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3 16:40:2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1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有效途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是通过研究生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来反映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主要源于大量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而严格的教学环节在培养研究生扎实的学术功底、严肃的科学态度、创新性的思维,以及在产生高质量学术成果方面起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奠作用。本文从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出发,讨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思路、教材体系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问题。

1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生网络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需要注意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二是研究生与本科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三是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并重问题;四是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1.1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问题

研究生的教育必须突出“研究”,教材要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一本好的研究生网络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该是:在保持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当前技术的发展,综述最新研究的领域、课题、方法、成果与趋势,让读者能够直接了解当前研究的前沿问题、方法、进展与趋势。

与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技术发展速度更快。而在计算机学科中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知识更新的速度尤为突出。因此,保持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更为重要,也更加困难。因此要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将教学与科研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科研教学团队的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持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南开大学网络实验室在多年来一直注意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科研预研工作实践,了解当前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跟踪美国ACM和IEEE/CS最新制定的计算机学科课程体系,重视学术交流。

(3)跟踪和浏览国外知名大学教学网站,研究和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以及作业与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控制方法改革的动向。

(4)选择国际流行教材,分析如何处理新的技术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梳理技术的内在关系与发展主线。

(5)跟踪国际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与网络软件公司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认证与考试内容的变化,了解产业界对技术与人才需求的变化。

(6)参与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工作,通过与产业界、政府各级管理人员的合作,了解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以上工作在我们把握研究生教材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2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内容衔接问题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本科阶段都修过计算机网络课程。同时,由于学生不是来自一个学校或同一个本科专业,所以学生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差异很大。这个问题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后更为突出。教师很难在某个起点上安排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比较为难,照顾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吃不饱”;考虑到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跟不上”。无论老师想什么办法,都无法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是在很多大学都很普遍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改变教学方法,强调“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要为实现学生的“研究”、“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就必须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入手,研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网络教材体系。

1.3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问题

团队成员通过总结多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体会认识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他们在参加科研项目和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在多年指导和审阅相关学科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们深刻地感觉到: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眼界不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编程能力亟待提高。如果能够在他们准备学位论文之前认真地训练这一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的论文的研究深度与论文水平还能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研究生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中的课题、大编程量的训练来实现。提高网络软件编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研究生今后的研究工作与就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些编程课题应该是由教学科研团队从研究工作与开发的课题成果中提炼出来,将科研成果有选择的转化为“近似实战”的研究生训练课题。这种训练对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原理与实现方法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日后的科研工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也是很有益的。

1.4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问题

从研究生自身学习的角度应该强调“研究性”与“自主性”,学生应该变被动的“听课、做笔记”转向主动的、研究地学习和提高。从任课教师与导师角度应该强调“因材施教”。

从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看,同一届的研究生实际能力差异都很大。研究生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研究重点、不同的起点,有不同的训练方案,不能没有区别。导师的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研究方向,选择不同类型、不同编程量,或不同的难度级的课题自主的完成训练,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际能力。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和积累很多教学资料。经过10多年的积累与团队成员的集体努力,我们初步完成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研究生教材不应该仅是一本一学期使用的教科书,更应该是一本技术参考书,甚至是一本手册。导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材中部分内容,作为基本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自学和阅读,完成编程训练。有些内容可能第一次仅仅是读过和了解,如果今后科研、开发工作需要,可以再回过头来继续阅读和参考。

为了适应研究生“研究性”与“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内容的覆盖范围宽,涉及当前网络研究的多个领域;《计算机网络高级编程技术》总的编程训练量大,问题近似实战,难度差异也比较明显。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对每个课题都提供了入门所需要的资料、工具与实现方法的范例,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训练要求。

2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教材的编写

研究生教材体系由《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与《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两部相互配套的教材组成。主教材《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重点讨论了网络研究的最新发展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力求达到“反映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的要求。

《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分12章按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讨论了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其中:

第1章对网络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阶段、重点问题和基本概念,以及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作了一个概要的总结。

第2章讨论了广域网(WAN)技术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第3章讨论了局域网技术,尤其是对高速局域网(Gigabit Ethernet与10 Gigabit 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作了较为系统地讨论。

第4章讨论了城域网(MAN)概念的演变,以及宽带城域网组建技术与接入网技术。

第5章对IPv4协议近年来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和讨论。

第6章对IPv6的基本内容与应用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

第7章对移动IP的基本概念与关键技术作了系统地介绍。

第8章对传输层分布式进程通信的概念,以及TCP、UDP协议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9章对应用层协议与Internet应用系统设计技术进行了系统地讨论。

第10章对无线自组网络(Ad hoc Network)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无线网格网(WMN)的概念、特点、体系结构,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作了比较全面地总结和介绍。

第11章讨论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技术。

第12章对国外大学与产业界在评价研究成果时常用的网络性能分析开源工具、网络模拟开源工具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地介绍。

在准备这本书的资料和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有两点体会最为深刻。一是尽管Internet技术与Ad hoc网、WSN、WMN在设计目的、应用的领域与技术特点上差异很大,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基本上是相通的,并且在高层又都汇集到Internet之中。二是尽管作者认真地在这个领域已经工作了20多年,但是网络技术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个人的研究工作与阅历不可能涉及到各个领域。个人与团队的研究工作也只能是限制在网络技术中的几个比较窄的方面,深度也十分有限。因此在系统地总结网络技术领域的研究与进展时感到难度很大。尽管也经常与同行交流和请教,仍然是力不从心。但是本着对学生学习负责的态度,还是坚持完成了写作任务。这部教材应该说是汇聚了很多人的研究心血,作者只能是将个人能够理解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以便读者学习和研究。作者试图在相关章节的后面注明某些研究工作总结与论文的出处,以及相关的参考文献、文档与标准,请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阅读相关的文献与标准。

3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教材的编写

高素质创新性计算机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但是真正懂网络技术,能够具备深入到网络协议内部的高层次网络应用系统设计和网络软件编程能力的软件人才是非常缺乏的,也是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研究生要能够做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的成果,就必须踏踏实实地苦练内功。编著《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一书,是希望对高级网络软件人才的培养贡献一点力量。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在总结了20多年科研工作经验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构思了教材的写作思路与全书的内容结构。

(2) 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大学网络课程训练与著名信息技术企业在员工网络软件编程训练中的相关资料与文献。

(3) 结合了网络技术在Internet、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3条发展主线,总结提炼出22个网络软件编程题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2

网络管理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信息资源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信息时代,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也愈加严重。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在解决隐患和威胁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1 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信息技术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在这种局势下,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络及系统架构、网络运营等工作岗位相继应运而生。预计到2020年,网络管理人员的数量将达到近100万人,未来的网络行业将成为中国的“金领行业”。目前,每年高职院校的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不足5万人,而能从事基层网络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只占很少以部分,总体来说,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两很大。

为满足社会对网络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在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成为设置独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定位不准,受师资、实训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相对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相对滞后。

2 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信息产业,与计算机公司等企业合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建网、管网、用网”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管网”能力方面办出特色,深度融合典型企业,聘请资深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工学结合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的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

3 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结合企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应把课程改革的重点定位在以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上。

3.1课程开发模式。

探索建立“教师科研下企业,工程项目进课堂,师徒方式传技能,学生在学如上岗”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并考虑设计导向和综合能力。以具体的产品为载体,确定综合性学习任务。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由企业和院校联合,根据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由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由岗位职责划分专业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由企业工作任务整合出职业化的课程体系,总结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内容

3.3新型实践体系的建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计算机网络管理专业而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践阶段。根据这两个阶段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单元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基地的一体化实践体系。一方面,鼓励教师加大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及企业的科研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这样就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工学交替,而且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能更好地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3.4加强网络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综合步线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组网技术以及网页制作、网站开发综合实训等的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给及时准确的提供网络技术发展及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发挥专业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的学习网络技术的虚拟课堂。

4 总结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以职业岗位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努力探索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形成了比较合理的计算机类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水平,总结出一套专业建设的理论和成果,构建更完整更有效的课程体系,使之更能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改革思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加强。

参考文献:

[1]李冬,杨文安,李继良等.网络技术及工程课程群建设改革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2008,(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 网络教学现状 改革策略 计算机课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才市场上对精通网络的专业技术人员处于紧缺状态。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长期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存在教学瓶颈,制约网络技术教学。因此,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加强网络教学,调整教学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适应社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发展需求。

一、计算机教学中网络教学现状

纵观部分大专院校教学情况,计算机技术课程教学大多面临许多相同和相似的问题,如设备条件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不足等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现代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教学内容落后于实际应用技术,没有跟上网络技术最前沿的技术和方法。基础知识与实际技能没有有效衔接,理论与实际脱节,有的教学内容着重点在最基本理论,注重全面、广泛,没有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没有什么用处。如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讲得比较多,而这些在计算机应用中都是大家共知的东西,对实际应用起不了多大作用,而实际应用较多方面却讲得很少,如令牌环网、光纤网络等很少涉及。当然,这是由于技术发展太过迅速造成的,教学内容赶不上发展步伐。

2.教学设备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由于计算机教学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大部分院校都是沿用老的设备和过时的软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跟不上时展变化,造成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单一,有时甚至是落伍的,有的教师用简单的PPT课件完成教学,没有开发出生动、直观地反映计算机网络组成与配置的多媒体课件。虽然教师们通过不断努力学习,采用了大量实例进行教学,但是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缺乏,没有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佳。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探索,提出不少改进方法和措施,对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就业目标为导向。

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该首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要进行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围绕实际项目开发大量实例,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要做到细致。实验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探索性实验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把验证性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把实验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时,可以结合企业中的具体项目,了解实际网络技术岗位的主体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为了实现与相应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在实验教学、项目开发、综合设计等方面为学生建立综合性开放实验室,同时开发一些课外实践课程,如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市场调研、认证考试等。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导,以专业前沿技术为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技术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坚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线,不断引入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紧跟计算机网络发展步伐。在常规技术领域,如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组建、网站建设与维护及网络程序设计等方面,树立独立课时教学目标,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在选修课建设上,贴近工作实际进行开设,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相适应,抓住时代脉络,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换代,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有所获,会增强对新知识的认知,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总之,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网络技术教学在探索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在老师们的不断努力下进步,尽管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和许多困难,但是,只要我们面向实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参考文献:

[1]朱利民,王明斐.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科技,2010(8).

[2]赵生慧,陈桂林,刘进军,戴支祥.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4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产快速发展的时代,机械代替人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自动化技术要求逐渐提升,因此亟需革新自动化相关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网络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局域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得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例如铁路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新型建筑的自动化综合系统、航空自动管制系统、全国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全国交通自动检测系统等。基于网络化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得到广泛的扩展,不仅仅局限于工程控制中,比如一些非工程领域:医疗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操控、人口密度在线网络自动化控制等。工业生产、企业办公、人民生活和农业种植自动化将成为新技术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得到迅速发展[1]。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技术处于不断改革中,网络化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既是技术革新的机遇,也是突破关键技术的挑战。与此同时,自动化生产企业也进一步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录用标准[2]。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与时俱进,掌握更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更要熟练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技术。自动化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必要性。目前,大多数高校自动化专业都把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必修课来讲授,但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速度快,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新服务层出不穷[3],这些都给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4]。这就要求教师团队,专业系等重新审视当前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1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目前,理论课程的教学大多数都是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抽象概念很多,比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包含了层次、功能、协议与接口等抽象的概念,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计算机网络相关的知识、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讲课方法、实践训练等必须与网络的发展变化同步进行,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问题。

1.1 网络体系结构的偏重点落后

大家知道,TCP/IP已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事实上的协议标准,尤其是Internet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发展,TCP/IP协议被广泛应用与网络技术,所以它的地位显而易见。而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5]。在OSI范畴内,只有在各类协议是可以被实现的且产品之间只有和OSI的协议一致才能互通。也即,OSI参考模型并非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拟定标准时所使用的理论性的框架[5,6]。目前,一般的教材在介绍网络体系结构时,都是从OSI参考模型入手开始分析,再对比分析引出被公认的“事实上的标准”TCP/IP参考模型结构。这种方法虽从理论上理解起来,逻辑性较强,但基于实际应用,减弱了TCP/IP参考模型的重要性地位。因此,容易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不太清楚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及通信原理。

1.2 理论教学较多,实验训练较少

由于不是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往往是课时少,课程内容多。教师遵照所选教材的内容注重安排理论教学的任务。详细分析概念、原理,讲解通信过程,各种算法等。把综合性如此强的课程,更像是作为数学课讲授,结果就导致一个现象:老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乏味无趣,心不在焉,教学效果差显而易见。实验课时分配太少,开设实验可以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对工科的学生,动手能力是他们的强项。激发强项唤起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具体的通信机制、组网技术、网络应用等,辅助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

1.3 重分层学习,轻综合实践

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OSI体系结构由低到高分层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以及应用层[7]。每一层都下大工夫,大力度讲解,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7层学习完成之后,再无下文。不能做到层与层联系整合起来,进行综合实验训练。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只能做到片面,无法全面地认识,更何谈得心应手地应用计算机网络。

2 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建议

根据目前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在自动化专业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改进措施。

2.1 网络体系结构以TCP/IP为重

当今的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提供TCP/IP,支持IP的路由器几乎连接了所有的网络介质。TCP/IP是Internet的黏合剂,使得Internet能够覆盖全球。所以,讲授的时候,把TCP/IP参考模型作为重点阐述对象,借助范围广泛的Internet来辅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授。建议以这样的思路讲解核心内容:发展史―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以OSI参考模型为指导,穿插在中间,并以实验内容综合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2.2 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中穿插理论

面向自动化专业工科背景强的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理解并总结理论是他们的强项。因此,课程安排6到8个实验内容,比如工业控制局域网的组建、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路由器的配置管理、基于TCP协议的聊天程序的开发(串联演示、综合分析 TCP/IP网络的结构、功能和运行原理)、IP地址的分析和配置、模拟路灯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等等。还可以选择穿插一些著名公司,比如 Cisco、华为、Microsoft等在专业认证中所涉及的网络知识与核心技术,充分和实际应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尤其是进一步的明白计算机网络对自动化专业的性质和地位。

2.3 Internet时刻为学生服务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价格日趋低廉,基本上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了计算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以学生可以很方便的登陆Internet来查询教材上没有及时更新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课后布置网络在自动化控制中最前沿的话题,学生通过查询、调研、分析和理解掌握学科动态。让学生课堂作个小报告大家一起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了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自学网站如图1所示。利用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丰富课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化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探索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33-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网络相关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从事网络工程、维护、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行各业信息的发展进程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该专业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就业质量不高。例如在化工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8%以上从事技术服务层面上的工作,有一部分只从事简单的网络数据录入工作,处于计算机技术人才层面的最低端,真正在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建设与管理岗位上工作的甚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1)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根据工作过程展开专业教育教学。

(2)化工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积累较少,技术积累较浅,没有足够的沉淀,难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教师水平。

(3)化工类院校化工类专业特色鲜明,适合人才市场需求,而信息技术类专业趋于弱势,社会需求和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不把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首选,造成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上述原因,在化工高职院校办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处于一种次要位置。因此,如何在化工高职院校化工特色鲜明、社会需求旺盛的环境下,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我们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长久以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 依附学院特色改进专业方向

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类专业群建设成就突出,被社会认可。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率高。

我们学院近邻就是内蒙古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如何与此学院合理划分人才规格和专业定位,办出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近三年来,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学院三届校企洽谈会,进行了调查问卷、座谈、定向访谈等活动,对于化工类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我们三年的调查中,对210余家化工建材类企业进行统计,得到的结论是:

(1)企业需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数在需求比例上约占企业毕业生需求总数的5%左右。

(2)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熟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熟悉办公自动化系统,熟练进行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网络建设。

(3)企业需要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在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DCS系统应用普遍,环境总线系统已有应用,对于此类技术,很多从业人员是由计算机专业改行从事控制技术工作,进入工作慢,学习实习过程长。

(4)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市场销售的定向及地理位置的扩展。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绝大部分化工建材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是综合性的,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而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划分及定位,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向的毕业生。

作为一所化工高职院校,开办计算机类专业正处于一种“窘迫”境地,我们既没有信息类学院专业定位明确,又没有化工建材类专业的显著特色。因此依附化工类专业特色,研究并探索具有化工职院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是我们近几年的探索研究的课题,经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3 主要改进措施

3,1合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双证毕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培养能在中小型化工建材企业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高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我院注重行业社会背景分析,进行了人才需求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设计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组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组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管理及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结合、“双证”课程的融合。

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深度这些行业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组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3,3依据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 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1)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

为保证综合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生产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技能的要求,了解生产或服务的程序,体会生产或服务中环节的连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中我们可以以“建设某商务网站”和“组建某网络”为实际任务,并设定网络、网站的具体需求,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方案设计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预见到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要以完成项目要求为最终目的,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独立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应完成相关文档的书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考察生产实地、设计方案及调试设备等,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完成工作。

课程综合实训采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目前,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领域主要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共同完成网站项目或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训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整个团队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

(3)课程综合实训应集中、连续的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技术环节的连续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需要反复调试和处理的突发问题,因此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连续的,甚至是没有课时概念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总体的时间要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灵活安排。

一般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并具有连续的、充足的、安排灵活的课时(时间一般在两周以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多项操作程序的综合训练,达到就业岗位的最低要求。

(4)课程综合实训的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应采取与以往不同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方位的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取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训的综合得分由实训设计、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回答问题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项目小组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指导教师记载每一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成果验收得分、批阅实训报告得分;在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过程中,由项目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答辩,指导教师也可从项目小组中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其成绩作为本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3,4做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1)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2)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3)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3,5加强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科研、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指导委员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专业指导委员会都参与,我们认真听取了校内外专家们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使专业的设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也邀请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参与,把握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左右的比重,相当一部分实训项目是在与学校签订了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特点的了解,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真做好本专业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采取学生自找与教师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进行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确定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与企业进行了实质性的双向选择,实现了顶岗实习、做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就业的三位一体化。近几年由于校企结合得比较紧密,工学结合顺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与企业间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每年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都与本专业不少毕业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专业教师积极利用实验室、实训室的条件,开展校企合作,而其中工学结合是改革的主题和重点工作。

(1)完善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合作,进一步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与职能。聘请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并邀请他们定期讲座,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使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2)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为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工程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规定学生假期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每学期交社会实践报告一份。

(3)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我院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共有7个,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有两个,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4)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继续巩固与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动力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奔腾计算机服务公司的合作,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计网06-1班在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顶岗毕业实习,实施效果良好。

3,6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了锐捷,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IT认证的中级教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作考核平台,理论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我们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6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提出设立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以进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显示,网络工程师已经成为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薪水起点高,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节节攀升。

但同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普遍需要在企业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时纷纷将“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计算机人才,我系决定开展计算机网络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已开始进行的实训对象为计算机系04级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个批次100名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训工作。

本次实训以城市学院北郊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实训模拟项目,以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实际应用为中心,以规范化招投标流程和正规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为模拟场景指导,项目经理由有实际经验的任课教师担当,学生每5人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并推举一名项目组长,按各自的兴趣选取不同的项目方向,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开展整个实训项目。本次实训的目的是:

(1) 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穿插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工程设计流程,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规范化设计的意义,树立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化思想。

(3)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责任感。

(4) 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技术、流程、团队协作、沟通等,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概念,理解工程设计的意义,学习网络设计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践项目的工作,掌握实际客户需求调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信息流量和信息点分布详细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项目预算与工程报价方法。

(7) 熟悉网络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准备、标书格式书写、技术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投标演示报告、标书评估等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根据规范化模版要求编写和提交文档;

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策略及流程,设计团队管理,掌握基本的工程软件设计工具;了解常用的信息查询工具与资料收集方法。

在实训中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员工,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1)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和实习时间,接受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时提交阶段工作成果,必要时由项目组长组织加班。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提交解释报告。

(2) 小组每阶段提交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组长直接对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成员每阶段提交个人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执行情况,成员对所在项目组组长负责。

(3) 学员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项目组长向指导教师请示,由指导教师处理和解答。

(4) 认真记录理论教学内容,并记录每天所经历的问题及处理过程。每天完成个人总结。

(5) 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不得随意外出和缺勤。要接受指导教师、辅导老师、实习管理老师、网管老师的管理。

2实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1) 实习方式

学员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推举一名项目组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网络设计工作流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计方法等知识,分阶段完成设计任务。

根据文档模板撰写网络设计文档,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全套招标文件、全套投标文件(包括概要设计、草图、设备清单、信息点统计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与技术方案图纸、设备报价清单、投标技术方案、投标评审会演示PPT文档等文档),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2) 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形成文档阶段、评估和总结阶段。

l 准备阶段(需要1天):为学员讲授网络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学员分组,开始熟悉项目。

l 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撰写设计计划,明确人员任务划分情况,准备工程数据等。

l 总体设计阶段(需要3天):学员灵活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各种网络设计方法,为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l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5天):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l 形成文档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整理设计文档,形成技术方案和正式招投标文件。

l 评估和总结阶段(需要2天):学员总结和讨论,指导老师参与,举行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进行实训总结,使得学员切实获得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

(3) 实训任务

见下表。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实训文本资料数据库主要包括:

(1) 实训计划

(2) 招投标概念

(3) 招标文件范本

(4) 投标文件范本(工程实例方案)

(5) 技术方案数据库

(6) 设备产品数据库

(7) 工程预算范本

(8)PPT演示文档数据库

(9) 日报-周报范本

在技术应用上采取的技术结构是:

(1) 使用Web数据库、中间件和网站设计工具等构造三层架构的网络应用系统。

(2) 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取得大量实训与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使用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分析及提取技术进行个性化搜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4)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提供人工智能实训与毕业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

4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的相关收获

已参加实训的二个班级100多名同学共组成18个团队小组,分别模拟了18个公司,参与了城市学院校园局域网方案、校园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信平台、行政楼网络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字校园智能监控网络、内网安全解决方案、学院数据中心、大学视讯系统等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有团队均按预定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报告,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几方面受益:

(1) 学生可以在学院内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

(2) 学生可了解和亲手实践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产品知识。

(3) 学生可在建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平台上完成全部系统设计,为考取国际认可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5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信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可在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时提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以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通过课程实训完成贴近实际应用的工程化网络系统设计,取得实践经验,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7

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实践性。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到传统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可在授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在课中教师的指导下研讨并实现真实的网络数据库开发项目,这将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无缝的实现工科院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网络数据库方向人才的目标。

一 翻转课堂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就是教师借助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需在课前自行下载并观看该教学资源,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并提交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将通过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活动,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从而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部分文献[2]又将该教学模式称为“颠倒课堂”。翻转课堂通过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将知识传授移到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安排在课堂中完成。[3]

翻转课堂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且为教学主体、教师成为导师、师生互动交流、学生不会因为缺席而导致知识点遗漏、教学资源及知识点永久保留、学生全部参与教学且可获得活动个性化训练等主要特点[4]。

2 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Aaron Sams和Jon Bergmann提出[5]并应用的,随后他们发现该教学模式比传统授课效果要好很多。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在美国甚至各发达国家的教育界中流行起来,并于2011年被加拿大《环球邮报》杂志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6]。

目前,我国教育界学者在这种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012年杨刚等人详细阐述了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7];张金磊等人在研究国外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型[8];曾贞等人讨论了翻转课堂的特征和常见的问题,给出了个别教学成功的典型案例[9];马秀麟等人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出该教学模式对知识点的内化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确有帮助的结论[10];2014年周霞、金鑫、申华等人[11-13]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各自院校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初步完成了教学案例和架构的设计工作,但他们仍存在翻转课堂进一步应用和教学案例不够细化等具体问题,需要更为细致的研究。总之,从目前的文献表明,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育,而在工科院校尤其是针对计算机专业具体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成果较少,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补充。

二 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方式的问题

网络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编程人员所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目前,我国各工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均普遍开设了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14]。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传统“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缺乏对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

(2)教学手段和形式不够生动、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3)教学实践和实验学时不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

(4)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彻底,新的信息技术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来。

2 学生学习的特点

由于网络数据库系统是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通常为大二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及谈话等方法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在学习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时存在如下特点[15]。

(1)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差异巨大。大二的学生在计算机专业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总体上还存在技能水平的巨大差异。少数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网络环境甚至进行软件开发;绝大多数学生计算机技能水平只局限于网络操作,不能进行更深一步的软件开发;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等经济方面的原因,很少或从未操作过计算机。

(2)技能知识学习兴趣参差不齐。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技能水平的学习兴趣差异较为明显。有些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对他们的专业、生活和未来的就业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他们具有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且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 翻转课堂的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模型

1 模型设计

当前,支持翻转课堂的模型众多,笔者根据文献[15]所提供的模型并结合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及本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了本门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3.tif>

图1 网络数据库系统教学模型

图1将课程的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师生各自具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主要负责归纳教学资料,重点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学生则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下载并自学相关的学习资料,总结汇总问题,及时与教师在线交流,消化理解网络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课中,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具体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的创建过程,为每个学生确定具体问题并创建独立探究、交流学习和程序展示的机会,方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课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成对学生的评价点拨,学生则及时给出意见反馈,教师进一步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2 网络平台构建

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所采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是一个B/S模式下的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着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其中功能层是由教师功能界面和学生功能界面组成,是教学平台的核心,也是翻转课堂得以成功实施的技术保障,用于完成师生信息传递的功能;数据层为功能层服务,是存放翻转课堂所用到各类教学资源的所在地,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学习记录、师生在线交流记录、教学资源视频信息和习题答案等;表示层则是师生登录教学平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WEB浏览器进行登录。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4.tif>

图2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

3 教学过程设计

从图1可知,网络数据库系统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其过程设计主要分成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

(1)课前设计。课前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前提保障,因此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必要的课前预备。教师应提前归纳下次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料,提供一些视频资料、PPT课件、知识点明细表和必要的参考书等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至网络环境中,并给出必要的自学说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一般分为两个级别,分别是基础类级别和扩展类级别,以满足不同素质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上传的教学资料中,视频资料为核心,要求教师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制定1至3个视频资料,每个视频资料介绍一个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的知识点或介绍一个数据库开发案例,并配置一个关键点说明文档,以方便学生自学。笔者使用的视频资料制作软件为“屏幕录制专家”,因为该软件具有免费、制作简单、录制的图像声音清晰等优点。当教学资源上传完毕后,教师利用QQ群向学生通知,让他们及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下载自学。学生根据视频资料所配置的关键点说明文档,结合教师的其它辅助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记录发现的问题,并将这些自学记录及时汇总至小组长。小组长于开课前一天将这些记录反馈给教师,接受教师的考核和分析,以便确定课程讲授中的案例和重点。

(2)课中设计。课中设计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要求学生和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的新型教学思想。因此,该阶段分成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本文假设每次课程进行90分钟。

教师先用15分钟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自学情况的考核分进行通报,展示评分细则,布置本次课程的教学案例,给出案例实现的最终目标。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好的案例任务,预计需要50分钟。期间,学生可向教师提出某些数据库开发的具体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展示程序作品,预计需要15分钟。由学生主讲,全面展示其开发的程序作品,介绍关键命令或技术的实现过程,教师和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和讨论相关技术,确定作品是否可进行优化以及如何优化等问题,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和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课下加以完善。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开展情况,预计需要10分钟。教师根据课程的开展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课程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提升本次课程的授课重点,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对怠课学生进行批评,给出本次课程的考核结果和下次课程的时间规划。

(3)课后设计

课后设计阶段是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网络数据库开发相关技术后的一个固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该阶段的设计主要分为意见反馈、评价点拨和巩固练习三个方面。

意见反馈。由学生完成对本次课程的意见评价,给出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将这些意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给教师,教师汇总后进行分析,完成对今后课程开展的优化工作。

评价点拨。学生将课中未完成或需优化的程序作品课下完成,上传至网络环境中。教师下载点评,将评价上传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一步理解网络数据库开发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点。

巩固练习。由教师上传本次课程全部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下载练习,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所理解的知识点。

四 教学模型实施效果分析

1 实验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采用传统班和实验班同步进行的授课方式,其对象是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每班学生人数为30人。在授课前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统计表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5.tif>

表1的内容显示,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在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技能水平方面基本相同,几乎都刚刚接触网络数据库。

在近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对传统班采用“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班则采用本文所用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和教师自身感受等方面显示,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其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及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授课方式。

2 成绩对比分析

将传统班和实验班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由高至低进行比较,得出成绩对比图如图3所示。经计算,传统班的平均成绩为71.6,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75.23。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传统班的平均成绩高出3.63分。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6.tif>

图3 传统班与实验班成绩对比图

若将传统班与实验班学生期末成绩按分数段人数百分比进行统计对比,则其对比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传统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0%、36.67%、23.33%、30%、10%;实验班五个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0%、33.33%、36.67%、10%、10%。实验班的优秀率高于传统班10%,良好率几乎相当,中等率高于传统班13.34%,而及格率降低20%,实验班的总体成绩明显优于传统班。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7.tif>

图4 成绩分数段人数百分比对比图

成绩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基于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络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其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水平。

3 问卷调查分析

期末考试结束后,笔者分别向传统班和实验班发放了30份问卷调查,其目的是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通过汇总调查表,发现传统班的学生大多数希望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而实验班的学生则几乎完全认可了这种授课方式。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学到了许多网络数据库开发的实用技术,增强了开发程序的信心,体会到了技术交流的快乐。在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也对“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希望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资料,以便学生能更早的安排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其二是希望教师延长学生程序作品的展示时间,增加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教师多给予学生程序作品正面的点评和鼓励。其三是进一步改进网络教学平台,增大其带宽,减少网络延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I.].[2012-05-06].http:///zong_he_870/20120330/

t20120330_760603_3.shtml.

[2]林青松.基于翻转课堂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程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194-198.

[3]朱敏.教师教育“翻转”模式的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2).

[4]曾明星,周清平,王晓波,等.软件开发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203-209.

[5][6][1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7]杨刚,杨文正,陈立.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2-14.

[8]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9]曾贞.反转教学的特征、实践及问题[J]. 中国电化教育,2012(7):114-117.

[10]马秀麟,赵国庆,邬彤. 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11]周霞.《数据库技术》翻转课堂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9):6642-6643.

[12]金鑫.基于“翻转课堂”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8-99.

[13]申华.翻转课堂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的应用――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为例[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9):197-199.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8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信息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当前,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广播电视大学特别是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市级广播电视大学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以实用、应用为导向的办学目标;课程建设也应以此为基点。

一、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实施细则

1、 课程概况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预备知识。基本要求是:使学生对网络操作系统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对当前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种类和网络资源共享与网络安全有较清晰的理解;学会一种网络操作系统的最基本使用方法,并能举一反三,掌握其它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共享;初步培养网络操作中的安全意识;了解网络操作系统技术的新发展。

2、 教学组织: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应以重点难点辅导、解惑答疑为主。学习时应在充分自学每章内容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的同时,重点观看录像中有关的教学内容,当每章内容学习将结束时,可利用网上辅导的材料来归纳总结。如学习中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当地电大的辅导教师、中央电大主持教师以及充分利用网上的有关技术论坛,来取得网友们的帮助。wWW.133229.cOm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实验机时不得少于24学时。

3、 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学和学习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网络操作系统强调基本概念和网络操作系统的总体构架,对于具体操作系统不要过多地讲述操作细节,一些具体操作的掌握可在实验环节解决;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发展非常迅速,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不断新的版本,因此应尽可能地讲述较新的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致很快地过时;教材的每章后面配有自测题和练习题,同学在学习完每章的知识内容后应认真练习,并总结本章所教授的内容。此外,在学习每章内容后,还应该结合各个实验,来体会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课程面授时,任课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认真指导学生上机实践操作,要求学生保存好每一次的实验报告以备检查;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习题和上机实践操作训练题,督促学生按学习进度、独立、保质、保量地完成平时作业和上机实验报告。期末复习一定要围绕中央电大统一出的复习考纲和要求; 各分校应把好任职教师的资格认定关,做好教学实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教学点要聘请本科或本科以上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二、 电大教育的对象是应用型人才

电大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面向应用、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使得学生“会安装、会操作、会配置、会管理”常见网络操作系统,具体来说,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安装常见网络操作系统,能熟练地操作网络操作系统,能配置、管理常见网络服务,也可为参加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考试打下基础。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网络工程工作打下知识基础 。更新课程教学理念根据教育部关于人才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要求,以应用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教学也必须仅仅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学习高等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走访调研“网络管理员”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才能保持课程的应用性与先进性。必须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实际网络工程相结合。

三、 注意因材施教

如果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照本宣科,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不区分对象加以引导,势必会导致部分学生渐渐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授课教师,应重点做好多方面的考虑,要尽力做到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树立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不要急于向学生灌输太多的专业知识,而应多让学生积极动手,让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当中,听取和收集整理学生的教学反馈信息,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的进度 ,因材施教的设置好授课内容和上机实践环节的操作项目。建议教师可在开课之初,安排一次摸底测试,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在随后展开的课程教学中,可重点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而对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应紧跟时代的潮流,多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一些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帮助他们调整好学习心态,克服急躁、盲目自大的厌学情绪,根据其自身的水平制订针对性较强的计算机

转贴于

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学习计划,还可以安排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使学生间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进而更加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变换无穷,知识容量增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成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能力的,从事网络方面岗位的高等技能型的专门人才。为了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需加强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学习手段。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信息条理化加工的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9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习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寻找出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与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展开。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需求要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网络知识需求,设计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专业要求组成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有专业要求。对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应有较高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应有基本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会计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应有一般要求。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划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满足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需求的课程。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讲述内容的不同,设计有3门课程:“计算机网络(甲)”适用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乙)”适用学校其他理工类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适用学校经管类专业。

1.2分层次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群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知识结构循序渐进、易学易懂。3个课程群分别体现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要求,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组成的全部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提供很好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1.3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所学、掌握所用,明白所学知识将来如何用,为今后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身边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采用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过程来学习网络知识。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把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知行统一”。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所需要的技术、熟悉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方法。

1.4设计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组合实验

设计出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2],这些组合实验有: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各个组合实验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实验。

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网络课程内容选用相应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教学。例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选用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

通过设计一系列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实施和研究内容

2.1提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框架

采用“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不同需求,我们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设计、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侧重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全校其他专业又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侧重于Internet程序设计和因特网操作使用的课程体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以及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及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课程群。各层次和各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体现了该课程体系框架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采用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知道所学、明白所用,激发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网络理论、技术、应用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优化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调整各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删除过时的或与相应层次要求不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将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大纲。例如,增加的新课程包括:Linux网络环境、网络仿真与模拟、移动网络、IPv6技术、网络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

2.3编写适用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编写出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例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3],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融合到一本书中,给出对不同层次网络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选择的建议,对教学内容灵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求。

2.4设计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实验内容

研究和设计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依据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设计组合实验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一般要求,可以开设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进行一般因特网应用、网页设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对于专业要求,可以开设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组合实验。

结合组合实验设计,编著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包括《组网技术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网络、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3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3.1应用情况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有关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知识结构互为支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较早地构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不断追踪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逐步开设出一系列新课程,如IPv6技术、Linux网络环境等。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及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应用于2004级至2008级5届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理工类、经管类专业。例如,每年计算机类各专业有8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又如,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工具与实践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年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有1 0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为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财会信息化和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3.2示范作用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完善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高校适应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

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要扩大实践范围,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教学大纲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召开由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们积极倡导与国内、外高校就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作研究,对中、外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材进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课程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