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知识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6 08:02:42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1

1.1研究对象

随机将我院40名护士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名,均为女性。A组护士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34.2±2.3)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名,大专12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护士10名。B组护士年龄在22~46岁之间,平均(34.0±2.5)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名,大专13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9名。两组护士在文化程度、职称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治疗方法等)教育、职业安全知识学习等,一般是通过晨会形式开展。B组护士在A组的基础上行职业安全健康与艾滋病防护知识宣传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艾滋病防护知识教育:定期组织讲座、交流会及专业知识考核,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性质、传播途径)、防治方法、态度(对患者、对职业、对相关行为)等内容,同时通过调查了解护士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知晓护士侧重艾滋病深层知识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对部分了解护士则给予艾滋病防护等知识教育;对不了解的护士,则行理论和实践结合、一对一指导等干预。②职业安全教育:加强护士职业安全、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学习,让护士认识到艾滋病防护的重要性,进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操作、消毒管理等制度,避免感染艾滋病。同时对已发生的职业暴露及时上报,对症处理。两组护士教育均维持半年。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艾滋病态度等情况,均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完成,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知识掌握越好、态度越好。②记录两组干预后职业防护能力变化,包括严格按照规章操作、治疗盘合理应用、防护用品正确利用、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态度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B组护士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态度评分均明显升高,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士干预后职业防护能力比较

两组干预后治疗盘合理应用、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护士干预后严格按照规章操作、防护用品正确利用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素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2—0135—03

[作者简介]历叶红(1979—),女,湖南怀化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体育素质教育。把保健卫生、心理健康、体育精神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等。但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素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人类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更高更深层次体育精神素质。全社会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健康体育素质观念的社会责任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体育素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体育素质的特征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体育知识素质、体育技能素质和体育精神素质等几个方面。体育素质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为社会提高素质更高、更全面的人才。一般来说,大学体育素质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健身强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和改善机能,而且可以促使智力得到发展。良好的体育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信,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体育素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为手段,促使学生在完善的体育知识素质和科学的体育技能素质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并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与提高。

(2)时代性。体育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是体育精神。人类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对的稳定的体育知识体系。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发现和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技能,这些体育技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技巧和锻炼方式也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对体育更深层次的体育精神需要长期的沉淀和升华,体育精神素质才得到的延续、巩固和规范。随着的时代的发展变化,体育素质的内涵也会形成时代特征的内涵和意义。(3)渗透性。体育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而体育精神更能发生辐射,渗透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中,从而促进体育精神的发展。

2体育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体育素质教育在树立大学生终生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深远的意义。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应该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和每个高校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建立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体育素质教学系统。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素质培育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2.1大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体育精神的缺乏

当前在大学中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在下降。传统应试教育重视了知识灌输、轻视知识的灵活运用,造就了一大批高考机器、考试机器。大学生在体育领域中也将这一不良做法延续下去,对起体育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下降,当遇到挫折时,缺乏超越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将体育精神物质化正是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在体育中只重视名次、不重视参与就是大学生体育精神缺乏的表现。“金牌至上”正是将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各种体育理论研究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精神教育问题上进行学理层面的专门研究比较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上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逃避挫折的行为。

2.2目前学生健康安全教育不足

和国外的健康安全教育开展程度相比,我国健康安全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手段都相对简单。健康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开展,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应用。我国每年有不少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伤害和死亡。但是,这并没引起我们很多人的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强调技能和体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意识教育。造成学生注重技能的掌握,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安全第一”替代。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将那些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被无情的抛弃。安全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仍然被不少人忽视,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我国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的急迫性。

2.3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不全面

体育课传授体育知识的重要时间,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系统地、有目的教育活动,把体育知识传输给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大学生是否能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强调文化知识传授与运动体验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最终,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课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不全面。在体育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在内容的安排上,重运动技术的传授、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水平。体育理论教育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知识。目前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看电视、观看体育比赛等等。但是大学生在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往往忽略了通过这些实践来获取相关知识。依赖于传统的通过教学方式获取相应知识,缺乏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很难提高,也导致了其体育知识结构不完善。

3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用建构主义观点进行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属于应试教育。体育教育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是为了达到某中目的,比如获得金牌等。物质注意色彩非常强烈。在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大学体育教育也应体现时代特点,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为目标,采取全新的体育教学教育方式.建构主义教育观点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有效的体育认知学习理论,并形成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设计一个趣味体育游戏,组织一场排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不仅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因为大学的学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自立活动能力比较强。这些课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加强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活动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服务。大量的体育活动实践是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易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很多,有些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的。这需要大学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健康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健康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教育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身体锻炼方法。要时刻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逐步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为学生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健康环境。在教学实施中,要把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关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实践操作更要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介绍。在讲授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灌输式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避免刻板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结合常见突发意外事件进行教学,如溺水的自救、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等。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

3.3大学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途径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渗透力很强。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才能达到目的。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锻炼的兴趣,并在体育锻炼中达到精神升华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提升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达到培养体育精神素质目的。大学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需要健康的体育精神素质作为支撑,但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需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形成人人重视体育精神培育的氛围。并形成常态化的素质培养机制。大学应该细化体育精神的内涵,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并非口号和标语,需要大学生身体力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真正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可以利用极具影响力的传媒、通讯工具和体育明星效应等可以在更新和更宽的空间内展开。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维持体育精神培养。作为大学生而言,体育精神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体育意识形态、体育精神形成要体育运动活动本身更重要。体育运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劳累,是磨砺和锻造体育精神素质最好的因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且更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3.4加大体育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体育离不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因此培育大学体育素质首先要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随着改革的深化。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来发展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已经很难做到。大学多渠道筹集大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大学对校园里面的体育项目设施可以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进行适当的经营。充分利用大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闲置场地开展一些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参与性高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较好回报。在这个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比如体育教师办各类培训班。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对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实行转租、外包等多种经营形式来提高体育设备实施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创收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体育设施。为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创造良好的平台,为培育大学体育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素质水平和健康安全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重视学生健康安全素质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使学生提高意外伤害事故的生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也能够使精神素质得到改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体育的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而且要将体育技术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01):82-85.

〔2〕马卫平.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01):75-78.

〔3〕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03):74-77.

〔4〕杨雷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实施体教结合的障碍及其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8):98-101.

〔5〕李尚胥.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74-175.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 体育课程 安全教育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afety Education into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CAI Yanzi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chool education, help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curity, reduce and avoid accidental injury accidents through safety education for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how to inject safety education content system into the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better safeguard the lives and safety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safety education; exploration; practice

1 安全教育的涵义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注重学生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的知识内容体系。概括来说,安全教育,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人为危险和其他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对其防御的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消除不良后果,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概括来说,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体育课程注入安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2.1 体育课程注入安全教育的理论分析

体育课程作为一本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革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越来越得以凸显。而作为生命基础教育的安全教育,其内容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将其注入体育课程当中,是对体育课程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因而在体育课程中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开发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将对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安全教育在很多高等院校得以不同程度的开展,但大多院校只是简单的从知识层面上的传授和讲解,意即只有陈述性的知识,缺少情景化的教学。原因在于在安全知识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安全自救与求救等实际场景的模拟与应对培养。

2.2 高职学院体育课程中注入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案

2.2.1 课程教学思路设计

体育教育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变革已经跨入了新世纪,体育是体质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智育、德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革新,体育的功能也越来越得以全面的凸显。由于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它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以各种体育活动为手段,还能提高练习者的各种能力:如灵敏的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从而能够提高人体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使练习者能尽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的伤害,并给人以处变不惊的心理状态。因而,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十分有必要将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体育课程教学成为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的平台。

安全教育注入体育课程教学中,是对体育课程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因而在体育课程中进一步开发生命安全教育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将会对我国基础体育教育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安全教育在很多高等院校得以不同程度的开展,但大多教学体系过于传统化,只是单纯从知识层面上的传授和讲解,缺少情景化的教学。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运用演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采用情景化的操作演示法,对学生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感染刺激效应,激发其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实践动作技能教学的实施中,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的安排,通过讨论、实际练习等手段,合作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组织协调、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增进学生安全知识、自救和互救等知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对能力,并帮助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 (下转第104页)(上接第53页)

2.2.2 课程内容的构建

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学期教学实施内容当中是高职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一项全新的尝试。以高职院校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进行各项体育选项课的普修,除学习各专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外,普及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中的体育锻炼与保健知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学习的抗挫折能力的学习。大学二年级时进行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的学习。基于对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所需的共同职业体育实用能力与知识的分析整合,形成了现在的职业实用体育模块课程。该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选项课模式,该课程模式包含了四类模块课程,分别为:休闲体育、职业体能、安全与救护、拓展训练。安全教育的知识渗透到四类模块课程的教学当中,其中休闲体育模板中贯穿预防和改善职业病的体育锻炼方法;职业体能模块中融入掌握预防常见疾病的方法;拓展训练课程中囊括野外生存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突发性意外事故紧急处理的综合能力;安全与救护模板为安全教育内容的重要教学模块,包括五类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运动安全及常见性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心肺复苏术的学习、包扎知识的学习、搬运知识的学习等。

2.2.3 课程教学载体设计

不同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中设定了不同的教学载体设计,具体载体设计中,理论教学中融入电化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中通过各种角色互换和情景模拟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各种自卫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针对理论学习部分,主要采取电化教学的方式,通过让学生直观观摩相关电化教学片,掌握针对性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部分,主要采取情景式模拟教学载体设计,真实体现安全教育急救与救护等场景,学生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与演练,来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处理急救与救护等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每小组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与角色互换等多方位练习形式,以促进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全面掌握。

3 结论与建议

3.1 配备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

为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纯理论的传授,促进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教学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需要配备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所运用到的教学器具。如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设计情境化的教学,并让学生结合实践操练。只有让学生实际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才能更好的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3.2 强化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

安全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当中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与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师的过程当中不能一味的遵循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任职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能力与水平,同时教研主管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小组备课与学习,并能利用尽可能的资源,学习他人的长处,来达到提升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水平的目的,进一步敦促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3.3 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不能束缚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融入安全教育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根据设定的教学情景,来赋予新的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唐宏贵,李双成,等.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6):69-71.

[2] 丁建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探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版,2005.27(1):89.

[3] 李晓婵.体育课程中开发生命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5

安全教育一直是各行各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建筑学中更是尤其重要。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学教育观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安全教学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建筑学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剖析,浅谈建筑学安全教学的改革思路及相关措施。

[关键字] 建筑学安全教学建筑安全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安全教育已成为了各大学校学前教育的必抓工作,如何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加强安全意识,防范各种突发危机,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需要面临的状况更加多变,而作为学生来说,是否掌握了较全的安全防范措施呢?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所了解的安全知识技能来自于网络媒体、广播电视,一部分的人则是通过报纸书刊所获知的,而只有少量的人是从学校教育中学习到的。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而作为像建筑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他们需要获取相关建筑安全知识,而且应对建筑学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安全知识素质的培训与教育,这样才能带动整个建筑行业安全意识的发展。由于近年来,建筑行业重大伤亡事故的比率正在不断上升,而建筑行业的安全形势仍然处于非常严峻的状况,因此,在提高学生建筑安全意识、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知识教育、巩固建筑业相关法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筑学安全教育现状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主要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便是建筑物的抗震、防爆、消防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知道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或爆破问题时,如何进行安全的撤离现场工作;在建筑物设计时,如何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优化建筑物设计布局,而这一切都与建筑学安全知识的教学密不可分。纵观现行建筑专业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建筑课程的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来说,获取相关建筑安全知识的途径应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教学,而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建筑安全技能。而现行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并未将建筑安全知识教育纳入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中,据调查,只有小部分的学校将建筑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建筑防灾课程中,可是往往还是一带而过,而且,教育的重心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而少有课外实践的安排。这样一来,学生的建筑安全知识并未形成体系,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明显存在不足,在后来的建筑工作中,由于对安全意识的缺乏,势必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教学课程的内容陈旧。由于建筑安全类的教材版本并不多,因此可选取用来学生学习的范围就相对狭小,另外教材的内容也并不十分系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满足不了建筑专业教学发展的各种需求,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对工作的不适应。而且,有关教材过于老套,有些内容甚至与现今建筑行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样不仅没有收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反而在新时代的建筑行业发展中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建筑行业实习工作安排的难度较大。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都必不可少,而作为建筑行业来说,由于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且涉及到的相关行业较多,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习工作的安排带来了相当大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因建筑行业细节要求较多,要逐一实践必定需要投入较多的教育经费,而且容易占据极多的教学时间,最后只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而目前建筑学的安全教育实践中,往往只是走走过场,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考核方式过于死板。在建筑学的课程考核中,一方面是对安全知识的重视较少,因而在相关课程的考核中,安全技术要求往往涉及很少,也因此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随之减少,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降低;而另一方面,建筑学安全知识考核也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学生往往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完成考核,实际上并没有对这方面有很深刻的了解,这也是安全考核的重要缺陷所在,往往由于这一点,安全教学的工作无法得以良好的进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僵化的局面。

三、课堂安全教学改革措施

安全教育的工作首先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要求抓好课堂安全知识的讲授,从各个方面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于传统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的去一一对应改进与解决。

调整课程教学结构,强化安全意识。学校应在原有建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增加相关建筑安全知识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中,老师应适当的穿插一些安全教育知识,两相融合,在抓好专业体系教学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另外,相关教材编写部门也应根据时代要求积极整编教材,以适应新时代建筑学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在相关技术要点上适当加入安全操作规范及防治措施,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为今后的专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营造安全教学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大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相关安全知识能够深入人心。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学习也应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激励学生去了解安全知识,充分的掌握安全操作技巧,在竞争的氛围中让安全教育得以推广,久而久之,便能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安全教学的效果自然能事半功倍。

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改革,形成新型的教育模式。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势下,学校也应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安全教学注入新的血液。通过相关图片及视频的展示,让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视野,培养较好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信息化的教学更容易适应如今学生的需求,使得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习氛围也能随之优化,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将安全知识归入课程设计要求中,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在每一门课程的学习中,课程设计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对此,学校应在原有的课程设计要求上做出适当改进,要求学生加入一定的安全操作规范与事故防范内容,在硬性要求下,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去了解分析建筑学相关安全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意识也能随之培养起来,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我们便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

四、课外安全教育实践措施

有了课堂理论作为基础,我们便能适当的开展课外安全教育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效接轨,在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进一步的了解。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参观安全事故现场,以实例强调建筑安全重要性。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虽然课堂教学中常常提到,但学生往往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因而教学无法收到实效。对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安排学生对事故发生现场进行参观,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从而能够吸取前人的经验,以此为戒,在今后的工作中重视安全工作。而对于一些事故成因,指导教师也应全面的分析讲解,指出事故发生所忽略的要点,从很多细节方面诠释安全操作要点,并以此着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以实例为基础,深化安全知识的教育,课外实践的效果必定大大提高。

2、模拟事故现场,开展安全演习。对于一些典型安全事故现场,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与改进,并以此开展安全教育演习。在虚拟状况真实演练中,不仅考验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也同时使其加深了安全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对安全事故有切身的体会,同时也能了解事故真正发生后所造成的的后果,以此作为警醒,便能培养较好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3、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规范安全操作技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教学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实习基地,引进相关实训设施,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安全操作的技术要点。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自上手操作,了解安全操作规范的要点及难点,通过实际操作强化专业技术训练。

4、改进考核方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严密结合起来。在这一要求下,首先应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合理安排开卷与闭卷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更考验其实际应用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另外,实践考核也势在必行,将实践成绩纳入综合评定之中,让学生在安全教学中也能掌握较好的操作技巧,两两结合,考核也就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论

新时代的建筑行业发展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技术要求,因而安全教学的改革也就成了必要。从理论到实践,从学习到考核,这都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而打开安全教学的新局面,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总之,建筑学教学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我们应给予相应的重视,并根据目前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改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建筑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言.我国学校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科教文汇,2009,2(5)40

[2]吴穹.中国安全专业教育的现状及拓展方向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1)

6l-65

[3]王力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林业劳动安全,2006,19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6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 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 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校体育组全体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 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 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 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 “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7

论文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责人和处理人,在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 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引导各单位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围绕全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深化对“安全发展”科学内涵的认识;以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全面完成全年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为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舆论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使各单位切实将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明显提高;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明显进步;从业人员的“三违”行为明显减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三、组织领导

本次宣教行动领导组为市文广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各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具体工作。

四、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认识和理解安全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研究和探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的思路、途径、方法和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推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市安委会组织部署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安全生产“五进”活动以及“安康杯”知识竞赛等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等传媒机构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报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全生产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宣传本地区在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事迹;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专业剧团利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演出机会,把安全教育知识融入到节目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力争演出走到哪,安全知识宣教到哪。

局属各单位利用墙报、简报、宣传栏、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器材的使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知识等,组织干部员工观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音像资料、重特大典型事故案例片,安全生产电视宣传教育片,积极营造“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3.加强安全培训,强化各类人员安全意识。组织各单位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市安监局举办的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落实持证上岗制度。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负责督促局管理范围内的网吧、歌舞厅等文化经营单位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检查持证上岗情况。各单位要加强对新进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及时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不留死角。今年,市局也将安排组织一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和安全知识竞赛,促进安全教育上水平、上台阶。

4.组织应急演练,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各单位、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更新、修改、完善并加以演练。市文广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安监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系统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进行观摩和论证。

五、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强化领导。各单位主要负责是本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保证人、财、物落实到位,及时协调解决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实质,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取得实效。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9

摘要: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教育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做到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列理论修养,还使党员干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采取灵活多样教育方法,做到了有教无类,使党员干部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统一,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的作用,这些经验都为我们当下党员干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史的辉煌时期。党员干部教育在这一时期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领导人才,以下从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教育的原因、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党员干部的教育方法、党员干部教育的启示进行论述。

一、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的原因

(1)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不够。1938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特别是干部加紧理论学习。在向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需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P533)并且向全党发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1](P533)的号召,怎样克服这些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文化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所以就要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

(2)党员干部成分复杂。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延安已成为抗战的指挥中心。大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从四面八方不畏艰险聚集到延安,据统计,仅 1938 年 5 月至 8 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来到延安的革命青年就有 2288 人。[2]一方面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就需要更多的党员干部对其进行指导,而新的党员干部需通过教育培训进行选拔;另一方面,新的党员干部成分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据统计,党的五大时工人成分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 50.8%,农民占 18.7%。 六大时,工人党员占 10.9%,农民占 76.6%。 六届二中全会时,工人党员仅占 7%。[3] 从中可以看出,党员中工人,农民占了大多数,在20世纪30年代人民普遍未结束教育的情况下,他们革命热情高但文化水平有限,就要对这些党员干部教育。

(3)党员干部未能很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他只能给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指明方向,具体怎么走,还需中国共产党自己探索,如果照搬马列主义就成了教条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有学者认为:在抗日战争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中国革命干部教育的结合不很成熟,这是事实。那时候强调“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干部,干部教育的内容偏重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的学习,忽略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更忽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干部教育中突出地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4]

二、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

(1)政治理论教育。由于党员干部马列理论修养不够成熟,政治理论教育就成为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重点,1940年1月3日,中央《关于千部学习的指示》中指出:全党干部都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休运用,其主要课程应贯彻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的原则。并规定了初、中、高三级党校的三级课程:初级课程,包括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社会科学常识,中级课程,包括联共布党史、马列主义;高级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论与辩证唯物论、近代世界革命史。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按不同干部对课程作了调整,对有相当文化理论水平的高、中级老干部,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为主,增加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共党史与现实的知识;对文化理论水平较低的中、下级工农干部,则学习政治常识与社会常识,对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中、下级知识分子新干部,以学习中国历史、首先是中共党史与现实的知识为主,同时增加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而所有的千部还均应研究时局动向与党的政策,强调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2)文化知识教育。对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来说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工农几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工农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有些成为党员干部,所以文化知识教育也是党员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1939年5月17日的《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对文化程度低的同志首先应以消灭文盲与提高文化程度为中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强调,凡不识字的或文化水平过低的干部必须以学习文化课消灭文盲为主。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中提出了“二化”的思想:吸收大量苹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使知识分子工农化,抽调大批老兵、老干部进学校,使工农干部知识化。[5]这一时期的知识化史料来看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使缺少知识的人变的有知识,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和工农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把理论和实际更好的结合起来,使用效用最大化。

(3)专业知识教育。1942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关一于让职干部教育向诀定》对业务陪训作了较详的规定。决定指出,任何工作部门的干都必须学会与精通自己的业务,这是第一个教育任务与学习任务。关于好教育的具体内容,《决定》作了原则规定:第一是关于与几各部门业务密切关联的周围情况的调查研究,例如军事部门精密诚查敌友我三方情况,加以分析研究,择其要点,编成教材,用以教育军事干部,其余类推;第二是关于与各部门业务密切关联的政策法令指示决定的研究,铆。财政工作人员应熟悉财政政策与财政法令,锄奸工作人员应熟悉锄奸政策与锄奸法令,其余类推,第三是关于各部门业务具体经验的研究。第四是关于各部门业务的历史知识,例如党的宣传部门将我党宣传鼓动工作及其政策的变化发展,加以舞述与总结,编成教材,教育宣传工作干部,其余类推;第五是关于各部门业务的科学知识。

二、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的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延安时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理论联系实际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延安时期, 党员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学习, 不是静止的读书。党中央大力提倡把学习理论和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紧密相结合。1941 年 3 月至 4月, 出版的《 农村调查》及其“ 序言”和“ 跋”, 对于调查研究问题作了全面论述; 同年 8 月中共中央作了《 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专门成立了调查研究局, 指导调查研究工作; 许多干部深入基层, 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学员学习期间, 不脱离社会实践, 带着问题在参加生产、劳动、斗争的实践中去调查、去研究、去解决, 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2) 整风的教育方法。的教育方法,就是在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最严重、更危险,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言必称希腊”,自诩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诬蔑“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是“狭隘经验主义”、“土包子”,横加指责,无情打击。这种教条主义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一度吓唬了许多工农干部和天真烂漫的青年,把他们俘虏起来,充作自己的佣人。[7]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解决真正的中国的问题,就要打到这些不正之风,必然会采取整风的教育方法。

(3)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如果说理论联系实际可以是受教育者更好的接受,那么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可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体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要深刻理解马列理论还到群众去劳动学习,还是要去实践。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和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反复强调执行这一方针的特殊意义。陕甘宁边区各级干部学校,都普遍把发展学校的生产事业,实行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取得了巨大成效。[8]

(4)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受教育有如下要求1、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2、有计划地组织发言: 平时不喜欢发言或政治水平低者可先发言,临时指名发言,指定负责搜集某种材料的同学们主要发言。3、掌握中心与领导原则上的争论。4、扼要的结论。5、互相帮助与座谈会—学习方法中最有力的互助方式。[9](P28-29)这就充分调动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使他们努力思考,通过自身的参与使受教育者能够更深刻的理解。

三、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的启示

(1)党员干部教育要注重党性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党员干部。当今社会教育走向大众化,我国的教育不能只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只要获得个证书就行,而忽视了对受教育德和才得教育培养,对于德才的问题。认为,德育是智育及其他教育的统帅,在各项教育中居首位。德育不仅是手段,而且是目的,教育就是要使人具有“德性”。在为新中国制定的教育方针中,教育的目标首先是使人“有社会主义觉悟”,其次才是“有文化”。杜威强调德育与智育统一,并且智育是第一位的。他认为,理智和道德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绝对不能割裂开来,道德教育就是理智教育,从智育中获得的知识是儿童形成道德习惯和进行道德选择的基础。[10]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大师和学者们都认为德才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割裂,德是才的更高层次,是教育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对知识理解到一定境界才能体会其中的道德元素,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2)党员干部教育要与时俱进。发展作为一切事物的总特征。党员的干部教育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移,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紧密联系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并赋予新的科学内涵,运用现在的技术对党员干部就行教育。

(3)必须认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延安时期党中央把干部教育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来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此项事业。第一,中央在3年内干部教育指示、决定达15次之多,使干部教育成为全党中心任务之一;第二,中央倡导和党内主要干部亲临各校主持教务、授课,保证了中央关于干部教育的方针、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三,用十分有限的资金,最大可能地创建各类学校和组织短训班,加强干部的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11]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而党员的干部教育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空前的,今天党员的干部教育还做得不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党员干部教育力度,这样才能感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辛宇,曹同.2009年反腐新动向[J].廉政瞭望, 2010年1月.

[3]赵生辉.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M].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

[4]李庚靖.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5]江世平.试述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制度[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3期.

[6]舒永安,郝琦.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实践及现实启[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年第2期.

[7]石云霞,程伟.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J].武汉大学学报, 2006年7月.

[8]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993.

[9]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

[10]朱映雪.与杜威德育思想比较[J].朱映雪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

安全知识教育论文篇10

特点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幼儿师专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部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而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众多。很多学生刚刚开始离开家长,独立生活,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而高等院校人员密集、活动频繁,导致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众多,如国内外突发的重大事件、校园内突发性事件、学生就业问题、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学生宿舍内违规用电或使用明火而导致的火灾隐患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必然形成安全隐患。二是幼儿师专生源层次具有多样性,既有高考统考统招学生,又有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学生,部分学校还继续招收三年制中师学生。学生来源中有高中毕业生,也有初中毕业生,特别是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匮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也较差。三是幼儿师专的学生见习、实习在整个学业中占较大比例,校外实习的时间较长,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增大。四是幼儿师专多数是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组建,学校内部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也有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五是幼儿师专中男女生比例失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根据统计,目前此类学校中男女生比例在1∶30左右,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由于缺乏躲避风险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虚荣心强、心理脆弱、更易受害等方面的原因,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更多因素的威胁。

二、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安全教育的途径

1.建立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由于很多幼儿师专都是新建立的高等学校,在安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如学生课程多,课时有限,专门的安全教育师资缺乏甚至没有。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幼儿师专都在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教育工作,但基本上没有完整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一般都是将安全讲座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讲座次数少,内容多,一次讲座就包括安全教育的全部内容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接受困难,安全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达到安全教育的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最好将校园安全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并从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开设,条件不成熟则至少应制安全教育讲座计划,每学期举行多少次,每次多长时间,讲哪些内容,都应该进行详细规划。第二,在教材编写方面,幼儿师专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遴选典型案例,编写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校园安全教育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还应不断地调查研究,完善和充实教材内容。第三,校园安全教育课每堂课的上课学生不宜太多,太多则不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不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第四,在课程实施方面,要避免简单的理论灌输,最好多使用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安全教育中,从受教育者变为安全教育的参与者,让安全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习惯中。第五,为调动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应对学生所学的安全教育知识进行考核,检查其掌握情况。有条件的学校应将考试成绩纳入学生德育考核评价体系。甚至还可以将学生安全教育考试成绩与学生各类评优相结合。

2.利用好传统宣传平台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针对新生,应将安全教育纳入入学教育中,让学生一进校门就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对安全防范知识有较多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校园宣传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黑板报、展板、广播等校园媒介,并以广播剧、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

3.将安全教育渗透进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中。利用一些时间节点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影片,从而更直观的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安全知识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心灵。

4.开展安全演练实践活动。除了上好安全教育课,让学生获得安全理论知识外,还要结合实际安排学生参加安全演练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演练得以熟悉。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学生违规使用烧水棒的情况总是屡禁不止。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同学都没亲眼见过火灾,因而对火灾的危害没有切身体会,在使用烧水棒时也就心存侥幸,认为一支小小的烧水棒没有多大危害。于是学校在119消防宣传日当天,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消防演练活动,大火和浓烟深深震撼了在场学生,通过演练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让他们深刻体会了火灾的无情和违规用电的违害,还让他们实地操作了灭火器,并掌握了在火灾中如何逃生、报警、施救等知识。通过实践演练,学生违规用电的行为大大减少。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安全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会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5.成立安全教育类学生组织,扩大安全教育的宣传队伍。比如,在学生会设置纪检安全部,在班级设置纪检安全委员,在团组织和学校保卫处的指导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协助排除安全隐患,并定期宣传安全知识。还可以组建安全教育的学生社团,如校园安全协会等社团组织,专门探讨校园安全问题,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同学们的防范意识。通过学生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自发地参与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活力,将安全知识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去,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扩大安全教育的阵地。

6.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安全教育途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和手机,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媒体形式,特别是对学生而言,他们更是新媒体使用的主体,幼儿师专的学生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大多数学生都有电脑。新媒体已经完全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渗透到了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因而,单靠传统媒介传播校园安全教育知识,而不利用他们习以为常的手机或者网络,就很难真正取得安全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利用好传统媒体平台的同时,还要的新安全教育途径,充分利用新媒体,用学生每天都在使用的手机或者网络去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建设校园安全教育宣传网站,在网站上提供文字、视频等安全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的安全知识。还可以建立安全教育论坛,学生可以在上面互动,探讨安全知识。还可以利用微博、手机短信等平台,随时向师生提供安全提醒等等,让安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7.专门针对女生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幼儿师专最大的特点就是女生占绝大多数。部分女生由于深夜独自出行,或者轻信网友,单独与网友见面,还有些女生轻易将银行密码告诉他人,或者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而,幼儿师专应该专门针对女生的情况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提高她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她们的自救能力。让女生通过学习相关法律、安全知识和安全急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