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让学生参与学校会议室的布置、会务接待、礼仪、联系等事项,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及文书起草等。积极培养学生处理办公室事务、社交、接待、会务等专业技能。

(2)利用学校文印室。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是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安排学生在学校文印室进行岗位实习约1~2周,学生可基本熟悉文字排版,熟练操作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的技能,较好地培养认真、仔细、耐心的工作作风。

职业教学论文篇2

(一)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现代管理学认为所谓“以人为本”是强调领导工作要以人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效益就越能体现出来。学校教学业务管理同样如此,要把人的发展融入到日常教学业务管理过程之中———从生命关怀到精神体贴,必须充分体现人本精神,管理者眼中要有每一位教师,教师眼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将“人性”融入管理,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尊重教师的本性,有的放矢地引导、培养教师良好的工作习惯,营造教师认可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在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探索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是实施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管理者要想使学校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最大限度地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求得人的超越式发展。

(二)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学习型的管理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思想”。所谓学习型组织思想,指的是学习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对教师与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习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学习一方面为了保证学校的生存,使学校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职业学校项目课程的实施对教学业务管理者和教师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教师与管理者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才能与时俱进。美国学者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调查了80家著名企业的文化之后指出:“共同价值观是任何一种企业文化的基石,共同价值观作为一家公司成功哲学的精髓,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了一种走向共同方向的意识,也给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不仅企业如此,学校也是如此。作为职业学校要形成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发展愿景,使学生、教师和管理者都是学习的共同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为合作的伙伴,才能使大家真正体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有赖于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作为教学业务的管理者要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实现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三)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互动式的管理互动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它关注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中具有能动性的“人”,其核心是组织与员工的相互塑造,目的是激发组织内部每个成员的活力,进而使整个组织保持整体创新能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互动性与互惠性的统一。互动式的管理不再是被管理者的被动服从,不是以往“家长式”的管理形式,而是主动适应,是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人治”管理,它强调的是“塑造”,而不是“管理”。同样教学业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应当是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由学校教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人共同进行的多维管理,其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务管理者相互交往的过程。这种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的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过程,对于教学每一方面的管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个性化的管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的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他只能造成精神的贫乏。”课程改革中多样化的课程、个性化的教育观将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得以凸显。课改理念下学校教学业务管理也应该凸显个性化的管理特色,其教学业务管理的流程也应该因此由传统的统一要求走向今天的强调个性,尤其是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流程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持续发展潜力的挖掘。实施个性化的管理,要求教学管理者从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人文、人本精神激发教师主体个性化风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特长和积极性,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而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学校管理具有独创性,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而应根据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与创新。

(五)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是开放性的管理开放性是开放性管理的根本特点,其理论依据是“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发展通过行为的内部机制而产生,其中“不平衡”作为积极因素发挥作用。开放性管理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呈动态,管理者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新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修正。在这种管理方式中管理者不断引进相异和相反的观点,通过开放、互动、多元的对话,形成发展过程的非平衡状态,打破已有的稳定状态,使其永远处于转化和发展过程之中,从而带来发展的新动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传统的学科知识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平衡”使得职业学校的课程必须根据动态的社会需求不断加以调整与变化,它已不再是静态的学科知识的载体,也不再仅仅是职教圈内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都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业务管理就要增强与企业、家庭的互动以及学校与学校的互动,从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性的管理,它要求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课改理念下的职业学校教学业务管理的重点工作

(一)认真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是提高教学业务管理效果的切入点观念决定行为,思想指导行动。教师与教学业教师论坛务管理者只有树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教师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实施课程改革的意义,将实施课程改革变为自己的自觉与自愿,教务处可以引导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如从《教学设计原理》《课堂教学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建构主义理论》等书中汲取养料,使教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明确方向、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二)认真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学业务管理效果的关键环节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过程的管理,首先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常规依然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业务管理者要把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原则和课堂评价标准逐一落实到新的教学常规中,把每个管理环节做细做透。其次是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全力提高学生技能。教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在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内容主体特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与之相对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大胆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推行以行动导向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有效地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第三是加强教学过程监控。改变备课检查内容和方式。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教学环节、教学进度的教案检查为注重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活动的组织、教学反思等方面的检查,强调以“学”定“教”。坚持有效地听课与评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听课和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和发展教师的经验,把个别教师的经验变成集体的财富,用以丰富全校的经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准确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学习状态,发现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增强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真正落实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职业教学论文篇3

由于职业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不重要,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干好工作,对于现在生产技术飞速发展情况下,对技术人才在英语上的要求不了解,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造成对英语学习的误解。

(一)职业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显示:在职业中学中6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3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读、写能力提高缓慢。实际职业中学学生英语的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严峻,在简单的音标、语法、时态等方面都错误连篇。

(二)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心理惧怕

由于英语基础薄弱,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逃课、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腾云驾雾一般,不知所云。面对单词不知如何读,老师领读时,只是和尚念经一样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自己却迷迷糊糊、不知所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最怕听写单词。不敢问老师任何问题,怕老师问及其他的问题,不懂装懂。

(三)心理压力造成职业中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

由于对学习英语的惧怕,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了对学习英语的信心。继而,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四)口语差造成职业中学生对自己学好英语失去信心

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五)传统被动式的灌输英语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老师一味的赶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满堂灌,老师累的气喘嘘嘘,学生听的迷迷糊糊,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测验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老师主动的灌,学生被动的听,学习成了一种使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老师讲,学生听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对英语这门,主要靠对话交流的课程失去了交流的环境,变成了一滩死水,听、说、读、写不能有效的结合,枯燥的环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防治对策

(一)调查摸底,从基本开始,夯实英语音标、语法基础知识

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进入职业中英语的第一堂课,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态度的重要一步。根据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计划的进行音标、基本语法知识的补课,在补课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尽可能的让学生夯实音标、语法基础,使学生敢读、敢说,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形成有效的鼓励机制,树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使学生在对英语学习上产生积极的心理响应,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行趣味英语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行趣味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趣味教学就是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幽默的英语笑话、国外的风土人情等的内容,使枯燥地英语学习变的生动有活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职业中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错误的认为:“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导致对于英语的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的变化、工艺参数的指示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法谈起操作设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再如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电器的说明都使用英语,读不懂说明又何谈正确使用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的需要。

(四)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树立学生敢说、能说的信心

积极开展英语口语交流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英语故事角色表演、英语日记讲述、英语园地、英语论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活动达到让学生进入到学习英语的状态去,从而树立学生敢说、能说英语的信心。

(五)实行教育心理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教育心理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配合老师的讲解,合上老师讲课的节拍,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争取最大的学习效率。

(六)运用现代化图文并茂的声、相教学设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老师授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更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声、相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了一程不变的课堂、严肃认真的老师、枯燥无味的环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束语

职业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就是要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讲解,使学生打好基础,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继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职业中学生将不再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

职业教学论文篇4

1.1课程设置不科学首先,大部分学校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对理论知识倒背如流,实际动手能力却较为欠缺。但是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走向了一线生产岗位,而非设计或者开发等岗位,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切合实际需要。其次,教学的内容也存在问题。教学内容应当是电气专业和更多专业交叉融合的产物,但实际教学内容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受传统教学内容的桎梏,落后于技术发展的步伐。最后,有些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应当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要。

1.2教学、实践设施落后由于电气专业的自身特点和特殊性,其教学和实践设施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由于规模教学或资金不足,导致其教学和实践设施不足或者落后,只有少数形成规模的或者资金充足的中职院校配备了数量不多的教学设施,例如数控机床、线切割机床、铣床等。但学生数量较多,实际操作的次数很少,加上时间一长,已有的设施变得落后,因此,制约了学生对新技能的学习。

1.3教材内容落后教材内容的落后是影响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所用的电气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并与其他专业的交叉性和衔接性较差。这些问题都对教学造成了极大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4师资力量匮乏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而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一些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老旧,且对新知识吸收较慢,另一些年轻的教师刚走向工作岗位,教学热情充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两者都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社会上最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2中职电气专业教学策略

为了让我国的电气专业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向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中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当前我国对电气人才的实际需要,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主,偏重实际操作”为原则设计课程体系。

2.1.1减少基础课的课时由于电气专业偏重实际操作,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基础课的课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是必学的科目,但由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满足社会生产需要的专业性人才,因此,没有必要按照原来的模式安排这几门课,可以按比例减少课时数。另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或就业方向等对电气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职业道德、职业规划、体育、计算机等相关科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实际操作课程,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例如电工技术、电机和变压器的学习等;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厂房进行参观,理解所学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流程;组织学生参加电工等上岗证书的考试,增加就业筹码;在毕业前,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总而言之,只有有计划地教学,明确学习目标,才能保证中职院校更好地教授专业知识。

2.2增加教学、实践设施投入增加教学设施和设备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可以申请政府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中职院校为企业优先输出短缺的专业人才,企业为院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互惠互利,获得双赢。

2.3科学选择教材对于知识的基础——教材,应当根据培养目的和方向选择更符合实际需求的教材。当前的电气专业教材应当更偏重于实际操作知识比例较大的教材,并随着知识的更新而更新。另外,还应当注意教材与其他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和连接性。

2.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中职院校电气专业教学应当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双师型”的师资比例。重点培养、挖掘或引进一些既熟悉电气专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并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进修或培训,促进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引进企业中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对其进行教学培训,然后走上教学岗位;还可以从其他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以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

3结束语

职业教学论文篇5

在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以来,我认真研究了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1、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责任心。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喜欢这个职业而选择报考,而是因为家长的建议,幼师岗位的大量需求,或者是因为成绩的原因,亦或是毫不负责任的随意填报等等因素。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缺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2、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关爱他人,热爱他人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没有耐心、细心的好习惯。做事偏激,看问题过于表面化,过于懒惰,没有主见。3、从就业心理分析,现在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幼儿教师行业的认知较为肤浅,认为无论从工资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逊色于其他工作。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打算一直做一名幼儿教师,所以对幼教缺乏职业情感。众所周知,教师除了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师德水平。

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造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的欠缺,二是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关于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创新不够,三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前的教育与就业后的选择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呢?1、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能,体现基本的职业道德。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技能手段。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既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单从幼儿的生理特点来讲,幼儿对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事物最为感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恰恰具有调动幼儿的多感官参与的特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生动的动画、有趣的声音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是一名现代幼儿教师的一项职业技能。能够用有效的教育技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工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的体现。2、以现代教学手段打造坚实功底,能力、素质同步提升。《计算机基础》是培养学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一门课程。其课程设计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诸如案例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培养高于知识的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身功底坚实,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定能展现高素质的一面。3、加强基本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第一节课开始,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实训设备,爱护公共环境,遵守实训室规章制度。培养学生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虽然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展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传统美德,更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员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因而,我从课程教学的开始到课程教学的结束都严格要求学生人人必须做,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要注意小节、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设施、做事要认真等良好的学生生活习惯,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能更好的遵守单位和社会的规章制度。4、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很好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在Word章节教学中,有意地选择关于职业道德的文章作为文字处理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在传授Powerpoint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制作关于传颂师德的ppt,使其从内心深处感知师德的重要性。当讲授到计算机网络章节时,利用讲解网上聊天、网上游戏、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剖析沉迷于网吧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大学生的遭遇。分析目前典型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发生此类事件的恶劣性。从而让学生知道此类行为是极其不道德的行为,引发学生积极上进的职业心态。5、分组实训,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精神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讲述电子文档制作时,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每个成员认真地做好每一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项目任务的一份子,任何一部分的缺陷都会给整个任务造成影响。每组需要完成不同的电子文档,做到精益求精,培养学生“认真”态度。最后对每组设计的电子文档进行公开评比。评选出完成时间短而且文字准确无误,与众不同的完美电子文档。通过这样的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科教兴国,民族振兴离不开教育。学前教育是“扎根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既关乎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关系到未来从事幼儿园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未来。职业道德教育是教书育人的重中之重,它不是行业单位的单方义务与责任。作为教师,尤其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

职业教学论文篇6

调查问卷内容设计参考了已有职业道德教育调查问卷,同时又加入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道德情况等,便于全面了解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状况。访谈主要内容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评价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最后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和访谈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调查结果

2.1中职学校学生具有初步职业理想,但缺乏学习兴趣

当问及为何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时:选择个人喜欢的学生占29.8%;由家长选择的占35.8%;成绩不好只能选职业学校的占24.0%。回答听课情况时:选择喜欢听才用心听的学生占19.4%;选择偶尔说话、做小动作的占38.8%;总是认真听的占22.3%。从对专职班主任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严重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逃课、考试作弊现象,部分学生即使有学习愿望,也由于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听不懂、学不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和能力。调查显示,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有学业挫败感,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学习技能的愿望较学习理论知识的愿望要强烈,从而忽视理论课以及相应德育课的学习。

2.2中职学校学生有一定的道德认知,但缺乏实效性

在基本道德认知方面,学生认知状况良好。当问及学校发动自愿向灾区捐款时,选择尽自己能力献爱心的学生占80.4%,选择别人捐了我不捐面子过不去的占1.5%,选择与我无关的占0.7%。当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小孩、孕妇或残疾人,选择主动让座的占80.1%,选择装作没看见的占1.6%,选择别人不让座我何必要让的占0.5%。关于职业道德,学生普遍认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当问及是否同意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时,选择非常同意的占43.2%,选择比较同意的占34.3%,选择不确定的占3.4%;当问及对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看法时,选择对职业生涯很有帮助的占79.1%,选择帮助不大的占11.5%,选择没有认识到其意义的占3.6%;当问及最能体现员工职业道德素质的项目时,62.6%的学生选择了爱岗敬业。

2.3职业道德教育重课程缺乏实操性,与行业联系不紧密

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大多采用讲授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理论的掌握。当问及对所从事职业的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来自哪里时,选择来自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占53.1%,选择来自在校期间社会实践的占20.1%,选择实习单位职业道德教育的占15.9%。这说明学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活动不足,无法将职业道德观念和能力进行内化。当问及将来求职最担心的问题时,选择对社会缺乏了解的占27.4%,选择专业课成绩不稳定的占27.0%,选择没有工作经验的占25.7%,选择英语、计算机水平不够好的占15.4%。说明对社会及企业了解缺乏、成绩不好、无工作经验是困扰学生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其中对社会及企业了解缺乏所占比例最大。学生对企业具体职业的道德要求、规范、文化及行业职业道德不是很清楚。过分注重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方式,导致学校与相关专业单位联系较少。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当问及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选择缺乏交流和沟通、个别指导咨询不够的占46.5%,选择职业道德工作未得到充分重视的占30.3%。当问及影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时,选择教学形式的占30.5%,选择不重视的占41.0%,选择教师形象和榜样的占17.6%,选择教材陈旧脱离实际的占9.4%。说明学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需求,将职业道德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孤立出来,不注重学生的现实需求和个性特点,学生不易形成实际的职业道德体验,进而对其在社会生活中进行道德判断和职业选择帮助不大。由于德育多是软性指标,难以衡量,所以学校对职业道德课也比较忽视。另外,学生虽对职业道德有认同,但职业道德行为却与之不匹配。在回答是否愿意从事工作环境艰苦、劳动繁重、远离城市的职业时,选择非常愿意的占20.8%,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4.3%。当问及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时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选择非常愿意占的22.6%,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9.9%,选择不确定的占21.1%,选择不太愿意的占5.1%,选择很不愿意的占1.3%。说明学生虽然对职业道德教育有了良好认知,但其职业行为却比较落后。在对班主任及学生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采取双重价值体系,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常常不能变为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学生一方面对自私自利行为表示不满和愤慨;但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又以自身利益为上,不乐于助人,真正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学生很少。

3成因分析

3.1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又导致人们交往行为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表现得非常突出,出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倾向,有些人不通过敬业乐业的合法劳动致富,而是不择手段去满足私欲,甚至挖空心思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导致社会道德规范相对薄弱且容易失控,一些消极腐败的思想观念乘虚而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其思想和行为。

3.2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不利因素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全面、深入。在职业道德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行业行为规范总和,强调职业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在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缺乏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大多采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学生缺少实际锻炼、体验和感悟,不能将所学职业道德知识内化,进而转化为行动。有些学生虽然知道某些行为是错误的,但为了个人和小团体利益,放弃自身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态度,造成道德“知”与“行”严重背离,这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与职业道德行为不匹配的原因之一。其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陈旧。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理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职学校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的信息和观点,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也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引起学生共鸣,更具指导性。然而,当前职业道德教学内容更新慢,知识概念化、理论化,现实案例较少,学生不感兴趣;此外,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多为通用性教材,专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结合行业道德特点,体现岗位特色。最后,职业道德评价方式单一。职业道德课多采用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道德教育是一个内化过程,该评价方法忽视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此缺乏科学性,很难准确反映学生实际职业道德水平,出现学生在校职业道德考试成绩优秀,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堕落的现象。

3.3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生活习惯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影响最大的则是家庭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调查发现,44.0%的学生父母为初中文化程度,45.4%的家庭月收入为1000~3000元,单亲家庭学生较多,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或缺乏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高,并且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也不够。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不好,学一门技术,今后能就业就行。这种观念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职业缺乏更高追求。

3.4学生主观因素影响

职业教学论文篇7

1.创业教育地位低,效果不明显。近几年,高职逐步引入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学分,但大部分院校停留在第二课堂层面,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才会涉及,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业指导上仍然以传统就业方式为主,属于意愿式的岗前培训、就业前指导、学生应聘技巧以及掌握职业技能等,这与开拓学生思维、创新就业观念是不一致的。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缺乏创业实践的经历,在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很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创业教育又偏偏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3.创业项目组织规划不系统、不科学。很多高校创业教育项目不具有系统性,创业教育项目是对学生实习活动与课程教学的补充。所以,从横向上看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非常零散;从纵向上看缺乏持续性,临时组织实施,无法与课程结合,因而无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4.创业环境对高职创业教育的负面影响。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把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但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创业的认同度还不是很高,在政策上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对高职学生创业的更多优惠政策,比如税收优惠、创业融资等措施。

二、优化与加强高职创业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创业特色

创业教育项目的组织实施必须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设计课程,让创业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形成学科、活动、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业的基础技能,活动课程要在活动中把创业教育要求结合进去,如营销学会、学科兴趣小组、勤工俭学等。隐形课程方面要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为学生营造一种创业氛围,培养创业意识,激励创业精神。要增设与创业能力相关的课程教材,如《创业教育》《创业社会常识》《创业心理和技能》《社交礼仪》等,系统进行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创业教育

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重在教给学生寻找或创造工作岗位的方法,特别是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教学方法要采用模拟企业经营方式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实践项目训练,利用Internet市场营销模拟平台软件,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强化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偏颇做法。坚持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3.充分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中可以开设创业专题讲座,由学院领导和专家介绍大学生创业背景和创业基础知识。对同学们如何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进行具体指导,初步学习如何准备答辩,如何进行市场调研,明确学即将开展的创业项目的具体要求。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如创业知识大赛、模拟销售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充分利用大学生自治组织开展创业活动

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的作用,在这些组织的基础上构建大学生创业协会等各种组织,将学生结合起来开展各种事件活动,构建一个组织平台。通过教育、展示、实践、引导等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形成人才培养、集聚、举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学生创业组织的带来下,学校可以赋予这些组织较大的自,让他们学校安排各种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聘请专业开设各种创业论坛、要求企业精英进入校园开展讲座等等。

5.让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等时间走进社会锻炼

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走进市场与社会当中去开展各种自主性的创业活动。所以,大学生暑期创业实践项目活动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成长的必要途径,是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塑造自身人格的重要方法。暑期创业实践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团委以及学生会的引导下,给予学生具体的活动要求以及可以选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带着创业的任务回家,走进社区与企业等开展创业活动。例如:可以让一些有条件的学生走进企业当中或者地方乡村政府中进行挂职锻炼活动,让这些学生观察或者参与一些具体的创业活动。或者参加由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在镇村摆设小摊位,免费为市民维修家电、宣传卫生保健常识、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这些活动看似与具体的商业创业活动无关,其实是学生接触社会,从侧面了解市场信息与社会市场规则的好机会,对于学生为了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非常重要。

6.创作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锻炼创业能力

职业教学论文篇8

1.1教材相对老化

无论是计算机软件还是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都较快,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延用很旧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以至于学生所学知识都是过时的,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在用户已经普遍使用了Win7操作系统+Office2010办公自动化软件版本,而在教学中还在使用Windows2003操作系统+Office2003办公自动化软件教材;再如《AutoCAD》课程,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AutoCAD2010版,甚至AutoCAD2014版,学校还在教学生们使用AutoCAD2007版。新旧知识虽然比较接近,有些只是简单的增加些功能,但有的却截然不同,相对老化的教材,使学生没有接受到最新的技术,进入社会也是落后的。

1.2教师业务能力差

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相对本科院校要弱,教师绝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后进修考取的在职研究生,好一些的院校能直接聘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几乎没有,工作后进修博士的少之又少,这些教师缺少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而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能够熟练操作的技术人才,作为教师本身就缺乏实践经验,又如何教育和指导学生。

1.3学生实践机会少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很多职业院校却忽视这一点,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多于实践,学生得不到实践锻炼,比如计算机的网络维护,学院只是给学生讲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缺少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环境,没有真正的维护过网络,不能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2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2.1课程体系改革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关键,尽量做到合理安排课程。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应该是懂得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操作的人才,我们经常把他们称为“蓝领”,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应该有下面这样的特点:

2.1.1少理论,多实践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爱动手不爱动脑的现象,即不喜欢理论课,只愿意上实践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尽量选择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动手要多于动脑的课程,教材的选择应当尽量以浅且易懂为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有些难度高且不实用的课程应当取消,切实的做到“少理论,多实践”才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的一线操作人员,在教学中就必须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强调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里说的实践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际操作练习,还应该以一些完整的任务以作业或是课程设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组织学生认真做好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前做好毕业设计,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工作机会,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1.2学习最新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而当代年轻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接受新鲜事物也快,这一特点正好适合学生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开设课程之前,学科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应当多做调查,比如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考察、借助媒体和互联网获得最新知识、到兄弟院校学习等,尝试抛弃一些陈旧的并且是纯理论性的课程,开设一些实用的处于行业前沿课程,并且在学校就组织实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当前最新的技术,而且是比较实用的知识,如最新版本的平面设计的软件、符合最新标准的网络组装的课程等。毕业后就可减少培训周期,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新的技术对于教师来说也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只有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知识,才能更好的教会你的学生,让学生信服,因此,学习最新的技术不但是学生受益,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受益。

2.1.3熟练掌握一门技术

高等职业学院在开设课程时,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开设以实用为主的专业课程。作为大专层次的高职学生,应该熟练掌握一门基本技术,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方向,制定好其主干课程的教学设置,突出重点课程并加大课时量,课后可开设一些兴趣小组,使参加的同学得到一定的技能练习。学生在定位学习方向时,一定选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技能,以后从事的行业也就有所定位方向,不然毕业后转行的话还要从新学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2.1.4注重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主要包括认知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利用好学生在校的四个学期。尤摘要:本文主要简述了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几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专业教其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通过相应的系列课程来完成。专业能力包含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等。这些系列之间也存在相互协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实践表明,在建立系列课程时应该提倡“重视基础、加强实践”的指导思想。

2.2教学计划的改革

2.2.1教学计划的制定

众所周知,无论什么事情,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都应该制定周密的计划,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计划的制定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我们的计划是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指导和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当地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现状、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岗位设置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的专业设置一定要为当地市场服务,以此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的扩展范围。2.2.2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计划的实施上我们号召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比如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视频教学等;我们鼓励教师进行深造、进修,并到生产第一线去体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提高教学水平,并去引导和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组建一套能工、能讲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办法,这对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2.2.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希望培养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人才,而计算机专业课程要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不动脑、不思考、不动手、不实践,长期下来,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应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的很多复杂操作能够借助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而变得直观便捷。微机室授课是另一个可行的教学模式,微机室内的教师机和学生机是一个局域网,我们可以安装一些教学软件,使其同步演示和讲解,学生在面对多媒体时的注意力有时不够集中,但对于自己面前的一台电脑就会更集中注意力,操作细节看的更清晰,而且可以随堂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操作。根据学生接受的能力,教师可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领悟差一些的可从简单练习开始,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询问,领悟快的可选择性的做一些有难度的练习,放开思路,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这种交互式的授课方式,即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让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更好,记得更清楚,并且有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想法。网络的普及让我们的教学又开辟了一种新的方式,现在的大学校园都有Internet网络或校园局域网覆盖,我们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将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指定网站,比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也可以借鉴某些兄弟院校的现成的网站,供学生参考;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作业布置、批改等。

3结论

职业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职业素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1职业素质与中职语文教学

1.1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一般说来,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其形成和制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等。

1.2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中的各种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专业技能素质是职业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不仅反映出职业素质的高低,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职业素质的内涵和质量。中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职业能力上:一是专业能力;二是方法能力;三是社会能力。

1.3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职业素质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语文课的道德内容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二是语文课的文化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三是语文课的正反典型形象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是语文课的阅读、写作、口语等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质。

2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

2.1教学对象的正确认识

对教学对象(学生)充分而正确的认识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为主体”的基础。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到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教学对象:对中职生总体水平的认识;对中职生层次差异的把握;对中职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对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2.2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在着力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故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共性”,又要尊重职教语文教学的“个性”。这个“个性”即中职语文的特色。中职教育的显著特色之一是无需受累于升学率,这就为从根本上扭转重应试而轻应用提供了必要和可能,也为语文教师深入改革教法,提高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中职语文课改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如下: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将主体性作为培养的核心目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2.3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编

教学文本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材数量少,可选择性小,不能满足需要;缺乏特色,与培养目标不尽吻合。此外,中职语文课时明显不足。因此,要使语文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服务,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编,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有两个:一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对课程内容的序化。

3职业素质取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3.1加强识字教学,夯实发展基础

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才可听懂话,能看书,准确表达思想。大连市就要求中职生要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书写正确、规范。但现实中,大部分的中职生没有这个水平。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写字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一是掌握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二是走进社会生活,营造识字氛围;三是利用阅读教学,落实识字目标;四是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识字能力。

3.2改进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延伸

传统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只是讲讲读读,简单地落实“双基”,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改进教学方法,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效得到充分发挥。中职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让他们通过对文字的涵咏、品味、感悟、评价和思考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情操,锻造品格,提升人文素养。

4总结

总之,教师要以中职生的专业为载体,明确地为专业教育服务,以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为手段,引导学生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当然,职业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且非一门课程所能解决。

参考文献:

职业教学论文篇10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一直备受国家、社会、企业高度关注,调查表明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消极因素,甚至有些问题比较严重:部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模糊,不明确作为职业人、准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集体、大局观等;职业情感淡薄,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实习、工作学生并非干一行爱一行,而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甚至过早产生职业倦怠;职业意志力薄弱,心猿意马,浮躁之风渐强,不安定情绪较严重,工作怕脏嫌累,不情愿下基层进工厂,希望进机关、事业单位,向往待遇高、条件好的大城市,更是缺乏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行为失范,不守诺言,淡漠诚信,组织纪律性差,漠视工作规范和要求,工作随心而动,只想索取不愿付出,不善于与人沟通合作等。由此可见,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现状差强人意,令人担忧。

二、影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撞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呈现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不良思想的不断渗透,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中心等泛滥,人们变得浮躁、功利,缺乏理想、信念,丧失激情、热忱,没有责任、奉献等。而这些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群体辐射,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此外,社会不端之风、道德滑坡现象也在各行各业屡见不鲜,甚至一些违背职业道德的行径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都对身心不成熟、不稳定的高职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高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到位

从教育教学理念上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把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部分,没有给予其应有的地位,重专业技能轻道德育人。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多数高职学校只笼统地提出要加强素质教育而没有明确、操作性强的职业道德培育目标。从教育教学资源看,有些高职学校并未将职业道德的培育列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相应的教材资源匮乏,即使涉略的职业道德教育也只是作为“两课”中的一个章节,蜻蜓点水,更是缺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环境。从教育教学方法讲,只是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纯理论教育,讲道理摆要求,未结合学生专业、生活、实习、工作实际进行道德行为、礼仪等培养训练。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充斥着原本纯洁的校园,部分教师抵不住诱惑,价值观倾向个人,工作懈怠,消极应教,甚至有些教师道德脱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泛滥,这些态度、行为无疑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教育评价机制看,对学生职业道德评价主体主要是任课教师,缺少其他教师、同学、企业、社会等的意见,不免造成评价片面,甚至失真;重知识考查,轻能力行为评价,这也背离了职业道德课实践性强的本质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初衷。

(三)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高职学生是高校招生中最后录取的,分数线最低,特别是近些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素质更是良莠不齐,生源质量下滑。而高职生不仅知识基础较差,而且行为习惯不端更是严重。一些同学思想懒惰,行为散漫,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抱着混的态度,自私自利,集体意识淡薄,眼高手低,缺少劳动观念;还有一些同学只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对资格证书情有独钟,而对未来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漠不关心,不注意文明行为的养成,缺少礼仪道德实践。因此,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学生职业道德现状不乐观的关键因素。

三、对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的思考与对策

(一)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建设氛围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利是图、自私利己的庸俗思想在社会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拥戴,而无私奉献、无私利他的优良美德却被人们鄙视,甚至抛弃。面对这种变化,政府作为平衡社会发展的调和者,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和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调动各种资源,通过有效途径优化社会精神文明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建设氛围,为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奠定坚实、优质的外部基础。首先,政府及职能部门从上到下都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扬正气,行正风,从自身做起,抓反腐,提倡廉,为百姓群众树立正派、光辉的形象,起到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其次,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纸媒等大众媒体挖掘感动你我的身边人、身边事,宣传各行各业的优秀典型和劳动模范,宣传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同时加强舆论监管,严厉批评损害社会道德的行为,创建积极、健康的文化道德环境,唱响文明、进步的主旋律;第三,要加强社会制度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社会制度漏洞百出,缺乏基本的公正,必然引起社会利益的不公正竞争,在公众对社会制度怨声载道的背景下,道德建设无法获得成功”。②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具体、阳光的道德行为评判标准,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提供制度支持。

(二)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高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及发展基本上是在大学阶段完成的,而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及政风的好坏都对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职学校应该全面采取措施,完善对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实效性。首先,正确解读、全面把握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课程活动各方面,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职课程体系中,作为独立的课程开设,以确立职业道德课的地位和价值。当然,职业道德的教育不局限于在专门的课程中进行,在专业课及其他公共课教学中也要渗透和体现;第三,丰富学生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一方面要传授一般的社会职业道德规范和文明礼仪,另一方面更要结合学生专业、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题材,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对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第四,拓宽职业道德教育形式,职业道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决定了不能仅靠课堂传授,必须注重学生为主体的实操、情感体验,如可通过开展职场模拟训练、实习实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此外,可发挥社团活动等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开展“三成”教育,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第五,加强教师德育建设,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尤其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好职业道德的践行者,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最后,要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自评、他评(教师、同学、用人单位等)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制定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职业道德“知、情、意、行”进行全面评价。

(三)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