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8 18:02:34

证券交易市场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1

关键词:交易系统;投资预期值;交易风险;交易心理

一般而言,许多投资者刚踏入证券交易市场时,没有成熟的交易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以后,就会逐步认识到建立一个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一个成熟的交易系统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操作者的交易方法的定性化;(2)交易方法的条理化;(3)交易系统的完整性;(4)交易结果的数理统计下的理性总结。交易系统在投资决策的很多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本文仅从投资预期、风险控制、交易心理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设定了交易结果的投资预期值

在证券市场上,对交易系统而言,一般都设定了投资预期值,它反映的就是分析者所研究的价格变化中的非随机因素。若预期值为正,数值越大,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因素的变化认知度越高。与之相反,若预期值为负,则表明分析者对非随机性价格变化的规律还认识不够,系统要加以完善。很多情况下,投资者根据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对交易市场的某部分的认识,就误以为找到了投资获利的秘诀。然而,任何方法如果不进行统计的研究,就只能在某些时候、某些局部的获利,而无法长期可靠地获取收益。投资者经常错误地认为,在投资决策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能够预测到市场价格的走势。然而,当他们具备了有关交易系统的基本理念后,就会发现走势预测在整个操作中只占不那么重要的地位,某些成熟的交易系统甚至可以不包括对未来价格走势分析的因素。实际上,如果要设计一个可靠的交易系统,仅仅依靠走势预测进行的市场交易,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大困难。在进行投资之前,交易系统就可以用比较客观的方法来检测投资者的操作策略,没有必要用真实的操作资金来挥霍。这个过程类似于流水线生产汽车,大项目的流程是先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实验,然后进行中试,最后才能大规模生产,规模生产以后就很少反复改动最开始的设计思想了。交易系统如果要设计合理的正预期值,就应该进行测试和检验,市场就是最好的检验员。在进行数据测试时,不要用近几年的和一个市场的数据,要尽可能用更长时间和多个市场的数据;或者用专门的软件生成随机波动特征的数据检验。经过多次检验和修改,交易系统可以被投资者用来描述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就符合交易市场的特征了。

二、对交易市场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市场永远存在各种风险,可能会给市场交易者带来损失,因此许多投资者对交易中的风险往往采取回避和厌恶心理。然而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把对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风险就没那么可怕了。而且在某些市场环境下,风险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在风险控制方面,如果使用交易系统可谓得心应手。交易系统对风险的控制不是随机的和主观的,也不是事后得出的。它在交易发生之前就已经制定好了相关的参数,然后根据有关机制进行计算,理性地分析各种情况,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中外大量的投资人士的成功交易经历都已证实,采用交易系统以后,交易中的风险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使投资者在1987年全球股灾和2008年金融危机这样的极端不利市场环境下,也能从容应对。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对风险的控制方法是对交易中出现的所有可能做出应对方案。例如:(1)交易以后,立刻出现亏损,如何处理?是置之不理,还是立刻将现有的持仓清理掉;(2)交易以后若市场价格不再大幅波动,而是连续横盘整理,如何面对此种情况?是心如磐石且持仓不动,还是减少一半的仓位抑或是全部平仓?(3)入场后,遇到不利于自己仓位的重大消息,要如何应对;(4)入市后出现较大的盈利,是持仓不动还是立刻平掉。当然,在一切风险控制之中,交易系统最应该考虑到的是:发生了最坏的情况,投资者也不会破产。

三、控制交易者的心理弱点

只要交易者是人类,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影响自己的决策,即所谓人性的弱点。对投资者而言,心里弱点主要有两个,恐惧和贪婪。投资市场的特点就是未来走势是不确定性,交易心态也在时刻变化。恐惧就是我们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恐惧程度的变化,极度恐惧时候害怕出错,从而不敢交易;另一种情况是贪婪,在盈利时,对市场的未来存在过高的期望值,不管自己理想中走势与市场实际走势有什么区别,对未来盈利空间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想解决恐惧和贪婪就要把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在投资中可以在交易之前设置适当的盈亏比。假设预计盈亏比为3:1,预计盈利是三个单位,亏损为一个单位。如果市场不利,到达事先设定好的止损线必须止损;价格有利时,让利润奔跑,没有到达止盈线时不得止盈。这样,交易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最大亏损和最大预期盈利,就克服了我们在投资之前的恐惧心态和面对收益时的过于保守的心态,后续的交易受心态变化的影响就会很小了。

四、结语

在风云诡谲的证券交易市场中,一个良好的交易系统在投资决策中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交易系统的交易无异于盲人摸象,可以这样说,交易系统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交易系统是万万不能的。

参考文献

[1]波涛.系统交易方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普铁军.波段赢金[M].北京: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2

一、关于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之界定

《现代汉词典》对操纵一词的解释为: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在证券法较发达的英、美等国家,其对于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占主导地位的解释是:意图造成不真实或足以令人误解其买卖达到繁荣状态或抬高、压低、稳定证券之价格,以诱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证券的一系列交易行为。在我国,多数学者援用现成的法律法规来界定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定义,其中有援用《刑法》第182条的规定的,即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者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的;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的;或者以其他方法操纵交易价格的行为即为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也有援用《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第七条来确定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定义: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是指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获取利益,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的行为。但笔者认为:法学理论要善于总结和抽象,才能对司法实践和立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直接援用或套用现成的法律法规是不妥的。本人认为: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又可简称为操纵市场行为,它是指行为人采取不正当的方法和手段支配、控制证券交易,故意抬高、打压、稳定证券的交易价格,并使之处于交易活跃状态,以诱使他人购买或出售该证券,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的行为。这个定义的好处在于它从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即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来叙述,比较符合法律用语的特点。

二、操纵市场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操纵市场行为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由于证券交易系统是一个全国性的系统,交易对象是不确定的投资人,其交易平台就是沪深两交易所的挂牌系统,按照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根据报价,由计算机自动撮合成交,交易的双方互不清楚对方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投资人是根据上市公司的信息以及证券的历史走势等来判断和作出投资决定的,当某只个股被庄家控制后,其股价走势就不再是该股真正的价格反映了,加之相关信息的配合,一般的投资人是无法知晓真正的内情的,从而容易被虚假的表象误导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投资决定。

2、操纵市场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可责罚性

操纵市场的人即俗称的庄家,其最终目标都是要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转嫁风险,它必然要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也必然要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秩序,动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稳定。因此,操纵市场行为侵害的对象,上至国家,下至平民百姓,其社会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世界各国均以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手段对操纵市场行为和行为人进行处罚和约束。我国刑法第182条规定犯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我国证券法第184条和第207条还规定了相关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三、操纵证券市场的危害

操纵证券交易市场,旨在通过人为地影响证券市场的交易量,造成交易活跃的假象,进而影响证券的交易价格,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使自己从中获利,这种人为地扭曲证券市场价格的行为,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给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操纵证券交易市场,破坏了证券市场秩序,危害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阻碍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的可能引发股灾和经济危机。

国家的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金融体系主要由证券市场、银行、汇市组成,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具有引导投资,重新配置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资源的功能。在我国,它还担负着为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造和为城乡居民十万亿储蓄找出路的重任。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操纵市场行为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扰乱市场秩序,进而影响汇市,动摇国家货币的汇率和利率,最终导致金融体系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等功能的丧失和全面崩溃,甚至有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操纵证券市场和过度投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2、操纵证券市场,造成虚假的供求关系,扭曲正常的市场价格,造成异常的资金流动,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证券作为金融商品进入市场,虽然购买者必须支付真金白银,实际上它是一种虚拟的资本,其价格是上市公司赢利状况和资本利率状况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操纵市场者利用了证券交易无记名、无实物、无纸化、交易对象和交易行为隐蔽的特点,利用市场调节价格的原理,通过故意抬高、打压、稳定价格的手段人为地影响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误导资金流向能够给操纵市场者带来暴利的证券品种,而不是流向最需要资金的企业、公司和相关产业,把证券市场搞得象个巨大的,导致证券市场基本功能的全面丧失。

3、操纵证券交易市场,直接损害投资大众,尤其是中小散户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操纵者利用资金、持股和信息优势,联合或连续交易某证券,造成交投活跃的虚假表象,而中小散户投资者在资金、持股和信息方面均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无法与强大的操纵者抗衡,他们往往成为操纵者获取暴利的资金提供者和庄家转嫁风险的承受者。

四、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构成要件

1、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主观要件

由于操纵者的动机即最终追求目标或原始动因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或避免重大损失,因此,便人为抬高、打压、稳定证券价格,诱使他人参与买卖,从而获取暴利或转嫁风险。其主观上对于他人经济利益的损害是故意的,也即操纵者对他人利益的损害是已经预见到了并积极追求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操纵者追求非法利益的欲望值的大小,决定其损害他人经济利益的程度,其欲望值越大,表明其主观上的恶意越大。

2、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之客观要件

a、行为人实施了相应的违反法律规定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主要是实施了刑法和证券法等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交易行为。

b、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必须已经造成损害他人财产利益的后果。仅有操纵市场行为,没有造成损害他人经济利益后果的,不是民法意义上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比如,由于计划不周、操纵市场计划泄密、国家政策调控等原因,导致操纵市场的失败,不但未从证券市场获利,反而因自己的操纵市场行为使自己损失巨大,将自己全线套牢,使操纵者成了从多中小散户投资者的买单人。

c、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与受害人被损害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否则,该操纵市场行为也不能成为民法意义上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比如,受害人被损害的结果是由于政策风险、系统风险、个股基本面转坏等原因导致,与操纵市场行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五、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主要类型

1、行为人采取做股评、荐股,在媒体上发表文章,散布谣言的方法,哄抬或打压证券价格,如北海投资公司收购苏三山案。1993年10月,湖南省某地物资局一干部用公款100万买入汇苏昆山县三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苏三山,代码0518)15万股,然后,他以北海投资公司的名义向深交所发出匿名信,提出要收购“苏三山”股票的虚假意向,同时,又以北海正大的名义,向媒体通报所谓的收购消息,11月6日,《深圳证券报》了题为《北海正大置业致函本报向社会公众收购苏三山股票》的消息,使该股股价当日上涨了37.35%(当时尚未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的制度),该干部乘机卖出苏三山股票。后来,由于有关部门出面辟谣,于是,苏三山股票价格出现连续跳水,一大批跟风炒作的中小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

2、行为人单独或与人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连续买卖,操控股价。其操作手法主要是:第一步,筹集资金并打入到在各地开设的股票帐户;第二步,暗中吸筹,在此阶段,行为人往往利用资金优势和相对的持股优势采取故意打压股价的方式吸筹,或者采取连续低进高出、高进低出的方法,频繁买卖、暗中吸纳便宜筹码;第三步,连续拉升股价,制造涨升行情,诱使投资者跟进做多,此阶段,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人采取高进高出,与合谋人采取互相对倒、对敲的方法拉升股价或者单独利用自己开设的多个帐户,自买自卖,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证券买卖,拉升股价和制造成交量,此时由于操纵市场者掌控了大部份的股票,具有了持股的绝对优势,其自买自卖式的交易仅发生少许的手续费和印花税,不必动用太多的资金;第四步,当股价涨升到一定价位,操纵市场者就会恰到好处地散布利好消息,然后在暗中兑现筹码。此种操纵市场行为的代表作是亿安科技股票操纵案。

3、与人合谋,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或相互买卖并不持有的证券,影响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前者如中科创业(原名康达尔,代码0048)股票操纵案。庄主吕梁与朱焕良共同商定操纵康达尔股票,他们在全国20多个省份的120余家证券营业部,开设帐户1500余个,由吕梁从朱焕良手中“倒仓”接过50%的股票,共同操纵康达尔股票价格,他们最高峰时共持有0048股票5600多万股,占流通股的55.36%,股价则由10多元炒至80多元,至2000年5月16日除权后,股价一路下跌,甚至出现连跌9个停板的罕见现象,引起中科系列股票如中西药业、岁宝热电、莱钢股份等纷纷上演跳水大赛,中科创业股票操纵案的败露,主要是因为吕梁与朱焕良之间发生内讧以及吕梁在资金链上出现了问题,本案涉及的违规资金达54亿元之巨,勘称中国证券史上操纵股价第一案。后者如上海万国证券公司“327”空抛案,“327”品种是一种三年期的国库券,当时万国证券公司与其盟友为了操控“327”的价格,其挂单抛出量多于该券种实际发行量十多倍,使该品种的价格立刻由152元下跌到147元。

4、稳定操作,也称安定操作。即行为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将某只证券的价格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故意不让它上涨或下跌,使个股的走势与大盘出现背离,人为地扭曲股价。这种操纵市场的方法,其目的是要将股价维持在一定的价格幅度内,方便操纵者高卖低买做差价,或者将其持有的股票质押到银行融资,或者以股票市值参与新股配售获利,或者是为了自己在一级市场上申购到的大量的新股能在二级市场上市时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回报。这种操纵市场行为,由于能活跃股市成交,且操控能力有限,操控获利能力也相对有限,一般能为证券监管部门所容忍,在此基础上美国甚至发展起了做市商制度。

六、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的认定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交易市场均充斥着众多的投机行为和程度不同的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我国亦不例外,在沪深两证交所上市的1000多只股票的走势图上,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者的行踪,有的股民甚至说“无股无庄”、“有股就有庄”,此话虽然说得有点过了,但也能反映我国股市的大致现状。由于认定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是追究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一个前提,因此,正确认定操纵市场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人认为:凡是符合操纵证券市场交易行为定义的,均应认定为操纵证券交易市场行为。但也有人认为:某人的行为是否操纵市场行为,应根据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书来确定。有权对操纵市场行为进行处罚的主要有证监会、财政部、保监会和银监会等。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如果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确定某人的行为是否操纵市场行为,而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自行认定并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的话,必将使司法权大范围地介入证券市场,导致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冲突不断,这是不利于证券市场自身的发展的,同时,任何个人或其他部门都没有确认操纵市场行为及行为人的客观条件。因此,人民法院只能受理投资人以自己受到操纵市场行为侵害为由,依据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对操纵市场行为人提起的民事赔偿诉讼。

七、操纵市场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的关系

操纵市场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主要是与虚假陈述、内幕交易行为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

1、操纵市场行为与虚假陈述的联系与区别。在实践中,任何一个操纵市场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此时的虚假陈述是为操纵市场服务的,操纵市场行为为获取暴利,转嫁风险才是真正的目的,而在操纵市场行为之外的虚假陈述与服务于操纵市场的虚假陈述和操纵市场行为本身,又有较大的区别。

a、目的不同。操纵市场行为之外的虚假陈述,其目的往往是上市公司为了融资,发行股票或再融资的需要,而操纵市场行为的目的则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或转嫁风险。

b、主体资格不同。操纵市场行为人可以是任何一个拥有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信息优势的投资者,而虚假陈述的主体则只能是上市公司的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受聘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这些人负有诚信义务,必须及时、如实地披露公司的重要事项。

2、操纵市场行为与内幕交易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目的基本一致,即非法获取暴利或转嫁风险,操纵市场整个行为过程中必须利用一些内幕信息,但此时的内幕信息也仅仅是服务于操纵市场行为。它与内幕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

a、行为方式不同。操纵市场行为主要是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辅之以信息优势,通过独自或与他人串谋,采取故意抬高、打压、稳定股价,以及自买自卖、对倒、对敲、倒仓等方法控制证券价格,从而获利;而内幕交易则是知情人在获悉内幕信息后,在该信息正式披露前,买入或卖出证券,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反向操作,从而获利或转嫁风险的行为。

b、知情范围上和利用内幕信息的程度上完全不同

内幕交易人知悉公司信息,他的买入或卖出证券完全是基于对内幕信息的了解和判断,而操纵市场行为人在知情范围和利用内幕信息的程度上是比较有限的。

c、主体资格不同。操纵市场者可以是任何投资者,而内幕交易行为人则只能是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主要是证券法第68条规定的人员:①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的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副经理及有关的高级管理人员;②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③发行股票的控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④由于所任公司职务可以获取公司有关证券交易信息的人员;⑤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由于法定的职责对证券交易进行管理的其他人员;⑥由于法定职责而参与证券交易的社会中介机构或者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交易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⑦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人员。

八、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由于操纵市场行为是一种极端的逐利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操纵市场行为人为了获取暴利或转嫁风险,其对于他人利益受损从而使其获得利益的相互关系是非常清楚的,并积极追求这一目标的实现,因而,操纵市场行为是一种故意违法的侵权行为,所以,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有操纵市场行为的人须自证无过错才能免责。相关的操纵市场行为人互负连带赔偿责任,其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是财产赔偿。

九、赔偿与受偿主体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条件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正确确定操纵市场行为侵权赔偿案件的赔偿主体和受偿主体,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前提条件之一。赔偿主体的确定应以有关机关行政处罚决定处罚的对象和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处罚的对象为限。因为,超出此范围则缺乏可操作性。受偿主体的确定,应以在操纵市场行为人操纵某只证券交易价格期间买卖此证券,并遭受了实际财产损失的人为限。超出此范围或未遭受实际损失的人,不能成为操纵市场侵权行为民事赔偿的受偿主体。

十、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式

1、操纵市场侵权行为在证券交易市场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范围,以投资人因操纵市场行为侵权而实际发生的损失为限,投资人的实际损失包括:a、投资差额损失;b、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印花税及手续费和资金利息。

2、赔偿损失的计算方法

a、为方便赔偿损失的计算,必须确定一个基准日。所谓基准日,是指操纵市场行为揭露后,为了将投资人应获赔偿限定在操纵市场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内,确定损失计算的合理期间而规定的截止日期。对于基准日的确定,目前有多种理论标准,主要的有两种。第一种学说认为:操纵市场行为赔偿基准日,应以有关主管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的作出之日为准。第二种学说认为:应以操纵市场行为揭露日起至被操纵的证券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但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证券成交量不予计算在内。披露日是指操纵市场行为在全国范围发行或播放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首次被公开揭露之日。

第一种学说有其合理成份,如与操纵市场行为及行为人的认定具有连贯性,但是,行政处罚或刑事裁判往往滞后于操纵市场行为之揭发日,因此,采用这种标准必将过分延长操纵市场行为的实施日期。第二种学说以被操纵的证券自揭发之日起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的100%之日为基准日比较合理。因为无论是正向操作,还是反向操作,也即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当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份100%时,即表明该证券已达到100%的换手,使处于持股劣势或未持股的投资人都有机会卖出手中的证券或买入证券。另外,按照第二种标准,在开庭审理前尚不能确定的,则以揭露日后第30个交易日为基准日;已经退出证券交易市场的,以摘牌日前一交易日为基准日;已经停止证券交易的,可以停牌日前一个交易日为基准日;恢复交易的,可依揭露日起至被操纵市场行为影响的证券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为基准日。

b、投资人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其投资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实际卖出证券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售证券数量来计算;投资人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证券的,其投资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操纵市场行为被揭露之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来计算。

c、资金利息应以同期活期利率来计算。

主要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2、《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93年9月2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

3、《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93年国务院;

4、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

5、《民法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彭万林主编;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3

目前,我国国内只有成熟企业的资本市场,没有风险企业的资本市场。显然,这样一种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是不利于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我国应该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板市场。

一、二板市场及发展概况

所谓第二板市场(SecondBoard)是指在主市场之外开辟的市场。主要是为那些有发展潜质,但是又暂时未能达到在主市场上市要求(诸如规模、盈利时间等)的公司提供一个筹资的场所,协助其发展及扩展业务,其特有功能是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相对主市场(MainBoard)而言,投资于二板市场的风险更大,但是盈利机会也更多。国际上通行做法是:二板市场更侧重于对信息披露的监管。

一般而言,国际上成熟的证券市场绝大部分都设有第二板市场。例如,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既有一个主板市场,也有一个第二板市场,此外还有一个新加坡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SESDAQ)。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第二板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交易非常活跃。日本独立的第二板市场“场外交易所”(OTCExchange)也颇具规模。法国巴黎1996年诞生的“新市场”(NouveauMarch),如同英国伦敦设立的“另类投资市场”(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那样,自启动以来表现也相当不错。而美国的第二板市场Nasdaq创立于1971年,经过29年的迅速成长,已发展成为超过东京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美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85%在那里挂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在那里脱颖而出。它们中间包括标准普尔股票价格500家成份股指数中近四年总体业绩位列前四名的微软公司(Microsoft)、戴尔电脑公司(DellComputer)、西斯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rms)和英特尔公司(Intel)等。Nasdaq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全赖于美国有发达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美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二、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的动因分析

1高科技产业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器

高科技产业(HighTechnologyIndustry)使现代世界经济发生着革命性变革,随着高科技产业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扩大,所处的地位日益显著,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是:“以知识密集型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产业或高科技产业,成为全部产业的核心,成为一个国家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最主要来源,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以美国为例,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970年到1990年美国的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资本28%,劳动力19%,人力资本10%,技术4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已不再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是被称为“无形资源”的技术投入。正是由于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成功地导入了技术进步机制,因此,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在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下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高科技产业占美国GDP的62%,成为仅稍稍落后于私人健康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部门,它使多年来被人们视为经济增长重要推进器的汽车业、建筑业和化学工业等相形见绌。

(2)高科技产业是美国制造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个产业部门。高科技产业不仅比其他单个制造业部门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而且与其他制造业部门相比,高科技产业中每一个新增加的工作岗位,可创造出更多的额外工作岗位,具有乘数效应。并且高科技产业工作岗位的工资收入很高,它使人口就业结构和社会收入分配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方面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3)高科技产业是美国出口最多的产业部门。相比之下,韩国和东南亚“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的提高,而是依靠动员和投入更多的资金,包括大量的国际短期资金,形成巨大的经济泡沫,导致了1997年底的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风暴。

总之,知识经济的出现正冲击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世界贸易格局、人口就业结构和社会收入分配等社会经济形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高科技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将决定一国的就业结构和收入水平。技术进步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

2高科技产业发展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提供服务

由于高科技产业在总体上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同间接融资相比,资本市场与股权直接融资能更好地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4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运作模式

一、我国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Market)又称柜台交易市场,是指不同于在证券交易所进行的集中交易,而是通过另一种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的资本市场形式。广义的场外交易市场是指除了证券交易所以外的所有的证券交易市场,即证券商之间或证券商与客户之间在证券商柜台完成证券买卖。

在当今严峻的金融形势下,需要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如果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比作金字塔,那么场外交易市场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为了提高全社会资金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

1.场外交易市场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由于我国主板市场的高门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上市,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场外交易市场适当降低了中小企业进人资本市场的融资门槛,可以让更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发展资金,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问题。

2.场外交易市场促进证券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作为一种主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制度上允许企业根据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的不同入市门槛进行转市场挂牌交易。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上市的企业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满足场内交易市场的入市条件时,经监管部门核准后可以进入场内交易市场进行挂牌交易。反之,当场内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后,经核准后将进入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这样既保证了场内市场的高质量上市资源,又使得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有了合适的退出市场,为企业的风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退出渠道,规避了流动性风险。从而场外交易市场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场内场外市场达到双赢的局面。

二、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

随着2008年3月天津OTC市场的获准筹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理论上讲由以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市场参与者(证券交易的买卖双方和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二是制度环境(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三是技术物质基础。即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全国联网报价、分散成交、统一规则、统一托管清算、统一监管的电子化股票发行与交易的市场。主要为不符合深沪交易所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为从交易所退市的企业股票提供交易平台。

2.交易机制。做市商制度是世界各国现代场外交易市场普遍采取的基本交易制度,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特许证券交易商,他们就某只或某些证券向公众投资者连续地提供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委托,以自有的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做市商正是通过买卖报价的价差来实现一定的利润。引入和完善做市商制度可以提高场外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在做市商制度下,场外交易市场模式实质上是一个由众多做市商构成的全国联网的股票电子报价系统,投资者根据这个报价系统提供的报价信息,向做市商提交交易订单,做市商与投资者作为交易对手完成订单交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将呈现多种交易制度并存的局面。

3.信息披露。信息透明度是证券市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场外交易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我们要建立一个专供场外市场挂牌企业和做市商进行规定的信息披露平台,这个专门的网站可供各类交易者查阅相关信息。挂牌企业要建立完善而适当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制衡董事会、股东、公司之间的关系,合理保护股东权益。充分吸收和借鉴目前深沪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管理方面的经验,对场外市场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实行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4.监管制度。同深沪交易所市场相比,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由于企业上市门槛低、交易分散、做市商报价等特点使得场外市场的运作风险更加突出。为确保场外交易市场高效安全运行,有必要对市场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体系。

5.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产权交易也存在很多问题,譬如产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没有确定、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现行政策导致产权交易市场流动性差,以及产权交易地域限制等。因此对场外交易市场给予法律层面上的清晰界定与支持是必要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规定针对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公司的监管规则、自律规则和交易规则。

参考文献:

[1]马达: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成因、功能定位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理论研究2008,(6)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5

场外交易。指在证券交易所市场外进行的证券交易,即证券投资者通过证券商的柜台或以电话、电脑等方式直接进行的证券交易。进行场外交易的市场即为本文所称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较严格,而相当一部分证券不符合这些上市条件,在此背景下场外交易市场孕育而生。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日益高涨。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成为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场外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场内交易市场并存,可以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投融资需求,其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日益突出的作用。

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制度规范是建立一个规范稳健的场外交易市场、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有效路径,但由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场外交易市场出现了不公平交易、非法集资、违规操作证券回购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场外交易制度进行深刻反思。一些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场外交易法律制度,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吸收。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外场外交易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二、主要场外交易市场制度比较

(一)美国OTCBB市场制度

OTCBB市场即电子公告牌市场。其设立与NAS.DAQ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NASDAQ上市标准的不断提高,那些本可在NASDAQ上市的证券因不符合新标准而退市。为了满足交易这些证券的需求.OTCBB市场应运而生。OTCBB市场不具备报价功能,因而证券发行人只能通过做市商为其提供报价。

1.OTCBB市场的准入制度。在市场准入条件方面,OTCBB市场的挂牌企业在设立年限和财务方面并没有具体限制,其只需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披露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并有一位以上的做市商推荐即可。

2.OTCBB市场的信息披露及监管制度。在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发行人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及其它监管机构申报财务报告,及时公开企业的并购、并股及红利分配等重大事项的相关信息。OTCBB的监管主要是通过对做市商的做市行为监管来达到对OTCBB进行监管的目的。

3.OTCBB市场的交易制度。在交易制度方面,其核心为做市商制度。OTCBB市场中,发行人必须通过做市商才能申请证券报价,且每一支股票至少有两个做市商的报价才算合格。OTCBB市场对发行人无最低要求。且不受NASDAQ的监管。

(二)英国PLUS市场制度

PLUS市场的前身为未上市证券市场(OFEX),其创建的主要目的是为那些不能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及AIM挂牌交易的股票提供交易的场所。随着监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PLUS于2007年成为欧盟认可的市场运营商。

1.PLUS的交易制度。为提高中小企业股票成交的效率.PLUS市场采取包夹驱动的竞争性做市商制度。目前.PLUS市场的交易方式包括以下3种形式:

(1)可直接成交的报价交易,此模式是在做市商报价后.中央对手方向PLUS交易平台输入电子口令,口令与做市商的报价直接配对达成交易。(2)非直接成交的报价交易,通过交易双方采取电话或其他方式达成交易。(3)非公开配对交易,在这种模式下交易系统会对集中的、未经披露的委托口令提供自动配对成交服务。

2.PLUS市场的其他制度。在市场准人方面,PLUS市场和OTCBB一样本着低门槛的原则,没有规定苛刻的条件。在信息披露和监管方面与美国OTCBB市场也基本一致(三)我国台湾兴柜股票市场制度为规范证券市场和保护投资者,2001年台湾证管会决定将未上市的股权交易管理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为未上市的公开发行公司提供合法的交易平台。2002年1月2El,兴柜股票市场应时而生1.兴柜股票市场的交易制度。兴柜股票市场在交易中采用做市商制度。其要求做市商将买进或卖出的股票价格输入兴柜报价系统,投资者依此报价la行或委托做市商议价成交。兴柜股票市场的电脑议价点选系统在交易中不揭示委托人的委托单,只是将其自动传送给推荐证券商议价达成交易。

2.兴柜股票市场的准入制度。兴柜股票市场对申请入市的企业并不进行实质审查,仅规定其只需符合已经申报上市辅导、经过两家以上证券商书面推荐,就可以向柜台中心申请注册为兴柜股票。挂牌后,发行人需按要求公开企业的业务及财务状况等信息。

3.兴柜股票市场的监管制度。兴柜股票市场主要通过对做市商的监管达成监管目的。其围绕做市商的双向报价行为、履行成交义务及违规做市行为展开监管,目的在于防止做市商利用特殊的交易地位牟取非法利益。

(四)主要场外交易市场制度的比较

1.交易制度。OTCBB市场、PLUS市场、兴柜市场在交易制度中虽都采用了做市商制度,但仔细比较不难发现其各具特点。

OTCBB是本文所比较的三个做市商市场中成立时间最早的。OTCBB市场的报价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其它市场相比,其交易系统仍采用人工电话成交的传统方式,不具备点选成交或自动配对成交等功能。

台湾兴柜股票市场的电脑议价点选系统采用电脑议价的方式.交易效率远远高于人工电话议价,且该系统的运用增强了交易透明度,极大地克服了做市商制度不易监管的问题。

英国的PLuS市场在经过2007年新交易平台的引进及相关交易制度的改进后,已成为现今最先进的场外交易市场。同OTCBB市场和兴柜市场相比,其交易平台在保留传统电话交易方式的基础上,将系统配对成交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在保持传统做市商制度优越性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交易效率,与兴柜市场的点选成交相比更具进步性。

2.市场准入制度。当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门槛都很低,几乎都没有规定特别的准入条件。美国的OTCBB市场几乎没有任何规模和赢利上的限制,只要经过SEC的核准,且有两名以上的做市商愿意为证券做市,就可以申请进入市场。再如我国台湾的兴柜市场,该市场的准入条件也非常宽松,只要申请的企业总资产在三千万新台币以上且没有累积亏损,成立满一个会计年度.对公司的收益则没有要求。在满足条件时.有两家以上的券商愿意为该企业推荐并做市,即可申请进入市场。

3.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美国OTCBB市场、英国PLUS市场、台湾地区的兴柜市场都是通过对做市商的监管来达到市场监管的目的。在信息披露方面.各国和地区的规定也大同小异,披露的范围大多包括企业的并购、分红信息及财务状况等。

三、我国场外交易存在的问题及立法缺失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以场内交易为主的发展阶段。场外交易制度还不够规范,场外交易立法也主要以规范产权交易为主,建立系统全面的证券交易法律体系尚待时日。

(一)场外交易不够规范

1.信息披露制度存在诸多问题。所谓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发行公司于证券发行及发行后上市交易的一系列环节中,依法将与其证券有关的一切真实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开,以便投资者知晓其真实情况进而做出证券投资判断的法律制度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场外交易市场存在信息披露不规范、不真实、不及时的问题.投资者无法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投资活动,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2.自主交易制度缺乏规制。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所采取的交易方式基本都为协商交易.其最大弊端则在于如果交易双方相互串通,很容易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场外交易市场中竞价交易的缺失导致场外交易市场出现很多漏洞.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稳健发展极为不利。

3.监管制度存在缺陷。当前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采取政府监管的模式,众所周知。政府对场外市场的监管,虽然可以保证对证券市场管理的权威性,但政府管理机关在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脱离场外交易市场的实际,使管理滞后和僵化而且与自律监管相比,其管理成本明显过高。

4.形式单一缺乏层次。世界各国证券市场都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也不例外,但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建立之后,却忽视了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取缔了被认为会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场外交易市场。由于缺乏包含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致使大量企业没有相应的融资场所,许多闲置资金缺乏投资渠道。

(二)场外交易立法缺失问题比较突出

1.《证券法》场外交易制度的立法现状。我国2006年《证券法》第39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所转让。其虽没有像1998年《证券法》那样把场外交易市场拒之门外.但对于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市场准入、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没有提及。

我们认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必须以相应的法律制度为依托。我国新《证券法》将场内交易市场作为重点调整内容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至少应当具备框架性规定。

2.《公司法》场外交易制度的立法现状。我国2006年《公司法》第l39条对旧法的第l44条作出了修改,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通过修改立法。尽管为场外交易市场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遗憾的是,新《公司法》以及相关规定并没有将场外交易纳入监管范围,致使场外交易市场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无法得到保障。

3.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立法现状。行政部门出台的产权交易规则大多只针对国有产权交易.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缺少相应的非国有产权的转让规则。法律制度的缺失使得场外交易市场游离于法律之外,得不到保障。进而导致场外交易市场中各种非规范化行为猖獗,严重影响了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秩序。因而,场外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稳健推进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我国场外交易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市场准人制度

任何一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完善。场外交易市场是整个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又是整个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市场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的安全。其中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市场主体的资质。因而,准人制度是市场稳健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借鉴域外优秀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我国的市场准人制度。要明确企业在场外交易市场的挂牌和上市标准,在保证企业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赋予更多企业准人的资格,以扩大市场规模。由于进入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其进入市场的目的在于吸纳资本、摆脱资金困境以及充实企业的发展资本。与主板市场相比,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条件应在规模和盈利等方面有所降低,对低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还可以取消规模和盈利指标的限制。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制度.只要挂牌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运行规范、并由做市商予以推荐,即可允许企业挂牌上市。宽松的备案制度,对市场的监管而言有利于节省管理资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为满足挂牌条件而操纵会计指标、进行虚假信息披露。

(二)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当今各国或地区场外交易市场所普遍采取的交易制度,做市商是指在证券市场中具有一定实力及信誉的特许证券交易商,他们就某只或某些证券向投资者连续地提供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投资者的买卖委托,以其白有的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报价的价差获得利润。

我们认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并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中心为基础,利用现有的设施资源和网络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做市商制度进行试点研究,由点到面地在场外交易市场建立起以做市商制度为核心的交易制度。当做市商制度在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稳定时,逐步将电脑议价点选系统和先进的配对成交系统引进做市商制度中,以提高交易效率。做市商制度对做市商的实力和信誉要求很高,这就要求在引进做市商制度的同时,相应的监管制度一定要跟上。

(三)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因此,应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通过规定企业信息披露的强制性义务.来保证场外交易市场交易过程中信息的对称性。建设公开、公平、公正的场外交易市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的。

1.信息披露的内容。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因此,我国在建立场外交易法律制度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中,融资主体主要包括无法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小企业,被证券交易所退市的企业,以及处于初创阶段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最主要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资金匮乏且业绩较差。因此,合理范围内的信息披露对其上市融资至关重要。有的学者认为,对信息披露制度可以从披露内容的实效性、广度和深度三个角度进行改进。笔者也赞同这一观点。在披露内容的实效性上.应该建立起让投资者事先了解相关企业信息的制度.使投资者的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在披露广度方面,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扩大披露内容的范围。在披露的深度方面。应包括企业的内部信息,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关联关系等。此外,在制度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保护性监管和预防性监管之间的界限,笔者认为应以保护性监管为主,对信息披露可以灵活处理,在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基础上.保护企业的上市热情,以充分发挥场外交易市场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信息披露的方式。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场外交易市场的透明度,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有效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以借鉴NASDAQ的电子公告板制度,要求做市商及挂牌企业建立自己的信息网,作为信息披露的平台,场外市场挂牌企业及做市商可以在此进行规范的信息披露,投资者也可进入该网站查阅相关企业的信息。(2)借鉴深沪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对场外市场的企业实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以保障场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创建场外交易市场专门的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工具,作为互联网信息披露的有益补充,满足那些无法上网查阅信息的投资者的需求。

(四)监管制度

监管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保障证券市场透明、高效的重要法律制度。与深沪交易市场相比,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大多为中小企业。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上市成本,保障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康运行,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场外市场监管制度。场外交易中涉及的企业众多且规模较小,任何加大投入成本的行政监管都会使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从而会降低场外交易市场对它们的吸引力。因而笔者认为.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制度应实行以自律监管为主、行政监管为辅的分层监管制度。

1.自律监管。自律监管是场外交易市场最主要的监管方式.自律监管主要体现在自律组织章程对交易主体、交易行为、交易程序、交易方式等一系列规定上自律监管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及其设立的场外交易市场运营机构来行使,其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依据协会章程和有关法律规定,对其会员进行自律监管。(2)依法律及证监会的授权.制定场外交易市场规则,对场外交易市场主体的行为予以规范。(3)依职权履行挂牌证券审批注册、信息披露等义务,并对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监管。由于场外交易市场是以证券公司的柜台交易为主。因此自律监管的主要内容实质上是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2.行政监管。行政监管职能是由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使的,其监管职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制定和批准相应的场外交易市场规则,从法律角度规范场外交易市场主体的行为。(2)监管场外交易市场主管机关的自律监管。(3)监管场外交易市场上的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由此看来,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行政监管主要是间接监管需要注意的是,作为监管机构的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应当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保证市场监管的质量。具体而言,证监会作为行政监管机关应当以宏观管理为主,而证券业协会是场外交易市场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管机构,应当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对证券市场进行具体监管。此外,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还可以依职权,赋予证券公司一定的监管权能,由证券公司对发行人和投资者履行一部分监管义务。由于证券公司与挂牌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由其对场外交易市场进行部分监管,不但可以减少监管成本,还可以使监管更具效率。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6

关键词:证券交易;印花税;税制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证券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早期证券市场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在不断地发展滞后我国证券市场形成了一条先发展后规范的道路,之后,在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研究的时候开始逐渐实行民间发起、政府支持的发展道路,而随着股票的发行、交易以及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等,证券市场的民间意味更加浓厚,随着证券时辰的扩大,市场规范与政府调控问题也逐渐提出,基于此,政府采用的经济调控杠杆-证券税收也受到了行业重视,尤其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行,其使得证券市场更加的规范,对证券市场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一、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制概况

1992年,国家税务局和国家体改委尽管联合下发了关于股票买卖、继承、转让等相关问题所征收的印花税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主要是针对二级交易市场提出的,而按照证券市场分类方法来说,我国证券市场除二级交易市场外还有一级发行市场,关于一级市场股票转让的印花税征收情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尽管我国关于印花税的税目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其适用税率存在差异。因此,若我国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作为独立税种,其应该包含溢价发行股票税收处理、各省柜台交易市场、NET、STAQ市场交易双方印花税征收标准、二级市场交易股票金额、沪深证券公司托管股票印花税代扣代缴标准等内容。

二、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税管法律效力不足。当前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征管法律对印花税的征收匹配程度不高,正确来讲,股票不是产权转移数据和权利许可证书,其在征收印花税、管理的时候需要对股票交易征收的印花税进行商榷,且由于目前我国并没有规范统一的法律标准对证券市场交易印花税的征收做出详细的规定,大多数的印花税税收标准都是相关部门以及国务院制定通知的,这些通知规定的印花税征收标准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不具有正规的法律效力,对印花税的征收管理规范作用比较小。(二)税率调节透明度不够。我国在证券市场设立交易印花税主要是为了遏制证券市场中频繁出现的投机行为,保证证券市场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践活动中可以看出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仅仅是使得证券市场在短期内产生了较大的波动,但是并没有其他的改善优势。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散户化特征,证券市场在调节印花税税率上存在不够透明的现象,这就使得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进而频繁发生股票灾难,最终导致民众对股票信息以及市场尽管公信力失去了信心。(三)税管方式单一。现阶段,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收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其是按照股票交易额*0.1%的税率来征收印花税的,这种税收征收方式比较简陋,若是股票交易额比较大,无论市场情况,证券交易印花税税额都是一直在上升的,这与实际活动中政府预期的调控情况不符。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无论投资者收入水平如何都是采用同等级的纳税税率,对于收入调节十分不利。此外,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在征收管理的时候对于证券品种、持股期限、目的等因素并未做出充分的考虑。因此,现行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征收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简陋。(四)税基过于狭窄。在交易过程中,证券交易会出现众多的纳税行为,当前主要针对交易环节的征税活动不够公平,且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基也过于狭窄。当前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主要针对的是股票市场,对于债券、基金等产业的税务征收管理相对缺乏,政府为了推动基金产业的发展,免除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的价格差异所得,这导致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够平衡,对证券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制改革

(一)提高印花税管理法律效力。对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制改革而言,通过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管理法律效率来强化印花税税制的实施力度。尽管废除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必行政策之一,但是由于印花税的废除过程是长期的,因此在废除政策实施期间,政府需要就目前的印花税管理行政规章制定科学、规范、合理、严格的法律法规或是行政规定,以达到取代的作用。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以往是根据财税部门通知而做出调整决定的,与税法规定相悖,对此需要严格规范印花税的税率调整,对印花税税率调整给予法律支持和保障,确保其税率调整是统一、固定,且具有法律效力,这样才能够保证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管理具有强有力的法律效力,为规范证券交易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强化税率监管与规范。为了使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保证透明度,就需要强化税率信息披露与市场监管工作。而为了强化相关部门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为证券交易市场提供良好的交易环节,以保证证券市场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解决证券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波动现象。首先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公司的法人管理结构进行严格的而规范,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印花税率、税制执行、企业财务状况等信息的披露监控,严厉打击内部税率更改、逃税、避税等行为,为投资者建立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其次,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额变化是基于市场成交额而决定的,成交额提升印花税额就会提升,进而导致市场资本流动开始变化,因此,要按照证券市场成交额情况及时调整印花税的征收以及税率,成交额提升的时候,可以暂停印花税征收或是降低税率,降低税收对市场的不良影响,避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现象出现。(三)丰富印花税管理方式。一方面,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未来的税收管理要将多种因素考虑在其中,重新界定纳税者投资行为,若是根据纳税者投资行为采用相应的税率,对于投机者采用提升税率的方法,对投资者要降低税率。同时,税收管理要将投资者的持续时间考虑在其中,对于长期持股的投资者要给予降低税率的优惠政策,提高短期持股投资者的税率。此外,需要按照证券类型、投资金额等因素制定具有一定波动性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使印花税的税率呈现多元化、波动化的发展,丰富证券交易市场印花税的管理,为证券交易市场的印花税管理提供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关于交易征税制度规划与证券市场发展不相符,在证券交易市场不够健全的环境中,大量的散户投资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无法在市场中获取相对满意的回报,这种情况下市场若是坚持实行固定的税收条款,那么其对于众多散户以及证券市场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当的。对此,我们可以将印花税改革为资本利得税,其能够更大限度地保障大部分投资人的利益获取,保障社会公平,能够增强证券投资人的市场进入信心,有利益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四)拓宽印花税征收范围。现阶段,我国对于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征收只针对股票市场,对于基金、债券等并没有征收。对此,我国需要拓宽印花税征收范围,对证券市场一切投资行为都要征收印花税,同时降低印花税征收税率,提高市场资本流动程度,进而逐渐境地印花税税率实行,最终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

四、结语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体系模式

一、场外交易市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源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是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2O世纪8O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出现了地区性的柜台交易市场。早在1986年8月,沈阳就开设了股票柜台市场,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也开设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9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及证券交易中心纷纷建立。当时,山东淄博柜台市场、四川乐山柜台市场、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天津证券交易中心都是很活跃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了促进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的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先后于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开办了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euirtiesTradingAutomat—edQuotaitonsSystem,简称为STAQ)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NationalElectronicTradingSystem,简称为NET),进行法人股流通的试点工作,从而形成了法人股的交易市场。到1998年清理整顿前,全国已设立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4l家,挂牌公司520家,投资者人数约340万人;各地方政府越权设立的,主要从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网业务的证券交易中心有29家(含STAQ系统和黑龙江证券登记公司)。

对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一直没有及时给予引导,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得柜台交易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缺乏监管,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投机严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1998年证监会对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关闭了所有的地方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和包括STAQ和NTE在内的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此后,监管部门一再强调场外交易市场的“非法性”,如2001年l0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的通知》,2003年证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处理非法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严厉打击沪、深两市以外的地下场外交易活动。但是,地下的场外交易市场依然屡禁不止,市场交易一直很活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市场有需求,这是由股权流动的天性所决定的。

二、取消场外交易市场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多样性客观上要求资本市场体系具有完整的多层次结构,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多层次的企业融资需求。况且,沪、深两个交易所在设立时就被赋予了替国企融资、解困的使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计划经济色彩,主导证券市场的核心力量是行政权力而非市场权力。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取消场外交易市场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统计,2000年我国中小企业达3980万户,约占全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实现的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实现的利税约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3%,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是全国性的高级证券交易市场,即主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要求高,那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或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因根本无法满足上市要求而不能获得资本支持。由于国内没有较低层次的适合大量中小企业融资的场外交易市场,许多优秀的高成长的科技企业不能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只好到海外上市,导致大量的优质上市资源流失。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大量优质资源的流失将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由于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费用高、容量有限等原因,国外绝大多数债券不是在交易所上市,而是在柜台市场交易。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我国债券发行制度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缺失有关。在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融资者、投资者都集中于同一个市场,加大了现有证券市场的风险和投机性。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制度缺陷使证券市场成为上市公司的圈钱场所,而在引导企业改制和规范运作方面作用不明显,以致丑闻不断,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深人,经济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结构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f~3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令人欣慰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发展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借鉴国外经险,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场外交易市场

1.对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根据国外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我国的国情,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该定位为: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同构成证券流通市场,是与交易所市场平行的、竞争的、独立的市场。

它将主要为不符合沪、深交易所要求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为从交易所退市的公司股票提供交易平台,其组织方式应采取做市商制。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采用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电子交易体系。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也将分为不同层次,包括将来的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层次更低的市场。不同层次的市场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形成完善的升降级制度。场外交易市场应是真正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场所,真正成为优秀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为交易所市场输送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政府在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中应以创造环境条件为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制定正确的引导性政策。

2.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模式。我国现有的可以发展成为将来场外交易市场主体的资源主要有

代办转让系统、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以及今年6月25日设立的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以看作是我国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但其市场定位不明确。它常被称为“三板市场”,但笔者认为这一称谓不妥。所谓代办股份转让,是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它是独立于证券交易所之外的一个系统。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同年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后来,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从沪、深交易所退市的公司也纳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目前共有l7家主办券商。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已经运行了近3年的时间,但至今证券监管部门也未给其明确定位,它离真正的场外交易市场相差还很远。一是规模太小,素质太差。该系统开办时接收了原STAQ和NET系统关闭后遗留下来的11家定向募集企业,至2004年6月,在该系统挂牌的公司只有24家,27只股票,如此小的规模不能算作真正的“市场”。挂牌公司的资质普遍较差,随着退市公司的增加,“问题股”、“垃圾股”会更多。

二是功能很不健全。该系统目前只局限于股票的交易流通,没有融资功能,无法起到资源配置作用。三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约。该系统几乎不受证券法制约,也缺乏相关的法规,导致监管缺位,存在一些过度投机迹象。四是挂牌公司与主办券商的关系不明确,没有实行做市商制度。

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约有二三百家。这些产权交易市场由原体改、财政、国资系统组建的产权交易所和由科委系统组建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两大部分组成。产权交易所的以做市商或会员制交易为特征,进行产椤、股权转让、资产并购、重组等。从产权市场的交易内容与市场功能看,它具有资本市场的特征,但它是非公开权益性资本市场,是初级资本市场。产权交易所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对我国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的补充。但各地产权交易所目前还很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交易模式,也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产权市场存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在转让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场外交易在转让过程中的协议定价多数不是实行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缺乏判断转让价格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三是大量的场外交易存在地域、行业等人为分割,不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缺乏统一、严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管,制约了交易的公正性;五是目前的产权交易属于非标准化、非证券化的资本交易,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产权市场最适合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场外交易市场。

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是把符合主板市场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集中起来,在主板市场的框架内相对独立运行的一个板块,在条件成熟时将整体剥离为独立的创业板市场。但从中小企业板的具体实施细则中可以看到,该板块没有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离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还相差很远。

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各地产权交易所以及深交所推出的中小企业板为发展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条件。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建立在目前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规范,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基本模式可以这样构建: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将来要独立出来发展成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中的创业板市场;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联接起来,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主发展类似美国OTCBB的全国性三板市场,即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地方产权交易所基础上建立起来区域性的柜台市场。区域性的柜台市场的规模要比创业板和全国性的三板市场大得多,门槛也低得多。不同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执行不同的挂牌标准。1998年清理整顿后各地柜台交易时遗留下来的574家企业、5984家定向募集的股份公司、申请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已进入辅导期的公司以及大量的股份制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层次的市场进行融资、转让。场外交易市场应由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负责监管。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风险较高,投机性强,因而监管要更加严格。在创业板挂牌的公司必须满足最低的上市标准,必须完全遵守监管机构的财务报告要求;在三板挂牌的公司也要向监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其财务信息也向公众公开。对于不遵守监管要求的公司要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8

关键词: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体系;模式

一、场外交易市场与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源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是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革的发展而产生的。2O世纪8O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出现了股份制企业,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出现了地区性的柜台交易市场。早在1986年8月,沈阳就开设了股票柜台市场,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部也开设了股票柜台交易市场。90年代初,全国各地的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及证券交易中心纷纷建立。当时,山东淄博柜台市场、四川乐山柜台市场、武汉证券交易中心、沈阳证券交易中心、天津证券交易中心都是很活跃的场外交易市场。为了促进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的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和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在北京先后于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开办了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euirtiesTradingAutomat—edQuotaitonsSystem,简称为STAQ)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NationalElectronicTradingSystem,简称为NET),进行法人股流通的试点工作,从而形成了法人股的交易市场。到1998年清理整顿前,全国已设立股票(股权证)交易场所4l家,挂牌公司520家,投资者人数约340万人;各地方政府越权设立的,主要从事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联网业务的证券交易中心有29家(含STAQ系统和黑龙江证券登记公司)。

对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监管机构一直没有及时给予引导,没有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得柜台交易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缺乏监管,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投机严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1998年证监会对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关闭了所有的地方股票柜台交易市场和包括STAQ和NTE在内的各地的证券交易中心。此后,监管部门一再强调场外交易市场的“非法性”,如2001年l0月证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的通知》,2003年证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处理非法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严厉打击沪、深两市以外的地下场外交易活动。但是,地下的场外交易市场依然屡禁不止,市场交易一直很活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市场有需求,这是由股权流动的天性所决定的。

二、取消场外交易市场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是为企业服务的,企业的多样性客观上要求资本市场体系具有完整的多层次结构,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无法满足多层次的企业融资需求。况且,沪、深两个交易所在设立时就被赋予了替国企融资、解困的使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计划经济色彩,主导证券市场的核心力量是行政权力而非市场权力。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需求,取消场外交易市场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据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统计,2000年我国中小企业达3980万户,约占全国全部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实现的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实现的利税约占全国工业企业的43%,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是全国性的高级证券交易市场,即主板市场,对企业上市的要求高,那些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或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因根本无法满足上市要求而不能获得资本支持。由于国内没有较低层次的适合大量中小企业融资的场外交易市场,许多优秀的高成长的科技企业不能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只好到海外上市,导致大量的优质上市资源流失。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大量优质资源的流失将导致我国的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下降,不利于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由于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费用高、容量有限等原因,国外绝大多数债券不是在交易所上市,而是在柜台市场交易。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我国债券发行制度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与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缺失有关。在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融资者、投资者都集中于同一个市场,加大了现有证券市场的风险和投机性。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制度缺陷使证券市场成为上市公司的圈钱场所,而在引导企业改制和规范运作方面作用不明显,以致丑闻不断,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深人,经济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资本市场结构的缺陷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f~3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令人欣慰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都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发展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借鉴国外经险,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场外交易市场

1.对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根据国外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我国的国情,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该定位为: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同构成证券流通市场,是与交易所市场平行的、竞争的、独立的市场。

它将主要为不符合沪、深交易所要求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为从交易所退市的公司股票提供交易平台,其组织方式应采取做市商制。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采用最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建立现代化的电子交易体系。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也将分为不同层次,包括将来的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层次更低的市场。不同层次的市场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形成完善的升降级制度。场外交易市场应是真正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场所,真正成为优秀中小企业的“孵化器”,为交易所市场输送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政府在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中应以创造环境条件为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制定正确的引导性政策。公务员之家

2.构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模式。我国现有的可以发展成为将来场外交易市场主体的资源主要有代办转让系统、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以及今年6月25日设立的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以看作是我国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但其市场定位不明确。它常被称为“三板市场”,但笔者认为这一称谓不妥。所谓代办股份转让,是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它是独立于证券交易所之外的一个系统。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同年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后来,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从沪、深交易所退市的公司也纳人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目前共有l7家主办券商。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已经运行了近3年的时间,但至今证券监管部门也未给其明确定位,它离真正的场外交易市场相差还很远。一是规模太小,素质太差。该系统开办时接收了原STAQ和NET系统关闭后遗留下来的11家定向募集企业,至2004年6月,在该系统挂牌的公司只有24家,27只股票,如此小的规模不能算作真正的“市场”。挂牌公司的资质普遍较差,随着退市公司的增加,“问题股”、“垃圾股”会更多。

二是功能很不健全。该系统目前只局限于股票的交易流通,没有融资功能,无法起到资源配置作用。三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制约。该系统几乎不受证券法制约,也缺乏相关的法规,导致监管缺位,存在一些过度投机迹象。四是挂牌公司与主办券商的关系不明确,没有实行做市商制度。

我国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成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约有二三百家。这些产权交易市场由原体改、财政、国资系统组建的产权交易所和由科委系统组建的技术产权交易所两大部分组成。产权交易所的以做市商或会员制交易为特征,进行产椤、股权转让、资产并购、重组等。从产权市场的交易内容与市场功能看,它具有资本市场的特征,但它是非公开权益性资本市场,是初级资本市场。产权交易所的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对我国单一结构的资本市场的补充。但各地产权交易所目前还很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交易模式,也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产权市场存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在转让过程中有暗箱操作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场外交易在转让过程中的协议定价多数不是实行市场发现价格的机制,缺乏判断转让价格合理性的客观依据;三是大量的场外交易存在地域、行业等人为分割,不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缺乏统一、严密、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和强有力的监管,制约了交易的公正性;五是目前的产权交易属于非标准化、非证券化的资本交易,极大地限制了市场的流动性。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产权市场最适合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场外交易市场。

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是把符合主板市场发行上市条件的企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集中起来,在主板市场的框架内相对独立运行的一个板块,在条件成熟时将整体剥离为独立的创业板市场。但从中小企业板的具体实施细则中可以看到,该板块没有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离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还相差很远。

现有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各地产权交易所以及深交所推出的中小企业板为发展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条件。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建立在目前已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规范,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基本模式可以这样构建: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将来要独立出来发展成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中的创业板市场;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联接起来,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为主发展类似美国OTCBB的全国性三板市场,即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在地方产权交易所基础上建立起来区域性的柜台市场。区域性的柜台市场的规模要比创业板和全国性的三板市场大得多,门槛也低得多。不同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执行不同的挂牌标准。1998年清理整顿后各地柜台交易时遗留下来的574家企业、5984家定向募集的股份公司、申请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已进入辅导期的公司以及大量的股份制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层次的市场进行融资、转让。场外交易市场应由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负责监管。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风险较高,投机性强,因而监管要更加严格。在创业板挂牌的公司必须满足最低的上市标准,必须完全遵守监管机构的财务报告要求;在三板挂牌的公司也要向监管部门报告财务状况,其财务信息也向公众公开。对于不遵守监管要求的公司要执行严格的退市制度。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9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化进程提速所带来的剧烈竞争将对尚不成熟、有待规范的中国证券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中国证券业不仅会受到成熟、规范的外资机构的挤压,而且还要面临国内其他金融企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以及网上证券交易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二,加入WTO将加剧中国证券业组织结构的凋整。未来5年内,合资证券公司与台资基金管理公司将大量涌现,国内证券公司也将引发大规模兼并、重组,组建实力强大的大型证券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以应对挑战。第三,加入WTO将对中国证券业监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入WTO后,具有混业经营背景的外资机构通过QFll(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外资并购国有股权等管道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将明显增加,证券市场将更趋复杂,监管难度加大。

但从长期来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基本面,从而支撑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并最终推动其深化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监管和立法行为将更加透明、规范、国际化,为市场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将为中国本土券商和中介机构学习国际先进管理和技术提供渠道,中资机构竞争实力将在同外资机构的合作与竞争中得到明显增强。

应战国际化:对策与建议

发展证券交易市场体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证券市场呈现出4个趋势:交易市场的多层次化、交易所的公司化、交易市场的一体化和交易市场的无形化。

具体而言,交易市场的多层次化包括纵向层次的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共同发展,横向层次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协调发展,交易场所层面的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并存,地域层面的全国性市场与区域性市场相辅相成等特点。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的交易所公司化及其发行上市改革,是交易所治理结构的重大转变,有助于解决会员制当中的委托问题、提升应对外部竞争的能力、满足发展过程中对新资金的大量需求等。交易市场的一体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证券交易所在各自国内和国际层面上进行整台、集中,交易所数目在减少但规模在扩大。交易市场的无形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化、网络化进程迅速加快,引发了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技术和交易手段再次革命,创造了网上交易服务、独立电子交易系统和网上虚拟交易所等形式。

中国证券市场在纵向上只有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主的主板市场,场外证券市场除银行间有限的场外交易外,其他场外市场均因《证券法》第32条规定而被禁止。横向角度看,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萎缩,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缺位。在地域上,除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外,曾出现过一些地方性的交易场所,如天津、武汉等23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是目前这些区域性的证券交易中心已被禁止。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治理结构是有中国特色的会员制,是一种明显有别于国际典型会员制交易所的政府直接领导模式(均受中国证监会管理),导致在中国出资者创办交易所的主要目的在于盈利,政府直接插手交易所内部事务,会员由于不是出资者和受益主体,因此对交易所管理和运作漠不关心。

未来的中国证券市场应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化的交易市场。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金融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接轨,证券交易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最终将实现所有权社会化,实现交易所由会员制向公司制的变革。此外,沪深交易所的整台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整台的时机取决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以及国内证券交易所之间竞争所导致的边际效率提高的程度。中国证券市场应紧密跟踪国际上先进的交易技术,不断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同时进一步发展网上交易,为将来建立独立电子交易系统或虚拟化的交易所奠定基础。

改革证券交易制度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单一的集中竞价方式,缺乏柜台交易与协议交易机制所具有分散股权的功能,与鼓励公司收购、鼓励大股东长期持股的立法精神相矛盾。在未来股份实现全流通之后,希望获取公司控制权的机构投资者成本增大,必然引起广泛采用对敲对倒等方式从事的不正当证券交易行为。此外,单一集中竞价制度也与鼓励要约收购的精神产生矛盾。中国证券交易在法制上是禁止期货交易和信用交易的。现货交易使得金融衍生品缺乏法制基础,期货期权被禁止,从而使中国证券市场成为单边市场,缺乏避险手段。

此外,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在实践中往往采取有诸多不规范色彩的协议转让。股权结构割裂为流通和不流通两部分,以及A、B股之间的差异,造成市场上对同一公司存在不同的价格信号和不同的评价机制。中国证券交易中的持续性信息披露也存在诸多缺陷,在出现问题时较多地运用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对于投资者而言更为有效的民事救济手段却很少运用,证券民事诉讼机制缺乏可操作性。

证券交易制度进行改革概括而言有以下5个方面。

首先,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以及证券市场规模的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和完善大宗交易制度。大宗交易制度反映了大宗交易人正当的交易目的和需求,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多,如能对此种交易辅之以有效的权益披露规则、持股期限规则,则可降低大宗交易对市场价格的冲击,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大宗交易还为兼并收购的实施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二,必须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引入卖空交易机制,以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兴旺与现货市场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引入卖空机制对于影响投资行为、提高市场流动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抑制操纵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未来应在推出卖空交易机制的基础上适时推出股指期货、恢复国债期货、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

第三,完善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制度,以健全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的法律保障体系。要约收购既是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典型收购方式,也是各国证券法调整的核心内容。要约收购制度有助于推动实质性资产重组,并已收购过程中的非市场化因素减弱,有助于提高资产重组的规范化和市场化程度。但是要约收购环节繁多,操作程序复杂,收购成本较高。由于中国特殊的股权结构特点,中国上市公司收购实践中往往采取存在诸多弊端的协议转让。当务之急是改革协议转让制度和完善要约收购制度,包括:针对现有协议转让制定可操作的法律实施细则;加强协议转让中的信息披露监管;弱化政府在协议收购中的行政参与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规范收购方的关联方联合持股规则;强化收购目标公司董事会的责任;明确强调要约收购义务的豁免情形;完善征集委托投票权制度等。

第四,逐步改革现行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和A、B股分割制度,彻底解决中国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举措还应包括协调目前B股交易制度与外国证券经纪制度之间的差异,建立第二上市和跨市交易制度等。

第五,完善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证券交易中的持续性信息披露责任及国际合作,健全相关的民事诉讼制度。包括建立健全重大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上市公司预测性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的规则体系,加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加强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加强信息披露的国际合作等。此外,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完善证券发行制度

现行证券发行制度带有强烈的行政性和计划性色彩,未来改革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完善证券发行与定价技术。中国证券发行方式走的是一条逐步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证券发行方式的改革要以多元化创新为核心,促进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具体包括:全面推行股票交易实名制,采用和完善国际市场普遍采用的公开发行与私募配售相结台的发行方式,引人国际通行的收款银行制度,引入并推广“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等。对于发行定价机制,也要进行多元化与市场化的改革,逐步减少政府对股价的行政干预。

完善证券发行核准制度。要继续完善发行核准制度,减少政府控制,将进人市场的选择权更多地留给市场。此外,中国证券发行的所有制倾斜问题应予改正,并取消证券发行与上市审核的联动机制,加强发行中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推荐作用和法律责任。

完善证券发行中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包括证券发行披露制度、持续性披露制度和法律责任及救济制度。未来应借鉴英美成熟做法,明确发行人、发起人、以及其他主体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及免责事由。在上市公司信息的网络披露中,要强凋上市公司的更新义务、注意黑客入侵问题以及在未来的私募当中协调网络披露之广泛性与私募本质之冲突。

证券发行的国际化白品种创新。目的中国证券发行国际化的方式主要有:境内上市外资股模式,境外上市外资股模式,间接境外募股上市模式,存托证境外上市模式,国际债券模式,国际基金模式等。未来会有更多中国企业利用国际市场筹资,外国的企业也会进入中国证券市场。

调整证券监管体系

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将使证券监管面临3个方面挑战:国际化的挑战、银行和证券业的台作或综合化的挑战、金融创新的挑战。中国未来证券监管体系具体的变革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分业监管对综台金融的适应和调整。综合金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我们建议先设立一个松散型的台作监管机构,待时机成熟,再向统一监管的模式变革。同时要积极推动现在的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第二,监管组织体系的调整。要加强证监会的独立性;充实有效监管所需的适当资源;建立监管政策制定的协商机制、评价机制,保证监管的透明度;强化证券交易所应有的自律性监管功能;加强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功能;加强传媒的外部监管力量以及对传媒的监管。

第三,一般监管行为的调整。包括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完善和对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评级机构、证券清算结算系统监管的完善等内容。此外要强化中介机构的自我监管功能和法律上的约束,建立中介机构的保险制度或建立风险赔偿准备金制度。

第四,监管法律框架的调整和完善。首先要对《证券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要建立证券诉讼的辩方举证制度以解决证券民事诉讼的举证困难问题,完善证券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中小投资者集体诉讼机制,完善证券法与公司法、台同法、破产清偿法、竞争法等法律的配台实施,以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

证券交易市场范文篇10

关键词:三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资本市场

习惯上我们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称之为“三板市场”,视之为交易所市场(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之外的证券市场的第三层次。

一、三板市场范围内涵的历史演变

为解决STAQ和NET关闭后的遗留问题,2001年6月1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2001年7月16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正式开办。曾经在法人股交易系统挂牌的杭州大自然和长白股份开始进行代办股份转让,标志着“三板市场”的正式建立。此后,原从主板退市的公司水仙A、B股开始在三板挂牌交易,三板市场又进一步扩展为可接纳主板退市公司的股份转让。至此,三板市场的定位基本完成。2006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科技园区两家公司世纪瑞尔和中科软科技直接首发登陆三板市场。此时,三板市场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变成了:“三板”=“STAQ”+“NET”+“ST”+“半公众公司”至此,三板市场有了质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也为我国建设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探索着经验。

二、对发展我国三板市场的一些思考

(一)应给予三板市场明确的定位

2005年《公司法》、《证券法》重新进行了修订,但是对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的定位仍然闪烁其辞。新《公司法》第139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交易方式进行。”新《证券法》第39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这种对场外交易市场既未否定又未肯定的做法,虽说留下了法律空间,但是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仍然游离于人们统一的思想认识外。

要用战略性的高度和前瞻性的思维来审视三板市场,不宜再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之类含糊其词的话来概括。在法律上首先明确三板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次,应对三板市场的形式、种类、条件做出具体规定,明确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对公开发行的证券和非公开发行的证券都能允许在三板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交易所和三板市场在上市标准方面应当既存在层次递进关系,又可以相互补充、适度竞争;最后,应当赋予不同的证券交易场所制定各自上市标准的权力。

在功能定位上,应兼顾其近期功能和远期功。从近期看,三板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弥补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的功能缺陷。从远期看,随着股份制改造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三板市场不能仅仅作为股权流通的场所,还应具备股权融资的功能,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证券交易市场。

(二)恢复三板发行市场,开放融资功能

目前,在三板市场进行转让的股票是股份转让公司在原交易场所流通的股份经过重新确认登记而来,进入三板市场时这些公司并不能发行新股。公司挂牌后,也不能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形式进行再融资。三板市场设计的初衷是解决原STAQ、NET市场遗留问题,后来则是为主板退市公司提供转让场所,及现在作为非公开发行股份公司的试点。目前,三板市场没有中小企业最需要的融资功能,通过与主板及中小企业板的比较,缺少发行市场是三板市场重大的缺陷所在。

(三)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保持了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和信息的充分传递,使报价向公平价格趋近,有发现价格功能,提高证券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做市商制度虽好,但在我国要三思而后行。在国外做市商制度的运行是以严格的监管、高度的自律和透明的市场交易为基础的。而这些基础,正是我们所欠缺的。目前,三板市场交易价格的形成是以有效价格范围内的最大成交量为准,较主板而言,没有连续交易和行情显示,所以主力机构更能借助资金优势操纵市场,其完全可能利用掌握的市场信息来为自己谋利,必将导致三板成为资本博弈、获取暴利的又一场所。

(四)打通“升板”通道,实现“梯级市场”

从三板市场、二板市场到主板市场应呈现入市条件逐步严格、企业素质逐步提高的趋势。当低层次市场上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达到高一层市场的企业上市标准时,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审批,进入高一层市场挂牌上市;当高层次市场的上市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法达到上市标准后,将被迫从高层次市场摘牌,退到低一层次的市场上去。我国三板市场之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场外交易市场,其根源在于在三板市场挂牌的公司既没有融资的资格,也没有从三板升到二板、主板的可能性。这种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导致三板市场难以发展壮大,进而导致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不顺畅的重要原因。

(五)明确权、责、利,实行集中性与自律性结合的监管体制

探索适合我国实情的场外交易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是保证三板市场稳定发展的关键。如何定位券商、上柜公司、监管者的关系及今后的发展取向应成为当前制度设计中的关键。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监管主要采取法律监管和自律监管相结合。三板市场的自律监管体制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监管机构是证券业协会;第二个层次是证券交易的一线监管;第三个层次是以内部控制为主的代办股份转让的证券公司;发行公司的自我监督管理构成监管的第四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市场的风险特征,实施差别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以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六)完善交易制度,逐步扩大三板市场规模

三板市场和交易所市场都实行竞价制度,所不同的是前者实行集合竞价制度,而后者实行连续竞价制度。目前,三板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原因主要有:一是转让方式不连续。三板市场挂牌股份每周转让三次或五次,每个交易日收盘时一次集合竞价确定转让价格进行撮合成交。因而其价格只反映单一证券供需双方的价格情况,不能反映整体市场状况。挂牌公司信息公告时还需要暂停转让一天,使得可交易时间和次数大为减少。二是交易成本高。涉及投资者的费用包括开户费、确权费、转让佣金、印花税、非交易过户费用等,总体费用较高。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披露不完善等信息成本。三是挂牌公司资产质量太差,投资风险很大。

截至2006年5月,在三板市场挂牌的股票不足50只,交易品种少,整体规模太小,难以吸引场外资金进场,导致市场低迷,股价不振。本来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众多证券种类,交易的证券主要是未能在证券交易所和二板市场批准上市的股票和债券等。今后可考虑把非集中、非正式的有价证券上市、国债和企业债的交易、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和赎回、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和管理等都纳入其中,以吸引投资者的进入。

(七)建立准入制度和优惠政策,促进三板市场的发展

2003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中规定,终止上市的公司必须申请其股份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转让。由于终止上市的公司已经三年亏损,资产质量较差,投资风险较大。如果三板市场的扩容仅仅依靠这些公司,则该市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垃圾桶”,发展将无从谈起。建立三板的准入制度,让符合条件的公众公司进入三板,有利于改善三板挂牌公司的质量,活跃市场。从保护投资者利益、降低投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也需要建立新的挂牌标准。与主板市场相比,三板市场应该具有相对宽松的进入标准,特别是对经营业绩的较低要求。但是对于目前信用制度尚不完善的我国而言,不宜采取对企业规模和经营记录毫无要求的“无门槛”上市制度,只有符合一定挂牌标准(如一定的存续年限和注册资本等)的股份公司,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的定向募集公司,地方柜台交易中心上柜交易的公司,才可以申请在三板市场挂牌。

在三板市场上进行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公司,以及挂牌的“半公众公司”不仅要披露年报、中报,还要披露季报,且挂牌前要在指定的报纸上上一年经审计的年报,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挂牌公司的成本。此外,对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挂牌还有诸如主营业务突出、具有持续经营记录,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等条件。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使三板市场散失了专门为“低层次”公司服务的特色。因此应制定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三板市场良好运行,如降低税收和发行费用等。

参考文献:

[1]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

[2]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财贸经济,2005,(11).

[3]徐洪才.论建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9+1+1”模式[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03).

[4]过文俊.台湾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当代亚太,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