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4 17:35:05

高中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1

那么,如何去构筑历史知识结构呢?历史知识结构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多层次性和立体性等特点。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知识结构的表述也就不同: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构成;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任何一种历史现象和一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都有其前因后果、产生的背景和条件以及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从理论的角度看,历史知识又由史实和观点两个方面构成……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综合,就构成了立体的知识结构。历史教学大纲中要求:重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注意中外古今的比较,从历史的多样性、复杂性中认识历史的规律性。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历史知识的整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手段:

第一:纵向性的分阶段复习。也就是科学地划分历史阶段,并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容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力求突出表现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具体而言:

(一)中国古代史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封建社会形成前: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

2)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秦、汉)

3)封建社会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

4)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唐)

5)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民族进一步融合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时期(明、清前期)

(二)中国近代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时期(1840—1901年)

资产阶级维新派

2)旧民主义革命时期(19世纪末—1919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

(1)新文化运动和

(2)大革命时期

3)新民主主义时期(1919—1949年)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4)抗日战争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

(三)中国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

4)“”十年内乱时期(1966—1976年)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四)世界近代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手工工场时代)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蒸汽机时代)

4)帝国主义时期(电气化时代)

(五)世界现代史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期(一战后)

3)雅尔塔体系时期(二战后)

4)多极化格局时期(苏联东欧剧变后)

通过阶段的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历史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分析各阶段历史事实、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就达到了历史纵向复习的目的。

第二:横向性的设专题复习。也就是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历史特征和原则,找出各个阶段具有共同性的历史知识要点、历史线索、历史知识面,进行横向概括和归纳,重新构筑历史知识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专题结构。这种专题结构复习方法,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首先最简单的就是从社会文化形态来划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这五大内容都可划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外交史和文化思想史这四大专题结构。其次还可按中国史和世界教材编排的差异性,构筑不同的知识结构,如在复习中,把世界史编为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世界国别史(英、法、美、德、意、日等)、世界国际关系史、世界文化史数个专题史;把中国近现代史编为封建专题(满清)、农民专题(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帝国主义专题、国民党专题、共产党专题和文化专题,逐一进行剖析。再次按照相同的内容具体地设置小专题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如在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把有关“土地政策”的内容构成一个小专题:

1.满清政府——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更加丧失土地

2.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3.国民党——“平均地权”——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1931年土地革命——土地革命路线——贫雇家积极参军参战

2)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一致抗日

3)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彻底废除封建

通过这么一个小结构,学生不仅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土地政策的内容一目了然,也可以从各时期、各阶级不同的土地政策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和影响,概括出为什么满清灭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了解到自身教学的不足,还可以使教师从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保证历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1重视学生感受,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已经提高了对学生主体的重视,但是笔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分析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感受的情况,由于历史知识本身与学生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到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就要重视学生感受,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后期运用的顺利程度[1]。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普及的当前,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呈现出与该历史有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电视情节,使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身临历史情境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搜集更多与鸦片战争有关的图片,使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营造出真实的历史情景,提高学生学习该内容知识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在日后回想起鸦片战争时,可以借助教师所提供的图片,更全面的回想起鸦片战争内容。

2抓住教学重难点,理清历史教学脉络

虽然对于学生来讲不同的高中历史内容都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重难点内容,重点内容为学生必须要深刻掌握、理解、记忆的历史知识,难点内容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较高难度的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发现只有做好重难点知识教学工作,学生才能够构建出整体高中历史框架,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明显[2]。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厘清历史教学脉络,明确整体教学框架;随后,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整体框架中明确标出教学重难点内容,并在开展该阶段教学内容时,提高对其的注意,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强化教学下,更扎实的掌握重难点历史教学内容,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3强化学生记忆,做好复习回顾工作

与数学物理知识相比,高中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需要反复学习、记忆该方面知识,从而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印象,保证学生后期使用的准确性。但是,笔者通过对当前历史教学现状的反思,了解到大部分高中历史教师更重视新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这样的教学结构呈现出不尽合理的现象,学生学习有效性也会受到影响。当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出现疑问时,高中学生还会反思自身的学习能力,影响学生后期学习的积极性[3]。结合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象,历史教师需要在开展新课程教学内容前,仔细搜寻与该教学内容有关的旧知识,并通过复习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的历史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对旧知识记忆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历史知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文学的繁荣》一课时,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引导,让学生在回顾该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更快速的走入《文学的繁荣》一课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知识的记忆。

4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历史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民族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因此,加强教学中历史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融合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详细讲授中国历史发展情况,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详细的了解到我国发展史,激发出学生自身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积极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使学生在相关历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后,高中历史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正确的解答,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思想,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教育意义[4]。

总而言之,历史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只有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才可以使学生掌握到更多与我国文明、文化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基于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反思,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后教学中需要更重视学生感受、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做好历史知识复习与回顾工作、强化历史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历史历史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

作者:陈旭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马维林,黄敏.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54-56.

[2]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1-182.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障碍;成因;教学策略;干预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这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存在着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找到有效干预的对策,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习障碍成因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缺少能力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基础比较弱,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因为在大多数学校,历史学科都是作为从属学科,缺少重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讲授效率比较低。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知识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历史故事,但是对于一些专业名词和历史事件等缺少了解。这样就会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没有经过对于阅读能力和历史知识理解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特别是当接触到一些文言文的历史知识的时候,学生学习遇到的阻碍明显增加,学习的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对于历史学科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从初中养成的习惯,所以学生对于历史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在高中阶段,学生重视的学科是语文、英语和数学等,这样就会使学生无论是基于兴趣还是升学的压力,学生都不会对于历史学科给于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比较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背诵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精力大大减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觉性比较低。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力度不够也影响了学生的观念,学校在开设历史学科课程的时候,各方面条件跟不上,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效率低下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所以导致学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直接影响了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许多学校里,教师教学只是拿着书本照讲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知识都是书本上的。但是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育考核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仅仅接触课本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的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把要讲解的内容都放在多媒体课件中,在课上的时候按照课件展示讲解。这样会使学生难以灵活地学习历史知识,所以在应用的时候学生就会感觉无从下手,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学习的效率难以提升。

二、实施教学干预的对策

(一)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障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应该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巩固。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除了让学生对于史实有很好的掌握,还应该锻炼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使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重要意义进行理解,起到很好的历史教学效果。在课后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把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掌握重要的概念和意义,加深理解。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历史知识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学习了关于几位书法家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展现书法能力的情境,让学生锻炼模仿书法家。通过创设这种情境,学生对于相关的历史知识会更加熟练地掌握,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三)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外,还应该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为什么会形成两极世界,两极世界的出现对于整个世界有哪些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于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才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针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王晓艳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兴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4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

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时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可以让高中生减轻学习负担,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发挥主动创造性,提升历史学科的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学科的教学存在僵化的特征,缺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思想,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下面就生活化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一、创新教学目标,冲破应试教育禁锢

受高考的影响,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大多数教师过度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往往都是依靠一些题目以及一些考试来实现。对学生教学目标的衡量标准具有单一性,有些学生对于考试有着紧张情绪,不利于能力的发挥,由此导致历史成绩不好,学习信心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历史成绩一落千丈。针对这一现状,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不断创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促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更加鲜活,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信心。教师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就会让学生更加放松,在遇到难题时,会产生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目标就是注重历史知识生活化教学,在讲解历史题目时,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相对而言弱化答案,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高中生因学习环境的束缚,在学习时,对许多历史知识的实践性,以及历史知识的深远意义无法感同身受,而且因为教师的教学理念主张对学生标准化做题的禁锢,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产生障碍。所以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时,教师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状况、心理接受能力,更加要注重对教学目标的创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发挥历史学科科学化、生活化的特点。创新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做题思路和方法,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不断丰富学生做题方式,促使学生从历史学科中学习到良好的品格,实现教学目标,取得优异成绩。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历史信心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过度的封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局限在课堂,从课本获取历史事件,对于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追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少之又少。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开展,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培育,帮助学生塑造品格。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历史教材较为陈旧,历史知识因本身的特点,不能与时俱进,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接收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编写教学内容时,通过一些社会热点、生活知识等,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传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知识。还可以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有效利用,不仅让教学形式变得多样,而且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生活化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们对历史学科有了积极正面的情感,在正确态度的指引下,能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可以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学习历史的信心,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三、开展任务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发挥生活化历史学科的优势,促使学生将课堂与生活有效衔接,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具备生活实践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为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探索,在生活之中,培养其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解决历史学科问题。在对指导学生开展教学任务时,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小组合作的方式较个人完成任务更加具有优势,在小组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交流沟通,在完成任务时还可以互相监督,因为我们的历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探索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通过共同协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不断培育此过程中的人文素质,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不能让学生的研究方向背离教学方向,让学生能够将自我研究与探索的过程达到完善的目的。促使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获取扎实的知识,不断深入到生活之中。例如,教师在对某一具体历史事件的陈述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的方式,增强对这一事件的深度了解。小组之间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寻找网络资料,有的寻找书籍资料,有的寻找古迹资料等等,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框架,让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探索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断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学科因自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发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优势,不断创设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作者:陈浩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生芳.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6(3):42-42.

[2]樊磊.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5):49-50.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行记忆,墨守成规地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会阻碍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全面看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不是盲目地对教材中的内容全盘吸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敢于向教材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

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和解释,并不是永恒的,历史事件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就为历史知识的批判性发展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需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对于自己的历史思想进行批判性分析,教师只有保持这样的观念进行教学才能够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针对教材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自己在思维方面的局限性,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升批判性思维

在高中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地鼓励学生针对学习的相关内容勇敢地质疑,并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思维和理解。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思考和分析,最终学会采用批判性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想办法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要善于倾听学生对于知识分析的观点,哪怕学生思维中的观点非常幼稚,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问题思维的激发与鼓励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如果没有李四光对于我们国家贫油论的怀疑,就不会发现大庆油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对学习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让自己的批判思维得到好的发展。

三、推进多元教学方法深化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教师要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更新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历史知识的批判思维就是需要学生对于学习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学习,帮助学生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的时候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萌发,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知识有全新的认识,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材中的教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意识,最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习的相关历史知识,这样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日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的内容采取批判性的思维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日本对外侵略的意图,为之后抗日战争的学习埋下伏笔,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也可以进行问题的探究,培养自己的批判学习意识。

四、注重独立意识的培养拓展批判思维

历史事件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随着我们的意识而转变的,历史知识作为教材编写者的客观记录和描述,让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所学的历史知识,但是历史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也会产生主观的情感。因此,在历史事件的评判和思考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百团大战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虽然我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把我党的实力过早地暴露给国民党。在进行战争胜利分析的时候也需要分析在战争过程中存在的劣势分析。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学习的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对于学习的相关内容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影响之下能够对学习的历史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刻,最终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喜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8(21).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图片;作用

与高中历史相关的历史图片是多样化形式的,而不论哪种形式的历史图片在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应用,都能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良好进行发挥巨大的效应,进而确保历史教材、历史图片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在历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用单纯的文字描述一些历史场景等内容,就不能保障学生对历史的深入认知,而历史图片以自身具备的形象直观等特点,将历史事件进行了清晰的展现,帮助学生在文字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过程中、背景情况等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通过形象化的图片确保学生对历史人物能有一个深刻的认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清晰梳理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对历史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功能

随着新课改对教育的改革,历史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也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通常都是由文字和图片构成,高中历史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和单元中都有同等的图片占比,其中图片和文字占比都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对历史的改革制度下,教师应当摒弃以往的传统“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历史教学方式,在教学之时需要结合历史图片与文字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历史知识。所有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可以看出图片和文字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功能。文字是记录历史图片所发生的内容,而历史图片则是使得文字在学习时更直观。大多实践研究表明直观思维对于人吸收知识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教材内容时,可以多让学生先看图片再看文字,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到文字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加深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知识的见解。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教学也可以有增强学生记忆点的功能,使得学生对历史有新的认知。

二、历史图片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除了要掌握中国历史知识,还需要掌握外国历史知识,因此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图片作为自身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高中历史时,通过运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和印象。引导学生将历史图片相对比,使得他们发现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的各方面背景、人物、事件等都是不一样的。区分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才能够让学生的历史知识难度降低,加深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历史的综合素养。中国的历史发展是极其不易的,都是靠着革命烈士浴血奋战而得来。教师在教学历史时,需要透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铭记历史时刻,充实学生内心的历史情感,让学生珍惜现如今的美好生活。高中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到的历史内容非常宽泛,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之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也要透过历史知识中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历史图片的作用体现

1.突出主题内容、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对比枯燥的通过文字讲述进行学习,他们更热衷于图片分析和了解。高中学生在对图片进行观看的过程中,往往会具备较强的敏锐感,而通过图片内容的展示,也很容易就能掌握图片表现的是什么。对于历史图片来说,其自身具备的多样化性质如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等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能够十分容易的就理解图片中的主题内容,进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片占据的位置十分显著,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图片的占比也随之增高。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中并没有过多丰富的图片内容,仅仅是一节课的内容就包含一两幅图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并没有对图片加以利用,往往都是照本宣科,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全面学习。而在当下,随着历史图片的频繁应用,不仅实现了形象化的历史课堂教学,同时也强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通过简单、直观的图片、围绕历史文字内容,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历史,确保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良好形成,进而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在教材中提供了日军侵略旅顺并残忍屠杀的现象,图片中突出了日军傲慢、残忍等的人物形象,结合屠杀的背景下图片,将日本侵略中国最直观和最血腥以及最惨无人道的场景进行了深刻的反映,并重点突出了高中历史教材中甲午中日战争的主题内容。以图片为引,促使学生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深入到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中,深刻了解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的英勇顽强反侵略斗争,为学生的奋发图强和爱国精神的强化注入动力。通过图片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2.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说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高中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加以重视,能够确保学生学习动力得以有效提升,进而促使学生基于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积极自主地深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如此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形成奠定基础,确保学生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而历史图片的应用,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图片来帮助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模样和思想等进行了解,通过图片和教材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人物精神面貌等进行切实感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领略,实现更加具体化、生动化的课堂教学,确保学生通过图片启发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历史内涵,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入图片,能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观印象,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教材内容中人物形象的角度来切实地感知历史事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二历史第二单元《文艺复兴》知识内容过程中,教材中展示了“最后的晚餐”这一幅图片,教师可以围绕图片首先对作品的取材进行讲解,提升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图片世界的学习中,确保学生思维的良好启发。最后的晚餐来自于《圣经》故事,讲述的是当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他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如一石激浪,引起餐桌上一阵骚动,而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表现的正是这骚动的片刻。此时教师围绕图片引导学生对画中生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感受,画中的人物或吃惊、或愤怒、或悲伤、或猜疑,促使学生通过这种情感上的感知融入图片中,进而切实地体会一番各种人物形象的心理动态变化,促使学生通过图片提升审美,并体验达•芬奇创作作品的艺术价值。3.感知历史内涵、深化思想教育。在对高中历史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内涵,通过对历史中蕴含的大量且丰富多样的情感色彩,实现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以此为基础,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教育革新背景下,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高中历史正是充分践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身心全面健康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成长。历史教材中融入的历史图片资源,较之文字内容来说,更能为学生提供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超脱文字之外、深入的感受历史,进而确保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培养,为其思想道德的不断升华和更好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知识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字画、经典书画等历史图片,如汉字和书法、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等,将这些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讲解这些图片的背景等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片中,切实地感知书画和戏曲艺术的魅力,确保通过这些能够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形成。4.再现历史场景、引发情感共鸣。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和记忆,在课后遗忘历史知识的速度非常快。历史图片能够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是具有直观性的,同时也是过往历史的有效证据。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教学,就是利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过去的一幕幕历史场景,就像放影片一样在学生眼中,再现历史场景从而引发共鸣。例如:对于贫困地区的儿童渴望学习这一事件通过大量文字表述去描写,描述他们如何如何可怜,如何如何辛苦,大部分读者读后内心可能都会无动于衷。但是当插入一张穿着破破烂烂衣服张着大眼睛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只铅笔的图片。很多人看了图片之后,都会对女孩眼中流露出的对上学无比向往以及那股纯真劲儿所震撼。当教师讲解到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时,把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和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时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应当具有爱国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的应用,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以充分调动,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历史、快速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在深入感知历史内涵的基础上,确保学生学科素养的良好形成,进而为学生良好道德思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殷宏.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起到的作用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8(1).

[2]刘子博.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起到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8(10):173.

[3]谭嵩香.探讨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起到的作用[J].当代人,2018(14):221.

[4]田涛.探究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高考,2018(22).

[5]安运志.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69.

[6]赵彦秋.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7

关键词:泰微课教学;高中历史;教学课堂

泰微课融入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之中,能够从历史教学的各个章节入手,将内容模块化制作,展现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科学严谨地规范教育举措。通过多种优势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支撑,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引导规划之下,能够真正地彰显出泰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起到的作用和实际价值。

一、泰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泰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展现出一定的意义。在此,教师应该针对其中的意义进行详细阐释和重点论述。第一,泰微课有效运用之下,学生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教师不再过分地约束学生学习课堂,而是为学生给予良好的学习体验。从根本上带领学生进步感受到历史知识学习的冲击力。同时,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历史知识的分析和研究,这符合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应要求。第二,泰微课教学形式有效构建之中,能够为学生展现出形象、生动的历史教学画面,不断地拓宽历史知识视野之下,也让学生面对历史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第三,泰微课教学模式有效运用之中,进一步带领学生进步[1]。教师从综合性方面入手,不断地打造适用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体系,这让学生对知识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准确的规划。教师不断地释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相应力量和魅力色彩,为学生知识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体验。

二、泰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分析

(一)借助泰微课,构建自主个性化学习平台。泰微课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将其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能够展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独立性。泰微课针对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易错点进行有效阐释。泰微课还会有几道针对性习题,以选择题为主开展详细的解析。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制订相应的规定。教师在泰微课制作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其中涵盖了Flash动画、图片、习题、视频资料等,并制作配套的PPT要求,简洁明了为学生知识学习带来良好的引领。通常,在该学习平台选择过程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优点[2]。教师针对《鸦片战争》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多个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泰微课的观看次数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灵活方便的情况下,借助手机或电脑进行视频的观看。教师立足泰微课教学形式,让高中历史课堂充满魅力李丹(江苏省口岸中学江苏泰州225321)可以在网络上找寻资源,为学生提供“虎门销烟”等动态性资源学习内容。在资源更新发展之下,能够立足高中历史教学考点,把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长时间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借助泰微课,实现历史教学最优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教学目的的直接反映。高效课堂构建之中以具体课堂教育特点作为出发点,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泰微课展现出较强的操作性,能够从有效的知识点渗透方面为主。课堂教学时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优质微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提供良好服务。教师在进行《洋务运动》教学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微课视频。然后,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并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和反馈。教师让学生根据泰微课学习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和实际性质。”以此作为学习任务规划的情况下,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全面和合理。学生观看学习之后可以自己制订出的相应学习规划和具体方案[3]。根据微课视频资源制作出学习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参与历史知识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能够让学生在节省时间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知识学习效果。(三)借助泰微课,提升历史教师教学水平。开展教研活动之中,教师应该关注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运转。以泰微课有效运用为主,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清晰表达、准确突出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然后,教师配置相应的动画配图等,进行合理的剪辑,这对于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微课录制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参与网上学习制作的形式,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学校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能够让教师微课制作水平得到相应提高。比如,针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内容,教师集体进行微课视频制作,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内容展现出来。集思广益共同研制出利于学生学习的泰微课。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各种微课视频制作软件,有效地把握网络课程资源有效规划之下,全方位地带领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要合理运用泰微课教学模式。不断地释放课堂教学力量,引发学生思考和研究。教师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不断地彰显出历史教学课堂魅力价值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地拓宽自身知识视野。在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情况下,全方位的带领学生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郁云,王圆.基于“泰微课”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13):54-55.

[2]吴清华.深化运用“泰微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3):73-75.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建议

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会表示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难多了,学生认为根本学不会高中历史。事实上,高中历史并不是难到让学生学不会的程度,而是由于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初高中历史的衔接,进而构建合理的历史框架造成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要求更多的是经验型和形象思维,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更多的则是理论型和抽象思维[1]。在高一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转变历史思维方式,从整体角度把握历史知识,有效的对接初高中历史知识,进而提升历史能力。

1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现状

(1)教材之间的差异。笔者深入的研读了初高中的历史教材,发现初高中的历史教材,还是存在了明显的差异。最新一部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建立了严格的历史时序,以七年级历史为例,七年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背景,讲述了从远古时期到清朝时期的中国历史,其中上册是远古到魏晋,下册是隋唐至清朝,教材非常关注历史的时间顺序,学生只要掌握住时间线索和主题线索,就可以学好历史。而高中历史教材则是以逻辑顺序为主的,教材上虚化了时间的作用,加强中外历史和古今历史的联系与影响,高中历史教材把国内外的历史大事件都包含在内,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具有很强的跨越性,学生掌握起来必须发动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历史思维还是初中的时间模式,就会感到高中历史非常难学。(2)教材侧重点之间的差异。初高中历史,教材侧重点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初中历史教材而言,更为强调中国古代史,缺少对思想文化史的关注。最新一部人教版教材,删减了关于先秦时期诗经楚辞文化。中考中,历史文化并不是考试重点。所以很多教师为尽快完成教学工作,经常刻意忽略文化史[2]。就高中历史教材而言,教材非常强调文化史在历史中的作用,深入研读高中历史教材,笔者发现,高中历史必修课中都包含有文化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文化史的教学,高中历史中又注重文化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学不好历史知识。(3)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重要历史事件的进程,特别是重要史实的教育工作。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教师应当从整体的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的无缝衔接,进而教好历史。然而,从整体角度把握历史,对教师的个人历史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很多高中教师只能依照教材开展历史教学,并不能从全面角度把握历史知识,影响了初高中历史的衔接。

2新课程标准下,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1)关注初高中教材之间的不同。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可以这么说,历史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目的,都是通过教材实现的。因此,要想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师必须深度研读初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差距,以缩减教材差距,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效衔接初高中历史知识。首先,关注初高中历史教材差距。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已经使用了这部人教版教材,高中历史教学使用这部人教版教材也为期不远,部编版教材,在初高中历史教材上主要有以下不同:首先,关注历史学科教育功能。初中历史教材还是秉持传统唯物史观教育观念,但是扩充了历史思想和历史价值素养判断等内容。教材利用史实叙述,彰显了历史教学在国家主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和法治法规教育等教育功能的作用。例如,教材中新出现的关于南海诸岛、钓鱼岛等具体内容,从隐性层面培养了学生领土主权意识和爱国意识。其次,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编教材总体上,还是比较遵循通史体例的,通过一定历史主线,围绕主线开展史实教育,以显示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历史事件,补充背景知识,以背景知识让学生从全面角度了解历史事件。例如,余桂元认为传统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王昭君、屈原等,是教师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背景知识[3]。再加上高中历史以模块式开展教学,大量繁杂的信息堆积在模块内,这些势必要求教师要对历史知识信息进行系统整合。(2)以学生为本。在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历史考察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初中阶段,这部人教版教材更注重考察学生学习主动性。初中历史教材通过某个章节的导言、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等多个版块,使教材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中非常强调的主动探索性。学生通过课后活动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课后积极互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加强。在此背景下,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当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应当是从“教师教会”转变为“学生会学”,即以学生为本。例如,这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教材,教科书中精心选用了300幅历史图片,展示历史知识,比较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有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文物图和遗址遗迹图等,历史图片作文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了历史文字叙述,这也从隐性层面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主动读图、看图、学图能力。而提升学生历史图像能力,需要让学生积极领略地图中的隐性知识,如在《元朝疆域图》黄河改道入淮知识、南沙群岛称“万里石塘”知识等;北京在两宋时,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叫法。所以,学生在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历史知识。通过图像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历史知识之间迁移、概括、对比能力,教师在完善学生思维之后,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总结分析,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也能提高学生历史分析总结能力。

3增强初高中历史教师之间的沟通

高中历史教师如果想要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也应当和初中历史教师多沟通。初中历史教师教会了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高中历史教师更多的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历史思维,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有着承前启后的联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多和初中历史教师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实现初高中历史的有效衔接。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应当主动去初中听课。通过听课,了解初中历史教师的授课模式、讲解知识的方式等历史教学情况,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让学生更为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多和初中历史教师沟通交流。不管是初中历史教师还是高中历史教师,其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教师之间多加交流沟通,吸取对方的优秀教学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最后,利用网络技术进行间接交流。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有效交流,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使用微信、QQ等现代交流工具,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从而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关键就是教师应当结合初中部人教版教材,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当把握初高中历史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立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无缝衔接[J].学周刊,2013(8):105.

[2]徐志兰.从课标的变化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教育科学论坛,2013(2):13-15.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9

形象思维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高中知识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其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中脱离而出,以形象性教学、生动性教学为目标,调动学生的自身情感,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相比于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思维教学法是一种有颜色的教学法,区别于枯燥、单一性的教学法。客观上来说,单纯性的趣味教学法并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形象思维教学法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前提下,以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其区别于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又融合了这两者的优点。实践证明,高效率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融合逻辑性教学与感性教学的优势,因为这两者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两个方面、阶段,通过对这两者的融合,可以深化学生脑海中的历史形象,强化对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认识,更好的认识高中历史,更好地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二、优化形象思维教学策略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这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也需要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再现经典高中历史形象,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1.充实教学内容

通过对历史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临其境感,更有利于增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积累丰富的历史资料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所谓厚积薄发,通过对高中历史资料的不断积累,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应用更上一层楼。我国的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很多的历史名著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不同阶段的历史。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类的历史资料不胜枚举,在日常教师中,教师可以利用史记中的语言,进行经典历史场景的再现,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秦代的大一统,汉高祖刘邦的辉煌盛世,都可以当作历史知识传播的媒介。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化长廊》《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等章节中,教师可以再现荆轲刺秦的萧杀气氛,再现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的英雄形象,通过对这些史实的应用,可以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学生对当下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

2.优化教学语言应用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通过对教学语言应用技巧的优化,可以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交流,其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更是教学中的重要工具。高中历史知识具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教师如果将这种特点应用到语言渲染上,必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格的历史教师必然满腹经纶,面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现象,能够舌尖生花,步步升莲,通过对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应用,让复杂的历史知识变得深刻易懂。通过对历史教师语言技巧的凝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在《汉字与书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王羲之等大家书法的侃侃而谈,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深度,在学生头脑当中浮现出具体的历史知识形象,高中历史教学语言的提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语言的内属性及外属性。语言的内在性包括词句的精准性、科学性、系统性,语言的外部性在于语调、语色、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这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一般性的文学语言,高中历史语言需要具备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文学语言存在夸张及虚构的特点,如日照香炉生紫烟,如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是文学语言的经典,却不适合高中历史语言的教学特色。文学语言与历史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高中历史语言的教学特别注重情感性、生动性,相比于文学语言,高中历史教学语言更加注重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认识强度。高中历史的教学语言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字修辞技巧,需要具备生动性及形象性,需要保证声情并茂性。为了满足现阶段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保证语言的通俗性、简单性、凝练性是必要的。高中历史的教学语言力求生动性、形象性、简单性,朗朗上口,深入浅出,更加方便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过对浅显语言的应用,实现复杂历史知识的解读。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故作高深,穿插一些怪癖的词汇来描述历史现象,如在《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用吉光片羽这一成语形容但丁的《神曲》,学生很难从语言方面来了解但丁作品的历史意义。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俗性及学术性不应该相互独立,在保证高中历史语言逻辑性的前提下,需要让语言教学变得简单易懂,优化高中历史语言教学途径,实现教学科学性及通俗性的结合。

3.利用好教学辅导工具

教师通过对生动形象教学语言的应用,可以再现历史形象,这类似于曲线救国的道理,直观性的历史语言有时候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辅助应用一定的教学工具,需要进行趣味性教学语言的应用。客观上来说,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教会学生利用感觉感知所学的知识,这离不开直观化教学辅助工具的应用,从而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强化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具象的历史形象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音乐与美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再现经典音乐及美术作品的视频及音频。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与直观性的教学辅导工具并不冲突,这两者需要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独立,教学工具是一种静态化的存在,生动性的教学语言是动态性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变化,实现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实现学生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容易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概念,实现相关历史规律的掌握。

三、结语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能力,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语言的凝练,实现直观性教学工具及生动性教学语言的结合,方便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概念,掌握相关的历史规律,从而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吴新英 单位: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苏海丽.浅谈翻转课堂在导游讲解技能培养中的应用[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高中历史知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研究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课堂讨论十分重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更加重视和提倡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还能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促进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效的课堂讨论,可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活跃课堂氛围,使高中历史课堂富有生命活力,不再机械沉闷、枯燥乏味,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配合教师所制订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与效率。其次,可以强化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积极主动,并且思维活跃,可以强化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且在讨论中,学生的观点可能不一样,通过互相分享与交流,学生知识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产生优势互补的学习效果,对于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的主要作用

1.活跃历史课堂气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课堂讨论,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高中历史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由传统的教师一人独讲发展为多位学生共同参与,一人发表观点转变为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可以有效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布局,增加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笑逐颜开,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较为轻松。例如,在进行《辛亥革命》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袁世凯”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课堂讨论,分析他的功与过,在传统历史课堂中,对袁世凯的负面评价较多,往往认为他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教师可以对他进行全面的介绍,如训练新军、逼迫清帝和平退位、督修铁路和办工厂等,从而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人物,在课堂讨论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对历史知识理解得更加客观、透彻。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懂历史和爱历史,甚至是痴迷地去研究一些历史事件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进程的良性发展,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进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以及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进行讨论,部分学生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俄国十月革命,会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通过查找资料来分析当时的社会形势,给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哪些影响,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历史知识。

3.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自主学习能力都十分重要,特别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说,知识点较为分散,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恰当的课堂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以充分提升,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够产生事半功效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国共的十年对峙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进行课堂讨论,包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长征和西安事变等,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讨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拓展,掌握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技巧与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了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4.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在通常情况下,高中历史课堂往往会显得乏味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兴趣不高,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高中历史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促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并且主动发表自己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与见解,充分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课堂讨论,包括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局势有什么影响?对东亚和世界的局势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有什么影响等,通过对解放战争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由于解放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较大,因此,学生在讨论和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堂讨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历史知识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李国栋.浅析课堂讨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良性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49.

[2]金自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