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8 20:25:07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1

××*村的十年巨变

××*村有7个村民小组,社会人口2650人,承包地面积2042亩,党总支下设纺织、木业、村务管理3个支部,党员42人。20xx年,全村拥有民营工业企业62家,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上缴工商税收280万元,人均年收入突破5000元。村党建活动室展牌提供的数据显示:至“十一五”末,新增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均增长25%;完成年工商税收850元,年均增长30%;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20%。走访群众时,村民徐厚坤用“民间数字”算了一笔帐,他说仅木材加工一项,全村有运输车辆230多辆,每年要从邻近的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运进原木10万多方,价值7000万元,这批木材经××*村大大小小企业加工后再运出去,增值1500万元,村里资产超过百万元的家庭有20多户,以前村上是“喝酒的多、的多、玩鹌鹑的多”,现在是“楼房多、车辆多、企业多”。村会计站长徐大林说,××*村电力增容3年换了4次变压器,20xx年上缴工业用电电费252万元,常年劳务用工1500人,65%来自附近村,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近800万元。

另外,××*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整治内外三沟,兴修水利设施,修铺水泥路面,开通有线电视,解决了群众困难。村风民风大变样,喝酒的少了,打工当老板的多了,建成了全县第一个“信用村”。民主治村受到群众拥护,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形成制度化,办事讲程序,公开透明度高。党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标兵,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作为××*市首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正在为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而努力。

10年前的××*村是什么状况呢?“正二月,喝酒;三四月,春耕春种;五六月,××*收在望;七八月,一片;十腊月,伸手要粮。”群众中间流传的这么一段顺口溜,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7年,全村党员26人,1990年到1997年8年才发展了3名党员,党支部多年不开展活动。据村民反映,当时××*村仅有五六户农民从事原木经营,大多数农户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农民人均年收入1350元,社会治安混乱,干群关系紧张,农田水利、计划生育、农业税征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在全镇都处于后进村之列。

42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生动实践

对××*村的十年之变,经过充分调研,笔者总结了三个突出变化。

一是带头人发挥作用突出,“后进村”变成了“新农村示范村”

村党总支书记徐思礼任职于1997年。当时××*村有几户木材加工经营户到村委会找他商量,说因为受资金的限制,无法扩大再生产,看到的钱没法赚,想请他出面和镇信用社商量放一些贷款。到了镇信用社,信贷员说××*村有陈欠款七八万元,信用社有钱也不敢贷给。他就开始了思考:一方有钱不敢贷,一方用钱贷不来,问题的症结是××*村民以往缺失“信用”。于是他和信用社的领导商量,决定采取“五户联保”、支部把关的形式,联合信用社给群众发放贷款。群众发展生产需要资金,先联络5户群众担保,再向村支部提出申请,由村干部调查走访,看项目可行性,看资金需求量,看以往有无不诚信记录,然后信用社办理手续。运转几个月之后,贷款户尝到了“甜头”,徐思礼也看到了××*村的“富裕之光”。但很多群众不理解,担心赔了本还要付利息,仍然徘徊观望。他大喇叭喊,小喇叭说,请镇领导、信贷员讲课,开群众座谈会、党员座谈会、木材经营户座谈会。50户村民通过党支部贷了信用款,发展木材加工业,效益可观,当年还款率达100%。20xx年,××*村建成××*县第一个“信用村”。到20xx年,全村从镇信用社贷款已达560万元,累计贷款达4500万元,镇信用社对群众的授信额度也由当初的5000元提高到5万元。信用贷款成为××*村群众发家致富的引擎。

群众有了致富门路之后,从20xx开始,徐思礼又把眼光盯住了棉纺织行业,他亲自带人到苏南、河北省参观考察。项目决定上马时,自己没有宽裕的资金,就东借西凑,求亲戚拜朋友,勇担风险。20xx年3月,他带头入股,6户农民联合投资300万元,兴办昊翔纺织厂,当年实现工商税收50万元。20xx年再次以股份制形式投资500万元,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过后,他个人出资3000多元,带领村组干部去外地学 习考察,准备投资1500万元新上环流纺厂和多层板加工厂。

村委会主任徐玉光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没有吴仁宝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村,没有徐思礼也没有现在的××*村。

二是党员带头致富蔚然成风,“三怕”变成了“三想”

“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越需要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徐思礼说。

今年69岁的徐玉光在××*村任村干部28年,他说××*村的干部过去有“三怕”:怕镇政府安排工作打电话,怕邻居缺吃少喝上门找,怕群众闹纠纷要求处理。现在有“三想”:想外出考察学先进,想带头致富做榜样,想服务群众出把力。村“两委”8名成员的家庭主导产业如下:

党总支书记徐思礼,纺纱;村委会主任徐玉光,板皮加工;会计站长徐大林,板皮加工;党总支副书记徐厚民,农业种植;党支部副书记李秀军,汽车运输;支委徐思龙,农业种植;支委徐大森,板皮加工;村委会委员徐桂荣,板皮加工。

20xx年,××*村发展4名党员,平均年龄36.2岁,其中3人是纺纱厂、多层板厂、杨木板皮厂的股东或老板,1人创办了民办幼儿园。20xx年确定的5名入党积极分子中,3人是企业股东或老板,另外两人分别是运输大户和热心群众公益事业的村民小组干部,平均年龄32.6岁,比目前全村党员平均年龄低14.8岁。

××*村虽有木材加工的传统,但多是粗加工,村支部1997年决定筹建木材加工工业小区时,很多干部群众不理解,认为能鼓捣两个钱就不错了,投入多,风险大,没必要逞强。徐思礼在党员会上说:“群众不理解情有可原,但干部不能往后退半步。干部退半步,群众就可能退十步八步,党员干部要勇担风险,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党总支又组织全体党员到邳州、邢台、苏南等地参观学习,洗脑换脑,党员徐厚民、宋允先、徐兰光等人率先投入资金50万元,一次性上马10台热压机、10台旋切机,一家办一个板皮加工厂,吸引40多户入股,当年经济效益相当于粗加工的十几倍。群众看到板皮加工的良好前景,纷纷开办新厂或投资入股。目前入驻工业小区的5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75%的由党员干部领办。

最早创办的昊翔纺纱厂,投资主体基本上是党员干部。创办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时,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群众中的经营大户逐步参与进来。

在××*村,先富的是党员干部,最富的是党员干部,领着大家富的还是党员干部。“诚信村”建设中,拿到第一批信用贷款的大多是党员干部,被评为首批“信用户”的也多是党员干部户。目前全村80%的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龄偏大的也都动员子女创办企业。普通党员徐广文今年65岁,当初3个儿子和媳妇都在邻居的板皮厂打工,他考虑自己是老党员,儿子给别人打工似乎自己就混同了普通群众,就多次做孩子的工作,又向村党总支申请信用贷款,现在孩子们都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加工厂。

“党组织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铁,往门角一丢,会越丢越锈;如果把党员当成一块钢,一定会越用越光。”村总支书记徐思礼这样形容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

三是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意识强,“三要”变成了“三送”

“要粮要钱要人(计划生育)”的“三要”型干部,在前些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并非个案,××*村也一度存在这种现象,但现在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恒发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健说,××*村的党员干部是“三送”型的:送观念、送信息、送资金,说到底是“送服务”。

在村民发展木材加工业的初始阶段,资金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为争取镇信用社资金扶持,村党总支一边帮助协调资金,一边指导群众发展生产,党员和群众联手创建信用村。村民徐思德贷款5000元从事木材贩运,因意外事故干活的工人被砸伤,没有还贷能力,村干部出门协调其余四户联保人为保持信誉,暂时替他还上。村民徐运光贷款5000元搞生产,后来患病去世,儿子不知道父亲贷款的事,不想认这笔帐,后来经村支部和其它四户担保人共同做工作,他的儿子愉快地还清了贷款,后来又继续贷款搞生产,现在成了村上的富裕户,他经常逢人就说:“感谢当初党组织给我做工作,及时还清了贷款,否则不讲信用我就吃了大亏。”也有部分群众有时因为存货或积压原料,不能及时归还贷款,徐思礼了解情况后,总是尽量帮助协调资金,确保按时还贷。

残疾军人丁庆华患病多年,子女多,生活比较困难,为了不让一家一户掉队,村党总支在实行经济帮扶、常年坚持送温暖的同时,注重提高其致富能力,帮助他协调5000元贷款,入股参与旋板皮加工,年终分红加上他爱人、孩子的打工收入,每年不低于两万元,去年建起了两层小楼。

群众发展生产,交通不便,村“两委”协调资金30万元,修建了长20xx米、宽18米的××*中心大道;经营场地困难,协调部分农户,在青年路、中心路两侧规划出专门用地;用电紧张,村里投入5万多元,新增两台80千瓦变压器;资金不足,村支部多次协调镇信用社提高授信额度,基本满足生产经营所需;产品销售不畅,村支部组织人员三下浙江,五下苏州,疏通销售渠道。

几点启示

农村党员保持党的先进性,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农村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建立保持先进性的成效机制,××*村的党员用实践做出了回答。××*村的十年巨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所在

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领导班子的主心骨,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领头雁,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村务管理的当家人,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关键取决于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使之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懂政治、善经营、讲奉献的时代特征。乡镇党委要拓宽选人视野,提升选人标准,革新选人办法。一是大胆选用群众威信高、发展有办法、致富能力强的人。把那些在市场经济中领先一步、带头实践党的富民政策的经济能人,看成是搞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大胆选用知识创新型人才。注重选拔致富能手、复退军人、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当“村官”。三是鼓励乡镇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选派发展意识强、比较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下派到村任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调整经济结构,培养后备人才,建设村“两委”班子。四是跨村任职。让那些工作能力强、致富本事大的村干部跨村任职,实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

第二、党员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名党员只有先富起来,他在群众中才有威信。一名党员只有成为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他保持先进性才会有根基。因此,广大农村党员作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首先应当做农村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典范。即能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种植养殖结构,辛勤劳动,成为小康道路上的排头兵;能立足本地实际,努力开拓市场,在农产品营销、农业产业化服务、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一个或多个方面积极带头致富;以“有经营头脑、有经济实力、有致富技能、有发展眼光”的新形象,成为农民群众心中一面致富的旗帜。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要十分重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员有了用武之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活力就会大大增强。

第三、为群众生产生活排忧解难,是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方面

农村党员通过诚实劳动富裕起来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党员的服务作用,通过传授致富好经验、好做法,热心帮助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学会经营,积极主动地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在传技术、送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群众对农村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较为实际,对农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但更要求党员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比如在牵头建设公益事业、带头履行计划生育政策、以身作则遵守村规民约、关心孤寡老人生活等方面起到模范作用;在农村改革中主动积极协助做好党组织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说服工作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总之,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己所能,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了。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2

一是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着眼于城乡统筹,积极探索新城区集聚带动、中心镇多点崛起、区域联动发展、新农村集群推进的发展路径。去年,继续优化新城区功能布局,重点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贸圈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城市框架从33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加速提升了新城区聚集辐射能力;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全面铺开以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块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镇对接城市、带动农村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区域总体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区域重大开发项目,加大对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村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都市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经济强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累计有45个村创建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村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村,两者合计占总村数的12.9%。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3

近年来,××市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党员队伍的新途径、新办法,切实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明确“一项责任”。我市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进行考核。一是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建立了乡(镇)党委、党(总)支部两级党组织抓发展党员的责任制,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做到用责任制管责任人,靠责任人带一班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抓好督查关,落实责任制。市委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农村“三个文明”考核和党员“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各乡(镇)党委定期对村党(总)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每半年向市委组织部汇报一次工作情况。市委组织部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对工作落后的乡镇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年底对基层党组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切实使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到实处。

抓实“两支队伍”。为确保新形势下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市坚持从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出发,着力抓好农村党员源头工程。一是抓实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积极向农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举措,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较高的优秀青年农民、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村创业人员、退伍军人等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重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指导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保证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党组织。二是抓实预备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各级党组织根据预备党员的特点,通过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展服务承诺、过组织生活、短期知识培训等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知识、优良传统作风和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增强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通过给预备党员交任务、压担子,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把好“三个入口关”。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我市认真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要求,严格把好发展党员的“三个入口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一是把好标准关。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在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的基础上,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决惩处发展党员中不正之风,确保党性强、品行正、结构优的党员队伍。二是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在培养、教育、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个环节中严格程序和把关。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按照责任追究制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过好民主关。注重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发展农村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票决制、发展党员征求意见制、发展党员公示制、发展党员预审制等制度,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提高新党员的群众公认度。

注重“四个结合”。结合农村实际,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与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注重与“三培养”措施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在优秀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我市共有1279名致富能手被培养为党员,成为了新农村建设路上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二是注重与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强化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知识的培训,不断增强了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和理论素质。三是注重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推行服务承诺、开展“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营造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良好氛围,切实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树好形象、当好表率、做出贡献。四是注重与全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整治海西保护田园风光”等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大局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通过定期考察,切实将那些围绕中心,顾全大局,起好带头作用的农民先进分子发展为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4

一、3-4月份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起草了《XX年度全区农经工作意见》,并送区政府办公室审签待发。

(二)继续推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完成了万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区建设:白羊柠檬协会示范建设、甘宁镇农业综合协会示范建设、熊家蜡烛枇杷协会示范建设等4个项目建设任务书,并上报了市局;二是在分水镇石碾李子合作社召开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三是组建了李河柑桔协会,并指导董家小岩无公害蔬菜协会完成了理、监事会的改选工作;四是完成了市委研究室下达对分水镇石碾李子合作社开展调研的任务,并形成书面调研材料上报;五是向科委申报了万州区分水镇5000亩无公害李子基地建设项目;六是向区计委提交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及完善政策的建议》材料;七是重新调整上报了《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李子合作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申报书》;八是完成推荐分水镇石碾李子合作社和天城镇茅谷贡桃协会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材料上报工作。

(三)强化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是代区政府起草了向区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所做的《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情况报告》(万州府议[XX]1号);二是向区委督查室提交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三是代区政府起草了向江西省上饶市考察团介绍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的经验材料;四是向区计委提交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情况》的调研材料;五是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项目建设任务书;六是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报表的收报工作。

(四)狠抓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一是按财政部新会计制度编写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培训教材》一书近10万字;二是按新会计制度培训了师资;三是与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实施<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通知》(万州农业[XX]55号);四是下发了《关于填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基本情况调查表的通知》(万州农业[XX]52号),并就此开展了调查,完成了上报任务;五是深入部分乡镇,开展村财务“乡代管”和村社财务电算化实施情况调研;六是继续抓好农村财务管理部级点沙办玉城村,市级点高梁镇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五)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一是做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换发、补发的前期摸底调查工作;二是回复了政协第二届第三次会议第299号《关于出台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的建议》的报告;三是调查处理了百安街办天星村土地租金分配纠纷;四是接待农民来访5次。

(六)开展了全区农业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摸底调查,并完成了推荐2个市级示范龙头企业和2个市级示范种养殖大户的材料收报工作。

(七)推荐评选了14名XX年度全区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并下发《关于表彰XX年度农村经营管理先进工作者的通报》(万州农业[XX]54号)予以表彰。

(八)开展了农户收支情况调查,完成了农户收支情况季度预测报表。

(九)开展了全区农经人员情况调查。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乡镇、农村经营管理职能调查和招聘农经公务员等工作。

(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体制调整决定的政策,重新组建了区农经站,并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将全站分为了六个工作组,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十一)完成了XX年度农经工作档案整理工作。

二、5-6月份打算

(一)按区政府印发《XX年度全区农经工作意见》,制发全区农经工作目标考核意见,并力争召开一次全区农经工作会议,理顺农经工作体制。

(二)启动万州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区建设和白羊柠檬协会、甘宁镇农业综合协会、熊家蜡烛枇杷协会以及万州区农村劳动资源调查建设5个项目建设工作。

(三)完成区委布署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研究》等两个专题调研任务。

(四)回复人大议案,政协提案5份。

(五)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力争新筹建4—5个协会,1个行业协会。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5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措施2013年,省政府启动了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计划通过3年时间,解决新评估的全省30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将其列为全省为民办实事首件实事。为做好这一民生工程项目,通州区政府从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建设管理、积极筹措资金、严格质量控制四方面采取建设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1.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尽快使通州区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通州区政府在全省统一部署的基础上,计划提前1年,用2年时间完成规划的26.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时间缩短,运作效率提高是关键。通州区政府认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规划、建设、国土、财政、卫生、环保和水利等方面,仅仅靠水利部门一家推进这个项目显得势单力薄。2013年10月24日,区政府办出台了《关于印发南通市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3—2014)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成立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区长担任常务指挥,成员由区发改、住建、财政、卫生、环保、国土、水利和招标投标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协调项目各项涉及本部门事务的运作。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水利局,由区水利局明确一名分管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工程项目推进。由于项目涉及通州区11个乡镇,面广量大,文件同时明确项目镇镇长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人,由项目镇成立法人,具体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种模式改变了“十一五”期间通州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水利局成立项目法人、项目镇政府给予配合的模式,更有利于强化项目镇政府的属地责任,加大统筹各方的力度,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区水利局将重点放在了行业管理和技术服务上,从组织设计上达到了细化分解落实任务,有力保证了项目的整体推进。2.规范建设管理为了规范用好政府的投资建设资金,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在前期区级编制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项目镇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编制完成后由区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区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水利局进行联合审查,审查时对照江苏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步设计编制提纲,查看初步设计中是否进行了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比选,确保采取的方案既满足功能要求,又投资经济。审查通过后将概算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查,概算审查完毕后,各项目镇法人行文上报初步设计报告,由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局联合进行立项批复。各项目镇法人根据立项批复组织进行施工图设计,并邀请专家进行施工图审查,确保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考虑到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管网工程,材料质量是关键。因此,材料执行政府采购,采用甲供材料方式,资格审查要求供应商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材料设备产品信息年报》入选企业。3.积极筹措资金资金落实到位是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在省政府将通州区定位为普通县、没有相应上级补助的情况下,通州区政府通过追加年初财政预算,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项目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一类镇按审计决算审定金额的60%补助,二类镇按审计决算审定金额的50%补助(一二类镇由区财政局根据各镇的财政收入分类)。补助范围为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费和待摊投资中的工程勘察设计费、监理费、招标费及检测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统一由各镇财政所进行核算,各镇须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积极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融资、“一事一议”和镇财政配套方式落实其余资金。4.严格质量控制(1)严把工程设计关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是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前提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涉及范围广,管网的口径多,地形地貌复杂,因此设计工作只有做细做实,才能从源头上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或者避免设计变更。因此,通州区把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控制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工作。水利部门多次与发展改革部门、建设部门、自来水公司、项目镇和水厂对设计方案进行会商和审查,与区域供水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做好衔接,本着“投资省、方案优、操作性强、效益高”的原则,对所有输、配水管道的线路、管材的选定,施工标段的划分等进行了明确。(2)严把工程材料关一是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对于管材采购,建设单位普遍采用甲供材料这种方式。通州区水利部门将材料的接收、移交、验收、付款这一系列环节形成《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甲供材料管理规定》,并要求建设单位将规定作为附件包含在与施工单位、管材单位、监理单位的合同文件中,从制度上保证了管材进场验收工作规范。确保每批进场管材都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保资料,且通过抽检,有效保证管材的质量。二是招标采用合理低价。在管材进行招标过程中,标底采用行业指导价下浮一定比率进行确定,给投标单位一定的竞争空间。同时选择品牌和知名度比较高、信誉比较好的大企业作为候选人,采用综合评标办法,对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打分,价格上采用合理低价,有效保障管道产品质量。三是随机抽检进场材料。塑料管材在进场时只能通过肉眼或借助简单工具对其表观质量进行判别。要全面了解其内在质量还需要进行抽样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抽检如何操作需要在和管材单位的合同上予以明确。因为抽检次数较多,相应的抽检费用也较高,一般按照供货批次、数量和规范要求,规定抽检的次数,在材料进场时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检,形成对管材供应单位的压力。四是及时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和水质化验。管道压力试验是全面检验管材和施工质量的一道关键工序。规范要求每1km管道施工完毕后即应组织进行管道压力试验。及时进行打压试验和水质化验,可在确保管材质量的前提下支付材料款。(3)严把工程施工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重点加强工程施工跟踪管理,狠抓乙供材料、安装、管沟开挖深度、回填、管道试压、冲洗消毒等关键环节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实行公开招标,要求施工单位资质为水利或市政专业,吸引更多的单位参与竞争,达到优选施工单位的目的。在本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狠抓质量管理,贯彻“业主负责、企业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方针,建立施工图会审、工程质量检查、工地例会等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4)严把工程验收关南通市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开工前及时进行项目划分,并报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质量监督确认。整个工程在验收及时性、验收条件具备、验收人员组成和验收程序规范性方面都能严格按照《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要求进行验收。分部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单位在所有分部工程监理单位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所在镇供水服务公司、施工单位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由项目所在镇申请,通州区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召集发改、住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进行区级验收。每次验收发现的问题都能落实好整改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5)严把工程运行关工程项目竣工后的运行管理,依托现有的供水体制,根据区域供水及工程所在镇的情况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产权明晰。与区域供水相衔接的计量水表以下的新建镇村管网的资产交由工程所在地镇政府管理,负责工程的运行维护工作。各镇集体所有的供水企业作为镇政府领导下的供水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试运行。整个管网系统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对管网的末梢水进行抽样并做水质全分析试验,投入试运行72h后,定点测量管网中的供水流量和水压,在水量、水压和水质均合格后,进入试运行观察期,观察期间按供水管理要求作好各项观测记录和水质检验。

二、存在问题

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实施工程的质量并及时发挥了效益,但农村饮水安全方面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①部分镇供水管网由于逐步临近设计寿命渐渐出现老化问题。②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拓宽、园区建设拆迁形成了一些农民集中居住区,由于住宅位置的变化,管线随之需要调整,而且集中居住区有部分高层住宅,接水点的需水量和供水压力比一般农村分散供水都要大,一些乡镇由于沿用原供水老管道,这些管道设计标准普遍不高,造成不少地区水量、水压不达标的问题。③近期原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设备价格上涨过快,造成工程造价增高,投资压力大,乡镇财政配套困难。④通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交由乡镇所属的供水服务公司管理,与水利部门没有体制上的行业管理关系,导致工程建后效益评价难以开展,不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水平的提高。乡镇供水服务公司由于实施的是转供水,农村居民用水水价2.98元/t,企业用水价3.5元/t,成本水价为1.75元/t。靠水价差获得营业收入。企业用水量多的地方,经济效益好,仅有农村居民用水的地方,经济效益差。这样导致各个供水服务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平衡,这些经济效益差的供水服务公司管理人员报酬低,导致不愿管理和责任心不强。当管网出现故障时,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三、对策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6

1、要有叫得响的创新项目名称。

2、要有实施创新项目的目的意图的说明。

3、要有创新项目的实施方案。

4、要明确创新项目平台建设的地点和功能布局。

5、要有平台建成后规范操作的工作流程。

6、要制定一系列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方法措施。

7、要有创新项目成功实施的典型经验材料。

二、县布置的“四个”创新项目的建设要点

1、“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乡村治理模式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所属社区的实际,主要针对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盲点问题,明确所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乡村治理和工作创新的特点,防止出现创新项目一般化。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首先在乡镇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已建或新建社区来实施;二是成立社区党小组,并由社区党员推选党小组长;三是在党小组的组织下,推选成立社区建设理事会,并明确理事会成员的职责;四是采取党员群众自荐的方式,组建社区义工队伍,参与到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保洁、社区治安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事务。通过搭建“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的工作架构,避免了以往“一会两组三站”工作模式存在的机构多、层级多等问题。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抓好运转保障的落实。在有条件的社区要落实工作场所,配备一组一会所需的办公、活动设施,若暂时无法安排办公场所的社区,应选择一户有空闲房屋的党员家庭(最好为党小组长),组织“一组、一会”成员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从新农村建设有关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放理事会理事的误工补贴,并对工作积极、受群众好评的义工在年终时给予一定奖惩,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④社区内应制作“一组一会+N名社区义工”组织架构图和义工标识牌,制定岗位职责、活动制度。并在框架搭建后,定期组织党小组、社区建设管理理事会和社区义工开展活动,并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2、“一会一联一帮带”帮扶平台

①实施创新要结合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实际,主要破解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序发展、相对松散等问题,通过搭建平台,使各农民专业合作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加强联系与合作,实现规范运行、抱团发展。

②明确工作创新的步骤。一是开展一次调查摸底活动,掌握本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运行情况,召集所有合作社或协会负责人开会,就加强管理进行商谈。二是成立专业合作社联谊会,由乡镇党委牵头组织各合作社负责人定期就产业发展、产品销售等问题进行交流联会。三是安排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基地或“三培两带两服务”基地与各合作社结对子,把基地作为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的载体。四是安排党员社员和社员骨干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助社外党员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并吸纳到专业合作社中来,以扩大合作社规模。乡镇党委应制定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工作推进时间表,并按照以上步骤抓好落实。

③在合作社内设立活动室,配备所需的活动设施。并制作“一会一联一帮带”组织架构图,制定联谊会活动制度,年内召开合作社联谊会3次以上。签订专业合作社与孵化基地合作协议,安排社员到孵化基地入孵受训,组织社内党员、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社员、党员台账,制作社员与社外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安排表。

④建立工作和活动台账,有反映开展工作或活动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在年底前对工作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形成典型经验材料。各项活动台账和资料均汇编成册。

3、创新远程教育学用模式

①选择合适的社区或基地开展远程教育学用模式创新试点,创新能够充分体现远程教育“移动课堂”的特点。

②远程教育学用模式的创新主要围绕破解当前农村党员干部收看不方便、不及时等难题来进行。

③乡镇党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创新的步骤和进度要求,并落实实施移动课堂所需的硬件设施,如播放器、电视机、电脑等,并建立管理、播放等制度。

④在运行的过程中,建立教育培训记录,总结工作流程,并在年底前形成创新典型经验材料。

4、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

①明确建立网络党支部所依托的网站,功能设置、运行流程。

②乡镇党委建立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库,并召集流动党员对网络党支部的管理使用进行说明、讲解,争取流动党员的支持与配合。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7

论文关键词:比热容,农村学生,教学设计,改进

 

背景资料:2010年10月本人受县教研室委托到农村初级中学初三学生上了一堂“名师专家班”展示课。如果是平常的公开课,我不会太去刻意准备和“试上”,然而这次上课的对象是农村学生,所以我格外显得慎重,选择在自己学校预上了一课,一切按照教材上的思路和教学设计:从研究“中午和傍晚沙滩、水谁温度高”这个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计实验,但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的反应却很平淡,学生对于怎样设计比热容实验感觉无从入手,而且所有问题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才能完成实验设计,一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我说得多,提示的多,学生也听得一头雾水,甚至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没有真正理解比热容的真正含义。这种由老师主导的课堂很明显是一节“失败”的课。正是这节“失败”的课让我引起了思考,也不得不放下自己是个专家的架子,认真反思得自己的课堂设计,寻找这堂课失败的症结。经过不断地请教和反思农村学生,我终于发现我犯了了两个重要的错误:一是忽略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还很难形成完整的设计实验能力,特别是对很难理解的比热容实验设计,学生没有具体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上他们觉得陌生,即使知道一点也形成不了一个科学的实验设计体系;二是我把教材教“死”了,一切按照课本的实验设计思路去讲解,没有让学生体会与比热容实验相关的生活经验,无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去启发学生。找到了失败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询问班级部分农村学生,向他们了解农村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并请教农村物理老师的经验,我忽然想到农村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养猪”与比热容有相似之处,于是我在物理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增加了一些农村“科学养猪”设计,使得学生学习比热容就像家里养猪一样,那么熟悉,学生的参与性也空前提高,真正使我意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 教材中(以苏科版教材为例)有关比热容教学的设计优点与不足:

苏科版教材选择从问题情境入手提出问题:

“在同一时刻当我们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上觉得沙子的温度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这是为什么?”

要求学生猜想一下物体吸(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相应的设计方案,从实验入手,通过实验来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以此引入比热容的概念。教材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如下:

1.1 优点:以生活作为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并以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通过学生设计实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总的来说,苏科版教材《比热容》设计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特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1.2 不足:《比热容》实验设计中,由于需要控制变量太多,实验比较复杂,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真正完成对实验的设计,特别是怎样控制变量,学生根本无从下手。原因并不是学生能力不足农村学生,而是学生难以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生活经验,故学生对于实验的目的、理解和控制变量就很困难,也很难积极参与到课堂,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和告知实验怎么做,这样教材最初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的目的就形同虚设了毕业论文格式。所以,教材中《比热容》实验设计缺少生活经验引导,且学生对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容热本领大小的含义难以理解,教材也缺少这方面的类比。

2. 用“科学养猪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比热容实验设计”实例

【教学流程】:

图片引入:为什么水和沙子(地面)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

猜想: 可能是沙子(地面)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的缘故。

问题:实验该怎样设计呢?

【科学养猪设计引导】:

我们生活在农村,或者在农村呆过,我们都见过长辈们养猪,我们有的人家里养白猪,有的人家里养黑猪,如果我们现在要建一个养猪场,在建设之前,我们对选择白猪还是黑猪作为饲养对象产生了争执,如果你是一位技术员,给你一些幼猪苗(白猪和黑猪),你能设计一套标准的科学实验和数据说明是选择哪一种猪最合算吗?

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1:我家里养过猪,我选择一个白猪苗和一个黑猪苗,它们的质量要一样的(如1Kg),每天喂相同的饲料(如1袋),看谁长的肉多;

学生讨论后交流方法2:我也选择一个白猪苗和一个黑猪苗,它们的质量要一样的(如1Kg),让它们都增大相同的体重,看谁需要的饲料多。

引导设计实验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

师引导1:其实沙子和水也需要吃“饲料”,这种“饲料”是什么呢?

生:沙子和水吃的“饲料”是“吸热”

师引导2:沙子和水吃完饲料后也“长肉”,这种“长肉”是什么呢?

生:沙子和水“长肉”是指“升高温度”。

师引导3:请同学们结合“科学养猪”方案去设计实验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

生:方法1----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方法2----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热量

师引导4:怎样让他们吸收相同热量呢?有怎样比较吸收的热量?

生: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酒精灯),加热时间越长,放出热量越多,沙子和水吸收热量越多,所以用加热时间长短来表示吸收热量多少。

师引导5: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比热容定义引导设计】

师引导5:请同学们结合对刚才白猪和黑猪长肉本领的定义来得出沙子和水容热本领的定义

学生交流合作得出比热容定义。

【关于对比热容的理解生活化引导】

观察图片并思考

2.1在下图三个容器中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农村学生,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

2.2容器中的水每上升相同高度容纳进的水一样多吗?

2.3哪个容器容纳水的本领强?

2.4思考并体会比热容是指各种物质容热本领的大小。

3. 对用生活中“科学养猪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比热容实验设计”实例的思考

总之,几乎所有初中物理老师都普遍认为,《比热容》是比较难的一堂课,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热学部分的一个教学难点,比较抽象,要真正理解它,涉及的物理量比较多,对初中学生来讲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得面面俱到,不是一件易事,因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学生感觉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物理量。教师也很难再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所以大部分物理老师在选择公开课时都有意无意的避开《比热容》。然而这次送教下乡的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堂课,正是这些农村的学生,使我对教材的教学设计改进产生了灵感,从“科学养猪”引导学生理解比热容,使比热容的实验和理解变得简单明了,也使复杂且难以理解的比热容变得生活化,特别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也希望引起教材编写部门的重视,身处一线的农村物理教师建议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能关注到广大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编制一套适合农村学生使用的课本。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日本农宅;我国;新农村住宅建设

几乎所有后发展中国家或者地区都曾经是二元格局社会,也就是城市先进而农村却远远落后,它们要发展,就必须在实际建设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拉近城乡差别,使得农村和农业摆脱困局。对于我国新农村规划工作中的农村住宅设计,很有必要在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的前提下,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取长补短,统筹兼顾。其中,日本农宅建设的经验就值得借鉴。

一、日本农宅建设概况

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不断推进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整治。注意营造农村景观,建设出富有特色的日本农居成为这个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在此期间,也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日本民居建筑文化。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性和节能性。日本的民居建筑单个房间占地小,楼房层较小,节约用地和材料。日本是一个节能模范国家,节能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日本在提出“建筑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理念的同时对住宅设计提出了“环境共生住宅”的设计理念。在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同时提出对各种能源的循环回收和利用。在材料方面,墙体利用保温材料,利用中空玻璃窗,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板等。(2)统一性。日本农居高度趋于一致,较少有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建筑材料轻且比较整体,砖瓦材料运用较少。虽然新的建筑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很富有日本民族特色。(3)以人为本的环境理念。日本在家居环境方面的思考和改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式的小桥流水,配以野生的植物,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和谐家居环境。(4)以功能划分住区建筑形态。普通的农居住家往往辟有单独的工具用房、仓库用以堆放杂物。家居住房则分开建造,与其他住房有明显的距离空间。因此,很少有私搭乱建的现象。(5)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日本常见的宏伟的庙宇、传统的民居、受保护的农村古建筑形态等,并未因为半个多世纪的“西化”发展而消失。(6)日本住宅具有分散性。由于日本是土地私有国,住宅往往建在拥有土地的中央。因此,日本住宅多呈星罗棋布状。

以上特点是当今日本农村住宅建设发展的主要潮流,形成日本最具特色的民居文化,可以说它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建设来说,更重要的是创造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传承自己的文化思想和脉络。

二、我国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

1.规划滞后。一些建制镇内部,工业、商业、住宅等各功能分区混杂分布,严重干扰居民生活;有的小城镇住区系自发建设,布局杂乱无章,整体环境布局差;有的住区虽然有科学规划,但没有严格执行,由于经济利益、行政干预等原因随意变更。

2.资源、能源浪费严重。首先,由于缺乏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耕地的意识,许多小城镇住宅建设出现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宅基地在133~200平方米/户以上的情况较为普遍。其次,一些新建住宅层高过高,开窗过大,普遍采用粘土砖、普通钢木窗等传统建筑材料。另外,由于盲目攀比,设计不适应居住需要的变化,建材质量低劣等种种原因,部分小城镇住宅使用寿命短,造成了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3.特色危机。目前,以小城镇为主要聚居点的新一轮建房热潮席卷大江南北,而材料技术、设备技术、施工技术的趋同化,使得从南到北都是枯燥单调的方盒子楼房和粗陋的装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丧失,地方材料和有科学价值的传统技术方法被弃用,全国各地小城镇住宅已经没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4.环境质量差。一些小城镇对住宅建造非常重视,投入较大,但却忽视与住区配套的绿化,户外环境的改善。污水处理及垃圾收集等基础设计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居民小康生活的需要,出现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局面,对居住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5.科技含量低。由于小城镇建设技术含量薄弱,缺乏高水平的设计,又缺少适宜的建设材料和部件产品。因而在住宅建筑体系开发、智能化管理、住宅成套技术等层面上完全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是无可选择的地位,往往成为了城市转移落后材料和技术的“殖民地”。

转贴于

三、日本农宅建设的启示

1.创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建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使农村住宅建设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化。

2.加强立法和执法。依据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健全农村住宅建设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引导农民依法建房,政府部门严格执法,将农村住宅建设的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

3.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建立促进“节能省地型”农村住宅的激励机制,运用财税、保险、信贷等经济杠杆,激励农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在省、市、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借鉴赣州市的经验,采用“财政拨一点,涉农资金调剂使用倾斜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受益农民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从事农村住宅产业化施工、建材生产、农村建筑用小型建筑机械生产和租赁等行业,支持农村住宅建设。

4.加强规划和设计工作。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先规划、后设计、再施工”的科学程序指导农村住宅的兴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引导农村适当集中建房,实现集约用地,搞好“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公共活动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置,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秸秆造气)等可再生能源。注意体现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

5.加强技术服务。按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住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新课题,我国在这方面的科研工作十分薄弱,建议将农村住宅产业化、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农村建筑用小型多功能机械开发、农村用利废节能墙体材料等项目列入国家科研计划,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进行开发和研究,并将研发成果推广应用,做好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技术服务工作。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贡献率为70%~80%,我国仅为30%(对农村住宅建设的贡献率更低)。我国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是确保农村节能型住宅建设实施的重要方面。

6.逐步推进农村住宅产业化进程。住宅产业化是世界住宅建设科技进步的潮流,也是我国建设业“十一五”规划中的发展方向,由于农村住宅的特点,城市住宅产业化不能盲目照搬到农村实施,农村住宅产业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生产各种农用住宅的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在现场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或人力装配,或“预制+现浇”,从而达到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节约能源、材料,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的目的。

7.重视旧房改造。如前所述,我国农村现存大量既有住宅,其中不少是近十几年新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实践证明,通过加固和改善性改造,可以修旧如新,延长使用寿命,节约农民资金和减少资源浪费。据分析,旧房改造只需新建住宅费用的20%~30%,但可延长使用寿命50%以上,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对旧的砖混结构住宅进行改建,美观实用。所以,把旧房改造作为建设新农村住宅的一个部分,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8.加强国际合作。韩、美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建设新农村住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开发了不少新技术,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也是促进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科技进步和加速发展的有力措施。如辽宁本溪市黄柏峪村在2005年5月21日开建了“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工程,这是中美合作的建设项目,以草砖作墙体材料,保温性能好,比砖混结构保温效率高72%,而且将农作物废料(桔梗等)化废为宝,是环保型住宅。

参考文献:

[1]C.B.史密斯,殷元章,等.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陈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治理[N].南方周末,2006-08-11.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9

可再生能源研究方向特色鲜明

在农村能源方面,河南农业大学长期以可再生能源的科学研究和成果的高品位转化为重点,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凝练形成了“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可再生能源装备”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研究”主要通过生物、机械、物理化学等手段将低品位的生物质能源转化为高品位能源资源,使丰富又可再生的生物质能得到有效利用,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又提供了农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可再生能源装备”主要开发农村能源的高效利用设备技术,研制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现代能源利用设备、产品,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化运行提供技术保证。“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主要是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采用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手段,营造出一种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并在作物质量、能量消耗、产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生物环境,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及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成套技术和推广应用示范。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在农村能源方面,共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其中承担了部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3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BioResources、《农业工程学报》、《太阳能学报》等共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单篇论文刊发期刊的SCI影响因子最高达5.143。出版著作11部。在生物质转换技术、可再生能源装备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系统研究和集成开发,丰富和完善了可再生能源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理论突破,并得到了较好的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自主研发的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并已得到了产业化应用;首次提出了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过程中光谱耦合和热效应理论,建成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合生物连续制氢试验台,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研机构对于发展农村能源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据张教授介绍,河南农业大学于1981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农村能源专业和与此相配套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实验室。1996年9月河南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确定为河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并进行立项建设。1996年11月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2007年5月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2011年10月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1993年被河南省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199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硕士授予权(点),1998年获得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博士授予权(点),2003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点)。本实验室自2006年以来连续在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9年全省评估中排名第一。依托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建设有农业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生物质能源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等。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5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双聘院士和海外讲座教授各1人,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形成了一支以博士为中坚力量的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创新型科技团队。

实验室围绕制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所需的新材料、新装置及新装备为研究目标,深入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应用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超微秸秆类生物质光合连续产氢过程及代谢热研究”、光合生物制氢体系的热效应及产氢机理研究”、“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体系与光谱耦合特性研究”、“生物质多相流光合产氢过程调控机理及光热传输特性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制氢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中小型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生产性运行研究”、“太阳能光合制氢技术研究”、“生物质气化发电预处理技术研究”、“甜高粱制取乙醇技术研究”等国家“863”计划项目,“中部畜禽养殖密集区以养殖小区为中心的沼气发酵工程综合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秸秆厌氧发酵技术引进、消化与创新”等国家“948”项目,“太阳能高效辅热集箱式沼气工程技术中试与示范研究”、“生物质成型技术与设备中试研究”等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以秸秆能源化利用为核心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以及“畜禽粪便生态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纤维素制取乙醇技术”、“沼液防虫抗病机理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通过上述研究和开发,为农村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的服务“三农”,积极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拥有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培养出一大批从本科到博士、博士后各层次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管理人才,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于发展农村能源起到了显著的推动及促进作用。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生态利用

张教授认为,我国农村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立足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实现以村为单元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推进秸秆纤维乙醇生产,真正实现秸秆的能源化、生态化利用。

农作物资源化生态利用通过农作物秸秆的多途径综合利用及转化增值,减少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这对节约稀缺的自然资源,替代耗竭性资源投入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要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主要包括:1、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2、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可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3、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平衡;4、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生物降解性好,可替代木材作用于造纸、生产板材、制作工艺品、生产活性炭等,也可替代粮食生产木糖醇等;5、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炭化和活化等方式。

张全国教授对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建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对优质的商品能源的需求量增大,但是存在着供需不平衡,价格高昂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农村能源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村能源的使用效率。传统能源的使用以低效燃烧为主,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仅为25%左右,因此,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目前农村能源亟需解决的问题。2)改善能源的使用方法,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直接焚烧式的能源消费方法,不仅浪费能源,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气,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危害农村居民及牲畜的健康,因此,应积极在农村推进沼气、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的利用。3)实现农村能源的可持续性。

目前,在农村大多采用资源耗竭型的发展模式,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所以,应该立足农村,依靠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如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小水电和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根据目前农村能源发展的情况,建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技术水平,完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障碍,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提高宣传力度和后续服务的水平。

近些年来,河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势头很好,特别是以沼气为核心的农村能源建设的发展。农村能源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但是我们也感到,河南省农村能源建设的步伐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村能源建设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目前使用农村沼气的农户,大都结合进行了改栏(圈)、改厕、改厨,农户卫生状况焕然一新。推广使用沼气,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以前打柴运煤,费时费力,现在使用沼气,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省下的劳力又可用于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推广使用沼气,大量使用经过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地力和农产品品质,还能缓解过去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为农村环境保护探索了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正因如此,广大干部群众把推广使用沼气称之为“致富工程”、“生态工程”、“文明工程”和“德政工程”。

高效利用农村废弃物,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农村废弃物指农村生活垃圾、农业废物、畜牧养殖废物、林业废物、渔业废物、农村建筑废物等,这些农村废弃物一方面是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罪魁祸首,另一方农村废弃物还有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农业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重要的工农业原料,大量产出的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废弃物等都可以通过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能源化等转化技术得到利用。不能利用的废物也需要得到环境无害化的处理处置。目前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焚烧法,这种处理方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化处理的技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如畜禽粪便的固液分离、干燥、除臭、饲料化等技术,农作物秸秆的压缩成型、还田、饲料化等技术、好氧堆肥处理技术、秸秆和粪便厌氧产沼气技术、小型填埋场技术、秸秆的气化、液化技术以及利用蚯蚓处理农村固体废物,秸秆生产乙醇技术。

更充分的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

农村能源不应是单一的沼气,而是应当包含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秸秆气化和其他生物能源,同时农村沼气的发展也不仅仅限于一家一户的小沼气池,也可选择条件具备的地方,适当发展一批大、中型沼气池。另外在县城和农村集镇推广生活污水厌氧净化沼气池,这既可以解决县城和集镇生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又可产生沼气,提供能源,方便群众。也就需要重视这方面相应人才的培养。

除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可以利用太阳能灶来做饭,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发电,来供应农村用电;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可以在农村建筑中增加太阳能采光装置以及太阳能采暖和制冷装置来减少农村用电;当然还可以利用今后发展更加成熟的生物质制氢装置来制取燃料等。

张教授对“美丽乡村”活动的建议

发展农村生态能源,保护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建议:一是加快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二是加快实施沼气集中供气推广工程。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四是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五是加强沼气行业管理和服务。

张全国委员关于农村能源发展方面的提案

自从张全国教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围绕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可再生能源、民生工程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等领域,每年都提出多个“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提案,所提交的提案大都是关于农业和农民的。

1)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张教授提交了9份提案和1份大会发言,领衔提交了4份提案,其中“关于兼顾家电下乡时的农村能源供需问题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在各媒体公开发表,形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的一个热点建议,国家财政部9月1日以财建函[2009]116号文件给予正式答复,明确表示将根据张全国委员建议,加大对农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支持力度,有效保障农村能源供给。同时,该建议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后被正式收录,入选《国是建言》。

2)“关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绿色消费体系的提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3) 在2013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呼吁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低碳农业能促进村镇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通过对沼气沼肥联产工程、太阳能热电联产及风光互补工程、分布式绿色能源系统的技术集成与示范,综合利用秸秆、畜禽粪便、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低碳村镇绿色能源体系,满足农村生活炊事用能、村镇生活用电及生活用热水需要,实现农村生活燃料的商品化开发和规模化利用,达到农村用能结构多元化。

对学科交叉的理解

改革开放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交叉学科乘势而起,在我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交叉学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成长,是一件值得认真总结的学科建设成就,特别是在学界和社会上许多人还没有自觉地把它看作当今学科发展主流之一的时候。首先,交叉学科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学科交叉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融,有利于综合性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交叉学科研究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更加注重交叉型复合人才的培养,这会是一个趋势。当然,学科数量成千上万,学科交叉浩繁广阔,如何探索学科交叉的整体发展动向,把握交叉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在创新中的作用,是当前科技、教育包括国际哲学界、管理界等共同关注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对农村能源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沼气要想得到真正切实有效的发展,真正在农村发展应用起来,张教授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确保综合效益发挥。而建议健全服务体系,第一就是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队伍也就是农村能源人才队伍。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沼气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县一级要建立能源服务中心或行业协会,保证设备物资的供应和为建池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建池数在500口以上乡镇应建立服务站;100口以上的村要培养至少一名技术员,负责技术服务和维修工作。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农民安全使用沼气和简单的维修技术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在乡镇所在地和居住比较集中的村镇,设置配件供应点,以方便群众。第二要规范施工管理,确保建池质量。还要制定出台法规等。

关于农村能源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这也是我们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因为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而河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以农为特色的省属地方高校,还是“国家2011计划”首批高校,近年来一直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工作。河南农大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大专业结构调整步伐和人才培养力度。我们培养人才一方面加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村人才的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现阶段农村能源人才的情况是真正有技术的专业人才不愿意下沉到农村,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缺乏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这让农村人才不断被“非农化”,农村仍然面临农业专业人才枯竭的严峻形势。“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培养现代农民”――这就是张教授的建议。另一方面,农村能源实用技能型人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重视、争取科研配套资金,扎扎实实地推进基层能源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政府统筹协调下,整合不同层次农村科技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起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高效率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确保培训质量,还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同时还应在资金、编制、人员等方面对农民教育培训系统进行扶持,如对涉农专业大中专学历教育实行补贴,鼓励民办职业教育学校举办农民培训班等。为了调动农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对获得相应证书、达到相应水平的农民可以在干部任用、资金投入、技术服务、产后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只有确保培育更多专业化的现代农民,才能为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专家名片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管理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资金使用及安全生产,首先,对各部门职责范围,明确责任;其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用制度管理人、约束人的方法进行管理;再次,实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度。各项目经理签订工程质量目标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廉政合同等,然后各部门再将责任层层分解,直至每个施工员、实验员,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重担,为规范管理创造条件。

二、加大前期管理力度

关于改建的农村公路项目多、里程短,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为了确保前期任务能按期完成,要加大管理力度,定岗、定人、定计划。在建设前期的勘测设计中,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把握好项目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以改造三、四级路为主,铺筑沥青(水泥)路面,对建设条件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项目本着“线型基本不变,充分利用原路,局部加宽改造,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安全设施”的原则建设。

农村公路改造前,原有旧路一般为砂石路面,旧路具有一定的强度,合理利用原有道路的强度能有效减小结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前,全面调查旧路现状,摸清旧路面的结构,测量旧路的弯沉,根据掌握的旧路强度情况,将旧路面分别作路面基层、底基层使用。

在路基加宽方面:原路面达不到设计宽度时,采用单侧加宽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拓宽部分达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度;若因故(如征地拆迁困难)不适合单侧加宽,则两侧加宽。在旧桥涵利用和加宽方面:逐一进行反复调查、检测、计算,充分考虑旧桥涵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在保证其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利用旧桥涵或在原桥涵一侧加宽至设计宽度。在确定路基高度时:应考虑旧路面的利用率,农村公路改建中纵断面设计不同于新建公路,避免过分追求纵断面完美的现象,减少大填大挖工程,在填土不高的路段可增加路面垫层、石灰改善土结构层厚度。选用路面材料时:遵循节约开支、就近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周围天然料源或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矿渣)等资源。在排水设计中,对于流量不大、纵坡适中的路段全部采用自然的土质形式。若采用浆砌方式,水沟浆砌断面尺寸采用60cm×60cm,40cm×40cm或30cm×30cm的矩形边沟形式。对于挡墙护坡、高填方路段下部和浸水路基段采用浆砌防护,防止边坡冲刷、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项目招投标时,实施“阳光作业”,在招标过程中,因农村公路改造多属于补助资金项目,即使项目小、投资少也全部公开招投标。针对农村公路的小项目,要求施工企业的资格为公路工程总承包三级以上或同时具有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专业承包二级以上的施工能力,通过公平竞争选择优秀企业。

三、强化工程管理

在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工程管理的好经验、好办法,确保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首先,在工作初期召开工程质量会议,向各建设项目责任单位传达省、州交通运输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目标要求,与各项目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现质量与进度的目标责任制。其次,要求各部门要加大检查频率与力度,实施全方位监控。为了确保工程质量, 州交通运输局和交通质量监督站进行不定期检查等方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业主办实行日巡视、指导、抽查、月检查、评比、奖罚等措施。鉴于工程任务大、项目十分零散的特点,实行业主代表监督制、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模式,即形成“以线划片,按线管理,分片监督,逐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对差的单位和个人重罚并通报批评,通过比、学、赶、帮、超,争先创优,强化管理,保证了工程质量。

四、狠抓质量管理

为了实现交通厅提出的“三年不小修、五年不中修、八年不大修”的质量目标,要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了六项措施:

(1)实行“政府监督、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2)加大源头控制,把好材料关、试验检测关、路基压实关、路面铺筑关、施工工序交接关、施工资料完整关、工程竣工验收关八道“关口”。

(3)严格质量控制程序,四个程序一个不许少。即开工前各施工单位项目部要在已建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上,先提报告,监理审批,业主认可;每道工序完工后,进行自检,提出工序自检报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抽检;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项目部自检,并提出交工报告,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对分项完工的分部工程,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方可签字。

(4)严格现场质量控制,坚持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对隐蔽工程、混凝土拌和浇筑工程及其他重要部位、重要工序及工艺要拍照存档;对工程设计变更,进行认真审查、核实,严加注意并记录在案;监理人员全方位、全过程现场监理承包商的各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材料、结构、配比;路面施工全部采用场拌机铺;特别要对桥梁伸缩缝等重要部位与路面配合比加以现场控制;对上年已完工程全部实行回头看,有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决不遗留隐患,更不许造成质量事故。

(5)要求驻地监理办配备部分试验检测设备,避免与施工单位共检。遵照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深入现场,指导服务,不仅对各种标准实验负责,还要抽样检验。

(6)成立质量巡视组,专门查找质量隐患,对各施工合同段主要构造物及相邻合同段交接处的中线、高程进行复核、控制。监理办随时派出监理人员,对承包人的各种抽样频率、取样方法及实验过程进行抽查,严格鉴定承包人的抽样实验结果是否有效,独立抽检频率是否超过30%,重点巡视施工现场。

五、规范工程建设行为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腐败,确保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在工程招投标、项目设计变更、项目设备及材料采购、交工竣工验收、项目分包等过程中,严格执行监督管理制度,设立举报箱,州、县交通运输局纪检组充分发挥管理监督作用,深入施工一线进行检查、监督,使整个工程建设处于规范、公平、公正、严谨的环境中。

七、注重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公路建设施工条件较差,安全尤为重要,为了把安全工作搞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第一,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形成业主抓业主办、业主办抓施工及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抓施工队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第二,提升安全工作“地位”,在与各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中,把安全工作作为劳动竞赛内容之一,与质量、进度、效益、廉政一样参与考核和奖罚。

第三,加大宣传教育安全力度,营造重视安全的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要求各单位切实提高“以人为本”的思想认识,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特别是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辆驾驶人员、筑路机械操作人员以及其他带有危险性工种的人员,教育他们要切实按照规范操作,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第四,加强对工地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材料仓库、施工地段、危桥险路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第五,建立安全工作档案,实行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和定期检查制度,分析安全工作动态,做到安全工作预防在前,不留隐患。

除注重安全外,还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禁止随意取土、弃渣等破坏沿路景观、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推进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强化资金管理

为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维护建设资金的安全完整,杜绝建设资金被转移、挪用现象的发生,依据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适用本地区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所有工程支出必须符合有关政策和法定程序,严禁分包转包;严禁材料与工程费捆起来结算支付;严禁将资金转移挪做他用,做到专款专用,将有限的工程资金用到实处;严格履行计量支付手续,杜绝透支、空结现象。完善了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拨付工程款严格执行计量签认制,即施工单位制表人、财务负责人、承包人签字―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监理负责人签认―项目业主代表签认―项目负责人签认―财务部支付。

八、管理总结

虽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各方下大力气积极投入,加强管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问题,给工程正常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除部分国家补助外,还有一部分银行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目前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加之主要材料(如钢材、水泥、沥青、碎石)的大幅度涨价,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2)征地拆迁无法解决,影响工程进展。县际公路征地拆迁由地方政府负责,由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工程征地拆迁费用,因此,许多改线路段征地无法解决,使工程被迫停工,公路拓宽路段拆迁无法办理,使工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工程进展。

(3)旧路路基两侧拓宽施工难度大。由于原旧路多为等外级公路,路基宽不足6.0m,改造成四级公路后,宽度要达到6.5―7.0m,部分路段为了保证平面线型的顺适,设计两侧加宽,原旧路土路肩和边坡含水量偏大、密实性差,若挖除松土换填土,一侧压实宽度不足压路机宽度,人工夯实进度慢且压实度难以保证。

(4)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紧,在设计过程中防护、排水设施不够完善,在多雨季节排水不畅,水毁时有发生,造成部分路段沉陷、滑坍。

(5)个别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能力较低,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现场管理和质量水平较差,造成工程进度滞后;个别监理单位监理力量投入不足,监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较差、业务水平低等现象,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理和质量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