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04

高中生论文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测验对象是黑龙江省阿城市一中2004级高中生,测试时间是2004年9月。从所得的有效问卷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的抽取方法是分层随机抽样,每班抽取20份问卷(男生10份,女生10份),共220份问卷。

测验分析采用的工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SymptomCheckList90),即90项症状校核表。使用的测验版本是汪征宇的翻译本,测验采用五级记分。将所抽样本数据录入电脑,利用SPSS11.0社会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

研究得出,症状总均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学生有3名,占总人数的1.4%。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检出的人数是45人,检出率是20.5%。据表1可知,各因子均值(M)由高到低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性>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恐怖。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对初中到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很多学生第一次住校,而且进入省重点高中,学生强强相遇,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2.高中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

从表1可知,高中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高中生样本的躯体化因子显著高于常模(p<0.05),强迫极其显著地高于常模(p<0.01),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p<0.01)。从各因子得分排序来看,位于前三位的在高中生样本组依次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常模组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

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躯体化和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强迫是指主观上体验到源于自我的某些观念和意向的出现是不必要的,或其重复出现是不恰当的,但又难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加以抑制,从而引起强烈的紧张和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某些重复动作和行为。这种强迫的心理问题也可能引起“躯体化”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躯体化。

科学地休息和调控情绪,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闲暇时间有自己的爱好,在饮食上注意调配等措施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强迫和躯体化问题。

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

由表2知,各因子≥3分的检出率中,男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性、恐怖、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抑郁、焦虑、偏执3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经过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男女生在抑郁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见表3。

从各因子分≥3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有学者研究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女生在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男生,反映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女生大多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上脆弱、敏感、多疑及自卑自轻,她们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生多,因此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结果同国内有关研究是一致的”。总之,性别的差异是生物基础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有待深入研究。

三、建议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对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心理室,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学生实际上是赞成学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笔者对阿城一中2005级398名学生的调查显示:47.5%的学生赞成学校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赞成课堂心理教学的占24.6%,赞成集体心理讲座的占27.9%)。

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报栏咨询、网络咨询等等。

3.各学科教学渗透

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要认识到智力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理。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通过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加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扩展了心理教育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各学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为此,心理教师不应将自己封闭于咨询室中,要积极与广大学科教师、领导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学生心理资料的收集意义重大,许多资料具有保密性,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收集和管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过程;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

学生心理档案收集要全面,既要有班级和学校的团体资料,又要有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既要有数量化的资料也要有非数量化的资料。最为重要的是要从积累的档案资料、数据中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存贮档案,要为师生和学校提供及时有价值的反馈,为有效开展高中生心理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校园守望者:教育心理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2

关键字:英语写作模仿英语教学

一、前言

模仿是人类认知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类获得一种生存技能的基本手段。从一些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和画家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天才,在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之前,都曾对自己的老师或某种风格进行过刻意的模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明了模仿在写作中的作用。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模仿是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模仿在英语写作中的功能

1.1模仿在语言习得中的功能

提起模仿就不由让人想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条件反射原理的影响,这一学说认为,语言习得是刺激-反应过程,S-R(Stimulus-Response)。语言习得是不断模仿和强化的结果。

实际上任何孩童在学习语言时都无法避免对身边亲人的模仿。他们在模仿过程中逐渐明白语言的力量并因正确使用语言达到了自己的某些要求,获得了最初的成就感。这种感觉又强化加深了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现象,在关键期内,孩子心理发展迅速,学习兴趣高,接触事物的敏感度高,并且掌握牢固关键期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可朔性最强的时期,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学前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孩子对语言十分敏感,语言技能的获得显得轻而易举,令人称奇而一旦错过关键期,语言发展就失去了最佳时期,甚至将来都可能难以弥补,遗憾终身。那么在这个时期我们都应该注意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语言环境,孩子的语言宝库需要源源小断注入新的资源,父母应提供大量的语言信息,要注重语言信息符合孩子各个阶段不同的要求。如在孩子18个月前的听音、发音阶段,提供正确的语音;在孩子2岁后大量获得词汇阶段,引导孩子阅读图书,图书是孩子语言的重要源泉,蕴涵大量优美、规范的词汇,其他如儿童电视节日、动画片,都是学习词汇的贡要途径此外,还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获得生动、具体的词汇。通过儿童在幼年期对语言的模仿,可见模仿在语言习得中的功能是在幼儿时代就体现出来了。

那么在拥有母语之后,再学习另外一门语言,模仿是否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与二语习得理论习习相关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中找到答案。曾经风靡一时的听说法就是以模仿—强化训练为主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在众多的外语教学流派中,二战期间为适应形势而快速培养外语能力,以句型训练为主的听说法(AudiolingualMethod)在美国应运而生。由于战争需要速成一门外语,因而将复杂的语言现象归纳为具有代表意义的句型。为了战争的需要,同样有很多人需要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美国为了抗击当时最强大的德国,情报员甚至军官不得不学习德语言,在不能完全抛弃母语的环境下,虽然母语当时既给予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障碍,但他们能在母语的环境下速成一门第二语言。这可能既是出于爱国,也是出于人的本能模仿发挥出的巨大潜力。

由此可见,模仿不仅是母语习得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非自然语境下的外语学习,学习者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范例,在模仿、对比分析中掌握语言规律,才能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

所以我们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同样属于拥有母语后的第二语言的学习,因此,模仿将是这个学习中最为有利的手段。例如:在学习写作“怎样做一个好学生”(Howtobeagoodstudent)的过程中,老师可能会用一个范文作为写作的参考。在整个写作的参考过程中,学生应该不会是单纯地学习到了怎样成为一个好学生,而应该知道了类似“怎样做一个----”的整个文章的框架以及一些常用的短语等。所以这就表现出模仿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绝对不是按部就班地抄袭,而是通过模仿产生自己的见解,并能融会贯通,能通过模仿来产生创新,并应用到今后类似的文章写作中。

1.2模仿——创造是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

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从人开始有意识时起,就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写作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它是一种技能性活动。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这种书面表达能力。就这种能力的形成、发展的规律而言,一般要经过积累—模仿—创造二个阶段。在积累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特别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为写作储备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要把他转化为写作能力,中间一定要经过模仿。人的精力总有限度,如果学习任何知识都要避开前人的经验,自己去发现、创造,一般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普通学生?更何况又是与汉语不同的英语写作?它们之间不仅语言上千差万别,而且语言表达的思维模式也不同。不通过模仿是很难以学到的。

英语写作上的模仿就是依照一定的范文学习制作文章。英语写作教学中,给学生写作提供范文,并通过范文的讲解剖析,使学生获得文章样式的清晰形象,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学生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掌握了各种表达要领,并逐步做到融汇贯通,进而学会创造性的独立表达,就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文章来。学生这种由积累到模仿,再到创造的写作能力的发展规律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写作实践的全过程。

1.3模仿是写作教学中最有效的环节

模仿作为一种写作训练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模仿训练,有利于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

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知识为指导,以范文为借鉴,以能力综合为重点,坚持知识、范文、习作相结合,注重抓好范文这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模仿环节。我们认为:首先,我们所说的模仿不是片断的,而是完整的模仿,是使范文在学生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鲜明的印象,以便作为模仿写作的具体榜样。其次我们所说的模仿是符合英语写作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高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主要是短文和专门文体训练,其模仿包括从文章样式到立意、选材、结构及表现手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较高层次的。根据不同文体和题材,“以例示人”进行训练,其效率将会是快速的。第三模仿符合高中生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那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将被证明是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写作“快乐的一天”(Ahappyday),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范文例如:“我的美国之旅”(MyjourneyofAmerica)等类似的记叙文。通过模仿“我的美国之旅”(MyjourneyofAmerica)等类似的记叙文学生就会明白“快乐的一天”(Ahappyday)是记叙文,而且能模仿到整个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一些承上启下的常见短语等等。而且在立意上学生可能会通过模仿产生创新的地方,在表现手法上也可能会各有不同,当然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模仿过程,是不能过急的。

三、模仿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在写作中要善于抓住模仿的转化功能

模仿不是抄袭,关键是要抓住模仿的转化功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鉴;不善学者,刻舟求剑。”我们写作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模仿借鉴,并在模仿借鉴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先得“规摹变化之诀”,然后才有“化腐为新之功”。因此,正确运用模仿,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首先要创造模仿的前提,掌握模仿的步骤和方法。模仿的前提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写作知识和一定的表象储存,使他们对自己所写的文章占有较充分

的材料,对主题和体裁也有较明确的确定。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模仿才能得以施行。因此,写作教学中有必要逐步介绍并让

学生掌握基本写作知识,即从标点符号的使用,到连词造句、造句成段、连段成章及写作技巧等,还要认识和识别不同文体和体裁的短文,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

征和模式。

我们运用模仿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首先,精心挑选不同体裁和题目的范文,并确定模仿的内容、形式及类别。好的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比对学生作反复解释都还要清楚得多。一般同一体裁的题目提供两篇以上的范文,让学生懂得即使是同一现象,也能有不同形式的描绘,以激励他们独立思考,进一步培养独立写作的能力。其次,充分理解范文。模仿以理解为基础,同时加速理解到使用的过程。我们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一般地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详细地介绍范文的体裁、写作手法和技巧、它的主题思想、情节发展顺序或关系等,教会学生对范文充分理解和体会,从而把握其中的思想脉络、构造网络及写作技巧,并不断从范文中得到启发,产生创造的欲望。“范文启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第三,加强模仿训练。主要办法是“一对一”模仿写作,熟记多练。一般计划是:一个星期安排一个题材、一至二篇范文,先教师课堂讲解,然后学生课堂上或课外模仿范文写短文,这中间,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课外批阅学生习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挑选优秀习作张贴出来作示范,供学生欣赏学习,对差的习作,一般个别指导,安排重写。通常,写作教师可以在每星期安排一种类型的写作,数量在3-6篇不等,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制定。比如在一个星期中指定要求写说明文,就可以定很多不同的题目,比如:我的母亲(Mymother),我的朋友(Myfriend)等等,象这种类型的范文特别容易找,所以可以给出很多的范文,首先应该使学生懂得在同一种说明文中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描绘,比如在描绘母亲时,可以写母亲的勤劳也可以写母亲的慈祥等等,在技巧运用中既可以使用事例(example)也可以使用抒情(expressone’semotion)等等。其次应该让学生多多甚至多背诵有利于写作的范文,这样才能做到烂熟于心,并最后融会贯通。最后老师应该在范文的模仿过程中时刻指出学生的不足,指出是哪里不足,应该怎样模仿、怎样修改。

2.2培养模仿思维,提高模仿质量

人们常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写作?一种回答是学生需要学习写作(learningtowrite),另一种回答是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学习(writingtolearn)"对许多教师来说,后者已经取代了前者,他们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发现意义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模仿思维也要靠长期的努力发现,在熟悉原有模板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更新、更合适的模板来应用于写作,在写作中应用模板而又高于模板,用心磨合,大胆取舍,提高模板质量,培养模仿思维。模仿写作也是英文写作的一种有效途径,模仿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种有益补充。也许有人会认为模仿只是承袭别人的旧说,不会带来进步和提高,这是低级模仿才会有的情况,只有我们形成模仿的思维,真正抓住模仿的精髓,才能避免走上形式主义的岔路,做到高级的模仿。

2.3谈“模写”训练

模写主要训练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它们是框架模写、结构模写、表达法模写和短语模写。框架模写是指对文章的整体布置进行模仿,但在作这一模仿前,学生应首先确定文章的体裁,假定一篇文章的题目是“HowtolearnEnglish”从题目上判断,这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文章,全文的中心是“How”文章共分三大部分,即:引言(Introductorypart)、主体(Body)、结论(Conclusion)。在引言部分,作者应以开门见山的风格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观点并推出解决问题应具有的方法,进入文章主体时,作者以置主题句(TopicSentence)于段落开头的形式,从时间到空间,从简入繁,以适当的事例来推进作者对所列举方法的阐述,在结尾部分即结论部分,作者以再陈述的手法形成首尾呼应,再一次点题。了解这几点之后,当我们着手写这篇文章时,我们可模仿教材上说明文的框架,这种框架模写能确保文章扣题、主题鲜明、层次分明、逻辑性和说明力度强。结构模写(Imitatingofstructure)结构模写是指对句子各部分如何形成一体的方法模写,这里的结构主要指文章的篇章结构,篇章结构可分为线性结构(LinearStructure)和层次结构(HieraticalStructure),句子之间在意义上无主从关系,而是直线发展的线性结构,日常对话通常是一种线性结构,而层次结构则指句子之间在意义上有一种主从关系,主题句和辅助句(supportingsentence)的关系就是一种语义上的主从关系。所以同学们在模写训练过程中无论是框架、结构、表达法还是短语都应该先思考,先找出模写的对象,之后才合适地模写,而不能模的文不对题。而且在模写过程中应用脑模写而不是用手模写。真正做到模写一次学会一种方法。这样才能使模写训练得到一定的效果。否则也只是做无用功。

结语:

模仿写作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国内外语言习得和二语习得研究也表明模仿在语言习得中的功能,包括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适当使用模仿对提高英语的各项技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指导的模仿写作训练还可以弥补学生平时写作训练时量的不足。模仿写作由于有范例的制约作用,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母语思维习惯的干扰。学生可以随时从范例中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越过翻译那道障碍,直接用英语思维作写,在用英语组织自己思想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范例的分析和模仿,学生不仅会很快掌握英语文章的思维模式,还会较为牢固地掌握文中涉及到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词语的搭配习惯。因为实践运用是最强化的记忆。在应用中记单词比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通过模仿写作熟悉了英语文章的结构模式和展开方式,掌握这一点也能提高阅读能力。再难的文章只要掌握其文体特点,也能理清思路,抓住文章要点。当然,模仿写作也有其局限性。其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和抄袭的区别。模仿绝不是抄袭。抄袭是不加分析地照搬别人的东西,特别是内容,并当作是自己的东西以获取某种利益。抄袭是一种欺骗行为。模仿则是一种学习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技能。外语学习中的模仿写作是为了跨越不同语种之间的思维和其表达方式的障碍,达到掌握另外一门语言的目的。两者的出发点的目的截然不同,学生模仿的只是一种风格,一种表达方式。即使有时学生会照搬范例的原句,只要用得恰当,仍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整段照抄不可等同起来。

总之,模仿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而实现正确模仿写作教学主要靠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所以整个模仿写作过程应该由我们的英语教师来控制,做到适当、适度原则。

参考文献:

蔡昌卓,刘振聪,2002.,《英语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C].广西师范出版社

程静英,1994,“英语写作教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提出策略和途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今天,我们面对着一个崭新的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着眼于人才的培养,是各国走的共同之路。因为人类面临的诸多竞争其本质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毋庸置疑,决定21世纪各国命运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培养人的素质的问题。在20世纪末,抓住了机遇,就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发展性教育的思想下,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四有”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视对高中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学生在唯智主义的束缚下,过度地竞争考分。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背离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地重复操练,消退着学生人格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精神和丰富性。同时,在师长们的过度地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又缺乏对真正的与生活意义的理解,面对严酷的升学压力和现实的生存竞争,滋长着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和不良行为。其中还有一些人,甚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以至于不假思索地毁灭自己,伤害别人。

一段时期,学校德育已异化为“智育的附属”,用灌输的手段和,进行思想和道德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内在需要,成了一种单向的强制性的灌输过程,学生完全成为被塑造的客体,只需要听话、服从,其效果是外在和短暂的,因为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必然导致学生的厌烦和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培养的学生“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却仍不这么做”。因此,在现展性教育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策略,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充分让每一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共同发展的可能。让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观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能够去运用和适应。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升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二、培养高中生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的策略和途径

根据本人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以为,现展性教育理念下,高中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做到使学生:树立一个信念、增强两个意识、培养四种精神、学会五个关心。

(一)、对国家树立“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首要前提。

高中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学生本质增强的时期,此时多数学生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即将对自己的未来作出重要的选择。他们的人生逐渐定向、个性基本定型,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因此这时通过引导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信念,是使其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信念是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精神支柱。当今学生中有的学生理想信念出现了危机,重智育,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符合时代潮流。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爱国,对社会主义有高度责任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因为我们的事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实践。那么,怎样才使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呢?

1、积极引导、正确教育使学生感知。当代学生处于改革开放年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网络信息带来了各种思潮和观念,对中国近代现代,特别是中国传统引导中国人民探索奋斗史了解不多,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巨变了解有限。因此,我坚持利用各种渠道,如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结合一些重大的历史纪念活动,开展“读史明志,振兴中华”的主题活动。特别是利用文科班的优势和历史学科教学的优势,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近代现代史内容方面的书籍或伟人传记,利用班会进行读书交流;在班里成立了“中共党史杰出人物的资料收集”兴趣小组,通过对党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了解,更多地了解祖国,了解党史从而确立起正确的信念。

2、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党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利用性学习开展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和历史展览馆,布置学生利用假期,了解家乡的变化,真实地感受今天的中国是成千上万的仁人志士求索奋斗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从而坚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另外,还通过树立身边的优秀学生的典型及典型事迹展览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努力使自己成才成人,即一个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二)、在诚实守信的规范要求下,开设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学生学会“竞争与合作”,这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

对待他人的态度,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就是如何懂得正确认识他人。现代社会充满竞争,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会与他人交往相处的能力则是更重要。而诚实守信,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是基本要素。

我们充分地看到:未来的社会,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打破了原有的地区国家格局,全球正在走向一体化,但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了空前的张扬,不可避免,在利益的驱动下,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在无情的竞争面前,要勇于接受善于挑战,既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必须正确地认识他人,既要公正善良、正直友爱、是非分明,也应有较强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具备竞争和合作的能力。而要培养学生正确地与人交往,首先要使学生做到对人诚实守信。在教育活动中,理直气壮地讲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美德,缺乏诚信的人际交往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最终自己也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明确地让学生懂得:未来的竞争和合作是在一种更有序和更规范的道德和的约束下进行的,诚信不仅是自我做人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上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当今社会的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的缺点不可忽视。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增强竞争和合作的意识,在具体班级管理中,我强调了以下四个方面:

1、引导学生不回避竞争。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首先要让学生形成的意识。尤其是高中学生即将面临社会的选择,将升入大学或走向社会。我们更应该让他们树立这种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除了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讲课外,我还专门从图书馆找来一些资料,向学生发放,请回已毕业的校友来座谈,然后结合一些社会实际和背景资料,组织讨论,使学生看到,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竞争又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必须面对积极准备。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的学习中开始学会竞争,参与竞争。

2、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主动参与竞争的意识。如鼓动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学校的学科竞赛、球类比赛、和其它一切评比活动。在班里,要求每位同学都给自己找一个竞争的对象,或学习上的,或班级管理上的,甚至是某一门学科的,从而在班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为了培养全体同学的竞争意识,在班里还确立了班干部轮换制,方式是自我推荐,竞选上岗。期限是半学期。结果,许多同学上台演讲,自我介绍,自我推销,竞相展示自己的优势才能。更令我意料之外的是,竞选演讲那天,好几位平时看上去很内向的同学事先没有报名,临时上场演讲,参加竞选。通过这一过程,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提供了机会。效果很好。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辩论会等形式,教育学生未来社会的竞争成功者,依赖的不是权力、金钱、父母、朋友,而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不损人利已或以不正当途径方法达到目的。具体以每学期的考风考纪教育为主要形式,针对有些学生的作弊现象,在班里开展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意识是错误的,启迪学生去思考。如班上有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在一次期中中,由于对自己的答案吃不准,而向前排同学传递了一张纸条,前排同学没有理睬,事后向我作了汇报。我向这位同学了解情况时,她说我其实是已经复习好的,只是考试时对自己没有信心,吃不准答案想确定一下,言下之意她认为这不是作弊。我没有简单批评和处分了事,而是让她想想这样做对其它同学来讲是否公平,然后,经她同意,以不提名的方式在班里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假如考试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应不应该?经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自己的实力,进行公平的竞争,而不能走不正当的捷径。这位同学也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向我表示要加倍努力,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和水平,以证明自己是成功的。经过努力,这个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二名的成绩,而且和第一名只相差一分。

4、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合作是竞争的基础。因此,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必须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国际性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突出地谈到了,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同样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工作中我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实践:首先,以创建优秀集体为目标。因为优秀集体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会共处,从严格意义上讲,优秀集体不仅是内部团结,更重要的是崇尚合作。在创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和学会为别人着想,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口号,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二(3)班连续被评为校“学习示范班”和“管理示范班”,本学期又被评为“文明教室”和“文明班级”。而优秀班集体形成,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善于合作的价值和快感。其次,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社会实践的争优活动。要求小组的每一个人都共同承担相应的任务,组织一次活动,有人负责策划,有人负责节目编排,有人负责环境布置,也有人负责宣传和邀请嘉宾、领导等。通过这种经历这种共同完成任务的活动,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还有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出黑板报进行评比,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以小组为单位编历史小报和班刊等等。这样班里涌现出了一批“小小活动家”。学校一些大型活动中,总少不了我班的一些同学参与策划。

(三)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精神,这是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

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从培养基础道德入手,而培养基础道德,是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纪律的关键。因此,培养基础道德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学会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而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方面,单靠说教及强制的措施行为是难以奏效的,这就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也首先要他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自律。

1、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以行为规范要求为基准,培养其“人格自尊”精神。人格自尊是规范基础道德的前提,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说:自尊需要属于四个层次。就是说,一个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时,才会产生自尊的需要。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为自我实现需要,也就容易从他律走向自律。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基础道德过程中,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要避免在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实行一管到底,对一些学生行为规范出现的偏差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过多。而要从学生的自尊问题去思考,激发学生希望成功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自尊和要求别人对其尊重的自尊心理。才会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合乎公共利益。这实际上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本。所以,在班级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班规,然后,要求每个学生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21世纪临中人的形象应该具备哪些道德品质,作为临中重点班的同学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

2、倡导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培养其“处世自重”的精神。未来社会充满着挑战和竞争,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利诱惑,或面临各种价值的选择,而要成为能立足于社会的现代人关键在于处世自重。即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原则,不自高自大,不亢不卑,诚实,平等态度处世待人。高中学生无论在心理和生理上正处于走向成熟时期,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会处世这点上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处世自重的引导。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处世的重要性。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我采取了班干部竞选轮换制,给每个学生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其体验人际交往的锻炼。特别对于哪些性格内向,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同学要多加鼓励,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竞选进行锻炼,使这些同学在工作中认识到与别人打交道的重要和艰辛。班上有位同学,由于家庭的,性格孤僻,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不会干,没有别人那样的工作能力,还老是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我通过多次找她谈话,并以自己在高中时的亲身经历鼓励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还动员其他同学鼓励她,举行了“夸夸她”为主题的班会,让同学夸她的优点,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终于报名参加了竞选,并当上了班长,并在工作中表现很好。事后她对我说:“从小我就害怕与别人打交道,当上了班长后,也只好硬着头皮学会与同学和老师去打交道,从而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了,也学会了怎样尊重人。”其母亲高兴地对我说:“现在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懂事多了。”其次要让学生获得学会处世的一种能力,即获得以后能否适应环境,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因此,我尽量找机会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搞卫生;上街道帮助美化、保护环境;组织学雷锋小组上街服务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社会上各类人打交道。很多学生不再怯懦和自卑,变得自信,知道了自己是社会的普通一员。

、3、抓好良好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自主学习”的精神。的,终身将是人一生必须面对的,因此,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当展性教育理念下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更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其关键就是要学会具有一种在各种环境和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其次,除了满足书本的学习外,还要学会在社会中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从中汲取养料,弃恶扬善,锤炼自己。从培养能力的角度讲,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判断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是否符合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的能力;有与教师或其它学习者进行协商的能力及监控学习调整学习态度、动机等情感因素的能力和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为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从每学期开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习目标和实行目标的具体措施,鼓励每个学生能充分调动自我的学习阶段性。期中考和期末考后,让考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通过班刊、班报的形式向全校作宣传。就德育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主要的是对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

4发挥“内因”的作用,使学生达到行为的自律。从心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没有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要求,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的形态称之为“纪律”。反之,外在教育影响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并在尔后的言行中自觉地体现这种内化的影响,则称之为“自律”。学会做人的关键是在“做”即行为本身,我们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修养,关键在于发挥“内因”作用,而强化以自省性、自控性、自励性为内容和目标,达到行为自律。真正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稳步向前发展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具体做法如下:(一)不断自省促使学生对自己行为作出评价。所谓自省就是让学生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观察。自省过程也是学生对自我行为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各种素质发展有了一个自我评价和反思的积极要求,通过学校的道德品质考核和班级的行为规范量化考核记载,建立学生的自评考核制度,通过班级日记的形式,一天一评,值周班干部和值日班长共同考核,一周利用德育课时间评议一次。这样不断自省内察在行为自律的导向上是积极有效的。(二)从抓学生平时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冲突事件入手,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控,以达到身心修养的成熟境界。中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是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无论是知与行矛盾、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渴望得到尊重与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矛盾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控制自我要求和情感欲望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在球赛和运动会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激动的倾向,或者因此而发生的一些冲撞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懂得“礼让三分”“三思而后行”重要。在讨论中,有同学举例说:在国际比赛中,当我们的运动员输了,还是彬彬有礼,显示了人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假如反之又将如何呢?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我们都应该理智地对待,做到凡事“三思而后行”,这是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素质的体现。(三)让学生不期自励,使学生在人格上不断迈向自我完善,以达到行动自律的最高层次。通过每学期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行为规范方面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自我激励。

(四)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会五个“关心”是培养良好道德素质重要途径。

人与人的交流有其功利的一方面,而更多的是要关注非功利的一面。学会关心他人以及获得关心,获得尊敬是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人格完善的基础。关心是一种智慧、一种感情、一种境界,培养这种情感,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了这种情怀便易于达到这种境界,便会提升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它充分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于今天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了人类对自身价值和教育功能的再认识,即反映了特征,又体现了人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永恒的追求。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笔者认为,应该把其提升到责任感高度认识,它应当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家庭社会承担责任最终对人类的责任。“善其身”是为了“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是中国青年学生的追求目标,在现代社会是个人的成功要体现个人的价值观,更要突出社会价值观,即将个人的未来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联。

1、学会关心他人,包括学会关心集体中的他人、同学、老师等。同学老师每天都朝夕相处,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弘扬“我为人人”的风尚。在实践中我采用了“诱导法”利用班级学校中家庭比较困难或家庭不幸的同学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心。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放弃一次品尝麦当劳、肯德鸡的机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帮助身边的同学战胜困境;利用学校与山区临目中学结对子的时机,发动学生拿出压岁钱,给山区学生买一本书。班上有位同学,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母亲在她读小学时就出走再嫁,父亲在她上初二时不幸病死,多年来她一直和七十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根本没有来源。但她非常坚强,靠着亲戚们的资助和同学老师的帮助,考进了临中,又考进了我们这个文科重点班。当我把她的情况在班上一说后,同学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用各种方式表示对同学的爱心和帮助。现在每逢过节,总有同学给她礼物,每逢她身体不适,同学们都争着陪她上,还有几位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约定每个学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给她缴付一半学费。而这位同学也通过关心班级、关心老师、关心同学来报答同学恩情。以此在班里创设了温馨、和谐、平等、友爱的人际氛围。其次采用了激励法,对于学生中能乐于助人、友爱团结的先进事迹和个人常常予以表扬。在班里举行了以“关心”为主题的班会后,我倡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结果第三天,班里出了一只“爱心百宝箱”里面有剪刀、胶水、订书机、墨水、圆珠笔等等。一调查,原来是班里的杨波同学为了方便大家做的。我及时表扬杨波同学。

2、学会关心家庭,孝敬长辈,为家庭负起应有的责任。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求索取,不愿付出,更有甚者,对待父母冷漠,缺乏孝心、关爱。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能爱他人,爱国家,爱人类。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把家务劳动的情况作出自评,家长复评,作为品行等第评定的依据。又如要求学生记住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份生日礼物,给父母一个惊喜。结果,我一下子接到了很多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好象一下子懂事多了。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孝敬父母和关心父母的快乐。有位同学在周记中写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给我过了十七个生日,今天,我要给妈妈过个生日。我亲自上菜场买来妈妈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还用自己的压岁钱给妈妈买了一块漂亮的丝巾和一束鲜花……,在烛光中我看懂了母亲边的白发,看懂了父亲眼角的皱纹,看懂了父母眼中噙含的喜悦的泪水,十七岁的我终于体会到了“百善孝为先”的真谛,终于体会到了父母快乐的原因。我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这些真挚动人的周记,勉励学生珍视亲情,学会善待家人,进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爱心推及他人和社会。针对有些同学在家中的特殊情况,我还把这种教育推及到家庭,让家长配合教育学生。有天早上七点十分左右,我接到了一位家长的电话,她一开口就一个劲地向我道歉,说都是她不好,因为感冒吃了药睡过头忘记叫醒女儿,害她迟到了。听完了她的诉说后,我问她:“你是否每天都这样叫她的?”她说是。我说:“为什么不给她买个闹钟呢?”她说女儿说闹钟她听不到的。所以,今天迟到了女儿不高兴冲她发火了。我向学生了解情况时,这位学生也理直气壮地责怪母亲。我觉得这是学生不关心父母的典型表现,自己犯错误自己不负责,而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同时也是不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为了让全体同学受教育,我把这件事放在德育课,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迟到应该由谁负责。通过讨论,使同学认识到必须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应该把责任推给父母,更不能让父母时时为自己操心,这也孝敬父母的一种表现。事后我还和这位学生的母亲交流了看法,提出必要时要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也培养她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只有这样,以后她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关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她将来拥有一个健全的品格。家长听了后很感动表示要配合我,而学生也表示要改变坏习惯,自己负责。并请我帮助监督。一段时间后,她母亲又给我打电话高兴地说孩子再也不需要她叫了,有时还给她烧好了早餐呢。每年的三八节,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夸夸我的妈妈”的活动,增强了学生和父母间的交流。

3、学会关心国家,即关心国家的大事,国家的发展和前途。作为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一直以追求高分数为目标,学校也往往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因此造成了一些学生只埋头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孤陋寡闻。认为这些与考大学无关,学之无用。所以不少学生可以满口流利的,可以考出高分,但缺乏爱国热情。为此,我结合建国、建党周年的活动,进行了伟大祖国成就宣传活动,要求每一位学生收集资料,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利用学科的有利条件,通过学生编成的历史小报,向全校展览,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又进行了兴趣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纪念,让学生从身边寻找变化,举办了一次《家乡的变化》的摄影展览;结合香港、澳门回归,开展了香港、澳门历史地理知识竞赛;还利用文科班的特点,针对一些时事热点如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中同加入WTO、9?11事件及化等问题开展了辩论,开设了“203论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养成了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发展的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学会关心社会,即关心社会的人和事,包括相识的和不相识的,直接参与和未参与的。作为一位公民,应具有公民的意识,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团支部组织班志愿队在双休日和寒暑假日走上街头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首届森林博览会召开期间,班里组成了志愿者队参加了各项活动;得到了较好的评价。

5、学会关心人类生存发展,即关心环境、、生态乃至地球。关心人类命运是关心的最高层次是终极关怀。注重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环保的关注,利用黑板报进行有关环保知识的宣传,以增强环保意识;还在班里开设关于临安锦城镇的环保问题的性学习课题,组织学生对锦城镇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和节能灯制造对环境污染等问题情况作了调查,并向市政府提出整改的建议,得到了市政府的肯定,既增强了学生的关心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开展了一次题为“拯救地球”活动,通过学生调查,整理编剧以小品形式进行表演,收获不小。

三、培养高中生道德素质实践策略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策略,最终目标达成是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即让学生懂得我应该做怎样的人。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在具体实施这些策略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促进德育的内化,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问题是“学会”,让学生成为德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促使受教育者内在的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进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境地,其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化过程。内化的重心是在实践。学生接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教育,必须经实践检验和鉴别后才能化为自觉要求,从而在实践中成为行为。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尽可能地创设环境途径、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潜力得到开发,促使其持续发展。而不能以简单的内容或单纯的灌输取而代之,忽略学生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班主任的活动方案要精心准备,内容要“实”,切忌“假太空”有形式化,表面上轰轰烈烈,而最终一无所获;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循序渐进,防止急功好利的短期行为。

2、教师在工作中必须用心去教育即做到“以心教心”。“师爱”是促进教育优化和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以爱心和诚心为教育学生的出发点,对学生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情以理,导之以行;必须以细心和耐心为教育学生的基本点,通过细心的观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做到“心中有人”,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必须要以恒心和信心为教育学生的关键点,对部分学生的反复无常现象,要有进行持久战的准备,切忌半途而废。

3、教师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和机制,在德育内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指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一个指挥者,更不能以自己的想当然设计和要求去指挥学生,而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学习一起受教育。在工作中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公平客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4、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人格培养,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良好的师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

5、学校的德育活动和教学活动安排要多为班级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感染学生,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隐性功能教育学生。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6、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班级还是教师都应该有一套公证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要遵循层次性、发展性、长期性的原则,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主要书目:1、《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宋崇鑫、葛大汇主编

2、《教师能力学》

3、《教师成功的秘笈》——创新教育八法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4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5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归纳了如下几种高中生的不良心态:

一是狭隘抑郁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对人对事斤斤计较,稍有不顺即烦恼,遇事也好猜疑,闷闷不乐,对人冷漠,成天愁眉苦脸,不能自解。A生是一位男生,就其成绩来说属于中上,但其心态却较差,常常为调动座位动脑筋,有一次体育课手表表壳被一个同学无意破坏,便要那个同学赔一只表。此类学生心胸狭窄,成天脸上少笑容,一副“成人”的样子。如另一位男生B,总认为现今的教育体制不科学,使学生少了玩耍的时间,阻碍了他们个性的发展,作业本或书上的扉页等处大多写的是“一切顺应自然”之类的话,甚至有一次课堂上当面顶撞老师的善意的批评。这类学生心态的形成往往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常常出差,缺乏家庭应有的温暖和正常的引导,思想显的幼稚。

二是虚狂型心态。此类学生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任性,好表现,逞强显能。曾有一男生C,入高中时,自己主动申请担任班学习委员,也确为同学学习想过办法,如利用晚自习请成绩好的为其他同学讲题,但该生总爱把名次成绩拿来与成绩低的同学比,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一旦遇到挫折就受不了。班委改选落选后,他便更任性了,一切以我为中心,老师批评不得,否则一趟子冲出校园,情绪极不稳定。此种心态形成原因可归咎于现今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引导无方一味地迁就,不切实际的吹捧。

三是神经过敏型心态。表现为喜怒无常,一点小事也会耿耿于怀,胡思乱想,容易把偶然当成必然。如路上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老师没有看见便没有还礼,于是便认为老师瞧不起他。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一时的疏漏出了错,便认为老师不负责任,以偏概全。此类学生的心态大多是由于父母溺爱所致,也与有的老师盲目宠爱学生有关。

四是自卑与怯懦型。表现是做事言行紧张,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脸红筋涨,手脚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其口头禅是“不行”“做不好”等。这类学生女生居多,其中也不乏成绩较好的,农村的学生比例较大。

针对以上几种不良心态,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引导矫正,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现在归纳如下:

一是情感触动法。要用真挚的爱代替那种一味嫌弃厌恶,以情动人,减轻受挫学生的紧张或痛苦情绪。如对自卑型,老师不能歧视他们,哪怕是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多肯定,少否定,以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减少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二是转移注意法。注意发现心态不健康学生的其它长处,有意识的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其积极性,并故意制造一两次偶然的失误,让他明白偶然是难免的,也使之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那种狭隘的心理得到扩张,恢复理智的行为,使他们的注意转移到另外一些方面,以免再因受到挫折不能自拔。

三是制造挫折法。这里的制造挫折是在适当的时候有意制造一些意外的小小的挫折让学生的心理受“损”,使其心态受压,得以磨练。如临时更改主张,临时抽问,突然考试,即兴讲演等,这种半途易辙看似使学生心态受伤,但实际上时间稍长其心理承受力较以往大多了。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常用,且度要适当,过后要给学生讲明其用意,不要让学生误解。公务员之家

四是视而不见法。学生一旦受挫,情绪极不稳定,最容易出现一些违反班规的事,此时对老师来说主要问题是调节他的心理状态,对违反班规的一些小事可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更不要当众批评,数落错误,要看得惯他们的“过失”,勿再使其心理受伤,再培养其健康的心态,而一旦此种心态固定下来,那些违纪的事也自然会得到遏制。

五是开展集体活动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如开展“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造班歌,唱班歌。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帮助。

六是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网。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6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一切行为和表现都源于学生的意识。在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过于强调学生的服从和被动接受,在教学中总是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方式方法剥夺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就会被当成扰乱教学而被评判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环境不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土壤。近几年来实施的教学改革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束缚,积极主动地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长时间训练,让学生无时无刻都保持创新意识思考问题。

二、让高中生具有创新性观察力

高中生对事物的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学生如何观察和观察时的取向直接影响观察结果和能力培养倾向性。学生在观察时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培养创新性观察能力,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由于语文学习中常常需要观察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因此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观察中教师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偏离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教师得出的结论,还是观察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让高中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新思维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所不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需要教师培养,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自己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对学生开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以问题为抓手,创设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历一段时间的创新思维锻炼,一定能使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让高中生具有创新性学习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至效果,更关系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则学生的受益将和努力程度成正比。重视创新性学习方法和策略,训练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研究,更要注重学法探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渗透创新教育,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事。学生学习方法的取舍和掌握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规范。所以,教师备课时,首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特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学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次,教师上课时,教给学法。通过教师课堂上有目的的示范引导,帮助学生较快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7

1.高中生物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实验设计要遵循实验的原则。首先,实验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试验教学的时候,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在选择实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科学性的材料、运用科学性的实验方法、使用合理恰当的实验原理。除此之外还要满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其次,实验设计要严谨,在生物实验进行时要保证实验设计的方案没有漏洞。最后,实验设计要简易,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要保证实验所需的材料能够容易获得,实验的操作步骤简单易懂,避免实验所需时间过长。除以上几点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可行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以及实验条件一致性原则等。

2.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属于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任何的探索都是从问题开始出发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就是要通过实验来提出问题的假设,用实验来解决问题,用实验来得到正确的结论。由此可见,高中生物实验的设计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难点。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并且不断的提出问题,在引导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以及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学生与老师相互提问。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设计的时候,还要不断地优化创新生物实验的设计,在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利用控制单一变量的原则来不断地调整实验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有效地保证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高中生物实验的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结果的分析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实验分析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尝试着去分析实验的结果。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学生能够得到其他同学的解答后恍然大悟。对于学生一些较好的想法和提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实验结果一般都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实验现象,在生物实验中出现的真实状况,是获取实验结论的重要依据。假如教师所做的生物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那么结果是唯一的,同样结论也是唯一的。假如教师所做的生物实验属于探究性实验,那么结果就不再唯一,且每一个结果都将得到一个结论。一般高中生物实验结果的分析,问题出现最多的实验就属探索性实验,通常表现的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实验的结果与实验的结论不一致;其次,教师在进行实验分析的时候不全名,没有正确且准切的分析实验结果出现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教师在实验分析时语言表达不准确,甚至出现结果与结论颠倒的现象。通常生物实验结果分析使用的语句都是“如果……那么说明……”首先阐述实验的结果,然后再阐述得出的结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实验重视的不仅是实验的技能,更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尤其是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设计和分析出现的相对频繁,并且所占的比例和分数也逐渐呈上涨的趋势。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一些好想法和意见,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8

高中生物教学中最主要的知识传播者是教师,这也是影响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关键。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得知,大多数高中生物教师认为人文教育只存在于人文学科之中,不属于生物科学的范畴,所以对生物科学几乎没有涉及。还有些教师认为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好相关的科学知识,不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只有少数教师意识到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将人文教育渗透到生物教学当中。又因高中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张,教师往往没意识到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常常被忽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让学生从单一的书本教育,走向全面发展的道路。教师也要在教中学,把自己在教学中理解到的人文精神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在知识领域有更大进步,在身心发展上也有所提高。在生物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生物科技在发展上的弊端。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人类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酸雨、沙尘、雾霾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高中生物教师,责任更是重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品格,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在生物科学上有很好的建树,但人文教育缺乏,这对学生本身和国家发展都不是一件好事。

三、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1.教师观念的转变

想要使人文教育真正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之中,首先高中生物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不再把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作唯一职责,真正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如何把生物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使学生接受这种新式教育。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人文教育。

2.学生观念的转变

高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更是国家未来的支柱,所以,在对其教育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作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对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由于市场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失业率也很高。只有改变现状,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多种岗位的需求,从而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3.生命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人文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深刻理解生物学的内涵,将所理解的内容全部渗透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如:通过讲解“人类遗传病”中的各种病症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意识到做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是幸福的事情。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

4.美学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教师要向学生展示生物学当中的美学价值,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认识到生命中美的存在,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内在美。如在讲解DNA时,让学生体会到DNA的结构对称美和科学的严谨美。

5.辩证思想及生态知识的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9

高中学生一般年龄都在15~19岁之间,为了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一)通过分组座谈:共收集到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684条。(二)无记名问卷调查:抽样对三所非重点学校高中学生发放了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其中高一310份、高而295份、高三226份,收回率100%。(三)对前来心理咨询室320人次的咨询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二、情况分析经过对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反复分析研究,我们认为非重点学校的高中学生基本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智力水平相对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增强,思维活跃,喜欢变化,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但相当部分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表现懒散。各年级无明显差异。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流行时尚信息好奇心强,接受快,但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学习方面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当问到“你自习课或晚修时,多数时间在做什么?”,回答“做作业、看学习有关的书籍”占65%,有25%在“看与学业无关的课外书”,有10%在“玩手机、聊天、睡觉、无所事事等”;当问到“空闲时你怎么度过?”,回答“看学业有关的书”占55%,有30%在“看小说等、上网”,15%在“宿舍睡觉、聊天或无所事事”。由此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课余时间很少投入到对学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中。前来咨询的学生也反映,他们的部分闲暇时间都是在看漫画、小说或闲聊中度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虽然高中生的成人感、渴望自立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仍然难于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一旦离开了老师的看管,家长的监督,虽然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但部分同学学习自主性差,有目标无行动,得过且过混日子。

(二)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心理冲突明显,在学习、生活上表现有很强的上进心,但行动力不够、自信心不足。各年级无明显差异。

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由于他们面临升学、社会化等课题,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更加明显,同时随自身体验的增加。当问到“你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如何?”回答一般或差的同学占67%,回答较强或强的同学只占33%,学生的自信心普遍不足,因为他们都是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过去的不成功经历带给他们的是自卑等负面情绪体验,自我评价比较消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在咨询中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别人为什么老是议论我?”,对处理人际关系缺乏自信。在问到“你想提高个人素质吗?”这一问题时,有65%的人回答“想,但缺乏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虽然想上进,想提高个人素质,但现实中缺乏行动力。在学习中也常常出现自己理想的学习成绩与目前状况之间的差距。“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老上不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希望尽快提高,但在学习困难面前又缺乏勇气和恒心。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成绩的提高不如想象的那么快,就容易处于一种慢性焦虑状态,对现状的不满。有些同学甚至出现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症状。也有些同学的目标定得太高,又在现实中却缺乏行动和恒心,而不能实现,引起内心的冲突。

(三)学生的社会情感日益丰富,理智感、审美感发展日趋成熟,友谊感、道德官有了新发展。但的情绪反应强烈、不稳定,具有两极性。

对“你会经常情绪低落吗?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90%的同学回答“会”,原因有学习不好、同学关系不好、情感问题等。学生在这一时期的情绪感受性显著提高,常常容易兴奋,兴趣较易转移,意志易动摇,情绪反应强烈,有时一个眼神,可以使他们闷闷不乐,一句表扬,又会使他们受到鼓舞,感到激动。他们的情绪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容易走极端,情绪高涨时像火山,情绪低落时又像冰山。取得成绩时,兴高采烈,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遇到挫折时,又会悲观失望,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另外,由于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表现出否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否定的倾向表现为他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喜欢怀疑一切,他们内在的不满情绪使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想反抗、唱反调。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经常处于不愉快、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尤其是他们面对各种难以应对的新情况时常有各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感到一种莫名的烦恼。

(四)学生性意识有了显著的发展,早恋现象随年龄增加有上升趋势。

在回答“你认为在我校学习期间谈恋爱是否适合?理由是什么?”这一调查问题时,认为合适的高一有20%,高二有31%,高三有35%,随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认为合适的理由有:早恋可以使双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进入青春期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渴爱有个异性朋友伙伴等等。究其原因,一是高中生随着身体的成长和性生理成熟,他们的性意识萌动和发展。他们正处在向往和接近异性期时期,他们对性的问题感到好奇,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对异性感兴趣,喜欢接触异性,倾向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二是在充满憧憬的初中阶段,没能进入重点中学,原来有意无意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得以爆发,渴望通过恋爱让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三是一些学生生活学习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远大的理想,对是否能够考上理想大学迷茫,感觉到生活太单调,于是想找一个恋爱对象来充实空虚的心灵,寄托自己的感情;四是从众的心理,使早恋现象随着年级增加,有上升趋势。虽然一些学生进入高中时表示全力以赴认真学习,考取理想大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周围的同学谈恋爱,就会产生困惑,自然会激发恋爱意识和行为,原先的信念就动摇了,有些同学会觉得别人谈而自己不谈,别人会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没本事,产生危机感、失落感,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于是自己也加入到恋爱队伍只中。

三、教学的建议

(一)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以“刺激S—心理过程O—反应R”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心理过程O,它的实质是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心智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人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性倾向性动力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动力源泉。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并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贪玩的、不自觉的、不成熟的,同时又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及巨大发展潜力和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学生求知成才欲望是主流,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激发。教学中吸引学生听课是第一,只有让学生听的课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诱发学生愉快、轻松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行动,进而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相反,压抑、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注重营造吸引学生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弹性地适应学生素质,完全接纳学生,要多从学生的视觉去了解有关信息,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张驰有度,有人说:好的老师驾驭的课堂就象是一曲完美的乐章,有波澜起伏,也有风平浪静。每40分钟一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集中时间大约20—25分钟,要适当给学生说的时间或作轻松调侃,学习时的愉快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动力。2、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主导角色,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方法方面。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要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对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及时、适时的指导,可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醒。如,课堂讲课中哪些内容该做笔记、如何做,要随时提醒,反复强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其次,教师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和适应高中紧张学习特点的指导。

3、教学设计个性化、人性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均有其缺点和特长,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设立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多设案例,多使用直观感性的教学语言导入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心和能力感。跟据学生差异,制定学生发展性评价模式,既要重视学习效果,也要体现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基础好的更上一层楼,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成不骄,败不馁,及时总结、提高。这样,能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塑造学生的成才心理品质。

成才是要付出努力的,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非常艰巨,要学到真本领,就必须加倍努力。

成才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自我控制能力是成才的核心,塑造成才心理品质的过程就是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是发挥榜样教育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人生观可塑性极强的高中生,通过典型引路,激发学生对高目标追求的欲望。典型可包括伟大人物、班内或校内的先进人物、学校已经毕业考上大学本科的优秀学生等。组织学生学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请其中一些校友回母校作报告,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立志成才。有了学习的榜样以后,关键是让学生找出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并制定切实的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是经受挫折,稳定心态。挫折感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学生面对挫折要保持一种平稳的心态,坦然地经受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保持良好的自我情感体验,维护心理平衡,在困境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三)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教师既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班集体的成员,应与学生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风建设的主体,认识到班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班风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教师可以开展班风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统一目标;同时可以开展自评、自控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评分,相互监督。让学生就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提建议;通过民主集中的办法创建团结和睦的班集体,营造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正确引导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减少早恋的消极影响。

高中生论文范文篇10

一、学习状态的分析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对策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