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考察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2 22:54:57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1

nept计划旨在鼓励那些已经达到了法律要求的企业,进一步采取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的行为,以取得更好的环保业绩。参加了该计划且在环境方面有优异表现的企业和团体,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所谓优异表现,就是他们的环境表现及采用的环境管理措施有利于公众、社会和环境,超过了现有种种常规性的环境标准。

epa为nept计划的具体执行过程规定了如下原则:①公平、有效、及时地对申请进行评估;②对参与者和各方面所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③epa官员与州政府及地方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④以持续改善环境为目标对nept计划进行经常性评估;⑤在达到计划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较低的交易成本。这五项原则指导着nept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

2 nept计划的实施

2.1 如何加入nept计划?

企业通过递交申请表的方式提出正式申请。随后,epa依据申请表中的信息、企业历年来遵守法规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从epa地方机构和州环境部门了解到信息,对申请企业的资格进行评估。

被接受进入该计划的企业会收到epa的书面通知,epa通过nept计划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这一情况。企业参与该计划每期均为3年。一旦某企业被nept计划接受,就可以享受计划的奖励机制。事实上,这正是鼓励企业提出申请的动力所在,这种奖励机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具体办法及条件将在下文作详细介绍。

2.2 企业加入nept计划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企业能否进入nept计划是由epa评估决定的。epa给出了加入该计划的企业所应达到的四项标准。

2.2.1 环境管理体系(ems)

企业必须采用并执行了一套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因为epa认为,ems代表了一个企业为满足环境规定所做的系统性努力。对于nept计划来说,企业应当至少完成一个完整的ems运作循环,即工作方针、制定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ems的范围和规范程度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而专门设计。epa从不同计划中得来的经验表明,小企业有能力满足ems的各种因素,并且能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达到目标。为了帮助小企业实施ems,epa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文件及辅助材料。

2.2.2 证明环境业绩,承诺持续改善环境

企业应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要证明其在环境表现方面已取得的业绩并承诺继续进步。有关环境表现报告的框架以全球报告指南(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为基础。环境表现分为两个层次:环境表现类别(category)和环境表现因子(aspect)。环境表现类别指某一类别的环境损害,如污水排放;环境表现因子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因子,如环境污染物或产品。为了证明过去的环境表现,epa要求企业必须在环境表现类别里至少选择两种因子,以描述在过去的一年里企业所取得的进步。nept计划的申请表填写指南中列出了具体的环境表现类别和因子,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获得。

2.2.3 公众参与和环境表现报告

企业在申请加入nept计划时,应把其承诺向公众说明并定期就其环境表现提交报告。企业向社会报告情况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除了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的要求外,这种公众参与活动没有其他标准。当然,epa希望每个申请者都制订出公众参与计划,计划内容可以包括:社会顾问小组、新闻函、nept计划的环境表现报告、赞助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类似活动。许多小企业可更多地选择低成本且有效的公众参与计划。

2.2.4 持续遵守环境法规的记录

这是加入nept计划的最后一个标准。企业需要有遵守环境法规以及所有现行环境标准的良好记录。在nept计划的整个期限内,企业都要遵守所有法律规定。在评估申请企业的记录时,epa将依据调查范围和准则与各州的代表一起参考各种可使用的数据库及信息资源。如果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有以下违反联邦或各州法律的行为,企业将很难加入nept计划。

刊事行为:①过去5年中有涉及到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在环境方面的法人刑事犯罪行为;②过去5年中企业内员工在环境方面的刑事犯罪行为;③正在进行的对企业或其管理人员、员工违反环境法规的调查或诉讼。

民事行为:①过去3年中三起或三起以上的重大民事犯罪行为;②企业尚未解决的重大违法行为;③针对企业正在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司法或行政行为;④正在进行的epa或州政府发起的诉讼;⑤企业未按时完成某制度或法令的规定。

2.3 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及措施

对于申请企业来说,被nept计划接受为成员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在计划实施的三年期内,企业还必须遵守一些计划期内的规定,epa也会对企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执行情况不理想的企业,还会面临被计划开除的危险。nept计划期内的要求与措施有:

2.3.1 持续遵守法规

nept计划认可并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其环境表现,但这是以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为基础的。计划设计了几种机制来帮助企业持续遵守法规,例如需实施的ems、自我审核,以及每年就最初的加入标准对企业进行年度资格审查。除了以上几种检查机制外,企业不会仅仅因为加入了nept计划而被迫接受更加严格的审查。

加入nept计划的企业,也会不时遇到遵守法规不力的问题。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epa希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实现环境表现的ems,能够迅速发现并修正现存的或潜在的不利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如果能通过自身审核,迅速发现并纠正问题,可以受到epa审核政策所规定的减轻罚款的奖励。而且,在某些政策所限定的具体情况下,计划参与者还可以享受遵守法规所带来的奖励。另外,epa也认识到,这种违反法规行为可以在nept计划的现场考察过程中被发现;即使企业不能在现场考察前发现违法的情况,epa也仍然会类似地将审核政策适用于在此种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如果最终该计划的成员企业需受到强制性处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nepa也会把企业对计划的忠实参与作为企业所付出努力的标志,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2.3.2 现场考察协议

为了评估nept计划的实施效果,epa每年都要对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现场考察。在现场考察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有力的材料来支持其作为nept计划成员的资格,包括ems、在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有关公众参与方面的情况。epa在安排并进行这种现场考察时,将会遵循一定的协议,其内容如下:①企业会在现场考察前接到epa的通知,并且可以与epa一起议定考察时间表及期限,以便与企业的生产周期相协调;②考察的范围是评估企业对nept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ems执行报告和在实现其环境表现承诺上的进展,以及公众参与计划的效果;③考察团的成员包括epa总部及其地方机构的代表、州环境部门的代表,有时还会有当地公众代表以及其他nept计划成员企业的代表(但这需要征得受访企业的同意);④现场考察将按照考察前制定并提供给企业的书面协议的安排进行,epa希望考察能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具体还要视受访企业的规模及复杂程度而定;⑤每年epa都会考察20%的计划中成员,企业也可以主动要求epa进行现场考察。

2.3.3 年度表现报告

为了确保在nept计划中的资格,成员企业每年都必须向epa及公众提交一份年度环境表现报告。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提供有关nept计划实施效果的信息、证明企业对其环境表现承诺所取得的进步、确保企业在该计划中的资格。这份报告可以以书面的或电子版的形式提交。epa在相关的网站上给出了报告的格式草本,公众可以在格式草本生效之前提出修改意见。总的来说,年度表现报告应包括以下四类信息:①企业ems的执行报告,包括ems的摘要、遵守法规情况的审核报告以及所有已采取的修正行动;②企业在环境表现上的简要进展报告;③公众参与计划的摘要;④企业遵守该计划最初加入标准情况的自我鉴定。

2.4 nept计划的开除机制

当一个成员企业在环境表现方面发生重大问题时,nept计划可能会据此将其开除。按epa的规定,发生如下情况会使一个成员企业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在申请表或年度环境表现报告中提供虚假信息、无法完成年度环境表现报告、在广告及市场宣传中没有诚实地描述其环境表现,以及在遵守法规方面没有持续符合计划的加入标准。另外,如果企业在环境表现上一直无法取得进步,甚或出现退步现象,nept计划将会作出开除该企业的决定。

如果epa认为有必要将某成员企业开除,它会先行将此意见通知企业,企业可以有30天的时间来采取修正措施。如果这些措施解决了存在的问题,epa会收回自己的意见。另外,企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以书面形式通知epa退出nept计划。一旦企业脱离了该计划,无论是自愿还是因为epa的强制命令,它都不再享有计划内成员所拥有的一切特权(指奖励性的措施)。

2.5 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的奖励性措施

为了鼓励企业加入nept计划,从而体现该计划所带来的环境及其他方面的效益,epa已提出了几种奖励性措施,并正在研究一些新手段,这正是nept计划中的关键部分。具体的奖励性措施有:(1)减少对成员企业的环境执法例行检查次数;(2)在研究处罚决定的过程中,epa会考虑企业在nept计划中的表现,作为企业遵守现行环境法规所做努力的标志;(3)在与外部团体联系时,或者其他场合,成员企业可以使用nept计划的标识(但不可以标于产品上)。目前已有成员企业在其活动中使用了美国nept计划的标识;(4)企业会在以下场合被宣传:nept计划的网页和nepa的其他网页、与计划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宣传文章等;(5)参加nept计划成员特别认定仪式;(6)epa将组织计划成员之间的交流,包括特邀会议、研讨会、网络资源分享等,通过这些方式企业可以共享成功经验并得到公众认可;(7)企业有机会在epa正在建设的“环境表现实践数据库”中得到特别介绍;(8)与epa的高级官员举办交流会以共享经验,帮助设计第二阶段的国家环境管理工作跟踪(nest)计划并改进nept计划。

除了上述已经落实的奖励性措施外,还有一些epa正在研究的奖励措施需要政府采取行动,对现行的指导文件和管理程度进行修改。epa还会制订并评估其他一些奖励性措施以提供给成员企业。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nept计划,还适用于计划成熟以后nest计划。这都需要经过一个行政过程,包括在适当的时候公告和制订规则。

2.6 关于小企业的参与

epa努力使nept计划适合于各种规模的企业,所以考虑了小企业、小团体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这种目的体现在计划的设计中。例如,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经营范围不同,小企业的ems要比大型企业的简单,小企业也具有较少的环境问题。另外,小企业并不需要做出与其他参与者一样多的环境表现承诺。

epa鼓励优秀的小企业或团体的积极参与。为了提高小企业及小团体的能力,从而能参与nept计划及随后的nest计划,epa还为他们制订了一个目的明确的发展计划。该计划以现有的epa的各种计划活动为基础,比如适合小企业的可持续工业计划(sustainable  industry  program)、环境设计,以及帮助其遵守环境法规的支持性计划等。

目前,在nept计划的228个成员企业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100人)占到了17%,与大型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0人)30%的比例相比并不算低。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2

(一)考核对象。县(市)、区人民政府和8户重点耗能企业,其中全国千家重点耗能企业4户,省百家重点耗能企业4户(以下简称全国千家企业、省百家企业)。

(二)考核内容。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8户重点耗能企业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三)考核办法。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8户重点耗能企业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节能目标为基准,分别依据市统计局核定的各县(市)、区能耗指标和市工业经委认可的节能指标计算目标完成率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超额完成指标的适当加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是对各县(市)、区和8户重点耗能企业落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60分。

(四)考核结果。

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79分)、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具体考核计分方法见附件。

二、考核程序

(一)上年度或当年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8户重点耗能企业签订当年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节能目标。

(二)每年3月1日前,各县(市)、区政府将上年度本地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工业经委(市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工业经委会同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法,对各县(市)、区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于每年5月15日前上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工业经委(市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向社会公布。

(三)对全国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由省经委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省经委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组织评估核查。

(四)对省百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按属地原则由市工业经委(市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市工业经委(市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同时抄送省经委。市工业经委(市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以社会各界专家为主的评估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核查,并于每年3月15日前将综合评价报告报送市政府和省经委。省百家企业节能情况评价考核结果由省经委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布。

三、奖惩办法

(一)各县(市)、区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的结果,由市工业经委报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市委组织部和市监察局作为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对考核等级完成或超额完成的县(市)、区,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并加大对该地区节能项目投资支持力度;对考核等级未完成的,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该县(市)、区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市有关部门从严控制该地区要求核准的新建高耗能项目。

(三)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县(市)、区,该县(市)、区政府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向市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市工业经委和市监察局。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县(市)、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3

1、重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工作,重视环境案件的及时调查处理。第一、加强“两节”、“两会”期间环境工作,成立“两会”期间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两会”期间值班和信息报送,确保我市“两会”期间无重大环境案件发生。第二、截至5月底共受理来信来访430件,办结426件,结案率为99.1%,其中夜间、公休日受理190件。第三、按期办理完成5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按期上报省市批转件17起、市行风热线受理环境投诉15件、市民论坛环境投诉19件。第四、召开环境工作恳谈会,邀请市政府应急办、政府政务热线“12345”、市局有关领导,县、区(开发区)环保局主要负责人参会,对新拟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五、提交了*环保局2009上半年党政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报告。第六、制定环境大排查、大回访活动实施方案,重点环境案件领导包案下访分解表等。

2、强化污染源监管,注重计划制订、注重污染监管、注重跟踪督察。第一、拟订了2009年工业污染源监察计划和生态环境监察计划,有计划地开展环境监察工作,截至5月底共开展现场监察644家次,总共检查环保设施445台套,设施运转率100%。第二、多措并举,确保“两节”、“两会”、重大活动期间我市环境质量良好。一是结合日常的污染源监察计划,对冶炼、化工、建材等行业的重点污染源企业的生产及“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结合夜间值班,开展夜间重点污染源企业和敏感区域巡查,监察人员冒雨检查了*冶炼厂、*公司等企业,针对检查中发现如*硫酸老系统尾气烟囱烟气较大等问题,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及时指出并要求立即整改;三是结合长江环保执法行动,建立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保联合监察制度,对入江排污口及相关企业和城市饮用水水源进行执法检查和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第三、加强我市雾霾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大气环境质量监管。支队多次启动了不利气象条件下环保应急预案,环境监察应急小分队对周边对重点废气排污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在采取对重点企业限产、限排措施的同时,建议各乡镇政府落实秸杆禁烧责任;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限制产生扬尘污染的重点施工单位作业,停止土方、拆除作业等;市容管理部门加大道路运输泼洒整治,保证主要街道洒水压尘,从而减轻雾日天气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第四、组织召开了全市主要排污企业环境监管工作会议,传达了省环保局关于进一步加大长江流域环保工作的要求,部署了今年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加强监管等相关工作。第五、组织参加了部分重点污染企业环保恳谈会,通报了当前的减排形势,布置了主要工作,努力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第六、开展了全市化工企业安全大检查工作。第七、指导配合*环保局开展城区饮服业油烟噪声污染专项整治。第八、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意见等。

3、严格排污申报制度,依法做到全面、及时、足额征收排污收费。一是完成了2009年度95户排污单位(工业企业82家、中小企业12家、污水处理厂1家)的排污申报登记工作。二是排污量核定工作基本完成,制定了年度排污费预征计划,对重点企业开展以监督性监测数据核定排污费,征收排污费。三是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自2009年开始,我市的排污费已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开票、缴纳,并采取专人坐班从事收费工作,逐步使排污收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四是截至5月底,本级征收排污费650.17万元,预计上半年征收排污费1600万元。

4、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积极推进环境监察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根据全国、省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市召开了“*市环境保护委员会暨2009年度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二是结合我市化工企业多等实际情况,将化工行业专项检查、加大危险化学品监管、推进新桥河截污整治与生态恢复工程、开展*小流域和扫把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我市环保专项行动工作重点。制定了《*市2009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三是与水务局、安监局、海事处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冶炼化工行业环境安全大排查、城镇饮用水环境安全大检查、城镇污水处理厂汇水区域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四是分别于5月2日、21日组织了两次夜间执法检查,针对夜查情况和监测结果,拟对4家企业予以经济处罚;对2家企业重新核定了2009年度排污费;对1家企业因设备故障造成烟气排放量过大,报告不及时,予以通报批评;对部分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五是编印了7期环保专项行动工作简报,按时上报了各类专项行动工作报表。

5、强化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努力建立环境监察快速反应机制。一是依托污染源监控中心平台,实施全方位监控。指定专人负责每天对监控系统进行调阅,并对废水、废气排放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发现系统运行不正常,及时通知运营单位及时到现场进行维护;发现异常超标排放,及时知会环境监察人员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检查,依法查处。二是建立现场检查和目标考核制度。对比对监测结果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范或擅自更改自动监控参数进行考核,严格按照合同对第三方运用商运营维护进考核,努力提高自动监控数据准确率,降低前端设备故障率。三是上半年对*总排口、*总排口、新民和西湖污水处理厂进口共安装了4套cod在线监控系统,对*冶化分公司球团厂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控系统。截至6月底,我市共对12家国控企业、13家省控企业和7家市控企业均安装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其中14家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安装了21套烟气在线监控系统、5套尘在线监控系统;17家排污企业废水排放口安装8套ph在线监测仪、15套cod在线监测仪、2套氨氮在线监测仪。

6、加强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的监管,防止和减少噪声扰民的发生,给广大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一是在我市各报和电视台上《关于加强高考、中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监管的通告》和滚动字幕进行宣传,在重点敏感点和主要建筑施工地段张贴了公告。二是深入企业噪声点源做工作。有针对性的深入居民区、考点周围等敏感区域建筑施工工地,要求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并明确中高考期限和作业时限,提前解决噪声影响问题。三是6月3日夜会同*区环保局、两台一报记者有针对性地对建筑工地、娱乐场所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从检查情况来看,各施工单位和歌舞厅业主均能按照“禁噪通告”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控制音响音量,避免噪声扰民。四是考前成立高考噪声污染防治应急小分队,高考日组织市、区两级16名环境监察人员和2台环境执法车辆在我市5个考点进行驻点监察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4

ERP系统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涉及从制造到物流多个环节。要全面负责实施ERP这样一个耗费众多资源和时间的工程,大多数CIO很难胜任。因为CIO虽说是企业的技术骨干,但往往缺乏业务能力,或者由于长期在同一个企业服务,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忽略或未意识到企业中已存在的问题,对企业的需求不能清晰地定义和描述,缺乏足够的管理视野和思想高度。

为了克服来自内部的实施阻力,聘请外来的IT管理咨询专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其实,绝大多数 ERP项目实施都离不开实施顾问。ERP软件实施中有一句行话: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财务顾问、法律顾问,同样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信息化顾问去沟通、协调甲乙双方关系,帮助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选型招标、实施监理和验收评估,保护企业信息化投资,提高项目成功率。

那么企业在接受咨询服务时应从哪些方面来做工作,才能将管理咨询的效果更有效地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并促进企业提高效益?CIO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才能更有利于咨询项目取得成效?

步骤一:

做好事前的调查

在聘请IT顾问之前,CIO必须首先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做好企业内部调研,清楚自己开展咨询项目的目标,包括对于咨询项目结果的预期,管理顾问能提供哪些服务?能为企业创造哪些回报? 基于此初步判断需要什么样的ERP顾问。

其次,是否有足够的资金预算开展这个项目?领导支持度如何?没有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者,如何评价咨询项目的结果和明确项目结束的标志?是以接受咨询报告为标志,还是需要通过专家委员会评估实施结果?明确目标之后,应该将这些思想落实到具体咨询工作计划上,包括制定目标和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开始着手实施。

步骤二:

评估候选咨询公司

要做企业的咨询顾问并不容易,他(们)必须是一位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首席顾问必须有比较长期的实践经验,能够驾驭各种复杂的局面。

选用咨询公司和顾问的几个主要条件如下:

1. 必须既熟悉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业务和一般运行规则,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运用;

2. 从事业务的顾问必须亲自参与过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系统,并具有相当的该行业信息化的实施经验;

3. 有较强的工程理念和工程实践经验,深刻掌握ERP的理论知识、ERP系统的咨询实施技术和组织经验;

4. 熟悉市场上有关行业系统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情况,了解服务于企业所在行业信息化的ERP企业的技术势力和服务质量情况;

5. 咨询顾问公司的典型客户、成功案例必须具有行业优势;

6. 具有较好的专家队伍,在咨询业保持中立性,声誉良好;

7. 咨询价格有性价比优势,不能高于IT软硬件总投入的10%。

步骤三:

考察顾问方案报告

ERP顾问实施报告方案反映一个咨询公司的脸面和态度,从中能看出咨询管理公司是否重视这个项目。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顾问公司的实施方案报告。

1. 概论部分。如何描绘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如何介绍行业趋势,是否提供竞争对手的信息化建设动向,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企业的优劣势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以及如何使其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这些内容可以考察其对企业整体的了解,对企业信息化期望值与目标。

2. 需求分析部分。要求咨询顾问能系统全面地介绍企业的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关键成功因素(KSF)。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企业信息化概述需求。

3. 结论部分。能科学系统地分析包括企业信息化总体框架、相关软件市场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及建议、实施可行性分析、建议投资方向、预期目标效果。

另外,考察咨询管理公司的工作方法也较重要: 包括有无咨询动员会(借助高层力量,引起重视)以及效果如何; 有无访谈式调研以及效果如何; 选项型调查表设计如何等。

咨询管理公司应提交的文档主要包括: 初步调研提纲、企业调查问卷、需求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报价书、长期合作建议等。

步骤四:

现场测试服务能力

现场咨询服务演示及解决能力是选聘管理顾问的重要步骤,也是管理顾问实力的体现。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咨询顾问的实力与服务水平:

1. ERP规划现场演讲。可先由三四家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规划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2. 入围的咨询公司做ERP选型报告。其中选型是IT建设的核心。可先由入围的咨询公司做25分钟的ERP选型分析报告,后由企业聘请的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入围的咨询公司回答,现场打分。

3. 现场ERP问题诊断。进行现场能力测试时,可在现场联接网络,接入系统,先由企业聘请的专家就常见的ERP建设问题提出相关案例,后由入围的咨询公司现场进行演示,提出不同解决方案,以测试顾问的水平,现场评分。

比如企业每天需要固定生产多少产品,希望系统能自己判断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 系统可在BOM中设定最低制造量,在排程时系统会自动计算); 由于生产配方的保密性,企业不希望把整个配方用料名称列印出来,有什么办法解决?(答案:通过自定义报表只显示产品料号,而把品名规格隐藏); 企业希望能打开电脑就能知道订购未出的部分及采购未进部分。(答案: 通过设定提醒精灵,每天将这些信息定时传送给相关人员)

另外,企业也可当场下载一个ERP试用版,请参选的咨询公司顾问像软件商一样当场录入相关数据,包括企业准备实行的新编码。企业一方当场进行运行测试,检查哪家机构运行实施比较好,以及对软件剪裁、运行参数初始化设置及用户化修改中更能切中要害。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5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四章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五章  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保护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和职业危害,搞好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

第三条  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

第四条  企业必须遵守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第五条  鼓励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改进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水平。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管理并行使国家监察职权。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劳动卫生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与监察职责:

(一)组织制定劳动安全卫生的有关标准;

(二)检查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含企业主管部门,下同)贯彻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的情况;

(三)检查企业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状况;对有特殊要求的特种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以及作业环境进行监测、检验;

(四)组织、指导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宣传教育,检查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特种作业人员、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和劳动卫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资格的培训以及考核发证工作;

(五)按规定负责矿山、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的制造与安装企业、特种防护用品用具的生产与经营企业的安全资格认可;

(六)按规定参加企业事故的调查,负责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审批结案、统计上报工作;

(七)负责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设计和竣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的审查和验收;

(八)参加有关劳动保护科研成果、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鉴定工作;

(九)依法处理违反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卫生管理与监察职责:

(一)从预防医学角度制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标准;

(二)对企业作业场所中有害因素进行卫生监测和监察;

(三)组织对企业职工的健康监护、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技术鉴定;

(四)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设计和竣工进行卫生学审查和验收;

(五)负责劳动卫生以及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工作;

(六)负责劳动卫生的宣传工作和培训劳动卫生医务工作人员;

(七)依法处理违反劳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市、区(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权限分工负责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

第十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设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和聘任兼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的管理办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执行监察公务时,有以下权利:

(一)进入企业检查劳动安全卫生状况;

(二)询问企业有关人员,查阅、复制与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有关的资料;

(三)参加企业以及行业管理部门召开的劳动安全卫生会议;

(四)发现危及职工安全健康的险情和重大隐患,有权要求企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限期处理解决;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二条  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执行监察公务时,应当出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证》;对未出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员证》的,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章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十三条  行业管理部门对本行业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实施行业管理。

第十四条  行业管理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本行业劳动安全卫生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行业管理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职责:

(一)检查企业贯彻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情况,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制定劳动安全卫生的规章制度和标准;

(二)配合有关部门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审查企业重大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四)参加本行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组织本行业劳动保护科研成果、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并推广应用,交流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经验;

(六)按规定组织和参加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检查企业的事故处理意见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本行业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上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行业管理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危及职工安全健康的险情和重大隐患,有权要求企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或限期处理解决。

第十七条  企业必须接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卫生监察以及行业管理部门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按规定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和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

第十八条  企业必须按下列要求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

(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厂长、经理(以下简称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全面负责;

(二)企业的副厂长(副经理)协助企业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负责;

(三)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技术工作全面负责;

(四)企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负责;

(五)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对本车间、工段、班组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负责;

(六)职工对本岗位的劳动安全卫生负责。

第十九条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下列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

(一)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二)安全检查制度和劳动安全卫生奖惩制度;

(三)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制度;

(四)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和各种安全保护防护装置的检查检验制度;

(五)劳动保护用品采购、发放、使用制度;

(六)女职工、未成年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七)职工伤亡统计报告制度;

(八)其他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有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必须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发证后,方可从事本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其中,从事职业病管理的人员,应当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发证。

企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审查本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

(二)负责本企业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

(三)负责本企业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计划编制、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管理;

(四)参加本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参加本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并负责统计上报。

第二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和分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副经理)应当接受安全技术业务培训或具备安全生产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生产事故的能力。

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工段长、班组长应当接受安全技术业务培训或具备本职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第二十二条  企业必须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培训;按规定做好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岗位教育)和调换工种人员、复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职工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三条  企业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厂内机动车辆驾驶、电梯操作与维修、锅炉司炉、压力容器操作、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

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公安部门进行专门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

机动船舶驾驶、轮机操作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考核发证。

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复审。

第二十四条  企业制定的生产技术工艺规程和各工艺、工序的安全作业规程以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必须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与技术规范要求。

第二十五条  企业必须根据生产特点,针对危险作业环节制定事故防范措施计划,其内容包括:防灾技术措施,材料设备和经费计划,事故应急措施,人员组织措施等。必要时,应当定期进行模拟灾害事故处理演习。

第二十六条  企业使用的设备、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救护器材等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七条  企业必须按规定对安全保护防护装置、安全检测仪器仪表定期检查、维修、检验,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第二十八条  企业特种设备的安装以及投入运行,必须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检验批准。投入运行的特种设备必须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认可的单位进行定期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九条  企业必须按国家或行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定期对作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噪音等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采取措施治理。

第三十条  企业必须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以及保健津贴,并检查督促职工按规定使用。

第三十一条  企业必须对新职工进行入厂健康检查;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以及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企业不得安排患有职业禁忌症的职工从事与其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的工作。

第三十二条  严禁企业招用童工,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和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对女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第三十三条  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四条  企业负责人应当定期向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接受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的监督。

第三十五条  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企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对企业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企业工会有权要求企业行政方面进行处理。发现企业行政方面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建议;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有权向企业行政方面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行政方面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企业召开有关安全生产会议和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应当有工会代表参加,工会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六条  企业职工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遵守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二)参加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活动;

(三)及时报告、处理劳动过程中的危险情况;

(四)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有权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

(五)对企业领导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第三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和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验收投入生产使用。

第三十八条  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应当有劳动安全卫生内容;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应当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所需投资计划。

建设项目设计必须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的要求。

引进项目、技术、设备,应当同时引进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设备或使用国内制造相应配套的防护设备,并符合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必须编写“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专篇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建设项目工程基本状况和生产工艺流程说明;

(二)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造成危害的因素分析和产生危害因素的设备数量;

(三)劳动过程中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以及危害程度;

(四)针对职业危害所采取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治理效果。

第四十条  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初步设计审查时,必须通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应当在初步设计审查的二十日前按规定报送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有关图纸资料,并填报《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无劳动安全卫生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十一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初步设计审批表》和有关图纸资料后,必须分别在十日内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通知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

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必须对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进行研究处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未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不得开工建设。

第四十二条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应当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需要变更或修改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设计,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和方案报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

第四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施工中必须作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隐蔽工程施工以及检测检验的原始记录。

在生产设备调试阶段,应当同时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调试,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第四十四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负责组织竣工验收的单位或部门必须通知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当在进行竣工验收的二十日前将试生产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运行情况、措施效果、检验数据、存在问题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写出专题报告,连同《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报送审查。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四十五条  对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对职工安全健康有较大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正式竣工验收前,对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设施进行预验收。

对预验收提出的问题,建设单位必须在正式竣工验收前妥善解决。

第四十六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实施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七条  工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加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

第五章  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与处理第四十八条  职工伤亡事故按国家有关规定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第四十九条  企业发生职工伤亡事故,负伤者或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企业行政领导以及有关部门。

对三人以上的轻伤事故和急性中毒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企业必须立即向行业管理部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属重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必须立即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

急性中毒事故,还应当同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十条  职工伤亡事故发生后,企业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需变动事故现场时,应当做好标志、拍照、录相或绘制现场图。

对三人以上重伤或发生死亡的事故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清理。

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国家、省有关规定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由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并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组成。

第五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二)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者;

(三)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四)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企业和有关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妨碍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第五十三条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等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应当报上一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处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但不得超过规定的事故处理时限。

第五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提出调查报告后,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应当按重伤事故二十日内、死亡事故四十日内的时间要求,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不能按时报送的,应当提出延期报送的申请,说明延期报送的原因和需延长的时间,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二十日。

第五十五条  《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应当认真落实处理决定以及防范措施,并在职工中公开宣布批复意见和处理结果。

第五十六条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职工伤亡事故审批结案按下列规定实施分级管理:

(一)一次重伤1至2人的事故,由企业所在区(市)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结案;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6

一、建立查前审批和查后报告制度

1、各执法部门需到企业进行检查、收费或执行其他任务,要制定检查方案,并提前3个工作日向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申报(附检查方案)。检查方案包括:实施检查的单位和科室、检查内容、检查范围、检查依据、检查时间、检查组带队领导及人员组成等内容。待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审查批准后,开具《赴企业检查许可证》,方可进入企业进行检查。

2、执法检查部门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应将检查过程、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向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是否存在接受企业宴请、在企业报销个人费用和接受企业馈赠等情况。同时执法部门要及时将检查情况存档,并建立检查台账档案,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根据企业调查反馈情况不定期对执法档案进行检查。

3、如遇安全生产检查、食品安全检查、重大环保案件调查和刑事案件以及国家和省市安排的执法检查、群众举报投诉案件等特殊情况,可先行检查,但事后应在5个工作日补办有关手续,向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报告检查的有关情况。

二、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

4、除安全生产检查、食品药品安全检查、消防检查、环境保护检查、刑事案件等特殊情况外,每月6日至25日为企业生产经营“安静日”,任何部门不准到企业进行检查。确需到企业检查的,一律实行一事一审批制度。

三、推行联合捆绑检查制度

5、对两个以上行政执法部门在同一或相近时间到同一企业进行内容相关联检查的,要明确由1个单位牵头实行联合检查,合理安排行政执法检查频次,防止多头检查。

6、同一单位的机关科室和下属分局(所)对同一企业、同一事项的执法检查,应当互相承认检查结论,不得重复检查。

7、同一执法部门的各个科室对同一企业均有检查、收罚职能的,应在同一时间联合检查、收罚或开展有关工作,严禁多头轮番检查。

四、规范行政执法检查程序

8、实行“亮三证填一卡”制度,“三证”是指《执法证》、《收费(罚没)许可证》、《赴企业检查许可证》;“一卡”是指《企业负担登记卡》,执法部门进入企业检查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有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参加,主动出示“三证”,检查中如实填写“一卡”,并双方签字,否则企业有权拒绝。

9、检查结束后5日内,执法检查部门应将检查结果和处理意见书面告知被检查企业,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执法检查后未向检查对象提出整改意见的,不得就此实施行政处罚,杜绝“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现象。

五、严禁随意对企业进行处罚

10、执法部门对于一般违法和首次违法行为,应执行首次告知不罚制度,按照法律法规确应处罚的,一律按低限处罚,并告知处罚依据,同时指导被处罚对象进行整改。

11、执法部门确需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程序进行,对公民处以2000元以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0元以上罚款的,要严格按照辛政办13号文件要求,必须报经本单位局长办公会研究,按规定召开听证会、并向市政府法制办和市纪委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备案。

六、严格执法纪律、规范执法行为

12、检查期间,执法人员要严格依法实施检查,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不得强制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陪同。一律不得接受被检查企业和个人的宴请,不得接受被检查企业和个人的任何馈赠和报酬,不得在被检查企业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得参加被检查企业提供的任何形式的娱乐、旅游等活动。

13、严禁违反规定向企业收取检查费用,不得以检查为由无偿占用企业商品和物品,不得凭借职权向企业乱摊派、拉赞助、收会费和变相强制企业参加收费培训。确需开展联谊、培训等活动的,必须由承办单位向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申报,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14、严禁借执法检查故意刁难企业,禁止对企业举报、投诉行为进行打击报复。

七、强化监督考核机制

15、市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将采取不定期检查各单位执法检查档案、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明查暗访、听取汇报等形式,加强协调和监督,全面掌握各执法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情况。每个季度对各执法部门执法情况进行汇总,纳入年度考核体系。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7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指挥棒作用,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考核对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以下称省级人民政府)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

(二)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落实节能措施情况。

(三)考核方法。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以各地区依据《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94号,以下简称《批复》)制定的年度节能目标、各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年度节能目标为基准,分别依据国家统计局核定的地区能耗指标和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企业节能指标,计算目标完成率进行评分,满分为40分,超额完成指标的适当加分。节能措施落实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是对各地区、各重点耗能企业落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60分。

(四)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95分以上)、完成(80―94分)、基本完成(60―80分)、未完成(60分以下)四个等级。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均为未完成等级。具体考核计分方法见附件。

三、考核程序

(一)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批复》要求,确定年度节能目标,于当年3月底前报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节能减排办)备案。

(二)每年3月底前,各省级人民政府将上年度本地区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国务院,同时抄送发展改革委、节能减排办。发展改革委会同监察部、人事部、国资委、质检总局、统计局、能源办等部门组成评价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地区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评价考核报告,于每年5月底前报国务院。对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的评价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由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告。

(三)对千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按属地原则由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企业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所在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同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级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以社会各界专家为主的评估组,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核查,并于每年3月底前将综合评价报告报送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评价考核结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

四、奖惩措施

(一)对各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对考核等级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的省级人民政府,结合全国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省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国家暂停对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核准和审批。

(三)考核等级为未完成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向国务院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发展改革委。整改不到位的,由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对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企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并结合全国节能表彰活动进行表彰奖励。对评价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不给予国家免检等扶优措施,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应在评价考核结果公告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限期整改。对千家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评价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保证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推进廉政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的犯罪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犯罪。

第四条预防职务犯罪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采取内部预防、专门预防、社会预防等方法。预防的重点对象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和职务犯罪易发的部门、行业、岗位的国家工作人员。

第五条预防职务犯罪实行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负其责,检察、行政监察、审计机关监督和指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根据分工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预防职责

第七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工作人员进行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

(二)对本单位容易发生的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提出预防措施;

(三)建立健全人、财、物等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岗位和环节加强监督和制约;

(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国家工作人员考试录用的规定以及有关责任追究制度;

(五)严格执行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款收入等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审计;

(六)对下级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七)接受检察、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八)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的,及时报告或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九)履行预防职务犯罪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中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本行政区域内职务犯罪的原因、特点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预防措施;

(二)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并通报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

(三)在职务犯罪易发的部门和行业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专项预防活动;

(四)提出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建议;

(五)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咨询活动;

(六)总结推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经验,提出表彰先进典型的建议,组织交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信息;

(七)其他应当做好的工作。

第九条行政监察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对行政机关遵守和执行与预防职务犯罪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检查,制定和完善有关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纠正监察对象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监督和指导有关单位建立制度、落实措施。

第十条审计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预决算、国债资金及其他资金、基金收支情况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建立国家建设项目必审制度,并实行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第十一条司法行政、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二条人事部门应当对国家工作人员在录用、晋升和任职培训时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

第三章预防措施

第十三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必要时可以建立预防职务犯罪机构或者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调、指导组织。

第十四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根据法定职责,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和工作计划,并保证开展工作的条件。

第十五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实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换等制度。

第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应当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和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内容,实行年度考核。

单位负责人进行年度述职时,应当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接受考核和评议。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政务信息都应当公开。

行政执法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行社会、经济等重大决策,应当同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措施。

第十八条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机关实施侦查、检察、审判、监管改造等职能,应当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实行警务、检务、审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

第十九条国有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应当实行重大事务公开,接受职工监督,并建立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运作、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及其他重要经营活动决策和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向企事业单位谋取利益。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法定的授权或委托从事相关活动,实行公共事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其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利用上述企事业单位谋取利益。

第二十条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和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行政许可,以及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应当依法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并建立监督制约与检查机制。

检察机关应当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贿赂行为记录档案。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招标活动中,招标单位可以向有关机关查询贿赂行为记录档案,并在招标文件中设定投标人在投标之日前三年内不得有贿赂行为记录的条件。

第二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廉政的规定,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参与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依照规定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

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行为的,应当向检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举报。

第四章监督保障

第二十二条审判、检察、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有关单位存在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问题,应当书面提出纠正问题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监察建议、审计建议,并抄送其上级或主管部门,司法建议、监察建议、审计建议还应当抄送同级检察机关。

收到审判、检察、行政监察、审计机关有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议的单位,应当认真整改,其上级或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整改。整改情况应当在三十日内书面反馈给提出建议的机关。

第二十三条检察、行政监察、审计机关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可以检查、通报有关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预防职务犯罪职责的单位或个人,可以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权机关提出处分建议,有权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将处理情况向提出处分建议的机关反馈。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等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在收到意见和建议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并予以答复。

意见、建议被采纳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应当对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新闻媒体对各单位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进行舆论监督,有关单位应当支持和配合,自觉接受监督。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进行控告和举报。受理控告和举报的单位对控告和举报应当依照规定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控告人、举报人。

受理控告和举报的单位应当为控告人、举报人保密,并对举报有功者予以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控告人、举报人打击报复。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有权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职责,或者因其他行为致使本单位发生职务犯罪案件的;

(二)拒不接受有关监督机关提出的预防职务犯罪建议的;

(三)对控告人、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明知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有职务犯罪行为而不举报的;

(五)阻挠监督机关依法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

(六)其他妨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依照本条例从事监督、检查和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泄露秘密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其他依照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法受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和单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基坑;边坡支护

一、引言

我国岩土工程体制的推行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向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在工程建设时一直要坚持且且必须要遵守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一种程序。我国各行各业现在都在对外开放以更好的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勘查设计行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变的更加的激烈,所以国内的大型勘查设计企业也在积极寻找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办法对策,从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设计、采购、建造”一体化模式就这样应运而生,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设计很好了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这种一体化模式已经成功应用在很多行业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国内主要以岩土工程为主的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对岩土工程项目的运作情况,提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运作模式,并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进行分析,说明它的优势,大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岩土工程一体化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有效的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以及实施的必要性

1.一体化模式的建构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The integrated mod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Design-Build,以下简称IDB模式)是一个综合服务模式,是一个具备综合甲级大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企业把质量、工期和成本作为目标,然后利用其岩土工程高度专业化的优势、特点及雄厚的勘察、设计、咨询和施工等技术力量,提供安全有保障、权责利明确、技术含量高、协调和沟通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用来完成建设项目岩土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等几项或全部业务。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旦以一体化模式承担建设单位委托的项目后,就应根据项目特点组织优化相关专业人员配置,以项目部的形式负责协调实施整个项目。

2.实施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大多是由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师针对各个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的设计条件提出建议,帮助设计选定地基基础形式、地基处理方法、基坑围护方法、边坡支护选型等,在建筑工程中上部的建筑包括结构、土建、水电等专业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单独进行设计,一般都是结构工程师进行岩土工程设计,这样对岩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很多缺点。因为可以说岩土工程这门科学发展的还不是那么的成熟,还有待完善和进步,所以现在好多的设计只能依靠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需要工作人员有一定经验。同时,岩土工程的设计对象、理论等跟上部工程结构设计也不一样,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理论和方法上都互不相同,所以结构工程师一般是不能做好错综复杂的岩土工程设计。现在一些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勘察单位已经开始了勘察设计一体化,注册岩土工程师的推行更是促进了勘察设计一体化发展。

假如说岩土工程项目是由不同的企业单独实施,这样必然会出现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测各方不连贯、整体性差的现象。一般当勘察单位把勘察报告提交后,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从而不会在花费力气关注设计过程。而设计人员因为没有参与岩土的勘查所以不能详细的了解掌握拟建场地具体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性质以及岩土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参数及适用范围机械应用。当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提供岩土物力学参数的时候,勘查企业就已经考虑了岩土力学参数的安全系数,但是设计人员会在其基础之上加大安全系数,这样一来,必然会加大不必要的成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每一个单独实施的环节,因为好多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使用勘查报告时只关注与设计相关的岩土参数,而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

实例:上海某地区某工程抗浮设计,技术能力较强的勘察单位在确定抗浮设防水位时对各种情况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所以在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时候原本就可以直接采用勘察单位确定的抗浮防水位,但是由于勘查和设计不是同一个企业进行,设计人员会在勘查单位提供的数据上再次进行重新考虑,这样一来,其安全系数又被加大了一定的值,其工程造价也就同时被无形的增加了。而施工人员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对设计的意图也不是完全明白,检测、监测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只是搬用规范规程,因此不能对复杂多变的岩土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所以,不但加大了工程造价,还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假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模式就完全不会出现上面的这些问题,整个工程岩土勘察、设计、施工就会有良好的连贯性、整体性,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而且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

在夏季某工程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如果先进行土方施工,再进行支护施工,支护施工前要经历很长时间,这样对于施工现场的土方结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水分和温度有可能导致土方围护墙发生变形或者土壤结构改变。所以施工单位将土方施工与支护施工一起进行,在施工前将土方施工和支护施工交付给两个不同的施工队,这样一来虽然可以避免土方结构受到外界影响。但是同时问题也跟着来了,施工对不是一个单位,其技术水平也不相同,而且会出现两个项目不相互配合的现象,而且该工程是在夏季进行的,时常会出现降雨,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支护施工就下起了雨,建好的土方工程就会被破坏。如果是一个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企业进行,就可以避免施方技术水平不一致、相互配合不协调的情况。既保证了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又降低了损失。而且这样的独立模式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责任不分明,出了问题是谁的责任说不清楚,如果采用一体化模式那责任就很明确了,出了任何问题就只需要找一个承包企业就行了。

三、岩土工程IDB模式与现状勘察、设计和施工独立模式

岩土工程IDB模式与现状勘查、设计和施工独立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比如在工程质量方面,勘查、设计与施工都是一个单位,所以对各个情况了解的都非常深入,可以很好的进行优化设计,既能够提升工程的质量又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而在服务方面,避免了勘察、设计和施工分别使用不同单位在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麻烦,降低了在整个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察等各个方面互相配合的难度。上边我们还说过,如果采用勘察、设计和施工独立的模式很难界定责任,如果是岩土工程IDB模式就不同了,责任方就是一个。

四、“一体化”模式案例

案例1:某市要建造1栋2~4层商业楼,8栋23层高层住宅楼及主楼之间大面积地下1层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17500m2。其岩土勘察工作交给了该市一家勘察单位,勘察报告建议高层部分采用CFG桩、商业和地库部分采用天然地基方案。而在开槽阶段发现槽底土层与勘察报告不太一样,有很多的填土层出现,这个情况在勘查报告中没有说明,只能暂时停工了,停工期间又延误了工期又增加了造价。在停工期间该勘察单位又在槽底再次进行了勘察并提交了勘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又多次进行专家论证会,结果还是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后建设方又重新找了一个勘察、地基处理方案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企业进行该项目的工作。该公司针对该项目组建了三个团队分别是项目工作团队、项目经营团队以及项目专家团队,用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很好的完成了所有工作,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实例2:某地区拟建项目为一栋高端商业、酒店与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地下一共5层其建筑面积约5万m2,地上一共120层,建筑面积约30万m2。基础埋深约30m,超高层主塔周边为纯地下室,地下5层,基础埋深约30m。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边坡支护和地基基础设计及施工等工作被某公司顺利中标,该项目的大多数岩土工程工作都是由该公司一体化完成的。该公司的先进的技术在加上丰富的经验,保障了工程的安全经济性,通过对岩土的勘察,提出合理的地基方案,并对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优化设计,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合理,又提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期,还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施工企业考察报告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具有极其深刻地意义,标志着我局直属企业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在交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竞聘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标志着我局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在建立科学选拔干部的机制方向有了新的突破;标志着我局直属企业在新组阁的企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跨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我谨代表局党政领导班子向*局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支持本次竞争上岗工作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由衷的谢谢,向一直为本次竞争上岗工作而努力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说一声“你们辛苦了”,在此,我想借此机会就开展局直属企业领导职位竞争上岗工作的重要意义、具体做法、主要特点等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同时,对我们今天获聘的*名企业领导提几点要求。

一、开展企业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重要意义

进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局人事工作的方向,是我局直属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我局干部人事制度的实际步骤和尝试。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我局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的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同志在今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主要讲话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做到‘三个代表’,关键在于建立一支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一批接班人”。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目前,我局选人用人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的选人用人方面,完全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模式,采取任命制,按行政级别套级享受待遇,并且没有职数限制,所以常常出现因人设岗,不看品德看关系,不看能力看人情,不看实绩看面子的怪现象。缺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干部能上能下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健全一种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提高我们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素质水平,才能保证“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到实处,才能保证我们企业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二)开展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使优秀人才顺利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是实现我局直属企业改革目标的需要,在今年4月6日的企业改革动员大会上提出了我局企业改革的总体设想和目标,即到今年7月止,进行企业化管理改革,按照政企、事企分开的原则,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集约化规模经营的要求,清产核资,进行企事业单位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实行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到2006年底,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使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全面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我们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人,关键要靠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我们的企业领导班子,通过开展企业领导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使那些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精业务、能干事的优秀人才顺利走上企业领导岗位,是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才能为顺利实现我局企业改革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开展企业领导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是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是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我局自恢复建制以来,干部人事工作基本上能够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为我局的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搞小圈子、小宗派、搞个人和少数人说了算,跑关系、讲人情,给那些心术不正、跑官要官、投机钻营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次我们进行企业领导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可以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方面的民主,提高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积极性;可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德才取人,以真才实学取人,有效地防止少数领导干部凭个人好恶、恩怨和亲疏取人,以及有的靠裙带关系和不正当手段谋取职位等不正之风。因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进而建立健全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这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实施

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搞好一个企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实践证明,单位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好不好,关键在主要领导,因此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式选好配好企业领导班子问题,已成为我们管好直属企业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我们本次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下一步在各基层单位推行中层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为了加强领导,成立了深圳市公路局直属企业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局直属企业领导和中层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书记和我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有*等,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主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担任,主要负责办理竞争上岗的具体事宜。为确保此次竞争上岗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党和国家、省、市的有关人事政策,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细致地调研,反复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经3次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定,制定并下发了《*直属企业领导及中层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竞争上岗工作的工作程序、报名基本资格和条件、测评方式与要点、具体要求等,为整个竞争上岗工作严密组织、有序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这个方案,领导小组就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工作程序,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

(二)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营造积极参与的氛围。此次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牵涉面广、政治性、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同时还关系到干部的“上”和“下”的问题,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必然触及到干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既敏感又复杂。为确保竞聘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竞聘工作开始实施前,我和分管企业管理工作的寿如副局长也多次利用到企业调研之机,找那些因条件不够,而可能走下领导岗位的个别领导进行交心、谈话,让他们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同时也积极鼓励和发动那些符合报名资格和条件,有文化、有工作经验、有群众基础的年轻干部积极参与这次竞争,消除担心失败而丢面子等思想障碍,在全局范围内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好氛围,充分调动大家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次竞聘报名中共有72人报名(正职30人,副职42人),报名工作非常踊跃,达到如期效果。也充分说明我们的干部职工是很有勇气和胆识的,精神非常可嘉。

(三)公开受理报名,严格资格审查。4月12日至16日,企业领导职位竞争上岗进入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全局共有80余人交来报名、咨询,其中符合报名资格和条件的有72人,报名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大部分同志都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历,有不少人还在多个领导岗位实践锻炼过。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从职称层次来看,具高级技术职称的有人,从职务层次看,现任机关、企业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有人。报名人员普通比较年轻,申报正职的平均年龄岁,其中最大岁,最小岁。申报副职的平均年龄岁,其中最大岁,最小岁。报名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1号《公告》规定的报名资格和条件对报名者逐一进行资格审查。在此次报名中,因年龄、学历等不符合报名资格和条件的人员共2名。

(四)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

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必须充分听取广大群众意见,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此次竞聘上岗我们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方案、细则、规则,并予以公告。把竞争上岗的全过程的政策、原则和做法原原本本地交给了全体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各阶段的具体时间、内容、方法以及民意测评结果、考试成绩等都以公告或通知形式告之全体干部职工。

在资格审查后,根据《方案》对通过资格审查的72名报名者进行了两次民意测评,一次是在报名者所在的单位(部门)进行民意测评,要求各单位(部门)的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二次是全局范围内进行民意测评,参加民主测评的人员为局直属企业副科以上和局机关等行政事业单位正科以上的干部职工,测评成绩采用对两次测评结果权重相加的方法进行计分,得分值在50多分及以下的,取消其竞争上岗的资格,充分尊重群众的选择。

(五)科学命制试题,精心组织考试

民意测评是竞争上岗的第一道门槛,考试则是第二道门槛,考试是否科学,将直接决定选拔干部的质量。为确保考试对每一位竞聘者都是公平的,我们将考试的所有工作都全权委托给深圳市高级人才评定中心,领导小组只确定出题原则,出题方向,做到不干预、不插手。命题工作采取全过程、全方位封闭的方式进行。在试卷的印制、保管、考试组织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高考有关规定的运作程序进行。同时还邀请市纪委的有关领导担任监督运动官,对竞争上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根据安排,于4月23日进行了正副职的笔试工作,4月27日至28日进行了正副职面试。从这次试卷质量来看是好的。突破以往记忆能力的测试,让复习无效。所出试题都是紧扣职位要求,从职位常见的热点、疑点、难点出发,考核申报人分析职位问题,解决职位问题,判断职位工作发展趋势的能力。这样既能保证考试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公正性,也让那些确是有工作思路、有工作能力的竞聘者脱颖而出。从这次考试(笔试、面试),我们可以看出,此次胜出者都是平时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思考的人。

(六)注重德才表现,搞好实绩考核

5月9日至13日,组成五个考察小组,各小组组长由领导小组各成员担任,分别对进入组织考察的12名正职和24名副职进行组织考察。为便于统一评价比较,我们制定了统一的考察内容、程序、方法等,要求各考察组严格按照统一的考察内容、方法进行考察,各组不得随意发挥、引导式问话等考察方式;为避免考察中的人情因素,采取抽签的方式,确定各考察组的考察对象;实行考察公告制度,在各考察组进驻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部门)的当天,向全体干部职工考察公告,公布考察目的、对象、内容、程序、方法等;广泛进行民主测验。5个考察组共召开场有人参加的民主测评会,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总人数人。谈话对象包括考察对象的上级、同级和同事。同时不分别征求了纪委、计财、审计等部门的意见。对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考察,各考察组针对实际考察情况,结合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写出考察报告,并按统一评分表,给予打分。

(七)集体决定人选,依照程序

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竞聘者综合测评成绩和组织考察结论,由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人选,确定各竞聘职位的拟任人选。本阶段我们班子在评价和确定干部时着重处理好竞聘者的竞争成绩与考察结论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其在本次竞争上岗中的考试成绩,也要看其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通过对干部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准确性;同时在确定各职位人选时,在征求其个人意见后,根据各企业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阅历深浅等实际情况,我们对个别竞聘者的志愿进行了调整,目的就是组建成一个讲团结、讲奉献、善管理、懂经营、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

(八)实行任前公示

对将拟任职人选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公示,让干部职工再把一次把关。如群众对拟任人员就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向人事部门提出意见,人事部门将收集到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若其意见属实,且影响其任职的,一律取消任职资格。在此次公示期间,没有收到有关影响公示对象任职的不良反映,这也说明了前阶段所开展的工作是公正的,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的干部是经得起考验的。

三、主要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本次竞争上岗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分开报考、考察结合的方法,把那些真正懂经营,会管理、品德优、素质好、年富力强、肯干实干、富于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推上企业领导岗位,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致走出困境,度过难关,迎接企业管好的明天。在具体工作时注意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整个竞争上岗工作自始至终在市交通局的直接领导下。各个职位的具体人选由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集体研究确定,使党管干部落到实处。二是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公开的各项要求和各个环节、包括公开选拔的条件、程序、步骤、对象、结果。通过公示或通知等形式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大大增强了竞争上岗工作的透明度,对符合报名条件的都按规定的程序,参加同一标准的考试,每个人都有着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入选机会。三是始终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在整个竞聘工作中,我们非常注意保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从一定范围内进行民意测评到组织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从竞聘的范围、条件、方法到各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都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公布,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同时,还对入围人选就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考察,注重工作实绩认定,真正把工作实绩突出,有工作能力,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

(二)运作程序规范

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竞争上岗各阶段的工作安排都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使每项具体工作都做有章可循,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各阶段工作的公正性,如笔试评卷时,对试卷上的应试者姓名,准考证号统一密封、另编卷号,最后,由市纪委的监督官根据密封号存根对应录分,我们直接从监督官手中领取分数表,并予以公布。在组织考察时,我们制定统一的谈话内容、统一的评分标准,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竞聘者,同时,还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时间要求等,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

(三)监督健全有力。一是坚持全过程公开。在竞聘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竞聘职位、资格和条件、民意测评结果、面试成绩等,除规定必须保密的内容外,都向全体干部职工公布,把整个工作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二是实施全过程监督、整个竞聘过程由市纪委和局纪委组织独立的监督队伍,分别对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竞聘工作过程的有关资料均必须有监督官签字,否则无效。三是实行考察公告和任前公示。

(四)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这次竞聘产生的24名企业领导中,平均年龄岁,有名硕士研究生,名大学本科,人是中高级职称。二是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选人原则,有效地防止和克服了跑官要官等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确保了此次竞争是“阳光下的竞争”。三是评价和使用干部坚持看人品、看能力、看实绩,看群众公论,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广大干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广大干部把精力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放在知识的积累、业务的钻研和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上,对促进全局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在本次竞争上岗工作的全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促公平,以竞争分优劣,促择优。一方面,把改革和政策交给干部职工,另一方面,严格按程序运作,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实现“阳光操作”;严格按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情况决定任用。整个竞聘工作切实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使整个竞聘工作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反响良好。

同志们,今天的大会既是一个总结的大会又是一个谱写新章的大会。明天,我们24位新企业领导带着全局干部职工殷切的期望即将走上新的领导岗位。谱写他们职业生涯中新的篇章。在这里,我想给24位新的企业领导提出几点要求,希望能对你们以后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一、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今天,我们这些新的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要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看到自己的不足,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到位,进入领导角色,大胆地开展工作;一定要加强学习,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基本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多向有经验的老同志学习,切不可简单的以为自己一定能够或者适合这个岗位,此位非我莫属,这样很快要摔大跟头。

二、积极投身于下一阶段的企业改革,参照局直属企业改革发展文件中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竞争上岗工作,参照本次竞争上岗的具体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力求做到“公开、开平、公正、择优”,实现阳光操作。二是要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一定要吃透文件精神,把握好政策,运用好政策,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同时,对分流人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困难,力求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确保分流工作有序地进行。三是要本着“精简机构,减少冗员,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按照“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组织决定”的原则,做好各企业的定岗定员工作。四是做好工资套改工作,在坚持以按劳配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大前提下,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三、加强和改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总统是靠不住的,唯一可靠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说明了制度建设的至关重要性,只有把制度建立健全了,企业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路子。

四、搞好企业定位,认真制定企业短、中、长期的发展计划目标。千方百计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开源节流。努力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早日带领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

五、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好领导班子。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你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实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要不断地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切实转变作风。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目标,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正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