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3 15:54:08

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篇1

(1)票据法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价值定位偏离。由于受一般性的人文科学教育的传统法学教育背景的影响,现行的票据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不是为了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而是为了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导,注重完备性、逻辑性的讲授票据法理论与具有实践性、个案性特征的票据法案例教学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致使票据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的价值目标仍定位于对法律理论知识人才的培养,而不是法律实践人才的培养,颠覆了案例教学的应有之义。②因此,在票据教学中案例一直以理论辅助品的角色出场,③也就决定了其功能仅限于对所讲授的票据法理论知识的解释与补充。(2)票据法案例教学方法异化为案例讲解。票据法案例教学的初衷是以学生为中心,使之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并拓展知识与开拓思维,但在现行票据法案例教学采用的案例导入法与案例例证法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在票据法授课中处于主导位置,学生只是单纯地听讲,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这就揭示出这种方法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这种采用方法的影响主要呈现为,教师对票据法案例的事实予以陈述,对涉及的票据法理论予以讲述,实际上是案例讲解,属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仅仅将票据理论转换成案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票据法案例教学。

2票据法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创新

在票据法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为了传授其基础理论知识,更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票据法律问题实际能力。因此,面对票据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满足培育法律职业人才的需要,票据法案例教学的价值定位及其运用方法必须有所突破。

2.1纠正票据法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价值定位

现行的票据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主要是侧重票据法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其应用性价值。基于上述的分析,主张将票据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体现为一种综合性的价值定位,⑤一方面,注重系统化、逻辑化的票据法理论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实践性的应用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票据法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其思考力,提升处理票据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兼顾职业道德水准的完善和提高,以卓越法律人才为教学目标,多方位培养学生。⑥

2.2票据法案例教学运用方法的创新

现行的票据法案例教学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效果不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学中并未深入地探讨票据法案例教学具体运用的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性,制约其创造性思维。因此,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票据法案例教学活动中的进行思维的过程,是如何理解票据法案例映射票据法理论的方法,并不是商法案例本身的解析。为了更好地叙述和理解下面的票据法案例教学应采用的科学合理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与方法相结合予以阐述,在此介绍一个票据背书不连续的案例:甲因购买了一批木材签发了一张以乙为收款人,以H银行为付款人的远期承兑汇票。乙随后又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在该汇票到期之前,丙被丁收购,其债权债务全部归于丁,丁取得该汇票后背书转让给了其债权人M,充抵原来欠款。M随后立即将该汇票未经背书交付为自己供应原材料的N。N在汇票的到期日持汇票请求H进行付款,H却以票据背书不连续而拒绝付款,由此引发N与H之间的票据纠纷。

2.2.1分析综合循环法

即在票据法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将票据法案例分解拆分为各个部分,对各部分的票据法原理、票据法法律条款分别加以了解,通过综合分析能得出普遍性结论,思索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票据法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综合的循环往复过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抽象性思维。对于上述介绍的票据背书不连续案例,首先要求将各个票据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拆分予以分析,在分析他们的基础关系上,进一步知悉其票据关系,然后依据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分析,可知票据背书存在不连续的情形,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票据法》第33、58条等相关法条进行解读,并适时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背书的形式是否影响背书甚至是票据的效力,接着,通过学生自己的探讨综合得出H是否应该付款给N的结论,如果不能,N应该如何救济。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探讨的结论予以点评,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揭示该结论背后的法律政策,使学生能明白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探讨,充分锻炼其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并综合循环运用票据法理论知识。

2.2.2类似案例比较法

在票据法案例教学中对类似票据法案例进行多维度比较,包括适用票据法理论的比较、相似法律事实的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票据法案例的比较。通过类似票据法案例比较法可以使学生准确界定票据法律关系,深入票据理论分析,拓展票据法律思维。⑦对于上述的票据背书不连续案例,在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找一些相似的关于票据背书不连续的国内外案例,对其法律事实、说明理由与适用条款进行比较,关注其差异,挖掘所依附的票据法理论,了解在不同法律背景下对票据背书不连续的处理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票据背书不连续案例有一个开阔的思维,使之从横向的角度进行拓展。因此,运用类似票据法案例比较法对培养学生的票据法律制度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3票据法规则网络法

在票据法案例教学中,一个票据法案例会涉及多个票据法律关系,不同的票据法律关系所映射的票据法律制度不同,若干个票据法律制度之间存在立法逻辑联系,票据法理念相互影响。通过引导学生票据案例分析和综合之后,将会为学生呈现出该票据案例所涉及的票据法规则网络,通过其分析可知现行票据法制度的缺陷,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构建出自认为合理的票据法规则体系,再通过票据法案例的反复验证,能够基本演绎出票据案例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达到票据法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在上述的票据背书不连续的案例中,既涉及到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持票人与付款人之间的关系等,对于这些关系进行归类,同时探究本案例的背书不连续的情形与原因,继而探寻在票据实务中其他票据背书的情形与原因,在结合票据法分析H是否应该付款以及N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按照一定的逻辑使上述的内容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对此分析我国票据法对背书不连续的法律规制的不足,并结合其所学知识,提出自己关于票据背书不连续的完善意见,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票据背书不连续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对于票据背书不连续案例的法律实践能力。

3结语

背影教案篇2

案例教学是美国商学院教学过程中较常用的方法,哈佛大学对现代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和运用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随后,案例教学方法被引入医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史学和商业等领域。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效果显著,不仅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国家教学方法的改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案例研究是通过在多种信息来源和丰富的背景中收集深入、详细的资料,对一个或多个个案进行历史性的探讨,对一个过程、事件或行动进行深度描述(米勒、萨尔金德,2005)。尽管有人认为案例研究缺少精确性(即定量分析)、客观性及严谨性,但人们仍在很多领域大量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法,是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特征——譬如个人生命周期、组织管理过程、社区变化、国际关系以及某个产业的发展过程等(殷,2004)。由此可见,案例研究可以将理论和实践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案例的深度理解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抽象,这种抽象建立在对背景界定的基础上。由于案例研究对背景的全面和系统的描述使这种抽象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

财务管理是在实务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筹资、投资、日常运营和股利分配都是从财务实务中抽象概括出的一般理论。财务管理和案例研究两者都关注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的理论大多比较抽象,而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其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实务工作中能够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这就必然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在权衡环境变化的动态背景中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研究方法。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导向”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构造案例。在案例背景中要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

(Simkins,2001)。“Who”是财务决策中的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及他们面临的决策约束条件。在财务决策中,强调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大化或最小化。如在筹资决策中所要求的目标是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决策者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的利益相关者是债权人和股东。在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和税率等理财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决策者、债权人和股东三者之间的博弈是比较复杂的。这些均会影响最后的决策行为和结果。“What”是具体的财务决策行为内容。对较大和较重要的项目,内容既多且复杂,如英法海底隧道的财团融资行为。“When”是财务决策的时间跨度和影响的时效。如筹资决策中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关系,他们和企业投资活动与日常运营活动的匹配关系等。“Where”是指财务决策的空间范围。如筹资地的选择,海外上市还是本土上市等。“Why”是指财务决策中的因果关系。如债务融资的个别资金成本较低,但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偏好使用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是否和加权资金成本最小化决策目标相冲突等。“How”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实施。如进行债务融资时,是发行债券还是向银行借款?具体如何操作等。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分析时,不仅要先把这些内容进行局部分析,还要进行全面分析,否则会以偏概全。同样,在教学中,学生主要围绕这六个方面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把教材中的理论和现实中的财务实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分析中要注意:教材中的理论有太多的前提假设,这些前提假设在实务中有哪些是不相符的,会带来哪些后果?对有些案例只需要宏观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情景背景资料就够了,有时也需要把案例置于地理、政治和社会等更大的背景中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中,重要的是找到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条件和各自的目标函数,再寻找他们的交集。

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大量用到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主要是从大量的信息中先确定被解释变量及其特征,再寻找解释变量及其特征。这些内生变量的选择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还要求有一定的直觉。然后要寻找外生变量,思考这些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外生变量不进入模型?如果把其中的几个也作为解释变量,会有什么后果?思考这些问题可使学生使用归纳法,产生思维的跳跃,进行一种更具有智慧的思维活动。在进行归纳分析的时候,关注的主要是案例的逻辑性即侧重于内部效度方面;演绎是分析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能否适用于其他案例或其他环境?如果不适用,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适用?这个过程主要是检验结论或理论的一般性即考察理论的外部效度。

任何财务决策都有多个备选方案,只有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才能使财务决策比较科学,结论比较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我们的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战略?我们存在问题吗?(明托,2002)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对话思想”

“对话思想”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戴维·伯姆。戴维·伯姆的“对话思想”主要包括:分裂性思维和思维假定、共享思维和平实思维、悬置和思维的本体感受性、非预设目的及对话的无限性和“微文化”背景下的对话环境(袁春平、匡茜,2007)。这种思想同样适用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参与者一般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使每个人分析问题时对事物局部以及整体关注不同,导致在案例分析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达成共识和实现双赢,每个人根据事实在平等参与的环境中达到思维的共享。在处理冲突时要做到求同存异,放弃自己的偏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理论的差异才使案例研究更有意义,这是创造性的源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达成共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不同的观点是否有可靠证据支撑和是否有合理的内容。财务管理案例是开放的,并不一定有事先做好的标准答案。其所涉及的变量是如此之多,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这也符合黑格尔“存在即合理”辩证法的思想。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良好的决策习惯。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适度组织”

背影教案篇3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我国,尚属较新的学科领域,与其他许多学科特别是文科相比,它是一门以理论性为基础偏重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其教学目的不单是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更要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并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和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具备开阔的视角和良好的管理能力,能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竞争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授课方式、考试模式仍然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对此,本文以教学案例法的运用为例,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枯燥的课本讲授和一些传统的教学法而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实用性强。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扩展视野,提高实践能力。②互动性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锻炼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但是许多高校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仅仅局限于讲案例、举例子、做习题的过程,教学方法上仍然侧重于教师单向讲授为主,案例也缺乏代表性、时效性,并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形而上学的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二、选择合适的案例是组织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前提基础

所谓合适的案例,主要是指案例中涉及的背景资料、数据原则上应该真实,这样才具备可参考性和借鉴性;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跟得上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年代久远的案例可能经典但在现代管理运用中或许已不适用;案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书本理论基础之上,完全脱离理论的案例缺乏说服力,学生难以掌握。最重要的一点是,案例应该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的特点和特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我国高校刚开设和逐步推广的时候,引用的书本教材很多是国外专家教授编著的,案例也主要以欧美发达国家的案例为主,结果在案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发现效果差强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民族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工作方式不同等导致了差别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注重应用符合我国企业管理特色的案例。案例不单来源于教材书本,还可以来自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实践调查。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避免“闭门造车”,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践。

此外,选择的案例要便于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不一定设计统一的参考答案,而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学生和课堂;选择的案例要具备系统性,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和知识体系形成有机的整体,既要注重代表性个案的教学讨论,还要强调案例教学的整体过程,更要通盘考虑课程与案例之间的承前启后和相互衔接。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过程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在准备好案例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熟悉案例内容、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并围绕案例理清自己的思路。

(二)抓住阅读关键,深刻理解案例情景

人力资源管理受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政府、社会的影响,要想做好案例教学,必须深刻理解案例的背景。在阅读案例、理解背景阶段,指导学生理解背景因素如何对人力资源产生影响,重点指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方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应掌握的主要背景知识有:社会文化背景、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企业发展历程、管理任务和事件等。并非所有的背景和信息都要求是准确、有根有据,有时需要根据已知信息推断分析未知结论和所要的信息。

(三)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根据班上学生人数的多少,以5-6人或7-8人为一组组织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充分发挥头脑风暴法的作用,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性的、个性化的思路和认识看法。最后形成共识,由小组推荐代表总结发言,当然,小组中学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结果时,也可以将各自的想法予以阐述。最后,由教师简单回顾案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找出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经验,讨论小组结论,得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四)做好案例教学后的总结

凡事都有一个运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对于案例教学同样如此,每位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特点、社会地域环境差异性,在案例教学的运用中寻找不足,不断总结,才能建立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案例教学法。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除了纯粹的案例之外,还可以开展仿真模拟教学,成立模拟公司和模拟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学生参加模拟人力资源招聘、签订合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绩效考评等多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开展性格测试游戏、管理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真正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管理实践的积极参与者,使课堂成为语言和能力实践的场所,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若渴的热情。总之,案例教学法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已经逐步普及,但仍然有许多有待创新和完善之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戴良铁.MBA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09).

背影教案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改革创新标杆企业跟踪学习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1.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及价值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用以到达以上目的。

案例教学法是上世纪初由哈佛大学首创并进行推广的。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逐步得到了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广泛重视。尤其是1991年我国开始的MBA学历教育,为案例教学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实践,当然也凭借着案例所包含着的复杂、模糊、或履带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导学习的动机。

2.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对市场营销理论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营销案例的时效性、非连续性,以及教师指导等方面问题的显现,都大大地降低了它潜在的效果与作用。

(1)营销案例的时效性问题。我国的案例库建设正处于初步阶段,数量和质量都难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市场营销学多延用20世纪90年代初从美国等国家引入的教学案例,而这些案例多数不适合我国国情,往往使学生产生陌生感,难以引起共鸣,效果不佳。而运用的国内企业案例虽然背景与情境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较易理解,但由于国内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较短,企业发展的各项信息与数据的公开也缺乏一定的透明性,资料不够翔实,很难实现案例教学的深入探讨、研究的目的。

一方面,就营销案例本身来看其发生的历史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定情景(尤其是伴随着我们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本不可能再现,社会文化和经济技术的发展的新情况会导致原先成功的经验失去意义,反而也许会成为现在出现问题的原因;另一方面,即使有类似情况发生,也不可能套用原有案例的解决办法。因为用传统手法所撰写的营销案例,很难列出全部的内外部环境条件,而学生也无法去真实的接触与考证案例背景,可能甚至出现忽略了最重要因素的情况。

(2)案例教学的非连续性问题。市场营销课程理论教学基本上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化学习的过程,而在此学习过程中,每一章节案例的引用目前教学实践中一般都是选取典型案例。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每一章节都有自己不同的案例,这些案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就形成了案例教学的非系统性、非连续性,这与市场营销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连续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这种情况一方面会影响到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由于每一个的案例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必然会加大学生对案例背景把握的难度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此外,目前的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安排都以课程为依托,这一章节结束了,或者是这一课程结束了,对该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也就到此为止了。而实际上,每一个我们选取的案例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发展,市场营销专业每门课程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个递进的关系。而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却是阶段式、分割式,与课程学习的递进式、连续性存在着矛盾。

(3)案例教学中教师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实质上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作用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案例教学是一种接近于实践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这就对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的营销类教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但却缺乏实际应用机会,因此在该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薄弱。即使教师具有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但由于目前每一章节都有自己典型的案例,因此完全不可能对每一章节涉及的所有案例都非常熟悉和有实践经验。这可能会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空对空”的思维游戏,根本不能体现、实现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4)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案例教学在MBA学历教育中得以大力的推广和发展,而在目前一般高校尤其是我们这类高职院校,采用案例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法中选取的案例都具有一定的错综复杂的背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思考,才能达到案例分析的基本目的。这显然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超越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他们的理论分析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而如果拿一般案例去让他们分析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许多高职高专的教材都附有相对简单的案例。但这时,反过来又失去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目的,因为此时的案例浅显易懂,仅仅作为理论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或者是某一个理论知识在案例当中的运用和检验。学生对案例的阅读也仅仅起到了理论部分的提高,而对其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基本上不存在正面多少效果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案例教学法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正面作用,同时对于一般的学生包括我们这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他又能够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实现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锻炼。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标杆企业跟踪学习法可以很好地实现两方面的结合。

二、标杆企业跟踪学习法示例

1.什么是标杆企业

什么是标杆企业?简单来说,标杆就是企业学习的榜样。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当然了,标杆企业并不一定是企业规模最大、利润最高的企业,选择标杆企业要考虑很多因素。结合学生专业、课程方向等,标杆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经营环境、行业地位、企业文化、战略定位、企业特色、资源优势等都是影响选择的考虑因素。另外,一谈到标杆,很多人会想到学习人家成功的经验,但实际上失败,错误的方面我们也要学会总结,从而吸取教训,指导自己通向成功。

2.怎样跟踪学习标杆企业

在浙江汽车经销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是三家:物产元通、康桥工贸、农资金昌,因此,在营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选择其中的任意一家作为标杆企业。首先,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对这些企业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收集以及市场了解,适当的时候安排企业实地参观实践及企业营销管理人员的访谈、讲座。然后,根据市场营销课程进度,分别安排学生对元通进行SWOT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如知名度)、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组合策略评价等实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跟踪标杆企业的方法,一是可以深化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二是通过客观而又真实的企业营销策略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及策略进行评价甚至可能进行修订、建议,从而体现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学院与企业之间开展的许多互助合作关系,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营销管理人员对学生营销分析、评价、建议的真实反馈。甚至某些学生或团队对企业的某些营销活动提出有参考、有建设性的决策建议,从而把原来“纸上谈兵”式的案例分析真正落到实处。

三、标杆企业跟踪学习法评价

1.能够保证背景的时效性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是以当时的背景为前提的,永远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变化的客观状态去分析的,所以,就不存在以往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时效性问题。这为市场营销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培养学生的适应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远远超越以往案例教学中仅以文字为背景的,比较“虚空”的状况。

2.能够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以往案例教学过程中一般以老师为主体,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案例来分析和说明某一营销理论,相互之间没有联系。但是,采用跟踪标杆企业的方式,我们可以一个企业贯彻整个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过程中;另外,以往的案例教学一般会随着市场营销理论教学或者是这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如果采用标杆企业学习法,则学生则可以在市场营销理论教学或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其他营销理论或者其他营销课程(如市场营销策划、企业经营实务等)的教学中持续性地跟进学习。因为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具有层次性,各个课程之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的。所以,采用跟踪标杆企业学习法可以既保持市场营销课程系统的连续性,也可以维护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连续性。

3.有助于教师加强课堂控制和实践检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曾经参加标杆企业的各类横向课题及在该企业的实习经历,因此,对企业整个营销思路和策略应该是相当熟悉、了解透彻的。此外,还可以邀请该企业的一线管理和营销人员进行课堂上面对面的指导。所以,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我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有着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可以给予高度真实性的实践指导。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与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中的背景企业相比,对标杆企业学生存在着较强的亲切感和较多的感性认识,所以对培养其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作用;另外学生也可以对这个“近在咫尺”的企业做实地的考察和研究,以加强他们对企业背景的掌握,并有利于进一步对营销策略的全面掌握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2]傅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山东: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4]杨军: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3):295

[5]颜帮全: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 2006, (1)

[6]张玉英李向东:课程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19

[7]徐国伟.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体会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7):293

背影教案篇5

工具:剪刀

要求:剪影纸与贴作品的背纸,色差宜大

作品特点:形象生动、对比分明。

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 “母子情”

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 “晚年”

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 “请教”

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 “夏日”

背影教案篇6

关键词:PPT课件色彩运用技巧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已成为重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PPT课件因其设计简洁、资源丰富、简单易学、省时省力等优点,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优质PPT课件不仅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PPT课件的艺术性和创意。课件制作的首要任务是帮助教师传授教学内容,但在内容确定的情况下也不可忽视外观形式的美。形式美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更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色彩在课件展示美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生动、准确、鲜明地体现内容,在辅助交流、促进信息传播、配合课堂教学上更独具优势。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色彩美学及色彩心理方面的知识,所做的PPT课件在色彩运用上并不合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色彩的基础知识

1、色彩相关概念

只有对色彩的基础知识有所把握,我们才能在制作PPT课件时正确合理的运用色彩。自然界中有诸多种色彩,但最基本的只有红、黄、蓝三种,其他的色彩都可以由这三种色彩调和而成,我们称其为“三原色”。

通常,任何一种色彩都具备三个特征:色相、明度和纯度。色相指的是色彩的名称,这是色彩最基本的特征。如:大红、中黄、翠绿、天蓝等,主要用来区别各种不同的色彩。明度,也叫亮度,是指色彩的深浅变化程度,即色彩的透明度。明度越大,色彩越亮,明度越小,色彩越暗。就同一色相的色彩来说也存在着明度的区别,如:浅黄、中黄、深黄等。纯度,指色彩的纯正程度,也称饱和度。纯度高的色彩鲜亮,纯度低的色彩暗淡。相近色,是色环中相邻的三种颜色,如黄绿色、黄色和桔黄色;相近色的搭配给人的视觉效果很舒适、自然。互补色是色环中相对的两种色彩;互补色在课件制作中用得也较普遍,可以起到突出重难点的作用。

2、色彩的分类

PPT课件制作中要充分考虑人们对不同色彩的感知,利用不同色彩给人感觉的不同来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如色彩的冷与暖: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红、橙、黄等色彩可使人联想火焰、太阳等则产生温暖感,称为暖色;蓝、紫等色彩使人联想到大海、黑夜而产生寒冷感,称为冷色。色彩的轻与重:它与明度有关,明度较高的色,如淡黄、天蓝有轻飘感;明度较低的色,如深蓝、深紫、黑灰是沉重感。色彩的兴奋与沉静:它与色相、明度有关,如红、黄色刺激性较强使人兴奋,蓝、绿色给人以沉静感。

二、PPT课件制作中色彩运用的原则

在优秀课件设计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课件设计者必须灵活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和原则。

1、色彩在PPT课件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为形式美,更重要的在其启发教育等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色彩的知识、性质等了如指掌,并会科学合理的运用。

2、根据色彩心理对学习者的影响,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会因对象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有所不同,因此PPT课件设计者需要根据对象年龄特征喜好、心理特征等选择不同的色彩并进行搭配。如PPT课件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界面色彩可以选择明度和纯度较高的颜色(如红、黄、绿等),通过较明艳色彩的刺激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PPT课件的使用对象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成人,则应选择较为稳重、简洁、理性的色彩(如黑、蓝、青等)。

3、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科目,课件色彩的选择则应符合该学科内容性质,如理科教学体现的是严谨、科学、理性,在颜色的抉择上需更多的选用蓝、黑、青等色调;文科内容体现出的则是浪漫、想象、感性,色彩的选择宜更多采用粉、白、紫等色调。在课件设计中,PPT课件的色彩选择应深入与学科本身特色相协调。

4、PPT课件界面应该简洁、悦目、统一、重点突出。当确定PPT课件界面的主色调后,可以选择一些与其互补的色彩进行重点内容的标识,也可以选择不同色彩的其它色进行辅助,整个PPT课件的界面和色调应该和谐统一。但切忌种类越多越好,颜色越鲜艳越好,这样会使PPT课件界面过于杂乱,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到PPT课件的颜色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三、PPT课件制作中色彩的具体运用

1、色彩的选择与搭配

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色彩,只有不美的搭配。恰当运用色彩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在美的陶冶中增加学习兴趣,有利于其更好的感知和理解学习内容。具体到PPT课件设计中,色彩又该如何运用搭配呢?

(1)背景与文字

如果PPT课件用了背景色,必须要考虑到与前景文字的搭配等问题。一般的课件侧重的是文字,文字颜色要与背景形成反差。一是字体与背景色在颜色上要加大对比,在色度上要形成反差,浅色背景要用深色字,深色背景使用浅色字。比如:在粉色与白色背景上,可用深蓝、黑色或褐色等;在深蓝背景上,可用白色、黄色、淡绿、淡蓝等。这样字的颜色就从背景中跳出来,字就显得清晰明亮。二是字体颜色和背景色在色调上要协调统一,字色在与背景色保持反差的前提下,色调的冷暖度却要保持基本一致。比如:绿底和蓝底上不要用红色,红底与紫底上不要用蓝色等。特殊情况下,如果必须得在蓝衬底上使用红色的字,可以给红字加白边,镶上白边后,可使红蓝两种极色不直接相连,中间有一缓冲带,让人看着更舒服。

当然,为了让页面更加美观,有些教师在制作PPT课件时使用了背景图片,但一定要记住事先要将图片加以淡化处理,让图片呈现一种水印的效果,千万别让背景图片喧宾夺主。

(2)文字与文字

在PPT课件中,有时我们为了突出某些重点,将个别文字的颜色设定为红色,这时一定要注意字与字之间颜色的协调,除重点内容以外的文字尽量使用明度较低的色彩。此外,字色要根据内容层次而形成层次。为了使课件各章节、大小段落之间的层次更加明确,文字的颜色也可依层次而定。如,在深蓝色的背景上,章用红色加白边、节用橙色及内文用白色,形成色彩阶梯,可使画面色彩丰富又层次分明。在文字的修饰(即对文字进行加边、投影、虚化、立体化等)方面,除总或大章的标题可稍加修饰外,其它文字最好采用单色,小字的修饰只能使其显得累赘。

(3)图片与背景、文字

我们在做PPT课件时经常喜欢将自己收藏的精美图片运用上,以示丰富多彩,但制作完成后却发现色彩杂乱,没有风格。所以,图片的使用并非以其自身的漂亮与否为准则,更应该考虑一些色彩搭配上的技巧。

当PPT课件中需要使用一些图片时,不仅要考虑到页面布局,还应考虑到图片与背景、文字颜色的有机结合。如果图片的主色调和背景颜色相似,应当对图片加上深色边线,以突出图片。如果图片只是作为页面中美化的小插图,应当尽量使图片的背景透明化,或柔化图片边缘,使其可与背景色很好的融合。有了图片的装饰,页面中的文字尽可能不要采用彩色,尽量让页面简洁起来,别让杂乱搭配破坏了页面的整体美感。

2、使用模板的配色方案

PowerPoint提供了简洁成熟的设计模板,用来提供完整专业的设计外观,使用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是别的软件所没有的。设计模板包含演示文稿样式文件,如项目符号和字体类型和大小、占位符、背景设计、配色方案以及幻灯片母版和标题母版等。使用时只需在“格式”工具栏中单击设计按钮即可。如果已打开显示配色或动画方案的“幻灯片设计”窗格,可直接单击“设计模板”。

它的每个模板都带有多种配色方案供用户选择,配色方案由幻灯片设计中使用的八种颜色(用于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强调和超链接)组成。如对现成的配色方案不满意,可以从PPT提供的其它标准配色方案来取代当前配色方案。如果PPT中的标准配色方案都不符合要求,需要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配色方案。在PPT中还可简便地个性定制配色方案,改变配色方案中的任何颜色,或根据需要更换成不同风格的配色方案,且修改后的配色方案可永久保存,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

最后,在制作完成PPT课件后还需实际观看最终效果,检查配色方案是否理想。很多制作PPT课件的教师会遇到此类问题:如教师在个人计算机上看得清晰,但到屏幕上很模糊;当更换计算机时,课件中的字体、颜色发生了变化;前排同学可以看清楚而后排同学看不清。因此,教师需先拿到实际场合,站在不同位置和角度观测效果是否符合要求,再对课件进行适当修改。

PPT课件的制作虽然简单易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偷工减料和粗制滥造。如要制作出高水平的PPT课件,我们首先应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并根据学科特色、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和实际需求有效地加以运用,将色彩合理搭配,注重良好的教学设计和配色实践,方可制作出优质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张立红.色度学原理在多媒体课件色彩搭配中的应用探讨[J].高校论坛,2008,(4).

背影教案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是一项比较常见的教育内容,对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熟练运用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讲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尚未完全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路的束缚,这也是影响学生掌握更多词汇的主要因素。要提升学生的词汇掌握水平,就需要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避免旧有教学方式的弊端长期存在。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

1.词汇教学方式死板,不注重内涵的提升和掌握。高中阶段教学节奏非常紧张,由于教师们对应试教育存在依赖性,从而导致在课时安排上能够分配给词汇教学的并不是特别充裕。要在这样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多数教师都将重点放在了对词汇拼写和词义的死记硬背方面。反复听写、反复背诵、反复强调为主,注重词汇表面意思的记背而忽略了对词义内涵的解读和化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对学生记忆规律、学习规律的尊重,不利于学生有效的掌握英文词汇,学生对很多次词汇的掌握都非常肤浅,在深入进行学习和应用的时候难免存在一些弊端,影响词汇掌握的水平。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注重研究新的方法。高中生普遍面临着非常繁重的课业负担,这所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停留在死记硬背这种简单却费力的学习方法上,使得学习节奏越发紧张,学习效率越发低下,最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动力丧失,学习效果不突出。在高中课堂上有很多学生对于词汇学习比较反感,一方面不喜欢反复背诵那些词汇,一方面不喜欢被提问和听写,学习状态比较消极,学习效率普遍不高。

学生的兴趣不高,不注意研究新的方法还体现在不关注向其他学生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在高中英语学习中有的学生关注课堂笔记,有的学生注重对错题的反复训练,有的学生注重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词汇记忆水平,学生之间对于这些学习方法的交流和采用严重不足,也会影响学习方法的改进。

3.只重听写不重应用,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均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词汇教学总是把重点放在词汇的拼写、理解、文章写作和听力训练等书面用途上,至于英语词汇的说、读等实际应用的关注度则严重不足。词汇教学是书面应用和实际应用的结合,如果在教学中只关注书面应用而忽略了实际应用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掌握面不均衡,难免要造成词汇掌握能力的缺陷和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对词汇的全面掌握。

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的改进措施

1.词汇记忆法的强化应用。高中词汇教学中,对词汇的记背是必要的,不过传统的死记硬背未免太过于效率低下耽误时间。要提升词汇教学的效果,需要考虑更新记忆方法,强化记忆效果,可以考虑以词汇归纳分类法、词汇词义联想法、易混淆词汇比较分析法等富有关联性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尝试。比如让学生自己总结易混淆词建立个性化的易混淆词汇速记表,或者将词义雷同的词汇进行汇总制表进行联想记忆,从而提升记忆效果[3]。例如remove~from, distance~from, separate~fronm, insulate~from等词组的用法进行归类比较,各自给出不同点的释义和实用案例分析,从而让学生的词汇掌握水平大大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高中多媒体设备已经大范围普及,可以考虑以案例教学法的新尝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通过多媒体放映仪播放知名电影的片段,通过画面定格回放来研究其定对话内容中词汇的应用技巧,激发学生通过视频画面语言环境来了解某些词汇的实际用法,避免学生的词汇理解只停留在单个词汇上,忽略了对词汇实际语言环境的感悟和理解。

除了应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之外,还可以考虑以著名英语著作比如奥巴马的获选总统演讲稿,比如林肯或罗斯福的演讲稿,比如《独立宣言》中的节选或其他一些英语名家的著作节选作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词汇应用方法和技巧,提升案例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

3.合作式教学的新尝试。合作式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对特定的词汇、词义、拼写方法、词组组合、词义应用环境等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某些词汇的尽可能完善的应用技巧;此外也可以考虑选择特定的英语词汇训练试题分发给学生小组进行探讨,让学生从中分享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以便促进学生掌握更为全面的词汇学习技巧和知识点,从而推动其词汇学习效果的提升。

合作式教学不仅有利于经验、心得、技巧的分享,还能够避免英语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不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对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

三、总结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存在几个突出的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成果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们注重从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入手,从创新词汇教学的方法入手,从改进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入手,让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促进其词汇掌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吕萍.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背影教案篇8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广告学;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5-0006-01

在广告学教学实践中,利用新媒体背景更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全新的广告学教学体系,能够促进广告学教育工作为学生的个人就业提供帮助。积极讨论新媒体背景带来的影响,明确广告学教学的细则,是推进广告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

一、关注新媒体背景,更新广告学教学方式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主动学习,其效果远远好过被动接受。在广告学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课堂学习内容的收集者与新知识的探究者。打破广告学专业教材对专业内容的限制,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大胆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知。学生真正参与到广告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了解新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与使用方法。比如在学习有关于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搜集与整理网络视听资源,促进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本内容。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于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接触最新鲜的传播方式,促进学生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对个人广告学学习的影响。

第二,利用互动教学法组织教学。交互性,是新媒体技术的重要特征。在广告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利用互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能够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日前,手机成为学生的必备交际工具,而微信与微博也成为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平台。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微信账号与微博账号,每一位学生都会利用手机上网。当新媒体技术已经影响学生实际生活时,老师要反思自己新媒体技术应用程度与应用水平。在教学中,重新定位个人角色,通过教学角色的转变,成为新媒体平台上的活跃者。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所支持的教室,于互联网中与学生交流,完成作业修改、问题指导、一对一对话等活动。将师生的互动过程存储在云空间中,方便学生查询以及老师课后反思,能够让广告学教学活动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更加自在,更加先进。

二、关注新媒体背景,更新广告学教学内容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当代广告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还是超文本内容,都让教材的地位被憾动。教师,要认识到广告学行业发展的趋势,利用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打造全新的广告学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广告学学习视野,推进教育进步。

第一,重视新媒体广告设计内容的增加。在传统的广告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顾着讲解课本,讲解传统的传媒方式,像电视机广告设计与无线播音台的广告设计等。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要重视新课程的开发,将网络广告纳入到广告学教学体系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户外广告设计与植入式广告设计等。在讲解有关于传统媒体的章节,老师要重视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的介绍,更加引入手机、平板电脑这些全新的移动新媒体,促进当代广告学学习者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全新传播平台与传播形式。学生都是这些平台的一线应用者,促进学生总结这些新媒体广告信息平台的特点与使用策略,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灵活。比如,在广告设计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微信验证码植入广告为例,组织学生设计与新媒体技术相匹配的广告内容与广告形式。

第二,利用新媒体创新案例。在广告学教学中,老师有必要引入成功的广告案例,促进学生对广告的基本形式以及不同形式所对应的广告效果进行分析。新媒体技术催生了很多新型的广告形式,比如,在很多手机应用中,广告层出不穷,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差。像百度网的手机客户端中会有旅游广告,腾讯新闻手机客户端中会有英语教学软件的广告。在许多电影中,会有手机游戏广告,一些手机游戏以电影人物为原型,借助电影的口碑宣传自己。将不同的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认识到广告学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还能让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广告学教育发展服务。

三、关注新媒体背景,更新广告学教学结构

改变广告学教学结构,重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多多组织实践学习活动,让广告学学习者动手去设计广告,成为广告的创造者,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学习感受,促进学生在习得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个人广告行业工作能力。

第一,组织丰富活动优化教学结构。在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的教学部门应当认识到广告学知识与广告行业、新媒体行业之间的关系,号召老师拟定主题,举办广告设计大赛。学校内部的广告大赛,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广告学相关课程中更好地学习,更有动力地探究。除此之外,教育部门也应当将广告人才培养视为重任,组织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鼓励学生以学院为单位、学校为单位参加,让实践成为学生个人提升中的一部分。

第二,提供实习机会优化教学结构。在新媒体背景下,学校要重视校企联合。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进当代学生有顶工实习的机会。新媒体广告设计的优势有很多,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广告公司访问、广告市场调研以及科研合作、就业培训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多个角度去认知新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个人新媒体意识的建立,将新媒体技术视为广告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利用实习促进教学结构更新,是广告学教学的创新之举,也是培养时代化人才的选择。

四、小结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告学教学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广告学教学工作中,把握好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利用新媒体促成广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丰富,才能让广告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学体系全面化,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让广告学教育工作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新时期我国高校传播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J].新闻传播. 2015(03) 

[2] 蔣晓丽. 新闻传播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 2012(11) 

背影教案篇9

摘要:结合多年教学授课经验发现,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对构建教学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设计出电子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方法与内容,以期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69-02

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大量出现,电子商务行业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电子商务课程既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础课程,又是全校性选修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电子商务、掌握相关理论内容的平台。

然而,通过对现有电子商务教材、内容、教学体系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内容覆盖面窄、体系不够明确、理论深度不足、应用案例陈旧等。因此,为了实现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问题,探讨了教学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旨在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可参考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且分散。电子商务作为当前信息技g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常涵盖信息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等相关领域内容,不仅覆盖面广,同时相对零散。单纯就任一领域的知识点来说,可以是一门甚至是一系列课程的集合。但受课时、课量等条件的限制,如果将不同的知识点具体展开论述,不仅学习效果差,同时难以有效进行。因此,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对电子商务来讲,适用性差,教学效果一般。

2.相关技术发展速度快。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应用的产物之一,其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尽管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仅有20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快,影响面大,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特别是近些年工业4.0、“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的提出,更是促进了相关技术与行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发现,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也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不断出现的各类新概念、新技术,逐渐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让教学内容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教材多样且内容陈旧。由于电子商务课程知识面广,相关技术更新较快,使其教材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不同教育背景的作者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会有所偏重,要么偏重信息技术,即更多地体现“电子”;要么偏向市场营销,即更多地体现“商务”。二是尽管考虑到新技术的发展,但往往作为非主要章节放在后面,教材更多的是以传统理论、方法作为重要章节进行阐述。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普遍认知对教学的影响。随着淘宝网、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尽管这种势头能够吸引学生投入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中,但受普遍认知的影响,可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反作用。先入为主的概念,可能影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对某些知识点出现片面认知,无法系统、深入地学习。

2.学习背景对教学的影响。电子商务课程涵盖信息、营销、物流等相关领域知识,各所高校对其的定义也不同。目前,电子商务课程的开课单位有的隶属计算机学院,有的隶属经管学院。因此,在开课单位、教师背景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对自己所熟悉的内容重点展开论述,对不太熟悉的领域可能一语带过,这将影响教学内容的设定和教学成果的推广。

3.课程体系对教学的影响。纵观电子商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1-3],加之对相关教材的梳理,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教材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围绕电子商务关键技术进行教学,如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网上支付等,同时对各个概念、特点、优缺点进行介绍。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事实上许多理论内容教学可以被案例分析或实践教学取代,这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同时可以使学生对相关内容建立更为明确的体系结构。另外,许多教材案例过于陈旧,给出的实例无法与当前的主流技术或概念相匹配。

三、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案例分析的应用方向,可为电子商务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搜索引擎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等知识点,作为电子商务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因此,引入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认知体系,加深理论学习。搜索引擎技术作为一种互联网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信息爆炸问题,特别是以谷歌、百度等公司为首的互联网应用企业,已经对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也逐步认识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将相关产品、服务引入电子商务服务中。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搜索引擎技术作为案例,从网联网发展、电子商务应用等角度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网络、电子商务概念等学习内容。

2.推荐算法相关案例的应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网络促销与网络广告等内容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而在一般教材中,只是简单地罗列出相关概念与方法,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内容。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大电子商务网站都在通过精准广告等方式实施网络促销等营销活动。可以说,精准广告等技术的应用已经改变了电子商务营销的手段。因此,引入精准广告相关案例,将推荐算法作为精准广告的一种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当前技术发展,更能通过身边的切实案例应用,了解真正的内涵与概念。

3.社交网络分析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络营销、关系营销是电子商务时代的典型营销手段,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与社交网络分析等相关案例进行结合,可借助微信朋友圈、微博账号、直播账号等手段。因此,将相关案例作为分析讲解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营销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还能加深对社交网络分析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实现从理论、技术等多方面进行实践教学的目标。

4.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互联网应用行业格局发生巨大转变。电子商务是这一背景下的典型应用,因此,将大数据分析相关案例作为教学改革内容中的一部分,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相关概念,也能紧跟技术发展。这一案例的引入,可以解决教材陈旧问题,也能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从基础课学习阶段树立数据分析的系统思想。

5.网站建设技术相关案例的应用。网站建设是电子商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也是电子商务运营c实施的基础保障。因此,许多教材会对网站建设相关技术进行介绍,但多是基于传统技术与应用的阐述。如今,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HTML5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对现有技术的认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对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梳理,本文从不同角度引入案例分析与应用,将其作为现有教学体系和教材无法满足技术发展等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改变电子商务教学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等现状,进而能够真正结合课程特色建立有效教学体系,使学生多视角地了解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阐述,建立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有效桥梁,使学生学到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在平常应用中真正实践理论知识。可以说,电子商务课程相关理论皆能体现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而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原理,培养学习兴趣,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胡松筠,屈莉莉.电子商务[M].东北财经大学,2013.

[2]白东蕊,岳云康.电子商务概论[M].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周伟,刘红丽,等.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背影教案篇10

一、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在营销学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且不设标准答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但使学生把问题理解透彻而且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往往都能独当一面,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开始探讨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案例与实际营销岗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案例的依据是真实的营销管理情景,但学习者看到的仍是书面文章,这与实际的营销管理过程存在很大的差距;学习者阅读案例之后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假设和想象就作出决策,同时所作出的决策并不实施,效果很难进行检验,学习者也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造成课堂讨论的过程不能完全仿照实际发生的情况,学习者角色不一定完全的转换过来,设身处地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再者学习者个人的阅历可能并不丰富,所讨论出的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些都造成了本科教学中案例教学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事件发生的背景不同

目前在国内的案例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引用国外的成型的案例;第二就是自己选编国内企业的案例。这样在分析的时候就有一个事件所处的背景问题。每一个营销决策的作出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进行的,脱离了特定的大环境去分析问题,决策的结果很难预料,尤其是在使用国外的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事件发生当时的背景,学习者缺乏自身的体验,尤其是作为一名本科生,他很难去想象当时的社会背景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而且问题考虑的可能也不太全面。因此就会导致讨论出的结果缺乏深度。

3.学习团队成员之间存在“搭便车”现象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因为更多地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很容易产生学习团队成员之间有“搭便车”问题,以致于减弱团队发展的动力,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搭便车”是指由于个体对团队的学习贡献很难衡量,致使成员在群体中的工作付出比自己单独工作时的付出要少,进而产生相互依靠。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管理学习者在主观上割裂了管理学习与管理实践,认为管理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管理知识的,只有管理学习过程之外的领域才是使用管理知识进行管理实践的领域。其实,就案例教学本身而言,管理学习的过程就是管理实践的过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知识的分享、相互之间的沟通以及共同的决策等与组织中的管理实践并没有差别。如果管理学习者从观念上认识到这一点,学习团队成员之间“搭便车”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

4.教学组织不够灵活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应是学习团队的主体。但是在国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往往希望通过客观科学地引导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系统化,避免学生的主观性,于是自己就控制了案例教学的过程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样一来,案例教学就成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案例讨论,大大降低了其他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者有时深信“老师懂得比自己多”,自己被动等待教师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充实,这种期望会影响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同时,学习者害怕自己的观点、经验受到教师、团队成员的质疑,有时也认为自己零散的知识在案例讨论中所起作用不大,因此导致参与讨论的兴趣不高,这都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开展。

5.教学过程缺少批判性思考

管理者的核心素质是创造力,管理者的重要技能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教育的批判性思考就是鼓励学习者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批判过程学习知识。我国的传统教育注重结论的获得,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此传统支配下,以往的教学方法首先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然后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结论,最后就是巩固训练和熟练运用这些结论。这一知识的获取过程缺少学习者自己的探索和批判性思考。案例教学本身包含了批判性思考,例如案例讨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但是,很多案例教学却陷入了误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学习者,很少会主动对所传授的知识提出疑问。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保持着绝对控制权,教师看重的是如何完善传授管理知识的方法,而学习者的着眼点放在了通过“案例”或是“举例”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种简化的案例教学最终的结果还是简单的理论传授。

二、解决的对策建议

1.精编营销案例

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它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写书和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教材和学员见面时,书中案例已经过时,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关注新闻媒体,精心选编。在选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案例要新。营销教学案例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舍弃已有的定论、情节过时的案例,对已采用的还有价值的案例要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使案例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②案例要实。这一方面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在体现教学目的、要求的基础上从实际社会和工作中精心选编,反复推敲,案例表述要有血有肉,数据精确,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要从本地出发,尽量选择离学员生活最近的案例,从而激发学员的兴趣。

③案例要深。案例本身要有深度。如果案例本身内容肤浅,学员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就能得出统一结论,则失去了它的意义。要选编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涉及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案例。这样才能形成见解纷呈,观点不一的案例教学应有的氛围,以促使学员积极思维,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理解问题的实质,从而在较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2.有效组织

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理论教学为案例教学提供分析的基础和框架,而案例教学为加深对于理论教学的理解,提供分析背景和讨论对象。在实际中采取三种方式来处理二者的关系:第一,讲授部分理论概念,利用这些概念分析几个案例,接着再讲授部分理论概念并据此分析几个案例;第二,先分析几个案例,使学生获得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再回头来讲授部分与此案例分析有关的理论概念,然后再接着分析几个案例,讲授部分与这些案例分析相关的理论概念;第三,先讲完课程的所有理论内容,接着再将剩下的时间全部用于案例分析。

为了达到比较理想的分析效果,案例的选择工作就必须做好。对于案例的选择,目前有两种典型的做法:一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二是选择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这种案例往往撷取的是企业全貌的缩影或某个侧面情况,这既为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提供了机会,又可以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更多、更广泛范围的案例,提高对于各类案例的适应能力,免使学习者陷入繁杂的数据资料之中而不知所措,从而能够更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

根据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需要分析的内容多少和重要程度,在教学中可把案例分为口头案例和书面案例两种。

第一,口头案例分析。口头案例分析通常在分组讨论中进行,在各小组讨论组织中,典型的做法是:每个成员负责整个案例分析的一个方面,事先做好准备在小组内做口头分析报告;讨论完了之后,组长则还需代表小组参加课堂讨论发言。

第二,书面案例分析。书面案例分析报告通常能够比一般考试和测验更能反映学生对于管理课程的掌握情况,在安排学生撰写之前,可提出相应的要求:

①要有自己的分析。避免仅仅重复或罗列案例所提供的事实,而要通过分析案例所涉及的问题并加以有逻辑的组织,以此提出有关建议。

②所提建议要有特色。逻辑严密地导出特别建议并通过分析加以论证,避免使用口号式的陈词滥调或含糊不清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