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礼仪十篇

时间:2023-03-23 02:44:05

舞蹈礼仪

舞蹈礼仪篇1

关键词: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1.1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1.2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按1986年N2011年,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查至iJ904篇关于体育舞蹈的论文,这904篇文章涉及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技术、功能、特点、作用与价值、规则与裁判法、教学与训练、调查现状、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美学、心理、学科研究、体育舞蹈与全民健身、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体育舞蹈与素质教等研究。在这些文献中,关于体育舞蹈礼仪研究的文献资料只有三篇,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段桂梅,王冬梅《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2.1 涉及体育舞蹈部分礼仪研究的文献:

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比较 (2)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3)体育舞蹈礼仪的重要性(4)体育舞蹈礼仪的教育功能, 刘芳、韦军湘等人在《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着重从锻炼价值、美育价值和终身体育的价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体育相关项目礼仪研究成果:

侯军2000等也从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形体舞蹈礼仪形体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中形体礼仪和修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邓惠在《竞技礼仪观刍议》中提出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并从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体育人文精神的冲击、对运动员道德思想的冲击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了要想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在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竞技礼仪制度,从而突出了礼仪在竞技中的重要性;贺泽江在《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中提出,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选修课有助于维护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体育强大的公关效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黄荔娟在《从竞争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优势》一文指出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形体训练与礼仪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并总结出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方法:掌握礼仪知识、严格形体训练,不同礼仪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体礼仪的运用。

3.对所看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3.1体育舞蹈礼仪的社会价值:

王利红《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2从当代体育舞蹈教育角度: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动作舞姿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从体育舞蹈礼仪的美育角度:

在形体舞蹈、礼仪课中,教师匀称的身体、颜色协调的服装、端庄的仪表、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讲解艺术等,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以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学生在动作练奏、肢体运动的刚柔交替、平衡优美的姿态造型等,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美的氛围内,通过自身的参与而得到美的熏陶,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

3.4从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角度:

赵美荣、余彬《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研究,显示了体育舞蹈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形态、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舞蹈,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董焱、谢欣、李琳《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的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健身舞蹈因其丰富的健身娱乐功能被广大民众所喜爱,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由于其广阔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传承性、丰富的民族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自身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究其根本来说该健身手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健身性、科学性、大众性等方面,也体现在健身舞蹈的社交性、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

4 总结

在期刊论文中由于篇幅有限,对体育舞蹈礼仪相关文章较少,由于近几年体育舞蹈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礼仪直接或间接探讨论文增多,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虽从社会价值、教学训练、审美角度探讨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重复较多,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跃华.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2] 魏玉琴、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J].运动2009,(02).

舞蹈礼仪篇2

【关键词】舞蹈礼仪;文化;民族礼仪;社会功能

舞蹈或某种舞蹈现象为什么得以存在和产生,为什么得以长期发展,首先在于它对人类具有生命意义或社会存在价值,或具有某种社会性功能。古往今来,舞蹈礼仪是宣传教化、陶冶情操的有力手段,让所有舞蹈行为规范系统化,在舞蹈者、观众、社会三者之间体现互相的一种尊重与促进,也让舞蹈这门艺术具备了更多的标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舞蹈礼仪之所以依然处在举足轻重之地位,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其二,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从而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在参与人员身上发挥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舞蹈、礼仪、社会

(一)舞蹈与礼仪礼仪是人们在社交活动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作为交流语言,结合多种艺术塑造人物、诠释情感的表演艺术形式。和人们平日生活中的礼仪相差无几,舞蹈礼仪的目的是让舞蹈变得标准化、体系化与典型化,例如各类舞蹈场合的穿着要求,不同舞种间的交流方式,如果想融入其中,并享受不同文化习俗的乐趣,就请遵守相应的礼仪规范。掌握舞蹈中的礼仪文化不仅仅体现舞者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且其象征着不同舞种相对应的本土文化特征。具有了舞蹈礼仪的规范,才能营造出合理合适的舞会氛围;才能让人们沉浸在舞蹈当中,领悟舞蹈优雅表面之下涌动着的精髓,精准展现出舞蹈的情感,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才能避免在舞蹈中产生不经意间侵犯他人的情况,进而相互尊敬。

(二)舞蹈礼仪与社会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中,为了让彼此间的交往能够顺利开展,不得不重视礼仪。交往中,博得对方喜爱与信赖的第一步就是要懂礼节、讲礼仪。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结下良好的情谊。舞蹈艺术的物质载体是人,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更加直观性地展现出人的内心思想与精神情感,透过舞蹈礼仪,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的风格气质和精神信仰。自舞蹈诞生于婴儿时期起,就有了礼仪加以规范,对于舞蹈来说,“礼仪”似乎已经渗入舞蹈本体,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王朝统治者制立了一套严明的制度——“制礼作乐”,以“礼”来区分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为何将“礼”与“乐”联系在一起?“礼”是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在内的一种伦理道德规范,而中国封建时代的宗法血缘制度正是其摇篮。宗法血缘制的特点及成功之处就在于其情感性,将“礼”渗透其中,使得伦理规范的强制性被一种“人情味”所笼罩,人们的种种“发乎情”的行为,都在一种不言中“止乎礼”。由上文可知,“乐”亦是充斥着“情感性”,因此,“礼”与“乐”的并肩而行,似乎如虎添翼,使得人们在受到“礼”的规范下,甘心沉溺于内心的情感圣地,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等级严明。综上可知,舞蹈礼仪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关联,加之其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舞蹈礼仪的社会功能使其一直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二、舞蹈礼仪的社会功能

(一)规范形体、提升形象如今,每个人都置身于这张社交大网里,社交犹如空气般无所不在。人的外在形象,举手投足间都会对双方之间的交往产生微妙或显著的影响。舞蹈的最初目的,就是借助舞蹈严谨的礼仪程式来规范身体姿态,展现出优雅的风度,高尚的修养,使受众群体把感悟延伸到在社会生活中,对人对事都能以礼相待,从而获取愉悦的情感,达到社会和谐。所以,无论是为了自身形象还是出于国家形象的考虑,舞者都应当加强礼仪规范的学习。

(二)发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建设中国自古以来就被世人尊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它的积淀在社会中展现出独特且耀眼的光芒,舞蹈礼仪的出现就是充当着对这一文化继承的角色。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礼仪与舞蹈的结合,历史篇章被重新翻开,一些民族独有的传统舞蹈文化在消失的边缘被救回,在舞蹈工作人员与其他专业学者跨学科调查的分析下,挖掘出被世人所遗忘、遗漏的礼仪文化;第二,正是因为有舞蹈礼仪的存在,舞者能在一些演出、比赛的活动中尊重舞蹈组织的规定,尊重对手,从而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与民族文化素质。

(三)展开和谐互动,促进人际关系“讲礼仪”一直是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所信奉的圭臬之一。汉代是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兴盛繁荣的时期,“倡优伎乐列乎深堂”,在这样的环境中,汉代的豪门贵族亦加入舞蹈的行列中,歌舞自娱便成了汉代宫廷与豪门贵族的日常活动之一。“以舞相属”便是汉代风行的一种自娱舞蹈之一,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类似于宴饮聚会中传酒令或诗令的游戏。它是在一人自舞——相属他人——他人继舞为报——相属另一人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舞蹈礼仪与人际关系。《后汉书》中,“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诟邕曰:‘徒敢轻我!’邕拂衣而去。”可见,“以舞相属”的目的不在跳舞本身,而是要通过这种舞蹈来审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优劣好坏。在这样一种互动的舞蹈礼仪活动中,可以使个体感受到与群体联系的一种安全感,并且建立礼尚往来、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舞蹈礼仪作为礼仪的一种,在人际关系中无疑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使得人们在舞蹈中既能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又能借舞达礼、借礼传情,在以礼相待与舞蹈娱人的共同作用下促进人际交往。

三、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体现

追根求源,之所以具有这些独特的社会功能是因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来阐述舞蹈礼仪文化性在社会中的体现。

(一)不同的时期,呈现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众所周知,文化具有时代性,固然,舞蹈礼仪也拥有着深厚的时代特征,处在不同的时代,舞蹈礼仪所凸显的侧重点也就不同。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使得人们认知不足,对大自然产生畏惧,幻想通过巫术祭祀达到目的,而后发展出的远古氏族乐舞,其动作厚重古朴,体现着原始宗教的巫术礼仪文化。改革开放时期,舞蹈的礼仪逐渐多样化,把中西方元素融入一体,并且对舞蹈动作、服饰等各方面进行精雕细琢,让人目不暇接,舞蹈礼仪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新颖的服装类型、打破成规的舞蹈动作,相互吸收、交融的文化是当时文化背景最好的诠释。

(二)不同的地域,诠释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世界上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带有各自特色的舞蹈礼仪文化特征。在礼仪方面尤为突出的是西方芭蕾舞,它以开、绷、直、立为技术原则,是塑造个人礼仪形象形体美的核心点;以典雅、和谐、流畅为审美原则,在芭蕾舞中常常见到优雅礼仪性的肢体动作,如男女生表演之间的互动,开始结尾的造型等,这些元素都是西方礼仪文化的重要体现。芭蕾舞在欧洲跨越封建与资本主义社会过程中,它高贵的气质和统治阶级的礼仪形态与当时的社会意识融合在一起,舞蹈礼仪与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舞蹈礼仪中的文化性得以充分体现。

(三)不同的历史背景,体现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历史背景各不相同,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往往孕育着不同的舞蹈礼仪。西南边陲的部落民族与北部边远的游牧民族的舞蹈礼仪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傣族舞蹈风格温婉柔和,婀娜多姿,具代表性的孔雀舞充分反映着民族的性格,像水一样柔软,轻快婉转;蒙古族的摔跤舞属于男性舞蹈,是勇敢、实力、荣誉的象征,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开朗豁达和豪放英武。

舞蹈礼仪篇3

关键词: 中国早期;仪式生活;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早期舞蹈往往在祭祀性场合表演,成为先民祭告神灵、传达神意、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具有极强审美价值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表演、抒情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

一、何谓仪式

郭于华在其《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说:“仪式,通常是指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特征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度(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1]纪兰慰认为“仪式就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形式再现社会习俗(生活)的一个过程;通过岁岁重复、交替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仪式行为,实现某一时刻仪式所意味着的一切。”[2]前者主要从仪式的社会功能角度对其进行定义的,后者主要从仪式的过程性角度定义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皆揭示了仪式的基本内涵,即仪式的程式化、制度性和象征性。《说文》曰:“仪,度也。从人,义声。”墨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又《说文》曰:“式,法也,从工,弋声。”《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传:“式,法也。”可见,“仪”和“式”的本义皆是法度、准则、规矩的意思。中国古代“礼仪”连称,其实就是指各种礼俗仪式,这是古代早期仪式的主要内涵。仪式行为者往往通过姿势、舞蹈、吟唱、演奏等表演性活动和对象、场景等实物性安排营造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境,并从这种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因此,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是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所以,象征人类学家特纳认为,和动物的仪式化相比,人类仪式的原理是象征性的,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组合和重组的类似语言的能力,仪式就是“一个符号的聚合体。”仪式符号大致有:(1)语言形式的符号,如颂辞、诗文、韵白、咒语以及歌词等;(2)物件形式的符号,如道具、服饰、用品、绘画、塑像、乐器等;(3)行为形式的符号,如行动、姿势、手势、舞蹈、歌唱行为、演奏行为以及仪式角色的扮演等;(4)声音形式的符号,如呼叫声、呐喊声、吟诵声、歌唱声、响器敲击声、舞蹈节奏声、音乐演奏声等。[3]可见,舞蹈是仪式符号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既可充当行为形式符号,还可充当声音形式的符号。

二、先秦仪式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

中国上古时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礼俗仪式为核心展开的。“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所谓“豊”,《说文》曰:“行礼之器,从豆,象形。”可见,礼是渊源于上古巫祝事神活动的。孔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引)可见,礼俗仪式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历代王朝建国之初最重大的文化举措莫过于制礼作乐,也说明礼乐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礼是为了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从制度的层面来维护社会等级。而礼的外在形式则是仪式,即通过各种仪式行为和过程规范社会的各种秩序,再现礼的精神内核。祭天祭祖、岁时祭典和其他政治仪式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秩序;礼仪中的等级规则决定了集体内部的交往秩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仪式及其他各种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仪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秩序;春祈秋报及其相关节候性祭典与各类生产仪式,构成了农业社会中的经济秩序。由此可见,仪式是上古时期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中介环节,也是社会秩序的表征性符号和文化事项的联结点。它表征着上古时期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节奏。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一方面,体现为仪式使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有秩序地开展;另一方面,仪式还承载着集体意识如生命观、死亡观、伦理观、禁忌观等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内涵。

三、中国早期的仪式及其类型

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认为每个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互为衔接的三个时代,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4]我国早期先民的认知观念和仪式活动也可从维柯所分的这三个时代进行分析。

所谓神的时代即人类的史前社会。从现存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成果证明,中国早期的仪式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经有鬼魂崇拜观念和与此相关的丧葬巫术仪式,新石器的仰韶时代已经有社祭的考古遗存,龙山时代已经有祭祖的考古遗存。[5]夏朝之前的颛顼、尧、舜、禹等方国时期,从大量而成套的祭祀仪器的出土可见,此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祭祀礼仪。这些礼仪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是在先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支配下进行的。早期先民对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或以臣服与膜拜的方式进行祭祀,或借助某种神力进行干预、制服以达到目的,于是产生了巫术思维和巫术仪式。

所谓英雄时代即夏商时期。这时候的祭祀仪式是围绕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进行的。夏禹治理水患当为中华民族英雄崇拜观念最早的表现。他死后被奉为社神,人们制礼作乐歌颂其功德,《大夏》乐舞就是为祭祀夏禹而作的。当然,大禹还具有祖灵的性质。商代祖先崇拜观念占据主导,现存甲骨卜辞中有相当数量是商人祭祀鬼神的记录。《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所尊之神,除自然神、英雄神以外,还主要是祖先神。甲骨文中“帝”、“上帝”等字样,不是后来抽象意义上的帝,而与“祖”的意义是相同的。《大濩》乐舞就是表彰商汤灭夏之功的祭祀仪式乐舞。

所谓人的时代,即西周及以后的祖神分离和以德配天的祭祀仪式。西周重人事而轻神事。其宗族崇拜观念强调道德教化和政治秩序,倾向于人事和伦理的经营。其祭祀仪式无论祭祖还是祭天,都有意识突出礼仪制度的性质,其《大武》、《大象》乐舞,是这种观念在意识音乐中的体现。

以上勾勒了中国古代早期仪式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下文对中国早期的仪式类型作简要勾勒。

舞蹈礼仪篇4

关键词:中国早期;仪式生活;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早期舞蹈往往在祭祀性场合表演,成为先民祭告神灵、传达神意、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具有极强审美价值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表演、抒情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

一、何谓仪式

郭于华在其《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说:“仪式,通常是指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特征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度(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1]纪兰慰认为“仪式就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形式再现社会习俗(生活)的一个过程;通过岁岁重复、交替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仪式行为,实现某一时刻仪式所意味着的一切。”[2]前者主要从仪式的社会功能角度对其进行定义的,后者主要从仪式的过程性角度定义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皆揭示了仪式的基本内涵,即仪式的程式化、制度性和象征性。《说文》曰:“仪,度也。从人,义声。”墨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又《说文》曰:“式,法也,从工,弋声。”《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传:“式,法也。”可见,“仪”和“式”的本义皆是法度、准则、规矩的意思。中国古代“礼仪”连称,其实就是指各种礼俗仪式,这是古代早期仪式的主要内涵。仪式行为者往往通过姿势、舞蹈、吟唱、演奏等表演性活动和对象、场景等实物性安排营造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境,并从这种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因此,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是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所以,象征人类学家特纳认为,和动物的仪式化相比,人类仪式的原理是象征性的,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组合和重组的类似语言的能力,仪式就是“一个符号的聚合体。”仪式符号大致有:(1)语言形式的符号,如颂辞、诗文、韵白、咒语以及歌词等;(2)物件形式的符号,如道具、服饰、用品、绘画、塑像、乐器等;(3)行为形式的符号,如行动、姿势、手势、舞蹈、歌唱行为、演奏行为以及仪式角色的扮演等;(4)声音形式的符号,如呼叫声、呐喊声、吟诵声、歌唱声、响器敲击声、舞蹈节奏声、音乐演奏声等。[3]可见,舞蹈是仪式符号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既可充当行为形式符号,还可充当声音形式的符号。

二、先秦仪式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

中国上古时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礼俗仪式为核心展开的。“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所谓“豊”,《说文》曰:“行礼之器,从豆,象形。”可见,礼是渊源于上古巫祝事神活动的。孔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引)可见,礼俗仪式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历代王朝建国之初最重大的文化举措莫过于制礼作乐,也说明礼乐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礼是为了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从制度的层面来维护社会等级。而礼的外在形式则是仪式,即通过各种仪式行为和过程规范社会的各种秩序,再现礼的精神内核。祭天祭祖、岁时祭典和其他政治仪式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秩序;礼仪中的等级规则决定了集体内部的交往秩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仪式及其他各种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仪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秩序;春祈秋报及其相关节候性祭典与各类生产仪式,构成了农业社会中的经济秩序。由此可见,仪式是上古时期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中介环节,也是社会秩序的表征性符号和文化事项的联结点。它表征着上古时期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节奏。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一方面,体现为仪式使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有秩序地开展;另一方面,仪式还承载着集体意识如生命观、死亡观、伦理观、禁忌观等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内涵。

三、中国早期的仪式及其类型

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认为每个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互为衔接的三个时代,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4]我国早期先民的认知观念和仪式活动也可从维柯所分的这三个时代进行分析。

所谓神的时代即人类的史前社会。从现存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成果证明,中国早期的仪式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经有鬼魂崇拜观念和与此相关的丧葬巫术仪式,新石器的仰韶时代已经有社祭的考古遗存,龙山时代已经有祭祖的考古遗存。[5]夏朝之前的颛顼、尧、舜、禹等方国时期,从大量而成套的祭祀仪器的出土可见,此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祭祀礼仪。这些礼仪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是在先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原始的支配下进行的。早期先民对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或以臣服与膜拜的方式进行祭祀,或借助某种神力进行干预、制服以达到目的,于是产生了巫术思维和巫术仪式。

所谓英雄时代即夏商时期。这时候的祭祀仪式是围绕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进行的。夏禹治理水患当为中华民族英雄崇拜观念最早的表现。他死后被奉为社神,人们制礼作乐歌颂其功德,《大夏》乐舞就是为祭祀夏禹而作的。当然,大禹还具有祖灵的性质。商代祖先崇拜观念占据主导,现存甲骨卜辞中有相当数量是商人祭祀鬼神的记录。《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所尊之神,除自然神、英雄神以外,还主要是祖先神。甲骨文中“帝”、“上帝”等字样,不是后来抽象意义上的帝,而与“祖”的意义是相同的。《大濩》乐舞就是表彰商汤灭夏之功的祭祀仪式乐舞。

所谓人的时代,即西周及以后的祖神分离和以德配天的祭祀仪式。西周重人事而轻神事。其宗族崇拜观念强调道德教化和政治秩序,倾向于人事和伦理的经营。其祭祀仪式无论祭祖还是祭天,都有意识突出礼仪制度的性质,其《大武》、《大象》乐舞,是这种观念在意识音乐中的体现。

以上勾勒了中国古代早期仪式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下文对中国早期的仪式类型作简要勾勒。

1、巫术仪式

巫术是人类童年时期,对人自身和人以外的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时对神秘的异己力量有所感受和体验的时候,自然产生的言辞和行为,并使其固定化的结果。原始时代的人们相信人与自然存在着的某些神秘联系的观念,幻想人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影响自然和他人,于是产生了巫术。巫术仪式一般包括巫术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一整套巫术观念。通常形式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来利用和操纵某种对象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中国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出现,也出现了相关的神话和巫术。中国早期巫术涉及古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除个体巫术外,还有公共巫术,如禳灾巫术有《山海经》中的驱旱魃巫术,《吕氏春秋》中的汤祷桑林的止旱求雨巫术;顺祝巫术有《吕氏春秋》祈求农业丰收的“葛天氏之乐”;诅咒巫术有《尚书·牧誓》中的克敌巫术等。

2、占卜仪式

占卜仪式起源于原始范畴中的前兆迷信。史前的先民们相信事物发展的趋势与一些特定的事象诸如气候、天象、梦境、卜兆等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样便产生了根据特定事象推知事情结果的占卜仪式。主要有龟卜、筮占、谣占、梦占等仪式。《史记·龟策列传》曰:“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礼记·表记》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西南各少数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古老而原始的占卜仪式。如藏族、云南羌族、四川彝族、贵州苗族、湘西土家族等皆有各种占卜仪式。

3、祭祀仪式

史前社会的祭祀仪式种类繁多,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祭祀仪式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当属蜡祭、社祭与祖祭。张光直先生认为:“仰韶时期农村里最要紧的仪式是祈丰收,拜土地;在他们仪式用的器皿上画几个象征繁殖力的女子性器的纹样,正说明我们祖先祭祀时的虔诚,并吐露作为这片诚心之原动力的耕作生活之艰苦。[6]这就是后来的蜡祭。所祭之神有八种,又称八蜡,是在十二月时索求四方百物之神而祭之,以求得农业丰收。社祭是对社神的崇拜仪式,源于史前时期对土地的崇拜,后来演变为人格化的土地神灵崇拜。而且,社神具有自然神、农业神与部族神混合的特征。祭祖仪式最早可能在龙山期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在仰韶村(龙山时期)出土的陶祖,很象一尊男性性器模型,据张光直先生推断,这是中国史上拜“祖”的最早实证。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祖’字,本来是个性器的图画,亦即祖先牌位的原形。[7]

4、傩仪式

“傩”据说产生于黄帝时,傩祭开始时只限于宫廷,谓“大傩”、“国傩”。逐渐遍及于乡村,谓“乡人傩”。殷商时起就可见此宗教仪式,周代举行最为盛大。传说方相氏可以驱鬼逐疫,最迟在汉代,驱傩已与蜡祭发生联系,在蜡祭前一日,宫廷中要举行大傩。《后汉书·礼仪志》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举行傩祭时,巫师就要装扮成方相氏,身上穿着熊皮,头戴留有四只眼睛的面具,一边开路,一边喊:“傩!”率领十二个戴着面具、装扮成各种野兽的人--戴面具所具有的戏剧性已为人们所公认,后跟一百多个扎红头巾、穿黑衣服、手执拨浪鼓的少年儿童,到宫室、房舍、各处跳跃、呼喊,并合唱祭歌《赶鬼歌》以驱逐“疫鬼”,最后,把鬼赶到河里,把火炬丢进水里,表示鬼全部被河水逐走了——人们歌唱、舞蹈、打斗,场面甚为壮观,也极其富于戏剧性。据《论语·乡党》记载,每逢年三十孔子老家举行傩祭仪式时,孔子就“朝服而立阼阶,观乡人傩”。

5、人生仪式

人生是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过度到另一阶段的重要标志,通过仪式强化人生转折时期的标志,表明先民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生命的珍爱。有诞生仪式、冠礼、葬礼等。其中,冠礼最重要。冠礼源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或“入社式”。

以上仅简要罗列了中国早期社会仪式生活的发展演进和最为重要的几类仪式生活。

可见,上述仪式内容已经涉及到早期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了先民的生活内容,也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观念,而这些仪式大多数都要借助乐舞的形式进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为先民的仪式活动服务的,也是整套仪式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正如张本楠先生所说:“原始宗教仪式的进行过程就是原始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过程,原始宗教仪式的发展历史就是原始舞蹈的发展历史。无妨说,原始舞蹈就是宗教仪式。”[8]

参考文献:

[1]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纪兰慰:《论民俗舞蹈的仪式》,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版。

[3]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2期。

[4]《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5]张光直:《仰韶文化的巫觋资料》、《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

舞蹈礼仪篇5

关键词: 中国早期;仪式生活;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从其产生看,其产生在尚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是伴随先民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早期舞蹈往往在祭祀性场合表演,成为先民祭告神灵、传达神意、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存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许多舞蹈就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和极强的仪式性特点,这是各民族早期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在舞蹈中的遗存。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具有极强审美价值的欣赏性艺术,具有娱乐、表演、抒情等多种艺术特性,但是这些特性都是从舞蹈最早存在的仪式性中渐渐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仪式性。

一、何谓仪式

郭于华在其《仪式与社会变迁》一书中说:“仪式,通常是指具有象征性、表演性特征的由文化传统所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它可以是神圣的,也可以是凡俗的活动。这类活动经常被功能性地解释为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度(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1]纪兰慰认为“仪式就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点、对象、形式再现社会习俗(生活)的一个过程;通过岁岁重复、交替的程式化、制度化的仪式行为,实现某一时刻仪式所意味着的一切。”[2]前者主要从仪式的社会功能角度对其进行定义的,后者主要从仪式的过程性角度定义的。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皆揭示了仪式的基本内涵,即仪式的程式化、制度性和象征性。《说文》曰:“仪,度也。从人,义声。”墨子·天志》:“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又《说文》曰:“式,法也,从工,弋声。”《诗·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传:“式,法也。”可见,“仪”和“式”的本义皆是法度、准则、规矩的意思。中国古代“礼仪”连称,其实就是指各种礼俗仪式,这是古代早期仪式的主要内涵。仪式行为者往往通过姿势、舞蹈、吟唱、演奏等表演性活动和对象、场景等实物性安排营造一个有意义的仪式情境,并从这种情境中重温和体验这些意义带给他们的心灵慰藉和精神需求。因此,一个仪式,就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是一个用感性手段作为意义符号的象征体系。所以,象征人类学家特纳认为,和动物的仪式化相比,人类仪式的原理是象征性的,仪式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组合和重组的类似语言的能力,仪式就是“一个符号的聚合体。”仪式符号大致有:(1)语言形式的符号,如颂辞、诗文、韵白、咒语以及歌词等;(2)物件形式的符号,如道具、服饰、用品、绘画、塑像、乐器等;(3)行为形式的符号,如行动、姿势、手势、舞蹈、歌唱行为、演奏行为以及仪式角色的扮演等;(4)声音形式的符号,如呼叫声、呐喊声、吟诵声、歌唱声、响器敲击声、舞蹈节奏声、音乐演奏声等。[3]可见,舞蹈是仪式符号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它既可充当行为形式符号,还可充当声音形式的符号。

二、先秦仪式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生活

中国上古时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以礼俗仪式为核心展开的。“礼”之本义乃指祭神之器,而后引用为祭神的宗教仪式,再而后才泛指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仪式。《说文解字·示部》:“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所谓“豊”,《说文》曰:“行礼之器,从豆,象形。”可见,礼是渊源于上古巫祝事神活动的。孔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引)可见,礼俗仪式在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历代王朝建国之初最重大的文化举措莫过于制礼作乐,也说明礼乐在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说,礼是为了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从制度的层面来维护社会等级。而礼的外在形式则是仪式,即通过各种仪式行为和过程规范社会的各种秩序,再现礼的精神内核。祭天祭祖、岁时祭典和其他政治仪式决定着国家的政治秩序;礼仪中的等级规则决定了集体内部的交往秩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仪式及其他各种人生礼仪和节日庆典仪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秩序;春祈秋报及其相关节候性祭典与各类生产仪式,构成了农业社会中的经济秩序。由此可见,仪式是上古时期生产生活各领域的中介环节,也是社会秩序的表征性符号和文化事项的联结点。它表征着上古时期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节奏。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一方面,体现为仪式使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有秩序地开展;另一方面,仪式还承载着集体意识如生命观、死亡观、伦理观、禁忌观等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内涵。

三、中国早期的仪式及其类型

意大利学者维柯《新科学》认为每个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互为衔接的三个时代,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4]我国早期先民的认知观念和仪式活动也可从维柯所分的这三个时代进行分析。

所谓神的时代即人类的史前社会。从现存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成果证明,中国早期的仪式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已经有鬼魂崇拜观念和与此相关的丧葬巫术仪式,新石器的仰韶时代已经有社祭的考古遗存,龙山时代已经有祭祖的考古遗存。[5]夏朝之前的颛顼、尧、舜、禹等方国时期,从大量而成套的祭祀仪器的出土可见,此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祭祀礼仪。这些礼仪是原始宗教的产物,是在先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支配下进行的。早期先民对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或以臣服与膜拜的方式进行祭祀,或借助某种神力进行干预、制服以达到目的,于是产生了巫术思维和巫术仪式。

所谓英雄时代即夏商时期。这时候的祭祀仪式是围绕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进行的。夏禹治理水患当为中华民族英雄崇拜观念最早的表现。他死后被奉为社神,人们制礼作乐歌颂其功德,《大夏》乐舞就是为祭祀夏禹而作的。当然,大禹还具有祖灵的性质。商代祖先崇拜观念占据主导,现存甲骨卜辞中有相当数量是商人祭祀鬼神的记录。《礼记·表记》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殷人所尊之神,除自然神、英雄神以外,还主要是祖先神。甲骨文中“帝”、“上帝”等字样,不是后来抽象意义上的帝,而与“祖”的意义是相同的。《大濩》乐舞就是表彰商汤灭夏之功的祭祀仪式乐舞。

所谓人的时代,即西周及以后的祖神分离和以德配天的祭祀仪式。西周重人事而轻神事。其宗族崇拜观念强调道德教化和政治秩序,倾向于人事和伦理的经营。其祭祀仪式无论祭祖还是祭天,都有意识突出礼仪制度的性质,其《大武》、《大象》乐舞,是这种观念在意识音乐中的体现。

以上勾勒了中国古代早期仪式发展的基本面貌和特点。下文对中国早期的仪式类型作简要勾勒。

1、巫术仪式

巫术是人类童年时期,对人自身和人以外的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时对神秘的异己力量有所感受和体验的时候,自然产生的言辞和行为,并使其固定化的结果。原始时代的人们相信人与自然存在着的某些神秘联系的观念,幻想人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影响自然和他人,于是产生了巫术。巫术仪式一般包括巫术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一整套巫术观念。通常形式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来利用和操纵某种宗教信仰对象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中国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社会图腾崇拜的出现,也出现了相关的神话和巫术。中国早期巫术涉及古人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除个体巫术外,还有公共巫术,如禳灾巫术有《山海经》中的驱旱魃巫术,《吕氏春秋》中的汤祷桑林的止旱求雨巫术;顺祝巫术有《吕氏春秋》祈求农业丰收的“葛天氏之乐”;诅咒巫术有《尚书·牧誓》中的克敌巫术等。 

2、占卜仪式

占卜仪式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中的前兆迷信。史前的先民们相信事物发展的趋势与一些特定的事象诸如气候、天象、梦境、卜兆等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这样便产生了根据特定事象推知事情结果的占卜仪式。主要有龟卜、筮占、谣占、梦占等仪式。《史记·龟策列传》曰:“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礼记·表记》曰:“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西南各少数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古老而原始的占卜仪式。如西藏藏族、云南羌族、四川彝族、贵州苗族、湘西土家族等皆有各种占卜仪式。

3、祭祀仪式

史前社会的祭祀仪式种类繁多,说明祭祀仪式在中国早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祭祀仪式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当属蜡祭、社祭与祖祭。张光直先生认为:“仰韶时期农村里最要紧的仪式是祈丰收,拜土地;在他们仪式用的器皿上画几个象征繁殖力的女子性器的纹样,正说明我们祖先祭祀时的虔诚,并吐露作为这片诚心之原动力的耕作生活之艰苦。[6]这就是后来的蜡祭。所祭之神有八种,又称八蜡,是在十二月时索求四方百物之神而祭之,以求得农业丰收。社祭是对社神的崇拜仪式,源于史前时期对土地的崇拜,后来演变为人格化的土地神灵崇拜。而且,社神具有自然神、农业神与部族神混合的特征。祭祖仪式最早可能在龙山期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在仰韶村(龙山时期)出土的陶祖,很象一尊男性性器模型,据张光直先生推断,这是中国史上拜“祖”的最早实证。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祖’字,本来是个性器的图画,亦即祖先牌位的原形。[7]

4、傩仪式

“傩”据说产生于黄帝时,傩祭开始时只限于宫廷,谓“大傩”、“国傩”。逐渐遍及于乡村,谓“乡人傩”。殷商时起就可见此宗教仪式,周代举行最为盛大。传说方相氏可以驱鬼逐疫,最迟在汉代,驱傩已与蜡祭发生联系,在蜡祭前一日,宫廷中要举行大傩。《后汉书·礼仪志》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举行傩祭时,巫师就要装扮成方相氏,身上穿着熊皮,头戴留有四只眼睛的面具,一边开路,一边喊:“傩!”率领十二个戴着面具、装扮成各种野兽的人--戴面具所具有的戏剧性已为人们所公认,后跟一百多个扎红头巾、穿黑衣服、手执拨浪鼓的少年儿童,到宫室、房舍、各处跳跃、呼喊,并合唱祭歌《赶鬼歌》以驱逐“疫鬼”,最后,把鬼赶到河里,把火炬丢进水里,表示鬼全部被河水逐走了——人们歌唱、舞蹈、打斗,场面甚为壮观,也极其富于戏剧性。据《论语·乡党》记载,每逢年三十孔子老家举行傩祭仪式时,孔子就“朝服而立阼阶,观乡人傩”。

5、人生仪式

人生是人的一生从一个阶段过度到另一阶段的重要标志,通过仪式强化人生转折时期的标志,表明先民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生命的珍爱。有诞生仪式、冠礼、葬礼等。其中,冠礼最重要。冠礼源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或“入社式”。

以上仅简要罗列了中国早期社会仪式生活的发展演进和最为重要的几类仪式生活。

可见,上述仪式内容已经涉及到早期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体现了先民的生活内容,也反映了先民的思维观念,而这些仪式大多数都要借助乐舞的形式进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舞蹈艺术是伴随着早期先民的各种仪式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其直接目的是为先民的仪式活动服务的,也是整套仪式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正如张本楠先生所说:“原始宗教仪式的进行过程就是原始舞蹈的创作和表演过程,原始宗教仪式的发展历史就是原始舞蹈的发展历史。无妨说,原始舞蹈就是宗教仪式。”[8]

参考文献:

[1] 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 纪兰慰:《论民俗舞蹈的仪式》,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版。

[3] 薛艺兵:《仪式音乐的符号特征》,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2期。

[4] 《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页。

[5] 张光直:《仰韶文化的巫觋资料》、《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版。

舞蹈礼仪篇6

    与雅乐舞蹈相对称的是伎乐舞蹈,二者构成为我国乐舞艺术的重要两翼。伎乐舞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举凡古代社会中除雅乐舞蹈之外,种种由专业艺人表演的观赏舞蹈,例如秦汉的角抵百戏、散乐杂伎,隋唐的九、十部伎,坐、立部伎,宋代的队舞等等,都可以归纳在这个范畴之内。伎乐舞蹈由专职的乐工舞伎表演,由于所表演的主要是供人观赏的娱乐性舞蹈,因此尽管在乐舞文化发展历程中起着难以低估的作用,代表了我国古代舞蹈所达到的艺术水平高度,而且事实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居于我国乐舞的主流地位,但它一直受到社会的歧视、贱视,表演这类舞蹈的伎工被鄙视为杂户、贱民,而处于被奴役、受压迫的地位。伎乐渊源于奴隶社会中的女乐——也就是乐舞奴隶,她们是继巫而起的真正专业歌舞艺人。

    西周时期在宫廷设立了完整而又庞大的乐舞机构,称大司乐,专门掌管乐舞礼仪事宜。最高的官职叫“大司乐”,“大司乐”以下,有歌唱、舞蹈、器乐及其他乐工干余人。乐舞机构除了负责管理各种场合的仪式乐舞演出外,还负责乐舞教育工作。

    周代君王对乐舞教育十分重视,定期视察,奖罚分明。可以说,西周时期,已出现了我国历史最早的乐舞教育机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儒家乐舞理论的代表着作《乐记》。这是中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乐舞理论着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性情,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主张恢复礼乐制度,维护巩固西周的社会秩序。儒家乐舞理论主张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将礼乐与政刑并列为治国手段。

    《六大舞》、《六小舞》是西周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西周政权吸取前代经验教训,在因袭夏商礼仪乐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法定礼乐制度。这套乐舞制度实际上是治国手段,以相应的乐舞制度与当时的统治秩序相结合,通过乐舞礼仪来体现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并以法律的性质将这套乐舞礼仪制度确定下来。

    这套礼仪乐舞的代表作品是《六大舞》,又叫《六舞》。《六大舞》包括:黄帝的《云门》

    (又叫《云门大卷》)、尧的《大章》(又叫《大咸》)、舜的《大韶》、禹的《大夏》、商汤的《大濩》和周武王的《大武》。其中,前五个乐舞皆是前代遗存,而《大武》是周武王讨伐商纣后新创作的乐舞。

    《六大舞》共同的内容特征就是歌颂首领和君王,赞美他们的贤德和功绩。《大夏》以上的四个乐舞,因重在歌颂黄帝、尧、舜、禹等人以文德治天下,称“文舞”。《大灌》和《大武》两个乐舞因重在赞美商汤、周武王以武功征服天下,故叫“武舞”。

    《六小舞》包括:执道具的舞蹈《帗舞》、执鸟羽的舞蹈《羽舞》、执牛尾的舞蹈《旄舞》、盾牌舞《干舞》、插羽饰或执雉尾的舞蹈《皇舞》、徒手舞蹈《人舞》。这些舞蹈是原始舞蹈的继承。主要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也用于祭祀仪式。周王室及贵族子弟从13岁开始,要逐渐学习掌握各种礼仪乐舞,20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当时的社会很重视乐舞修养,询问小孩的年龄都以能否从事乐舞学习来判断。在贵族阶层,乐舞修养操持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历史久远,这些舞蹈的详细内容已难以考证。西周“制礼作乐”推出的《六代舞》、《六小舞》,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

    《大武》是周代编创的歌颂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乐舞作品,到孔子的时代还在演出(前551-前479年),属《六舞》之一。舞分六段,名六成。第一成:先击鼓以示警戒,舞队出场,顿足三次,表示舞蹈开始,舞者手执盾牌站立较长时间,表示武王等待诸侯的到来。接着一段抒情歌唱。第二成:描写战争的舞蹈,热情奔放的表演表现吕尚必胜的信心。舞分两行,夹击而灭商。第三成:表示灭了商朝,再向南方进军。第四成:南方疆域已得到巩固。第五成:分成两行舞,表示由周公旦、召公爽协助统治。第六成:舞队又集拢在一起,表示对天子的崇敬。这是具有一定情节的集体男子舞,表现了武王伐纣势不可挡的气势。①《九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巫舞,由着名诗人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祀乐歌素材创作而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雅乐舞失宠之后,民间祭祀性巫舞开始盛行。各诸侯国虽然风俗不同,但巫舞之风普遍流行。其中位于江汉流域的楚国,信巫好祠,歌舞娱神最具代表性。《九歌》祭祀了11位神,有独舞、群舞、歌舞和伴唱等场面描绘。

    汉代的舞蹈,传承周制,而又有了新的发展。“百戏”或“角抵”成为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技艺的综合表演,广泛地流传在宫廷、贵族和平民价层中间。“百戏”又叫“角抵”。而“角抵”最早是民间古老的力量比赛类的竞技运动,带有戏乐的成分。在秦朝时,发展成角抵俳优。后内容形式不断丰富扩大,形成汉代“百戏”,又叫“角抵戏”,泛指乐舞杂技。汉代“百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寻檀(爬竿)、走索、舞剑、弄丸(跳丸)、吐火、吞刀、杠鼎(举重)、冲狭(钻刀圈)、燕濯(翻跟斗越过水面)、胸突铦锋(以胸腹抵刀悬空而卧‘)、倒立、马术等。还有音乐舞蹈节目,如《盘鼓舞》、<巾舞》、《舞袖》、《建鼓舞》等。有模拟鸟兽的表演<鱼龙曼衍》。还穿插侏儒、俳优等滑稽表演。汉代“百戏”实际上汇集了前代的和外来的多种乐舞文化和民间表演技艺,兼容并取,合为一体。在“百戏”中,各种节目之间的互相吸收,既使节目水平提高,又使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自身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也促进新的艺术形式形成,比如,人物情节的出现,意味着歌舞戏的因素产生了。

    《东海黄公》就是汉代具有一定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由两个人扮演的角抵戏,主要以动作来表现人和虎搏斗的故事。据《西京杂记》所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赢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①汉代还出现的一种用文学体裁专门描写舞蹈的文学作品,如傅毅的《舞赋》、张衡的《西京赋》《南都赋》、杨雄的<蜀都赋》,其中真实描写了汉代舞蹈场面,从中体现了汉代舞蹈审美思想。

    《巴渝舞》、《盘鼓舞》汉代还出现了有名的《巴渝舞》、《盘鼓舞>等,《盘鼓舞>又名《七盘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在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舞蹈时,伴着音乐歌唱,姿势动作“乍续乍绝,连翩络绎,裙似飞燕,袖如回雪”,动态“进退无差,若影追形”。其中有高难的腰肢技巧,正如史籍所描写“曾挠摩地,扶旋猗那”“漼似摧折”,《盘鼓舞》

    的形象资料,有不少保留在出土的汉画像石(砖)上。

    汉代着名的《巴渝舞》,最初则是西南四川巴中地区板檐蛮夷的舞蹈,因汉高祖刘邦喜爱这个舞蹈,视之为“武王伐纣之歌也”,命宫廷乐工舞入学习表演。《巴渝舞》具有猛锐气概,据史籍记载,这个少数民族舞蹈进入宫廷后编入雅乐,从汉代经晋代、南朝,直到唐代仍流传。

舞蹈礼仪篇7

2012年长春师范学院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绘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13个本科专业及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1个专科专业招收艺术类考生,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专业文理兼收,其它专业只招文科艺术类考生。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层次

专业名称及方向

科类

2012年拟招生计划

专业性质

本科

音乐学

文艺

75

师 范

音乐表演

文艺

25

非师范

舞蹈学

文艺

25

师 范

美术学

文艺

54

师 范

艺术设计

文艺

55

非师范

动画

文艺

30

非师范

绘画

文艺

28

非师范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文艺

55

非师范

广播电视编导

文艺

76

非师范

广播电视编导

理艺

31

非师范

戏剧影视文学

文艺

70

非师范

戏剧影视文学

理艺

30

非师范

广告学

文艺

17

非师范

广告学

理艺

23

非师范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文艺

30

非师范

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

文艺

100

非师范

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

理艺

50

非师范

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

文艺

100

非师范

动画(动漫设计与制作)

理艺

60

非师范

专科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

文艺

40

非师范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

理艺

10

非师范

说明:舞蹈学专业男女生均可报考,要求男生身高1.75-1.85m,女生身高1.60-1.70m,获得全国舞蹈比赛名次的考生(前三名或个人优秀表演奖以及群体表演奖)可优先考虑。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求无色盲。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5m以上,女生身高1.63m以上。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专业、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5-1.85m,女生身高1.63-1.75m。

二、招生范围

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西省、江苏省。

三、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我校2012年艺术类本科招生考试共设18个考点。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辽宁省报考音乐学、舞蹈学和音乐表演本科专业的考生必须在长春师范学院考点报名参加考试,其它省份考生需要到考生所在省份我校指定加试点报名参加考试,不能跨省参加艺术加试。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和《2012年艺术专业校考资格证》(或2012年艺术类专业准考证)及同一底版的近期免冠小二寸照片三张,按规定时间到各省区指定考点报名并参加专业考试。

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艺术类专业各考点报名及考试时间表

次序

考点名称

报名日期

考试日期

加试专业

招生范围

1

长春师范学院

1月7-12日

1月11-13日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吉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

2

长春师范学院

1月14-17日

1月17-18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吉林、内蒙古

3

长春师范学院

1月14-17日

1月18日

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

吉林

4

辽宁大学

1月15-16日

1月17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

辽宁

5

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

1月28-29日

1月30日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河北

6

黑龙江东方学院

1月31-2月1日

2月2日

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

黑龙江

7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2月2-3日

2月4日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山西

8

太原师范学院

2月2-3日

2月5日

美术类

山西

9

郑州二十四中学

2月4-5日

2月6-7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河南

10

郑州二十四中学

2月6-7日

2月8日

美术类

河南

11

内蒙古师范大学

2月6-7日

2月8日

美术类

内蒙古

12

湖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月7-8日

2月9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湖南

13

山西师范大学

2月7-8日

2月9-10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山西

14

潍坊市招生办

2月10-11日

2月12日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山东

15

潍坊市招生办

2月10-11日

2月13日

美术类、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山东

16

南通市招生办

2月10-11日

2月12日

美术类

江苏

17

南京师范大学

2月14-15日

2月16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江苏

18

南昌十八中学

2月12-13日

2月14日

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江西

19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月13-14日

2月15-16日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

湖南

20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2月16-17日

2月18-19日

美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安徽

21

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2月20-21日

2月22日

美术类

辽宁

22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标准化考场

2月21-22日

2月24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湖北

四、考试科目

(一)音乐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视唱练耳:练耳为笔试,内容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及旋律五项,满分60分。视唱为面试,考生抽取两道视唱考题,自选一道应试,满分40分。

2.声乐(美声或民族唱法):考生须自备两首歌曲,由主考官任选其中一首应试,满分100分。

3.器乐(钢琴、西洋乐器、民族管弦乐器):考生须准备一首练习曲和两首乐曲,由主考官指定其中一首乐曲和练习曲参加考试,满分100分。

4.舞蹈:(1)基本功展示:要求考生展示所掌握的全部舞蹈基本功;(2)舞蹈组合(或舞蹈选段):要求考生在3-5分钟内展示一段民族(芭蕾)舞蹈的组合(或选段),满分100分。

说明:以上第1项为必考项,第2、3、4项任选两项,其中自选一项为主项,另一项为辅项。计分方法:视唱练耳+主项×2+辅项。

本年度招生对低音提琴、大提琴、大号、圆号、小号、长号、单簧管、长笛、二胡、高音笙、唢呐等11个器乐程度较高的考生,我校将按《长春师范学院艺术专业加试工作条例》第四条,“对特殊乐器种类实施特殊招生”的规定予以优先录取。

(二)音乐表演专业(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视唱练耳:练耳为笔试,内容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及旋律五项,满分60分。视唱为面试,考生抽取两道视唱考题,自选一道应试,满分40分。

2.声乐(美声、通俗或民族唱法):考生须自备三首中外艺术歌曲(咏叹调)、民歌歌曲和通俗歌曲,由主考官任选其中一首(或两首)应试,满分100分。

3.器乐(钢琴、二胡、琵琶、单簧管、小提琴、低音提琴、小号):考生须准备一首练习曲和两首乐曲,由主考官指定其中一首乐曲和练习曲参加考试,满分100分。

说明:以上第1项为必考项,第2、3项自选一项为主项。

计分方法:视唱练耳+主项×3。

(三)舞蹈学专业(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基本功:由评委统一组织、统一测试,包含技巧组合一个满分100分。

2.舞蹈片段:两个(民族舞、剧目),2-3分钟(舞蹈的服装、伴奏带及道具自备),满分100分。

3.模仿与即兴表演:模仿要求2×8拍;即兴表演不命题(以抽签的形式确定表演内容),时间要求2分钟,满分100分(其中模仿与即兴表演各50分)。

4.音乐素质:(1)节奏模仿(以抽签的形式确定模仿内容);(2)歌曲演唱或演奏(演唱一首歌曲或演奏一首器乐曲),满分100分(节奏模仿与歌曲演唱或演奏各占50分)。

说明:以上四项均为必考。

计分方法:基本功+舞蹈片段+模仿与即兴表演+音乐素质。

(四)美术学(师范类本科专业),艺术设计、动画、绘画、广告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非师范本科专业)(满分400分)

吉林省考生参加吉林省统考,遵循吉林省统考成绩,招生计划及学费情况详见《吉林省2012年招生指南》;其它省份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艺术考试。

1.素描:头像临摹,满分200分。

2.色彩:命题默写,满分200分。

(五)播音与主持艺术(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才艺展示:小品、声乐(清唱)、器乐、舞蹈任选其一,限单人表演,2分钟内完成,除钢琴外其它考试用具自备,满分100分。

2.即兴主持:现场抽取试题,2分钟内完成,满分100分。

3.稿件朗读:指定稿件和自备散文,满分200分。

(六)广播电视编导(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面试:即兴评述及与考官交流,现场抽取试题,2分钟内完成,并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满分200分。

2.笔试:(1)文学与影视基础知识,满分50分;(2)编导创意,满分100分;(3)作文,满分50分。

(七)戏剧影视文学(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

1.面试:(1)才艺展示,小品、声乐(清唱)、曲艺、朗诵、器乐、舞蹈任选其一,2分钟内完成,除钢琴外其它考试用具自备,满分100分;(2)戏剧影视基础及常识问答,满分100分。

2.笔试:(1)叙事散文写作,满分100分;(2)小小说改编成戏剧小品,满分100分。

(八)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非师范类本科专业 满分400分),音乐表演(空中乘务与礼仪)(非师范类专科专业满分400分)

面试:形体风度、语言表达、才艺展示(1分钟)等三项,满分400分。考生面试合格后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专业体检,体检标准按中国民航空乘人员体检标准执行。详见《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艺术教育(空中乘务与礼仪)专业招生简章》。

五、录取原则

艺术类各专业按文化课成绩投档,投档进线后按“文化课成绩的60%+专业课成绩的100%(专业课满分全部折合成400分)”计算综合成绩,专业录取时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和报考专业顺序由先至后的原则择优录取。

六、有关规定

(一)凡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吉林省美术类专业考生除外),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且获得“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若考生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相关专业有统考,则要求考生考试成绩达到统考合格以上方可参加我校加试。

(二)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

(三)凡被我校录取的新生,报到时须带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文化课考试准考证及录取通知书,办理报到手续。

(四)新生入学后,经复查有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弄虚作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注:以上招生说明若与国家或所在省区招生政策不符,则执行国家或考生所在省区有关文件规定。

联系人:刘老师、赵老师

联系电话:0431-86168367,86168222

通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长吉北路677号招生工作办公室

邮编:130032

学校网址:cncnc.edu.cn

舞蹈礼仪篇8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 侗族舞蹈 仪式性 特征

侗族,自称“仡”,有自己的语言――“侗语”,却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直是通用汉文。侗族人民能歌善舞,明清之际,侗族的民间歌舞就已形成种类丰富、风格各异的特点,如《侗族芦笙舞》《踩堂舞》《匏颈龙舞》《天魂舞》等。①由于该地区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域封闭,大山一定程度阻隔了其与外界的同化与融合,民俗的艺术、文化方得以较完好地保留。在明代《赤雅》和清代《大清一统志・柳州府》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侗……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为混沌舞。”一般来说,侗族舞蹈的仪式性是与侗族民间及侗族人民的信仰习俗、婚俗、葬俗、年俗、时令节庆等密切联系。

一、侗族民间舞蹈中的祈天祭祖

自古以来,祭祀天地祖先自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舞蹈一直是祭祀中的重要工具媒介、载体和形式。在古代,“凡祭祀必用乐舞”,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延传至今,舞蹈的这一功能性丝毫没有淡出历史舞台。民间舞蹈中的祭祀性舞蹈也都得到较好的保留和传承。

侗族舞蹈中的《匏颈龙舞》就是较有代表性的祭祀性舞蹈。龙,是侗族人民心中昌盛的象征和辟邪祈福的神物。《匏颈龙舞》是侗族民间特有的龙舞形式。“匏颈龙”侗语谓之“龙国色”,指一种在颈脖处有个凸起的大圆泡囊,造型比较独特,为古代“龙狗”图腾的主神龙,亦叫“正宗龙”。该舞蹈由两人表演,一人手持高高扬起的龙头,一人手持金球。表演此舞蹈的艺人需要有较高水准的跳跃、翻腾、滚窜技巧和腰腿平衡功夫,表演场中设有八仙桌,一张或是三张(先摆成品字形,舞蹈至高潮时垒成高台),舞者先在八仙桌前舞蹈,不断变换方位,做“净坛”“拜坛”“礼坛”含义的舞蹈动作,随着节奏的不断加快,动作幅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从地面小舞步到空翻上桌,桌上旋转到高台翻筋头等,动作惊险灵巧、技术性极强。在表演场地周围,他们还事先用竹子深埋地底作为标杆,竹竿上挂着旗子幡号,高空还悬有封包彩礼,作为祭祀匏颈龙兽的供品,场子的两边是寨头和乐队的坐席。整个舞蹈的音乐以打击乐、螺号、牛角号为主,表演兴起时以鞭炮助龙威,场面热闹惊险。②《匏颈龙舞》通过再现侗族祖先姜良姜妹的大哥匏颈龙如何在滔天洪水中奋力搏击,抢救匏瓜,拯救了人类的情景,来祭祀自己民族的抗洪祖神――老龙,表现侗家子孙对祖先的讴歌与崇拜,是典型的祭祖、祭神类舞蹈。

二、侗族民间舞蹈中的巫术仪式

巫,以舞降神者也,即巫师。我国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从中国古代甲骨文中考证到,“巫”和“舞”是一回事。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古老的“巫”字就是两个人相对翩翩起舞的形象。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巫“降神”的主要手段就是舞蹈,而在侗族民间舞蹈中就有“傩神舞”,在古侗语中名“侬傩”,是一种面具舞蹈,主要出现在传统侗族寨子里边“迎接咽鬼之神,驱逐瘟疫之鬼”的仪式中。舞蹈中的面具多用梓木、樟木雕刻,形象大概有几十种,把惊驱瘟疫之鬼的恶神雕琢得形象鲜活、个性突出,工艺相当精湛。由于傩祭是驱鬼之祭,在这类舞蹈中,有的会配备火炬、棍棒、刀剑等,目的是要增加傩舞的威慑性,整个舞蹈风格阴森逼人、猛厉可怖、震慑心魄。“跳傩”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夏官》有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舞傩,以索室殴疫。大丧,先抠,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殴方良(指恶鬼)。”而关于“方相氏”的面具,传说是古代被誉为战争之神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先人敬佩蚩尤的勇猛威武,将其神化,对他的形象加以夸张刻画,狰狞无比,以使瘟疫之鬼望而生畏,不敢乱来。随着改革开放、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科学意识增强,“侬傩”保留下一些巫术驱鬼的仪式性影子,而逐步发展成一种节日娱乐性民俗舞蹈。

三、侗族民间舞蹈中的习俗礼仪

(一)时令节庆之娱

自古以来,中国的岁时年节数量、种类繁多,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的年历中,一年12个月里,差不多月月都有节气、庆典等,丰富绚丽、耐人寻味。然而,各个民族、地区也有其独具特色的节气风尚和礼仪。

多耶节是传统侗寨最欢庆的节日之一。“多耶”是侗语,“多”包含有“唱”“舞”等多重意义。“耶”在侗族民歌中意指集体边唱边跳的一种舞蹈形式。“多耶”即唱耶歌,一般多由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男女分别手牵手围成两个圆圈,一边合着耶歌,一边随着节奏起舞。即“踏歌起舞”。侗族人民在多耶节时通过唱耶歌、踏歌起舞这样的方式途径,宣泄生活的热情与喜悦。耶歌一般根据其表达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耶萨”(赞扬“萨岁”的歌)、“耶布”(群众互相祝福赞扬的歌)、“耶花”(表现爱情的歌)、“耶父母”(感恩父母的歌)等。随着唱歌,众人一直合拍起舞,歌停舞方休。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记载的“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描写的正是侗寨多耶节的踩歌堂活动。由此说来,侗家踩歌堂的时令节庆礼仪历史流传比较久远。

(二)迎神赛社之趣

《侗族芦笙舞》慢慢发展演变,逐步形成分化出了一种赛社竞技性的表演性舞蹈,即“竞技表演性芦笙舞”。这类舞蹈表演包括单人技巧表演和双人对舞竞技,因此对舞者的技术水平要求都比较高,舞蹈动作一般包括连续旋转、矮步、翻滚、倒立等,舞蹈时乐曲不得中断。也正由于自奏乐曲的原因,(转第页)

(接第页)舞者双手抱笙,手臂动作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一方面,增加了表演的难度;一方面,在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扬长避短,化限制为特色,打破舞蹈即“手舞足蹈”的传统模式,发掘人体其他关节、组织的运动潜能。舞者肩部、头部和腿部的动作更充分地发挥到极致,也衍生出许多新奇又有民族舞蹈标志性的新动作元素,加之速度、力度的提高和变化调整,让人叹为观止。从赛社竞技性和表演性来看,这与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一些侗寨的“赶坳会”相类似,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有个别地方是六月初六,这天邻近的侗家村寨会聚在一个场坝里进行赶会贸易、朝神许愿、山歌对唱、斗牛、戏雀等百戏、社会生活和表演娱乐活动。山歌对唱往往还伴着简单、古朴的踏步起舞,对歌(包含对舞)主要是侗家后生妹子们选亲求交往的一种告白,起始是一些群体性的互相调侃逗趣,这个阶段主要是后生们悄悄选定自己心仪的妹子,对歌对舞一来一往不分胜负……后生用对歌舞的形式向心仪的妹子“借东西”,被邀歌的妹子如果也心仪这个后生,会还一段歌舞,并把一件随身物件借与后生,反之,妹子还歌婉拒,表明没有后生要借的东西。发展到现今,百戏表演竞技对赛性质越来越突出,“斗牛”“戏雀”都是以对赛形式开展,输赢还伴着一些器物作为砝码,“赶坳”一般都是以赛事竞技的结束而收场,输的一方常心有不甘而久久不愿离场,只能等到下一次的“坳会”。

四、侗族民间舞蹈中的图腾崇拜

在侗族的民族意识、宗教观念里,自然界的万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其类似于“万物有灵论”。侗族是一个混合的、多元图腾崇拜的民族。

在众多的侗族舞蹈中,不能忽视“伞”这个道具的运用。无论是在舞蹈祭祀还是传统的节庆活动,伞的运用都是相当普遍的。然而,它在舞蹈中的融入也不应仅仅是一种场景需要和气氛烘托,“伞”在舞蹈中的加入更应该是跟侗族人的信仰、图腾、崇拜、选择等更深刻的民族内涵密切相关。由一些相关图腾的资料可知,伞包含着“庇护”的寓意。由此看来,伞在侗族舞蹈中的运用之广,也正是侗家祖先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把“伞”作为图腾崇拜意识的延续和传承。再如,侗族《匏颈龙舞》,通过表演者一人手持“匏颈龙头”高高扬起,一人手持神匏瓜,旋转、翻腾、跳跃、奋力搏击、劈波斩浪,讴歌的是老龙抗洪救世的万古功绩,具有一定的宗教祭祀色彩,表现的是侗家人民对“龙”、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也延续了侗家人民对龙图腾崇拜的历史渊源。

侗族民间舞蹈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文化,是侗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劳动所刻下的生命历程和轨迹,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侗族舞蹈还保留了很多其他的仪式性内容,有待继续去探究追溯和发掘,也由此说明,侗族舞蹈仪式性特征是具有原始的保留和显现性的。侗族舞蹈和侗族歌曲一样博大精深,有歌的地方必有舞蹈的存在,其蕴含丰富的舞蹈元素,有待舞蹈工作者去探究。

(注: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传统舞蹈的仪式性特征研究2013-2015”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3YBA221)

注释:

①②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M].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49,372―373.

舞蹈礼仪篇9

女:全体团员青年、职工家属同志们:

合:你们好!

女:五月的蓓蕾,飘摇在青春的枝头

男:五月的春风,吹拂着年青的脸庞

女:五四的日子,记录着85年青春的脚步

男:五四的火炬,燃烧着85年青春的热情

女: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五周年,展示青年风采,厂团委举办了这次“动感青春舞蹈大赛。"

男:参加这次舞蹈大赛的有:

子弟中学团委、一车间团总支、二车间团支部、三车间团支部、四车间团支部、

女:五车间团支部、十一车间团支部和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

男:担任这次舞蹈大赛的评委有:

厂党委胡书记、康副书记、厂工会杨主席

女:厂工会宋副主席、政治部副主任、厂团委冯书记、厂团委樊会鲜

男:明天我们将以现场打分形势对参赛节目进行评比,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女:跳跃的音符,演奏着青春的活力。

男:动感的舞姿,展示着青春的魅力

合: “动感青春"舞蹈大赛现在开始!

节目序:

1中学团委: 现代舞

2一车间团总支 民族舞: 净土

3零备件制造车间 交际舞: 今夜无眠

4、二车间团支部 现代舞: 看我72变

5、三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西班牙女郎

_十三车间团支部 乐队 歌二首

6、四车间团支部 现代舞

7、五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八百里洞庭

8、十一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9、试飞团支部 现代舞:

10、零备件制造车间 民族舞 好收成

报幕词 :宣布开始 中学上台

(1)刘振生 李安

刘振生:刚才为大家表演的是中学教师、学生联合为大家表演现代舞

中学团委一直以

李:下面要为大家演出的是一车间团支部。一车间团总支在工作中紧密围绕车间生产经营,开展了青年文明号“节约挖潜”和生间突击、义务献工等活动,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集体。下面请欣赏由他们带来的舞蹈:净土。

2、刘振生:接下为大家表演的是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是原十二车间团支部和工装处团支部组成。两个支部在以往工作中积极开展青工岗位兵劳动竞赛 、生产突击和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曾先后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今年两个优秀团支部结合成一个更有战斗力的集体,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出更新更好的成绩。下面请欣赏由零备件制造车间带来的舞蹈:今夜无眠。

3、李安: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二车间团支部

二车间团支部是一个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集体、一年来结合车间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青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工队伍的凝聚力。积极开展青年科技创新和拜师学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育人作用,被厂团委评为标兵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优秀团支部,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看我72变”.

4、刘振生

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三车间团支部

三车间团支部工作作风扎实,是工厂多年的标兵团支部,工作中他们结合实际,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为促进车间生产经营和青年岗位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厂团委举办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拜师学艺、青年质量百分达标中成绩突出,走在了全厂前列。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省级先进团支部,同进还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下面请欣赏由他们带来的舞蹈:西班牙女郎

5、李安

刚才我们欣赏了五个团支部带来的舞蹈,可以说精彩分层,各有千秋。

十三车间团支部是一个团结的支部,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厂团委组织的各种活动都能够积极参加,并且能够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生产突击义务献工等活动,在生产经营中较好地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今年五四期间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今天虽然他们没有参赛 ,但他们组成了一个小乐队,为大家友情演出两首歌曲。

6、刘振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谢谢十三车间乐队的友情演出。

五车间团支部是一个务实肯干的支部,几年来为车间义务清理发动机蒙布近万余块,连起来可以绕车间厂房十几圈,开展的节约挖潜,生产突击活动为车间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是一个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青年集体,连续几年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

接下来请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7、李安: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十一车间团支部,十一车间是工厂能源大户,团支部在开展各种青年文化活动同时,围绕节能降耗等方面积开展了节约挖潜竞赛 、节能监督岗等活动,曾先后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 级青年安全先进生产示范岗。下面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

8、刘振生

试飞站是工厂飞机修理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 试飞站团支部围绕试飞工作实际能够认真开展青年文明创建和青工质量百分达标等活动,在各种急、难、重任务中能够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先后被团省、市委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今天他们带来的舞蹈是

李安:最后一个节目是由零备件制造车间带来的舞蹈 :好收成。

预示着单位合并后将会市场更大,实力更强,将会有更好的收成,也祝愿着工厂在新一轮创业中将会有着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女:伴随着欢快的音符,伴随着优美的舞姿 ,“动感青春”舞蹈大赛今天的比赛到此已接近尾声

男: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评委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观众的热情参加。

合:谢谢大家

男:动感青春舞蹈大赛 (今天 的比赛)

舞蹈礼仪篇10

女:全体团员青年、职工家属同志们:

合:你们好!

女:五月的蓓蕾,飘摇在青春的枝头

男:五月的春风,吹拂着年青的脸庞

女:五四的日子,记录着85年青春的脚步

男:五四的火炬,燃烧着85年青春的热情

女: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五周年,展示青年风采,厂团委举办了这次“动感青春舞蹈大赛。"

男:参加这次舞蹈大赛的有:

子弟中学团委、一车间团总支、二车间团支部、三车间团支部、四车间团支部、

女:五车间团支部、十一车间团支部和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

男:担任这次舞蹈大赛的评委有:

厂党委胡书记、康副书记、厂工会杨主席

女:厂工会宋副主席、政治部副主任、厂团委冯书记、厂团委樊会鲜

男:明天我们将以现场打分形势对参赛节目进行评比,评出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女:跳跃的音符,演奏着青春的活力。

男:动感的舞姿,展示着青春的魅力

合: “动感青春"舞蹈大赛现在开始!

节目序:

1中学团委: 现代舞

2一车间团总支 民族舞: 净土

3零备件制造车间 交际舞: 今夜无眠

4、二车间团支部 现代舞: 看我72变

5、三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西班牙女郎

_十三车间团支部 乐队 歌二首

6、四车间团支部 现代舞

7、五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八百里洞庭

8、十一车间团支部 民族舞:

9、试飞团支部 现代舞:

10、零备件制造车间 民族舞 好收成

报幕词 :宣布开始 中学上台

(1)刘振生 李安

刘振生:刚才为大家表演的是中学教师、学生联合为大家表演现代舞

中学团委一直以

李:下面要为大家演出的是一车间团支部。一车间团总支在工作中紧密围绕车间生产经营,开展了青年文明号“节约挖潜”和生间突击、义务献工等活动,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是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集体。下面请欣赏由他们带来的舞蹈:净土。

2、刘振生:接下为大家表演的是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零备件制造车间团支部是原十二车间团支部和工装处团支部组成。两个支部在以往工作中积极开展青工岗位兵劳动竞赛 、生产突击和青年创新创效等活动。曾先后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今年两个优秀团支部结合成一个更有战斗力的集体,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做出更新更好的成绩。下面请欣赏由零备件制造车间带来的舞蹈:今夜无眠。

3、李安: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二车间团支部

二车间团支部是一个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集体、一年来结合车间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青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工队伍的凝聚力。积极开展青年科技创新和拜师学艺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团组织的育人作用,被厂团委评为标兵团支部,被团市委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优秀团支部,下面请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看我72变”.

4、刘振生

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三车间团支部

三车间团支部工作作风扎实,是工厂多年的标兵团支部,工作中他们结合实际,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活动,为促进车间生产经营和青年岗位成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厂团委举办的青年创新创效、青年拜师学艺、青年质量百分达标中成绩突出,走在了全厂前列。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省级先进团支部,同进还被团省委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下面请欣赏由他们带来的舞蹈:西班牙女郎

5、李安

刚才我们欣赏了五个团支部带来的舞蹈,可以说精彩分层,各有千秋。

十三车间团支部是一个团结的支部,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厂团委组织的各种活动都能够积极参加,并且能够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生产突击义务献工等活动,在生产经营中较好地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今年五四期间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今天虽然他们没有参赛 ,但他们组成了一个小乐队,为大家友情演出两首歌曲。

6、刘振生:让我们再次用掌声谢谢十三车间乐队的友情演出。

五车间团支部是一个务实肯干的支部,几年来为车间义务清理发动机蒙布近万余块,连起来可以绕车间厂房十几圈,开展的节约挖潜,生产突击活动为车间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是一个有活力有战斗力的青年集体,连续几年被厂团委评为先进团支部

接下来请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7、李安:接下来为大家表演的是十一车间团支部,十一车间是工厂能源大户,团支部在开展各种青年文化活动同时,围绕节能降耗等方面积开展了节约挖潜竞赛 、节能监督岗等活动,曾先后被团市委评为市级先进团支部、 级青年安全先进生产示范岗。下面欣赏他们带来的舞蹈

8、刘振生

试飞站是工厂飞机修理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 试飞站团支部围绕试飞工作实际能够认真开展青年文明创建和青工质量百分达标等活动,在各种急、难、重任务中能够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先后被团省、市委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今天他们带来的舞蹈是

李安:最后一个节目是由零备件制造车间带来的舞蹈 :好收成。

预示着单位合并后将会市场更大,实力更强,将会有更好的收成,也祝愿着工厂在新一轮创业中将会有着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成绩

结束语

女:伴随着欢快的音符,伴随着优美的舞姿 ,“动感青春”舞蹈大赛今天的比赛到此已接近尾声

男: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评委及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观众的热情参加。

合:谢谢大家

男:动感青春舞蹈大赛 (今天 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