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经营策划书十篇

时间:2024-01-12 17:47:26

茶馆经营策划书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1

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间,易安居创意茶事作为参展企业在会展上大放异彩。独特的展位设计,融合山、水、茶、器、境之元素,让茶与道虚实相生,互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由易安居创意茶事承办的“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也在此次博览会中展出。近几年,易安居频频在省级媒体亮相,走进大众视野,易安居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稳健的发展引来业界众多关注,笔者将带领各位读者走进易安居唯美的茶道世界。

易安居的发展历程

易安居的创立源于易安居主人王书荣和黄劲榕夫妇与茶的结缘。上个世纪90年代,二人共同就读于厦门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因为对茶与禅宗的共同喜爱,在寺庙中泡茶交流也就成了他们的独特恋爱方式。二人在毕业之后萌生了开办茶馆的念头,由于黄劲榕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茶馆的名称也由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

或许是美术专业的背景对二人影响至深,易安居在初创阶段就显得与众不同,茶馆设计独具匠心,注重对喝茶氛围的营造。在易安居里品的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心境。喜爱紫砂壶的夫妇俩也经常在茶馆里举办器具展、画展等活动,极富特色的易安居很快就在业界脱颖而出。

易安居螺旋上升式的发展,使易安居前行的每一步都很稳健。从1998年,易安居茶人黄劲榕、王书荣创办了第一家茶馆开始,易安居就成为了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代名词。

2003年,经过了五年对茶及茶人生活的深刻体悟,二人创办了易安居•温泉茶道会所。因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该会所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十佳茶馆的称号。

2006年,已经是年轻老茶人的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出于对茶道境界美的不断追求,在福州著名的西湖畔创办了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同时,开始建设武夷山的茶叶基地和茶厂,转向了对自主茶品牌的生产与研发。

2009年,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创办了武夷山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由此,易安居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信念愈发清晰与坚定,全心全意打造茶人至纯至美的茶道生活空间,并设计制造充满艺术气息的茶道器具。

2010年,经过十二年的思考与实践的积淀,易安居茶人带着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对茶禅生活的感动,就此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品牌之路。注册成立的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重新组合了旗下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易安居茶精舍、武夷山仙人岩茶业有限公司、宁德市五蕴茶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这一路的发展而来,让易安居有如此的辨识度,源于夫妻二人对经营理念的坚持。

再造唯美茶境

在易安居众多的茶会所之中,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最被人称道。古堞斜阳原是宋淳熙年间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西湖上建澄澜阁中的一景,损毁后于1986年进行重修。出于对禅宗意境的追求,最初夫妻俩本想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开到山上,一位学者友人提醒“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于是黄劲榕夫妇最终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放在了福州西湖畔。

“茶香浮古堞,心静易安居”,品茶在此成了浪漫惬意的事。枝丫下,西湖美景真亦假时假亦真。信步桥上,俯身可细察涟漪,远眺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浪漫的情调在不经意间如红木桌上的清茶,微微发酵,暗香酽酽。这是很多人到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品茗时的感受。

多年经营中,屡有人提意在会所内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牟取暴利,或是在茶会所内设立场所,提高上座率迎合低俗之风。每每遇此,夫妻俩总是秉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茶艺居定位为茗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艺术展示的平台。易安居在浮燥的世风中始终坚守茶文化的原味,每月举办斗茶会,不定期地举办茶器具展览,成为榕城一景。对于“唯美”二字的追求,贯穿于易安居发展的每一步。

易安居的茶道生活

易安居所倡导茶道生活的艺术,追求简单安如的智慧人生。易安茶道呈现这样一种生活:物质的收获与精神的成长并不矛盾;事业的成就与家庭的美满并不冲突;辛勤的进取与悠然的享受并不对立。易安茶道是以茶道生活感悟禅的境界,用生动的茶智慧品读“易”的精神,是感悟内心纯净、真如易安的上品人生境界。

茶道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它应该是更为实质,更具内涵的事物。“易”既是简易、洁净、精微;“安”既是真安、至善、真如。

在多年的经营当中夫妇二人意识到,要从单纯的茶叶营销中有更大的突破,周边营销必不可少。仅仅在茶叶品质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爱茶的人越来越多,对茶器具、对喝茶氛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是产茶大省,茶的种类繁多。同时,福建也是艺术之乡,拥有福建漆器、陶瓷、石雕、木雕等工艺美术品。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茶器具、茶包装,以及茶空间的设计却没能与时俱进,更没能将艺术美融合茶设计。因此,为了营造出一种雅俗共赏,不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能接受的茶界之美,易安居发起策划了“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此次大赛,意在发现和培养茶道用品设计和研发人才,促进福建茶文化及中国茶道用品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了增加大赛的影响力,还特别邀约了来自韩国、日本、宝岛台湾及国内的十多位艺术名家的作品前来参展。这些作品匠心独具、内涵丰富,足以让观展者充分感受到茶道用品中的艺术魅力,品鉴茶文化与艺术融会带来的独特创意视觉,也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海峡两岸的茶道用品创意设计的交流。

问及易安居为何如此大手笔地策划茶道用品赛事时黄劲榕女士回答道:举办比赛能不同程度地将茶文化与艺术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宣传推广茶道用品的创意,也与易安居的企业理念不谋而合。

茶文化创意的独特经营理念

历经十三年的发展,易安居由最初的单纯茶馆经营和制茶生活,向茶企业的转变。与众不同的是,易安居以“创意唯美茶境界”作为品牌定位及核心竞争力,贯彻“创意兴茶、文化兴茶”的全新发展理念。黄劲榕女士提到,在易安居今后的发展方向中,首先要加强公司有机茶园的建设,保障品质稳定,易安居在武夷山已经建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为倾力打造易安居茶精舍这一特色茶业已在连锁品牌做好准备,据悉,易安居将导入专业的茶企VI。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2

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期间,易安居创意茶事作为参展企业在会展上大放异彩。其独特的展位设计,融合山、水、茶、器、境之元素,茶与道虚实相生,互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媒体的视线。由易安居创意茶事承办的“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也在此次博览会中展出。近几年,易安居频频在省级媒体亮相,走进大众视野,易安居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与稳健的发展引来业界众多关注。现在,笔者就带领您一起走进易安居唯美的茶道世界。

易安居的发展历程

易安居的创立源于易安居主人王书荣和黄劲榕夫妇与茶结缘。上个世纪90年代,二人共同就读于厦门鼓浪屿的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因为对茶与禅宗的共同喜爱,在寺庙中泡茶交流也就成了他们的独特恋爱方式。毕业之后,他们就萌生了开办茶馆的念头,由于黄劲榕十分喜爱李清照的词,茶馆的名称也由李清照的号“易安居士”得名。

或许是美术专业的背景对二人影响至深,易安居在初创阶段显得与众不同。经由他们设计的茶馆独具匠心,很注重对喝茶氛围的营造。在易安居里品的不仅仅是茶,更是一种心境。同时,喜爱紫砂壶的夫妇俩也经常在茶馆里举办器具展、画展等活动,极富特色的易安居很快就在业界脱颖而出。

易安居螺旋上升式的发展,使易安居前行的每一步都很稳健。从1998年,易安居茶人黄劲榕、王书荣创办了第一家茶馆开始,易安居就成为了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代名词。

2003年,经过了五年对茶及茶人生活的深刻体悟,二人创办了易安居・温泉茶道会所。因其独特的审美品位,该会所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十佳茶馆的称号。

2006年,已经是年轻老茶人的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出于对茶道境界美的不断追求,在福州著名的西子湖畔创办了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同时,他们还开始建设武夷山的茶叶基地和茶厂,转向了对自主茶品牌的生产与研发。

2009年,王书荣、黄劲榕夫妇创办了武夷山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由此,易安居追求唯美茶境界的信念愈发清晰与坚定。他们全心全意打造茶人至纯至美的茶道生活空间,并设计制造充满艺术气息的茶道器具。

2010年,经过十二年的思考与实践的积淀,易安居茶人带着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对茶禅生活的感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品牌之路。注册成立的易安居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重新组合了旗下: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易安居茶精舍、武夷山仙人岩茶叶有限公司、宁德市五蕴茶业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

唯美意境易安居

在易安居众多的茶会所之中,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最为人称道。古堞斜阳原是宋淳熙年间福州知州兼福建抚使赵汝愚在西湖上所建澄澜阁中的一景,损毁后于1986年进行重修。出于对禅宗意境的追求,夫妻俩一开始想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开到山上。一位学者友人提醒他们:“小隐于山、大隐于市”,于是黄劲榕夫妇最终将这第三家茶道会所放在了福州西湖畔。

“茶香浮古堞,心静易安居”,品茶在此成了浪漫惬意的事。枝丫下,西湖美景真亦假时假亦真。信步桥上,俯身可细察涟漪,远眺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浪漫的情调在不经意间如红木桌上的清茶,微微发酵,暗香酽酽。这是很多人到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品茗时的感受。

多年经营中,很多人都提意在会所内出售野生保护动物牟取暴利,或是在茶会所内设立打麻将场所,提高上座率迎合低俗之风。每每遇此,夫妻俩总是秉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将茶艺居定位为茗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艺术展示的平台。易安居在浮燥的世风中始终坚守茶文化的原味,每月举办斗茶会,不定期地举办茶器具展览,在成为榕城一景。对于“唯美”二字的追求,贯穿了易安居发展的每一步。

易安居的茶道生活

易安居倡导茶道生活的艺术,追求简单安如的智慧人生。易安茶道呈现这样一种生活:物质的收获与精神的成长并不矛盾;事业的成就与家庭的美满并不冲突;辛勤的进取与悠然的享受并不对立。易安茶道是以茶道生活感悟禅的境界,用生动的茶智慧品读“易”的精神,是感悟内心纯净、真如易安的上品人生境界。

茶道不应该停留在表面,它应该是更为实质,更具内涵的事物。“易”既是简易、洁净、精微;安既是真安、至善、真如。

在多年的经营当中,夫妇二人意识到,要从单纯的茶叶营销中有更大的突破,周边营销必不可少。企业的经营,仅仅是在茶叶品质上下功夫还远远不够。现在爱茶的人越来越多,对茶器具、对喝茶氛围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是产茶大省,茶的种类繁多。同时,福建也是艺术之乡,拥有福建漆器、陶瓷、石雕、木雕等工艺美术品。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茶器具、茶包装,以及茶空间的设计却没能与时俱进,更没能将艺术美融合茶设计。因此,为了营造出一种雅俗共赏,不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都能接受的茶界之美,易安居发起策划了“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此次大赛,意在旨在发现和培养茶道用品设计和研发人才,促进福建茶文化及中国茶道用品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了增加大赛的影响力,他们还特别邀约了来自韩国、日本、宝岛台湾及内陆的十多位艺术名家的作品前来参展。这些作品匠心独具、内涵丰富,足以让观展者充分感受到茶道用品中的艺术魅力,品鉴茶文化与艺术融会带来的独特创意视觉,也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外、海峡两岸的茶道用品创意设计的交流。

问及易安居为何如此大手笔地策划茶道用品赛事时,黄劲榕女士回答道:举办比赛能不同程度地将茶文化与艺术有效结合,全方位、多元化地宣传推广茶道用品的创意,也与易安居的企业理念不谋而合。

茶文化创意的独特经营理念

历经十二年的发展,易安居由最初的单纯茶馆经营和制茶生活,向茶企业的转变。与众不同的是,易安居以“创意唯美茶境界”作为品牌定位及核心竞争力,贯彻“创意兴茶、文化兴茶”的全新发展理念。黄劲榕女士提到,在易安居今后的发展方向中,首先要加强公司有机茶园的建设,保障品质稳定。目前,易安居武夷山已经建立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为倾力打造易安居茶精舍这一特色茶业已在连锁品牌做好准备,据悉,易安居将导入专业的茶企VI。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3

一、发展我县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表现形式。

(一)我县文化资源的丰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县文化资源种类多、品位高、潜力大,一是种类多,积淀了以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山背、古艾国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黄龙禅宗文化为代表的禅文化、以九岭山脉次原始森林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黄庭坚、陈氏五杰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蚕桑、茶叶、供砚、木雕工艺制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二是品位高,作为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秋收起义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山背文化作为江南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符号、古艾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载入《史记》、黄庭坚、陈氏五杰名扬海内外,宁红茶享有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美誉,表现出我县文化资源独有的魅力;三是潜力大,我县独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方产品,只要扎实求证,认真规划,努力实施,就可以开创一门学科,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具有深厚的潜力。

(二)我县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是打造了文化品牌,培育了双井之春艺术节品牌,社会关注度、参与度显著提升;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保护工作,全丰花灯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宁河戏、一圣仙娘花灯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此次在全丰调研了解到,全丰镇充分利用全丰花灯获得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优势,组织民间艺人活跃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区,去年演出近200场,获得收入70余万元。目前,有广东、浙江等演艺公司邀请全丰花灯表演队赴当地表演;做大名人文化品牌,举行了黄庭坚草书邮票首发式、拍摄了《大宋才子黄庭坚》电视剧;挖掘红色资源,拍摄秋收起义专题片、组织了高规格的苏区论坛;成功申报中国书法之乡。二是群众文化方兴未艾,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三是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高位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扎实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全县乡镇网络整合,多措并举繁荣群众文化;四是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县委、县政府对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投资488万元对国保单位秋收起义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投资7300万元对省保单位黄庭坚纪念馆进行扩建,投资80余万元对省保单位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进行维修。

(三)强工兴城战略为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几年,我县强工兴城战略取得重大成就,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引进了以浙江义乌创业园为代表的一批小商品、手工装饰品企业。工艺品生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新兴产业,具有劳动力密集、门槛低、见效快、增收明显的优势,能形成对文化产业的硬支撑;二是创建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了黄庭坚公园、马家洲公园、大洋洲公园,在建的有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一批文化项目,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无法与其他产业相提并论,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我县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文化产业经营主要在网吧经营、印刷复制、电影放映、图书发行、书报刊零售出租、娱乐场所经营、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打字复印、文体用品零售、室内游戏等领域,产业发展仍处在自发性状态,布局分散,组织化、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差。

(二)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不够。资源开发能力弱,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开发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比如,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如何衔接,文化资源与蚕桑、茶叶、工艺饰品生产如何结合,没有一个协调机构来搞统一策划、对外营销,旅游部门推介景点,没有一份完整的导游词;作为闻名全国的宁红茶、双井绿,经过数十年努力,外包装品位得到提升,但是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被挖掘,仅见数种茶叶印刷了黄庭坚诗词,创新力、影响力不强。同时,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文化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有限,也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三、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启示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调研组通过考察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工作,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强烈感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种综合的效应,对于提升县域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吸引力,增加当地居民对本县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本地区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我县文化产业时不我待。结合其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调研组归纳了几点对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的有益启示: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4

后有搜狐等媒体报道:经《中国连锁》杂志向星巴克中国了解,此消息并不属实。星巴克中国向《中国连锁》表示,星巴克中国旗下品牌Teavana在2016年并没有计划在中国开设专属实体门店,而是茶品牌Teavana将进入星巴克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门店进行销售。

无论茶馆开不开,这一次星巴克都赢了,Teavana也赢了,二者都获得了高效的品牌传播。这一次品牌传播带来的巨大收益,换做其它茶叶品牌,即使花上一个亿,也很难达到这种传播效果,不仅“唤醒工农千百万”,“你方唱罢我登场”,“搅和”了中国茶产业,而且对星巴克和Teavana来说,这次品牌传播几乎不费一兵一卒,一切的收益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但很多品牌,不仅仅是茶叶品牌,在提到品牌宣传或品牌传播时,想到的都是要花很多钱,例如,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代言到电视广告,抑或是各类赞助、路牌广告、网络广告、自媒体广告、报纸广告等等,哪一项都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事实上,砸钱不是品牌塑造的必由之路,大部分品牌也都没有这个实力砸钱。

多用脑子,则能少用票子,才是品牌塑造的王道,而且越是成功的品牌,越擅长利用免费资源。品牌传播更是如此!倘若我们在品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运用核链公关策略,创造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充分挖掘并整合各类免费资源,创造出小本暴利的品牌传播效果,那么,一个品牌就能四两拨千斤,以超低成本让目标受众快速认知并认可。

如何充分挖掘免费资源呢?

谢付亮建议你必须站在足够高的“高度”上。这就像你站在平地上,你很难看到整座山以及四周的风景,若是你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自然是“一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例如,远卓品牌策划公司有个习惯,在品牌定位方案出来之后,我们会带着客户“故地重游”,或“看山”,或“游水”,或“读史”,或“观人”,都会让客户立即产生一种“焕然一新”“喜出望外”的感觉,惊叹原来这么多免费资源都被自己忽略了,幸好及时觉悟并有效利用!

刚刚说的是“有形的高度”,更重要的“高度”是“无形的高度”。谢付亮认为中国茶和中国文化已经是孪生兄妹、形影不离,我们做茶叶品牌自然要整合利用文化元素,然后基于茶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找到二者的内在关系,将其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一起去服务消费者、造福消费者。例如,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多少帝王将相、多少经史子集、多少悲欢离合、多少琴棋书画,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珍贵的免费资源可以整合利用,一旦挖掘并及时注入到品牌里面,立即能够让品牌优势极速增加,从而快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销售成交,保障品牌成功。

有了“高度”,还要把握好看问题的角度。

这就像在你的身后放一吨黄金,你若不懂得转身,只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个方向,那么,一吨的黄金永远不会成为你的品牌资源。现实就是这样,很多茶叶品牌都在捧着金饭碗讨饭,放着大好资源不用,愣是去瞎编乱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倘若多换换角度,多一些有高度、有深度的思考,这些品牌就能发现更多的优势,然后将优势不断注入到品牌之中,让品牌丰满起来,让产品更具魅力,从而促进销售成交和品牌成功。

因此,当我们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再来看这次星巴克开茶馆的“误传”和“辟谣”,我们不仅可以推测这极有可能是一次“蓄谋已久”的公关造势,并且可以进一步推测,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核链公关传播案例,充分整合利用了茶叶界的免费资源。例如,现在各类大大小小的媒体上,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解读和观点都在快速传播星巴克和Teavana,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了一件事,即,茶品牌Teavana将进入星巴克中国和亚太地区的门店进行销售。

品牌传播的效果已经呈现在眼前,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核链公关?即,通过用“脑子”制造中子——新闻事件,轰击铀核——核心媒体,引爆重核裂变般的媒体传播效果,从而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效创建强势品牌。核链公关有三个要素:其一,制造中子;其二,选择合适的铀核;其三,恰到好处的进行轰击,并在进展过程中控制核裂变的方向。抓住了这三点就可以发挥核链公关的巨大威力,快速提高茶叶品牌影响力。

十多年来,从珠钻之争到白茶娶妃,远卓品牌策划公司充分整合免费资源,从品牌定位到品牌传播,持续运用核链公关策略,一次次用不到一百万元的投入创造了上亿元的宣传效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具有世界级级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助推了从中国珍珠到中国茶叶等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复兴。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考《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中的案例分析。

再回到星巴克开茶馆这一“误传”的事件上,“开茶馆”还是“卖茶叶”,早已不是什么是关键问题,其在战略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为了星巴克进军中国茶叶市场而增加的“棋子”,也是正在落地的“棋子”,都在为星巴克的茶叶战略服务。

那么,对于中国茶产业来说,不断深入茶叶市场的星巴克,究竟是“克星”还是“救星”呢?

首先,中国茶叶行业要重视星巴克的战略。星巴克涉足茶叶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例如,早些年星巴克已经在标志中去掉了“COFFEE”等字样,并且开始卖茶,这些都是中国茶叶行业需要重视的,并且要在具体的经营中,像星巴克一样思考自己未来怎么做,以宽广的视野来面对整个市场。但也会有人中国茶叶是很大的行业,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绝不是一个星巴克能够“媲美”的,中国茶叶如何看待星巴克不重要,没必要和这样的品牌排列在一起。此言不无道理,但中国茶企太多、规模太小,所以从整个行业来看星巴克,虽然有点“过分重视”星巴克,但这样的眼光“看”星巴克,更理性更务实也更有实际的帮助。

其次,星巴克开茶馆,是“克星”也是“救星”。“克星”表明双方是竞争关系,“救星”则表明双方是合作关系。中国茶叶行业内部的竞争,或者是茶叶与咖啡的竞争,最终还是要具体到企业之间的竞争。所以,中国茶叶需要清楚,中国茶叶和星巴克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而且存在“合作关系”。

先说“合作关系”,因为星巴克在卖茶之路上更进一步,大家都在推广茶叶,都在客观上促进茶叶复兴,都在以实际行动引导大家喝茶,都在做着殊途同归的健康事业,当然可以说是“合作关系”。

而且,就在七年前,一个安吉白茶品牌以生态和绿色为坚强后盾,抛出一个观点:比之咖啡这样的饮料,不可否认,茶叶更加绿色、更加健康,相信越来越多渴望健康、渴望成功的人,会青睐茶叶,选择茶叶,甚至会出现白茶或其他茶叶取代咖啡,成为办公族主流饮料的局面。这一观点引发了大量争议,被娱乐化之后,渐渐演变为震惊整个茶叶行业的“白茶娶妃”事件,或者说是“国茶娶妃”事件。

现在倒是很有趣,这些年来,星巴克居然一次次大举支持“白茶娶妃”,这表明大家认识一致了,分歧减少了,共同目标增加了,都认为茶产业必然会越来越走俏,中国茶叶自然更是亲密的“战友”了。而且,越是向前发展,中国茶叶与星巴克的“合”越多,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把中国茶叶和星巴克“对立”,就是一种错误。

再来说说“竞争关系”。星巴克一步步深度涉足茶叶后,自然会加剧中国茶叶与星巴克的竞争。加之星巴克资本实力雄厚,市场运作经验丰富,更会在诸多方面处于竞争优势,打败一些经不起风雨的茶叶企业。尤其是,星巴克的品牌强大,渠道广布,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市场冲击力,让一些茶叶企业过早进入激烈竞争中。

茶叶行业的大方向很重要,茶企个体的差异化道路也很重要,谢付亮认为中国茶叶需要在星巴克逐步深入茶叶行业之后,认识到双方“亦敌亦友”、是“克星”也是“救星”的特殊关系,审视自己的品牌营销能力,从头到脚耐心学习星巴克的经营管理智慧和品牌营销策略,同时因地制宜地吸收利用,迅速提高自己的品牌营销水平。(更多快速实战的茶叶销售策略请订阅“点茶成金”微信公众号,可以搜索微信号“dianchachengjin”添加。)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5

“茶文化”是一种非物质文化。列入第一、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有绿茶、红茶等茶品种和茶点、凉茶的制作工艺,采茶戏、茶山号子等艺术形式,茶艺、茶宴等生活民俗形态(共15项)。可以说,茶文化乃是作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传统生活方式总和而进入现代人视野的。在以商品交换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活跃的文化形态基本都具有产业倾向或已得到相关开发;在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时,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活态保护”也是题中之义。茶文化是极富生命力和产业属性的遗产,其产业价值的实现当有多种形式,然而在当下却未获得合理而充分的开发。笔者尝试分析茶文化的产业价值在文化产业经济学框架中的实现形式,以期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作为增加附加值的产品实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首先表现为某种依附性:它需要物质作为载体,以呈现自身形象。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途径提供了显而易见的形式,即作为包装手段而为物质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以增加相关产业的商业利润。“茶文化”也是如此,小至产品设计装潢,大到名目繁多的“万人品茗大会”,无不在以文化形式为茶产品的营销服务。需作说明的是,本文所言“茶文化”不包括茶品种制作工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茶文化能够增加茶产品附加值,并为商品销售服务,是当前学界、业界对茶文化产业价值的普遍认识。“茶文化发展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如何卖掉更多的茶叶,这是评价茶文化有效、有用的标准,也是茶文化人才培养创新的方向和目标。”[1]这一论调的合理性尚待商榷,但其显然是从中国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得出的结论。从当前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看,将茶文化应用于茶产品营销实践的主体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首先是茶叶生产、销售企业。这常见于企业组织的富有文化审美意识的茶产品或茶艺表演,还包括将其他文化因素引入茶营销中,使其变成茶文化而吸引特定的消费者。如杭州茶馆中,由越剧演员创办的馨茶馆就以戏曲文化为主,收藏家创办的和茶馆就以古董文物展览为特色,还有太极茶道苑的民俗文化特色,门耳茶馆的园林文化特色等。[2]而由于宣传资金有限,茶企业往往选择借助体育、文娱、节庆等影响力较大的事件来组织营销,以降低成本。 茶文化营销的第二个主体是地方政府。茶叶是产茶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活动,打造公共品牌,以服务于当地茶产品营销,是地方政府扶持茶产业的重要方式。2009年以湖南省政府名义主办的“中华茶祖节暨炎帝神农茶祖大典”、“湖南黑茶文化节”,安吉政府投资打造的“白茶一条街”、“观光茶园”等,就有力推动了地方茶产业的发展。借助茶叶品种的产地命名,地方政府还可以将城市营销与茶文化品牌营销结合起来,如四川蒙山茶申请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后,就有效避免了“川茶裸奔”的现象,即四川茶叶炒制后运往浙江等地贴上浙茶商标出售。同时,地方政府也会采取传统文化营销的方式对当地茶产品进行包装,比如“出一本好书、印一本好画册、制作一张好光碟,创作一首具有浓郁高原文化特色的茶歌,打造一台‘多彩名茶风’茶文化节目”等等。[3] 最后是行业中介组织,包括全国最早成立的湖南省茶馆协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等。它们不仅在市场准入、技术推广、价格协调等方面有所作用,而且在市场规范、信息咨询、市场营销、行业调查等方面具有优势。行业组织策划和主办茶文化活动,市场指向不像企业、政府那么明确,茶文化也就具有了脱离具体物质载体(茶产品)而成为独立文化业态的倾向。如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2010年举办的民间斗茶赛、大红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创办《问道•武夷茶》杂志等活动,在打造行业形象的同时,已经具有了独立的文化产业色彩。 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到带有NPO(非政府组织)和NGO(非营利组织)色彩的行业中介组织,作为产业附加值营销策略的茶文化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产业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茶”作为摆脱了“物”而存在的精神属性得到突显,这恰恰构成了独立文化产业的核心维度。在茶企业那里,茶文化是“事件营销”(云南马帮驮普洱茶进京)、“口碑营销”(安溪茶农QQ销售)等促销形式的由头与起点,而在行业组织策划的文化活动中,茶文化已经具有了与茶叶销量并无直接关联的独立产业属性——以茶为主体的文化形式,如茶会展、茶文化出版、茶文化旅游等,本身就能够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而具有丰厚的产业价值。可见,将“卖掉更多的茶叶”作为茶文化的发展目标,不具有充分合理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文化”,其产业价值当在策略性的附加值营销之外,还具有战略性的独立发展前景。 二、作为独立文化产业的实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的独立产业属性,必须摆脱其作为相关产业的“促销工具”唯一身份才能实现。文化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是文化产业存在的根据。事实上,随着茶文化在当代社会不断受到重视,即使在茶企业那里,茶文化产业也由茶产品的附庸而发展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或文化业态。如在“谢裕大茶叶博物馆”名扬海外之后,安徽茶商中黄山光明茶厂、宏通茶厂等都自建茶叶博物馆,形成皖南茶文化博物馆群;湖南茶叶有限公司建立“君山银针艺术团”、“君山银针茶艺表演队”等茶文化舞台艺术专业队伍,先后在韩国、香港、北京等地巡回演出。这种茶文化业态特征在于它不以茶叶销售为直接目的,而是在产业中保护、激活、提升“非物质茶文化遗产”,努力实现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 在多种独立茶文化产业中,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大量茶场、茶园通过改造发展成为生态农业旅游或体验工业旅游项目。贵州凤冈县的田坝茶园、湄潭县的万亩茶场,以及安溪铁观音茶庄园、云南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的“普洱茶庄园”等都成为茶文化产业的典范。但专项茶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存在一定市场风险,云南“一些茶叶科技观光旅游景点,由于经营定位不准确,特点不突出,导致游客有不良感觉,兴致不高,目前部分景区游客稀疏,经济效益低。”[4]而那种将茶文化与既有旅游景点、文化项目相配套的方式,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贵州金海雪山和温泉品茶合璧游、福建武夷山、浙江龙井山园等,都是借助业已成熟的文化产业(旅游业)来发展茶文化产业;近来各地一些佛教寺院兴起的禅茶一味、无相茶会以及茶文化与养生旅游等,都可视为这种形式。#p#分页标题#e# 但是,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状况看,除了茶文化旅游之外的独立茶文化产业并未在茶产业中出现,反而是受“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趋势之联动,而有零星的茶文化产品产生。例如作为张艺谋实景山水演出“印象系列”组成部分的《印象•大红袍》、由浙江长兴县政府投资的影片《茶恋》、由呼和浩特市政府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等单位投资的电视连续剧《大盛魁》、由福建时代华奥动漫有限公司投资的茶文化动画片《乌龙小子》等,都是文化产业自身的市场延伸,与茶产业之间的互动关联并不明显;有的具独立茶文化产业性质的公共产品,则是在茶行业中介组织的投资运作下实现的。茶产业与茶文化产业相脱节的现象,缩短了茶产业链,作为策略的茶文化营销无法得到产业上的深化和文化属性的提升,而始终沦为“文化为产品销售做广告”的困境之中。 摆脱这一困境的出路在于,作为发展战略的茶文化产业在投融资渠道上强调茶企业的投资主体意识。由茶企业对茶文化进行超越附加值营销意义上的产业投资,有利于完善市场利益联结机制,将文化产业与茶产业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和产、加、销及文化衍生品一体化的产业经营格局。就茶产业来说,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仅要表现产业上游的“订单农业”,还应该表现在产业下游的销售环节和衍生环节——这正是“茶文化”的用武之地。此外,由茶叶生产企业投资茶文化产业,使其作为农业产业化的自然延伸,还有可能享受当前中国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和“文化产业”两个专项资金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的政策扶持。 三、茶文化产业价值实现形式演进的基本路向 茶文化在产业价值中,既具有作为策略的附加值营销意义,又能够被视为独立的文化产业而加以开发。这两种产业价值的实现形式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个渐变的谱系,是两种共存、互动的形态。茶文化作为营销策略,是茶“产业的文化化”;茶文化作为独立产业发展,则是茶“文化的产业化”。从逻辑上讲,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是茶文化产业升级之后的必然结果;就历史来看,新中国建国以来,茶文化在茶产业中的兴起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计划经济时期,茶业实行统购统销;双轨制时期只有小规模农户的茶叶产品进入初级集贸市场,茶文化的产业价值和产业贡献几乎为零。[5]茶业市场化之后(20世纪80至90年代),茶文化在茶叶销售中的“广告”作用才得到体现;近十年来,文化产业受到重视之后,独立的茶文化产业才逐渐获得发展。因此,茶文化的产业价值从营销手段到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在逻辑与历史上都是发展的必然。 认识到这一产业规律,可以引导茶文化产业朝着新型文化业态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稳定、成熟的茶业文化经纪人队伍、茶叶文化经济实体,完善茶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培育茶文化消费市场等方式,实现茶文化的产业价值从策略型向战略型转化,充分发挥茶文化在中国独有的市场优势。与一般国家“茶”总是作为基本生活消费品而被接受不同,在中国语境中“茶”具有典型的文化色彩,有可能发展成为较为充分的“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具有“以小博大”的独特优势。那种标举“立顿”等品牌无文化却畅销世界的“经验之谈”,乃是要中国茶放弃“文化性”,降而成为与味精、酱油无异的“以小博小”的生活用品产业之列。这绝非明智之举。在重视茶“文化”的茶叶附加值营销作用的同时,更注意将其作为独立产业形态加以发展,才是茶文化在市场中实现产业价值的基本路向。从“文化为生产力服务”到“文化也是生产力”,这种认识是符合中国近20年来对文化产业地位和性质的准确定位的。 “文化”与“产业”,这对看似矛盾的范畴,只有在具体的产业实践中相互制衡、互相促进,才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概而言之: 一方面,深厚的、相对稳定的茶文化可以限制流动的、逐利的资本对茶产品的恶意炒作,防止品牌透支(如普洱茶)等现象的发生——通过茶艺、茶道和茶文化的普及,哄抬茶价、利用信息不对称欺诈消费者等扰乱茶市场的行为会得到有效控制。茶文化产业的兴起,也要求茶企业不能紧盯高端精品茶市场和低端袋泡茶市场,还要培育大众消费市场,在产业实践中打破布迪厄所言之文化的“区隔”(distinction),使茶文化在不失传统厚重感的同时,成为一种与低碳、便捷和生活美学相关联的主流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产业化的发展形态可以促进茶文化的挖掘、保护,更可以促进其通过创新茶叶品种、茶园结构、茶艺方式等方法,创造出新的茶文化。例如借鉴“体验经济”,为消费者量身定制茶产品,策划、引导茶客参与创造自己的体验。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造了兼具审美与实用性的“盖碗茶法”、“大桶茶法”、“旅行简易泡茶法”等形式,研制新型茶具98套;除了传统茶艺培训外,还有以创意为核心的茶染、茶皂、捻茶DIY等商品服务,这些都可以给内地茶文化产业以启示。目前中国茶叶品种的创新十分活跃,不仅传统品种迭有新秀,还出现了“糯米茶”、“荸荠茶”等新的茶种类,但都远没有形成文化。可见,茶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极有前景。 无论是作为策略的茶文化营销,还是作为战略的茶文化产业都属于广义的茶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在“产业”之中必须处于基石、核心地位,引导产业走向。因此,茶文化产业应注重人文性和创意性,以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来促进茶文化产业的繁荣;通过产业化的发展不断激活、创造茶文化,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文化意义和产业价值。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6

关键词:茶专业;大学生创业;影响;指导

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最关切的问题,虽然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难是常见的现象,但是企业的用工荒同时也存在于社会中,并且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的凸显。在此情况下,国家政府和高校都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够找到市场中的商业机会,因此,高校中应该对创业教育提高重视,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和成功率。

1大学就业创业体系分析

1.1就业创业组织体系

创业组织体系是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的队伍,该组织队伍主要是依靠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力量,在很多高校内也有很多学生社团、培训班、创新项目比赛等,主要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来负责的。大学生的创业组织主要各个学院的二级学院、企业扶持、政府帮助组成的,是创业组织体系的解题,为帮助学生成功创业的体系。

1.2就业创业模式体系

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多种多样,很多大学通过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大赛等,形成了多样的就业创业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经验进行一定的提升。

1.3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很多高校对创业的教学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就业创业的内容体系氛围、就业创业价值观的教育、创业性格的测试模块、就业创业计划书、创业能力的训练、创业政策法律模块。如果这几个模块构建成较为完善的创业内容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的水平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2茶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1茶产业链

我国的茶产业链主要是种植茶叶、对茶叶加工、储茶、茶叶交易、消费等五个环节,在这个产业中,主要追求的是内部的有机结合和利益互补。茶产业的基础是我国悠久的茶叶历史文化,茶产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而现代的茶产业除了茶农、茶厂、基地等又多了加工环节,对茶叶的进一步加工,使得制茶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研发新产品,创新茶品的包装等,使得茶产业适应了当代社会的要求,并且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保质期和生产效率,在茶叶的流通环节中,批发和零售的渠道也变得逐渐的完善。目前,茶叶市场在我国发展的非常迅速,在出口市场上也有一定的扩张,加上现在高科技的保鲜技术、完善的包装质量,严格的安全检测和质量检验,快速的物流管理,现代的营销技术等,使得茶叶的流通已经适应了当代的社会。在消费方面,茶叶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批发超市、茶庄等。并且目前很多品牌的茶叶已经进入专卖店、商场的专柜等。茶业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茶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茶产业已经在工业、医药、餐饮等第二、三产业中发展。

2.2茶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茶产业由于涉及的行业较多,发展的空间也比较广阔,对茶专业的人才也是有多样性的要求,高校的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相对于其他食品专业来说,茶专业的就业率更高,并且茶行业的工资待遇也比较高,因此很多茶专业的大学生选择本行业就业。从茶叶的贸易方面来看,大学生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加工的较少,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比较侧重于就业方向。但是,很多高校对茶专业的学生进行扩招,导致现在茶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变大,因而有学生就把方向转向为自主创业,并且由于社会、政府的一些扶持的手段,大学生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是成功率与预期效果相差甚大。

3茶专业创业成功例子分析

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就业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学生。学校的创业教育不是直接去帮助学生找岗位工作,而是在培养学生去创造岗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创业的欲望,是一种心理的动力机制,不是去解决学生创业,而是推动学生创业。开展创业教育,先要从学生的创业意识着手,让学生形成坚定的创业意识和信念,以此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当中。关于茶专业学生创业的问题,其关键是让学生有“主人翁”的意识。

3.1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权

想要企业长时间的运行正常,在管理中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在茶艺馆才开始经营时,制定的管理制度可以是由专业课的老师对本专业长时间的资料收集,或者是向各个企业的管理人员收集资料,之后,再结合本专业的学生进行修改。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其管理制度的滞后性和缺点就会逐渐的展现出来。因此,专业老师需要学生把制度带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去发现制度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结合自己想要经营的类型去重新制定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制度,此过程必须由学生自己进行,老师辅导指导,甚至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进行企业、市场的调查、去制定一定的计划实施。如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权,则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其想法、创意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并且,学生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实际的实施时,自己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其管理的约束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也会自觉的遵守其规矩。此外,学生也可以依据企业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改正,或者是调查现有企业的问题,针对其问题进行修改,使每一个岗位都要有一定的操作性。

3.2培养学生对茶艺馆的向心力,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茶艺馆中

学生在进行岗位培训时,老师要让学生把茶艺馆当作自己的家,在经营茶馆时,除了在对茶艺进行经营,还可以对工作环境进行布置,对于工作地点的卫生、管理等就要像自己的家一样,卫生管理则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3.3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把学生顾客看作真正的客人

在对专业课进行学习时,就必须让学生认知到服务的意识。但是,很多学生对创业有着错误的观念,认为当上老板就只需要员工对顾客服务,而自己对服务的意识没有了解。学校的茶艺馆实习基地就是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最好地方。在实习基地中,对于下茶单、冲泡茶叶等服务都要有一个专业的标准进行约束,学生在进行最基础的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老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另外,要让学生明白,无论顾客是花一元还是一百,都应该对顾客有相同的对待,要有“顾客是上帝”的意识,对于顾客所提出的要求或者是建议,要尽自己的可能去完成。

3.4培养学生市场营销意识,制定相应的宣传方法

学校的实习基地就是发掘学生自身潜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应该多去动脑思考、去合作。在经营时,专业老师最好给学生更多的自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企业的自主调查,或者是市场调查,给自己的实习队伍制定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够保证组织运营的茶单。学生有了自己的自,在经营管理上面就会有更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在经营上保持长久的干劲。从茶的收货到最后的销售,最好由学生自己策划。在销售方面,学生应该自行的设计宣传海报,例如采用派发传单方式进行宣传,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应用到所学的市场营销的知识,为茶艺馆的宣传做出贡献。

3.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能够服从管理

企业要获取成功,除了优秀的领导者,还需要整个团队一起协作,一支团结互助的队伍能够在生产、销售方面取得很好的合作。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老师应该注重对团队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例如在某一环节中,一个同学出了错误,全队人员都应该负责,或者接受惩罚。

参考文献

[1]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

[2]吴小娜.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51-53.

[3]周义龙.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2):31-33+36.

[4]王新越,刘二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6(9):21-25+30.

[5]陈少雄.“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后续扶持”三位一体的农科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94-96.

[6]黄秋鸯,黄毅能.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茶艺创业课程体系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0):23-24.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7

关键词: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339-02

一、前言

1.研究目的和意义

典雅茶会馆是本人拟创建的微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难以从银行取得大额度贷;其次是民间融资机构借贷成本高。典雅茶会馆的融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突破传统融资渠道,探讨采用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和会员年卡融资模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典雅茶会馆的融资难题。

其研究的意义是:典雅茶会馆的融资创新方法可解决其融资问题,也为其他小微企业的融资方法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为了探讨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搜集,在对文献进行阅读整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观点,综述如下。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论述如下:

Myerss(2010)指出,在现代社会,不同的新闻媒体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残酷和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达到凝聚人气的目的,各大新闻媒体机构纷纷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

RichardL.Smith(2011)指出,融资有资产抵押贷款、天使投资等25种企业融资来源,这仅仅是所有融资来源的一小部分。不同的融资来源以不同方式保护投资的价值。

国外学者认为,融资有资产抵押贷款、天使投资等25种企业融资来源并且美国商业性金融体系相当发达,但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信用不足、经营环境差等原因,中小企业并不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所青睐的放款对象。只有那些发展稳定、产品具有市场、信用条件良好的中小企业才能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

1.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我国学者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论述如下:

文世尧,李成青,谢洁华(2011)认为,截至2010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对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贷款品种共23个,给予产业集群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工46亿元,占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全部小企业贷款余额(580.8亿元)的7.92%,其中担保方式多疑保证(联保、核心企业或市场管理方担保)、小部分帝业为主,信用方式的贷款为零。

覃君军(2013)指出,会员营销的目的是促进长期重购进而提升销量,一方面要挖掘终身价值,另一方面则要依靠对大数据的分析来为会员提供符合期待的体验。

2.典雅茶会馆及其融资问题

2.1 典雅茶会馆概况

典雅茶会馆是一个在继承茶文化的基础上,优化饮茶之后的空闲时间以老年人为主体,休闲与养生为主题的休闲会馆。典雅茶会馆设有艺雅俱乐部。俱乐部设置多个学习场所及书吧,并定时开放学习和观赏两种模式的讲座,聘请高素质的老师,进行艺术指导。典雅茶会馆装修风格以古典的红木家具为主,以古色古香的古典主义为基调,让消费者能够找到艺术的气息,更加放松的融入到艺术环境当中。在餐饮方面,典雅茶会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制定不同的健康茶点搭配食谱,合理的膳食均衡让消费者轻松享受健康。

2.2典雅茶会馆融资存在的问题

从典雅茶会馆的融资现状看,显然资金量不够,不能满足其营运需求。典雅茶会馆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难以从银行取得大额度贷款。典雅茶会馆是一个微型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业绩不稳定。不利于典雅茶会馆通过向银行抵押贷款的形式来融资。2)民间融资成本高。民间借贷的利率价格整体水平高,年利率一般处在20%-25%左右。典雅茶会馆由于借贷期限较短、风险较大,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利率一般在15%-30%不等。由此可见,民间融资成本太高,典雅茶会馆难以承受。

3.典雅茶会馆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银行资本利益化

原因有两点:1)银行是具商业性,作为盈利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那么就有92%的负债。银行之所以更倾向于大企业而不是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是因为银行给大企业发放贷款获得利益更大更高更有保障。2)银行不愿意承担过大的风险。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企业寿命没有保证,据调查我国五年内中小企业的淘汰率为70%,只有大约30%具有成长潜力,导致获得银行贷款较难。

3.2 典雅茶会馆被迫走向民间借贷

典雅茶会馆无法从银行得到发展所必须的资金,被迫选择民间融资。

虽然民间融资容易凑得资金,但是民间融资最大的弊端就是融资成本高。假设,典雅茶会馆向民间融资机构短期借款50万元,利率为30%。一年后典雅茶会馆还款的本利息为65万元,增加T15万元的债务。但是由于银行贷款额度小,又不得不选择高成本的民间融资。

4.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探讨

4.1 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基本思路

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基本思路是:典雅茶会馆通过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获得所需资金70%的融资,以及通过会员年卡融资模式取得所需资金30%的融资。

4.2 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步骤

(1)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融资创新步骤

1)组成互助担保融资小组。典雅茶会馆和若干个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组成一个互助担保小组是互助担保融资的前提条件。

2)筹备互助担保融资基金。小组成员企业通过缴纳一定的担保金,作为银行贷款保证金,取得融资。

3)贷款融资。典雅茶会馆融资需求在50万元左右,所以成功向协作银行申请到接近35万元的贷款,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是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核心目标。典雅茶会馆作为互助担保融资小组成员,在融资时,向协作银行申请贷款融资。从根本上解决了典雅茶会馆的融资需求。

(2)会员年卡模式的融资创新步骤

1)制定会员年卡消费模式

推广并办理会员年卡

3)会员年卡融资

4.3 典雅茶会馆融资创新实例

4.3.1 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创新实例

(1)组成互助担保融资小组。典雅茶会馆在广州市区内选择本地的广州农商银行作为协作银行,并向广州农商银行营业厅提出申请。典雅茶会馆也在商业区自行发出公告,寻求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自行加入小组。同时典雅茶会馆去拜访规模相当的小微企业商谈融资,以互惠互利的目的,找到有融资困难的企业加入互助担保融资小组。

最后确定互助担保小组成员企业共15家,这些成员企业都是产业集群内信誉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的企业。

(2)筹备互助担保融资基金,建立互助担保融资存款账户。典雅茶会馆与其他14家小微企业组成互助担保小组后,基金管理委员会规定典雅茶会馆和其他成员企业缴纳的基金不得低于3万元。并于15个工作日内存入互助担保融资账户中。

由于每家小微企业缴纳的基金数额不同,假定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缴纳基金数额为5万元,则互助担保融资存款账户将拥有75万元作为贷款担保资金,其中有7.5万作为保证金存入合作的广州农商银行。该行将冻结该互助担保融资存款账户,账户内资金只作为典雅茶会馆以及其他成员企业贷款用途。

(3)贷款融资。典雅茶会馆缴纳5万元的基金。根据最大额度融资公式:

贷款最高额度=7×5×(1-0.1)=31.5万元

即在互助担保融资下典雅茶会馆仅需向互助担保融资小组缴纳5万元基金,就能向农商银行申请到31.5万元的贷款。

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让典雅茶会馆和其他小微企业,增加银行贷款额度,减少融资成本,实现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共同抵御风险。有效缓解了典雅茶会馆融资难的问题。

4.3.2 会员年卡模式的融资创新实例

会员年卡融资模式,可缓解典雅茶会馆融资压力的问题,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论述。

在创业初期,典雅茶会馆主要通过报纸和宣传单来推广会员年卡的会员专享优惠,征集会员。通过预收会员年卡费用,取得融资。

(1)制定会员年卡消费模式。典雅茶会馆通过对所有潜在客户的具体情况分析,结合典雅茶会馆早茶以及艺雅俱乐部的经营项目,制定出合理的会员年卡方案。典雅茶会馆的会员年卡分为:个人年卡、情侣年卡、家庭年卡和老人优惠年卡这四种会员年卡。这四种年卡分别享受如下优惠:老人年卡全年享受餐饮8折优惠以及1个月的老年专属艺雅俱乐部会员资格;个人会员年卡全年享受餐饮9.5折优惠以及1个月的个人艺雅俱乐部会员资格;情侣会员年卡全年享受餐饮9折优惠以及2个月的双人艺雅俱乐部会员资格;家庭会员年卡全年享受餐饮8.5折优惠以及2个月的三人艺雅俱乐部会员资格。

推广并办理会员年卡。典雅茶会馆通过店外和店内两种不同方式的推广方式来吸收会员。

典雅茶会馆的店面宣传:1)在典雅茶会馆店内外制作宣传物做活动告知;2)在典雅茶会馆每一个消费台上摆放好会员年卡宣传卡;3)在顾客点单时,服务员来推销会员年卡推出办理年卡。当场消费五折,并送本店饮品两份的优惠政策。

典雅茶会馆的网络宣传:1)建立典雅茶会馆的网站,并在本网站上宣传会员政策;2)邮件群发,典雅茶会馆召集店内员工以及周围的亲戚朋友,通过邮件群发宣传会员年卡;3)短信群发,典雅茶会馆可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短信群发被调查者,来告知典雅茶会馆的会员年卡。

典雅茶会馆的媒体宣传:1)纸质媒体制作宣传单以及报纸;2)其他媒体宣传,通过异业合作宣传和活动宣传。媒体宣传来宣扬企业文化,提高典雅茶会馆的知名度,征集会员。

典雅茶会馆的宣传,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典雅茶会馆通过收集会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和照片,来给每个会员办理会员卡。所有办理典雅茶会馆会员年卡的会员,在办理时,赠送精美礼品一份。特别是在店内消费时办理的会员,除了赠送礼品之外还享受当场消费五折优惠。

会员年卡融资。

经过会员年卡的多种推广方式,假设典雅茶会馆每月平均可办理40张年卡,其中6张个人年卡,6张情侣年卡,10张家庭年卡,8张老年优惠年卡。则典雅茶会馆每月仅年卡的营业收入为:

6×480+6×880+10×1088+8×450=22640(元)

半年仅年卡的营业收入为:

22640×6=135840(元)

通过会员年卡融资模式,典雅茶会馆通过经营可以在半年内,筹得约13.6万的资金。会员年卡模式给典雅茶会馆提供新的销售渠道,既可以在拓展客流量的同时,又可以在短期内增加营业收入,快速取得资金。

互助担保融资小组模式,短期内可解决典雅茶会馆银行贷款难的问题,成功贷到所需资金,典雅茶会馆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开始正常营业。续费年卡融资模式,让典雅茶会馆通过多种营销模式,增加营业收入来获取所需资金,在无需贷款的情况下获得融资。这两种融资模式都可使典雅茶会馆降低融资成本,保证企业所需的正常营运资金,成功解决其融资难题。

二、结束语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8

我国饮用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氏,茶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人有“来客敬茶”的传统习惯,“茶”属于“开门七件事”之一,在民间有“茶祖节”的习俗。茶文化正是中国树立文化产业特色,区别于其他各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标志。然而,茶文化在中国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倒是邻国日本却将茶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免再次出现中华传统被别国剽窃的现象。

(一)培养茶文化人才是参与世界文化产业竞争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优胜劣汰。茶文化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之一,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的影响力。

(二)培养茶文化人才是社会沟通发展的需要

老舍先生在谈到其话剧作品《茶馆》时曾说到:“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古代,既有文人士大夫会友于茶馆,也有商贾老板谈生意于茶楼,更多的中下层市民将茶馆作为聚集休闲之所。近现代以来,人们通过茶馆聊天聚会、娱乐休闲,达到沟通交流、了解信息的目的。由此可见,茶馆成为社会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公共场所。

(三)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

中国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由茶圣陆羽所著的最早的茶专著《茶经》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饮茶器具、民俗、行为、舞蹈和儒家思想相融合,形式推陈出新,内涵不断丰富。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传统茶文化,使其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让茶文化融入更多的近现代元素,使其发扬光大。

(四)培养茶文化人才是促进茶叶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种茶文化活动的举办,如茶文化节、茶艺大赛、茶具展览、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交流会等文化活动,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品茶、爱茶。这些文化活动能对茶文化起到交流、升华的作用,也可以把中国茶文化和茶叶推向市场,带动茶叶产业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茶文化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大,茶文化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茶叶产业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茶文化存在着散、乱、杂的现象。一些地方、企业各自为政,唯利是图、恶性竞争,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茶文化的发掘和传承,随意杜撰、抄袭模仿,扰乱了市场环境,同时也降低了自身信誉。目前,我国茶文化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专业少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专业设立了我国至今唯一一个茶文化本科专业,从2011年的招生计划来看,该专业每年招收六十名本科生。少数几个高职高专院校也在培养茶文化的专科学历人才。人才培养的数量显然不能满足茶文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专著和论文少

从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当当网,以“茶文化”为主题搜索图书,只能找到113本图书;从CNKI上以“茶文化”为篇名搜索相关期刊论文,也只能找到2272条搜索结果,其中CSSCI中只有78条记录。

(三)茶文化高端人才少

与茶文化相关的职业目前仅限于茶艺师。茶艺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主要是对茶艺操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查,而在茶艺方面创新性的高端人才在我国仍然缺乏生长的土壤。

三、茶文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外部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该重视茶文化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为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有力的政策环境。从人才培养方面,在产茶大省的农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应用科学研究,支持茶叶企业和研究院所定向培养茶文化专业人才。从人才应用平台方面,在旅游开发、外宾接待等场合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促进市场对传统茶文化人才的需求。

2.资金保障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面讲,即使茶文化人才的培养在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也必须坚持和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包括人才培养经费、课题研究经费和适当的企业补助等。只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传统茶文化人才,才能正向激励茶文化研究人员和支持茶文化发展的企业。

3.社会支持茶文化的研究和相关人才的培养不是自娱自乐,不能闭门造车。它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地实现文化传承,而是要走向社会、面向市场、实现价值,促进和推动茶文化产业以及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茶文化人才培养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高等院校必须走出去,与茶叶企业或行业协会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建茶文化研究中心、课题小组,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的学术成果转化为产品。

(二)内部保障机制

1.活跃茶文化的科学研究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茶文化研究严重缺乏学术性乃至严肃性,自科学者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茶文化方面,人文学者也没有把实践操作与学术研究联系开来,这就导致茶文化一直处于被动的传承阶段,而几乎没有学术创新。要培养传统茶文化的高层次人才,把高层次人才留在传统茶文化领域,就必须活跃传统茶文化的研究氛围,以学术研究带动人才培养。

2.创新课程体系

农业院校可以在茶学专业加大对茶文化相关课程的教育力度,将原有的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也可以在全校开设茶文化和茶艺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茶的故乡在中国,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学习茶艺。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的培养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9

大学生活动中心地下一层

如今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这里为创咖,它的身份特殊之处在于,作为全球商学院联盟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与全球商学院联盟共同发起,由商学院成功地将“创业咖啡”引入了校园。独特的运营模式,让创咖成为学生们的最爱。因为这里从店长到服务生,全部都是本校的学生。没有工资,盈利微薄,却成为最温馨活泼的团体。如今的创咖一共有70名左右的成员,包括一名店长,五名部门经理(店面、人事、营销、采购、财务)和若干领班、服务生。他们一起构成了创咖的运营团队,成立创业先锋班,在咖啡厅学习创业。我们去的时候,正值新学期咖啡馆准备开门迎客,中午商学院副院长召集先锋班全体成员开会,从网站建设到创业课程学习,与同学们一一落实沟通。看来创业不是玩,要真去干!除了普通的开会、上网、约会,创咖还承办策划生日庆祝活动和告白活动。有两项活动是创咖自己举办的:校园明信片大赛和格子铺。明信片大赛每年比赛都会收到大量的摄影作品,挑选优秀的定制成明信片,在校园文化商店及咖啡店内售卖,供大家收藏纪念。

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校友记咖啡

食堂二楼正对面

校友记虽是高校连锁店,但在财大新校区算是校园里最老牌的咖啡馆了。店面方正,约100平米。单独开辟的全玻璃墙面好像透明的空中楼阁,超长的落地窗帘和各色吊灯,如果遇到晴朗天气,窗帘拉开,阳光可以洒满整个咖啡厅,温暖而又通透得令人惊艳。因为布景独特,还时常会有摄影社或者戏剧社的同学过来为拍照、拍戏取景。遇到光棍节、圣诞和元旦,还会有兼职的同学们策划的创意活动或者折扣优惠活动。进门右手和前方有两面留言墙,诸如“四级必过!”“1000米长跑考试必过!”之类的便签纸贴得很满。店内有许多书架和小屏风作为间隔,我们在书架上还发现了《大学生》杂志,据说是同学们捐来的。这里的咖啡有奶茶味,推荐水果茶,清新芬芳而且可以续杯。

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写意时光咖啡

学生宿舍6号楼地下

2011年开张的写意时光一直以精致著称。从入口的招牌往下走楼梯,墙面上是喷绘的涂鸦彩绘。推开玻璃门,走过短短的画廊就到了。不到200平米的店面里只有19张桌子,左侧靠墙部分的桌子还有独立的半透明紫色挂帘,拉起来便成了独立的小包厢。店里的招牌是pizza,据说蛋黄培根pizza卖得最好。刚开张时价位还比较高,经过一段时间,菜单上的价格已经越来越实惠,大部分的饮料都在20元左右一大杯。中午和晚上比较热闹,到了期末,更是天天满座。因为有小包厢,所以特别受到情侣们和有自习需要的同学们的喜爱。当然,也不乏聚会、开会的学生。上个学期,这里还承办过一次老乡会和若干次小型讲座,效果都很不错。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转角咖啡

宿舍区

这是法大唯一的一家咖啡厅,三年前开张,每天都有不少同学过来,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石油大学的学生。也常有本校的学生来做兼职店员。学生们过来,大部分是学习或者开小型会议,也有办party,但是并不多。墙上还挂着电视,有时有一些小型讲座或者活动,可以用来放电视节目或者视频。遇到期末,咖啡厅还提供通宵服务,方便同学刷夜自习。这里的咖啡价格介于15~20元一杯,味道也很浓郁,正厅有占据一整面墙的书架,有许多杂志可以看,也有wifi――不少懒得去教室自习的同学会选择来这里。简餐中有16元一份的盖饭,如果饭不够还可以添,有些茶水也提供续杯。咖啡店还可以寄卖一些明信片,都是法大的学生自己摄影或者手绘的作品。

中国石油大学:CUP 1953 咖啡

学生活动中心二楼

这是石油大学目前唯一的一家咖啡馆,整个咖啡馆没有门,用绿色植物做了隔断,桌椅摆设也都是简单而一目了然的布置。最有趣的应该是咖啡馆的名字。中国石油大学的简称正好是CUP,而1953则是建校的年份。2012年11月,CUP由石油大学学工处开办,200平米的店内摆着20多张桌子,店员都是校内勤工俭学的学生,面向的顾客是本校的学生,如果非本校的学生是无法刷卡的。由于非营利性,里面的咖啡相当便宜,速溶咖啡3元一杯,其他咖啡价格从4到8元不等。没有音乐、没有wifi,除了来自习和桌游的学生,偶尔也有学校社团来办活动。不过,这里卖得最好的却不是咖啡,而是茶。一壶花茶价钱在10块左右,还可免费续杯。营业时间早10点到晚10点。

茶馆经营策划书篇10

2013年设计奖收到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日本、韩国及海外等超过19个国家及地区的970件参赛作品。在为数颇多的设计项目中,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更新应用俯拾即是。2013年,忙碌的刘小康参与了新加坡、中国台湾、澳门、深圳等地区的多个大赛的评审:新加坡总统设计奖、澳门设计双年展、金点设计奖、台湾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和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等。作为一位设计师及设计比赛的评审,刘小康认为:“在评审过程中,让我体会到不同地方的政府,怎样塑造他们的创意产业;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怎样回应社会、市场的需要。参加各地不同的比赛,要明白主办机构透过组织比赛所要提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设计师参与比赛就是一种支持和参与。”评审工作让刘小康有机会全面俯瞰亚洲国家的不同设计发展趋势和风格,也让他体会到:“设计师的角色在大中华地区渐渐变得被动,可能因为各地政府的政策现在反过来创造设计产业的大环境,甚至重塑设计的大方向。”

设计如何“营商”

2013设计奖的“亚洲设计终身成就大奖”颁给了Jone Heskett,这位1937年出生的英国人是前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讲座教授兼署理院长,获经济学、政治和历史学士。在香港特区还在广泛争论文化身份和文化定位的时候,John Heskett从设计大局着眼,令香港与国际接轨。他不是设计师,却跟人谈论设计政策、设计管理。“我们谈的设计是一种形而上的研究或后设计理论,强调任何设计范畴,背后都有更大的结构模式。这种理论跟实践关系密切,依靠理论,便能够了解认识,阐明分析多领域的状况,并藉着提供运作的结构,使创造力得以彰显。”在他看来,“学设计的不该只懂设计史,更应有广阔视野,明白设计在社会的文化价值。”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John Heskett在伊利诺伊执教的5年间,开设了设计和经济学课程,让学生认识了设计是如何创造经济价值。全球约有95%的设计师做的是工业设计,最重要的是承认设计与商业密切相关。

自2002年香港设计中心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设计与商业之间的共同发展,积极联络设计师、决策者和商界,并更多地参与政府合作项目。在为旺角邮政局重新设计形象和日常运作系统等先导计划项目中,香港设计中心行政总裁利德裕博士说:“我们游说政府,不要只考虑经济成本,也应由用家角度思考,使用服务时想要怎样的体验。整个讨论和设计过程都录像记下,让政府未来推出其他公共服务工程招标时,可作参考。”这些合作项目只是香港设计中心的初步工作,逐步增强政府决策者的设计意识是香港设计中心的一个愿景,将设计思维运用在城市发展的层面并且发挥设计的作用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说香港设计中心的任务还处于增强政府决策者的设计意识阶段,那么与此相比,日本政府对设计的认知则更成熟。纵观亚洲设计,日本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经济的长期低迷,日本经济产业省于2012年开始推行“酷日本策略”,宣扬日本文化,扶助经济。建筑师兼设计策略顾问Hirano & Associates Inc.会长平野哲行先后执教于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早稻田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等几所学院,他说:“酷日本策略不只推广产品,而是试图促进全球对日本设计的思考和技能的认识。”但也有设计师对此策略表示并不乐观。真之助事务所创意总监、日本知名设计师杉崎真之助则认为:“日本政府大力推动这个计划,不仅推广流行文化,同时宣扬传统……。我很担心这种倾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开始推行“酷不列颠”策略,政府改组,经济持续增长,而“酷不列颠”策略却短暂,最终失去了“酷”的初衷。如今日本政府推行的“酷日本”策略难免让人想到“东施效颦”,然而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却让此计划得以帮助停滞不前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设计师找到出路。前ICOGRADA(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会长邱莉玫觉得政府欠缺的是“宏观的睿智”,在她看来,通过推广创意产业以加强日本的全球竞争力及市场份额是上个世纪的手法,她说:“21世纪的亚洲领导全球,其中富强的国家可以有所作为,造福人类。但,靠的是群策群力而非竞争力。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为此出力,只要悉力以赴便可。”

2013年,11个项目(产品)获得了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和“特别奖”。其中现代信用卡的设计图书馆项目让人们看到设计对韩国大众的影响力。

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现代信用卡在首尔的嘉惠洞建造了一个以设计为主题的图书馆(Hyundai Card Design Library)。这家增长迅速的信用卡公司,发卡量庞大,在韩国已经拥有逾900万持卡者,以品牌活动、设计营销、推广、文化活动、空间设计和企业文化而闻名。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图书馆楼高三层,采取会员(持卡人)制,上两层用于陈列书籍,底层为展览空间和咖啡厅。韩国ONE O ONE工作室负责整体建筑设计,透过钢结构外表,可以看到玻璃和石头的结构,而建筑的木质构件也可以拆卸和重组。设计师大胆地让现代设计和传统的韩式建筑正面碰撞,产生新旧交融之美。

由国际策展人、评论家和设计师挑选的建筑、设计、艺术类书籍超过11000本,其中近3000本是早已绝版或罕见的书籍。会员每月最多能去8次,每次可携带一位同伴。馆内人数的最高上限是50人,于是就出现了图书馆门口排队的现象。一系列的“限制”,让这里成为一个专属的私人空间,然而900万持卡人对于只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而言,这里算得上是一个大众场所。

以2000年在韩国举办的国际平面设计大会和2001年国际工业设计大会为契机,韩国政府开始推行“设计兴国”计划。2003年到2007年的五年间,把设计概念融入韩国各国体系和体制之中,让韩国成为东亚的工业中心。2013年进入“设计兴国”第三个五年计划,目标是“国际化”。韩国的各大企业、中小企业开始频繁参与亚洲各国的各个大奖。日本的“好设计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随处可见三星、LG的身影。每年接受政府拨款近2亿人民币的韩国设计振兴院也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一年一度的“韩国设计展”。

也许,还没有准确的数字能让人们直观地看到设计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但单就韩国的“设计兴国”来看,设计确实发挥了它的影响力。

小设计,大格局

“设计奖”以关注亚洲区创作领域的佼佼者并表彰其设计对亚洲的贡献为宗旨,2013年分“服饰设计”、“传讯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及工业设计”四个组别,共评选出11个金奖、25个银奖、35个铜奖及35个优异奖。作为设计奖评审,刘小康说:“许多设计专业人士和青年设计才俊,都逐渐关注设计对亚洲文化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在11个金奖中,有以建立区域社交中心为目的的公共图书馆,为低消费国际游客设计的旅馆(Guest House)等大型项目,也有iPhone 5、发型屋宣传海报、“放眼亚洲”眼镜、书籍《象罔衣》等生活中休戚相关的小物件。它们或在商业领域大获成功,或在区域范围为人们带来便利,或在专业领域引发人们的思考。

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窍门设计事务所”凭借“纯吃茶”(Tea Party)获得金奖。“窍”是台语特有的形容词,意指一种顿悟的境界,工业设计师王俊隆与何忠堂以此为名,创立了“窍门设计事务所”,他们视自己为“用设计讲故事的人”,善于时尚产品的创作和研究,相信独特的观点比风格更重要。“亚洲各地有不同的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发生很大变化。Tea Party的理念是为台湾地区茶文化立下基准或里程碑。”设计师用新的视角将茶艺引入现代生活,融合东与西、新与旧,重新评价拥有千年历史的茶艺美学。将茶艺仪式与花艺、音乐、舞蹈、陶艺、时装、产品、设计等多种艺术元素结合,以“慢流”(Slow & Flow)概念,强调仪式程序以及茶与空间、器具及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缓慢的状态,让茶艺更具细节性和层次感,由此也带来了时间上的分层,人们可以开始借此反思。

设计师藉由设计试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深思的项目还有目上四&几小点设计实验室的书籍《象罔衣》。这本书从构思开始到2011年推出,一直备受国际艺术家和设计界重要成员的支持和关注。《象罔衣》不单单是一本书籍,它试图让人们意识到服装不是创作的最终目标,而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前奏,结合哲学和历史的手法,启发时装设计与艺术的过程,探索服装作为让人思索的媒介而非只是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