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08-31 16:47:13

管理理论知识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效果

企业要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获得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水平进行优化和提升,这就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开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传授教育,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意义

1.1提升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构成比较复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能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从整体上优化工商管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2有效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架构,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就在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工商管理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开展的,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个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我的相关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凸显,这在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不同的学生在性格、兴趣和思维发展特点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过去“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的教学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自身的知识能力储备、自身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出发,对问题形成自身的看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1.5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最主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岗位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岗位工作中,学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要与同事之间进行紧密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行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培养。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教学仍然比较偏重理论,实践教学的力度不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仍然是引入一些企业案例对西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这些理论教学方法比较适合西方国家经济体制下的工商管理活动,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联系不够密切,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工商管理教学的效果并不高。其次,教学模式落后也是当前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笔记仍然属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讲解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理论知识的内容,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内涵并不了解。另外,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力并不高,很多高职院校的就是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教育教学活动的讲解和研究方面,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无法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有效地培养。

3提高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1科学选择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内容

科学的选择和确定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是要在了解当前国家经济社发展形势、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以及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背景、教学发展和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分析,科学确定新时期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教学的实践内容。另外,在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还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包括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基础架构、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够切实的提高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实践效果。

3.2创新和改革工商管理理论教学方法

创新和改革工商管理理论教学方法是提升理论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正确认识,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决定专业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要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或者是组织相关的实践参观学习活动,让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初步分认识,理解专业教学未来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对专业教学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对理论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将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应用到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其中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相关的实践案例开展理论教学的方法,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重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案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选择的案例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过复杂或者是简单的案例都不合适,案例的使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认知。模拟教学法主要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内容模拟等对现实的工商管理教学情境进行再现模拟,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场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团体等现实环境中,让学生撰写实习报告、策划文案以及设计方案等,对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现场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对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大环境发展来说,企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创新模式的发展,组织开展现场教学,能够让学生新时期的经济社会管理活动和企业管理活动有着更加直观的认识,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有效提高自身的理论实践能力。

3.3强化专业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要做好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教学,为学生创造深入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管理等实践当中,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强化专业实训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校企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高职院校要积极的转变理念,重视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教学,与相关的企业签订学生专业实习的相关规章制度,可以开展定向人才培养、企业管理项目实习等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学生也要积极的转变思想,要主动参与到学校提供的企业实训机会当中,通过企业实习感受实际工作氛围,注重自身综合能力、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与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要将自身在企业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要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相关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操作,提高工商管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3.4开展专业科研教学活动

除了要做好实训教学强化工作以外,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还要对学生的实践科研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的活动当中,在专业科研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等对理论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指导自身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特别需要注意和优化的,教师要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论文对自身的综合理论实践能力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为未来的就业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3.5优化和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师是主导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效果。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中,教师是理论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体,是开展理论实践教学的引导者,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的发挥教师的职能。因此,要采取措施对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水平进行提升。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在社会实践当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将企业管理者、经济活动参与者等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引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要自觉的开展学习,对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不断的积累,通过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教学。另外,高中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室管理使用能力等,为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教学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改革教师考核测评制度,多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都纳入到教师能力测评当中,通过绩效奖惩考核方式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进行刺激,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可靠的教师队伍保障。

4结语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既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针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偏重理论、教学模式落后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不断优化和提升工商管理理论实践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

作者:张科 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宏伟.实现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探讨[J].商业文化,2014(29):225~226.

[2]赵薇.工商管理教学中如何理论联系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2):311.

[3]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1):31,36.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2

一、以合理的结构为读者呈现冶金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

该书的一大特色是其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该书整体结构分为两大情境,情境一是冶金企业创新与发展,情景二是冶金企业管理实务。冶金企业创新与发展主要是为了让初学者了解冶金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知识海洋中为读者指明航向,从而把握企业管理知识学方向,进而构建稳固的冶金企业管理知识架构根基。企业管理实务则是在知识架构根基构建完成之后,从多方面为读者呈现冶金企业管理具体内容,从而让读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冶金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境一主要包括五大任务,即管理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与企业组织、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阐述了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代表性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古代和当代管理的基本思想。发展理论模块内容环环相扣,让读者清晰地了解管理理论的由来及其基本原理。现代企业与企业组织介绍了现代化企业的概念、特征、构成、类型以及其运行职能活动,通过阐述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组织形式和基本内容,全面系统地为读者呈现了现代化企业的主要内容,从而让读者对冶金企业有了基本认知。任务三阐述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及企业管理特征,结合冶金企业管理实际,让读者能够掌握管理职能在冶金生产中的实践应用。该书从含义、原理、过程、方法等多方面对现代化企业管理职能作了详细的论述,让读者能够结合冶金企业实际情况,说明管理职能、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职权在冶金企业中的具体应用。企业经营战略部分以经营环境介绍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特征、类型、主要内容及其实施与控制方法,让读者能够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掌握战略选择和制定方法。情境一中五个学习任务一环接着一环,内容衔接紧凑,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让读者能够快速地构建冶金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情境二是冶金企业管理实务,主要包括产品开发、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质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财务管理、能源管理等十三个任务。情景二的主要内容是在情景一构建的基础框架下详细阐述了冶金企业管理具体内容。通过管理实务介绍,以此来丰富知识体系架构内容,让冶金企业管理知识架构更为完整。每一个任务的内容论述结构相同,主要包括知识要点、技能达标、先导案例、知识链接、先导案例解决、知识拓展、实践经验、本章小结等。该书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布局,为读者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冶金企业管理知识体系架构,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冶金企业管理理论知识。

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企业发展方法

该书十分注重冶金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以此为冶金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一方面,笔者在每一个任务论述中均引入了先导案例,以先导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先导案例存在的管理问题,结合案例学习理论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该书在每一个任务中均总结了实践经验并配以相应的实训演练,让读者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掌握实践技能,从而提升读者运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的先导案例是笔者通过精心挑选而来,与每个任务内容相匹配,主要有以下两大作用。其一,先导案例呈现的内容与理论知识相契合,并针对任务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按比例分析题,通过结合实际案例中企业发展现状,让读者带着实际管理问题学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二,笔者在每一个任务内容阐述之后,针对案例分析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方式,让读者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案。例如,情境二中任务一是新产品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工艺准备、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策略、产品创新的含义和分类、新产品的特点和划分以及产品的创新、设计过程等。而该任务引用了“创新跟进的策略”作为先导案例,充分体现了新产品创造的重要性,与基础理论知识相呼应,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的实践经验部分是在理论内容阐述之后,让读者利用理论知识思考冶金企业实践问题,如情境二中任务一提出“冶金企业稳步发展的战略与企业注重产品创新的战略是怎样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一问题。而实训演练则是为读者提供实践思路,通过冶金企业案例选择、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等,使读者具备运用理论知识参与冶金企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例如,书中生产管理任务中的实训演练,以培养读者生产现场管理能力为目的,制定了工艺布局、规章制度等相关实训内容,并要求读者出具生产管理调研报告,从而提升读者实践应用能力。

三、以技能为导向为读者系统地呈现冶金企业管理实操方法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3

一般来说,本科生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的任务。因此,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一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它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大学本科生一般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异。高中教育是基础知识的教学,课程数目较少,在三年时间内学习固定的几门课程;而大学教育课程数目较多,往往在一个学期内需要完成数门课程的教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周期变短,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发生较大的改变。第二,大学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考以基础理论测试为主,高中教育所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高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大学教育则有所不同。在大学教育中,理论知识教学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第三,与土木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不同,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项目管理的教学更侧重管理理念与方法。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授课时,更多的是从相关专业领域出发,重点介绍具有自身专业特征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而经济管理专业涵盖面较广,其专业性与土木工程等专业相比较弱,因此该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更注重一般性理论知识与方法的教学,更关注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以及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二、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延伸的今天,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重要性日益显现。项目管理是研究项目活动中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的学科,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由于认识上的欠缺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传统的项目管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该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与基础方法为主,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如果只一味地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一方面由于学生刚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对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有限,且缺乏实践经验,而大学课程与高中课程相比进度较快,因此难以很好地接受与消化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第二,教学多采用理论加举例的方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由于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然而,项目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无法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培养实际管理能力,积累实战经验。而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讲理论头头是道,一遇到现实问题便束手无策,严重偏离现实情况。第三,缺乏对具体行业或领域相关项目管理知识的介绍,忽视项目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虽然经济管理专业涉及面较广,但在教学过程中若只讲解项目管理的一般性知识,而不以具体的行业或领域为背景,泛泛而谈,那么讲授的知识将过于空泛,学生也难以了解实际行业或领域中的具体管理方法。此外,项目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若忽视项目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的介绍,将不利于学生对项目管理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把握。

三、项目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开放性特点,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育的特点,提出如下教学改革建议:

1.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融合经典案例

从现象学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应悬置既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假设,回归课堂教学事实本身,而案例教学就是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项目成本管理、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等,搜寻与设计相契合的案例,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案例的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即基础理论、典型案例分析、随堂问题。其中,通过基础理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相关环节的基本概念、内涵特征、管理方法等知识;通过具体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随堂问题,检验学生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上述三个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进行灵活安排:既可以以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开始,也可以以用随堂问题引出基础理论知识,更可以用经典案例引出后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

虽然实践教学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可以转变思路,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首先,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来弥补实践教学的欠缺,如运用ERP沙盘模拟的形式开展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教学。其次,可以利用学生生产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在学生生产实习之前做好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如依据教学大纲,设计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确保实践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可以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一方面科研项目是项目的一种,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加深对项目管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3.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目标管理理论,即通过激励手段促使任务完成者按照要达到的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努力完成任务。目标管理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全员参与,依靠人的“士气”提高工作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实施教学,通过目标管理的落实,能够构建系统且完善的目标体系,组织、控制并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传统单向灌输理念向全员互动合作参与思想的转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改善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结合实际细化分解目标,要么设定的目标过高,使得学生感觉假大空,难以实现;要么目标设定得过低,起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目标毫无价值。(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性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价值观念得以形成,对于事物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目标的制定,需要增进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对各方意见进行集合,增进教育双方的互动交流。但实际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目标设定的合理性不足,教育双方之间互动不到位,仅仅是上级对下级做出指令,学校统一对各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目标加以制定,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状态并不理想。(三)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人文关怀不到位。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态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引导,给予学生应有的关注和关心,尊重和爱护,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目标管理落实未达到应有的情感激励力度,师生、生生情感交流不足,人文关怀不够,这就使得对各项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未达到预期效果,无法有效协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遵循目标管理理论要求,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尊重,通过人文关怀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原则

(一)教学目标管理的全程要以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受益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强化和提升,才算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以师德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进而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教导,内化思想,从而更为积极主动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倾听学生的学习感受,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完善教学。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知识视野有时会超过教师,这就更加需要教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扮演主角,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目标设定与实施要具有层次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就业与婚恋和为人处世态度性格的形成等,皆涉及广泛而繁杂的知识,合理有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素质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管理,确保具有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内化,循序渐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以递进式分层实施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专业课需求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例如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划分为文化教育、马列主义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教育等几个层次,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基础层的文化教育,深入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教育,促使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知识教育则要根据学生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三)目标实施效果要具有考核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教学目标推进,教师设定的目标应该有利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目标考核应该分为初期教育效果检验、中期教育效果检验及最终教育效果检验,各个阶段的考核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随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过程性的目标教育效果考核能否顺利推进,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目标制定初期即将教育效果检验纳入其中,有侧重地进行目标设计。为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检验,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应将目标实施的要素、教育活动效果呈现、对学生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标准,教师根据这个判断得到的信息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适时调整,力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1]。(四)目标实施预期效果具有可实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引导教学,能够有效达成对学生的激励,通过激励,实现目标管理预期效果,进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目标制定、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时刻努力。激励效果的实现,主要看学生能否从思想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接受目标的激励,教师还应该深度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给予学生学习压力,同时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放松,做到收放有度适合学生的接受心理,进而达成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管理理论的运用

(一)制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阶段,有着多层次、多元化的目标,在党的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可充分体现目标管理理论的价值,立足本校办学特色,关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内外部优势条件进行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加以科学制定。这就需要科学预估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保证目标的未来性,深入调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保证分析的系统性,合理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化管理。为促进总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个体目标进行细化,逐层分解总目标,加以落实,强化个体对于目标的认识,开展可行性分析,增强师生的归属感,保证对于目标形成清晰认识,并作出合理规划,教师依照目标管理理论进行纠偏,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二)执行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待目标制定后,需要落实。目标管理理论应用阶段,核心在于目标执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依照目标要求,上下配合、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在目标管理中需贯彻自我控制思想。自我控制的落实,能够促使教育者依照自我目标责任及要求,实施自主管理,以改善教育成效。在执行过程中,通过自我控制,能够激发教育者主动意愿,促使其积极行动,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不断努力[2]。(三)成果评价。以目标执行为支持,客观评价目标制定情况,对目标管理经验进行总结,为后续循环提供参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基于目标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加以明确规定,保证评价活动的客观。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单一的量化或者定性化评价方式不够准确,人具有主体性,思想也相对复杂,人的思想是变化发展的,单一评价方式不具备适用性。这就需要在目标管理理论运用过程中,采取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协调的方式,统一个人与社会,确保教育活动的完善化;目标评价阶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关注教育效果与个人成绩,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先进表彰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四)目标管理循环。待完成目标管理一个循环后,以目标管理为核心,以过程及效果为指标,进行总结与科学评价,以便下一阶段目标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情况,要总结实施成效,分析原因,对目标管理中的新问题进行整理,及时就信息做出反馈,以便顺利制定新目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可通过目标管理理论的合理化运用,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确保与时代要求相符,有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凯.目标管理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20(01).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5

工程管理基础理论是指在工程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持续性、大众性等特点。这一基础理论所容纳的人文科学有工程学、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社会实践学、法学、体系工程等。尽管这些仅仅是基础的理论知识,但却是在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的最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它们的存在,推动了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工程管理核心理论

任何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都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核心理论,而工程伦理学、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便是新型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它们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旧的理论知识,二是在历代工程管理人员的经验总结,是真正的精华所在,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完善的指导性文件。

(1)工程伦理学。工程伦理学是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之一,作为工程管理的指导性文件之一,它是一门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建设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学科,是核心理论或基本理论,是研究工程中人的地位和作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相关学科。通过总结工程伦理学所有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将工程伦理学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

(2)技术经济学。大众意义上的技术经济学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之前,运用先进的生产定额,考虑经济发展、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等问题,对项目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国民经济评价,以寻求最佳的投资组合。

(3)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有其独特的规范、层次和沟通体系。任何一个组织的人集合体,组织是一群拥有着相同的目标,相互关联的人的集合体,如何能够使组织健康稳定的发展,就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分配原则,给组织的每个人公平的表现平台。

3工程管理应用理论

(1)工程规划技术。常常用于工程的战略性发展规划,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抽样分析法、评估法和估算法。

(2)工程决策技术。常常用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和国民经济评价。

(3)组织协调技术。我们所采用的定额等方法进行项目价值或者成本估算时,都必须要有合理的生产组织和合理的施工条件。而这里的协调,则主要是协调各个工人小组之间协调统一的施工,材料按规定的额度进行使用。可以采用协调法和权责分配协调法、按劳分配法等。

(4)风险分析。这里的风险,首先在技术经济分析阶段,我们就需要找出造成不确定因素的原因,即所谓的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在风险造成损害时能够及时的处理。可以采用相关数据分析法、风险转移技术和风险利用技术等。

(5)信息化技术。信息管理是建立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能够接受并妥善的分类处理各类信息,整合各类信息所反映的内容,才能达到工程管理的严谨性要求。可以采用数据库技术和全球定位体系技术等。

4工程管理外延理论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

一、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实背景

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与其他的本科院校相比,更加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总体而言,独立学院的生源基础较差,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弱,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来说形成了一定的障碍。目前,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努力提升广大青年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是独立学院商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和讲授侧重于学生管理学基础理论的传授以及管理实践技能的培养,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二、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有利于提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的重点在于管理学基础理论的教授与传导,目的在于为管理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与知识准备;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和提升商科经管类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解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实务问题。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管理实务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管理理论联系管理实际的实践价值,验证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的现实效果,达到在管理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现有管理理论的认知目标,最终实现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从而真正地有效提升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有利于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管理学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商科管理类课程,管理学理论的传授须以现实的管理案例作为课程素材,同时任何管理理论都需要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进行验证和完善。在开展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过程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管理学实践案例和管理实务的具体问题,深刻体会管理实务工作的具体环节和程序,逐步提升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论基础较弱但实践尝试欲望较强、知识面较广,有效开展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突显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优势,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管理实践能力。

(三)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实践创新能力

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切实提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间接地提升全社会的实践创新能力。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出发点,以管理专业实践、管理专业竞赛以及创业管理活动为主要实现途径,以解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问题为主要目标,有利于从根本上强化全社会的管理实践意识、提升全社会的管理实践水平,形成务实、稳健、开拓、创新的管理风尚,推动全社会实践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

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侧重于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独立学院的“母体院校+社会组织”这一特殊办学模式为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资源,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也丰富多样,现从专业实践、专业竞赛以及创业管理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科学安排专业实践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商科经管类基础课程,而且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实务工作紧密关联,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实现形式多样,包括真实管理案例研讨、实地管理调研、暑期管理实践、毕业实习等不同时段和不同环境的课程实践平台。真实管理案例研讨主要安排在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确定案例—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总结分享”的程序,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共同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行管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实地管理调研以收集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求和管理工作问题为目标,了解企事业单位当前的整体管理现状以及业务管理水平,为后续的管理改进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素材支持。暑期管理实践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主要安排在暑假期间进行,鼓励和安排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暑假期间深入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管理见习、管理助理等形式实际参与到一线的管理工作中,亲身体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现况,感知管理实务对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履职要求和业务期待。毕业实习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环境条件。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实习中,经管类专业学生可以以企事业单位的应聘者和准员工身份实际参与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将自身专业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运用于执行所在单位的管理工作任务,同时在真实的管理岗位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促进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积极组织专业竞赛

在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可以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将管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管理实务工作的良好平台,不断提升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和职业经理人素养。为了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创新意识和管理实践技能,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和管理业务内容,开展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学科竞赛活动,比如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员工模拟招聘大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结合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证券投资技能大赛、会计专业技能大赛、财务知识竞赛;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企业法律顾问技能大赛、企业ERP沙盘模拟大赛、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广告策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通过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各种专业实践竞赛活动,可以有效实现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拓展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平台,有效增加实现管理实践创新的机会和环境,可以使得经管类专业学生在参加各项管理类专业竞赛的过程中通过团队互助、共同探究、方法创新等问题导向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提升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水平和独立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鼓励参与创业活动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人文管理;科学管理;实践意义

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是针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而兴起。两种理论关注教育管理中的知识问题、道德问题和伦理问题,围绕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就高校教育管理而言,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显然是普遍追求和采纳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也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一、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观点

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实在教育管理领域对实证主义科学管理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管理观。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不重视组织及其结构,而是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不关注人的理性因素而是关注非理性因素,对人的理性关注的不是认知理性,而是价值和伦理理性。概括来讲,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以人的主观价值为基础。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纯客观的,研究者的主观价值不可避免地渗透于研究的全过程。同样,人的主观价值取向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于教育管理过程。第二,教育管理组织不是一个纯自然的客观实体,而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社会实体。组织结构并不是教育管理的重心,对人的管理才是核心。因此,只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是对教育管理组织不全面的认识。第三,管理和决策不仅涉及人的认知理性因素,还涉及到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主观价值、伦理、情感、意志等。人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两方面,而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这两方面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第四,教育管理者应具有真正有用的管理理论。技术培训是不可或缺的,但却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管理中复杂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有时候仅凭技术型的解决是不够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不仅要为他们的理性行为负责,还要我他们的主观价值、伦理行为和非理性行为负责。因此,应该对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以价值为导向的技术培训。

二、高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的误区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意识到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但总体来看很多高校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方面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误区,亟待进一步讨论和厘清。高校教育管理中人们习惯将人文管理和科学管理对立起来,似乎两者是水火不容的。然而从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发展史看来,这两方面是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两种教育管理观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混沌同意、并肩战斗、针锋相对、渐趋融合的发展过程。落实到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应该是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逐渐融合的过程。科学管理体现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求真、求实、求证的科学精神,人文管理强调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包括对人的价值、尊严、人格的重视。高校教育管理中出现的另一问题是,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人文管理与科学管理并非对立的个体,而是统一的整体,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着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相对立的情况。这种片面和曲解不仅反映了高校管理者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理论知识学习,更应该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运行的统一。

三、高校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的实践意义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耳熟能详,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却鲜有用到好处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同样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处于尴尬境地。高校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人文管理的实践意义,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落实贯彻。教师既是管理学生的主体,又是学校管理的客体。教师的双重身份要求高校管理者需要尊重教师的人格。管理者要相信教师既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能很好地完成学生的课堂管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在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学生是一个有个性、有尊严、有主动性、有发展潜能的个体,对学生的管理也需要贯彻人文关怀。要坚决反对强制式教育、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感受,甚至任意践踏学生的尊严的不人道行为,应该让学生在教育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感,得到情感的鼓舞,实现知识和人格的全面发展。管理者应该在制度制定和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重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第三方面要注意的就是课程管理的人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授予,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要在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学生应该对这些问题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课程内容还应该坚持通识教育的原则。人才的全面发展应该接受科学、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识教育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把知识内在的逻辑统一性加以整合,把知识结构加以综合。既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有考虑到社会需要和课程本身的逻辑统一,从而使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实现自我。科学化的人文管理模式无疑是高校教育管理的理想模式,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更加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批判地借鉴和吸收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合理主张,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的融合和统一。

作者:王勇 张楠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锦明,胡平凡.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探析———兼谈我国中小学人文管理的误区与改进[J].中国教育学刊,2008,02.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8

我所学习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在大学的几年当中我已把理论知识牢记在心了,为将理论知识实践到工作中,从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ab公司进行了工程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自己,我将我所获得的成果写下了实习期自我鉴定。

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展开了自己的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程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员工的指导,对于别人在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工作中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

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生活上待人诚恳,作风朴实。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实习是我步入社会前的第一课,教会我怎么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各种事情。虽然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看到的只能是工作的一个侧面,学习的只能是一些初步的方法,但这些对于我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9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深入,新时代我国饲料企业的地位逐渐凸显,促进了饲料企业管理工作在新时代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然而,在实际的饲料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存在着工作设置不符合企业经营情况以及激励机制不够透明公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新时代饲料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必须及时引入具备创新型特点的饲料企业激励机制,促进了新时代饲料企业产品研发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使激励机制新模式在饲料企业中得到更好地应用,发挥其自身价值。《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是由陈静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类书籍。《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经贸类通用系列教材之一,其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院校以及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以及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管理学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还可以作为各企业对于相关员工进行管理学工作培训及管理工作自学者的参考用书。《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梳理总结了前人对饲料企业管理工作激励机制相关研究的先进经验及成果,并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趋势,在工作形式上参考了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编写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借鉴及创新改革。《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在每章开头设计了饲料企业管理的实际案例,并通过实际案例对饲料企业的激励工作及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结合实际案例中的实际内容,引出了其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章节的主要内容对于章节开篇的管理案例和管理问题改革方向及改革手段进行了深层次分析。为了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本书各个章节中提到的企业相关管理理论和激励机制,本书还通过实际管理案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每章之后,还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管理案例学习,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对于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及探索研究,此外,《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还设计了实践与运行环节,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本书每章结束后,根据本章所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根据相关条件设计管理实践条例,并使学生通过相关要求撰写与之对应的管理案例实践报告,对其案例设计进行细致分析;其次,本书还针对饲料企业的管理工作激励机制,专门设计了管理运营设计环节,并且在整本书中的各个环节内容之中进行渗透穿插,并使之贯穿全书。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激励机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而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企业管理机制,我国对于激励机制的定义为: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一种企业管理活动,激励和约束作为一种互补的辩证关系理论是相互对立、并存的一种关系理论,对企业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对管理活动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索及研究,在当今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中,常用的激励机制主要有理性人才激励机制、薪酬奖励机制及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饲料企业管理工作激励机制通常有激励目标、激励主体、激励对象、激励机制设计运营商环境资源需求分配、效果评价和激励分配等关键环节。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具有多层次、多阶段特点的管理运营工作体系,积极激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为饲料企业内部员工塑造良好的竞争秩序,积极发挥创新能力。《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饲料企业对其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激励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是饲料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饲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中的激励工作机制进行创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改善低效运转的工作状态,也有助于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为员工设置激励工作目标,激发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为饲料企业的管理工作制定工作标准,推动饲料企业生产工作的规范性及标准性,以激励机制为导向,积极鼓励员工发挥自身潜能,为饲料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竞争秩序,积极发挥员工作用及创新能力,为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饲料企业通过设置激励机制,有助于引进更多完善健全的人才,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学习潜能,使员工能够获得工作培训及工作学习的机会,使员工具备独立思考意识及创新思维,给予饲料企业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最后,激励机制是饲料企业文化的最好呈现,激励机制有助于使企业员工形成向心力及凝聚力,使员工始终处在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之中,通过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引导企业管理人员摒弃“任人唯亲”的传统工作观念,使饲料企业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趋势,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通过客观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与员工沟通有利于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饲料企业提升其整体效益,积极为饲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饲料企业管理工作体系激励工作模式的设置中,尚存在以下三点主要问题:首先,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匹配。在许多饲料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没有将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激励机制进行结合,忽视了激励机制对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的激发引导,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激励机制与企业发展情况不匹配,为企业的运行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使饲料企业的员工产生了一种离散式的心理倾向;其次,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未实现透明公开化。部分饲料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会夹杂个人情感及主观意识,导致了考核结果存在不客观、不准确的问题,使企业的激励机制缺乏透明公正性,导致了企业员工工作心理的不平衡,人才流失量不断增加;最后,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足以激发员工的心理期待感。企业在设置激励工作措施时,应立足于员工的心理层面,符合员工的心理期待感及满足感,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激励机制并未与员工的心理层面挂钩,导致了激励措施与员工创造的实际价值不一致,导致饲料企业人才管理体系僵化,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不足以激发员工的心理期待感及心理满足性。《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饲料企业对其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激励工作模式进行创新,首先可以完善企业福利工作制度的激励机制。福利激励制度自古以来便是饲料企业在新时代创新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我国饲料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完善的福利薪酬工作制度,以平衡员工之间的心理。一方面可以建立福利薪酬激励制度,将薪酬制度与岗位晋升机会挂钩,让所有员工凭借自身能力获得晋升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激励机制,促进企业激励机制的灵活化转变,逐渐减少企业管理层领导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激发员工的创造力,让饲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自身价值,促进饲料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最后,饲料企业还应立足于关键技术的培训,在饲料企业中设定具有高技能含量的薪酬激励制度,帮助饲料企业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饲料企业人才数量及人才分配工作体系的优化。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饲料企业对其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激励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其次,饲料企业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企业绩效管理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有助于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传递及分析数据信息,为绩效管理提供经验指导和经验参考,为饲料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饲料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记录和加载员工入职前的基本信息数据,同时结合领导主评及员工自评,发挥大数据记录方式的优势,尽量消除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此外,饲料企业要时刻关注大数据技术中信息数据的可变性,及时了解员工心理、能力的变化,让企业通过大数据信息及时掌握员工流失率、员工工作潜力等信息,使饲料企业的激励机制适合员工个人特点,饲料企业的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得以完善,为饲料企业绩效管理考核工作机制的公正性提供质量保证。《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一书指出,饲料企业对其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激励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最后,饲料企业可以构建人性化的精神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模式带动员工提高个人工作绩效,精神激励机制是饲料企业员工满足自我价值的终极激励措施,包括工作自主权、工作晋升机会、企业文化培训和情感关怀等。精神激励机制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此外,饲料企业在贯彻落实激励机制时,还应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渗透,重视员工的自身潜力,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使命感,在饲料企业之中营造具备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综上所述,饲料企业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赏罚分明、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来帮助饲料企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有效的激励措施可以让饲料企业员工保持有效行为,杜绝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并且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日常工作中,从而帮助饲料企业达成战略目标,实现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姚蕾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理论知识范文篇10

今年开始,我在某工程公司附属单位ab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ab公司,隶属于某工程公司。该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一级、房建二级、市政、水利水电三级、地基与基础一级、钢结构一级、机电设备安装一级、商砼与预制构件二级、勘察设计甲级、计量二级、建筑材料试验甲级等资质。公司现有正式职工3000余名,先进的工程技术装备千余台;拥有2.6万平方米的高层办公楼和30多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码头和4万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2001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ab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服务品牌、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