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5:40

结构专业论文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1

垂直专业化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形式。论文基于国际分工垂直专业化的视角,从两个方面对中国与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利用垂直专业化的评价指标(VS),对中国与东亚之间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评价;二是利用零部件技术含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东亚之间零部件贸易的结构。研究结果都表明,中国与东亚垂直专业化程度较高,并且垂直专业化多发生在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中国通过承接东亚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转移,参与到东亚乃至全球的垂直分工体系中,但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此基础上,论文利用出口产品附加值指数和出口结构高度化指数,进一步探讨了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贸易结构优化和贸易地位提升的作用:通过参与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大幅度提高,机电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主导地位。但分析也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出口结构中仍以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中国的贸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鉴于此,论文认为中国在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被锁定在垂直专业化分工链条的低端,积极向价链的高端攀升,以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贸易结构;变迁

第1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在20世纪最后的30余年时间里,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许多突出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即为出现了以垂直专业化为基础的全球性的产品生产协作,即原来集中于一国或一地区的产品生产现在分散到了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产品某特殊阶段或零部件与组件的生产,从而使国际分工从产业间、产业内深入到了产品的内部,垂直专业化分工(VerticalSpecialization)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这种新国际分工,不同的学者使用不同的术语来描述,除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外,还包括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国际生产分割(InternationalFragmentationofProduction)、国际生产分散化(InternationalDisintegrationofProduction)、全球生产分享(GlobalProductionSharing)、国际外包(InternationalOutsourcing)、价值链切片(SlicinguptheValueChain)等等。尽管这些术语的定义可能略有区别,但其基本涵义是一致的。Hummels(2001)认为垂直专业化分工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1)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为连续数个阶段;(2)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提供价值增值,每个国家专业化于一个以上的生产阶段,但不是完成所有的生产阶段不是专业化于整个商品的生产;(3)至少有一个国家必须在它的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产出的产品除了部分国内使用外,还必须有一部分用于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内的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的梯次差异和东亚各国相互紧邻的地理优势,使东亚成为垂直专业化体现最为明显的地区,东亚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根据世界银行发展研究组政策研究报告(Ng&Yeats,2003)的统计,从1975~2001年,东亚出口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从5.4%提高到18.7%。同一时期,欧盟(15)的出口比重从39.2%下降到34.3%,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口比重几乎保持不变,从18%略有上升达到19%。中国作为20世纪末最令人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加入除中国外,本文研究中的东亚经济体主要包括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个国家。因为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因此不包括香港。在东盟10国中(除新加坡),由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四国的贸易额占绝对地位,因此东盟10国(除新加坡)主要以这亚洲“四小虎”(即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来代表。到东亚垂直分工网络中,使东亚的分工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中国与东亚之间的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07年,中国与东亚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接近7300亿美元,占中国与世界总贸易额的35%,如果包括香港地区的话,中国与东亚的贸易总额占中国与世界对外贸易额的近40%,可以说东亚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区。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2

摘要:介绍本校中等医学职业教育和专业结构调整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并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对策

安康卫生学校位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陕西南部,经过4O多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结构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3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3个因素中,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专业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鉴于对专业结构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设置与学校发展的历史回顾

从建校初期到1984年,学校主要开办医士和护士2个长线专业,间断开办过中医、放射、药剂、妇幼等专业,每年的招生专业数一般为3个左右,招生规模维持在600人以内。从1985年起,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专业调整和创办新专业的力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两部一院(大专部、中专部和附属医院)的基本办学格局,学校大专部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定向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8个专业;中专部设有护理、助产、卫生保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计划生育技术、眼视光技术、IZ:l腔工艺技术、康复技术、医学生物技术、中医康复保健、药剂、中药制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卫生信息管理15个专业。专业结构的拓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学校2006年与1984年同期规模相比,在校学生由600余人发展到2600余人,增加了3.3倍;校舍建筑面积由3000m扩大到58246m,固定资产由138万元增加到6000余万元,实验室资产由40余万元增长到近1600万元。1993年我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2000年被评为部级重点中专,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调整专业设置的基本做法

2.1保持优势专业,创建自身品牌

对于就业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自身优势明显的长线专业,如护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加大了教学改革力度,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生能力培养上下工夫,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以良好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树立了自身形象。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新专业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对医学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开办新专业。如针对本地区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方面人才缺乏的情况,及时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麻醉医学、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等专业;针对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计划生育技术专业;根据一些制药企业、医疗单位和药品市场的需要,开办了医学生物技术、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并从师资、设备、管理等诸方面予以倾斜,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2.3增强趋前意识,避免盲目开馥

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性,卫生人才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领域也有其周期性变化,因此开办新专业不能盲目追求“热门”,要注意其专业特点与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衔接,尽可能缩短培养周期,快出人才,争取“短平快”效应。我校挑选部分医学相关学科开设了高中起点的两年制高中专(包括医学文秘、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短线专业,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则采取隔年招生和轮流开办的方式,对一些已不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渐趋疲软的专业,则逐步压缩招生规模,适时淘汰或停招,这样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没有造成培养过剩,避免了资源浪费。

3加强协作.纵向联合.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

目前,中等医学教育的专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要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还应在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层次上下工夫。我校从1986年开始,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延安大学联合开办医学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由原来单一的临床医学发展到现在的社区定向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麻醉医学、药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9个专业,并开办了初中起点五年制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目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已占在校生总数的75%以上。这种依托高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全方位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与上述学校以及省内外其他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了专升本的成人教育、自考、函授、远程教育等,与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合开展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拓宽了办学渠道。扩大了学校的生存空间。

4专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4.1开办新专业.6论证与决策问题

新专业的开办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在可行性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适时决策,不失时机,抢抓机遇。

4.2锞程馥置与散学计划制订

围绕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搞好课程的优化组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开办新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质量。对于国家尚无指导性计划的专业,先组织人力进行专题调研,及时制订出能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完善。

4.3妥善解决师费问题

随着新专业的开办和办学层次的提高,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师资问题。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教师从事第二专业的教学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或脱产进修学习,提高学历,拓宽知识面,加强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充分发挥当地其他大中专学校、科研、医疗单位和工厂的优势,实行校院联合、校企联合,进行联合办学,聘请兼职教师,满足教学需要。

4.4实验、实习问题

随着新专业开办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实验、实习问题。这既有实验设备和实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也有带教师资匮乏的问题。除学校自身应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满足教学需要外,还应走校院联合、校企联合的协作办学道路,实行联合办学,挖掘教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效益分享的办学模式,扩充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如我校开办的部分短线专业(包括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除学校先期进行基础投资外,都是采取走出校门、寻求协作单位联合办学的方式。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又避免了学校大量财力的重复投入。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3

【摘要】本文讨论了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组织层次,以现行国内外会计专业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教材及有关读物所涉及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按其内容组合方式进行了结构特点的比较分析,并在提高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就组织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以及应涉及的研讨内容进行了分层设计。

【关键词】会计理论;教学与研讨;内容;结构;研究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奥尔特加·加塞特,2001)。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既注重对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与来源结构,强化对其进行基本理论教育以扩大专业知识面,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为将来从事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一、我国现行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层次划分

会计理论是运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实践行为的本质及其演变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后所形成的系统、全面的理性认识。它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它在整个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主要是研究生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学界的共识(葛家澍,1998)。

据了解,在国外大学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国内各会计院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内,均设置了会计理论类课程。尽管其课程叫法各异,但内容上却大同小异。而在教学要求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科生教育中,一般均设为选修课(大多数列为必选课,少数列为任选课),课程名称为《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专题》或者《现代会计理论》,教学时数为30学时左右;硕士生教育中,则均列为学位课程且属于专业基础课,课程名称一般称为《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教学时数为40学时左右;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有的学校是将其设为学位课程,有的则设为考查课,课程名称有的称《高级会计理论研究》,有的则称为《会计理论发展与学术流派》等,教学时间有的放在第二学期,有的放在第三学期,教学时数一般为60学时左右。由此可见,不论是哪个层次,会计理论课程均属于教学计划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二、现行主要会计理论类书籍的内容结构分析

尽管学者们普遍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当加强其专业理论素养的教育,但是在如何安排会计理论课程内容以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上,国内外学者却持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就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教材内容体系。国内市场上较早的会计理论教材当推已故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1985)教授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邀请,为适应会计专业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会计理论专题》一书。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可作为会计理论课程教学用的教材与理论论著共有20多本,较有影响的有16本,它们大致可以分为本科生教材、硕士生教材和社会性理论读物三种类型。

第一,本科层次教材。它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从引进原版教材或者翻译的本科教材,主要有3本。即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1982所著《会计理论》;哈利.J.渥克、迈克尔.G.特尔尼(1997)所著《会计理论》;洛斯德、克拉克和卡西(2001)所著《财务会计理论与分析》。二是国内有关学者组织编写的本科教材,主要有5本。即魏明海、龚凯颂等(2001)编的《会计理论》;卢永华(2000)主编的《广义会计理论》;于玉林、田昆儒(2000)编著的《会计基础理论概述》,梁毅刚等(2002)编的《会计理论专题研究》,张白玲(1998)主编的《会计基本理论》。

第二,硕士研究生层次教材。它们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翻译的教材,主要有2本。即威廉姆.R.司可特(1999)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和阿迈德·贝克奥伊(2000)所著的《会计理论》。二是国内有关学者组织编写的研究生教材,主要有3本。即汤云为与钱逢胜(1997)所著的《会计理论》;葛家澍与林志军(2001)所著的《现代西方会计理论》;于玉林与李端生(2001)主编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第三,理论读物性质的论著。影响较大的有4本,即葛家澍与刘峰(1998)所著《会计大典——会计理论》,陈今池(1998)编著的《现代会计理论》,阎德玉(2002)主编的《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和葛家澍与刘峰(2003)所著《会计理论》。各层次教材的主要内容可比较分析如下:

(一)本科层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1.国外本科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主要有三本:

(1)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EldonS.Hendriksen)于1965年所著的《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1982年原版)。该书被称为美国第一本有关会计理论的教科书,由作者分别于1970年、1977年、1982年和1992年进行了4次修订(第5版系与他人合作),它在很长时间内是美国会计教育界专门论述会计理论的唯一教科书。该书于1987年经王澹如等翻译并由立信会计用品社出版,由18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研究法(定义、层次、归纳、演绎、其他方法);1959年以前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起源、借贷记账理论、17~18世纪的会计思想、19~20世纪初的会计思想、1930年以前的会计思想、20世纪20年代的会计实务);1959年以来会计理论的发展(AICPA、FASB、SEC、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AAA、NAA、CIA、ICAEW、ASB、IFAC、IASC等其他会计团体对会计准则发展的贡献);会计概念、计量和会计理论的机制(会计理论的概念、性质、体系、环境假设、目标、计量);财务陈报的收益概念;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财务陈报与物价变动;现金与资金流转;资产及其计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存货;厂场与设备、购置的和租赁的;折旧;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及递延费用;负债及其权益;业主权益;股东权益的变动;财务报表上的揭示。

(2)哈利·I.渥克(HarryI.Wolk)、迈克尔·G.特尔尼(MichaelG.Tearney)著《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引进1997年原版)。该书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其主要内容由19章构成:会计理论绪论;会计理论与会计研究;会计组织的结构与发展(1930年前、1930~1956年、1946~1959年、1959~现在);财务报告规则的经济分析;假定、原则与概念;会计目标;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存货与应收账款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会计;石油与天然气会计;养老金会计;租赁会计;对外投资权益;国际会计难题(外币交易、国家比较、国际协调)。

(3)R.G.斯洛德(RichaedW.Schroeder)、M.W.克拉克(Myrtlew.Clark)和J.M.卡西(JackM.Cathey)著《财务会计理论与分析》(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andAnalysis,引进2001年原版)。该书由中信出版社2002年正式出版,其主要内容由15章构成:会计理论的发展;会计信息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收益概念;财务报表:损益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营运资金;长期资产:厂场、设备;长期资产:投资与无形资产;长期负债;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并购会计;财务报表的揭示要求与伦理责任。

2.国内本科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目前,国内已经出版本科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较多,但若从其内容组合上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形式:

(1)会计理论教材,包括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两个部分。譬如,由中山大学魏明海、龚凯颂等编的“高等学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教材”——《会计理论》一书,该书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并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概述(涵义、功能、体系、发展);现代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理论种类、传统方法、创新方法);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类型、特点、制订、评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概述、目标、质量特征、要素、确认与计量);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资产计价理论;财务报告理论(体系、基本报表、表外披露、未来发展);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实证理论内容);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实证理论内容);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成本计算、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原理、新领域)。

(2)会计理论教材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审计三个部分。譬如,由厦门大学卢永华主编的“21世纪课程教材”——《广义会计理论》,由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涉及财务会计理论(7章)、管理会计理论(3章)与审计理论(3章)三个大的部分。财务会计理论主要包含财务会计理论概述(作用、环境、研究方法)、会计理论发展简史(中国、西方、发展的启示)、财务会计理论体系(西方的概念结构、中国的理论体系、比较)、财务会计假设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目标)、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理论、财务报告理论(财务报告、历史演变、未来展望)和会计规范理论(基本理论、法规、职业道德、证券市场会计规范、中国现状)共7章。管理会计理论主要包含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发展、基本理论、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中西管理会计理论比较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比较3章。审计理论主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定义、环境、目标、证据、判断、准则)、中西审计理论比较与广义会计理论结构3章。

(3)会计理论教材包括基础性理论专题。譬如,由天津财经大学于玉林、田昆儒编著,并由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会计基础理论概述》。该书主要涉及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环境、性质)、会计理论的特征与体系、现代会计的形成及其特征、会计系统、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会计管理理论体系、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预算)、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会计分析、大会计科学在发展和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于创新等18章。

(4)会计理论教材以财务会计理论为主,兼顾其他会计理论的内容。譬如,由石家庄经济学院梁毅刚等编的《会计理论专题研究》一书,由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出版,设有会计及会计理论(涵义、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演变(古代、近代、现代)、会计理论的结构(目标、假设、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资产及其计价原理、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收益、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的体系与结构、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研究、会计准则(制度)的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内部会计控制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环境会计问题研究、实证会计研究等20章。另外还有附录,含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5)会计理论教材以财务会计理论为主,适当涉及其他会计理论的内容。譬如,由集美大学张白玲主编、并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会计基本理论》一书,就设有绪论(会计理论性质、研究方法与历史发展)、会计基础理论(理论体系、本质、目标、假设、职能)、会计要素理论(六大要素)、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资产计价理论、会计规范理论(概念、原则)、财务报告理论(目标、质量特征、基本报表、其他报告)、物价变动会计理论、会计环境理论(会计环境、会计模式)、会计理论的新领域(金融工具会计、环境会计、增值会计)等10章。

3.港台本科生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笔者于2001年、2003年访问台湾有关大学期间,曾与相关院校会计理论课程的专业进行过交流,并多次访问有关院校的网站,发现台湾高校会计专业本科生层次的会计理论课程基本上与美国的内容一致。

(二)研究生层次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1.国外研究生层次会计理论教材的结构与内容。目前,翻译成中文并在国内影响比较大的教材主要有两本:

(1)《财务会计理论》(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该书由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著名的会计学教授威廉姆·R·司可脱(WilliamR.Scott)所著,它是作者以多年讲授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讲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本专著,主要是以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会计理论界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会计问题所形成的理论结论为基础而编成的一本论著,于1999年出版。该书于2000年由陈汉文组织翻译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据了解其现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四个部分计13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理想环境中的会计;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有效证券市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经济后果;实证会计理论;冲突的分析;管理人员报酬;盈余管理;准则制定:理论问题;准则制定:一种政治问题。

(2)《会计理论》(AccountingTheory)。该书由美国芝加哥伊利若斯大学阿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AhmedRiahi-Belkaoui)著,它是贝克奥伊的代表作之一。初版于1981年出版,先后修订了3次,在我国有两个翻译的版本。1981年的第2版由杨进等译,并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由九章组成。其2000年的第4版由钱逢胜等译,并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现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四个部分计16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的历史和发展;会计的性质与用途;构建会计理论的传统方法;构建会计理论的规范方法;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概念框架;会计理论的结构;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会计的研究视角;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学科;事项法与行为法;预测方法与实证方法;现时价值会计;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各种资产计价和收益模式;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国际会计。

2.国内研究生层次的会计理论教材(3本)。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两类:

(1)包容了西方会计理论教科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两本:一是汤云为、钱逢胜著的《会计理论》。该书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其基本体系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的《会计理论》接近。全书共组合为18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定义、方法、分类、检验);会计与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会计规范和对会计原则的探索;财务会计的理论结构(构成、使用者、目标、质量特征、要素、假设、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与资金流量;财务报表中的收益概念;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资产及其计量;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存货;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负债及其计量;所有者权益及其计量;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与实务;现时价值会计;实证会计。

二是葛家澍、林志军著的“会计研究生系列教材”——《现代西方会计理论》。该书由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是1991年版《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的改进版,2003年被教育部列作研究生推荐教材。该书的体系较具代表性,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6章,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会计的演变(19世纪前会计发展、19~20世纪初的会计;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会计发展);财务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性质、研究方法论、理论验证);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组织、假设、原则、准则的制订);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性质、发展、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确认与计量);实证会计理论(发展、基础概念、结论、评析);会计计量理论(涵义、特点、属性、单位、模式);资产及其计价原理(涵义、性质、分类、目的、基础);流动资产及其计价;长期资产与无形资产及其计价;负债及其确认与计量;业主权益及其确认与计量;收益概念与收益确定;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涵义、性质、内容、基本报表、其他手段);现金与现金流量表;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国际会计协调等。

转贴于中国(2)包容了会计理论的主要基本问题。典型的有于玉林、李端生主编的“高等院校会计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该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也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教材。全书共组合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发展的动因;会计基础理论;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学;会计定位;会计结构;会计目标;会计行为规范;会计现代化;会计模式;会计方法;会计中国特色;会计国际协调;会计学发展趋势等。

(三)一般读物型会计理论论著的结构与内容

1.专著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是葛家澍、刘峰著的《会计大典——会计理论》一书,该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研究生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参考读物。全书的1998年版共组合为18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涵义(概念、作用、内容、结构);会计理论的演变(复式簿记时期、产业革命时期、探索、体系形成);会计研究的不同方法与流派(方法论、归纳会计学派、演绎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其他流派);会计的定义及争论(西方、我国);会计的基本假设;财务会计的概念结构(概述、发展、产生背景、现状分析);财务会计的目标与信息质量;会计确认的理论研究;资产计价与收益决定(计量原理与模式);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评价;会计准则的性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研究;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若干问题研究;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分析;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与未来(现行体系、美国的改进、英国的改进、IASC的改进、未来发展)。

2.普及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是陈今池编著的《现代会计理论》,该书由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纳入“立信会计丛书”出版。此前该书曾先后以《西方现代会计理论》(1988版)和《现代会计理论概论》(1992版)出版两次,该书也被国内多所院校指定为硕士生层次及本科生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参考读物。全书的1998年版共组合为18章与一个附录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会计职能与范围、会计理论性质、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理论起源、发展停滞、近代会计理论发展、现代会计理论发展);会计理论的结构与内容(基本结构、目标、假设、概念、原则);传统会计的特点和报表结构;主要会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益的计量;收入确认与费用配比;资产计价;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负债与业主产权;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国际会计;附录: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3.专论性的会计理论读物。影响较大的有阎德玉主编的《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该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近年(2002~2005)来本科阶段《会计理论专题》课程的参考教材与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该书共设15章,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研究导论(概念、功能、内容、发展、体系);财务会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的定义、性质、对象、资金、职能、目标);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概况、特点与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特点、趋势);会计与经济效益;会计模式理论(概述、世界会计模式、中国会计模式);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研究(美国、中国、IASC、各国发展);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机构、人员、程序、范围);会计准则的性质、结构与内容;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研究;财务报表理论研究(概述、产生与发展、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现行矛盾);我国会计改革和理论与实践;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研究(概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其他相关法规);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环境、规范体系、服务行业、会计人员、会计教育);知识经济与会计。除此之外,其他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孙芳城等著《比较财务会计学》(2001),李孝林等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2002)以及阎德玉等(1992)著《现代会计理论研究》等,但在内容结构上大同小异。

(四)现有会计理论教材及论著结构的基本特点

上述16本会计理论教材或者理论读物,在内容设计上既有个性的设计,也有共性的内容。个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每个专题内容的组织上,不同层次的教材以及不同作者的偏好,因此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容结构体系。共性内容则可以划分为会计理论及研究方法问题、会计理论及历史发展问题、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问题、财务报告理论问题、会计准则及规范体系建设理论问题、特殊业务会计专门理论问题、会计领域其他专题理论问题、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和审计理论问题等十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个别教材还设有附录。笔者通过对其所涉及会计理论基本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会计理论基础知识及研究方法问题,共有15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基础知识(涵义、性质、功能、范围、内容、体系、种类、层次、发展、作用、环境、特征等);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方法论、定义、种类、传统方法、规范方法、创新方法、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检验、事项法与行为法,预测方法与实证方法等);会计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别(归纳会计学派、演绎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其他流派)。

2.会计理论及历史发展问题,共有14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理想环境中的会计;现代会计的形成、演变及其特征(19世纪前会计发展、19~20世纪初的会计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会计发展);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会计理论起源,古代会计理论,近代会计理论——借贷记账理论、17~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的会计理论、19~20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现代会计理论发展——1930年以前的会计思想、20世纪30年代后的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1959年以前会计理论的历史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会计理论);会计组织的结构与发展(1930年前、1930

~1956年、1946~1959年、1959~现在,AICPA、FASB、SEC、成本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AAA、NAA、CIA、ICAEW、ASB、IFAC、IASC等);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概况、特点与趋势(计划经济时期、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会计理论的未来发展(动因、创新、趋势、大会计科学)。

3.基础性会计理论问题,共有15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的结构与要素(概念、假设、目标、原则、程序与方法、狭义与广义的结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概述、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分析、性质、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基本要素、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我国传统的会计基础理论(西方及中国对会计的定义、会计系统、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属性、会计对象、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会计管理理论体系、会计预测、会计决策、财务计划与预算、会计控制、会计检查、会计考核、会计分析、六大会计要素理论、会计学、会计定位、会计结构);中国的理论体系及与西方的比较。

4.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问题,共有13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确认理论(涵义、特点、标准、原则);会计计量理论(涵义、特点、属性、单位、模式);资产及其计价理论(涵义、性质、分类、目的、基础),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收益概念、计量原理与确认模式,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现金流量与资金流转。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5.财务报告理论问题。共有1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涵义、性质、内容、其他手段、揭示要求与伦理责任、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财务报告基本理论(概述、产生与发展、财务报告、目标、质量特征、历史演变、现行体系结构);基本财务报表的理论(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增值表、其他报表、表外披露);现行财务报表的体系(现行体系、现行矛盾、美国的改进、英国的改进、IASC的改进、未来发展)。

6.会计准则及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理论问题,共有9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基本问题研究(概念、性质、内容、体系、结构);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产生、发展、组织、类型、内容、结构特点、制订、评价);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美国、中国、IASC、各国发展);会计准则制订的相关问题(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研究、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与国家特色等,制定的经济后果与政治后果);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机构、人员、程序、范围);会计规范理论(概念、原则、基本理论、会计法规、职业道德、证券市场会计规范、会计行为规范、中国研究现状);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概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其他相关法规)。

7.特殊业务会计专门性理论问题,只有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所得税会计,石油与天然气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和并购会计。

8.会计领域其他专题性理论问题,共有1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一门多重范式的学科,当代会计职业的背景;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有效证券市场,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与计量观,冲突的分析,管理人员报酬,盈余管理,会计中的公允、披露及未来趋势;实证会计研究及理论(发展、基础概念、结论、评析);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与物价变动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基础、一般物价水平会计、现时成本会计,变现价值会计),国际会计(外币交易、国家比较、国际协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增值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会计环境理论,会计模式理论(概述、世界会计模式、中国会计模式),会计方法,会计现代化,会计与经济效益,会计中国特色与国际会计协调;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企业会计、政府会计),我国加入WTO后会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会计环境、规范体系、服务行业、会计人员、会计教育),知识经济与会计。

9.管理会计理论问题,有2本涉及。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成本计算、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原理、新领域);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发展、基本理论、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中西管理会计理论比较;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理论比较。

10.审计理论问题,有1本涉及。审计基本理论(定义、环境、目标、证据、判断、准则);中西审计理论比较等。

此外,还有两本设有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学家、专业团体、重要文献等。

三、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内容设计

(一)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的重点内容

综上分析可见,会计理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学生需要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不同的阶段不断地学习与研讨。但是应当如何区分与协调不同层次的重点内容,以减少重复并提高教学效果,则需要专门研究如下问题。首先,是不同层次的会计理论课程应当讲到什么程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各自所涉及的范围应有多大?内容应有多深?知识面多广?深度如何把握?其次,教材内容如何组织?涉及的机构、组织、规范、杂志、学人、文献和观点如何组合?是否只讲西方财务会计理论?是否只讲实证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是否需要讲?第三,教学方式如何组织?是否只让学生分组讨论已经形成的论文即可?在这个课程中是否需要系统介绍某些知识?可否用一定量的知识供给来刺激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笔者认为,其主要区别在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的广度、深度与对研究方法论的掌握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的范围上,需要适当宽泛而不宜过于狭窄,不宜让学生只了解以某一方法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应当考虑会计理论的点(专业)—线(发展线索)—面(知识)。在内容上也需要兼顾相关内容,如会计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会计法制规范发展的主要线索和会计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线索等。

因此,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即需要针对不同层次而适当体现差别。本科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是以丰富学生会计理论的知识点为基础来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以拓展其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面及应用会计理论解释、评价和指导会计实务能力。在“点”的明确要求下,教学中需要兼顾中西方的会计理论专业知识点。硕士研究生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注重理解与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线索,在“线”的要清楚要求,以充分认识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地位为基础,以西方会计理论特别是以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研讨为核心向外延伸,同时需要兼顾中西方的会计理论问题并体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研讨的重点,要放在广博的知识掌握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有效运用上,即在“面”要广博的要求下,应当以研读经典文献、研讨名家思想、把握中西方会计理论流派的发展脉络为基础,以了解学科交叉与渗透发展动向为基础,以具备一定会计理论研究创新思维和认识为目标,故需要广涉中西方的会计理论文献并独立进行分析、梳理与加工。

(二)不同层次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

1.本科阶段《会计理论专题》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设计。本科阶段《会计理论专题》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前几学期所学会计主干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方法的认识与理解,并有助于其在未来的会计专业实践中运用。与此同时,还应当向学生适当介绍有关会计理论发展的知识,以拓宽其专业理论的知识面。因此,在内容的组合上,就要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主要会计理论(特别是财务会计理论)的系统认识为主线,以帮助学生对前导会计课程所学专业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融会贯通为重点,注意培养学生总结问题、分析问题与初步表达学术研究成果的能力。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已不满足于本科层次的知识学习,而积极投身于“考研”的队伍中。由于目前研究生学历教育层次规模的急剧扩张,而教学资源的增长相对滞后,若把会计理论课程完全置于研究生教育阶段,也会使研究生教育压力过重,故可以考虑把一些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划入前一教学阶段,以减轻研究生教育的压力。以此认识为基础,可以考虑将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一是中西方会计及其理论发展的基本知识。主要是介绍会计及其理论有关发展阶段的特点、成就、重要学者与重要文献等方面的知识,在范围上要兼顾中外,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适当介绍会计科学发展新领域的知识,如相关新学科的简介等。二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涉及财务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及其所涉及专业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系统的结构与运行、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与方法、财务报告的结构与编制等方面的理论要点,并注重与前导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对接。三是我国会计改革的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是结合中国会计改革的现实,介绍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监管、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等专题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四是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与学术规范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步骤、基本学术规范与论文结构要素等专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并适当进行论文写作的初步训练与指导,以便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打下基础。另外,还有其他相关会计理论知识。

2.硕士研究生阶段《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设计。硕士研究生阶段《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课程的研讨重点主要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授并互相研讨会计理论知识。但目前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来源结构上比较复杂,不仅学生毕业的本科院校有不同专业优势(理、工、农、医、文、经、管),而且学生本身有不同的专业背景(理、工、农、医、文、经、管)、不同的专业经历(应届、往届与多年在职)和不同的学业经历(中专、专科、本科),这就给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阶段的会计理论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面,还要注重理论的一定深度,更要考虑教学对象会计理论知识甚至是会计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上的差异。基于上述认识基础,故可以考虑将教学研讨重点放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会计及其理论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是研讨会计及其理论相关发展阶段的特点、重要学者与重要文献等方面的理论贡献,在范围上以西方为主。二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研究。主要是研讨FSAB的财务概念结构。三是会计准则的发展、结构与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主要是以研讨西方会计准则的发展为主线,同时研究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相关现实理论问题。四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理论问题研究。主要研讨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理、基本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以及资产计价理论和收益决定理论等问题;研讨财务报告理论的演变、现时若干问题(内容、结构等)与未来发展变化(内容、方式与形式等)等。五是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研究。主要研讨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成果及有影响的学术观点。六是中国会计改革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主要研讨中国会计改革进程中有关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会计监管体系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建设等专题性理论问题。七是会计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主要是对会计理论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八是会计科学理论研究与学术规范的知识与运用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的会计理论问题。

3.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高级会计理论研究》课程研讨的基本范围设计。博士研究生阶段的《高级会计理论研究》课程的研讨重点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会计研究方法论及其会计理论发展规律。重点是通过对会计理论发展不同时期经典文献的研读,让学生能够把握会计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认识会计理论学术流派的形成基础,认识会计理论分支学科的形成环境与学科发展环境,掌握主要会计理论分支的核心观点,对现时会计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认识,为在会计理论的发展方面做出创新性贡献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其要求可以归纳为:认识会计理论研究的思维方法,追索会计理论的发展线索,研究会计理论的发展规律,弄清不同流派的理论特色,认识主要流派的理论贡献,掌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运用会计理论创新的研究方法。基于上述认识基础,故可考虑将教学研讨的重点放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思维逻辑与认识论研究。可主要涉及:科学理论研究与思维模式;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程序;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与发展;会计科学研究的要素结构;会计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步骤;会计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相关论著研讨。二是会计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变迁研究。可主要涉及:会计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阶段划分;规范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及其特点;实证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及其特点;现时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选择与研究方法运用问题;关于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的讨论。三是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历史研究。可主要涉及:发展阶段与特点研究;著名学者研究;经典文献研读。四是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研究。可主要涉及:发展阶段与特点研究;著名学者研究;经典文献研读。五是会计理论的主要学术派别研究。可主要涉及会计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学说、流派和学派的特点:譬如,与会计本质认识有关的会计工具说、会计艺术说、会计信息系统说、会计管理活动说、会计控制(受托责任)说等;与会计行为认识有关的组织会计说、行为会计说、产权会计说、会计契约说等;与会计记录原理研究有关的静态会计说、拟人会计说、动态会计说等;与会计科学理论研究思维模式有关的归纳会计学派、演绎会计学派、实证会计学派等;与会计理论体系内容有关的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等;与专项理论研究有关的事项会计理论、价值链会计理论等。六是会计科学理论的交叉发展研究。可主要涉及:经济学说演进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管理思想变迁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法学理论变迁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科学技术创新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其他学科发展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会计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拓研究。七是会计学博士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研讨。可主要涉及:选题动态、开题要求(文献回顾)、准备(资料、数据、初步分析)、写作(学术规范)、答辩及成果(前期、中期、后期)等。八是会计科学研究课题的相关问题研讨。可主要涉及:会计科学研究课题的发现与路径设计;科研课题研究申请书的编制、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编制、科研课题的调查(调查问卷、调查量表、调查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科研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科研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科研课题的后续发展(论文、著作、报奖、申报新的课题)等。另外,还有其他相关问题研讨。

【主要参考文献】

[1][加拿大]威廉姆.R.司可特,著.陈汉文,等译.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美]阿迈德.贝克奥伊,著.钱逢胜等译.会计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美]埃尔登.S.亨德里克森,著.王澹如,等译.会计理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

[4][美]哈利.I.渥克,迈克尔.G.特尔尼,著.会计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4

摘要:毕业论文的撰写与指导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前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讨论和分析论文写作时存在的三个较为突出的具体问题,并探讨了纠正错误的方法与对策,旨在促进指导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改进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生在经过专业学习,掌握了专业的知识、理论和技能基础上,独立地并有创造性地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项活动。根据《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有关规定,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一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但部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过程;同时由于英语语言知识有限,英语表达不通顺,语病很多,导致毕业论文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层次、思维方式以及格式规范等。本文试图分析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这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了纠正和防止错误的方法与对策,旨在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促进指导老师和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改进论文写作。

一、非语言层次方面的问题

(一)语篇结构松散语篇一般是指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或交际事件。在同一主题下,英语和汉语的语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学者Kaplan(1966)对中美学生作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语为母语者的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英语语篇的展开模式通常是以一个主题句开头,直接陈述主题,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别论述的目的是对主题句的展开,并为中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作准备,所以整个语篇往往用明晰的连接手段衔接起来;而汉语为母语者采用反复而又发展的“螺旋型”的结构,在主题外“绕圈子”,先交代细节与举例说明,最后总结结论;句子成分之间、句际之间没有英语里那么多衔接手段。毕业论文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形式,部分学生忽视了论文段落组织的规律,不自觉地按照汉语的语篇及以语义为中心,以为只要语义相关,语篇就会自然连贯,忽视了英语习惯注重完整性和连贯性这一特点。因此,有些论文在整个语篇上没有完全具备论文篇章的要求,句与句之间没有合适的连接手段,因此整篇论文看不出意义的重心,逻辑思维的脉络不清晰。除此之外,学生论文的语篇组织上,有的材料与主题直接相关,有的则可有可无,有的摸棱两可,含糊不明确;有些论文论述时主题过于一般化或具体化,这些都影响了主题的表达。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规范学生的语篇,尤其是论文的写作规律和方法,并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受汉语影响的语篇表达,使学生们意识到英语语篇的特点,并自觉运用到实际写作过程中。

(二)汉语思维方式表达在英语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应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来表达。但在实际中,很多学生采用了汉语表达习惯,使人很难读懂文章的意思或是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例如在一篇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例1:confidentinsomedegreetodrawsuchaconclusion.Butitmustpossesstwoconditions.Itisassumedthatthestudentshavethesameattitudetothetestastheothers.Theywerenotpunishedforlackofrelevantknowledgetheypossessed.原文显然按照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逐个词拼凑而成,不仅存在一些语法错误,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第一句中的副词位置混乱,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最后两句“能够假定学生对测试的态度与其他人相同;他也没有因为未掌握相关知识而扣分”为平行结构。按照修辞学的观点,当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起相同作用时,应当使他们平行。由于原文未采用平行结构,使得整个段落显得凌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表达意思令人费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指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3]”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即注重句子的形合,结构的紧密。因此在写作中,应遵守英语的语言规则,必要时可将几个短句合并。所以上文的句子可改为:Onthewholesuchaconclusioncanbedrawnwithacertaindegreeofconfidencebutonlyifthestudentscanbeassumedtohavehadthesameattitudetowardsthetestastheothers,andonlyiftheywerenotpunishedbylackofrelevantknowledgewhichtheyacquire.

(三)体裁意识的缺乏“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交际目的和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是考察学生个人的语言是否规范、论证是否严密符合逻辑,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注重论文写作的社会规范性,即符合一定的语言使用策略和语篇组织模式。论文写作,作为一种学术交流和科研的文体,在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方面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例如,英语论文文摘的图式结构都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几个部分;其次,中英文的论文虽然有共同的修辞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系统的差别[5]。(TaylorandChen)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缺乏体裁意识,导致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交际策略问题。例如:学生偏爱用should表示建议;用can,could表示可能性,而较少使用表示判断认知的动词suggest,seem,tendto,而英语论文中偏重使用这些有一定模糊性的动词,使得文章的结论显得尽可能准确可靠,客观和委婉礼貌。例如:Asthenovelisim-portantinEnglishliterature,weshoulddofurtherdiscussion.该句不太委婉,显得生硬,可修改为AsthenovelisimportantinEnglishliterature,furtherdiscussionmightbeneeded.因此,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指出论文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读者,而且应让学生有目的地注意论文特殊语篇结构和语言使用特征。

二、语言层次方面的问题

(一)用词不够准确具体论文写作要求表达准确、严谨,因此用词一定要准确得体。用词准确即根据使用场合选用确切的词。为了能够准确表达意思,不仅要了解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了解其内涵意义。思想表达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词的准确性。例如:学生在介绍一位美国作家WilliamBuckleyJr.时,写到“WilliamBuckleyJr.,amodernAmericanwriter…”原文概念较为宽泛,不能有效传达出这位作家与其他作家的区别,信息含量少,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意义相近的英语词汇辨析不足。因此上句可改成“WilliamBuckleyJr.,amodernAmeri-cancolumnist…”。英语表达好的学生会灵活运用词语,如用具有抽象和概括含义的词表示观点,解释态度,探究各种关系,而用具体和特定的词说明和阐述笼统的思想和抽象的概念。为了更好的选词,在写作中可选用有区分同义词功能的词典。

(二)句子结构单调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句子后可以发现,汉语句子一般较短,结构比较松散,注重意合,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而英语句子一般比较长,结构比较紧密,注重形合。因此在用英语表达时,应遵守英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在写作时,应避免汉语句子的表达形式,必要时可把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在学术写作中,复杂的思想往往需要通过相应的语言信息结构组织起来,予以表达。在英语论文中,句型的扩展、连接手段的多样又使句子结构多层化。因此,论文中的句子并列成分比较多,例如各种并列单词、短语或从句,使句子长而复杂,句套句的情况较多。然而,我们在学生的论文中常常见到过多地使用简单句。如例1中的三个句子短句叠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作者思维的不成熟以及逻辑的混乱。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善作缜密的逻辑思维,理清思路,分清主次。在实际的写作中,除了上述问题外,学生论文中句子存在着结构重叠、短缺,语句表达不清楚等等情况。这些都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更奢谈行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三、格式规范的问题

(一)标题过大过泛选择一个难易、大小合适的题目,可以保证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与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同,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是用英语来写作的,它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外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专业语言的特殊限制,用英语思维来写英文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应将论题范围缩小,集中论证某一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外国文学流派”选题中的“意识流小说”是个比较大的题目,在写作前首先可以缩小研究范围到某一具体的代表作品,例如沃尔夫的《达洛夫夫人》。选择这样的选题不仅论证角度小、针对性强,而且容易深入研究,言之有物。题目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可使读者迅速明确文章研究的主题。写题目时,应简明扼要、严密朴素、突出主题。在写英文标题时,还应注意中英文标题的差异:中文题目往往采用偏正结构,把中心词置后,而英语标题要首先突出中心词,然后附加一些修饰语。其次,在英语标题的写法中,“为了突出和醒目,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和分词等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的介词、冠词、连词等虚词应用小写;介词、冠词、连词位于题目开头时,第一个字母也应大写。”

(二)摘要内容不完整论文摘要是整篇论文的精华部分。摘要的语言,应该言简意赅,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语言应平铺直叙,不要使用太多的修饰语。论文的各个实质部分内容应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说明。在写作时应使摘要内容尽可能完整,应基本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和结论等。

(三)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要写好毕业论文,对于文献资料的检索、评价、鉴别和吸收的综合能力是决定论文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的方面。缺少了相关文献的支持,写成的论文就会缺乏学术性和说服力。同时参考文献的标注也能直接反映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是否端正和严谨。作为论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标注不可随意删减,更不可马虎了事,否则将会使一篇质量和水平较高的论文逊色。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结合与一致。学术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有三种比较普遍的注释体系:MLA(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APA(AmericanAssocia-tion)和ChicagoStyle。至于论文选取哪种合适的体系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课程的特殊要求、所学专业的标准以及个人的爱好。一般来说,人文学科专业可以考虑使用MLA体系,社会学科和行为学科适合使用APA体系。人文学科包括文学、哲学、文化、历史和翻译研究等。社会学科包括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外语教学、二语习得研究等涉及统计分析的实验研究。

四、结语

毕业论文的写作,除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写作能力,同时还需要指导教师从语言层次、思维方式以及格式规范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把关。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以下方面做到:

第一、指导学生撰写英语论文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写作障碍,帮助学生有意识地、逐步地去尝试并反思英语的语篇结构和体裁要求,从而逐步克服在写作中易犯的汉式英语的错误和不良的写作习惯。

第二、结合各专业课程,指导学生撰写学年论文。论文质量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能够反映专业学科建设的水平,以及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差异。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在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型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写出读书报告,毕业时撰写论文就可轻车熟路了。

第三、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指导过程,应包括对论文写作程序的指导、内容和格式的审定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降低学生的焦虑,切实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培养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和指导应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典型问题展开,帮助他们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充实知识、提高学术研究能力,真正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达到“以写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

[2]Kaplan,R.B.CulturalThoughtPatterns[J].Intercultural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Journal,1966:29.

[3]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王力文集(一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5.

[4]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4.

[5]TaylorG&Chen.Linguistic,culturalandsubculturalissuesincontrastivediscourseanalysis:Anglo-AmericanChinesescientifictexts[J].AppliedLinguistics,1991,12(3):319-336.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5

本文针对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撰写特点和要求、具体的选题原则以及结构布局,期望对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撰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除医药行业的选题特点外,本文也适用于其他要撰写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学生的需要。)

1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撰写的特点与要求

1.1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学术性

本科毕业论文虽然对学术性的要求不如研究生那么高,但也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性。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的论文,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要求论文努力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并对作者的发明、发现进行科学的表述。学生应在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之上,使毕业论文的立论和论证能够尽量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尽量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比如,针对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试论医药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中国药事管理体制的研究》、《现代医药企业经营思想浅析》等内容,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论点及论证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医药行业具体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要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如何解决,否则,这篇论文便毫无学术性可言,也就达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实践性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更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比如,对于《OTC市场的营销策略》、《医药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医药广告策略》、《医药营销渠道的管理》等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理论中去,再用于指导实践。一篇好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最好体现。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谈,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有血有肉的,生动而丰富的。

1.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创新性

一篇好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你”的论文。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平时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的一种检验,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你才会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毕业论文才会显得有个性。创新性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真正价值所在,是论文的生命力所在。一篇具有原创性的毕业论文是最有价值的,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

2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2.1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大小适宜

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难免失之宽泛。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

因此,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

2.2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量力而行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

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2.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现实性强

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实践性强,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

对于本科生来说,要求他们通过学术研究,解决理论上、学术上某个重要问题,在学术上、理论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鉴于本科生的知识结构、理论素质和专业积累程度,选做学术性较强的论题,多为综合前人旧说。而结合实际选题,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则针对性强,材料丰富,也容易写出水平和特色。医药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可以选择有关当前医药企业改革、国家医药行业政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研究题目,具体比如:医药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内部资源的整合、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医药连锁零售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医药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体系的建设等等,这些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都是很好的选题。针对这些选题,在进行实践调研的基础之上,运用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则会使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结构布局

篇章结构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好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从结构方面讲,应该思路清楚、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属于议论文体。一般来说,一篇议论文,不论具体写法如何,它的布局谋篇总离不开这样的逻辑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三段式的逻辑结构也就是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原则,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也比较易于学习和模仿。

为了说明中心论点的需要,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有所谓“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之分。但不论哪种结构形式,从论文的表现形式上来看,不外乎绪论——本论——结论几部分,因此,绪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格式的基本型。

3.1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绪论

它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开头部分,包括这样几项内容: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对所研究方向的认识,提出具体研究问题。

3.2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本论

它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的主体,是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整个论证过程在此展开。本论一般包括: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确定分论点并安排好论文层次、段落;提出分论点,并展开论述。

3.3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结论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生态学;学术论文阅读;研究性实验

1引言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是以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为使命的综合的、交叉的学科[1],有6个二级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技术科学[2],三大基础理论:空间与形态营造,景观生态,风景园林美学[2]。生态是现代风景园林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景观生态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3],为了应对与空间相关的用地及生态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的景观生态规划自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出现[4]。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专业人才的责任[3]。通过景观生态学课程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增加其生态知识储备、使其深入理解生命体之间及它们与所属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作为生态规划应用的理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类实践需要。西华大学于2012年开设了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在专业课程的建设中,参考建筑类院校的专业设置,景观生态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第6学期开课,有2个学分32学时,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实验”的结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景观生态学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从启发学生研究兴趣的角度出发,提出结合学术论文阅读的“理论+研究性实验”的改革策略和途径,并通过教学组织应用进行实践,为改善风景园林本科的景观生态学教育培养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景观生态学课程在非生态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2.1教学模式适宜性

各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实践”的二元结构为主,部分高校在此结构基础上,结合专业背景、地域等自身特点,建立了如“理论+案例+概念设计”[3]“理论+实验+实习”[5]“理论讲授+案例剖析+实践与探究性学习”[6,7]“理论+案例+研究性实践”[8]“教学+实践+实验”[9]等三元结构。虽然已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研究,但各校之间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发展不均。从理论方面,有的建立了与风景园林学科相关理论结合的特色教学体系,如结合植物学、树木学、花卉学的理论优势进行的景观生态发展总结和思考、结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风景园林生态伦理教育[10]、结合绿色基础设施[11]和景观都市主义[12]理论的教学课程。有的建立了与各类保护、规划等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如基于雨洪管理与集雨型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的教学[13,14],基于整合观的生态技术教学研究[15]。从实践方面,即使有实践教学版块,有的缺少与地域特征结合的应用案例[16],有的地方院校受经费与办学条件限制,缺少野外实习基地、实验机房等,实践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17,18]。

2.2课程协同性

首先,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学生主干课程之一[9]的景观生态学课程,与本专业的其他理论类课程如园林工程、景观植物应用等的衔接较弱[19],学生难以将各门理论课融会贯通。其次,对本专业的设计类课程协同性较低,以知识点、概念、理论为主的课程讲授,使学生难以辨析景观生态学是理论成果,还是可以作为基础原理方法指导所有范围类型的规划设计。与设计类专业课衔接时,景观生态学课程中的专业名词,如“植物群落结构、景观生态格局”等,与不同尺度、类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的衔接不足,学生难以将课程内容应用到专业规划设计中。2.3教材适宜性风景园林专业应用的景观生态学教材有:《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等。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尚无适合专业自身特色的生态学课程教材[20],多数直接采用其他学科背景学者编著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但与风景园林专业结合的实践性较差[20],教学内容体系与其他专业区别不大[21]。同时,基于教材的理论教学偏向知识与原理阐述,落后于学科快速发展[5]。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与案例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常用教材的修编跟不上研究发展速度,对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的更新不足[16]。

3结合学术论文阅读的“研究性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变革

各类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发展迅速、数量众多,以“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词搜索CNKI的期刊数据库,有12271篇文献(搜索日期为2021年12月28日),年度变化如图1所示。与教材相比,学术论文更具有时效性,并反映出不同地域研究的热点、重点,可以看到学科的发展形势、最新进展。因此,本文以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核心课《景观生态学》为例,尝试在对2018级风景园林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实验”的教学结构,变革为“理论+研究性实验”。在按教材内容进行基础知识、概念讲授的同时,引入学术论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辨析学术论文类别、精读学术论文、论文写作3个步骤,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热点入手,通过文献结构梳理、内容解读,到写作输出的方式,不仅对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知识进行主动学习、理解,还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3.1辨析学术论文类别

对数量众多的景观生态研究学术论文进行分类辨析,可以提高论文阅读效率。首先,建立论文分类层级结构,如图2所示;其次,利用主题词搜索,将检索到的学术论文进行辨析、归纳到相应的分类中。此步骤的学生实验结果:从论文分类层次上,都通过认真思考,建立了至少三级分类层次,且在第三级分类时,根据检索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辨析总结,如“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完善”。从研究内容上,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主选择了研究方向,利用主题词检索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比如对城市湿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论文进行对应层次分类归纳。从各类型文献的辨析上,大部分学生对实证性论文分类较为清晰,对数理实证层次继续细分了如模拟、遥感、统计等数理方法的第三层次,对案例实证层次以观察、访谈研究方法细分了第三层次,通过实证类文献的辨析,对景观生态学的现代研究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对理论性论文和综述性论文容易混淆,尤其是对理论性论文的细分层次表现出了很强的个体差异,原因是本科阶段的学生对理论研究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理论对比的类型辨析较易,但对理论构建、理论完善类型的理解还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练习。综述性的论文数量少于理论性和实证类,但依然存在辨析难度,学生需要认真通读全文后,才能辨析出综述论文的重点是突出总结还是展望前景之类的差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工整理、课堂汇报、相互提问、教师讲评,再次修改,对论文分类层次不断清晰,有针对性地通过阅读文献了解景观生态学各研究方向的进展成果。初次的“研究性实验”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也为未来想要继续深入进行科研工作的同学启发了兴趣。

3.2精读学术论文

该步骤的要求是:在明晰研究性论文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某一类型中的一篇英文论文,按文章结构进行精读解析。从论文类型选择上,实证性论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及时反映了各研究方向最新应用成果,体现了研究热点,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实证性论文进行精读,如关注外来植物对农用地生境影响的实地调查案例、工业化进程对生态影响的模型研究等。说明实证性研究论文对本科阶段的学生更有吸引力,可以此引发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对教材讲授的概念、名词等内容,建立了实际案例的空间联想。从论文结构分析上,各组同学通过精读,明晰了实证性论文的标题主要包含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关键词有较强的对应关系。摘要的字数差异较大,但结构上,都介绍了研究背景、对象、方法、结果、结论、意义。熟悉了正文的组织结构,主要由引言、方法、结果、结论四大部分组成,辨析了结果来自于实验、模拟等研究方法的直接结果,结论是可以通过对比等分析后表达出作者的观点。通过精读解析,对第三步骤的写作实验有了结构性的指导与启发。

3.3论文写作

通过研究性论文写作,思考与输出课程理论学习的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选题兴趣,可以结合理论总结自己的风景园林设计课作业,以实现景观生态学课程与设计类课程的联动衔接;可以解析其他的研究案例或设计方案;对比本课程与其他专业理论类课程的关系;综述某一研究方向的研究成果。此步骤实验对本科阶段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分为两个步骤开展,首先是写作标题、摘要、关键词、目录,接着,通过讨论、汇报、讲评、修改之后,在至少建立两级目录结构后,开始全文的写作。从学生的实践结果看,写作类型清晰的有两类,一是综述类,二是实证类。实证类主要是将设计课的作业作为案例,结合了景观结构分析等课程理论知识,进行了理论与设计内容结合的写作。综述类论文写作难度较大,选择此类型写作的学生,表现出了对本课程理论想要深入理解学习的主动性,如“景观适宜性评价研究综述”“近40年某期刊文献分析”等。总结此步骤实验成果,学生刚开始尝试研究性论文的写作,会有题目范围过大、写作深度不够、停留在数据、资料分析直接结果层面、关于研究内容观点的深入总结较少等问题。但也通过此步骤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的能力,使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研究性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与实践,对课程理论教学给予了研究性补充。

4结论

总结此次《景观生态学》课程“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以下方面值得反思:在辨析学术论文类别这个步骤时,可以结合理论教学进度,对第一层分类结构的三大类别分别开展教学实验,有利于学生缩小范围,聚焦检索与该章节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如在讲授景观结构、景观生态过程章节时,可根据章节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实证性论文分类辨析总结,在讲授景观动态变化、景观生态分类章节时,开展针对性的理论性论文分类辨析。在精读学术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步骤时,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与写作的论文类型一致的范文进行精读,从结构到内容都可以学习参考。同时,鼓励学生基于教材知识点,缩小写作题目范围,并给予更长的写作时间和多次讨论、指导。这次教学改革实践,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带着“好奇、疑问”主动搜集资料、在讨论交流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景观生态学理论应用的认识;以提高主动学习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阅读、思考当下社会热点,解读各类运用生态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学术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形成以解决实践问题为目标的研究性思维,为未来的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27(5):4~8.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专业表达

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管是外在的要求还是内在的需求,经常要接触论文,或者撰写论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论文呢?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它具有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只有在清晰地了解论文的概念和特征基础上,老师们才能去思考论文、写作论文、。论文是专业技术成果表达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发表实现学术交流是其归宿。中小学教师要清楚地了解期刊论文的要求和规范,包括内容规范和形式规范。本文主要论述当前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的重要性,在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上有哪些问题,如何来规范论文写作的专业表达。

一、形式规范是论文专业表达的基本要求

如果我们把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比作待人接物的礼仪,包括仪容仪表仪态等,最常见的就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言谈话语。谁不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呢?这就需要通过适宜的礼仪,让别人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写论文的道理也是这样。论文的规范形式,可以优化论文内容、提高几率、体现作者自我学术修养。(一)形式规范有利于优化论文内容。论文的形式规范与内容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形式规范固然很重要,如果内容质量不高,终究是“花架子”。但有了内容,也需要一定的形式规范,这是必要的“加分项”。论文的规范形式,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和修改论文内容,能够使全文的前一部分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部分,使论文整体有逻辑、有层次、有结构,优化论文专业表达。(二)形式规范有利于实现学术交流。一篇规范的论文,能够逻辑清晰地表达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研究的结果及结论,有助于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为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累积更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可见,提升一篇文章的“颜值”(形式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第一关通不过编辑的审阅,文章就难以获得发表机会,也阻碍了作者学术观点及思想的表达和传播。所以,不能因为论文的形式不规范,就错失文章发表的机会,阻断新观点、新思想的出现和传播。(三)形式规范是自我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注重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不只是为了取悦编辑、读者,对作者自己也非常必要。强调论文的形式有助于规范作者表达内容的方式,这种形式的规范也是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是作者将研究的成果通过学术界认可的表达方式进行专业表达的一种方式。作者注重论文的形式规范,将进一步提高内容表达的专业性,也利于形成一套对于研究成果进行规范表达的逻辑形式。外显礼仪是内在修养的一种表现,有修养的人更易获得尊敬。所以,注重论文写作的形式规范,是老师们内在专业修养的一种体现,彰显的是老师们的一种学术态度和学术精神。

二、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常见的三种形式不规范

论文写作不同于文学表达、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个人反思等撰写方式,它有自身的学术规范。中小学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撰写较多的是工作报告、工作总结、个人反思,与此也就形成了此类写作的思维惯式、成文体例,写作常常偏离了论文的学术规范。中小学老师在撰写论文时,常见的形式不规范有以下三种:(一)论文写成了说明文。从论文的定义,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讨论”“研究”“学理性”。从语源学上来理解,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研究是探求事物的真相,与“学理性”联合起来,可以发现论文的重心在“论”。因此,可以把论文的体裁理解为议论文。也就是说,论文写作的重点在“论”,有“论”就要有问题、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组织安排论述内容。然而,老师们在论文写作时,受工作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写作习惯影响,在组织安排论文内容时更多地是说明文式的,写出的所谓“论文”也就是工作报告或者总结,还有个人感悟也比较多。论文也不同于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主要的区别在于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应该是聚焦问题而展开的研究过程及结果的呈现。因此,论文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始终围绕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得出结果和结论。而工作总结强调的是工作如何完成,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老师们很难找到“问题”,有时是一个研究领域,有时是一个研究主题,甚至没有议论文三要素,语言的文学性强于严谨性。(二)论文的形式要素不完整。论文的学术规范,要求论文必须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作者等信息。论文写作并不是老师们的常规工作,因外部要求或内在冲动而不定期的进行论文写作,容易忽略学术论文的要素规范,比如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缺失。老师们也常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上出现细节问题,比如参考文献未在文后按照文中相应顺序标注,即使在文后有标注但在内文中没有指出哪句话或者哪个观点是出自此文献的,或者不清楚书籍、期刊、学位论文、政策文件等文献的标注码,列出了文献却未注明具体页码等。尤其是论文摘要的撰写,由于不太清楚摘要的作用、内容的表述规范,常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撰写。(三)论文的体例不符合目标期刊要求。撰写论文不是为了“孤芳自赏”,发表交流才是其归宿。论文投稿不能“四处撒网”般地一稿多投。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论文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期刊,了解目标期刊的风格和体例要求。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期刊的学术风格,继而决定了文章选题范围、风格和体例。除了期刊论文“共性”的形式规范,不同的期刊还有各期刊自身的风格和体例。比如,有些期刊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有些期刊则不需要;有些期刊需要有尾注或脚注,对参考文献的位置也做了具体的要求,等等。

三、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形式规范的建议

为解决老师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下文将在论文的体裁、论文要素(标题、摘要、关键词、结构、语言、图表、参考文献、作者信息等)、目标期刊的体例等方面,论述写作的具体形式规范。(一)聚焦问题:论文内容重在“论”。写作首先要明确选题方向,寻找一个合适的主题,发现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三点要在文章的标题上有所体现。因此,初拟的标题重在有无“问题意识”。只有明确了研究问题,写作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具体的“论”。论文要聚焦,要像一个布口袋,“口子小,肚子大,做到以小见大。”如“区域教育品质建设中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其缘由是“高新时代中国教育应当更加关注教育品质。当前区域教育品质建设存在意识缺乏、动力不足和制度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必须从政策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调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很明显,这些话语产生了“问题性”,围绕问题进行论文写作。所谓“问题性”,是指选题能显示出研究者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和兴趣点,没有理论上或实践中的困惑与认知冲突①。论文的论证逻辑是:一是层次感,而不是平面感;二是缜密性,而不是一盘散沙;三是科学性,而不是文学性;四是学理性,而不是口语化;五是严谨性,而不是随意性。行文内容要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而不是文学想像的天马行空,也不是流水账式的产品说明。(二)规范结构:体现研究的“味道”。论文撰写需要提前构思与谋篇布局,这是非常关键的“蓄势”基础。因为构思一篇文章的结构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从标题的选择与凝练到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从重点问题的解答到论证材料的选择,都需要反复思考琢磨,只有思考清楚了,框架结构清晰了,能够列出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和要点提示,写起来才比较顺手②。论文的框架结构,每部分要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部分,各部分之间要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内在逻辑要素要一致、互为印证。一篇文章设置3~5个一级标题是比较合适的。论文以层级标题的形式来呈现论文的结构,行文中设置一级标题一般不少于3个,如果只有2个一级标题,会丢失论文的“美感”;如果一级标题超过5个,会增加读者的理解负担,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说明研究的问题及背景,及明确指出研究问题是什么?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到何种程度了,从而确定本研究的起点。其次是说明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这是体现研究科学性的重要部分,使其他研究者能清楚地了解研究结果和结论是否有可靠的方法与过程做支撑,也有助于其他研究者对本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检验。第三是研究结果,即基于研究材料进行的事实判断。第四是研究结论,是研究者基于已有的理论和事实结果做出的推论。一篇形式规范的论文,虽不一定在一级标题上涵盖上述4个方面的全部内容,但在整体结构上应对上述内容都有所体现。(三)注重细节:论文要素要齐全。1.标题:揭示问题,直达主题论文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15~20个汉字。题文内容要相符,避免标题范围过大或拔高,如,“……论\学”“……研究(系统、规律、机理等)”。同时,论文标题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简洁凝练。尤其要注意,论文的标题不能像博客文章或新闻稿的题目一“越耸人听闻越能博得眼球”。一个好的标题,外显的是主题,内隐的是问题,甚至能让读者看出研究的创新点以及研究成果的适用领域。2.摘要:客观陈述,浓缩要点摘要是正文的浓缩,它的结构与正文的结构是一致的。摘要的内容表述,要从第三人称的角度,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来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的具体内容由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组成,不分段、不列图表、不出现公式,也不用参考文献。摘要的字数为正文字数的2%~3%。3.关键词:高频词语,便于检索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一般要求有3~5个全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要有利于展示论文的观点及结论,揭示研究问题。4.文字:文从字顺,客观理性论文一般要保持价值中立,作者要尽量减少修辞,避免使用感情色彩过于强烈的词语或句子,如“强烈反对”“好评如潮”“众多研究表明”等。论文是一种实用文体,与小说和散文不同,论文所使用的语言要朴实简练,通俗易懂③。有些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或生僻的字词,这在无形中会增加读者的理解负担。文从字顺的论文,更便于读者理解,具有更强的可读性,让读者体验到“身在此山中”的感觉。5.图表:直观精简,格式规范图表的使用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写作目的,图表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呈现,会让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更清晰,特色更凸显,效果更直观。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图表运用应注意四点:一是要体现自明性,即审稿人和读者无须参照正文就能读懂图表,且正文和图表不应该重复相同的数据内容;二是要尽量避免采用过于复杂或难以读懂的图表,每个表格中最好不要超过200个数据,否则就将其作为附录处理;④三是图表的使用,要有图注和表题,在文字段落中要有具体所指。四是图表的标题有规范的格式,一般而言图的标题放在图的下方,表的标题放在表的上方。6.参考文献:标注恰当,合乎规范论文中所引用的观点,要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在文后用[1][2][3]……排列。凡题引他人的报告、论文、专著等文献,应是最必要、最新的。如果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在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右上角标注具体页码,在文后只标注一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所用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宜太少,避免使用汇编文献。在论文写作中,常用的文献类型有: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D]、标准[S]、电子公告[EB],等等。其中,引用专著的观点、数据,要标注具体的出版年份,可不用标注具体页码。引用期刊时要标注观点出自具体年、期、页码。另外,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参考文献和注释之间的区别。注释是指对正文中某一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或直接引用的文字,有尾注和脚注两种形式。尾注一般用于文档的末尾,用①②③……排列。脚注一般位于每一页的底部,用①②③……排列,需要注意的是脚注要每页重新排序。7.作者信息:数量适宜,规范信息在正文标题的下面要列出具体的作者名字,一般人文教育类期刊论文的作者不宜超过三个。同时,在文后要写清楚每个作者的单位信息,相应单位所在地的邮编,以及作者的通讯地址和电话,用于期刊编辑与作者及时取得联系。(四)定制式写作:符合目标期刊的体例。不同学术刊物的“口味”往往是不一样的。虽然对学术论文有“共性”要求,但因期刊的办刊宗旨不一样,它们对选题方向、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文章性质和文章写法等要求都可能不一样。期刊各有其独特的发稿倾向和文章风格。老师们在投稿之前要先了解清楚目标期刊的风格、篇幅和体例等要求,让所写的文章符合目标期刊的具体要求,量体裁衣,进行定制式写作。

参考文献:

[1][美]温迪•劳拉•贝尔彻.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M].孙众,温治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美]凯特•L•杜拉宾著,韦恩•C•布恩,格雷戈里•G•卡姆,约瑟夫•M•威廉姆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修订.芝加哥大学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8

本文所讨论的英语论文摘要是指英语专业的论文摘要,当然研究英语专业的论文摘要也会对别的专业的英语论文摘要的撰写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高水平的摘要可以吸引读者,使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整体情况,以决定是否继续阅读该论文;反之则可能失去读者,使作者无法通过论文与读者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摘要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对论文的阅读,影响着论文被关注和利用的程度。论文作者必须重视摘要的编写,掌握撰写英语论文摘要的方法,才能通过高质量的英语论文摘要成功架起沟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然而,当前有的英语论文作者不太重视英语论文摘要的编写,主要表现有:1)摘要过于简单,信息量不足,不能反映出论文的主要内容;2)摘要不能确切地表达论文的主要内容,甚至词不达意;3)摘要中出现了对论文内容的评论。凡此种种,都直接影响了英语论文摘要的质量,也影响了论文的整体水平。就以上情况,本文将对英语论文摘要的重要功能进行探讨分析,并指出在进行英语论文摘要撰写工作中,应把握摘要的两个主要特点-完整的语篇结构和精炼的语言,进而通过实际例子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把握英语论文摘要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完整的语篇结构。

1英语论文摘要的重要功能和主要特点

1.1英语论文摘要的重要功能

英语论文摘要的重要功能是:引起读者兴趣并向读者提供论文的足够信息。作者写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学术交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读者,进而奉献给社会。摘要质量水平也直接反映作者科学研究的质量水平。摘要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一个窗口,是读者接触作者的第一个信息渠道。读者看完摘要之后,就可以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决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因此,摘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者应重视摘要的撰写。然而,有的论文作者由于对论文摘要的撰写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利用让读者直接了解论文主要内容的这一个信息渠道,以致论文的被引用率降低,甚至可能无人问津。因此了解和掌握英语论文摘要的撰写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而掌握并写出好的摘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了解和正确把握摘要的主要特点。

1.2英语论文摘要的两个主要特点

英语论文摘要的两个主要特点就是完整的语篇结构和精炼的语言,也就是说摘要包含一些特定的结构要素,并且通过名词词组和特定类型的动词来体现其精炼的信息。撰写英语论文摘要应避免冗长,用最少的语言传递给读者最多的信息,保证其语篇结构的连贯性。

“英语论文摘要结构要素概括起来总共有六大要素:(1)主题阐述,也就是回答“这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或者范围是什么?”;(2)背景信息,即简要描述该论文研究的一些基本的背景信息;(3)目的陈述,也就是告诉读者该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什么;(4)方法论和语料,用以回答‘该论文研究是怎样进行的?’;(5)研究结果或发现;(6)该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结论。”

六大结构要素是指论文摘要的框架,而建构起一篇高质量的英语论文摘要的另一必备条件,也就是其另一主要特点则是:精炼的语言。大量的信息安排在篇幅较短的摘要中,所以摘要中包含许多实义词。就英语而言,实义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些副词,而这些实义词传递的是大容量的信息,它们承担着把第一主要特点(摘要结构要素完整)陈述清楚的任务。由此可见,要使一篇英语论文摘要发挥其重要的功能作用,该摘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主要特点:完整的结构要素和精炼的语言。

2实例分析和讨论———如何把握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

现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英语论文摘要主要特点之一,语篇结构完整,即摘要结构要素完整(包括六个结构要素:主题阐述、背景信息、目的陈述、方法论和语料、研究结果或发现、启示和结论),从而探讨如何使摘要发挥其重要作用。以下通过两篇研究论文的摘要来分析这六大摘要结构要素。(为了方便对照,在实例的摘要句子前添加了编号。)

首先请看第一篇研究论文的摘要(见《外语教学与研究》双月刊,2005)。

英文题目:Aspec,titsmeaningandfunctionofgroundingindiscourse

中文题目:话语中体的意义和设景功能

英文摘要:(1)Twotopicspertainingtoaspecta-waitfurtherdevelopmen:toneisthenatureofaspectualmeaning;theotherthefunctionofaspectindiscourse.(2)Thispaperattemptsaresearchintoaspectualmeaninginadiscoursepragmaticperspective,arguingthataspectualmeaningisnotonlysubjecttosituationtypesorviewpointaspects,butalsototemporalper-spectivebasedonperceptionandconstrua.l(3)As-pec,twhichischaracterizedbytemporalperspective,isinturnendowedwithafunctionofgroundingindis-course,thefunctioncanbeseeninthechoiceoflexi-calaspectsandviewpointaspects.Thereisnosuchone-to-onecorrespondencebetweensituationalaspectandgrounding;correspondencebetweenthemcanex-pectaunifiedexplanationinlinewithtemporalper-spective,however.

中文摘要:(1)在体研究领域,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两个问题是:体意义的本质,以及体在话语中的功能。(2)本文尝试从话语-语用角度探讨体意义,认为体意义不是只由动词的情状类型和视点体决定的,基于感知和理解的时间透视才能揭示它的本质;(3)正是体的时间透视性质使它在话语中承担设景功能,这种功能通常在词汇体、视点体的选择上表现出来,并可根据时间透视作出统一的解释。

以上的这篇摘要中,通过句子(1),可以知道该论文的背景信息是“体研究领域”,论文的主题是“体意义的本质,以及体在话语中的功能”。在句子(2)中,可以知道作者的目的是“尝试从话语-语用角度探讨体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体意义不是只由动词的情状类型和视点体决定的,基于感知和理解的时间透视才能揭示它的本质”。从中也可发现论文集中探讨的是“动词的情状类型”、“视点体”和“时间透视”和“体意义”的“本质”的关系。

紧接着作者引出了研究的发现以及结论:“正是体的时间透视性质使它在话语中承担设景功能,这种功能通常在词汇体、视点体的选择上表现出来,并可根据时间透视作出统一的解释”。总的来说,根据摘要的结构六要素要求,此篇摘要中除了在语料方面和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没有说明外,其它要素都有涉及到,比较清晰的把论文的内容展现出来了。

然后我们来分析第二篇论文摘要(见《外语教学与研究》双月刊,2004)英文题目:Theeffectsoflexicalaspectanddis-coursestructureonthesimplepastmarkinginEnglishinterlanguage中文题目:情状体和语篇结构对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英文摘要:(1)Thispaperstudiestheeffectsoflexicalaspectanddiscoursestructure(2)onthesimplepastmarkinginChinese-Englishinterlanguagewith120writtennarrativescollectedfrom1202nd-yearuniversi-tystudents.(3)Itisfoundthatthesetwofactorsexertbothindividualandinteractiveeffectsonthesimplepastmarking.(4)Theeffectoflexicalaspectdoesnotfullyagreewiththepredictionoftheprimacyoflexicalaspecthypothesis,(5)butthatofdiscoursestructureaccordswiththepredictionofthediscoursehypothesis.(6)Besides,theeffectofonefactorismediatedbytheother,hencetheinteractiveeffectsoccur.(7)Dis-coursestructurebehavesdifferentiallyinvariouslexicalaspectclasses,strongerinactivitiesandachievementsthaninstatesandaccomplishments.(8)Lexicalaspectshowsastrongereffectonthesimplepastmarkingintheforeground.

中文摘要:(1)本文研究情状体和语篇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2)所用语料是从国内四所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收集的120篇记叙文。(3)结果发现,情状体和语篇结构不仅对一般过去时标志有独立影响,而且有交叉影响。(4)情状体对一般过去时标记有显著影响,但与情状体优先假设的预测不尽一致。(5)在语篇结构中,前景部分的一般过去时标记比例显著高于背景部分,符合语篇假设。

(6)情状体和语篇结构对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受对方制约。(7)在不同情状类型中,语篇结构的作用强弱不同,在活动动词和达成动词中较强,在状态动词和完结动词中较弱。(8)情状体在前景部分对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比在背景部分明显。

在第二篇摘要里,句子(1)阐述了主题:“情状体和语篇结构”,但是没有交待研究的背景信息,没有交待当前“情状体和语篇结构”的研究状况如何。同时句子(1)在“情状体和语篇结构”这个主题上提出了研究目的:“研究情状体和语篇结构对中国学生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标记的影响”,从而更具体了研究的范围。接着句子(2)说明了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国内四所大学120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中收集的120篇记叙文”。然后在句子(3)中,作者引出了研究发现:“结果发现,情状体和语篇结构不仅对一般过去时标志有独立影响,而且有交叉影响。”。而后面的句子(4)到(8)则是对句子(3)的进一步论述,也就是说,其实从句子(3)开始到摘要的结束部分,都在讲述研究发现。这一部分可以进行简化提炼,以使其符合摘要的特点:精炼。总体看来,第二篇摘要没有出现两个要素:背景信息和研究所带来的启示和结论,而过于强调研究结果,导致在结果发现上的描述过于累赘。

通过以上的两篇英语论文摘要的分析,可以看到,摘要的六大结构要素并未包含在其中:第一篇没有语料方面和研究所带来的启示,但是基本轮廓比较清晰,稍微润色就可以成为上乘之作。而第二篇在结果发现上的阐述过多,但是又没有提供背景信息和研究所带来的启示。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实例英语论文摘要的结构要素的分析,首先可以让我们清楚地把握如何撰写一篇英语论文的摘要,使之真正成为直接反映研究论文的一扇窗,让读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论文的概貌和价值所在。再者又能够培养我们如何更高效更科学地去把握他人的实例英语论文摘要,从英语论文摘要中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阅读该论文。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9

关于论文来说不仅是挑选一个好的机构,还需求对论文的研讨价值、论文的投稿刊物进行留意和挑选上的留意等等。而这些也是有关论文能够通过职称提升评审的关键点,关于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与要点来说也需求各位进行掌握。以下是有关论文写作上的一些细节事项,仅供各位参阅。

大家在下笔写论文之前务必要阅读很多的文献,而且每一篇文献要细细咀嚼,吃透内容并总结。论文的论点、论题和论据都要相关的文献支撑,论文才具有说服力。

论文有严格的写作格局,务求做到标准严整,内容再全面、再精彩,没有格局上的润色也无法通过审阅。论文格局要求很繁琐、很枯燥,但也是满意论文的必备。多用电脑练一练操作,办公软件务必了解根本文档操作。

一般还需求对论文内容进行重复率,尽快把内容修正完善,这样关于论文的写作研讨来说录入发表才有期望,关于论文的研讨价值也才有表现等。

论文具有科学的严肃性、严谨性,防止呈现“我”人称代词。论文应以陈述语句为主,呈现口气叹词瞬间降低论文的层次,问句主要在写文章的结构和结论的时候运用,其他的地方能少就少。全文的结构,标题,摘要,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结论,参阅文献,称谢等等进行检测等等。

是给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有些作者忙于学业、忙于作业,因而没有过多的精力来,这就需求寻觅正规的辅导机构,在这里给各位引荐找期刊网渠道,可以供给全程辅导或者教导,能让各位的论文顺畅的发表,节约作者更多的时刻和精力。

专业正规的机构都是和杂志社协作的,能协助各位找到合适的省级,部级,核心级刊物,必要情况下也可以为各位供给世界sci论文润色服务,sci论文翻译、sci全程辅导、sci论文中英文稿件协助发表等,是正确合理的投稿渠道,节约各位寻觅杂志社和期刊栏目的时刻,高效又专业。

结构专业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错误;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高校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以及科研能力的综合考查。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在毕业前,学生应该有能力撰写出一篇质量尚可的毕业论文。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类型涉及英语加商务,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同时包含英语和商务两个方面。笔者从事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多年,在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很多共性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

根据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规定,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毕业前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考量的手段以及评估学生学业成果的重要形式。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具有专业性、规范性、准确性的特点。(一)专业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因此它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体现了英语加商务的专业特征。从论文的选题到提纲,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写作,都应紧紧围绕商务英语专业的特征。(二)规范性。本科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不同于课堂作业和日常随笔,它有着固定的格式、内容和语言规范。格式包括字体、字号和行距等,都有统一要求。内容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致谢、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每一部分都有统一规范。语言要求正式、庄重,采用书面语而不能用口语表达,以体现学术性。(三)准确性。毕业论文是对某一学术领域进行的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日后他人研究的借鉴,因此数据和语料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应采用第一手资料,整个研究过程应亲力亲为,绝不可直接套用其他人的研究结论,甚至抄袭数据。引用其他学者的定义或话语也应准确无误,且需正确标明引用出处。另外,语言表达方面也应做到准确明了,不能用模棱两可的表达。

二、毕业论文常见错误

根据笔者多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经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常见错误可分为四种:选题问题、结构问题、语言问题和格式问题。(一)选题问题。商务英语专业论文的选题应与专业密切相关,既体现商务领域特征,又应与英语语言密切相关。单纯研究商务或语言的选题都是不可取的,如单纯研究文学作品,或单纯探讨某一商务现象的选题都是不符合专业要求的。选题应将商务和语言相结合,如研究某一商务背景下的语言特点,或研究某一商务背景下的英汉语言差异,或研究中英商务文本的翻译方法对比等。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因此对选题的把关比较严格。(二)结构问题。开题报告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而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论文提纲,即论文的整体结构,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中问题较多的部分。毕业论文的提纲是论文的整体框架,只有框架合理才能写出层次清晰的论文。提纲应做到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层次安排科学。但学生论文提纲经常会出现分不清主次,主干部分轻描淡写,简略带过,次要部分却篇幅过多。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使整个论文框架显得头重脚轻。(三)内容问题。毕业论文研究的内容应论点突出,文题相符,论据充分,论述清晰,紧扣主题。而在学生的论文里经常会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即论文所写内容与标题不相符,起不到论述的效果,特别是在论文初稿中这类现象较为严重。(四)语言问题。语言问题是毕业论文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1.词汇方面。词汇方面的错误有选词错误、搭配错误、拼写错误等。选词错误主要是由于词义混淆造成的。比如“paper”和“thesis”,前者是指“普通的课程论文”,而后者专指“毕业论文”。再如“meaning”和“connotation”,前者多指“表面意义”,而后者是指“暗含意义”。由于对词义掌握得不够扎实,造成选词错误。短语搭配包括动词短语搭配、介词短语搭配和名词短语搭配等。例如“persistin”和“stickto”,尽管两者都表示“坚持”,但介词不能混搭。有些同学的词汇基本功不够扎实,短语搭配错误较为严重。拼写错误也是词汇错误的表现之一,但目前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电脑上完成,word文档的拼写功能可以自动检测出拼写错误,用红色波浪线显示,如果同学细心的话是可以发现错误并改正的。2.句法方面。毕业论文中的句法错误通常包括时态错误、语态错误、中式英语表达、粘连句式、句子成分不完整等。学生错误使用较多的时态是现在完成时和一般现在时。需要强调的是在文献综述里间接陈述某位学者的观点时应使用一般现在时。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会错误地使用语态,汉语中少有被动语态,有些同学在英语表达时会错误地使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被动意义。中式英语表达是学生论文里经常出现的句法错误。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学生在英语表达时会直接使用汉语的句式和顺序将中文意思逐字逐词翻译成英语。粘连句式(run-onsentences),也称作连写句式,是指将两个英语句子合并在同一个句子里,中间没有添加任何标点符号和连接词的句式。英语的句子之间需要根据逻辑关系添加连词,例如并列关系用“and”连接,因果关系用“so”或“therefore”连接,转折关系用“however”连接等。不添加任何连接词将两个句子堆砌在一个句子中,会形成明显的语法错误。句子成分不完整也会出现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句子的最基本构成是主语、谓语和宾语。有的同学论文句子只包含一个较长的原因状语从句,句中只有从句没有主句,这是很明显的语法错误,即句子成分不完整。(五)格式问题。毕业论文的格式问题也是常见问题。格式包括字体、字号和行距等,论文内容从封面到参考文献,每个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统一规定安排好论文的格式。

三、错误成因分析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错误,其原因有很多,既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教学安排方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学生日常学习中对学术性论文的阅读较少,相关学术知识了解不够。学校课程设置中缺乏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平日也很少涉猎学术论文的相关知识,因此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比较陌生。(2)母语负迁移的干扰。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思维模式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很多学生无法摆脱母语的影响,频繁出现中式英语表达。(3)学生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自119行纠错的能力差。另外,有些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思维逻辑性不强,写作容易跑题。(4)写作教学中缺乏长篇幅的写作练习。一般情况下,写作课中的练习内容篇幅都较短,学生很少涉及长篇幅的英文写作,因此对毕业论文的构思和结构规划能力都较弱。(5)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态度不端正。由于毕业前的事情较杂,投入到毕业论文中的时间和精力明显不够,因此论文中抄袭、拼凑的现象较严重。

四、解决对策

第一,优化课程结构,增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最好在大三下学期就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要求、写法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并着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第二,写作课程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撰写读书报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观点表达的逻辑性、篇章构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平日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第三,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每节英语课都是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好时机,因此英语教师应充分负起责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自身素养,以最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不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第四,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科学安排好毕业前的各项工作。晓之以理,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便学生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五、结语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学习期间学业及学术能力的综合考量,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应体现出英语加商务的专业特征。毕业论文不仅是考查学生英语能力和商务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实践,学生无论在语言能力还是学术能力,乃至思辨能力方面都会得到很大锻炼和提升。尽管毕业论文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原因,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改进,本科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会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纪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