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56

高中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1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高中美术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的独特性,将美术作品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质量。基于此,该文就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环境中,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获得了多样化的发展,其中多媒体技术以自身的独特性,备受教师的青睐。尤其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

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具有局限性,而高中美术教学内容往往繁多,在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教师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与视频,为学生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同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拓展,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美术视野,使高中美术教学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次,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打造了理想的视觉媒介。相较于以往高中美术教材中美术作品图片篇幅小、画质不佳、欣赏性差的弊端,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准确、清晰的展示,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视觉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与对美的追求和感知。如,教师在《阿尔诺芬尼夫妇像》(82厘米×60厘米)鉴赏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画中的景物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欣赏和理解作品,这是以往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预习中的应用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开展课前导读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如,教师在教学《园林与民居》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苏州园林等建筑景观的图片与视频作为课文导入,从而在揭示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2.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并满足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声音等特色,结合美术作品展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美术教学的缺陷,并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美的能力。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高中美术教学不仅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设计、美术手工制作等课程受到了重视。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美术字体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中的设计软件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手写字体的复杂性,并通过变形、色彩绘制、空间排列等形式提升了艺术效果。如,教师在进行装饰画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装饰画相关的图片和制作流程视频,在使学生了解装饰画制作流程的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有利于提升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并促进高中美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相关人才。

作者:刘森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田权.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5(9).

[2]张秀荣.多媒体技术在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15).

[3]王丽青,邓联富.浅谈网络及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4(24).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在我国已实施了几十年,作为一种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与艺术基础课程,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虽然高中美术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承担着中学生美育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督促自己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担负起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在美术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加强在具体情境下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现状,通过调查与思考,与时俱进,进行大胆改革,深究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缘由,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与对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当地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积极借鉴中外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构建高中美术教学新体系、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开拓创新思维,为我国高中美术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开启美育智慧力的辅助课程,在我国现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课程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可以缓解高中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通过户外写生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学习注意力;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陶冶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情操;在素描训练和写生中锻炼了他们的造型能力,在色彩临摹和写生中锻炼他们的色彩表现力;在民间手工制作课程中锻炼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等,美术教育促进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熏陶可以增加学生内在文化涵养和温文尔雅的秉性,艺术气质从内在的涵养中表现出来,也增加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开展美术教育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积极的、美的和正能量的事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靓丽的色彩和人生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校领导和美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门所谓的辅助课,摆正美术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生。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实却是很骨感的,在当今应试教育制度下的美术教育依然是形同虚设。首先轻视美术教育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深扎根于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思想之中。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着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高中美术课程几乎空白,只有少数高中开设一些美术特长班,为部分爱好美术的学生或想走高考捷径的学生而开设的辅导性质的班级,成为高中一座靓丽的美术教育孤岛。作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开设,别说素描、色彩和写生课程了,尤其在广大农村高中,美术教育更是摆设。其次,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中开设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因为美术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模式的老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而被学生厌倦和忽视。至于美术教学评价更是无从谈起,也不过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随便打分,评价方法完全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第三,高中美术教学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很多教师只是偏重于美术绘画教学,对美术欣赏和美术设计不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只是做一些内容方面的简单改革,而没有深入到教学结构的改革,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鉴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因此,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审美情操。通过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激发高中生的创作灵感和意识,通过民间手工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第四,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只重视技法教学而忽视理论学习和美术鉴赏教学等;传统教学经验影响其教学行为转变,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其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与平淡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第五,教学管理对高中美术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学校对美术教师管理不规范,经常随意安排教学以外的工作,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美术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学校疏于对美术教研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检查,疏于对美术课程成绩的评定等。总之,美术教学目的模糊性,教学模式单一性和教学方法枯燥都无法提高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措施与对策

众所周知,高中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美术能力和个人品质。针对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种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在美术教学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组织和结构、课程实施和管理、课程资源整合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采用一定的改革措施和对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首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使用恰当的美术专业术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会与别人运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了解中外重要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外美术艺术风格流派,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等。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过形象具体的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可感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有关中外美术家的电影故事,如有关凡高、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故事片和艺术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美术名家名作,也可以放映一些艺术纪录片,如《敦煌艺术》等。还可以引入微视频对美术作品进行辅助鉴赏欣赏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灵魂,在引导学生对经典名作欣赏时,要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年代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相应的微课进行分解教学,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感悟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欣赏梵高经典画作《向日葵》时,可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先让学生总结画作特点,发现梵高怒放的向日葵具有火一般的生命力,感悟凡高对现实生活和生命的无比强烈的热爱之情,这可以通过放映凡高纪录片让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来,最后看完纪录片之后再回到作品本身的欣赏与回味,从而体悟凡高作品所饱含的创作激情。其次,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更不能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所以加强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必要的。通过一定的写生和采风,让学生从社会艺术实践中发现生活美、体验美和感受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审美情趣。尤其利用寒暑假进行野外郊游活动,通过自然山水风光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操。还可以通过校内组织开展的画展活动,校内之间彼此观摩、校与校之间进行观摩,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考市画展和美术展览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实践视野。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丰富美术教学课堂内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也是非常繁重的,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活动,也可以调节和缓和一下过度疲劳紧张的脑神经,让学生身心放松下来,更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第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新世纪的高中教师,不能在思想上抱残守缺,不能一味地顺应现实或抱怨现实,而是要不断积极进取,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新课标背景之下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尽一颗拳拳之心把美术教育教学的问题尽力克服掉。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作为一位美术专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局限于美术专业领域,还要尽量拓展到其他相关知识领域,例如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土壤,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涵养,无形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同时还要有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综合能力越强的美术教师越能教学自如,越能注重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行为,全面认识高中美术教学,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按照新课改美术教学标准,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为我国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人才。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作为高中领导要积极建立系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深入改革美术课程结构和模块,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萍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周刊,2013,(31).

[2]汤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詹学彬.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2016,(10).

[4]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09,(12).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革新思路

一、引言

新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解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思维,拥有艺术品位,具有艺术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然而,当前高中美术教学现状与新教育理念之间差距颇大,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中,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社会、学校、家长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自身发展不到位等因素都是制约美术教育发展的阻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艺术教育是“人的教育”。美术教师只有高瞻远瞩、顺势而为、树立高度责任感,从完善人的心灵世界,培养人文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度出发,努力做好自身定位,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勇于担当教学革新,高中美术教学才能挣脱高中美术目前尴尬局面,回归艺术学科自身的本体地位。

二、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中美术教育发展历程可谓历尽沧桑,早期的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以绘画为主,在一段历史时期工业制图课程代替了美术教育。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美术在课程构建上得到了全面完善。高中艺术课程全面开设,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高中美术教学地位不高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学校、家长都把美术课视为“副课”因其不参加高考考查,往往是最先被语数外等“主课”侵占的对象。教学实施困难重重,美术教学被挤出学生课堂的危机像达摩克里斯之剑时时悬在美术教师的心头,它存在的价值仅是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的摆设,正常课程开设尚且无法保证,创新创造更是无从谈起。

(二)软硬件设施配备不全

学校、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造成部分学校师资严重匮乏,教学设备简陋陈旧,缺乏实践平台,学生感受不到实践和创造乐趣。其次,美术课堂中必备的工具材料较多,学生学习期间开支大,部分家长不愿为孩子投资也是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美术兴趣的原因。

(三)教师自身定位不准

美术教师自身发展定位不准,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缺乏担当勇气,面对新教育理念感到无所适从,没有选择积极主动充电学习,依然沉沦在“局外人”的阴影中无力自拔,课堂教学机械乏味、生搬硬套,甚至照本宣科。业务上敷衍了事,缺乏钻研,这种随波逐流甘居人下的悲观心态,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师自身形象和地位,挫伤了学生对艺术探索的积极性,主观上加剧了高中美术教学边缘化的趋势。

三、高中美术教学革新思路

(一)加强美术课堂人文素养渗透

现在从事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师在业务方面普遍存在着专业能力较强文化知识薄弱的问题,他们在进行欣赏课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就会片面地把美术教学引向一种技能训练。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认为,美国的文化多样性是艺术教育的巨大资源,应该充分利用,以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和其他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短时间内想要提高一个人的文素养肯定不现实。首先,急需美术院校加强人文课程考查,从根本上改变美术教师文化知识薄弱的问题。就高中美术课堂而言,“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与统筹者,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深挖教材所涉猎的人文知识,能够灵活地把美术知识与文化情境紧密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感情、经验、认识融入课堂,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趋向。其次,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增加学生实践内容,强调学生的切身体验。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才智得以发挥,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海斯说:“15年前,企业靠价格竞争,今天靠质量竞争,明天将靠设计竞争。”什么课程能够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最直接的学科肯定是美术教育。然而,创新不只是简单的技能技法继承,而是培养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与国家强调科技创新的全局发展战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都需要一处崭新的、开放的、综合性的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充分展开对话与交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的职能是创建一个浓厚的培育杰出人才的文化环境,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会动脑筋,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以审美为核心的美术教育,是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性教育,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基础教学中率先行动起来,创建一个文化知识与技能实践的学科平台,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共同探究,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新时期美术教师自身的发展方向

(一)美术教师要自身定位准确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悄悄转变为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更希望教师和他们共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我们才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方式。随着网络发展,许多高中学生涉猎广泛、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这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只有用高超教学能力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将美术知识与学生丰富的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是保证教学成果的重要前提。所以,美术教师必须自我转变观念,做好美术文化传播者和指导者角色之外,还应该是校园文化的创建者、艺术问题的解惑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钦佩、喜爱,并带动整个学科向前发展。

(二)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

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水平是美术教师教学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才是吸引学生的终极法宝。对于高中美术课而言,教材所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人文、科技等人文知识非常繁复,只有具备渊博人文知识的教师才能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知识面狭窄或者教材内容掌握不透彻很容易造成教学失误。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很快就会获得更为完整、系统的解析,教师单方面的不足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轻视。《美国教育基础———社会愿望》的作者理查德•范斯科指出,21世纪教师应具备三个方面的素质:广泛的文理基础知识和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掌握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高尚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由此可见,美术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较强的动手和创作能力,扎实的教育理论,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驾驭课堂,赢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

(三)美术教师要有个性、有魅力

传统观念里,教师一脸严肃手拿戒尺高高在上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合时宜,注定得不到学生应有的尊重。其实,老师也是社会中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与爱好,把教师划定在固定模式本身就违反了教育的本质,也使教师角色失去了个性魅力。一位优秀教师,首先应当是具有高度自立的思想性和创新性,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富有个性的教学才华,如果一位教师不具备教学个性,即使他辛劳一生,烛灭丝尽,充其量就是个好‘教书匠’。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在教学和生活中,美术教师要显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来感染学生,《学记》中有一句话叫做“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美术教师,能够利用个人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从而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的思想,是最高明的教学艺术。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高中美术教师担负着培养国家、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思考,勇于担当,努力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个性,培养有自主力、有感情、有强健的体魄的学生。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必将迎来崭新的篇章,取得骄人成果。

作者:孙永智 单位:甘肃兰州榆中县恩玲中学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艺术教育“成人之美”》主题报告[J].中国艺术报,2015-11-06.

[2]吴乐年.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3]钱学森.“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J].光明日报,2011.

[4]巫晓疆.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05):70-72.

第四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把平面的图片配上相应的音乐,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种形式在传统教学中是不能全面做到的。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不仅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为美术课的学习带来了无限活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从学习内容编排、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愉快情感体验、温故知新的成就感着手。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学习内容中,从而改变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课件展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在传统教学中图片的展示,充其量是教学挂图,由于各种原因很难体现原作的风貌,而现在的网络技术广泛使用、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新产品的推广,为我们展示艺术作品原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投影仪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程中至关重要设备,它的图像、色彩还原度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清晰明快的图像、色彩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得体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营造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简单枯燥传统独角戏转化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学习模式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展示出来,为美术课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延展学习内容,开拓师生思维能力

美术课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课件制作、展示从不同方面得到延展,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

1.学习内容的多样化、直观化优势

美术教材内容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世界各个地区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华,石器时代的玉石文化,青铜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瓷器艺术、中西绘画技术的表现、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大量的图片配合一定量的文字予以说明,这种形式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形象直观的把艺术形象展示给学生,便于观察和认识不同阶段艺术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不同地域艺术的特色,使教材知识内容得到补充和发展开阔师生的视野。这些知识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了丰富素材,使课件内容编排、形势变化、可观赏性得到了保障,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将是今后美术教师必修课。

2.多媒体使用的普遍化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

美术教学既可以是纯理论知识介绍也可是技术练习,二者结合也未尝不可。各校开展的校本教学更使美术课内容锦上添花,内容的多样化促使美术课教学方式多样化发展,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美术课教学方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课不就是画画、写写字,发展到图像清晰、色彩艳丽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使美术课堂幻化成视听的殿堂。美术教师更是如鱼得水,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课件声情并茂的展示给学生,既锻炼了教师知识衔接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把艺术对象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没有感知过的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进行艺术创造并挖掘其艺术内涵,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综合起来,结合教材内容,凭借多方面因素结合,让师生共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艺术的王国,师生创造形式多样的学习氛围。

三、变主动,交互性,亲自创造美

由于计算机具有存储、处理信息和自动工作及容量大、传递信息快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活泼、生动、直观的特点,因此它在现代教学中打了一个“短平快”。但很多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投影仪做几张投影片或幻灯片,并加上一台录音机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或者再现代一点的就用电脑POWPINT软件做一个所谓的“课件”。教学中教师在上面进行操作,进行固定式的讲解和演示,进行满堂灌……这样的教学活动,也算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了。其实不然,这些只不过是把以前教师用的“小黑板”穿上了一件电教媒体的外衣。学生看到这些现代化的设备上课是比较认真了,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也会厌倦的。再说这样的“课件”更多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其表现就是教学软件像“书本搬家或教案搬家”,这样的教学“课件”,难以被其他教师接受,推广就更成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计思想应从“面向教师”转而“面向学生”。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强调情境,强调协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科教师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同时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具体说,(1)计算机可以提供真实复杂的环境。(2)计算机可以向学生提供研究处理信息的工具(数据库、画图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3)连接世界,走出教室,使学生进行合作研究。通过分析,我们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设计方向,同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怎样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机可以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顷刻间变为形象的画面。还可以使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在美术课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所学的知识也更全面多样,同时提高了收集信息,获取新科技、新知识的能力,并能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与其它学科产生互补。只有掌握了多媒体教学,才能把拿现代教学的脉搏并能一技多用,使教师、学生终生受益。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必然会成为教改的先行者。要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全面提高,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全面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都受益且乐意接受的最佳途径!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教学形式充满现代气息和活力,把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充分展示给学生,使课堂学习多样化,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

作者:董和森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

参考文献:

[1]熊莉.新课标背景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思考[A].2015年1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2]马鹏.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四个有效手段[A].2016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张书芬.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A].2015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4]李更艳.浅谈高中美术教学[A].2015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探讨

虽然目前的教学改革一直不断的深入,但受长久以来的传统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质量不高,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师不注重提高自身,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方式陈旧枯燥等,这些问题都是直接阻碍高中美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其有效性。

一、高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对高中美术教学缺少重视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学校只重视升学率,长期过度的关注高考科目的教学,把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对高考相关学科的教学上,而忽略对美术这种与高考升学相关不大的学科,总是缺少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觉得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小,无法实现相应教学成果,更有甚者,长期压缩和占据使用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和相关教学资源,造成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敷衍了事,无法更好地开展教学。

2.学生对高中美术缺少学习兴趣

虽然在高中阶段设立了美术教学科目,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却不能对此产生兴趣,对美术学习的兴致相对较低,这种情况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第一,在初中阶段由于美术课程较少,美术教学时间不多,并且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师仅仅是简单地阐述一些美术技巧,无法与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知识进行对接,造成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致不高;第二,许多高中生的美术鉴赏的知识和经验相对匮乏,难以更好地体会课程所讲到的内容,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真正的实现互动的局面;第三,高中阶段中,沉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常常没有时间来进行美术知识学习,进而对美术课产生了敷衍搪塞的心态,造成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无法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3.缺少完善的教学设施

美术课教学与别的学科教学不同,它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加以支撑,但由于许多高中学校都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关注与高考相关的科目教学,对于美术教学师资力量投入以及教学设备的投入微乎其微。为此,许多美术教师仅能够单纯地加以理论阐述,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美术真正的意义,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无法得到更好的加强,最终慢慢对美术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造成许多美术课无法更好的进行和开展。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们可以将美术理解为,美代表着美学修养、美感熏陶,而术代表着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感,用美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事物,发现美,感受美,培养更具美感的学生。所以,从进入美术中学开始,我们就会培养学生用美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事物,感受美,从而创造美。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们关注艺术美,感知美,陶冶美的情感,塑造美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不断锻造自身内在美和外在美,进而成为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三、美术课中融入文化课

学习美术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了解学生的审美基础,挖掘学科教学的美育资源,这就需要美术老师花点心思了,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各个学科中的美,感悟美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学中的美,如文字美、意境美、结构美等;数理化教学中的美,如逻辑美、图形美等;体育教学中的美,如动作美、活力美、健康美等。另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美的情景活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课件等。最为美术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自身的仪表,言行举止,人格形象等都要做到大方自然,让学生发现美术教师的美。美术学习,让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做一下自己喜欢的文艺活动,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减压方式,可以有助于学生减轻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让紧绷的神经得以缓解,从而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当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同时,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特长,他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具备目前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的。

四、多媒体的合理应用让学生更加热爱美术

虽然教育在不断地改革,但还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练习巩固,理性知识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学生对此也很无奈,更难激发出学习兴趣。但在信息技术的大时代下,多媒体被引入高中美术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独有的声音、影像、图片、文字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带来多重感官刺激,让美术的美充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美术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有效,可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多媒体教学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美术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某些基本技能课如国画课,就不适合。但这不能减弱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只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巨大的,会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效果。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美术知识结构体制

高中阶段是所有学生经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有关高考的科目课程也非常多,学习任务十分沉重,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也十分巨大,还由于许多相关的高考科目也伴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升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态和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对学习提高积极性。然而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却非常多,并且相对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更好的提高和改进学生紧张的节奏,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能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当加强对美术知识结构的总体归纳与融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制,保障其能够达到系统性、结构性和标准。教师还应当在教学阶段中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的美术作品加以参照对比,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一系列作品所具备的优点,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创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教育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场所,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发展,更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实现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所以,为学生创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尽力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不仅仅要为了升学而去教育,更要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去教育,让他们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对美术教育具有同样的意义。总之,有效教学要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得以实现,美术教师就应该注重日常的细节,做到真正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认知水平、喜好等,多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对于美术课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上,充满活力、愉快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的互动,课件的好坏,多媒体是否合理使用,等等,都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美术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团结协作的精神。但要打造高效的美术教学课堂,仍然需要美术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者:王聪 单位:临沂涑河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戴成道.浅探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5,(01):273.

[2]林正雄.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读写算,2015,(38):243.

[3]李小春.试论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2015,(10):375.

[4]周海媚.如何提高中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1,(04):4-5.

第六篇:数字绘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数字绘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从根本上说,数字化的绘画艺术是传统艺术的成长和发展。计算机软件的辅助应用给现代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如,3dsMax、Photoshop、CoreDRAW、AutoCAD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图形图像绘制软件、照片处理软件。除了软件,在硬件方面,借助电脑上的绘图板、手绘板、手绘笔等都能够实现电脑视觉艺术的创作活动。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数字绘画技术,促使高中学生在三维动画、平面设计、辅助设计等方面进行突破学习。在数字绘画和高中美术教育的融合中,运用数字绘画能够呈现出更加优异的视觉效果。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对计算机操作掌握熟练,对图形的画面要求提高,喜欢动漫的学生也在增多,数字绘画艺术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局限,能够使教师运用便捷的传播方式,扩大高中美术教学的影响范围。

二、数字绘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特点

1.数字绘画艺术的大众化

在传统的绘画方式中,书刊、画册等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绘画艺术的变革。但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数字绘画中文艺性、专业性的形式较为鲜明,学生对其的掌握要建立在坚实的绘画基础上。数字化绘图相较于传统绘画而言更便于修改、保存、传播。相对于传统绘画,数字绘画依托学校的计算机设备,比投入大量的画室和画材更为经济。

2.数字绘画艺术的娱乐性

传统绘画中蕴含着较为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比较而言,数字绘画的发展渠道相对广泛。大多数学生小时候喜欢画画,准确地说是涂鸦,但长大后就觉得没什么乐趣,除了一部分参加艺考的学生,部分学生觉得画画已经不再是娱乐。对于高中生而言,网络形式的介入使数字绘画艺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绘画通过大量的娱乐信息,试图传递给受众娱乐化、轻松化的感官感受。

3.数字绘画技巧深度较浅

数字绘画艺术借力于电子计算机,能够弥补学习者观念上的不足。因此,绘画爱好者只要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能够进行自主的绘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不管学生对数字绘画的理解是否深入,都能够在修图、调色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各项应用技能。

三、数字绘画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入

1.打好坚实的美术专业基础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美术作为一种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学习科目,无论是在美学价值还是在文化修养上,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数字绘画体现出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也代表了艺术创作情感的发展程度。因此,不管是运用3dsMax、Photoshop还是其他数字绘画手段,教师都要立足于传统的绘画课程,在素描、速写、色彩等阶段,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系统的数字绘画艺术的融入。在体现出数字艺术底蕴的同时,使高中生在美术教育中找准创新点,将素描、速写、色彩等专业艺术知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在一起,对自身的美术能力进行新的提升。

2.深入探究数字绘画艺术技巧

在数字绘画技术中,软件决定着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数字化的艺术创作中,教师要始终促使学生深入领会软件操作技艺。要在传统绘画模式的基础上,使艺术创作形式更加符合应试要求、大众需求、审美需求。

3.融合数字绘画和美术教育

在数字绘画和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中,教师要让高中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加强绘画技法、绘画材料的相互结合。教师要将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单纯的复制、拼贴技术打散开来,进一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数字绘画和美术教育的融合。如,在对素描头像的绘画中,可以借助电子软件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图片调整,提高明暗的对比度,将数字绘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对素描头像的临摹中更加得心应手,继而具备扎实的绘画能力和数字绘画技术。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于发展现状,正确把握专业美术教育和数字绘画艺术的相互融合,使数字绘画为高中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朱永洁 单位:江苏南京市秦淮中学

参考文献:

[1]纪保超.数字绘画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大众文艺,2013(4).

[2]丁粤红.数字绘画的应用表现.大众文艺,2010(22).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2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生动比喻,来说明人类在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叫产生的愉悦:一个小男孩,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变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欣喜……。而到了初中阶段,审美教育更显示出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这时的学生从原来的快乐、无拘无束、天真活泼变得沉默、羞涩和严肃,他们要寻找一种新的适合表现自我意识的方式,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如果灌输给他们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种教育的特殊效果,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学校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正是对感情真挚奔放,形象思维极强的青少年作用是最大的。

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正如电脑和算盘同在,洗衣机和搓板并存,试管婴儿和恐龙蛋化石共生一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精神并非同代。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如现代主义的美术,有入说是一种头脚颠倒得艺术。一位心理学家曾幽默的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根本区别。他说:"今天年轻的一代和我们这一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逐渐懂事,也离家出走,也生孩子。只是顺序倒过来的。"的确,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比如60年代,卢卡斯萨马拉斯主要探讨的是人的亲妮行为和暴力强奸。他的作品中弥漫着炽热的性欲和色情主义。似乎全部的作品都被梦魇困扰着,镶饰着欲望,渴望者心醉神迷。

尽管一些现代主义艺术也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某些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确不适合一个中学生。敏感的学生面对着万花筒般的多元观念,往往不知所措,分不清美丑。况且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国家的美育也曾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把美和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在十年内乱期间,美育更受到毁灭性的催残,真假不分,善恶颠倒,严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灵,带来愚昧,粗野,庸俗等不良后果。

同时,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上难免出现许多不良因素,商潮汹涌,文化兵败,伪劣走俏,真金蒙尘。今天,似乎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扑溯迷离和令人费解的时代。

哲学家不再尊重笛卡儿,黑格尔;文学家不再推崇莎士比亚,鲁迅;艺术家也不再欣赏达芬奇,拉非尔和贝多芬。一台部级水平的交响乐演出,听众寥若星辰,而一位怀抱吉他,声嘶力竭,似唱非唱的"歌星"却吸引数以万计的歌迷。同样,在美术市场,一些利令智昏的画店,画商更是不吝出资,成批伪造画和名家字画。同时,在我们今天的艺术殿堂中,也似乎愈来愈难以看到人类古代所创造的各种美丽的神话,圣洁的传说,优美的音乐和令人心醉神迷的绘画。而更多的是邪恶,荒谬,仇恨,丑陋。

莎士比亚在《风月通鉴》中曾经写道:人们齐心赞赏新玩具,不理会他们是用旧物捏成,宁愿歌颂镀金的劣货,不愿欣赏盖了灰的金泊。

因此,做为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在我任教的高中美术欣赏课上,我做了以下尝试:

首先,选择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上课时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教育。要知道一件伟大的艺术品能屹立不倒,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如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艺术在他看来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喜悦,是智慧的喜悦,是在良知照耀下看清这个世界而又再现这个世界的喜悦。

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和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即熟悉,亲切,又陌生新鲜的心灵体现。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将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这一精神活动本身"力"图样,体现的恰是梦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罗丹的助手葛赛尔写下了《沉思》这座雕像给他的审美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的张弛,往复,伴随着极度的审美愉悦,呈现为精神上的创造,自由和超越。他在表现时特别注重强调和对比,把眼睛以上从眉弓推向前额,突出入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领域,以先声夺人的精神力量去接近观赏者。而下颉到脖颈再到双肩,几乎"沉没"在石座里,"突出"与"沉没"的"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脑上帽子的边缘,好象她梦想的羽翼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得颔都在一块粗大得石头上,好象夹在不能摆脱得枷板中一样,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花一般地吐放出来,而且用辉煌地光彩照亮了这物质,但是她丝毫没有办法摆脱现实的沉重束缚。"

而在现实当中,罗丹对艺术的执著使他自己认为是"教徒",他在遗嘱中对青年谆谆教导: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象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

我们应该要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感觉到这种美的力量。一个朦胧中的少女有着自己的梦想,这与中学生多梦的性格是如此的接近,这种心灵的沟通和激发,如电流通过全身,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忽然间犹如脱胎换骨,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觉的接受了罗丹的高尚艺术品格,尽管也许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但这种教育的深刻性是永远不能泯灭的。

又如凡高,他尽管只活了37岁,而且是孤僻,自闭,精神分裂.真正的去了解他,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品格,我想学生会对凡高充满了尊敬。

脾气古怪的凡高从小就不合群,不仅长相难看,有时羞却,有时又冲动粗鲁。他拒绝社会,社会也拒绝他;但他向社会献出诚心,社会仍然拒绝他。他在为古皮尔画店工作时,直截了当地批评顾客的爱好,甚至公开宣称商业实际上是有组织的盗贼集团,于是他被解雇了;他在一家寄宿学校任法语教师,看到了贫苦的学生的生活状况而没有向他们收学费,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在一座煤矿当自食其力的传教士,把财产分给穷人,自己粗茶淡饭,衣裳褴褛,教会认为他布道失当,于是他又被解雇了:他满腔热情,一往深情地追求真诚的爱情,但不是被戏耍,被背离,便是酗酒放浪,于是被"解雇"了;他如痴如狂,满怀虔诚的创造绘画作品,却因不被世人理解难以找到知音,于是他又被解雇了。

然而凡高和罗丹一样,对待艺术就象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并不太在乎人们是否理解和接受自己的作品,他只是把画画当作宣泄情感的一种最佳方式,并且他有着和雷诺阿一样的追求。"我画画不是使人苦恼,而是使人们快乐。"他在一到信中这样写道。这一点着实令人惊讶,也使人们得以窥到凡高的内心:他就象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尽管生活如此对他不公平。他仍然热爱和渴望生活

他的代表作《向日葵》,作为一副静物画,从它色调,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构成,以及笔触的运用,油彩技法上的处理,都是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的体验,传达出一种既热烈又悲伤,既骚动又孤寂的心理情绪。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盘俯仰张弛挣扎的向日葵的内在涵义,充溢着张力的新生命在凋残痛苦的旧生命种诞生。学生在欣赏时自然而然地想象到凡高地一生,沉默,欲喊又喊不出来的压抑人生。而更重要的是凡高的这种爱心和渴望生活却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其次,在进行欣赏教育时,有必要的让学生允分地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由于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觉,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的路子后面,疲于奔跑的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据记载,早在春秋后期,周代都城的政治性建筑"明堂"里,就绘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以及周公抱着幼年的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壁画.可惜这些壁画因为建筑物的毁灭都已不存于世,但是从1949年出土的两件战国帛画的线描人物形象,略加色彩的绘画技巧来看,我国至少在两干多年前已经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

到了战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绘画也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以及各种绘画体裁,画家们将书法的结构,用笔运用到绘画中去。以加强绘画的表现力和艺术趣味,形成了具有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老画家中村不折在他的《中国绘画史》一书中指出:"中国绘画是日本绘画的母体,不懂中国绘画而研究日本绘画是不合理的要求。我想,用长流不息来比喻中国的绘画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欧洲的绘画从时间来看,应该是早早承认,旧石器时代,世界上最早的美术品,都是发现于欧洲的西南部与中部。虽然考古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问,但迄今尚无新证物以前无法动摇上述的观点。

到了中世纪以后,由于基督教成为统治国家的精神支柱,这一时代在绘画史上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前途的障碍,需要很有说服力的思想武器,他门终于从古人的武器宝库里找到了饱含着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从而打出文艺复兴的旗号,正如恩格斯所说:"拜占庭灭亡之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地西方人面前展示一个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地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因此,欧洲的绘画是时而浩瀚,时而干涸,这与中国地绘画地源远流长是不同的。

二、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他们将人的发展归之于神的创造。在他们那里,"神"与"人"是分离的。所以他们习惯于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体和客体对抗起来。探索各个领域中纵的逻辑关系,在种与类的基础上区别其层次,力求符合这些关系的客观秩序。

他们是属于哲学美学,叙事诗学,状物画学。

他们写实绘画的焦点透视,像一位独眼巨人在锁孔里看世界,只能老老实实地把看得见的画出来,把看不见的挡起来。他们的安琪尔要飞,只有实实在在地安上一双翅膀,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还得借助于一支有形的弓箭。

而中国的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它以笔墨"线索"作为塑造意识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对我国一些邻近国家的绘画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中国绘画是属于艺术美学,抒情诗学,写意画学。

中国绘画是多点透视,在游动中看世界,不但能画出肉眼之所见,而且能画出心眼之所见。山前山后,屋里屋外,长江万里,四季花卉,皆可同时纳入画面。

我们的飞天要飞,勿需安装沉重的翅膀便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其爱的信息的传达虽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却能"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是"无翼而翔",一个是"有翼而飞",哪个更高?

难怪毕加索反问:"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您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二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况且有专家认为,中国画是后现代主义的温床。进入90年代,伴着消费的发展,现代主义的热潮在中国迅速降温,而一种打破传统和新潮,艺术和非艺术,雅和俗的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姿态悄然兴起,他兼容性更强,在这里,被排斥的古典艺术又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是以一种游戏的姿态出观:维纳斯穿上了牛仔裤:蒙娜丽莎被戴上一副眼镜,弥勒佛扛起了广告牌等等。在这里,这些艺术既保持着自己的"风和雅",同时更大众化。

现代主义重视看得见的形式,后现代主义重视道不清说不明的状态,他从东方神秘主义众吸取了信息,而崇尚"天人合一"中国早有"玄之又玄,天机不可泄露"之说。这些被某些学者视为不能用精确数值定量定性的落后乃至迷信的中国古老文化,说不定潜藏着科学主义未能认识的领域和未能解读的信息。

正如古希腊的奴隶制太完善了,所以他的封建社会就不发达。中国完善的封建社会决定了他不可能出现完善的资本主义,而在后工业社会形态中则可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和繁荣。中国对现代主义艺术有着一定的排斥性,而对后现代主义却有着先天的亲和性。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3

摘要:高中开设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情操,同时要教会学生一些美术创作技法,从而为学生打开艺术的大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后各个学科的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本文就此教学目标进行深入论述。首先分析了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细致讨论了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发挥课堂功能的要求。兴趣作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积极性的导师。因此,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情感效应。其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营造和谐教学气氛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相对紧张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应用情感教育策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能够轻松自由地进入美术审美学习状态。再次,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并创造美的途径。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用美术语言来表达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激情,从而实现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目的。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了解历史文化的意识,并且就美术艺术创作来指导学生构建创新思维。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1.从美术教学内容背景切入

每一部美术作品都是一种情感的升华,都反映了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在《通天塔》这幅作品中,彼得•勃鲁盖尔是将圣经中的一个故事用画笔表现出来的。这幅画说的是上帝害怕人类建成通天塔而直达天堂,让人类有了不同的语言,从而让人类无法互相交流,最终无法建成宝塔。这部作品影射的是彼得•勃鲁盖尔所处的时代欧洲资产阶级对农民暴动的各种镇压和瓦解。在学生了解了创作的背景后,就能够与画家对话,从而理解为什么要画一个未建成的塔在画布中央。从美术教学内容背景切入,能够让学生对画作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从而通过美术作品来丰富学生的文化常识。

2.从美术绘画方法切入

素描是中学美术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之一。素描创作的工具非常简单,即一支笔和一张纸。素描是通过线条的重复和覆盖频率来调整画面的色差,从而形成亮灰暗三个色调以及一个阴影。在下笔之前要先勾勒出大框,在上色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正。素描的这种创作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生,或者说是梦想。我们需要先明确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大概有一个梦想的轮廓。然后我们不断地去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努力,不是这样努力,就是那样努力,没有其他方法。如同素描绘画一样,在逐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原本设定的梦想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同的差距,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修正。将绘画方法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反省。这是一种解压的方式,也是一种美术教育的方法。

3.从美术用色方法切入

色彩可以诠释心情,尤其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乐嘉的色彩与性格方面的心理学研究非常流行。老师可以在美术教学中以用色方法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分析,对画家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此外,老师也可以用色彩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过程非常有趣。学生创作是一个意识流的过程,但是经过老师的专业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这样就让美术的教育功能更加显著。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作画过程中的色彩运用来洞察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然后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这样就能够拉近美术教学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联系。

4.从美术创作意识切入

美术作品万万千千,美术作品创作的思路也千差万别,画家的风格也大有不同。从美术创作意识切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各个画家的创作特点,同时也能够掌握如何用美术元素来诠释不同的情感,并且把这种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以艺术的方式释放出来。例如,毕加索的作品非常抽象,一段时期内,毕加索在创作女人像的作品时,其笔法非常夸张,人体的像都是扭曲的。这个阶段就是毕加索和情人在一起而离开妻子的时间,妻子的情绪自然是暴怒和无常的。毕加索用夸张的线条和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反映妻子的行为和态度。再如,张大千以泼墨画为名,其挥毫泼墨表现了自己不羁的性格。在泼墨后根据墨的形态来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勾勒,最终形成一幅较为抽象的作品。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可以任性,但是任性过后要给自己收场。张大千敢于泼墨,也是艺高人胆大的一种表现。从美术创作意识切入,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情绪与创作风格之间的内在关系。

5.从美术作品价值切入

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是美术鉴赏的关键,从艺术价值切入能够激发其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兴趣。958号艺术馆中陈列着大量的油画作品,所有作品均价值不菲。很多画匠都能够将这些作品临摹的高度相似,但是他们依旧是画匠,而不是画家,不是艺术创作者。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生活,记录了人的情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一部无字的文化史诗。创新是当下的主题,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的传承和宣扬,在创新方面具有很多教学关联性。老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从创作思想上进行创新,并且创新是具有意义的,而不是无厘头的搞怪。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所谓创新就是走在时代的前沿,记录自己所在时代的点滴,重复别人的历史,是无法走出自己的新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从美术教学内容的背景、绘画的方法、用色的方法、创作意识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等多个方面来融入情感教育。由此让学生感受到美术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美术不等于画画。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赏析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于学生在艺术中放飞自我,形成高雅的兴趣爱好等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从画匠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向着美育教育工作者的方向转化。

作者:朱金潮 单位:永泰县城关中学

参考文献:

[1]赵可宝.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思路探析[J].新课程(下),2015,(03).

[2]刘燕.简述情感教育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高效课堂分析

高中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对知识接受能力强,美术教学能从自身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世界、观察生活的窗口,对他们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个人修养提供了一种好的途径,开好美术课很有必要,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以下对高中美术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加强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资源配置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由于有升学任务,所以对高考文化课的教学都非常重视,而对音体美等特长课程却明显重视不足,很多美术课只是出现在课程表上,实际还是被文化课老师“无情剥夺”,还有的学校美术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落后或美术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开展,满足不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这就要求学校要重新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关心关注美术教学,大力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任教师为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在职美术教师也应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和教法探索,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美术教学的教学资源配置,增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美术教学环境,加大设备投入力度,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更新观念,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一提到美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画画,而实际上美术课除了教给学生绘画外,还有创意设计、手工制作和艺术欣赏、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绘画能力的培养,还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开展动手制作剪纸、插花、图案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感受活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体验感;可以开展对画作或艺术品的品鉴和欣赏,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或可以对某个家居装饰、广告图案设计进行评判,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议,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更深层次领略美术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上这些都说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方式要新颖有趣、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体现出美术的独特魅力。

三、重视加强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社会已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方方面面,同样我们的美术教学也离不开它,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等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作品的展示、艺术的欣赏等方面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作品带来更逼真的效果、更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另外对有些艺术作品,需要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人文知识或作者详细资料等信息,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轻松获得。所以说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方便师生交流沟通,为美术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四、建立一个好的评价机制,促进美术教学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评价考核办法,文化课可以通过考试测验的成绩来衡量学生掌握的情况,美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美术的评价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本着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去进行。在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方面,应考虑到每一幅作品都包含着学生个人的想法、情感、愿望,因此不应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处理;在对作品欣赏方面,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对他们的一些观点认真倾听,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除此之外,要正确认识美术课在高中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门特长类学科,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接受艺术熏陶,提高个人素质。所以不应过分强调应达到什么标准,应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灵活机动的采取多样性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评价方案。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是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依托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作者:朱礼平 单位: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渊平.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5).

[2]戴成道.浅探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5(01):273.

[3]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学周刊,2013(31).

[4]李小林.审视高中美术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

第三篇:创新意识在高中美术教学的作用

一、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更新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教学,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枯燥,教师向学生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没有较好地接受美术知识,所以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时与学生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求知欲,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只有在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

不管教师在课堂上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主要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敢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应该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存在的疑问,对学生存在的闪光点进行点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不管是美术鉴赏,还是美术技能,还是其他一些美术教学,都应该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让学生具备审美能力,拥有良好的美术技能技巧。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充满学习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创新以及研究、思考和突破自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乏味单调的创作,让学生创造有灵气的作品。美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手段,比如:给学生播放《阿凡达》这部受欢迎的影片,在影片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美景,教师可以进行色彩教学,学生在被影片景色吸引的同时,也学习了色彩课程中的内容和绘画方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讲台前只是一味教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并且探索适合学生学习以及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将美术教学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保证具有趣味性,把一些主题或者题材相似的音乐引入美术鉴赏课堂上,让学生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比如,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时,教师应该把各个版本画像一一展示给学生,这里包含十字绣或油画,甚至漫画,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讨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了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为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美术知识时,要让学生放飞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审美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建立科学的检测评价体系

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前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进行检测,另外要在期末测试学生综合水平,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包含内容较多,要关注学生美术技能,关注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不能从某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片面评价,应全方位了解学生,对学生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美术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美术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存在独特优势。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仁奇 单位:浙江省永嘉中学

参考文献:

[1]苏海军.“读图”能力培养与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郭志玲.生本理念在高中美术课堂的应用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第四篇:浅谈职业高中美术教学

摘要:现代媒体技术教学是新颖的授课模式,在职业高中美术授课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美术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具有绘画基础,然后以现代技术作为表达美的媒介,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认知美术之美。现代媒体技术教学对于职业高中美术教学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提升职业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现代媒体

一、将现代媒体技术应用于职业美术教学的方法、步骤

1.让现代媒体技术深入学生内心。在具体应用现代媒体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硬件条件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知道美术教学可以和现代媒体结合,并使学生对现代媒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如,在某些主题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自身观点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现代媒体技术教学的魅力。如,在一堂摄影主题课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角度、景象感受美,这一授课方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校园、蓝天、绿树都成为学生感受美的对象。美术生相对而言更加感性,情感更加丰富,对校园内的美更加敏感。2.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计算机绘制图形与美术设计相结合,利用图像技术将学生的美术作品在屏幕上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与具体特点。然后,让学生在具体的课程中熟悉制作内容,使学生获得自我创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美,锻炼以美术视角看待事物,还应该掌握借助新媒体表达美的能力。由此,学生获得的是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3.实现多种技术与美术相结合。完成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三种类型的作品:第一类是网络中的一些创作水平较高、具有鉴赏意义的作品;第二类是作为素材从学生的作品中提取、教师创作的作品;第三类是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寻找素材,自己创作、加工的作品。通过这三类作品的展示,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使用现代媒体技术,将自身对于美的感受与想法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实现静态照相、动态摄像与美术的结合,从而更好地表现美术理念。

二、现代媒体技术给职业高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

1.使教学获得创新发展。对于美术课程教学来说,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需要建立在学生对于美术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这是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另一个基础是现代媒体技术,这些技术信息大多由视觉、听觉感官接收。在美术教学创新中应用现代媒体技术,实现了多媒体技术与美术的有机融合,将美术理念通过现代媒体技术表现出来。这样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2.使教学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掌握知识。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美术要与现代媒体相结合,才可以显示出它的顽强生命力。虽然当前职业高中学生在现代媒体这一方面掌握了较多信息,但还没有真正了解现代媒体技术之美。美术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现代媒体技术和更多的美。

三、现代媒体艺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起到的作用

1.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在美术教学中,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如果只是由教师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往往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往往较浅。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能够提高美术教学的表现力,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颜色、线条等更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认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创造情境,提高兴趣。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职业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能够实现信息传播的多样性。此外,教师还能够利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从而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加合适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观察、体会与理解。3.渗透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作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由于教学手段单一,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偏重专业知识教学而忽视品德教育的情况。在美术课堂上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教师也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鉴赏《中国现代美术》一课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图片,加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和教师真挚的朗诵,更加形象地展现出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艰辛历程。所以,通过现代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平时的美术鉴赏课中。

职业高中美术教学是职业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育者应当重视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主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体会美术。

作者:岳巅 单位: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职业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焦巾洋.在高中美术中实施新媒体教学的策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4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3.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但任何评价都是对客体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灌输”是疏通走向人性中共同的自由本质和理性精神的渠道。一种培养审美鉴赏力的教学,离开主体从个别至一般的评判过程,任何定性的灌输有可能造成学生在欣赏上的“伪敏感”,即缺乏主见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云的假象。这是教学另一个偏颇之处。

三、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1.作品内容与形式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观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欣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达芬奇的画透视焦点居中,呈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在平衡中人物的动态变化,略使画面产生从静到动、从安稳走向骚动之感,使观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萌芽状态,但预示着即将来到的运动最普遍的经验。而丁托莱托的画,由于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不对称的画面失去了稳定性,加之人物的前俯后爷相互重叠,以及画面上方飞动着的小天使,更加剧了动荡不安的感觉,使观者体验到事物发展中矛盾对抗即将解体的一种普遍经验。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乍一看,使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秩序下的欢快气氛。这种错落有致的点线面构成失去了现实形象的支持,使我们感受而不是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处于一种均衡缜密的网络系统监控下的普遍经验。在冷色调中透出澄黄的直线;在线与线之间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深红、深蓝的色块,仿佛象五线谱上的音符,给人一种机械性跳跃的节奏感。对这些表现性内容的体验,只要放弃从画中索取现实形象的要求就能得到。然而,另一种再现性内容通过想象也时常从画中迸发出来。如井字形直线象街道、大小色块象建筑物等。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我们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2.欣赏与形式分析

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定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整个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史、概念、形式因素)→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已毋容置疑了,然而,在对作品分析时所使用的语言、方法及教具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在构图分析时,可将相似和相反的作品进行比较,卡尔夫的《有银水壶的静物》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构图与塞尚的静物画不同,具有稳重的矜持感。再如色彩分析,可以将色彩强烈的作品制成黑白灯片或教具画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色彩在画中的作用。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构图的均衡作用,可以抽掉画中某一部分的色彩和形象进行试验。这种视觉实验性教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的。当然,教具的设计必须是经济又合理的。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形式的分析从笼统简单向细微复杂发展。可以说,对整体形式意味的感悟和对局部形式因素的体察和剖析都具有非生物学的意义。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5

一、农村高中美术教学问题分析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教师缺乏培训技能和技巧,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开展美术教学,自身并不重视艺术教育,更忽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情感教育。所以,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出现的问题是:只重视美术公开课和比赛的质量,轻视一般教学的质量;只注重尖子生的艺术修养,对大部分学生的美术教学不重视;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不重视普遍的审美能力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农村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一)更新和改进美术课堂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组成的信息传播活动。学生获取经验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是学生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有想学习的心理,并且有持续下去的勇气,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意识地积极参与。我们要更新美术教学观念,激活美术课堂。

(二)深挖课程资源,丰富实践途径

对新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甚至说不出水彩画和油画的区别。大多数学生更是没有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连著名的中国和外国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都一无所知。高中美术教学内容的要求更高,很少有初中课本一些存在连续性的内容。要是按照课本一步步地来教学,学生就会很难接受,教学任务也就很难完成。因此,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进行改革,美术教学要探索性地进行实践教学。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6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美术教学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具体分析如下。

(一)美术观念的缺失

一直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美术在人们的眼中等同于绘画,甚至一些教师也存在这种想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片面的,美术的范畴很广,绘画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尤其是高中美术,其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现阶段的教师并没有准确认识到这一点。

(二)思维的局限性

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先由教师画一幅示范作品,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创新,这个过程中甚至有的教师根本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针对作业进行评断,而教师进行点评的最直观依据就是画得是否相似。正是教师这种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才导致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墨守成规,失去了自身应当具有的创造以及想象力。这样,就很难达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目标。

(三)师资力量短缺

在现今的高中美术教师中,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其对美术并没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研究,同时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这样便导致教师只能以业余的、大众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并不能给予学生专业的意见,更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美术培训,以致于高中美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二、搞好高中美术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

前文已经提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将美术等同于绘画的错误认知,对此,教师应做好自省工作,重新认识美术,尤其是高中美术,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更新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如果美术教师的自身素养较低,就无法达到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要求,无法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阻碍了高中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

(四)完善评价体系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7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阈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的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曾在上海举办“法国250年绘画作品展”会上,从男女老少、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人们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这类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在“毕加索”、“米罗”的画展上,许多学美术专业的学生都向我提出这样疑问:“这些画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的意见。他们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去的情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

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假如,我们从伦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帮助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幅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去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什么?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时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幅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其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换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以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3.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了解他的哪些反应代表自己个性中的基本和永久的成份,哪些是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使其看到自己的评价哪些方面符合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诚然,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在教学中表现为一种灌输性。但任何评价都是对客体价值的主观选择和解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灌输”是疏通走向人性中共同的自由本质和理性精神的渠道。一种培养审美鉴赏力的教学,离开主体从个别至一般的评判过程,任何定性的灌输有可能造成学生在欣赏上的“伪敏感”,即缺乏主见的泛泛而谈和人云亦云的假象。这是教学另一个偏颇之处。

三、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1.作品内容与形式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观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欣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达芬奇的画透视焦点居中,呈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在平衡中人物的动态变化,略使画面产生从静到动、从安稳走向骚动之感,使观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萌芽状态,但预示着即将来到的运动最普遍的经验。而丁托莱托的画,由于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不对称的画面失去了稳定性,加之人物的前俯后爷相互重叠,以及画面上方飞动着的小天使,更加剧了动荡不安的感觉,使观者体验到事物发展中矛盾对抗即将解体的一种普遍经验。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乍一看,使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理性秩序下的欢快气氛。这种错落有致的点线面构成失去了现实形象的支持,使我们感受而不是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处于一种均衡缜密的网络系统监控下的普遍经验。在冷色调中透出澄黄的直线;在线与线之间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深红、深蓝的色块,仿佛象五线谱上的音符,给人一种机械性跳跃的节奏感。对这些表现性内容的体验,只要放弃从画中索取现实形象的要求就能得到。然而,另一种再现性内容通过想象也时常从画中迸发出来。如井字形直线象街道、大小色块象建筑物等。由于绘画具有多重性内容,在教学中必须分清它们的主次关系,使我们的感知和评价有的放矢。

2.欣赏与形式分析

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定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整个教学是一个从引导感知→分析(史、概念、形式因素)→再感知的循环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的高度。

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教学的重要部分已毋容置疑了,然而,在对作品分析时所使用的语言、方法及教具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在构图分析时,可将相似和相反的作品进行比较,卡尔夫的《有银水壶的静物》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构图与塞尚的静物画不同,具有稳重的矜持感。再如色彩分析,可以将色彩强烈的作品制成黑白灯片或教具画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色彩在画中的作用。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构图的均衡作用,可以抽掉画中某一部分的色彩和形象进行试验。这种视觉实验性教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和乏味的。当然,教具的设计必须是经济又合理的。随着教学不断深入,形式的分析从笼统简单向细微复杂发展。可以说,对整体形式意味的感悟和对局部形式因素的体察和剖析都具有非生物学的意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性、或侧重于文学性等等。只有用历史的辩证唯物的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揭示多种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的过程就在于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审美鉴赏力的评论高手。

综上所述,使我们明白了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活动。教学的开展都必须依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基础,提出具体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8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完整格局。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探究式教学逐渐成为教法探索的热点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为课程理念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成为新课改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特征

1.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主体性是指教师在实践与研究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相互启发。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增强自主、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培养积极参与的能动性。教师应成为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

2.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性、目标性、研究性

过程性指师生的教学活动要经历一个研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可以是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也可以是思维方式的活动过程。目标性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目标。研究性是指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时必须运用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试验、假想、对比,不断探究新知识。如,学生利用假期参观美术博物馆,通过现有的美术知识鉴赏藏品,教师在美术课上讲授相关知识时,参观过博物馆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比没有参观过的学生要好。

3.师生多向互动,在质疑和疑问中教学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科学的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的产生起于怀疑,疑问是创新的起点。如果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研讨、质疑与反驳,没有同伴和教师的参与和影响,探究式学习将无法开展。在探究式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在发现疑问后解决问题,并围绕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进而形成发现问题的探索意识及习惯。

三、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3年9月,笔者对广西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高一的4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81份。从学生以往的美术学习中的兴趣、主动性,合作意识与能力,自信心以及创新意识与自主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是否有变化。

1.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实例

在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进行的《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美术鉴赏教学实践,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分析。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在介绍了三件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后,教师出示表格,询问瓷器和陶器的区别;第二,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件瓷器和一件陶器);第三,师生根据问题一起讨论、辨析。教师“:大家观察很仔细,说得很有道理,除了大家说的外观上的区别,还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分辨呢?”教师敲一下器物。教师:“敲的时候声音有差别吗?”(敲的时候注意力度,小心敲碎)学生:“敲陶器的声音没有瓷器的声音响,发闷,而瓷器的声音清脆。”教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什么不同呢?”学生:“制作的材料不同。”学生自主分析(参考课前了解的相关陶器和瓷器知识)、探究、讨论后以抢答的形式到黑板上填写表格。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判断、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与以往的教学相比,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探究式教学的课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幅提升。在探究模块,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也与以往有很大区别,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在课堂知识的巩固中得到了证明。以往的美术鉴赏课,学生听得累,教师讲得累,课堂气氛沉闷,知识巩固时,学生也只能记住几个有代表性的瓷器特点,主动性和教学效率不高。通过课例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验并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探究过程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会对其学习成绩和身心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向“顾问“”同伴”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多数学生希望主动探究,参与实践活动。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提高了课堂效率。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与以往教学相比,效果有显著差别。如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探究式教学的课例中,设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环节。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更喜欢哪种美术课的形式?学生的调查问卷充给出了答案:学生最喜欢的美术课中,师生合作探究式教学占到了77%,可见,探究式教学被大部分学生所认可。

2.高中美术探究式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有11%的学生喜欢教师以讲授为主的美术课;9.6%的学生习惯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能经常主动提问和讨论的只占11.4%,不敢提问的占了10.8%。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课堂中深入开展下去。中国有句古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学习来得更重要。西方也有句名言:(告诉我,我会忘记;可演示给我,我可能会记住;但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理解了)只有亲自参与探究,学生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彻,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高中美术课堂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怎样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将教学从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变为教会学生怎样学,这是广大美术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有效性

1.当前高中美术教育的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念的缺失。很多人都认为,美术就等同于绘画,甚至有些教师也这么认为,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就比较片面的,美术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而绘画只是美术教育当中的一部分。而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美术教师都未准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第二,思维的局限。目前,对于高中美术教学,很多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画一幅作品作为示范,然后学生就跟着老师的作品进行观察模仿或者创新,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传授学生绘画技巧,而是根据学生画好后进行点评,然后教师最为直观的判断是学生画得是否一样,正是这种思维的局限,才导致学生学习美术时的墨守成规,以致失去了他们自身思维发散、创造的能力,因此,很难实现新课改理念下的美术教育目标。

2.提高高中美术教育的措施

2.1转变美术教育理念。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转,往往忽视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新课改理念提倡的是以人文本,注重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当前学生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引导和改变学生对美术的错误认识,同时教师也应对之前认为美术等于绘画的错误认识进行自我反省,要重新加强对美术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从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发,先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热情开始,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1]。2.2完善美术评价体系。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对于绘画作品的评价,很多老师都是根据学生绘画相似度进行判断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式太过于片面,很容易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为了能够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教师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不再是当方向的对学生作品进行判断,而是逐渐的向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2.3加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以往的美术教育中,就非常的注重学生对美术感知力和美术技能熟练度的培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这些却远远不够。新课改要求美术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鉴赏美术,以培养他们的美术感知力。所以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绘画技巧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绘画理论知识、艺术史以及艺术鉴赏方面内容的教育,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2.4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也应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往往都是交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跟着临摹就可以,这种教学方式太过于传统,缺乏创新。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沿袭,更是一种创造,学生在模仿教师或者其他作品时,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并将这种见解加入自己的美术创造中,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这种创作是无意识的、随意性的创造。因此,在培养学生美术创新能力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己加工,创作出一幅能够表达自己思想,并且具有意义的作品。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美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应从学生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才能更好的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作者:李金相 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周荣.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高中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4,(20):139.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篇10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结合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及开发性的特点,不仅能帮助教师们获得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们获取所需知识。若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良好的结合起来,首先应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因此,在两者结合之前教师们应当明确教学目标,可通过调查学生或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高中生群体对于高中美术的认识及主要诉求,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学生们的需求并将网络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网络资源提供了大量容易获得的素材,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充分利用其优点营造出较为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们利用网络技术参与美术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校效率。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们往往为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而苦恼,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教师们不知道叨陛知识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师生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在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后,教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对网络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并选取学生们感兴趣的图片予以展示,并可将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充分享受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美术学习的便利性,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选择教学内容,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这种交互式的教学过程为师生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网络环境下更加重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观因个体的差异而有很大不同,因此即使对于同一幅作品学生们也会给出完全不同的评价。网络环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己经导致教学观念及过程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注重教授学生们基础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而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这一环节较为忽略,因此学生们对作品的评价结果较为困惑。当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高中美术教学时,教师们能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为学生们提供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观,拓展其思维。

4.指导学生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后复习巩固的效率。网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们在课后可以将教师在课上讲授的电子版的文档进行复习巩固,老师还能通过与学生的网络交流,远程指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还可以推荐给学生相关的网站资源,使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利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进行课后学习,深入理解教师们在课上讲授的内容,并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发挥学习主动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自己的需求,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自己的兴趣点。

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