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4 09:21:02

证券培训总结

证券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教师培训 培训券制度 策略

[作者简介]李学容(1971- ),女,重庆人,重庆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重庆 400067)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委重大软科学课题“城乡教师继续教育有效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66-02

现行教师培训机制基本上还是以政策拉动为主的外发式培训,入学的方式是靠行政手段“调训”。这种以调训为主的运行机制活力不够,使培训机构缺乏不断完善的动力和压力。由于受到主管部门的约束过多,自主性不强,不能灵敏地反映参训学员的需要,培训的针对性不够,因而培训的实效性不高。建立教师培训券制度,改变现有教师培训经费划拨体制,可以突破以往教师培训的体制,消除教师培训的弊端。

一、教师培训券的制度内涵

教师培训券是教育券在教师培训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即培训券是在教师培训领域中试行的代币券,是政府将原本应投入教师培训的经费,经过计算后平摊到每一位教师的头上,然后由政府直接向教师发放一定面额的培训代币券。教师可以凭券自主选择合格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培训机构则凭券到政府兑换等额的培训经费。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培训中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培训选择实现培训竞争,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二、教师培训券制度的价值呈现

(一)有利于教师培训起点的公平

培训起点的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培训机会与层次的公平和培训资源的均衡分布。在培训机会和培训层次方面,由于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克扣或者挪用政府划拨的培训经费,培训经费短缺,很多农村地区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高层次的培训。由于区域与区域之间、农村和城市之间培训资源的分布差异巨大,城市和农村教师接受到的培训质量差距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教师的差距。教师培训费以培训券的形式直接发放到教师个人,赋予教师选择培训的权利,一方面给予了教师公平的培训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它保证了教师均衡占有培训资源的公平状态,实现培训的起点公平。

(二)有利于增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体性

培训券制度创设的公平竞争环境,必然导致培训机构的增多,使中小学教师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使其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加教育培训,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学模式,这将保证教师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培训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使培训获得最佳效果。

(三)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培训领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教师培训向社会开放,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机构资格认证,只要通过认证就可以开展教师培训工作。这些机构可以接受教师的培训券,政府也将会按照面额支付等额的经费。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减轻政府建设教师培训学校的经费负担,而且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开办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促成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促使培训质量的提高。

(四)有利于激活教育培训市场的竞争意识,促进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在培训券制度下,国家对教育培训投资的路径转变为“政府—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降低了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培训经费进行权力“寻租”的风险。培训机构失去了“行政区划”这层保护伞,为了应对这种市场竞争,吸引更多教师来接受培训,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办学策略,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教师最终将因此获益良多。通过这种公平竞争,可以实现培训机构的优胜劣汰,使培训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培训券的实施是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为激活教师培训的活力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支持。

三、教师培训券的实施策略

(一)理性认识培训券作用,准确定位培训券政策目标

培训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解决培训公平问题和提高培训效率两大方面。效率是基础,公平是原则,培训券政策应体现教师培训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统一,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要保证公平。

但培训券在解决培训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培训券在提高培训效率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培训券与培训效率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培训券能否提高培训效率,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培训资源的丰富程度。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培训资源较丰富的条件下,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才能顺利运行。在我国培训资源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下,完全推行培训券制度可能导致两种可能:一是培训资源单一无法选择,比如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教师培训资源非常单一。二是优质培训机构人满为患、疲于应付,由于参训教师来自各地,培训机构可能对参训教师的现实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培训缺乏实效性。第二个因素是培训券作为一种外在改革制度,需要一种向教育内部产生作用的转化机制。教育券仅仅是教师培训改革的外因和催化剂,它对提高培训效率的作用还要取决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培训机构内部改革以及培训券方案本身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仅靠推行培训券来提高培训效率是不现实的。因此,基于我国培训资源依旧匮乏、广大教师培训需求并未完全得到满足的现状,培训券政策目标应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才是既可行又有效的一种现实抉择。

(二)实施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

只有不断完善教师培训的进入退出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竞争,提高学校效率。因此,政府要放开对培训机构的控制,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教师培训。政府应制定培训机构的资格准入标准,对教师培训机构的规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培训规划等作出具体的规定,自行或委托中介性评估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达到准入标准的培训机构即可获得认证证书,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实行资格证书定期认证制度。比如,可以每两年进行一次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在培训资格即将到期之前,应主动申请资格认证。在新的认证尚未通过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培训教师的资格,不得接收教师的培训券。

完善培训的退出机制。对于那些长期培训质量差的机构应该关闭,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培训市场,并允许民办培训机构营利。

(三)建立培训的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

培训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要切实发挥教师培训券制度对提高培训绩效的作用,我们必须要创新一套科学、完善、符合教育实际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1.实行培训工作的督导制度。政府应组织专门的督导小组,采用定期检查和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地区各个培训机构的课程、教学、管理予以检查和监督,确保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改善培训效果。

2.建立对参训教师的考核制度。培训一旦放开后,可能会出现教师和培训机构之间的某种“默契”。如部分培训机构为骗取培训经费,向一些教师低价购买培训券,作为回报,培训机构则主动给教师进行注册和学分记载,即使教师并未参加培训。这样一来,不仅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培训经费也将会落入少数不法培训机构之手。为了避免培训券政策推行可能带来的这种负面影响,就需要严把出口关。培训结束后,组织相关机构对受训教师进行考核,利用考试、提交论文、技能展示等形式对其在前一阶段所受培训的效果予以评价,不合格者在指定的时间内自费重修。在对培训机构进行再认证时,将参训教师的考核合格率和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这既可约束培训机构认真抓好培训质量,也可约束教师努力参加培训。

3.采用四级评价模型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问效。从四个层次来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反应层指学员的反应,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参训学员对培训的总体反应和感受;学习层评价指的是学习效果,在培训中和结束前检查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行为层即学员的行为改变,对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的学员跟踪考察,判断培训对实际工作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层即学员绩效的变化,考查参训学员工作中取得的成绩。通过对这四方面信息的搜集,对学员的学习、实践效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将跟踪问效中获得的信息,作为培训效果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材料。

(四)处理好政府的角色定位,达成市场与政策的契合

教师培训券制度的实施就是为了打破培训机构的垄断状态,增强教师的自主选择权,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流动。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流动,就要健全教育培训市场,通过等价交换原则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在培训机构之间的合理分配。将市场机制引入教师培训领域,还可以实现培训供给者(培训机构)和培训需求者(教师)之间的双向制约。可见,市场机制在规范教师培训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但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总是存在着失灵的风险,这时就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例如,为了获得教师手中的培训券,培训机构可能为迎合教师的兴趣,过多开设轻松有趣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忽略培训目标。因此,要坚持教师自主选择和适当引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政府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培训内容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做强制性的规定。同样,政府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政府的责任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防止出现过度干预和角色错位现象。因此要完善教师培训市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和平衡。

培训券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通过“培训券”来提高教育效率,政策机制通过公共政策的有效控制实现培训公平。对于市场机制带来的不公平等负效应,政府当好“裁判”,通过公共政策加以调整,最终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契合。

作为一种教师培训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培训券为推进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它对教师培训起点公平和效率的作用是我们理论上的逻辑分析,也是一种期望。在具体的实施中,结果是否能与预期一致,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建立必要的政策评估机制,对培训券政策的成效进行科学评估,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对培训券政策的公平、效率、效益、目标实现度、政策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券制度的功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士强.教师培训券——构建一种新的教师培训制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2]孙洋洋.教师培训券——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创新[J].江苏教育研究,2010(1).

证券培训总结篇2

摘要:本文从经纪业务概念入手,分析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中竞争激烈、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经纪人培训有待提升等阻碍经纪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证券经纪市场实际形势,从创新服务、培训方法等方面探索,希望能够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有序、健康、稳定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经纪业务;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二)健全经纪人激励约束机制

经纪营销绩效考核应由个人激励向团队激励,短期激励向长期激励,业绩导向向业绩与管理结合导向转变。(1)证券经纪人考核。含客户满意度;销售净收入;佣金收入比例;团队合作业绩等。(2)团队业绩指标。依据营销战略与地区战略共同确定,可考查大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3)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结合。个人考核在重点衡量业绩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考核,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例:最终个人业绩考核分=个人业绩×80%+ 团队业绩×20%。每月提取证券经纪人个人激励提成20%作为团队整体激励基金,在团队内二次分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提留团队激励,作为团队学习经费或活动经费。

(三)建立多元化经纪人培训体系

根据经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形成证券营销经纪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展业培训。业务流程,开户流程,行情软件应用,集合理财计划,大盘分析,营销技巧和营销话术培训,技术分析初级讲解等。(2)激励课程。聘请营销讲师,结合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3)座谈会形式会议。促进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经纪业务能力。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

徐永涛.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价值评估比较案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

陈德强.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厦门,.

证券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经纪业务;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二)健全经纪人激励约束机制

经纪营销绩效考核应由个人激励向团队激励,短期激励向长期激励,业绩导向向业绩与管理结合导向转变。(1)证券经纪人考核。含客户满意度;销售净收入;佣金收入比例;团队合作业绩等。(2)团队业绩指标。依据营销战略与地区战略共同确定,可考查大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3)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结合。个人考核在重点衡量业绩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考核,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例:最终个人业绩考核分=个人业绩×80%+ 团队业绩×20%。每月提取证券经纪人个人激励提成20%作为团队整体激励基金,在团队内二次分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提留团队激励,作为团队学习经费或活动经费。

(三)建立多元化经纪人培训体系

根据经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形成证券营销经纪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展业培训。业务流程,开户流程,行情软件应用,集合理财计划,大盘分析,营销技巧和营销话术培训,技术分析初级讲解等。(2)激励课程。聘请营销讲师,结合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3)座谈会形式会议。促进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经纪业务能力。

证券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虚拟交易

天津天狮学院是天狮集团民办的本科高校,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财为特色,培养具有优秀人格品质并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具备投资操作、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和筹划的基本技能,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客户理财咨询与服务、风险管控、金融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天狮学院成立时间比较短,办学规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现状都与大多数高校有较大差距,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需要向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取经借鉴,对培养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加以探索。

1 明确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要求有理论创新能力,技能型人才要求有一手绝活。应用型人才是要求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备联系实际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证券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税法、保险学、统计学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财务会计、金融会计、财务报告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税收策划、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金融市场、投资证券学、外汇投资原理与实务、期货投资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学、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金融产品营销、个人理财规划、公司金融、金融法规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等一般基本技能和资产评估、国际结算、投资银行学、金融信托与结算、客户关系管理、计量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等广泛的专业拓展知识技能,以及掌握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个人理财规划,受过系统的手工会计实训、金融学认识实践、人身与财产保险规划设计实训、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训、证券投资技巧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实践、金融会计实训、公司金融实训、期货投资实训、个人理财规划实训外汇投资实训等大量实践实习实训技能。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有信用;应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这些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将学到的金融证券知识和技能用在证券投资业务的开发、管理、服务、操作当中。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证券公司、证券咨询公司、民间投资机构输送投资分析人员、操作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

2 把握金融证券投资专业建设的关键

天狮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办学层次的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承认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业资格和执业培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设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和专科,服务面向定位是与天狮集团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立足天津、辐射周边、面向全国。金融学证券投资专业建设有很多艰巨工作要开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课程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理论够用、应用为目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启发式、教学互动、多样化。天狮学院凭借天津市的地域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揽聘退休高级专家,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由天津市著名高校的金融学知名学者专家担纲领衔。学院努力培养青年教学业务骨干,教师都具有金融学硕士以上学历,在教师科研和教研方面学校都有比较大的激励力度。为培养青年教师,学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并在学费等方面给予资助。教学环节关键要有适合的教材,我们选择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我们重视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开放式办学。天狮学院借助天狮集团产业优势,与天津多家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行业需要大量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投资顾问等证券应用型专业人才。证券用人单位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要具备沟通、执行、营销、能力强、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为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学院要求教师多进行教学互动,让学生能养成善于表达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热爱金融证券行业工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讲证券投资行业成功人士案例,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称为股神,但有梦想都是值得肯定。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股票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虚拟投资交易等。为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问卷活动,让学生经受锻炼,过善于与人交流的关。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学生经历从问卷设计、实施、分析,到撰写报告等,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培养学生适应证券投资行业工作,首先教师要掌握使用模拟软件交易平台,之后引领学生入门,熟悉证券投资交易各种应用技术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决策、管理等各种心理素质和操盘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克服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目的。

4 结论

总之,国内金融市场需要大量证券应用型人才,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致力于为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探索培养人才途径,为天狮集团和天津金融市场,输送证券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证券投资学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3.10:341-343.

[2]周仕通.构建应用型的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当代经理人2006.11:148-149.

[3]吴尚燃.高校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才智2014.10:191

[4]黄日朋,翟明清,桑利恒,王学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 111111滁州学院学报2014.4:121-125.

[5]黄志军,曾祥师,张可斐.对证券投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71-75.

[6]张保红.论证券的概念和范围[J].韶关学院学报2012.3:93-94

[7]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6

证券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实训课;改革;探讨

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设立和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设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构成为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金融市场学课程使金融专业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概况,而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则被视为以金融市场学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应成为地方性综合院校在金融市场学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获得证券投资操作实训机会的主干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商业银行技能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验共同构成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金融三大领域———证券、银行和保险领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连接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通过开设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和期货投资学等课程,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地学习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学生通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证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可以高仿真度或实盘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便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性强的技术应用,以培养综合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应了金融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科特征,满足了金融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各项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

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课程软硬件设施配合度欠缺

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而言,需要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硬件、专业模拟操盘软件和真实证券操作软件。目前,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基本实现安排相关实验室,保证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课程学习,满足实验实训课程对多媒体、电脑等硬件设施的需要。但是,专业实验室数量较少,银行、证券、管理、财务和财税等不同领域实验实训课安排于同一实验室,且课后不开放或较少开放专业实验室,不再提供学生课后后续练习和反复操作的场所。专业课程实验室无法专课专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授课进度,而平时不开放实验室则不利于部分学生获得课后反复练习,跟进课程进度或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此外,电脑系统、网络状况与操盘软件等设备的完善与更新是确保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室的硬件系统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专业投资软件无法在电脑上安装或运行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而网络运行状况的不稳定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授课进度。各种证券投资操作与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授课过程中若出现多次断网现象,将影响授课主体和客体无法及时把握市场资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模拟操盘软件或真实操作软件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授课工具和学生学习的操作工具。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一般运用指定操盘软件,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在授课时间内自行学习实践。由于各款操盘软件功能与界面大致相同,但操盘软件的功能繁多,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操作软件的各项具体功能并与理论知识如K线图、技术指标分析等结合使用,应该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授课教师普遍忽略这一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掌握软件的一些简单功能操作,未能对其他重要功能加以充分、综合使用,以辅助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2.2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合理现象突出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构成金融学专业证券领域的完整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应将相应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以便学生全面地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但当前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时间设置方面不尽合理,一般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分散安排在大学2~3年级的各学期,而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人为切断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全分割开来;另一方面削弱了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教学效果,无法充分发挥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各种投资技术的作用。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课程内容设计也不尽合理。实验实训课与理论基础知识课的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目前专业性的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较少,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无法采用专门性实验实训教材,或仅仅以某一实验软件教程作为实验实训课程教材。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大多采用模拟操盘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将操盘软件教程作为教材,导致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被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软件操作上,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深入、全面学习掌握证券投资操作的各项技能。此外,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存在重叠交叉部分,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程授课难度。授课教师担心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往学习课程重复,授课时经常主观性省略一些基础性,但与操盘实验实训密切联系的关键专业知识点;同时由于目前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合理性欠缺,学生通常已遗忘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点,而简单省略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实际上无法实现良好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2.3师生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授课教师角度看,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实际授课过程中,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教师不仅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单一,且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一般以学生提交的证券投资实践报告作为评定期评成绩的依据。简单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总结实验实训授课程的经验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地方性综合院校不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课程教师队伍构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任课教师数量较少,仅仅安排部分理论课程教师兼任实验实训课程教师。由于专业理论教师未能获得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相关系列培训,难以把握实验实训课程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重点,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削弱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热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实验实训课程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进行,局限于课堂上被动听取老师讲解具体操作细节,课后不再积极主动地进行后续主动练习和熟悉掌握软件的操作。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听讲解,利用实验课程专用电脑和网络浏览其他网页,忽视实验实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在网上直接下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作业提交,未能把握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得学习机会。

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软硬件相配合,实施多元化的实验实训课程设置

与课程配套配置的软硬件设施是实验实训课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院校应增加实验实训室开放,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提供课堂和课后学生练习操作的场所。不同课程对实验室设计、软硬件配置和授课时间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部分学校却将税务实验操作、银行实训操作和证券投资实验等实训课程使用同一实验教室。为了避免实验实训授课效果受到影响,有条件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增建几间功能齐全的专业实验室,采取专课专用、小班授课形式,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课程单位授课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应注意保持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网络畅通性,确保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定期更新实验实训相关软件,确保课程内容与证券市场信息紧密结合。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涉及对股票市场K线图的解读,以及对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价格、成交量走势等方面技术分析的课程特殊性,应通过增加安装各种专业软件,通过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真正理解证券投资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证券业务实践操作技能。

3.2科学设计课时,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作用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设置需要与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配套实施,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的配套实践课程。1)该课程应在学生学习证券领域相关知识课程后予以安排。通常情况下,金融专业学生在大二阶段开始学习金融市场学,初步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大三上学期学习证券投资学,进一步掌握证券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该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课,以充分发挥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作用,促使学生及时在实践操作中深入地掌握金融市场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时间应与传统课程授课时间有所区别。实验实训课程需要根据股票市场开盘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与股市开盘时间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投入证券投资的实战操作氛围中,真正体会证券投资与股票市场信息的密切相关程度,并在高仿真度或真实专业模拟投资操作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验实训课教师也可以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面对的各种疑难问题,结合真实的股市开盘背景和股价波动情况更及时、更详细地予以解答。

3.3设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实验实训的重视

简单的投资实践报告提交无法展现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设定多重考核标准,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充分借鉴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正确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认真程度等作为考核标准。此外,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该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应忽略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的笔试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各个实验操作环节,通过模拟操盘软件,以分组形式进行模拟证券投资,以学生操盘过程的投入程度、团队贡献程度和最终操盘成绩等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应要求每位学生按时提交投资实践报告作为实验实训课程的学结。此外,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可以考虑以资格考试成绩可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加分项,充分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积极性。

3.4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实验实训课程质量

作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需要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应有作用。当前地方院校金融专业的实验实训师资力量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1)培养新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师,形成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且实验实训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师资梯队,通过对金融专业现有教师力量的整合优化,特别是对证券投资方向师资力量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培训,以增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师资力量;2)对原有实验实训专业师资进行专业深造、实践锻炼和定期考核。地方性综合院校原有实验实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授课经验,通过对这些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既能不断提高教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水平,又能进一步提高院校教师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3)结合课程所需招募专业化师资力量,一方面壮大实验实训教师队伍,为开设更多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做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本校实验实训教师与和新进专业师资的充分交流,建立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的传帮带机制,以有助于持续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授课质量。4)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定期组织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到其他实验实训课程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或各类证券投资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院校教师之间关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院校授课教师与证券投资专业人才的交流,有效构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课程理论界和实践界相互联系的桥梁。

3.5努力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

实验实训课是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作用。1)通过定期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为在校学生与来自证券公司实践操作前沿的专业人才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证券行业发展状况和证券业务运作过程,从而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热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2)应加强与各大证券公司合作,共同搭建各层次学生的实习实践平台。如通过开展证券投资知识竞赛和模拟操盘手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并由院校和证券公司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奖品或奖金,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课的学习热情。3)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广泛联系证券公司为本专业优秀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工作期间学习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证券业务问题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证券公司实现招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双赢目标。

4结束语

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对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证券业务投资操作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教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实施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不断完善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申韬 黎畅 单位:广西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106-107.

[2]杨秀昌,张丽华.浅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证券投资实验》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7):44-46.

[3]申韬,岳桂宁,黄绥彪,等.“五位一体”模式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2):136-139.

证券培训总结篇6

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经纪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本文就高职院校“应该”和“如何”通过对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证券经纪人才

目前,随着我国证券业的高速发展,各证券公司对优秀的证券经纪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但由于证券经纪人的进入门槛较低,再加上各证券公司营业部对其现有证券经纪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不到位,导致他们普遍缺乏专业的训练,知识结构不合理,对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股市技术性走势、图表分析等方面都不够精通,从而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违规行为普遍,为客户提供证券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与此同时,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习能力强,但在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之初,往往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试用期工作业绩起色较慢,薪水低,生活难以为继,所以很难坚持。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笔者希望通过高职院校对证券经纪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找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二是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资源与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课内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三是工学结合,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及作用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的双赢合作。

通常,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进行深入地合作。所以彼此能否找到一个利益的共同点,就是双方能否开展多方面深入合作的关键。笔者认为,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来提高证券经纪人的职业胜任能力就是一个双赢的利益共同点。

证券公司提高证券经纪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需要多个方面的改进,其一就是要严格选聘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较合理的知识结构,较突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其二就是要善于通过与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基于优势互补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对证券经纪人员的培训。而高职院校通过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方面可以持续不断的为证券公司提供优秀的证券经纪人才,这些学员都经过了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比较全面,学习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通过与证券公司相关专业人员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发一些证券投资客户经理(经纪人)岗位实训教材,这样既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岗位模拟技能训练,也可以帮助证券公司对其现有的证券经纪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证券经纪人的职业胜任能力,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它也是促进高职院校与证券公司进行深入合作的双赢基础。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促进高职金融专业对证券经纪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教育水平的提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强调以校企对接、课岗融合、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等方式来设计和实施对证券经纪人才的培养方案。因而这种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从内容上讲更加贴近实践工作,从形式上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以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证券经纪人,职业胜任能力比较强,工作业绩起色较快,在就业的试用期也就更容易立足。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学生尽早认知证券经纪业务,提前做好从业准备,为今后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提前对未来可能从事的证券经纪业务,有更全面和直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未来从事证券经纪人工作的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工学结合”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尽早掌握和具备证券经纪人所需的职业能力和从业资格,从而为他们在毕业前能够尽早入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与金融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按照金融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整合教学资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国际金融专业在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一是在现有渤海证券公司、招商证券公司、宏源证券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组织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一体化,实现全过程的工学结合;二是探索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新机制,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实现双主体考核。例如我院国际金融专业通过与长江证券天津宏达街营业部共同举办“长江证券杯炒股大赛”,共同培养“会服务、能营销、善理财”的胜任证券经纪人、投资顾问、理财经理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成果共享。总之,只有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才能真正达到学校、企业共育金融证券经纪人才的培养目标。

2、以行业工作岗位为对象,明确证券经纪人典型工作任务和基本业务流程。

3、完善“四位一体”的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产学对接”。根据我院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学生经过“证券经纪人职业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的职业能力培养,从初级的企业认知走向高级企业顶岗实习,实现职业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从学校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产学对接”。其具体内容为:

4、按照岗位要求,融合金融专业课程,强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取。

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依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展金融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我院国际金融专业就将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整合到了证券市场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专业教学当中,使专业教学既满足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适应考证的需要。另外我们还改革了考试方式,实现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采用技能比赛、报告评比等多种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证券业从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

5、深化金融专业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

通过与证券公司的校企合作,我院国际金融专业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以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联手实施证券经纪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具体做法包括:一是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遴选,将专业课程和实践指导部分的教学内容由学校专职教师和证券公司资深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二是教材体现工学结合,由校内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编撰完成;三是教学形式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原则,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以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等方法。

四、结束语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营业部的扩容,证券行业对一线技能型、应用型营销经纪人才的需求是巨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对证券经纪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扩大并加强与证券公司的深入合作,在详细分析证券经纪人员所需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专业基础扎实,证券职业技能熟练,能胜任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的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只有这样做,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才能够为地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作者单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课题指导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II314)

参考文献:

[1]李云丽.滨海新区金融基础人才需求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7)

[2]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

[3]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证券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学习提高了财经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作为一门特别重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功课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按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两大部分。

一、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将传统教学的以“课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1.《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实务》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证券投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下抽象和过度概括化的理论知识,难以帮助学生完整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在一个真实的背景环境下,寓抽象于具体、置情境于课堂,显著增强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处理类似的证券投资问题,具备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优势。

2.代表性案例的选择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效用,就需要任课教师优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选用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加工。比如在系统讲解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之后,可以对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让学生对各种证券的特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案例材料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理论知识点讲解,主要简明而系统地讲解分析本案例需要预先掌握的背景知识和技能;案例基本材料;分析问题及分析引导材料;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3.《证券投资实务》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两点:

(1)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的关系

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学习目的应当一致。在案例教学之后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的进度要相同。应该根据《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理论学习顺序来编写案例,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训练。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教学。

(2)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教师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关系,要注意由传授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以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从“案例准备、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评述、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四个环节入手,加强课堂管理,维护好课堂纪律,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并取得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

二、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教学构想

我校财经类专业的投资理财模拟实训已经开展多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仍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财经类专业的投资理财能力,解决真实生产性投资理财实训难于开展这一难题,我们构想通过设立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开展实战型投资理财生产性实训。

1.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意义

依托央财基地建设的投资理财与股份交易中心为财经类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实训环境,为了更好的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在真实的证券市场上累积投资经验和提高操作水平,我们构想开发基于真实证券市场的投资理财实训项目,。

2.项目实施方案

(1)实训对象:经济系证券专业和财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参照基金公司架构设置基金经理(小组长),研究员,交易员,风险监控等岗位,团队合作,审慎投资。

(2)资金来源: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我校老师和参与实训的学生自愿出资。老师出资资金汇总后平均分配到各小组账户。学生出资资金进入本人所在小组的账户。

(3)账户开立:积极联系有合作关系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每个小组以小组长的身份开立证券账户和资金,组员自愿开户,争取证券公司设立奖学金和提供一些便利条件。

(4)投资范围:投资标的限定于国内A股市场、债券和货币式基金。

(5)操作要求:各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小组长组织大家研究分析证券市场的走势和具体的上市公司,撰写针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建立自选的股票池,跟踪分析,买入某只股票前必须列出买入的理由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设立止损位。要求做好仓位管理,稳健投资,资金受到严格监管,不得擅自挪作他用。

三、教学改革效果

证券市场瞬息万变,《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以传统理论传授为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证券投资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认知,最后在证券投资理财真实实训项目中去实践和操作,学生真正地开始理解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且通过真实的实训项目锻炼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在研究中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深刻理解到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基本实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丽玲.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研究――以证券投资学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8).

[2]段洪俊.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金融,2014(02).

[3]张绍合.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应注重投资分析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4]王璐.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04).

证券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 经纪业务转型 盈利模式 财富管理 网络金融

一、经纪业务转型行业及市场环境分析

1、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挤压需要寻求突破

近年来,佣金费率的持续下滑挤压了传统经纪业务的利润,券商靠经纪业务打天下的传统盈利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当前通道收入在券商总收入中占比较高,佣金收入下降将直接影响证券公司的利润,这是证券行业无法回避的趋势。证券行业靠天吃饭的特征也决定了在证券市场量价齐跌的背景下,单纯依靠通道收入将面临巨大的困境。这对于未来不能建立起自身业务模式并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券商将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券商改变这一模式的唯一出路就是加快经纪业务转型的步伐。

2、同质化竞争格局面临发展瓶颈

各家券商通道因信息技术的提高,几乎消除了差异性,任一券商都可满足客户对交易通道的需求。随着营业部数量的增加,客户议价能力提高,券商同质化的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客户新的要求,被动地降低佣金费率成为必然趋势,经纪业务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从现实情况来看,证券市场低位运行、整个市场新开户客户数量比较少、证券营业网点增多,使得营销人员的业绩难以达到预期,营业部单纯依赖营销团队使经营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探索经纪业务转型成为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寻求差异化竞争模式提升整体营销、服务实力成为各券商应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策略,能够率先通过经纪业务转型建立成本优势或产品服务优势的券商将逐渐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3、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证券行业转型突围

近年来,银行积极开拓中间业务,尤其在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发展非常快,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财业务平台,是对证券公司业务的严峻挑战。与证券行业相比,银行在网点规模上优势明显,在实行第三方存管后,证券公司客户资料的保管、资金存管和结算等职能被银行替代,银行在收取存管费的同时掌握了证券公司所有客户的信息,为其开拓私人业务和零售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银行通过理财服务产品的推陈出新,以财富管理和私人理财等模式进一步抢占理财服务市场,吸引了大量有理财服务需求的客户流入银行。相比之下,证券公司在产品创新和理财平台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理财服务品牌,在此背景下,证券公司必须积极推动经纪业务转型,充分挖掘并建立券商研究优势和理财优势,打造优质理财服务产品,用服务稳定客户,用产品留住客户,用品牌吸引客户。

4、IT技术进步和完善促进经纪业务再次转型成必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普及,以网络、电话和手机为媒介的交易终端已经被广泛使用,交易通道不再是稀缺性资源,而集中交易系统的建立使营业部交易委托通道功能被简化为公司集中交易委托系统的一个电脑终端,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的实现,使证券营业部摆脱了资金管理的束缚,这种生产关系的革命性调整,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客户关系管理和产品服务已成为营业部经营活动的重心。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移动交易媒介捆绑一对一服务功能等新型交易模式已经出现,网上交易与网上即时交流服务相结合的网上交易软件也运用于实践中,非现场交易的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券商借助IT技术和通讯手段打造服务品牌优势的序幕已经拉开,IT技术进步和完善促使经纪业务再次转型成必然。

5、新设营业部的持久发展必须以成功转型为前提

在券商经纪业务盈利下滑短期难以改变的背景下,维持营业部正常运转的成本仍旧居高不下,高企的经营成本、接近饱和的市场、白热化的佣金战等因素使得券商新设营业部陷入大面积亏损,“轻型或门店式营业部”成为未来营业部设立模式的主流,传统大而全的物理网点也将逐渐转型为轻型化的服务中心、理财中心、营销中心。未来新设营业部定位的主要功能在于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销售和特定资讯服务、投资顾问及财富管理等增值服务,这就决定了未来新设营业部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经纪业务成功转型为前提。

6、监管层制定新规指明经纪业务转型方向

传统通道服务走向末路,不少券商开始改变战略,寻求转型的道路。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标志着收费型投资顾问业务进入规范化经营时代,从政策层面确立了实现增值服务收费的可能性,为券商经纪业务转型指明了方向。随着券商经纪业务的通道佣金竞争走到尽头,券商间的竞争必将转向增值业务能力的比拼,投资顾问业务将改变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对佣金的依赖,在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专业理财服务将成为竞争核心,经纪业务从通道模式向顾问式服务转型已经成为券商业将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监管层引导各家券商发展的方向。

7、经纪业务要成功转型需有长远准备

经纪业务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营业部功能的转型升级、投资顾问团队的培养都需要持续、稳步推进,而习惯了低佣金、通道服务的客户也需要时间来了解和接受券商财富管理服务,培育客户的理财服务意识和对服务品牌的认可。但从商业银行的服务竞争不难发现,虽然所有银行都在做储款、转款、贷款、中间业务,但客户更认可某些银行的服务品质,获得这种认可既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也需要对细节的精益求精和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挖掘,经纪业务的转型任重道远,需要持久的推动。

在此背景下,证券行业经纪业务转型已迫在眉睫,率先通过经纪业务转型建立成本优势或产品服务优势成为经纪业务成功与否的唯一出路。券商应“围绕转型、推动转型、适应转型”,充分挖掘并建立券商研究优势和理财优势,打造优质理财服务产品,用服务稳定客户,用产品留住客户,用品牌吸引客户,打造多元化的盈利渠道。

二、经纪业务转型的工作思路

1、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开启财富管理之路

财富管理是金融服务的主流发展方向,专业人才是财富管理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券商可从“建机制、搭平台、提价值”三个层面推进投资顾问业务的发展。一是建机制。券商可调整经纪业务管理组织架构,成立财富管理中心,负责投资顾问业务的管理协调,承担专业的职能和业务,以各类产品为核心对分支机构提供强大的支持,以专业性提升分支机构整体咨询实力;同时建立良好的绩效激励制度,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投资顾问人才,促进人才的良性发展。二是搭平台。搭建投资顾问工作平台,打造一个融合产品、服务于一体的系统平台支撑体系,重点考虑投顾个性化业务管理和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创新业务的管理及销售支持等功能,便于投资顾问依托平台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资产配置方案和投顾产品,并可自动生成电子或书面报告递交客户。三是提价值。规范投顾服务产品,提升服务产品质量,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财服务产品线,使之真正满足分支机构投顾工作和客户服务需求,以优秀的服务产品提升投顾服务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从而真正开启财富管理之路。

2、创新模式、精炼队伍,提升营销整体竞争力

传统的竞争模式已经无法实现更高的超越,仍然维系低水平的竞争态势,已不适应经纪业务的发展需求,因此应围绕经纪业务转型探索、创新模式,有效促进、融合营销与投顾两大功能模块。一是创新营销模式,促进传统营销模式向理财顾问式营销转变,建立“少”而“精”的业务团队,改变传统“多”而“低”的格局;以培养稳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团队为目标,改变传统的以营销人员大量轮换实现客户积累的模式。二是营销、投顾“两翼作战”模式,一翼是“外延式”增量客户开发,一翼是“内涵式”存量客户服务及深度开发,促进营销与投顾两大功能模块的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提升营销人员的绩效。三是营销发展“三条线”推进,一是投资顾问,二是理财顾问,三是客户经理,三线结合,使基础服务资源做到对有效客户的全面覆盖。

3、完善产品、提升服务,整体提升品牌形象

券商应整合公司各类资源,丰富产品线,打造更多、更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充分满足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一是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更多的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套餐,包括打造专门的用于挽留客户的套餐、适用于低端客户的套餐、适用于移动一族的套餐等,充分体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二是构建集营销、投顾服务、产品销售、客户互动、自助服务为一体的网站平台,进行全新的移动服务平台的开发,以支持投顾业务的开展,实现随时随地的投资服务。三是通过引进优秀的第三方产品研发平台和机构,打造更多适合不同类型客户需要的理财产品,促进经纪业务从单一的通道业务向多产品的理财业务转型。

4、总分结合、资源共享,系统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经纪业务转型的深入推进、新设营业部网点增多,对券商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政策的传达、理解和员工能力水平的提高。“总分结合、资源共享、外部利用、上下配合”的培训方式应贯穿经纪业务转型工作的始终。一是进行全年有计划、有系统的投资顾问培训,提升投资顾问服务与团队建设水平。加强营销能力提升培训,支持分支机构队伍营销能力提升,加快自我培训能力的建设,使新老营业部员工的能力保持在同一水平。二是通过网络课件加强培训的效果。开发与收集优质课件,丰富内部网络培训课程,并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员工在线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外部优秀课件的关注与搜集,补充最新课件,使网络学习更加有效率。三是围绕理财顾问、投资顾问分阶段分层级推进培训工作,采取全国视频的方式,重点培养其营销能力、证券及相关专业能力、各类泛金融产品的专业能力。

5、统筹规划、区域分布,打造适合自己的规模化版图

监管部门于2013年3月15日了《证券公司分支结构监管规定》,全面放开了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含证券营业部、分公司)的分类评级、饱和区域等相关限制,证券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完全是自主的经营行为,设立、撤销分支结构将成为常态工作,对于不同规模的证券公司而言,营业网点分布是否相对合理,数量是否适宜,将对经纪业务乃至证券公司其他业务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是中小型券商加紧布局是成败的关键。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非现场开户的全面放开,无疑更有利于具备地域优势及覆盖面广的券商,中小券商因网点布局范围小、数量少,明显处于劣势,结合网点设立放开及设立模式的放开,中小券商可采取较低成本的C型网点设立模式迅速合理布局,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市场份额。二是大型券商提升网点质量是重点。营业部设立和开户管制的放松,使证券业面临加速洗牌的局面,营业部是券商跑马圈地的主要工具,但如今随着非现场开户和营业部设立放开以及互联网金融崛起,营业部作用已发生变化,对于已具备布局优势和数量规模的券商,传统大而全的营业部受到成本高启的掣肘,优势已不再明显,大量低效的营业部的存在,对于整体市场地位的稳固无疑是一种拖累,对营业部进行优胜劣汰重组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6、网络营销、微博营销,迎接网络金融时代的到来

非现场开立客户账户的全面放开,客户可以自主通过自用PC和手机终端甚至是任何移动互联网终端按照“完善客户资料、风险评测、签署协议”三个步骤完成完善客户账户的开立,标志着网络经纪业务全面展开进入实质性阶段。非现场开户尤其是网上开户的实施打破了券商的地域优势,将催生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新政策、新技术的出现倒逼券商及早调整经纪业务模式,构建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营销平台,加速业务转型。一是搭建微博营销平台,由自身品牌向品牌与营销兼顾转型,推动各分支机构建立官方微博,形成立体矩阵式营销体系。二是整合产品、客服、理顾、投顾,利用人际网络与在线网络,借助论坛、微博、博客、股吧、Q群等各种网络社交工具,为客户提供一站立体式服务,建立总部、营业部、个人三级网络营销体系,形成雪球的网络营销效应。三是加强与各主流财经网站的合作,创立财经网站与券商专业服务合作新模式,为客户提供新型理财服务与财富管理。借助各种产品服务与终端,推广财富管理服务。

三、结语

券商经纪业务转型的本质是“盈利模式的变更”而并非“营销模式的变化”,应通过各种手段推动以往单纯以佣金为主的前端收费盈利模式逐步向以管理费用为主的后端收费盈利模式转变,最终通过经纪业务的成功转型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西京:证券公司谋求经纪业务转型[N].新闻晨报,2013-05-23.

证券培训总结篇9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建设

1.1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要注重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应该形成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作保证的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成为服务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求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在教学环节上,应该按照“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的培养周期来安排教学。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注重学生认识、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仿真的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分析、理财业务处理等工作环境;专业课程均安排相关的实训,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训课正常开课;按业界标准进行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考核,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岗位的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及适应能力。

1.3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金融与证券专业应该实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产、学、研”结合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请进来”,即聘请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并对专业建设予以指导。二是“走出去”,即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三是积极争取学院的支持,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良好的实训实习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一方面,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技术咨询,承担其科研课题,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

2课程体系特色建设

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应该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培养服务金融领域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及“模块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实用型为目标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1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金融与证券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基本素质与能力课、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职业发展能力课构成。

2.1.1基本素质与能力为所在院校其他经济类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2.1.2职业(岗位)群基础与技能课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1.3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证券业务综合模拟实训、银行经营管理与信贷实务、银行会计、个人理财、银行业务综合模拟实训、保险原理与实务、专业核心能力(银行、证券、会计)考证培训。专业核心能力与认证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2.1.4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课,通过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答辩以及专题讲座来实现。

2.1.5职业发展能力课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国际金融、金融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专业限选课,还包括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公共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与证券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基本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证券培训总结篇10

一、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情境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证券投资教材都安排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但都相对单一和落后,且任务目标不明确。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设计出让便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情境,比如:一教一学一练、一教一学多练或多学多练等等,每一情境明确教师要教的内容,学生要学的内容以及实践训练的内容和操作要求,同时在实践操作训练全过程同步开展证券投资模拟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认识,从认识到体会,再通过反复练习达到掌握操作技能,以此达到“边学边练,学练结合,学有所用”的教学目标。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多种方法紧密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涉及信息和图表分解比较多,若仅凭实践教学教材与实时行情及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比较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虽然完成教学任务但效果也不理想。为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先根据每一教学情境的教学目的制定并下发任务目标,将任务和教学目的统一起来,并围绕任务组织实践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清楚每项实践操作的目的和要求,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完成任务。其次是针对不同教学情境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对于课程认知和证券交易教学情境,采用现场教学法,任课教师带学生到证券公司,现场观看证券交易和开户等,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课程魅力,激发学习热情。基本分析方法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股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学习讨论并进行总结最后利用案例的经验做投资决策。而对于K线分析法应用、均线分析法应用等需要利用大量图表为依据进行分析操作的教学情境,采用案例法、演示法、模拟法或模仿法相结合,即教师先选出一些个股作为案例,并根据个股历史交易记录所形成的K线、均线和指标图等截下制作成配套适用的PPT,授课时先演示给学生观看,再要求学生思考并总结,最后模拟或模仿操作,这种多方法结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实践操作内容和流程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网络指导平台,开展时时跟踪指导

证券投资实践教学需要利用大量网络资源并结合我国证券交易实时行情进行才更有成效,但我国证券交易时间比较短,每天只有4个小时。而课程的实践教学特别是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又需要利用证券交易信息进行不断地对比分析,反复研究才能做出投资决策。为此,为了方便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笔者一般在教学一开始就在每个班建立课程实训讨论QQ群,教师利用QQ网络资源平台进行跟踪指导,及时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有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交流讨论。例如,有一学生在进行KDJ指标分析运用时,不清楚怎么操作,他就将某一股票的交易行情图中的KDJ指标图截到QQ上,让其他同学讨论,再由老师指导点评,最后综合老师和同学信息再进行操作。通过开展网络跟踪指导,实现实践教学学习互动不受时空限制,学生也由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学习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全程开展证券投资模拟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