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5 12:39:45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篇1

关键词:茶馆环境设计;传统文化;图案;应用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这个现代化的后工业文明社会中,我们的茶馆环境之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不是一种价值的倒退过程,而是一个精神审美的过程。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式茶楼”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文化存在,在当前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注脚。本文认为,在茶馆环境的设计理念中,巧妙地应用适当主题的传统文化图案是一种将“茶与艺术”相结合、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结合的美学实践过程。这种美学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将与茶文化有关的传统文化图案应用于茶馆家具载体中

如上所述,茶文化是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联合体。现代社会家居文化具有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特征,市面上的家居坚持实用和简约的风格,以满足生活实用需求为主要目的。但在茶馆的家居装饰中,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局限于茶水本身,同时还涉及到颇具视觉意义、审美意义以及文化意义的文化符号。原因在于,这种传统文化装饰符号可以在较深层次上解决后现代人的精神空虚、文化虚无的某些症候。因此,在茶馆的家居装饰中,我们可以选取与茶文化有关的吉祥符号图案,诸如铜器纹、瓦当图案、汉画像石训、方胜盘长等。设计师可以将这些装饰品与茶馆内的柜子、茶几、茶桌、屏风、衣架、博古架以及床榻等家具进行结合,在这些家具的显著位置进行布置,将审美价值注入家具的实用性之中,做到艺术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有机统一。

2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营造最佳的传统文化展现力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装饰图案十分丰富多彩。设计师在利用这些传统图案时,通常会使用雕刻和镶嵌等工艺技术。当然,到了后来还有诸如粘贴、烙花、刻漆等表现手法供设计师选择。例如,为了增加茶馆的文脉延续功能,提高茶馆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在屏风、床榻、椅子等家具上雕刻上诸如“寿”、“福”、“梅兰竹菊”、“竹报平安”以及“五谷丰登”等吉祥图案。又如,为了突出茶馆的典雅细致、玲珑剔透和工艺精炼等文化品位,可以在一些适合匹配贝克、玉石、动物骨骼、玛瑙、水晶等物件的小家具上(例如书箱、橱柜和套几)镶嵌上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功能的图案载体,从细节上给访客、消费者等一种“雅”“善”“美”的精神享受。对于茶馆环境布局来说,对传统文化图案纹饰的采用主要有直接采用、变形夸张处理、抽象化运用、提炼延续等手法。我们既可以将传统的青花瓷图案直接印在茶具上,也可以对之进行抽象和夸张———比如可以将茶馆中的柱子之类的物件粉饰上青花瓷图案,将之构建成一个形象的艺术品,从中寻找到现代建筑的古典之美;还可以将青花瓷图案广泛地应用在墙壁、屏风、衣柜、壁橱等家具上,配合暖色调的灯光,一种古朴的文化气息便会扑鼻而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青花瓷这种古典的文化图案与现代化的元素结合起来,比如将青花瓷的茶馆背景布图与《青花瓷》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归属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小城故事”主题餐厅的内部设计。“小城故事”主题餐厅不仅仅以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进行命名,还在内部环境装修中广泛地采用了与邓丽君元素相关的内容,比如大量的邓丽君的照片、循环播放的邓丽君的名曲、暖色调的灯饰系统、富于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家具装饰等,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享受。

3将“率性自然”的传统文化图案与茶馆的整体布局相结合

茶馆的“整体布局”是茶馆整体上呈献给消费者的一种文化感官。作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种产物,我国的茶文化在本质上的意义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尤其是自然生活。茶馆设计并不刻意追求脱离实际生活的抽象审美,其十分讲究人与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重视“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对此,传统文化图案装饰广泛地被设计师应用于茶馆的灯饰、墙壁、绿植盆栽、背景图、饰品等方面。例如,我们可以在茶馆书房中广泛应用“福”、“寿”、“和”、“道”、“自然”等剪纸图案,借之烘托出一种我国古代禅家反思式的文化氛围,实现一种“禅茶一体化”的审美享受,这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如,我们可以在茶馆照明系统中添加进诸如“龙凤呈祥”、“中国结”、“福禄同寿”等方面的图案符号,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淳于雅致的文化品位。茶文化是一种关于人的审美的情感导向的文化,本身并不具有物质性和功利性,内在的基本价值导向是让现代人们“返璞归真”,从劳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茶馆设计师不应当仅仅是碎片化地应用传统吉祥图案,还应该注重“整体性”层面,从休息室、室到包间、洗手间、文化长廊等都应当注重人的返璞归真这一命题,做到崇尚自然,让现代人的心境可以沉淀下来、稳定下来,享受快节奏生活中难得的宁静与厮守,为现代人营造出一种最质朴的文化环境和心灵驿站。

4在茶馆文化长廊中按照朝代顺序应用独具代表性的图案纹饰

现代茶馆承载的消费功能不仅仅是局限于一种物质消费的层面,还带有浓厚的精神文化消费的特质,带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质。对现代茶馆的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图案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文化复古,而是一种对茶文化精神价值的崇尚———道法自然,崇尚自然、和谐、绿色、健康。茶馆的文化长廊或者包间门牌号等的布景设计可以按照我国古代朝代次序,将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图案纹饰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符号来定位。在此,以陶瓷瓷器符号中的图案为例,我们可以将以下这些符号按照次序应用到茶馆中:汉朝至六朝时期以“青瓷”图案为典雅,西晋时期则以青釉洗图图案为典雅,东晋时期青釉中加入了褐色斑点,隋朝时期青釉印花四季最为流行,唐朝则以青釉黑斑为代表,北宋产生了划莲瓣纹并开始出现青花瓷,明清时期瓷器崇尚写意图案等,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印记,我们的茶馆设计可以追踪并应用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图案符号,给人一种完整的历史感,从中感悟到我国厚重的茶文化变迁史。

5重视传统文化图案的色彩调和与均衡

人们在茶馆的消费带有很强的文化消费的特质,而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色彩调和问题存在着关联。例如,红、橙、黄等暖色调给人一种温馨、包容、沉稳、积极的感受,冷色调则呈现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受。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图案装饰茶馆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色彩的均衡与调和这个命题。例如,如果茶馆包间中的家具(如木柜、茶几、长凳、书桌等)所采用的是红木色调的话,那么在气氛营造上就可以采用色调相兼容、可以互相搭配的色彩作为搭配。又比如,在采用图案纹饰的时候,背景里面太过深沉的冷色调装饰一般不宜采用,因为它会带来一种死亡、寂静、意志消沉的感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茶水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的搭配问题,例如红茶应当与橘黄色灯饰匹配,整体上营造出一种稳重、古典、温馨的气息。在地面砖的选择方面,现代茶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的多元主义,不同的消费者对茶馆地板的喜好不同,有的消费者执着于实木地板,有的消费者对石面地板感兴趣,有的则注重庄重优雅的地毯,有的则喜欢竹面木板,不一而足。除了考虑这些材质不同的地板布置方式以外,还要考虑其颜色格调是否与茶馆整体的格调相适应与否。如果选取红木家具、暖色调的背景,地毯颜色则要选择红色或者橘黄色,整体烘托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古典雅致。

6将“软装饰”与传统文化图案纹饰充分结合

“软装饰”是茶馆当中一个重要的装饰组成部分,是形式层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美学认为,审美的客体一般可以包括“形式层的审美客体”、“意蕴层的审美客体”、“道德层面的审美客体”等。软装饰是除了那些相对固定的装饰部分单元如墙壁、床榻等,可以相对自由灵活移动的装饰品。人们在茶馆中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对“软装饰”的满意度是茶馆形成口碑效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这些“可支配”的物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具体物品,是消费者对茶馆形成好印象的直接来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借鉴故宫等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屋顶部分用“祥禽珍兽”作为装饰,发扬其“镇宅避凶”、“招财进宝”和“富贵生财”的美好寓意。对于茶馆内的过道和走廊,设计者同样可以采用镂空的传统图案,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罗琼.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08(2):178-178.

[2]张红红,辜蕾.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8(21):144-144.

[3]骆婷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9.

[4]邱悦,马本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语言的关系研究[J].大众文艺,2011(19):81-82.

茶馆教案篇2

能称得上会所的地方,富丽舒适是一种共性。那往往是当下的主人将其认为美好的一切浓缩地呈现于或大或小的空间里,极尽能事。而能令人再三回味,频频回首的,则是会所的个性。这个性便是会所的前世渊源,宅子里的故事,暗香流动。

前世的繁华底色

上海漕宝路188号,桂林公馆。

黑瓦白墙,花木扶疏,叠山立峰,亭榭参差??未入桂林公馆,眼前已是一派自然好风光。

论借景,桂林公馆的主人可谓高手:公馆尽占桂林公园的精华之域,建筑附丽“福、禄、寿、喜、仙”五大寓意,雕琢出江南私家园林之经典样本;论借史,新主人更是心思缜密:公馆的“前世”便是上海滩一代传奇大亨――黄金荣的私家花园别墅。仅黄金荣的大名,就足以令人探究与咂摸良久,心存来此叩问历史的好奇。

纵观整个正园布局,处处蕴有中国风水的玄机。“福”为观音阁,是当年黄金荣的家庙,如今其地窖用来存放普洱茶和葡萄酒;“禄”为禄亭,因亭顶立以祥鹿谐音而得;“寿”指从太湖运来的两块巨型太湖石,形若长寿的一对公婆;“喜”则为长廊里雕刻的喜字图案,串起一路欢喜;“仙”指的是一幅八仙过海图,各显其能。

1929年,黄金荣年届六旬时开始建造黄家花园,两年后完成,据说是用来供黄家老小消夏的地界。园内不仅有百年黄杨、罗汉松、黄荆树、龙柏,更遍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23个品种共千余株桂花树。一年四季,园内植物次第吐芳,景致旖旎。

园子里,黄家当年开辟了一块区域,时尚地引进了高尔夫迷你练习场。岁月更迭,如今只能在桂林公馆的“寿”字区的碎石小路中辨认出当年练习场的依稀旧痕;而在园中“四教厅”右边的六角亭上,特意为黄金荣手书的“文行忠信”四个大字却清晰如新。

园子里氤氲过太多的繁华旧梦,历史风云。独特的历史底蕴,冥冥中牵引着主人与这座老宅结缘。

4年前的一天,当会所主人偶然来到桂林公园的茶楼喝茶时,站在如今的桂林公馆的二楼回廊中,眺望着一园葱茏,龙墙逶迤,闭上眼睛:当年园子里家眷们穿梭在喜廊里,八仙台上一出出佳剧袅袅上演,柔婉的唱腔似乎还飘荡在空气里??

几乎就在一刹那间,他做了决定,续写黄家花园的新史。让那些曾见证过当年黄家张灯结彩、大宴宾朋的花草树木,再笑看一回现代人走进整修一新的桂林公馆、重温优雅精致的生活。

这想法,有意思也有意义。2007年秋天,主人的脑子里的想法“站”成了一座静谧华贵的桂林公馆。

茶禅之天然连理

轩敞俊朗的四教厅、精致典雅的鸳鸯楼(会馆主楼)、三面环水的石舫般若舫、中西合璧的水中厅颐亭、祥瑞方正的观音阁,桂林公馆的几大“硬件”区域占尽地利,十分养眼。而主人在心中亦早已为之配套了两大可人的“内容”服务::“妙不可言”的茶与“回味无穷”的餐。

提及茶,主人是足够有发言权的。主人是国内有名的“茶人”――浙江国际茶文化发展公司总经理,桂林公馆亦拥有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背景。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创办的专业茶品牌――西湖国际茶人村,拥有五千亩生态优质茶园,拥有西湖龙井、碧螺春、安吉白茶、开化龙顶、千岛银针等十几个优质茶叶品种。

西湖茶人村的丰厚茶资源,涓涓流入豪华老宅,成为一种气质、一种气场,一种灵魂。

在桂林公馆里闲走,到处可感受到“妙不可言”的品茗氛围。步入四教厅,仿佛走进一座茶文化博物馆,上等的号级、印级普洱茶、“砖”、江城砖、福禄园茶依次而列,多种高档茶叶在此展藏,里面不乏珍品、孤品,此外,还藏有顶级的百年普洱;木头橱柜中,主人收藏的各式珍品紫砂壶与贵族曾使用过的茶器,每一件物什都有厚重的背景。

桂林公馆,随处都是品茗佳处:在般若舫里喝龙井、在颐亭中喝乌龙、在四教厅泡上一壶陈年普洱,耳畔尽是丝竹绕梁,席间花香三两枝妙,端的是妙不可言!

茶与禅,总有天然连理。记得,佛学家赵朴初有首著名禅诗云:“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纵有万千心事,不如吃茶去。

在桂林公馆,有好景,更有好茶。对你而言,需要思忖的是,以怎样的心面对你手心里的这杯茶。

中国画留白之美

会所走得多,有时惑于主人的“多情”:将认为好的东西铺满一屋。

太满了,反而令人感觉到一种“空”。

而在桂林公馆里,无论是色彩统摄、家具摆设、细节处理,都让人体悟到中国画里留白之美。

如同,公馆里精心摆设的虞公窑艺术佛像作品,欢喜佛、卧佛、地藏王、千手观音,尊尊线条曼妙。与之配套的基座与家具,原料均来自东南亚的柚木,是上百年退役海船的船木,经过艺术家的再次加工,朴拙喜人。

如同,一楼私密的茶室101。人坐屋中,面对的是一个独立的庭院。落地的透明玻璃窗分成数隔,可以随心打开。于是,风就裹挟着青草的香拂在你的脸上,香樟树的芬芳浮在空气中。庭院里,黑瓦白墙,淡褐色玻璃灯罩的宫灯,青石小径,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一位素服淡妆的高级茶艺师在旁为你斟上一壶上好的普洱,赏看红浓剔透的汤色,闻着沉稳馥郁的酽香,不知不觉,心静了。

如同,二楼最奢华的紫桂厅。偌大的包房里,除了精致的檀木圆桌外,主人突出了由黄家老宅留下的明清花梨木镶嵌着大理石的烟榻。一进门,便给人惊艳感。而房中其他的摆设都处理得非常弱化,只在墙边的红木小桌上,立一古董花瓶,里面总有时令鲜花。我去的那次,一束粉紫色的牡丹正妩媚含羞。花梨木烟榻、秋香色丝绒窗帘、黑皮沙发、紫牡丹、老式水晶灯、红木茶案、散落的线装书??富贵缱绻,尽在不言。

如同,会员专属区里一处空地,地板上是彩色瓷砖铺就的桂林公馆LOGO,墙边一张顶天立地的老橱柜,镶嵌着一面巨大的镜子;柜前一张木榻上横陈一叶宽宽的如荷花般飘逸的细白瓷盘。这方供会员们盥洗后净手与整理衣襟之所,布置得亦如一岫静物图。

好地界的名声总是不胫而走。2008年6月,国际巨星成龙竟在一周内“三顾桂林公馆”,那几日雨落纷纷,花香弄畔,雅致频生,席间宾主尽欢颜。成龙不仅对公馆收藏的虞公窑艺术品产生极大兴趣,更对其“妙不可言”的茶和“回味无穷”的餐给予了高度评价。

公馆的菜式围绕绿色健康主题,暗合着桂林公馆的“福、禄、寿、喜”之意。福指口福、好吃的菜;禄指珍贵,如肚、参、鲍、翅;寿意为养生,对应虫草、松茸;喜对应甜点,如燕窝、陈皮豆沙等。上佳的食材,配以好的心思与技法,美味,才能绕梁。

茶馆教案篇3

关键词:“茶馆式”;教学模式;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73-0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大力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校纷纷组织一线老师深入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要求老师要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新教学课堂模式: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面对面而作,就如同茶馆交流,人们形象把这种课堂模式称为“茶馆式”,以区别传统“插秧式”课堂。“茶馆式”教学模式旨在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留给学生”。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也说过“生本教育”的方法论要“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但新事物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地在推广“茶馆式”教学模式的时候,有些师生把持不了课堂的“度”,反而事倍功半,笔者以教学实践具体体会浅谈一下“茶馆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弊端,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

一、课堂模式化

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形象地说过:宝马发动机放在牛车上是不起作用的。有些老师不考虑学情、课型,一味按杜郎口的模式“拿来主义”,死搬硬套,不讲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放任自流。不少学生也存在浮躁现象,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小组就开始探究、辩论,更有甚者,个别差生滥竽充数,搞得课堂乱哄哄,有学生发言,喝倒彩。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闹课堂气氛很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学到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并没有真正完成。“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等。可见,单纯追求课堂模式化已背离“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所以,有些学者、专家已呼吁:要模式不要模式化!

二、学案格式化

“内容标准”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要求:(1)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在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学案的制作应精雕细琢,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部分教师制作学案不能很好体现上述三个层次要求目标,“自主学习”部分用填空形式,“交流探究”用材料解析形式,“巩固案”用选择题形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自主学习”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研读课本,跳跃式的找答案,完成填空,不能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把握知识的内涵,弄不清历史知识的构建;“交流探究”部分,学生不能质疑,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中国古代学者也早已提出“学贵有疑”,显然.教师应该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精讲点拨,“到位而不越位”,有学者形象的把杜郎口教学模式比作“三句半”,意即学生讲三句,教师只需讲半句。而有些教师把握不好度,要么三缄其口,要么不断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让发言的学生无所适从。

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化

茶馆教案篇4

只因为爱上茶,17年前黄浩然决定放弃原本收入颇丰的工程事业,投身茶文化事业。而此时,台湾茶艺馆正急遽衰退,茶艺开始走向家庭。黄浩然依然大胆地“撩落去”。希望一手打造的茶艺馆不仅作为品茗的场所,也可以是发扬茶文化的艺廊,这种执着,更是一种对茶文化传递与钻研的坚持吧!

竹里瞎:从茶艺瞎到荼文创学院

“竹里馆”茶馆诞生在1996年。很快就成了台北品茶最美丽的惊叹号。更成了日本观光客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朝圣首选。除了与爱妻细心规划的建筑与摆设,门外棚架以翠绿的植物遮荫,绿竹、花草、石阶小径、原木茶桌等共构的前庭,淡淡的竹香在空气中飘送。搭配馆内灯光与茶香共舞、书画与茶器和鸣的氛围走向,竹里馆无处不散发出一股和静清寂的茶风禅韵,令人醉心向往。

不过,竹里馆的定位并不局限于茶馆。黄浩然说,品好茶、焙制精致茶品、推广有机茶,原本就是竹里馆成立的最根本理念,因此大门口以“台北制茶所”作为灯箱标示,而不强调茶馆的属性。黄浩然除了推广茶艺也深入钻研茶叶,每一款茶品都亲自烘焙。取得优质茶叶的最大公约数。并从焙茶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款茶品的特性,将茶叶焙出花香、果香、蜜香等不同香气。他不定期在馆内进行焙茶作业,与来客共同分享他的心得,在茶叶烘焙弥漫的淡雅花香或果香中,感受竹里馆推动茶文化的用心。

经过17年的用心经营,竹里馆今天不仅已走向品牌推广导向,更拓展为“茶文化创意学院”,包括茶教学、茶文化(茶山小旅行、茶与音乐飨宴等)、茶文创(茶具、茶器设计订制;茶境空间、美学设计、茶文创商品等)、茶创业、茶与禅、茶与食(有机茶品赏、茶叶料理等)。其中茶教学不仅拥有中文解说,还制作有日文版本,让日籍旅客能从中了解台湾茶道的精神。

为了不让餐食油烟影响馆内的自然芬芳,竹里馆从2008年7月开始不再提供餐点,单纯地作为品茶、制茶的文化中心,

茶餐美食则移至竹里馆松江店“禅风茶趣”,在简洁深邃的东方建筑美学中。将中国茶道精神重新演绎,并将传统茶艺文化注入现代饮食,享受以茶为主题的“天然、原味、养身、环保”的新美食主义。

禅风茶趣:人文雅宴茶餐厅

中式餐厅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热闹而吵杂,黄浩然却将茶艺馆幽雅恬静的风格注入,即便在高朋满座的时段。宾客也会不自觉地放低音量,融入悠闲雅致的空间中,感受传统人文茶艺精神,愉悦地享受现代珍馔美食,这是步入“禅风茶趣”用餐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没错,黄浩然将餐厅定位为茶文化美食飨堂,细心营造的氛围也贴切至无懈可击的境界。

定位为茶餐厅,自然要有多元缤纷的茶叶料理,黄浩然强调以茶入馔,却远非一般直接将茶叶置于菜肴之上的单纯点缀,而是将每一道茶品的风味,透过不断的尝试,将茶叶的滋味完全融入美食内的细微处理,因此不仅风味特殊目格外爽口。

对茶叶的专精深入,使得黄浩然融入佳肴的茶品涵盖了五大茶类,包括绿茶类的龙井、青茶类的冻顶乌龙与包种、白茶类的白牡丹、黑茶类的普洱、红茶类的滇红等。根据茶的特性,配合适当的食材,透过不同的烹调方式,让两者各领、相互辉映。如龙井虾仁、佛手熏鱼、包种烧鲜鱼、红茶玉串、普洱东波肉、乌龙椒麻鸡等,沁入茶香後的美味入口不仅不油腻,饱足的感觉也让体内毫无负担,可说是真正的冶茶、冶食了。

我特别喜欢“白毫玉叶鸡米”这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将剁碎的鸡肉加上口感较嫩的切段小芦笋,连同一般人难得品尝的白牡丹茶炒後,再将萝蔓莴苣剥下修剪成茶叶状作为衬底,完美的构图就已让人食指大动,包覆起来入口带着酥软的嚼劲,一起在唇齿舌尖瞬间爆发的愉悦,更是让我回味再三。

若荷:台北东区最美的火锅店

台北东区最热闹的SOGO商圈,敦化南路与市民大道交接的巷弄内,可说是东区人气指数最高的一条餐饮街,聚集了最多的火锅店,有人昵称为“火锅一条街”,列为台北火锅的一级战区。黄浩然却大胆投入古典的中国式装潢,卖起了蔬食火锅与台湾茶,对象居然是年轻人与外国朋友,令好友纷纷为他的创意捏了一把冷汗。

事实证明,黄浩然竹里馆的第三家店,古色古香的中国式建筑、耳边传来的轻巧乐章、富有禅意的漫活氛围,果然大受欢迎,在闹区中独树一格,带给繁忙的都市人,一种清静优雅的素食用餐空间。

有人说“若荷”简约的设计中,绝对带有修行人的朴实性格,细看也不无道理。无论店内栽植的装饰盆栽或彩绘灯笼,作为隔间的缕空花窗,甚或裱框画作等,都让前往用餐的朋友感受宁静自在、与世隔绝的舒适感受。尚茶居琴绕闲庭茶自香

茉楠

几场夏雨过後,小院里一片湿润,春草、青苔贪婪地吮吸着这难得的甘露,阳光投射进来时,一派生机盎然。慵懒的季节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弱柳随风,芙蓉香细,还真有一点白居易笔下的“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之感。

这庭院就是钟媛和她的先生陈老师的家。院子是巨大的露台改建而成,原本钢筋水泥的露台,在他们精心地打理下,变得绿意葱茏。也许是主人艺术气质的熏陶。屋舍也越发彰显格调。而这种格调没有刻意为之,像一种随性的诗意。

钟媛的职业钢琴生涯已十年有余,在古琴弹奏方面也颇有建树。而陈老师则是位著名的青年作曲家,谈吐间的优雅无不显露出艺术气息的感召。两个人在音乐的殿堂里比翼双飞,在有茶香的日子里,温暖相伴。

每天早晨,陈老师总会在在临窗的茶桌前,冲泡一壶馨香四溢的茶,然後伴着茶香,在庭院的工作台上一笔一划的精心篆刻。“每一天我都是被陈老师的茶香唤醒。”被茶香唤醒的钟媛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随手采撷院中盛放的玫瑰。插入茶桌的陶罐中。一席茶瞬时活色生香起来。

平淡而优雅的一天。就这样展开。在自家的院舍里,品茗、闻香、抚琴、篆刻……对于两个以乐律为职业的人来说,生活更像一部艺术剧,一本书、一壶茶、两张琴,惬意闲雅的时光在身边无声地流淌。

平日里要乐律相伴。钟爱的乐器当然要陈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妻子精研古琴,爱人便投入到古琴的制作中。进门後,整面墙上都是丈夫为妻子制作的形制各样的古琴。而在古琴最近的空间里,陈老师心爱的小提琴和作曲必不可少的电子琴也整齐地摆放着。静静相望的乐器,仿佛在诉说一种让人沉醉的幸福。

艺术家一般都有着比普通人更多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屋子的陈设在随性中更突出着主人对美的追求。在这里,出自仙游的古典家具,经主人的精巧搭配,亦绽放出不一样的神采。鸡翅木的官帽椅上会混搭现代感极强的撞色几何图案抱枕;放置古琴的红酸枝案几上平铺着最传统的云南少数民族蜡染棉布;就连最不起眼的墙角都会别出心裁地放置一把古旧船舵。与墙上的小提琴相映成趣。

案桌上摆放的各种小物件同样令人着迷,一个茶盏,一把铁壶、一串佛珠、一个屏风摆件、一盆小花,仿佛都是经过精心的安排。东西多得目不暇接,却井然有序,恨不得每个都拿在手上把玩。

在主人家喝茶,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出土的建盏次品、明清的民窑杯盏、民国的钵盂,都不是高置于玻璃柜的里的陈设,而是实实在在给大家使用的器皿。“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都是无意义的,只用物尽其用才是最好的存在方式。”信奉佛教的钟媛对器物有着这样的理解。用古董喝茶对我来说,这样的体验还从未有过。

茶馆教案篇5

茶在当今世界饮品中的消费仅次于水,它形式多样,产地众多,4种源自中国的茶叶――绿茶,白茶、黑茶和乌龙茶,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其它的商品比茶更能揭示世界的演变史

在石油坐拥“黑金”的头衔之前,茶是世界的“黑金”。与石油不同的是,茶是可再生资源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世界上最后的油田枯竭后,茶,会如同几千年前一样,将重新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从中国到全球的饮料

几千年前。茶最早成为了中国人的饮料。之后,由于茶作为提神的剌激物,有助于佛教的打坐,于是,茶与佛教的密切联系,开始影响中国精英们的品位,并最终对亚洲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由于木制、金属和土制的杯子会破坏极品茶叶的风味,对于茶具高品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瓷器的发展,瓷器生产成为了中国以及后来全球产业和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和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作为诗词和艺术的一个表现主题,品茶、茶馆和茶叶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时出现了专门介绍制茶和饮茶的著作(陆羽的《茶经》)。僧人最澄于公元805年最先将茶树苗带到日本,从此,中国的饮茶习惯演变成为了对日本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的茶道。

南宋年间(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阿拉伯商人从福建的泉州得到茶叶,带至中东等地方,那里的穆斯林用茶代替了葡萄酒和其它伊斯兰教禁用的刺激物和饮料。1610年,一艘停靠在澳门的荷兰船只将第一包中国茶叶带往欧洲,欧洲人最初看重的是茶的药用价值,这一特性很早就被中国医生所认识。到18世纪初,欧洲人已经和中国人一样,将饮茶视作富有和高雅的象征。到18世纪中叶,这种象征意义吸引着英国商人前去酒馆和咖啡馆喝茶(效仿土耳其人的做法),在那里,茶很快取代了价格昂贵且稀少的咖啡――虽然这些店铺在当时都是以咖啡命名的。1658年9月《伦敦宪报》上的一则广告说:

“品质卓越、内科医生有口皆碑的中国茶在苏丹一海德咖啡馆有售,地点位于伦敦皇家交易所的斯威廷公寓楼。”

因为位于伦敦交易街的加拉威咖啡馆为那些直接从事茶叶贸易的商人服务。所以人们普遍将它视作最早以茶代替咖啡的咖啡馆。加拉威咖啡馆后来成为狄更斯好几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地。这些咖啡馆是地位上升但手段有限的中产阶级商人和股票经纪人碰面,将他们的技艺和财力资源联合起来的场所,狄更斯则是最早描写这些咖啡馆的作家之一。这种平等的聚会鼓励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现代保险业诞生在伦巴第街的爱德华・劳埃德的咖啡馆,水手们在那里寻求有钱商人给他们的船只进行保险,劳埃德本人进行拍卖活动,高喊着航运新消息(后来就有了英国最大的保险市场“劳合社”)。当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比如约翰・德莱顿、乔纳森・斯威夫、亚历山大・蒲柏、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以及塞缪尔・约翰逊,将这些咖啡馆作为他们的第二个家时。这些咖啡馆也促进了英国文化的繁荣。

糖、茶和工业革命

欧洲正在形成中的工人阶级,将糖加入茶中,这是他们恢复体能的一种实用、便宜的方法。通常认为,工人将茶水煮沸饮用(喝开水对身体更安全。喝加糖的茶水则更美味可口),能够抗拒一些由水传播的疾病。而《和平中的野蛮战争:英国、日本和马尔萨斯陷阱》的作者艾伦・麦克法兰进一步认为,茶有助于健康这一特性,令它在英国及稍后的日本产业革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看法遭到了很多批评。它所持的决定论是肯定有缺陷的,例如,中国人也喝茶,但在亚洲只有日本快速地进行了工业化。

不论欧洲人对于加糖的茶叶需求日益增长是否推动了欧洲的工业革命,它肯定导致了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发展,为甘蔗的种植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西方对茶需求日增。当茶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时,中国就进入了正在形成的全球贸易体系。欧洲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墨西哥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白银涌入中国造成了这种金属的快速贬值。茶因此更为昂贵(当要求更多的白银以满足中国的茶价)。欧洲和美洲商人通过一种商品的买卖以解决不断上涨的茶叶开支费用。这种商品同样很值钱,但在中国却是非法的,那就是鸦片。

从殖民主义到全球化

中国人试图阻止欧洲人走私鸦片进入他们国家,这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公元1839年~公元1842年)。这一;中突最终造成了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屈辱地位。然而,全球对于茶叶的需求超过了中国的生产能力。为满足这一需求,欧洲人利用其帝国主义的实力,建造茶叶种植园。开始是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还有斯里兰卡,之后是在东非、印度尼西亚和南美。全球茶叶生产推动了全球茶文化的形成,中国式的茶馆成为欧、州大都市的一个特色,而茶话会则在海外的帝国官员及其家庭问频繁举行。喝茶也成为殖民地土著人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甚至成为后殖民时期西方帝国主义最显眼的遗产之一,印度尤其如此。

殖民时代所建的利润丰厚的茶叶种植园,现在却面临着生产成本提高以及工人不安定的问题。然而。茶叶生产、销售和消费不论上升还是下降,都仍然是世界历史发展中一股强大的力量。通过茶在联合利华(“利顿茶”)和塔塔集团(“泰特莱茶”)这些现代跨国公司兴起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茶在世界经济中的推动力。

这种将茶置于全球的历史叙述,有助于解释中国在近代早期的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而与此同时,也令人看到了此时的西方国家作为推动文化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原动力的兴起。它也证明了世界近代早期贸易如何以中国为中心,同时也显示出欧洲如何攫取美洲的白银资源,以及英国对于印度鸦片种植园的控制。这些因素支持西方最终取代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此外,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更为唯物论的方法,来洞察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变化,就是曾经无处不在的――“砖茶”。

作为“交换商品”的砖茶

在近代前期的中国,茶用水压制成带有浮饰的造型。由此形成的砖茶(最常见的是压成平滑、直角的,但也有圆形或是有纹路的)的优点是,可将茶的类型、重量和茶叶含量统一规格。方形砖茶通常分割成许多规格相同的部分,这样,有些部分被去掉后,剩下的仍然可进行等价交换。砖茶易于运输,能当食物吃,碾成末可以药用,加水可以当饮料喝。它们也很容易兑换成白银。因此在近代前期的整个亚非欧地区,广泛使用砖茶作为交换媒介。蒙古和许多中国王朝购置战马时,使用砖茶作为货币。元朝设有负责“茶马”的政府机构,以监管用茶交换的马匹。学者们认为这一贸易路线就如同丝绸之路一样,必然会起到物质和文化交流的作用。甚至到今天。“滇藏茶马古道”还吸引着游客。从外面输入的砖茶(常常达到1年6500吨),在不丹和一直作为货币使用,后来才慢慢被英属印度卢比(公元1874年-公元 1935年)所取代。俄国贵族对砖茶需求很大,在苏联东部地区,砖茶作为货币,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砖茶很早就是中东和北非的贸易品和货币。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茶水中加糖取代了葡萄酒成为一种交际的饮品。砖茶在这些经济区盛行,引发了投机买卖,以致它们渗透进入邻近的欧洲市场。然而,它们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的日常生活中是“交换商品”,这一点没有疑问。17和18世纪时,砖茶是合法的偿付手段,甚至成为未来的美国总统詹姆士・门罗为自家庄园购置物品和经营开支的支付工具,这是中国全球影响力的一个坚实证据。

砖茶在美国革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773年12月16日,“自由之子”倾倒进波士顿港的正是砖茶,这一举动促成了托利党控制的英国议会与它的美洲殖民地最后决裂。此前10年的大部分时间内,英国议会试图通过所谓的《船运法案》来避开所属美洲殖民地人民反抗直接征税。这些法律保证了英国所属船只出入英国并往来美洲进行贸易的特权。它部分是防止殖民地人民通过走私,规避英国给予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美洲茶叶贸易所带来的种种限制。这种垄断不抬高美洲殖民地人民购买茶叶的价格,它的作用是以低价与美洲走私者所出的价格相抗衡。垄断者精心策划了这一着,结果却适得其反,成箱茶叶被倒入波士顿港就是明证。执政的托利党随后封闭了波士顿港、在那里驻扎英军等等,这一系列举动最终激起了来自弗吉尼亚的帕特里克・亨利痛斥英国罪恶统治的著名演说。其结尾是:“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何高策,但是对我自己来说,不自由,毋宁死!”

波士顿茶叶党开辟了一个全球战争和革命的时代,战争和革命导致了在北大西洋的第一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也促成了在亚洲的第二大英帝国的出现,中国在该地区数世纪的优势地位也因此而黯然失色。在美洲革命战争短暂失势后,托利党在英国又重掌政权,最后首相威廉姆・皮特(公元1759年~公元1806年)上台,他要在印度次大陆找回失去北美13个殖民地的损失。根据1784年的《印度法案》。英国议会夺取了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政务的控制权。到1818年,英王所任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已经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19世纪20年代,阿萨姆被吞并,那里很快就建立了茶叶种植园。10年后,东印度公司已经控制了印度的许多鸦片种植园,它们的产品在加尔各答加工并通过拍卖的方式进行出售。这里的鸦片帮助西方解决了与中国间的贸易逆差,并获取了中国过去数世纪中的经济优势地位。尽管上述的因果关系可能看起来还有些薄弱,但是,从中国到英国,到波士顿港到加尔各答,再回到中国,砖茶这一历史的过程及影响,肯定是与关于近代中国和世界历史中茶叶的更大部头的叙述相一致。

茶馆教案篇6

应新疆友人之邀,我也踏上了这条古老的商路。时值盛夏,这里的气候燥热异常,我们就像跌进了一口大蒸笼,又像是到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一样。幸好沙漠中蒸发量大,汗从人体毛孔一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形成汗珠就蒸发干了,否则,就会整天大汗淋漓不止。

一路上,朝行暮宿,从乌鲁木齐出发,途经托克逊、库尔勒、轮台、库车、阿克苏、阿图什,到达了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喀什。

喀什,座落在帕米尔高原脚下的喀什噶尔河畔,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美丽的维吾尔古城。它的全名叫喀什噶尔,意思是“玉石集中的地方”、“绿色的玻璃瓦屋”。喀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西端,是自东而来的古“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会合点,西可通中亚,南可达印度,东与阳关、玉门关相连,北通吉尔吉斯草原,是当年七千多公里“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

喀什的市容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的风格,林木掩映着的一幢幢建筑,上面镶嵌着维吾尔族的花纹和图案。特别是手工艺晶更吸引游客,绣工精细、色彩鲜艳的民族花帽,英吉沙产的小刀,都让游客爱不释手。

喀什作为古丝道南路重镇,自古以来就是商业城市,平均每四个居民中就有一个从事工商业。人们把喀什的商业和手工业集中的地方称作“巴扎”。来喀什观光的中外游客除参观驰名中外的艾提尕大清真寺、香妃墓之外,都要逛逛城内外的“巴扎”。

喀什的“巴扎”(市场)在南疆闻名遐迩。艾提尕大清真寺附近有一个大“巴扎”,叫做“安羌热斯坦市场”。它实际上是一条约10米宽、200米长的街道,排列着一行行摊架,每个摊架占地8至10平方米,里面整整齐齐、重重叠叠堆放着色彩华丽、图案新颖的绫罗绸缎和各色尼料、化纤料,还有各种款式的男女成衣,有鞋帽、小杂货等等,产品大多是国内生产的,也有不少是日本、香港、土耳其、巴基斯坦的商品。每逢节假日,人们骑着马、赶着毛驴车或乘摩托车、汽车从郊区来赶“巴扎”。随着“巴扎”繁荣。最近,喀什利用其地处中西亚交汇地带,与五个国家毗邻的有利地理条件,几个月里便初步建成了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目前,每天光顾这个市场的人平均近8万,其中来自周边国家的旅游购物者达500人。为此,喀什市还在二十多个专业市场里开设了“外籍市场”,供外国人兜售货物。近年来,喀什各民族友爱团结,社会秩序良好,“巴扎”的繁荣是一个重要的物质因素。

古“丝绸之路”虽然已经消失了好多个世纪,但是,喀什的生命力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日益旺盛。

笔者来到海南岛,意外地发现,海口市这座国内开放度较高的海滨旅游城市的茶坊业生意十分兴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据晋常琚《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115年联合四川各民族伐纣之后,巴蜀所产茶叶已列为贡品,这是中国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世界上第一部茶书――陆羽的《茶经》、世界上第一部专论茶与水的关系的专著――张又新的《煎茶水记》,均成书于唐代。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徽宗赵佶将唐代宫廷的茶宴之风推行于民间。北宋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茶馆。

18世纪末,民间曲艺进入茶馆,北京、西安、成都、昆明、重庆等地都涌现出不少的书曲茶馆。各地因民情民俗而异,尤其是乡村的茶馆,更是各具特色。农民赶集卖了农副产品,便坐进茶馆,一边品茶,一边听书,一边歇脚。当然,还有人到茶馆摆谈地方新闻或国内外大事。

据不完全统计,海口市仅在市区就有五十多家茶坊。不少人还正在选择合适的地段新建几处茶坊,那阵势如同1989年上桑拿、1990年开酒吧、1992年办房地产公司一样。当今的茶坊,既不同于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也不同于南方人传统的吃早茶的地方。现在的茶坊则是全天营业,既可晶茶,也可以品尝小吃、快餐、冷热饮。

海口的第一家茶坊是“国际耀谷茶坊”。它的老板是台湾的张耿纶先生。张先生向笔者介绍了台湾人是如何酷爱饮茶的。在台湾,茶艺馆数量之多,已到了三五步就有一间的地步,许多海外访客到了台湾都要到茶艺馆坐坐。茶艺馆有两大吸引入的地方:好茶与气氛。西方人去茶艺馆,绝不是喝得惯又苦又浓的功夫茶,而是追求一份中国古老的风味。

茶艺馆当然主要是卖茶,也卖些点心和小菜。本栅有一家乌铁茶园,老板还可以为客人准备出一小块土地供你种茶,并指导你种茶的技术,包括采收、烘焙等过程,以享受自己种的茶。

茶产自中国,走向世界,绵绵五千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相信茶文化会越来越丰富多采。

悬空寺探胜

南疆击水时,北国飘雪日,当海南的风味拂着绿绿的椰树时,山西浑源城却还覆盖着一片皑皑的白雪呢!然而,春天是关不住的,挂着雪花的枝头开始吐出嫩芽,树梢上已经绽开了新绿。

就在这飞雪的春天里,浑源城南五公里处却已是游人如织了,大家都在争相观赏北岳恒山下金龙口西崖峭壁上的“空中楼阁”――悬空寺。

恒山,西衡雁门关,东跨河北省,连绵数百里,横亘塞上。它的主峰是两座大山,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双峰相对而立,浑水从中流过。山上,苍松翠柏之中掩映着各式各样的殿字楼阁和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天险。恒山有十八景,如九天宫、会仙府、朝殿等,其中的悬空寺是十八景之冠,堪称我国少有的高空古建筑。

来到天峰岭与翠屏山遥遥相对的峡谷中,抬头望去,只见在一道半山的绝壁上,朱楼飞挂,画廊腾空,三层古寺时隐时现于白云缭绕的悬崖峭壁上,它面对天峰岭,背倚翠屏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结构精巧,造型奇特,真有凌空欲飞之势。朱楼紫阁在白云、青松之间,如同一颗红玛瑙镶嵌在墨绿色的玉盘之中,十分好看。栈道的石壁上刻着“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赫然在目。岩顶上鸟雀嬉戏呜叫,上下翻飞。一片片白云飘来,给悬空寺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茶馆教案篇7

步出台北捷运西门站,走进成都路霓虹灯闪烁的商业大楼。

在茶艺文化已逐渐走入家庭的今天,经营一座茶艺馆并不容易。台北市西门闹区的“淡然有味”却大胆斥资千万,以文化会馆定位,并采会员制方式营运,一般人无法随意进入。逆向操作的经营方式,让人忍不住为她们的创意捏了把冷汗。

四年过去了,由蓝官金玉与官金枝姊妹俩联手打造的精致空间,在闯出了响亮名号,成为许多追求极致品味的茶人、文化人或企业新贵最推崇的品茶空间。蓝官金玉说,采会员制与推广茶艺文化的理念似乎相矛盾,但为了让品茗拥有幽静的环境,作为品茶领域的产品区隔,反而能吸引真正有心进入茶艺世界的朋友。

蓝官金玉表示,希望藉由活泼、创意的推广活动,加上优雅的茶席摆设。改变现代人对泡茶的看法,“新茶道美学”的名词在这里也随之悄然而生。但在我看来,主人是以打造美学精品的企图心,颠覆以往对茶艺馆的刻板印象:从进入大门后宽阔的视野、流畅的格局动线,以及顶尖建材、灯饰等交织构成的空间;非常西方的桌椅摆饰巧妙地融入东方美学元素之内,充满贵气、时尚却又不失幽雅的人文意境,不难发现主人的用心。蓝官说,希望将最顶尖的茶,藉由茶道普及化,并告别老人茶时代,用时尚美学重新定义品茗文化,也能将早已走进家庭的茶艺重新唤回。

其实蓝官金玉原本经营火锅生意长达30年,半退休后却开起茶文化会馆,让友人纷纷跌破眼镜。长久以来对细微环节都要求最好的个性,也让“淡然有味”真正“非常有味”,例如茶席摆设,从挑选茶巾、茶杯间摆设到花卉搭配都极为讲究。而为了深耕客群,也会不定期在会馆内举办展览。让客户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接受美学文化的熏陶。

官金枝说,姊妹俩都喜欢茶,喜欢书法,喜欢美好的人情,喜欢台北“这么旧”也“这么新”的冲突与和解。她说“淡然有味”就是“要从淡中品尝极味,从平凡中体验不平凡”。在慢慢煮水、细细饮茶的刹那间,专注于茶汤的颜色、香气、滋味。

高雄之“蝉蜒禅言”

假如你想找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茶艺馆最兴盛时期的深层记忆,那么,你应该走一趟高雄,“蝉蜒禅言”这个命名颇具禅味的茶馆,应该会帮你找到答案。

关于茶馆名称,主人刘昌宪说其实与佛教禅宗并无任何关联,前两字源自东方美人茶小绿叶蝉的“着蜒”,代表“大自然给予的,看似不好,在另一方面却是好的”,但还须先静下心来,才能有所体悟。因此后两字就是希望透过沉静身心,思索自然与人的关系互动。他解释说,“禅言”就是“静心思索,与自然对话”,体会“蝉蜒”所代表的深层意义。他说古人翻译佛经,曾把“禅”意译为“静虑”,只有心灵安静之后,人才能开启智慧而深谋远虑。希望来客都能在宁静的空间,透过品茶回归真性情,这才是他开设茶馆的最大意义。

年轻的刘昌宪原本拥有年薪超过200万的外资投顾协理职位,为了一圆茶人的梦,起先只是一股脑儿地将所有的积蓄全部投入收藏最爱的台湾老茶,最后干脆辞去工作,与爱妻许慧卿一起在人潮熙来攘往的港都河堤路,斥资数百万按造自己的想法打造“蝉蜒禅言”,不只单纯地提供品茶的空间,还特别定位为文化营销,不仅藉以区隔一般的茶艺馆,也不认同时下动辄高举“人文茶馆”旗号的连锁店们。

刘昌宪说,与一般茶馆的最大差异在于这是一家结合茶与陶艺的特色茶馆i也不同于一般茶馆“各喝各的”,他在一楼为自己设置了主泡茶桌,让爱茶人可以面对面品茗、论茶、聊人生,希望来客可以尽情享受品茶、引茶的乐趣,而不必花费太多的心思在“执壶”上,反而可以专心聊天、看书或欣赏艺文活动,也才能吸引年轻族群接近茶,进而认识茶。

茶馆教案篇8

XX年5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赴钓鱼台国宾馆参观学习的活动。为此,之前我虽然曾做了不少功课,但当真正实际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感到了强烈的震撼。钓鱼台国宾馆在国人的心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平时只能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里,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外国元首、政界领袖,知道一些国家大型的庆典活动、商务活动和谈判活动等也常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但今天自己可以亲身步入其内,仍有免有些紧张和兴奋。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可以让人终身难忘。

一、浓郁的人文、美丽的自然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钓鱼台国宾馆是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东侧的一处古代皇家园林及现代国宾馆建筑群。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钓鱼台”因而得名,迄今已有800余年。至清代,乾隆三十九年,敕造钓鱼台,并御笔亲题“钓鱼台”三字。(此字样的—— “钓鱼台”标识在钓鱼台国宾馆随处可见。)现代的国宾馆园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至1959年在古钓鱼台风景区基础上扩大修建,用做来访国宾的下榻、会晤及召开会议的场所。国宾馆园区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湖水面积5万平方米。这里当真可谓是古树参天、绿草如茵、百花争艳、湖水如镜的“仙境”,让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身处园中,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学课本中的苏州园林,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一个姿态婀娜的少女,那么钓鱼台国宾馆则是一个自然稳重、彬彬有礼的绅士。无论苏州园林是怎样的驰名,也不会有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各异的景色,更没有这里的大气,一种崇敬之感油然而生。在绿竹环绕的小径深处中你会突然发现一座古朴的古代园林式建筑,环境优雅怡人;跟随在碧绿、蜿蜒的湖水中悠闲自在的黑天鹅前行,你会看到融合了中西式建筑风格的别墅群。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与自然。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怡人的美景与庄严肃穆的气氛相得益彰。门前站得比直的卫兵在不时提醒着你这里与其它观光园林的不同,但还是抵挡不了我联想起稳坐“钓鱼台”的姜太公。

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内部,随处可见的均是国宝级的文物、从半坡时期的陶罐,到历史上达到顶峰时期的清代瓷器,无一不是真品,无一不是精品;墙上挂的书画,无一不是出自名家,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几幅著名书画作品,在这里亲眼看到不禁倍感亲切;忍不住要仔细看一眼它风格迥异的落款。这里的每一个家具陈设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勤劳的中华儿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这次参观学习,对我来说是也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文化艺术的熏陶。

二、统揽全局,精心设计,制定方案。

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钓鱼台国宾馆的接待工作,国宾馆的相关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国宾馆的每一个接待方案都是总揽全局,精心策划设计,周密地准备,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加上反复地实地演练,时间精确到分秒,制定而成的。每一个接待方案的制定都凝结着“钓鱼台人”的心血和智慧。无一不体现着“钓鱼台人”的缜密的心思。这里神圣感和使命感充斥着每一个“钓鱼台人”的心,也感染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中华儿女的心。

三、 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钓鱼台国宾馆,每一次的接待任务都不允许出现差错,因为它代表着中国最高规格的接待水平,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的每一项工作来不得一丝的马虎,一切行动听指挥,是设计精心的方案,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得自于细致明确的分工。而每一个接待任务又涉及到繁杂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多方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来不得半点的懈怠。“钓鱼台人”用多年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

四、 简简单单中蕴藏的匠心与功夫。

在学习交流中,我体会到了接待工作的神圣。接待服务工作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端茶倒水,简单之极,其时不然,要把这杯茶倒好,其中也蕴藏着很多学问和功夫。正象十二号楼的业务经冷莉所说的那样,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杯茶,其中也蕴藏了“钓鱼台人”的匠心和功夫。

在钓鱼台奉上给每一位客人的茶杯中的龙井茶,不多不少,正好是10克。温度不凉不热,茶叶挺直舒展,茶色碧绿清新,茶香浓郁,将绿茶的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量的多少、奉茶的时间等等都很有讲究。这就要在客人未到之前要先将茶叶用水润上,润茶的水少了,茶叶泡不开;多了也不行,否则再加水后,茶水温度达不到标准;如果水面上有飘浮的茶沫,客人喝到嘴里是咽下,还是吐出,均不雅观,所以上茶前一定要用撇子撇去水面上飘浮的茶沫,而这时茶叶的投放量就不是10克,而是12克。正常会议每隔15、30、45分钟……就要添一次水,而所有操作都应快速、轻盈,不能洒出一滴水,不得发出一点响声,这就需要服务员要不停地反复练习,真有点儿可以同京剧名伶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相媲美。

五、 摒弃浮躁,踏实工作。

在学习中了解到,钓鱼台国宾馆招收服务员的标准很高,当然这也在情理和意料之中,当了解到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服务员是来自于我们营口市,甚至来自于鲅鱼圈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据钓鱼台管理局的王永信书记透露,钓鱼台国宾馆内几乎每一位管理者全部来自基层,当年都曾是服务员。国宾馆没有直接招聘过应届毕业生做管理人员。王永信书记还忠告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上的新员工要摒弃浮躁,踏实工作。从基层小事做起,即使是简单的清洁卫生工作也存在很多学问。此次负责为我们介绍情况的十二号楼的业务经理冷莉女士,来自浙江,今年32岁,原来就是一名服务员,如今在钓鱼台工作已经14年了,她得体的言谈举止,扎实的业务功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9年被钓鱼台国宾馆招为服务员的袁咏梅也是辽宁人。在服务岗位上勤奋工作10多年,如今已经是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业务部五号楼经理。“走上工作岗位,应该勤奋工作。告别浮躁情绪,通过努力来达到职位的递升。工作需要实践累积经验,这些经验并不是高学历就可以获得的。”袁咏梅也曾这样向即将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建议。(袁咏梅的事迹摘自互联网)

六、 美食、美器、美服务,一生难得的经历。

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来自与市政府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相关领导和人员的热情接待。更让人为之羡慕的是有幸品尝了国宴。钓鱼台以美食、美器、美服务著称于世。

美食 钓鱼台菜被称为国宴菜,在漫长的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其选料严谨,用料考究,配伍得当,调理精细,造型优雅,定名规范,注重养生,浓缩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更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名厨大师之多,居全国之冠。现年82岁的侯瑞轩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从艺60余载,被誉为当代“国厨”,人称“侯大爷”。侯大爷出任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的近20年里,潜心研究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为适应接待各国贵宾的需要,他不断对传统菜进行改进、创新,逐渐形成了“清鲜淡雅、醇和隽永”的独特风格,做出的菜被各国贵宾和中国烹协称为“钓鱼台菜”。在这里我品尝到清澈透明、鲜美无比的松茸鸡汤,造型优美的迎宾冷盘,营养滋补的鱼翅全家福……每一道菜都是一份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不忍下箸。无奈服务小姐见你没吃就不会上第二道菜。每道菜吃完,服务小姐就会适时适宜地将餐具取走,时刻保持餐桌的整洁、美观。

美器 钓鱼台餐桌上的每一件器物均可以用美伦美焕来形容,并且摆放规范有序,别具匠心。但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时刻均在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景泰蓝的陶瓷器皿、玲珑剔透的水晶、玻璃酒具、菜单上的大红中国结,就连绑扎餐巾布的扣子,也是能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特色的琉璃。姿态秀美的高雅插花插在玲珑剔透的水晶天鹅上,寓意深刻。整个餐厅以炫烂的明黄为主色调,龙凤图纹在这里比比皆是,一副中国式的皇家气派。而让我感到新奇的是,在西餐当中常用来当做装饰的欧式烛台、蜡烛在这里也被摆上的餐桌,筷子和刀叉并用。钓鱼台实行的是分餐制,据说,中餐的分餐制——中餐西吃,是钓鱼台的首创。而这些,是多年来“钓鱼台人”在长期的接待工作中总结出来,符合现代接待工作的实际需要。

美服务 十二楼冷经理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时,来自26个国家的元首夫人在十八号总统楼宴会厅,受到26名身高均在1.73—1.74米,端庄秀美,落落大方,身着白底印着牡丹花的旗袍,面带微笑,伴茉莉花的曲调,同时端着菜盘,同时步入大厅,同时放下菜盘,同时打开餐盘上的盖子,同时迈着轻盈的步伐离开的钓鱼台服务员的服务时,无不为之赞叹。而这样的服务设计在每一个接待中均有所不同。周到规范、充满东方神韵美的优质服务得到了进入这里的每位宾客的好评。

七、 不卑不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学习的最大收获。

此次学习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钓鱼台国宾馆里的服务人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最基层的服务生,他们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无不大方得体,不卑不亢。热情而不失端庄,周到而不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举手投足间无不表现出平日里的训练有素。各项操作,整齐划一,张弛有度、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在钓鱼台中,有一系列的成套的接待规范,在严格按规范服务的同时,也要灵活把握,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以宾客的要求为准则,周到细致地服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比如:克林顿访华期间,本来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本来被安排在西式卧房,因其被十八号总统楼的中式房间所吸引,我们服务人员立刻就为其调换了房间。又比如:在一个餐厅里安排主人的座次位置时,你可以根据门的位置来安排,也可以根据房间里的陈设来安排,还可以根据主人的习惯来安排。据说,在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时,接待26位元首夫人的菜单均不一样,因事前就先考虑到每位夫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的不同,而精心设计了不同内容菜谱……以宾客感到舒适惬意为原则,所有这些均体现了活学活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我本人更是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事项虚心向专家求教,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感到不虚此行,收获颇丰。唯感时间紧迫和自己所学的不足。

茶馆教案篇9

冯建华是个有意思的老北京人,一口京片子,随时能引经据典把人说得一愣。在他眼里,世间万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您看不开,就是因为没放下,您说对不?”他一笑呵呵,手里的两个铁核桃就转得飞快,笑容里闪过一丝慧黠。

曾经茶馆的日子

20世纪90年代,在冯建华眼里,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那时候,北京的茶馆业正方兴未艾。“我说的茶馆,可不是现今连唱卡拉OK带搓澡的那些四不像,而是真正老北京的茶馆,是集传统文化、民俗小吃、品茶看戏、社会交往为一体的休闲地方,来的都是好文化这一口的客人,多是二环里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就像我,祖上打乾隆中叶到的城里,打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哪儿有好玩好看招人乐的,我都门清。”

冯建华不无遗憾地回忆过去:二十年前,崇文门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一直往北走才能看到当时还算高耸的哈德门饭店、新侨饭店和同仁医院,自然也有购物的好去处,但不是新世界百货,而是崇文门菜市场;两广路也还不存在,只是一条条狭窄的街道串在广安门和广渠门之间,行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走,不然从某条胡同飞出来的自行车会把你撞个正着;那时候的永定门只有一条简单的过河桥,两边都是狭窄的通道,而东便门的城墙还很破败,也没有城墙下长长的草坪;绕过鼓楼站到后海的银锭桥上,仍然可以观山,因为海淀还没有今天的中关村这些园区,连“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都还能在胡同里听见。总而言之,那是一个不算现代化,但挺北京的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茶馆,出现了四大家,有尹盛喜先生的老舍茶馆,有段云松先生的五福茶馆,有我冯建华的京味茶馆,再加上后来的天桥乐茶园,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的茶客。就说我们京味茶馆吧,那是个什么场面?总共不过一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十来张桌子,却挤了有一百多号人,连柜台里都站了人,我自个儿就只好上过道里待着。”冯建华一乐,眼神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十多年前的自己:1996年,刚刚三十来岁的冯建华,辞去了机关工作,通过一位北京晚报的朋友介绍,在当时西琉璃厂的中国书店旁,租了两间房子。当年的3月26日,京味茶馆开张,很快就成了京城茶客们喜欢聚齐儿的地方。做了掌柜的冯建华,终日里戴着一副旧式黑框眼镜,身着褐色或蓝色棉布长衫,见人进来就领着中式短打扮的小伙计高声招呼:“里边请吧您呐!”活脱脱一个老舍笔下的茶馆大当家形象。为开这家茶馆,冯建华可没少下功夫,他从17岁起就拜师学艺,所以一招一式,都还原了老北京传统茶馆的套路。无论是茶馆的摆设还是掌柜、伙计们的打扮,乃至茶具茶食,再到服务方式,无不再现了老北京茶馆的风情。

京味茶馆的红火,首先是因它的文艺气息浓厚。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比如纪念京剧老家谭鑫培先生、肖长华先生的聚会,比如迎中秋的曲艺晚会等等,另外每逢周二,茶馆里都会有一场“子弟八角鼓”票房,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和票友同台互动。也因此,在冯建华的茶馆里,经常能见到一些梨园行和民俗界的知名学者、专家,如刘曾复、刘乃崇、崔琦、周桓、孙岳、高宝贤、刘嵩昆、崔普权等。冯建华十分尊敬这些老前辈,同时他也不断练习相声、双簧等传统技艺,并有了“小茶房”的艺名。有时候为了娱乐,他自己也上台玩一把,结果逗个满堂彩。而最让冯建华感到拔份儿的事是,京味茶馆是后第一家恢复了传统相声大会和“灯晚儿评书”表演的京城茶馆。

这红火的第二条原因,是冯建华的善于经营得人缘。他认识茶馆的每位熟客,有客登门,立马招呼伙计用烧得热热的茶水,给人先沏上一壶香片;客人在京味茶馆一进门,便可见亲切的八仙桌和长条板凳,以及民国年间的招贴画。茶馆东南角是个电茶炉,西南角是柜台,柜台上摆着十来样茶食,有炒花生、咸瓜子、大杏干、木樨枣、葡萄干、柿饼儿、酥蚕豆等,任人随意挑选。最绝的是,一到夏天,茶馆自制的冰镇酸梅汤和玫瑰露,总让前来光顾的茶客直呼过瘾—做玫瑰露的糖玫瑰,是京西妙峰山的特产,醇香馥郁,做出的玫瑰露汤色红润,喝上一口,让人香透唇舌、流连忘返。而直到如今的大众点评网上,都还有年轻的顾客谈起京味茶馆:“小时候,老跟着爷爷去京味茶馆听相声,最忘不了那儿的冰镇酸梅汤,那个味正啊,到现在想起来腮帮子还透着股子酸甜。”

尽管生意红火,京味茶馆却依旧坚持它亲民的价格:听一下午的相声曲艺,才交两块钱;沏一杯普通花茶,三五块钱;还有许多老人自带茶杯和茶叶,就添茶馆里的开水,喝上一整天,才一块钱。因为冯建华觉得,人生在世的最大目的,不应该是为了钱,而是人活着,得有个精神头儿,爽爽利利、大大方方地奔着理想去干,心里才会塌实。“咱有咱的活法、咱有咱的乐,我不跟别人比,那比不了,也没法比。”坐在我面前的冯建华,特认真地说。

曾经红火的一切,在2000年时突然戛然而止:那一年,因为中国书店的上层发生了变动,冯建华得到房租大幅上涨的通知,这之后,他与新上任的经理关于房租的谈判彻底破裂。冯建华一怒之下,一拍桌子摔了茶碗就走人,茶馆里所有的桌椅板凳等物件一概不要,当时就撂了挑子。“老北京人讲究的是个理儿,伤了这个理,我不能接受,我的茶客们也不会答应,我就得较这个真。”冯建华如是说。

在文化民俗中呐喊

离开了京味茶馆,冯建华的日子依旧没消停。十几年来,他一直奔走于全国各地,考察并钻研民俗、佛学、茶经等各种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活动,成了他最主要的生活内容。他现在是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师大以及人大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专门讲授老北京的民俗和茶文化。每次当他讲课时,平时空荡荡的教室就坐满了人,学生们对冯建华的妙语连珠印象十分深刻,他们会向这个高高胖胖的中年人,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冯建华一个玩笑,就能轻松解决。

习惯收听调频87.6兆赫北京文艺电台的听众,一定记得多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文艺类广播节目《闲话京城》。当年因为跟梨园世家出身的主持人梁倩相识,冯建华应邀策划并主讲了一年半的《闲话京城》,一直到它改版为止。每期25分钟的节目,被冯建华说得妙趣横生,以致造成了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每天一到上午10点,所有奔跑在北京大街小巷的出租车上,放的全是《闲话京城》。风里来雨里去的的哥们,成了这个节目的铁杆粉丝,甚至有人因为听得入迷,闯过了红灯还浑然不觉。这之后,他又担纲主创了《什刹海》、《北京时间》等广播和电视栏目,同样深受观众欢迎。“北京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它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一个景能说出几个版本的传说,所以做这些节目,就熟门熟路。”冯建华说,自己在做节目时,始终坚持着文化这个“瓤子”。因为自古以来,所有类别的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都要经过时光不断的冲刷和磨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当年他之所以能再现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茶文化,能将各种掌故和风俗应用到真实的生活里,就是因为它有着实实在在的文化传承,它连接的是极其珍贵又将要断层的老北京的历史文化。

“近些年我开始四处走走,结果发现各地的传统文化缺乏保护和失传的现象极其严重。比方说安徽池州的傩舞,它有4000多年历史,源于远古时的祭祀仪式,蕴涵着极典型的社祭和宗族色彩,且深受儒、佛、道三教的渗透和影响,至今仍保持着古朴和粗犷的原始风貌,被誉为“戏曲活化石”。它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戏曲、民俗文化、社会风尚和宗教演变都有一定的价值,可说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民间瑰宝。可如今它却因各种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造成演出市场的急剧萎缩,因而后继乏人,濒临危亡。 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真是急在心里啊!”冯建华叹了一口气,他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不远处的建外SOHO楼群间,林立着各种招牌,捧着iPad的年轻人正在用耳机打电话。

2009年时,冯建华向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了名为《保护濒危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提案,很快就得到回复,由文化部亲自挂帅,在全国各地成立专门的办公室,登记造册这些艺术种类和艺术传承人,以挽救民族瑰宝。欣慰之余的冯建华,喝着盖碗茶咂摸出特别的清香:“我是两届农工的中央文化委员,能为保护文化起到一点小作用,我这日子就算没白过!”

冯建华自称为中国茶文化北派茶礼的传承人,对现今茶文化市场的乱局忧心忡忡:“现在很多人连茶艺和茶道还没搞清楚,就开起了茶馆。要知道,艺讲究的是表演,道讲究的是自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找几个漂亮姑娘,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坐在店里泡茶,它就是茶道了吗?明眼人看了只能摇头。茶叶市场也是一个字—乱,‘傻子买傻子卖傻子今天赚两块’,是指不仅仅是买茶叶的消费者,就连一些茶行业内的从业人员,都缺乏专业知识和素养,导致各种怪现象发生的。一个刚学两年茶的年轻人就能当上评茶师,这可能吗?中国的茶知识深了去了,你学十年才不过入门,要想达到公正权威的评定水准,怎么也得有二十年的功力。”

茶馆教案篇10

钟山陵茶厂――劳动实践基地

钟山陵茶厂位于南京东郊部级风景名胜区内,是南京雨花茶的发源地、创始地。学校充分利用这一社区人力资源,与该单位取得联系,使其成为了我校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

1. 拓展学习空间,营造多元化的研究氛围。

新课标提倡实践性学习,强调学习空间的拓展,我们紧扣这一理念做了大胆尝试和探索。首先通过组织课题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确定名茶荟萃、茶联茶歌、茶的历史与发展等研究小组: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研究课题,并组成研究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每个小组都有相应的教师负责,每两周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在活动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写研究报告,逐步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小组的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了新的内容,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 推广《钟山茶语》,掀起了茶文化新高潮

2009年暑期,我校课题组成员精挑细选了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钟山茶语》,李校长还题写了序言“校长品茶”。随着这本茶文化教育文本的推广与使用,在我校学生中掀开了 “读茶知、学茶艺、识茶礼、修茶性”的茶文化新高潮,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此外我校还特聘了中山陵茶厂的陆厂长为我校茶艺实验校外博导员。这样一来,为紧扣茶文化教育课程茶知与茶艺并重,课本阅读与实地体验共存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3. 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根据校特长生评比方案,制作了“茶博士”荣誉证书,出台了“茶博士”学习过程评价表,从“乐于参与”、“获得体验”、“创新意识”、“成果收获”这四个指标入手,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对每次活动及时进行总结评价,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以此激励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一次次的学习过程评价,立足于学生多元的发展过程,最终不管是否成为校级“茶博士”,都将促使学生在不断地扬长避短中,在一次次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逐渐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应用、学会创新。

梅花山――教学实践基地

梅花山同样位于南京东郊部级风景名胜区内,因梅花闻名,山上植梅数千株,品种繁多。春天梅花盛开时,遍山梅花争芬斗艳,游人如织。由于社区紧邻紫金山,很多学生家长在钟山园林局工作,我们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可以利用社区人力资源使梅花山成为学校的教学实践基地。

每年初春,学校会组织师生踏青赏梅,通过探梅、赏梅、品梅的实践体验,使大家对“梅文化”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学校已有深厚底韵的梅文化的氛围中,如何依托这个资源,用好它,将“梅文化”渗透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也让“梅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光芒更璀璨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今年开展以“梅花”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从“知”梅,“读”梅、“探”梅到“爱”梅、“颂”梅、、“学”梅,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了“研究”过程,了解了“研究”方法,由表及里,感情得到升华。同时,我们还突破学科的单一性,让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尝试语文、科学、音乐、美术、思品等多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亲身参与学习过程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低年级结合课文“春到梅花山”,踏青赏梅,在大自然这本无字书中亲身感受,让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自主解决预习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收集、诵读有关梅花古诗词以及经典美文的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积累了许多有关梅花的篇段和佳句,在此基础上,举行了以“梅花”为话题的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梅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了梅花不畏严寒、百折不挠的品质,与众不同的可贵。

学生通过采风、查阅文献、看书学习和观察实验等途径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使得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体验生活,学会了积累生活经验。为了让梅文化在智育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启迪,我们中高年级学生在科学教师的带领下开展小课题研究,尝试着让学生跟教师、与家长合作进行有关的探索活动,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和点滴体会,并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尝试着写小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如《梅花的嫁接》、《梅的生长》、《蔬果好还是疏花好》等。通过种种实践活动,充分锻炼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促进了学生智育的发展。

思品学科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梅文化的教育、浸润功能,借此对学生进行了耐挫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宠着的一代。他们中的很多人经不起一点挫折,受不起一点委屈。一遇到困难就会泄气,尤其是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此,我们十分注意寓德于“梅”的教育。各班还组织了“梅花赞”、“我与梅花”等主题班会活动,梅花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和它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的意志品质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理工大兵器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是我校的近邻,院内兵器博物馆是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馆内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多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现代兵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弹药类、引言类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的藏品。其中许多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不少枪支、火炮等现已成为国内及世界上的孤品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