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22:37:29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1

2010年5月8-26日,我有幸参加了南铁院苏州校区党委举办的学生新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对于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更深受讲课老师们的启发和鼓舞。通过培训是我认识到,理论学习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预备党员更应牢记学习的光荣使命,提高自身修养和理论素养,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这次培训上的理论课并是不是很多,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我觉得很有收获的。对于自己的入党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端正。以前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不爱关心政治,不喜欢看新闻,只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通过努力加入这个行列中。为此,我感到很荣幸。最初的自己对党的认识实在很肤浅。当思想成熟到一定程度时,我开始要求自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于是,我开始向目标迈出了第一步,XX年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后参加了党的基础知识培训班,并顺利的拿到了结业证书,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入党积极分子。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关于党的历史还不够深入,对党的理论掌握还不够扎实,自己觉得很惭愧。

在写这篇总结时,我一直反复地问自己:你在哪方面提高了什么,你进步了吗?回想到XX年,我只是班级里的一名宣传委员,凭借自己多次出海报获奖就洋洋得意,现在想想真觉得不应该。期间,我亲眼目睹了一些优秀的同学迸发出的那种奋斗、拼搏、负有上进心的气息,无不感染了我。我应该感谢他们,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四年的校园生活不该碌碌无为的度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担任了系学生分会宣传部的负责人。在与同学们接触中,我才体会到,原来举办一场成功的活动,背后所付出的心血是旁人体会不到的,但得到的结果往往不是最好的。不知是否因为现在的我们都太独立了,从而缺乏了强烈的荣誉感、集体感?我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有大多数能参加到活动中来,并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来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那么就先从我们在坐的学生新党员、发展对象中做起,让我们一起来带好头做模范。

听了老师们的几次讲课,自己也从中体会到了:作为预备党员和发展对象应该时刻铭记做事的准则,把握好做事的分寸,并且了解自己的能力。这是一个知识爆发的时代,因此作为学生的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抱着同一个理想、同一个目标去追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我想,他迈出的步伐将会落后于这个时代的。自成为预备党员的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做事贵在坚持。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借口随意的放弃。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但是平凡的我们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就像刘老师送我们的那几句话一样:守住自己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目标,付出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事业。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次的学习对即将离校的我来说是一次洗礼。不管是在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在革命博物馆宣誓的那一刻,我已深知,自己的肩上担负着责任,我为自己加入这个伟大的行列而感到自豪。我们不仅仅要组织上入党,更重要思想上入党。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对于日渐成熟的我来说,也是自己在人生政治思想上迈出的又一大进步。未来的路也许有些艰难,我会试着学会享受,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我要用现实举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2

1、党章学习小组是对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党组织的指导、帮助下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2、党章学习小组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有利条件,学习、宣传党章和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激发广大同学的政治热情,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3、党章学习小组原则上由学生自己组织、自我管理,各级党组织有义务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党章学习小组以党课为主要培训手段,并充分结合辅导讲座、座谈会、观看电教片等多种活动形式,其中集中授课不少于12学时。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1、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是对发展对象在组织发展前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党的基本知识的集中培训,是党员发展工作中对发展对象进行教育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要让培训对象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党的基本知识、入党条件、入党程序和手续。通过培训端正入党动机、坚定政治信念,明确努力方向。

3、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由党校和院系部总支负责组织,双向分工负责。党校主要审查、制定年度培训的计划并抓落实;确定和调整培训内容,提供培训师资;负责学员结业考核与发证工作。院系部总支主要提出年度培训初步计划,并具体负责办班计划实施,包括学员资格审查,建立班团组织,联络任课教师、安排教学进程、班务和学员学籍管理等。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活动、观看电教片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24学时。

三、预备党员培训

1、预备党员培训是对新发展党员进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是对新党员进行的较全面、深入的再教育过程。

、预备党员培训要使新党员在进一步系统地掌握党的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党性党风教育,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3、预备党员培训由党校统一组织,必要时与有关党总支联合组织。预备党员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讨论活动、参观学习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授课时间不少于24学时。

四、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工作的领导

1、党的基本知识培训是党的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党校要针对培训对象、要求、内容的不同,采取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分类实施的办法,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建立一支政治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要加强对院系部总支工作的指导,定期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各方面教育培训工作。

2、院系部总支负责具体指导党章学习小组活动的开展,并积极配合和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训。总支要指定人员负责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工作,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3

今天在这里召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大家对开展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明确改革工作的内容,对我市市镇教学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等一下,市委书记庞标益同志将对改革工作作重要指示。下面,我主要对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具体内容作一下介绍。

一、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

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自治区党校根据自治区干教领导小组的指示,于**年2月对宾阳县开展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百千万”教育培训工程进行调研,形成了宾阳县委党校在**年全区党校校长工作会议上的交流材料《发挥‘大党校’阵地作用,推进“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的实施》。**年3月6日,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的刘奇葆同志在宾阳县委党校的交流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从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角度去指导和总结宾阳的做法,不仅仅是一项培训工程。我们是企图在创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以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规范。”,为了贯彻落实刘奇葆同志在宾阳县委党校交流材料上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与自治区党校共同研究,在征求有关市委组织部、有关市委党校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西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行方案》。**年6月29日,自治区召开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区6个地市的10个县(市)进行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我市被列入试点县(市)之一。试点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改革,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党校教学体制新格局。试点时间为今年7月至11月,前后共5个月,分为宣传发动、办班培训、总结交流三个阶段。

二、关于我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内容

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改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构建“一个机制”、实现“两个拓展”、推进“三大创新”。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一)构建一个新型的培训机制,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格局

一是构建新型培训体系。通过对现行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纵横结合的党校教学“网络”。纵向就是要建立起由市委党校——镇党校——村党校——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培训体系;横向构建起市委党校部门党校镇级党校非公企业党校街道社区党校,实现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部门党校、乡镇党校、街道社区党校、非公经济组织党校相互协调的“四位一体”党校教学新格局,由市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现有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培训工作纳入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中,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紧密结合的“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的格局。

二是加强“三库一地”建设。一是加强师资库的建设。要通过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的同时,加强培训机构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要从党政部门抽调理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理论政策教师,从全市科技特派员、职能部门以及农村拔尖人才中聘请科技人员和“种养专家”担任实用技术培训教师,使党校各培训点各建立一个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二是加强教材库的建设。市镇党校及各培训点,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编写、编选、编录实用特色教材,各建立一个科技书籍、音像教材相结合的教材库。全市党校远程教育中心电教片库存量要达到1000部以上;三是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市教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通过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生动事例,特别是总结我市“三农”、非公经济、街道社区工作等各个方面成功典型,将先进事迹编写成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四是加强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市镇党校要在逐步完善办公教学设施同时,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等作为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的培训基地。各镇各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重视培训基地建设,支持党校教学(实习)场地建设。

(二)实现“两个拓展”,扩大教育培训覆盖面

一是要拓展教育培训对象。市镇党校培训范围,要在原来重点培训市镇党政部门党员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象范围拓展到市域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优秀社会青年,包括城乡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各种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农民群众和城镇居民、产业工人等。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对象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二是要拓展教育培训内容。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能力培训同步推进。拓展的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等基本知识。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要坚持“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对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

(三)推进“三大创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班次设置的创新。总的原则是区分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地设置各种不同的培训班次。如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社区义工、社区居民等培训班;各非公经济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

二是培训模式的创新。要根据市镇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的创新,一定要结合实际,确保培训效果。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4

一、****年上半年发展党员基本情况

目前,我校共**个基层党组织,其中**个二级党总支,**个直属党支部,***年上半年,发展党员共计**人,已发展学生党员**人,教师党员**人,其中,高知群体党员**人。

二、主要做法

(一)党员发展突出质量,促进党员队伍建设

1、做好党员发展指导与调控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根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结合上级党组织核拨党员发展指标,实行指标分解、计划申报及党委审批制度,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在校优秀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

2、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江苏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做好省委教育工委对高校发展党员的要求工作。

3、规范发展党员程序。在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受、教育、考察和转正的每一个环节做到严格程序、严格把关,进一步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六项制度的意见》(苏组发【2013】5号),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4、加强党员队伍的质量监控。推行党员发展的全程记实与质量监控评估机制,落实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发展对象入党介绍人的引导与培养的责任,做到“谁联系,谁培养”、“谁介绍,谁负责”,重视并做好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定期对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重视做好党内信息统计与统计数据的分析使用,加强党内信息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做好党内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做好党组织关系转进与转出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党员教育注重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经费,强化阵地建设,为党员教育提供组织保证。学校党委组织部门每年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分解培训任务,明确培训对象,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机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同时,把党员教育与业务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党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党员业务骨干与模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员教育培训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全校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2、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做好不同层面与类型的教育培训工作。

(1)以提高学校党委和各党总支的执政能力为着眼点,加强党委中心组成员和各党总支班子成员教育培训。每年年初制定学习计划,结合学年年度工作目标及发展规划,明确学习专题、学习内容,采用请进来面授和领导亲自讲课、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围绕专题交流畅谈、撰写心得会、观看警示片接受教育等形式,提高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加强了对党政班子成员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政绩观的教育。

(2)以提高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党员理论教育。

第一,以创建“学习型支部”为载体,开展了“学习型支部”、“最佳当日活动”的创建与评选活动,开展学党章、学十八大理论等培训。使党员干部人人讲学习,个个有提高,进一步树立党员干部和各基层党组织良好形象。

第二,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党员教育,从党员到各级党支部和党总支开展自检、自查,形成整改报告,落实整改措施,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党员干部、各党总支谋事、做事的能力。

(3)注重党员教育的载体建设,设立各系(院)党总支分党校,开展不同层面教育培训。各分党校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三个层面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加强入党申请人对党的认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育,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动机、党的理论政策教育,进一步增强发展对象党员权利、义务,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培训,把不同对象的教育工作做实。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学校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形成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管理,违纪处理与责任追究。同时,完善党员定期学习制度,规范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各党支部坚持单周政治理论学习,双周业务学习,党员学习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教育有序开展。

4、理论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内容,扎实开展党建活动。学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党员教育与党建工作相融合,以开展深入扎实的党建系列活动来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党员发展工程中,重视入党前教育培训,入党后终身教育有计划,落实不够。各党总支、支部十分重视入党前的入党动机教育,党的理论政策、党员权利与义务教育。对入党后党员教育有规划,但缺乏推动。

(二)党基层组织建设实效性、创新性有待提高。党支部活动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组织生活重表象,轻质量,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对新党员发展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党员发展缺乏应有的考核评价机制,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端正,宗旨意识不强等情况。

三、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党总支、党支部要站在加强党建工作,提高党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做到能谋事、谋大事,能做事、做成事。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行动上把党员发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调查研究,统筹部署,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党员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二)强化培养教育,注重质量。要以实践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训途径、方法,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制定培训计划时,学生、普通教师、高知群体加以区别,根据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动态、文化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导,体现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抓好培养教育,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调查了解不同群体政治追求和入党心态,采取不同手段,有针对性加强教育。第二,注重质量,重点发展。通过教育培训,培养联系人、介绍人的引导培养,确定重点发展对象,做好后备队伍建设,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吸引力。第一,要切实加强党支部建设,通过先进党支部创建,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增强党支部内在吸引力。第二,要以先进党员典型事迹,强化党员主体意识,改进部分党员意识观念淡薄的倾向。第三,加强党日活动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党日活动载体作用,使党员在活动中受教育,有领悟。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党员促进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市“3个50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当前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和党员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将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三方面任务,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创新党员培养机制,加快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员人才队伍,提高广大党员服务基层、凝聚群众、创业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本领,为我市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两个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旨在通过基层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的紧密结合,实现党员与人才的“梯进培养”,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活力。自2011年起,每年要将60名各行业人才培养成党员、60名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60名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市党员队伍的人才比重明显增加,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明显提高,破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发挥。

三、基本原则

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注重宏观指导。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管宏观、定政策、促协调、优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党员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统筹推进党员人才队伍建设。

2、坚持区别情况,注重分类指导。要充分考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相应的培养重点、措施和载体,实施分层、分类指导,提高培养效果。

3、坚持统筹规划,注重整体推进。要紧紧抓住党员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作用发挥三个关键环节,整体规划,稳步实施。既要突出重点,注重培养优秀群体加快成才、成长,也要兼顾一般,关心和培养一般的党员人才。

4、坚持解放思想,注重改革创新。要注重工作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和方式方法创新,建立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5、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党员人才的动态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确定培养对象

每年年初,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采取逐村(社区)、逐企、逐人的办法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摸清各个社会领域中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生产经营技能或专业特长、上进心较强的优秀党外人才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将其作为党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二是要摸清现有党员(包括外出党员)的从业情况和个人专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较轻、发展潜力较大的党员,将其作为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的重点培养对象。三是摸员队伍中骨干力量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从中挑选一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评价高、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先进分子,将他们作为各行业管理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根据调查排摸结果建立本镇(街道)、单位人才信息库,并进行定期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活动开展需要、本单位党员占全市比重等因素,从人才库中挑选一定数量人员作为年度“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二)分层分类,落实培养措施

按照分层分类培养、因人施教的原则,明确不同类型党员的培养重点,根据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单位工作实际,落实不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措施。

“3个60”之一:将各行业党外人才培养成党员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人才培养成党员,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培养成党员,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外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为党员。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每个党员培养对象确定一名入党联系人,着眼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培养对象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谈话每年每人不少于两次。二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重点培养对象培训班、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交流会、组织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组织优秀人才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每年每人参加学习培训不少于两次。三要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较快、群众公认度较高的优秀人才,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进一步落实理论培训、岗位锻炼等各项培养措施。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及时吸收入党,确保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个60”之二:将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员工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普通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是强化专业培训。各镇(街道)和市直单位党组织要针对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技术特长,将党员人才的培养与紧缺专业人才培训、企业生产经营人才轮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函大”培训、社区再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采取专题培训、实用技术讲座、学习观摩等多种方式,着力提高党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发展致富能力。每个培养对象参加专业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二是强化岗位培养。要通过在上班时间佩戴党徽、工作牌等形式和开展服务标兵、先锋示范岗评选等活动,让培养对象在岗位中亮出身份、亮出形象,强化党性观念和争先进位意识,主动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要根据培养对象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优化岗位设置和工作安排,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针对个人不同特点采取交流、轮岗等形式,让每个培养对象都能在不同岗位实践中得到锻炼,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逐步由“专才”变为“通才”。三是强化组织帮扶。党组织对培养人选要明确培养联系人,进行结对帮带,帮助解决培养对象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在组织上帮助、政策上倾斜、项目上扶持、舆论上支持,把具备条件的党员培养成各行业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

“3个60”之三:将党员骨干培养成各行业管理人才

农村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社区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社区建设和服务骨干培养成社区干部,企业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生产经营能手和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重点是把党员中的优秀业务骨干和服务标兵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

重点落实以下培养措施:一要加强管理素质培训。在不断提高培养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管理方法、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素质培训,使他们尽快符合领导干部和管理岗位要求。每年每人不少于一次。同时,要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结对子的形式,传经验、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有意识地安排培养对象到一些条件较差、矛盾较多的基层单位担任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主动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在艰苦实践中熟悉情况、积累经验、磨练成长,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三要不拘一格选拔任用。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为后备干部,通过挂职、外派等形式,继续加以培养;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各方面条件基本成熟的培养对象,要果断提拔任用,让他们尽早在基层领导班子和各行业管理岗位上唱主角,挑大梁。

(三)组织考评,确保取得成效

街道在年末要对每个培养对象进行综合评定,对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给予一定嘉奖;对表现不合格的,视情况纳入下一年度培养对象继续培养,德、能、勤、绩、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应及时剔除出培养对象名单。同时,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台账资料,每个“3个60”培养对象的个人简介、列入培养对象时间、培养目标、参加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情况、各方面表现、党组织评定意见等都要记录在案。

五、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3个60”党员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订本单位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扎实有序推进,真正做到责任到位、宣传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创新培养方式。要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和党员的特点,探索、尝试适用面广、接受度高、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充分调动党员、人才接受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优秀人才到党员、党员到技术业务能手和发展致富能手、党员骨干到管理人才的转变速度。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6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三培养”工作旨在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与当前我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支柱产业结合起来,促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增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党建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本领。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党员形象,增强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促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影响、带动和凝聚群众发展农村经济;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不断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力量的需要,又是引导致富能手富而思进,增强党员队伍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就是要培养一大批既能给群众起示范作用,又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的基层干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开展“三培养”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致富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努力造就一支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力争在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内内把全乡300名以上的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100名以上的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50名以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组干部。致富能手应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一定的经营专长,年收入分别达到全乡农民人均收入的1.5倍以上。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全乡开展农村“三培养”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一)认真调查摸底,确定“三培养”对象。各党支部要组织专门力量,采取逐村、逐组、逐人(致富能人)的办法,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有关情况。一是要把全体村干部作为致富能手的培养对象,尤其是要把村组主要干部和其他年轻村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同时,摸清农村党员(包括外出党员)的从业情况和技术特长,从中筛选出年纪轻、致富潜力大的党员,将其作为致富能手的培养对象;二是摸清农村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工商业主等经济能人的基本情况,从中遴选出思想觉悟高、群众基础好、有培养前途的致富能手,将其作为党员的培养对象;三是摸员致富能手的基本情况和具体表现,从中挑选一批年纪轻、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头致富后又能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作为村组后备干部,将他们逐步培养成为村组干部。

(二)合理制定计划,确定“三培养”目标。各支部每年都要结合各村实际,根据“三培养”对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为每一名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确定年度培养目标(每年要培养致富能手多少人、培养党员多少人、培养村组干部多少人)。

(三)加大工作力度,落实“三培养”措施。按照因人施教、分类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取学习培训、技术指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要为培养对象建立培养档案和培养联系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未富党员由致富党员和下乡干部联系培养,致富能手由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联系培养,党员致富能手由乡党委委员和支委联系培养。

1、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重点要落实好以下措施:党支部要针对培养对象所从事的行业情况和本人的经营、技术等特长,逐个进行认真分析,与培养对象共同探讨研究致富办法,帮助其找准一条切实可行的致富路子或经济发展项目,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等农业项目和家庭服务行业等二、三产业。二是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在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凡是有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要重点向“三培养”对象倾斜;要帮助培养对象落实发展资金,对投入大、自筹资金较困难的,信用社要建立信用党员担保制度,落实信贷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扶助资金予以扶持;农科、畜牧、烟草、科协等部门建立科技服务网络,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各培养联系人要帮助培养对象解决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遇到的难题,组织专门力量千方百计为培养对象提前、产中、产后各种配套服务。三是强化党员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和有关政策业务培训。乡村两级要采取结对帮扶、技术讲座、学习观摩、发送科技致富系列电教片和实用技术资料等办法,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着力提高他们开发种植、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第三产业的实际能力,使他们尽快成为致富能手。

2、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致富能手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高致富能手的思想政治觉悟,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交心,吸收他们参加党内学习活动等,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着眼于增强致富能手的群众基础,鼓励他们先富带后富,并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积极为周围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以实际行动帮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要采取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组织经验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每年组织致富能手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积极慎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通过组织培养,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较快,群众公认度较高的致富能手,要及时把他们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好各项培养措施。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对符合入党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

3、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党员致富能手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上。一是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利用乡党校和各种培训班,组织培养对象参加定期培训和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同时,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对经过筛选的党员致富能手,要组织他们与现有村后备干部一道参加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让他们参与村里有关工作,使其熟悉情况,积累工作经验,并接受群众的检验。三是严格把关,注重选拔,及时使用。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对符合后备干部标准的培养对象,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列为村后备干部,继续加强培养。条件成熟后,及时把他们选拔进村“两委”班子或担任村组干部,进一步增强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四)不断完善提高,总结“三培养”经验。在开展"三培养"活动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做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有明显成效,三年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培养标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要对不合适的人选及时进行调整。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促使培养对象不但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上有所作为,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且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明显提高,成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头羊”。总之,要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努力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前农村实际的“三培养”的成功做法,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

三、工作要求版权所有

开展农村“三培养”工作,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所创新,讲求方式方法,注重实际效果。

1、要把这项工作与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结合起来。各支部要把“三培养”工作作为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围绕强核心的要求,注重把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把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培养致富能手的重点对象。要求全体村干部在“三培养”工作中,要身体力行,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基层干部。

2、要把这项工作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要着眼于强素质的要求,大面积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开展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包括经贸、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等知识培训。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育,帮助其树立勤劳致富、带头致富光荣的思想观念。要狠抓培训质量,确保每个培养对象都能得到培训。在坚持重点教育培训的同时,加强对其他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培训、扶持、帮助,促使其增强致富能力。

3、要把这项活动与强化乡级机关各站所服务职能结合起来。各站所和干部职工都要把参与和支持“三培养”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协助支持村党支部开展好这项活动,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党支部要在今年7底前,制订出本支部“三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四、组织领导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高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142-02

高校党校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是学员学习和理解党的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端正学员入党动机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学员党性修养的锻炼过程。抓好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对高校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学生党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党的事业和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现状

(一)培训对象

近年来,参加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人数逐年上升。以某高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为例,2009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51名,其中学生647名,教工4名;2010年第一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158名,第二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135名,其中学生2 293名,教工7名;2011年第一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241名,第二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486名,其中学生2 551名,教工13名;2012年第一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323名,第二学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 415名,其中学生2 731名,教工7名。由此可见,由于高校对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视以及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规模将变得越来越大。

(二)培训方式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要对入党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五至七天(或不少于40学时),并指出:“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1]这一规定,正是各高校党校制作党课课表和制订培训计划的依据,也体现了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组织发展方针。培训方式通常包括专题讲座、自学、班级讨论等。近年来,很多高校党校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培训环节,如社会实践锻炼、红色文化教学参观等。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学院党校的培训课程不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新增了红色文化教育板块,而且在实践活动上也要求开展相关的素质拓展活动、实践锻炼活动(如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山历史陵园等),以增强学员对党的直观认识和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工作流程

入党积极分子的整个培训流程包括制定培训方案、各学院上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报名一览表、分班和编班、确定党课时间、地点和上课教师、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典礼、学员上课和考试、批改试卷、评选优秀学员、制定结业文件、制作结业证和优秀学员证书等环节。尽管学员的培训时间在五天左右,但是准备培训的过程是较长的。以各学院上报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报名一览表为例,在报名过程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培训数据学员相关信息会经常出现一些变化或失误,所以通常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或确定的,常常会出现反复确定几次的现象,甚至还有在培训结束后做出修订的情况。

(四)设立分党校

设立分党校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在500人以上的学院可以设立分党校。分党校校长由该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二是由于地域性因素,院与院之间距离较远,集中培训难度较大,也可以设立分党校。分党校校长由分院党委书记担任。设立分党校后,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由各分校具体承办,包括培训时间、培训教室和任课教师都由分党校自己安排,但培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考试试卷由党校统一规定、统一要求、统一发放,最后统一改卷、统一审核、统一颁发党校结业证和优秀学员证。分党校培训的具体工作要有指定的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专人负责。党校对分党校实施全面的督促和指导。

二、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培训质量下滑

足够规模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就以上党课迟到的现象来说,在从前是几乎不存在的问题,而现在迟到是常事。党校指导教师一再强调党校培训纪律,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迟到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还有缺旷的现象。再就党校考试的问题来说,从前考试是闭卷,考试纪律非常严格,作弊、代考之类的现象少之甚少;而现在,考试是开卷,缺考、代考的事时时发生。可见,如果一味强调学员的数量,势必会导致培训的质量和学员对党的认识水平不断降低。

(二)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学员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一部分学员在入党动机上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盲目性。有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就业,有的是为了有一个党员称号,有的是父母强迫所致,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员入党动机不纯导致这些学生上课迟到、讲话、玩手机,消极对待,有的甚至不认真对待党校考试,出现缺考、代考等违纪现象。由于学员入党动机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党的理论学习显得比较被动,把理论知识的学习纯粹看作是一种形式,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够。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学员对党的基本知识是极度缺乏了解的,政治觉悟较差,学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党校班主任流动性很大

各院(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都是由党校班主任担任,而党校班主任是由各院(系)的学生支部书记具体担当。他们多是身兼数职,精力有限,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管理和指导学员。有的刚刚熟悉工作便被调整到其他岗位上,工作缺乏连续性;有的是刚刚接手,对工作还不够熟悉。因此,党校班主任的流动性很大,业务不精,这势必会影响对学员的管理力度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质量。

(四)时间、教室及任课教师具有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培训人数越来越多,所使用的教室必须是大教室(如阶梯教室、多功能厅教室),才能容纳培训庞大的数量。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如多媒体设备等,以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上课的质量。通常情况下,高校上党课都是在周末借用学生教室来进行培训。但是在周末由于学生上课(如选修课)、各种考试(如医疗公共卫生考试、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等)及各种培训课程等。因而,党课时间的确定会出现一变再变的情况发生。上课时间一旦发生变化,会直接导致上课地点的变化。但上课地点的变化又不完全受时间的支配,还有上述一些外力因素的影响。此外,党校教师也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由于党校任课教师一般都是聘用校内专家教授如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而他们本身所肩负的教学任务、行政管理工作等工作原因以及个人原因等也会使得部分任课教师的确定发生变化。所以,党课在时间的选择上、教室的确定上和任课教师的聘用上经常会出现更换和反复修改的现象。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党校培训的进程和效果,还会使学员对党校培训班产生不严肃、不认真的感觉。

三、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解决措施

(一)控制学员数量

批量式的发展学生党员,是降低学员质量和影响党校培训效果的直接诱因。从各院(系)的入党积极分子学员开始报名起,就应该严格把关。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写了入党申请书或是所有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都应该送进党校参加培训,而是应该控制在一定学生党员数量的比例下,把那些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各院(系)党总支一系列的选拔、考核和择优等程序之后,再报上党校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既能避免这种批量式的发展,又能让学员的质量提高,增加党校的威严和严谨。

(二)严格管理培训

在整个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期间,严格考勤,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首先是对班主任严格要求。只有先把班主任抓好,才谈得上管好学生的日常培训;其次,严格学员考勤。学员上课不能迟到,缺旷一次,自学讨论、社会锻炼一次不参加,就取消本次培训资格。再次,严格考试纪律。缺旷一次、没有修完党课课程、结业考试不及格者,一律不颁发结业证。

此外,建立、健全党校各项规章制度是党校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强化党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措施。根据党校培训工作的需要,可以制定《党校指导教师职责》、《党校班主任职责》、《上课教师职责》、《党校考试规程》、《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考核表》等相关文件。总之,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党校培训工作得到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严格要求,严格考勤,严格管理,才能达到党校培训的效果,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质量,促进党校教育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

(三)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为了保证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教学任务能更好地完成,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党校教师队伍。党校任课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及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第二,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综合素质。在讲授过程中,能胜任教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第三,整个教师队伍由各院(系)领导干部、专家教授或党总支书记构成。他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都是中共党员,具有高级职称。党校任课教师在党校的课程可以列入本人教学工作量。

(四)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培训方式要注重形式上创新,增强培训效果。要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培训,使培训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上课质量和培训效果。除了请校内专家教授上课之外,还可以聘请校外先进人物、优秀人物等做报告和讲座,现身说法,使培训更加生动、更有现实意义。社会实践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党校的重视,组织一至两次的参观,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感知革命历史和民族英雄,能够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革命战争的认识和理解,直观地了解民生和国情,使培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8

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基层党员和干部以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市镇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以市镇党校主要阵地为依托,能够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既要培养大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干部队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实行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

(三)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多年来,市委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党员干部全员培训,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培训对象广泛性不够,科学开发教学资源意识落后,管理考核服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培训任务不饱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尤其是农村党员,得不到有效培训。镇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镇党委重视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市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完善教学布局,加强市镇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出发点,通过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市镇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发挥市委党校的主阵地和整合协调作用,优化配置全市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新格局。

2、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市镇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通过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形成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新体系,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通过对市内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市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调配、统一使用、提高效率的新机制。

2、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市镇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3、通过对市镇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对现行市镇党校教育培训体制的改革,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纵向建立由“市委党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同时把部门党校、街道、社区党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校也纳入到培训体系中;横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之中,构建市内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大党校”格局。

(二)拓展教育培训对象

市镇党校在重点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市镇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象拓展到全市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才(包括街道、社区全体党员、企事业单位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

市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市镇(街道)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社区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骨干,党员中心户、示范户负责人,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同时,依托市行政学校开展对公务员和党外干部的培训。

各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直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

部门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部门管辖二层机构负责人、部门责职范围内的各类人才。

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

街道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居委会主任、城乡下岗失业人员、辖区全体党员干部。

社区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居民、辖区退休党员干部。

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和数字农户骨干。

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心农户和数字农户。

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

(三)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按照“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加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区情和市情、镇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法制意识。

3、加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一是对乡科级和村“两委”干部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组织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重点进行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四是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五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六是对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重点进行街道、社区管理、社区教育、卫生、家政服务等培训,为街道社区搭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教育平台。

(四)改革市镇党校的班次设置

1、改革市委党校的班次设置,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发挥市级党校在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教育培训以及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拓宽市级党校培训范围,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在坚持办好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和任职培训班、理论骨干培训班等主体班的基础上,增设农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技术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专题培训班。同时,还要办好相关师资培训班,为各镇(街道)党校、农村示范基地、农家课堂培训师资。要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作为市委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街道社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协调指导。以市直各部门(单位)培训基地以及镇(街道)、村(社区)培训点为延伸,协调指导市直部门、各镇(街道)党校、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农家课堂举办各种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班。

2、改革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各镇党校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协调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本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设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要根据企业需要,协助企业搞好企业工人岗前培训、职能技能培训。要结合“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试点活动开展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培训班。

3、完善部门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强对部门单位党校的宏观管理。各部门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口支持农村、企业,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术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部门工作人员的各类培训班。

4、改革街道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大对辖区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各街道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街道所管辖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城乡失业下岗党员再就业培训班等,重点提高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5、完善社区党校培训班设置,搭建一个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教育平台。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等培训班,要以社区党校为依托,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采取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家政文明礼仪、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提高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区的教育平台。

6、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班设置,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培训工作。各非公经济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党校建设,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要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产业工人,把培训放到生产车间,重点加强《》、《劳动法》、《合同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构建节约型社会等知识的培训,使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加快企业发展的先行者,合法经营的示范者,共同致富的促进者,实践宗旨的领跑者。

7、完善农村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培训班设置,提高农村协会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专业协会要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服务,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培训示范基地,吸引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培训,重点举办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数字农户骨干培训班。

8、改革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班设置。要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和经济能人家中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和中心农户,并在他们家中开设农家课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政策法规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型农户培训班等,要把培训延伸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施教。使党员成为实用技术的推广者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五)创新市镇党校的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市、镇、街道、非公经济组织实际的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理论培训要改变目前“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培训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别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我市作为全区10个试点县市之一,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案的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和经费,认真探索,努力取得我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为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时间安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人员和办公设施,制定实施方案;

2、培训网络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具体分工,明确各培训网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4、建立师资库,由涉农部门和市委组织部提供有关人员名单;

5、建立教材库,由各专题老师编写汇编成册;

6、组织教师编写、收集本市生产建设、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

7、各级培训网络确定好所设置的培训班次、办班时间、参训人数、授课老师等;

8、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

9、做好经费预算。

第二阶段:8月16日-10月31日为办班培训阶段

1、市委党校举办10期培训班,每期100人,共培训1000人;

2、各镇党校培训3期,每期100人,每镇共300人,全市共培训6600人;

3、各部门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18000人;

4、各街道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540人;

5、各社区党校培训2期,每期50人,全市共培训2360人;

6、各非公经济党组织党校培训4期,每期100人,全市共培训2000人;

7、各村专业协会每村培训100人,全市共培训27800人;

8、每村设5个农家课堂,共1390个农家课堂,每个农家课堂培训30人,全市共培训41700人。

培训网络共培训10万人。

第三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为总结交流阶段

召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一个镇召开,选择几个参观点。同时写好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迎接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交流会的召开。

第四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

五、推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在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拓展”,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平台,同时,各部门、街道、社区党校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各类人才。因此,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不仅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市级党校的协调功能

市委党校既要体现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市委工作部门的作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负责对各级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对各部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协调,负责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经费和培训设施的统一调配使用、培训绩效的评估检查、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等日常事务。此外,还负责协调指导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加强“三库一地”建设

针对当前党校现有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缺乏实用技术培训师资和实习场地的实际,重点抓好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实习场地建设。

1、师资库的建设。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领导干部+党校教师+科技专家”结合、专家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二是从市内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是从自治区、玉林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和相关课目的兼职教师。四是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五是与其他市、县党校系统联系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六是建立领导干部师资库,根据领导干部的专业特长,聘请他们给培训班上课。

2、教材库的建设。要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市委党校电教C级网站的作用,筛选符合本市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从本市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市委党校要建立专题片库,专题片库存量要达100种200部以上,各级党校也要不断更新充实电教片。

3、案例库的建设。在普遍研究收集国内培训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别要注意编写我市范围内各种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

4、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每镇最少选择10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现场。采取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四)理顺市镇党校的管理体制

一是成立**行政学校,市委党校与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归属市委党群口统一管理。各级党校业务上接受市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本级党委领导。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要加大市委党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行调整,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师及管理人员,完善进出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三是各级党校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配备1至3人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级党校的培训工作,并对负责对下一级培训进行指导。

(五)加强市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市委党校要逐步完善包括办公场地、教室、宿舍、图书资料室、电脑室、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二是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要做到有培训场地、图书资料室、多媒体等教学和办公设施,有条件的镇还要尽可能建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三是要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

(六)多渠道筹集教育培训资金,不断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自治区和玉林市对我市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一是把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的状况,逐年予以提高。二是市级留存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教育。三是各部门的培训专项经费,要按照“来源渠道不变、使用途径不变”的原则,纳入全市教育培训体系经费的总盘子。

(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各培训网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改革现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市委党校由自治区党校、玉林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由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由各镇党校组织评估。在评估中,参加评估的人员构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既要重视对实施培训工作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既要重视年末考核结果,也要重视平时的考察,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出台相应的检查评比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定期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效纳入党员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部门负责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的培训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分析;开展

一、党员干部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管理欠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还处于分散管理阶段,组织部门对各单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办班审批和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盘棋”,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较为突出;各单位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性不强、系统性不够,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现象较为普遍,少数单位甚至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借培训和参观考察为名乱收费或组织变相公款旅游,既加单位负担,更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

2.师资缺乏经验,培训手段原始简单。有些承担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单位疲于应付完成培训指标,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管理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探索研究不够深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要以政治理论为主要内容,以课堂灌输为主要方式,以书面测试为主要评估手段,“一支粉笔一杯水,一本书来一张嘴”也就成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最常见的现象。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社会化办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类民办培训场所来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体上表现为“四个不够”,即吸引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方式不够灵活、效果不够明显。

3.效果评估方式单一,培训成果运用较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前还缺乏科学的、完整的质量评估体系,对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如何、综合素质提高状况如何、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如何都缺少较科学的判断标准和依据,因此,对党员干部的评估仅限于查阅读书笔记的数量、集体学习的次数、出勤率是否达标等表层现象,各类培训结业评优或奖励措施等培训成果都没有作为可靠的评判依据在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得到实际运用。而正因为如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级党员干部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学习不深,效果不佳。

4.培训管理针对性不强,尚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从管理层面上看,培训机构负责人员不能放开手脚进行严格管理,由于管理不严难以建立良好的学风。从学员方面来看,有的学员对单位安排的党性锻炼活动不但不参与,反而还冷嘲热讽,认为只要交了培训费,去不去上课、参不参加教学活动无关紧要,经常借口“工作忙”,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者是人来了却是敷衍了事,走过场而已。凡此种种,既降低了培训机构的威信,又损害了教育培训的学风。

5.学员学习氛围不浓。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热情,主观上并不想参加党校的主体班次培训,参加者大都是“被安排”参加党校主体班次学习。上课时昏昏欲睡,得过且过。培训教育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不够,教、学双方缺乏积极的互动。受训的党员干部只是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发言权和主动权不够,由安排培训向主动申请培训的机制转变远未实现,教与学的关系远未理顺。

二、党员干部培训的重点内容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立足当前、事关长远的基础工程来抓,逐步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培训模式,还需要在具体工作环境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目前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而对新党员的教育培训内容没有规定,但依据中央开展企业新党员培训工程的目的,“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思想上入党”的要求,笔者认为,新党员培训应以为重点内容。因为,一是由的内容地位决定的。是党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调整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党的总章程,是全体党员的行动准则。作为新党员必须全面了解掌握的基本内容、规定、要求,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贯彻,维护,才能在具体行动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由新党员这个教育对象决定的。新党员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久,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等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这需要在今后长期的党员教育管理中不断去学习、强化,是一个长期的学习教育过程。而企业新党员培训首先要解决的是让他们了解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明确党员的标准要求,党员的权利义务、组织原则、党的纪律等,用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三是由教育培训的时间要求决定的。

三、党员干部培训的目的和方式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本着“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解决思想上入党”,明确提出了企业新党员培训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计,培训过程的实施都要围绕这个教学目的,服务于这个教学目的。防止那种只注重培训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发生。

在注重课程内容科学设置的同时,在培训形式上,着重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实践教育等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但在长期的党员教育培训实践中笔者感到,对新党员进行一定时间集中培训,是多种培训方式中,培训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能够保证学习时间,完成培训教学计划内容,很好地实现培训教学目的。但在集中培训中要杜绝那种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要把课堂理论讲授、组织学员开展专题研讨,让学员参与到学习教学活动中来,解决学员的疑惑疑难问题,组织学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四、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1.科学系统地进行全面规划。首先,应对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作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准确地掌握各层次各类别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程度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这是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前提。其次,应分层次确定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基本标准,以及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各类党员干部的具体标准,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标准坐标系,其纵坐标代表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层次要求,横坐标代表不同岗位的各类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定向要求。在构建好这一坐标系后,将每一位党员干部按照其工作岗位的层次和分工放到坐标系中去对照,确定出每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需求,再从整体上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教育培训规划。这样的规划不仅能够较好地将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在制定干部队伍整体培训规划的同时,也完成了干部个体的教育培训规划。

2.全面加强培训教学资源建设。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上,除了保证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建设外,应加吸收一些有较强硬件设置、现代教学设备配置的社会培训机构,重视运用和开发全社会的教学资源,用开放式的思维和市场运作的方式,使全社会的教学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所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应当加强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的各级党校和行政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同时还要制定规划,拿出措施,提升党校和行政院校教员的理论知识,达到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针对性的目的。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授课辅导向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转变,要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多开设一些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现场观摩、民情体验等课程。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应采用模块化结构,由培训机构向党员干部提供若干个培训的教学产品模块,参训人员在完成规定的基础内容后,可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自主地选择培训内容,实现自助菜单式培训,使培训的供需达到最佳匹配。要大力推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尽快实现远程网络教学培训。

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思路

1.适应时展需求,创新教育培训观念。观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要把观念创新放在首位。实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观念创新,关键是树立四个观念。

2.适应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多样化的需求,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开辟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内在要求。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方式为以学员为中心,让教师围着学员转,突出培训对象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员与学员、学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经验互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运用“相互交流”、“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思维训练”“自我突破”“拓展训练”等教学方法,做到“研讨、考察、实践、调查报告”相结合,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培训环境中总结经验,发现知识,开发潜能,提高素质。集中培训只能解决少数干部的学习需求问题,拓展干部培训渠道,就要要结合各地实际,灵活采用培训方式。如“请进来讲”、“走出去看”、“派上去跟”、“沉下去干”、“坐下来听”等。为扩大党员干部培训的覆盖面,探索如何利用“网上党校”,来合理运用党员电化教育片,开展了部分干部教育内容的网上培训,实现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查询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3.适应制度建设的需求,创新教育培训制度。制度建设是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坚持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与学习情况挂起钩来,建立健全述学、考学、督学制度,全面实行全过程教学考勤、考试、考核、检查等一系列培训管理制度,并在干部年度考核、正常任职考核中,将学习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述评,使党员干部个人学习行为与组织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党员干部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成辽.新编工会主席培训一本通.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党员发展对象培训总结篇10

 

根据镇党委统一安排部署,平房村党总支部按照计划安排对全体党员开展了教育培训工作,先将上半年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

(一)平房村党总支部始终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重中之重行列,明确了主要领导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了党总支部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为全面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夯实了基础。

(二)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平房村党总支部从建立健全和完善机制入手,认真制定了2018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做到长规划、短安排,既明确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又突出了不同阶段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落实。为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提高整体水平。

(三)平房村党总支部在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规范完善了村党员活动室以及村委会规范化建设,不但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又使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课堂教与现场学的结合,既保证了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又增强了党员科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勇于创新,着力开拓教育培训新模式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平房村党总支部在认真坚持党员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着力开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模式,以便使广大农村党员及时得到充电、提高和发展。

三、党员教育培训的几点体会

在镇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全面提高了党员的素质,是因为强化了党总支部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不然就形成不了浓厚的教育培训氛围,这项软任务就会软下来;制度要严,职责明确,才能实现常抓不懈,取得实效的目标。

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我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即使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实效,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偏高,文化程度较低,在接受教育培训的受益程度上参差不齐现象比较突出,有待于强化措施,认真落实,部分农民党员对学习培训缺乏认识,参与性不强。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为了使党员培训更上以台阶,我们下一步要抓好阵地建设,包括党员活动室、基层党建服务站等基础性建设。抓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