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03:18:59

检测培训总结

检测培训总结篇1

智能运维的实现主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及各类系统加以应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提到了一项新技术,AR运检辅助平台,即对设备进行完整建模,利用AR技术,将故障点定位精确至设备内的具体部位。

变电设备智能运维的一大亮点,设备重症监护及远程控制系统,对需要监护的设备加装各类传感器,通过外网或专网,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可以通过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也可通过远程控制对数据进行分析,甚至实现远程做局放。在部分没有信号的地区,也可以就地构筑小型局域网。

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分为电量检测法和非电量检测法,电量检测法:高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电压法(RIV)、特高频电磁波法;非电量检测法:测声、测光、测气体。其中提到了声成像测量的新技术,通过声音多点定位,软件计算时间差,从而实现声成像。对局放试验中干扰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来降低干扰,同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降低干扰的小技巧:阻抗盒接末屏尽量用短一些的线,尽量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变压器局放试验中,外部干扰信号经常会影响试验判定。常见的干扰有:

一、空间干扰

(1)试验线路中采用滤波器、隔离变、阻波器;

(2)滤波通带

(3)平衡输入方法;

(4)天线噪声门控

对变压器周围进行干扰信号测量,当外部干扰信号与局放仪中干扰信号同步时,可以消除掉该干扰信号。在以后的局放试验中可以尝试使用看现场实际效果。

二、电源干扰

(1)阻断

(2)滤波

三、地电流干扰

(1)测量回路与试验回路最好分开;

电抗、分压器的接地要区分出来,便于加压时测电流,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2)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多设备并联接地,最好不使用多点接地,各个接地线汇于一点后接地。

(3)缩短接地线长度和降低接地高度;避免产生对地电容。

(4)接入滤波模块。

明日学习计划:

检测培训总结篇2

工作总体完成情况

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制定了2016年青云谱区疾控中心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质量方案,2016年江西省监测方案中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承担231份的监测任务,截止2016年11月28日,已完成255份样品监测,完成率为110%完成了全部监测任务。检出阳性菌16株。其监测情况如下:采样覆盖的县区有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新区,在监测的样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株,沙门氏菌2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所有样品采集和检验均有详细的采样登记和检验原始记录,严格按照2016年工作手册执行。

监测各环节情况

采样。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承担的任务,制定本单位的采样计划和细则,要求采样覆盖多个县区(青云谱区、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新建区、南昌县、红谷滩区等),明确采样人员、采样地点、采样时间、样品运输保存等,并做好采样记录表的登记。尽量做到采样具有代表性。

检验。(1)青云谱区疾控中心于2012年9月获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资质能力附表涵盖了风险监测的微生物指标,2015年通过计量认证复评审。2016通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可资格审查。(2)按照监测方案、监测工作手册等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并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检验人员应经过相应工作的培训。(3)培养基应参照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统一培养基目录采购,对采购的关键培养基进行验收实验。(4)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安排相关技术培训。相关监测人员经过相关内容的培训并具有上岗前相关能力的评价。(5)我中心开展监测工作质量监督、内审、管理评审等活动。我中心保证监测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内有效运行。发现不符合项,及时启动纠正、预防及改进措施。根据质量体系要求开展内部质量控制。

稻菁肮ぷ髯芙岜ㄋ汀#1)青云谱区疾控中心根据省卫生厅《2016年江西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按时报送数据。在样品采集后的15日内报送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统一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系统上报;如检测发现阳性(超过标准值)食品,青云谱区疾控中心在检测出结果后2个工作日内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对涉及本地的阳性食品,报告青云谱区卫计委。于6月20日和11月29日前分别将半年工作小结和全年工作总结、全年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报省疾控中心。(2)青云谱区疾控中心监测数据统一通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系统”报送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检测培训总结篇3

为综合利用分公司关停的机组,因地制宜,变废为宝,进一步扩大技能鉴定站的培训规模,拓展培训项目,将机组技术改造成火电综合培训基地,特到**电厂进行了前期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2021.6.15——6.18

调研单位:**电厂培训中心

调研人员:公司培训处相关人员

二、调研情况:

**电厂培训中心,位于**,起步较早、培训项目和设备完善,管理规范,成规模、有亮点,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此次考察调研重点是依托关停机组打造检修实训基地,建成的国内首台200MW整机培训系统。

该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关停机组的系统、设备,改造建设成国内首台200MW整机培训系统。共分锅炉本体、汽机本体、电气、管阀、热工等检修基地,可对新入厂员工、检修人员及电力学校的学生进行现场培训,是集团内部重要的检修综合实训基地。

三、机组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通过这次调研考察,对下一步公司机组培训基地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现将建设方案汇报如下:

从系统隔离、设备管理和投入资金等方面考虑,建议优先将机组进行设备改造。改造将分为发电流程现场培训和检修实操现场培训两个功能板块。

发电流程现场培训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和新入厂员工,通过现场直观的认识、零距离接触电厂燃料输煤、制粉系统、锅炉本体、汽轮机本体、发电机和升压站等系统设备,全面掌握火力发电整个流程,对电厂的主辅机设备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锅炉本体方面计划从锅炉12.5米喷燃器平台开孔进入炉膛,在炉膛里转圈焊接平台和步道,利用光电效果,向参观人员展示炉膛内部震撼的视角效果,同时在大顶开孔,可以延步道上至汽包平台。汽轮机本体方面计划揭去汽轮机大盖和上汽缸部分,将汽轮机整个剖面横向展示出来,结合发电机部分进行实体展示。

检修实操现场培训针对的是机电炉、热控专业检修和运行人员,利用现场电机、水泵、管阀等辅机设备,可开展燃料、热控和机电炉主机检修方面的培训。具体项目如下:

(一)热控专业

1.DCS系统

#4、6机组DCS系统相对于系统设备逻辑组态,其软件已不适应当前时代。但可以从点的生成,控制逻辑搭建,画面组态,到卡件控制就地设备等一体化培训,包括后期的故障原因分析、判断、处理。

2.测量专业

现#4、6机组就地、变送器小间测量设备如压力、差压变送器,压力表、压力开关以及相关测量取样的表管、孔板喷嘴等均未拆除,完全可以利用,实现技能化培训。

3.程控保护

大多设备未拆除,完全可以实现程控保护技能专业化培训。机侧主保护为飞利浦MS6000系统,炉侧安全门已做改造,对热工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下来就是灭火保护。只不过是200MW机组较小,还有些保护设备及系统没有,可考虑酌情构建。

4.自动调节

大多设备未拆除,完全可以实现自动技能专业化培训。现有各类执行器。仅电动的就有6种型号,气动有调节型及两位式。

5.烟气CEMS系统及其它脱硫仪表

大多设备未拆除,完全可以实现烟气CEMS系统及其它脱硫仪表技能专业化培训。现有各类脱硫类仪表。

(二)电气专业

1.高低压电机检修:包括电机解体、抽转子、定转子检查、轴承检查、更换、测振动、测温。

实施方法:现场检修,电机与本体对轮解开,电机电源引线拆除后,完成电机检修,需测振、测温时,连接电源引线,和运行人员沟通送电测振、测温。

2.6KV开关:SN10-10型、ZN28-10型、ZN73型)检修(包括开关解体检修、机构检修、二次回路检查、特性试验。

实施方法:在6KVⅣ段或6KVⅥ段、脱硫6KVⅣ段或脱硫6KVⅥ段选择停运的开关进行。

3.励磁系统的检修:包括刀闸、灭磁开关、整流柜。

实施方法:#4机或#6机十米励磁柜均可进行。

(三)汽机专业

1.汽轮机轴承及油档检修

通过现场解体,全面认识汽轮机支持轴承和推力轴承。掌握支持轴承的拆卸程序,检查步骤,回装要求。认识了解油档的安装调整方法。

2.高中低压缸揭缸检修

全面了解掌握汽缸检查清理内容,滑销系统的检修,隔板与隔板套的检修,隔板中心测量,隔板中心调整;汽封拆卸、清理,汽封间隙测量调整,全方位的学习汽轮机的通流间隙测量调整知识。

(1)前箱揭盖学习主油泵检修,滑阀检查清理,危急遮断滑阀杠杆间隙调整,飞锤解体检修。

(2)高中压自动主汽门、调门关闭器解体检查,门体解体测量检查。

(3)给水泵检修,通过轴瓦检修,掌握乌金瓦研刮方法,质量要求,学习轴瓦间隙、瓦口间隙、瓦盖紧力测量方法,测量转子总抬、半抬、总窜、半窜的方法,掌握技术要求,通过拆大端盖,抽芯包,芯包解体,中段检修,转子小装测量晃度,密封环镶配,回装后中心找正来学习给水泵的检修方法和步骤。

(4)通过现场不同类型的水泵、油泵培训单级泵、多级泵的检修方法,掌握技术要求。

(5)现场不同的高压电动阀门,低压阀门通过解体培训学习检修步骤,技术要求,还可研磨阀门来达到修复阀门的目的。

(6)系统隔离,培训办理热力检修工作票。

(四)运行培训项目

1.汽机专业

熟悉DCS画面、掌握DEH系统控制原理,对汽轮机本体、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系统、汽轮机抽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凝结水、除氧器系统、给水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汽机轴封蒸汽系统和汽机疏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开闭式水系统、汽轮机油系统、凝汽器和抽空气系统、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氢冷定子水冷、密封油系统进行实地观看、培训、学习,掌握各设备、系统巡检内容、作用、原理、结构及其系统、设备投停操作方法及故障处理方法。

2.电气专业

实地了解和掌握电气一次设备发电机、励磁机、变压器、电动机、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UPS、厂用系统、直流系统等设备的作用、原理、结构及故障处理方法;能进行6KV、380V系统接线方式及停、送电的操作;能熟悉所有电气二次设备及控制、保护、测量、信号等二次设备的作用、结构、原理;能熟悉和掌握机、炉动力配电箱、热力配电箱各负荷的接线方式、停送电操作方法、操作要领及故障处理方法。

3.锅炉专业

实地对锅炉本体系统、汽水系统、旁路系统、风烟系统、制粉和燃烧系统、给水减温水系统、吹灰系统、疏水和排汽、除灰除渣系统相关设备进行直观了解、学习,掌握其作用、原理、结构及故障处理方法;能在DCS画面熟悉锅炉各引、送风机、热一次风机及制粉系统的启停逻辑,启停方法及相关联锁功能;熟悉掌握FSSS控制系统,特别是锅炉吹扫的作用及其逻辑,熟悉点火逻辑,掌握就地手动门、电动门、调整门作用、结构、型号、操作方法;掌握各油箱油位计、水箱水位计、轴承油位计的作用原理及故障处理方法。

改造费用需生产技术部相关专业进一步进行评估。

检测培训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突出人才优先、以用为本,以食品药品监管需求为依据,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基层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教育培训基础、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为载体,以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为手段,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为切实履行食品药品监管职责,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与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强化责任,服务监管。坚持把保证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坚定不移地维护公众健康权益的责任感,优先推进监管人才发展。围绕食品药品监管的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根据食品药品监管发展的需要制定人才政策措施,用食品药品监管的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人才队伍向高素质、专业化方向转变。

高端引领,夯实基层。大力培养善于创新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的领导人才、熟悉国际监管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高水平的技术监督骨干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层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人才队伍素质,促进全国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各类人才的全面协调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制约监管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有利于促进监管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为人才工作提供根本保障。

分类建设,分步实施。在人才发展战略总体框架下,根据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实际和人才队伍现状,分类确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分步实施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形成数量充实、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高端引领的特色人才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食品药品监管人才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监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到2015年,监管人才总量达到0.11人/千人口配备标准,到2020年,监管人才总量达到0.13人/千人口配备标准,人才规模基本满足监管工作需求。

监管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大学本科以上人才比例不低于75%,到2020年达到95%以上;到2015年,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比例超过15%,到2020年达到20%以上;到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紧密相关专业人才比例超过75%;到2020年,技术监督人才占监管人才总量的比例大幅提升,专业人才的分布和层次趋于合理。

监管人才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5年,各类监管人才年度专业培训比例实现100%,具有法律教育培训背景的行政监管人才比例逐年增加;到2020年,实现对监管人才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教育培训,具有法律教育培训背景的行政监管人才比例达到100%,监管能力满足科学监管需要,专业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监管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显著改善。到2020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更加科学完善,人才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

二、队伍建设主要任务

(一)加强高层次技术监督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国内权威、在国际监管事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层次技术监督人才。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监督人才1000人。

主要举措: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建立高层次技术监督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分类制定和实施培养、引进计划。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重大课题和工程、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联合实验室等,有计划地培养检验检测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建立科研基金,扶持中青年研究人才,培养一批研究型检验检测人才。重点依托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实施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推进计划,着力培养和引进了解食品药品研发趋势和发展前沿、适应食品和医药行业发展水平,具有深度参与国际监管事务能力的技术审评、监督检查和监测评价的高层次技术监督人才。

(二)加强急需紧缺技术监督专门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和引进一批监管急需紧缺技术监督专门人才。到2020年,培养各领域技术监督骨干人才1万人,检验检测人才总量增加至3.9万人。

主要举措:制订技术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培养和引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开展审评员专业培训,重点扩充药品、医疗器械审评队伍规模,建成专业结构合理的部级和省级审评队伍。建立药品、医疗器械部级专职检查员队伍,逐步推进省级药品、医疗器械检查员队伍专职化发展。加快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和监督检查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培训规模。重点扩充部级监测评价队伍,合理配置省级监测评价专职人才,定向培养业务骨干。重点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检验检测人才,科学配置人才比例。

(三)加强基层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以提升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监管工作需要的基层人才队伍。到2020年,基层监管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万人。

主要举措:制订以地区人口、监管对象和监管面积数量等为依据的基层监管机构人才配置指导意见,合理扩大基层监管人才队伍规模,促进乡镇和农村监管力量配置。制定基层监管各类人才准入标准。配齐配强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人才。全面实施岗位专业化培训。加强基层稽查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基层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力度,强化快检技术培训。建立检验检测人才持证上岗制度。推进基层监测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程度。大力开展基层监管人才继续教育,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提升基层监管人员学历层次,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所需专业人才比例。

(四)加强各类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养适应科学监管需要的人才队伍,优化监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统筹推进各类监管人才协调发展。

主要举措:夯实各类监管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建立健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监管领域多专业、分级分类教育培训体系,设置和优化各类监管人才所需相关学科和专业,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实施监管系统一把手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行政监管人才职业化培训工程。大力加强政策研究人才队伍、信息化人才队伍、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和新闻宣传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过硬,集行政管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为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全面加强外聘专家管理。

三、制度和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监管人才准入制度

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优先选拔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研究制定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监管人才素质能力模型和岗位职责规范,确立各类监管岗位的任职条件;健全公开招聘、考试考察、推荐测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机制,探索监管人才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完善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等制度,全面规范监管人才职业准入。

(二)建立和完善监管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根据监管专业化特点,逐步建立食品药品监管相关学科体系;打造监管岗位规范化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新任培训、日常培训和深造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覆盖监管人才职业生涯全过程;加强培训基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考核评估、组织实施的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监管人才交流机制

坚持多岗位任职,在转岗和轮岗中锻炼人才,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推动行政监管机构和技术监督机构间的人才交流;鼓励优秀监管人才向基层和边远地区流动,选派国家局和省级局监管人员到基层,特别是到西部地区或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建立有利于提升基层监管能力的人才与技术合作交流机制,加大西部地区人才培养,选派西部地区监管人员到东、中部地区监管部门进行岗位实践;选派技术监督人员在教育、科研、生产等机构进修。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建立人才多元化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健全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稳定人才队伍。加强监管人才培训考核,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学分和教育培训档案等管理制度,建立培训考核与人才管理的联动机制,健全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奖励制度,加大人才表彰力度,激发人才队伍创新活力。

(五)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人才队伍管理模式

按照药品、医疗器械全过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监督检查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制度,完善技术审评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制度,创新审评职务体系管理模式;创建学校教育、专门培训、工作实践相衔接,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结合的高层次、国际化审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检验检测人才职业通道和合理流动机制,以及人才重点培养和国际引进机制。探索建立技术监督首席专家制度。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高层次国际化监管人才推进工程

积极推进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分类制订食品药品技术监督各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充分发挥部级监管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每年至少引进1-3名科技领军人才,到2020年不少于20人;每年至少选派10名中青年业务骨干赴国外深造,到2020年不少于100人;每年至少举办一期20人规模的国内外食品药品技术监督高级研修班;每年至少重点培训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审评、监督检查、监测评价相关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100名。

(二)监管人才知识更新工程

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改善民生的需要,围绕监管理念、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实务,开展大规模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才队伍履职能力。各级监管部门充分利用中央补助地方监管能力建设项目经费和各级财政经费,到2020年,平均每年培训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人才不少于2万人,培训药品监管人才不少于1.5万人,培训医疗器械监管人才不少于1万人。其中,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1万。定期开展省级监管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地县两级行政监管机构和省地两级技术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部级轮训。

(三)行政监管人员任职职业化培训工程

开展针对新进监管队伍或新任监管岗位、且不曾有行政监管工作经历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新任培训。设置标准化培训课程,每年实施部级示范培训,重点培训相关人员100名。并分级组织实施,完成全部应训人员的岗前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四)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科学核定人才队伍配备标准,及时划转和配备监管执法队伍,逐步建立一支总量不低于0.06人/千人口配备标准的专业化监管队伍。建立监管人才素质能力模型,严格准入标准,配齐配强监管队伍。分级分类实施全员轮训,强化专业知识、监管实务、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建立食品监管工作的社会协管员和社会监督员队伍,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力量布局,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达到1万人的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队伍。

(五)监管人才教育培训基础工程

建立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为龙头、以区域性教育培训基地为支撑的监管人才培训教学体系;配备并逐步完善适应监管各类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科研和演练设施;建立并逐步完善监管学科、课程和教材体系,大力培养和建设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建立覆盖全系统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平台。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规划实施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和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队伍建设方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二)落实重点任务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以规划的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为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分工和时间进度,组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强化责任,细化步骤,协作配合,确保规划的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三)加强人才工作管理

加强人才研究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持续开展监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推进监管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人才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健全监管人才统计和定期制度。加大人才工作战略思想和政策宣传,营造有利于规划实施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四)强化人才发展投入保障

促进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食品药品监管人才发展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监管人才发展的经费投入和财政支持。拓宽教育培训经费渠道,积极争取国际组织、政府间的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培养监管杰出人才。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检测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环境质量 监测 情况 浅析

宁夏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及《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计划》的要求,在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中,强化质量管理,以加大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基础,以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综合质量水平为重点,紧紧围绕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与技术监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质量保证与控制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比的关键。目前宁夏各级环境监测站全部设立了由站长直接负责的专职质控机构,并配备了监测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专职质控人员。各站承担的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等均有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各类监测数据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

加大了全区各级环境监测站之间的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对比工作。依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环境水质监测全程序质量检查工作安排》的要求,对辖区内承担国控断面监测任务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及新组建的中卫市环境监测站进行了黄河宁夏段水质监测全程序质量跟踪检查,对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各站间的对比实验。有效地提高了宁夏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化操作水平,促进了监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为保证宁夏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的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更好地为各级政府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依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发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要求,将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密码样发放、测试上报制度》、《分析测试定期考核制度》、《应急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大气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制度》、《在线监测系统设备比对实验规程》、《原始记录和数据管理工作制度》等有效的规章制度,还落实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实施细则》、《监测工作程序的质量保证措施》等质量控制措施。进一步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工作又向正规化、制度化迈进了一步。

二、人员培训

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加强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质量意识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要求,作为承办单位在本地举办了三期全国环境监测系统培训班;为配合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的顺利开展,有针对性的举办了近30人的土壤样品分析技术的学习与培训;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本站及各下级监测站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类监测技术培训班暨《气相色谱/质谱在环境监测中应用技术培训班》、《全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质量核查工作培训班》、《全国环境应急岗位培训师资培训班》、《环境统计年报数据汇审会议》、《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和离子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培训班》、《国家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项目第一期业务培训》、《红外测油仪、BOD速测仪、多参数水质测定仪等水质分析培训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编写技术培训班》、《地表水测流技术与方法培训班》、《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培训班》、《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录入技术培训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培训班》、《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技术培训班》、《全国生态评价、土壤调查工作质量检查》、《土壤样品实验室分析技术培训》、《2008年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培训班》、《环境监测信息空间表征技术培训班》、《全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传输软件使用技术培训班》、《全国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管理和传输数据软件应用技术培训班》、《噪声监测培训》、《原子荧光仪器操作技术培训》、《实验室技能提高培训》、《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站管理及技术培训》、《GCMSDOperationtraining培》等各类技术培训学习,累计培训人员达256人次,相当宁夏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全部轮训一遍。

通过承担国家培训任务,以及本区内部举办的业务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也带动了下级监测站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质量控制情况

综合质量管理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2008年宁夏各级环境监测站按照国家总站的有关要求,加强持证上岗考核、全程序质量控制、监测质量监督检查、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技术比武及实验室间比对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各监测站内部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从根本上提高监测质量,必须抓好内部质量控制。借助宁夏环保系统开展“管理水平提高年”活动,宁夏各级监测站都在抓好质量保证方面下了功夫。

(一)制定了全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建立以中心站、各市级监测站承担站内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组成全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网,不定期对全区监测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组织监测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标准样品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素质,规范环境质量监测全过程,操作技能和标样考核率达到20%以上,考试合格率要求98%以上。重点加强岗位流动人员和新进人员的技术培训。规定了每项监测任务都要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质量管理员要定期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等;

(二)在监测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从采样点位、采样时间、采样方法以及样品的运输、储藏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为做好重大监测环境监测中心站。规定了每项监测任务都要制定相应的质控措施,质量管理员要定期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等;工作的质控管理,年内派出质控人员现场参加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较大的各电厂、铁合金、电石企业等现场监测及污染源普查监测的质量跟踪控制,从监测的源头确保监测的质量;完成黄河上游甘肃段油污染应急监督监测工作,保证黄河水质在我境内无事故发生。

(三)抓好内部质量管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编写多种分析仪器的校验规程,并按规程对监测分析仪器进行定期校验。2008年对所有监测仪器按照仪器的性能,制定了仪器设备的强检、自检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年内共送检仪器设备16件;在站长主持下,每半年对站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内部全面审核。通过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内部质量管理水平。

四、质控考核、能力验证

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质量控制考核,质量意识有了全面的提高为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国家先后开展了土壤中有机物分析比对、国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考核、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站质控考核。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及辖区各级监测站参加了土壤中有机物分析多环芳烃类、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酞酸酯项目的比对活动,考核严格按照比对活动的通知进行,确保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完成了中卫新墩子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国家总站;重点城市银川、石嘴山市环境监测站空气自动站现场密码样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宁夏各级监测站在质量意识方面有了全面的提高,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五、监测质量监督检查

根据《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规定(暂行)》的要求,我区各辖区内开展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按照《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制度》的要求持证上岗,所有监测人员都经过培训并持证;年内两次对实验室分析人员进行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监测项目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密码样、加标回收、检出限等;根据国家总站要求于对辖区中卫新墩子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将多种质控手段贯穿于监测工作全过程中,监测质控标准样品、密码平行样品、自控平行样品测试结果经质控审核全部合格。从而达到了国家对于监测技术规定的要求,有效地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六、存在问题

部分环境监测仍采用室外手工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的方法,从采样到分析,由于工作程序和样品运输等环节较多,各个环节不同程度存在着与《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规定》不相一致的问题,使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由于历史及多种原因,目前在职人员中真正符合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懂管理、学历高等条件的实验检验人才、综合分析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需要。

监测质量保证的考核管理办法不够健全,部分质量管理制度未能很好落实,个别同志对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信心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的理念。

环境监测人员经费、仪器设备更新和维护费、环境监测技术研究经费、办公费等正常的公益性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特别是县(区)的监测站普遍存在常规监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致使一些日常监测质量难以保证。

七、建议

继续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素质。进一步扩大监测领域,做好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及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学习培训。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监测工作考核制度,完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上报的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准确性。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不断实践和探索,使宁夏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检测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引言:

作为能够提供公正数据的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常常是以技术为依托。但实际上,想要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拥有成熟的检验检测技术,还要拥有高水平的检验人员和高效率的质量管理体系。而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则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保持高效运行,继而使实验室得到科学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人员培训分析

对于检验检测机构来讲,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实验室检测质量。而想要使该体系保持良好运行状态,还要抓住ISO/IEC 17025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培训”要素,以便对体系运行的“人、机、料、法、环、测”过程中“人员”这一环节进行把控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保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一)人员培训与检验工作管理

在实验室开展日常检验检测工作时,想要确保出具的实验数据准确可靠,还要使人员加强检验工作管理。为达成这一目标,实验室需要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体系文件中的管理要求,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加强对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而通过加深对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的认识,才能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实现检测室技术工作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使人员完成检测室的操作规程、标准文件管理规定和检验检测报告管理规定等多种规定的学习。而通过明确各种规章制度,则能够实现检验工作的定岗定责,继而确保相关的规定能够得到落实[2]。

(二)人员培训与检验设备管理

为加强实验室检测设备管理,还要对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划分,从而实现设备的分类管理。而想要开展该项工作,就必须要确保设备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维护和维修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人员才能将设备管理工作划分成仪器日常管理工作、仪器系统管理工作和仪器技术管理工作,从而进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为达成这一目标,便要制定详细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便对仪器管理人员进行大、小仪器操作、维护和维修培训,并且对内审员、计量员等仪器操作人员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在此基础上,划分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同时采取以岗定人的管理方式,从而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持续和有效开展下去。

(三)人员培训与档案资料管理

在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在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进行资料管理目录的建立,以便对资料进行编号和分类管理。此外,还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完成档案建立和归档工作。比如在每完成一台设备的安装后,就需要及时进行设备档案的建立,并且将出具的报告单与原始记录一起归档,从而尽快实现设备的规范管理[3]。对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特定培训,使其能够基本掌握质量管理体系中档案管理的方法,清晰明确档案管理中应着重注意的要求与规定,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落实。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培训方法

(一)实施分类培训

在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进行培养时,需要按照不同培训目的将人员划分成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针对新入职员工,需要开展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业务职能训练和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等工作。完成入职培训后,各接收部门还要开展上岗培训,以便使人员掌握岗位需要的实验技能和设备操作技能。针对在岗人员,需要根据业务需要开展相应的岗位培训活动,以便使员工能力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保证。而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则需要开展特种作业技能培训,并确保人员能够获得上岗资格证书。

(二)实现多样化培训

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效果,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可以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从而帮助新员工掌握部门内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人员参与机构内外部的培训活动。再者,可以安排人员到相关机构接受实训教育,从而使检验人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此外,机构可安排工作人员参加学位教育或到国外进修,从而使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培训方式,都需要预先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以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落实。

(三)落实培训效果评估

根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计划,检验检测结构需要对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培训效果,则可以对现有人员培训工作进行完善,从而使人员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为达成这一目标,还要开展有效性的评价。针对新入职员工,可以通过书面考核方式评估入职培训效果,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对上岗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在岗培训和特种作业培训,则可以利用培训总结报告和现场演示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此外,还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反馈表等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追踪,以确定培训对人员实际工作产生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是实验室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只有确保人员培训效果,并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才能够使检验检测结构出具准确的检验报告,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相信本文对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体系运行问题展开的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肖镜,殷悦,李景云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6,10:154-157.

[2]侯学文,徐凌忠,翟慎永.卫生检验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自我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02:508-509.

[3]肖镜,陈F,廖斌等.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系统的架构及编制要点[J].中国医药导报,2014,33:151-157.

检测培训总结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团连队职工2018-2019年冬春大培训活动方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连队职工2018-2019年冬春大培训活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处各科室联合开展水利职工2018-2019年冬春大培训活动(以下简称大培训活动)。于3月27日在处四楼大会议室组织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具体培训情况如下:

一、 培训安排:

1、3月27日上午10:00-11:30:由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宰向荣同志领学党的精神《新时代 新理论 新征程》;

2、3月27日上午11:30-12:30:由

永水站3月15日、北水站16日、南水站17日。

水闸、大坝检查养护、测压管观测实操培训:永水站3月18日、北水站19日、南水站20日。

托克拉克站配水及水闸工程检查养护、大坝测压管观测实操培训20日一天。

2、实操授课人员

永水站:秦新山、鲁银华。

北水站:李金泉、黄春红、郑立文。

南水站:邓新立、谢怀滿、王海军。

托克拉克站:张同杰

二、培训内容:

1、配水实操培训:

(1)测流断面测量;

(2)水位观测;

(3)流量测验;

(4)水量调节;

(5)资料整编与各类报表;

(6)水闸管理与渠道维护;

(7)流速仪保养与维护。

2、大坝、水闸工程检查与维护实操培训:

(1)大坝、水闸工程检查部位与检查项目;

(2)大坝、水闸工程养护内容;

(3)大坝测压管观测及资料整编;

(4)大坝、水闸检查养护记录、巡坝记录填写规范。

三、培训学习效果

在实操培训中,授课演示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与学员进行了探讨,对岗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特殊情况下该怎么处理等进行了互动交流,参加培训的人员积极性非常高,本次实操技术培训重点是提高近两年录用的年轻职工业务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培训加深了水管职工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增强了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提升了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配水实操结束后,各站配水人员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安全规范做好防护和保护工作,按照配水员须知和灌区量水规范作业,不违章操作,测配水按照调度指令做到及时调配,计量准确,更好的为灌区服务。

由于培训时间短,大家的理解和实操能力有高有低,要求技术骨干、老职工在平时工作中能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利用工作间隙在夏灌、冬灌期间继续进行培训。

 

附图片资料

 

 

检测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食品 分析与检测 实践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参考文献】

检测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医学计量;教材;培训;教学;医疗器械

医学计量是指对医疗卫生领域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器械、量具等医疗设备进行的测量,是保证人体生命体征(化学、物理)参数测量及用药剂量等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1-4]。医学计量所涵盖的是医学学科测量领域的整体,不仅是对医院的计量保证,也包括对医学科研和教学部门的计量保证。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以来,医学计量已成为强制检定的主要内容,1990年,军队开始开展医学计量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医学计量管理与保障体系,为确保医学仪器设备的可靠和安全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医院的医学计量三级站已经成为军队开展医学计量工作的核心力量。然而,目前医院从事医学计量工作的多为聘用人员,队伍流动性大,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医学计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即使是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学计量学知识也未经过系统的学习与专业的培训,从事医学计量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和技术上的局限性[5-7]。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医学计量作为计量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担负着保障医学科技事业健康、长远发展的重任,而医学计量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制约医学计量学科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大力加强医学计量人才规范化培养,建设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教材,已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医学计量人才培养现状,对医学计量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及实践能力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并建设医学计量系列培训教材,有望为今后国内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医学计量规范化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

1医学计量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1.1医学计量是科学诊断的保证

医学计量测试仪器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测,通过对病理、药理的定量测试分析,以数据为依据,进行诊断与治疗[8-9]。如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5℃,而36.5℃是用经过温度计量标准器检定过的体温计测量所得,否则温度测量值可能不准确,导致误诊。

1.2医学计量是药物治疗的科学依据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均通过计量器具对药物进行组分测定和药理检验,然后确定治疗范围、服药方法、药量及注意事项等[8-9]。只有计量器具准确一致,才能对药物进行正确测定,若计量器具不准确,用药量就会偏离处方规定的份量。

1.3医学计量是理化治疗的正确保证

在理化治疗方面,计量器具是进行治疗和控制的重要手段,理化治疗是直接依靠医疗仪器而实现,治疗仪器不准确会给理化治疗带来严重影响[8-9]。如直线加速器对肿瘤的放射剂量需要准确的照射剂量与控制,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1.4医学计量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保证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及注射泵等对挽救生命垂危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这些设备如果数据失准,能量超值或不足,呼吸压力值不准,监护参数有误,就会造成患者危机,因此需要按照计量检定要求,按时送检,确保这些设备准确可靠工作。

2医学计量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现状

2.1短期培训存在弊端

目前,国内医学计量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专项培训班进行,对于提高从业人员计量检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医学计量培训班大多为短期培训模式,多则一周,少则3~5日,培训内容主要为具体医学仪器计量检定操作规程的讲解与实检操作,极少涉及医学计量基础理论的培训,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医学计量理论水平的效果不明显。例如,在2011年某军区开展的医疗卫生装备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分析各单位的医学计量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时发现,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技能操作考核[7]。

2.2亟待开展本科学历教育课题组

通过前期对国内和军内的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的广泛调研,发现国内和军内院校均未设立医学计量专业,也未开设医学计量的相关课程,目前从事医学计量工作的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医疗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但在校期间也未经过系统的医学计量知识学习与培训[7,10]。因此,亟待在高等院校开设医学计量课程,通过本科阶段教育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术精湛的医学计量专业人才。

2.3缺乏系统规范教材

通过查阅2000-2015年间出版的医学计量方面的相关书籍,并进行了整理分析,提示目前国内尚无适合医学计量教学的系列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教材,教材建设亟待加强,见表1。通过以上分析,上述书籍中《医学计量》和《医学计量基础》介绍医学计量基础知识较为全面、系统,但是《医学计量》中部分医学仪器的计量检定规程已经被废除和更新,而《医学计量基础》尚缺少医院常用的几种高风险医学仪器的计量检定技术的相关内容。其他书籍均为专项教材,针对医学计量具体专业知识、计量器具或具体检定项目进行介绍,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比较适合专项知识教学。

3医学计量系列培训教材的建设思路

3.1医学计量人才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需求分析

医学计量是关于医学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实现生物医学领域中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11-12]。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医学计量检测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实时和多参数动态测试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医学计量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现代计量学、仪器仪表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医学工程专业知识[13-15]。一名合格的医学计量技术人员除应具备数学、物理、临床化学、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测量技术、医学仪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14-15]:①测量结果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包括误差理论、不确定度的评定以及在计算中的应用;②与医学计量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法规等;③完成与医疗服务相关的计量文件编制;④临床环境中组织并完成测量仪器与测量标准的比对、校准以及检定方法。

3.2医学计量系列教材规划与建设思路

为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术精湛的医学计量专业人才,依照医学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需求,经课题组反复论证,拟规划建设医学计量系列培训教材,共包括三部教材,分别为《医学计量》,主要介绍医学计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医学计量检测与校准》,主要介绍常用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技术方法;《医学计量实验大纲》,针对常检医学仪器,以实验教学方式开展计量检定技能培训的大纲要求。为完成好教材编写任务,课题组组织并邀请来自全军医学计量测试研究中心、301医院医学计量与测试研究中心和西京医院计量站等单位,具有丰富医学计量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15人,组成教材编写组,并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安排权威专家编写相应的章节内容。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常年在医学计量一线工作的中国医学装备2017年11月第14卷第11期医学计量系列培训教材建设研究*-郭伟等专家的宝贵经验进行凝练和总结,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编写教材的形式将其传授给教师和学生。

3.3医学计量系列教材的内容规划与编写

(1)《医学计量》。该书主要为医学计量技术人员掌握医学计量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等而编写,共规划编写5个章节内容。

(2)《医学计量检测与校准》。该书主要为医学计量技术人员掌握常用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其计量检定与校准的技术方法而编写,共规划编写10个章节内容。

(3)《医学计量实验大纲》。该书主要为医学计量技术人员掌握常检医学仪器的计量检定技能而编写,作为医学计量配套实验教学指导教材,共规划编写8个实验科目,分别为:血压计/血压表计量检定、电子天平计量检定、注射泵/输液泵质量检测、呼吸机质量检测、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检测、医用超声诊断仪计量检定、心脏除颤器/除颤监护仪的计量检定和高频电刀质量检测。主要介绍这8种医学仪器的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的具体方法与流程,以及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旨在提高医学计量技术人员的计量检定实践技能。

4结语

检测培训总结篇10

为了解我市2015年度性病防治、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下称VCT门诊)及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市性病综合及麻风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开展市2015年度皮肤性病综合防治工作考核的通知》(三卫[2016]14号)文件要求,我局于2016年1月中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综合考核。现就有关考核结果通报如下:

一、考核单位

(一)性病皮肤病综合防治工作

9家市级医疗单位: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农垦医院、总医院分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17家基层医疗单位:田独卫生院、荔枝沟卫生院、育才卫生院、马岭卫生院、崖城卫生院、保港卫生院、梅山卫生院、林旺卫生院、藤桥卫生院、凤凰卫生院、河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滨农场医院、南田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南新农场医院、立才农场医院;4家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

4家综合性医院;11家基层卫生院;5家农场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考核内容

(一)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监测;2.性病临床干预与健康教育;3.性病实验室建设;4.性病试验项目;5.性病监测

(二)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

1.组织措施;2.咨询室建设;3.咨询服务一资料管理;4.HIV检测能力;5.工作任务完成及效果。

(三)麻风病防治工作

1.组织管理;2.现场管理;3.宣传教育。

三、考核方法

(一)现场考核:采取听取汇报、访谈、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

(二)反馈:现场考核完成后,考核组对各单位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汇报,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

四、考核结果

(一)皮肤病性病综合防治工作考核情况

1.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2.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工作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考核情况

五、主要存在问题

(一)皮肤病性病综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监测工作

一是性病疫情管理。性病现场准确性复核,要求梅毒、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不得低于85%。此项考核发现:农垦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梅毒准确性低于85%。淋病病例报告准确率低于85%的是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分院、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二是定期开展漏报自查。要求每年开展两次漏报调查,有通知、小结、自查报告、覆盖主要报病科室等,漏报率小于5%,自查报告应向上级及存在问题进行反馈。此次考核发现:425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完全开展此项工作;三是性病知识培训。要求举办二级性病专业培训,资料齐全,培训内容包括“性病诊断与报病标准”。此项考核发现:425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有开展培训,但资料不全。

2.性病临床干预与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性病咨询与检测服务。要求向性病门诊就诊者主动提供咨询检测服务,首诊者梅毒检测率不低于80%。此项考核发现:425医院、总医院分院、农垦医院、市中医院、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首诊者梅毒检测率均低于80%;农垦医院现场被发现性病门诊医生未主动向性病就诊者提供咨询检测服务1例;二是干预包服务发放。要求向性病门诊就诊者发放“性病干预服务包”,登记发放情况并上报。此次考核发现:425医院存在发放率较低且登记不完整。

3.性病实验室建设

一是华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人员2015年度未派专职实验室人员参加省级及以上性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无培训证书;二是市人民医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无专项经费投入实验室;三是425医院、华侨医院仪器设备,实验室缺乏规定应有的仪器设备。

4.性病试验项目

一是425医院、总医院分院、市人民医院、华侨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开展暗视野检查梅毒螺旋体;二是华侨医院未开展淋球菌培养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5.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未制定实验室制度文件;二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无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三是市慢性病防治中心、425医院、市人民医院、农垦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检验项目分类有登记不全(缺乏临床诊断)现象;四是总医院分院、华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实验室室内质控工作未开展或开展不完善。

6.性病监测工作(基层医疗机构)

一是藤桥卫生院、林旺卫生院、南新农场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崖城卫生院、梅山卫生院、立才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对市级下传文件存档不完整;二是荔枝沟卫生院、南滨农场医院、立才农场医院、南岛农场医院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性总结及年终总结不全;三是凤凰卫生院、保港卫生院二级专业培训资料不全;四是性病健康教育促进方面。南岛农场医院、凤凰卫生院、马岭卫生院、保港卫生院、南田农场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宣传栏、宣传海报、折页或小册子等宣传资料不全。

7.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工作

一是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HIV实验室检测资料未设独立保存;二是市人民医院对艾滋病自愿咨询者抗体检测后提供咨询的比例未达到100%标准要求。

(二)麻风病防治工作

一是凤凰卫生院、南滨农场医院未能及时开展并协助完善麻风防治随访现症或愈后病人及其家属检查资料情况;二是农垦医院、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新农场医院、凤凰卫生院未能及时上报可疑病例、现症及愈后病人的资料管理情况。

六、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继续加大对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科学认识通有过性病疫情监测、临床干预、健康教育促进,对遏制性病传播、降低艾滋病感染机率的重要意义。

2.加强对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麻风病防治中心开展麻风病人的防治工作,健全麻风防治工作管理小组,确保各项防治措施有效落实。

(二)加强培训,完善队伍建设

岗位业务知识熟练与否直接影响性病及麻风病防治各项工作的开展,各区卫计局要加强各辖区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性病及麻风病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完善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队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