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法制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1 09:40:06

高中法制教育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1

一、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主干课程,包括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作整体设置,既要坚持各个学段法制教育的一以贯之和相互衔接,又要根据各个学段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同需求,体现不同学段法制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螺旋式上升,避免不必要的简单重复。

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法制教育的内容如下: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至二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使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和初步的法律意识;了解国旗、国徽、国歌是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掌握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社会生活有规则

●知道集体生活有规则,遵守学校制度,遵守班级公约。

●生活中恪守诚信,不说谎,有错就改。

●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初步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2)初步了解国家的法律

●知道国旗、国徽与国歌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国家的象征。

●懂得升国旗唱国歌时要肃立,要爱护印有国徽的物品。

(3)学习一些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初步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和活动安全。

●初步了解居家安全的常识,不玩火,防触电,防煤气中毒。

●了解一些常用的紧急求助电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会拨电话求助。

三至五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初步懂得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知道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法律知识,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

●了解与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了解和遵守公共场所的法律规范,爱护公共设施。

●了解和遵守市民“七不”规范。知道要遵纪守法,远离。

(2)社会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

●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知道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初步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知道宪法和法律关于未成年人权利的规定,初步了解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3)掌握初步的自我保护方法

●了解并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出行安全。

●学习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规范自身行为。

●知道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寻求法律保护,了解寻求法律保护的渠道。

(二)初中《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要在小学法制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六至七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主要学习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懂得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懂得学校生活受法律保护,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懂得家庭生活受法律保护,知道家庭成员的法定权利和义务。

●懂得公民在享有法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不承担法定义务或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2)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懂得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国家保护,知道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

●掌握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方法,学会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八至九年级

1.法制教育目标

主要学习与社会公共生活、国家政治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知道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社会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懂得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了解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环境和公共设施的法律规范。

●懂得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离不开法律,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违法犯罪及其法律制裁

●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危害,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不良行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知道违法犯罪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懂得未成年人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见义勇为,知道揭发检举、及时报警、正当防卫等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效手段。

(3)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规范

●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了解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规定,理解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懂得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三)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要在初中法制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有机渗透法制教育,促进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

1.法制教育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结合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着重增强学生的宪法观念,树立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的理念,养成尊重宪法、维护法律的行为习惯,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2.法制教育内容与要求

(1)经济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我国宪法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规定,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我国经济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

●懂得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懂得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自觉依法纳税。了解我国批准的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公约。

(2)政治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宪法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方面的规定。

●了解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权的相关规定。

●了解规范我国政治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

●了解宪法关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定,理解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法律,理解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权利,以及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懂得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理解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我国批准的重要国际公约。

(3)文化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理解宪法关于必须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规定。

●了解规范我国文化生活方面的主要法律。自觉遵守维护互联网安全的法律规范,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二、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小学主干课程实施法制教育有多种途径。要把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的法制教育与拓展型课程中的法制教育选修课相结合,与法制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课外活动相结合,发挥各种法制教育途径的优势,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1.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

中小学主干基础型课程是学校主干课程的主导渠道,也是中小学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切实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基础型课程的法制教育,努力发挥法制教育主干课程的作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2.中小学主干拓展型课程的法制教育选修课

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分别设置法制教育拓展型课程,作为法制教育指定选修课。初中法制教育选修课以依法维护社会秩序、依法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依法禁毒和禁赌为主要内容,高中法制教育选修课以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主要内容。

3.法制专题教育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专题教育,包括安全、禁毒、预防艾滋病、环境、国防、交通安全、知识产权教育等。中小学主干课程的法制教育要与法制专题教育有机整合,使之融为一体。

4.法制教育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法律、践行法律的重要途径。法制教育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如学校法制专栏、班级法制园地、法律知识演讲或竞赛、法制宣传周活动、法制主题报告会、法律辩论会、法制研讨会、法制教育小论坛等。要重视整合学校的各种法制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

三、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

中小学主干课程实施法制教育,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和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有机结合。要根据各个学段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法制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了主课堂教学以外,中小学主干课程法制教育活动具体形式可以采用:

1.运用说、唱、演等形式,在游戏中学习法律知识。

2.参加学校值日执纪活动,观察、分析违纪违法现象,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

3.榜样示范,交流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

4.模拟场景,进行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如学会拨打110、120、119电话)。

5.收集典型案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分析,举办以案说法主题演讲。

6.组织法制小品表演、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

7.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了解和分析真实案例,根据相关法律知识撰写模拟法庭判决书。

8.收集法律案例和有关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小组交流或班级交流。

9.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小论文,或出一期黑板报。

10.围绕某一主题开展遵纪守法情况调查,在整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小调查报告,或将调查过程中拍摄的相关照片加以整理,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摄影展览。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2

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政治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在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对中职政治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向学生讲述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应该找准合适的契机,将法制教育渗透到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使得法制教育能够很好的融入到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师在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时,应该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向学生说明撒谎、旷课、夜不归宿的危害,让学生列举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行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违法和犯罪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法制教育,无论是中职院校、教师还是学生对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中职院校在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过程中只追求教学效果,虽然对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教学任务进行了一定的安排,但是教师在法制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其重视起来,许多中职政治教师认为政治课的地位较低,学校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较低,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积极性较低,认为中职政治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可有可无。

2.政治教师专业性较低,教学效果不佳。通常情况下,担任中职政治课的教师都没有法学专业的基础,中职政治教师的法律知识、法学素养与专业的法律教师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中职政治教师在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中职政治教师对法律的知识一知半解,没有经过细致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就传授给学生,这就导致中职政治教师往往无法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中职政治教师专业性较低,对法律基础知识了解不透彻,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在政治课堂中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功能。

3.法制教育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我国中职院校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大多局限于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和中职院校法制安全讲座,中职院校法制安全讲座每年的举办次数较少,有的中职院校甚至不举办法制安全讲座。很多中职院校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严重缺乏实践教学活动,补分中职院校模拟法庭、社区普法,但是都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走走过场,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法制知识不感兴趣,不能切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法制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严重缺乏实践教学,导致法制教育成效较差。

三、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方法

1.重视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中职院校、政治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进行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增强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中职院校必须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中,中职政治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强调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观看法律节目的好习惯,政治教师通过讲解真实的法律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加强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提高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育的效果,中职院校必须强化政治课堂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法学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法制教育专业水平,中职政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教学案例,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耐心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中职政治课堂法制教学的效果。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素养;法制教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构建成为较为完善的法治社会。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学校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加强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明显不足。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针对高中学生的普法活动力度,媒体也针对普通大众制作了很多普法节目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但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识薄弱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由于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弱,即使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也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再加上高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冲动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有甚者,高中学生的权益被侵害了他们却仍不自知[1]。

2、法律知识匮乏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媒体成为了高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体中夹杂了很多的自媒体,而某些自媒体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自媒体所的内容会存在各种缺陷。高中学生在不能辨别的情况下轻信了这些自媒体的内容,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阻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产生原因

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的原因有很多。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等等多方面都是造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高中学生日常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很少接触外界社会,致使家长很容易忽视高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更不会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进行专门的引导。这种放任的态度既使得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较低,又使得高中学生忽视了自身法律素养的构建。对于守法、违法、用法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2]。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中国的升学考试更多的侧重于文化课知识的考察,对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少。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也都是文化课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耳濡目染之下,高中学生变得只重视自身文化课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的法律素质培养。再次,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中法律素养教育与政治学科教育界限模糊。目前的高中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法律素养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政治课程。而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德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且由于高中学生从小的法律素养不高,使得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时十分费力学生却依然学不好。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不但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无法提高,也会使学生对培养自身法律素养产生抵触心理。

三、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中学生提高法律素养迫在眉睫。只有深化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高中学生要做到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端正。端正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在我国法律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就包含了“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战略。在入学初期,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教育,并详细介绍在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有高中学生真正意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3]。此外要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律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法律素养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实践运用。因此,在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入大量的真实案例,便于高中学生的法律学习。此外,还可以举行法律知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让高中学生不仅知道法律,还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高中学生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会再纸上谈兵。

四、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国正在积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高中生应该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天媛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楠.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渗透;法制关爱

高中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不断富强的承担者。正处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少年渐趋成熟,形成自己的认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好奇心盛,模仿能力强,追求个性,在追求新奇刺激的体验时,易受不良思想影响陷入犯罪泥潭。据有关媒体的报道与权威部门的公告,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约占违法犯罪的16%,部分城市甚至高达20.4%。这一严峻的数据与现实给我们学校、家庭与社会敲响了警钟,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也是当前学校要切实开展的工作之一,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即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育人必先育德,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语文课堂为阵地,渗透法制教育。但语文课不是司法课,把法制与语文学科相结合,把普法知识渗透到语文学科中,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1深究教材,定“法”切点

高中语文学科更多的是人文情感以及生命教育,几乎没有直接进行法制知识讲述的,要在没有法制知识的文章中进行法制教育,就要努力对教材进行再挖掘,找准法律知识的渗透点。苏霍林斯基说过:“课堂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得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处于一种思索活动。”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课中法制教育的契机和教育因素,把握课堂时机进行思索活动,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的熏陶,避免空洞的说教。如《氓》,女主人公惨遭男子抛弃,就可渗透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第四十五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思索女主人公为何被夫家休弃的活动环节时,学生可以逐步认识到古代“三从四德”“七出”等对女子的束缚,加深学生对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的认识,让女生树立平等观念,加强维权意识。

2丰富活动,“法”“文”相融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实践活动是一切知识的载体。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法制,达到“法”“文”相融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需要和政教部门的要求,经常开展各种各样含普法知识的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实现中国梦,法治伴我行”、“读书使我如此美丽”、“树立理想,告别”等演讲或征文或手抄报活动,甚至可以直接开设法与理的辩论赛。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强化语言逻辑思维,或明或暗地让学生学到法治知识,在不一样的语文第二课堂中渗入法制教育。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激活思想,开发智能,同时也会使他们对政府部门与消费者的责任与权力有更为形象而深刻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能得到增强。

3巧用热点,披“象”入法

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会产生新的知识。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社会发展的源泉与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生活的当下,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每个社会热点,可能都存在法治的影子,成为普法的“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心民生问题,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道德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识法、懂法的沃土。万物皆可着我情,万“象”则可披入法。例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极尽语言之能事,把阿房宫写得富丽堂皇,大广声色。学生在了解秦始皇因骄奢淫逸,不体恤民生最终招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惨烈后果后,就能悟出“骄奢败国”给后人的警示,也是作者借古讽今,给当朝执政者敲响警钟,以补察为政的得失。此时,便可引入近年来出现的贫困县耗巨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让学生知道全国政协、监察部早已将“清理政府部门豪华楼堂馆所”列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花巨资兴建豪华办公楼便是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4训练作文,与法共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教师有意引入公德法制类的题目或材料作文,使学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法律水平。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输出形式。它既能体现出认识主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人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与训练中引入法制事件,能不断诱发学生思考探究、分析比对、反思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这种与法共进的作文训练,实质已经融入法律知识,且化法于无形,融爱于无痕。如,把“老人倒地扶不扶”的话题材料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也借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引导学生要在谴责肇事者和见死不救的行为的同时,还要深刻反思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生经过作文写作,增强法制观念,同时也规范自己的法制行为。语文是感性的,法制是理性的。法制教育适时适当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做在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又积极地宣传了法律知识,达到了普法的目的。这种隐而不露的语文课堂,蕴含的是教师与学校最深沉的爱,它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依法行事、遵章守法的法律素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法制社会里德才兼备的未来之星。

作者:罗冬松 单位:新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光学《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对策》.中国法院网.2003-07-02

[2]李波《浅议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太原《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09)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5

一、主动协调,增强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靠法制副校长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协调,发挥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只有这样,学校的法制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来,在担任法制副校长中,我经常与学校联系,帮助学校建立法制教育新机制,做到网络健全,措施扎实。一是建立学校法制教育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我先后几次到学校与校领导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1名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和我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团委书记、保卫干事为成员的6人组成的学校法制教育依法治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法制教育情况分析会,半年和年终各召开一次小结、总结评比会。二是建立班级法制教育辅导员制度。在建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的同时,我帮助学校各个班级建立了以班主任及政治授课教师为主的法制辅导员制度。为增强法制辅导员依法教育的意识和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我协助学校征订了“四五”普法教材干部读本、学校阅览室征订了有关法律方面的刊物的报纸。配合学校每季度组织法制辅导员集中培训和学习一次。三是协助学校建立法制宣传组。初中、高中分别建立了3个宣传组,法制宣传组的组长由年级组长担任,同时,吸收部分有绘画、美术特长的学生参加,每个组有6到8人,法制宣传组的任务是负责出墙报、举办校园法制期刊,负责校园法制宣传。近两年来,县二中法制宣传组,共出法制宣传墙报20期,学校法制期刊10期,举办学法作文竞赛6次,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法制教育。

二、形式多样,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学校的法制教育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喜闻乐见。具体做法是:第一,开好全样性的法制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仁般由我讲课。近两年来,共组织法制教育报告会4次。如“校园如何抵制暴力犯罪”、“青少年学生应该远离法轮大法”、“学法守法,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新时尚”等,每次计讲课我都认真备课,从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到违法犯罪安全的列举,使青少年学生想听、爱听、愿听。每次法制报告会,师生们都踊跃参加听课,自觉遵守会场纪律,普遍反映法制教育分行会讲得有声有色,吸引力大,效果较好。特别是通过法制教育报告会,广大学生都能从违法犯罪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纪守法,个别有总是的学生,听了法制报告会以后,主动找班主任谈心,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受到大家的好评。

第二,组织学生到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接受法制教育。为进一步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感染力的吸引力,丰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两年来,我与省少管所联系商定,将省第一少管所作为溧水县法制教育基地,并举行了立碑揭牌仪式。几年来,在学校领导支持下,我每年组织学生到省第一少管所接受现实的法制教育,去年,300多名师生先后两次赴省少管所开展法制教育活动。省少管所的领导的干警也积极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发“五个一”活动,一是参观大墙内服刑人员的生活及生产情况;二是听一场法制教育报告,由少管所的干警结合少管所劳改、劳教人员的情况开展法制教育;三是组织观看一部录像片,录像片主要介绍劳改、劳教人员积极改造、重新做人的情况;四是给学生每人发放一本法制教育的书籍;五是听一场违法犯罪人员的现身说法。通过开展“五个一”的活动,使学生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表示一定遵纪守法,做一名时代的好公民,很多学生参观学习回来后,还写了感想,自发出了2期墙报。

第三,举办法制夏令营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开展法制教育中,我还注重发挥学校团委的作用,让学校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去年,县二中磁针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法制夏令营活动。在法制夏令营活动中,开展了读一本法律书籍,组织一次法制文艺晚会,组织一次学法作文竞赛、上一堂法制教育课,召开一次“法就在我身边”演讲报告会等活动,使法制夏令营活动成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增长法律知识的良好契机,同学们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同时,我还指导校团委在全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全校一千多名学生踊跃参加。

三,突出重点,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在帮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中,坚持注重突出重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任务、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效果。

一是把握重点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每年暑假、寒假是学生容易出现违纪违法的重点时期,因此,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我都认真上好法制课,去年,在暑期到来是时,给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自觉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制课,着重讲了暑期“泡网吧”,容易违法犯罪;暑期受黄赌毒影响,容易违法犯罪等4个方面的问题,讲课从违法犯罪的案例到违反的法律条款等,从事例到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启发。暑期结束,全校学生没有一个违法违纪,过了一个文明愉快的暑假,以旺盛的精力投入了新生学期的学习。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是围绕重点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有问题学生,我坚持有重点地进行法制教育,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遵守课堂纪律,有的喜欢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旷课迟到,有的欺弱霸道,殴打学生等,我针对问题,逐一分析,分类进行重点帮助教育,突出用法教育。职针对使用暴力手段,欺弱霸道的学生进行《刑法》、《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对不遵守学校纪律,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混迹于一起的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养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教育采取个别谈话、个别讲解等形式进行。通过对有问题的重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整体效应,使问题学生转变快,进步快,都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6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法律建设也在发展并且逐步完善。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视我国教育,特别是法制相关教育,他们曾很多次的在各大会议中指出,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就是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让他们具有法律观念,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自身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数高中学校在法律教育体制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较为乏味,没有一点特色,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导致学生在法律认知上较为匮乏,他们法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解决。

二、加强高中学生法律素养,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为了将青少年培养成国之栋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通过近些年里,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逐年上升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当前高中生法律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而产生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不懂得法律知识,甚至在做出某些行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碰了法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而高中学校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在进行改革,尤其是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了深化法制教育的策略。这样做,第一,能够让高中学生知法和守法,紧守法律底线,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避免学生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三、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我国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具备法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中生的法律教育这一板块上却存在着让人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法律观念极其薄弱,存在明显缺陷。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知识根本不关注,对于我国的各种法律也只是停留在听说的范围。他们只知道我国有宪法、民法以及刑法,却不知道这些法律都用作于哪些方面,他们从不感觉这些法律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在各高中学校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很少有学生会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所以当他们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往往都是无可奈何,根本不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现在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知晓的法律知识也少的可怜,究其原因,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有很大关联。现在,我国倡导实施法律教育,但是法律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受到国外思想的侵袭,让他们在法律意识上产生了很大矛盾。高中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正在调整、定型,也是最容易受到波动的时候。他们容易被传统思想所禁锢,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一知半解,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觉得周边事情与自己无关,容易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二)难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我们容易冲动、暴躁,无法对自身进行良好的情绪控制和情绪管理。同时也因为处于这个敏感的阶段,我们对于学校所展开的法律课程并不感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法律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在对法律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再加上当前的高中学生个性比较张扬,攀比心理、拜金心理和享乐主义都比较严重。一旦遇到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问题时,他们难以使用法律途径来解决自身问题,而是将其寄托于各种渠道,这也表现出了当前高中学生依据法律开展利益诉求的能力比较低下。(三)我国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整体法制水平比较差。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并且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所以十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然这与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和法制整体水平也有较大的关系,首先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就比较淡泊,国民整体都对法律不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互联网和手机都比较发达,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观看到社会上发生的很多违法犯罪案件,高中学生十分容易就受到影响,走下坡路。例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等等,都一直是典型的案例。总而言之,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律环境对高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四)从思想观念上缺乏对法律的深刻认识。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十分了解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从思想观念上我们对于法律就缺乏深刻的认识。虽然高中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法律类课程,但是很明显迫于高考的压力,对于这一方面的课程,学校不够重视。每年只有很少的几节课来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授课时间段、授课方式传统无趣,学生很难在这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以及理综等几个部分组成,法律教学只属于文综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其次,学生接触的法律教育渠道也只有法律讲座、网络法律知识学习等形式了。但这些比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最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安排,特别是在高中法律课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

四、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策略

当前,我国教育对象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人数也比较多,高中学生占有十分大的比例。因此,面对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中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法制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以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随着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例的逐年上升情况,高中学校对学生法律方面的教育迫在眉睫。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一)学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法律信仰,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促进高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其次高中学校必须要深刻意识到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学校管理工作中将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教育,进行良好的以德育人和以法育人,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高中学校要从学生的思想生活这一方面出发,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让法制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高中学校要正确看待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做好深化法制教育工作。(二)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对我而言,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我们喜欢一个老师,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好,我们会非常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反之,则会对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让一些具备亲和力、风趣幽默的教师来担任法律教师职位。这样的教师具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法律教师应该了解非常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内容,在授课时,能够引经据典,使用法律案例来为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其次,法律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风趣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其讲授,能够将原本复杂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简单化。最后,法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当中来,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法律问题解决当中来。而想要达到这一要求,对于法律教师来讲,他们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学习,了解最新的法律案例,并且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当然,如果高中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为我们聘请一些长期从事法律知识研究的学者或者高级教师来校讲课,他们的经验都比较丰富,并且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法律学习当中来。(三)进行法律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首先,高中学校应该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问题制定明确的法律目标,并且规划教学大纲,建立健全法律教学体系,让法律教学能够被学生以及教师充分重视起来,帮主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构建与完善,形成法律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演讲比赛或者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中,可以通过法律活动放松自己的心情,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除此之外,学生自己也应该注重法律知识学习,要积极的从多个渠道学习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扎实的法律理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四)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多方面配合。我认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提高其法律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一方面需要高中学校做出相应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多方努力。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共同承担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如从家庭这一角度出发,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学生多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配合学校,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很多家长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其实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冲动,在这一关键时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家长们也不必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他们大可以在吃饭的时候或者睡觉之前陪伴孩子观看法律节目或者浅谈一些最近发生热点法律案件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之间就培养了孩子的法律意识,还不会让孩子觉得反感。如从社会这一角度出发,我国的司法机关部门可以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定期在高中学校内部加强司法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触犯法律之后所要承担的不良后果。

五、结论

总而言之,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深知法律知识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我也了解到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这让很多高中学生在一时冲动之下极其容易做出错事,触犯法律。所以我认为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进行深化法制教育的探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曹斌、郑洋、何清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地域影响因素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2]高岳涵.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化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3).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7

×一、组建班子完善网络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在四五普法期间,组成了由派出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整合法制教育资源,统一协调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学校分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全责,中层干部负重责的工作格局。同时,聘请镇法律事务所、派出所干警、为校外法制教育辅导员。学校成立了家长学校、社区工作委员会,构建了学校、家长、社会相联系的法律宣传教育组织网络。在法制教育工作中,学校实施了条块承包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层层落实,形成了上下一心、内外结合、人防技防、整体联动的喜人局面。

×二、学法普法形成共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学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把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列入学校管理,分线规范运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法制宣传已形成特色,在法制宣传教育中,他们实施了“五项工程”。

×道德奠基工程:学校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指导,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管理,进行《做一个合格小公民》的征文竞赛和演讲比赛。

×教材开发工程: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素材,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学校引进县人民法院的赵日华同志编写的法制教材,在镇派出所干警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编写法制教育的校本教材。

×常规规范工程:学校通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配合做好法制教育;常规一条线,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重点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督促检查。

×环境育人工程:为了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他们结合有关部门的活动,注重法制教育的课外延伸。学校充分运用黑板报、图书馆、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广播站、电视台等多种宣传媒体,宣讲法制知识,创造浓烈的法制教育氛围。

×资源整合工程:学校会同派出所、法服所、社区工作委员会,聘请热心教育、有声望的社会有识之士,定期听取学校工作汇报,审议学校法制教育管理情况。法制副校长、法律事务所律师、每月为学生做一次法制教育讲座。

三、构筑屏障打造平安

×我校以“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维护学校、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为宗旨,坚持做到打防并举、努力创建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单位。

×为保证学校良好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狠抓校园的安全防范。

×成立了以专业保安人员,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护校队,全方位、全天候的维持学校秩序,处理偶发事件,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学校与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实行重大事故的“问责制”和考核、评先、晋级的“一票否决制”。

×对重点要害部门进行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模式,财务部门装上与公安部门联网的“电子眼”,校园网安装了“反黄软件”,学生上网时,教师做好行间巡查。锅炉房、消防设施定期进行例检,把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扼制在萌芽状态。

×学生公寓楼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宿舍管理条例》成立了由学校负责人牵头的值班小组,每天六人值班,使宿舍管理井然有序。

×我校食堂正常有人就餐,食品安全关乎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从采购、加工、分餐等环节着手,狠抓硬件投入,制定目标责任制,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幼圆幼圆四、幼圆构建和谐情暖童心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依法治校,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构建和谐,为校园留下了一片净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保障了学年儿童上学的权利,巩固了“普九”的成果。

×王仕兵,从小父母双亡,学校免除了他所有的费用,使他得以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当他考上重点高中的时候,学校为他缴纳了第一年的学费,高考中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本硕连读。

×某村民小组,在校学生辍学打工有所抬头,学校会同村干部,多次上门宣讲《义务教育法》,扭转了辍学风,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初中学业。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8

(一)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定位欠准确

高校法制教育可以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互结合起来,但高校法制教育本身不属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范畴。从理论上来说,法律与道德存在很大的差别。从产生方式来看,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自发地形成的。从表现形式来看,法律表现为明确规范的外在形式,而道德则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从实施方式来看,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则无强制力保障。正是由于法律与道德存在上述巨大的差别,在对21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被访谈教师认为把《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不合适”,其中的理由就包含了“不好安排法制教育的教学”、“会影响法制教育的实效”等。这些访谈的实证资料也说明了国家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的不恰当定位是导致我国当前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法制教育设计存在缺失与断层

法制教育的目的在于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以及提高应用法律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当前我国从国家层面对法制教育设计在不同学龄教育阶段存在缺失与断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接受的法制教育没有有效衔接。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也没有专门设置相关课程。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人生理想,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由于他们在中小学阶段没有专门接受过法制教育,要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植入大量的法律知识,其难度显而易见。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但在现有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升学没有多大帮助的法制教育的课程难以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且开设法制教育课程需要专业的师资,这一点中小学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也验证了我国中小学法制教育与高校法制教育未能有效衔接的事实。当大学生被问到:“您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部分课程内容与中学法制课教学衔接程度”时,有7.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衔接非常高,有23.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衔接高,有14.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衔接不太高,有50.3%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衔接一般,有4.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衔接很低。

(三)高校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存在不足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教材一直以教育部统编的形式制定。从应然角度看,由国家统一制定教材有诸多益处,既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贯彻,还可以保障核心法律概念、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不被曲解,同时也可以保障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但从实然角度考察,国家统一设定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的做法并没有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我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6年第一版)的内容除绪论外一共八章。其中,绪论部分主要就是关于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内容的介绍,第一章到第六章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第七章和第八章是法律基础的内容———第七章是关于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容,第八章是关于我国宪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概况。可见,法律基础部分所占的比例只有25%。众所周知,我国的法律体系庞杂,法学本科专业的课程有几十门,现有教材中的法律基础内容难以保证法制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也不难发现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法律规范的选择多而杂;二是教材内容太过专业化,编写体例与法学专业教材大体相同,相当于各门法学教材的缩写本;三是忽视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特殊需求性,对全国大学生讲授同样内容,忽视了学生群体本身的差异性以及法律知识需求的层次性。在校大学生是高校法制教育课程教材的使用者,他们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应该更为直观也更为客观。在问卷调查中,当大学生被问到:“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基础部分教材内容安排的满意度是”时,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内容非常满意,29%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内容满意,48.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一般,1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内容不太满意,2.6%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高校法制教育内容很不满意。可见,大学生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内容的满意度不到四成,该现状必然导致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低下。

(四)国家缺乏实效评估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等的文件来看,国家对于高校法制教育非常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实践反映的情况来看,国家对高校法制教育还重视不够。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国家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时,11.3%的大学生选择“非常重视”,25.3%选择“重视”,39.3%选择“一般”,9.3%选择“不重视,被边缘化”,14.6%选择“形式上重视,实际政策和经费保障不够”(具体数据见表2)。可以看到,有多达63.4%大学生并不认为国家重视高校法制教育。与国家对重视程度密切相关的是国家对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评估。“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调节、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使之朝着预定教育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其目标。”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评估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据调查,到目前为止,我国官方还没有进行过一次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评估。尽管官方文件有关于高校法制实效性评估的一级国家标准(法律素质)和二级国家标准(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律能力),但更为具体统一的标准在相关文件中未出现过,缺乏标准评估工作则无从开展,也直接导致国内学者开展的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调查与分析各有各的标准与方法,其结果的可信度有待提高。

(五)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消极影响

任何人都无法超越历史文化,高校法制教育也同样如此。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也对现代意义的高校法制教育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都是人治社会,虽然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等变革,但是在我国人治观念仍然没有根除。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法治表征国家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与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相适应的是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重礼轻法的观念、厌讼与惧讼观念和权力(义务)本位观念。所谓重礼轻法观念就是在调整社会关系时重视礼教轻视法律,在当代表现为重视道德轻视法律,导致现实社会中人们更愿意按照礼教或道德来处理社会关系而置法律于不顾,严重影响法制教育的推行。在一个总是想着通过人情去办事的社会中,法制教育是很难取得实效的。此外,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厌讼与惧讼观念在当代仍然存在。人们不愿意通过诉讼解决纠纷,似乎通过诉讼解决纠纷就是破坏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们也害怕诉讼,似乎一到法庭诉讼就会有损自己的形象。在一个厌讼与惧讼观念很浓的社会中要推行法制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在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还存在着非常浓厚的权力本位观念。所谓权力本位就是把法律作为维护权力的工具,强调权力在社会与法律中的核心地位。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权力本位就是义务本位,为了维护权力的权威与核心地位必然要求义务的满足。在权力本位的社会中人们享有的权利很少,履行的义务却很多。在当代人们似乎还是习惯于履行义务,不习惯于主张权利。在一个人们都还不习惯于、不积极享有权利的社会中,要推行法制教育和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必然有很大的障碍。

(六)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当前法制环境还不完善,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有法不依现象时有发生。这就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彰显,并导致大学生浅薄的法制观念在现实面前产生动摇。现代网络使大学生容易了解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司法不公现象,加之媒体有意或无意地对司法不公现象的过度渲染使得不少大学生难以将已经接受的法制教育内容内化成牢固的法制观念,从而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的提升。在调查问卷中,当大学生被问到“您认为法制教育环境最差的是(可以多选)”时,56.8%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法制教育环境”,有41.4%的同学选择“社会法制教育环境”,有23%的大学生选择“家庭法制教育环境”,有17.6%的大学生选择“学校法制教育环境”,有12.2%的大学生选择“其他”,可见我国的法制环境确实影响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二、提升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宏观路径

针对国家和社会因素导致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欠缺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一)国家加强对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视并加大投入

未来社会的竞争取决于人才,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其中法制教育是高校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需从战略层面重视高校的法制教育。

1.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常认为高校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自身的事情,但结合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就会发现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不具有法律专业的背景。法律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让不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娴熟的法律应用能力的教师去从事法制教育,期望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是不可能的。国家需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高校加强对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加大对高校法制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提升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国家还必须加大对高校法制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着力于加强人才配备、法律专业培训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学术交流上,鼓励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学术会议与主题论坛研讨;在社会实践上,加强法制教育基地的建设,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提升法制教育的效果。

3.国家加大对高校法制教育资源的提供。

法制教育资源包括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几个层面。其中国家掌握最为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资源主要存在于学校层面,国家层面的法制教育资源提供给学校的相对偏少。针对此种现状:一是提供法制教育图书资料与音响视频资料。国家应该组织专门团队开发高校法制教育图书资料和音响视频资料,然而通过市场以合理的价格提供给各个高校;二是开发高校法制教育网络资源。国家应该构建全国性的高校法制教育资源网,设计法制教育教学原理、法制教育教学方法等版块,方便高校使用;三是加强高校法制教育专家资源的建设。国家建立全国高校法制教育专家库,研讨法制教育的方针、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并定期组织专家指导和考察高校法制教育。

(二)完善对高校法制教育的顶层设计

要提升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国家必须完善对高校法制教育的顶层设计。从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来看,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1.国家重新对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进行定位。

当前将高校法制教育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为一门课程的方式有诸多弊端。首先,这种定位容易模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不利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开展,从而影响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其次,这种定位也不利于法制课的教学安排,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几乎都选择了不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教师来任教。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应该将高校法制教育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分开来,重新回到单独设置《法律基础课》的定位上来。

2.设计并落实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法制教育的有效衔接。

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法制教育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影响。邓小平曾经就深刻地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法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法制教育是我国法制教育系统工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升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国家有必要处理好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真正做到法制教育的阶段性发展延续,提升教育受体的基本法律素质,培养基本的法律意识。此外重新设计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具体来说国家对于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在2013年设计的基础上应该做如下两方面的调整:一是剔除第七章中的道德部分的内容。二是将第七章的内容扩展为三章,即第七章公共生活中的法律、第八章职业生活中的法律、第九章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

3.制定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评估标准。

国家在相关文件中号召要重视高校法制教育,也设计了法制教育的内容,高校也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是从国家层面却没有制定具体的法制教育实效性的评估标准,实践中也未开展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评估。开展高校法制教育评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对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成效进行诊断,与学校平等沟通交流,并将存在的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反馈以及反思,最终促进利益相关方采取措施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国家应该充分利用专家库资源,组建涵盖学科专家、管理专家以及评估专家的课题组,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并据此开展实地考察评估,充分发挥评估应有的激励与导向、诊断与反馈、调控与改进等积极功能,形成管理的闭合循环。

(三)社会培育法制教育环境

“只有法律产生实效,它才能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社会秩序的构造者和主体自由的保障者。否则,它只是中听而不中用的摆设。”大学生虽然在校接受法制教育,但是他们会逐步涉足社会生活领域。如果社会法制教育环境不好,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的良好法制观念就会被动摇、颠覆。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至关重要。

1.在司法上坚持平等适用法律。

法的运行包括立法、司法与执法。我国已经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能够实现有法可依。立法环节对于社会法制教育环境的塑造和影响较小,原因是普通公民接触最多的是司法与执法,两者对于塑造社会法制教育环境最为重要。就司法来说要塑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教育环境必须做到平等适用法律,使得人们相信会受到的公正平等的对待,愿意将自己的纠纷交给司法机关来处理。“古今中外,对绝大多数人适用刑法都是平等的,具有超越刑法特权的人总是极少数。但这种极少数的不平等,却是极大地破坏了法治,冲击了社会心理平衡,妨害了经济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从现实的司法情况来看,我国仍然有些案件没有平等地适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2.在执法上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

执法比司法更为接近人们的生活。人们可能不会有纠纷进法院,但是肯定会碰到执法的情形。执法对于社会法制教育环境的塑造非常重要。就执法来说要塑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教育环境必须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现代的行政机关就是按照法律办事的机构。如果行政机关不按照法律办事,那么法律就形同虚设了。“法的效果在于执行,假如刑法条文十分完善却没有得到平等实施,而且一部分人可以不遵守刑法,那么,刑法的作用就会降低,最终它就不是法律了。”

3.在观念上全体公民要牢固树立公平公正观念。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9

1.法制教育在“依法治国”、法治赣州建设中极其重要。在“依法治国”、“法治赣州”的大环境下,法制教育为青少年的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力度不够,“依法治教”的理念没有得到贯彻,赣州地区的中职院校也是如此。然而新时期国家教育在“依法治教”上大有需求,因此有必要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合法化的方式将法律常识进行普及,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建立健全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的社会稳定和中职院校的长治久安。2.“以人为本”的要求。“以人为本”,需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加强法制教育,只有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法律运用,才能保障自身基本的人权,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并通过法制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学校依法调整和规范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3.中职学生必须有道德底线。随着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招录的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的不在少数,现阶段中职学生的行为因为单亲、留守、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不知道行为的底线应该在哪儿,这时法制教育就应该发挥作用。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应该提高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让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行,为学生的行为划定红线,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确权利与义务,从而减少校园暴力或犯罪事件的发生,夯实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现存问题调研与分析———赣南地区、浙江省、福建省部分中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对比调研

1.调研概况。调研内容涵盖学生的成长环境、基本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的主动性、适用法律的意识强弱、学习法律的途径、使用法律维权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认可法律的作用、对于学习法律形式上的需求等方面,通过对比,找出中职学生较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弱的不同及其原因。调研学校包括赣南地区的赣州农业学校、赣州技师学院、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省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这几个学校,各进行了200人次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走访。2.调研结果总结与分析。3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中职生较高职生法律素养更低,基本法律素养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成长环境与学习环境中法制教育的缺乏。成长在城市的学生比在农村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接触法律的方式更多,父母的法律意识更强,因而在城市成长的学生法律意识更强一些。总体来说,家长自身法律素养不高是导致在农村成长的学生法律素养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习环境中,由于高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体系更完善,普法的方式更多更丰富,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到法律,因此高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会比中职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更强。(2)基本法律常识的缺乏。问卷调查显示,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的学生,都缺乏整体的法律常识体系。他们不知道可以保护自身基本权益的基本法律有哪些,遇到纠纷时选择的维权方式也往往不能达到最佳效果或者选择忍气吞声,只有毕业季才开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当然,也因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法律素养较低,无法预知自己的行为后果,使得校园霸凌、网络侵权等事件在校园时有发生。(3)学习和适用法律的主动性差。大部分中职学生年龄尚小,没有适用法律的经历,不认可法律在自己遇到实际纠纷的时候能起到作用,因而学习法律往往流于形式,较少主动学习法律常识,更不可能密切关注最新的立法动态和社会重大法律事件。遇到侵权事件,要么选择视而不见,要么盲目地出手相助而忽略了自身权益的保护。这都是因为对于法律了解较少,法律意识较弱。(4)中职院校缺乏系统化的法制教育体系。比较高职院校,大多数中职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对于法律的普及仅存于课堂,大多数法律常识的普及是建立在思想政治课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这样法律常识的内容相对比重就少很多,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更低,法制教育活动的形式也极其传统与单一。同时由于大家并没有认识到法律常识的重要性、缺乏学习法律的氛围,就忽略了生活中众多的学习法律的途径。

三、法治赣州建设之中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

通过对四所中高职院校的调研,结合当前的现状,可以尝试建立“四位一体”的中职法律教育体系,从政府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各个主体上各个击破,创新校园法制教育的形式,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方法,提高中职学生基本法律素养,指引学生正确的行为导向,利用网络的便利实现校园的和谐、文明与安全,让法制教育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逐步促进法治赣州建设在中职校园领域的实现。1.政府部门通过政策引导中职院校完善法制教育体系。教育部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之外,制定相应的法制教育课程类文件,促使全国的中职学校都更加重视法制教育体系,将法制教育落到实处。地方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加快制定《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体系的计划》这一地区性的引导性政策,来指引区域内的各类学校乃至于中职院校建立完善、科学、合法、合理的校园法制教育体系。这一计划应当在“依法治教”、“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强调建立法制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给出一个基本的范本来给各类院校提供参考,一般包括课程设置、师资人力、合力教育等主要内容。2.学校牵头形成与社区、家长、学生之间的全方位教育合力。落实学校与社区、家长、学生之间的联系,多方位共同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重视法制教育,要紧密联系所在社区,通过社区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给学生以普法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法律的新鲜感,让学生了解触犯法律的代价,感受法律带给被侵权人的帮助。与此同时,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也应当明确校园霸凌等侵权行为的教育与惩罚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得到家长的理解。让学生明确法制教育不仅在课堂中,更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让法律的警告、震慑、指引等作用在学校教学与管理中得以显现。3.丰富校园法制教育形式。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单一,与社会脱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社团、社区、官网、广播、微信公众号、微博、法律专题讲座、法律常识竞赛等渠道进行循环式的法制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如: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组建普法类社团,定期开展知识讲解和公开课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法律常识;利用学校公共平台,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利等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元化的视角引导和教育学生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4.教研组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当前许多校园暴力事件、侵权事件在中职院校时有发生,许多弱势学生不懂得如何通过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足见仅有道德教育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学校应当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放到同等高度,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终目标。具体来说,学校各部门领导、教师及法律顾问都应当是法制教育体系下专兼职的师资队伍,定期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专业或所处的行政岗位进行基本的法律素质培养,学习法律知识,促进法制教育在学校的加强。除此之外,教研组可以组建一批专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师可兼任,确保每周每班至少2个课时的法制教育。综上所述,基本的法律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法制教育能够帮助道德教育解决难题,因此健全完善的法制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帮助中职学生确立法律目标,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和学生,能够促进和谐校园氛围的形成,引导自身与他人和谐相处。向学生宣传权利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权利救济途径;向学生普及义务,树立规则意识,可以明确权利的边界。在培养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上,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引作用。青少年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综合素质塑造的阶段,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和谐校园的任务,是“依法治教”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利民.关于搭建“三位一体”中职安全教育网络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3(17)

[2]杨璟.基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法制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2)

高中法制教育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打造法治校园”为主题,全面贯彻县委《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落实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坚持以提高学校法制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全县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守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校园违法乱纪现象得以有效遏制,真正做到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园长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促使管理人员尤其是学校校长、园长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把法制教育作为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和任职的必修内容。

(二)加强中小学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师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结合师德建设和育人实践,组织教职工学习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各种必要的法律规范,以及教育专业法律知识,着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法律、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的意识与水平,促进广大教职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三)加强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总结以往法制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法律进校园”活动的要求,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为此,重点开展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宪法教育。学习宪法知识,掌握宪法原则,养成尊重宪法的意识和观念,培育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做合格公民。

二是突出法制教育的针对性。根据青少年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有选择地安排教育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三是坚持发挥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继续全面做到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

四是大力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把法制课师资培训纳入到教师统一继教培训计划中并严格实施,不断提高教师法制教育教学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园)长和法制辅导员作用。对学校、幼儿园的法制副校(园)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重新聘任,聘任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强、作用大的政法系统退休老干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法官和干警、干部,以及机关、社区干部等法制副校(园)长和法制辅导员。受聘后,学校、幼儿园要主动联系组织法制副校(园)长和法制辅导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是建立和完善学校、幼儿园、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机制。建立以学校、幼儿园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网络。

七是建立法制教育网络。依托县教育局“校讯通”网络平台,建立和开设法制建设专栏。《县教育工作简报》也将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报道。

八是利用外部力量开展宣传教育。继续聘请社会有识之士,开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九是加强“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对建设于县二中校园内的“州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加大硬件投入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基地的品位和教育水平,并辐射到全县其它学校,以基地的力量带动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十是继续开展创建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通过广泛动员有关学校争创示范校活动,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四、方法措施

(一)采取课堂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法律进校园”的落实。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幼儿园法制教育课堂体系,发挥课堂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基础性、主渠道作用,制定法制教育计划,明确课时安排,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段和节点,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学法的效果。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学法用法。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反面典型教育与正面教育、全面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达标、依法治校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现身说法、法制征文、“学生带法回家”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继续通过团队活动、校外活动和“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等形式,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法制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法律知识。

(三)加强对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结合“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以创建民主法制学校、幼儿园为载体,加强学校、幼儿园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不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学校、幼儿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要依法进行,并形成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五)建立学校、幼儿园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制。把法制教育纳入校长、园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校长、园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并将法制学习培训教学作为教师考核评议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学法用法的育人氛围。

五、实施步骤

2014年,全县教育系统“法律进校园”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4月底前)。

重点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法律进校园”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进行任务分解。二是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师生对“法律进校园”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5月至11月)。

重点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重点工作推进表,采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手段,认真抓好每项工作的落实,使“法律进校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教育局将适时组织专项检查和评比等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底前)

重点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要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县教育局将对各学校、幼儿园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其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记入考核档案。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把“法律进校园”作为“六五”普法活动的重要载体,将其摆上重要日程,要建立健全协调运作的责任机制,做到领导有力、职责明晰。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合作,整体推进。

(二)制定计划,抓好落实。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校园”具体实施方案、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将“法律进校园”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