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市场风险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8 18:06:24

海外市场风险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球化;市场经济;市场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电力行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市场对电力的需求逐渐递增,但依然出现了电力市场行业饱和的情况。随着电力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为缓解竞争压力,电力企业纷纷投资开展了海外电力开发项目。电力企业在投资海外项目时,不但承担着较大的投资风险,而且因电力项目建设的周期过长面临着更多风险[1]。面对复杂的市场发展环境,电力企业在进行海外项目投资时必须全面评估项目,降低风险。

1电力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前景

1.1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开发项目数量逐渐增多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逐渐趋于饱和,因此企业不能将发展局限于国内,在国际上一些国家依然存在电力较为缺乏的情况,电力供应的不平衡为电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这为我国电力企业提供了发展海外市场的契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起就参与完成了对非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的火力水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成为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发展的主要市场。

1.2电力企业施工项目范围扩增

借助不同国家的地域资源优势,我国电力企业开始逐步开展境外流域的水利电力项目合作,如亚洲的湄公河流域、非洲的刚果河流域等,其水利电力项目开发都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自然环境的优势,外国部分国家及地区在发展水力发电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当前,电力企业的施工项目不仅局限于火力发电、煤电发电、油电发电等传统发电形式。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海外电力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当前,海外市场的气电、潮汐电、核电、风电等都是快速发展的电力项目。多元化的电力发展模式也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2]。

1.3电力企业项目承包合作方式多样化

电力企业在海外市场项目合作中形成了稳定的施工总承包模式,同时在积极探索着工程承包创新模式,如EPC、EPCM、PMC等形式。不同工程项目的承包形式满足了海外市场的发展需求,也实现了项目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发展。在海外市场项目施工中,非洲开发银行、IFM等国际金融信贷机构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优惠贷款、承包商资金投资、承包商部分或全部垫资也成为企业项目施工的主要融资方式。虽然海外电力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我国电力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晚,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基础,因此在面对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时无法充分发挥竞争优势,加上对国际标准规范的错误理解,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3]。面对海外投资市场中的风险,电力企业若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为企业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项目投资机制不灵活

电力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海外项目投资保障机制,但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管理机制不灵活、市场化程度不充分、项目分析不到位等共性问题,降低了开发效率,同时企业的产权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流程管理制度不完善。电力企业在建设项目时,因没有充分研究项目,导致与海外合作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电力企业在项目投资时缺少科学的投标报价体系,制约了对海外市场开发的能力。

2.2企业海外项目开发经验不足

电力企业的海外市场项目开发区别于国内,存在市场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海外市场对比国内有更大的发展风险,列举了海外市场开发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要想顺利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电力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项目开发经验。但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形式的电力开发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电力企业项目开发模式,促进了电力企业项目开发的创新发展。但目前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新型电力项目依然处于发展研究阶段,并没有达到规模化建设的基础。同时,部分电力企业在参与海外市场发展中过于着急,缺乏对海外市场的考察与调研,并没有准确把握住海外市场,对产品服务的需求变化信息缺乏敏感性,因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经济受损。

2.3海外市场开发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性人才是支撑电力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基础条件,海外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技术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异性的海外市场环境要求海外专业人才开发团队要有充足、完善的知识体系储备,掌握外语、法律管理等综合能力。但当前电力企业的专业化人才配备不完善,这是局限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重要因素,导致开发节奏相对缓慢,同时存在管理问题,限制了企业发展。

3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开发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降低开发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笔者认为在开发海外市场时应深入了解项目国家的市场环境、政策、标准等方面的信息,确保所获得的市场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并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市场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避免风险损失,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3.1深入了解海外国家市场环境

电力企业在不同国家开发市场时,所面对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受到环境、社会、文化等自然条件的因素影响,不同国家的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式。因不同海外国家对于电力项目开发会有不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部分电力项目会要求企业运用特定的管理模式与运作形式,所以电力企业开发海外市场时,首先要充分研究目标国家的市场环境,了解该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宏观策略、安全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等,并通过电力项目实际考察的工作形式全面掌握电力项目工程施工信息。

3.2确保市场信息的时效性

电力企业需要根据海外国家的电力发展情况收集和研究相关信息,所掌握的信息应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将多渠道所收集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通过正确判断信息来制定投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要准确把握海外市场发展机遇,熟知海外市场变化规律,确保掌握的市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企业错误决策。

3.3加强国际性工程团队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部分电力企业已具备成熟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同时储存着专业性人才,这是帮助电力企业开发海外市场的前提条件。在新时期经济市场的改革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应严格按照国际电力工程项目多专业团队要求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企业的优化升级转型。专业性综合团队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积累良好口碑,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3.4完善市场风险管控措施

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电力企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不但要及时把握市场发展机遇,而且要加强对市场环境的风险管控。当前海外市场的电力项目开发模式中不再以单纯的施工总承包为主,越来越多电力企业在投资经营项目时选择更多创新模式来加快对海外市场的开发,扩展业务规模范围,而这也使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挑战。因此,在开发海外市场时,需要对企业管理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管控,通过排查项目投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好风险的应对处理,以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为企业所带来的损失,通过风险规避确保电力项目顺利开展。企业在发展中要真正认识到风险管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将管理工作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进一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因海外市场发展与国内市场间的差异性,电力企业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通过断完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的海外市场业务能力水平,保障电力企业海外市场开发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海外项目开发涉及多方国际合作,应结合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形式与所拥有的技术经验能力选择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海外市场项目。在项目合作过程中,通过分析多种项目合作模式,对比选择最优形式,实现海外项目电力开发的参与和掌控,通过降低项目建设投资存在的经营风险,将其转变为电力企业的国际市场发展经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电力的开发投资,面对发展机遇,电力企业要加强对海外项目投资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成熟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明.“三重角色”开创电建企业海外发展更大格局[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22):32-33.

[2]高亦克.浅析“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潜力及电力央企海外开发项目策略[J].上海建材,2020(3):16-18.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2

[关键词]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一、引言

对今天的零售企业来说,国际化是一个重要趋势(Simpson,Thorpe,1995)[1]。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零售企业也和其它行业一样,正在大力向国外发展,零售企业的跨国营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然而,服务型企业在国际扩张中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制造业面临的风险(Carman&Langeard,1998)[2]。著名的日本零售企业八佰伴正是因为没有正视风险管理,盲目投资,最终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彻底崩溃,黯然淡出其辉煌了30余年的商业舞台[3]。显然,零售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其跨国经营的性质,其营销活动面临着比国内企业更多、更复杂、破坏力也更强的国际风险,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理论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二、风险与风险管理的定义

(一)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经济,企业观察经济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机会,这表明风险是一种面临损失的可能性状况,也表明风险是在一定状况下的概率度;统计学家把风险定义为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度,使用统计学中的标准差来衡量风险;保险学者把风险定义为一个事件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客观概率。

本研究采用决策理论家的定义,他们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可分为客观的不确定性和主观的不确定性。客观的不确定性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离差,它可以使用统计学工具加以度量;主观的不确定性是个人对客观风险的评估,它同人的知识、经验、精神和心理状态有关。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

美国学者Christin(1997)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另外两位美国学者Willins,Lichard.Hans(1996)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我国的陈佳贯(2000)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可见,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三、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随着跨国企业不断向全球化拓展以及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跨国企业将面临更复杂的国际风险。Gloshal(1987)就曾论述到,对于跨国企业的管理者而言,风险控制是三个战略目标之一[4]。

1987年,Beamish和Banks提出存在两种类型的东道国风险:情境风险和交易风险。1991年,W.ChanKim和PeterHwang提出影响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两个变量是环境变量和交易变量。

1992年,Miller提出了一个由三部分变量构成的、完整的国际风险模式。这三部分是:一般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业的不确定性;特定企业的不确定性[5]。Miller的这篇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第一次对公司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类,并提出一体化框架,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指引,让更多学者投入到国际风险的研究之中。

1995年,荷兰学者KelthD.Brouthers从实证的角度对Miller提出的一体化框架进行了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体化模型进行了补充。Bruthers将战略风险划分为两大类,即管理控制风险和市场复杂性风险:管理控制风险,由管理经验、文化差异和产业结构三个变量构成;市场复杂性风险,包括影响企业进入市场的能力、分销产品/服务的能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6]。在我国,许晖等学者又对此模型加以扩展,借鉴Root(1994)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7],构建一体化国际风险感知模型。许晖等人认为国际风险的感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中控制风险变量与以下三点相关:管理层对风险控制的意愿;管理层对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替代的控制机制的可获取性[8]。

四、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商业(包括零售)领域内稍具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零售企业为主的跨国营销活动进入高潮,国际化战略成为零售商的一个重大公司战略(SteveBurt,JohnDawson,LeighSparks,2004)[9],在大多数零售商中应用。综观国内外理论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一)零售企业海外市场选择中的风险评估

在对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时,海外市场风险是重要的评估方面,全球零售发展指数GRDI(globalretaildevelopmentindex)中,经济政治风险作为其中主要的变量,占了40%的权重,可见海外市场选择上面,市场风险是其主要的评估变量。从风险角度看,海外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而政治风险与经济风险之间往往也具有一定的连带关系,零售商海外扩张时往往关注那些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市场。

BenounandHelies-Hassid(1993)将影响零售商海外市场的因素模型化,他认为零售商对海外目标市场的选择的外部限制包括政治风险,资金返还,法律进入障碍,国家财政可靠性[10]。Koch(2001)也认为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市场潜力、市场的竞争地位、预期的海外市场风险[11]。

(二)基于进入战略的风险管理研究

有学者将零售企业开展跨国营销的战略研究与风险的探讨相结合,许晖(2004)针对跨国企业对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进行互动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不同的国际风险对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也将不同,从而对其风险的感知将影响到企业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决策[12]。对零售商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的研究中,McGoldrick(1995)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13]。根据McGoldrick(1995)的分析,零售商进入海外市场的方式主要由许可、租约或附属经营、特许、合资、收购以及自我进入六种类型。如表1,许可(licensing)主要指零售商许可海外销售机构以销售自有品牌的方式进入,与其他进入方式相比,使用许可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零售商只需要极少的前期投资,风险最低,但对海外市场的控制程度也最低;租约或附属经营(concessions)同样是低风险、低成本的进入方式,主要指在大型店铺里店中店的经营;特许(Franchising)进入方式与许可进入方式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特许方要给予被特许方经营方面的指导与帮助,该方式在海外市场保持一定的控制水平以及成本投入与风险之间实现了平衡;合资(jointventure)是指与熟悉本地市场的合作伙伴合资经营,合资方式缩短了进入新市场的适应时间,减少了成本与风险,成本与控制水平居中;并购(merger&acquisition)的进入速度快,但是成本与风险也极高;自我进入(self-startentry)的进入方式对海外市场控制程度最高,但是投入资金多,成本巨大,且可能遇到较大的政治与经济风险,如货币贬值、外汇管制、政府没收等。

表1六种进入战略选择的特征

首先,对零售企业跨国营销风险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虽然Miller的一体化跨国营销风险模型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如何运用于零售企业还没有学者进行研究。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3

1网络文学作品海外授权

网络文学海外授权是我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第一步,早在2004年我国就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向世界各国开展版权授权业务。网络文学的海外授权,主要是我国网络文学企业或作者将相关版权(主要是翻译权和出版发行权)授予海外的相关企业。海外授权是我国网络文学作品进入国外市场的直接路径,为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输出开辟了快速通道。海外授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就其市场介入程度而言,虽然海外授权在国外文学市场的介入程度并不高,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海外授权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从这个层面看,海外授权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就其介入层面而言,海外授权是基于文学作品层面进行的版权转移,作品经过授权后得以翻译和出版,可以直接面向海外出版市场发行。再次,就其主动性而言,网络文学海外授权,通常是由海外的出版企业主动联系版权输出,我国网络文学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的角色,相对地输出形式也较为单一、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较小。此外,就其资源要求而言,这一输出路径的企业内容资源质量对于输出企业尤为重要,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决定着海外授权的成功与否。网络文学海外授权主要包括授予翻译权和出版权两种实现形式。1.1翻译权授权。网络文学向海外传播之初,主要是由网络文学爱好者自发把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翻译后放到海外网站上,后由于追文的粉丝越来越多,加入的翻译者也随之增加,由此形成民间翻译组。然而,这都属于自发性的翻译行为,虽然推动了网络文学“走出去”,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一是由于民间翻译组翻译水平不一,翻译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作品翻译质量参差不齐;二是部分翻译活动由于是个人或海外网站自发的,并没有获得该作品的授权,本身就属于侵权行为,侵害了我国网络文学企业及作者的权益,也不利于我国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长期持续发展。鉴于此,在网络文学作品凝聚了一定读者规模的基础上,我国网络文学企业也开始主动与海外网络平台洽谈作品翻译授权事宜。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3]通过综合考虑授权平台的定位与作品的匹配度、用户数量等,通过授权翻译,主动选择授权平台,保证了作品的翻译质量,也带动了作品阅读量和粉丝量的增长。在2009年到2013年间,越南从我国引进并翻译了841种图书,其中617种是获授权的中国网络文学作品[4]。在此带动下,我国网络文学也形成了一批忠实的越南读者群体。1.2外文出版权授权。网络文学出版权授权的前提,是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拥有一定的读者群,或作品的内容质量对海外传播平台形成了吸引力,由此才能吸引海外企业主动来中国洽谈出版权授权。通过授予作品的外文出版权,不仅能够使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传播合法化、正规化,也能扩大作品海外影响力,更有助于强化网络文学作者和企业的收益。因而,也成为我国网络文学企业常选的一种授权方式。我国从2009年到2017年向海外输出电子出版物共计5011种[5]。从2004年开始,起点中文网就开始进行海外授权。2006年,起点海外站推出,向多个国家出售其作品出版权[6]。其中,《鬼吹灯》在海外有较高知名度,拥有相当数量的海外忠实读者,被授权翻译出版成多国文字,并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甚至还吸引了好莱坞团队来中国洽谈影视版权事宜。因此,无论对其作者还是起点中文网,可谓是名利双收,也刺激了其他网络文学平台向海外输出更多更好作品,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2网络文学企业的海外战略合作

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不仅可以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和风险共担,而且还可以通过合作行为的外部性促进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发展,实现多赢[7]。网络文学的海外战略合作,主要是我国网络文学企业与海外出版企业出于合作共赢考虑,双方就网络文学IP的开发、制作、发行和投资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是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重要路径之一。海外战略合作是网络文学在海外授权路径上的进一步拓展,为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海外输出开辟了更宽广的路径。我国网络文学企业通过海外战略合作路径输出网络文学作品,首先,能够借助海外企业对其母国出版市场的熟知及市场资源,能够较好地涉入其市场中;同时,战略合作多是相对长期、长远的合作,双方往往会就网络文学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开发与运营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市场的介入程度往往也会更加深入。其次,就作品输出的主动性而言,海外战略合作不仅是文化产品在市场层面的合作,更是双方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的文化交流合作,我国的网络文学企业能够以更为开放、更为主动的姿态,开展文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再次,就对网络文学企业的资源要求而言,这一方式不仅要求企业具有优质的内容资源、海外运作能力,还需要合理的战略布局,因而,就海外战略合作的风险来说,也需要网络文学企业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以应对战略合作中可能的市场风险,以及国际出版市场的复杂环境与激烈竞争。从已有实践看,我国网络文学海外战略合作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合作出版,二是对网络文学作品IP的共同开发。2.1网络文学作品的合作出版。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输出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海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尚十分有限,在“走出去”过程中“水土不服”是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学有其独特的特征,“带有瞬时性、平面化、海量式特征”[8],有学者认为“目前政策层面上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扶持和资助是粗放型的,而且对输出国的接受环境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9]。通过与海外企业合作出版,不仅能够弥补对海外市场不够熟悉的劣势,更能充分利用对方在本国出版市场的资源,获得事半功倍的市场效果。在我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早期,也存在由于对于海外市场不甚了解,输出效果不明显。为此,我国网络文学企业选择通过与海外企业战略合作的方式,就作品本身的内容翻译、出版及市场发行展开合作。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企业通过与海外企业的战略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一步开拓了海外市场,了解了海外市场的运作模式、用户需求等,为未来的输出奠定了基础。如在2017年之前,武侠世界虽然作为中国网络小说翻译平台人气高居不下,但是所载翻译作品并没有得到授权,发展和合法性与可持续性受到较大限制。为此,2016年底,武侠世界宣布与起点中文网进行合作,双方达成了就起点中文网上的小说合作进行翻译和出版的协议。武侠世界拥有起点中文网丰富的优质内容的支撑,也确立了市场的合法性,成为最受关注和欢迎的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翻译与传播平台;而起点中文网也能够借助武侠世界的翻译能力与对国外读者口味的把握力,主动挑选作品翻译输出,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动权。这一海外输出方式,有的是我国网络文学企业主动为之,但更多是海外企业(网络平台)主动与我们进行合作。此外,这一方式的实践时间尚短,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2.2网络文学作品。IP的共同开发网络文学IP,它是指能被改编、再创作且能为市场所接受的智力成果权的网络文学内容。网游、电视、电影、动画等产业也因网络文学IP的开发而大受欢迎、价值倍增[10]。因此,网络文学IP倍受产业关注。就网络文学IP共同开发,通常是在前期的作品海外授权或合作开发中形成一定的受众基础,作品广受市场欢迎,合作企业双方围绕作品IP进行产业链拓展,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市场潜力,以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收益。“文化内涵越丰富,其核心价值就越大;文化外延越多维,其衍生能力就越强”[11]。“通过‘改编’的方式使其进入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链,发挥网络文学版权资源对娱乐性产业的支持作用”[12]。目前,我国网络文学企业与国外企业的IP合作开发已有了初步尝试,《从前有座灵剑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创世中文网的人气网络小说《从前有座灵剑山》在国内出版后,受到日本动漫制作方的关注,后由中日合作推出动画版,由日本鹏迪恩工作室(DEEN)负责制作,国内公司进行双语配音,中日电视台同步播放。该剧在日本播出后,日本的权威评价网站动漫作品评价和情报网站(Animesachi,简称SATI)上分别对该动画的画面、音乐、配音等内容进行点评,最终得到43点的中等评价[13]。日本观众对于这部动漫的反馈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对于本身就是动漫超级强国的日本来说,一部由海外引入的动漫得到这个评价实属不易。此外《从前有座灵界山》第二部也正在日本热映中。

3网络文学企业的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是中国网络文学企业为传播自身网络文学作品,拓展海外用户与市场,主动在海外投资相关网络文学项目、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者直接收购海外相关企业。随着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程度的不断加深,海外投资逐渐成为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主要路径。海外投资的核心内容是鼓励能够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采用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14]。网络文学企业通过在海外直接投资相关项目甚至是收购企业,不仅能够掌握自身作品海外输出的主导权,也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方式,更是我国网络文学与世界文化实现文化对话与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学企业海外投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就其市场介入程度而言,海外投资通常以直接设立企业或收购该国企业的形式,以取得所有权、经营权的方式介入海外市场中,与授权、合作出版等路径相比,市场介入度高。其次,就其介入层面而言,海外投资是基于资本层面的输出行为,通过资本的输出与融合,深入和扎根海外市场。再次,就其主动性而言,海外投资能够突出我国网络文学企业的主导权,主动介入海外文学市场,并主导作品在海外的输出,主动传播中国故事,从而促进海外读者熟悉、理解甚至接纳我们的文化。就其资源要求而言,海外投资需要较为雄厚的资本基础,拥有具备海外投资运营经验与能力的团队,要求较高。此外,就其风险而言,海外投资存在较大的经济风险,会面临国际市场经验不足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目前,我国采取网络文学海外投资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形式。3.1投资外国网络文学项目。随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步伐的加快,以及海外市场熟悉程度的增强,我国网络文学企业已经不仅仅把目光和行动寄托在海外企业主动抛来的橄榄枝上,为了占据海外市场开发的主动权,开始主动尝试投资发现的好的国外网络文学项目。主动投资的项目,企业会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一定粉丝群体的作品,因而通常也会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网络文学阅读和IP产业链拓展方面。例如,掌阅科技从2015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投资掌阅海外版爱阅读(iReader)应用项目,目前已涵盖14个语言版本,覆盖4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外用户人数累计超过2000万[15]。为了给海外版爱阅读增加本土内容,吸引本土用户,先后与马来西亚彩虹出版集团有限公司(PelangiPublishing)和韩国英泰公司(INTIME)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出版社签约。同时,投资建立翻译分发平台,将受当地欢迎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当地语言进行付费阅读,让更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在海外热映,掌阅海外版iReader同名原版书的销量也非常大,获得了影响力和收入的双丰收[16]。与阅文集团不同,掌阅在前期没有阅文集团的海外翻译网站战略合作经验,因此通过产品项目投资的方式来打开国际市场。这种方式能够利用少量的资源来实现海量IP的国际化,延伸网络文学IP的海外生态链条,未来将IP延伸至影视剧、游戏、动漫等衍生产业输送至海外。3.2设立海外外文网站或者分支机构。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以及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全球文化产业竞争愈发激烈。我国网络文学企业为了占据主动性,主动介入海外文学市场,将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主动向世界各国传播,在初涉海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开始采取在海外设立外文网站和分支机构这一更为积极主动和直接的方式,以掌握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主导权。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网络文学企业成立了专门的团队进行资本运作和战略部署,设立海外事业板块进行海外投资布局。例如2017年5月15日,阅文集团正式上线起点中文网的海外版——起点国际,上线网站先为英文版,并计划推出泰语、韩语、日语、越南语等多语言版。阅文集团为了布局海外,为全球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组建了优秀的中英文翻译团队,并持续强化优质翻译团队的建设,以加快作品的翻译速度,将更多的网络文学作品传播出去[17]。从目前阅文集团的海外投资布局看,正是看到了武侠世界等翻译网站的成功实践,因此以成立境外机构作为其海外输出战略“试水”的第一步。从起点国际的实践上看,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维护了自己作品海外翻译传播的版权权益,也是对本土业务的海外市场拓展。目前,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相对较少,也属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更好地实现本土化转换,以适应海外市场,还需要继续探索。

4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路径选择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4

【关键词】石油企业产业链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对中国的石油企业而言,要想尽可能多地参与分享国际石油的资源和市场,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以国际跨国石油公司为发展标杆,实行产业链构建战略,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然而,我国石油产业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活动,目前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上下游的一体化,另外,通过几次调整,在一定程度还完善了其产业结构,但是由于这种一体化活动并不是市场发展的结果,而是国家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而人为形成的,因此对于我国石油产业而言,产业链形成的非市场化必然会导致不合理的产业链。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石油企业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的构建缺陷

1、上下游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在全球石油行业中,国外大的跨国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情况为:上游、下游以及中游化工业务占用公司总资本的比例大概保持在70:21:9左右。造成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行业中化工业务的周期性波动远比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要明显,另外,前者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所以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会自发地增加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在整个公司业务构成中的比例,控制调整炼油业务。在我国,石油企业的上下游投资比例却极不合理: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石油采掘业、石油炼制和化工业行业,两大公司与国外公司一样,其最主要的业务也是在上游,区别仅仅在于中石油的上游投资比例要比中石化的高许多,与国外石油公司的比例差不多,中石化的上游投资比例仅保持在50%左右。具体而言,中石油上游投资规模较为突出,但下游业务却缺乏适度规模,尤其是在炼油和化工方面与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中石化的上游的投资比例要明显低于中下游的投资比例,从而导致上游生产规模明显低于中下游的生产规模,其中开采与勘探资本支出占公司总支出的一半左右,这主要是由于中下游炼化加工业需要的原油大部分依靠海外市场的进口,纵向一体化程度相对中石油要低。

2、产业链构建的国际化特征不明显

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发展,基本上在企业开始生产阶段或者由于占领殖民地、海外并购等因素,都实施了国际化战略,使产业链延伸到了全球绝大地方。这种国际化战略不但可以使公司获得大量的原油来源、带来丰厚的利润,还可以减轻由于国际油价剧烈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国外这种国际化战略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石油市场中,则采用的是忽视中下游而重视上游的战略。虽然之前我国的石油企业也曾提出过要有效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国外石油市场的利用还远远不够,目前在国外市场上,我国石油企业大多只是将从国外石油市场上买到的石油直接运回国内,即扮演的只是“国际采油队”的角色。当然,这种战略的实施与我国国内有巨大的石油需求缺口这一国情相符,但这种发展战略也存在缺陷:一是容易使原油运输面临遭受西方敌对势力的风险,二是将会导致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油价的影响弹性有更大的风险。

二、我国石油企业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建议

1、横向规模化与纵向一体化并举

任何一个公司实现了横向规模化或是纵向一体化,都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而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应该坚持两者并举的做法,才能逐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企业和国家双赢的理想效果。

所谓横向规模化,是指发生在企业间的兼并和收购,其实质是产权买卖。在企业竞争中,较之产品经营和生产经营,产权经营是高层次的。所谓产权买卖就是收购、参股、兼并其他企业的产权,参与招投标、拍卖等形式,将部分资源扩大。通过产权买卖,将产品、项目、劳务和资本相结合,将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贸易与合资、合作、国际招投标等跨国与跨区域经营相结合,实现企业经营的多样化、多元化和多渠道化。所谓纵向一体化,是指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在前向和后向两个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

国外几大石油公司将业务重心基本上都放在业务利润更高的上游勘探与开采业务,从而使得国际油价波动对这些公司的影响不敏感,而相反,对于那些重视中下游炼油和化工业务的石油企业而言,更容易受到国际油价波动风险的影响。所以,对我国石油企业而言,今后一方面要重视进行横向兼并和收购,从外部进行资产结构和战略重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纵向一体化的结构优化,拓展上游业务,提高企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2、调整海外石油产业链

在国际市场上,应当改变以往忽视中下游而重视上游的战略,下一步应主动向产业链的中下游拓展。只有进入海外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我国的石油企业才能跻身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从而可以极大程度地稳定我国的石油供应,避免价格受海外市场的剧烈波动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在进入国际市场后,应该积极有效地开展“一体化经营”,不仅要建成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基地,建成规模化的石油生产和供应基地,还应该注重海外项目分散与多国化,并带动设备出口、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通过向国外输出“一揽子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与市场,还可以转移和消化国内过剩行业的生产能力,以此促进国内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力争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政府支持

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毋庸置疑,要想实现对其产业链的合理构建,需要投入大额资金以及一些先进技术信息等客观条件的支撑,而这些往往是个别企业所无法承担的,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从政府层面来完善这些客观条件。比如,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资本金融市场等为石油企业提供资金,以及加大石油行业的项目研发,提升其技术水平。

此外,出于实现潜在网络经济的考虑,政府应该支持石油企业在销售环节的大规模兼并和收购举措。当前,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放开,因此销售终端的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并不会影响市场的成品油零售价格,相反还会使整个社会享受到网络经济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今后一旦成品油的定价机制被放开,政府依然可以通过反垄断法等来限制石油企业的零售环节。

4、保持适度垄断

石油行业,由于其独特性,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基于此,我们认为,对石油这一特殊行业而言,政府不应该为了消除垄断而打破石油企业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应尽量减少在该行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虽然,垄断对整个社会而言意味着低效率,会产生寻租行为等,但是一旦国家鼓励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竞争,则会影响该行业的一体化所获得的好处,即一体化企业所具有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内部利益转移机制所带来的利益。这是因为石油价格的波动比较大,而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产业链的相关环节进行内部利益或损失的转移,从而有效降低对其中某个环节所带来的损失,达到风险共担的作用,一旦打破这种一体化模式,虽然能降低垄断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好处却将无法获得,比如一旦市场波动导致中间某个独立环节出现该企业自身所难以承受的巨额亏损,甚至有可能不得不破产清算时,那么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损失将会更大,行业效率将明显受到影响。此外,这样做甚至还会影响到我国石油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面临更大的海外市场风险。而石油石化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石油企业面临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或海外市场风险,将无疑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对石油企业而言,还是要保持适度的垄断。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5

鉴于我国的养老基金的运作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因此在设计投资模式时,两者也应该分开设计。

1.1社会统筹养老基金投资模式。基础养老金是支付给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一部分,在相同的统筹地区内任何人的基础养老金是一样的,不同统筹区域的社会平均工资不一样,那么基础养老金当然就不一样,实现全国统筹是养老金改革的目标,当实现了全国统筹时,则全国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是一致的。其次,该部分养老金是采用现收现付制度,这就实现了代际转移。最后,我国在制度转型过程中统筹基金是有缺口的,中国基本养老金结余2975亿元,是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一起的结余,如果只考察社会统筹基金的话,则是收不抵支的。而这个缺口应由政府负责,而且一旦基金收支发生赤字,也是由政府兜底。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将社会统筹养老基金的收入、支出全部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结余当然同时纳入了财政公共预算,实现预算平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所以社会统筹养老基金不需要进行投资。

1.2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模式。从国际上看,强制性完全积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可分为公共集中型模式和私营竞争型模式,其中公共集中型模式中又可分为政府直接统一投资管理模式和委托投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差别集中体现在收益率和管理成本两个方面。

现阶段中国不具备特定的外部市场环境条件,因此我国的个人账户基金应该使用公共集中型委托投资模式,投资主体应选择全国基金理事会,因为理事会在运作自身所拥有的全国社保基金的同时,已经具有了缓解委托问题、提高投资水平的优势。

1.3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在2005年,国务院决定在2006年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目前正在物色合适投资管理人。不过笔者认为由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性和独立性,可以称其为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根据国际经验,应该本着谨慎的策略,离开国内资本市场,立足于发展海外资本市场。这样可以避免给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带来负面影响,避免“与民争利”和陷入市场监管者与投资者之间利益冲突时的尴尬与矛盾,也可以避免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政治干预。管理者应仍然选择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选择投资人。

2.政府角色定位与外部环境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资源配置效用,而不应该挤占市场的位置。因此政府的监管原则应变“数量限制”原则为“谨慎人”原则,加强基金投资管理的立法,提高统筹层次以及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为基金投资开辟条件,而市场的责任在于为基金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并有良好的市场秩序。

2.1管制原则的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其它国家刚刚建立养老金制度之初,人们对养老金投资作用认识不足,也缺乏养老基金的管理,大都从基金的安全性出发,采用对基金进行“数量限制”这种严厉管制,一般都投资于银行和国债。后来由于基金的数额的扩大和金融业的发展,各国政府愈来愈认识到养老金投资的收益性,便开始投资运营,管制的原则也由“数量限制”逐渐过渡到“谨慎人”原则。随着时间的前移,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经理人的成熟,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要求的提高,谨慎人原则的实行势在必行。

2.2统筹层次的提高。当前在基金管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基金管理分散化,政出多头,这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也使各基金的平均规模过小,投资经营成本增加,成了基金投资最大的障碍。

因此首先应提高统筹层次,争取做到省一级统筹,一方面可以增强互济功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发生结构性资金缺口的机会,这样便有利于做实个人账户,使得个人账户基金保住不丢失,有钱可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

2.3社会保障法的制定。首先制订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定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原则,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然后制订社会保险专门法,规定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内容。社会保险专门法是社会保障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可以对养老社会保险基金作进一步的法律内容规定。

2.4外部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通过以下途径使资本市场逐步完善。

2.4.1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逐步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改变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善,这有利于缓解单一依靠主板进行融资的压力,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2.4.2开展金融衍生工具、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在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投资债券还是,都缺乏相应的套期保值工具来处理资产的风险暴露。最缺乏的工具有两种:用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用来回避利率的国债期货。而养老基金是强烈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应积极探索开放金融衍生工具、开放套期保值产品。

2.4.3鼓励基金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近年来基金行业产品创新在加速,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相继推出,大大丰富了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为适应现阶段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建议监管部门能够放松限制,鼓励基金公司开展专门面向养老基金的产品创新。例如出台相关法规,允许设立对养老基金定向募集的特种基金,推出保本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等。

3.投资产品的选择转3.1潜在可选择的工具。根据国际经验,各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投资工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金融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金融工具包括存款、国债、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以及投资基金等;实物投资工具具有投资期长、流动性差的特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通货膨胀风险,也是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如房地产。

3.2扩展我国投资工具的选择范围。拓展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银行间债市等来扩展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具体来说,笔者建议有以下两种方法:

3.2.1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投资属于典型的长期资金运用,期限可能是30年、50年,因此,应当开拓期限相对匹配的资金来源,而养老保险基金就是重要的选择渠道。这不仅从微观上为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的运用提供了更为宽泛的空间,同时也从宏观上降低了金融资源错配的风险。在这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让养老金基金优先进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既能保障养老金基金的本金安全,又可以使养老金基金获取利益,如大桥和公路。

3.2.2投资银行间债市。在目前股票市场收益率日益低下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投资于银行间债市。债券投资具有期限固定和收益稳定的优势,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首选目标。同时,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对扩容银行间债市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账户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将滚动积累成一个为各个市场和机构所向往的一块大“奶酪”。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非金融机构法人等机构之后,养老保险基金将成为银行间债市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机构投资者。

3.3未来投资选择的建议。

3.3.1金融衍生产品。中国目前尚无金融衍生产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会逐步推出,如期货、期权、互换等等。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放大作用,投资风险很大。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不适合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这种以增值为目的的投资,应仅限于用作其风险对冲工具。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投资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股票指数期货、零息抵押担保债券、住房抵押支持的债券等。

3.3.2房地产。各国发展趋势显示,房地产已不再是养老保险基金理想投资工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直接投资于房地产会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房地产市场实现证券化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基金方可将其作为投资工具,并在经济发展稳定时期增加投资比例。

3.3.3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具有广泛的投资领域,各国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趋于成熟时,都逐步放开了对海外市场投资的限制比例。中国目前仍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进行海外投资存在政策制度障碍,当障碍不复存在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可由少到多渐次增加。

摘要: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日益增多,但投资效率不高,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面对将要到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笔者认为应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设想

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oldageinsurancefunddaybydayincreases,buttheinvestmentefficiencyisnothigh,atunderthecurrentfinancialcrisiscondition,facingthepensionpaymentpeakwhichisgoingtoarrive,theauthorthoughtshouldthe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takeacompletesystemresearch,changepast“headachemedicinehead,footpainmedicinefoot”theprocedure,enhancesthe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efficiency.

Keywords: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efficiencyConceives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51页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效率设想

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oldageinsurancefunddaybydayincreases,buttheinvestmentefficiencyisnothigh,atunderthecurrentfinancialcrisiscondition,facingthepensionpaymentpeakwhichisgoingtoarrive,theauthorthoughtshouldthe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takeacompletesystemresearch,changepast“headachemedicinehead,footpainmedicinefoot”theprocedure,enhancesthe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efficiency.

Keywords:OldageinsurancefundInvestmentefficiencyConceives

随着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日益增大,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状况却不容乐观,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问题日益迫切。针对目前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现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效率,需要把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作为一个系统研究。

1.养老基金投资模式的选择

鉴于我国的养老基金的运作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因此在设计投资模式时,两者也应该分开设计。

1.1社会统筹养老基金投资模式。基础养老金是支付给退休人员的退休金的一部分,在相同的统筹地区内任何人的基础养老金是一样的,不同统筹区域的社会平均工资不一样,那么基础养老金当然就不一样,实现全国统筹是养老金改革的目标,当实现了全国统筹时,则全国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的基础养老金是一致的。其次,该部分养老金是采用现收现付制度,这就实现了代际转移。最后,我国在制度转型过程中统筹基金是有缺口的,中国基本养老金结余2975亿元,是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一起的结余,如果只考察社会统筹基金的话,则是收不抵支的。而这个缺口应由政府负责,而且一旦基金收支发生赤字,也是由政府兜底。

既然如此,笔者认为将社会统筹养老基金的收入、支出全部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结余当然同时纳入了财政公共预算,实现预算平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所以社会统筹养老基金不需要进行投资。

1.2个人账户基金投资模式。从国际上看,强制性完全积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可分为公共集中型模式和私营竞争型模式,其中公共集中型模式中又可分为政府直接统一投资管理模式和委托投资模式,这两种模式的差别集中体现在收益率和管理成本两个方面。

现阶段中国不具备特定的外部市场环境条件,因此我国的个人账户基金应该使用公共集中型委托投资模式,投资主体应选择全国基金理事会,因为理事会在运作自身所拥有的全国社保基金的同时,已经具有了缓解委托问题、提高投资水平的优势。

1.3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在2005年,国务院决定在2006年将一部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目前正在物色合适投资管理人。不过笔者认为由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性和独立性,可以称其为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根据国际经验,应该本着谨慎的策略,离开国内资本市场,立足于发展海外资本市场。这样可以避免给国内市场经济制度带来负面影响,避免“与民争利”和陷入市场监管者与投资者之间利益冲突时的尴尬与矛盾,也可以避免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政治干预。管理者应仍然选择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负责选择投资人。

中国论文联盟-2.政府角色定位与外部环境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资源配置效用,而不应该挤占市场的位置。因此政府的监管原则应变“数量限制”原则为“谨慎人”原则,加强基金投资管理的立法,提高统筹层次以及建设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为基金投资开辟条件,而市场的责任在于为基金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并有良好的市场秩序。

2.1管制原则的转变。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其它国家刚刚建立养老金制度之初,人们对养老金投资作用认识不足,也缺乏养老基金的管理,大都从基金的安全性出发,采用对基金进行“数量限制”这种严厉管制,一般都投资于银行和国债。后来由于基金的数额的扩大和金融业的发展,各国政府愈来愈认识到养老金投资的收益性,便开始投资运营,管制的原则也由“数量限制”逐渐过渡到“谨慎人”原则。随着时间的前移,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经理人的成熟,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要求的提高,谨慎人原则的实行势在必行。

2.2统筹层次的提高。当前在基金管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基金管理分散化,政出多头,这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造成了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它也使各基金的平均规模过小,投资经营成本增加,成了基金投资最大的障碍。

因此首先应提高统筹层次,争取做到省一级统筹,一方面可以增强互济功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发生结构性资金缺口的机会,这样便有利于做实个人账户,使得个人账户基金保住不丢失,有钱可投。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

2.3社会保障法的制定。首先制订社会保障基本法,规定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原则,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然后制订社会保险专门法,规定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内容。社会保险专门法是社会保障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可以对养老社会保险基金作进一步的法律内容规定。

2.4外部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通过以下途径使资本市场逐步完善。

2.4.1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规范和发展主板市场,逐步改善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统一监管下的股份转让制度。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改变债券融资发展相对滞后的善,这有利于缓解单一依靠主板进行融资的压力,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2.4.2开展金融衍生工具、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在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投资债券还是,都缺乏相应的套期保值工具来处理资产的风险暴露。最缺乏的工具有两种:用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用来回避利率的国债期货。而养老基金是强烈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所以中国资本市场应积极探索开放金融衍生工具、开放套期保值产品。

2.4.3鼓励基金公司积极进行产品创新。近年来基金行业产品创新在加速,不同风格的基金产品相继推出,大大丰富了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为适应现阶段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建议监管部门能够放松限制,鼓励基金公司开展专门面向养老基金的产品创新。例如出台相关法规,允许设立对养老基金定向募集的特种基金,推出保本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等等。

3.投资产品的选择

3.1潜在可选择的工具。根据国际经验,各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几乎涉及所有的投资工具,概括起来可以分为金融工具和实物工具两大类。金融工具包括存款、国债、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以及投资基金等;实物投资工具具有投资期长、流动性差的特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通货膨胀风险,也是养老保险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如房地产。

3.2扩展我国投资工具的选择范围。拓展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我国国情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银行间债市等来扩展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具体来说,笔者建议有以下两种方法:

3.2.1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投资属于典型的长期资金运用,期限可能是30年、50年,因此,应当开拓期限相对匹配的资金来源,而养老保险基金就是重要的选择渠道。这不仅从微观上为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资金的运用提供了更为宽泛的空间,同时也从宏观上降低了金融资源错配的风险。在这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让养老金基金优先进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既能保障养老金基金的本金安全,又可以使养老金基金获取利益,如大桥和公路。

3.2.2投资银行间债市。在目前股票市场收益率日益低下的条件下,可以考虑投资于银行间债市。债券投资具有期限固定和收益稳定的优势,是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组合中的首选目标。同时,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对扩容银行间债市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个人账户基金和全国社保基金将滚动积累成一个为各个市场和机构所向往的一块大“奶酪”。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非金融机构法人等机构之后,养老保险基金将成为银行间债市主要的、也是最稳定的机构投资者。

3.3未来投资选择的建议。

3.3.1金融衍生产品。中国目前尚无金融衍生产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会逐步推出,如期货、期权、互换等等。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放大作用,投资风险很大。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不适合作为养老保险基金这种以增值为目的的投资,应仅限于用作其风险对冲工具。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投资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有:股票指数期货、零息抵押担保债券、住房抵押支持的债券等。

3.3.2房地产。各国发展趋势显示,房地产已不再是养老保险基金理想投资工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养老保险基金直接投资于房地产会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房地产市场实现证券化的前提下,养老保险基金方可将其作为投资工具,并在经济发展稳定时期增加投资比例。

3.3.3海外市场。海外市场具有广泛的投资领域,各国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趋于成熟时,都逐步放开了对海外市场投资的限制比例。中国目前仍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进行海外投资存在政策制度障碍,当障碍不复存在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可由少到多渐次增加。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51页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7

近年来,受竞争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希望在海外市场投资,拓展业务。同时,中国政府也放宽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鼓励中国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2012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了政策指引。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取得了很大发展,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都有了快速增长,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力量。2015年1月,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透露,在中国企业海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中,民营企业占到了40%。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广东、江苏,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50%。已有1万多家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约1万家企业。这些企业广泛分布在制造业、采矿业、商贸业、服务业等领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做出了贡献。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模式也从最初的办事处、贸易公司模式逐渐向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海外资源基地、海外研发中心等模式转变。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决策迅速、机制灵活等特点,但也面临信息不畅、人才匮乏、风险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因此,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应该谨慎行事,需要谨防可能遇到的陷阱。

二、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需谨防的几个陷阱

1.“抢抓机遇”的陷阱。在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历程中,抢抓机遇曾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时沿用了这种做法,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一旦在国际商务考察、国际展会或者国际会议中偶遇商机,唯恐失去这难得的机遇,未经深入和周密的调研论证,仓促上马,干起来再说,“摸着石头过河”。殊不知,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都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别,盲目进入海外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预期的收益往往不是真实的收益。许多看起来有利可图的项目,由于存在各种各样隐形的障碍和风险,最后可能无法盈利,甚至可能血本无归。2.投资信息虚假或信息不全的陷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往往会遇到投资信息虚假或信息不全的陷阱。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缺少辨别投资信息的渠道。如果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可能会带来很大风险。海外一些矿产资源投资类信息,可能会同时售给多家投资者,造成恶性竞争。另外一些投资信息,由于信息不全,往往只能看到表面,而无法深入的了解,真正投资时才发现还有很多隐含的债务或者投资限制,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3.轻信中介机构宣传的陷阱。一些不正规的中介机构,为了吸引企业,常常会打出“熟悉当地情况、人脉关系广泛”的宣传。中国民营企业如果轻信了这些宣传,依靠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海外投资,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些不正规的中介机构,看中的只是利益,他们只想尽快促使投资项目谈成,拿到自己的佣金,至于项目的后续工作则不是他们关心的。当投资后续工作遇到问题再去找这些中介机构时,这些中介机构则可能百般推诿。更有甚者,如果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存在手续不健全或违反当地法律的情况,这些中介机构可能会利用当地一些势力对企业进行要挟,给企业带来更大损害。4.“打擦边球”的陷阱。一些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明明知道投资项目存在法律手续不全或不合法之处,但却为眼前利益所惑,沿用早期国内市场的一些做法,“打擦边球”,先开工再办手续,边开工边办手续。这些做法在矿产资源类投资中较为突出,在涉及环评方面较为普遍。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在国内部分地方可能不会带来太大问题,补办手续就可以继续运营,但在海外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当地政府追究起来,严格适用法律,投资项目可能被迫停工甚至取缔,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5.“拉关系”的陷阱。很多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首先想到的就是“拉关系”,认为“关系”比东道国法律更重要。一些中国民营企业在一些国家进行投资时,往往以认识一些官员为荣,认为有了这些官员的“关系”,有了这些官员的特殊关照,投资项目就会顺利展开,出现问题也能够很快摆平。实际上,由于政治、法律体制的不同,国外官员并没有很大的权力,也不能给予企业特殊关照,这种“关系”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靠不住的。如果民营企业靠“拉关系”进行海外投资,往往蕴含着很大的风险。6.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带来的陷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由于不熟悉海外市场的情况,有时会选择在当地招聘管理团队。对于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由于距离遥远或者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监管和内部控制上往往力不从心。短期内,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可能和企业合作的很好。时间长了,尤其是企业有很多盈利时,则可能由于利益分配问题而产生冲突。如果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具有诚信还好,如果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的诚信存在问题,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往往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把企业利益放在后面,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更为严重的是,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可能会经济师》2018年第2期与当地的一些会计师、律师勾结,将企业利益占为己有,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于当地招聘的管理团队的监管和内部控制应该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7.忽视海外投资风险管理能力建设的陷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往往重视产品、技术、营销、财务等能力的建设,但却忽视了海外投资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实际上,海外投资面临与国内投资完全不同的环境,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风险,最应重视的恰恰是海外投资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许多海外投资风险是企业国内经营时所没有遇到过的,例如:除了企业国内经常遇到的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等风险外,海外投资还会遇到政治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跨文化经营风险、整合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等,远比国内经营复杂的多。如果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忽视了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没有做到相应的预防和应对,当风险发生时,可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8.缺乏长期规划的陷阱。很多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往往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规划,这会给企业带来危害。民营企业片面地认为这种方式带来的风险小,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可以及时撤离,规避风险。然而正是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做法,有时反倒放大了风险。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对当地雇员的技能培训,当地雇员并不能长久受益,因此缺乏对企业的忠诚,甚至会损害企业利益;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没有很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很难引起当地民众对企业的认同;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往往忽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常常会引起当地人的反感;由于只追求短期利益,往往竭泽而渔,对当地资源造成极大损害,可能会引起当地人的抗议和对立。在以上情况下,企业长期利益无从谈起,短期利益也难以获得。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学习。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往往都会有长期的规划,在当地员工培训、资源利用、企业社会责任、政府关系、环境保护方面都做的较好。因此,日本企业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可以获得长期的收益。9.忽视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合作机制的陷阱。很多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往往只是看到了投资项目本身,但却对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合作机制却没有很好的了解,不能够利用这些合作机制,维护自身的利益。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与中国政府的关系都比较好,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也建立了许多合作机制。在这些国家投资,当遇到困难时,通过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机制,中国企业维权会比较顺畅。但是,在一些国家,当地人对中国人比较排斥,“中国威胁论”也有一定的市场,中国政府与当地政府也还没有建立合作机制,中国企业维权会比较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到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应该格外慎重,不能只看到投资项目本身的收益,还要考虑遇到麻烦时能否顺利解决的问题。10.“忍气吞声”的陷阱。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需要诉诸法律加以解决。但许多情况下,民营企业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认缴罚款了事。长此以往,就在当地留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好欺负的印象,这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实际上,诉诸法律并不是那么困难,大多数东道国对国外企业投资持欢迎的态度,东道国的法律也很公正。只要企业的做法符合当地的法律,就应积极应诉,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三、规避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陷阱的对策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8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1.1有利于促进出口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产品价格降低,其中高科技设备的进口价格也会相应降低,因此出口企业对进口国外的技术设备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从而会加速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与此同时,一些技术落后产品出口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被逐步淘汰,能够最有效率地把那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管理不善的企业挤出去。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所形成的倒闭机制有助于加快中国进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1.2有利于出口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出口企业会加快转变经营机制的速度,增强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最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值,从长远来看,这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有利于出口企业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进口支持内需,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能够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也有利于国内出口企业更多地从国外进口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解决国内此类商品的短缺,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1.4有利于扩大直接对外投资。人民币升值会增大中国的资本输出以及投资实力,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国外投资建厂与参与兼并重组。中国企业对于国外并购会变得更富于竞争力。

1.5有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会使低价倾销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的同时增加进口,有利于减弱我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减少一些贸易伙伴国针对我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攻击,减少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2.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2.1消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人民币升值后,许多出口企业将遭受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和出口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原先只依靠低价和数量扩张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了。这将导致中国企业出口减少,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增长,进而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2严重冲击劳动密集型企业。人民币升值后的企业出口成本得到相应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出口产品大都是加工后的初级产品或低级制造产品,致使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不复存在,非常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对中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严重的冲击,进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2.3减少国外资本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国外投资者在中国投资办厂看重的是中国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人民币升值后一部分劳动力资本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会被抵消,加大外商在华投资建厂的成本和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致使在我国境内完成投资所需的金额增加,这就会严重影响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积极性,随着人民币升值很可能会加大资本外流的规模。

2.4出口企业持有的外币资产缩水形成资本损失。人民币升值会给出口企业带来汇率风险。众所周知,我国出口企业在抵抗汇率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许多企业甚至没有树立起基本的风险防范观念。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汇率发生了变化,这会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大的汇率风险。

3.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的对策

3.1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人民币升值要求企业要把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作为应对汇率变动的根本途径。同时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中间消耗和生产成本,以便保持利润并回避风险。同时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是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根本之策,出口企业必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的升级。

3.2通过提高产品质量走以质取胜的道路。出口企业要转变观念,将已往的立足于进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转化为以质取胜,走高端名品之路,进而实现从以价格优势竞争转变为以质量和品牌等非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出口企业要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带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逐步适当提高对外成交价格,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

3.3通过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提升市场竞争力。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面临的是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市场。企业要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要把转换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创名牌商标结合起来,用高质量来创名牌,用名商标来促质量。创立品牌后依然要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创新,保持名牌商标的生命活力,以始终如一的高质量来维护名牌商标的信誉,并依法保护商标,严厉打击商标侵权。

3.4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市场风险。人民币升值后,为了避免可能面临的市场风险,提高出口的稳定性并占有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企业必须积极有效地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完善的营销渠道以便充分掌握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化战略,细分市场,细分产品,根据不同国外市场的不同特点,开发新产品或新功能,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9

1.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思想落后。一些企业领导人市场经济意识较差,市场营销或不被他们认识和接受,或被他们错误地将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习惯于接受行政管理的旧体制,对进入21世纪的企业营销如何运作感到不知所措。

2.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低。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系统地读过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书籍,对市场经济理沦知识掌握不够。

3.市场营销目标低、眼光浅。有些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所涉及的范围狭小,同开展市场营销之前的销售范围相比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对打破市场分割,开拓新的市场,缺少勇气和谋略,甚至一筹莫展;有些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精神和扩大经营范围的开拓精神,满足于扩大企业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或将企业的产品限制在特定的行业中,不向相关的领域进行渗透和开拓,更没有生产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的战略眼光。

4.营销战略缺乏科学性。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营销战略的重要,但缺乏科学的策划和决策。个别企业领导在重大经营战略、生产项目上,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也不做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可行性分析,只凭某种经验、感觉和判断,甚至只凭自己的爱好,头脑一热,便匆忙做出决定,结果造成战略上重大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建议

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比较定型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其弹性的组织结构及较强的市场反应力等决定了其实施营销战略是一项创造性与风险性并存的工作,因此,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形成独特的营销战略,才能真正发挥战略的作用。建议可以选择以下的营销战略:

1)市场补缺者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和自身情况,可以选择既不向市场领导者挑战,也不追随其后,而是选择不大可能引起大企业兴趣的市场“空白点”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中小企业往往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与大企业争夺资源,结果是目标市场定位雷同,形成同水平恶性竞争。中小企业应该争取成为一个小的细分市场的“主宰”。

2)无品牌战略。

品牌策略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特别的收益,但是,创品牌一般要求专业的品牌设计,需要产品力的支撑,需要大量的广告、公关投入,更需要系统的品牌管理。这是中小企业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无品牌战略。做代工生产比做品牌更适宜于中小企业。

代工生产,是专门为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从事代加工。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一是可以规避大量市场风险;二是起步较容易,进入障碍小,投入小,见效快;三是有利于学习强大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造技术。该方法的不足是生产的稳定性差,命运自主权小,利润薄,发展后劲不足。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先做代工,然后边做代工,边做品牌,最后再以做品牌为主的渐进式发展之路。

3)专精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为大企业所忽视的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收益。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点,专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

4)依附战略。

中小企业仅凭自身拥有的资本、人才、技术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最终产品。因此,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挂靠大企业,主动当配角,生产配套零部件。中小企业的产品就成为大企业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企业的市场也就成了中小企业的市场,不但可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而且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为大型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配套产品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这样就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5)国际化经营战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外对各种各样的特殊的专业化产品的要求正在增加,国际化已是中小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业务内容。与大企业相比,在提供专业化产品方面,小企业有自己的优势。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销售活动,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拓海外市场。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商品出口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利用中间商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另一种是企业直接将商品投放到海外市场。

6)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以满足被忽视的市场需求为突破口,追求产品质量、服务、技术等方面独特的市场定位,建立在细分市场基础上取得比较竞争优势的战略。差异化营销战略所追求的“差异”是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是竞争对手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或服务。

中小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逐步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企业的实力与经验,成长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

7)“虚拟营销”战略。

“虚拟经营”,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核心的功能,比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要借助企业外部提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和大企业的差距之一是企业资源的相对缺乏,所以小企业应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中小企业的营销网络十分有限,可以通过虚拟经营,把产品销售方面的事宜交给一些在营销渠道方面很有优势的企业去进行。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其实际的生产活动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企业代工生产。

8)联盟战略。

战略联盟是当各成员达成共同利益目标时,快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当共同目标不存在时,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组建战略联盟可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作战,并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独立的专业化在竞争激烈和不稳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小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企业联盟,每一个公司专门负责整个联盟价值链的某一部分,而联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了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联盟可以是竞争企业的联合,也可以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如中小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一道,为了共同提高其收益而联合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但平均寿命较短。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公司整体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发展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系统战略指导思想,不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重战术而轻战略。

中小企业应该制定和实施以公司战略为指导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的主要构成包括市场细分战略,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以及营销费用预算管理。

对于综合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事关生死。现代企业经营是竞争环境下的经营,竞争的态势和格局,制约着中小企业营销战略选择和实施的有效性。中小企业战略模型的选择要在结合自身优势、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条件下,选择符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健平.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2]刘克宇.论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08).

[4]范明明.市场竞争新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营销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6,(28).

[5]韩蕾.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

[6]杨久亮.浅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J].经济师,2006,(07).

[7]杨德锋.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工业技术经济,2005,(01).

[8]宋宝华.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9]姜仁良.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03).

海外市场风险范文篇10

关键词: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参考标准;建议措施

2013年9月,某国商场遭遇袭击,造成共72人死亡,约200人受伤。该国缩减当年基础设施的投资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时该国工程市场开发的难度。因此,对于任何海外工程的市场开发人员,遇到类似事件或其他如、武装冲突、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影响到市场开发的重大危机后,如何有效地防范、应对、处置和消除危机,将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因势利导地把危机中蕴含的机遇挖掘出来,使开发工作少受或不受影响,甚至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1危机管理的定义

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受市场信息更迭、外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加之众多利益相关方形成的繁杂的组织沟通界面和激烈的商业争斗,导致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危机可以看作是风险的延续,因为海外工程市场开发过程中所有不被有效管理的风险和被人们忽视的风险都可能转变为危机,换言之,危机是风险失控的结果。然而,危机爆发后的处理结果却并不一定是负面的,这已被无数次例证过。也就是说,危机是危和机的共同体,一方面表示某种程度上的危险,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危机中孕育着机会,这也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危机管理是指为了避免危机爆发而采取的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或为了应对危机事件而采取的降低危机影响的有效措施,并化危为机,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利益扩大化。因此,危机管理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应对两方面,其中,事前控制是在危机出现前尽力消除潜在的危机因素,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事后应对是在危机爆发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危机带来的影响。

2危机管理的参考标准

风险管理、危机应对、利益相关方是危机管理的三个要素,因此,危机管理的参考标准应可表述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以危机应对为平台,降低危机爆发的负面影响力;以化危为机为契机,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实现利益扩大化。”(1)以风险管理为基础,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量化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也将是减小危机爆发可能性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危机管理的事前控制阶段,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或手段获取可靠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量化结果,并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措施和技术手段,达到风险可控,从而减小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目前,风险管理的发展已臻成熟,完整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已在普遍应用,本文不再赘述。(2)以危机应对为平台,降低危机爆发的负面影响力。一般情况下,危机的爆发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危机爆发后,人们能够控制和管理的并非危机的结果,而是危机的态势,所以说危机管理更多的是危机应对。对于危机应对的标准,简单来说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个中心是指以维护企业良好的品牌和形象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指以维护公众利益和真正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指:①争分夺秒,主动出击处理危机的时效原则;②真诚坦率,不说假话的坦诚原则;③要认识到谣言止于及时公开的公开原则;④积极担当,不推卸责任的担当原则。因此,依据上述标准,制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借助下述利益相关方的协助,积极落实,用以达到降低危机爆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力的效果。(3)以化危为机为契机,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实现利益扩大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因此,危机爆发后,无论是自行应对,还是联合第三方共同应对,都需将危机化整为零,找出其中的机会,化危为机,从而有效的转化危机的态势,转危为安。作为海外工程市场上的外籍企业,孤军奋战最不可取,在有条件联合信誉好、实力强、有公众信服力的第三方共同应对危机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让未直接卷入危机的独立第三方去协助应对危机,以此来分担危机带来的压力,从而实现控制危机的态势,平稳度过危机。当然,单从市场开发来说,打造利益相关方共同体,不仅可以起到安度危机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扩大市场人脉,为后续市场的拓展和所有相关方的共赢埋下伏笔。但是,危机爆发后,危机应对的过程势必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因此,从市场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是危机管理的良好状态。

3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的建议措施

政策导向,利益相关方,企业管理和个人防范是与海外工程市场开发危机管理密切相关的4个方面,就此建议如下。(1)顺势而为,减小市场风险出现的概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国内企业积极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等多种方式,谋求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因此,对于海外工程企业来说,“工商、共享、共建”的新丝路文化,无疑是海浪中的灯塔,为上述企业寻找海外工程市场的合作机会,指明了方向。(2)拓展人脉,打造利益相关方的航空母舰。从利益相关方理论来看,海外工程市场开发过程中,市场战略的重大利益相关者数量越多,关系越融洽,对于市场战略的实施越有利。尤其在有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市场开发时,由于经济条件差、医疗卫生设施匮乏等问题,此时利益相关方(如当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公众代表、咨询机构等)的应急帮扶作用便更加凸显。因此,海外工程市场开发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利益相关方的边界,会在企业在当地的危机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3)管理提升,不断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虽然危机爆发很难提前预测,但是危机爆发后的处理却更为艰难。因此,危机的防患未然尤为重要,但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约束,尤其是海外工程企业,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企业总部的制度很难适应所有海外市场的需求。因此,海外工程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系统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强化监督和落实,这应是海外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4)居安思危,把危机意识变成习惯。从个人防范的角度来看,海外工程市场开发人员周围存在非常多的高风险不确定因素,如人身安全保障低、遭盗被抢概率高、疾病发生就医难等。因此,海外工程的市场开发人员应重视日常风险因素的规避,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寻找可行的应急渠道,把风险规避和危机应对变成个人的习惯,做到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国家负责。

4结语

虽然2014年前文所述某国调低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计划,但我们仍在同年5月份顺利完成某标准轨道铁路建设项目的融资计划,除了公司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管落实措施和良好的社会关系外,更与国家的“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密不可分。因此,危机管理的最佳状态的标准应是在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邓庆阳.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比较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