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课程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7 22:47:24

形象课程总结

形象课程总结篇1

文献标识码:B

一、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企业为了塑造自身形象,采用一些特殊设计让消费群体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企业形象课程教学观念不够与时俱进。企业形象课程教学需要清晰的定位,教学理念也需要更具系统性和独特性。但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高校在这方面还较欠缺。第二,企业形象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第三,缺少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单纯的理论灌输或者单纯的实践性训练,都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第四,教学评价不够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是对个体情况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改进工作方法。当前的主体评价方式是教师评价,过于单一。按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可缺少。

二、提升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1. 更新教学理念

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改革,一定是基于更新教学理念之上的。为此,可从分别是提高教学的适应性、增加实践比例以及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在提高教学的适应性时,需要把握针对性。以学生就业目标为基准,灵活调整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方法。对于企业形象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比例的平衡需要合理划分,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应少于70%。此外,为了形成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整体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可或缺。

2. 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

目前,根据实践,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案例式教学法、课题式教学法以及参赛式教学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需要按照案例选择――案例制作――案例分析――概括总结四个环节来完成,每一环节都需要精细,以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课题式教学法同样是四个环节,分别是确定选题、调研分析、研讨深化和成果总结。根据其中的设计原则,教师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还有参赛式教学法,通过参赛选题、调研创意、设计制作、投稿总结、修改完善等环节对企业形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企业形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命题训练、项目实训、基地实习以及赛事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企业形象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命题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项目实训中,教师通过企业形象设计项目的具体任务,让学生进入实战演练状态,便于学生发现不足之处。此外,若学校条件允许,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非常可行的一种方法。否则,将难以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岗位工作的全流程、全方位训练。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4. 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形象课程总结篇2

【关键词】企业形象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应用研究

企业形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理念、行为和标志、色彩等视觉要素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意象,是现代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的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企业内部及市场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和企业可视事物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

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体系中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企业形象教学虽然引入了一些现代教学设计思想,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为了探索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于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一、教学方法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一)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重要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主持、指引、导向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负责全部教学流程的总体规划和教学的具体实施,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掌握知识和能力,避免传统灌输模式的弊端。

(二)探究与引导相结合

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根本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引导教育为主,通过层层深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则通过自主式的研究,进行主动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讨论深入理解知识。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学懂知识,并能够触类旁通。

(三)能力与知识相结合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是达到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原则。没有运用的能力,知识仅是原材料,无法创造新价值;缺乏知识基础的能力,无法向更高层次突破。因此,要注重讲授式教学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并用,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是当下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模块任务目标、具体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始终保持知识性、逻辑性和生长性。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资料收集、导入分析、交流总结等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是案例制作、讨论分析、总结提高环节,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局限于标准结论。

例如,对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环节:

一是案例选择: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每节课必须掌握的企业形象基本原理,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理论的案例。要注意到不同案例的特征,再从中选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秀企业形象案例,比如典型案例、对立案例、边缘案例、相关案例等。教师在头脑中要有关于各类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运用不同案例的方法。企业形象课程的案例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案例,另一类是其他设计师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以介绍有关自己设计制作中的理念、方法、经验,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后者,可以例举全国知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或者获得奖项的企业形象优秀设计案例。通过对设计师和各种奖项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展开案例的分析讨论。

二是资料收集:根据选定案例,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比如案例背景、同类型企业形象作品的调研、相关的制作工艺等。要“以学定教”,依据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教学。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学互长的整合过程,师生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是案例制作:制作良好的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坚实核心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案例一般由案例的背景部分、展开部分以及总结部分组成。背景部分突出主要学习任务;展开部分突出主要理论知识;总结部分突出重点学习内容。案例制作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企业形象设计作品图片的扫描、理论文字整理和软件制作,最终制成案例课件。

四是案例导入:根据企业形象设计的具体案例,给学生布置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专业原理、设计原则等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作品的背景资料,以及与设计案例相关的其他内容,通过感性认知作品。

五是案例分析: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从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创意案例、制作方法案例,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点评。先讲授分析的基本方法,再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采取个别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和共同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分析或者互相点评,使学生从中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同时这种交互方式,会增强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形成教学互动,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企业形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

六是概括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教学理念,总结经验。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引申出的结论,为后续教学提供准备。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以探讨和研究为主进行的教学,又称为研究式教学。探究是发现、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学习或者合作讨论,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想法、探究问题的良好机会。

例如,对于企业形象创意设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所讲授的文字或者图形创意内容,完成以下教学环节:一是提出问题:因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问题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从感知开始,引出问题:字体的创意方法有哪些?图形的变化形式?图形的创意表现?二是探究问题: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必经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学习形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案,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进行学习。三是获取答案:师生对于探究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合作解答,通过交流探讨,总结归纳出最终理论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实践式教学法

实践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边学边做,藉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外的设计实训基地或校内的设计工作室,通过具体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对于具体应用设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环节:一是项目准备:让学生进行设计前期的基础工作,如与甲方研讨工作计划、项目定位,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阶段总结。二是项目构思定位:对分析实际设计项目的调研总结,做出设计定位,进行前期方案的设计。三是项目设计:通过专业数字技术操作,完成具体的设计方案。四是项目实施:将设计项目印刷制作完成。五是评价总结:对具体的设计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加具体设计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

众多艺术院校都在培养企业形象设计人才,但要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能够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设计师,企业形象课程必须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与反复实践,研究、构建、验证、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案例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企业形象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性课程,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满足社会对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形象设计的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0750)

参考文献: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形象课程总结篇3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2多媒体课件的分类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6)模拟型。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

(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

(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3)对象的逼真程度、科学性要高;

(4)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

(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

(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4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制作流程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总体方案设计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件的设计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3)课件的制作

在脚本设计好后,就可以制作课件了,其步骤如下: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④测试评价。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5)出版发行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2】蔡自兴,徐光,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3】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美)DerekFranklin,BrooksPatton著,郭红艳、王臻等译.Flash4网页动画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形象课程总结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小结

“好的开端,不如好的结尾”. 一个成功的课堂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的袅袅不尽的余音,给人无尽的回味,是加深印象、增强记忆、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关键,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对于教师而言,进行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时,教师也会回顾“这节课我有没有把重点和难点讲清楚?”“这堂课我教会了学生什么?”思索每一个教学细节时,其实就是对“教”的一种回顾;对学生而言,通过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其实就是对学生“学”的一种深化过程. 因此,课堂小结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结语,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使他们乐于学习数学,积极参与其中.

一、知识梳理型小结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的、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在课堂最后,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既着重强调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完整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在课堂最后,我利用与学生共同解题的过程,概括出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解方程: 7x + (4 - 3x) = 15 - (8 - 5x)

解:7x + 4 - 3x = 15 - 8 + 5x (板书:去括号)

7x - 3x - 5x = 15 - 8 - 4 (板书:移项)

-x = 3 (板书:合并同类项)

x = -3 (板书:系数化为1)

结合具体的案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即: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概括出本节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不仅再次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而且,简明扼要的概括更加利于学生记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二、趣味式小结

课堂小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既感到富有情趣,还能掀起课堂教学的再一次高潮. 教师可以通过把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便于记忆、有韵律的词语,也可以采用游戏加强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实现寓教于乐.

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在课堂结束时,我指定教室横向最中间一排的学生为x轴,竖向最中间一排的学生为y轴,然后,让处在第一、三象限的学生站起来,并随机指定一名同学说出他们所在象限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后先下课,接着是处在第二、四象限的学生下课,最后是处在坐标轴上的学生下课. 通过在教室里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以一个简单的小游戏结束本节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掌握知识.

三、对比式小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认知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将本节课所授的内容和其类似的课进行比较小结,抓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其类似的内容得到了区分,避免知识的负迁移现象,从而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牢固.

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中“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后,我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识记这些特殊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性质:

四、拓展延伸型小结

“一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从问题开始,再由问题结束.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是问题,拓展连接数学知识的纽带还是问题. 在课堂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认识不等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小结:你能举出生活中其他具体的不等关系的实例吗?并对自己所举出的例子用数学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并在其中选取二至三个有代表性的实例进行比较分析,顺势总结出不等式的意义所在和常用的四种不等号的运用方法.

总之,课堂小结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其形式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 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着眼于对学生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完善和提升,结合学生实际,自然得体,力求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精彩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红”[J].科技信息,2011(18 ):306-307.

形象课程总结篇5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南京邮电大学不同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弊端,提出应在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优点和相应缺陷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认知规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形式或不同比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科学高效的教学效果。

我们现在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一种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两个著名心理实验表明,人类各种感官配合思维都具有吸收知识的功能,其中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最高。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其效果远远大于传统教学。鉴于多媒体教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与教学效率的提升,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件明确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并以此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之一。

近年来,各高校对多媒体教室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在多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函待解决,多媒体教学是否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究竟是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采取的辅助手段还是高校教育的追求目标?有了多媒体这个强大工具,是否还需要再重视教师的基本功培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本课题组通过对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教学情况的调查,为广大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充分、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教学改革项目问卷调查”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南京邮电大学2008~2009年第二学期全程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的部分课程。课题组首先对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理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通信工程专业和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5个教学单位的近1 0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授课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40份,实际回收问卷912份(回收率为97. 02% ),有效问卷803份(有效率为88. 05% )。同时向教师发放“多媒体教学情况调查”的调查问卷290份,回收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为$1 .72 %。

二、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Parasuraman , Zeithaml和Ber-ry于1988年修改后的SERVQUAL评价模型5个服务质量属性,即有形性、反应性、可靠性、保证性、关怀性等5个指标及其22个评价项目,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合高等教育的特征,获得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质量属性项目。

考虑到在SERVQUAL模型量表中使用反向问句会使问卷填写者产生混淆,本次问卷中所有项目皆采用正向问句。为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该校多媒体教学的状况,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到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效果比较、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笔记情况、听觉效果、视觉效果、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等7个方面的问题。每部分都采用5个属性的问项,题目都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量表,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涉及到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认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选择比较、教师认为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方面的努力方向等5大方面21个小项的内容。每部分也都采用5个属性的问项,题目也都采用李克特5点尺度量表。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本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教师所采用的多媒体授课方式“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的课程有107门,占总课程数79. 26%,另有11门课程各有3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太感兴趣”,占总课程数的8. 1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多媒体授课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仍有部分课程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比较形象生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的课程有101门,占总课程数的74. 81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13门课程“与传统教学相差无几,甚至不如传统教学”,占总课程数的9. 63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电子化,没有发挥多媒体授课的优势。

在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性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快适应或者逐渐适应”的多媒体课程有87门,占总课程数的64 . 44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很难适应”的课程有5门,占总课程数的3. 70%。这表明目前多媒体课程在设计上还有很大改进和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从笔记情况看,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能“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的课程有41门,占总课程数的30. 37 % a 3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能做很少笔记”的课程有49门,占总课程数的36. 30%。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其原因如下:首先,课程节奏过快。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环节,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过快过多,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容量过大。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给予的内容太多,教师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课件,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难以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最后,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标注重点,也基本不会与老师的授课同步思考,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授课的视觉效果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在屏幕上显示的图文“清楚或较清楚”的课程有91门,占总课程数的67. 41 %。3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图文“看不清楚”的课程有13门,占总课程数的9. 63%。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合理地选择字体或图片大小,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或者是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的亮度、色彩未定期校准。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增加视觉上的信息量并提高多媒体授课视觉效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

在听觉效果方面,5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声音能够听得“清楚或很清楚”的课程有95门,占总课程数的70. 37 % a 20%及以上的学生感觉到声音“听不清楚”的课程有7门,占总课程数的5. 19%。这说明虽然学生感觉到绝大多数课程的听觉效果很好,但仍有少数学生感觉部分课程的听觉效果欠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教室音响设备故障、教室过大、同时间上课人数过多、课堂纪律不好等。

就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效果而言,共有89门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得到了50%及以上学生的“总体效果很好或较好”的评价,占总课程数的65 . 93 % 0 20%以上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总体效果“很差”的有7门,占总课程数的5. 19%。总体来说,本次调查结果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全校多媒体教学的总体情况。

2.教师对本校多媒体教学的评价

表1给出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同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78. 90%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应当用于“部分必要的课程”。这再次证明多媒体教学不是必须的,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一定的适用范围。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用好多媒体的关键是依据教学设计原理、思想和方法,根据各个学科的本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机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表2是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的调查。

通过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一直或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例达到88. 61 %,虽然这个比例相比其他高校的多媒体授课比例有些偏低,但这也表明该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更加理性。除此之外,超过85%的教师不但适应多媒体教学,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或非常重要,而且相信使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听课效率。这充分表明绝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持积极肯定态度。

从调查结果看,超过80%的调查对象预测今后多媒体教学的地位会越来越高甚至会逐渐取代传统教学,而且超过80%的人认为学生更欢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师选择多媒体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运用计算机操作可以节省时间(66.21%),符合主流教学观念(27. 49%)以及为了展示更多的信息量( 6. 3% )。大多数调查对象关注的多媒体授课的优点主要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知识容量大;图像形象、直观,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形象的内容,便于理解掌握;丰富了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系统地进行一些专题复习。至于缺点,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课堂上讲授的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不思考,盲目下载他人的课件直接使用;一些教师只依靠多媒体演示预定的程序,既无重点,也无板书,师生双方的互动性大大减少。

目前该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集中在课件制作、教学过程、师生交流和学生适应这4个方面。首先,在课件形式方面,40%以上的教师不经常关注字体大小、背景及颜色的设置,同时还有个别教师会在课件中插入无关或花哨的图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在课件内容方面,30%左右的教师倾向于照搬书本内容,信息含量过大,12%的教师所教内容未按认知程度逐步深化,巧%的教师未在课件中明确提出每单元的学习目标或重点,6%的教师全盘采用高等教学网上所提供的下载课件而缺乏教师个人特色;在课件展示方面,超过40%的教师仍然非常依赖多媒体,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一旦设备故障就无法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60%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以展示为主,缺乏详尽阐述;在师生交流方面, 40%的教师在操作设备时无暇顾及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最后,在学生适应方面,50%的教师认为学生会因为展示时间过快未理解内容又来不及记笔记而产生焦躁心理;30%的教师认为学生长时间观看课件会昏昏欲睡或注意力分散。

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式的问题,即“多媒体教学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有37位教师认为自身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限,要进行培训;有25位教师希望学校能够制定统一的PPT标准,组织教师对一些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集体编写和制作,对优秀课件进行奖励;43位教师表示会将两种教学方式结合,扬长避短;35位教师认为应更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出精品,师生受益,要讲求实效,不可搞成电影类节目偏离教学目的;另外还有26位教师认为外语、数学、哲学等课程不太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四、改进措施

1.明确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的最优化,而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械化或电子化,所以,多媒体教学作为手段是为“教育”这个最终目的服务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把握使用的“度”,结合教学基本功,使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明确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

各种教学媒体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固然有其他常规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在许多场合也不是最优的。比如,多媒体课件虽然可以容纳很大的信息量,能够将一些需要重点记忆、理解的内容通过屏幕进行形象化显示,但是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对于讲授一些需要体现层次感、系统性的内容不利。采用提纲驻留式板书可以在某一部分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将其重点、难点利用板书进行驻留,科学地展示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起到提纲掣领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方式。

3.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与学之间是知识、感情的交流。现代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的方式降低了教师阐述知识点的难度,但同时也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教师要正视对多媒体平台可能形成的依赖性,避免被多媒体课件所左右。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

在课件设计制作中,要从教育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注意学生的内心活动过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不仅关注“技术”本身(对字体、界面、色彩、动画、音响等的处理、链接),而且注意研究“教育教学”,注意课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

5.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形式或不同比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教师必须因课程和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在课件中将各种表现形式与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最为适当的媒体形式加以介人。

在数学等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放弃先进技术手段,沿用板书的教学方式进行公式推导;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插人动画或视频片段;在程序设计或系统开发类课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引人直接在操作界面上讲授的方式,等等。只有根据课程的不同要求,结合各种媒体的不同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形象课程总结篇6

1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相继开设了视觉传达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近两年,我校视觉传达专业的班级数量由两个班增加到三个班,学生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问题,导致该课程授课普遍存在共性问题。第一,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大多采用满堂灌模式,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脱节,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明显。第二,课题设计缺乏实效性。由于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形象设计,学生没有实践考察的机会,无法考虑到目标客户、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等因素,致使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只具有表面形式感,缺乏企业精神及内涵,不能与企业紧密联系,缺乏实践性。第三,课程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传统的课程以理论考核为主,评价机制也过于简单。即使在实践环节,学生课题多数设置偏于盲目,课题的来源单一且缺乏目的性,过程中缺乏合理性与连贯性,只是单纯地将最终的表面形式作为整个课程作业质量的评价指标。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更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忽视了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

2 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由于课程的性质,应加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将近期国内外经典的案例带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优秀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分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反馈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进。

(2)实践环节的变通。企业形象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设计离不开实践,设计水平的提高也是从每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地观察、思考与实践积累而来。为了使课程教学能准确反映学习中的内容和目标,在实践学时中应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情境,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选择的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与生活贴近的行业,如枣、HM、米旗、迪奥等,反映了学生易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入手,应当鼓励这种选题,从设计者和消费者双向角度出发,易使学生拓宽了设计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项目,以工作室为依托或通过赛事,进行真实项目接单设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并将项目细分成若干个环节,包括前期调研、创意开发(沟通阶段)、完善提案(决策阶段)、手册制作(实施阶段)、检查评估等多个环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开展,团队应由组长、调研员、总策划、设计等多个角色组成,增加情境的真实性,同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前期调研中,学生按照所在小组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目标客户的调研。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各自的创意,根据小组讨论结果制定设计方案、草案绘制,此阶段应以学生为主体;完善提案阶段,教师需对学生的提案进行审核,学生听取教师的反馈意见,对其修改并制定出终稿,此阶段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手册制作阶段,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完成电脑效果图绘制、展板设计、手册排版及印刷制作,此阶段以学生为主;检查评估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小组间互相打分、评价,找出设计中的不足,也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相关人员,结合市场最新需求、企业精神与内涵、目标客户等因素和设计团队进行交流,增加企业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应在结束后进行总结,设计团队应总结不足与改进意见,完善其作品,此阶段由教师、企业相关人员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实践环节中,此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从真实项目出发,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企业的建议为辅助,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关注市场动向的洞察力和专业能力,为今后融入社会,快速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赛事的锻炼与引领。专业赛事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应多鼓励、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部级、省级及专业协会举办的各类设计比赛,打破过去学生实践环节的瓶颈。我校多年来一直从各类赛事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与市场契合的专业能力。近期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由我校专业教师指导的视觉传达专业学生设计的OPPO手机、冰力克广告等系列作品分获平面类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和全国优秀奖。这类比赛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重点应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以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指标总成绩占的比重多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考核形式较为单调,考试内容过于呆板。笔者认为,在《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评价机制上,第一,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使评价更为真实客观。第二,应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量化和非量化,将平时成绩、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各阶段指标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细化,制定各阶段的考评指标和考核评分标准。例如,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各类赛事的获奖情况构成;理论成绩由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学生撰写、等情况构成;实践成绩由最终设计的作品和所在团队的分工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只有将本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综合性素质和专业能力。

形象课程总结篇7

技校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实践性很强,有它自身的科学系统和基本内容。主要研究由空间物体转变为平面图形和由平面图形转变为空间物体的规律,既形象又抽象。要求学生具有充分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制图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作为一名技校机械制图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技校机械类的一门主课讲好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制图课教学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法规律,又要根据课程特点实施特殊的教学方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强调重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使学生对制图课感兴趣。因此,首先要讲清学习机械制课与将来工作实践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制图课在工作实践中的重要性。讲绪论时,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共同“语言”,机械工人必须掌握这种“语言”,学会制图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不会看图,就相当于工程技术方面的“瞎子”,不会画图,就相当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哑子”。各国图纸虽多,具体规定不同,但在投影特点及表达方面,仍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把自己要搞的发明创造、革新构思画成图纸,就可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技术思想,也有利于学习先进技术。另外,还可以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对制图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想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再解决“会学”的问题,只有“会学”才能把制图课学好,只有“会学”才能保持住学习热情。

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作用。一要花力气精心备课,精心选材,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二是讲课要讲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使学生“会学”的关键。在教师将基本内容讲清讲透的基础上,再把分析问题的思路交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入手,如何运用基本概念去分析问题,如何运用解题技巧等。三是根据学生特点,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学生入学时正处于第二特征出现的非常时期,情绪不够稳定,思想不够集中,精力容易分散,学习积极性不易持久。因此必须根据这种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在课堂上造成一种和谐的气氛。用“爱”这种力量去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制图课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和特有矛盾以及其本身的规律性。我们要提炼出本课程的精华―― 特有规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在多年的制图课教学中,不断摸索与总结,认为直观教学法、抽象教学法、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形体变化教学法等,是制图课应着重采用并不断完善的有效方法。

2.1 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其思维方式的主要成份是形象思维。是利用模型教具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感观各种实际物体,从而对形体建立感性认识。我们的教学对象大多是初中入技校的学生,他们没用接受过形象思维方式的教育。要让学生由平面思维进入空间思维,教师就应想办法使学生摆脱原来的思维习惯。给学生一根帮助学习与思维的“拐棍”,通过教学模型,机器零件等实物的直接观察,为建立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打下基础。在制图课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的手段很多。如:(1)用形象化语言、手势,加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的感染力。(2)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模型室,参观工厂各种类型的机器零件。(3)选择有代表意义的视图,让学生自制模型。(4)利用电化教学、幻灯、录像等放映“识图”录像。(5)可利用挂图,甚至自制一些活动挂图解决教学难点。直观教学法在制图课教学中应用最广。

直观教学法虽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每个环节。但不同阶段的教学对直观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学手段。在制图课教学中有以下几部分应突出使用该手段。(1)投影基础部分,空间概念性强,学生不易接受。在讲解三投影规律时,不能只要求学生背口诀,而要拿“三投影体系”直观地给学生反复演示物体在其中的投影过程、三投影面的展开过程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揭示三投影规律的实质。(2)基本几何体部分的教学也要体现直观性。基本几何体是构成物体最基本、最简单的型体。只有自如的掌握了这些型体的投影,才能为学习组合体等后续内容打下牢固的基础。(3)剖视图部分是学习制图课的一个转折。需要更多地使用直观手段以展示内部结构,增强说服力。总之,直观教学手段应用灵活恰当,对教学将起有效的促进作用。

2.2 抽象教学法

利用直观教学法,一方面对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会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使学生思考能力降低的负效应。有些学生空间想象力差的关键不是模型看得少,而是不善于思维,不善于运用投影规律区促进激发想象力。因此在制图课教学进入中间阶段,要适时更换教学方法。穿插使用抽象教学法。教师要用语言启发、诱导,形成一种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的思维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直观教学难度大。要从最基本、最简单的思维过程开始,逐步加大思维难度。从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的想象开始。要求学生有一个“动化”的脑子。在平面上看到一个“死”图形,通过想象就要将它“活”起来。可以让它前后、上下、左右动,既能凸起来,还能凹下去。比如看到平面内的圆,就可以想象:前后移动成圆柱,前凸后凸成圆球,提起圆心向前拉变成一个圆锥体等等。将这些想象方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思维有路,想象有方。在教学中,如果应用好抽象教学法,并有意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那么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将会逐步建立起来。

2.3 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形体变化教学法

事物总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直观教学法与抽象教学法是辩证的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教学中,有时需要从形象引入,以抽象发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从直观教学法入手,采取形体变化法的教学,通过分析解说、提问回答等手段,使问题逐层深入。在形体变化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概念的形式进行思维和构筑学科要素,增强空间想象力。下面以切割圆柱为例(图1),揭示形体变化与视图变化的规律。采用这种方法,还能使一道例题变成了许多道例题,能够解决大量的相关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各种教学方法并非独立地存在,在讲课中,要灵活的使用。而且要注意诱导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重视习题课,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六版来说,教学大纲中规定总学时为120节,讲课70节,习题课50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习题课的重要性。要想上好制图课就必须上好习题课,上好习题课,关键有二:一是优选习题。二是上好习题辅导课。

(1)优选习题是指认真、巧妙地设计与编选,合理适当的安排与布置习题。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坚持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就是通过做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高高兴兴地做作业,更好地发挥其智力水平。当学生对作业感兴趣时,思维就活跃,反应就灵敏,学习热情也就能持久。二是系统性原则。是指习题内容不仅要前后连贯,而且要循序渐进。既要注意各阶段、各次作业之间的系统,又要注意同一次作业中体现知识的系统。在系统的同时还应注意作业的难度,步步提高,层层递进。三是科学性原则。它包含作业分量、作业难度、作业重点,都要讲究科学性、适中性。布置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用时合理,难易适中。同时还要有必要的的重复,使学生加深理解,摸出新意,增加清晰度和稳定性。

(2)上好习题辅导课就是要适时地辅导好学生。它包括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从个性中总结出共性,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题目,总结性的讲出解题思路、解题技巧,学生能概念性、规律性地掌握解题方法,攻克难关。一堂习题辅导课应成为前面所学内容的总结。下面是《看组合体视图》一课之后的习题辅导课概要。

1)该课的教学目的。

是为读零件图提供形体分析方法,进一步培养对空间形体的分析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应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背景

学生已完成三分之二的看图作业,并经过多次的个别辅导。

2)课程设计。

①组织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层层深入)。

问题1:视图上每一条图线、封闭线框的含义为何?(学生作答,统一答案)

问题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几种?(作答)

问题3:看图的方法与步骤为何?(作答)

问题4:解题原则是什么?

问题5:解题难点是什么?

②总结解题原则(解答4问)。

易中有难,难中有易,从易到难层层攻破。

③归纳难点,设立对策。

难点有二:一是平面立体斜切口形状画法。二是柱球截交线画法。

对策一:解决斜口形状的线面分析法。用投影面垂直面投影特性解决。如遇一般位置面斜切的大斜面(如图2),则用一般位置面投影特性解决。(举例说明)

形象课程总结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化工原理》这门计算较多的理论课程尤其显得重要。只有让学生对这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绪论课堂上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本专业的特点、最新发展动态,化工原理课程相关内容在解决专业工程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等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学专业,认识到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专业对他们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把生活事例和书本知识联系,把枯燥单纯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过程中,注意在讲清讲透理论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举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流体流动章节时,给出一系列具体的制药生产中液态物料输送的流程图,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流体流动过程,提出物料是如何输送的?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选择怎样的流速最合适等问题供学生思考。

2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

课程讲授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手段上不能单一的使用传统的“灌注式”,要提倡“讨论式”和“启发式”,改变教师一个人讲解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学习,增进师生互动。通过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既要达到清楚的传授所讲内容,更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3]。(1)在课堂引导中,设置学生较为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生活事例进行提问,从中引出新的知识点,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好的使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的内容。例如在讲述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时,可以提问“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往地处流?”、“如何才能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等等,既复习了前一章的能量互换守恒原理,又引出本章的重点液体输送机械--泵的相关内容。在讲到传热章节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冬天穿羽绒服保暖?被子晒过后会更暖和?”,这主要是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比较小,保温效果较强。(2)对于重点知识点,增加计算实例,课堂进行讲解。同时改编目前教材上使用传统化工的例子,添加部分制药生产实际的例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例如,在流体流动章节中,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就是一个重点难点。在给学生上习题课时,不要急于讲解解题过程,而是首先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再动手做题。告知解题的基本思路,即分析题意、画出流程示意图、选取截面和基准面、列方程计算求解。以讨论的方式为主,调动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的纠正和讲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3)在授课期间及课后,设置一定数量和难度的思考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督促学生主动思考,保持教与学之间的多种形式交流,使学生思维与同步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完流动阻力产生的原因和计算方法后,提出在实际的生产中,“为什么要减少流动阻力?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阻力?”。通过思考,让学生更好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活跃他们的思维,更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及动画技术,提高教学趣味性

《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程与实践性很强的课,涉及到各单元操作的复杂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计算、实际设备的选择应用等。与医学院学生之前的课程有很大不同,且由于很少接触过生产实际,工程观念不强,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黑板,教师的语言)来表达不能有效地提供工程信息,既费事又费力,且学生难以理解。多媒体及动画技术能很好的将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把制药化工单元操作中的设备结构、操作原理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课堂上枯燥的静态界面变成引人入胜的动态效果,向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具体形象,较传统的板书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4]。如讲述雷诺演示实验时,可以运用动画形象的设置阀门开度来演示相应的流动形态,直观的表达和对比层流、湍流的特点和本质区别。在讲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知识点时,使用动画及图片素材,直观的呈现泵的运转过程、液体在泵内的流向、叶轮和泵壳的作用等。同时,把离心泵操作中一些注意事项一并介绍,如怎么避免泵的气缚汽蚀现象,开机关机时如何操作等等。既能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情景趣味化,静态问题动态化,还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加深印象,愉快地获取知识,极大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4注重多层次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形象课程总结篇9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所以,只有打造积极向上、有趣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这个比喻给了我们教师很多的启示,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电路适配器”的功效,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展示。

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是捷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飞快,教学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投影、录像和电子网络等,这些方法的引入,都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方法能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等,能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思维结合起来,对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有很积极的作用。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根本

课堂形式的确定,向来是教师所捉摸不透的东西,因为不同的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也自然不一样。所以,在这门课程开课前,教师应该询问学生想要的课堂形式,汇总后,根据学生的要求,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用心想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之类的,深刻的记忆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后,学习之后的总结也很重要,总结的方式也要尽量多样化,除了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起到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打造初中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形象课程总结篇10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不能光凭课本,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些都是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我们应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场景,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例如,在数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二)》时,我让学生走进生活,提出“看谁跳得快,可以怎样组织跳绳比赛?”的问题,让他们讨论交流,结果一致同意男、女生各选一个跳得最快的当场进行比赛,时间为2分钟。于是,一场紧张的跳绳比赛在大家激烈的加油声中结束了,女生代表跳了240下,男生代表跳了216下。我又问:“根据刚才的活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从学生的回答里,有选择地进行点拨、指导、引出问题。这样让学生亲身经历跳绳比赛,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不但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真实地再现了相应数学问题的原型,使学习材料生活化、趣味化,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之中,并体验到了学习活动的愉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数学实用化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理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提供尽可能开阔的探究时空,让学生充分利用材料有目的地开展操作、猜想、验证、想象等活动,在课堂上真正经历做数学和探究数学的真实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材料: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条毛线,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讨论、说理等方法,表示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线段等图形的1/2,在脑海里建立起1/2这个分数与多幅图像之间的对应联系后,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放手让他们借助材料去创造分数,研究分数。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发现,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火花,单单一个1/4就有形形的表示方式十余种,有的学生还创造出1/32、1/64,以及几分之几的分数,整个黑板贴满了学生的创造作品,直至下课铃响了,学生还兴致勃勃,充分体验到了创造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三、发挥学生的表达能力,使数学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