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作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0:32:26

党员作用

党员作用范文篇1

自3月中旬区委部署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区委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实践证明,开展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是区委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综合整治和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进行,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能否做好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工作,是对各级党组织驾驭能力的检验。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综合整治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区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从组织上保证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二、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综合整治工作的作用

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把做好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责任。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自身在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功能,以良好的作风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构筑社区建设管理长抓不懈、长抓常新的工作机制。要从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入手,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研究制定共驻共建制度,调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党建工作联抓、思想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生活环境联建、社区服务联搞的社区建设工作新局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发挥好“主心骨”作用。街道社区党员作为综合整治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在关键时刻要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要进一步创新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党员是模范,奉献在社区”、“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社区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等形式,不断激发社区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区委将在区直机关党员中试行单位和社区“双重管理”的办法,对他们8小时以外参加社区建设管理的表现作为干部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调动机关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要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党员和流动党员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交一个帮教朋友,包扫一个楼道(庭院)卫生,管好一片绿地,为社区发展出一个好主意”;总结推广“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一岗八组”、“党员志愿服务岗”等好的做法,使老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实现自身价值、体现先进性,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

党员作用范文篇2

一、扎实推进脱贫摘帽工作。

9月15日至9月25日,我局组建3个小分队,到青杠树村、化林村、银厂村深入开展了结对认亲工作,小分队由各个副局长牵头,深入群众家中,踏进田间地头,以开群众大会、院坝大会、与群众拉家常、摆龙门阵等方式,宣传宣讲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了解群众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给群众打扫院坝及房屋卫生的方式,拉近干群关系,以自身行动感化群众,让群众知恩、感恩。

二、扎实推进交通便民服务。

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以交通先行,助力群众精准脱贫,我局先后启动了提升改造以及部分产业路和入户路项目,开通了泸定至兴隆的客运班车,县城至德威公交车等,给群众带来了交通上的便利,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党员作用范文篇3

一、我区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特色和亮点

我区共有基层党组织2418个,党员58705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千名干部驻村挂点促教育、万名党员联系千家万户办实事”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社区)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制度,在16名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率先垂范挂钩联系村(社区)基础上,1**名镇(街道)党委委员建立了分片包点责任制,每人挂钩联系1个片或1至2个村(社区);镇(街道)各大办、各双管单位党组织建立了挂钩联系村(社区)责任制,以党支部为单位,全区800多名镇级机关党员干部协调、指导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选派108名干部驻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发挥骨干作用、带头作用。同时,各村(社区)组织好“万名党员联系千家万户办实事”活动,作为实践先进性的重要载体,作为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的深化,每个党支部组织50%以上的党员参与联系群众工作,每人联系3户以上群众家庭,特别是联系生活困难群众,认真听意见,找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送上党组织的温暖。

2、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为进一步体现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我区针对不同类型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区直机关党员开展以“三服务一促进”(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开展“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活动;企业党员开展“我为企业献一策、我为岗位作贡献”活动;教育系统党员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活动;卫生系统党员开展“我为特困病人献爱心”活动;驻村干部党员开展“为基层干实事、展党员先进性”活动;双管、金融单位党员开展“便民、为民、促发展”活动;村(社区)“两委”成员和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开展“强化公仆意识、增强为民本领”活动;务农党员开展“勤劳致富、致富思源”活动;无职党员开展“积极转变观念、带头创业就业”活动;年老党员开展“增强帮带意识、倡导文明新风”活动;流动党员开展“亮身份、作表率”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党员充分发挥了“五个带头”作用:即带头勤奋学习、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发展经济、带头建设和谐、带头整改提高,充分体现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大力加强民心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完善危重病特殊救助和临时救济制度,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使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3、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建立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长效机制。我区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理顺农村管理体制,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制度保证。在领导体制上,实行村居“两委”交叉任职、统筹分工、集体决策制度。大力推行“两委”交叉任职,创造条件让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居)委会主任、党支委兼任村(居)委。努力推进股份社理事会与“两委”的交叉任职,特别是股份社理事长要由党支委兼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主持全面工作,村(居)委会主任和其他“两委”成员都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互不重叠地分管具体工作。村、社区重大事项,要坚持“两委”集体决策,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召开“两委”会议集体讨论,形成意见后提交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在监督机制上,严格财务审批制度和经济审计制度以及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村(社区)要按照有关规定,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村(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及重要的村、社区事务财务等有关事项定期公开。村、社区事务公开监督小组收集群众意见并向党支部、村(居)委会反馈。在考核机制上,健全述职制度和民主评议工作制度。镇、街道党委结合年终总结对村、社区领导班子开展述职和民主评议工作。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村(社区)“两委”成员要在党员、村(居)民代表会议上作述职报告,并接受无记名测评投票。同时,区委组织部探索和总结出符合**实际的“八项制度”,构建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包括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农村制度、非公有企业组建党组织制度、主题实践活动制度、流动党员“一表一卡一库”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和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党员联系村务和联系群众制度、农村“两委”干部评议考核制度、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工作制度。各镇(街道)在此基础上搞好建章立制,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1203项,其中党建工作相关制度387项,村务财务管理制度338项,农村社会管理制度498项。

二、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进一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有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意义。

1、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表明,我们党是一个由千百万党员组成的具有充分代表性和广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通过千百万个党员来联系群众、凝聚群众、影响群众,进而来完成党的任务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事业就总体而言是全体党员的共同事业,党的工作、事业及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千百万党员同志。这就要求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期坚持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在党的自身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党组织始终以促进党员的全面发展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根本,为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2、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员的结构、社会角色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而较长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党的建设上单纯把党员作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致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党员很难认同自己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党员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往往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党员“应有的权利”;在党内监督上,往往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监督的对象,忽视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在党内管理上,往往只把党员作为被管理的对象,忽视党员平等参与党内管理的权利;在党的决策上,往往强调党员无条件地贯彻执行党的决策,忽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呼声等等,使党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组织本位”,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党员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同感,影响了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把党员作为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才会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3、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党的执政活动不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而是全体共产党员的共同实践行为。每名党员都是执政党党员,无论职位、身份和行业如何,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党工作,都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塑造着党的形象。人民群众总是从周围党员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来看待党、评价党。党员是党的执政活动的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党更需要依靠和发挥党员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各种政策、主张要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拥护,必须紧紧依靠每一名党员在具体生动的执政活动中去凝聚民心、赢得民心,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今后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党员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党内生活中能够积极行使党章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二是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要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教育激励机制,增强党员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党员的自然特性、社会特性、职业特性等基本标准为依据,对党员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党员分别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内容、要求和教育活动形式,以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义务意识和作用意识,从而增强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强化党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报效心理。不断创新载体,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创建平台,把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党的工作、党的建设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尊重和落实。

党员作用范文篇4

一、我市党员电教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市地处东南沿海,辖11个县(市、区),262个乡镇(街道),5659个行政村,现全市建有村级电教播放点5653个,社区电教播放点191个,非公企业电教播放点2375个。自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党员电化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市为中心,县(市、区)为主骨架、乡镇(街道)为支架、村(居、企)为依托”的四级网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这项工作发展很快,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越来越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欢迎。我们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是:

1、领导重视是关键。党员电化教育政治性、政策性强,涉及经费、设备、人员、技术等问题,因此,各级党委把党员电教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把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了领导分管该项工作,配备了专职党员电教工作人员;不少县(市、区)组织部的领导亲自筹资购买设备,亲自参与拍片审片,带头跑基层抓网点建设,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长期以来,正是由于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高度重视,把党员电化教育列入工作日程,解决实际困难,才使得这项工作顺利发展。

2、加强管理是保证。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以目标责任制管理为基本形式,以开展电教主题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增强教育效果为基本目的,强化党员电教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在加强管理上我们一是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企)三级,就党员电教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实行分级管理。二是硬化软件,实行制度管理。根据中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相继出台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制度》、《电化教育设备管理制度》等六项电教工作制度,逐步实现乡镇电教播放站“六有”规范化目标和基层电教播放点“五有”规范化目标,确保电教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建立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充实和修改《党员电化教育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中的考核内容,同时将考核结果计入乡镇党建工作考核总分,有效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电教工作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我市党员电教规范化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3、发挥作用是根本。我们始终坚持党员电教“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发挥好作用作为增强电教工作生命力的根本。一是整合资源,丰富片源。打破“部门性”抓电教意识,确立“全局性”办电教格局,构筑新时期大电教的框架,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在不断加强县(市、区)委组织部中心片库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了乡镇二级片库建设,为基层电教播放点提供片源保障。同时,我们还摄制了一线党员的典型事迹和基层党组织的先进经验,利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在省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我们有4部专题片在省里获奖,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落实播放收看,增强教育效果。我们在播放收看工作中,紧扣形式任务,增强教育的时效性;选好教材,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发挥网络作用,增强教育的广泛性。在播放内容上,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又有知识技能教育。在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注意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三是拓展职能,积极开展电教主题活动。在农村,我们广泛开展了“党员电教科技富民”主题活动,组织了农林等涉农部门的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在非公企业,我们开展了“党员电教双培养”试点活动,对党员电教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使党员电教直接进入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发展地方经济服务。

二、党员电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电教工作开展不平衡。在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电教工作认识不到位,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重农村、轻非公”等思想,再加上电教工作是党员教育的辅助手段,因此缺乏对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和指导,对党员电教这项比较花钱却又不能马上见效的工作缺乏重视。

2、电教片缺乏针对性,电教效果难以体现。3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教片内容不适应作为当前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现代大众传媒的多样性、时效性,对党员电教音像教材的内容、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基层党员同志反映电教片内容单一,结构不尽合理,不能满足党员的看片要求。例如在我市近三年发放的电教片中,思想教育和政策法规类的内容就占了80%以上,而技术培训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内容还不到10%,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员电教活动的吸引力,影响了党员电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3、活动载体比较单一,主题活动难以形成强势。调查显示:选择缺乏活动载体作为当前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占25%,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应设置活动载体,通过电教主题活动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活动。虽然我市近年来通过党员电教科技富民工程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激活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活力,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新的工作领域。但是与之配套的电教主题活动如技术比武、科技下乡等组织起来没有形成制度。特别是其他的主题活动创新不多,主题类的电教活动没有很好推陈出新,教育热点难以形成高潮,影响了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非公企业党建中取得成效。

4、播放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播放收看效果不佳。据统计,我市当前电教播放员中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7%,平均年龄超过40岁,专职仅18%。文化程度不高、年龄老化、普遍兼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是当前这支党员电教播放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由于个别电教播放员责任心不强,播放员变动频繁等原因,使得“播前有提示、播中有记录、播后有讨论”的要求成为一句空话,播放收看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影响党员电化教育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经过多年的实践,党员电化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合理的工作方法、详实的工作内容和有效的工作手段,是比较受到广大基层党员欢迎的。75%的调查对象表示喜欢党员电化教育这种方式。但在服务基层组织建设上的作用发挥上,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调查中,只有33%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党支部开展党员电教取得好的效果,55%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一般,更有12%的调查对象回答效果不好。这里边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归纳起来,在基层党建中,影响党员电教作用发挥主要是因为存在这么几个“矛盾”。

1、急功近利的政绩取向和党员电化教育成果转化过程潜移默化特征之间的矛盾。中央强调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速度和绩效作出了科学辩证的回答,这是对急功近利政绩取向的必然摒弃。但是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基层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在: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热衷于“短、平、快”的政绩,对涉及长远利益的基础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容易看得见的政绩“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艰苦工作却不愿投入精力。党员电化教育作为一种党员教育的手段,其作用方式和成果转化过程却是以潜移默化为主要特征。它做在今日,可能利在明天,它更多以“潜绩”的方式存在,这就必然和追求“显绩”的政绩取向发生矛盾,少数基层党组织也因此惯性地忽视了对党员电化教育进行研究、部署、检查、督促、指导;忽视了对党员电化教育发挥作用规律的探索、认识、把握、运用。

2、电教片的单一性与现实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总体上讲,现有的党员电教片形式比较单调,主要以专题片为主;内容比较狭窄,主要以典型宣传为主;时效上也相对滞后,基本上要滞后于新闻媒体。这和党员电教片生产流程、生产规律密切相关,也和我们缺乏对广大农村、非公企业、社区党员现实需求的掌握密切相关。当前党员电化教材的生产,从选题、策划、摄制、表现手法运用、合成等各个环节上看,都相对封闭。而优秀的电视作品,恰恰是个人才华和集体智慧的有机统一。因而如果没有敏锐地感知时代前进的步伐,没有敏锐地把触角伸向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没有敏锐地吸收广播电视新的表现手法、新的创作思维,就很难产生优秀的党员电教作品。同时,由于当前党员队伍的构成很复杂,党员个体的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对党员电教的实际需求自然也复杂多样。如果没有准确地把握广大党员的现实需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实施党员电化教育,就很难取得党员电化教育应当取得的实效。

3、党员电化教育模式相对固定和党员电教固有的创新属性之间的矛盾。党员电化教育从1983年在福建建瓯试点以来,就基本上确立了“两机一室”的教育模式,这种方式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具有技术成本相对较低,运行操作相对简单,接受比较习惯等特点。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计算机、互联网、卫星电视、远程教育等逐步成为信息沟通的主流。调查显示,农村党员所在党组织开展党员电化教育的主要方式集中播放占75%,虽然占有较大比重,但有28%选择组织收看党建栏目,7%选择上网观看,教育方式的多样性需求必然对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手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提出变革的要求。这种变革是一个是渐近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然要孕育出新的方式。而创新正是党员电化教育的固有属性,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必然和相对固定的传统模式发生矛盾。变革需求越是强烈,创新的脚步也就更加急促,传统的党员电化教育模式也越容易受到忽视。倒不是说传统模式会被取代,而是被补充、被完善。

4、党员电化教育高素质要求和专业队伍较低素质之间的矛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员电化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中组部在2002年全国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观摩会上对新时期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职能定位作了充分的阐述和说明,认为加强和改进党员电教工作,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是服务于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这一论述对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政治素质、技术本领、业务水平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电教专业人员平均较低的文化水平、不太合理的年龄结构使他们在实施“四环教学法”时也感到困难重重,设置电教活动载体、开展电教主题活动就更加困难了。专业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已经成为基层党建中影响党员电化教育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党员电教工作正处于纵深发展阶段,要在基层党建中充分发挥党员电教作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与对策,努力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农村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员电化教育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党员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形式,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必须站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自觉增强做好新时期党员电教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尽快使党员电教工作有新的起色、新的进步。当前,要认真贯彻好欧阳凇同志《在纪念党员电化教育二十周年暨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着眼点放在宣传上,立足点放在服务上,兴奋点放在发展上,树立电教出凝聚力、电教出战斗力、电教出生产力的意识,将电教工作提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2、围绕中心,分类指导。播放收看效果是检验党员电教质量的标志,因此要加强针对性,做到学与导、学与思、学与行三者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要结合自身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播放一批党员电教片,做到服务于党的建设、服务于改革开放、服务于企业发展。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农村实用技术教育和党员致富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上,深化开展“党员电教科技富民”活动;非公企业单位的党员电化教育应多反映经济发展主题方面的内容,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推广学习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开展“党员电教双培养”活动,切实做好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工作;社区党员电化教育要针对社区党员队伍的特点和思想状况,选择贴近社区党员生活实际,特别是党员和居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化解党员群众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3、提高素质,强化播放。播放收看是党员电教工作的生命,如果做不好播放收看这一环节,那么党员电化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谈起,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而播放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播放收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一要加强电教人员干部队伍建设。尽量配备专职党员电教播放员,有条件的乡镇要加强电教人员培训工作,电教中心要优化整合电教队伍,调整一些不适应电教工作的播放员,选拔一些热爱党员电教工作、政治、业务都比较强的同志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同时把电教人员培训纳入村干部学历培训。二要规范播放收看工作程序。要严格按照《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管理》等系列制度的要求规范播放收看工作,使播放收看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播放收看方式,做到党员电教内容、人员、效果三落实。三要结合各地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如针对山区行政区域调整后自然村分散的实际,在自然村建立电教播放点;针对个别山区党支部外出人口多,党员带头致富能力弱的缺点,开展电教播放中心户;针对非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播放时间应以业余为主,播放的内容以“短、平、快”的片子为主等等。

党员作用范文篇5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指出,老干部离休退休后,“一定要很好地安排照顾,基本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还要略为从优,并注意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坚定不移的政策原则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普遍实施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乡镇、村两级组织大批精减干部,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大量增加。据统计,**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乡镇机关退休、退养干部人数为150多人,行政村合并后精减干部2000多人。笔者在娄庄镇、俞垛镇分副镇级以上、机关中层正职、村定职干部三种类型对在职干部和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进行了比较,两个镇70岁以下的副镇级以上退休、退二线人数39人,机关中层退休、退养人数56人,村退职定职干部223人,而同类在职人数分别为36人、48人、139人。

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职时,绝大多数都是本乡镇、本村的中坚力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群众所支持、拥护和信任,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威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后,乡镇、村两级组织管辖的区域范围成倍增加,干部人数大量减少,各项工作任务并未减少,特别是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生活、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多数同志退休、退职后身体状况良好,特别是乡镇退二线的领导干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期间退养、退职的干部,年龄才50多岁,精力仍然比较充沛,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支队伍的力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帮助在职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替在职干部分担繁重的社会事务,为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献计献策,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应该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

**年下半年,我们深入全市镇村开展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在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中有近一半的同志退下干部岗位后能继续发挥相应的作用,时时处处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的本质。一是自觉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积极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不因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就“不问世事”,只要组织上有安排,就积极投入。二是注重以“四会”组织为依托,积极为党组织排忧解难。不少党员干部退休、退职后,积极参加“四会”组织(老龄协会、老区经济促进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并在其中积极开展工作,以帮贫济困为主要任务,采取资金援助、技术服务等形式,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解困,采取担保借贷、组织募捐、申请减免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娄庄镇“四会”组织近两年来先后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费20多万元。三是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利用一切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切切实实、点点滴滴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多数同志不但严于律已,而且抱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地教育和要求自己的子女和其他亲属。

多数镇村两级党组织在发挥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作用上或多或少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定期召开老干部座谈会、茶话会,向老干部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给老同志熟悉、理解工作的空间,给老同志献计献策的机会;积极建立健全老干部党支部,定期组织学习和参观活动,让老同志在首先掌握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感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积极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工作成绩;积极支持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四会”开展工作,等等。但从总体上讲,如何充分发挥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作用这一问题,普遍没有引起镇、村两级党组织的足够重视,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目前多数处于服从领导安排或自发的“单兵作战”状态,不少情况下发挥作用仅限于一时一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程度不高。据调查了解,乡镇机关中层以上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情况略好,发挥作用较好的约占60%左右,其中机关中层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比副镇级以上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情况要稍好一点,退职的村定职干部发挥作用较好的约占33.5%。

农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作用为什么难发挥,分析其原因,既有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原因,也有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个体的因素。

就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而言,不能有效地组织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调:一是“阻力说”。认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思想比较陈旧,对在职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因为“政见”不同和经济待遇等问题,经常“找麻烦”,“添乱子”,干预在职干部正常开展工作。农村中一度时期曾有这样一种不太恰当的说法,“多一个‘下台’干部,就多一份‘革命’的阻力”。二是“过时说”。认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都是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人,在发展市场经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今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三是“无谓说”。认为现在干部人数不算少,工作能够做得去,要不要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无所谓。四是“负担说”。认为现在不少乡镇、村在职干部的工资报酬都难以按月发放、甚至难以发放,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人数多,报酬也不低,而且上级三令五申要按时足额发放退休、退职人员各种福利待遇,在职干部见到老同志“躲”都来不及,更不要说组织他们正常活动、发挥作用。

就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队伍而言,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不能更好地发挥余热既有客观情况,也有主观因素。从客观上讲,一是少数乡镇、村党组织重视程度不高。有的镇、村党组织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存在“戒备”心理,不希望老同志介入乡镇、村的正常工作,甚至把老同志的热心错误地理解为是“找岔子”。二是缺乏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目前,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活动的主要阵地就是老干部党支部,发挥作用的载体主要是“四会”组织。据初步了解,全市18个镇虽然均单独设有老干部党支部,活动也基本正常,但活动内容比较单调。总支建制的村能单独建立老干部支部则为数甚少。“四会”组织由于党委重视程度不高、组织领导不够到位、活动经费缺乏保证等因素,能够正常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不过半数。三是部分退职干部特别是村退职干部报酬过低。由于乡镇、村财力有限,不少村退职干部每月只有不足100元的补助金,通南地区部分镇甚至不少村退职干部每月仅拿20-30元,客观上影响了一批退职干部的积极性。从主观上讲,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自身也存在不少思想上、行动上的偏差。一是退职后的不适应。有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喜欢用旧眼光看新事物,对乡镇、村党组织的工作思路领会不清,对在职干部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总与自己“想当初,……”比;有的认为在职干部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或是“小字辈”,喜欢凌驾于在职干部之上,喜欢发号司令,一旦自己的意见得不到采纳,就很不高兴。二是思想上的不平衡。退休、退职后不是拿普通群众比,而是退休干部拿离休干部比待遇,乡镇干部拿机关干部比住房,村级干部拿乡镇干部比收入,退职的干部拿在职的干部比福利,思想上的不平衡导致将精力放在找待遇上,不去思考退下来以后应该多为群众再干哪些实事、好事。三是日常生活中的不自律。有的常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整天沉迷于牌桌;有的以各种理由,不缴税费;还有极少数村退职干部参与或带头组织“龙会”等迷信组织,参与或组织群体性上访事件,与上级党组织对着干。这些人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甚至有时候起负面作用,影响了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身体状况良好,既具有较强的政治优势、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又具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丰富经验,既有熟悉党政工作、经济工作和其他方面工作的人才、又有掌握一定技术的专业人才。发挥好这部分同志的作用,既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开发,又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推动。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把广大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上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层党组织来说,要积极引导、组织好这部分同志,提供舞台,发挥好他们的余热。

一、构建学习活动阵地,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始终与时俱进

党员干部走下工作岗位后,参加各种会议、翻阅各种报刊、了解有关情况的机会明显减少,对上级的有关精神、要求往往难以掌握、难以吃透,往往可能直接导致对上级有关要求的不了解、对上级有关工作措施的不理解,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采取有力措施,提供载体,强化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

一是要合理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支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行政村合并后,乡镇、村管理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数量大幅增加,乡镇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总支,并按年龄、身体状况、生活区域、个人特点等设立分支部;行政村党总支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较多的,应尽可能单独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分支部,并尽可能安排专门活动场所,尽可能固定活动时间,方便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过组织生活,参加党的活动。

二是要办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流动党校。县市一级普遍建立了老干部大学,安排专兼职教员为离退休干部进行党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的系统培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办法可以下延一级,以乡镇为单位建立老干部大学分校或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流动党校,或定期不定期举办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班,由县市一级安排人员或乡镇选择有一定理论素养的老同志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进行专题授课,由乡镇党政负责同志每年1-2次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通报工作情况,适当安排身体条件许可的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近距离外出参观学习,并适当组织分组讨论,改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党支部读读书、读读报、发发牢骚的低质量组织生活,在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是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活动经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学习经费和党组织的活动经费要列入乡镇的财政预算,村党组织也要根据财力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学习和活动。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征订部分党报党刊和学习材料。

二、架设心灵沟通桥梁,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心理上激发奉献热情

党员干部在职时,每天忙忙碌碌,一旦退休、退职后,忽然间觉得无所事事,多少有些心理上的失落感和生活上的不适应。党组织如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及时以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对他们进行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奉献热情,反之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一是要认真抓好退休、退职前的谈心活动和培训教育。退休、退职时,不能手续一办了事,特别是对农村基层干部,要参照副科级以上干部退休、退职时的做法,建立退休、退职前的谈话制度,由党组织或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专人进行谈话,进行思想沟通,掌握思想状况,解除思想疙瘩,消除失落心理;了解家庭情况,掌握实际困难,帮助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关心。要建立退休、退职前培训制度。在充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培训计划,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对党员干部进行退休、退职前的专题培训,明确党组织对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要求,明确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告知身体锻炼、保健等日常生活中的知识。

二是要组织在职党员干部联系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定期走访慰问,及时把握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向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组织的工作及时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增进了解,帮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疏通思想上的“不解之结”,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对上级的有关要求变不了解为了解、变不理解为理解、变不支持为拥护。

三是要切实解决好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生活待遇问题。虽然上上下下在解决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待遇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市镇机关党政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期间规定退职干部与在职干部享受同等待遇,以及近两年我市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干部退休、退职后经济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乡镇与机关部门、村与乡镇、经济状况好与差的镇村、早退与晚退的干部在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客观上存在着差距。上级党委、政府有必要抓紧建立干部的工资统筹发放制度、住房补贴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探索和研究出台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办法,切实解决干部的后顾之忧。对已经退休、退职的村干部,待遇较低、前后不平衡性较大的,要通过建立老党员、老干部“荣誉养老金”等途径,适当解决部分待遇,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要通过建立老党员、老干部保障基金会等办法,切实帮助解决问题,一方面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积极奉献余热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在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设发挥作用载体,让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在岗位上继续焕发青春

不少乡镇“四会”组织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是帮助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帮助乡镇、村两级党组织分担了大量工作任务,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要在支持“四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程度,根据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的身体状况、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为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设岗定责”,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多领域、多形式、多渠道地发挥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作用,让他们利用各自特长,在新的岗位上贡献力量。

一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协作办”,组织他们直接协助开展工作,当好“协理员”。对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年龄不大的“二线”、退职干部,可以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建立若干专项“工作组”,安排他们直接参与党委、政府和村级日常工作。如,建立“‘双引’工作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积极投身“双引”工作;建立“技术指导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同志直接参与工农业生产的指导;建立“考察政审组”,组织过去长期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帮助考察、考核干部,帮助做好发展党员的政审工作,督查基层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三村’建设组”,组织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做好“五好村”创建、“薄弱村”治理和“后进村”整顿的领导、指导和督查工作等等。

二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议事会”,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当好“参议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本身就是普遍群众的一员,生活在普遍群众之中,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也靠得更“近”,可以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议事会,一些重大决策出台之前,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请他们深入群众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请他们及时反映一段时期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建立退休、退职党员干部“督导组”,组织他们评议在职党员干部,当好“监督员”。退休、退职党员干部不存在多少思想顾虑,敢说敢讲,可以为解决当前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和“两圈”表现难的问题增加一条通道。

党员作用范文篇6

民主理事会带来新变化

聂家桥乡皇城村是全乡最偏远、条件最差、人口最少的一个村。20*年初,村党支部成立了以8名退休老干部和老党员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民主理事会,由理事会定建设项目、管资金、管物资、管质量监督。理事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讨论决定修路,得到村民们的全力拥护。为筹集建设资金,理事会的老干部、老党员不仅带头捐款,动员自己的子女和亲属积极捐款,还不辞劳苦跑常德上长沙,找到本村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化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仅一个月时间理事会就筹集资金20多万元。工程开工后,他们又一心扑在质量监督上,当年6月,一条长2.6公里的优质水泥路顺利竣工,使该村成为全乡第一个硬化村级公路的村。“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乡采取这一做法,两年时间投入建设资金600多万元,其中群众自筹35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31.5公里,成为全县第一个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乡。

思考:农村老党员不是包袱,而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出看待、出挖掘运用。对老党员一方面要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常嘘寒问暖、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要针对老党员威信高、作风好、人缘广、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请他们主持民主理事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公益事业建设协会等群团组织的工作,使他们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皇城村正是利用这一优势,顺利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可喜变化。

捕捞村出了个“鱼博士”

沧港镇捕捞村是一个以养殖业为主的村。该村年轻党员郭爱华平时喜欢读书看报,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20*年村里建远教终端站点时,村党支部特意把站点建在了他家。从此,一有空闲时间郭爱华就上网查资料、学技术。20*年3月,他通过中国农业网找到了鱼乱筛、肠炎、出血病的防治办法,一试效果明显,他立刻把防治办法传授给了周边的村民,不到2天时间便在全村推广。当年,郭爱华在全村推广家鱼养殖和病虫防治新技术15项,为养殖户亩平增收200多元,他本人被村民亲切地称为“鱼博士”。

思考:在致富的征途上,农民最需要的是技术。如何把实用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鱼博士”的故事启发我们,可以很好的发挥农村那些年轻、文化水平较高的党员的特长,采取组织他们学技术、鼓励他们用技术、激励他们传技术“三步曲”的方法,把他们培养成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者,从而起到“教会一个人、带会一群人;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大户党员显身手

罐头嘴镇保北村普通党员李西彩20*年种植碰柑15亩,20*年销售收入11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碰柑大王”,前来取经的农户络绎不绝,对此李西彩总是毫无保留地传经授宝,但总感觉时间和精力不够。针对此情况,20*年初,镇党委出面组织成立了全镇柑桔产业协会,213名会员一致推选李西彩为会长。协会成立以来,聘请省、市、县柑桔生产专家来镇讲课11次,培训会员1300多人次,向种植户提供优质桔苗1万多株,推广碰柑种植3100多亩。协会还积极申请并取得了“湘沅”牌注册商标,通过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实行网上销售,使产品迈出湖南走向全国。2007年,协会组织销售柑桔近万吨,总额达700多万元,为全镇桔农增收60多万元。

思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农村涌现出了许多经济大户党员,这些大户党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较好的发挥了联户帮带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增强大户党员的带富作用,使更多的农民走上共同致富路?当前,比较好的方法是以经济大户党员牵头,成立农村各类产业协会或经济合作社,将从事相同产业或相近产业的农户纳入协会(合作社)组织,改单个的联户帮带为群体的联合帮带,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的整体优势,以产生更大的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扛着党旗去打工

党员作用范文篇7

一、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抗震救灾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及时传达到全体党员群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群众,在继续搜救被困群众的同时,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抓紧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积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准备工作。要按中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抗震救灾领导机制,确保抗震救灾各项工作领导有力、紧张有序、落实到位。要加强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对地震灾害中遭到破坏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恢复健全,在转移安置集中点应建立临时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有伤亡的,要抓紧补充或指定临时负责人。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任务落实、分工明确、密切协作、保障有力。

二、要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现实最直接的考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做到在所有灾区特别是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抗灾困难最大的地方,都要能看到领导干部的身影,听到领导干部的声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做组织抗震救灾的带头人,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带头人,做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困难的带头人,做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带头人。各级组织部门要在抗震救灾中考验考察干部,把领导干部在这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表现,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要大胆提拔使用;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调整;对擅离职守、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要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灾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抗震救灾中,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强自助,关心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灾区广大群众增强信心,战胜困难。要积极宣传党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受灾群众特别是遇难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安抚,维护好特殊情况下的社会秩序,确保灾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要主动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困难,尤其要尽快把已筹集到的帐篷、衣物、食品、药品等,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努力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要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发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那些奋不顾身、舍己为人,一贯表现好,符合党员条件,在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中表现突出的,要及时发展入党。

四、非受灾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要及时传达中央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和动员本地区本部门的力量,全力支持灾区抗震救灾。特别是医疗、民政、交通、电力、水利、运输、电信、金融、物资保障等部门的党组织,要全力以赴支援灾区,共同完成好抗震救灾的重大任务。要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开展捐助活动,帮助灾区度过难关。要从长远出发,及早谋划、安排灾区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各地各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守岗位,在大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的同时,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

五、在这次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灾区和全国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危难时刻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这是我们党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带领群众抗震救灾的先进事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及时和总结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弘扬自强互助的抗灾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振奋精神,团结一心,顽强拼搏,为抗震救灾作出更大贡献。

六、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发扬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精神,形成战胜困难,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强大合力。要采取措施,筹措资金,全力帮助灾区做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教育设施和干部教育基地的恢复重建工作,积极救助受灾党员,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教育设施损坏严重的,要加大救灾资金和党费支持的力度。要积极开展非灾区党组织与灾区党组织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资金援助、企业结对帮扶、党员个人爱心救助等多种方式,帮助灾区的党员群众和因灾害成为孤儿、孤老、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在全国组工干部中开展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活动,以实际行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党员作用范文篇8

1挂牌上岗、亮明身份、强化意识所有党员人人签订了安全承诺书,并在交接班室向职工进行了公示。通过“承诺”和“保证”,时刻提醒广大党员树立在工作中“该干什么、干好什么”的履职意识。同时公司党委还为党员共定制党员胸牌900余枚,为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订制党员桌牌168个,并特别为井下一、二线党员配发了253枚反光胸牌。通过亮明身份,展示党员先锋形象,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宗旨观念,真正发挥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的模范带头作用。

2建立隐患排查台帐,规范隐患排查程序每个党(总)支部都按照方案要求建立起了党员隐患排查台帐,队里每一名党员每个月在各自包保责任区内排查的每一条隐患,以及后续跟踪处理情况都一一记录在册,对党员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责任人、定整改期限、定复查时间”五定的方式进行整改。

3开设党员安全课堂,提高党员安全意识在活动中,公司各党(总)支部书记积极带头积极组织经验丰富的党员轮流为身边职工上安全党课,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知识,带动身边的职工学安全、知安全。

4建立包保示范岗,强化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了胶轮车队生产三班、综掘准备队生产一班、洗煤厂洗煤车间压滤岗等10个党员安全包保先锋示范岗,进一步推广党员包保、身边无事故活动中的先进经验,使其它支部学有榜样,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学先进、比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5结合企业实际,丰富包保内容结合节支降耗开展了“节支降耗、党员先行”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和党员“包修旧利废,保节支增收”活动,广大党员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从“办公费用管理、车辆管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共提出金点子、好建议80余条。结合消防安全广大党员包重点人群、重要防火部位,开展党员小分队巡查;针对交通安全,各支部将不放心人员包保到党员,党员深入宿舍、家中谈心走放60余人次,保证了职工群众的安全。

二、量化包保考核,正负激励

抓好落实为充分发挥包保党员及时履职、主动履职、优质履职的作用,公司党委还将党员无违章、身边无事故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支部精神文明考核范畴,实行党员违章一票否决,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实行月度考核。还安排专人每月对支部开展的党员无违章、身边无事故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检查督导,以保证此项活动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各党支部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考核管理,突出奖惩结果运用。如通风队党支部按照党员包保班组日常工作任务量的大小和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及发生违章风险的几率大小,综合评估给各个班组评定出责任系数,责任系数最大的为1.5,如瓦检班组和炮工班组;最小的为0.3,如女工班组,每月根据安全情况和责任系数进行奖罚,通过奖罚兑现,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安全包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员作用范文篇9

一、正确认识“党员主体地位”的含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员主体地位”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阐明了党员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而言的。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进程中,党员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能动实践者。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开展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整个党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阐释了党员在党内关系中的正确定位。党员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全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功劳大小,在党内的地位一律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

揭示了党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构建和运行的内在依据。从党内政治制度看,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党内民主的最高制度形式。从党的组织制度看,党的组织结构是党员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载体,党的组织体系是否按照党内民主制度组织起来,是否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行,是判断党员主体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的重要尺度。从党内运行机制看,健全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是构建科学的党内政治制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党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转的根本所在。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

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党员在党的事业中当家作主的地位,尊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地位作用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才有不竭的源泉。党的先进性是由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出来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只有细胞健康,党的整个肌体才会健康,党的事业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先进性建设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使党员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关心党的前途命运,真心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自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实践证明,抓住了党员主体这个根本,促使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夯实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形式,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以党内民主制度作保障。从当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要求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基点放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权利上。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党内民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全面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党员主体”的思想,尊重党员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经验,作为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改革创新的源泉。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局面,就能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党员主体地位要在党内民主制度中体现,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实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健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完善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的党内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保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抓住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要完善党员主体参与机制,通过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内事务中来;完善党员主体授权机制,通过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使党内权力真正来自于党员的委托并接受党员的监督;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从党的根本制度上保证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

党员作用范文篇10

一、正确认识“党员主体地位”的含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党员主体地位”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阐明了党员在党的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而言的。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进程中,党员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行为主体,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能动实践者。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开展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都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整个党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阐释了党员在党内关系中的正确定位。党员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全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功劳大小,在党内的地位一律平等,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二是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

揭示了党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构建和运行的内在依据。从党内政治制度看,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最集中体现,也是党内民主的最高制度形式。从党的组织制度看,党的组织结构是党员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载体,党的组织体系是否按照党内民主制度组织起来,是否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运行,是判断党员主体作用能否有效发挥的重要尺度。从党内运行机制看,健全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是构建科学的党内政治制度的基础,也是保证党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转的根本所在。

二、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

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党员在党的事业中当家作主的地位,尊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思想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们党对党员地位作用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先进性建设才有不竭的源泉。党的先进性是由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出来的。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行为主体,只有细胞健康,党的整个肌体才会健康,党的事业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先进性建设是党员主体的实践活动,只有使党员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主人,才能真正关心党的前途命运,真心维护党的威信和形象,自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实践证明,抓住了党员主体这个根本,促使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有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夯实党员主体地位;党内民主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形式,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以党内民主制度作保障。从当前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要求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基点放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体权利上。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党内民主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全面推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党员主体”的思想,尊重党员的智慧和首创精神,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探索积累的经验,作为推动党的各方面建设改革创新的源泉。实践证明,抓住党员主体这个根本,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和谐融洽、团结奋进的局面,就能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党员主体地位要在党内民主制度中体现,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实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健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党内民主机制。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完善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体系。科学民主的党内制度体系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保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抓住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这个关键环节。要完善党员主体参与机制,通过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内事务中来;完善党员主体授权机制,通过改革党内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使党内权力真正来自于党员的委托并接受党员的监督;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从党的根本制度上保证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