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9 05:50:47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1

一、以理论研究为先导探讨国防教育新思路

1、重视课题研究

国防教育必须适应新变化,开辟新渠道,拓展新形式,这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自我区少年军校创建以来,始终重视对军校工作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在已经编写三本有关少年军校的书籍——《校园里的娃娃兵》的基础上,今年总校又申报了《小学生国防教育的实施研究》这一区级立项课题。课题组组长由教育局副局长蒋莉担任,组员由富有经验的军分校校长、分管德育的领导以及少先队骨干辅导员共10人组成。课题组历经半年时间,从某区小学国防教育纲目、国防教育管理规则、国防教育评价、国防教育活动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散调研、集中商讨、分组撰写、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就“小学阶段如何实施国防教育”,即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分散教育与集中训练、教育实施与评估考核紧密结合,通过学科教学与渗透、主题实践活动等渠道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课题组将研究成果编写成《某区小学国防教育手册》一书,使之成为全区各小学实施国防教育的指导和参考用书,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搭建学习平台

信息的交流和传递频率,成果的创建与共享程度,是少年军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我区少年军校总校下设24所军分校,为便于总校和军分校之间传递信息,共享成果,我们积极搭建学习平台,设立了“少年军校”网页,开辟了军校工作网上论坛,架起总校与军分校之间的桥梁。各军分校在网上通过信息、、经验传递等形式资源共享,共促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对军校工作的研究,我们围绕“当前中、小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及面临的困惑”、“如何在新课改下依托少年军校开展好国防教育活动”、“加强少年军校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使我区各军分校国防教育工作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在探索中不断发展。

3、加强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我区将学生国防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一举措使国防教育在课时上有了进一步保障。除各军分[找材料到文秘站 -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校根据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和学科渗透以及主题活动实施国防教育以外,我区少年军校总校军营基地面向全区所有军校学员开展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体验活动。为使基地的国防教育体验课程更符合新课标理念,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和社会实际,我区少年军校总校在教育局分管局长(总校校长)的亲自关注下,对军营基地的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专题研究,重点就“军事训练时间、国防知识课、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作了重新设计与规划,使基地国防教育课程在知识渗透、技能训练、情感体验、社会实践等方面更具合理化、科学化。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寻求国防教育新方法

1、国防教育进社区。

我们认为,国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中和校园内,应走向社会大课堂。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有效方法。要使国防教育深入每一个少年儿童心中,就必须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今年9月18日是我国第四个全民国防教育日,为了充分发挥少年军校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区少年军校总校不仅组织各军分校积极参加了全国“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系列活动。还积极开展以“发一份国防教育资料;作一次国防教育演讲;收看一部国防教育专题片;出一期国防教育版报”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五个一”实践活动。这次活动声势大、参与面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老红军、老干部、部队官兵、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纷纷加入到活动行列中,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据统计,共有12300多人参加了签名活动。在全国第四届少年军校示范校年会上被中国少年军校总校评为“优秀组织奖”。我们还组织各军分校积极参加“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的征文活动,共收到了征文128篇,全区共挑选出了12篇优秀文章去参加全国的征文比赛。

2、国防教育伴我行。

国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需长抓不懈。除人人、处处开展国防教育以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假日时间,时时关注国防教育。今年杭州市中、小学生首次实行春、秋假,我区少年军校总校为丰富孩子们的假期 生活,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对学生渗透国防教育。我们在某区“伙伴快乐成长营”品牌假日活动中,成立了“勇敢者俱乐部”。从方案的设计到人员的组织,一直到计划的实施,军校的全体教职工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有267人参加了“勇敢者俱乐部”活动。通过“挑战自我”“拓展训练”“野外生存”“军事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增强国防观念。活动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大力欢迎,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人数次次攀升,使时时开展国防教育有了很强的现实性。

3、国防教育入人心。

今年,军营基地与24所军分校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少年军校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全年接待了2768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配备、教官的任务以及各类细小的环节,基地负责人都能亲自到每一所军分校去商议,并得到了各军分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在一周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多数军分校校长奔波于学校与军营基地之中,这为我们开展好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区少年军校军营基地是“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迎来了时代小学的全体师生。在军营基地,举行了“英雄激励我成长”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张学良的事迹到学张学良的精神,从家长的现身说法“平凡岗位学英雄”到我们的口号:学英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整个活动激励着每一个孩子。同学们在英雄精神鼓舞下,翻山越岭来到部队,当一天“小兵”,体验战士的生活,磨练战胜困难的意志。这样有意义的开学典礼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在全国开展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为了配合少先队组织更好地推动这个活动的开展,军营基地承担了某区雏鹰奖章考章基地的重任。被报名推荐的队员在军营基地经过才艺展示、体能测试、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考核,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今年清明节,少年军校还组织了正在军营基地进行国防教育活动的学员们参加了由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某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祭扫烈士墓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历史,明确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把学英雄,继传统的教育与国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让全市人民都能接受一次国防教育,今年3月初,我们还应邀在杭州电台“国防之声”栏目作了一次节目。针对当前在和平年代中全民国防观念比较淡薄这一现象,提出如何增强全民国防意识,以及我们是如何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的这几方面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三、以基础建设为依托拓展国防教育新空间

少年军校在抓好全区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积极为各军分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方便。推荐国防教育的宣传资料,介绍如何签订军民共建协议书、指导共建工作要抓好哪几个环节等等。让新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有一个工作概念。在检查了全区各军分校的档案以后,我们对所检查的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向各军分校进行了反馈。

今年3月底,在某区人武部和某区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总校接待了来自富阳市人武部、教育局以及团市委、国教办的一些领导们,在交流中我们介绍了少年军校的发展情况、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以及管理体制和办学思路方面的想法,他们认真地观看了小学员们的队列训练,参观了内务及军营基地的各个专室,对我们的规范管理表示赞赏。

少年军校虽然偏离市中心,但校园环境还是美丽幽静的,为了保持这美好的环境,今年植树节前后,我们又补种了一批常青树苗,让校园更显得生机勃勃。

军营基地是由凤凰山小学改进而成的,有些装置已经老化,为了消防安全,这学期学院又投资改建了总电表,消除了军校的安全隐患。

因为军校地理位置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我们一直不能与教育局联网。这学期,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个比较难解决的困难被我们攻下了,现在我们能及时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也能与大家互通情报了。

军服的添置、被套的购买、发电机的安装,这些基本的后勤工作,我们做的井井有条。在6月份,对餐厅又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吊顶、粉刷、油漆,一个崭新的餐厅迎接新学员的到来。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2

关键词:关键词: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01-01

1 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的重要性

随着军事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未来战争是技术的抗衡,是人才的较量。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指出:“美军的第一需要是高素质的人才,如果没有富于主动精神的、能干的高素质青年男女,只靠技术本身在战争中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同志也曾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由此可见未来战争的关键是高素质的国防人才,而国防所需要的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只靠军事院校是无法满足的,故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国防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

当今世界各国为了加强国防,许多国家都依托地方普通高校来培养国防人才。以美国为例,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为军方培养人才,是美国的惯例。美军现有的高技术国防人才中,约有30%是从地方普通高校吸收的,美军每年新任命的初级居官中70%是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的。美国现役陆军部队中,约25%的将官和40%的校官和尉官是由地方普通高校的后备军官训练团培养的,美国在500多所普通高校设有后备军官训练团。地方普通高校已成为美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

在我国,老一辈国防人才中许多也是毕业于地方普通高校。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中有4000多名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军到总参,约占总参专业技术干部的13%。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更是踊跃参军,2010年我国面向高校毕业生首次全面实行网上预征入伍报名,预征入伍规模达15万人。由此可见,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军,是我国所需高素质国防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前进,今天的战争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的较量,最终体现为人才的较量,而高校大学生就是高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高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防力量的加强。但是,仅仅是学习知识那是不够的,在学习知识之余,还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加强其国防意识,使贯彻执行国防教育成为全体大学生的共同责任,成为每一个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地方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既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军依托地方高校培养现代化国防人才的必由之路。但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学生注重单纯的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忽视了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

因此,积极推进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体制改革,在充分发挥地方普通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优势的基础上,对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形成持续大学四年的国防教育机制,培养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国防人才,这对我国国防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2 依托地方普通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的途径与方法

2.1 搭建国防教育平台,丰富国防教育内容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普通高校要积极搭建国防教育平台,丰富活动内容,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国防教育中来。

开展国防大讲堂,院士将军进课堂。开展国防教育,邀请国防军工单位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作报告,讲述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既为学生的成才指明了方向,也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如我校邀请院士、将军、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员等为学生做“现代国防”、“不懈奋斗的人生最精彩”、“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等专题报告,由院士将军为学生讲述我国核武器发展、风洞建设的艰苦历程,使学生们倍受鼓舞,同时也倍感自豪。国防大讲堂作为国防文化传播的特有载体,成为大学生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让他们在高尚的国防文化中熏陶,在专业科普学习中成长,一种积极的国防文化定会深入学生心中,让他们体会到这种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

国防教育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为加强国防教育,地方普通高校可以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围绕国防教育的系列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如我校先后开展纪念王淦昌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学习“两弹一星”精神、中国探月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国防科技知识竞赛等系列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的重大学生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使同学们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中接受到国防教育的熏陶。

国防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地方普通高校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有着自身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把部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国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可以讲授此专业技术知识在现代国防中的应用;在课程实验或课程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与现代国防应用相关的题目供学生选择。通过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国防意识。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青春力量,自治区团委联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学联共同组织开展全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青春建新功

二、活动时间

2017年7月中旬—8月中旬

三、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助医、助学、禁毒、防艾等为发力点,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大中专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个先行区”,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脱贫攻坚“两个示范区”,实现宁夏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和良好风貌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四、重点团队

2017年,全区各高校、中职学校,要在广泛动员基础上,组建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区层面共确定42支重点团队,涉及10个方面。

1.理论普及宣讲团。重点在各高校大学生骨干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组建5支实践团队,结合全区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主要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

2.区情社情观察团。重点在全区高校组建6支实践团队,成员包括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校园媒体记者等,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在深入观察和调研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新成就。

3.依法治国宣讲团。重点在全区综合院校的法律院系和高校zd类社团中组建4支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围绕“53”视察中国zd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到城镇乡村、社区街道宣传宣讲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刻观察和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

4.科技支农帮扶团。重点在全区涉农高校和综合院校的涉农院系中组建2支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5.教育关爱服务团。重点在全区师范类院校或综合院校的教育类院系中组建4支实践团队,到宁南山区及移民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组织大学生团队面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教育精准扶贫关爱活动,为“十三五”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

6.文化艺术服务团。重点依托全区高校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组建3支实践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7.爱心医疗服务团。重点在全区医学类院校组建2支专业实践团队,到农村基层、贫困县(乡)、少数民族集聚地,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当地人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8.禁毒防艾宣传团。重点在全区高校法律类和公益类社团中组建4支实践团队,到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发放禁毒防艾宣传材料,普及禁毒防艾知识、禁毒防艾政策宣讲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当地群众禁毒防艾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结合活动实际需要,实践团队可以登录.cn网站,按照提示内容领取禁毒防艾宣传材料。

9.美丽中国实践团。重点依托设有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及学生环保类社团,组建6支团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10.中职学生“彩虹人生”实践服务团。重点面向中等职业学校组建6支重点团队,组织中职学生在校内外开展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光盘行动”、废品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工艺创新等力所能及的节俭节约宣传和环保活动。

五、有关事宜和要求

1.团队申报。为推动“三下乡”活动提升组织动员效率、完善项目评价机制,2017年将继续推动建立重点团队网络备案制度。各市团委、各学校接到通知后,迅速组建校级、院系级重点团队,自治区团委将在全区高校范围遴选组建区级团队。各学校团委于 2017年7月15日前将本地、本校实际组建的重点团队信息通过“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进行报备(具体流程见网站说明)并同时将纸质版汇总表(加盖公章)报送至自治区团委学校部,电子版汇总表发送至自治区团委学校部邮箱。未登记报备的团队,不能申报全国级重点团队的奖项遴选。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4

1.做好大学生助学金申报工作。

2.做好创城迎检氛围的营造。

3.组织2017级高一新生军训工作。

4.举行消防安全讲座和火灾应急疏散演练

5.学生报到,开展校园环境卫生大扫除。

6.举行第一次升旗仪式和德育处工作会议。

7.上好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讲座。

9月份:养成教育、爱国教育、传统节日及校园体育艺术展示月活动

1.开展“我为创城增光彩”主题教育,做好创城迎国检工作。

2、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3.探索和规划环境区的草坪、树木、雕塑等管理,实行年级和班级承包管理。

4. 和团委配合继续完善学生会、学生社团建设,召开班团干部联席会议和住宿生会议。

5.组织参加全市主题班会评比活动。

6.审核上交班主任工作计划,做好年轻班主任帮扶、培训和发展规划。

7.开展行为规范、仪容仪表、环境卫生、课间操、自行车棚等常规检查。

8.结合教师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9.做好防溺水、防校园欺凌、交通安全主题教育。

10.结合第49届田径运动会开展各年级跑操评比活动。

10月份:培育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月

1.国庆节系列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

2.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教育。

3.开展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展示、观摩、评比和总结活动。

4.开展年轻班主任座谈会。

5.贫困生、特长生、特殊体质生调查、建档。

6.举办第十一届青春风采大赛(高一年级)。

7.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系列活动。

8.开展首届微视频展示评比活动。

9.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主题教育。

11月份: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月

1.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2. 结合期中考试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活动。

3. 与教务处、年级组联合召开秋季家长会。

4.开展“119”防火灾演练和安全教育讲座主题活动。

5.助学金申请及其发放,召开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专题会议。

12月份: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阳光体育运动月

1.结合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最美教师、最美学生评比活动。

3.配合教务处开展青少年手工制作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4.申报自治区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并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

1月份:处室材料归档迎接年底检查和学期总结工作

1.安排学期末及其寒假工作。

2. 班主任学期末工作检查,做好班主任工作论坛。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5

【关健词】国防生培养回顾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067-02

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国防生培养工作被正式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10年来,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国防生培养工作经历了快速发展,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回顾1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中寻找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新形势下推动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历程的回顾

1.产生的时代背景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到上个世纪末,美军在地方大学内设有482个后备军官训练团分队,每年为军队培训60%以上的新任命军官。[1]我国对这一制度的关注,在海湾战争前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当时有军事教育学者在研究军官培养趋势时指出:要把军校教育基础植根于高等教育水平之上;要着眼于造就复合型人才;要走军地结合共育军事人才的道路。[2]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吹响了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的号角。基于对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认识,我军从1993年开始,对军事战略方针做出了重大调整,制定了科技强军战略,提出了从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任务。面对军队信息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长期以培养大中专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军队院校,无论在培养规格上,还是在师资力量和教学保障上,都难以满足需要。军队干部学历层次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而直接从地方高校特招大学生,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尝试,被证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不到保证。国防生培养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1997年12月7日,同志提出:“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的范围选拔高素质人才。”1998年7月2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与军队签订了依托培养意向书,开始试点工作。1999年7月19日,国务院有关部委、四总部联合下发《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了全军各大单位和全国21所高校。

2.十年的成长历程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论证,2000年5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国防生培养工作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是法规制度逐步健全。军地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20多个政策性文件,对国防生招收选拔、军政训练、教育管理、培养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规范。逐步建立起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总揽,以国家有关部委、四总部相关规定为依据,以军地各大单位落实意见为补充的法规制度体系。各签约高校也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具体措施,使国防生培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数量规模迅速扩大。《决定》实施以后,签约高校数量和国防生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从1999年的21所,到2002年发展到40余所,2004年增至89所,2006年增至112所。目前,签约高校的总数已达117所,在校国防生4.8万余人,累积培养国防生8万余人。[3]三是机构建设不断加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四总部联合成立了领导小组,军队各大单位成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指导办公室,在签约高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配备了500余名军队干部。各签约高校也设立了相关工作机构,健全了军地协作工作机制。四是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随着国防生培养工作的深入,军地之间合作日益紧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国防生在校期间的军政训练、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活动逐渐规范,毕业国防生的军政素质逐年改善,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3.当前的基本情况

目前,各高校开展国防生培养的具体形式较为多样,但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形成了一些较为普遍、相对稳定的模式。一是见缝插针搞教育。充分利用学生入学、集中训练、毕业分配、重大节日等时机,运用网络、报刊等手段,采取授课、讨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高校教学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时机开展思想教育,帮助国防生打牢立身做人、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二是相对集中严管理。有的专门成立了国防教育学院、后备军官学院等,配备专职人员,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有的只集中住宿,不改变国防生与院系的隶属关系;有的只将高年级国防生相对集中。通过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国防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军人作风。三是军地融合促教学。多数高校将国防生军政理论课纳入了教学体系,作为选修课计算学分,安排专门教学时间,尽量减少军地教学活动的冲突。有的还聘请军地专家学者,担任军政理论课教员,在国防生团队中开展评优争先活动,促进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学习的效果。四是利用休息时间抓训练。平时主要利用早操和周末时间组织军事基础训练,假期安排不同年级的国防生到部队或训练机构,进行集训、实习或当兵锻炼。基本上能够保证国防生在毕业前,完成必要的军事基础技能训练。

4.今后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2009年7月24日,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在全党全军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改革和军队转型建设快速推进,国防生培养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军地融合更加紧密,培养内容不断丰富,培养质量大幅度提高,形成与军队院校教育紧密衔接、互为补充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二、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建设中的启示

1.国防生培养是一项重大改革,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逐步推向深入。

从国防生培养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这一制度的确立,还是其中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和实践尝试,直到条件成熟才正式推广执行。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是前期工作中的重要启示。干部是军队建设的决定因素,国防生培养涉及到我军近一半的生长干部,关系到未来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责任极其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初建时期一切从零开始,需要稳扎稳打,慎重推进。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积极稳妥,逐步推向深入。国防生培养是我军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需要从全局上进行充分的论证。国防生培养涉及军地多个部门,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国防生培养不仅是现实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系长远的问题,需要紧跟军队调整改革的步伐,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是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历程的一条重要启示。

2.国防生培养是引进吸收的培养制度,基础不同,环境不同,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军情,不能照搬照套。

国防生培养制度是在借鉴外军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我军在引进过程中,并没有全盘照搬,而是根据我们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根据我军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划分,将国防生主要用于补充专业技术岗位。根据不同军兵种实际,为各单位确定了不同的补充数量比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我军优良传统和英勇顽强的作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些做法符合国情和军情,有利于集中力量、保持本色,保证了新旧体制的顺利接轨。在国防生培养发展建设时期,同样要坚持这一做法。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来确定培养方针、政策和模式。紧贴军队转型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培养目标、规格和数量。针对国家军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来确定培养原则、内容和方法。结合军地发展改革的具体进程,来确定推进的时机、重点和进度。充分发挥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生培养道路。

3.国防生培养是军地融合的培养制度,联络广泛,协调性强,必须加强军地之间的团结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多年来,教育部和签约高校一直把国防生培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看待,许多高校由校长、书记亲自牵头,各部门齐心协力,积极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有的投资数千万元建起了国防生楼,有的设立了专职的教师队伍,有的为国防生工作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有的主动为驻校选培办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军队有关部门也主动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利用各种时机与高校进行交流,建立起了密切合作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军地融合将更加紧密,更加需要相互之间的团结协作。军地双方担负的角色不同,需要在理解认识上达成一致,摆正位置,搞好分工。军地之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差异,需要双方在育人思想上形成共识,明确方向,统一标准。军队与地方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的区别,需要双方加强理解,相互适应,取长补短。军事人才成长规律与普通高校教学规律之间的矛盾,需要双方在实践过程中共同研究,共同克服,共同解决。充分发挥军地优势,形成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

4.国防生培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实践性、开拓性强,必须发挥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大胆改革创新。

在国防生培养制度建立之初,由于社会各界对这项制度缺少了解,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遇到了大量的困难。管理工作难组织,教育活动难开展,军政训练难落实,许多工作都没有头绪。在艰苦的条件下,高校和驻校选培办主动开展工作,大胆改革创新,在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国防生培养工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新阶段,国防生培养工作面临着抓质量上层次的任务,仍然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更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集体智慧。高校领导和教师,掌握高校办学规律,学术研究能力强,是国防生培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驻校选培办干部,身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将成为推动国防生培养发展的重要资源。广大国防生队伍,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迫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会为丰富国防生培养体系提供重要补充。注重实践、大胆创新是十年发展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6

关键词:国防生;军训教官;探索;实践

高校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对新生进行集中军事训练,是我国法律赋予的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通过军训,大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可以树立现代国防观念、夯实国防意识;可以纠正散漫的生活作风,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等。因此,大学生参加新生军训无论从国家利益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05年,东华理工大学招收海军国防生以来,我校国防生便承担起新生军训教官的任务。本文就这一具体情况和笔者长期从事大学生军训工作和参与国防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略谈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的可行性分析。

关于国防生这一群体的招生办法和培养方式,在这里就不再赘述。目前,与部队签约培养国防生的高校已有117所,全军共成立后备军官选培办82个。我校自2005年起开始招收第一批海军国防生,就成立了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和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挂帅指导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学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由国防生承担起新生军训教官的任务。经过几年多的实践摸索和工作总结,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已初见成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当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1.紧跟国家教育形势,探索一条国防生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模式,有利于综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按照[2001]48号文件有关要求,2005年全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都要开展学生军训。与此同时,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160万增加到2006年的547万,若加上普通高中招生871万,到2006 年参加军训的学生总数达到了1418万人,按照教官与学生人数比1∶50计算,需要的帮训官兵约28万人次以上。近几年来,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以及部队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特别正在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裁军,使得从部队抽出大量的人员来保障大学生军训已越来捉襟见肘了,同时普通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数量骤增,据计算,每年将有500多万高校学生需要接受军训教育。这就要求更多的部队官兵参与新生军训,极大程度地加大了部队的正常工作压力。国防生作为部队的后备军官,具备一定的军政素养和组织管理能力,采取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的措施,既缓解了参训部队人员不足的压力,又给国防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使其达到双赢,可谓一举多得。这种从实践中生成的新的军训教官模式已比较成熟,顺应了大学生军训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缓解了部队教官供求不足的问题。

2.国防生双重身份具有自身优势,具备承担大学生军训教官任务的综合能力。

国防生同其它大学生一样,都历过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相同的大学生活经历,对大学生活有着亲身的体验,年龄相仿是他们的优势,新生来到了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大都采取心理防守态,国防生具有准军人与地方大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军训中更容易与学生沟通更能捕捉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够更加融洽地和新同学取得很好的交流与沟通,适时调整训练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军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防生作为教官的同时又是新生的学长,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给新生更多的帮助和照顾,使新生能尽快调整好心态,及早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在大学适应期。

3.国防生担任军训教官有利于国防生自身的成长,为部队输送优秀的后备军官打牢军政基础。

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是高校新生军训工作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国防生培养手段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我校毕业的129名国防生大部分在指挥岗位任职,国防生进入部队后能尽快缩短任职的适应期,与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军训教官有着直接的影响。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7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青年学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是推动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世界范围来看,培育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是大势所趋。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国防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军事技能训练活动,并培养理论与技术兼备的后备力量。未来战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校青年学生将是战争动员的重点对象。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趋势不断增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形式是按照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军事课程教学,它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两部分。为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教学创新发展,使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目前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紧贴时展要求,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训练,是党和国家做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工作,对落实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d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就明确了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任务。

为此,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这些方面教学发展与实践的研究,要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教学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根本任务来抓,要适应时展和学生特点的客观需求,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实践育人要求、促进文明校园建设、训练储备合格兵员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工作,也是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我国国民,特别是高校青年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优势和特殊育人功能

高校青年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栋梁之才,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加强青年学生的国防教育十分重要。高校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它不仅具有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军事教育功能,而且还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即军事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要充分发挥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大力宣扬我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科学思想理论,弘扬人民军队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国防,提高社会责任感,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为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基础,促进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在加强国防建设的诸项工作中思想建设或者说精神建设,即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防教育是伴随国家存在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的国家,都要在全民中进行国防教育,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

纵观历史,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举国上下强烈的国防观念,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意识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强烈的国防观念,可使全体人民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度,认识巩固国防和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增强爱国心、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忽视的一种精神动力。国防教育本身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勇于自我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严守纪律精神等,实际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和精神状态。反思教训,国防教育是确保政权稳固之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就是教育青年学生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用唯物史观、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底线思维,深刻认识国防教育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是以军事课程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领域的现代军事科学,它的教育面宽,教学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自然、人文和社会等科学领域,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这说明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军事课程教学的特殊育人功能,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德育价值。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军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创新发展。

(一)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统筹规划

民族凝聚力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围绕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必须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国家安全重于一切、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爱国主义精神实际上是人们对于自己所生活国家的文化和情感认同,以及为了保护这种文化和情感所做出的努力。国防意识源于爱国情感,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唤起青年学生由内而外自发的国防情感。要充分利用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中华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 要渗透民族精神的培育,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民族团结和自强精神教育,还包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产生热爱中华文明的强烈情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树立现代大国防观教育理念,加大海洋意识教育内容

所谓现代大国防观是指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时代,国家的利益边疆、安全边疆都在急剧扩大,它要求我们适应国家利益拓展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

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更是一个海洋大国。今天,海洋已成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纽带,在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对海洋的管控能力,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升海洋意识,树立起蓝色国土的理念,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在党的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以及争端、南海仲裁、南北极科考等重大涉海事件的影响下,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周边国家与我国的海域之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加大海洋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树立科学现代的海洋安全观念。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应该大力开展和推进海洋意识教育,要从青年学生抓起,以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三)审视时代要求,注重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设置

当前,我国正处于“三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同时,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的又有非传统的,既有潜在的又有现实的,既有外部的又有内部的,既有国土的又有国民的。为此,强调,现在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并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审视时代要求,加强国防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通过国防教育,特别是高校国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认清民族复兴进程中内外矛盾交织的联动性,认清敌对势力对我国遏制围堵的不可调和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危机感和使命感。

实现国家安全是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求平安、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求和谐的必要前提和保证。必须通过有力的国防教育,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筑牢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现代国防意识。努力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增强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三、从实际出发,积极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是以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还应积极探索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的试点尝试,改革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途径,把高校国防教育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载体的多样性,以进一步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质量。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紧贴时代特征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营造良好国防文化氛围,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建立重大活动、重大典型宣传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平时宣传不断线、集中宣传有声势、重要时机有高潮,真正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采取富有时代气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如: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征兵宣传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讲演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专题展览、影视展播等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使青年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高校国防教育要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青年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说是高校青年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可以引导青年学生走基层、进企业、下乡村,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社会最基层,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胜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成果。这些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防道德品质。

同时,组织青年学生到部队参观学习,利用部队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爱国尚武活动,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和熏陶青年学生,从而形成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报效祖国的心理追求趋向。

(三)积极开展拓展性、挑战性的国防技能专题教育活动

国防技能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防技术素质。通过国防技能系列活动,使在校青年学生具有强壮的身体、敏捷的应变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在保卫祖国斗争中适应艰苦环境的需要。如:在专业军事教师的指导下,选拔军事技能训练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加野营拉练、户外攀岩、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定向越野、无线电测向、航模演示、野外生存等训练和比武竞赛活动。

通过这些系列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使青年学生掌握现代战争条件下保卫祖国的基本技能,以适应战时部队动员扩编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87.

[2]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0-11.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8

近日,我读了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徐建军教授又一著作《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深感这是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的难得的力作。作者把自己多年来对国防教育的观察、思考、实践聚焦到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围绕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逐一加以分析、解剖,形成相互分离又有机联系的逻辑整体,观点新颖,视野开阔,立意高远,既充分体现了一位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管理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理论思维修养,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防教育问题研究的多维解析和全景式透视。

第一,守住高度。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渴望和平,但追求和平的道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即便在今天这个愈加开放发达的年代,危机感同样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矢志奋进的巨大动力源泉。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间有大约20年的和平期。这个和平时期美国人的麻痹思想严重,50万大学生集体拒绝服兵役,结果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后罗斯福总统签发动员令。全国总动员,动员不起来,谁都不愿意当兵,这边轰炸珍珠港,老百姓还以为军事演习。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国防教育”。我想这是作者透过此书最想传达的意义吧。

第二,选准角度。通过对历史上中外著名教育家、军事家等关于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论述的详尽梳理,作者认为当前要深入研究二者关系既不能简单地重复和沿袭,也不能全盘照搬,并且仅从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身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作者立足于更广阔的思维背景,专题分析了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实践创新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在不断的剖解与阐释中界定了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联系与区别,从而构建了本书别具一格的体系框架,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第三,挖掘深度。站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今年为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教育部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其别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落实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作者极富前瞻意识地洞察到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重点,以独有的教育智慧将国防教育纳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的重点培养渠道考量,深入探究了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素质培养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理论,推进了国防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第四,把握尺度。国防教育是项社会活动,受众面广、对象庞大、层次较多,既有党政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又有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及其他众多的社会群体。为此作者根据教育方式的不同,将国防教育分为了职业型、专业型和修业型。为区别其他层次的国防教育,作者认为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校国防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高层性、教学安排的规范性、教育途径的广泛性等特征以及铸魂、精武、尚谋等基本价值功能。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书中强调对此一定要有清醒而非模糊的认识。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相互渗透而非孤立存在,著作在设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容时特别提出,结构要合理,结

收稿日期:2012?11?19;修回日期:2012?12?25

合要紧密。为解决高校国防教育普遍存在的集中教育强、分散教育弱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树立长期而非暂时的实践观念、抓好集中强化、持续实施、多线渗透、网络育人等几个环节。无论是解析本质还是现状批判,无论是确立标准还是建构体系,作者既尊重学术理性,又遵从客观事实,彰显了学者识见。

第五,富有黏度。著作是作者潜心致力于国防教育问题研究的一次新的努力、新的尝试、新的成功。该书始终注重从宏观着眼,微观落笔,既有对高校国防教育鸟瞰式的审视,又有对高校素质教育全景式的述评。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作者在对二者关系系统分析和微观探究的基础上,一方面回顾作者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路程,系统地总结带有普遍意义的国防教育操作规律,另一方面又置于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面向世界的社会政治及人文背景之中,上下钩连,纵横比较,一气贯通,从而使读者对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有着一种立体型的了解、认知和把握。邃密论证的同时,作者穿插了不少热点案例,犹如水流明月般启发人心,引人深思。在这字里行间,不时带出一些工作体味、品文哲理亦或是人生感悟,更是增强了理论著作活泼灵动的气韵,让读者回味深远。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9

关键词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Mine G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ntex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bstrac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ine g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in practice teaching exist that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unreasonable, teaching system is imperfect, the teaching force lack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raining objectives based mainly oriented engineering capabiliti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mine ga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to strengthen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other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bility; engineering ability

矿井瓦斯防治是具有煤炭特色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矿井瓦斯防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瓦斯的性质及赋存特点,了解瓦斯灾害的形式,掌握其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瓦斯防治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矿井瓦斯防治工作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煤矿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瓦斯一直就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煤矿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瓦斯防治方面所具备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与煤矿广泛接触了解到,毕业生在矿井瓦斯防治工作中理论知识基本能满足生产要求,但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在瓦斯防治工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缺乏,创新能力低下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通过煤矿企业的反馈,我们认识到在矿井瓦斯防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上问题更为突出,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工程教育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矿井瓦斯防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要比理论教学更直接,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实践教学长期附属于理论教学,教学地位薄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工程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矿井瓦斯防治课程也面临这个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对矿井瓦斯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正是基于工程能力为主要导向的培养目标对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两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学生参加的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在教学体制外运行。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为主,而对责任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没有硬性要求,对矿井瓦斯防治工程能力的培养不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对一个专业、一门课程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具体到课程中的某一具体环节如实践教学,则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矿井瓦斯防治课程目前正存在此问题。矿井瓦斯防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生产要求,其实践性应占主要地位,如瓦斯浓度的测定、瓦斯基础参数测定、瓦斯突出预测及瓦斯抽放参数测定等贯穿瓦斯防治工作的始终,而这些参数的测定大部分都是融入到各类瓦斯防治工程之中,即这些参数的测定都是为具体的瓦斯防治工程服务的。这些大量的测定工作必然涉及到参数的选取、工作组织、具体实施等多个环节,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能力正式工程能力的体现,应作为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来明确要求。

1.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在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中,教学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形式不合理。目前,本科院校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实验和课程设计两种形式,存在不少问题:①实验项目少,仍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学时少,不及理论学时的15%;②作为独立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时间偏少,大多数高校为一周;课程设计题目缺乏工程背景,与生产严重脱节。

(2)教学方法不当。我国高等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文化,也就是围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而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种教学理念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能力。目前,矿井瓦斯防治实验项目大部分为验证型项目就体现了这一问题,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技能。验证型实验是在教师设定好“假说”和准备好仪器的前提下由学生完成的实验,主要考察的是操作技能,显然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也是由教师定好设计题目,学生按照设计指导书一步一步去完成,很难达到对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

(3)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学生实践教学成绩评价体系不科学,考核方式过于简单,这也是目前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从评价体系来看,各高校注重对学生最后提交的作业或实践(实验)报告的考核,仍然是一种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忽视了对实践活动过程的考核和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考核标准,如实验和课程设计等均采取相同的成绩评定办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即使是实验,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考核和评价依据也是不一样的。

1.3 教学条件不达标

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经费更多地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性开支中,而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的经费往往不足。在校内实验和实训场所,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更难以购买先进的大型设备;设备的台套数不足,按规定一人一组的实验通常是二三人一组,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该由学生组成团队完成的项目,又因场地、经费和教师精力的限制无法实施。①这些现象在新建本科院校更为突出。矿井瓦斯防治实验难以开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验设备的匮乏,导致实验分组人数多,常常是一个学生在操作,其他学生在观望,这样实验就容易流于形式,更何谈能力的培养。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校外情况则更不乐观,目前,由于煤矿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实习也是走马观花。

1.4 师资队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对矿井瓦斯防治课程来讲,教师数量基本满足要求,主要问题是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既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近年来,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越来越多,但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接受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学术训练,缺乏深厚的瓦斯防治工程实践经验。另外,由于我国没有形成大学与企业界的密切联系,难以从具有实践经验的煤矿企业工程师中选聘大学工科教师。在新的形势下,甚至也难以通过将青年教师安排到煤矿实践的方式来获得工程经验。由于教师队伍普遍缺乏瓦斯防治工程经历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的质量。

2 改革措施

近年来,在我国工科院校中,工程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工程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实践教学的教育性及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比理论教学更加接近工程教育的本质,因此,实践教学理所当然成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②针对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工程能力为主要导向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2.1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

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美国(ABET)EC2000对工程人才的十一条要求中就包括了对伦理责任的要求,许多国家也正在把道德标准加入到他们的工程人才要求中去。③因此,我国工程教育也必须注重伦理道德教育,使培养的工程师能够在工程活动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工程伦理教育常被忽视,很多专业课授课教师认为伦理道德教育应是“两课”的任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瓦斯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是我国煤矿面临最严重的事故,每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瓦斯防治工作是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多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从事矿井瓦斯防治工作,工作在瓦斯防治的第一线,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矿井瓦斯防治工作的成效,影响到矿井的安全。因此,在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强调工程能力培养前提下,首先应加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

2.2 建立网状结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在总结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矿井瓦斯防治课程的实际特点,笔者提出了建立“三个层次、三大模块”的网状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网状体系结构的特点是在纵向上以教学内容(知识能力构成)为维度,横向上以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活动)为维度,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内容、形式组成新的模块,以明确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要求,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结构。④“三个层次”就是将教学内容分为“以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教育”,“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教育”和“以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教育”;“三大模块”指的是实验模块、课程设计模块、实习模块。“三个层次”的能力培养要求贯穿于“三大模块”之中,构建了一个集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⑤

2.3 加强教学条件建设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实践教学有效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必备条件,这是教学条件建设的重点。作为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应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尤其是仪器、设备的更新,不仅要注重数量满足要求,仪器设备的档次也应跟上当前煤矿瓦斯防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应重视购置创新型、综合应用型等实验及仪器设备。

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必须条件,同时,也是工程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目前的普遍现象是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不适应企业要求,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不愿意参与工程师的培养。⑥矿井瓦斯防治的实践教学离不开生产现场,煤矿企业在帮助高校人才培养上积极性不高,尽管如此,高校仍应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激励和约束机制,保障校企合作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⑦

2.4 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应做到以下三点:(1)注重对结果(作业或实践报告)考核的同时,应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即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应予以考核;(2)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应有所不同。如模型参观和演示主要考察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验主要考察动手能力,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计和实习则考察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能力。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同,考察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那么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的标准、方法也必须具有针对性。(3)在注重学习成绩考核的同时,注重对能力培养的考核。此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注重营造创新环境,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思想、观点以及学生做的小发明、小创造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创新。

3 总结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对矿井瓦斯防治而言,其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较多问题,集中体现在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在深入分析工程教育和实践教学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矿井瓦斯防治实践教学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1)必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2)根据矿井瓦斯防治课程特点,应建立“三个层次、三大模块”的网状结构实践教学体系;(3)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主要侧重实践教学设备、仪器及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4)建立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应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学生能力的考核。

注释

① 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6.

② 叶志攀, 金佩华. 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74-77.

③④李正, 林凤. 从工程的本质看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19-25.

⑤ 杨桂芳,蔡安江.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6-88.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篇10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我院一贯秉承“敬人敬业,至精至诚”的学院精神,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把培养“以护理、药学及医学相关类专业为主的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确立“育人为本,引导为先,规范为基,服务为怀”的学生工作理念,探索构建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三贴近模式”,就是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和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贴近专业就是符合专业的实际,理解专业的内涵,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贴近社会就是深入社会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为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服务。

在践行“三贴近模式”过程中,我院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学院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身心和谐、科学精神和人文公民素质兼备、弘扬卫院精神、恪守卫院校训的实用型、应用型、创新型卫生人才。学院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和仁爱、求真的人文精神。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依据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点,大力探索和实践适于学生职业发展的高职素质教育之路。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促进学风建设,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大力倡导“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加强活动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1.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人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总体而言,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院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

(1)把光辉榜样教育与典型示范教育相结合,使理想信念教育具体化、生动化。

(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认识水平。我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及勤工助学等。

(3)占领理想信念教育的网络阵地。我院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高科技手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生动的形式、新颖的内容,变灌输式教育为渗透式教育,同时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加强对互联网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增强理想信念网络教育的有效性。

2.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切实开展国防安全教育。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效形式。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我院积极通过课内、课外两个渠道,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教育:

(1)学生军事训练。采取集中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相结合的方法,规定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学生必修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入学初期。

(2)定期举办国防知识讲座。聘请校外从事国防教育的专家、学者讲授国防理论、国际安全形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

(3)建立国防教育实践基地,适时组织学生参观,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4)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是国家法定的全民国防教育日,要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3.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1)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既能陶冶人的情操,又能净化人的心灵,催人奋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环节。我院文化活动坚持“科学、文明、健康、向上”,以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文科学精神塑造为主要内容,以创建“节约型校园”、“平安校园”、“文明宿舍”和“文明食堂”等活动为契机,以素质展示和引导为主要方式,努力培育活动的精品,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

(2)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弘扬卫院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文化建设的层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打造一系列精品项目,开展一系列品牌活动,如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科技文化节、宿舍文化节、大学生阅读节、心理健康月、“团员之星”评选及爱心社活动等。

(3)加强学生宿舍(公寓)建设。坚持“管理人性化,服务沟通化,建温馨之舍,享温暖之家”的宿舍工作理念,通过开展“安全在我心,平安伴我行”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和“学生党建进公寓”活动等,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观念,使学生宿舍(公寓)成为我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进一步发挥学生生活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育人作用,发挥“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形成学生辅导员队伍、学院后勤、物业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四支队伍的合力。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人本化心理健康服务。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多年来,我院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文件精神,紧紧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遵循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以团委心理咨询中心为主,结合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咨询,对有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院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各系统在学院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心理档案,做到积极干预,主动回访。(4)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将宣传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5)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

5.强化职业熏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我院在原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大量新办专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认识不全面、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等影响了扩大招生规模后的教育质量。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专业认识,不能仅仅只有学生管理工作者加强管理,更需要专业教师改进专业思想教育,并与之密切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院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从业后的职业特点,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等方式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通过这种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目标、方法,以及在校学习的整体安排,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例如护理系以护士节、“授帽仪式”等活动为契机,加强专业人文价值教育;口腔系利用全国“爱牙日”活动,加深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现况和前景认识,巩固了专业思想;酒店管理专业利用本身资源邀请高星级酒店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和总经理来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专业认知教育。还通过暑假期间课程改革的调研活动,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力,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基础部以华润万家“奖学金”为契机,积极营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6.紧贴社会形势,加强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就业机制的改变,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在此形势下我院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

(1)开设就业指导课。我院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限选课,讲授内容涵盖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准备、就业心理调试、求职技巧、创业教育等。通过课堂教学,提高毕业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教育。

(2)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目的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支撑。创业教育首先不能离开课堂这一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可以实现知识、人员和时间“三集中”,是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此外,我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龙或者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体验,便于检验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