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6:08:18

社会管理学论文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1

文明标志着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易经》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解释道:“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早期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总是以自然界为参照系,而且原本就视自然与社会为一体。古人所谓“天下文明”,首先指的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状态:春光明媚,万物竞生,赏心悦目;进一步则指人世间即社会的和谐、有序与清明,指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今天我们所使用的“文明”概念,已不再指涉自然,而专指社会摆脱“野蛮”的发展状态。

借助于传统的物质与精神二分法,人们习惯于把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种分类概括了人类文明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能够抓住文明的这两大方面,无疑也就把握了社会文明的整体。但人类文明不仅仅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同时还包括制度文明。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规范体系。在物质与精神二分法的理解中,文明的制度方面往往被归入精神文明方面。然而我们知道,制度不仅具有精神性,而且具有物质性;不仅是观念性的,而且是实践性的。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制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将社会文明的这一方面称为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即政治制度文明,无疑是社会制度文明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其全部;因为除了政治制度,还有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等。社会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如三足之鼎立,使社会架构保持稳定。其中任何一足的偏废,都会导致社会的倾颓。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技术能力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的创造以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前提,物质生产劳动又以劳动者所拥有的物质技术能力为手段,而这种物质技术能力则是以一定的劳动资料为标志的。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物质文明的基础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而物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物质技术能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物质文明的核心在于其技术文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技术的发展程度。从社会由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向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到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巨大步伐。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大体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科学文化方面。这是人们在客观知识和生存智慧上的进步状态,表现为社会的教育、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的发展程度,以及与此相应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其二是思想道德方面。这是人们在观念意识和人际协调上的进步状态,包括社会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风俗时尚,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为人们的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社会组织的有序和协调。社会精神文明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科学文化方面是精神文明中基本的、主要的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所在。思想道德方面则规定着科学文化乃至整个人的活动的方向,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反映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的不同性质。

物质文明无疑是精神文明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的建设根本就无从谈起。反过来说,精神文明又是巩固和发展物质文明的必要条件,并且通过思想观念的导引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文明。人类作为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主体,需要以特定的方式组成某种社会共同体。一定的社会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以一定的社会制度为其条件,而一定的制度文明又是由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决定的。制度是文明创造者的社会结合、组织和协调方式,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以在其中进行的社会关系。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在总体上是在互动中发展的,既有相互促进,也有相互制约。三种文明发展的曲线,总是在协调与不协调、平衡与不平衡之间摇摆。这三匹马拉动的社会文明之车,可以由于其中一两匹骏马的带动而疾驰,也可能因为其中一两匹弱马的拖累而缓行。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状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各自作为子系统在系统中综合的结果。系统整合的结果,可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可能整体小于部分之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要求系统整体内部各部分间结构和功能关系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作用而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意识,严重干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新秩序的建立和运行。某些腐朽、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借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之机沉渣泛起,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条件和社会文化环境。历史再一次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提到我们面前。

针对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滞后甚至出现“滑坡”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明确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必须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一系列紧迫问题,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新世纪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目标体系,是现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总趋势和总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曾经出现过一种“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单纯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高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种发展理论及其实践模式逐渐受到来自经济发展本身的严峻挑战。能源和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全球性问题,都是这种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恶果,如今已成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最大障碍。不仅如此,在思想道德文化领域还蔓延种种“社会病”,造成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某种程度衰退的共生现象。在对传统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之后,人们的发展价值观开始转变,“综合发展观”应运而生。这种新的发展观在注重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同时,强调建设现代社会文明以及市场经济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此后,“综合发展观”又进一步将人类自我发展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是一种单一的经济现象,必然涉及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领域,要求社会机体各个方面与之相适应,要求社会主体以高于现实经济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为之提供积极的文化氛围和思想动力,从而使经济增长保持健康的走势和内在的活力,并给社会带来公正、安全、平等和文明。精神文明如果长期落后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就可能积淀为严重的社会意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造成社会发展的巨大人文障碍。而来自政治、文化、思想、道德方面的消极因素,往往要比来自市场本身的消极因素顽固得多。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实行市场经济,就越是需要高度重视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并把这种建设融会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全部过程。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对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高度依赖,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同志4月28日在人民大学的讲话中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科学。”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哲学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中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可以而且应当大有作为的。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自觉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思想保证。哲学社会科学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思考的对象,分析和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探索和揭示精神文明的发展规律。它所提供的科学成果,不断为人们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武器。当代形态的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力和思想素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掌握正确、合理、有效的实践方式。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知识依据和智力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构成了人类对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规律认识的知识体系。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论成果,不仅使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得到深化和拓展,而且使人们的认知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社会认识、管理和决策方面,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专家多方面反复论证,而且需要广泛听取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的意见。所谓科学认识、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中的“科学”,应当是全面和综合意义上的大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尤其需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者们的不同看法。

第三,哲学社会科学规定社会精神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它的科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它的思想道德方面。而无论科学文化的进步或思想道德的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它规定和保证科学文化进步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为人们提供价值判断标准和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为人们确立思维方式、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提供理性规范。

第四,哲学社会科学的兴盛或衰落标志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兴盛或衰落。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进步意味着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而它的停滞或落后则表征着整个精神文明的停滞或落后。哲学社会科学代表着社会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缺乏自我意识,他可能是处于昏睡、昏迷或盲目的状态;一个社会若缺乏自我意识,无异于处于昏睡、昏迷或盲目的状态。人在不清醒状态下的行为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构成威胁,如果整个社会都不清醒,没有起码的自我意识,却又不断地采取行动,其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哲学社会科学能否兴旺发达和发挥作用,是社会精神文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哲学尤其具有这种标志性的作用。有人曾以哲学倾向来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或社会的文明与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哲学是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在内的整个文明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指出:“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已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它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这样的外部表现在所有的时代里都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哲学何用?作为人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观念把握方式,哲学为人类提供理论思维。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社会提供确定性认识,为社会规范提供科学依据。而哲学则进一步凝结着科学中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形成以哲学理性为特征的理论思维,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科学思维。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285页)

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是哲学思考的根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分析、综合、批判和反思,给人智慧,使人聪明。但哲学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伦理等在内的整个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以此为思想素材的哲学的充分发展。全部精神文明与哲学的本性都是相通的,是内在地联系着的。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0-121页)哲学概括了社会精神文明的精华部分,把日常认识和科学认识上升到哲学认识的高度,从而抓住了它的灵魂、本质或核心,使人们的思想境界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哲学是精神文明较高的发展层次或阶段,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结晶。任何文明的社会都不能没有自己的哲学,任何高度文明的社会都不能没有高度发展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总是反映自己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并促进一定时代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在当代,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堪称“时代精神的精华”的真正的哲学。

从人类精神文明中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内在联系看,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以社会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方面为研究的对象,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意识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与同属精神文明科学文化方面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作为社会历史现象本身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因而不仅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促进自然科学的进步。

纵向考察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今天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经历了一个由整体到分化,再由分化到整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古代,人类科学知识呈现整体性的特点。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一起被包容在作为“知识总汇”的哲学中,既无门类之分,更无学科之别。我们很难认定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纯粹的哲学家还是纯粹的科学家,也很难断定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念究竟属于科学还是属于哲学。古代社会的神权是既反科学精神也反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之后,从神学和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开来,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才逐渐形成的。

在近代,科学明显呈现分化的态势。从欧洲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现代科学诞生之前的数百年间,科学经历了三次大的分化,首先是自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然后是社会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进一步则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各自学科的分化。到19世纪上半叶,这种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而且越分越细。然而科学对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制约着学科的分化,“分久必合”,在当代,科学学科的发展又显现出整合的特点。

科学研究的共同使命是探求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本质上都是科学探索,二者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它们从根本上讲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都是对人类的生活、实践、需要及其主客观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都具有共同的起源和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制约;都在思想的探索中体现出求实、创新和理性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马克思非常重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他曾经说过,共产主义就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分化有历史的暂时性,“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8页)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历来有结成联盟推动精神文明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传统。在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正在结成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联盟,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越来越呈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一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科学问题相互融合。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出现,往往需要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协同研究方能解决。“人体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启动的一项全球性合作的科研大课题。这本是一个遗传学课题,但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伦理、商业、法律和哲学上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关于个人基因组资料的隐私权问题,关于不以人作为实验动物、维护人类尊严、维护医德和科学道德等伦理问题,关于人体基因研究成果的商品开发所涉及的商业和法律问题等等。

二是科学学科相互交叉。20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系列“横断学科”,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连接和贯通起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异军突起,横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着很深的鸿沟,而是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成为众多新的科学理论的生长点。

三是科学方法相互借鉴和吸收。自然科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科学确立的“解释学方法”已为自然科学所采用,自然科学正在经历“解释学转向”。这些表明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趋同和一致性。除此之外,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反馈方法、黑箱方法、模型化方法和最优化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也都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本质意义就是不断优化社会政治关系,即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梳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的调整与梳理,既涉及广大社会成员观念的更新、心态的平衡、利益的协调和行为的规范,又涉及作为国家管理社会主要载体的党委、政府以及社会自治组织职能的界定、行为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善。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对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梳理。社会政治关系是政治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关系,也是社会管理和协调的主要对象。一切社会政治关系都是由社会利益主体主导的利益关系所决定,更是由特定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我国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资源总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社会资源总量流动需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社会政治关系规则加以调整,如通过法律途径对社会政治规则进行调整。社会政治关系规则的变化要求对社会资源分配行为的方式、方法和价值取向加以相应的引导和规范。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本质上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和梳理。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优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指国家政权的社会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从一个国家与社会相对重合的关系模式逐步发展为日益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体制模式,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生活空间扩大,并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组织,其自治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是官民关系的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建立一定的情民意反映等系列制度,加大对社会的调查研究,注重民意调查,才能保证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将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优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使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治最大的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三者是不可偏废的。时任国务院总理强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断推进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治最大的善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一直到罗尔斯专论社会公正的《正义论》,都进行了里程碑式的探讨,影响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著名的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统治认为,社会管理最佳状态是善治,理应促进公平正义。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的过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形成和巩固的过程,是国家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局面的过程,也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过程。2011年初,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民生迅速改善。但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对政府的公信程度,并没有提高。可见,经济发展没能解决让老百姓更幸福的问题。伦理学家周辅成在《论人和人的解放》中反复谈到一个没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比一个没有仁爱、没有理性的社会更为冷酷、黑暗和可怕。要尊重正义感,培养正义感,以正义感来推进社会公正的发展。所以,社会管理的意义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3

关键词:德育管理;功能;内容;方法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面临更新观念、改进内容、构建适应时展的新课题。

要改革和加强德育,就必须对学校德育功能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德育的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校德育具有多种功能,最基本的两个功能是:满足社会需要和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要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服务,这是在任何情况下是不能动摇的。同时,还要通过德育使青少年懂得人的尊严和价值,使他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心理结构更趋完善,人格情操更趋高尚。这丽方面功能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忽视哪一方面,都会造成德育失重、失效。

一、学校德育工作管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德育功能观。

既要注重发挥德育社会,也要注意发挥德育个人,这样,就会大大拓宽德育改革的思路,使德育改革的路子越走越宽。许多德育改革的探索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出发,在优秀传统内容基础上注人新的时代精神;针对青少年精神需求,将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创业精神教育等,充实到学校德育内容中来。德育内容新领域的开拓,将原有德育内容,逐渐扩展为面向21世纪的生存适应教育,使学校德育更贴近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更贴近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精神需要。转变学校德育工作观念,不仅为学校德育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也为当代青少年所乐于接受,从而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建设展示了宽阔的前景。

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要不断改革学校德育内容。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来看,我们必须在德育内容上加以更新,以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其一,创业意识教育。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人们具有较高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精神和能力,这是现代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l世纪国民素质的必备要素。而现在多数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和开拓创业精神,由学校到社会从业有段适应期,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二,开放意识教育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在开放过程中,既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需要坚决抵制一切腐朽消极的东西。当代学生生长在中华民族开放的历史新时代,他们在课堂上、社会上、大众传播媒介中接受教育,接受的观念使他们思想意识更具有开放性,但是应该看到学生开放意识不够健全和成熟,与时代要求还很不适应。

其三,能力意识教育。市场经济需要“知识+能力的人才,当代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学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学知识,倡导自主、自立、自强,使之在学业上、能力上全面发展。

其四,竞争意识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优化组合竞争中,机遇和风险同在,成功与失败同行。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竞争观,激发他们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积极进取,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敢于承受竞争失败的风险。

其五,法制教育意识。市场经济实质上是“法制经济”,要求用法律来全面规范社会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行为,也要求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懂得经济法规,遵守经济规范,运用经济规范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中心,学校法制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更需要加强经济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要多管齐下,点、线、面结合。学校要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新格局。

1.学校管理中贯穿德育这一条主线。在党政统一领导下,以教导处为枢纽,以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主体,各支队伍优化组合,形成合力,发挥德育教育的整体效应。在配备力量,要舍得把精兵强将放在从事德育的岗位上,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第一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程教育、全面教育原则。做到好、中、差学生一起抓,尤其对差生,要特别关心。高中低年级一齐抓,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都贯穿德育,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所有教职员工都应负起“育人”的职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育人”作为全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4

关键词: 农村社会管理;管理主体;管理体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6-0006-04

“社会管理”一词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是在1993 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重点是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部门,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200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从2002年到2011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社会管理,可见,社会管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学术界集中对A社会管理进行研究也是近十年的事情,所取得的成果,给社会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一、农村社会管理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题名: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截止2012年3月27日,显示4 549条记录,其士论文6条,硕士论文59条,会议论文287条,期刊论文4 197条;2000年后的记录总数4 383条,其士论文6条,硕士论文59条,会议论文286条,期刊论文4 032条。

以“关键词: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显示10 168条记录,其士论文20条,硕士论文425条,会议论文624条,期刊论文9 099条;2000年后的记录总数为9 339条,其士论文20条,硕士论文425条,会议论文616条,期刊论文8 278条。

以“题名:农村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显示124条记录,其士论文0条,硕士论文3条,会议论文10条,期刊论文111条;2000年后的记录总数为120条,其士论文0条,硕士论文3条,会议论文10条,期刊论文107条。

以“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显示59条记录,其士论文0条,硕士论文1条,会议论文5条,期刊论文53条;2000年后的记录总数为49条,其士论文0条,硕士论文1条,会议论文5条,期刊论文43条。

以“题名:乡村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显示7条记录,且全部为期刊论文;2000年后的记录总数为6条,全部为期刊论文。

以“关键词:乡村社会管理,时间1979~2012”年查询,显示3条记录,且全部为期刊论文;2000年的记录结果也完全一样。

从上面研究情况可见,以题名“农村社会管理”查询的研究成果数量(124条)仅占社会管理研究成果数量(4 549条)的2.7%;以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查询的研究成果数量(59条)仅占社会管理研究成果数量(10168条)的0.5%。

二、农村社会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对农村社会管理进行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农村社会管理主体方面

钟涨宝、狄金华(2011)[1]认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困境表现在:管理主体单一,管理机制陈旧,管理理念落后,社会管理应对危机的能力不足;因此提出应从农村社会组织、法治建设、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增强管理风险应对危机能力等方面改进农村社会管理。

张翠娥、万江红(2011)[2]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出发, 通过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探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演变后指出, 改革开放以前是依附性组织与单一化主体;改革开放到新农村建设前是自治性组织与多元化主体;新农村建设以来是合法性组织与社会化主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自主性不断增强,是国家意志贯彻和公民自我管理契合的良好平台,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功能也逐渐凸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 也是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形成和完善、管理理念逐渐以人为本、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的过程。

阳信生(2008)[3]、曹海林(2009)[4]、焦存朝(2010)[5]认为,现阶段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单一,管理职责不清,权责不符,应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2.农村社会管理权力配置方面

马军卫(2011)[6]分析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侧重管理制度的创新),强调权力的多元化和资源配置主体的多元化。

曹海林(2009)[7]认为,基层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制状况与社会的特定权力结构紧密相关,乡村权力资源配置模式的多元主体参与型转变必然要求农村基层社会组织重构,强调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权力结构、资源配置模式的多元化。

3.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方面

姜裕富(2011)[8]从国家、精英和公众三者间对资源配置的关系切入,探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演变历史:乡绅管理制度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结合案例分析了兼具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倡国家、社会、公众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侯志阳、孙琼如(2011)[9]运用国家与农村的关系理论对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与农村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传统自然村落时期、时期、村民自治时期、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时期,国家与农村分别具有不同的关系,并对这几个不同时期农村公共服务的绩效进行了考察,提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复合体,形成公共服务供给力,并对具体操作途径进行了分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胡维维、吴晓燕(2011)[10]、黄羽新(2011)[11]、蒲实、廖祖君(2011)[12]认为,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治理的载体,是建设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平台,应培育多元治理主体。

邵书龙(2010)[13]认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城市和农村相分隔的二元式管理。他对该模式之由来、发展路径和变迁趋势进行了剖析,并与苏联农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对比, 认为中国的二元社会管理体制不仅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下其变迁方向亦另有独自路径。前期为完成工业化,国家建立起以计划经济、统购统销、集体制、二元户籍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后期则在城市化进程下,建立起以准市场经济、承包制与村社制、低价征地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

郭泽保(2009)[14]分析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第一阶段(1949~19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成立, 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59~1979)是体制下的“政社合一”农村社会管理阶段;第三阶段(1980至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 是“乡政村治”的农村社会管理阶段。指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清,体制摩擦,村自治组织机制障碍,农民缺乏参与意识。提出了构建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构想:依法整合乡村关系, 实现“乡政村治”良性互动;有效协调“两委”关系, 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维护农民的民利;扩大社会管理的主体, 培养农民参与意识。

张国祥(2008 )[15]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最根本的是实现从行政管制公共管理社区服务的转变。将村民委员会改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探索社区公共管理、社区自治、社区服务、文化组织功能,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功能;党和政府要从宏观引导和公共服务着手,农村社区要从民主治理和社区服务着手,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谢雯、黄新宇(2011 )[16]研究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百年变迁,认为从1911到1949 年是以伦理整合为主导的时期;从1949到1978 年是以政治整合为主导的时期;从1978 年至今,是以市场整合为主导的时期。指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经济飞速发展,但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二是村民自治全面实施,但农民权益保障仍不足;三是农村文化逐步发展,但农民精神生活质量不高;四是城乡自由流动频繁,但农村发展后劲不足。指出农村社会管理的策略选择:一是多元化融合,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创新;二是一体化互动,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三是法治与德治并举,构建双重整合载体。

4.农村社会管理基层组织方面

张学东、李红霞(2011)[17]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76个农村进行了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两方面的调查,认为当前农村存在社会组织匮乏、社会事务单边处理等问题。农村居民与村干部期望社会管理的改进途径是: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管理优化;提升管理能力,规范社会治理;推动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善治。

陈晓莉(2011)[18]研究了在多元化治理模式下农村社会管理面临治理主体结构失衡、功能模糊、关系失调和行为失范等问题,认为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农村社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建议从共同治理理念和现实国情出发,建立党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民广泛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面对多元治理主体间的离散和冲突, 农村党组织应通过对多元治理主体价值观念、组织结构、利益结构的有效整合, 实现党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地位。

沈金华(2005)[19]、曹海林(2009)[20]探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稳妥发展社会政治组织、加快发展经济中介组织、规范发展文化组织(扶持先进文化组织、弘扬传统文化组织、包容风俗组织、清除非法落后文化组织)、逐步改革乡镇政府组织。

5.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方面

汪锦军(2011、2012)[21][22]认为,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是政府介入模式。政府介入能力和社会自治能力两个变量在此模式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这两个变量为划分依据,在理论模型上将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分为:利益劫取型(政府介入能力与社会自治能力都弱)、行政主导型(政府介入能力强而社会自治能力弱)、合作共治型(政府介入能力与社会自治能力都强)和自主治理型(政府介入能力弱而社会自治能力强)。中央曾强调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社会管理的合理模式,但基于现在社会自身的发展还相对弱小、而政府力量强大的现实,提出了吸纳增效模式:社会管理应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一定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使社会具有自我管理的发展空间,党、政府、社会、公众多方参与。

刘嘉(2011)[23]提出了构建与城乡统筹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四网三线两链一弓”。织好四网: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和方式、规范体系、体制机制;抓住三线:人才建设、矛盾化解、权益和利益维护;筑牢两链:社会管理资金投入链、乡镇企业对农村社会管理的服务链;拉满一弓:落实工作责任。

三、农村社会管理研究述评

当前学术界对社会管理的研究大多是在城市或是整个社会层面,缺乏对农村社会管理整体、系统的研究。

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华中师大政治学研究院出了一批农村治理的书,比如《岳村政治》等,但这些研究强调得更多的是政治治理,而针对现阶段的农村社会管理则研究甚少。近年来,在国内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学术界对农村社会管理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但相关的研究文献资料还不多,目前还没有一本农村社会管理的专著,从发表的文章看也没有全面系统的对农村社会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章。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三篇相关的硕士论文从管理体制、社区管理、老龄人口管理角度对农村社会管理进行了研究。曹海林、郭泽保、邵书龙、张国祥、谢雯等学者从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体制、权力配置等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这为农村社会管理研究提供了参考。目前主要缺乏对农村宗族势力、精英富人团体、村委集体腐败、村民公共精神缺失等现象对农村社会管理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这为今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钟涨宝,狄金华.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2):7;13.

[2]张翠娥, 万江红.社会组织发展与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基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2):14;7.

[3]阳信生.农村社会管理服务的缺陷与政府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6;41.

[4][7][20]曹海林.乡村和谐发展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04):72;76.

[5]焦存朝.主体视阈下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的思考[J].学理论,2010,(15):76;77.

[6]马军卫.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20;22.

[8]姜裕富.农村社会管理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J].湖北社会科学,2011,(9):50;52.

[9]侯志阳, 孙琼如.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52;57.

[10]胡维维, 吴晓燕.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建设[J].新疆财经,2011,(1):60;63.

[11]黄羽新.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郊区农村的社会管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1,(6) :108;111.

[12]蒲实,廖祖君.高度关注城市近郊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难题[J].农村经济,2011,(7):11;13.

[13]邵书龙.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由来、发展及变迁逻辑[J].江汉论坛,2010,(9):5;10.

[14]郭泽保.构建中国现代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转型期存在的问题[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3):42;46.

[15]张国祥.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以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2008,(6):101;105.

[16]谢雯,黄新宇.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变迁与新识[J].求索,2011,(11):92;93.

[17]张学东,李红霞.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基于河北省76个农村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95~96.

[18]陈晓莉.农村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J].理论探讨,2011,(3):134;138.

[19]沈金华.中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J].发展研究,2005,(11):38;40.

[21]汪锦军.论行政主导模式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政府角色[J].行政管理改革,2012,(1):60;64.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5

一、专科(含基础科段)

时间/专业

星 期 六(4月16日)

星 期 日(4月17日)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6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学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B501)。

一、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201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

社会,是人类有组织活动的群体,因此只要有社会,就一定会有社会管理。事实也正是如此,漫长的人类社会不仅一直有着管理,而且近三千年来还产生了许多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理论。目前,社会管理成为社会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对社会管理的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并对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

二、国外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社会管理概念的起源

郑杭生(2011)提到:国外并没有相应的“社会管理”(social management)这个短语,通常是用意义相近的“社会治理”(social governance)。[3]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社会管理理论的研究,主要起源于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美国学者Roger A. Lohmann和Nancy Lohmann在 Social Administration(2002)一书中讲到:在19世纪90年代,曾出现第一门有关社会工作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直接的社会工作提供者而设计的;在1914年,才在学校设立的社会工作课程系列中出现了专门的管理课程;而直到1944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协会(SSWAA, School Social Work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才将管理作为社会工作的八个基础方法之一,正式纳入社会工作总体课程大纲之中。[4]

可查得的西方学界对于“社会管理”的定义大体可追溯至1961年,英国学者David Donnison将社会管理定义为“对于社会服务的发展、结构和实践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周敦耀(1995)提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把西方的管理科学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研究,创立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原则。在前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学中,有一个很奇特的观点,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创立社会管理学,而在社会主义形态之前是不可能建立社会管理学的。[1]这就是说,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管理学科。当然,上述观点的恰当与否还有待商榷。

(二)国外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Archie Hanlon(1978)指出“社会管理应该关注社会福利的政策、计划和管理,社会管理不仅与政治、社会、经济制度有关,也与为满足社会福利需求进行国家资源分配的决定因素有关”。Abels和Murphy(1981)提出“社会管理的目的是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保证社会机构正常运行,并最终实现社会公平”。Gerry Stoker(1998)就社会治理给出5点结论:1.社会治理是关于一系列源于政府而超越政府的制度与要素;2.社会治理阐明了在应对社会和经济事务中模糊的界限与责任主体;3.社会治理明确了参与公共活动的不同社会机构间的权利依赖关系;4.社会治理是实现自主自治网络的要素;5.社会治理下的公共事件处置将不再依赖于政府权力的控制,政府将更多地借助新技术和工具起到影响与引导社会的作用。[2]

以上通过对西方学者的社会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的实践的梳理,可归纳得出如下几项特点: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主要意指对于同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并列的社会领域事务(社会服务)的管理,主要是“狭义”的社会管理。其次,相比较公共服务而言,发达国家的社会管理带有更重的“规制”色彩。最后,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在获得许可后进入到社会管理过程中。

综上所述,在 Social Administration(Roger A. Lohmann & Nancy Lohmann[2002])一书中,明确地给出了社会管理的定义:社会管理的基本内涵是对于社会服务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领导、决策与规制(制度建设)。其中,管理是指对于社会服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领导是指加强促进、发展和行使对于社会服务、社会公共事务各层面的领导;决策一方面指组织与制度的政策制定,另一方面指对于社会服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意义、策略与目的产生影响的决策;规制(制度建设)旨在提供保障社会服务、社会公共事务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我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一)我国社会管理发展现状

在我国,社会管理理论以及社会管理实践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的“全能政府”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社会发展附庸于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阶段。

2011年2月19日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社会管理概念的起源

当前,国内学术界广泛提及的“社会管理”概念,主要是来源于前苏联和东欧学者们对“社会管理学”的更为确切的说法即“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的著作及阐述。马徒(1994)曾指出:社会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自产生以来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原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早,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著。[3]丁元竹(2005)曾提到:在中国,“社会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及其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首先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从国外引进的,是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进的。[4]

(三)我国社会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理论界学者就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等问题提出理论及见解。童星(1991)提出“社会管理”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管理即广义的社会管理;这种管理分为四个基本部分,即:经济管理、政治(行政)管理、思想管理和对社会的发展的管理即狭义的社会管理。[5]和经纬(2005)认为:当代中国的政府社会管理的定义应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6]郑杭生(2006)指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两者的结构性前提是社会三大部门(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理念性前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及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所阐明的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些深层理念。[1]何增科(2007)提出:社会管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运用多种资源和手段,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2]陆学艺(2008)指出: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行政、法律等各种形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组织、指导、规划、服务、协调控制、监督的职能,以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安全地运行,实现社会和谐、全面进步的目标。[3]丁元竹(2008)认为:社会管理是指在一定共同价值基础上,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及社会效率,社会管理的对象是社会事业、社会事务和社会价值,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和政府,他们通过综合决策建立社会管理模式。[4]马凯(2010)指出: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格局中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5]李培林和陈光金(2010)认为:现代社会管理是一个以政府干预和协调为条件、以基层社区自治为基础、以非营利社会组织为中介、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6]

四、社会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学科背景

正如“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一样,社会管理也有这样两种含义,即广义的社会管理与狭义的社会管理。广义的社会管理,指对于整个社会的管理,即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社会生活子系统和生态自然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管理。狭义的社会管理,则着重指对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子系统并列的社会子系统的管理。尽管社会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但是这种区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社会的各项管理的具体活动除了在各社会领域里开展以外,还在各社会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即整个社会系统的范围内进行。

康晓光(2000)提出:现代社会可以划分为三个“领域”,即政治领域(政治国家)、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和社会领域(市民社会)。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活动主体、不同的组织目标、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激励机制、不同的运作逻辑。“政治领域”的活动主体就是政府或政府组织,“经济领域”的活动主体包括营利组织、作为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家庭和个人,而“社会领域”的活动主体则包括了非营利组织、家庭和个人。[1]李德国和蔡晶晶(2005)认为:从理论上讲,政府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就是与国家相对应的市民社会。在西方,人们习惯于将国家行政性关系之外的那一大部分社会生活称为“市民社会”,传统的理论家则向来把“市民社会”的存在视为公民自由和社会发展的保证。可以说,社会管理的理论逻辑起点就是源于西方语境中的市民社会。从实践上讲,社会管理区别于政治管理和经济管理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它以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为首要目标,注重社会结构整合的最佳状态和社会各部分的协调发展。[2]陆学艺(2008)提出:“社会”一词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大社会概念,这里的社会,就等于是国家整体;第二种是二分法,把经济发展之外的领域都归为社会发展,是中社会概念;第三种含义是,专属意义上的社会,是小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并论的社会;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是小社会,是第三种含义的社会。[3]李培林和陈光金(2010)认为:从宏观上看,现代社会的组织体系主要由三大部门构成:第一部门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国家组织;第二部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第三部门是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第二部门是经济建设功能要求的主要承担者(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社会建设),第三部门是社会建设功能要求的主要承担者,而第一部门则承担着对第二和第三部门进行调控、监管并提供服务的功能要求。[4]

五、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结合之前对于社会管理基本内涵的讨论,笔者认为,社会管理的主体应是多元的,不仅指国家、政府机构,而且还包括各种非营利部门、社会组织乃至企业,他们在对于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进行处理、规范、协调和服务等社会管理活动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管理的手段是多样化的,既包括国家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也包括社会组织及社会成员利用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舆论影响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的自我管理或自治自律,还包括利用市场机制由企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童星(1991)认为:社会管理的客体就是社会系统;对社会系统实施管理的主体则是管理者以及由他们所组成的社会管理系统。[5]笔者认为,作为社会管理的客体(对象)的社会系统,意指市民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作为社会关系凝结的非营利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其中,非营利部门和社会组织既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又是社会管理的客体。

六、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

郑杭生(2011)指出:“社会建设”并不是一个现在才提出的新概念。孙中山在民国六年,即1917年,曾为《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一书作序。在这篇序言中,孙中山强调要把四万万一盘散沙的民众团结起来,行使民权,应从学习集会开始。他说道:“会议通则为教我国人民行使民权第一步之方法也,倘此第一步能进,行之能稳,则逐步前进,民本之发达必有登峰造极之一日”[6]。在孙中山那里,社会建设是他总的政治设计的基础部分。[7]在社会学研究中,孙本文在1933年曾创办过名为《社会建设》的杂志,并在1935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界定了这一概念:“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设”[8]。

陆学艺(2011)提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有两个理论贡献:一是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提出了社会建设。前者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民意的战略奋斗目标,后者则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9]

“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又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包晓霞(2010)认为:社会建设侧重解决发展社会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而社会管理侧重解决谁来推动发展的问题。社会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社会制度的建构和再建构,使社会更加趋于良性化运行;社会管理主要解决谁来管理,如何管理的问题,主要围绕社会管理的主体,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职能,以及社会管理中其他主体的作用,即社会管理活动与过程中的角色分工特点,解决社会管理的效率问题。社会建设更多地涉及社会要素或子系统的开发,如:政治、经济、思想、法律等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社会组织以及物质性社会产品的生产,如城市和市镇、社区、交通设施、水利等基础设施,以提高社会中的个人的福祉水平,增强社会功能。[1]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人类的社会需要和理想。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适当的社会建设和管理策略,不断接近理想又不断产生新的理想的过程。

七、对社会管理基本问题的思考

在对于社会管理基本问题进行讨论时,必须重点关注的有如下几点:1.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问题,即:谁来管理与管理谁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明确将直接影响到对社会管理的内容领域、组织架构、资源供配等其他关键问题的解答。2.社会管理的目的问题,即:社会管理到底为了什么的问题;对于社会管理目的的研究,有助于明确社会管理学科内容、界定社会管理的功能范围,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管理与其他社会学相关概念(如: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等)的联系与区别。3.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及具体内容的问题,即:社会管理到底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对于社会管理领域、内容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管理学科的整体框架,即社会管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所包含的子问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在理解社会管理的主体与客体问题时,对于社会管理的客体,学者们的结论大体一致:社会管理中的“社会”就是与国家相对应的市民社会或公民社会;是专属意义上的社会,是小社会,是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并论的社会。对于社会管理的主体,西方学者长期以来普遍奉行“大社会、小政府”的理念,主张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我国学者基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沿革,从“全能型政府”到“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政府执政重心变迁等一系列现实情况,提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主体论。对于社会管理的目的问题,中西方学者的观点也基本达成一致;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社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公正公平、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即以社会的公正公平为优先,维持社会秩序。我国学者也认为:社会管理以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实现社会和谐、全面进步为首要目标。对于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及具体内容的问题,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于社会服务及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领导、决策与规制(制度建设),并带有更重的“规制”色彩,这主要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而获得的。我国学者对于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及具体内容问题的关注,主要基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导致大量社会矛盾、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公共危机事件凸显”这一社会现实而产生,因此普遍将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具体内容集中在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如:社会保障管理、社会规范建设等)、动态协调机制建设(如:社会安全管理、社会矛盾调解、社会矛盾预警、诉求表达机制等)以及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如:社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社会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全民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等)三方面,是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而产生的。

笔者认为,社会管理是由政府领导负责,社会、公众多方协同参与,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以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维持社会秩序,维系社会效益,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的,对于社会生活、社会事务、社会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等进行处理、规范、协调和服务的过程。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规范社会行为、管理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促进社会和谐,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统一、持续发展,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7

主考学校

星期六(10月17日)

星期天(10月18日)

代码

名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30106  法律

(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230 合同法

00249 国际私法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78 金融法  00227 公司法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7 票据法

0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00167 劳动法

00258 保险法

00263 外国法制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169 房地产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 税法  *030401  公安管理

(本科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0369 警察伦理学

00372 公安信息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35 犯罪学(一)

00370 刑事证据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29 大学语文  00015 英语(二)

00371 公安决策学

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37 美学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41 语言学概论

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选考)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87 英语翻译

00600 高级英语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30 现代语言学(A)

00836 英语科技文选

00837 旅游英语选读(B)  00832 英语词汇学

00833 外语教学法(A)

00838 语言与文化(B)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 英语写作

00604 英美文学选读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050305  新闻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659 新闻摄影

00661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658 新闻评论写作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50426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段)  福州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701 人体工程学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100804#  中药学

(本科段)  福建中医药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50 药理学(三)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047 分析化学(二)  00015 英语(二)  020104#  财税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06  金融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76 国际金融

00079 保险学原理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78 银行会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10  国际贸易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97 外贸英语写作

00100 国际运输与保险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0101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5844 国际商务英语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96 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0102 世界市场行情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 涉外经济法  *020115#  经济学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39 西方经济学

00143 经济思想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1 发展经济学

00142 计量经济学  00138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40 国际经济学  *020121#  调查与分析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2 组织行为学  020204  会计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2 会计制度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160 审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8 资产评估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20208  市场营销

(独立本科段)  福建农林大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84 市场营销策划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83 消费经济学  *020210  旅游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00 客源国概况

06120 旅游专业英语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99 中外民俗

06153 旅游景区管理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3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152 组织行为学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208 国际财务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146 中国税制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160 审计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158 资产评估  020216  电子商务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11 互联网数据库

00996 电子商务法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908 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15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95 商法(二)  00906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994 数量方法(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913 电子商务与金融

00997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020229  物流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0256  项目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616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0314  销售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20320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151 企业经营战略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153 质量管理(一)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0109  监所管理

(独立本科段)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  00928 罪犯劳动改造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12561 矫正原理与与实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680 婚姻家庭法  00015 英语(二)

00933 罪犯改造心理学  030117  法律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230 合同法

00242 民法学

00247 国际法

00249 国际私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5 刑法学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7 法理学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947 犯罪社会学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286 福利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30302  行政管理学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024 普通逻辑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318 公共政策

00320 领导科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1848 公务员制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0322 中国行政史

040102  学前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398 学前教育原理

00401 学前比较教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3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402 学前教育史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40107  教育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1 教育经济学

00455 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7 学前教育管理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49 教育管理原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50 教育评估和督导

00453 教育法学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40112  小学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教育学院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72 比较教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50104#  秘书学

(独立本科段)  漳州师范学院  00320 领导科学

00523 中国秘书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524 文书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527 中外秘书比较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525 公文选读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50302  广告学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37 美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41 中外广告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0309  公共关系

(独立本科段)  泉州师范学院  00318 公共政策

00320 领导科学

03291 人际关系学

03298 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292 公共关系口才

03297 企业文化

03300 现代媒体总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293 现代谈判学

03295 国际公共关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152 组织行为学

03294 公共关系案例  071502  应用心理学(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7051 学习心理学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

07052 行为改变技术  00471 认知心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048 心理诊断  00015 英语(二)

02106 普通心理学

06056 心理学史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2194 工程经济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9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2240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2243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 现代设计方法

02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20 物理(工)

02238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41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219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324 离散数学

02331 数据结构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2326 操作系统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5 计算机系统结构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 C++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2333 软件工程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80709  计算机网络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2331 数据结构

02335 网络操作系统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 高等数学(工本)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 网络工程  02379 计算机网络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51 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15 英语(二)

03142 互联网及其应用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2 通信概论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75 运筹学基础

02378 信息资源管理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735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628 管理经济学

03173 软件开发工具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4737 C++程序设计  00015 英语(二)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41 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57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  *100702  护理学

(独立本科段)  福建医科大学  03006 护理管理学

032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3 外科护理学(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008 护理学研究

03009 精神障碍护理学

03200 预防医学(二)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005 护理教育导论

03201 护理学导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004 社区护理学(一)  *100805  药学

(独立本科段)  福建医科大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831 药理学(四)  01763 药事管理学(二)

03049 数理统计  01761 药剂学(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2051 物理化学(二)  030112  法律

(基础科段)  厦门大学  00242 民法学

00247 国际法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9 宪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5 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7 法理学  050114  汉语言文学

(基础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024 普通逻辑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29 教育学(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 古代汉语  00506 写作(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50207  英语

(基础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794 综合英语(一)  050308  新闻学

(基础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655 报纸编辑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0657 新闻心理学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853 广告学(二)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50425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  福州大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412 专业制图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0105#  金融

(专科)  福州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0 财政学  *020109  国际贸易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88 基础英语

00091 国际商法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6 国际金融

00089 国际贸易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4 外贸函电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20116#  金融管理(中英合作专业)

(专科)  福州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0203  会计

(专科)  集美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0209  旅游管理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6124 旅游文化学  01792 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3959 旅游政策与法规  020214#  商务管理(中英合作专业)

(专科)  华侨大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0228  物流管理

(专科)  集美大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科)  集美大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361 物流数学  05362 物流英语

05734 商业组织与过程  05364 物流企业会计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5728 采购谈判与供应商选择  020313  销售管理

(专科)  集美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85 商品流通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54 管理学原理

10510 连锁与特许经营管理  00177 消费心理学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0319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专科)  集美大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2126 应用文写作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853 广告学(二)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科)  福州大学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6095 社区服务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6096 社会传播学  030301  行政管理

(专科)  福州大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292 市政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40 法学概论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0101  学前教育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6 幼儿文学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94 幼儿园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92 学前儿童体育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7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40103  小学教育

(专科)  福建教育学院  00405 教育原理

00409 美育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12 小学班主任

00416 汉语基础

00418 数论初步  050303  公共关系

(专科)  泉州师范学院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643 公关心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644 公关礼仪

00646 公共关系写作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45 公共关系策划

00853 广告学(二)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00647 公关语言  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福州大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科)  福州大学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230 机械制造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福州大学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4729 大学语文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82201#  管理工程

(专科)  福州大学  00058 市场营销学

02194 工程经济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626 现代企业管理(二)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2151 工程制图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科)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5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84 计算机原理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0012 英语(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100701  护理学

(专科)  福建医科大学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01 病理学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03 药理学(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3000 营养学

03179 生物化学(三)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899 生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100801#  药学

(专科)  福建医科大学  03026 药理学(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11 无机化学(三)

0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31 药物分析

04729 大学语文

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75 分析化学(一)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8

一、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紧跟潮流,适应大众旅游时代

自2016年“两会”之后,旅游业首次整体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推出,更多人瞅准机遇,将旅游作为日常所必备的生活方式。可见,旅游业即将成为当下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应当紧随潮流,有必要引入一些科学的理论,构建一套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的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理论体系,从各方面进行理论规范行为,使之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地服务于旅游社会实践。

(二)迎合当下,匹配人才市场需求

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各部门对旅游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了餐饮、酒店、交通、邮电等第三产业的各个部门,甚至还会依赖第一、二产业的产业链。如此庞大的综合性产业,需要应用型人才去规范、整合和管理,因此,旅行社、景区、旅游规划公司、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新兴的在线旅游平台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这就需要高校能培养出应用技能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此外,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应用技能过程中对这些基础学科理论的运用必不可少,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培养出匹配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构建的主要学科依据

(一)旅游管理的人类学理论基础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从生物的角度研究人的学问称之为体质人类学,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的学问称之为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是研究人体构造和人的生理特性,通过对某一群体身体特征进行解剖,探讨人类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文化人类学是通过对某一民族行为特征及其接触的实体做出判断,进而揭示该民族人类文化的本质。而当下旅游拓展“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无不处处体现人类学的学问,旅游者不再满足于饱览山水景色,而纷纷开始关注异域文化,凝视异地民族人们的相貌体征、生活习性、行为方式等,并从中探寻历史足印,来达到扩大认知、寄托情感、探奇求异等目的。

(二)旅游管理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包括客观事实的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和主观事实的人性、社会学心理等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而旅游显然既是一种客观事实的社会行为,更是一种主观事实的精神行为。旅游管理正是对客观事实的社会行为进行标准化,以及对主观事实的精神行为进行规范化的过程。因此,社会学理论是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的构建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旅游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是旅游发展的基础,经济发达的程度越强,意味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会给旅游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因此旅游与经济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作为一门学科,旅游管理需要与经济学理论密切联系,如旅游经济学正是二者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学问。经济学理论也是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部分。

(四)旅游管理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需求按阶梯一样从低至高按层次可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既能使精神愉悦,又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健康方式――旅游,它既能带给人们自信、愉快的心理体验,又能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还能拓宽眼界,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从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旅游管理无疑要借助心理学的理论,使学生能从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角度出发,进行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营销。

(五)旅游管理的文化学理论基础

休闲作为一种现实存在,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并由特定历史时代的人们对他们所面临的生命历程和所抱有的生活理想而确立起来的文化样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所决定的。因此,休闲旅游也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文化是旅游的环境,旅游是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载体,没有附着文化的旅游行为是没有灵魂的行走过程。因此,旅游管理学科中的规划方向、设计理念、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无不需要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文化学为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的构建

广西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类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理论体系的结构应当包括两个主要层次: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见下图。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为实现利润收入最大化,企业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资金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直接决定着资金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家对人文、环境、社会等因素愈发重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国内的各个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当前企业的发展模式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弊端,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逐渐重视起来。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纳入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综合经营的指标。企业的经济、法律、环境、企业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责任都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外即企业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涵盖企业的经济任务、依法纳税、保护生态、促进公益文化等各个方面,也是其宏观职责;对内则指企业内部的运转规则、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各项管理目标的制定、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等方面,也是其微观责任的体现。(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目标是指在特定的经济体制和财务管理环境中,企业通过财务工作的科学组织和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财务管理目标中其企业总产值、企业价值、股票收益、股东财富等方面的最大优化是其主要内容表现。然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工程,只有对企业的各项利益科学地定性、定量分析,将企业为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和企业自身利益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财务管理目标。(3)二者相关性分析。社会责任理论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首先,从对立方面来看,企业要兼顾到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实现社会利益而制定财政管理目标,就必须加大对社会责任相关方面的经济投入。这些财政支出都必将增加企业在资金方面的额外负担,使得企业短期内收益减小。其次,从二者的统一性看,社会责任理论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最终价值指向都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生活的质量。因此,纳入社会责任理论的财政管理目标尽管在短期内收效甚微,但用发展的眼光看,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构建以社会责任理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建构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坚持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要立足于整个社会,深入分析社会对企业自身需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目标,在对社会责任的投入上,要做到科学分配,合理运用财务手段,实现投资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企业对国家公益事业投入、投资者回报投入、消费者回馈投入、环保投入、销售服务的投入等都应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2)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以社会责任理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其经济、法律、道德、人文、环境等各个方面,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到企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充满人性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资金投入上,合理加大对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员工利益上的投入,通过这种投入得到企业更长久的利益和更深远的发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只有建构起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真正适应当今社会企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以社会责任理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够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社会管理学论文篇10

内容提要:会共管理理论已有的发展,呈现出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失偏、将效率与会平相分离的治理理念失偏和将政府与社会相分离的治理结构失偏。公共管理理论创新需要从这些失偏中走出来,开辟新路径。

近年来,公共管理理论创新备受国内外行政学者的关注。但就如何推展的问题,仍然是见仁见智的。笔者认为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失偏、效率与公平相分离的治理理念失偏和政府与社会相分离的治理结构失偏。公共管理理论创新需要从这些失偏中走出来,开辟新路径。

一、方法路径: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融合起来

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偏重价值理念分析和偏重事实实证分析的摆动由来已久,大体都经历过重价值理念分析的传统制度主义方法时期、重实证计量分析的行为主义方法时期和以动态制度分析为主导的新制度主义方法时期。这种摆动往往成为人们质疑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的把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社会科学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可信度和有效性。而且,这种摆动的趋势仍未有多少收窄的迹象。正如英国科学家兼人文作家C.P斯诺在其著名的《两种文化》一文中所诉,人类将日益面临人文文化和技术文化割裂的威胁。川回顾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从19世纪末的传统行政理论发展到现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经历了三大阶段,虽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纳人传统主义一行为主义一后行为主义的发展轨道,但行政理论发展中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割裂开来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

1.传统行政理论阶段(1900-1960年)。在这一阶段,政府机制与企业机制在管理效能上的反差直接推动了传统行政理论的研究路径是吸收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制度研究为重点,推动“行政制度化”,突出预算、人事、管理和组织等内容,虽然其中也有行为主义的兴起,但“见物不见人”是其主流的研究风格。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最初的价值观是效率”,“效率至上的价值观在公共管理学领域内直到1960年代都占据上风。”传统行政理论笼罩在技术主义的偏好之中。

2.公共行政理论阶段(1960-1970年代末)。在传统行政理念和方法主导下,政府管理忽视了民权、公平、参与等宪政权益问题的解决,迷失了公共行政的服务方向,引发了社会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民权运动的兴起,也促使了“传统行政”向“公共行政”的转变。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路径是社会运动的直接介人,各种社会运动不断为公共行政的理论发展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尤其是新的价值观。公共行政研究的重心正是传统行政所忽视的宪政权益问题,“它的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不强调技术,而偏重于人本主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阶段(1970年代末一)。为民权运动所推动的公共行政,虽然鼓励政府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间题,但随之而来的公共财政膨胀和过度的行政分权,极大地制约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也将行政效率吞噬无几,公众对公共行政的乐观想法再度消失。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出现了以布坎南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和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革新,其中的许多新概念、新思维和新模型被广泛地运用到公共行政分析中,产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其价值取向是公共部门“减员增效”,“粉碎福利国家”。因此,“新公共管理表现了向市场和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回归,这反映了传统的宪政主义和管理主义之间的摇摆再一次摆向管理主义”。

在传统行政理论时期,各国政府在众多的社会间题面前束手无策,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文精神以致命的找害。在公共行政理论的主导下,不少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政策,结果引致了政府膨胀、财政危机和社会惰性,将行政效率吞噬殆尽。刚刚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将公共管理活动视作经济活动来运转,有人批评它会导致忽视公共责任,不强调道德水准。因此,公共管理学要想独立于学科之林,要想在实践中成功地引导政府避免管理失败,就必须从行政理念和行政方法上跳出其在人文主义和技术主义中摇摆的周期性,有机地将公共管理的人文方面和技术方面融合起来进行创新。

二、理念路径:从效率与公平之争走向以责任理念为中枢

公共管理具有对象的普遍性、内容的庞杂性和资源的公共性等特殊性。公平、民主、效率和效益都是公共管理追求的共同价值理念,但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却时常难以完整把握。因为公平、民主、效益、效率根本就不是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那么,什么是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呢?经典的《政治学》告诉我们“城邦的原则是正义”,“它所求的是最高最广的善业”,公共管理的最高理念应该是公共责任。公共责任相对于公平和效率而言更具有前提性和基础性,不讲求公共责任的公共管理既不可能是公平的,也不可能是有效的。只有公共责任才能将公平、民主、效益、效率有机地融合起来。以公共责任为前提的公平和民主就是不损伤效率和发展的公平和民主。换言之,以公共责任为前提的效率和发展也是不损伤公平和民主的效率和发展。在全球化趋势下,公共责任表现为全球责任。

以公共责任为行政之最高理念的追求被封建国家政治精神的堕落,特别是近代市民社会兴起以来的利己主义(也包括狭隘民族主义、集团及政党利己主义)所吞噬。但在全球化时代,市民社会的利己主义理念要么自由泛滥而致各利益主体同归于尽,要么归附于公共责任的旗帜下寻求更安全的保护。因为,各利益主体越来越被一种人们所熟知的“拴在一根线上的蚂炸”的现象胶着在一起。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公共管理所追求的“公平”、“效率”等价值观已不是民族国家内意义上的,任何国家实现“公平”、“效率”的进程都是与它国的相同进程捆绑着的,不能以损害它国的“公平”、“效率,,来实现本国的“公平”、“效率;公共管理所面对的问题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关联性和国际性,诸如环保、维和、禁毒、打击恐怖主义、化解金融危机等,每一项职能的履行都更加依赖于各国政府的合作。如果不树立全球责任意识,不履行国际义务,而追求狭隘的“公平”或“效率”,公共管理就不可能实现其职能。全球责任意识是一个可以兼容“公平”和“效率”价值取向的理念,它既强调了人类平等和共同发展的目标,更强调了为此而尽可能地承担义务和付出智慧。它体现了人文精神和技术精神融合的最高境界。

客观地说,传统行政理论一公共行政一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只是被动地映应社会矛盾而作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创新。当社会运转效率低下时,效率就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依此改变公共管理的理论构架;当社会不公的矛盾激化时,公平便成为公共管理理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依此重构公共管理的理论框架。倘若照此发展,公共管理理论就没有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稳定的理论框架。这种创新模式不能保证公共管理理论超前于公共管理实践,并为之提供替示和指导。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稳定与革新是公共管理面对的永恒主题,这些主题的解决无不要求有人本的责任理念和科学的机制保障相结合。西方经济学也有过类似的割裂式发展的经历,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工具的经济学,都曾在世界性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过。对经济学以这种模式发展的批评不绝于耳。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呼吁下一种经济学应试图兼有“人性”和“科学”两方面,经济学既是一种“人性”,一种“道德哲学”,又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是以人性和责任为基础的经济学。目前,以“人性”分析为中心结合制度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的“新政治经济学”已经兴起。这一趋势值得公共管理学借鉴。

三、结构路径:从政府与社会之争走向政府、社会和市场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