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辅导数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3 17:32:51

高中辅导数学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等数学;应用型高校;经管类;教学改革

高等数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三个显著的特点,是很多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很多高校,除了传统的理、工科之外,经管类、农林医药甚至文史哲等专业也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程[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高等数学是各高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极限、一元和多元微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能运用高等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进一步发展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2]。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多种的问题,对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极为必要的。现结合亳州学院的具体情况,探索如何进行经管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对其他专业以及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亳州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目前有22个本科专业。经管类专业有经济与金融、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在这些专业中都有高等数学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存在困难。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以后,在学习上会产生懈怠思想,潜意识里放松了自己。在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平时对学习不够重视,考试只靠最后一两个星期临时抱佛脚,存在“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对于高等数学,部分学生认为是无用的,与自己的专业无关,以后也用不到。并且大学的课程较多,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平均下来用在学习高等数学上的时间往往是不够的。而高等数学具有知识点环环相扣的特点,前面知识没有学好,后面的学习就难以跟上,长此以往,有的学生上课就听不懂,最后干脆放弃。还有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就以201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来说,文理兼招,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一样,在教学中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二)教材与教学内容、课时数、知识点衔接不够。从高等数学教材的选取来看,很多高校选取的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教材。该教材是经典教材,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并在使用,但是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的内容太全面,难度较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经管类学生是不需要完全掌握的,比如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还有的章节只需要掌握部分内容,如重积分部分只需要掌握二重积分。从课时数来看,以亳州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为例,目前的课时安排是第一学期每周4课时,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课时严重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有些章节上只能“蜻蜓点水”,无法深入讲解。在知识点的衔接上,首先是高等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不够。高中数学教材的改革经历了很多次,有的内容从大学教材中进行了“下放”,比如:导数、概率与统计。而有的内容作了删除,比如:文科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三角函数也只学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其他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都没学,这就给大学阶段学习高等数学带来隐患。对于“下放”的内容,比如导数,本意是让学生有所了解,主要是侧重于应用,但在考试中往往出题却很难,违背了初衷,学习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学生还没有领悟其精髓。第二是高等数学与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衔接不够。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主要注重基本概念、定理、证明、性质和计算等,在各专业的应用上内容非常少,很多时候教师是把高等数学当着数学专业的数学分析去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材的选取、课时数与教学内容的安排等方面都亟须进行改革。(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数学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灌输式的教学,很少与学生互动,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忙”得不亦乐乎的干其他事。有的老师的讲义多少年从未变过,不管什么专业的,也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都是一样的教,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些高等数学教师会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有的老师对多媒体课件过分依赖,没有认真的备课,反正点点鼠标内容就出来了,照本宣科。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速度也会变得很快,还没等学生消化,就来下一张课件了。这样教师是轻松了,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四)考核方式单一大学的学习不像高中时期的学习,平时的考试测验非常的少甚至没有,往往就是期末一场考试定成绩,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学好,也不会产生危机感,就是等考前复习的时候临时抱佛脚。同样地,教师也担心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出现,往往会带学生复习,有的老师会给出考试范围,更有甚者可能会违规漏题。有些脑子比较灵活的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考前来个突击,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有的学生还是我行我素,最后考个几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重视平时的考核,一场考试定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进行改革。

二、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他提出了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他明确提出,大学时光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用来奋斗的[3]。首先,要设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认为学数学无用,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事实上,数学与经管类专业关系紧密。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果没有学好数学,后续课程的学习就无法进行,就像没有打好地基的高楼一样。很多经济学家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例如约翰•纳什等,他们大多数是因为科学、恰当地应用了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而获奖的[4]。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都应该强调数学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走向误区。其次,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上课时要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在经济中是有用的,例如,在讲解导数概念时,对经管类学生介绍产品总收入对销售量的导数就是总收入的变化率(边际收入)[5]。(二)注意教学大纲的修订,注重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金融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数学类课程应设置12学分左右[6],主要包括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微积分)、高等代数(或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目前亳州学院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的课时安排是“4+2”,安排在第一、二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一元、多元微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赶进度,有些地方讲得不够详细,也无法安排习题讲解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建议改成“4+3”,这样就会大大缓解课时紧张的问题。而线性代数每周3课时,安排在第二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周3课时,安排在第三学期。在教学内容上,考虑到学生的考研深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数学考研大纲的数学(三)的考试内容。从选取教材来看,“多而全”的同济版的教材显然不符合本专业的实际。在教材选取上,应遵循“轻理论,重应用”原则,教材不需要对所有的定理和性质进行严格的证明,应在高等数学的应用上加强。直接用《高等数学(经管类专业适用)》或《微积分》教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知识点衔接上,由于经管类专业一般都是文理兼招,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点,例如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等。在与后续课程的知识衔接上,主要是加强高等数学在经管上的应用,如:运用数学来解决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和弹性分析等[7]。(三)改革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很多高校,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把科研看得比教学重要。对于一所研究型高校,情况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般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来说,还是应该把教学放在首位。很多高校老师为了评职称,拼命地写论文,没有把重心放在教学上,这种现象是需要改变的。陈宝生部长提出,高校教师要回归本分,就是要潜心教书育人[3]。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黑板+粉笔”的灌输式教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这种传统的讲授法不能完全摒弃。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讨式教学、演示法教学、问题导向式、案例教学等。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结合一些数学软件,如3M(Matlab、Mathemati⁃ca、Maple)、数学公式编辑器Mathtype、几何画板等,在一些章节中使用数学软件或做数学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特别是几何问题可以直观地进行展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数列极限时,可以制作成一个小动画,再用课件进行播放,展示数列的极限过程。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数学课就不会那么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一部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幅挂图。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很多,常见的有使用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借助的媒介主要是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可以借助QQ、微信、移动学习软件(如学习通)等手段。QQ与微信主要是通过建学习群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群里提问题,教师解答,教师也可以问题,要学生解答。教师还可以把重要的学习资料放在群文件里或移动学习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超星的学习通也是一款非常好用的软件,在电脑和手机上都可操作,老师和学生在学习通上可以进行交流,它具备了QQ和微信的群聊功能,可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课件等,另外还有签到、直播、随机提问、在线测验、主题讨论、问卷等功能。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积极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8],“互联网+移动学习”给教学带来了创新,运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四)改革考核方式。以往的考核方式就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要改革这种方式,注重平时过程性的考核,如:点名、单元测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表现等。高等数学课程通常安排的是大班上课,学生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抑制这种情况,可用学习通App点名,里面设置了普通、手势、位置、二维码四种签到方式,没有签到的学生,再点名字核实情况。利用学习通签到,既省时又省力。单元测试的成绩是作为总评的一个参考。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只看作业的准确率,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抄袭现象,因此可采用单双号的方式进行批改,完成情况可以在学期末统一检查并统计。小论文的写作,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也可为以后写论文打下基础。课堂表现主要看学生的听课及互动情况,采取加分制,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当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的时候,考核方式就不会单一,更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三、结语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2

1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信息化教学主要以科学技术为基准,以高中数学授课教材为根本,利用数据网路和集成信息,将数学知识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多维方式形象且直观地传递数学知识,将信息化、互联网思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从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难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树立立体化、多维化数学思维。其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板书字体的书写时间,直接将验证过程、演示过程实时呈现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节省不必要的书写时间,帮助学生摆脱学习枯燥和乏味性,这是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最后,信息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并激发老师的探索精神,“教学”本身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由“教”和“学”构成,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既要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习惯,同时也应该培养老师善学、创新的精神,从这一层面来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转变教师授课思路,实现师生互动,提升授课效果。

2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2.1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原则是信息化教学的根本,也是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当前多数院校教学设施逐渐完善,以至于很多老师认为只要是应用了网络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就是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信息化教学必须以“探究性”为基本原则,即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设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思维深化教学技巧,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立足于书本但是还要深入探究书本之外的知识,以适当的教学方式,拓宽高中生学习视野。这一教学原则同样符合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2趣味性原则

其次,笔者认为数学信息化教学还要体现出趣味性原则,“信息”本身涵盖了多种应用元素,涉及范围较广,不仅仅包括教学PPT,还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进程和接受能力,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趣味性、多样性、立体化的演示图、动态图,创新授课方式,更新教学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辅助学生找到不一样的答案,提升其探索能力和欲望,这种教学工具的创新同时也意味着学科进步,强化知识整合力度,利用多种解题方式和思考方式,重塑学生解题思维,从而给学生们灌输多角度思考的意识,让学生摆脱“做题机器”的学习困境,而是争做学习的主人,发现数学魅力和学习乐趣。

2.3启发性原则

众所周知,数学科目本身的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而且这种特性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而逐年提升,学生步入高中之后,新接触了向量、导数、函数、立体几何、数列、集合等多种知识,更加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立体几何问题、导数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难以将空间几何构造勾画出来,不能将函数的动态变化,定点动点的变化过程演示出来,因此学生难以接受复杂公式,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始终不能解决。如果利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将立体几何构造、正余弦函数等知识做成动态图,让学生能够形象化地发现教学内容的本质,从动态图示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逻辑,提升空间想象和重构能力,提升高中数学授课效率。

3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3.1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理解抽象概念

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充分利用,并不是要求让信息化教学方式完全取代传统教学的位置和地位。笔者认为,要想充分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应该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在保留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地融入信息化教学,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数学重点和难点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解题寻求突破口,比如给出例题:求y=x2-2x+3这一函数区间在[g,g+1]中的最值。通过分析,该题目为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二次函数和最值问题本身难度并不高,但是需要学生强大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动态图,在屏幕上画出直线x=g,该直线平行于y轴,再画出x=g+1,之后教师直接拖动鼠标让两条直线平行移动(等距离移动),让学生更加形象且直观地看到当g变化时[g,g+1]函数值的变化范围,找到解题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2将信息化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不能让老师单一性地进行习题讲解,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这一层面来讲,情景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很多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和“三怕心理”,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老师的评判,或者是数学教师过于严厉,学生过度紧张,没能展示出自己的最佳答题状态或者不能及时回答出正确答案,也可能部分同学口头表达能力差,难以消除心理障碍,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不愿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互动,久而久之,学习成绩难以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比如在立体空间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立体图形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循序渐进地提升提问难度,让成绩较差的同学回答垂直问题、角度问题、平行关系等问题,让成绩较好、基础较强的学生回答直线移动问题、变换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提升课堂活跃度。

3.3将信息化教学与微课相结合,突出个性化教学优势

微课是信息化教学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当前应用范围较广,使用几率最大的新型教学形式。主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网络连接和终端,即可实现网络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利用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将基本数学概念和函数知识,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也可以构建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们学会举一反三,教学时长必须体现“微”的特点,时间大概维持在5分钟之内,微课内容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也可以以案例为导入,还可以以数学性质为导入,比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什么是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增函数具有哪些特性,如何判断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增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点,函数值与不等关系转化有什么关系,将其绘制相应图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单纯口述,加强学生记忆,提升其数学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树立“同构思想”,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拓展,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3.4将信息化教学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

信息化教学还应该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比如利用网络微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不够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制作成微课,巩固学生数学思维,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利用微课形式,从课前预习、课上授课、课后巩固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全面掌握,通过微课平台还可以在线上进行实战答题,教师通过答题情况,找到学生薄弱项,从而明确下节课的授课重点和主要任务,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好教学反思和评价。

4具体案例分析——以“立体图形结构特征”微课为例

为了探究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笔者以必修2《立体图形结构特征》章节为例,在这一章节中,主要展示柱形、锥形、台形、球形的结构特点,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思维发散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够等问题,如果简单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具”授课方式,学生难以深入体会立体图形结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秉持信息化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将微课教学法融入到日常授课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4.1导学预测,应用分层教学法,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

微课教育从本质上讲,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前预习,提升学生们的发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微视频这一主要载体,开发有益资源,创设形式生动多样的课堂模式,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紧扣课时教学中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深思,呈现具体教学内容,对疑难问题展开多维度思考。其中,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分层分组,根据其认知能力和基础水平,将其分为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后进生),做好课前导学设计,根据三组学生的差异性,整合设计预习目标,让学生在班级群、学习平台将微课视频资源进行下载,并利用多媒体观看微课,了解什么是多面体,结合导学任务单,让学生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棱柱?什么是棱锥?多面体都具有哪些特性?(C组学生);(2)棱柱的结构特征是怎样的?棱锥具有哪些特质?球与圆是什么关系?(B组);(3)举例说明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面都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物体是否是棱柱,并说明原因(A类)。通过以上导学案和问题分配,提升微课预习的针对性,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利用过程中,教师立足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其“最近发展区”,提升其学习自主性,让其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测练题目,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育平台,对学生观看时长、观看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其预习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具备一定的个性化辅导特征,学习主题突出,简短紧凑的视频教学有效反馈学生实际学情,提升预习成果。

4.2创设微课情境,深挖数学定理,解读抽象概念

在正式授课阶段,创设微课情境,为了让学生更为清晰地发现数学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性,教师可以将“问题启发”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立足课前各层次学生预习反馈,引导其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要点。比如利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在感受造型设计之美的同时,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心理,从视觉角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通过三维立体展示图和动态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看”不同视角下的立体图形二维平面变化,揭示空间几何的数学奥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顺势指引学生对多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概念进行回顾,也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通过观察和思考,请说出以上空间物体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2.通过前期预习和三维观察,请将几何体进行分类,按照锥、柱、台、球分类标准,立体图形进行划分。围绕微课和设置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分层提问法融入其中,在提问时,根据学生具体学情,为其准备难度适宜、复杂程度适当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后进生的提问方式,可以利用导向式教学法,让其跟随教师“激光笔”或者“鼠标”的移动,动态性地回答问题,避免其上课走神溜号,提升其注意力,让其度多面体、几何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分析其具有的结构特征,带领“学困生”一起合作探究,提升其观察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球体的表面积推导公式中,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将球体划分成n个小球面,得出其表面积分别为:S1、S2……Sn,其体积为V1、V2、……Vn,通过教学屏幕中的动态化演示,将球心O与圆形垂直面交点和球面交点相连接,呈现出球体体积计算公式:V=1/3hiSi(i=1.2……n),通过视频演示,让学生深入探究数学公式的由来,将抽象化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借助信息技术,充分彰显微课教学和动态视频对学生几何思维训练的高效性。4.3拓展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延伸探究,培养求知精神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该联结学生前后已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恰当应用微课,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拓展课后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总结性学习,加强合作复习,比如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指导下,自行总结并整理“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特征比较表”,分析各图形侧面、侧棱、底面、截面各有什么异同点,根据自身需求,从微课视频资源中提取所需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求知精神。其次,教师也应该也引导学生对不同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进行深入研究,将柱体、椎体、棱台展示图进行折叠、裁剪、粘贴,通过“围成”和“展开”两种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面”与“体”之间的关系,使得立体几何教学更加形象和丰富多彩,从而全面性地认识几何图形。但是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微课教学过程中,视频制作不能“喧宾夺主”,一切视频制作必须以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为核心,不能因为一味地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就将视频的动态性、新颖度、吸引力作为微课制作要点,不但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还会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加大学习压力,降低探求欲。因此教师统筹利用微课教学形式,丰富微课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学生解题思维和思考方式,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和复习,最终构建高效课堂。

5结束语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3

关键词:课程育人;社会实践;大学数学系列课程

一、相关背景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注重基础应用和逻辑思维培育,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学科,具体包括非数学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以及数学类专业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实变函数”等课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繁杂,学科门类多,理论知识抽象、应用广泛,而教材编排往往是先给出概念,引出定义、定理,再结合例子进行佐证,这就导致蕴含在课程内的数学文化知识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形成割裂态势,这给部分初学者学习数学知识造成了困难,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衔接性与抽象性。由于大学是从全国进行招生,而各省(区、市)生源状况不同,特别是新高考改革制度下各大学依照招生大类进行招生,同一专业中不同生源高中数学学习进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如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没有学习过导数、矩阵等相关内容。同时,由大学数学课程中丰富的定理、定义共同构建的大学数学思维体系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这彰显出课程知识高度的抽象性。第二,严谨性。大学数学中的一些相关证明和知识点应用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比如,在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构造的函数须要符合罗尔中值定理的三个条件;又如,函数的可导性、间断点的判断、级数的收敛性判别等都需要严格依照定义进行,这样才能领悟定义运用的精妙。第三,广泛应用性。大学数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与各门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概率论”课程中概率密度计算需要二重积分相关理论知识;偏导数在“数学物理方程”课程中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求解中得到了应用;“线性代数”课程矩阵运算可应用于大数据算法与图像合成;“高等数学”课程中微分的近似计算可应用于“数值计算”课程。因此,学好大学数学既是进行大学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课程育人理念背景下,多位专家学者提出将数学史教育融入数学课堂,引入思政元素,构造丰富的课程思政课堂,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增强学习趣味性,从而提高课程育人效果。比如,叶建兵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数学史驱动的常数项级数教学设计》[6]一文中以伯努利“有趣的悖论”和格兰弟“无中生有”作为引入,展开了以《庄子·天下篇》和刘徽“割圆术”等详细阐述数学史为驱动的教学设计,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清晰,也更深入,期间课程思政理念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失为课程育人的一次成功实践。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第一课堂的策略,社会实践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第二课堂的生动体现,而如何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使大学数学学习与课程育人相结合,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大学数学课程育人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社会挖掘数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数学的文化价值与育人价值;学生需要在实践创新中探索数学的应用,以发现数学的美并增强学习动能,从而共同建构和发挥非思政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实现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相融相通,使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工作同向同行。

二、社会实践与课程育人的联系

社会实践包含“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见习等多种形式,社会实践的开展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大学生视野,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本领。近几年,社会实践整合优势资源,主题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征,注重理论宣讲、教育关爱、垃圾分类、美丽乡村、科技支农等相关国情调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显著增强。2021年寒假,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展了红色基因专项活动、“揭榜挂帅”专项赛、黑科技专项赛等,以社会实践的形式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参与课外学术作品的广度与高度。而数学作为高校的基础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促使大学数学课程育人与社会实践相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会实践是课程育人的着力点

随着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化、实践内容多元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社会实践逐渐成为第一课堂开展的有效补充。第一,大部分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制度体系不完善、实践理论单薄、活动形式重复化,制约了实践目标达成,缺乏本应承载的实践使命与价值体现。在大数据时代,大部分实践团队都会进行数据调研,但不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进行关键点提炼,导致调研报告缺乏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难以提高实践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此,数学教师需要提升对社会实践的有效认知,消除社会实践只是学生单方面参与的这一思维误区,并积极参与其中,在专业指导与理论深度上给予学生支持,助力实现实践成果最大化与课程育人新效应。第二,社会实践包含专业课程实践要求的实习与劳动,目的在于促使在校大学生提前融入社会,并加深对专业学习与毕业工作的了解。在数学师范类专业见习与实习实践中,学生围绕课前准备、课堂管理、课后反馈等环节进行实践。但是由于指导教师(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应的课程思政意识与实践认识,导致实习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要求,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哲理并进行实践检验,同时以此丰富课程设置,形成有理、有力、有时效性的课堂,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强化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

(二)课程育人是社会实践的创新点

为促进课程育人的有效落实,保证学生能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政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突出课程育人对社会实践的创新作用。第一,需关注日常教学管理,注重与思政内容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受到班风学风的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调研,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教学活动进行把控,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兴趣进行深入定位,从而帮助学生找准有效的学习模式。例如,发现班级里有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引入数学家为研究数学而不懈努力的故事,通过形象化的概念描述,如直面“低谷”,迎来“拐点”,提高课程育人成效。又如,在考试前,教师要做好诚信教育,强调做人应以诚信为本,以德为先,从而有效杜绝学生考试不诚信现象的发生。第二,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注重学科竞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契机,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可不断激发学习热情、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顺应课程思政建设,引入“课堂教授+学生报告+小组探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积极自学、查找资料、思考、讨论、总结等方式对知识进行探索,由此让学生参与其中,寻找乐趣,这是大学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认识和实践过程的一次循环。课程育人的实施能够有效弥补实践的不足,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意识,更好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思路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学科特点与课程育人模式还有待契合,思政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这是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痛点与难点,为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要想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作用,就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抽象美、公式美、应用美。为此,教师可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之中,找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同频共振的点,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且对于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还需要认真分析,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从而增强课堂的“思政味”。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数学服务社会功能,注重与相关育人途径相整合。其一,融入社会,深入实践,做“双师型”教师。大学数学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数学在工程应用、技术突破、质量把控、综合管理中展示出强大的适用能力,为此,数学教师应增强数学服务社会功能,突显数学在工程中的作用,以此让数学课程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2020年暴发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防疫专家钟南山、张文宏等人多次提到疫情拐点这个概念,对此,教师就可将其有效引入课堂,同时强调疫情拐点不止一个,迎来疫情拐点,不意味着疫情结束,不可麻痹大意,否则疫情可能会反弹,所以疫情防控有“拐点”但无“终点”。为此,全国上下需继续加强个人防护、不信谣不传谣,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大国担当。但教师光有讲课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参与社会服务,融入社会实践,具体可从大数据、机械、土木工程等领域入手,加强与企业合作,了解相关行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需求,拉近数学学习与它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距离,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其二,高校应增强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学生社团等相关实践育人途径的整合,发挥多元主体协同效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主线,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深入开展学习党史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融入数学,在实践中打造“行走的党课”,具体可以“数说党史”等沙龙的形式讲述党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人民坚持走中国发展道路,从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最终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第二,在大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并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如求解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问题、曲线长问题、波峰与低谷问题及实际生活中道路规划、汽车行驶、红绿灯设计等问题可统一归纳为函数的微分与积分问题,由此体现数学的统一美。教师还可以面向学生开设“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兴趣课,从数学发展史开始讲起,给学生描绘一幅关于数学的美丽画卷,然后提出“什么是数学?”的问题。通过2000年以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的例子,教师可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及实践应用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实际运用于生活,同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陶冶情操、解决数学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常数项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出大学生网络贷款的问题,分析盲目贷款的严重后果,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此外,学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各中小学、社区、乡村,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数学文化宣讲,从而弘扬中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积极参与乡村梦想课的学习,关注“三农”问题,将所学所思所想付诸社会实践。概言之,教师要发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四、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育人的策略

大学数学系列课程作为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实施课程育人过程中、颁布执行“双减”政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特点,思政元素难以挖掘且相关实践难以开展,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思政教育“硬植入”及其与数学教育界限不清、理论不明的现象。为了有效将社会实践融入大学数学系列课程,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社会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力度,并以实践进行检验。

(一)梳理课程目标,做好有效衔接

数学教师应在授课之前做好功课,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课程目标。基于此,教师可以从高中数学进行引入,做好课程引导。例如,将极限与高中数列进行比较,具体而言,在等比数列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当q<0时,第n项an=a1qn-1与求和公式Sn=a1(1-qn)1-q值的变化,当an→0,前n项的和接近一个常数。而学过极限这一章节后,学生就可应用ε-δ定义严格证明其极限为0。对此,教师可以引入现在国家出台的“双减”政策,即取缔教培机构,让学习回归主课堂,减少家长的焦虑。国家对教培行业一直以来因“内卷”造成的“0和游戏”进行及时调控,也是提升国民幸福度,建设美好社会的又一体现,可实现回归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又如,教学导数章节时,教师可针对单调性、最值、极值、驻点、拐点、可导性等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突破每个极值点,进入人生“高峰期”,避免做无用功。教师还可联系社会实践,向学生解释社会大背景与体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而激发学生斗志,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助力。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课后辅导

大学开设的课程多,而且上课时间紧凑,学生复习巩固的时间较少,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提前预习、观察、分析、总结,以及其他途径对知识进行理解,实现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并逐步养成质疑提问、探索回顾、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大学数学任课教师不仅仅是自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是自学活动的检验者,更是自学活动的“规划师”,承担着课堂设计、启发质疑、查漏补缺的重要职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解释生活的工具,所以数学的自主性学习需要与实践相关联,应不断从实践中寻找突破点。例如,在极限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告知学生“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源自《庄子》对于生活的精细观察;教学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时,当复合函数复合层次较多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由外层到内层逐层求导”的原则进行计算,这与日常生活中剥洋葱的方法一致,可从外到内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增强课后辅导,使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并针对问题共同点进行解答,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融入数学史教育,增强责任担当意识

数学史教学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一环。在数学史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逻辑性、关联性。另外,高等数学中含有丰富的数学史,每一个以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符号都蕴含着悠久灿烂的数学文化。例如,导数微积分可以追溯到第二次数学危机,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证明的严谨性、逻辑性,从而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定理、定义的理解,增强解题规范性,培养严谨性。又如,对于洛必达法则、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教师在讲授这些重要的定理和结论时,可引入相关知识产权纠纷与保护案例,增强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其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可以强调科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如何一步步勇于探索,形成系统性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勇攀科研高峰的意识,使其有志向去学好数学,建设祖国。此外,教师要增强数学学科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后,可以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宣讲,进一步传扬数学文化,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但是教师在讲授数学史时,需要做到不喧宾夺主,不能出现整堂课都在讲授数学文化的情况,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将数学史合理加工、筛选,形成进出有度的课堂讲授模式,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结语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4

一、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近年来的教育实践过程表明,在文科专业中开设高等数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促进文科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然而,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文科专业学生对高等数学认识存在误区在众文科生眼中,数学就是抽象的代名词,它仅仅是升学的工具。一旦升入大学,众多文科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那是理工科学生的事情,与自己将来工作、发展没有任何关系;同时,高中文理分家,为一些数学成绩欠佳的学生早早地逃避数学的学习找到了借口,他们的数学基础欠缺明显。让这些人学习高等数学知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们在思想上的对数学的排斥使得教师的教学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形成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结果,这种结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恶性循环,不断被放大,成了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难以突破的关键点。

2.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专业知识面不够

执教文科高等数学的老师大都是抽调的理工科的老师,这些老师有很丰富的理工科数学教学经验,但他们通常受学科的限制,对文科高等数学教法把握不太准确,对文科专业了解甚少,很难突出高等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发觉得枯燥无用。同时很多老师在思想上轻视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面对数学基础差的文科学生,缺乏教学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难免出现怠工、马虎从事的情况。其次,对文科学生的学习指导缺乏有效性,文科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理科学生区别较大。师资的匮乏,严重影响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对文科高等数学课教学进行改进的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一方面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的有效性存在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源着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是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开展的前提。

(1)随着信息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学已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不仅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离不开数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也已发展到不懂数学的人望成莫及的阶段。对于文科学生来讲,认知仅仅停留在定性语言的描述上,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发生的本质。

(2)经过长期的训练,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明显占有主导地位,然而高等数学却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用到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思维基础显得不足。如果我们用指导理科学生的学习方式去指导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就容易让文科生产生为难情绪,难以激发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更难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3)文科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文化”的传承和研究。符号化了的数学语言是当今世界唯一通用的语言,它已成为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不仅可以作为文科专业的研究对象,而且还是研究所有文化的工具,理应受到文科专业学生的关注。其次,需要将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设定在以理解为主,掌握为辅的层面当中。

2.结合相应专业,优化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文科专业中开设高等数学,首要解决的是教什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体现在文科高等数学教育中,则是以“作为现代大学生素质需要的数学素养”和“培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体,以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主导,适度考虑学生的深造发展,因此完成大学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新建构也是当务之急。对此,要特别重视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对高等数学的现有教学内容适当整合,对部分知识进行必要更新,以充分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的教改思想。首先,针对文科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删去复杂的理论推导,保留一些经典知识,比如:极限思想、无穷小量等,其他知识则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相应专业的特点用例题给出或说明,降低知识抽象度。比如,同为导数知识的介绍,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从加速度和直线的斜率入手理解导数;对于社会学的学生则可以从模拟人口或者种群的数量变化入手理解导数;再比如经济学中的核心术语“边际”事实上就是微积分中导数的概念。其二,将数学历史、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的介绍有机融合,数学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灿烂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将抽象的符号化语言转化成文字表述;同时在教材内容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生平故事,以及其对历史的贡献。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联系,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理性思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一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启发他们认真学习数学,努力学好数学。其三,合理弱化数学学科抽象性概念及技巧,重点关注对基础性知识内容以及例题、习题的强化;在习题设置中,注重与专业背景相联系,编制一些与专业相关的习题,借助于此种方式确保数学思想以及思维方式能够在大学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得到有效渗透。

3.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面对大学文科生数学底子差,不擅长逻辑思维的现状,要教好文科高等数学并非容事,因此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是提高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1)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式平台,将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培养统一起来。比如,在讲授应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时,可以用动画显示区间的分割和近似替代的过程,使得同学们对“微元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其次,多媒体教学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增加很多信息量,能保障教师有更多时间来融入并讲授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

(2)在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忌面面俱到,摆脱因教学时数少而进行的“蜻蜓点水”式的教学,重点介绍能体现数学思维训练和应用的数学知识。如极限理论中的ε-δ定义,由于极限的ε-δ定义及相应的概念、理论贯穿于整个微积分的内容中,体现了重要的微积分思想,所以应该介绍给文科学生。

(3)教学形式可以多样。比如可以用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学的思想、数学知识的实际来源及其发展,以及它在文科、自然科学、经济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是提高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无论多么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都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才能使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体现。因此建设一支文理兼懂的教师队伍,是文科高等数学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稳定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更新,从事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也应该不断更新,才能保障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正确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重视文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并考虑到他们的专业偏好以及他们已有的专业知识,从而以有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的方式作为切入点,说明概念,讲解例题。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大学文科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考量问题,帮助学生获取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且合理的高等数学学习方法。

作者:唐刚工作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1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材使用混乱,无针对性.有的院校使用普通本科教材,有的院校使用高职高专的教材,甚至一所院校使用多个版本的教材,没有一套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2)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3)教学方法不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来自各高校的兼职教师,授课时仍采用原学校的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特点;(4)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单一,只注重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忽视了数学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数学教学改革

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定位为指导,以适应“应用型、职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宗旨,针对数学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面开展了数学教学改革.

2.1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教材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实施教学的要素之一,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选择好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之前的教材使用一直很混乱,缺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教材,所以集中力量编写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包括“高等数学(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及相应的辅导书.该系列教材突出与办学定位、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适应性,既严格遵照学科体系的知识构成和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又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写作体例,围绕应用讲授理论.在编写中,结合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努力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并根据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在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取舍.

2.2改革教学内容

2.2.1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

深入各教学单位调研,与专业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为后续课程做准备,为专业课的开展打好基础.如线性代数的教学与后继运筹学关系密切,对于线性模型的建立及最优解、可行解等概念可以在线性代数中适当地予以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更加顺利,具体的实例和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线性代数学习的兴趣.

2.2.2将手算与电算相结合

尝试开设上机计算有关内容,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概率统计中常用的计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例如:微分方程在其他各学科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但是能够求解的微分方程很少,仅限于几种简单的形式,但是在Matlab数学软件中可以调用DEEuler()等函数计算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这样不仅可以弥补计算能力上的不足,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改革教学方法

2.3.1坚持启发式,师生互动教授法

对于一些偏于计算方法的有关内容,由教师分析思路,引导学生计算,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如对于矩阵初等变换的学习,从解线性方程组入手,通过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引出对系数矩阵的三种初等变换.

2.3.2采用边讲边练,层层递进的教授法

教师应结合每次课的重点及难点,通过分层次逐步递进的方式给出一组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展开,启迪学生动脑思考,逐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个不断地探索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如导数的计算,对于简单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导数定义直接计算,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学习复合函数、反函数以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

2.3.3采用“自学──讨论─总结”相结合教授法

在下课之前,教师告知学生下次课的讲授内容,布置自学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自学.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发表自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在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这种形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良好效果.

2.3.4采用案例式教学法

通过对有专业背景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导入所要介绍的数学基本概念及理论,再运用所介绍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分析解决案例.案例式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的掌握.如由瞬时速度的计算引入导数的概念,由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引入定积分的概念,由变力做功的问题引出曲线积分的概念等.

2.4改革考核方式

改变单一试卷考核方式,将过程教学管理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将总成绩分为过程教学考核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两部分,分别占40%和60%.其中过程教学考核成绩包括作业成绩(20%)、笔记成绩(20%)、期中测试成绩(40%)和平时出勤及表现成绩(20%).考核方式的改变促进了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也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作者:于莉琦洪港高恒嵩巨小维顾贞工作单位:黑龙江东方学院基础部

第三篇

一、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中专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职业中专教学中,应当注重教学课时的合理安排。以我校的专业教学课时安排为例,因为重视了专业科目的学习时间,每周只布置两个课时的基础数学教学。由于课时少,教师才更加应该认真地研究教材,调整并设计教材,从而更好地与专业课结合,服务于专业课。显然,在我们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我国的现在教学体制来说,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经过中考分流而来,我校也不例外。这些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习惯、爱好、学习信心、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因为对文化知识的厌烦,或是掌握能力的欠缺,而选择到职业中专来学习一技之长,从而掌握和拥有一项生存特长和本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于职专数学认识不足,觉得数学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影响不大,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对于数学知识越来越听不懂,越来越不想听,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是越来越辛苦。在这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课堂现状。

二、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改革思考

1.对职业中专数学教材的改革思考

(1)充分的考虑职专特点,实现数学教材与专业的结合。职业中专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课,更是一门工具课,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学生离开职业中专之后,直接步入社会,走向岗位,面临不同岗位对其专业和能力的不同要求。所以,要合理地把控教材内容的难度和广度,与学生的专业相符合,从而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

(2)充分考虑实用性,实现数学教材与生活的结合。在教材的应用中,可有意识地把生活上的内容、实例引入,来丰富教材,也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参观一些数学应用的“活教材”,这样不仅能使教材变得更加人性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活泼、个性化,充满生机和活力。充分的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中去的道理,体会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独特力量,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和求知欲。

(3)充分考虑趣味性,实现数学教材与趣味的结合。职业中专数学的教材内容大都是属于抽象逻辑思维范畴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难懂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可以将一些数学原理背后有趣的小故事穿插于教材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从而积极地探索、分析。这样丰富教材,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对职业中专教师教学的改革思考

教师教学中,

(1)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职业中专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专业分工决定了数学的服务性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原则、内容还是目的,都要切实地为专业学习服务。

(2)要合理安排数学课程。方便学生在掌握了数学方法之后,应用在专业学习中。若数学课程安排不合适,就失去数学教学的作用,降低数学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3)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由于专业意识的驱使,会下意识地选择学习对专业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则应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从内容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对专业课学习帮助;从方法上,拉近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对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改革思考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5

【关键词】Moodle;微课;高三数学讲评课

一、研究背景

高效的数学讲评课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甚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三的二轮复习阶段,讲评课是主要课型,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对冲刺高考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传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通常按照试题的顺序讲解,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注重单向传授,忽略学生参与;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应用。面对高三数学讲评课的种种问题,很多同行提出了改进教学模式,在讲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探究,其中,重庆市字水中学苟知学老师提出的“三段六步式”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模式[1]。改进版的试卷讲评课确实提高了讲评效率,课堂氛围也更好了,但面对成绩差异明显的同学们,仍然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时展对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翔的毕业论文以沈阳第120中学高二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进行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实施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2]。因此,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构建了M+W+7教学模式,试图将“Moodle+微课”同时应用到高三数学讲评课中,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电脑终端,颠覆传统的讲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二、“M+W+7”高三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Moodle和微课概念界定。Moodle是一个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被翻译为“摩灯”,是一个开源代码完全免费的课程管理系统,学习活动模块多,有测验、讨论区、投票、Wiki、聊天室、词汇表、问卷调查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上传自己的课件、微课等资源,教学形式丰富[3]。现阶段,国内Moodle平台在教学领域还处于推广阶段,在小学的使用率较高,中学也有很多学科开始进行尝试和探索。微课是支撑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包含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动态地呈现碎片化的学习过程,直观地将解题思路传递给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尤其适用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共享微课,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实时跟踪学习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去,借助Moodle进行个性化推送,能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高中阶段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高中数学作为比较难的学科,学生差异性明显,给Moodle+微课的应用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二)“M+W+7”模式的构建。融合Moodle和微课两者的优势,构建出M+W+7教学模式,M指的是Moodle,W是微课,同时包含7个教学环节。利用Moodle平台创建讲评课的课程社区,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呈现,学生自主地进行讲评课,教师端跟踪学习记录,包括学生看微课的次数和时间、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情况、参与测试人数和得分情况等,实现教师的有效监管和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统一。教师、Moodle平台、微课、学生相互联系和促进,实现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单独辅导数学薄弱生Moodle上传应用微课教师学生上传资源基础设计拓展小测创建讨论区学生信息反馈选择资源完成小测上传答案观看学习自己录制网上下载面对面请教图1教师、Moodle、微课、学生关系示意图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在Moodle上自主地选择文本或者微课进行错题订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小测,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支持,根据教学环节的实时进程,有效地把控教学活动时间,交互地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三、M+W+7高中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将微课嵌入到Moodle平台应用于高三数学专题讲评课,学生自主选择讲评模式和变式测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来优化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和评价模式,将Moodle、微课和高三试卷讲评课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M+W+7教学模式包含试题分析、自主订正、基础小测、解答探究、拓展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7个环节。7个环节互相促进和影响,教师在“教师引导区”分析试卷的命题意图和学生的答题情况,Moodle+微课在“学生个性区”发挥着巨大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订正,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小测进行变式巩固。课堂小结归纳和梳理教学内容,课后作业补充和延伸教学深度,两个环节与试题分析首尾呼应(如图2)。在高考复习的七大模块中,M+W+7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数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与统计、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讲评课,难度中等,学生的差异性明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立体几何需要做辅助线,加上学生不熟悉几何软件,操作起来不方便,而圆锥曲线和导数部分难度太大,没有老师的实时引导基本上无法下手,也不太适合。笔者在广州市真光中学Moodle学习平台建立了“20高三文科数学专题复习讲评”系列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一)教师引领,试题分析。教师全面地分析试题的来源,介绍考试的整体得分情况,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方差,重点表扬分数较高和进步的同学。把试卷中所有题目知识、题型模块化,对错题归类总结,确定错误类型(知识错误、方法错误、计算或者审题的错误等等),重点讲解得分率低的题型,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试卷在讲评的前一天下发给学生,学生先进行自我反思,分析错因,反思做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突破讲评课为例,这个环节分析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和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重点表扬进步较大的同学,对于典型题型强调总结通式通法。(二)错题辨析,自主订正。教师将这份试卷的详细解答以PPT或者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到Moodle平台,得分率低于60%的题录制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订正,可以选择文本的详解,也可以选择老师事先录好的微课,订正时间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全部答对或者已经在课前订正完了的同学,可以跳过订正进行基础小测,如果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出现了错误的题考虑集体讲解。在上述课例中,自主订正部分教师上传了一个包含所有试题答案的PPT及6个较难题目的微课解答,PPT解答规范解题书写,微课解答凸显思路的引导,同学们可自行选择订正方式。(三)基础小测,诊断提升。为了检验自主订正的效果,在Moodle平台上设置一个10分钟左右的小测,包含易错题和讲评卷中典型错误的同类题。对比传统的变式练习,Moodle测试更加灵活,不需要集中一起对答案,学生提交测试后,即时反馈小测分数,学生马上根据答案(文本或微课)进行订正,时效性强。对于讲评卷拿到满分或因为粗心错一题的同学,可以考虑跳过这一环节。在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突破讲评课中,基础小测包含5道小题,每题20分,与试题分析中得分率低的题型对应,争取基础题型不丢分。(四)解答探究,规范书写在Moodle平台设置一个问答式讨论区,设置1道解答题,给学生10分钟左右时间,因为数学符号输入不方便,所以将详细过程写在草稿纸上拍照上传。事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人左右,呈现一定的层级化,以小组为单位将答案分享在讨论区上。一般采取问答式讨论区,学生必须先要自己的答案,才能看到其他组的答案,避免抄袭。由于文科高考近三年都有解三角形的大题,解答探究设置了一道解三角形范围问题的大题,要求每一组将答案写在纸上并标注组名,写完举手示意老师用手机拍摄上传讨论区,这样既可以节省上传图片的时间,又不违反学校的规定。(五)拓展练习,分层提高。拓展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练习包含2-3题,第一层次是讲评卷同种类型的基础变式题,第二层次是同类知识点的拔高题,第三层次是综合型难题。基础扎实的学生应该花较多的时间在这一环节去追求难题,基础差的学生依然可以刨根问底地去订正错题,同时完成第一层次加强对基础题型的巩固。在前述课例中,由于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时间不够用,拓展练习没有设置三个层次,就是一个包含了三道同类型的提升题。(六)课堂小结,提升自我。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和解题技能,既能理顺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数学的思维品质。建议采用教师提问式的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展示知识归纳和题型总结,升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小结部分引导同学们一起复习了sinx、cosx、tanx的图象和性质,归纳解三角形解答题的齐次型、周长面积范围、方程思想三种题型。(七)课后作业,内化知识。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帮助消化课堂的学习内容。作业量要适中,中等成绩的同学控制在30分钟内完成,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可选择性、有层次性的作业。优化课后作业,同时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后作业直接印发纸质作业,一来避免学生以作业的名义玩手机,二来让同学们回归常规的作业模式。从笔者其中一个班,高三(4)班的这节课反馈来看,全班42个学生都忙碌着参与到课堂中,大约10人提前参与了订正,直接跳过了自主订正,进入基础小测,在自主订正的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大多都是看文本答案,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使用微课的频率较高。基础小测满分的有18人,平均分85.3,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大多数同学的错误只集中在第5题的计算问题上,笔者也分析了这道题的解题技巧。解答探究有7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拍照上传,其中有1组的书写较乱,其余6组都还是比较规范的,小组合作的分工较为清晰,当然还有4组同学未能完成,要求他们课后补充完成后再上传,总体掌握得较好。26人参与了拓展小测,有几位同学快速提交了,主要是不会做想看看微课的解题过程,有3人全对,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鼓励他们课后有时间继续完成。总体来说,班上大约有15人完成了所有教学环节,有6位同学只是能勉强完成了基础小测,笔者对其中的4人进行了单独讲解辅导,整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利用互联网+微课的形式进行高三数学专题讲评课,教学方式非常灵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式地参与了试题分析和课堂小结两个教学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根据差异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自主订正、基础小测,将大量时间放在第二、三层次的拓展练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时间集中在订正和基础小测。老师主要职责是协助学生,解答学生的即时性问题。同时,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重燃起学好数学的希望。

四、M+W+7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作为一线的高三数学老师,任教两个文科毕业班,对广州市真光中学汾水校区的两个班进行互联网+微课实践研究,在高三一轮复习每两三周去电脑室进行一次讲评课,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后,每周都进行一次Moodle讲评课,共进行了十多次的教学实践。本届学生属于广州市第五组的生源,数学成绩整体偏弱,加上文科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笔者进行了四次尝试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课程支持的调查问卷,发出问卷82份,收回80份,有效问卷80份,统计结果如表1、2和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81%的学生是喜欢M+W+7这种新型的讲评课模式的,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满意度更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接近80%学生都会借助手机软件(作业帮、小猿搜题)来进行订正错题,使用互联网提升教学效率是大势所趋。对于微课讲评错题,85%的学生都是能适应的,学生还可以错在哪一步就拖动微课观看哪一步,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从教学效果上看,未进行M+W+7讲评模式前,高二下学期笔者的两个班在荔湾区统考平均分为67.0,校区比(校平均分除以区平均分)为0.75。高三几大大考的难度不统一,难的时候全区平均分也在75分左右,容易的时候全区平均分可以达到90分左右,不具有可比性,以校区比作为数据的评价标准较为合理。高三的几次大考两个班的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校区比变化如表4: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p值为0.002,小于0.01,两次考试的校区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M+W+7的讲评模式对提升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2019年高考,笔者的两个班平均分达到80.6分,校区比估计超过0.87,及格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大考。2019年文科数学难度较大,重点考察数学思维,关注创新意识,注重知识内涵,避免死记硬背,与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较为吻合,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基于互联网+微课的高三数学讲评课教学策略课前,做好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分、优秀人数,分析每个考点的班级掌握程度、得分率,通过数据分析出哪些题目是重点讲评对象,只有充分了解了本次考试的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出需要突破的地方,为有效地上好试卷讲评课打下基础。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精心录制高质量的微课,微课侧重思路的引导,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准备同类型的变式练习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订正,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归因。课中,利用微课优化订正模式,借助Moodle平台的小测延伸变式,促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是减少了许多,但对教师把控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小测的答题情况,教师必须及时反馈,对于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同时重点关注后进生和纪律不好的学生。课后,认真批改学生的巩固作业,对做得差的同学再进行课后辅导,争取全班同学都能掌握常考题型。根据平台的学生数据反馈,丢分严重的题型再组卷,一两个星期后强化练习,温故而知新。

六、结语

Moodle+微课应用于高三数学讲评课中,既发挥Moodle整合教学资源和管理平台的功能,又借助微课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不同水平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教育要求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模式。目前,互联网+微课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校需要加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建设多媒体信息资源库,让家长认识到有监督地使用手机和网络能提升教学效率。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会有利有弊,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协调,关键看能不能实现利大于弊,当然,人机互动是不可能取代师生互动,Moodle+微课更多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尝试将两种教学模式交互合起来,争取实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互联网+微课应用于数学的复习课、讲评课效果较好,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个性化地去巩固和强化知识。而如果完全借助这种形式去学习新知识,由于任教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笔者尝试过两节课,知识的获取率不高,明显低于预期。因此,采取怎样的模式将互联网+微课很好地实践于高中数学的新授课,是一个值得探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苟知学.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1):60-61.

[2]高翔.基于微视频的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06):34-46.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模能力;核心素养;学习效果

数学建模强调“想用、能用、会用”的“用”数学意识,提倡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且能够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学习效果,有效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建模能力培养现状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仍有一部分教师倾向于为学生设计文字应用题,这些文字应用题通常条件清晰,不需要学生多加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建模渐渐生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明确指出:“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建模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1.函数模型建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函数是重难点,数学教师应教会学生用建模方式解决这方面的数学问题。而三角函数建模主要是通过“形”的问题借助“数”来突破、“数”的问题借助“形”来突破两种建模方式来实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建构方法,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正弦型函数模型、余弦型函数模型、正切型函数模型的应用,也利于实现学生建模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解三角形”的教学中,为了教会学生正确选取解三角形过程中的定理与公式,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解三角形与函数性质,养成一定建模能力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函数基础知识,会用正弦型、余弦型、正切型函数模型以后,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已知函数f(x)=sin2x-cos2x-2姨3sinxcosx(x∈R),求f(x)的最小正周期和单调递增区间。在这道三角函数“数”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构建已学过的函数模型,再结合ω=2,f(x)的最小周期是2π2,得到f(x)的单调递增区间。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牢牢把握住如何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建模能力。2.几何模型建构能力。立体几何模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数学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亲自利用立体几何模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进而保持积极情绪学习数学。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时常会遇到几何体油箱、水坝等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通过构建立体几何模型解决问题,简化问题解决过程。这样,学生在立体几何模型建构的过程中,会逐渐养成数学模型建构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立体几何模型建构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题目。如图1所示,已知ABCD-A1B1C1D1是一个平行六面体,AB、AD、AA1的长分别是5、4、3,AB垂直于AD,∠A1AB与∠A1AD相等,是π3,求证点O在∠BAD平分线上和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在上述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构建起一个立体几何模型。如图2所示,连接A1O,作OM垂直AB且相交于点M,作ON垂直于AD且相交于点N,再连接A1M和A1N。然后,可由三垂线定理得出点O在∠BAD平分线上。接着,可由AM=AA1cosπ3=3×12=32导出AO=32姨2,再由A1O2=AA12-AO2=92求得体积是30姨2。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已知条件构建立体几何模型,再得出最后结论。整个过程,学生能掌握立体几何模型的构建方法,形成一定的建模能力。3.向量模型建构能力。平面向量知识也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在这方面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向量模型解决空间角度问题,运算空间向量。但是,为了加强学生向量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先注意训练学生的直观想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科学建立解决空间向量问题的典型模型,从理性思维角度入手深入分析问题,并发挥模型优势提高数学问题解题效率,强化对空间向量的感知力。整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深刻记忆课堂所学知识点,也能够形成一定的建模能力。例如,在“向量的应用”的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向量模型建构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教师可设计这样一道数学题:已知M軖A、M軖B满足|M軖A|2+|M軖B|2=4,M軖A•M軖B=0,M軖C=13M軖A+M軖B,求|M軖C|的最大值____。在上述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起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求解,设M点的横纵坐标为x、y,再结合x2+y2=1这个已知条件,最终得出|M軖C|最大值是43这个正确答案。通过这一道数学问题的系统化训练,学生会掌握一定的向量模型构建方法,学会在典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模型中解决空间向量问题,快速求出问题答案。4.不等式模型建构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会涉及不等式方面数学知识的讲授,数学教师应尝试引导学生通过构建函数模型解决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找到问题解决思路,并通过函数模型的多次构建,简化复杂的数学题目运算。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建模意识,让学生的建模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为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锻炼学生熟练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数学问题:已知函数f(x)=x3+ax2+bx+1,a>0,b∈R有极值,且导函数的极值点是f(x)的零点,证明b2>3a。在上述不等式问题求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构建函数模型解决不等式问题,先求出b关于a的函数关系式,再构建一个函数模型:g(t)=2t9+3t。通过导函数研究函数单调性,证明结论是正确的。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运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建模意识。5.最值模型建构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十分重要。建模过程将体现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并慢慢养成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不再停留于数学理论学习上。例如,在“直线斜率”的教学中,教师可在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将问题迁移到最值模型上,再利用导数和斜率计算公式等求模型中的最值,获得最终的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建模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训练,牢牢地掌握数学建模方法的运用。

综上所述,建模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数学教师应在考虑学生实际、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函数模型建构能力、几何模型建构能力等各类模型建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过系统训练慢慢形成良好的建模能力,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升数学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海蓉.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

[2]陈志强.浅析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2017(05).

[3]何忠贤,刘均锋.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建模能力[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04).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7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一谈及阅读能力的培养,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数学化,仅具有文科阅读能力已明显不够,比如他们有时会看不懂某些电子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行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要求人们具有文科阅读能力为基础外,还包括要具备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等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而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语言抽象,内涵丰富

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抽象、简洁的特点,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图形符号等,理解每个数学术语。而这些符号往往内涵丰富,与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要求在阅读中语言转换频繁,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最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学定义或定理等,是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样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

2。逻辑严密,思维严谨

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数学材料主要是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呈现,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记忆、理解、抽象、分析、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当学生想要读懂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三.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

据有关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对数学语言及数学术语掌握的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掌握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表现出对数学语言蕴涵的信息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慢。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因此,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与交流能力。所谓数学交流广义是指对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是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无论从数学的学习角度还是应用角度看,数学交流都有极重要的作用。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平时数学阅读的积累,以数学教材为标准范本,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有助于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新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目前我们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普遍就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或板演,然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也正是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听得懂但作业做不来的原因,是缺少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3.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中上课是行不通的,更有效途径是集中上课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即要注意因材施教,而要鼓励个别学习的关键是要学会阅读。研究表明,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特别吃力。因此,要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国内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学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及“青浦数学教改实验”等,都是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

四.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鉴于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加强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将数学阅读真正引进课堂,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播放“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上空以及绕地球旋转的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飞船是绕地球做什么轨迹运动,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椭圆,接着马上提问椭圆的轨迹方程怎么求呢?于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我们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对“对数”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10?=100,10?=10000,学生会很快地答出,然后再提问:10?=20,10?=30,这时学生一片沉默,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去主动阅读教材。另外也可以在教室里陈列或张帖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2.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3.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

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例如:新知识是怎样引进的?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新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实际背景是什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对易混淆概念如何辨析,能否举出正反例?定理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推导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条件是否可以减弱?结论是否可以推广?等等。阅读完一章一节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疏通思维,消除障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日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4。读写结合,认真细致。

看一本小说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对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要求记忆,而数学教材对问题的叙述通常是非常简洁,有些数学推理的过程常省略,有时对一些定理的推论、性质自己还要进行推导,运算、证明过程比较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还有在数学阅读时要对一些重要数据、解题格式、数学思想、知识结构等,要求读者以注脚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在数学阅读中要注意内部言语的转化,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的语言的形式,及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等。例如2004年北京高考数学19题:某段城铁线路上依次有A、B、C三站,AB=15km,BC=3km,在列车运行时刻表上,规定列车8时整从A站发车,8时07分到达B站并停车1分钟,8时12分到达C站,在实际运行中,假设列车从A站正点发车,在B站停留1分钟,并在行驶时以同一速度匀速行驶,列车从A站到达某站的时间与时刻表上相应时间之差的绝对值称为列车在该站的运行误差。(1)分别写出列车在B、C两站的运行误差;(2)若要求列车在B,C两站的运行误差之和不超过2分钟,求的取值范围。此题的考核要求关键就是通过阅读,把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互相转释:

根据阅读材料的信息进行语言转化,这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严士键、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8

【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普遍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机电专业需求,提出了一些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机电专业;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应用环节教学,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1)教学侧重点在概念教学上,一方面要对数学概念从提出、发现、抽象到概括的整个过程的实质分析透彻,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哪类专业问题可以使用相应的数学概念去表述;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使用专业课的语言去叙述和强化数学概念,以满足数学概念教学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需求.例如:学习定积分时,先提出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力所做的功.学生对求图形面积和力所做的功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前熟悉的是求直边梯形的面积和恒力所做的功.这两个问题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问题的解决,然后引出定积分的概念.这样学生会自然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性教学方面,必须重视传授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密切联系专业,尽力采用机电专业知识,讲解应用实例,努力实现数学知识模块与工程技术案例的融合,缩短数学课与专业知识间的距离.(2)教学深度专业课对数学计算的需求不深,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方法和概念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力求深入浅出,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数学上的定理和结论尽量用直观方法引出,删减理论推导,以适合高职教学的实用性要求.减少对于计算性题目的技巧要求,以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为度,可把现代计算工具———计算机运用到数学中来,介绍功能强大的数学软件(如mathematica、matleb等)知识的实际运用,把复杂的计算问题运用计算机来快速实现.

2.在教学方法上,适时创设应用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首先必须强化学生面对专业实际问题时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再运用相应数学知识进行简单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多种教法的整合,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从实际当中介入新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手段上,适当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1)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多样性高等数学存在着大量现成的数学模型,如导数、微分、定积分的概念及它们的应用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展现知识建立的过程.如:在讲授“微元法”时,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结合机电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中设计盘形凸轮轮廓的模型实例进行分析和应用,直观展现微元法建立的过程,明确微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共性特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现有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为学生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2)将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教学的辅助课程现代数学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学校上机条件的改善,为通过数学实验诠释数学应用问题提供了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实验环境.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能直观的感受听起来枯燥抽象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理论,还能从枯燥的机械运算中解脱出来,无形中降低了学习难度.在机电专业的数学实验课中,通过引入数学软件,帮助学生在解决繁杂数学运算的同时实现专业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与求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在机房学习的状态明显好于在教室的数学理论课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软件既好学又有用.

二、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1.探究性实践作业

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可以改造课本上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2.重视数学建模能力的训练

要突出数学应用,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型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教学.要更加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抽象出数学问题,然后试图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利息、人口、股票等)作为数学建模的对象,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开拓思维,合理定义.从看似杂乱无章的现象中,抽象出恰当的数学问题,提出各种建立解决问题方案的思想,比较其优劣,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再利用计算机等数学工具把模型解出来,让学生领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的内在过程.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新方面转化,使学生真正受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

三、把应用能力纳入考核范围

传统的数学课是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数学成绩的唯一标准,试卷的内容基本全是纯粹的计算题.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为加强高等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高等数学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对于某些应用性内容可以在考试方式上进行单独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数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把抽象的、繁琐的数学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加强数学的应用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应用性,真正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思维去理解生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正娟.高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2]朱广恩.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时空,2008,8.

[3]林振木.微积分在电工学中的几种常见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8.

[4]魏玉成.试论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2010,11.

[5]樊黎.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数学教学问题初探[J].教育观察,2009,6.

作者:崔春燕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数学教学也就变得日益重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高职教学的现状,并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学生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数学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要为专业课程学习服务,高等数学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的学习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创新理念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教学基础差、教学课时不足的现状,我们必须改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取舍和重新整合高等数学内容,转变高职数学教育观念,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找到适合高职数学教学的对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端正学生学习的心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1]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数学教育又不同于其它教育模式的数学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树立高职数学教材改革的理念,编写学生爱学和易学的数学教材,根据相近专业相近对象选择不同的适用的数学内容作为教学大纲。高职数学教学就是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所以应尽量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动手,吸引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明确教学模式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还是物质形态,都不应该是永恒的东西,不应该被看成僵化的教学程序,而应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精神。[2]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重,重视数学文化教育,善用激励法,增强学生自信等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高职数学考核模式也应该具有自身特色,应充分体现出教育教学导向、反馈和激励功能,与此同时,高职数学教师更应该更新考核观念,实现考核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观念转变,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观念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3]

四、改善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职数学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数学基础不扎实,心理素质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足,教师教授方式单一,教材不能突出高职特色,数学课外教学活动少,学生课堂参与度低,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缺乏,缺少自我约束,上课过程乏力,教师管理缺失,个体差异影响,学习差异明显,加之高职学生心理素质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低,缺乏坚韧意志,学习缺乏自信,并且存在惧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优化教学的策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设立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同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设置面向专业需求,改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完善评价,优化考核方式,大班教学转化为小班教学,对学生学习进行动态监管。[4]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分层教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数学的教育理念,强化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特点。在分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实现目标分层,教学分层,考核分层。模块化教学将各专业的数学更加细化,突出数学与不同专业的融合。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结合教学体会,融入数学文化,强化数学建模思想,改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单一期末考核转化为平时成绩,数学实验,数学论文撰写,期末考核四维一体的考核方式,更大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了打造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素养较强的专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议将数学教师分配到各专业群,融入职业教育理念,把数学在专业中的应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同时进行小班化教学,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5]

五、结束语

通过对高职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并找到改善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希望能为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学习型人才在数学学习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云娟,樊雪双.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科技风2011年

[2]陈武.职高生数学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究[J].职业.2010(20)

[3]张德全.以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30)

[4]王敏.中外高职教育中数学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9)

[5]陈艳平.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尝试“分层课程”教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作者:马野 邰志艳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第三篇:高职数学教学探讨

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类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会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高职数学是一门面向应用的数学,在高职院校广泛和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创新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高职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1.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重实践应用,轻理论教学。这样一来,高职数学教学就面临着缩减课时,甚至从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的问题。课时的减少意味着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原先的理论教学内容,这样就可能出现为了赶课时,给予学生像填鸭式或者注入式的教学,显然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重新划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求重点讲清,不必要的知识点可以省去。根据课时多少、专业不同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分层教学的可能性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水平不一,数学理论基础参差不齐。他们有些是应届的高中毕业生,还有些是中职毕业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的需要补充基础数学知识,有些则不用;有些学生基础好些,愿意多学一些,有些学生则不愿意。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学习掌握的数学知识也不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以考虑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形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针对性解决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问题。

二、教师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高职数学教师毕业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光有高深的数学理论基础,而缺乏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显然不利于高职数学教学发展。高职数学教学需要双师型人才,既能给学生讲授传统数学理论知识,又能给不同专业学生指导企业实践,真正让学生缩短从理论到实践的距离。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到相关企业中去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与各科专业知识的联系。另外,也可以考虑争取机会到综合性大学进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在学生的需要,我们应当以“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服务专业即结合学生的专业整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在他们专业上的应用,这样有针对性地教学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注重应用,即可以适当地介绍数学建模的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更新计算技术,即让学生学习使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用于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和简单的微积分的计算问题。这使得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运算中解脱出来,只需要了解基本的运算原理。全面育人,即讲到某个知识点提及的数学家,顺便介绍该数学家的生平及其刻苦学习取得杰出成就的事迹,以此来教育感染学生。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数学的应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利于转变或完善现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有利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那么,从哪些方面进行培养呢?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应用的实例要贯穿始终,将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五、结语高职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完善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投入、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多参与同行交流,多参与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不断开阔眼界。只有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学的方式方法水平才能相应提高。

作者:李婷婷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第四篇: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实践

在教学中,传统的满堂灌、一刀切的做法,必然导致课堂上部分学生陪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以学生存在的基础差异、主观能动性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与深度,改变教学方式,确定新的考评制度,改变对学生的评估观念,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到更多知识。在这基础上,我根据高职班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分层次的教学。

一、分层于教学内容中

教学内容分层指的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把知识技能领域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基础目标,发展性领域目标作为较高目标,把训练学生参与创新作为各层次共同目标,鼓励学生参与探究研究。由于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课本的要求比较低,教材主要是针对实用性编排的,有不少内容教材中都删掉了。我在教学中把内容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基础知识,为以前基本上学过的,接触过的知识,对知识点的应用比较简单或者就是直接对知识点的重现;第二层为加强知识,是学生以前很少看到但考试有要求的;第三层为补充知识,主要是为大题服务,只对小部分基础很好的学生单独讲解。

二、分层于教学的模式中

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把新的数学知识与自己头脑里原有的数学认知体系联系起来,新旧知识发生作用,在学生的头脑里产生新的认知体系,那么他的数学学习将会是很成功的。所以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施展他们本领、反映他们学习现状的条件,分层教学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每个例题的分析与设计的问题分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最基础的知识、考试所要求达到的基本能力和掌握的较基础的知识和综合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对应的问题,然后按层次作出评价。另外,在分层问题中还有选做题,学生可以尝试做选做题。比如在复习到排列问题时,我在题目安排中就把一个题材分了好几个问题,第一层次的问题:(1)默写排列数公式;(2)由1、4、5、6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第二层次的学生当然必须掌握第一层次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故他们先做第一层次的第二个问题,再做问题(3):由1、4、5、6、0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第三层次的学生则要在掌握上两层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本层次的内容,所以他们要做好上一层的(3),再做(4):由1、4、5、6、0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比400大的三位偶数?当然每一层次我都不忘了给他们配备选做题,让在这一层次中掌握得较好的,取得了进步的同学来完成。

三、分层于课外辅导中

高职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课外辅导一定不能少。比如在复习完第一章后,我就把高一年级的试题拿来给学生做,让他们从基础入手,慢慢提高,并且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就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解决他们课堂上没弄懂的地方。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只进行点拨。同时,老师可以指导他自己复习下一个知识点,指出复习的方向。比如在复习《函数》这一章时,我会指导他们看前几年有关这一章的考试中的大题。另外,我还每天出几道题给他们做,要求他们每天花三、四十分钟的时间真正弄懂这几道题,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对过答案后,做错的题要他们自己先分析、思考,并作出更正;对于一般的学生,我对过答案后,要学生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后交上来,我再根据他们的问题分别辅导;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则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给他们做,尽量让他们能做出一部分,对于不会做的则详细给他们进行讲解。让所有学生都认清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再努力提高。

四、分层于情感交流中

要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除了创造师生感情交融的心理环境外,还要使学生重视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应”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我竞赛,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只要比过去进步了,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上的一次“成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多开展活动,扩大数学知识面。这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不仅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了”,而且原来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尝到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分层教学的短短的两个学期里,我明显感到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学习上的进步,学习兴趣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感觉到顺利多了。我想,只要我们能立足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基础差异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扎扎实实地开展分层教学,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快乐,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作者:丁新梅 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高职数学教学中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1问题的提出

所谓后进生是指思维能力、学业成绩、自我管控能力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教师或家长往往称他们为暂时表现差的学生,或差生。高职数学后进生是指在高职数学学习过程中达不到高职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高职院校数学后进生人数逐年增多,成为高职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深入调查分析后进生的成因,探索出高效率的教学策略,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防止和减少后进生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2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意志力、性格倾向等因素。外因指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环境、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以及教师的个性品质等因素。整个问卷围绕数学学习情况展开,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部分,共设计18道题目,每道题目有四个选项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答案。

3调查统计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全校数学课程期终考试不及格学生,共发放问卷161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59份。将调查问卷逐份统计后,再将各项结果换算成百分数,结果见表1高职后进生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统计表(百分比)。

4后进生成因分析

(1)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个体学习动力的主要源泉,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其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心理状态。本次调查中有64%的后进生表示对学习数学无兴趣。可见在高职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将近三分之二后进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从学习目的、听课、自主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等涉及学习态度的方面来看,42%的后进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课堂上,75%的后进生注意力不集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做出一些不利于教学的事情,如在数学课上经常做其他事情的后进生达到57%。他们对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懒得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课后抄别人的作业,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从总体来讲,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处于较低的状态,对学习难以产生推动力,对学习数学极其不利。

(2)学习方法不正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反映63%的后进生课前不预习,42%的后进生课后不复习巩固,一半的后进生课后不复习而直接做作业,盲目解题,完成任务了事,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后进生预习、复习时只讲速度。做题时不抄题、不仔细审题,没有规范的步骤和详细的解答过程。听课时不注重概念的理解,只听几道例题。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又懒得动笔。个别后进生平时对难题很感兴趣,对中等难度及以下的题不屑一顾,好高骛远。有的后进生不注重知识的理解、方法的领会,只靠死记硬背定义、公式,有的后进生片面注重参考书,不重视教材,没有自始自终的学习计划,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我反思的过程,更没有与老师同学的探讨交流。调查中发现,83%的后进生表示没有找到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就充分说明了后进生数学学习方法极度匮乏的事实。

(3)缺乏意志力,非智力因素低。不少后进生知道自己的中学数学基础差,进入高职院校后,最初他们发愤学习数学,但是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又放弃了。说到底是他们缺乏坚定的意志力,缺乏强烈的学习情感,对错误的数学答案很少寻找致错的原因,对难题不愿做长时间的细心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他们缺乏充分的自信心,每节数学课都感到包袱累累,无法正常发挥,数学学习变成了一副沉重的负担,长期处于困惑、苦恼或失望之中。沮丧、自卑、抑郁、退缩、被动的情绪体验,最终导致他们严重的自我否定,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调查来看,多数后进生非智力因素处于较低的水平。

(4)性格有缺陷,心理不是特别健康。部分后进生由于家庭和学校等原因,形成了内向、孤僻、情感淡漠的性格,他们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这就使得他们碰到问题时常常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在课堂上害怕表现不佳而有损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形象,主动降低自我要求。具有这种性格倾向的后进生,不仅学习上的困难无法解决,而且学过的知识也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应用。笔者发现任教班级的后进生中,绝大多数的后进生是性格内向的,他们往往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当被老师叫到时,有的人低头不语,有的人小声说不会。

5教学对策和建议

因为形成高职数学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教师一味埋怨后进生不努力,只会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厌学情绪。只有摸清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针对高职数学后进生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教学对策和建议。

(1)教师要转变心态,用爱和尊重转化后进生。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真诚的爱和尊重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后进生往往最需要这把金钥匙。社会、学校、教师一般多偏爱优等生或循规蹈矩的中等学生,后进生在学校基本被孤立了。教师要首先转变心态,要认识到后进生也是教学主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需求,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后进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由于成绩不理想,后进生往往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后进生着想,千万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用冷酷的表情刺痛他们自尊的心灵。对后进生要满含成功的期望,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怀和最诚挚的耐心,这是帮助后进生进步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应多深入到后进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了解后进生,爱护后进生,用更加平和、更加温暖的语言引导和启发他们,让他们敞开闭锁的心扉,正确面对自己。老师也不能流露出他们是集体的后腿,是包袱的想法,要主动帮助后进生做好课前预习,经常检查他们的课堂练习,督促他们进行课后复习,使他们从情感上接受老师,进而接受数学,使他们产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愿望和决心。因为后进生的数学学习进步和他们的整体转变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数学教师还要结合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来转变后进生,不能孤立地做工作。

(2)发现闪光点,通过鼓励促使后进生成才。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是激发后进生自信心的关键。大多数后进生都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及时发现后进生的优点,那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大力表扬,语言要充满善意,态度要诚恳,要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对于缺点较多的后进生,教师不能歧视,不能厌弃,更不能过多地公开批评。要全面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长处,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树立自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根据后进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有效补偿教学。部分高职生数学基础差是国内大的教育环境决定的,高职学校自己目前一时难以解决,因此实施补偿教学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措施之一。我校在新生入学时,就对新生进行一次数学摸底考试,参考高考数学成绩,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后进生实行统一课外辅导,以便他们能够跟上大学的数学学习。补偿教学必须以后进生的自学为前提,还可以以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在讲授新课的课堂上,教师也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对后进生没学过或忘记的有关内容,要及时帮助他们掌握,以免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4)改变课堂教学理念,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后进生甘做局外人的现状,要充分挖掘后进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后进生经过努力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要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生动活泼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后进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结合,即预防矫正相结合,心灵沟通和补偿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与指导学法相结合,开发智力和挖掘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综合转差和学科特点相结合。

作者:张天鹤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第六篇: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提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高数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的情况下,高职的数学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借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实例展示,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理清学习思路,抓住学习主线,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不仅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更要学生触类旁通,学会思考和解决各类问题,不断提高各项能力和素质.

一、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分析

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实际,高职数学教学以“理解概念、强化应用”为原则.理论描述力求简约,重视思维能力、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高职教学基本精神.目前,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中,理工科一般开课两学期,文科视专业需要开课两学期或一学期.针对生源(高中毕业生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教学内容和深度都有适当调整.高数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级数、线性代数初步、概率统计初步和数学建模等.其中前五项为基础内容,开课两学期的专业,除了要学习基础内容外,根据专业需求和学时长短来选择后面的学习内容.开课一学期的专业,因教学时长有限,仅能学习基础内容外加一章专业急需的数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例展示———以“最值问题”为例

首先,我们要分析———何为最值、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最值、函数在哪些点可能取得最值、这些点跟已经学过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如何利用已学知识求得最值、在求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最值,顾名思义,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何使利润最高、用料最省、速度最快等问题,反映在数学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值问题.由前面函数的连续性内容,我们知道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值.所以,如果我们能确定一个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连续,那么它在这个闭区间上一定存在最值.这里就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判断、推理和概括能力.那么函数到底在哪儿取得最值呢?我们可以利用前面刚刚学习的极值的问题,通过图形来判断.作图的方式是数学课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这个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图形识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图形分析,我们发现,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在区间内的极值点或区间端点处可能取得最值.所以我们必须求出来所有的极值点,然后比较极值点处的取值和端点处的取值,最终确定哪个是最值点.这个过程同样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然后,我们需要归纳出求最值的一般步骤.这个过程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求最值的一般步骤为:(1)求出函数在对应开区间内的所有驻点和不可导点(这些是求极值点的过程),并计算出这些点的函数值及区间端点处的函数值;(2)比较这些函数值,最大者就是函数在此闭区间上的最大值,最小者就是最小值.那么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什么呢?在发问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迅速说出了他们的想法和观点:(1)函数是否在闭区间上连续?因为这个直接影响了极值点的确定;(2)要求出所有的不可导点,因为不可导点有可能是极值点;(3)别忘了求端点处的函数值,因为端点也有可能是最值点.在发问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学生思路更加清晰,思维更加缜密,对原来所学极值的内容掌握更加牢固,能够站在更深的思想维度里考虑极值问题.接下来,我们需要给学生给出一些函数求最值,让他们练习巩固.这个过程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评.再往后,就要进入实际问题的最值求解.实际问题的设置要符合生产生活实际,最好能契合学生专业,以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出发点.这个过程要注意:最值的求解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在实例求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最后,我们可以对最值问题做适当扩展和发散,以进一步启发、培养和锻炼数学基础较好或兴趣较高的同学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

三、思维能力培养贯穿高职数学教学始终

我们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兼顾学生的数学基础,时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教师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全面展示和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融入到有限的课时中去,才能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例展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及判断力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会思考、会抽象、会判断,变得更加智慧,处理问题更加游刃有余.

作者:苏玉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了适应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普遍将高等数学课时压缩。所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上一定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够用。由于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数学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高等数学课时少、内容多的现状,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吃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六种适合高职数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引导、设疑、启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采取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数列极限时,学生无法理解无限变化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导,如用圆内接正6边形做近似行吗?用正12边形、正24边形呢?怎样变化时才能得到圆的精确面积?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极限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

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归纳总结出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讲解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一般教师直接在黑板上推导导数定义,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很难理解。这时不妨利用学生熟知的自由落体运动来讲解。一面利用高中知识求解,一面利用极限方法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动态演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再推导出导数概念时,学生不仅能理解什么是导数,而且对变化率问题也深有体会。

三、分层教学法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好,而有的,连最基本的知识、定理、公式也掌握不好。这时课堂上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教学,一定会使基础差的学生掉队或者产生厌学心理。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结合所讲内容采取分层教学。例如:在讲导数运算时,教师可将习题分为难、较难、一般三个程度,让学生从中选取。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尝试较难或很难的问题,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尝试一般程度的习题。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做”一体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安排一些时间来尝试“教、学、做”一体教学。当完成一部分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从中选取一些内容或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讲解,使学生自己当一次老师。学生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指导、纠正和补充。学生可在讲解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但是使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在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加注意,不要选择过难或不易理解的概念让学生讲解。

五“、课后预习、复习强化”教学法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关心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加思考。导致课上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较难的知识点理解不好。教师可以在讲完本次课的内容时让学生课后预习,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等到再次上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而复习强化同样重要,每节课前教师抽出10-15分钟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抓住重难点,同时对所学内容加深记忆,有助于巩固学习。

六“、专业结合”教学法

高等数学的学习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在教学时与专业进行结合尤为重要。教师应深入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知识要点,合理地制定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解决方向、需求、服务等问题。例如: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分别在汽检、汽制、机械制造等专业重点讲授变换率问题、曲率和微分方程。数控技术专业还增加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在够用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七、小结要想在高职高专院校讲好高等数学,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不够,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才能讲授一节精彩的高等数学课。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隋欣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八篇: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思路

高职院校最为关键的一门学科就是高等数学,其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怎样才能够使高职生更好地掌握高等数学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就是以就业为核心,使学生具备职业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打造一支能够为社会服务的高水准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在教学上以一些基础性的理论为主,重点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而“两个基本”应当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基础。严格遵守“两个基本”,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上应当重点突出应用,应当立足于实际。它可以作为数学的基本依据,帮助学生处理实际中的问题以及使学生在将来能够更好地学习,学生就会逐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分析处理的水平。

一、教学应当针对性强,因材施教,按实际划分

学生数学水平差距很大,不仅有理科生还有文科生,而大部分的学生其数学成绩是中等以下的,其两极分化悬殊很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像“大锅饭”,成绩优异的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而成绩中等以下的又因为失去信心提高了不了学习欲望。高等数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其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学习,所以学好高等数学便显得特别关键。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在新生进入校门时就应该以学生的数学分数来对其进行划分,老师以此为基础拟定教学内容与目标,若学生的成绩良好则加强他们解决、探讨问题的能力,若学生成绩较差则教会他们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以教学内容来讲,成绩良好的学生应当融会贯通本专业知识,拓展其知识领域,而对于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则应当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平时需要用到的基础技能。以上述方式进行划分,能够在班级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大家都能够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学习,而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落实并且效果显著。

二、课堂上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大多数高职生表示高等数学课堂乏味,难以提起兴趣。一大部分的高职生刚刚开始热爱学习数学,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都表示数学太过于复杂,兴趣与自信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数学内容时应当立足于实际或者结合频繁可见的例子来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树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师在讲课时应当重点讲解一些核心知识,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去想,假设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见解,应当给予表扬,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同种类型的例题,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生的兴趣,不再害怕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重视学生的理解程度,应当让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这种课堂气氛当中拥有浓烈的兴趣。针对课堂上需要理解的知识,教师应当适当地提问学生。假设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依层次地把问题的难度减低,到学生能够精准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为止。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加强直观性

课堂教学应当擅于运用计算机,计算机功能强大并且可以还原教学情景,解决教师的一些工作任务,计算机也只是教学课堂当中的工具,其可以补充课堂教堂当中的不足,可是它不能在教学上取代教师,更不能够在学习上取代学生。因为教学是一个双方互动沟通有无的工作,它把学生习学习,老师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唯有老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对于学生所学习的情况十分清楚,在课堂上方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可是现阶段的计算机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杜绝充当操控者,学生如果一味被计算机牵着鼻子走,那么课堂上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种方法交流性不是很强,教与学不能够在同一个步伐,当然很难取得预料当中的水平。

四、教学过程当中理应用上数学建模,在实际当中加以运用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9

一、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好自己的指导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素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和自律性,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被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求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让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使学生可以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表现为在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律,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并不断地总结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成果进行反思,并作出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学习。在讲函数的单调性的时候,教材中首先给出的是学生熟悉的几个图像,让学生通过对刚刚学过的函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观察函数图像并指出其变化的不同的对应法则,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顺其自然的理解到函数的单调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要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的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通过对课题进行质疑,通过不同的质疑法,如因果质疑、联想质疑、方法质疑等使学生产生自我设问,学生间的设问,师生间的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改变传统的机械的被动的接受,向学生主动探索方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椭圆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复习圆的概念,然后用一个绳子在黑板上演示到定点的距离相同的就是圆,然后引导学生产生到两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自主地用工具进行实验、探讨和总结。

三、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对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自我诊断的功能,让学生参照具体的学习标准对要学习的内容和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发现需要进步的方面,需要巩固和提高的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总结,发现问题,不断地调节自己的态度,规范自己的学习计划,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学习的重点进行确定,不断进步。同时自我评价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鼓励,拥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完善自己,不断地发现自己,激励自己,使学生激发和维持自身学习的动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法可以激发、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出质疑,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进行猜想、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使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使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作者:竺琼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第二篇

1.自主学习及其特点

第一,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同于教师为学生做主的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种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第二,高质量的数学自主学习不完全等同于学生自学。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主要涉及理性思维,完全地让学生自己看书,进行自学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数学的自主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1)从学生接受信息来看,常见的数学表达方式主要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图像)语言,由于不同形式的表述语言所导致的接受方式的差异,不同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数量和程度会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方式。(2)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角度看,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时,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思考问题的切入点,采取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学习方法。这是自主学习必须经过的过程,教师绝对不能只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积极主动地把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进行非人为的和实质的联系,并将新知识纳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获得心理意义的理解时,他就已经在进行自主学习了。

2.自主学习方式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发展在类型、范围、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能规定学生在知识、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把足够的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状和潜能,自定发展的目标。另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信息既有大量课堂交往中的行为信息,也有课堂气氛中的情感信息。学生在观察学习、模仿学习这些信息时,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靠自主判断和自主选择。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说到底,学生数学的自主学习,核心问题是学习方法与策略的问题。数学自主学习中的课堂交流与展示,应呈现多边性、多向性、互动性的特点。数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或亲身经历实践,要包容学生的差异甚至错误;要保证学生咨询、提问的随机性和充分性,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性与求异性,思维结果的独特性与多样性以及语言表达的自主性与畅通性;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宽容,同时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号召、指导、建议,达成师生共享经验、知识、智慧、意义和价值的目标。当然我们不要求课堂上都由学生自主安排时间,但自习课、课外时间一定要还给学生,由他们自行支配。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创造条件,以利于学生进行数学的自主学习。

3.自主学习应遵循的规律

数学自主学习首先要自主选择完成目标、自主定向,关键是结合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教师的提示指导。数学教师要尊重主体性、差异性,讲求民主,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克服学生目标定向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合作,逐步明确各自的学习目标。目标须呈现出层次性、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自主进入角色。自主探究是数学自主学环节,是达成自主学习的必要步骤,教师引领是学生自觉参与的前提,一般要经历从半独立到独立的过程。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其中学生自我反思就是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反思既是一种精神活动,更是一种实践活动,自我反思可以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激励自己,正视缺陷,鞭策自己,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自我反思的实质是评价、反馈、调控,目的是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没有即时评价,就没有即时调控。

作者:杨亚 单位: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

第三篇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方式落后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对课堂内容进行一遍笼统的讲解之后,就一笔带过,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俨然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宰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带动学生进行思考,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忽略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数学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多数只是半知半解,对数学学习产生越来越多的迷茫,最后形成了学生只是知道“是什么”,而完全不知道“为什么”的局面,教学的弊端日益严重.

2.学习兴趣不高

在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中,数学在很多学生眼里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因此,多数学生,特别是文科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兴趣,感到苦恼和力不从心,甚至一度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深入教学,也没有对解题思路进行详细讲解,学生浑浑噩噩,对数学难题没办法理解,也不喜欢请教教师,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了厌恶情绪,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降低.3.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的数学学习环境,有很强烈的陌生感,不能够很快的适应下来,对教师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投入其中,跟不上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步伐,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自信心和积极性,不能掌握好数学学习的进度,使得学习计划不明确,也没办法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了失落和抵抗情绪,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数学教学的困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改变教学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再是传统教学中的那种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引导者.要学会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领悟等,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比如,在数学测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只收取答题卡,而不收试卷.这样,多数学生都会和学生讨论考试中不会的难题,相互之间也就形成了交流学习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思考了问题,互相之间也交流了学习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发现解题的思路,也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教师在之后的试卷讲解中,就可以结合学生讨论的观点,进行深刻的点拨,开拓学生的解题思维,而不要直接告知答案.在这一前一后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进行了互动和交流,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角色互换,培养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把课堂的控制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高效课堂,形成学生讲,教师听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得以被发现,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例如,在讲解题目时,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配讨论任务,再由每个小组内的成员上台讲解讨论的结果.这方法,一方面能够分享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往日的形式化讨论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教学.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使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摒弃对数学学习的厌烦情绪,并产生浓厚的师生之情,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

3.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要学会总结和归纳,自觉监督自己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合理的调整接下来的学习进度.在每一次测试后,学生要学会对试卷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来了解自身学习中的漏洞,及时的查漏补缺,并对自己数学薄弱的部分进行加强和巩固,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大型考试之后写出自己的总结心得,这样,既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领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发现不同学生的潜能,及时的进行教学辅导.还要做好教学模式创新工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能够进行自我总结和摸索,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要任重而道远.

作者:吴晓荣 单位: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备课工作是一节高效课堂的开始,也是其主要内容的缩影,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当在备课之时确定好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融入其中。例如,在讲述几何图形的对称性之前,教师可以确定下列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对称性情境来让学生自主思考;(2)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几何图形对称性的概念、特点及性质等;(3)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实施教学计划,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置科学的课堂提问

科学的课堂提问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思考,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要对学生多多设计一些比较符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提问,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由于很多数学题目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或证明方案,因此教师还应当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理论或性质来解决同一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还应当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学习。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先进的教学模式有很多,譬如情境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等等,其中情境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更加积极地思考;合作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来体会知识、理解知识;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对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学会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设置科学的课堂提问、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值得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承勇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修文中学

第五篇

1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数学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习题的演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器,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动性。由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在新课改中强调师生地位的平等。传统课堂上,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处于服从的位置。一切教师说了算,教师的一切言行都是对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学生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唯恐出现错误受到教师的斥责。长期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在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要放下身段,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之上,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和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和教师是平等的,学生才会敢于和教师亲近,才会在教师授课时畅所欲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得到提高。

2运用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条件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俗话说“问题是思维的起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运用好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问题情境教学法虽然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但是,要想充分发挥出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运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在许多课堂上,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其实际作用,甚至起到了反作用。教师要想成功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就必须从问题的合理设计入手。只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等为学生设计出贴合实际的数学问题,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设和了的数学问题之外,还要遵循问题的提出原则。在课堂上,教师要从简单问题入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学生才会思路清晰。此外,在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时,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切忌在学生还没有经过充分思考之前,教师就说出答案。

3运用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运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际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主性。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好生活情境教学法,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从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打折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学习“均值不等式”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出打折问题的实例:春节快到了,我们周围的许多商场都在开展打折销售活动。周末我去商场买衣服,看到许多商场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打折活动。在第一家商场我看到此商场第一次打A折,第二次打B折;在第二家商场我看到此商场第一次打B折,第二次打A折。请同学们帮我算一下,哪家商场更便宜呢?由于在教学中创设了生活性的情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纷纷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他们进行终身学习的保证。

作者:盛明良 单位:江西省乐平中学

第六篇

一、在内化学习中感受自主学习快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就应让学生多体验、多反思,从而在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要做好这一步,我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并用心去体会、思考和归纳结论,从而将知识和经验内化,形成学习策略.比如,在“幂函数”一课的教学中,我给出了幂函数的定义后,诱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列举大量幂函数的例子,并对幂函数进行辨析.”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感知到幂函数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学习幂函数的定义是为了对幂函数进行更一般的研究.然后,我让学生将他们研究的幂函数的图像分别画到黑板上,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纠正和引导,最终,学生得到了十种不同形态的图像.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棱柱和异面直线”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硬纸亲自制作长方体、正三棱柱等模型.然后,我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和相关课件,思考以下问题:“长方体中所有的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的面对角线(12条)一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的棱(12条)之间相互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所有的面对角线(12条)与所有的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长方体中所有的体对角线(4条)与所有的棱(12条)共组成多少对异面直线?”正因为学生已经制作好了模型,他们可以借助模型,通过自主探索,很容易得出上面问题的答案.一旦学生答出异面直线的对数时,他们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三、在合作中感受自主学习的趣味

大家知道,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既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基础.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如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的意见时,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自主学习的趣味,这是课堂高效的一种手段.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准备在一个月每天给你一万元,但在这个月内的每一天,你都要给我返利,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以后每天的返利是前一天的2倍,请你考虑一下,如果愿意,我们明天就到公证处办理手续.”结果,我告诉学生:“你们要付给我巨额的返利.”他们大吃一惊,于是,他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从同伴那里得到新的方法、思路,最终掌握了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趣味.总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起来,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才会从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教学境界.

作者:谭圆之 单位: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

第七篇

数学学习不同于语文,它是一个慢慢探索的过程,尤其是高中数学,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学好,也就是说高中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老师,就是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拥有主动性,不是被老师逼迫着去学,而是从内心深处自己想要主动学习。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现状下的一项必然之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百花争艳,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重点。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初中而言,难度明显增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失去了兴趣,缺乏积极性,但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却越发上升,学好它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因此,老师就要采取策略,完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毕竟,这种能力对于高中生的个人发展以及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每个学生都拥有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学好数学,提高综合能力。

一、更新课堂教学思想

所谓教学,既有“教”,也有“学”,老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所以,课堂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然而,实际中,很多人都将老师视为课堂重点,认为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种想法其实不正确。要知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老师的教授更重要。所以,必须要让高中生意识到这一点,更新课堂教学思想,注重对高中生自律能力的教导,培养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一个对话过程,他们是这个课堂的组成部分,一个教学效率高的高中数学课堂,师生关系必然很融洽。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导者,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观念的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就是学生的一盏照明灯,指引他们的方向。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时,为了帮助学生,老师必须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喜爱老师,愿意听课,这样他们才能学好。如此,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水到渠成。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方法指导,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更新课堂教学思想,以及打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措施,从而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郑红剑 单位: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中学

第八篇

一、设置合适的目标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屮,学习目标都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个FJ标去学习,教师起着监督的作用。但娃这样的学习目标太过于笼统,对于学生來说,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很多学生在数学装础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样的教学目标很难能够有效的应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很难有兴趣去学习,数学课堂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给f学生足够的个人空间,其中比较灯效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0己为自己设定教学R标,这个R标主要围绕着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教师在其屮起着参与的角色,看看学生的这个目标是否符合该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自己设定目标不但能够W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侦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加,为了实现t丨己设定的「彳标而小断努力,消除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对于靑少年来说,他们具有强烈的争强好胜心,他们有冲劲,也比较倔强,这样的性格会驱使他们在S己设定好学习R标之后咬紧牙关认其的学下下去,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相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控一切,教师不考虑学生内心的感受,只是一意孤行,Q己强制性的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教师只是以C]己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0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将主动去交给学生。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R标要结合着学生的自身情况,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学生很难完成任务,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灰心;如果目标太低就+能使学生没有挑战性,没有提升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为&己设定目标,但逛要避免喧宾夺主,同时,有些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处于哪一个位置上,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位宵,让学生摆脱迷糊、不淸楚的f丨我汄识局面。负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要貞接干涉,应该时时关注这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一些小成就进行表扬,对于一些困难要给丫'帮助,从而W效的增强学生的G信心,提髙学生的学习0主性。

二、培养怡当的自我效能感

经过近年来的调査发现,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D我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当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在一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小成绩,知识技能也比原来扎实了许多,这时候学生的tl我效能感就会对学生接下来学习影响巨大,甚至成为今后学习的关键所在。例如对于一些成绩不算太好的上进生来说,教师平时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学生面对很多问题都+会解决,因此,学生内心很容易产生dl卑心理,他们开始怀疑(3己的能力和智商,面对数学的学习也比较消极。这时候的孩子就会呈现出非常低的&我效能感,他们面对学习缺乏耐心和恒心,遇到一些困难就会放弃,认为己不行,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成绩一直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fj我效能感,通常有以下儿个方法,第一,要奄不吝晶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一直f常关心,教师相信学生能够有能力做好这个信总,让学生从内行深处知道教师相信自己,自己要努力lit!明给老师看。通过教师这样的鼓励能够+断増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的勇气,使学生在面对困难能够贞往直前,使学生的0我效能得到培养。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班级榜样的力量。对于学生来说,榜样是一个比较能够说服人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比较活的实际教材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心理上突破屏障,能够像榜样学习,在不断拼搏中强化学习,增加源动力。通过学习和超越为学生Q己开辟一条M于自己的道路.完成自己的梦想。第三,粘心设计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乐观与自信。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布置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去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赏的问题要具有价值性,同时还要围绕着数学课堂重点来设计。难易程度上要适中,太难了会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甚至伤了学生的自桴心,因此,教师应该花一些功夫认真布'S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屮的小成就带给学生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三、训练归因

在很多学生眼1,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归因是出自于学生自身,由于自己不努力学习,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的高低就与学生的努力成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学生就认为这是因此自己的努力还不够,应该更加的努力学习,他们认为这个是归因。当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之后,孩子们就认为这个珐丨h于他们经过努力之后的结果,由于他们付出了努力,因此.他们会倍加珍惜,并在以后的数学学习屮继续努力.这就是所谓的归因。但是在现实的学习屮事悄并不逛都能够这样一概而论的,教师应该训练学生的归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我分析,找到影响学生的真正原因,从而W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髙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学习中让学生做自己的t人,通过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作者:唐晓湘 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第九篇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纲要》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自主学习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同时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探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程序是:其过程是围绕问题开展探索、研究,问题成了探究的核心,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研究和解决.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习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情景中.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可克服)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因,其目的在于引发探究和思维的火花,为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播下思维的种子.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从对问题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然后通过积极的参与探究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其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在自主参与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之中

新课程要求学生加强与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热点来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1.利用具体实体数学模型题创设情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之中.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与运用有一个过程,且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实践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设计递进型问题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老师在上课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兴趣.

2.从历史典故或数学文化故事中去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分析一下,按照悟空的投资方式,30天后,八戒能吸纳多少投资?又该返还给悟空多少钱?该引例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与幽默,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亲自动手可以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4.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探究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之中.

5.编写读书提纲,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探究.如果说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那么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创设相关的问题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此时学生要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探讨,使问题具体化,即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实质所在.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及问题的解决,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探索者、信息的反馈者、目标的实现者,从而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意识到创新并非高不可攀.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一个重要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形成意向和感知的阶段,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教与学自然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合作学习”.

作者:陈翠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第十篇

一、深入落实各项学习程序,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在高中数学导学案实践程序中,所有数学教师要严格把握每一个操作过程,确保课前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程序都能得以有效落实。除此之外,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还要给所有学生统一发放学案,通过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开展自习活动,在予以自学指导的基础上,对其预习成效进行客观检测,并以随堂测评等形式开展学生互评活动,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二、开展小组学习模式,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及其学习成绩,以自愿原则对其进行小组划分,并鼓励各个小组开展内部讨论活动,用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寻求他人帮助,并合力解决困难。例如,在讲授函数中导数的应用方法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行分组,并于课前带领学生引出函数图象,使学生能够对函数极值等定义进行深入理解。接着,引导学生对极值点两端的函数导数符号进行观察,再对其一般规律进行总结。然后教师给出以下问题:1.函数极值是否具有唯一性?2.极大值是否始终大于极小值?3.极值是否必须是最值?4.区间端点是否能够变成极值点?然后让各小组自行进行讨论,而当小组讨论完成以后,小组长要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总结,教师再予以合理指导,或者是组织各个小组进行互评,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师合理发挥引导作用,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尽管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但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展示活动,并成为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以及指导者,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以及鼓励,同时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四、善于进行课后总结,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标准

高中辅导数学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带来的普高热,除少数重点大学生源入口有所保持外,绝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的生源从以前的“精英”转为“大众”,加之一部分学校办有预科,预科生转为本科,其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一般本科生差。总之,一般本科院校生源总体质量不高,生源亦参差不齐,并且目前对新一代大学生要求更高,其学习的深度,广度更大,这必然对组织《高等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高度数学》是普通高等院校必开一门公共基础科,其学时多可体现其重要性。如果还停留在以前“精英”时代的教学,势必让大多数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如果降低教学的难度,又不利于学生特别是优等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高校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目前这一矛盾日趋突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扩招后一般本科学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状况

1、学生状况

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全日制高中毕业生,部分优秀学生大多进入比较有名气的重点大学,大部分优秀的基础好的几乎被重点院校“搜刮”一空。当然有一部分优等生落入一般本科院校,其原因是高考发挥欠佳,或者由于志愿填报不当而进入一般本科院校。一部分学生来自预科,一部分学生来自教育落后的地区。进入学校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努力学习争取学到过硬本领或者继续深造。大学一年级上期《高等数学》普遍学习较好,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刚进大学,有一定的抱负和理想,学习比较努力;二是大学一年级的《高等数学》和中学衔接较好,比如极限和导数大部分内容在中学已学过,加之这些内容比较简单;三是教师和辅导员抓学风一般比较紧。这些因素导致大一上期《高等数学》学习普遍较好,平均分数高,不及格率较低。

到大一下期,一部分同学因毅力不够,基础不够好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在思想上对大学的认识有一定的偏见,认为进入大学没有不毕业的。再加上高中阶段实在太苦太累,进入大学也该歇歇了,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压力。久而久之无目标,过一天算一天,混一张文凭就算了。再有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思想和行为自我意识较严重,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上有的更本不把老师的要求放在心上,压力大无所谓。甚至有的同学说不是我要读书,而是我父母要我读书,因此他们往往对待上大学不珍惜。还有一个原因是大一下期《高等数学》是讨论多元函数的积分微分,内容上要复杂的多,加上其他较难的学科也要学,这样造成很多同学下期的《高等数学》学习成绩普遍下滑,平均分降低,不及格率普遍增多。

2、师资队伍结构状况

目前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师主要是老龄化和年轻化。由于高校的扩招,学校学生人数似在一夜之间扩大几倍,势必造成像数学一类的基础课教师的大量缺乏。很多学校由于教师的缺乏不得不启动银发工程,反聘一部分退休的老教师继续战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他们有大量的教学经验,是学校的一股重要资源。一部分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最大部分是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教师,但这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总的来说,目前高校中基础课还是比较缺乏。大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普遍大班授课,这样就存在作业批改不足,辅导答疑不够。同时大部分学生平常很少主动问老师问题,一到考试时却围着老师问个不停。由于教师的超负荷工作,许多老师身体处于压健康状态,对于备课上课容易准备不足,更没有多余时间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

3、课程安排情况

虽然《高等数学》是高校课程安排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由于教育部规定学生学时数与学生缴费挂钩,一些学校在一般小课上删减课时一般不会太多,而在数学这门课时较多的一类学科上删掉部分学时。由于数学这一学科要求高,部分学校还安排有数学实验,如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的应用。这些要占有一定的教学课时,相比之下,《高等数学》这门课课时相对紧张。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生源情况的不同,同一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学生高考的数学分数由高到低编班,即“分层次”教学。这样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授课时便可让他们充分吃饱,可在上课时适当延伸,渗入一些考研的例题,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建模的思想,适当地加深《高等数学》理论部分的教学。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删减一些定理的证明过程,减少一些理论的推导,增加一些基础的动手训练过程,让学生尽量听懂尽量掌握最基础的内容。此“分层次”教学可以经过第一期的半期和期末考试调整,让快班和慢班的学生可上可下,并且在期末应根据学生的基础适当调整考试难度。

2、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听课

由于学生的增加,每个院系的学生比以前人数大量增加,每个院系的《高等数学》教师一般都由多个教师担任。在前面分层次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适合的教师听课,即在新生入学的前四周,学生可以到承担同一院系的每个老师班上随班听课。当然这要求同一院系的担任高数的老师进度要统一,教室要尽量地安排在同一层楼,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一般都能找到比较适合自己“口味”的老师。教务处经过适当的调整,尽量安排学生到自己较适合的老师班上去听课。前四周学生选择听课完毕,以后《高等数学》课则基本固定。这样既让学生选择了老师,也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使教师在以后的授课中更加注意提高自己的讲课质量。3、实施网上授课的方式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搞各科的精品课程。数学这门大面积的基础课更需要各个学校建立自己的精品课程。数学教研室要组织一批年富力强经验方法丰富的、并且教学效果好的老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编写每章每节教案,然后挂在自己的学校网站上。这样如果学生对某章某节的内容掌握不太好,学生自己上网查寻本校高数精品课程的教学,这相当于名师在给每位同学上课,同时建立一整套网上答疑系统,让学生和老师在网上直接交流。

4、实施研究生当助教的方法

目前

高校的数学老师紧缺,学生人数较多。普通一个教学班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一百五六十人,这样老师对学生的总体情况不好把握,从而对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覆盖面较小。学校可以采用让一部分本校的研究生勤工俭学,他们可以跟随学生随堂听课,帮助老师批改一部分的作业,同时也帮助老师多到班上辅导答疑,这样大大地减少了老师的负担,使老师节约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同时也让学生方便地学到了知识。

5、健全一套完整的练习册

《高等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系统的训练,学生必须练习一定量的典型题目。由于数学是大面积授课,训练试题的构造尤为关键。在课堂的授课时间有限,又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课堂上有许多延伸提高的内容不一定能面面俱到,所以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练习册供学生学习和训练。练习册的内容应包括内容提要、典型例题分析、每张每节的配套练习、创新思维与能力训练、习题答案与提示、单元测试以及考试摸拟试题等。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习题答案与提示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适当考虑是否详细书写还是简单提示。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详细的解答对于学生自学起着帮助的作用。

6、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积极性的提高,培养学习动机。即使在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对于每种类型的积分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说明,这些对于学生的兴趣以及能力和自信的建立有好处。

7、探索让差生过关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考核学生的学习上不应该只是以期末考试过关或不过关来对学生考核。就目前的学生情况,应该尽量地增加学生平时的考核,如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的质量。鼓励学生写数学小的论文,在数学上有一定见解的学生应加大鼓励和加分。平常应多渠道促进差生的转化。

比如让学习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帮助老师收缴作业,考察学生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等。课堂上经常抽查基础较差的同学完成较易的课堂练习,平时要注意他们的学习状况,主动找他们交流思想,帮助他们分析出现的问题,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差生懂得老师是真心在关心他帮助他。大学生实际上比中学生更在意老师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并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慢慢地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8、努力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

高校的扩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很多。要提高学生的出口质量,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数学教研室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探讨新的教学思想,利用新的教学手段,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教研室每次的教学活动,可以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写出一些比较有独特见解的教学内容供全体教师学习,也可以让年轻的教师写出教案让教研室一起讨论这样有利于好的经验和好的方法起着传帮接代的作用,也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另外学校应多开展教学评估大赛,成立由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平时不定期地到每个教师班上听课。另外学校定期选派教师到外面去进修提高,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等。

9、注意课堂之外知识的延伸

随着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形之下,考研越来越热。这要求数学教研室要注意知识的提高和延伸。教研室可以统一开展竞赛培训,统一开展数学考研复习培训班。另外,为了加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教研室要组建一批业务过硬的数学建模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