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6 12:03:35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建筑构造分析;考核改革;开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Z].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3

学习地图是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岗位能力提升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主线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根据企业中学习地图的覆盖范围,面对学习主体的不同,学习地图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整体型、群体型和重点岗位型。一些先进的国内外企业如美国Sanofi-Aventies(美国制药业巨头之一)、安利、西门子、惠普、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国家电网等引入学习地图的理念和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构建学习地图的基本步骤如图1。岗位梳理是通过合并工作职责相近的岗位,将其划分为岗位集群,降低课程库的冗余重复以及学习地图规划的复杂度。同时结合企业各层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各岗位群的职业发展通道。比如国航培训工作中,将专业序列的岗位按工作职责划分为工程机务序列、商委营销序列、乘务序列、地服序列等多个专业线条。

能力分析是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分析,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战略研讨会、能力分析研讨会等方法构建出员工能力地图。能力分析包括能力识别、能力分类以及能力分级三部分。基于能力模型的学习地图使得企业员工的学习与发展不再盲目,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层层分解下来的能力要求。比如“西门子卓越领导”管理培训(SiemensLeadershipExcellence)最有特色的部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和卓越领导必备素质要求出发,分析管理人员所需能力,并将其划分为五个级别(Sl-S5),如S5层面的管理者需要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建设能力,S4层面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初级管理能力。

内容设计主要包括学习内容获取、学习内容分类、学习内容分级。学习内容获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针对能力分析所建立的能力模型,挖掘该能力的关键要点。其次确定学习内容的听众对象,不同培训对象所需求的学习内容不同。再次检索已有的培训资源,包括企业内部、合作伙伴以及市场供应。最后,整合形成所需的学习内容。在学习内容获取后,应当依据前阶段能力的分类与分级,相应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职位的专业技能类学习内容以及通用管理类学习内容。如在“西门子卓越领导”管理培训项目中,在分析完所需能力后,为S5层面的管理者设计的学习内容包括企业文化、职业计划、自我管理、客户服务与战略技能等;为S4层面的管理者设计的学习内容包括质量与生产效率管理、金融管理、流程管理、组织建设及团队行为等。

最后,以职业发展路径为线索将学习内容整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具有指引性和方向性的学习地图体系。之前的学习内容可能是根据不同纬度进行内容的划分,比如根据受众对象不同可分为领导层面学习内容、普通员工学习内容等,根据课程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性学习内容、专业性学习内容等,在此阶段要根据职业发展路径进行整合,要清晰描述出从某岗位的一个普通员工晋升为领导干部要经历哪些学习阶段,各阶段都分别要学习哪些通用性和专业性学习内容,最终整合各线条的学习地图,形成一张清晰完整的企业学习地图。

从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先进企业的学习地图应用经验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或称岗位能力模型)、职业发展路径和企业学习资源。能力模型的构建是基础,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指导是措施,而管理好企业学习资源则是支撑。通过构建学习地图,将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能力管理、知识管理和员工自主学习。那么,公司作为一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应该如何将学习地图的精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如何发挥学习地图的最大价值,如何创建自己的学习地图,都成为我们必须慎重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先导的公司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新探索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创新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建设一个系统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切入点,探索规律,循序渐进开展建设工作。公司目前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不够清晰、各分子公司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培训课程开发不平衡、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不健全、培训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不到位等情况,对落实干部培养要求,全面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带来了不利影响,而在整个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培训课程体系又占据着核心位置。因此,我们选择以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探索绘制公司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地图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具有南网特色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

胜任能力模型是针对岗位或岗位族群,将企业中的绩效优异者与绩效一般者进行区别的要素组合,包括行为动机、意识态度、个性特质、综合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等。只有岗位所需的胜任能力与员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相匹配时,员工的绩效才会最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才能得以最恰当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最终保证企业良好的效益,并拥有行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常见的胜任能力冰山模型,可以将胜任能力这座冰山分为水平面以上的经验、知识、技能和水平面以下的能力、行为倾向和个性特质等。如图2。

根据课程体系的初步规划,我们在生产、营销、基建规划、人资党群行政、财务、县级供电企业各类处、厅级岗位中挑选正职、副职和新任职的典型职位开展研究。通过战略文化解读、结构化访谈、资料阅研等工具方法,依据战略演绎和工作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中高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要求,最终构建起包含素质、知识、技能三个维度的胜任能力模型。示例如表1。然后,再结合公司实际,总结提炼胜任能力要素特征,清晰定义胜任能力级别及各级别具体行为描述。并通过对不同胜任能力特征在调研分析中分值的高低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最终符合公司实际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及其权重,对胜任能力要求进行进阶性划分和排序,由此确定领导力培养的优先级。比如,在胜任能力模型基础上,通过重要性、可塑性两个维度对领导力培养优先级进行评定,其中重要性与可塑性均高的胜任能力要素,归为优先培养的第I等级,优先开展培训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领导力培养优先级矩阵如图3。

2规划对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2.1搭建中高级管理人员学习地图

结合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系统开展岗位梳理、能力分析、内容设计、体系建立,构建起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学习地图,全面解析所需知识点,为各级管理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学习路径。学习地图关键步骤和要点展示如图4。首先,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职位梳理,归类合并有关工作职责相近的管理人员职位,划分职位族,以此作为构建学习地图的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降低培训课程体系和课程资源的冗余重复,开展学习地图规划,以此明晰各岗位族的职业发展通道。其次,通过能力识别、能力分类、能力分级,针对不同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分析,开展行为事件访谈、能力分析研讨,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层层分解能力要求,构建能力地图,作为绘制学习地图的关键依据。再次,在能力地图的基础上,围绕不同管理人员职位需求,进行学习内容的获取、学习内容的分类、学习内容的分级。学习内容获取是针对所建立的能力模型,建立对应的学习提升方案,包括传统面授学习、在线学习或内部研讨、行动学习等;之后,依据前阶段能力的分类与分级,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与分级,形成各职位族学习内容的分类与分级。最后,汇总所有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将学习内容细分完善,形成相应的职位晋级包,或根据有关管理人员核心工作要求形成职位轮岗包,从而构建起清晰完整的学习地图。

2.2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在学习地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级管理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构建培训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一是将中高级管理人员按岗位、级别分类,以便明确不同管理人员有差异的培训课程需求。与胜任能力模型对应,把具有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能力要求的有关管理人员组成不同系列。首先,根据管理层级不同,分为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总部部门负责人、总部处室负责人/分子公司部门负责人、地市级企业领导班子、县(区)级领导班子4个层级;其次,根据职能承担不同,分为经营管理和职能管理2大序列类别。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序列人员建立对应的课程体系规划。二是按照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将课程进行分类,明确课程资源类别。知识类课程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政策、企业文化、安全知识等以知识学习和信息获取为主的相关课程;技能类课程包括完成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所需的部署培养、绩效管理、电力营销、安全生产等专业课程,再根据专业领域的相近程度,分为不同类别。潜在素质类课程包括企业价值观和管理职责所要求的系统思维、组织协调、学习创新等课程,针对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将围绕其管理职责有所侧重。三是建立岗位胜任能力与相应课程资源的对应关系。基于各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立足于胜任能力要素分析,针对行为要点的描述内容和关键点,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对应的培训课程,并确保培训课程与胜任能力要素和行为要点一一对应、不存在遗漏如表2。最后,在已经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最优化、特色化的原则,针对其中的培训课程和知识点,匹配学习内容,编写培训课程大纲,对培训课程的落地实施进行规范和指引。

2.3梳理和改进现有课程资源。为了做好培训课程体系规划,明确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实施路径,还要针对公司现有课程资源情况进行系统的盘点分析。将课程资源盘点结果与中高级管理人员胜任能力模型要求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哪些课程可继续使用或需继续完善或需重新开发。

2.4开发和制作核心课程电子课件。完善电子课件开发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开发核心课程电子课件,适应网络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3配套培训课程体系落地指导手册

为促进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课程体系更好地落地应用,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培训课程体系落地指导手册,介绍课程体系应用于管理人员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未来持续更新和应用优化的建议,推动培训课程体系的应用落地。

4形成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公司明确提出“培训就是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确立起培训是为了使用的观念。通过构建起以课程体系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分层分类的教育培训,实现员工和组织的能力发展,继而使得教育培训工作进入组织关注、部门支持、员工投入的良性循环,助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表2

对公司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应用优化建议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它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建设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为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提供规律性的指导,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把各项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培训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企业中员工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发展而量身定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组织体系,既要考虑到公司的战略发展、岗位应知应会,又要立足于员工自身能力现状、学习潜力和职业发展规划,还要有利于员工在迈向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更新。通过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实践学习地图模式的探索,我们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新建设拓展了思路和方法。我们相信,建成科目齐全、课程完整、线路清晰的学习地图,再辅之以健全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机制,定能增强公司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和激励性,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根据在实践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和加深的认识,在课程体系的实际应用中,笔者认为还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优化。

1统一规划、分层实施

公司作为管理南方区域供电的特大型央企,业务范围相对集中,由公司总部对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发挥集团公司的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要统一思路、统筹谋划、统一规范、分层实施、持续优化,分步骤、分阶段地在全公司推广并逐步完善培训体系。

2服务岗位、发展能力

教育培训的真正价值正是实现对员工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落地实施必须着眼“服务岗位、发展能力”的理念,系统、全面把握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从宏观层面上反映组织要求、从中观层面突出岗位要求、从微观层面满足干部个性需求,3有针对性设置课程和实施培训,推动各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发展的需要。

3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逐步实施推进,优先实施企业发展急需的核心培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持续总结,及时更新,最终形成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丰富、运转协调的教育培训新体系

结语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

[作者简介]谭玉萍,广西大学校友总会馆员,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234-0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科学、技术、生产三个环节日益一体化,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处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高校的图书馆(包括学校内各学院、系、部的图书资料室),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作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将被日益普及的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所替代;二是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和运用,将使传统图书馆电脑化,信息贮存、处理、传递更加科学、方便、快捷、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从传统信息载体单一、信息处理慢、服务周期长、手段单调等束缚中解脱出来,尽快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为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就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包括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内部各学院、系、部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由此可知,要充分挖掘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的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终身学习的教育中心,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以上说明,新时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低。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的观念陈旧,认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是一批借书还书、守书库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安排或招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时,忽略了许多关键的条件要求,结果是使得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极不合理。以前多是照顾安排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教职工配偶或家属,后来对学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大专或本科生。但真正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专业的人员很少,大多没有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正规教育或培训,普遍缺乏相关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更为关键的是,相当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熟悉传统文献资料的处理和加工,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浩如烟海的科技、人文信息却束手无策,观念陈旧。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迫在眉睫。所以,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是更新知识、增长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全靠营造一种全社会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因此,培训教育就成为全社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人才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当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制约高校图书资料能否发挥最大功能的关键因素。随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外部环境、管理手段和服务范围、内容的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也将要随之适应这种全新的要求。当今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如何加强培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型,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更深层的思考。

现代高校师生员工对图书资料乃至各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的服务更加周全迅速,如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加强学习不加强培训,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随之提高,就应付和满足不了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知识与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因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资料以及各类信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极大发挥。

图书资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有其岗位标准和任职要求的。图书资料管理在未来的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下起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有一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适应的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就必须要加强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适应时展和科技发展,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终身培训教育的体系并实行终身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涉及有效开展培训活动的程序、计划、内容、教材、技术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成效,是培训的核心。经笔者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缺乏程序化、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不能根据不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状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教材选用、培训方法手段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第二,培训调控不力,效果评价滞后,结果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及时纠正产生的偏差,进行有效的培训调控,也不知道培训最终达到的效果和效益。第三,培训方式落后,实践性差;大部分培训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在教室由讲师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案例,没有提供培训中的实践机会。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机构没有得到落实,培训计划自然无法得到执行。第二,缺乏胜任的培

训师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有实践经验的图书资料管理专家作为老师却缺乏课堂讲授的技巧和艺术,有教学经验的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人员作为老师却缺乏图书资料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只能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培训老师不了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懂成人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注意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因而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培训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以及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将培训方式、费用、教材等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培训原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以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技术业务能力,使受训者适应和胜任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应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教学与科研需求、读者群体需求和图书资料管理的需要,力求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3)战略性培训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要做到战略性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既要有培训的长期项目和计划,又要有中期项目和计划,还要有短期项目和计划。如年培训计划、季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周培训计划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真正做到持续性、终身性。

(4)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培训中用实际案例作为支撑以加强理论掌握,在实践培训中用理论指导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5)终身性培训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在不断更新,知识在不断更换。因此,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长期的事业。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将是终身的培训。

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培训计划的制订是培训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其质量直接决定培训绩效。培训计划的管理从纵向、横向来看都是一个系统运作过程。制订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的前提首先是确定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培训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具体、可量度和可观察度。由于培训是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以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就应该能够准确描述受训者接受培训的行为表现。一旦培训目标确定,就可以着手编制培训计划。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而且能激起受训者学习的渴望,愿意并乐意接受培训,从而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应该能使广大的受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是培训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培训计划制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计划结构的规划、培训课程的编排以及培训方法的选择。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体现计划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为了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卓有成效,在实施培训中要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发展,力图使培训计划得以实现。无论培训计划制订得多么成功,如果实施工作做不到位,仍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培训实施工作的好坏,对培训项目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中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具体的工作:

(1)确切通知参加培训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以上通知要做到人手一份。

(2)安排好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培训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培训按计划执行。

(3)印发培训指南,将培训目标告诉培训对象,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大致了解培训的内容,知道培训中各个环节及其连续性。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 钢结构;网壳;网架;钢结构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上海海事大学体育中心地处上海市芦潮港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01110平方米,建筑总占地面积153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643平方米,其中地上24117平方米,半地下室2526平方米。

本工程建筑等级为二级,其中体育比赛馆属乙类体育馆,游泳比赛馆属乙类游泳馆。防火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分为南北两个分区,南区分为A块、BC块、D块、E块等四个部分;南区A块体育比赛馆建筑面积11067平方米,建筑层数为比赛厅一层,局部三层;南区BC块游泳比赛馆建筑面积10557平方米(其中地上8031平方米,半地下2526平方米),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比赛厅地上一层,局部二层;南区D块体育训练馆建筑面积2484平方米,建筑层数为训练厅一层,局部二层;南区E块公共部分建筑面积1110平方米;北区体育场看台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建筑层数为观众席一层,局部三层。

本工程钢结构部分包括南区A块体育比赛馆、南区BC块游泳比赛馆和游泳训练馆、南区D区体育训练馆、北区体育场挑篷五个部分网架以及南区体育比赛馆中的训练场地顶部的钢桁架结构,其中南区四个场馆部分网架为椭球冠状双层螺栓球网壳结构,网架支撑形式为周边多点支撑,通过抗震型球形固定钢支座与下部混凝土结构相连;北区体育场看台挑篷网架为柱面网架,悬挑长度为12.75m,通过抗拉球铰支座与下部混凝土柱顶预埋件连接。

工程特点和难点

本工程网架施工面积大,且网架分区较多,网架形式为椭球面双层网壳和柱面网壳两种·结构形式,且每块网架平面尺寸及安装高度各不相同,安装时需分块进行,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但由于各块网架相隔不远,且均为体育场馆屋盖,所以可以分块进行施工,这样可以组织进行大面积标准化施工,如何在有效的工期内组织各区块进行流水施工,是保证工期和质量的重要措施。

安装总体思路

本工程钢结构安装包括网架结构安装和桁架结构安装两部分,其中网架结构共分为五个单体结构,分别为南区体育比赛馆网架A,南区游泳比赛馆网架B、南区游泳训练馆网架C、南区体育训练馆网架D以及北区体育场看台挑篷网架;桁架部分为体育比赛馆室内训练场地,顶部为满足吊顶、舞台设计要求而设置,与周边混凝土结构为铰接连接。网架部分南区体育馆、训练馆四块网架平面呈椭圆叶状,四块网架围绕公共部分E块建筑呈放射状分布,体育场看台挑篷网架为柱面形状,南区各块网架的平面布置相对位置及形状见图1。

图1 南区网架平面布置图

从图1可以看出,南区各块网架平面呈不规则的椭圆叶状,各块网架平面、立面形状及尺寸分别如下:

体育比赛馆立面呈球面形状,网架纵向跨度108.6m,横向跨度为62m,网架安装高度为14.850~26.350m,网架平面、剖面形状见图2。

图2 体育比赛馆网架图

体育训练馆立面呈球面形状,网架纵向跨度69.7m,横向跨度为46m,网架安装高度为10.35~17.35m,网架平面、剖面形状见图3。

图3 体育训练馆网架图

游泳比赛馆立面呈球面形状,网架纵向跨度94.4m,横向跨度为47.8m,网架安装高度为11.650~20.850m,网架平面、剖面形状见图4。

图4 游泳比赛馆网架图

游泳训练馆立面呈球面形状,网架纵向跨度64.5m,横向跨度为38m,网架安装高度为10.35m~17.35m,网架平面、剖面形状见图5。

图5 游泳训练馆网架图

北区体育场看台挑篷网架平面尺寸为22.1x20.8m,网架安装高度为9.80~12.96m之间,网架立面呈球面形状,网架平面、剖面形状见图6。

图6 北区体育场看台挑篷图

从上面各图可以看出,本工程各块网架剖面以圆弧形状为主,平面形状除体育场看台挑篷外均为不规则形状,本工程网架的安装只能采用满堂操作架高空散装的施工方案,采用其他方案都有不可克服的弱点,所以本工程网架的安装拟采用1台25吨汽车吊进行构件的垂直运输,配合本工程满堂操作架高空散装法进行施工。

体育比赛馆桁架结构安装按设计要求需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包括混凝土结构、屋盖网壳、屋面板铺置完成后进行安装,其安装在室内进行,安装限制条件较多,加上桁架构件截面不是很大(弦杆截面最大为Ф194x12),所以其安装拟采用满堂操作架高空散装的安装方案进行安装,桁架安装操作架为利用网架安装使用的满堂操作架在网架、屋面板安装完成后进行调整搭设。

由于本工程桁架体量不是很大,所以其安装施工的重点在于网架结构的安装,安装方案的选择也着重介绍网架结构的安装。

施工安装方案

本工程网架施工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网架总共分为五块,南区各块的施工条件大体相同,均为周边支撑的正放四角锥网架,节点形式为螺栓球节点,网架顶为双向弧形;北区体育场看台网架为挑篷结构,立面单向弧形,根据实际情况,虽然网架分块较多,但网架施工过程中均可采用满堂操作架高空散装法。

网架安装顺序

本工程网架共分为五块,分别为南区A块体育比赛馆、BC块游泳比赛馆和游泳训练馆、D块体育训练馆及北区体育场挑篷五个部分网架,现场安装顺序:南区A块体育比赛馆及D块体育训练馆网架的安装体育比赛馆中的训练场地顶部的钢桁架结构安装南区BC块游泳比赛馆及游泳训练馆网架及北区体育场挑篷网架的安装。脚手架操作平台采用翻塔的方式,网架安装顺序为从中间向两边安装的方法,以减少合拢误差和支座误差。

桁架、网架结构的安装

本工程网架支座南区体育馆部分采用抗震型球形固定钢支座(见图7),育场部分网架采用抗拉球铰支座(见图8)。

图7 抗震球形固定钢支座示意图 图8 抗拉球铰支座示意图

根据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引伸到网架的各支座或柱脚,由于本工程支承点比较复杂性,精度要求较高,我们采用经纬仪进行测量定位,以确保各支承点预埋件的高差、中心轴线坐标满足要求,对有超过的支承点要及时进行修正,对定位的误差要求不大于2mm,对安装前各支承点的相邻支承点高差不大于15mm,中心偏移不大于5mm,对最高与最低点高差不大于30mm,最大中心偏移不大于25mm。

对各预埋板采用水准仪测量,确保预埋板平整,预埋板不平度(接触缝)不大于5mm。

对经过测量的各支承点的中心轴线都用黑线划出,高差都在埋件边上用数据标出,所有测量结果都在图纸中记录,以便安装时对构件进行适当的调整。

本工程桁架结构的安装根据设计文件要求需待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包括混凝土结构、屋

盖网壳、屋面板铺置完成后进行安装,所以其安装在室内进行,桁架安装施工拟采用小型汽车吊将构件散件吊运到满堂操作架拼装平台,利用手推车运输到安装平台上的桁架拼装胎架上进行整体组拼的施工方案。

结束语

上海海事大学体育中心钢结构工程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方案遴选,多片双曲网壳结构采用满堂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及从中间向两边的安装顺序,减小了累计误差,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应用的一些技术措施,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JGJ 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02

[3] 吴欣之.现代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实训楼:施工图;设计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chool training building as an example, starts with the design cont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graph to put forward practic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plans, and brief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its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cess and the design points.

Keywords: Train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drawing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图是建筑设计过程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完成施工图设计,经过审查通过的图纸可以用于施工。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建筑可研性研究建筑方案设计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施工图是在初步设计等阶段基础上继续深化、完善图纸, 以建筑方案为本, 根据建筑法律、规范完成施工图。建筑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室内外构造装修表, 总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各向立面图, 剖面图(剖出能反映出房子特点的地方, 至少纵向、横向两个) , 墙身大样图(绘出墙身, 特别是外墙构造特别的地方) , 大样图(如通风井顶盖详图、地下室详图等) , 电梯大样图, 楼梯大样图, 卫生间大样图, 门窗立面图及门窗表。(如有人防工程需有人防部分的图纸)

实训楼位于学校用地的最西面,建筑面积9119m 2, 地上840 1 m 2, 地下7 18 m 2,地上5 层、地下1 层。用地北面是广园快速路, 南面是拟建学术交流中心, 东面是规划篮球场。以下通过设计要点分析施工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关于建筑完成面和结构面的问题

建筑完成面指完成装修面(如地砖、地毯,、抹灰等)后的面层。建筑结构面指只完成结构层(如钢筋混凝土楼板、钢结构楼板、砌体等) 的面层。完成面和结构面之间还有一点距离, 对于实训楼楼面设计, 地面装饰材料是抛光砖, 这个距离取30mm :对于公共建筑如酒店, 如果地面材料是大理石, 这个距离取50 mm: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机场, 由于地面除了铺装还需要埋设通信、电气、给排水等管线, 这个距离取200mm 。

施工图的标高也分完成面标高和结构标高(带括号) , 楼面的标高标建筑标高, 屋顶的标高标结构面标高, 这是由于屋顶层构造需要保温、防水、找坡等, 层次比较多, 厚度比较厚, 标结构标高比较准确。有一个问题, 由于建筑外观的需要, 靠外墙的各层框架梁一般要取相同的高度, 那么这梁高是从建筑完成面还是从结构面算起呢? 如果外墙框架梁高为700mm, 完成面和结构面之间的距离取50 mm , 完成面到梁底的高度应为750 mm 。 (如图1)

图1墙身大样图1:20

2 关于栏杆高度的问题

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范中对栏杆高度的规定其中一条是这样的, “ 临空高度在24 m 以下时, 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 m , 临空高度在24m 及24 m 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

时, 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 ,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 如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 2 m , 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 45 m 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学校的栏杆高度定位1.2 m , 比规范要求的高度略高一点, 原因是规范的标准是以1980 年我国平均男士身高165 .03mm 为依据而定,经过30 多年, 人民的身高已普遍增高, 而且设计项目是学校, 都是90 后的青少年, 身高已经比80 年代的身材要高。外廊栏杆高度1.2m的起点是从楼层面算起, 由于外廊需要找坡排水, 实际起始点比梭层面要低, 所以实际的栏杆高度大于1.2 m 一点􀀁这对于课间休息时在外廊活动的学生生命安全起了很大的保障。 (如图2)

图2墙身大样图1:20

3 电梯设计问题

电梯分为有机房电梯和无机房电梯。设计根据甲方提的荷载根据国标选型,主要考虑三个问题:①电梯顶层高度比普通楼层高:②电梯底坑深度足够:③适当考虑底坑排水.

实训楼的楼层高度是3. 6m , 电梯的顶层高度需要5. 0m 。顶层高度比层高高, 所以电梯机房也高出屋面1.4m ,实训楼底坑的深度是1.6m 。如果电梯是消防电梯或有水进入电梯地坑的情况, 需要留出排水口把水排向集水井。

4 平开窗每扇窗不宜大于0. 6m

建筑门窗的开启方式常见的有: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推拉下悬窗、内平开下悬窗、折叠平开窗、折叠推拉窗、外开上悬窗、立转窗、水平旋转窗等多种形式。平开窗是多层建筑常用的门窗。刚开始做建筑设计时, 很容易把平开窗分隔的很宽, 宽度0. 9m , 高度1.8m . 根据门窗规范,平开窗宽度不宜大于0. 6m , 高度不宜大于1.4m 。我们日常看到分隔比较宽的窗它是固定窗或是上悬窗,它们每扇窗的宽度比平开窗大。

5 半地下室有利于节省通风造价

半地下室指房间地平面底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 , 且不超过112 者为半地下室。实训楼有一地下室作非机动车库, 层高2. 8m , 室外地平-1 5m , 属于半地下室。它可以开外窗自然排烟, 不需要在室内设置风管, 节省了层高、节省了造价、在其他地下室设计中, 除了可以设计半地下室.也可以设计与室外大气联通的天井来通风, 在天井中种植绿化, 环境既美观宜人, 又可以省去风管的造价.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6汽车库坡度设计

汽车通过汽车坡度进入汽车库, 当纵向坡度大于10% 时, 坡道的起端和终端均应设缓坡段。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 6m , 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l/2 :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 4m , 曲线的半径应不小于20 m 。

通常的汽车库只停小(微)型汽车,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为4. 80 (长)x1.80 (宽)x2.00 (高) , 其直线坡道最大纵坡为15% , 则其缓坡段的坡度最大为7. 5% 。

7 教室的门应往内开还是往外开

教室的门应采用平开门, 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样要求: 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除甲、乙类生产房间外, 人数不超过60 人的房间且每幢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 人时, 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学校每间教室设计小于60 人, 而且如果门往外开会挡住走廊的疏散, 所以教室门外内开。

8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样要求: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 学校有四个楼梯, 两个靠外墙, 两个靠内庭院􀀁首层采用开放式空间设计, 能直通室外。按这规范, 楼梯间宜设计在外墙, 如果条件不允许, 首层楼梯间应直通室外. 如大型公共建筑省博物馆, 楼梯间皆靠首层外墙布置, 首层以上四边悬挑约19m作为展厅, 楼梯间布置靠外墙有利于疏散, 符合规范要求。

9 结语

设计实训楼施工图还遇到一些问题,如不同防火分区和楼梯间窗户之间的距离大于2m , 运用挑板来建造凹窗效果。建筑施工图需要和其他工种密切配合, 为了整齐美观, 需与结构专业统一确定外墙各层的梁高尺寸, 统一外墙柱子的宽度尺寸;外墙留洞满足空调风管的通风;给排水的排水方向等。一套好的施工图需要解决一定的技术问题及密切与结构、机电专业配合, 才能有效的用于施工, 造出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房子。

参考文献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一200 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 50 16一2006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科学、技术、生产三个环节日益一体化,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处在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高校的图书馆(包括学校内各学院、系、部的图书资料室),正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作为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将被日益普及的网络化、数字化、电子化图书馆所替代;二是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和运用,将使传统图书馆电脑化,信息贮存、处理、传递更加科学、方便、快捷、高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从传统信息载体单一、信息处理慢、服务周期长、手段单调等束缚中解脱出来,尽快更新观念,转变运行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为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就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包括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学校内部各学院、系、部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

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由此可知,要充分挖掘图书馆及图书资料的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关键所在。新时期的图书馆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广大师生员工终身学习的教育中心,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以上说明,新时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科技知识面广、业务技能精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及图书资料室管理人员的进入门槛低。更深层的原因是,人们的观念陈旧,认为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是一批借书还书、守书库的工作人员,这就使得安排或招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时,忽略了许多关键的条件要求,结果是使得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极不合理。以前多是照顾安排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教职工配偶或家属,后来对学历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即大专或本科生。但真正学过图书馆学或情报信息学专业的人员很少,大多没有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正规教育或培训,普遍缺乏相关图书馆专业管理知识。更为关键的是,相当部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只熟悉传统文献资料的处理和加工,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浩如烟海的科技、人文信息却束手无策,观念陈旧。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迫在眉睫。所以,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是更新知识、增长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全靠营造一种全社会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因此,培训教育就成为全社会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人才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最具能动性的要素。当然,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制约高校图书资料能否发挥最大功能的关键因素。随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外部环境、管理手段和服务范围、内容的变化,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也将要随之适应这种全新的要求。当今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不善学习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将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如何加强培训,实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转型,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及资料室亟需解决的问题,这就使我们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有更深层的思考。

现代高校师生员工对图书资料乃至各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要求的服务更加周全迅速,如果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加强学习不加强培训,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随之提高,就应付和满足不了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求,知识与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的矛盾将会激化。因此,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资料以及各类信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的功能将得到极大发挥。

图书资料管理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是有其岗位标准和任职要求的。图书资料管理在未来的信息环境和网络环境下起的作用将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要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要保证有一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适应的高素质的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就必须要加强终身学习和终身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适应时展和科技发展,更新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智能结构与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终身培训教育的体系并实行终身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涉及有效开展培训活动的程序、计划、内容、教材、技术与方法等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成效,是培训的核心。经笔者调查,当前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缺乏程序化、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不能根据不同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实际状况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活动策划、培训教材选用、培训方法手段选择以及培训效果评价等各项工作。第二,培训调控不力,效果评价滞后,结果在培训计划执行过程中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及时纠正产生的偏差,进行有效的培训调控,也不知道培训最终达到的效果和效益。第三,培训方式落后,实践性差;大部分培训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在教室由讲师照本宣科,没有针对性和实际案例,没有提供培训中的实践机会。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由于对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培训的组织机构没有得到落实,培训计划自然无法得到执行。第二,缺乏胜任的培训师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有实践经验的图书资料管理专家作为老师却缺乏课堂讲授的技巧和艺术,有教学经验的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人员作为老师却缺乏图书资料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只能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培训老师不了解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不懂成人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注意培训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因而造成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使培训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培训原则。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受训对象以及要达到的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将培训方式、费用、教材等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使之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培训原则。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以增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技术业务能力,使受训者适应和胜任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为目的的一种继续教育。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接受培训应根据社会需求、高校教学与科研需求、读者群体需求和图书资料管理的需要,力求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3)战略性培训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适应教学与科研的需求,在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中要做到战略性与战术性培训相结合。既要有培训的长期项目和计划,又要有中期项目和计划,还要有短期项目和计划。如年培训计划、季培训计划、月培训计划、周培训计划等等。这样才能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真正做到持续性、终身性。

(4)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原则。要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理论培训中用实际案例作为支撑以加强理论掌握,在实践培训中用理论指导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5)终身性培训原则。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信息在不断更新,知识在不断更换。因此,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长期的事业。因此,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将是终身的培训。

四、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培训计划的制订是培训实施的第一个步骤,其质量直接决定培训绩效。培训计划的管理从纵向、横向来看都是一个系统运作过程。制订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的前提首先是确定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培训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具体、可量度和可观察度。由于培训是针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所以一个良好的培训目标就应该能够准确描述受训者接受培训的行为表现。一旦培训目标确定,就可以着手编制培训计划。一个良好的计划应该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而且能激起受训者学习的渴望,愿意并乐意接受培训,从而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一个成功的培训计划应该能使广大的受训者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所能达到的目标。因此,制订培训计划是培训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培训计划制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培训计划结构的规划、培训课程的编排以及培训方法的选择。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体现计划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培训工作的主要阶段。为了能够使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卓有成效,在实施培训中要根据目标和计划,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控制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发展,力图使培训计划得以实现。无论培训计划制订得多么成功,如果实施工作做不到位,仍然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培训实施工作的好坏,对培训项目的成败具有关键性影响。根据实际调查,笔者认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实施中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具体的工作:

(1)确切通知参加培训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的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以上通知要做到人手一份。

(2)安排好培训设备设施,确保培训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行,保证培训按计划执行。

(3)印发培训指南,将培训目标告诉培训对象,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大致了解培训的内容,知道培训中各个环节及其连续性。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建筑装饰构造;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41-02

《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突出能力培养的技术核心课程。该课程作为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构造是实施建筑装饰设计的理论前提和技术措施,是指导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基本手段,因此本课程对学生选择装饰材料、确定合理构造方案及绘制各类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图等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结合工程实践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结构体系改革的探索

1.课程教学目标,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装修构造的基本原理、构造做法,并能对建筑装饰构造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熟悉装饰施工图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掌握装饰构造节点详图与施工图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掌握常见室内装饰构造处理和工艺,使学生能够在对设计条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设计,进行室内装饰构造节点大样设计,并合理选择构造做法,进而运用构造原理进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图设计,并与业主、施工方协调,参与工程施工确保设计意图的实现。社会职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职业项目训练,培养学生作为装饰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学会和谐与人共事,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2.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结构。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立足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多变的需求。

围绕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使技能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坚持“学做合一”的形式,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给学生增加上岗机会,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建立“实用、适用、够用”的课程体系,达到学生学习知识“管用”,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更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及时将教研、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

1.课程整体设计。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装饰构造技术”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构造知识、构造理论、构造实践”一体化的建筑装饰装修构造课程。本课程融入国家“二级建造师”、“室内建筑师”等职业资格标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引进企业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借鉴德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结合专业特点,合理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

2.更新教学内容。《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构造技术为主线,形成与项目实施过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使企业工程项目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工学结合真正贯穿到课程设计中,实现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针对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员、绘图员、施工员、造价员等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为实施背景,在项目实施各工作环节中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改革的新突破。

3.教学内容组织。本课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学项目的选取,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过程需要的职业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工作情境,所以,课程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实施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按照装饰构造的工作任务分为:楼地面装饰构造、墙柱面装饰装修构造、室内吊顶装饰装修构造、室内门窗装饰构造、轻质隔墙与隔断装饰装修构造、楼梯装饰装修构造、室内空间装饰施工图设计等七个项目。安排企业提供的真实工程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若干个教学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任务进程将有关理论内容及实践环节贯穿起来,注重突出实训操作,增加了职业活动训练,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也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工一体”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索

在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内容、过程和评价分析,结合职业运用和后续课程学习需要,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引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项目教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开发设计实训项目,所有实训项目取自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变被动学习为带任务工作。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实施,使学生明确工作过程中对应的能力,在项目实施工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构造》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能力,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知识系统,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学习情景中,感受从事建筑装饰装修构造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实践,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都有显著提高。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听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而充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校的《建筑装饰构造》的多媒体课件已全部研发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课件贯穿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教学过程。

3.案例教学法。以工程项目案例为任务中心,通过典型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际工程装饰构造设计方法和技巧,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装饰设计方案表达与装饰构造设计创新能力。

4.现场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把课堂从教室搬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现场,让学生感悟真实的职业情境。利用实际现场的学习环境,教师围绕实际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更加真实直观;学生也得到一次真实环境的全面综合实践锻炼,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岗位对接。同时,学生身心置入其中,欣赏并感悟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奥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这种实践教学,使学生无论在构造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磨合了学生课程学习和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差异。

5.师生参评教学法。每个训练阶段进行作业讲评和总结,采用师生参评式教学,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以每个阶段构造设计绘图的体会、经验总结为主要内容,进行分组相互评图,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绘图作业,让学生自己全班讲解内容,最后教师总结,提出教学意见。

四、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探索

课程考核坚持课程考核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平时作业状况和期末考试考核统一起来,课程考核内涵从注重“结果”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考核方法。本课程的作业与相关实训项目相结合,项目工作任务贯穿整个课程始终,作业任务也贯穿整个课程各环节,并把各过程任务作业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总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根据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企业考核标准与课程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对学生装饰构造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综合考核评价。考试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反映期末考试压力减轻了,而平时却更加重视和努力,学得更扎实,实践能力也大大加强。

结构施工图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知识库;电力施工企业;有效应用

作者简介:王军民(1972-),男,广东博罗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广东 广州 51073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219-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今大多数企业都加紧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组织,如何保证企业员工能及时共享学习到企业的知识资源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知识库逐步被多数企业所重视并在电力施工企业中逐步应用。

一、知识库概念

知识库(Knowledge base)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经过整个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其中,显性知识包括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隐性知识包括技能知识、人力知识。知识库主要将以上这两类知识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二、企业知识库的作用与意义

1.使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知识有序化

知识库需要对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整理,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存储,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方法,使大量信息和知识被编码化、规范化,从原来的分散状态变得集中、有序。这样不仅方便了企业员工对信息和知识的检索应用,让知识寻找和利用时间大大减少,也加快了流动,让其作用最大化。

2.提供展示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知识库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工具,给那些乐于分享的员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内训师培训课件及授课视频等都可以在知识库中共享,让授课人群范围更广,而内训师在编制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符合要求也可直接作为培训课件或教材。

3.利于实现组织内部协调与沟通

知识库可将员工工作中的经验总结或建议进行共享,如员工在工作中解决了一道难题或编写了一项施工方案,可以把这个资料提交给专家评审小组,评审小组对这些建议进行审核通过后存入知识库,供企业内部学习和沟通,也可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依据。

4.利于知识技能成果的积累和传承

工程施工企业往往项目类型相对集中,一个工程的经验积累可以作为后续工程的有效参考。如火电施工企业,在机组大小和施工环境类似工程之间可以将施工方案、工程预算、体系文件等互相借鉴,甚至可以直接移用。知识库的建立可以将工程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经验保存起来,避免由于人员工作的调动/流失引起经验和知识的损失。

三、施工企业知识库现状分析

为了解施工企业构建知识库与实际应用情况,对国内三十多家火电施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知识库建立与发展情况、对知识库重要性认识、知识库构建关键与难点因素、如何成功实施知识库等问题。基本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可以看出,大部分电力施工企业未建立知识库或只处于起步阶段,但大部分企业认为知识库对企业非常有帮助。而在知识库构建关键与难点因素方面,成熟的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内容的全面与新颖两个关键因素关注度较高;以知识库内容的安全性为难点因素的最多;在如何成功实施知识库的问题上,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励措施等方面选择的较多。

四、知识库创建原则

第一,知识库的内容要与公司其他标准文件库区别开来,避免知识与信息的重复性。知识库的内容要更侧重于除公司的标准文件、管理规定外,其他从外部收集的或与员工知识技能相关的文档、数据、培训课件等。

第二,使用易于直接复用的承载方式。在知识库及培训课件的设置方面应结合图片、案例、施工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避免纯文字造成的单调枯燥感。

第三,注重知识库内容的知识结构。知识库内容的匹配关系是提高企业知识库有效性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结构合理才能保证企业知识库的创新能力。

第四,知识库管理系统需以足够大容量的服务器和企业全体员工可访问的远程网络为基础,建成全体员工可共享的企业知识资源库。

五、企业知识库的创建

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库的应用平台、建立企业知识库体系、企业知识库的信息收集、建立一套安全/规范的知识库输入输出规则、企业知识库检索技术等。下面结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火电”)知识库构建经验及流程(见图3),对以上关键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

1.企业知识库的应用平台

企业知识库的建立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完善的软件系统平台是构建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一个好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提供完善的知识管理功能,大大提高企业知识库的构建速度和管理水平。广东火电选用了金蝶办公管理系统,知识库作为金蝶系统办公管理模块中的一项重要的子模块,在办公管理模块技术基础上延伸开发了一些新的功能,目前已实现了信息、收藏和推荐、文件审批流程、知识分类、查阅权限管理等多个功能,技术层面上满足了知识库系统各关键因素的闭环管理标准。各类知识不但可以灵活定义分类结构、设定信息访问权限,同时还提供收藏、评论、评分、置顶、栏目焦点、个性设定等功能,形成了一个管理系统优化的知识链,实现了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并根据一定的逻辑和知识分类法把公司内外部各类知识文件、历史资料及各岗位层次培训体系课程课件均在知识库中存储与共享,很好地促进了员工学习交流,对构建学习型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图4为广东火电知识库部分内容截图。

2.建立企业知识库体系

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知识库体系框架是知识库构建工作的开始。一个好的分类法是企业知识库建立的重要保证,将直接影响着知识库后续延伸和应用效果。而不同性质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关注的知识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构建知识库时应该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分类体系,将企业的所有知识按照一定逻辑习惯编排起来。以广东火电知识分类方法为例,首先将知识库目录分为三到四级:第一级为知识的大类别,如公共类、专业类、技能类等;第二、第三级则对各专业知识的构成结构、分类方法进行了层层细分,如人力资源专业目录(见表1),而在分类方法方面主要应用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

(1)在编制二、三级目录时,主要以企业组织机构与经营业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方便下一步知识库权限管理,可以根据企业组织机构、各专业知识供需人员进行授权和管理,也更接近员工的工作习惯,方便员工输入和输出知识库内容。

(2)在编制更细节、具体的知识目录时,主要以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分类,将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人力知识和技能知识。事实知识即“知道是什么”,如什么是施工EPC或BOT工程;原理知识即“知道为什么”,如为什么核电建设工期与常规火电有如此大的差别;技能知识即“知道怎样做”,如送电线路工程杆塔组立施工知识;人力知识即“知道谁有知识”,如企业内训师的品牌课程、不同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与管理方法。

3.企业知识库的信息收集

知识库作为企业知识存储平台,它集中存放有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类知识,而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知识的获取方式、数量和质量都是知识库应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1)企业外部知识。外部知识是内部知识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保障。知识库必须根据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不断从外部获取一些新的知识、政策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法律信息、市场动态信息等动态信息并适时更新知识库。可通过聘请一些外部讲师到企业培训、派员工参加外培及从网络上、参加行业会议论坛等获取外部知识。企业外部知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技术进步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成为企业经营、领导决策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2)企业内部知识。企业内部知识包括公司内部总结的显性知识和分散在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包括公司各部门、下属单位的平时报表和工作总结、各部门季度汇报材料和预测报告等;隐性知识包括每年公司内训师授课用的课件、工程技术总结、管理经验感悟、各类交流会议汇报材料等,最终把收集的知识按规定编码规则存入,整合成知识库。

4.建立一套安全、规范的知识库输入输出规则

目前全国大型施工企业均以集团式管理,下属有多个分子公司和工程项目部,如果要将知识库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除了要有专职知识库管理员外,每个层级还需设置兼职管理员进行管理,并按照统一制度管理信息进行输入和输出,以保证企业知识库信息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通过访问权限的设置来保证知识库知识输出的安全。知识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把双刃剑,管理的好则给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共享和交流平台,相反则让企业损失惨重。为了保证安全性,广东火电建立了从公司总部到二级单位的多级别的权限控制系统以及信息保密体系,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权限设置完成后还设置了用户的访问权限及数据范围,访问权限级别分为显示列表标题、显示文章内容及可以下载附件三个组合级别,而数据范围则设置了各用户所能访问的数据范围,从而建立了一套全方位的权限管理系统(见图5)。

规范性是指知识库内容上传时必须符合编码规则及质量标准。首先,各级别管理员较多,知识来源庞杂,如果没把好质量关,知识库内容混乱,则仅能充当数据库的角色,并不能起到知识库的作用。其次,知识库内容输入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编码规则,对各类非结构化知识进行结构化,以便设定检索方法。同时,实行知识准入流程,每份资料入库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审核流程。流程可以设为:各单位知识库管理员各专业指定专家(内部)部门负责人知识库专职管理员放入知识库。

5.企业知识库检索技术

成熟、高效的企业知识检索技术一直是知识库应用中所面临的另一个难点,目前大部分企业知识库采用网络技术进行建立,且检索技术方面采用了各式各样的知识检索方法。以下为广东火电知识库应用的几种检索方式,供大家参考。

(1)主要信息:根据关键词的相同、相似程度来查询,如文件标题、属性、主题词、人及部门、编码、创建时间区间等。

(2)知识地图导航:企业知识地图将企业各种资源的入口集成起来,以统一的方式将企业的知识源介绍给员工,智能化地引导检索者找到目标信息。

(3)信息推送技术:系统及时推送最新信息,同时根据知识访问量、点击率推荐给用户热点知识和推荐知识,这样便于用户浏览信息变化的新情况和趋势,从而动态地选取需要深入了解的信息,大大提高了知识检索效率。

六、知识库的后续管理

企业构建知识库之后,其后续的宣传、跟踪维护工作,将直接影响到知识库的应用和推广。知识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过程,初步建立知识体系之后还需大量的管理维护延伸工作。

1.做好公司内部的宣传工作

知识库作为一种新型的沟通媒介,在知识库构建初期和应用过程中应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召开知识库研讨会、成立知识库推广小组等方式进行宣传。对地域上比较分散的施工单位,总部与各下属单位需要分级进行宣贯学习,让企业员工从意识形态上接受这种交流工具,同时需建立知识库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鼓励员工自愿共享、总结。另外,企业内部需营造知识创新环境,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分享和相互依赖的习惯,保证知识库内容的沉淀和积累。

2.持续跟踪和维护

过期和失效的知识是无意义的,知识库的维护包括剔除无效的内容、分类结构、即时更新等。在知识库应用中,从归类、描述、录入到更新和维护各个方面都要加以控制,才能确保发挥知识库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此,广东火电要求知识库专职管理员在全程跟踪和维护外,在每年年初作知识库内容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每半年或每季度通过系统对企业知识库资源及应用情况进行盘点,包括阶段性知识上传数量、内容结构、检索频率、内容下载数量、访问量等,并及时指导及解决工作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完善知识库。

3.知识产权制度及有偿激励制度

为了尊重个人劳动成果、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并鼓励员工创新,组织内应营造一种创新环境,在信息资源共享时必须标注作者、来源和出处,并在相关制度中对内部知识产权问题解释清楚等。

由于工作经验总结、培训教材等企业内部知识一般都是员工个人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和方法,并视作个人宝贵财富,因此,企业知识库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进行知识总结和创新,同时愿意与大家共享学习。具体措施:与企业内训师选聘、职务聘任的参考指标关联,每年对知识库内容进行评优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各单位有效知识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成绩挂钩等。

七、电力施工企业知识库发展前景的展望

虽然电力施工企业在产业链中处在劳动密集型的中下游位置,但其对知识库的依赖程度一点都不逊于设计、运营等知识密集型企业,尤其近几年随着国内常规火电市场萎缩,施工单位开始涉足核电、海外EPC工程等新兴市场,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和学习新的知识,让企业尽快掌握新技术。

由于各单位的软件和硬件实力层次不同,总体上国内施工企业知识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投入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时让企业决策者意识到知识库的重要性。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可以尝试在下属企业进行试点,待实施成熟后再在整个集团内进行推广,并逐步实现集团内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知识库将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广泛应用,并将成为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方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郁培丽,李明玉.企业知识库有效性问题初探[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5):118-122.

[2]何伟.企业知识库的构建与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

(1):32-34.

[3]张建华.以知识创新提升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J].商业研究,2007,(9):103-106.

[4]樊治平,等.知识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