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4-10 16:07:08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1

创立于英国,近百年的发展,由一间英国鞋厂扩展为美国著名的运动鞋及服装跨国公司,而后成为美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平均年增长率达155%,到1992年其全球销售额已达25亿美元,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这一切都赋予锐步神秘、传奇的色彩。当我们惊叹于著名运动品牌 Nike创造出的一个个“神话”时,我们同样也会毫不例外地将目光于Reebok。锐步这样设定自己的目标:“成为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意、最令人兴奋的运动品牌”。

进入90年代,锐步又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由于广东较好的投资环境,较高的消费水平,便利的交通,以及较易接受新事物等特点,锐步正确地选择了广东作为进入口。据1993年华南市场调研公司对广东地区运动鞋市场的抽样调查结果:广东鞋类市场中,运动鞋占20%,居全国首位;高档运动鞋在广东市场的家庭渗透率达42%,个人普及率达33%。面对这样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Nike、Adidas、Fortei纷纷拥入,试问谁不想在大饼中分得一块?晚于 Nike进入中国市场的锐步(Reebok原意:行动敏捷灵活的瞪羚)完成了一个漂亮的飞跃,品牌知名度由1993年的8%上升到1995年的35%;1993年市场占有率为8%,到1994年已超过 Nike达13%;1993年销售额1200万元,仅为 Nike的50%不到,而1995年也超过 Nike,升达4000万元。

锐步何以取胜中国市场,且看其—幕幕精彩的运作。  一、定位策略 击中目标

位策略包括两方面,即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显然,只有定位明确,公司才能击中目标,取得成功。锐步反复研究调查,确定下自己的目标市场,即:

15—34岁的年轻消费者。这部分人追求高素质的生活,易于接受高档的名牌产品。

以喜爱体育运动、性格开朗的男性为主。由于女性消费者的上升趋势大大高于男性,公司应同时重视女性。

有固定工作、收入稳定、月薪2000元左右的消费者。

目标消费者以“外企员工、国家干部和商人”为主,其次是家庭富裕的学生。

锐步的产品定位也有其独特之处。针对部分名牌鞋款式单调、不注重配搭等缺点,锐步将其产品定位于款式多样、适合各种运动需要、穿着舒适、设计新颖、易于配搭、对运动起到真正保护作用、令运动员表现出色的高科技专业运动鞋。

二、注重款式 推动潮流

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锐步根据不同运动类型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款式的运动鞋。这样,其产品系列的多样化便成为锐步主要特色之一。(见下表)

除了注重运动鞋的款式之外,公司还能适时地把握女性消费的新趋势。公司注意到一向以男性为诉求中心的运动鞋市场日渐发生变化。从1993年到1995年,女装运动鞋和男装鞋的销售比例从3:7上升到4.5:5.5。女性为了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日益青睐便装、牛仔裤及运动鞋。在80年代美国健身舞热潮中,锐步的女装全能鞋针对女性健身、跳健康舞的需要而率先设计、推出第一对女装健身舞鞋,从而使锐步以迅猛的态势风靡全球。1992年锐步又年为女性设计、推出自由风格(Freestyle)运动鞋,它已成为便鞋的经典,到目前为止仍是最畅销的运动鞋设计。

凡此种种,使锐步成为推动运动鞋业流行潮流的先锋,并将运动鞋技术和表现推向极限。

三、科技领先 优势夺人

高档运动鞋是现代先进科技与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锐步公司拥有—批具备良好素质的科研队伍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并由研究开发部(R&D)专门负责新产品开发。每年,公司都有多种新科技运动鞋在市场推出。以下三大科技是锐步的另一特色。

1.蜂窝式减震系统(Hexalite)

利用独特的六角形几何连锁结构,在鞋底最受力位置设有形状如蜂窝的六角形特别胶料。当足部受压时,柔韧度极强的 TPU蜂窝式层壁能迅速将震荡力平均地向六面分散。 Nike的气垫(Air)利用气体流动减震,但气垫一旦被刺破就会失去其减震作用,比较而言,锐步则不会因此影响减震功能。

2.石墨纤维(Graphite)

锐步将这种高科技的宇航材料置于鞋的脚桥位置,利用它极度坚硬而轻巧的特点(比传统乳胶材料轻45%),除能增强脚部的承托力之外,还能减轻鞋身重量近20%,使脚部不易感到疲倦。

3.即时充气系统(Instapump)   它是由设计鞋的多个位置的多个气囊组合而成,采用全新的坚韧氨脂及胶质纤维制成,充气开并能为消费者于一瞬间调节鞋内的气囊充气程度,令其在不同的情况下均可获得最佳的保护及稳定支持。

四、出色表现 魅力无穷

名人推广和活动赞助是名牌广告战中的两件主要武器。锐步针对中国市场,选用华裔网球明星张德培作为系列广告的代言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张德培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互相吻合,因此系列广告—经推出,便取得了相当显著的绩效。

非旁观者的感觉

1993年锐步推出“非旁观者的感觉!”为口号的电视广告。片内以张德培在球场上苦练接球为画面。当张德培将发球机发出的球一只不剩地全部打回对场时,他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并弯下身按了一下所穿的锐步运动鞋的 pump,暗示好成绩的取得是以锐步的高科技为后盾的。

信念

张德培从 1989年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中至1994年的5年时间里一直保持世界排名前10位。于是1994年锐步推出以“信念”为主题的广告,通过感性诉求的方式,向消费者描述张德培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坚毅品质,进—步深化锐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体行精神,在广大消费者中间产生了极强的共鸣。

自我领域

1996年,锐步又报出以“自我领域”为主题的新一辑广告。片中以张德培在长城上挥拍练球为背景,配以张德培的旁白“我就像长城一样无人能击败我”。其中表露无遗的拼搏精神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情结将品牌形象提升到更高层位。

面对面挑战张德培

这项轰动一时的活动,是利用张德培结束“95沙龙网球公开赛”被邀请前往广州表演的机会,在酒店内举办他与消费者见面的联谊会。届时在各商场凡购买锐步的顾客,都有机会抽奖参加这次聚会。活动举行期间,各店销售量比同期增长一倍以上。

五、媒介宣传 贴近大众

公司除推出系列广告之外,还通过与各大新闻媒介合办节目、活动的形式,加强锐步的品牌影响力。这种宣传形式更贴近消费者,效果甚佳。

锐步与各大电视台、电台、报社的编辑、记者保持经常的接触,主动提供各种信息,每当锐步有新产品推出时,公司会主动将有关资料提供给媒介,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1994年初公司在推出 Pump、 Hexalite、Graphlite三大科技时,便将其主要的功效及具体的构造向每个媒介发送资料,并组织记者们亲临公司看样解说。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乔丹;品牌传播;效果研究

一、引言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单一的营销手段很难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比如当今的企业仅仅依靠价格和服务想要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困难。传统的产品营销观念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同质化的市场,而品牌则成为引导企业和顾客正确识别自己的产品,并且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一个重要标志,品牌作为一个新的营销理念,需要引起当前企业的重视。世界知名的体育赞助商之一耐克公司和体育巨星迈克尔,乔丹的合作,充分的利用现代体育平台作为基地,大力地向消费者宣传他们的品牌,耐克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还只是世界上众多运动鞋公司当中的一个,甚至在1984年整个公司曾经面临着倒闭的危机,也就是在那一年耐克公司和乔丹签署了赞助合约,而也就是在那一年他们推出了自己第一款乔丹系列的运动鞋,整款运动鞋的销售额高达1.3亿美元,这也使得耐克公司这个当时没有任何生产基地的虚拟公司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场经久不衰的风暴,在短短的10年内就累计盈利20亿美金,雄踞了整个体育用品市场。也被国际媒体誉为20年来世界新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而乔丹这个品牌也在近些年来风靡全球,成为耐克众多品牌当中唯一一个独立经营的品牌,单独参与市场竞争,仅仅乔丹这一个品牌就能够为来客公司贡献50%左右的销售额,而球星迈克尔,乔丹和耐克公司的合作关系更被视为商业界和体育职业街婉美合作的典范。乔丹品牌根植人心,甚至对于一些体育运动爱好者来说,乔丹品牌的产品甚至比一些珠宝汽车还更加具有吸引力,耐克公司也成功的将球鞋看作一种艺术品来进行销售,不仅仅只是凝聚了球鞋自己的功能还凝聚了对于乔丹的崇拜对于篮球这项运动项目的热爱,在这些消费者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近似于信徒式的文化,能够拥有一双乔丹的球鞋甚至是每一个年轻人的梦想。而乔丹品牌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功,与桥墩品牌的传播策略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因此本文将分析乔丹品牌的现状以及乔丹品牌传播的特点,进一步研究乔丹品牌的传播效果。

二、AJ品牌现状以及特点

1.AJ品牌现状

迈克尔乔丹和耐克公司的合作长达19年,在此期间,乔丹曾经3次退役,但是每一次的推移都会给那个公司带来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当以某个运动员命名的品牌在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会慢慢的淡出市场,但是在这19年当中耐克公司却看到了这位篮球巨星身上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在篮球界没有任何一位比迈克尔乔丹更加权威的人,他退役之后,耐克公司让他成为耐克品牌推广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持乔丹品牌的热销,公司决定将乔丹品牌继续经营下去,并且提高其每年5亿元的销售额,耐克公司的品牌战略十分的明确即使乔丹不打球了,他们还会继续推出乔丹文明的运动鞋,他们不想让人认为只有乔丹才有资格穿着乔丹品牌的鞋,他们希望消费者能够将对于球星的痴迷转到产品上,但是当乔丹退役之后,并且在没有任何复出迹象时,乔丹系列篮球鞋仍然热销,在1997年耐克公司决定将,乔丹这个品牌演变成为独立于耐克公司的乔丹品牌,并且成立乔丹公司对于该品牌进行独立经营。

新成立的乔丹公司在经营方式上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模式,在球鞋的设计方面更多的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的设计理念,在乔丹第13代鞋子当中乔丹本人亲自参与了球鞋的设计,把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添加到学子的构思当中,由此也就使得这款鞋成为所有乔丹系列篮球鞋当中的佼佼者。在除了鞋子之外,乔丹公司又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些套装,不仅仅卖篮球鞋,除此之外,在包装盒内还同时搭配了衣服和帽子,这就使得乔丹品牌在整个市场当中打开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

伴随着乔丹公司经营范围扩大除了生产原有的篮球鞋系列之外,开始涉及更多的业务,乔丹本人也亲自挑选了5名NBA队员,穿着他们所设计的系列球鞋,参加各种篮球赛事,在乔丹公司品牌运作的中心,他们想到品牌不能单一地局限在某一个领域,一方面公司仍将乔丹作为首席代言人,另一方面也添加了一些新的形象,除了NBA明星之外,纽约的洋基队棒球巨星杰塔都成为了耐克公司旗下的代言人。

单一的广告宣传手段也不能够满足乔丹公司的需求,于是他们为乔丹安排了专门的电影,《空中大灌篮》这个电影的热播更是使得乔丹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这成为了乔丹品牌的另一个促销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乔丹在耐克旗下游戏类品牌成为独立经营品牌,这个品牌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继耐克、阿迪达斯、锐步之后世界第四大体育品牌,并且能够在年轻人的心目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中国市场在各领域的崛起,乔丹公司将品牌营销的重点转移到中国这个充满商机的市场,首先针对于中国消费者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乔丹品牌的运动鞋当中添加了更多中国元素,一面单独为中国市场设计红色并带有中国文字的运动鞋,此举一出受到了中国市场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2.AJ品牌传播方式

(1)明星造势

人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往往不如对明星那样狂热的追捧,耐克公司很成功的将明星有效运用到其平台推广的过程当中,在耐克公司的营销过程当中,明星被他们描述成为传说中的英雄,他们头戴光环从神话步入现实,吸引了诸多消费者在他们的身边,听取他们的建议,并且效仿他们的举动,由此就吸纳了一大部分追星族作为自己的忠诚顾客。为了更好地树立公司形象,耐克公司挑选了当时还没有名气,但是潜力十足的运动员乔丹,并且精心策划了乔丹之行,让乔丹代言第一代保单系列的运动鞋,乔丹在广告当中一飞冲天灌篮的动作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从此飞人乔丹的形象家喻户晓,乔丹也成为了美国篮球爱好者的新偶像尔,耐克也成为了美国妇孺皆知的一大新的运动品牌。

(2)品牌推广平台

1984年NBA的市值跌到1550万美元,在NBA的23支球队当中有17支球队濒临破产解散,而作为美国所拥有的四大职业联赛之一,篮球已经没有很多人对他感兴趣,而且从事这些项目的大都是一些名誉扫地的家伙,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耐克也急于向消费者展示自己更加正面的品牌形象,所以这个平台一定要比传统的媒体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广泛性,而这个时候乔丹横空出世,作为乔丹签约的公司,耐克自然而然的成为了NBA最主要的运动服装赞助商。而正是拥有耐克这样实力雄厚的赞助商,加上飞人乔丹不俗的表现,伴随着NBA的商业运作,使得本来无人问津的篮球体育赛事一下成为了全美关注的热点,每一个赛季的NBA都会吸引全球上亿的观众,作为比赛场上的明星乔丹每一场比赛中所穿的篮球鞋更是能够成为年轻人争相购买的对象,耐克凭借NBA作为媒体宣传平台,使得自己的品牌效应在世界范围内急速传播,而耐克所塑造的篮球巨星乔丹也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富有创意的广告

耐克早期的广告作品主要侧重于传播产品的优势,因为当时产品的定位主要是在竞技体育场上。而80年代后期耐克产品开始从田径场体育馆进入寻常百姓家,于是耐克公司希望在不丢失体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广告的影响力,希望莱克的产品能够成为青年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耐克公司积极地拓展市场,而首先要突破的也就是青少年市场,在青少年市场当中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色,这些年轻人喜欢运动崇拜英雄追星亦是极为强烈。于是,耐克公司针对于这样的特点,又策划了一部广告片“谁杀死了兔子乔丹”,让乔丹和卡通界的明星兔本尼一同出镜,上演了一场篮球大战,在这个广告当中没有大肆的去宣扬自己的篮球产品,而是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加深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印象。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

在90年代耐克公司又着手开发电脑游戏,让游戏的参与者能够和球王乔丹一起打球,这也很好地掌握了受众群体的实际特点,在游戏当中不断的强化品牌意识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感知到这个广告品牌,使得乔丹的品牌形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根植于顾客的心里。

三、AJ品牌传播效果

1.品牌知名度与广告知名度

品牌的知名度与广告知名度是整个品牌市场地位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了解品牌认知程度与认知渠道影响程度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而根据耐克公司在今年的中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耐克公司抽样调查的3000名18到35岁青年当中,知晓乔丹这个品牌的人占到了总体调查人数98.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乔丹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整个体育运动市场当中人们对于乔丹这个品牌可以说是耳熟能详。而对于乔丹广告的知名度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却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在被调查者当中仅仅只有62.8%了解乔丹的广告,导致这种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乔丹的广告更多的是出现在一些NBA赛事对一些专业的体育频道,很少在一些其他的频道当中播出,这就使得人们知晓乔丹广告的途径并不是十分的宽泛,可以说乔丹的广告更多的也只是针对于目标群体。

2.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

就品牌在市场上的表现来看,在调查的过程中,耐克公司发现,被调查的3000人当中,当被问及使用过哪些体育运动品牌的时候,回答的最多的也就是乔丹品牌,能够占到总体调查人数的72.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乔丹品牌的认可度很高,而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吊灯品牌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十分良好,在2015年实现了总体收入36.8亿美元,仅仅乔丹一个品牌也就在全球市场卖出了16.8亿美元的好成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乔丹品牌在整个市场上的表现还是十分令人满意的,这也与耐克公司的宣传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平面媒体广告的品牌传播效果

就平面广告的品牌传播效果来看,乔丹品牌的平面广告更多地分布于NBA赛事场,和其他体育赛事的场馆当中,还有一些则分布在乔丹专卖店的周边,在被调查的消费者当中约有96.8%的消费者曾经注意过乔丹的平面广告,而且这些消费者普遍的表示乔丹的平面广告令他们印象深刻。在现实的情况中也是如此,乔丹专卖店周边的平面广告往往能够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大部分的乔丹专卖店都使用飞人乔丹灌篮的那一瞬间作为宣传,人们在看到这种平面广告的时候,往往会感觉热血沸腾,从而不自觉地产生购买的欲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乔丹的品牌传播效果十分良好。

4.户外媒体广告的品牌传播效果

户外媒体广告是指能够进入家庭的广告媒体之外的广告形态,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户外媒体广告往往暴露度比较高,环境选择的多样化接触频率高,也能够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等强大特点,而且户外媒体广告具有非常强大的亲和力。而对于户外媒体广告效果的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消费者当中,有72.98%的消费者表示看过乔丹的户外广告,乔丹的户外广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乔丹户外媒体广告的注目率比较高。无一例外的这些看过乔丹户外广告的都对乔丹户外广告的好感度比较高,总体的好感度能够稳定在56.8%左右,这也就是说,乔丹品牌的户外广告不多也不少,恰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知晓品牌信息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耐克公司的乔丹品牌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周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乔丹品牌为耐克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而乔丹品牌作为耐克公司独立经营的品牌,在整个市场当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耐克公司的品牌经营战略以及品牌传播方式,就品牌传播的角度来看,耐克公司通过支持一些NBA大型赛事,通过电影、平面广告等等方式来进一步的宣传整个品牌的形象,保证品牌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定的印象,而且在传播效果方面,乔丹品牌的传播效果比较良好,在整个市场当中的认可度也比,消费者也能够通过乔丹品牌广告知晓更多关于品牌的信息,定向的向一些消费者传达了乔丹的品牌理念和企业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乔丹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群众基础。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品牌传播的方式应当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只有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才能够获得消费者更多的支持更多的关注,并且好的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Koji Kobayashi,John M. Amis,Richard Unwin,et al.Post -industrialManagement:the Cases of Nike, Asics and Mizuno [J].Sport in Society,2010,13(9):1334-1355.

[2]黄璐.新闻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价值发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29(1):7-9.

[3]张瑞林.我国体育用品国际贸易优势分析[J].体育学刊,2011,18(6):32-36.

[4]黄璐.青奥会的品牌优势与媒体形象[J].新闻界,2012(1):47-49.

[5]黄璐.文化体育建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9(3):116-120.

[6]Carson Cunningham.American Hoops:U.S.Men's Olympic Basketballfrom Berlin to Beijing [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2009.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3

在广告的传播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值得回味及思索的问题,小到乡街上叫卖的口语传播,大到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因此无论我们怎么去做品牌,做广告,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商品的销售服务。没有销售,何谈广告!没有销售,何谈品牌价值!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基础问题,那就是广告传播的基础。

大多数的广告人或企业管理阶层会说,广告传播是根植产品属性或是产品利益,这种观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市场品牌的琳琅满目,再加上广告花招的繁多,市场消费群体需求的多元化,广告在传播中,必须首要解决的是广告传播的基础: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市场,我叫“谁”。可这点在鞋服企业中却极少执行,多数鞋服企业走上了品牌误区的不归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如果说鞋服企业注重广告宣传的话,国内鞋服企业在本土广告的投放上并不低于其他国际性的大品牌。但他们在广告宣传的策略上出现了众多的盲目性,也是因为鞋服企业的区域集中,出现了大量的复制和跟从现象导致诸多负面的品牌效应,如闽派鞋服之间彼此复制,及品牌定位的同化现现象,导致了广告策略同化的现象,温州区域鞋服也不例外。鞋服企业在广告的运作中错误的复制,这种错误的复制和盲目的跟从,进一步地导致本土鞋服企业在品牌的运作中错误的传播:

第一:国内有众多鞋服企业在品牌的运营上已经超过20年之久。他们拥有着非常强硬的生产的工艺和技术,但是在产品的研发上非常的薄弱,特别是在款式、版型、色彩的开发中非常的落后。同样的面料,国内的研发和国外的研发在实力上相差甚远,也是制约本土品牌运作的障碍。也使得本土品牌纷纷偏向广告运作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广告的运作中他们却是歪打不着。短短几年的企业生产和经营就开始大喊品牌文化,大打产品文化理念,有的广告做得非常的有创意,但市场却不知道他叫啥名字。

第二:广告传播渠道丰富多彩,却不知道你叫什么!从电视广告、公车广告、户外广告,再到娱乐活动,可谓的广告传播丰富多彩,却激起不了市场消费群体的喝彩;户外广告的丰富内容,影视广告主打的品牌精神诉说,再到产品文化的经典提炼,可谓层层把关,可依旧不见真效。市场调查下去,消费群体的反应就是看见性价比高就买,没有其他理由。可见本土品牌在广告的传播中缺乏的不是塑造品牌的文化,而是缺乏对品牌符号的识别。

第三:品牌识别符号多为“擦边球”,不得不佩服本土鞋服企业对品牌的模仿能力。例如闽派众多鞋服企业在品牌商标模仿上“堪称一决”,大胆地模仿国际一线品牌的识别符号及广告语,例如“一切皆有可能”与“一切皆可改变”,以及“阿迪达斯”和“阿迪王”、“爱迪达斯”的较劲再到本土鞋服品牌标志符号相互的模仿等等例子,我们怎能不感叹本土鞋服企业“创新美德”和短期经济的煎熬。这种短期的品牌效益也看出了本土品牌有活力无生命力致命缺陷。

第四:品牌颜色的同质化,例如,相互效仿的红色一直以来被本土鞋服企业所崇敬,红色代表激情,代表强势,是力量的象征,这与本土鞋服企业所追求的运动精神相吻合,但是在颜色系列的运用中本土鞋服企业很难做到颜色的一致化,也很难把颜色提升到企业的运作和品牌的运作中去。本土鞋服企业在终端颜色的运用上,虽然采用一种颜色做主色调,但是众多鞋服企业的相互模仿和跟从也无法让品牌从众多品牌门店中凸显出来。如何以国际大品牌相互之争,大牌的单单品牌标识就可以把你踩得死死的。你又何必盲目跟从呢。

第五:广告定位过于高档,小品牌或是新品牌竟然走“高档”的广告路线,一口气就是塑造品牌文化,做文化广告。而终端的销售却是一塌糊涂。降价抑或关店已成为习惯性的营销行为,可谓可悲也可怜。平面广告高喊品牌精神,电视广告高呼情感动众,产品高举科技力,广告高唱创意,营销高抬创新。顾客只为你的内容买账算是你广告的成功一举,却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即便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你身份是干啥?

在广告的传播中,抓住一个恒久不变的广告定律“请,记住“我”的名字”!这是不变的真理,即使是百年的企业也需要这么做。市场再怎么变幻莫测,广告的传播方式始终没有白费力气。也呼吁企业人不要再欺骗自己的感情了,品牌的传播需要事实事求,切忌走得太远。无论你是做品牌是做文化,在品牌进程的每一个阶段中,你都必须告诉市场,“我是谁?”然后再告诉他们“我是做什么的?”才能保持市场对你品牌的认知,也才不荒废企业来之不易的财力。如果广告啥都喜欢往里面塞东西,我想广告挤出来的不是品牌的“牛奶”,而是受众认为你是他的累赘。

也许我们的广告不能一鸣惊人,但是至少我们的广告可以让市场知道“我是谁,是做什么”。本土鞋服企业应该更加宁静地思考这个问题,而不是过多地追求广告带来的商品直接回报率或是直接飙升到品牌文化的领域去引导消费群体。品牌是要做文化的,但不能过急。何况品牌的广告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建议本土鞋服企业在运作品牌的同时别忘记了要大声你告诉市场“你的品牌叫什么”!也让我们从品牌的最基础识别符号抓起,让受众知道我们的品牌名字。

那么如何大声地告知受众“你的名字”呢?

第一:从终端的门店门面入手,国内品牌大多善于利用门店的橱窗做为产品的形象来直接传达给市场,这一点是可取的,但是在品牌还处在市场知名度较低的情况下,本人建议还是要抓住门店门面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地在门店的门面凸显你的品牌LOGO。让众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第二:按照2011年的电视媒体价格比2010年的价格翻了二倍,当我们财力有限的时候,是不是该转变下电视的传播方式,是否可以考虑只宣传品牌LOGO,把你的15S或30S形象广告片全部用品牌的标识去替代,你会发现在15S或30S内传播品牌符号比单纯地宣传品牌形象更能让顾客记住即便你的广告非常有创意。何况你的品牌还达不到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的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本土鞋服企业善于利用电视娱乐节目、现场互动节目及其他新兴媒体资源,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报刊、杂志媒体的利用上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报刊新闻媒体的实效性和严肃性与其他媒体相比更能让受众接受和认可,而本土鞋服企业即便是有广告宣传也是单纯的图片传达,抑或是企业的事件报道,因此本土鞋服企业在报刊杂志的传播上,特别是在新闻软文的公关上缺乏创新与大胆。没有真正地挖掘报刊杂志带来的传播效益,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价格飙升的现代广告中,传统的报刊杂志更需要鞋服企业去挖掘其中的资源。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4

这是温州市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五马街,在号称中国鞋业品牌大本营的温州,从这里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大鞋企之间浓浓的火药味。当你还在为选择红蜻蜓、康奈抑或其他品牌而犹豫不决时,身着奥运T恤的奥康导购员会非常“专业”地告诉你:“我们是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连奥运会礼仪小姐穿的鞋子都是我们生产的。”

这样的场面不仅仅只发生在温州,经过特别培训的奥康销售人员,正在全国各地发起奥运营销的“落地”之战。

品牌起飞

事实上,奥康是最后一家拿到奥运入场券的赞助商企业,这也意味着其错失了很多宝贵的营销时间。相比可口可乐邀请刘翔代言、联想一口气签下11位奥运冠军,当时的奥康想得最多的是,一个来自皮具业的品牌该如何确定自己的线路,并用最短的时间超越对手?

“起初的设想,是为每位奥运冠军打造一双纯金鞋。”奥康品牌规划中心总监罗会榕告诉记者,“但这一做法似乎并未赢得奥组委的青睐。”事实上,奥运冠军们普遍看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对商业味太浓的社会活动存在回避心理。

紧急策划会从中午一直开到凌晨两点,策划人员激烈讨论,总裁王振滔边思考边等待。“奥运成就冠军梦想”的营销主线浮出水面的时候,搞营销出身的王振滔变得兴奋起来――“公益+体育+奥运”正是奥康的突破点,事实上公益路线也打消了奥运冠军们的顾虑。于是,一场场由奥康出资替冠军们圆自己的公益梦想的活动拉开帷幕。

2007年6月,中国儿童慈善日。奥运射击冠军杨凌现身北京同仁医院,接下来的一年,他将帮助30~40名白内障儿童重见光明。诸如此类的“高敏北京体育大学贫困地区体育支教奖学金”、“王军霞成都万人长跑”等六大圆梦计划,开始在全国推进。

“田亮重返跳台爱心一跳”能够集中说明“圆梦计划”的实效。首先,这场公关推广涵盖了优质新闻所必须的要素:诸如田亮能否回归国家队、是否代表中国香港队参赛,以及他的绯闻和婚姻,都使他处于媒体的关注。加上爱心一跳只为捐助爱心病房的善举,更使得该活动横跨社会新闻、财经报道、体育娱乐新闻三大传播平台,最后借助公关公司的推进,圆梦事件得到全国近100多家媒体报道关注,形成连绵不绝的营销气势。

此外,“爱心一跳”通过网络的前期造势,配合西安线下活动形成地毯式的推广,极大促进了奥康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奥康气魄十足的“公益”营销,让众多赞助商刮目相看。随着2007年末刘翔出任奥康圆梦大使,以及2008年初在央视举办的“十大奥运名将献爱心活动”尘埃落定,奥康高举高打的前期推广圆满收官。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振滔“大手笔”的奥运营销中,仅公益广告投放以及部分相关奥运公益事业的预算就达到了7000万元。

“同样都是奥运的赞助商,有的企业除了在企业的logo旁边多了一个奥运会的标志外,我们没有看到有什么特别大的动作。甚至有的企业,我在逛商场时才会发现它奥运赞助商的痕迹。”著名策划专家陈放对这些大型企业浪费“奥运会入场券”感到惋惜。

营销落地

2008年,伴随奥运会的步步逼近,奥康的营销重点转化为:如何让高举高打的营销气势“落地”为销量提升。

2008年4~8月,圣火传递使举国上下逐城欢动,“奥康奥运季”的推出,便是一个非常应景的终端“落地”之举。为了达到鼓动的传播意图,奥运季以喜庆、激情为基调,穿插其间的活动包括:“穿奥康,赢门票”刘翔助威团全国征选、全面推出“翔系列”高端皮鞋等。

在此过程中,除了在传统媒体投放广告,但凡具备传播功能的渠道,诸如路牌、鞋盒等都被广泛运用,奥康搭建起一张从空中到地面的密集传播网。而此时,奥康在全国3000多家门店也已换装完毕,通过对海报、橱窗等的精心布置,奥康专卖店如同一个个明亮的奥运体验馆。

为了进一步点燃区域市场的奥运季活动,6~7月奥康策划了以“助威刘翔,你最响亮”的分贝挑战赛。活动以城市中心现场搭台,群众通过高喊“为中国加油,为刘翔加油”的口号,最高分贝者即招入刘翔助威团,同时获得奥运门票一张。此计划在温州一战打响,随后辗转长沙、上海、武汉等九个城市,有效带动了门店销售额。

与此同时,奥康开始利用奥运因子进行品牌升级及企业内部改造,除了推出“翔系列”的限量版高端皮鞋,各种旨在提高奥康形象的员工培训以及质量标准也相继细化。

采访时,奥康品牌规划中心总监罗会榕刚刚从安徽走访完经销商,“他们都很高兴,奥运使我们的鞋和其他品牌的差异化显现出来。现在这个季节,商业街里很多的鞋店都在打折大甩卖,我们不但不加入这个行列,而且新品还提高了价位。”

据介绍,2008年上半年,提价后的奥康毛利反而递增4个百分点,品牌附加值体现无疑。此外,加盟店也由过去的两千家,增长到3000家。

事实上,从拿下奥运皮具供应商资格到随后推广系列活动,奥康前前后后为奥运投入3亿元以上。即便以一双鞋300元均价来算,相当于要卖出100万双鞋。一般而言,企业在拿下赞助商资格后的后续投入是前期投入的3倍左右,但奥康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比例。

“虽然短期内要将这个投入回收不太可能,但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却非常鼓舞人。去年我们的皮具销售增长了100%,皮鞋销售增长40%。即使在今年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上半年皮鞋销售增长也达到了30%以上。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我们的品牌美誉度上升了8.63%,这个也是意外之喜。”罗会榕言语中流露出兴奋。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5

胡 舜 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初二(5)班 邮:528300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华盖路及其附近环境的调查,了解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特点;培养自己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的能力。

调查方法:

1、 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华盖路步行街的资料;

2、带齐笔记本和笔到该地进行实地调查;

(注:被调查商店为: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日顺皇皮鞋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调查结果:

1、华盖路步行街的概括:

华盖路长约1千米,于前几年曾进行大型改建、维修与装修,使其变成为一条富有古式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有数百家商铺。现已有数家着名品牌的商店进驻,人流不断,商机无限,使步行街成为大良最热闹的街道之一,也成为大良着名的旅游区和象征之一。

2、调查华盖路步行街商场店铺类别、商品基本结构。

商场店铺类别

鞋类

服装类

百货类

眼镜类

钟表类

商场店铺名称

日顺皇皮鞋专卖店

班尼路服装专卖店

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

大众眼镜连锁店

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商品主要来源

国内

国内

国内、外

国内

国外

商品档次情况

中低档

中档

中高档

低档

高档

经营情况评价

比较好

比较好

一般

生意好坏原因分析

位置好,价钱比较合理

位置好,品牌较有名,但价格较高

位置好,信誉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价格偏低,但质量一般

位置较一般,且价格较高

问题分析:

1、如果你开店经营,你考虑的主要货物(类型)有哪些?

答:我会考虑销售一些顺德的特产,如崩沙、牛乳等。

2、请你对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我认为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错。我的建议是:其一,将步行街内显得格格不入的华盖市场搬走,将其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其二,将步行街内一些不该出现在旅游区的店铺,如游戏机室等坚决取替;其三,多派保洁人员清洁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洁。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6

日前,欧盟对中国鞋企的反倾销调查愈演愈烈。作为世界鞋业生产基地,晋江制鞋业在欧盟的“设限”风暴下一再挤兑利润空间。提高产品的质量、建立自有品牌成为企业的“必备功课”。

2006年3月13日,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国家出口免验产品”奖牌,特步是第2家获此殊荣的福建企业。“国家出口免验产品”国际品牌战略是为了扶持中国本土的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国家出口免验产品”要求申报品牌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这个意义上,“国家出口免验产品”是让本土名牌向国际品牌外延与提升。

变产品输出为品牌输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晋江鞋在海外市场上有很高的占有率。晋江产区年产鞋8亿多双,占据了国际旅游鞋市场的1/5强。

但是,与国内市场上晋江品牌高知名度的情形不同的是,晋江鞋在海外长期是走批发市场;到了终端,则进了仓储超市或者沦为跳蚤市场地摊货,在品牌价值上没有明显的体现。来自泉州市鞋业商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晋江鞋的平均出口单价不足10美元。这与当地市场上耐克、锐步等品牌的上百美元的零售价格不可同日而语。对此,特步总裁丁水波颇多感慨,他说:“在国际市场上,晋江鞋没有品牌。”

与此同时,各种反倾销调查和海外同行祭起贸易“特保”大旗,以及其他形形的非关税壁垒,使晋江鞋处在一个十分复杂的贸易环境中,面临着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同时,由于背负着低价倾销的罪名,泉州鞋也引起了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制鞋业同行的普遍敌视,这些海外对手在本国大造舆论,像西班牙埃尔切事件、意大利的铅超标投诉,都是这种敌意的反映。

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身为泉州鞋业商会会长的丁水波呼吁,晋江鞋企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各种贸易摩擦,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晋江鞋要在海外打出品牌,改变长期以来产品输出模式,变产品输出为品牌输出,从根本上改变晋江鞋的海外生存模式。

个性塑造强势品牌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对自主品牌的认识有着一个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的差异。在历史将其推向前台的渐进过程中,敏锐的民营企业已经将自主品牌建设与市场白热化竞争、企业创新、做国际化企业紧密结合起来。特步就是这样一个先知先觉者。

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2001年创建特步品牌之前,三兴集团做国外体育用品OEM(贴牌)订单。由于做了14年的OEM,产品已经远销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但国内消费者却鲜闻其名。为了在保持国际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重点开辟国内市场,三兴针对年轻一代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特步”。

与其他靠OEM起家的企业不同,在进入市场初期,特步就以成为“中国时尚・运动第一品牌”为发展目标,先声夺人,准备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

特步是国内第一家启用娱乐明星的运动品牌。2001年,香港当红歌星谢霆锋出任该品牌代言人,之后,公司又起用香港超人气组合TWINS及新生代人气组合BOY’S,耀眼的明星使特步的品牌认知提升到了空前的水平,娱乐明星的个性化演绎塑造了“特步”品牌鲜明的个性,“特步”品牌时尚、前卫、自由与叛逆的个性诉求在年轻一代中引起了广泛共鸣。作为一次营销创新,特步独辟蹊径,舍体育明星而取娱乐明星,同时进军央视和湖南卫视等地方卫视的娱乐黄金档,由此清理出的娱乐营销策略对中国的体育营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当地业界的典型案例。

2003年以后的特步,以同样的激情挺进了专业体育领域。2004年的“十运会”,特步掀起了一场体育营销风暴,携1620万元巨资,成为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的唯一合作伙伴。特步独家赞助“十运”,是晋江体育用品行业进军专业体育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意味着特步在业界继续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也打破了国际运动品牌垄断国内高端赛事的局面。

个性、时尚、自由的品牌魅力迅速打破了消费者以往对运动产品的传统观念,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一统国内运动产品市场的局面开始瓦解,时尚和运动的结合成为了市场最有力的竞争元素。

鲜明品牌个性营销战略的成功,使特步迅速赢得了国内市场。但与此同时,特步把眼光放到一直坚守的国际市场,希望能成功走出品牌国际化的道路。

自有品牌的国际梦

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据丁水波介绍,借欧盟东扩的东风,特步的产品如今已经顺利地进入欧盟的所有15个国家,以西班牙、法国等为重点市场,特步已经在欧洲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

如今在东欧一些国家的电台、报纸、公共汽车、有轨电车上,已经随处可见特步的品牌广告。据丁水波介绍,三兴的下一步是在欧洲各国启动品牌专卖计划,向批发市场和地摊告别。2006年是三兴的国际品牌年,按公司的计划,今年内,三兴将在香港和东南亚开辟品牌专卖店,同时公司还拟订了在马来西亚等国的品牌广告计划。

但另一方面,丁水波认为,海外市场品牌战略的推出,对晋江鞋的海外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直以来,晋江鞋的海外销售,基本上是通过国内的贸易公司与海外的贸易公司发生业务关系来完成。很多做出口的公司,虽然知道自己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国外,但产品在国外到底如何销售,如何送到消费者手中,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换句话说,晋江鞋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方式是粗放型的。很多公司,仅仅拥有几个外贸干部,至于海外营销人员、海外市场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好储备。为此,特步未雨绸缪,自2003年,公司建立海外部以来,就致力于培养海外营销团队,公司向世界各地的主要市场均派出了营销专业人员。

据公司一位长期在东欧主管销售的负责人介绍:“在欧洲市场,我们已经有了启动品牌专卖店的计划。但另一方面,正如国外品牌在中国需要将营销事务和品牌本土化一样,三兴也要在海外市场实施本土化战略,这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国家的文化,同时也要在当地招聘营销人员。”

“通行证”打开世界大门

“自主品牌”需要自主培育,培育强大的国际品牌更需要文化孕育、事业支撑、创新驱动,更需要积极的、一贯的坚持。

在长期坚持的品牌塑造过程中,特步相继获得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等多项荣誉。特别是2006年3月13日获得的“国家出口免验产品”这张海外市场的通行证,更为特步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7

从去年6月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的两种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开始,中欧之间的鞋业大战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了。2006年10月5日,欧盟理事会25个成员国以13比12的微弱优势,通过了对中国产皮鞋征税的终裁提案,中国涉案企业中除1家因获得市场经济待遇被征收9.7%的反倾销税外,其余企业均被课以16.5%的税。反倾销税从10月7日起征收,为期2年。

漫长的拉锯战后,欧盟终于还是下了狠招,为中国皮鞋出口设下了厚厚的一道屏障。

欧盟的一纸终裁,是否意味着中欧鞋业大战已经尘埃落定,中国的制鞋商们何去何从,是无奈的沉默,还是绝地反击呢?

拒绝沉默

对于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来说,“反击”当然是不二的选择。

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决定率先向欧盟这一决定打响法庭抗争的第一枪,正式聘请律师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讼,状告欧盟理事会,理由是其的征收16.5%的反倾销税的法规不符合欧盟的相关法律。

“不论程序有多复杂,工作有多艰巨,只有正面应对、继续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王振滔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这场被称为“中欧鞋战”的商业冲突中,中国企业从―开始就没有保持沉默,而是主动反击。

2006年1月13日,欧盟对外宣布,中国被要求强制取样的13家企业都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这意味着被欧盟调查的企业都逃不掉反倾销税的惩罚。在获知该消息的第一时间里,番禺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等人便酝酿成立一个鞋业联盟,共同应对欧盟反倾销。2月8日,“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以下简称“应对联盟”)在广州成立。短短20天时间里,近180家制鞋企业加入了“应对联盟”。

吴振昌说,整个案件调查过程中,“应对联盟”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应诉、接受核查,到聘请专业律师和经济分析师,主动前往欧洲进行游说、参加听证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度和应诉实力”。

在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看来,这次欧盟裁定对中国皮鞋存在倾销行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表现“可以说是出色的”。

陈立鹏表示,在案件进行中,中国企业不仅积极应对,而且积极进行游说,参加听证会,这在以往国内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案件中是很少见的。

陈立鹏说,整个案件的应诉过程中,“应对联盟”的表现非常专业、执著,积极筹措资金,在国内外分别聘请专业律师和会计师,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用翔实的数据分析,来证明中国鞋类产品对欧盟出口不存在倾销行为,而且,还证明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盟制鞋企业的没落,与中国鞋类产品出口欧盟没有直接关系。

陈用数字列举了几个方面说明企业的积极应诉是有效的一是反倾销税率由初裁的19.4%下降到16.5%,二是特殊高科技运动鞋被排除,同期立案的劳保鞋反倾销案无税结案,使国内涉案鞋类产品约30%免于遭受反倾销措施,三是欧盟没能再次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配额限制,四是反倾销实施措施由一般五年降低为两年。

主体必须是企业个体

但是,与此前“无损害抗辩”以联盟或协会为主体应对不同,要对欧盟委员会的不合理裁决提出,主体必须是企业。这就要求作为个体的企业要站出来提讼。

根据有关法律,企业的诉求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提出企业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政府对企业没有进行操纵,要求欧盟给予中国制鞋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二是主张欧盟对该案的裁决不符合WTO及欧盟反倾销法的相关规定。虽然司法诉讼的时间较长,但一旦裁定欧盟委员会败诉,则应诉企业今后将有可能被免征反倾销税。

第一轮抗争失利后,奥康在第二轮司法抗争中有了一些伙伴,并非孤军作战。“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发起人吴振昌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向欧洲法院提讼的时限是2006年12月中旬,目前国内至少已经有10家制鞋企业决定通过法律渠道,向欧盟法院递交“状纸”,正式欧委会。

他说,经初步协商,广东、大连的10家制鞋企业(其中广东企业为9家)已经达成共识,商定委托欧洲的律师,直接向欧盟法院提讼。同时,“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也正向商务部起草建议,希望政府层面能呼吁欧委会重新考虑反倾销裁决是否得当。

开展司法诉讼是企业在反倾销措施实施后的另一种救济手段。事实上,以前中国企业也曾有过成功的案例,例如美国对中国苹果汁、温水虾反倾销案中,中国企业就把美国商务部告到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并胜诉。

“整个案件在法律和程序上存在诸多问题”

对于欧盟的最终裁决,吴振昌们坚决不服气。即使在欧盟委员会成员投票的最后一刻,“应对联盟”仍持乐观态度,因为在此前倒数第二次的投票中,中国企业仍以1411获得了大多数欧盟成员的支持。

“这个案子输得很冤枉,很可惜。这是欧盟内部政治交换的产物。”吴振昌说,“在投票的最后一刻,有两票因为欧盟内部的利益关系走到了反面,才使中国企业落败。”

在投票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希腊、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始终主张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但英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等12个国家则坚持反对意见。

“最后的裁决结果,是对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纵容,也违背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的原则,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欧盟产业面临的问题。”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一位负责人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在吴振昌看来,整个案件在法律和程序上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包括他在内的中国企业家在终裁后仍不肯放弃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家们认为,欧盟指责中国企业存在所谓的销售比例限制、出口补贴、非市场化租金等问题都是没有道理的,有诸多误解,中国企业对此多次解释说明,但欧委会并未予以合理的审查。

比如,欧盟指出的所谓销售比例问题,中国政府早已根据人世承诺,修改了相应的法规,所有在华外资企业均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自由决定内外销的水平和比例,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欧盟却无视这一事实,并以此作为否决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依据。

更让中国企业家们难以接受的是,欧盟为了达到限制中国产品的目的,在本案中通过否决抽样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和分别税率待遇的办法,进而否定中国全行业市场经济待遇和分别裁决待遇,并征收行业统一反倾销税,这―做法超出了WTO《反倾销协议》和《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有关规定。

此外,欧盟在此案中还存在替代国选择不合理、抽样代表性不足、损害及因果关系评估不全面、信息披露不充分等法律缺陷,这些做法都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高有天达律师事务所的王磊认为,欧盟在这一过程中,拒绝给予所有应诉企业市场经济待遇,以及采用“一国一税”办法,违反了欧盟反倾销法律,是重大的倒退。另外,欧盟以抽样的方式判断中国企业是否享有市场经济待遇,显然违反了欧盟反倾销法律的基本规则。

王磊表示,在银行利率、出口退税、土地价格、内外销比例等问题上,欧盟指责中国企业受到政府的控制缺乏事实依据;并且,欧盟以原告申请资格问题、裁决时间规定问题以及应诉企业数量众多为理由,拒绝给予应诉企业单独税率,也违反了欧盟反倾销的法律程序。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一位负责人也认为,欧盟委员会在调查、裁决中违背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的原则。“中国鞋类产业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产业,仅对欧盟出口的企业就达1000家以上,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这些企业不可能以低于自己成本的价格出售产品使自己亏损。”这位官员说。

这位官员表示,2005年以来,中国皮鞋对欧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欧盟对华鞋类产品实施10年的配额体制终结后,中国出口潜力得到释放,这与倾销毫无关系。

“欧盟鞋类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技术投资不足已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多年来,欧洲鞋类产业不断向欧盟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转移,导致就业减少,这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正常现象。即使在欧盟对中国鞋实施10年配额期间,这一现象也一直存在,现在把这一现象归结于进口中国产品是立不住脚的。”这位官员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受伤的不只是中国企业

欧盟裁决公布后,中国企业家就开始“怨声载道”。温州吉尔达鞋业副总经理徐宏真说,欧盟正式开征反倾销税是“极不明智的”。鞋革工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价格低的地方必定占有优势,这是必然规律。欧盟方面将自身鞋革产业的衰退归咎于中国鞋企的低价竞争毫无道理。

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周耀华表示,欧盟反倾销虽然会使中国制鞋企业面临暂时的困难,但真正受害的还是欧盟自身。

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前秘书长朱峰也表示,欧盟对中国皮鞋设置贸易壁垒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反倾销挽救不了欧盟鞋革产业日益衰落的命运,还将损害欧洲零售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在谈话中强硬地指出,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是对少数成员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屈从”,是“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

中国轻工工艺进出口商会负责人则强调这样的事实众所周知,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已经实施了10年的配额限制,欧盟产业却未能抓住机遇进行有效的调整,从1998年起欧盟鞋类产品产量就一路下滑,2000年跌破10亿双,2004年跌至7亿双,就业人数也不断下降,而此间中国鞋类对欧出口受到严格的配额管制,因此欧盟鞋业面临的问题不是中国鞋类进口造成的,欧盟的制鞋业已经没有竞争力。

“然而,为了保护其落后产业,欧盟在配额取消后仅7个月就又对中国皮鞋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在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的情况下采取反倾销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明显,这既是对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希腊、立陶宛、拉脱维亚等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纵容,也违背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公平贸易的原则,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欧盟产业面临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说。

在欧盟通过了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的正式反倾销方案后,代表进口商和零售商利益的欧洲贸易商协会和欧洲消费者组织当天即发表联合声明,称这一天“对欧洲消费者、企业和增强竞争力原则都是悲哀的一天”。

声明说,实施反倾销措施后,有关进口鞋类价格将上涨,批发和零售商将被迫调整订货安排并支付新增费用,中低收入者和有孩子的家庭等消费群体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同时,反倾销措施也不利于欧盟一向推崇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原则,在外来竞争压力减少的情况下,欧盟制造业在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方面将更加缺乏动力。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8

中产市场开发“五法”

创造细分专业商品

现在“多功能”一词已经越来越少地出现在中高端商品的宣传上,中产阶层消费者更喜欢为专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专业的解决方案。例如,鞋子曾经只分为皮鞋、布鞋、凉鞋、运动鞋等几大类,后来又细分为休闲鞋、商务休闲鞋,运动鞋分为足球鞋、篮球鞋,甚至慢跑专用的慢跑鞋等。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多会有针对性地去购买最接近问题解决方案的商品。中产阶层尤其如此,他们对生活的品质不会将就,做什么事都希望有对应的专业工具。换言之,只要商家能够提供有效的细分问题解决方案,中产消费者会很乐意接受。

提供高品质产品

中产阶层消费品不同于高端奢侈品,依然要以产品品质为基础,以提供实用的问题解决方案为导向。中产阶层拥有非常独立、完善的思考与认知系统,绝不会去花冤枉钱。他们对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很挑剔,甚至是苛刻——衣物上有无跳线,商品包装设计是否美观、香水的味道是否够品位等,都是这一群体所在意的。因此,为这一群体提供商品时,仅仅想着如何多获利,而不想相对应地付出更多成本的话,结果注定会失败。关键点就是如何能够最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巧妙,越准确,回报率就越高。

增加消费频次

早些年,我国大众消费观念还停留在东西坏了才能换新的阶段。慢慢地,这一情况开始发生改变。比如服装推出流行概念,每年一种流行,后来商家为了增加消费频次,将一年划分出四季不同的流行概念,把衣服淘汰周期缩短为三个月。再以洗发水行业为例,最初我们都用香皂洗头,后来洗发水上市了,商家又不断细分,去屑、滋润……细分到无法再细后,于是商家告诉消费者,要每天洗头才健康,如此大大地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频次。这招对中产者十分有用,只要商家能够给出让中产消费者高频次使用产品的合理理由,并且真的能够为其带来利益,他们就会接受。

满足心理需求

中产阶层或多或少地有着心理上的优越感,并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一些物品或媒介来向大众传递他们的这种心理。商家可以提供一些能够满足他们精神需要的商品或服务来轻松获得高额的利润空间。如一些服务场所推出VIP服务,就是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提供一种身份的象征,使其获得心理满足。想一想,在某个服务场所,别人都在长长的队伍中排着,而某个人却从容地走在没有人排队、地上铺着地毯的VIP专用通道上,此时获得的绝不仅仅是方便、省时那么简单,更是随之而来的巨大优越感与心理满足感。

开发大众市场中的中产商品

中产阶层消费者日常接触的多是大众商品或服务,因为他们本就生活在大众群体中,只是他们愿意多花一些钱,购买可以为他们带来便捷与高质量生活的产品或服务,他们有时候甚至会为找不到这样的商品而苦恼。比如,中产阶层很早就对食品安全有所重视,宁可多花些钱去购买高品质的食品。再如,参加某项休闲体育活动时,他们会购买专业的器具,会找专业的场地,甚至会花钱找专业的指导教练。中产阶层爱好很多,而与这些爱好相关的商品或服务都可以推出升级版或专业版。

中产营销“六忌”

不要引起大众的反感

某制表企业有一则广告,表达的内容是他们的手表高收入者在佩戴、领导官员在佩戴,暗示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能佩戴。结果,一般大众不买账,多很反感,而真的符合广告所表达的身份的人也担心被指炫富、贪腐而不买,结果这条广告很快就消失了。其实,中产阶层消费者不是不想要精神满足与一定的虚荣,只是他们要的是低调的、内敛的、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地流露,而非高调张扬,甚至是夸张的举动。尤其是面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更不能忽视这点,妄图强加给他们某些思想与观点,只会让他们嗤之以鼻。

不可流于形式

某健康体检机构推出了VIP会员服务,最主要的特殊待遇是办理VIP会员卡的顾客可以不预约,随时到店体检。虽然顾客的确可以享受这样的便利特权,但是,当检查到一些检测仪器非常昂贵,店家只有一台设备的项目时,顾客依然不得不花时间排队等待,如此反倒没有比一般提前预约的顾客更省时省力。而其他免费快递检查报告等VIP特殊服务也没有太大意义。这样不研究消费者真正需求,只是形式化的服务或产品,怎么可能让中产阶层消费者自愿掏腰包呢?

避免产生负面品牌关联

中产阶层消费者处于市场层级的中间位置,如果高端品牌想向下延伸获得这个群体的青睐,很有可能损伤原有高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而低端大众品牌想向上延伸也并非易事。因此,开拓中产阶层消费市场最好使用独立的品牌或子品牌。如日本丰田汽车在开拓中、高端市场的时候,就分别推出新品牌,让每个品牌抢占对应的市场,不会相互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是在某些阶层划分不明显的行业里,抢占中产消费市场也要推出新品牌。差异不大的商品很难获取相对丰厚的利润,更可能不慎殃及原有品牌。

防止老化、淘汰

中产阶层消费者大多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产品必须能够与时俱进,每时每刻都能跟上他们的思想和需要,这也导致了他们昨天还疯狂喜欢某商品,明天就可能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的情况。因此,产品的不断创新与改进非常必要。另外,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如今的中产阶层非常在意在网络社区或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中寻求流行的事物,企业应该敏锐把握这种趋势与风潮,以做到产品永葆活力。

不可盲目打折促销

对于中产阶层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在乎的是高价换来高质,如果盲目打折,会让商品的价值在他们心中大打折扣。商品促销时,尽量不直接打折降价,应该采取曲线迂回打折方法,如通过提供相关的赠品或增值服务来拉动销售。比如,一些高尔夫球具企业在做促销时不降低商品价格,而是推出购买球具可以成为高尔夫球俱乐部会员,享受免费打球、教练指导和参加比赛等服务,结果不仅没有损失利润,还网罗住了大量客户。

切忌传播方式错位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9

2009年3月19日,李宁公司在香港2008年度财务报告的当天,也公布了另一个重要的年度报告――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表达其对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与持续关注。据悉,这是李宁公司首次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是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的这两份报告,无一不显示出李宁“逆势而上”的决心和实力。李宁公司在财务报告中称,其2008年营业额为66.9亿元人民币。自从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李宁公司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业绩一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而2008年更是抓住奥运营销的机遇,业绩增长达53.8%。同时,其极富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表达了李宁公司希望通过CSR(企业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和谐营销并获得竞争优势持续改善的信心。

“宁视平凡英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CSR也更加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但企业CSR行动的深入展开,迫切需要开展真正的战略CSR行动。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够深刻影响到其核心受众群,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在推动CSR的过程中,创建属于自己企业的和谐营销环境。但是,体育产业与传统产业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如何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体育产业的成功融合,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尚需自主探索。“李宁”则在此探索的道路中开辟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在日前公布的这份名为“宁视平凡英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篇章,内容上全面涉及了过去几年中,李宁公司与各利益关联方的持续对话,从李宁的财务状况、公益活动、奥运成就、价值链关系等多个方面展示了李宁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持续努力。通过该报告可以看出过去几年中李宁在两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致力于体育事业,在打造民族品牌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二是李宁公司在取得成就后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比如持续开展“一起运动”项目、对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对中华健康快车的持续支持以及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合作等,充分体现了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公民风范。

李宁公司发言人、政府及对外公共事务总监张小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李宁公司一贯将致力于体育产业,回报于社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基础,而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都是基于这一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我们必须作出对于社会的长期承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履行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

危机下的合作共赢

在李宁公司的财报中,李宁公司这样表示:“集团致力改革传统供应链模式,打造以需求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年内,集团针对零售需求及产品属性,采取差异化物流配送模式,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有效降低物流费用及缩短在库及运输时间。此外,为使供应链布局更贴合市场,对市场做出更快的反应,同时缓解成本上涨的压力,集团正邀请核心供应商于湖北省荆门市工业园建立生产基地,集团亦于该工业园建立李宁物流中心,发展集服装、鞋、配套、物流一体化的生产和配送基地。”

这中间提到的“李宁(荆门)工业园”,正是公司在年度CSR报告中“土篇”中的内容。2008年12月18日,李宁公司与合作伙伴、荆门市政府共同建立了“李宁(荆门)工业园”,发展集服装、鞋、配套、物流一体化的生产和配送基地。报告中指出,“合作共赢”一直是李宁公司对待其合作伙伴的基本态度,这个工业园的建立体现了李宁与合作伙伴“厚生”、协同发展的理念。

据了解,李宁(荆门)工业园位于荆门经济开发区,由李宁公司主领,湖北福力德鞋业有限公司,湖北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李宁公司7家核心供应商将分别组建服装集团和鞋业集团,在该工业园内从事服装和鞋类生产,李宁公司将在工业园内投资建设物流产业园。李宁(荆门)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每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左右,同时可以解决4万至5万人的就业。预计到2011年,将有不少于50%的鞋订单、30%的服装订单在新生产基地制造。

此举不仅保证了供应商的订单,支持了当地的发展,也将使李宁公司的供应链布局更贴合市场,保障对市场的更快反应,同时亦可化解金融危机下成本上涨的压力,可以说创立了一个“三赢”的局面,并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界的先河。

CSR与业绩正相关

重视CSR是企业迈向成熟的表现。业内专家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和推行也会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企业重视和持之以恒地履行社会责任。有针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报道称,

86.2%的被访企业会将社会声誉作为选择合作伙伴和交易对象的考虑标准。而这一点在成熟市场体系里表现得更为明显。美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指出,能平衡兼顾社会各方和企业利益的公司,其业务增长率是其他公司的4倍,就业增长率是其他公司的8倍。这项调研还发现,职业道德形象不佳,可使公司的股票跌价至少6个月。这也正好回应了中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古话。

事实上,李宁公司CSR的开展,也和企业品牌、业绩成长成正相关的关系,两份几乎同时推出的年报就是最好的力证。张小岩说:“我们在不久前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做了一个问卷统计,当被问及‘是否会和更愿意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司合作’时,大多数经销商都给了4分(满分为5分)以上的答案。另外,我们将李宁参与公益活动的影像在各城市的旗舰店播放等,对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同、从而促进销售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众对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期望在急剧增长,公众支持并赞许企业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也追求更多的社会目标。企业的行为如果与公众期望一致,则必然能赢得良好的口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的顾客,为企业营造良好宽松的销售氛围;同时,从营销的角度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还能直接增加产品的销量,获得利润。事实上,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一方,企业的许多社会行为不排除直接功利性的目的,它虽然是由利润动机驱动,但它也是双赢的一种活动;再者,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获得“更高层次”的形象,不仅有利于融洽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还有利于融洽企业和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的各项公关活动,并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

张小岩亦表示,李宁公司也正在探索从做产品本身到做企业品牌、再到做社会品牌的过程中,李宁公司希望能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其体育企业的事业紧密相连,为今后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开启新的道路。

运动鞋市场调查报告篇10

[关键词] 反倾销 皮鞋 应对措施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与世界各国依赖关系加深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日益突出、不断演变,且呈现出持续升温的态势。

2005年7月7日,应欧洲鞋业联合体的申请,欧盟对原产于中国和越南的皮面鞋靴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06年10月5日欧盟理事会以13(其中9票弃权,根据欧盟法律弃权视为同意)比12的一票之差通过了对中国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的最终裁决,批准对中国产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为期两年。温州是中国鞋都,反倾销税的征收对温州皮鞋的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温州皮鞋企业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反倾销。

一、建立规范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

温州皮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处于经验管理的阶段。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企业的账目上,操作不规范,不符合欧盟所要求的国际通行财务规则,甚至于有些企业连一些基本的会计原理都不符合。温州在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时经常出现以下情况:

1.企业无法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

2.企业不能按时提交出口商问卷;

3.企业财务报告不对外公开,企业不具备公司性质没有董事会和公司章程;

4.企业的价格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5.企业存在政府干预的嫌疑。

这些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情况成为出口企业无法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对反倾销必须倡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独立市场主体按照市场规律、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参与经济活动。温州企业应该建立规范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持有企业股份,尤其是大部分股份,实行自主购买原材料、实行自主贸易,取消企业的领导和董事长由政府指派,实行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自主发放工资。

二、利用各种贸易方式灵活开展对外贸易

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贸易方式的使用方面,温州皮鞋企业是不够的。当前皮鞋出口中,温州皮鞋在经营方式上要变单纯出口商品为各种贸易方式相结合从事对外贸易,条件成熟时,也可以进行直接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在实施产品输出的同时加强要素产品的输出,比如劳务输出,对外投资建厂,将生产转移到国外。一方面可以避开国外的反倾销调查,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通过跨国生产提高企业的实际竞争力。目前温州康奈集团已携手东宁吉信工贸集团投资20亿元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建立“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另有两家企业已在非洲尼日利亚建立了生产基地。奥康集团与意大利合作生产GEOX鞋,采用“双向借道”的国际合作方式,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也正牵头在欧盟建立中国鞋企的“境外生产工业园”。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走国际化道路,将是中国皮鞋规避欧盟反倾销的最佳途。

突破单纯的低价大量出口皮鞋,采用各种不同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方式可以较大的缓解反倾销的压力,达到预防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目的。

三、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

差别化的竞争战略是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措施,同类产品在对同一个地区进行销售时如果没有实施差别化的竞争策略,必然导致价格上的激烈竞争。温州皮鞋企业大量出口皮鞋到欧洲市场,相互之间价格竞争是导致出口价格持续下降。很多企业为了谋取国家的出口退税,在打价格战上不惜血本。价格战使温州的皮鞋夺得了市场份额,却没有获得利润,还遭到欧盟竞争对手的反倾销诉讼。因此温州皮鞋出口企业应尽快实施差别化竞争战略,提高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赢得一个可以创造长期收益的国际市场。实现从大量营销向差别化营销的转变,实施差别化的竞争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产品设计差别化,提高皮鞋设计能力;

2.产品功能差别化,提高皮鞋的科技含量;

3.目标市场细分差别化,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发各种功能皮鞋;

4.产品品牌定位差别化,提高皮鞋品牌;

5.产品档次定位差别化,提高皮鞋生产和制造质量;

6.服务差别化;

7.渠道差别化;

8.环保差别化。

四、加强技术创新是根本出路

温州皮鞋产业目前还处在产业链条的下游,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这也是我国经常被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温州企业应该借鉴日本在反倾销方面的经验,除了积极应诉外,还要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知识产权网,积极申请专利,包括在国外申请专利,利用知识产权更好的保护自己。实现从“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从而占领市场。目前,企业之间的价格战直接制约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加大研发投入的能力,对产业结构生级、知识产权保护、名牌培育都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

面对众多的反倾销调查,温州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可以在很多方面构筑企业的竞争优势,温州皮鞋企业可以通过自主创新在科技研发、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企业管理、营销策略、对外交流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温州皮鞋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企业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坚持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立足传统产业,研发先进实用技术,走“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之路。坚持技术引进与后续创新相结合。技术引进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在引进方式上,可以单纯引进成套设备也可以引进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在引进对象上,可以产品主导型,也可以产业基础技术、主导技术;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协作创新相结合。全面开展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各种形式的创新合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合作机制,让更多的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制度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温州制鞋企业要坚决打破一切妨碍自主创新的体制弊端,打破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改变一切束缚自主创新的政策规定,发掘科技创新潜力,激发自主创新活力。

坚持走文化创新的道路。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根植于企业文化,把激励创新的文化为核心,建立了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营造企业创新的良好氛围。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无形资产增值,也就是品牌的建立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与研发,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含金量增加,企业可以增加盈利减少反倾销压力。

五、说到底是人才的培养

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问题说到底是人才的问题,没有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企业只能生产附加值低的产品,没有优秀的市场开发和差异化竞争人才,企业只能在价格上一让再让,造成反倾销的口实。企业没有良好的沟通和公关人才,不能和欧盟的有关组织团体进行有效的沟通,缺乏反倾销法律等人才,是企业在面临反倾销问题时只能被动的应诉,不能实现有效的应诉。

温州是中国皮鞋之都,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培养一批高质量的经营和反倾销应诉人才,选拔一些高素质人才进行强化培训,构筑有效的反倾销应诉机制,培养懂会计、懂经济、有法律知识并且外语过关的律师胜任反倾销工作。

六、总结

温州是中国鞋都,温州皮鞋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诉讼。主要要加强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的规范运行、差别化竞争战略和人才的培养上。只要做好上面的准备工作,在应对反倾销工作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鲍晓华: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经济纵横,2004

[2]郝然: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研究.江苏商论,2005

[3]王莉曾晖: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指控的分析.经济师,2004

[4]陈卓尔: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外反倾销浪潮.FORWARD POSITION IN ECONOMICS,2003

[5]何智美:我国屡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

[6]高凛:中国应对国外反倾销与加强反倾销的法律思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7]邢宝华姚忠福:中国企业反倾销机制分析.财经问题研究, 2004

[8]林琼慧徐晓敏: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作用. 企业经济,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