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3 16:05:36

绘画培训总结

绘画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建筑绘画;课程改革;课程目标

随着现代高职教育教学的飞速发展,专业课程对基础课程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以期更有效地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建筑绘画作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重要的造型能力和审美培养任务,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建筑绘画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程目标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和高职特色。

(二)课程内容单调、枯燥、缺乏专业特色。

(三)教学方法过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考核方式单一,未能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分别对建筑绘画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授课计划、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将建筑绘画课程与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结合,力求设计出一个更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建筑绘画课程。

一、课程目标设计

新的建筑绘画课程目标具有如下特点:

(一)具有明确的总体目标

课程总体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建筑绘画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专业课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而设定的,明确地体现出了建筑绘画课程的最终教学任务。主要形式是“通过……等任务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达到……能力。”

(二)课程目标系统化,具有高职特色

新的建筑绘画课程目标结合了现代高职教育特色,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形式上除了总体目标又分别设定了“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这样系统、详尽、明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本课程的教学方向。

(三)课程目标体现了阶段性的教学方向

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绘画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能力目标中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教学方向。

二、课程内容设计

对建筑绘画课程内容的设置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传统的建筑绘画课程内容与艺术类绘画课区别不大,缺乏建筑设计专业方向性。因此,新的课程内容突出了建筑绘画的培养目标。建筑绘画课程内容设置与专业应用结合是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实用造型能力的关键因素,我们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际应用元素进行了细致研究,找到了最贴近学生实际的训练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静物写生训练。静物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分成三个阶段训练。前期静物写生训练以几何形体为主,属于入门级训练;中期以常规静物造型为主,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后期则以建筑形态静物为主,利用模拟建筑的形象进行训练,训练学生的专业造型能力。三个阶段在难度上递增,符合绘画训练的规律,又与专业充分结合。

(二)建筑元素分解与重组训练。建筑形态元素包括建筑的结构、形体、空间、色彩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拆分与重组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提高学生对专业造型的掌握能力。

(三)能力转化训练。通过对建筑设计效果图造型和色彩的分解与重组等若干环节的训练,将绘画写生训练中获得的造型能力转化到专业设计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四)风景写生训练。通过以建筑为主体的风景写生训练,让学生掌握建筑形态元素特点与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专业造型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是最适合建筑绘画课程教学的。任务教学法具有很强的“驱动性”,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将课程按相应内容设定了若干任务,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融入到各个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地查找相关知识,进行实践,既提高了能力又掌握了知识。因此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建筑绘画教学是可行的。

建筑绘画的每个任务都设定了“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和“训练步骤”,这样能够明确的看到每个任务的目的和具体过程。任务总体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的造型写生能力训练,这个部分继承了传统建筑绘画课程的精华,着重训练学生造型能力;另一部分是与基本造型训练相配套的并与专业相结合的能力训练――造型的分解与重组,它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所没有的,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它的特点在于:能够与建筑绘画所支撑的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基础造型与专业造型之间的关系,迅速提高专业造型能力(如表一)。

四、授课计划设计

授课计划是使教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教学文件,授课计划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程整体质量。建筑绘画授课计划在设计上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保持相统一的前提下,增加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两个板块,并严格的以各项任务为单元标题,突出了任务主题。在“主要内容及说明”板块中明确了授课方式、上课过程、课程内容,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形式,极大地体现出了任务教学法的先进性。

五、考核方案设计

新的课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任务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这些内容以评价表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细节表现、进步情况以及阶段性的成绩,将这些项目汇总后得到学生的综合成绩。评价表分为学习档案评价表(教师用表)、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教师综合评价(教师用表)、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用表)和课程总评分表(如表二)。

绘画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服装 手绘 效果图

一、从师资培训出发

师资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好办法但是,难在什么时间培训、培训什么内容、培训人是谁。

首先从培训时间来讲可以利用日常工作时间围绕“课改”、“质量”、“创新”、“提升”等方面进行专家讲座、教学研讨等形式的培训项目。但针对手绘课程的特点更应该安排好假期培训,其好处在于时间比较充裕不会产生培训与教学任务的冲突易于集中培训学习。

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时装效果图是各位老师教学过程中不断讲授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学方法等理论、讲座的必要性不大,重复培训使教师觉得照本宣科,乏味而缺乏实际意义。因此假期安排培训应该紧紧围绕以实践培训为主,理论培训为辅来进行。少说些空话套话,少搞点形式主义,重点培训教师手绘技能。在教师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并且培训后续才是重中之重,短期集中培训确实能够提高一定的效果图教学水平,难在巩固培训成果,怎样在培训后保持教师的绘画热情。如若不然培训成果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因此可以开展一些教师之间的效果图评比,给予一定的经济和荣誉奖励。

二、从教学改革出发

(一)从教学内容出发

效果图课程除讲授本身的技术技法外还应该需汲取剪纸、拼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寻找生活中的多种材料,来展示服饰的质感和美感。让学生不仅学习技法的表现,更能掌握多种辅助材料,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这些形式,使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从教学方法出发

效果图课程是一门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理论讲授加大课内实践,鼓励学生在课下独立实践。课内实践中及时示范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进行“一对一”教学对每位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难题,教师都亲自示范修改。另外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训练的状态,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与合理的持续压力,在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顺序安排以下方法程序:

1.以同学为模特儿,请班级中公认绘画水平最高的2-3名学生,在黑板上课堂现场进行线描写生,以暴露目前学生在观察服装比例,与课程要求的专门性绘画能力方面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此环节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同时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压力与促进。

2.教师课堂现场对以上学生作品进行分析、修正,使学生理解精确的服装比例,与写实表现风格,在本次训练中的重要性。同时,教师现场在黑板上的绘画表现,也可以使学生确立随后进行专业性绘画训练的目标,并加强学生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信任,这将非常有利于随后课程内容的顺利执行。

3.利用前几届学生的留校作品,进行示范作品展示与技法分析。此环节可以全方位、具体化与直观化地使学生明确课程训练的目的与要求。而且,还可以激发班级中绘画水平较高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进而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

4.“一对一”的教学,随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课堂训练,及时进行课堂集体讲评与分析,以最大地提高课堂训练的效果。此环节执行中,应该以鼓励式教学为主要取向,多公开介绍“好”,而将“不足”多在小范围解决,但遇到典型“不足”,则也应该公开。

5.课堂训练过程执行中,必须注意在必要时提醒学生训练的时间进度。具体执行由教师视情况而定,最好能做到既保证学生兴趣又要控制各个项目的实践时间(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看,线描训练中往往会出现学生画“上瘾”而自觉加大训练作业的情况),才能不干扰整体的教学计划安排。

6.阶段性集中总评。总结在规定课时训练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总体进展,对于表现最好的2-3名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讲评,同时,点名表扬一批较好的、进步快的学生。

三、巩固学习成果

绘画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美术;课堂教学;绘画教学

高职阶段的美术学习相比较于其他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更偏向于对学生专业技法的传授和引导。高职生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会逐步体会到绘画的乐趣,继而影响他们今后对艺术的欣赏和创作。因此,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们熟悉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巧,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引导和绘画作品的赏析。学生们在教师的绘画教学中,不仅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中国画、油画、素描、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之间的区别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绘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等。高职生们在课堂和课下时间,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美术绘画任务,体会绘画乐趣的同时,往往也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深刻含义。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针对高职生的绘画教学,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绘画兴趣培养阶段的教学

高职生对美术知识的初步学习,往往还是停留在以往的非专业性质的绘画水平。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学科的真正意义,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们呈现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并采用精彩纷呈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并调动高职生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首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往往需要由易及难地为学生们呈现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向同学们介绍每种绘画作品的含义以及主要特点。而考虑到学生对课堂教学注意力的不持久性,美术教师在进行内容的讲授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出各类画作的形象,另一方面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继而针对学生们的想法做出最为中肯的总结和评价。学生们在学习绘画内容的过程中,既是对自身绘画知识的储备,同时也是在美术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到自己绘画的兴趣点,继而在兴趣的指导下逐渐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美术教师往往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以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以及实物教学,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继而感受绘画的魅力和提高自身对绘画的兴趣。例如,高职美术教师在教授中国画的内容时,既可以在课堂上以图片或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们讲授中国画的多姿多彩,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中国画的特色和绘画要点,并在充分了解中国写意画的含义基础上,进行课堂练习。很多高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一般表现在对画的解析和欣赏,教师一般只需要对少数有兴趣的学生加以具体的教学指导。

二、绘画想象力培养阶段的教学

学生们在大致了解了绘画的基础内容,也产生了对绘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高职美术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课堂绘画的练习。这是高职美术的重要教学阶段,同时也是考查学生绘画能力的重要参考要素。

首先,高职美术教师可以在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某一个绘画题目,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进而组织自己的绘画故事,尽量表现绘画中的故事性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构思。例如,高职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想象北极和南极动物的对话,以图画的形式展开无尽的想象,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既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学生绘画内容和思想的考查。学生们在想象南北极动物对话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和掌握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想象,表现图画的不尽可能性,打破现实常规的束缚,继而展现美术世界的多姿多彩。

其次,高职美术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实地写生,这种类型的写生和高难度的景物或人物写生不同,是鼓励学生深入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老师,观察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继而展开户外想象绘画。一般情况下,高职美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大自然的想象绘画,从大自然中找出某一点进行故事的延伸和演化,在独立想象和小组成员的串接想象中合成一个完整的绘画故事,从而锻炼并提高高职生对绘画想象的兴趣和能力,为更高解读的绘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观察力培养阶段的教学

高职生在通过兴趣培养和想象训练的教学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绘画技术,往往还需要在美术教师的课堂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观察力培养。高职生对绘画的学习不仅仅是停留在绘画的内容学习上,往往还需要注重从构图的一些技术和技巧上提高绘画的效果。因此,对绘画水平较高的高职生来说观察力是提高绘画技巧的重要因素,需要高职生在绘画学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高职生需要对所要画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既要体现事物的外在总体特征,还需要观察所观察事物的自身特点,从而保证绘画的相似性。这是学生观察力绘画训练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是训练学生的绘画耐心,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和考察高职生的观察能力。因此,高职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会鼓励学生们针对不同的物体进行观察绘画,这类物体既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人物。学生们在此阶段的绘画中一定要仔细观察,从外形和角度上突出物体的特点,从而保证绘画的相似性。

绘画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服装设计 艺术与技术 款式造型与结构 一体化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这一新兴行业也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就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绘画,轻视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本质结构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之前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绘画技法,而服装设计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艺术绘画,服装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更多地意识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学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服装结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仍然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款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较少。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美术绘画,它不仅具有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更主要的是它在传达视觉形式美的同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到绘画艺术教育的影响,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格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其次、改进绘画基础教学模式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自然离不开绘画基础,绘画基础的训练不仅是为了画好服装画和设计图,还关系到对学生审美情趣和形式法则的培养。国内服装院校的绘画基础教学,以往沿袭的多是美术院校传统的绘画基础教学模式,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等,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训练。但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如此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服装绘画表现的是人与服装的关系,及对物体结构、空间、质感等非光影效果的表现,还有大量的人体、着衣人物动态的速写等。

绘画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建筑绘画 技能训练 艺术素养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所处环境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用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长期以来,建筑学中的艺术教育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配角地位。西方当代的建筑设计已意识到这种结果所带来的某种创作视角的弊端,由此设计便成为连结艺术与技术的边缘科学。当代的建筑学子是中国未来建筑业的主力军,因此,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而建筑绘画课程则是这一任务的承担者。

建筑绘画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又艰巨的。我国现有的应试式教育体制造成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不合格(除美术生外),加之现阶段国内建筑领域忽视绘画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学专业对学生入学前的绘画基础普遍要求不高、甚至有无基础均可,教师面对的是由零开始的学生,最后交给社会的是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技能从事设计创作的建筑设计师,因此美术教育在建筑院校开展的难度是较大的。在不可能马上改变教育体制的情况下,选择正确的教学思路,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近些年来,同仁们在理论上对这个问题争论比较激烈。有的重技能培养,有的重思维转变,也有的重艺术修养的提高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是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呢,还是按照所谓的“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呢?我认为应依据学生情况、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关于建筑绘画技能训练环节

此部分如果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进行,在大学前两年每周四课时的教学时间里,要解决好素描和色彩所蕴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就很艰难了,再加上观念的不适应,理科学生习惯于抽象的演绎思维,习惯于平面化、公式化的理解,在以感觉为主线的艺术思维模式面前往往产生“失重”的心理负担,对物体处于空间里的形式理解和表达障碍重重。由最初开始对美术课因好奇而兴趣盎然,随着打击的频至而产生怯懦和畏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使学习的兴趣、信心慢慢散退,进而转入漫不经心的应付,所以在技能教学环节不能采取此法。建筑绘画技能训练应从兴趣入手,由“风景速写、快速水彩画”来带动学习氛围,逐渐转向“几何体、色彩固有属性、色彩表现技巧”的学习,在具备一定绘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概念式的教学方式,从“偏向建筑”的思维角度出发,发挥理科生抽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不能急,只能按部就班,而理性知识则可以先入为主,配合技能训练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其次,不能放松课余学习,课余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课堂教学效果还要明显。每周一次的课程,使学生中断学习的时间较长,而绘画又是个熟能生巧的手艺活,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迫使学生挤出一定的课余时间来完成,实践证明收效明显。

二、关于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训练环节

基础教学环节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而从事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又普遍擅长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就成为了建筑绘画基础训练的重头戏。

设计色彩是以应用为主,和平时的绘画写生不同,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设计素描是绘画要求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本质观察的能力,使学生能用设计思维去理解和重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开宗明义地突出研究规律性等设计元素,适当淡化随意性、审美性等绘画元素,对物象本体结构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突出重点,摒弃一些与设计意图关系不强的非本质的艺术元素。培养学生从单纯的画面经营阶段到对物象进行解构重组的高度,提升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学生经过有序而富有成效的训练,逐渐拓展视觉经验,最终得以脱离写生对象来组织画面,并能有选择地对物象进行创造性加工。

三、建筑绘画的艺术素养教学环节

过去我们在建筑绘画课中谈美术修养,的确在潜移默化中把这些观念渗透到技术训练当中,但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技术性训练所解决的造型能力,其概念和方法已完全不同,表达质感、体积感也许在瞬间即可近乎完美,面对如此快捷方便的工具,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审美、鉴赏能力和独到的眼光,这需要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

在艺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假设我们完全按照“靠近建筑”的模式进行教学,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还是理工科招生,而理工科的学生对于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相对的比较欠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弥补这些不足。采用“靠近建筑”的模式教学,学科与学科之间会进行同化,犹如近亲繁殖,不断退化,必然会导致知识面越来越狭窄,明显不符合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按照绘画艺术自身的规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涉猎范围相对地广一些,自然而然地拓宽了知识面,建筑学专业开设绘画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而这些目的也正是绘画艺术范畴内要求学生达到的目的。在各艺术门类日益融合的时代,我们更应广泛地接触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思潮,开拓思路、理解艺术观念、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因为绘画艺术本身就需要人文、历史、哲学、政治、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修养。

我们在建筑绘画课程设置时,一方面通过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可快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另外一方面可以加入鉴赏内容,通过投影、幻灯、图片各种形式传授给学生。建筑绘画课中鉴赏的部分可以简介艺术发展的脉络,着重介绍推动艺术发展和对建筑有很大影响的时期的作品,可以是绘画、建筑设计、民间工艺、平面设计、甚至是服装设计,从中吸取好的形式、造型、搭配、色彩等,各艺术门类都可触及到,从各方面的设计中吸取有用的东西,无疑对我们建筑设计的创意、构思、造型、选材各方面都有极大帮助,面对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有自己的判断、鉴别、运用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如何学习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构想,既有实践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在现阶段建筑绘画课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信在各院校的共同努力与探索下我国的建筑美术教育一定会呈现出全新面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跨学科高素质建筑师。

参考文献:

[1]姚小伟.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洛阳大学学报,2002/02.

[2]缪虹.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绘画培训总结篇6

帮助他们在人物绘画过程中树立信心,找到自信。

1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每一个孩子的先天性和后天性都是有所不同的,他们表现出来的喜好和感情也有所不同。关注孩子的主管能动性,鼓励孩子在个人的空间内尽情的发挥创造的才华,其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许多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表现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相同的天赋,他们会对自己喜爱的领域越来越喜爱,对不擅长的领域愈来愈排斥。这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发挥他们的个性,当孩子的闪光点出现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给他们更多的赞美甚至是设立一些奖项进行表扬。人物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它有着充分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在学生绘画创作时不能主观臆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通过评价机制改变学生的风格反而会导致另一种极端的出现。

2 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绘画讲课时,要注意学生的整体年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他们在画人物画时要对临摹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局部位置,而忽略了整体。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2.1 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在人物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受到年龄限制,在画人物画时,缺乏综合观察的能力,将目光落在局部的位置上,忽视了整体教学的严肃性。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

具有观察能力,但是,要在一定程度上分辨出自己所需要的因素,但是,他们的观察存在不细心的特点,在整个任务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观察学生的动态,明确到具体的行为上,比如:观察学生的眼睛,鼻子,嘴巴,发型、手脚然后在观察任务的形态,最后综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观察任务的整体形象,感受人物鲜活的生命力。[2]

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有观察力,但是,要时刻认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力不高,总是缺乏耐力,在整个教学任务中,教师要观察好学生的动态,并且明确到具体的行为中。比如:观察学生的眼睛,鼻子,嘴巴,手脚然后在绘画中表现出来,最后综合到一起,切勿只关注局部,忽视了整体教学的严肃性,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2.2 帮助学生理顺观察顺序

在人物教学中,教导学生进行注重整体的比较,观察,审美等多项手法,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帮助学生观察整体事物。在运用整体观察法时,要将人物作为整体进行全局的观察,综合人物的各个要素,将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观察,观察出一部分的形态,在回归到整体布局中,观察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语文写作进行全面的总结。

2.3 帮助学生将观察与记忆完美结合

学生光是靠前期观察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创作,只有经过仔细的观察才能临摹出美妙的音符。在基础的教学中,只有掌握思维和技能两方面的培养才能才能绘画出有水平的创作。重视学生对基本功的训练和艺术理论的梳理,重视对基本功的训练,作为人物绘画,要突出造型特点,并且要突出绘画的重点,在绘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 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设计和思维活动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人物绘画等专项训练。让学生拓展艺术视野,提升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美术生涯中愉快的充实自己。 3 、 强化学生的作品意识

>

一件成果的艺术作品,除了画家要有极强的画功之外,还要有一颗纯洁的心灵,一件作品要传达的是画家要表达的思想,甚至他的情感和他独特的感知力。因此,学生除了看重技巧之外,还要讲究作品意识、审美、想象、创造、设计等多种元素,在将它们完整的结合在一幅作品中透过画笔表现出来。对此,教师在绘画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通过艺术经营,审美倾向,掌握画面,控制整体布局,推进意识和能力的进行。教师在绘画开始时,应该注重作品意识的教学,将创作意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有具体的目标,并且落实到绘画中。同时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绘画中,对艺术迸发出激情。教师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在旁边进行指导,赋予作品意义,创造绘画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掌握好学习的方法,形成连贯的绘画思维,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对学生的限制和要求不能多,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和思维,将作品意识融入到绘画训练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习作,提高训练方法和创造性的思维,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方法中,提升学生人物绘画的水平。

4、 结论

美术的最佳状态是情感和技法的融合,在美术创作中,将情感融入到绘画中,是小学美术教师必须完成的事情。情感作为人们创作的动力之源,也是小学生喜爱某种事物的源泉,用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特长和差异,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给予激励,鼓励他们在日后的绘画环境中,得到更好的表现,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细心耐心的教学,在一旁耐心协助,给他们绘画新的,教导他们的绘画技巧,鼓励他们更好的进行绘画。在人物画的课堂中,将学生的自信心、情感和技巧结合起来,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点,帮助学上喜爱美术,喜欢人物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创作出满意的作品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人物绘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潜能,培养出学习素质高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钟红.儿童美术心理学研究[M],陕西大学出版社,2011.

绘画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绘画水平实践思考

我们通过对传统的美术高考教学模式与各省美术高考考题的形式、方法、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后,并在我校的高二、高三美术教学中积极进行适应当前美术高考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的教学探索过程为:

第一阶段:高二年级开始实施临摹和写生训练,训练内容是静物调子素描,在训练方法上运用了以下方法:

(1)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根据第一个阶段的美术训练课程内容安排,有目标的进行调子素描黑、白、灰整体铺大调,从简单到复杂反复训练,学生对调子素描静物绘画有了初步的认识,技法掌握了基本的步骤。学生作业量每天一小练,每周三张作业以上,坚持练习,练习过程训练眼到,手到,心到。

(2) 观察法:在教学写生中,教会学生写生测量法,不断激发学生观察物体兴趣,学会观察物体的透视变化、结构变化、明暗变化等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美的能力 ,在两个星期作业中能够体现出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在不同的方位物体产生透视的变化的规律,一个月下来学生对物体观察的黑白灰整体把握能力有了初步的掌握。

第二阶段:教学实验全面展开,研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计划。在训练方法上主要运用了:

(1)示范法:通过各种途径,如多媒体教学碟、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看作画过程,把作画步骤交待清楚,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看碟和现场示范,学生已经了解基本绘画步骤和过程,这样学生很快学会了绘画步骤和方法,在技法掌握上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经过训练大部份同学已经能够掌握明暗调子素描的步骤。

(2)写生训练法;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在画面上,训练学生对技法的应用,是学生自我处理画面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对造型知识的理解更透彻。通过训练学生基本掌握运用技法的技巧,把理论知识结合在技法上。

第三阶段:高三考前强化训练

(1)强化训练法:通过观察、绘画技法训练,技能的掌握把绘画理论运用在作品中,熟练技法后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独立阶段,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绘画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

(2)写生训练法: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在画面上,训练学生对技法的应用,是学生自我处理画面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对造型知识的理解更透彻

(3)默画训练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默画训练,练习对学生的造型能力的理解,绘画能力的运用,自主把握画面的能力综合训练,是熟练阶段的针对性训练

(4)命题训练法:训练学生创造能力,是训练学生对考题的理解,绘画知识的运用,应对考题的方法、方式的选择,是考前必学.

通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技法普遍熟练掌握,对考试方法和题型都懂得如何运用,好的学生还能发展自己个性特点,理解和创新表现画面效果,审美也有很大的提高,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有了较系统的掌握,为应对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美术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美术高考教学模式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艺考热的不断升温,美术考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艺术生的绘画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根据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对提高艺术生的的绘画水平有以下几点思考总结:

(一)必须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中学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学办学水平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教师水平就是这个学校的水平,教师自身的能力如何,将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中学美术教学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艺术生关键在美术教师。我以为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中学美术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既应有良好的素质、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并且必须具有自觉学习提高、勇于创新的精神,才有可能适应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教学内容,增强课程设计针对性。

一本好书是一个方向,教材的选择很重要。美术高考用书纷繁多样,水平也是高低不同,教材一定要根据高考内容来选择,根据考生考的院校来选择教材,内容要扣考高考,表现手法有时代特点,符合高考要求的用书,有地方院校特征的美术书籍。中学美术教学内容要从美术理论知识解释向实际运用创作转变,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更新要有针对性。特别是高考美术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近年的高考趋势,要站在高考美术的最前沿,把最新的高考动态介绍学生员,内容设计要有高度和深度,以扩大视野,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要在教学内容创新上下功夫。通过近年美术高考需求的分析,按照学生缺什么补什么、学生要什么给什么的要求,根据美术院校考试方向创新美术教学内容,从美术知识的传授向素质和能力的结合上转变。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方式。

从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转变。美术教学创新是多方面的,首先要突破现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格局。教学双方要互动化,调动一切方式使教学双方交流,改变教师讲,学员听,教师画几笔,学生跟着画几笔的机械模式,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大课堂,教学重心不是学美术理论知识而是动手、应用、创作等方面,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宽广性和准确性。

具体来说,不同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应多样化。

(1)模仿阶段:学生在学习初级,总是先学习范例或接受指导,然后进行模仿,这样更快获取知识,掌握绘画技能。这一阶段需要灌输式教学来强化基础知识,需要示范法:通过各种途径,如多媒体教学、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模仿训练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绘画步骤和方法,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临摹老师作品和选择优秀临本来临摹。

(2)整体掌握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经过反复练习,强化基础知识,熟练技法,培养造型能力的理解、掌握。这一阶段需要写生训练法: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在画面上,训练学生对技法的应用,是学生自我处理画面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对造型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同时还需要参观法:通过观摩学生作品互相对比,找出优缺点,互相学习互相改进,共同提高。

(3)提高熟练阶段: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对知识掌握已经达到运用自如熟练的程度,几乎不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完成连续性的动作系列就能完成作品。这一阶段需要默画训练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进行默画训练,练习对学生的造型能力的理解,绘画能力的运用,自主把握画面的能力综合训练,是熟练阶段的针对性训练;同时还需要观察法、激励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综合绘画能力的提高。

(4)冲刺阶段需要命题训练法:训练学生创造能力,是训练学生对考题的理解,绘画知识的运用,应对考题的方法、方式的选择,是考前必学。

(四)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

学校的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美术老师将丰富的文化理念包括“两纲”教育贯穿于日常专业教学中,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五)必须因材施教灵活教学。

绘画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六面体结构;美术教学

美术中的卡通画部分是幼教专业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六面体结构法的应用对象。在中职,学生已经摆脱了涂鸦阶段的学习到达学习型阶段,在美术的授课中教师在提倡“愉悦性”的前提下,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性”。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效性是我们教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当前,卡通画一直是幼儿园的常用画种,实用性很强。一直被教师和幼儿所喜欢。通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们总结出卡通画中存在的最大的难题是透视、结构和比例。六面体结构对比法就是针对我们出现的三大问题所制定出来的方法。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幼教专业对于卡通画的结构问题,其结构造型一直是比较抽象而且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学生的横纵向逻辑思维导致结构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是变形。透视和结构是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这也是我们看学生是否对形体把握准确的一个标准。让所画的形体,能真正为学生解决比较头疼,比较抽象的难题,让学生画出高标准的卡通画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

六面体结构对比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得来的实战教学方法。通过市技能大赛的检验,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希望通过在大批普通学生中得到项目试验,从而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便于学生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一、什么是六面体结构对比法

六面体结构对比法包括两部分:六面体结构造型和“3w”对比法的运用。

六面体结构造型:主要是指素描造型中的立方体的延伸。从各种造型中(无论是圆的,还是椭圆的造型)都可以从中提炼出一种六面体的造型,而且用六面体去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好透视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好透视这个很抽象的概念。

“3w”对比法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几何形(what Geometric Shape)、什么位置(where)、什么宽度(width),形成一种网格化的造型方法。像理科的公式一样套用,可以检测自己画的结构是不是准确。“3w”对比法是“what、where、width”的首字母缩写。主要是指在横纵网格化的,采用制图的方位方法,在绘画的初级阶段在纸面上形成一种横纵的思维习惯,准确地确定好形体的形状、位置、宽窄程度。这样使绘画有了一个很好的构图和严谨的造型基础,使学生在后期的绘画中会得到飞快的提高。

素描与卡通画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卡通画中出现的透视、比例等问题不仅仅是儿童画的问题,从根本上还得从素描这一基础找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w”对比法又是我们一种良好绘画观察习惯的培养。有了严谨的造型基础加上我们很好的绘画观察习惯,我们在卡通画中出现的致命错误就变得不再是问题。虽然开始训练的过程有一点慢,但一旦应用将会收到很好的成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六面体的实验过程真正提高了学生对形体结构的把握程度,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能提高学生对卡通画的热爱程度。让美术在幼师专业中的应用能力提升。

二、进行六面体结构对比法训练的方法

1.要保证六面体的透视基础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分步骤进行。第一步从六面体的结构素描开始训练。第二步进行六面体的组合造型训练。第三步进行卡通画六面体的提炼过程。后两步骤从正反两面训练达到素描与卡通画结构的很好结合。进行体面与卡通画美术语言的衔接,让其真正在卡通画中发挥作用。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训练是:结构画法网格化。让学生通过实战演练,加强思想意识。在实际中把结构法变为网格化,就像公式一样,在练习中让学生形成一种绘画习惯,便于横纵思维的培养,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型思维”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模型的堆积演示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们把二维的形状变为三维造型,我们的绘画就养成了一种很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研究能力。

2.运用反馈手段,调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让学生多看多用,真正让其掌握其中的规律,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三大难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建立学生个人档案,通过对个体的分析,研究追踪探索培育人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人文素养档案。

3.我们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MAL综合艺术教学法的应用和各种多媒体课件以及录像的运用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标准:不仅仅是提高学习的“高效性”,还要提高“愉悦性”,两者结合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其中我们加大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高效”的同时更加注重课堂方法的研究,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教学质量。最终达到高效愉悦的最终效果。

通过市技能大赛小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再让技能大赛的成果研究变成比较普遍的一种方式。高效到一种愉悦的效果,让成效彻底得到证实。我们预期的效果是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初步让学生的绘画水平达到技能大赛学生水平的70%。整体提高绘画习惯和建立起新的绘画思维模式。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应付一切与卡通画有关的绘画形式,并能在实际中思考其相关性。培养起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

绘画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观察能力 循序渐进法 多角度联系法 反复权衡法 示范直观法 默画训练法 命题观察法

美术教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特定的作用,对学生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术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六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大家交流:

一、循序渐进法

所谓循序渐进法是指在描绘美术对象时,要求学生依照事物间的逻辑和自身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要求学生按照先主体后陪衬、先整体后局部、先形体后色彩的渐进之“序”来进行观察,让学生把较多的课堂时间和精力放在要描绘内容的重点对象上,以保证学生准确地掌握描绘的内容和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提高认识能力,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进度就会加快,绘画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了。

如:在写生时,要写生在桌子上白布前的一个苹果,就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先眯起眼睛来,大体看一下所要描述的对象,对所要描绘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大体印象;然后观察描述的主体苹果、陪衬的桌子和白布的位置与形状;再次要求学生观察苹果,先观察苹果的整体形状及比例关系,后端详苹果的局部形状;最后观察苹果的总色调和各部分的色彩。这种循序渐进的观察法,不仅仅可以提高观察的效率,而且对于学生作画步骤的训练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二、多角度联系法

所谓的多角度联系法,就是在描绘对象时,特别是在描绘不规则、多层面的对象时,要求学生必须多角度地去观察,尤其是后面物体被前面的物体挡住一部分时或者是下面物体与上面物体有重叠部分的情况。这样不能看全的绘画情况是常有的,所以观察这类描绘对象时,应当指导学生去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联想到不可见的部分。

例如,要临摹肩扛八齿钉耙的猪八戒时,画中的八齿钉耙被猪八戒的手和脖子遮住了一部分,可见的部分成为了两段。学生们观察时,往往忽视了这两段八齿钉耙在结构上的联系,致使画出来的八齿钉耙产生了左右歪折的毛病,形状上就会失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制作了范画模型,使学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完整的八齿钉耙,从中体会观察时应注意各方面的联系。按照同样的方法,我要求学生观察穿在人身上的衣服时,要联系到里面的身躯和手臂形状……训练学生用多角度联系法去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对绘画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观察,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对描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反复权衡法

所谓的反复权衡法就是在观察描绘对象时,要求学生进行实物与实物、实物与图形、图形与图形、物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进行反复比较权衡,通过比较权衡使学生能更准确地了解物体的比例。 世界上公认的美的比例是黄金比和黄金矩形,它是以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为依据的。

例如:有一次在画正面直立的人体模特时,我就请了一位学生站到讲台上,要求其他在座的学生以这位同学的头长为单位,让他们比较身长是几个头长,手臂、肩、腿、脚各是几个头长,手比头小多少,使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了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示范直观法

此种方法要求教师要边教边画,让学生直接看到绘画整个过程的每个细节之处。这种方法常常可以集中学生的观察注意力,便于学生理解。

如:在讲解调色知识时,光讲理论,学生是不易理解的,教师可以通过调色示范,使学生能直接看到各种颜色的调和过程与色彩变化的情况。在上《原色和间色》这一课时,我利用变魔术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了颜色的调和过程。首先我准备了一块调色板,先讲解原色有哪几种,然后,我让他们注意:“我要变魔术了。”我把三种原色按不同的比例每两种相调和的顺序来依次进行调和,通过颜色的变化,不仅使学生对调色的比例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并调和出了更多的色彩。

五、默画训练法

所谓默画法其一般做法是:先出示绘画对象,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然后遮住绘画对象,要求学生们根据记忆默画出大体轮廓;第二次出示绘画对象,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再遮住,修改大体轮廓,再进一步描绘。教师要根据作业情况,调整出示次数,直到默画完毕。在安排默画教材时宜先简后繁,观察间隔次数及时间宜先多后少。教师经常用默画法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作能力将大有裨益。

六、命题观察法

绘画培训总结篇10

设计素描教学方法陈旧、老套,由于对设计素描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明晰,造成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诸如长期枯燥的绘画写生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的“满堂灌”、工具材料单一、课堂上师生交流与互动不够等现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情景是:课堂上学生都在埋头写生绘画,同学之间很少交流。过于注重技能技法的训练模式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无从谈起,这些都束缚了当今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空间。

2、对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点看法

2.1设计素描概念的再认识

设计素描是从绘画素描蜕变而成,一方面要再现物象形态结构、肌理质感和空间关系;另一方面又注重表现创意和情感,是一种从二维、三维到多维的观察和表现方式,用作造型、思维和创意等方面的基础能力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它与绘画素描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造型的基本能力,更需要一种设计和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形式美的研究,不能只是满足于对物象外在的把握,而要由外而内,分析物象内在的微观组合形式,对物象的组织结构进行解构与重构,从而形成新的图式。因此,按照绘画素描的训练方式和思维方式来教学是不恰当的,它需要我们重新来认识和定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学生的思维训练方式。

2.2设计素描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设计素描作为许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我们一定将其为它所在的专业服务。例如,环境艺术专业的素描强调空间、透视、比例等关系表达;动漫设计方向的素描偏重物体的内外在结构、人物的动态把握;平面设计方向的素描注重画面的形式美感表达,视觉张力和冲击力等。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向一定要与该专业课程相适应,在平时的训练中映射后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应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许多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差,绘画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适应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设计素描的标高。因此,有些院校将设计素描分为三个模块,即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创作素描(也叫设计素描),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来实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3设计素描的训练方法

设计素描的内涵和教学目标与绘画素描存在差异,那么也决定了它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首先,学生的观察方法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整体与局部全面观察的能力,包括对象物体的整体特点、细节结构、基本构成元素等;(2)培养动态与静态主动观察的能力,其中包括时间变化、物象变化、视角变化等;(3)培养立体与平面空间观察的能力,如透视变化、光影转化、明暗肌理、内外空间等;(4)培养宏观与微观转换观察的能力,如特色提炼、细部特写、解构重组等。其次,三个模块的训练呈阶梯状。在结构素描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明暗素描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掌握素描的明暗关系,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注重形体明调子的表现,使画面主体形象突出,层次分明,虚实有致,变化丰富。而在设计素描的训练中,主要培养学生对造型的记忆力、想象力,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技法。具体训练方法有:写生训练、默写训练、想象表现的训练法。第三,高职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应灵活多样。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观摩、设计工作室的参观学习、模拟课题实战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省市级的设计比赛等,将设计素描的课堂向课内外延伸,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