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1 03:54:55

玩具教案

玩具教案篇1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欣赏激情和创造潜能?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丰富美术知识,体现美术的文化属性、传承价值、综合特点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陈钧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

1.可取之处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不是坐而静听,而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活动,进而了解、探究和掌握知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多种手段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时刻给予学生直观感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整堂课以“玩”为主线,教师通过巧设游戏、舞狮表演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引导他们以感官体验对比欣赏,了解民间玩具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的特点;设计“摸一摸、玩一玩”,“赏一赏、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和体验民间玩具的特点;通过“辨一辨”民间玩具、“创一创”民间玩具新的玩法,让学生在玩中赏、在玩中学,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有待改进之处

本课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欣赏、探讨民间玩具的形式美与人文美的问题。陈老师也在教学中设计了引导学生画—画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的局部纹样,这恰好是一个知识探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活动。但是,从教学案例文本中可以发现,学生画起来似乎有些盲目和不知所措。如果陈老师在示范画—个桃子的纹样后,能够多提供一些纹样组合范作供学生参考,将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和思维。此外,本课教学容量很大,而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该选择—个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切人点去分析。比如布老虎这个点,老虎是学生们熟悉的动物,而布老虎极具装饰幽的色彩与儿童绘画用色单纯、鲜明、强烈的内在特质相通,这样分析,极易引起儿童的认同感,也有助于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点评二(邹俐 四川省郫县教研培训中心)

通过认真阅读教学案例,并结合观看教学录像,我对本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丰富的课堂资源,让学生有话可说

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大量的实物教具,很好地发挥了其“视觉性”的优势,充分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特点。本课教学主题为“民间玩具世界”,民间美术样式是低年级学生比较陌生的,其色彩、纹样与现代美术样式风格迥异。但“玩”是所有孩子都不会拒绝的。教师能够收集这么多精美的民间玩具,让学生近距离地看、摸、玩,这样的感官体验要胜过任何的文字解读与说教。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学生们在后面的纹样描绘环节就有图可依,表现也十分精彩。

2.规范的美术语言,让学生具备基本美术素养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欣赏·评述”学段目标为“观赏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大胆表达感受”。本课执教者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课堂教学中一直有意识地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对作品进行评价。在学生评述民间玩具特点环节,黑板上给出了一些美术评价语言,如逼真、饱满、精致、对称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并正确使用美术语言。

这—教学环节的设计“利”与“弊”同样显著。“利”在补充学生美术语言、规范学生的用语准确;“弊”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个“圈”,让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虽然教师一再强调了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但他们真实感受的表达还是被教师给出的词语所束缚,蹦到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地咽回去了。这个圈应不应该给?给了又该如何让利大于弊?这需要我们—起思考。

3.“文化”应作深层次解读

在对民间玩具的介绍中,从甄别到色彩纹样及寓意,教师都能够详略得当地引导学生了解,但就民间玩具制作这一要点却并未深入解读。笔者认为,民间玩具饱含着古人的智慧、坚韧的品质,以及对一件事物的持久深入的爱好,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从生活到玩具,浮躁体现在各个方面。

而且,关于民间玩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仅停留在“手工制作”,似乎有些浅了。建议恰当列举一两样民间玩具的制作过程。例如皮影的制作,大都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只有当孩子们对其制作工艺之繁琐、制作过程之严谨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才有可能热爱它,也才谈得上对它的传承。

点评三(孙春玲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汇泉学校)

1.可取之处

(1)创设情境,让美术欣赏走出文本和图片

一直以来,美术欣赏课更多地依赖于图片和课件,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被框缩在方寸之间,学生与欣赏对象之间总是隔着一层屏幕或一层书页。在这一课中,授课教师努力创设情境,让民间玩具艺术走出文本和图片,与学生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能看、能触摸、能操作实物。短短一堂课中,学生参与了演、摸、玩、说、想、画、辨等丰富多彩的操作和体验,这些活动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学生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往往要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2)在欣赏中渗透美术的思维方法

欣赏课上,美术教师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的收获却寥寥。而在本课中,陈老师设计的体验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他始终在“领”着学生思考:以民间玩具的材料性、工艺性、象征陛为线索,学生时而参与对比感知的探究活动,时而聆听玩具背后的人文故事,时而运用美术词汇进行归纳,时而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民间纹样元素的理解,时而运用学到的美术思维方法分析民间玩具……整节课层次分明,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厚度。

2.改进建议

(1)在欣赏中国民间纹样的吉祥寓意时,教师可以展示几件具有相同纹样(如祥云纹)、但形式不同的民间玩具(如泥玩具、布玩具、风筝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民间艺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种纹样呢?这种巧合中有什么神秘的密码吗?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认识到,这些吉祥纹样不是偶然的,它们大多来自于民间艺人的生活体验,并且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期许和祝愿。

(2)第四部分“画一画”放在第五部分“猜一猜,说一说”之后,会不会更好呢?因为在认识吉祥纹样之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画—画,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他们的选择往往是比较盲目的,因此“画—画”这个环节的实效性会打折扣。假如先了解吉祥纹样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再去选纹样、画纹样,那么,他们对民间纹样元素的捕捉会更敏锐,感悟也会更深刻。

点评四(马留贵 安徽省颍上县五十里铺中心校)

《民间玩具世界》是一个成功的教学范例,体现了陈老师独特的设计思路。下面,我想从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度”来评析。

1.浓郁的文化情境——课堂有厚度

“新课标”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在我看来,陈老师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来设计这节课的。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成这种教学效果,他设计运用了多种感知方式让学生迅速了解并喜欢上了民间玩具,大量的实物、图片,巧妙的问题设置,加上学生最喜欢的几个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文化情境中掌握了知识。

2.多样的教学手法——思维有广度

这节课以民间玩具文化作为主线,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通过“摸一摸、玩一玩”“赏一赏、画一画”“猜—猜、说一说”等环节,使学生对本课的理解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各环节之间既联系紧密,又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加之环节知识的巧妙拓展,延伸了课堂的知识内涵,教师只要善于把握就可以让课堂轻松而精彩。

3.精彩的师生对话——教学有深度

一节成功的、有深度的课,不仅仅是看学生的动手过程,回答问题积极与否,还要分析学生的作业,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学生通过一节课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完成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还是被动的,那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深度如何,而这一点,陈老师做得很成功。

点评五(王品 辽宁省北票市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陈老师执教的《民间玩具世界》一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当然也存在可商榷之处。

1.可取之处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局限于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美术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利用舞狮表演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再通过“摸—摸、玩一玩”“赏一赏、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等环节,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互动、创新的学习氛围,为整堂课的进行提供了—个前提保障。

其次,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民间玩具和图片等资料来自于生活和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

第三,教师让学生直观体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2.不足之处

(1)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时,应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选择丰富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用肯定、鼓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语言应该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贴近学生生活。比如小结中的“它们的造型或直白朴拙,或神秘柔媚,或夸张粗犷……”二年级学生很难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3)小结拓展环节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让学生就本课课堂中提供的鳌鱼、醒狮等民间玩具的玩法与观课教师进行互动,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3.改进建议

(1)由于异地教学的限制,课堂中重点选取的醒狮、鳌鱼等民间玩具地域性很强,不妨选取全国各地熟知的拨浪鼓、布老虎、风筝等作为重点来展开教学。

(2)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件民间玩具,作为课外作业,然后下节课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制作所用的材质及设计意图,使学生发展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

点评六(孙静静山东省潍坊市第四中学)

1.本课亮点

(1)导入精彩。教师—开始就采用了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表现广州民间文化的舞狮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这节课开了—个好头。这样,不仅能将学生引入略显陌生而又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还能启发学生观察并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文化资源。

(2)课堂内容由浅及深,层次清楚。在介绍各种民间玩具时,教师没有先人为主地挨个儿介绍,而是每个小组都分到—件玩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起赏玩。在这一环节,大家的注意力在比较浅的层次,如玩具的材质及玩法,教师在其中穿插了民间文化的渲染。在“玩乐”之后,教师又引领学生进入更深一层的“赏一赏、画一画”,引导他们观察玩具的造型、色彩和纹样,以及选择恰当的美术词汇来形容民间玩具的美。

2.改进建议

(1)本课过分注重民间玩具的玩,而对民间文化的讲述略显不足。例如:在“摸—摸、玩—玩”环节,教师让学生体验皮影的玩法,却没有对皮影多做说明。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中,有学生说更喜欢皮影,因为皮影花纹精致、细密。教师可以趁机补充说明一下其造型及图案纹理的特点。

(2)在第四环节“赏一赏、画一画”中,学生在对民间玩具的造型语言没有充分观察与学习之前,所做练习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契合民间美术的特点。不如将后面的第五环节“猜—猜、说一说”挪到第四环节的“赏一赏”之后、“画一画”之前,让学生在欣赏之后猜一猜、说一说,教师再补充相应的民间玩具造型、纹样、特点等内容;待到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再动手画一画,他们才能有的放矢,画出有民间美术特点的玩具纹样来。

点评七(陈晓然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

本课教学围绕着一个“趣”字,学生们大胆猜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

1.可取之处

首先,陈老师在备课和教具准备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他很好地把握了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民间玩具所带来的形式美感,以学习欣赏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其次,这是二年级的欣赏课,课堂教学以“游戏感知”的形式展开,引领学生逐一对各种不同材质、种类的玩具进行观察,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玩具有—个初步了解。“摸一摸、玩一玩”环节的设计尤其值得一提,陈老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在美妙的乐曲声中,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思想的渗透。

2.改进建议

作为一门视觉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我认为,陈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教师可以在学生欣赏民间玩具前,播放一段介绍与制作民间玩具的视频短片,因为直观的视频导入往往能带给学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在学生体验皮影表演时,教师也可以代表—个角色进行讲解,与学生—起互动。此外,在评价环节,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的时间对本课出示的民间玩具进行简单的分类,这样能使主题更突出、内容更深入,课也会更加丰满和完善。

点评八(吕春燕 辽宁省凌源市凌河小学)

这堂课渗透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充分体现了将美术欣赏放到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让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独特的文化价值,从而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艺术,以及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1.本课优点

(1)分组合作学习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因为民间玩具种类繁多,即便教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玩具,也很难——罗列欣赏,而分组学习(每小组欣赏探究一个玩具,充分进行玩、赏、评,然后在班内集中分享学习成果)既能抓住点,也带了面,避免蜻蜒点水式一掠而过,学习效果很好。

(2)教师的提问很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难点,做到了以问题引领学生学习。

(3)在“赏一赏、画一画”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玩具的基本艺术特点,并用简单的美术语言进行评价时,给出了几组常用美术词汇。这样,学生在评价时自然会从造型、纹样、色彩三方面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个玩具选这个词最准确?而不能选别的词?思考之后,他们就有了比较,从而能得出结论,而不是等老师给出词语再被动地接受。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以充分培养。

(4)通常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只是欣赏和评述,而在本课中,教师还增加了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民间玩具的局部,感受细节,并尝试在纸上画出感兴趣的部分。这就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欣赏中探索了细节美对于民间玩具的重要性,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欣赏。

2.改进建议

(1)作业展示环节,学生代表展示的作业都是在带轮廓线的纸上添加局部纹样,这说明用白纸自由地画玩具造型或局部纹样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稍大。我建议改用刮画纸,这样不仅难度降低了,而且作画速度更快,在色彩和纹样上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如果让学生选择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作业,可能作业效果会更好,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与协作。在展示作业时,学生自评之后,还可以增加互评,这样就增加了赏评的深度和广度。

点评九(孙兵 山东省蓬莱市教学研究室)

本课教学案例在对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上设计合理、操作得当,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1.本课亮点

(1)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陈老师以舞狮表演导入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巧妙地引入本课内容。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又运用了大量的实物道具、视频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注重知识的渗透和教师在探究学习中的引导

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和吉祥寓意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低年级学生对“就地取材”“因材施艺”“造型简洁夸张”等语言的理解难题,陈老师运用了摸、玩、画、猜、说等形式,并加以有效引导。如在第四个环节,教师提供了与造型、纹饰、色彩相关的词汇供学生选择,既让他们了解了美术语言的运用,又大大降低了他们理解的难度。如此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还体现在“赏—赏、画一画”“猜—猜、说一说”等教学环节。

(3)注入可持续发展观

民间玩具越来越少,收集并会玩民间玩具的难度很大,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扩大了学生的欣赏、体验空间。用体验活动的方式取代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是本课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又一大亮点。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认识民间艺术形式,认识由民间创造的珍贵的美术文化,无形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珍惜、继承和发展宝贵的民间艺术埋下了—颗饱满的种子。

2.值得商榷之处

(1)教师如果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民间玩具,是否能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让欣赏、评述更有针对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议将第四、第五环节调整成“四、赏一赏猜一猜”、“五、画一画说一说”。由原来的欣赏造型、纹样—画纹样—猜造型、纹样寓意—说造型、纹样的特点及寓意,改成欣赏造型、纹样—猜造型、纹样寓意—画纹样—说造型、纹样的特点及寓意。这样是否会让学生对造型、纹样的特点和寓意理解得更深刻,让教学环节更流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个契机,关注课堂生成,注重学生发展。如教学环节三“摸一摸、玩一玩”中,教师讲完“独占鳌头”的故事后,让学生猜两只鳌鱼哪条是公的,哪条是母的。学生猜错了之后,教师也只是单纯地对答案做了纠正,并没有详细解答。那么,教师在此设置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可不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民俗知识呢?

点评+(刘文军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反复研读《民间玩具世界》教学案例,结合自己从事的教师培训工作,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可借鉴之处

(1)对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到位

综观整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可以看出陈老师的课前功课做得非常充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较深刻,领会了教材的精髓。

首先,“民间玩具世界”是个比较大的课题,陈老师准确把握了民间玩具的常见类型及其造型与色彩特点,并在教学中通过精心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情境和蕴含的寓意,如鳌鱼玩具及其传说、蝙蝠和桃子象征“幸福长寿”、莲花和鱼寓意“年年有余”,等等。

其次,陈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植入带有地域色彩的教学元素,如广东佛山的醒狮玩具、广东番禺的鳌鱼玩具等。这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的诠释。教师在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兼顾了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学生都有机会拿起玩具进行操作,加深了认识与理解。

(2)教学流程清晰,富有节奏感

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折射出一种优良的思维品质。纵观本课教学过程,处处都展示了教师的教学功底,闪现着教师的智慧,每个教学环节都开展了具体而富有层次感的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

(3)重视美术语言,关注美术本体

美术语言是学习、了解美术最核心的知识,同时又是创作、分析美术作品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而有少数美术教师对此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缺乏把握美术教育本质的意识;二是缺少研究,不知如何合理使用;三是欠缺美术素养(主要指无美术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会教。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师生美术语言的运用适时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如造型、色彩、形状、材质等常见美术语言的渗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提升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2.值得商榷之处

本课课题是《民间玩具世界》,如何给学生一个“世界”,教师确实做了很多工作,搜集了大量的民间玩具.信息量大,效果也不错。但是,笔者觉得还有文章可做。教师设计的拓展环节主要是突出玩具玩法的创新,这不是用几分钟能解决的,需要—个思维加实践的过程,可以安排在课后或社团活动时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简短的时间列举一些我国大江南北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玩具,再配以玩耍或操作的视频短片,借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形成更完整的认识。这种安排看上去似无新意,但会让罄个教学更连贯、更饱满、更有效。

点评十一(叶名庚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1.可取之处

(1)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点突出兴趣的培养,以“玩”贯穿教学始末,效果显著。

(2)教者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是下足功夫的,能将直观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有机融合,尤其是学生的合作探究及自我展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3)在作业设计环节,注重作业的分层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在美术学科学习方面的个性差异。

2.改进建议

(1)生活化的艺术可以让学生感觉更为亲切,因此,教者应该重视与生活的关联,让主题适当回归生活,向生活靠拢。如民间玩具的纹样同样适用于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玩具教案篇2

以发起幼儿园运动而闻名于世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早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内在”生长法则,使之获得自然的、自由的发展。为此,他重视教育中儿童“自我活动”的意义,并提出了“游戏教学”原则。他不仅视游戏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而且还为儿童创制了一套玩具,他把这套玩具称为“恩物”,意即上帝赐予儿童的礼物。

我国有学者早在研究中发现,在97%的自由活动中,孩子都是在玩玩具(华爱华,1998)。当然,这个玩具的概念是广义上的,既指专门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玩具,或成人以及成人和孩子一起自制的玩具,也指可成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使用到的各种替代物或表征手段的日常用品、自然材料乃至废旧物品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要让成人(主要指幼儿园教师或父母)全部自己准备或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成人的负担会过重过大,并会因此影响孩子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自制玩具或游戏材料大多较简陋,不甚牢固,不很耐用。

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在寻觅真正既能满足儿童的游戏愿望,有效促进儿童发展,又能切实减轻成人准备或制作玩具和游戏材料负担的方案。我们可以在许多幼儿园看到,蒙台梭利教育很受追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一整套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即它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然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毕竟脱胎于对智障儿童的矫治方案,因而存在诸如对孩子进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的“孤立的感官训练”、操作方法固定不变、缺乏对儿童创造性发展的应有重视以及过于强调个别化学习、忽视儿童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不足。

就在这寻寻觅觅中,我们发现了“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这是由尼基丁(Nikitin)夫妇及其家族历时二十余年研发而成的、以积木为主要材料的儿童教育方案。尼基丁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和作家,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所体现的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及其方法,从前苏联时期一直到今天的俄罗斯都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家长的推崇。尼基丁夫妇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三本专著一时洛阳纸贵,在地下黑市被高价转卖,甚至有人在报纸上大登广告,征集尼基丁夫妇的三本专著。今天,全俄罗斯有几千家尼基丁俱乐部,人们在这里学习了解尼基丁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游戏方案,讨论交流儿童的早期教育问题,共同探讨更有效的早期儿童教育途径。

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之所以如此受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教育模式和游戏方案以对自己七个子女成功教育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并由此形成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等一整套教育理念。他们高度重视对儿童早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创造力、逻辑思维、数学认知、前阅读和前书写、社会性以及良好学习品质等心智发育的促进工作,这正是当今世界对儿童及儿童教育认识逐渐深化的完整体现。系统的理论建构和完备的操作材料、游戏方案,为成人和孩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700多个以木制玩具为主要操作材料的游戏案例对不同年龄孩子提出了不同挑战水平的游戏任务,不仅让尼基丁夫妇自己的七个子女受益无穷,更使千千万万个儿童受益无穷。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尼基丁教育模式及其儿童心智促进游戏也逐渐风靡欧美诸国。

玩具教案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套由著名家教专家朱棣云老师编著的指导早期教育的书――《读懂孩子,教育可以很智慧》。这套书分为“身心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四册,选择了孩子成长中的典型案例,运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分析,给读者提出了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建议。

书中的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在认真阅读案例分析后,能较为轻松地理解后面的理论指导,其中的“相关链接”和“特别提醒”更是让我注意到很多之前忽视的问题,纠正了一些教育思想上的误区。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告诉我,只有读懂孩子,尊重儿童成长规律和发展的权利,对孩子的成长建立“全程”“全景”的完整认识和理解,才能采取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做智慧父母,除了要学习教育知识,更要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见识。

这套书吸引我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就像一本工具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书中每篇文章的主标题明确标注了孩子的具体年龄、案例中描述的行为,副标题则点出了这些行为背后涉及的教育学专题及理论指导,因此只需要把全书的目录浏览一遍,就能按图索骥,获得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我家宝宝从一岁半开始就迷上了玩泥巴、沙子、石头,孩子外婆总是阻止他玩,抱怨玩得满身泥沙太脏。我有时候也觉得用玩过沙子的手揉眼睛,或者放到嘴巴里,很不卫生。而孩子爸爸则非常支持,还拿着工具带宝宝去玩。后来,我看到《认知发展》分册中的一个案例,跟我家宝宝的情况完全一样,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游戏背后蕴含的意义,而我险些因为怕脏让孩子丧失这么好的学习发展机会。

玩泥沙的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掌控能力的提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他的感知觉、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能够大大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可以说,玩沙从本质上满足了孩子成长的需求。而且沙子可以有多样化的玩法,可以赤手玩,也可以使用工具玩,可以单独玩,也可以集体玩,这些优点是其他游戏材料尤其是那些昂贵的玩具所不具备的。玩沙子还能治疗儿童心理问题,使孩子压抑的情绪得到释放,这也是我从来没想到过的。

按照书中的指导,我们在家里特意准备了一大盆沙,一到下雨天无法出门时,就让他在家里玩。在户外活动时,也会给他带上小桶、小铲子等工具,让他自由地玩,这样不仅发展了孩子的手腕精细动作,也促进了大脑的发展,还提高了他使用工具的能力。我们还鼓励他用树叶、果子、树皮、竹棍等自然物替代工具,进行创造性游戏。孩子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玩具教案篇4

(一)幼儿人数

本班幼儿现有11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7人。

(二)存在的情况

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

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

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

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

(三)优势

我们教师在带好年龄较小的幼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每个教师合作意识强,沟通、协调好。

二、主要措施。

幼儿园小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

(一)保教工作

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通过创设我在幼儿园生活“愉快的一天”的照片、家长与幼儿在家里的生活照等消除胆小、怕生及分离焦虑的情绪,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

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与保育员要注意教育一致,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如在固定点穿脱鞋袜,自己擦好嘴后毛巾放到哪里,让后在那个位置进行餐后活动。

3、建立良好的班级一日常规。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重点教育幼儿初步懂得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则,在老师的共同配合教育下,懂得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玩具玩后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放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注意幼儿的礼貌习惯的培养,班上老师应引导幼儿自觉地向老师问好,离园向同伴、老师再见。

(二)安全工作

小小班幼儿年龄,安全工作体现的更为的重要,我们教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学习安全知识手册,知道紧急情况的紧急措施。

2、每周检查班内有无安全隐患,如有及时采取措施。

3、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卫生消毒制度。

4、各个教师提高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力度,严防幼儿走丢等现象的发生。

(三)家长工作

1、新生入园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熟悉班级教师,了解幼儿的性格、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并在《育儿沙龙》、《亲子屋》栏中做好家长工作——专题《新生入园专栏》,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2、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学年班级工作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

3、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档案建立的需要希望家长及时给予配合。如:做一些家庭记录,收集相应的资料(照片)等,进一步丰富、完善孩子的成长档案。

4、向家长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务活动如:亲子活动、征文、开放日等活动。

(四)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进行家访,接待新生入园,稳定幼儿情绪。

2、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制定班级计划,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3、家长工作:(1)召开家长会;(2)家长学校讲座;(3)选家委会会员2名。

4、进一步完善班级周工作表内容,使之更加规范。

十月份: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幼儿懂礼貌,会说简单的礼貌用语。

3、对幼儿进行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养。

4、家长工作:配合班级活动,引导孩子认识家中各种玩具的名称、用途。

十一月份:

1、参加全园性秋游活动。

2、培养幼儿懂得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与同伴一起玩的习惯。

3、家长工作。(1)家长学校讲座;(2)配合班级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玩具怎么玩;(3、)配合园部开展“我和孩子共成长”家教征文活动。

十二月份:

1、与家长合作创设环境,开展“迎新”活动。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爱护玩具。

3、家长工作

(1) 家长开放日活动。

(2) 新年亲子登山活动。

(3)进行家园协调对孩子进行爱护玩具的教育(配合幼儿成长档案进行)

一月份:

1、配合园部开展“亲子乐园”新年游园活动。

2、攥写班级总结。

玩具教案篇5

案例一:

一天,开开家的“妈妈”跑来跟我说:“老师!老师!我们家的宝宝生病了!”老师:“那怎么办呀?”“妈妈”说:“他需要找爸爸。”说着“妈妈”掏出“手机”(一只洗发水瓶子):“喂喂喂!爸爸!快回来!我们宝宝生病了!”……

二、分析原因

其实,那天因为理发店的生意不好,没有小客人去理发,那个“手机”只是理发师在“翘班”的时候不小心落在开开家,正好被“妈妈”巧用了。

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一个小小的洗发水瓶子就有无数种变化,“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想一个简单的洗发水瓶子尚且如此,那我何不再准备些其他的未成型玩具呢?

三、尝试改变

我在娃娃家旁边新添了一个百宝箱,里面专门放了一些废旧物品(如包装盒、饮料罐等等)

在游戏中,每次一开始百宝箱里的东西都一抢而空,有时还有争抢现象,但娃娃家里的家具、物品在幼儿的添置下不断丰富,幼儿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玩法,孩子之间交流也明显增加。

四、分享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今天娃娃家旁边新添了百宝箱,你们在百宝箱里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呢?

幼儿1:月饼盒

幼儿2:罐子……

教师:那你们用这些东西做了什么呢?

幼儿1:我用大的盒子做了电视机,和宝宝一起看电视了!

幼儿2:我用可乐瓶做了热水壶,给小客人倒水喝

幼儿3:……

教师:我发现玩具一多有小朋友开始抢了起来。

幼儿1:要分享,大家一起玩

教师:那抢的时候怎么解决呢?

幼儿1:谁先拿到就是谁玩!

幼儿2:石头剪刀布

教师:那下次玩娃娃家时我们可以继续想想办法,把百宝箱的东西玩起来,可不能在抢啦!

五、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指导是很必要的,而教师的指导又是建立在对幼儿游戏中一些偶发的观察上。由幼儿想到拿一个洗发水瓶子充当手机开始,逐步添加新玩具,让游戏更具多变性,丰富幼儿的游戏环境。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玩具教案篇6

根据平时家长的反映和我对幼儿的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比较优越,玩具以购买为主,只需到商场一指,所以不爱惜;因为缺少游戏玩伴,所以再多的玩具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意思。这就使得孩子及家长勤俭节约的意识比较淡薄。孩子主动做事的机会很少,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如果将单纯的“玩”玩具,引导到让孩子参与“制”玩具,会怎样呢?

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的玩具观,让我找到了答案:即由成人与孩子一起,利用各种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玩具。这一活动本身更有利于孩子开动脑筋,发展个性,充分发挥其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利用日常生活中,用过的纸盒、小瓶、小桶、瓶盖、蛋壳等废旧材料进行自制玩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先将废品制作成玩具,在游戏中与幼儿分享,其意义并不在于做成玩具的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一行为,使幼儿从小树立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懂得“废品不废”的道理。通过自制玩具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基于以上思考,确定了“通过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及指导使用自制玩具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为研究目的,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观察法为辅,选定我们亲子班的2―3岁幼儿(15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因为,一是我比较熟悉本班幼儿的发展与实际情况,二是这些幼儿由家长陪同来上课,便于方案的进一步实施,三是如果在家中能够延伸和丰富自制玩具的种类等,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的乐趣。

一、学期初,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亲子班幼儿动手情况统计表》,了解幼儿在家里的基本情况

由《亲子班幼儿动手情况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作为研究对象的15名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触到类似胶棒、剪刀一类的制作工具,而且动手做过简单小玩具、有目的的使用过胶棒、双面胶的孩子均只有1人,大部分孩子进行有目的的画画、剪纸等活动的机会也非常的少,本调查的结果很不理想。

二、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幼儿,发现问题,进行分析

当幼儿来到亲子班参与活动时,我认真观察着他们的表现,发现他们实际会用胶棒、剪刀等的人,比调查问卷中的数量要少,甚至个别幼儿根本就没接触过这些东西,对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就更是无从提起了。经过细致地分析与反思,我为每名幼儿建立了“幼儿游戏观察与记录”表,观察分析幼儿在户内、户外的游戏时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自制玩具、促进幼儿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通过组织自制玩具的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自己动脑、动手操作的机会

因为2―3岁幼儿在亲子班上课时是由家长陪同的,所以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是很重要的。通过观察,我发现,仅靠在大型玩具上游戏,难以保证幼儿走、跑、跳、钻、爬等多项运动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多种运动器械。我们用大型的纸箱做“山洞”,用易拉罐做“梅花桩”,用油桶和皮筋做“跳高器”等使幼儿在情境游戏中锻炼了走、钻、平衡、跳的能力,肢体动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学期末,通过日常生活观察幼儿,对前一段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通过观察与幼儿参与制作活动的情况,发现:能独立使用胶棒、会自己折纸、能较独立地使用剪刀、会使用双面胶等幼儿的人数均比学期初调查的人数增加了,几项内容平均提高50%;在老师的引导下,较独立地制作出简单玩具的幼儿点总人数的56.7%;具有主动参与制作玩具的意识和对自制玩具感兴趣的幼儿人数还不到60%,这两方面的培养还应该再逐步深入与加强。

因此,我的下一步研究设想是,要根据幼儿现实发展的水平与需要修改原计划,然后再进一步调整,继续实施课题的研究方案。

玩具教案篇7

小班幼儿都是3周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与此同时,生二胎的现象越来越多,家中两个孩子有了玩伴,但是,在玩玩具的时候争抢便成了常见问题,特别是孩子在3周岁之前,还没有形成分享的概念,争抢习惯一旦形成,就很自然地带到了幼儿园。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也习惯地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他的,若是不给就争抢。

杏儿在我们小班中是一名较活跃的孩子,平时叽叽喳喳十分可爱,但是观察中我发现杏儿的交往似乎并不十分顺利,甚至经常有其他幼儿来告状。从家长会中得知杏儿是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家中玩具不是很多,为了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杏儿经常与姐姐争抢,家长却没有即使给予适当的教育,久而久之,杏儿就养成了用争抢的方式来获得自己需求的坏习惯。

二、案例描述

场景一:抢放玩具

早上孩子们喜欢玩一些桌面游戏,所以我让孩子把玩具拿到桌上玩,杏儿来的比较晚,所以玩具基本已经被选好了,玩了一会要出去做操,我正在帮助孩子们整理玩具,忽然,杏儿大叫起来:“我放、我放!”旁边的小昀连忙对我说:“老师,我来的早,玩具是我拿来的,应该我放好!”杏儿也看着我,但是没有说话,我对杏儿说:“玩具是小昀拿来的,谁拿谁放,老师以前说过的,你忘记了吗?”杏儿一听才放开手,撅起嘴巴走开去了!

场景二:抢厕所

活动结束,我提醒孩子们去上厕所,“要排队哦。”我提醒道,过了一会,小宇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杏儿把人推到了!”我连忙跑进去,看到阿姨已经把倒在地上的昕昕扶起来了,杏儿则眼泪汪汪地站在旁边,看到我进来之后,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讲起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杏儿是喝水之后才走进厕所的,那时候厕所里已经在排队了,特别是中间的那个厕位很受小朋友的喜欢,杏儿经常在那里上厕所的,杏儿连忙挤到前面,一把把已经站在厕所上的昕昕拉了下来。我走过去先让昕昕上厕所,对杏儿说:“是不是憋不住了?”她点点头,我就安排她在旁边的厕位上了,然后对她说:“你看,旁边的和中间的是一样的,对不对?”

三、案例分析

从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杏儿还没有具备认识自己行为对或是错的能力,场景一中,杏儿帮助老师整理玩具是正确的,但是杏儿通过争抢的方式来帮助别人是错误的,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杏儿明白这个道理。场景二中,杏儿认为中间的厕位是她自己的,所以不排队,还把别人落了下来,这是十分不当的行为,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杏儿在肯定事件中和否定事件中都有争抢的行为。

杏儿是一名较要强的孩子,很有表现欲,如果得到老师的肯定,她会显得十分开心,像场景一中出现的情况,杏儿认为帮助老师整理玩具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杏儿为了得到赞扬,便将老师事先指定的规则抛之脑后,于是便出现了争抢玩具的现象,当她的不当行为引来不是赞扬而是提醒之后,她的表现又证明了这样一位孩子是受不了一点批评的,她会十分不服气,撅起嘴巴,瞪着老师,因此可以看出,杏儿过于要强,受挫能力较弱。在场景二中,让孩子排队上厕所是在上幼儿园后老师指定的规则,而且孩子们也大都形成了习惯,但杏儿依然争抢,很可能这样的习惯来自于家庭,和杏儿妈妈交谈之后,发现杏儿在家中果然也是这样,因为家中有个姐姐,两人在家中一直有争抢东西的习惯,而且她一定要赢,杏儿就很自然地把习惯带进幼儿园,经常与同桌的小朋友争抢东西:牛奶、饼干等,多次教育之后,虽然有进步,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改掉这个习惯。

这样一位表现欲望强烈,性格要强,又有争抢东西习惯的孩子来说,需要家长与老师相配合,找出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也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幼儿改正。

四、案例反思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找出原因与解决的方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引导:

1、家园合作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人的一生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所谓“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收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 孩子在幼儿园5天的学习不如周末两天在家的影响,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像案例中杏儿的争抢行为正是由于家庭中缺乏必要的教育而引起的,所以,如果要彻底改掉杏儿的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我们要使家长明白在教育孩子这个事情上面,不单单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家中,杏儿与姐姐一直是以争抢作为方法来取得东西,而家长没有适当的指导,而是听之任之,当杏儿将“习惯争抢”带入幼儿园,伤害到的不只是其他幼儿,还深深影响到杏儿的人际交往,所以教师应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并鼓励家长加入到教育中来,一旦发现杏儿与姐姐争抢就要即使制止并加以引导,要让孩子明白争抢东西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灌输他们轮流与耐心等待的思想。如果有进步,教师与家长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孩子才能有信心改掉坏习惯!

2、故事熏陶

小班的孩子只有3周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考虑为前提,还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所以这时候他很难分清楚这样争抢是对还是错。

教师有责任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这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比如通过讲故事或者故事表演,让孩子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进行情感体验。我们要根据幼儿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耐心持久地加以引导,如引导幼儿能将好吃的、好玩的与他人分享,让幼儿逐渐体验到除自己以外还有他人的存在,让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状态。

3、树立榜样

玩具教案篇8

一、悬置:一日生活中幼儿违反规则的各种现象所谓“悬置”,其原意为“加上括弧”,即把主观成分以及一切不是发自纯意识的知识放入括弧,然后将它们搁置起来。排除了主观意识之后,客体会把自己原本的面目毫无阻碍地呈现出来,这种客体的自我呈现即是“现象”。我们采取悬置的方法,借助在幼儿园的自然观察,获取了有关幼儿违反规则的6则案例,其“现象”呈现如下:

案例一:当研究者走进活动教室时,发现高高正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其他幼儿都在上课。研究者便悄悄走过去,问他为什么坐这儿,高高回答说是老师让他坐这儿的。研究者故意说那肯定是因为这儿是个好地方,高高答到不是的,是因为老师以为他调皮了,所以惩罚他坐这儿,而后说其实同学们都调皮了,但老师就让他一个人坐到这儿来。说完,高高露出了愉快的表情。

案例二:吃饭前,老师要求洗好手,安静坐好,高高还在玩玩具。老师问他洗了手没有,高高回答洗了,于是老师说洗手再玩玩具,容易把手弄脏,不卫生。高高又说自己没有洗手。老师便追问到底洗没洗?高高回答说没洗。老师接着就生气了:“那你刚才撒谎了?”高高说:“没有撒谎。”老师又问:“那你到底撒谎了吗?那样做对吗?”“不对。”“撒谎时你想什么了?”“我想不撒谎,可是我想玩,我就撒谎了。”说完高高安静地去洗手了,回来后非常兴奋。

案例三:老师安排亮亮在绘画区,亮亮不同意,要去积木区。老师便将他关进了教师办公室。研究者走进来,发现亮亮在墙角一边抽泣一边用手在墙角上画画。“我要爸爸买积木,我想回家,我不喜欢这里”。“为什么不喜欢这里?”“老师不好。”“是因为没让你玩积木,所以说老师不好么?”“是的。”“老师怎么不好?”“老师心不在焉,不像个老师,整天生气,挺不好的。”“真的?”“老师还无理取闹,不关心人,总是批评人,从不批评自己。”亮亮说完就过去把门使劲一推,门锁上了。“我不要她进来,老师真坏,坏老师。”[2]

案例四:户外活动下楼梯时,凯俊、达达、尘尘、壮壮4个小朋友边下楼梯边相互打闹,被园长看到,她批评了带班教师的粗心大意。到了活动场地,老师让他们站到旁边的一棵大树前,并对所有幼儿说不许他们玩游戏,因为他们下楼梯时打闹太危险了。五分钟后,尘尘跑到老师跟前问什么时候可以玩了,老师说:“回去好好站着,哪来这么多话!”十分钟后,凯俊、壮壮被“解禁”,尘尘和达达因为罚站时偷偷说话依然不被允许去玩。几分钟后,尘尘又跑到老师跟前问可以去玩了吗,老师依旧拒绝了他的请求。过一会,老师让达达去玩,因为这期间达达都低着头没有说话。尘尘第三次跑到老师面前问可以玩了吗,老师大声说:“你回去好好反思!”尘尘看着小朋友都在高兴地跑着叫着,便大声地哭了起来。

案例五:孩子们都坐成U字形。丁丁淘气地把坐在他旁边的佳佳推了一把,佳佳马上告诉老师。老师走过来,揪住丁丁的肩膀,把他从座位上拉了起来,拽着往外走。丁丁的头快要缩进衣领里了,其他儿童看了“哈哈哈”地大笑。老师回头说:“谁在笑,我就请他出去。”[3]

案例六:孩子们在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美丽的秋天”画画,老师走到强强面前时脸色马上“晴”转“阴”,质问他在画什么?强强说:“铁路。”“你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呀,你看秋天有多么美丽的东西,你都不画,为什么要画铁路呢?”“我喜欢铁路。”“你以前画过铁路了,今天画秋天,比如树叶呀,水果呀什么的。”强强不说话了,继续画他的铁路,老师在旁催促:“快画呀!你总不能老画铁路吧。”

在现象学那里,空间性、实体性、时间性和相关性四个范畴被认为是人类生活世界的基本结构。[5]上述幼儿与教师要求发生冲突的各例现象,无疑都发生在特定的生活空间(如教室、楼道)里,由特定实体(行为、言语、材料等)带来特定的可感受性,使之成为连续的生存时间(集体教学、自由活动等)中的片段,并在其中与他人(特别是教师与同伴)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由此编织起幼儿生活世界的立体现象维度。

二、还原: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违反规则的体验在教育现象学中,还原的目的在于以生活体验的特殊性,指向存在的普遍性。我们将努力抛却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前提和伦理干扰,去真切地感受、平视和明了这些案例中幼儿对违反规则的体验,从而还原处于规则冲撞中的幼儿的所思、所想与所感。

(一)无奈———乐于获取惩罚在案例一中,高高在课上违反了规则,于是受到了教师的惩罚。当问及原因时,高高的老师说:高高好动,所以经常被单独“请”出来,坐在书架旁边。这使高高可以在老师不注意时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久而久之,高高在上课时便主动违反规则,目的是得到自由看书的机会。可见,高高在其生存空间与生存时间内对违反规则的第一个体验是接受———通过惩罚获得“特权”;第二个体验是高兴———表情愉悦,可以自由做喜欢的事情。从生活的空间性和生存的实体性角度分析,案例一呈现给我们以下内容:高高违反规则的目的在于脱离教师的“掌控”,获取独立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可以随心所欲地翻看书架上的卡通书。这也就提示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惩罚都伴随着痛苦的体验。在某种情境下,幼儿违反规则是为了能够自由地游离在教师的视野之外,随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抗议———不满于教师制定的“规则”在案例三中,亮亮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体验首先是失望,因为老师拒绝了自己的提议,其次是委屈,所以他会向作为“外人”的研究者“控诉”其老师的行为,再次是愤怒,所以他走过去把门使劲一推,把门锁上,不让老师进来。亮亮的这一体验说明,当教师的规则没有说服力时,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并以自己的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提出“抗议”。这也就提示我们,当幼儿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幼儿会“奋起”反抗,据理力争。

(三)忍受———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在案例五中,丁丁在活动室内推了佳佳一把,此时丁丁的体验是得意,因为他成功地攻击了一个比自己弱的幼儿。但是,当“象征正义”的教师出现时,丁丁马上处于被惩罚的境地,此时他的体验为失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为减轻惩罚,他尽力把头往下缩,可见此时其可感受性体验为害怕。丁丁的这三种直观体验告诉我们,当幼儿欺负比自己力量弱的同伴时,教师的适时介入会让幼儿暂时屈从于教师的权威,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欺负行为,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继续欺负弱小者。

(四)承认错误与讨价还价———降低被惩罚的程度

1.承认错误———短暂的内疚。在案例二中,高高在活动室内承认错误的同时产生了可感受性体验,那就是内疚,意识到自己撒谎不对,但是在高高内疚体验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高高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继续玩玩具而不去洗手是不恰当的,因此他的内疚必然是短暂的,他不会从根本上反思自己行为不妥当的地方。同时,这种短暂的内疚还可以博取教师和同伴的原谅,恢复教师对自己的好印象。

2.讨价还价———减少被惩罚的时间。在案例四中,尘尘第一次去问老师自己什么时候能玩时,产生了两层体验,一是充满希望的可感受性体验,他猜测老师可能会允许自己去玩了。在遭到拒绝后,尘尘产生的第二层体验依然是满怀希望,因为他从教师的言语中认识到只要自己好好表现,老师就会允许自己去玩的。于是他好好表现了几分钟后又去找老师,但遭到了教师的又一次拒绝。此时,尘尘产生的体验是疑惑,老师是否发现自己在罚站期间和达达说话了。第三次,尘尘走向老师时的可感受性体验为充满信心,他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够好了,肯定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没想到,老师再次拒绝了,并要求尘尘继续反思,尘尘终于忍不住哭了。尘尘的努力显示了幼儿在违反规则时,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争取减少被惩罚的时间或程度。这一现象折射出幼儿在受到惩罚后经常会“缠”住老师不放的动机与目的。

(五)置之不理———不满于教师的干涉在案例六中,教师强制幼儿画美丽的秋天,强强因此产生的体验为不满,因为他喜欢画铁路,为什么非要画秋天不可呢?于是,强强对教师的要求置之不理,继而产生了气愤的可感受性体验。这则案例告诉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按自己的想法指点幼儿的行为,很多幼儿可能因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但类似强强这样个性很强的孩子则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由此出现的结果是教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都较低,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伤害也就不言而喻了。三、反思:还原幼儿违反规则体验的教育意义

(一)应了解幼儿违反规则的真正目的,满足幼儿“不切实际”的合理愿望在案例一与案例六中,两名幼儿违反规则的行为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却相似,都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提醒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满足某些幼儿看似不合理的合理要求,同时赋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幼儿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也能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满足幼儿部分合理的愿望并不是纵容更多的幼儿去违反规则,而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自主冲动,这种做法同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如果教师能对幼儿喜欢做的事提出相应合理规则的话。

(二)应帮助幼儿做到“言行一致”,内化规则,并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在案例二中,幼儿言不由衷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这种行为的危害,并帮助幼儿把规则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吸引力的环境,利用环境与材料的新颖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应洞察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严厉惩罚幼儿的不良行为在案例五中,虽然教师惩罚幼儿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在日常教育和保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幼儿违反规则后的真实态度,对幼儿不良行为必须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当然这种惩罚应伴有教师适时的引导与要求,才能从根源上帮助幼儿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

玩具教案篇9

关键词: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

木制玩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木制玩具在设计过程中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我国的生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艺术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1]而云和作为我国最大的木制玩具的生产与出口基地,其在木制玩具设计方面有着一定的代表性。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云和木制玩具概况

云和的“中国木制玩具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木制玩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也是部级的木制玩具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云和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云和县的木制玩具产量已经占了我国全国木制玩具产量的50%以上,其中又有50%以上是出口到全球各处的,仅2015年一年云和木制玩具的产值就超过了40亿人民币。但是在云和木制玩具发展中企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木玩企业贴牌生产的较多,企业自有的品牌相对来说较少,木玩企业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科技的含量较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云和木制玩具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云和木玩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树立品牌、介入幼教市场等方式出发不断地优化儿童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优化对策。以浙江波菲教育玩具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10年以前主要为韩国代工幼教木玩产品,公司在这方面的利润空间不高,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从推动企业发展的层面出发,企业优化了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除设计了幼儿园区角玩具外,还推出了波菲炭化积木、幼儿园家具以及益智类教玩具等1000余品种教玩具产品。产品已经销往韩国、台湾地区、欧美等地及国内各大中城市。如图1与图2所示,为该公司所设计的童话小镇。

该木制玩具共328块,15种形状,15箱。这个玩具帮助小朋友们实现了自己有一个树屋或者木头房子的梦想,这套大型积木让孩子们通过积木的堆积创造出自己梦想中的房子。

2 儿童木制玩具特殊性分析

在早期的木制玩具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马的形象,如木马以及木马拖拉玩具等。木制玩具由于设计所采用的原料多数源于自然,因而木制玩具中掺和化学物质较少,这就使得木制玩具的设计非常环保,且闻起来有着原木的香味。尤其受木料本身具有多样性的影响,使得木制玩具设计的选材比较灵活多变,这就使得木制玩具设计有着多元化的特点。[3]简而言之,儿童木制玩具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广受家长与小孩子的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木制玩具在设计过程中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是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对策中必须关注的核心要素。

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中应关注木制玩具的互动性与先进性的结合。云和在儿童木制玩具的设计过程中结合了木制玩具在互动性与先进性这两方面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来发挥玩具在儿童成长发育中所具有的不可取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木制玩具的设计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在原有的关注木制玩具与人之间的互动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到木制玩具的先进性。木制玩具的先进性体现在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方方面面,以婴幼儿阶段的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为例,在该阶段所设计的木制玩具多数是认知类的木制玩具。也就是说这些玩具的设计目标是推动婴幼儿从一类认知功能向多类认知功能的方向发展,这是儿童本身发展的一个进步,是木制玩具设计中应关注的先进性的特性之一。除此以外,还体现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如在木制玩具设计中通过安装发声芯片等方式来提高玩具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现实增强技术(AR)的应用来提高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中互动性与先进性的融合。

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中应关注木制玩具的刺激性、教育性与可玩性的结合。从上文中的浙江波菲教育玩具有限公司的实例可以看出,云和在儿童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中关注了刺激性、教育性与可玩性的结合。以图1所示的玩具为例,在该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中,通过小屋这一梦想的刺激提高儿童对该玩具的兴趣,同时还通过积木堆积的过程来引导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实现该玩具教育性、可玩性以及刺激性的有效结合。木制玩具所具有的刺激性主要体现在视觉刺激、听觉刺激以及肢体触觉刺激等方面。[4]木制玩具的教育性则有着广泛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木制玩具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儿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特点,覆盖了儿童认知所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而通过由浅入深及其系列开发设计等方式来体现对儿童的教育性。儿童木制玩具的可玩性主要体现在设计新颖以及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如木制的益智类玩具孔明锁对儿童来说不但是挑战同时也是一种乐趣。简而言之,在木制玩具设计中应关注玩具的寓教于乐,进而优化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

综上所述,木制玩具设计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然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满足儿童以及家族对儿童玩具的需求。这也决定了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对策。

3 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优化对策

从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层面来看,其需要在流程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具体途径优化儿童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3.1 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优化流程

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本身并不是只依赖想象就能实现的,其需要立足于儿童木制玩具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需要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来实施木制玩具的创意设计。[5]从云和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流程来看,主要流程依次是儿童木制玩具现状分析、儿童木制玩具市场需求调查、以已有设计为基础提高创意设计水平、确定玩具创意设计目标以及确定木制玩具创意设计方案等内容。首先,儿童木制玩具现状分析(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涉及的主要工作是对现有的木制玩具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木制玩具市场现有玩具的特点、趋势以及木玩企业自身在儿童木制玩具生产与设计方面的情况。其次,在明确现状的基础上对儿童木制玩具市场进行调查,通过对木制玩具市场的调查,来明确木制玩具的发展趋势,具体包括木制玩具材质趋势、木制玩具功能趋势、木制玩具色彩趋势以及木制玩具结构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在明确这些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儿童木制玩具市场企业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再次,云和木制玩具企业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木制玩具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木制玩具生产设计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升玩具设计水平。在该环节中,木玩企业应关注到木制玩具在设计中先进性与可玩性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最后,经过上述工作后,云和木玩企业应对木制儿童玩具的创意设计有基本的创意方向,并以该创意方向为基础来确定木制玩具的设计目标,在设计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最后明确木制玩具创意的设计方案。[6]在方案中应贯彻设计美学对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外观造型设计、色彩设计以及功能设计等诸多设计工作的结合,通过不断地修改,进而确定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效果图与总装图,进而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3.2 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优化途径

结合云和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云和木制玩具创意设计的具体优化途径:

第一,绿色环保的创意设计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环保的设计已经得到包括木玩设计在内的诸多产品设计的认同。[7]木制玩具本身具有环保低碳的性质,这也是云和木制玩具与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融合的必备条件之一。从云和政府的层面来看,该县制定了木制玩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加大了对重点企业、项目以及人才的扶持力度。从企业的层面来看,企业在具体的木制玩具设计中贯彻低碳的需求。例如,上文提到的浙江波菲教育玩具有限公司所设计的童话小镇,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进口新西兰松木,采用了炭化与安全水性油漆的方式优化了该木制玩具的设计。

第二,贯彻互动性与体验的设计途径。对于儿童木制玩具设计来说,除了要关注玩具的可玩性以外,还要关注其在互动性、教育性以及体验等方面的设计效果,进而实现通过木制玩具的使用来加强儿童与家人、老师以及朋友等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进而提高儿童的自主能力,推动儿童在身体与语言等方面的发展。以上文提到的浙江波菲教育玩具有限公司所设计的区角游戏中益智区的桌面玩具为例,如图3所示,该玩具能够让儿童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通过让儿童参与区角游戏来提高自信心,在自主与竞争性游戏中感受与检验自身的能力和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除此以外,在该系列玩具的使用中,儿童还可以通过合作游戏来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在单独游戏时发展自身内部语言与思维能力。具体的还可以认识和感受到三维几何图形构图美以及三色游戏的色彩美等。

在儿童木制玩具创意设计中还应关注到玩具的使用寿命,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系列设计的方式来提高木制玩具的可玩性与新颖性。国外的一些木制玩具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Branching Out所推出的火车套装,不断地增加新的套装,提高了木制玩具的耐玩度。[8]

参考文献:

[1] 沙德安.桃花源里可耕田:云和中国木制玩具城聚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张肖,王秀峰.玩具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王连海.玩具[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

[4] 吴冬玲.小变化,大乐趣――儿童产品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5] 布利泽德(英).创意木工DIY经典木制玩具制作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6] 佗卫涛,侯小桥,王莉.玩具产品造型创意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7] 马歇尔(美),琼斯(美).我爱木工 创意玩具制作40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玩具教案篇10

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一直在追寻、创改着最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数学活动材料。这里,我记录几则比较成功的案例,进一步探寻玩“新”数学材料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组合自然材料,变换不同的玩法。

案例:小班的数学区,摆放着十几个爽歪歪瓶子做成的瓶宝宝,瓶宝宝长着圆溜溜的黑眼睛,月牙形的红嘴巴,可爱极了。在瓶宝宝的肚子上还有蓝色的圆形点子,点子的个数不一样,有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点子的排列也不一样,有的排成一横排、二横排,有的是一竖排、二竖排。瞧!瓶宝宝的肚子上还有数字呢,数字不一样,有的是1、有的是2,还有的是3、4、5。区域活动时,宁宁小朋友正在给“瓶宝宝喂豆豆”,宁宁小朋友轻轻数着瓶宝宝身上的点子“1、2、3”,数好了,就给瓶宝宝喂豆豆,喂一粒数一粒“1、2、3”。喂好了,宁宁拍了拍瓶宝宝的肚子说“吃饱了,到那边去。”接着,宁宁小朋友又挑了一个瓶宝宝,看了看,是数字4,就给瓶宝宝喂了4粒豆豆。宁宁小朋友数着喂着,喂得仔细耐心。

爽歪歪瓶子、豆豆都是小朋友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收集很方便。教师利用瓶子、豆豆的特点,引导幼儿点数他们的个数,给他们排队。案例中,教师将爽歪歪瓶子、豆豆进行组合,创新了瓶子、豆豆的玩法。把爽歪歪瓶子进行了清洗消毒,适当的点缀装饰,变成了小朋友喜欢的瓶宝宝。教师还根据小班幼儿的数学教学目标,在瓶宝宝的身上分别贴了1-5的点子和数字,点子的排列也精心地设计。活动中,幼儿都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瓶宝宝喂豆豆。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瓶宝宝,使幼儿对数与量的对应学习变得积极主动,由接受知识变为发现、探索知识。

案例中,教师进行了两种材料的组合。其实,教师可以根据材料和教学目标,尝试进行三种或三种以上材料的组合。如:小班的“钓鱼”游戏,教师在纸画的鱼的头部别上回形针、身体贴上点子卡,钓鱼的棒则是在一根卷好的纸棒顶端系一根绳子,绳头上系着一块磁铁。这个游戏中,幼儿用磁铁钓起小鱼,然后点数鱼身上的点子数,最后把鱼放到相应数字的鱼篓里。游戏中,将磁铁、数学融合在一起,多种材料进行了组合,增添了数学游戏的趣味,真正体现了数学“新”玩。

第二,改造原有材料,寻求合适的玩法。

案例:入园刚一个多月的小班幼儿正在拼小鸭的图画纸。瞧!佳佳小朋友,拿了一块纸片放在桌上,仔细地摆摆正。接着又拿了一块,她观察了好一会儿,摆到桌上的纸片旁边,比比看看搬搬移移,拼成了鸭子的嘴巴。她又拼了第三块、第四块,一只可爱的小鸭子拼出来了。

拼图是小朋友喜欢玩的益智玩具。这些十几块、甚至二三十块的拼图是现成的,商店里都有卖。小班的幼儿刚接触拼图,这些现成的肯定不适合,我就利用拼图的原理,对材料进行改造和创新。案例中,我找来一些小小孩看的撕不破的图书,选择一些大的、色彩鲜艳的、幼儿熟悉的喜欢水果、动物图案,剪成两块的、三块的、四块的,最多五块、六块。每到游戏时间,小朋友依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选择拼图的块数,很快就掌握了拼图的方法,提高了从颜色、图案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第三,挖掘材料特征,开发多样的玩法。

案例:数学区的小朋友在玩五颜六色的饮料吸管。

第一组幼儿用吸管在拼图呢!有的拼出了一棵树、一座房子、一辆汽车,还有的拼出了栅栏、小草、小鱼……幼儿拼着、想着、欣赏着一个个作品,脸上写满了开心。

第二组教师把吸管剪成了长短不一的小段,幼儿在给吸管排队。有的幼儿按长短排队、有的按短长排队,还有的是长短长短交替排队的。幼儿把吸管排出了许多的花样,好得意哟!

第三组教师把吸管剪成一样长度的小段,幼儿用线在串小吸管。看!幼儿把串得长长的戴在脖子上说:“戴项链罗。”有的小朋友则把串好的吸管戴在手上晃来晃去说“哈!手链。”一个男孩说“这是手表。”看着小朋友日渐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对串吸管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颜色图卡来串。颜色图卡标记的难易不同,种类也多,有红蓝红蓝、绿黄绿黄等两种颜色交替出现的,还有红黄蓝、绿红蓝灯三种颜色交替出现的。这样一来,小朋友的作品更丰富美丽。老师把小朋友的作品进行了展览,大家看了都啧啧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