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期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13

高数期中总结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1

【关键词】教学方法;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中工科专业和理科专业必开设的一门学科,可以算作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1]。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经、管类)在工商类、经济类以及旅游管理类等专业的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甚至部分学生持有“数学无用论”,进而对此课程无兴趣、不重视。而数学因其学科基础性,其概念、公式、理论、方法等都已渗透在所有的科学发展与研究中[2-3]。因此,如何更好地做好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所有理工类院校数学教师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1编写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

不同院校、层次、专业、班级的学生都会具有不同的特点。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群,必须严厉禁止对于教学要求“一视同仁”,以防出现层次较高的学生人群“吃不饱”,而基础薄弱的学生人群“消化不良”。所以,编写好符合本校、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上好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基石。关于教学大纲,数学教研室应审时度势,根据每年度招生状况及时调整大纲侧重点,使之与时俱进,避免一份陈旧大纲连续使用多年,也避免同一份大纲面向所有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或修订过程中,应同时邀请高等数学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年轻教师团队共同研究讨论完成。同时,也应充分听取学生角度的建议与意见。

2认真备课,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任,更应该在课前做好万全的教学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与教学大纲、广泛阅读和积累相关文献与资料、全面了解讲授对象、研究和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和合理的教学进度等都是一名合格教师在接手新课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每次课前,授课教师应准确把握知识目标和重难点,掌握所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章节内容要做到心里有数、前后呼应。例如,在讲授导数时,就应充分考虑其在高等数学课中的重要地位,考虑其与函数极限及后续微分、积分的紧密关系。

3站稳三尺讲台,是教师的本能与使命

如何为学生讲好每一堂高数课,是每个高校数学教师在整个教师生涯都应不断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把握短短45分钟的课堂时间呢?除了详尽的课前准备工作,还应做好以下几点:(1)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聆听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们的授课方式,做到多学、多问、多思考。数学教研室也可以常组织老、中、青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以教学示范课、课前试讲、互相点评等方式,细扣每个知识点的准确定义,同时寻得学生最能理解抽象知识点的讲授方式。通过这些途径,在学习他人优秀教学经验的同时,快速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当然,教师还应常听取学生的建议与建设性意见,为自身的教学经验添砖加瓦。(2)准确把握课程内容重难点,在高数的课堂里做到有的放矢,有张有弛。相比其他课程,高等数学在某些较难、较抽象的知识点上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勤于思考。例如,讲授定积分的知识点时,利用定积分求解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就相对抽象,此时若一味高强度的灌输性教学,很容易造成使学生产生消极懈怠情绪。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将重难点适当地分散开来,使学生松弛有度的用脑思考,在课堂中将重难点在跌宕起伏的课堂环境中慢慢消化。(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形势下,仅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教师可灵活采用一些科学的辅助教学方法,如现在比较成熟的启发式教学、雨课堂、翻转课堂或大学生模拟课堂等[4]。当然,教学模式的选择仍应注意其科学合理性,不能一味地追求新潮方法而不注重学习效果。同时,对实践验证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科学推广,而在高数课堂操作性相对较差的教学模式应该谨慎选择。

4构建合理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在高数的教学过程中,以往考核评价方式单一,较多地以终结性考试为主,期中考核为辅的方式,即: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期中考试成绩(30%)该考核标准注重最终的考试结果,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必然会造成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平时不预习、不复习、不练习,以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逐渐跟不上,最终导致挂科。同时,由于缺乏平时教学效果的反馈,授课教师也无法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与上述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方式相比,形成性评价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学习[5]。以我校近年来教学实践为例,以下的课程评价方式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反响与教学效果反馈:总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60%)+期中考试成绩(10%)+形成性评价成绩(30%)其中,形成性评价不仅包含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最终学习结果,同时包含了平时学生学习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主要内容可以有:课堂考勤、作业评分、课堂互动、学科竞赛获奖等。对于这样的考核方式,学生普遍反映良好,且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当然,对于不同的院校、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各项占比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5举办讲座、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等数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在各类院校开展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活动,可以在培养创新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现在,众多高校也都组建了由专人负责的数学建模团队及数学建模社团,这一举措能让更多的师生共同参与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中来。建议可以为此分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定期选取难易程度适中的经济学相关小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进行建模,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常规训练不仅能为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奠定知识基础、储备优秀选手,同时学生在感知到数学广泛的应用面后也能引发其对数学学科的强烈探索欲。

6将人文知识渗透于课堂的教学中

除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还应将学生对转变这门课程的态度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中。很多学生所持有的“数学无用论”态度,严重导致了其对此课程不上心、不认真。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数学、爱上数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这个科目的兴趣。而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众多值得讨论与熟知的数学家与数学故事。在课堂中渗透一些此类人文小知识,把一个个干巴巴的定义、公式变成绘声绘色的场景,这不仅能防止课堂的枯燥乏味,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比如,在讲授导数的应用—洛必达法则时,可以讲一下此法则的由来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在讲授导数定义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瞬时速度引入,也可以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边际利润的问题进行课程引入。因此,除了数学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们认识到课程在其专业领域的地位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环节。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需要各院校所有数学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并使其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杨晶晶,欧冰.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求学,2020(36):53-54.

[2]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上)[J].紫光阁,2016(8):76-78.

[3]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下)[J].紫光阁,2016(9):69-71.

[4]杨立平.基于形成性评价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视界,2020(16):62-63.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培养;数学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要落实“掌握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所以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让学生学在阅读中感悟数学培养能力

数学学习中,最难的是有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完成这一转化。数学有它的精确性,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综合课“发展能力”的培养,应着重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

(二)本阶段习题设计是否由三类不同要求的题构成;这些题目的编排是否便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

(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

(五)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二、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是弥足轻重的,所以学生一定要注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不断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学完习,自我完善我发展的过程。

(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人在社会必须与他人打交道,也就是人的交往能力。人的交往能力很有可能决定人的一生发展。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人的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能力的好方法。公务员之家

(三)归纳提炼,自我提升。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经常有目的进行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引导课堂争论,培养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课堂争论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讨论中努力证明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合理的,在不同的争议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更好理解。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合作,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自己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这时小组中讨论开了,怎样求出一个圆形的周长呢?通过小组成员七嘴八舌,七手八脚的量、想、围、滚等,进行研究交流,统一思想:可以?用线围一围或滚一滚等方法求出周长,这样的交流合作,不仅可以把同伴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组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共有成果,而且可以在“交流合作、争议、总结、反思”等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理解数学知识。

五、激发交流兴趣,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那些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如果借助于生活时间这个直观教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我为了突破难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期中考试结束了,老师想比较一下三班和四班的学习成绩,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高涨,踊跃发言。有的说比最高分,有的说比最低分,也有的说比分数总和,还有的说比平均分,等等多种方法。经过比较,大家发现,不论是比最高分、最低分,还是总分,都不够公平,在一定程度上,都不能代表全班同学的一般情况,只有比较平均分比较合理。但这也只能比较出一个方面,他们说还应该看哪个班及格人数多,这时,我抓住时机,“及格人数多的班级就意味成绩好吗?”他们略微思考,随即大声说道:“NO,NO.还要看班级总人数呢。”“那该怎么比较呢?”他们积极交流:“应该分别算出及格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很好,很好,你们说的就是及格率。”这样,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百分率的概念,掌握了百分率的求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3

这次全区统计工作会议,是统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区委九届五、六次全会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区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就开好这次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刚才,局长总结了年全区统计取得的新进展,客观分析了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同志的讲话我完全同意,请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年,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主要指标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财政收入完成5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际利用内资总额8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区经济呈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统计部门的辛勤劳动和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全区统计系统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切实增强统计服务职能,着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不断夯实统计工作基础,认真组织开展了区第二次农业普查、部分服务业普查等涉及国情国力的各种专项调查,圆满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早日实现区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统计保证。统计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反映了全区广大统计人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优良作风。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统计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就做好年统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区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提前一年创百亿强区,人均生产总值力争突破一万美元,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入700亿元以上,到2017年,提前3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三番多,加快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津滨新城区,确保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今年,是我区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提前一年创百亿强区”的关键之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亿元,三级财政收入66.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95元,固定资产投入2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的工作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目前,我区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从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项主要指标分别增长15.1%、30.1%和29.1%,区的增幅分别为19.3%、31.1%和14.1%,三项经济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先进区县比较还有较大差距;从环城四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年西青北辰两个区的主要经济指标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超过了我们,这两个区的地区生产总值都接近200亿元,我们只有145亿元,在总量上我们与其相差很多;财政收入西青北辰两个区都超过了50亿元,同我们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都在30%以上,远远超过我们;津南区同我们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可以说我们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形势紧迫,要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目标还存在很大困难和挑战。

为此,各级统计部门和全区统计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当前形势、转变观念,保持思想上、行动上与时俱进,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按照区委“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抓住和用好新的上升期,全面落实区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和有会书记在3月1日区委区政府召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暨推动重大项目落实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锐气、知难而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一天顶几天干,一个月顶几个月用,扎实推进各项统计工作,为我区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坚持高标准,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统计工作是区委、区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统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全区统计部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做好统计优质服务

一是为推动我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服务。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超前预测,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要进行跟踪性的、阶段性的分析,快速反映,监测经济发展态势,并做好总结与分析,以利于指导下一步工作。当前要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实现我区率先发展的各项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认真对全年的经济运行走势和支撑我区GDP增长方式,分产业和行业深入分析,提出支撑目标实现的必备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二是围绕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服务。要把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评价体系和监测方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三是围绕宣传搞好服务。要从统计工作的角度更好地宣传我区,积极做好面向企业、社会公众的统计信息咨询服务。

(二)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没有准确的统计,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数据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且还直接威胁着统计部门的形象和声誉,因此,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每一位统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新时期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把握数据的源头。要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到被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和上报全过程规范化,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二是加大依法统计力度。对数据质量的控制,重要的手段是依法统计,有些单位受利益的驱动在统计数据上大作文章,造成统计数据的失真。因此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依法统计,发现虚报、瞒报、漏报、任意篡改统计数据的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统计法”的权威。三是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提高统计数据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加大推进统计改革和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过去的一些传统的统计制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市场经济需求,广大统计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区特点的统计制度、方法,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三)加快统计信息工程建设

实现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是新形势下做好统计工作的必要前提。通过统计网络及时对统计报表、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不但能够及时向党政领导机关提供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分析。而且还可以及时向社会提供资源共享平台,方便社会各界的查询和使用。去年全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全区共有38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网上直报,网上直报率已达%,但还有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落实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统计信息建设的发展。今年按市局的要求,网上直报正式实行,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增加必要的投入,加快全区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认真做好全区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今年是经济普查年,即将进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摸清我区最新的经济规模、结构、质量等情况,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此项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镇街乡、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经济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要广泛进行思想宣传,详细制定普查方案和工作流程,认真实施质量控制和抽查工作,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标准和期限做好数据的录入、汇总和上报工作。同时各单位要给予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加强统计工作的领导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关心、支持统计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一)提高认识,把统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统计工作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社会越发展统计工作越要加强的理念,认真学习贯彻近一时期中央和市领导对加强统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把强化统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各级政府、各单位要关心和支持统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鼓励工作创新,确保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开展统计调查,独立上报统计数据,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切实加强统计机构建设。各镇街乡要按照区编委《关于成立区统计局普查中心和街镇(乡)成立统计办公室并增加人员编制的通知》和市政府《关于充实基层统计力量加强基础统计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保证人员编制和必要的办公条件及工作经费,在政治和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创造条件。

(二)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互动教学;翻译能力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在翻译方面的能力要求是“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的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课程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其中教学模式的单一与陈旧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探索一条更有效的教学路子。本文在分析目前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旨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翻译能力。

一、翻译教学现状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课程,翻译课程与基础阶段的技能性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学生要想达到翻译课程的要求,除了具备翻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须有开拓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对如何实施翻译教学缺乏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加之对学习者、传授者(教师或学校)、社会需求三者之间关系处理不当,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大多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重语言知识传授、轻翻译技能培养,其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教师课堂讲授翻译理论与技能知识;

2、布置一篇满是“陷阱”的文章让学生翻译;

3、教师把作业收上来逐一认真批改;

4、课堂上逐句讨论学生翻译的文章;

5、老师给出一个“正确”的译文。

虽然授课教师备课认真细致,唯恐有丝毫的疏漏,批改学生作业直到深夜,弄得两眼发酸,然而如此认真负责的教学得到的结果却往往是:学生抱怨教师讲授太多,实行“一言堂”,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教师则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不认真研读教师费心批改的作业,同样的翻译错误屡教不改。课程结束后,就会发现教师为了教学费时费力,而学生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却提高不大。究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师生之间是单向式交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获得的是零碎、片面的知识,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难以得到有效激发,造成知识的消化不良;教师认真负责地“从头包到脚”,完成了学生本该完成的任务,造成学生无所事事,动手能力差,对翻译“没有感觉”,当然难于提高学生实际的翻译能力。

二、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起源于皮亚杰对西方哲学传统中知识论的不满。皮亚杰强调,认识是一种适应性活动。我们要把知识看作一种概念和行动纲要。学习不是一种刺激——反应现象,它需要自我调节和反思,并由此建立概念结构。这种概念结构的建构不是通过反复机械地学习所谓“正确”答案而解决的。也就是说,那种相信能教给学生正确答案的教育哲学是不可取的。概念不仅仅是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必须由学生自己来理解。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知道一切”,学生被置于待加工的对象的位置之上——他们的头脑有待注入内容和理性观点。而从建构论者的立场来看,个体并不是内容和理性的占有者,而是它们的分享者。博学而合理的陈述并不是内部心理的外部表达,而是在不断进行的社会交流(communalInterchange)中的整合。对于一个建构论的教育者来说,主要的挑战是使学生加入一系列的互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从被加工的客体转化为对话关系中的主体。教育主要通过相互间的互换,即通过协调对话参与者的行动而产生。

在这种理论之下,学习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协作习得的过程。建立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符合人类对事物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一旦建立,至少将会产生以下效果:

1、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学生全程参与互动,在此过程中,有利于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3、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消除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4、教师在互动中是协调者、促进者、资源顾问,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翻译能力。也就是说,教师最终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翻译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翻译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翻译能力。

三、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

那么,互动教学模式怎样来实施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任务型”教学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呢?如何让学生在实践和思索中,在交流和探讨中发现、运用双语转换的规律,从而最终提高翻译能力呢?这就需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全程贯彻互动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互动以及课外互动,达到翻译课程的真正目的。现将这一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一)课内互动

1、开学初的课程互动

开学的第一堂翻译课,教师并不急于向学生灌输翻译史或翻译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而是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的期待。一般说来,此时学生对翻译难免会有一些误解,比如会把翻译简单化,对翻译课程的期待过高,或者将翻译课程当作提高语言的后续课程等。这时,教师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引导学生一开始就树立对翻译的正确认识,为后面的课程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当然,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讨课程的要求、作业量以及完成方法。第二学期开学初,则可以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告知教师对哪种文体感兴趣,想尝试译哪种文体甚至具体的哪些篇章,说明选择的理由,教师则综合学生的意见、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本学期的教学目标进行筛选,最后给出翻译练习的篇目,并给予充分的解释。让学生自己选择翻译的原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因为教师的职责不是让一些满是“陷阱”的文章难倒学生,让学生产生对翻译的畏惧感,而是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篇始发语文章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译文,给他们指出各种不同的路径,使他们能够离开教师的扶持而独立工作。

2、课堂汇报互动

在第一学期介绍翻译流派、翻译技巧等理论知识时,不是由老师唱主角,而是将任务分配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内容,学生课前讨论之后,产生出相对统一的见解,每个小组在课堂上派出1名代表进行5~10分钟的陈述,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说明。遇到有分歧的问题,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一些交流和争论。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感,从而增强自我学习和探究的自信心,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3、现场模拟互动

在《简·爱》两个译本评析课堂上,笔者在导入部分选取了书中男女主人公一段经典的对白。利用多媒体将英文对话部分显示在屏幕上,先让两个学生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然后让另外两个学生分角色译成英文,随后让2~3个同学点评,最后老师做点评,与学生一起探讨翻译的得失,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口译课程训练中,模拟宴会、记者招待会、商务洽谈会等真实场景。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味了翻译的快乐和痛苦,品尝了译者的成功和失败,学会了琢磨、推敲、应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了学生“等靠要”的思想,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在“悟”中培养了学生的翻译意识。

(二)课外互动

1、课前互动

由老师将课堂上要讨论的主题事先布置给学生,并给予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的内容,各小组组长将组员的任务细化,并上报老师。学生课前就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并充分利用网络课堂,课前在网络课堂的聊天室里交流,也可以将不能解答或者感到迷惑的问题在网络课堂的bbs以及答疑栏中提出。课前在讨论中产生出相对统一的见解,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这种互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过程中真正领悟翻译,而且有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今后的论文写作以及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译前互动

在布置篇章翻译作业时,先告知原文的出处,给学生分析原文的文体、功能,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注意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情况,恰当处理译文功能。要求学生查询相关的背景资料。同时,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理解的难点和翻译的难点。通过这样的译前互动,可以部分地避免学生翻译中的语言错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纠错”教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翻译技巧的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产生出高质量的译文,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3、译后互动

学生独立完成翻译作业以后,并不急于让他们上交,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翻译作业进行互评,在翻译本上写出评阅意见,然后分组讨论,最终每组上交一份自认为比较满意的译文作为最终成绩。同时,每个学生也上交自己的译文修改本,便于老师把握学生的翻译进展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1)让学生了解要想产生出满意的译文,一定要反复地修改、推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评判译文的能力;(3)小组讨论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4)改变老师批改翻译作业费时不讨好的局面,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基本上可以消灭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便于让老师集中精力对学生的语篇、文体等方面进行翻译方面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4、译文评析前互动

这个环节主要指的是学生完成译后互动行为之后,在规定的网络互动时间内进入翻译网络课堂的聊天室进行师生、生生、组内、组际互动。互动的内容包括翻译过程中的得失、翻译策略选择以及具体的翻译词句探讨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更好地感悟翻译;(2)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和空间;(3)便于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互动评估

评估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评估体制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自己的教学现状,从而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翻译课程评估将形成性评估和互动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该课程最终成绩由作业互评(10%)+网络互动(10%)+课堂汇报(10%)+翻译作业(20%)+期末考试(50%)构成。作业互评、网络互动以及课堂汇报在上文中有所交待,在这里只稍作补充。

1、作业互评

作业互评要求学生在译文中留下修改的痕迹,写下评阅意见,并签上评阅者的姓名。老师收上翻译本子,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了解评阅的学生译文的评判能力。教师根据译文情况以及评阅情况同时给两个学生打分。这一环节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打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翻译习惯和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

2、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的所有内容会自动保存下来,评分主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来进行,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翻译问题,不断进步。

3、课堂汇报

课堂汇报评分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学生评分;另一个是老师评分。学生评分包括:自我评分和他组评分。在所有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的平均分作为成绩。评估的标准包括:内容(50%)、逻辑(20%)、语音语调(10%)、应变能力(20%)。

4、翻译作业

翻译作业的批改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1)在一学期中,教师逐个批阅所有学生的作业3次,即学生的第一次作业、期中作业以及期末作业。第一次翻译作业批改可以使老师从总整体上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便于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期中一次作业批阅可以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便于针对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期末一次作业批阅便于老师了解学生一学期的收获,总结自己的翻译教学。(2)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译文,通过网络课堂上交;老师课前评阅,课堂上讲解分析译文后给出评分标准,匿名展示每个小组的译文,让学生根据讲评要点和评分标准进行公开打分,并说明理由;最后老师综合情况给出分数。这种评分办法公开透明,有利于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将理论化、条文化的翻译知识和翻译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5、期末考试

在期末考试中,除了传统翻译题型以外,还可以设计20%的译文评析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能,认真研读所给的原文和2~3个译文,对译文进行评析,判断优劣,做到观点鲜明,有充分的例证,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能够自圆其说。这种考核方式也是评估阶段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这种方式能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5

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是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

学校杜校长,原党支部书记邢书记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不论是青年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确定、培训动员大会的安排及程序的蹇定,还是对培训内容的确定、安排、培训的要求考核验收都亲自过目,予以具体地指导,同时,还参加每一次大型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给予大家很多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刘校长更是身体力行,亲自督促、参加每一次大小活动的安排和落实。正是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又取得了一定进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全体青年教师认识到位、思想重视、积极参与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

全体青年教师思想上对培训工作极为重视、认识到位。他们更加认识到参加培训不仅仅是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的,更认识到是时代的需要,是人微言轻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新生与热爱的需要,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带来负责的需要。因此,全体青年教师都能认真积极的参加培训,做到有事请假,严格遵守培训纪委的要求。

三、开展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

本学期继续认真组织了全体青年教师学习每周一期的教育理论周刊,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和检查措施,要求青年教师真正更新观念,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增强学习和实效性,要求大家做好学习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定时写出总结和感悟,以更好的指导实践,领导小组的几位成员在刘校长的组织带领下,于期中和期末对大家的笔记进行了检查。

本学期围绕教育理论的学习,还进行了5次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分别是刘军生校长主讲的“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与追求”、尹忠谋主任主讲的“怎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和刘晶、于桂莉、吕凌云三位主任讲的“课堂教学艺术浅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虽然次数不多也谈不上多么高深,但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确实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杜校长亲自邀请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的裴新宁博士为我们做的关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专题讲座开阔了思路提升了认识,对指导教学帮助尤大。

2.继续加强计算机培训,提高了青年教师就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本学期共进行计算机培训7次,培训内容仍以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主要内容。为了面向全体,七学期我们在计算机培训上也开展了分层教学,根据教师们的实际情况,分A,B两班进行培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计算机组的王奉华、王慧丽两位教师他们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备课,讲解,解答,全心全意的为提高大家的计算机水平而任劳任怨的工作。特别是教师们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之前,王奉华教师主动承担了辅导工作,他克服了期末工作繁杂,天气炎热等困难,为教师们考试顺利过关立下汗马功劳。电教组的教师们为我们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及时、优质的服务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3.重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以训练保持量,以比赛促高

本学期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比赛,包括板书设计比赛、教案设计比赛和导课比赛。板书设计比赛71人参加,90分以上的7人,点9.9%,80分以上的54人,点84.4%;教案设计比赛66人参加,90以上的28人,占42.4%,80分以上的35人,占53.03%。从大家的成绩中可以看出,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朋明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不同程序的进步。

在此特别想说的是,在这次基本功比赛中,学校工作督察小组的老教师们给了我们最大的指导和支持。板书比赛,他们以平均近60岁的年龄穿梭于5个教室和10块黑板之间,认真评论,仔细比较,严谨打分;导课比赛,他们冒着酷暑,一丝不敬的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导课,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令我们青年教师钦佩,他们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业务上的指导,更是一种精神和责任心的熏染,在此,向各位可敬的老教师表示忠心的感谢!

四、取得的成绩与效果

全体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体青年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与班组管理中去,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进取,勤奋开拓,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些成绩可以从下面的几组数据中看出:

1.本学期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鲁劲秋、李忠栋、张学军教师分获所教学科的一等奖,江宏、龙翔等五位教师获二等奖。另外,崔青、王莉惠两位教师参加全市普高数学教学研讨会所讲的市级公开课,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向全市证明了我校综合高中的办学实力,为我校综合高中的办学赢得了声誉。于国华、肖京红两位教师在全校上建构主义示范课,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推广尽了力。

2.本学期参加市级以上论文教学论文和心理健康论文评比并获奖的29篇,98%为青年教师撰写。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本学期有张学军老师的论文获全国一等效,崔青、冯翠红等老师获省级一等奖。在我们编写的学校《200年教育教学论文集》中,青年教师的优秀论文占75%。

3.本学期课件制作、优秀教案的评比,曲俐教师获省级一等奖,郑晓燕老师获省级二等效,张兆忠、王奉华老师获省级三等效;郝萌老师获市级优秀教案二等奖。

另外,还有薛会英、王奉华、于崇浩、张学军、孟帅、于亚明、张慧、孟勇等老师获省级、市级专业优秀指导教师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综合高中全体青年教师在杜校长的亲自指导下,全组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实际工作中团结一心,甘于奉献,取长补短,积极进取,任劳任怨,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在全省高一历史、地理两科的会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地理通过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以我们学生的基础,这种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学期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虽说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许多进步,但离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期实制定的培训计划还有课件制作的评比和教育理论考核没有进行。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做好今天和明天的工作,在本学期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差距。

2.培训对象的针对性不强。

3.加强了培训过程的管理力度,但对培训结果的考核在落实上有一定差距。

4.个别青年教师对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培训重视不够。

建议在今后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增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教风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增强对青年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培训工作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培训纪律要求,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总之,总结一学期来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如果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也与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全体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各有关处室的大力配合分不开。再一次对学校领导、各有关处室、学校工作督察小组的老教师们和全体青年教师表示感谢!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力争使青年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从而真正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把我校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好而努力!

附:1、青年教师板书比赛成绩

2、青年教师导课比赛成绩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6

各级各部门团结奋进、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坚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区委区政府对各乡街、各街道、各部门的工作比较满意,对同志们辛勤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必需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全市领先、全省进位”目标,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去年为44项,一是任务重。从市上的考核指标总数来看。今年为55项,增加了11项,市上对我区考核的更全面、更具体、更科学。从指标在全市的位次来看,市上对我区发展期望很高,给我取下达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1%分别列全市十三区县第一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4%分别列全市十三区县第三名;地区生产总值增幅13.9%列全市十三区县第四名,其他各项指标规范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这无疑使我深感任务之重。

区目前处于劣势的还有廉租房建设、信访工作、社会治安、环境维护、农村公路建设、朱雀大街段拆迁、斗门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造林及核桃基地的建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节能消耗等10多项指标,二是短板多。55项市考指标中。占市考指标总数的18.2%其中,廉租房建设、朱雀大街段拆迁、双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斗门工业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公路建设、绿化造林及核桃基地建设未能按时限完成任务,信访工作、维稳工作、节能降耗等去年的优势指标今年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区综合考评的短板。这无疑使我深感压力之大。

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竞争强。实行目标综合考评制度以来。各区县高度警觉,重视至极,追我赶,相互逾越,都在研究综考的方法和形式,都在想方设法争取靠前位次。从全市上半年23项市考指标完成情况通报来看,雁塔11项,新城、碑林、未央分别有8项指标位居前四名,灞桥连续15个月实现到市赴省集访、进京非正常访零批次。这种近似白热化的竞争态势,对我实现争先进位目标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

除过节假日、休息时间和天气影响,四是时间紧。现在离年底只剩下短短的70天时间。剩下的有效工作时间更少。加之临近年底,一些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这些都给我做好目标综合考评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区委、区政府提出要“认清形势,因此。鼓干劲,全力赶超,奋力冲刺,大干七十天,确保争先进位”全区上下都应清楚认识形式的严峻性、情况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牢固树立进就是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抓住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出实招,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怀柔紧迫感,努力把指标任务的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把完成指标任务作为实现率先发展的迫切要求和自觉行动。

二、确保市考至指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真抓实干。

只有想方法完成任务,面对当前形式和争先进位目标。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各级各部门必需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领先意识,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各项指标任务超额完成。

区市考指标发展不平衡,一是要认真研判寻对策。从19月份市考指标进展情况来看。一些指标完成情况不错,一些指标明显单薄,个别指标滞后问题相当突出。各单位要对前三季度工作来个“回头望”认真总结一下,好的经验要继续坚持;哪些指标完成的差、未达到时限要求,要找准问题,切实把精力集中在寻求破解难题的对策上,集中在研究工作的具体方法上,以坚决的态度、快速行动、扎实的作风和突出的效果,争取在11月底消除短板,基本完成任务,年底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财政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等指标要进入全市前三名,农民人均收入确保进入全市前四名以内,其它指标能超则超,能快则快。

效率就是名次。从现在起,二是要将求效率抢进度。目标就是命令。各责任单位必需强化时间观念,倒排工期、抢抓时间、赶超进度。对于经济指标,要挖掘潜力、加强统计、能超尽超;对于项目建设,要加班加点、加快进度,保证任务较好完成;对于定性指标,要扩宽思路、干预创新,力争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果,走在全市各区县前列。

重点项目建设中的五台民俗古镇、东仪路及电子正街段建设,三是要打造亮点保优势。今年我区市考指标中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城乡居民收入。民生八大工程中的村村通”劳动力资源市场建设等指标任务一直完成较好。一定要抱住优势指标,进一步提高更多指标的优势,特别是像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分值高、加分大的指标,要能超尽超,力争进入全市前三名。今年全市设立了特色产业、区域经济两个创新指标,这两项指标分值高、弹性大,么一定要出亮点、出成果、出经验。舞台民俗古镇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认可,要进一步做好创建全国旅游示范街区等工作,确保这项工作在全市综合考评时出成绩,争高分。对年终各项评比总结,各单位要力争多拿奖牌,多捧奖杯,使我区在奖励上获得更多的加分。

要特别关注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治安、信访、平安生产、环境维护、节能降耗,四是要狠抓关键不放松。市考指标中。这些指标赋分较大,且有较大的加减分,拉开各区县综合考评得分档次的主要指标。对这些重点事项和关键指标,各责任单位思路一定要更加清晰,措施一定要更加得力,工作一定要更加扎实,真正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做出效果,能超尽超,上不封顶,确保考评不出纰漏、不丢分、得高分。

完成好坏直接关乎市考指标的完成。各乡、各街道、各部门都要认真对照要求,五是要多措并举抓落实。一是强化责任抓超额。各乡街、各部门承担的指标任务是全区市考指标的有力支撑和基础。查漏补缺,明确离年底完成任务还有多少差异,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快进度,要把四季度工作进行重新细化分解,排工期、夯责任,强力推进工作进度。进展好的指标,要快马加鞭,能超尽超,多做贡献;进展差的要强化措施,集中精力,狠下功夫,迎头赶上,确保任务完成。二是强化督查促进度。要强化区级领导包抓目标任务制度,各位领导要多关注包抓指标进展情况,多到责任单位协调指导工作,定措施、解难题、抓落实。会后,区上要安排区级领导对后进市考指标开展一次集中督查活动,区级领导要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提高督查实效。区综考办要对滞后指标和难点指标跟踪督查,采取滞后项目集中督查、对滞后指标黄牌警示等形式,切实消灭弱项指标,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三是强化惩戒促落实。对年底未完成任务影响全区年终考评的要实行责任追究,由区委主要领导进行勉励谈话,年底考评坚决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并进行将等处理。

三、建立健全顺畅有序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工作。

经济指标要靠上级评估认定;非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要由市级各职能部门提供,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非常重要。市级综考办汇总;社会评价要在市级部门中进行测评。目前,第三季度情况市综考办和市上有关部门尚未进行通报,最新情况不明,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更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主动工作。具体要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准确掌握我区及其他区县各项指标进展情况,一是要做好综合考评的总体沟通协调。区综考办要继续加大与市综考办的联系和沟通。全面分析各项指标任务存在困难与不足,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区级联系领导汇报,向责任单位预警,充分发挥好信息部、顾问部和督导部的作用。会后,区综考办要以书面形式把各项市考指标完成情况告知各包抓区级领导。

及时汇报工作,二是要做好责任单位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各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市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要让市级主管部门了解我工作情况、看到工作成果、发现我工作特色、知道我工作困难,争取多方面的理解、支持。这里需要特别强调,若因客观原因或特殊原因,需要调整考核目标的责任单位要及时向主管上级演讲,明确调整对象,以便上级主管部门将调整后的考核目标以书面形式告知市综考办,如区城该办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调整;各乡、各街道要加强与区综考办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区直部门的指导、协助和支持。

争取领导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对难度过大的要向区上主要领导汇报,三是要做好责任单位与包抓领导的沟通协调。各责任单位要经常向区级包抓领导汇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任务落实。

四、确保各项数据应统尽统,加强统计。

各项统计指标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体现。目前,统计工作责任重大。个别乡街仍然存在专用办公室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台帐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到位,报表质量不高,报表漏项多,逻辑关系不合理,甚至有的单位三季度未报表等问题,这说明主要领导同志重视不够,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所致。因此,各乡、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引起足够重视,要亲自过问,切实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部门要对各项重点经济指标进行调查、测评和分析,发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增强数据统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区统计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乡、各街道统计工作的督导检查,规范网上直报,指导基层统计人员提高统计技能,确保统计基础资料扎实、统计数据准确,无漏统、缺统、冒统,实现应统尽统,真实有效地反映指标完成情况和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五、认真谋划明年的各项工作,提早动手。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7

网格化交通概念

在经典交通管控体系框架内,主要采用交通小区、动态控制子区等方式提供管理服务。这些应用概念本质上与网格化交通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均针对交通网格层面存在的空间资源进行划分。但是,网格化交通基础概念与上述理论仍然存在显著差异,其属于交通局部应用技术,包括信息化分析、整合等。通过划分交通系统中的网格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这一整体的动态复杂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网格思想体系,展开针对性管理活动,最大限度降低所需资源级别并提高工作效率。在划分过程中,网格化交通需要对道路网络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划分为数个基础区域。各区域在管理与组织层面上存在独立性,其能够被称为单一交通网格。交通网格的划分应当结合道路网络本身交通流量状态进行分割,并将具有高关联度的应用基础设施纳入管控范围,如停车场等。同时,对于交通网格的应用形式可以看作独立整体,与其他网络形态能够进行直接区分。在交通网络硬件基础上,通过对应用数据与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与共享,可以使网格化理念得到充分落实,进一步提高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活动效率,避免消耗大量时间应对整体系统结构工作。相对于经典交通管理模式,网格化交通划分体系稳定性较强,具有工作生命周期,可以与虚拟化组织企业概念相兼容,因此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对其数据化信息特征进行研究,能够充分明确应用理论与实现方法,可以为城市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持助力,大幅提高交通效率与质量。

数据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特征

数据网格化交通应用系统在城市运行中存在多种基础特征,包括动态性、虚拟性、自治性、精确性、协同性。动态性代表网格化交通的应用数据本质上不属于一成不变的类型,其在单一时间周期中较为稳定,但随着相关系统不断革新,其数据也会出现显著变化。例如,道路网络结构出现转变会使管理域内容得到调整,同时也迫使管理层对相关模块进行精细化处理,确保交通系统能够维持正常应用。此外,网格化交通本身对数据的应用与组织功能也具有动态性特征,充分证明数据内容具有变化趋势。虚拟性属于网格化信息处理的核心概念,其同样在管理理论中得到了重要应用。通过将虚拟性赋予至组织层面,可以从技术上解决动态与稳定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能够利用虚拟化组织实现网格化交通的多层次与管理协同问题。通过利用虚拟性特征,管理层可以整合网格应用理念与技术,最大限度应用交通处理资源,为后续动态化转变提供基础条件。自治性主要体现在网格化交通的应用复杂性层面,此类管理方案可以使交通系统得到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利,并为相对个体提供具有可行性的信息保障,有利于城市交通系统高效率运行。精确性代表网格化交通能够对管理域与控制域进行量化与单元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使城市交通系统能够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协同性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交通系统结构本身存在强耦合属性,其决定网格化交通无法完全独立存在。通过合理应用协同性,能够为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协同应用提供重要技术保障,有利于整体系统效率提升,解决存在的同步性问题,使数据应用可靠性得到增强。

网格化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应用

数据类型

在网格化城市交通系统构架过程中,基于数据进行业务处理应当针对应用类型进行区分,确保其能够贴合实际状态,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管理效率与质量。通常情况下,为加强网格化交通运行监控效果,需要采集两种数据类型。第一种为反馈交通网格区域内部设施状态的静态数据类型,第二种为反馈网格区域内交通流量变化的动态类型。通过整合两种数据信息,可以获得交通网格的基础内容。此类内容能够在多个时空层面上反馈网格实时情况,属于网格化交通展开管控的重要应用部分。静态数据类型需要将管理域内部存在的土地利用特征纳入范围,利用特征能够对地区交通流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可以为交通管控方案的判定提供参考,有利于展开子系统分析与决策。同时,交通网格区域内存在的道路属性也需要纳入静态数据范围,如宽度、收费情况、车道数量等[4]。在静态数据中,基础设施类型与车辆保有状态属于直接影响数据,因此需要针对其分布、性质、实际数量进行分析,确保相关内容得到有效应用。相对于静态数据类型,动态数据类型需要着重于可能产生变化的应用信息,包括道路断面实际交通流量、车辆通行速度、时间占有状态、车辆类型等关键数。同时,动态数据还需要包含路段内平均交通履行信息,并整合交通出行需求OD内容,使信号管控、动态车辆出入、交通管制等数据能够得到全面整合,进一步提高数据应用效果。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合理利用静态与动态数据,确保信息实际价值能够得到有效挖掘,为后续交通控制提供重要指引。采集技术通常情况下,交通网格内部所包含的基础信息数据中静态类型变化频率较低,因此其时效性相对良好,采集应用技术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方式进行,即人工调查、从其他应用系统内调取。人工调查统计精确性相对较高,但时间消耗长,不利于高效率管理。因此,当前较为常用的采集技术以调取其他应用系统数据为主。通过利用此类方式,可以对区域内土地性质、道路属性、停车规划等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相关部门数据库调用需要展开深入分析的应用类型,使信息能够得到科学应用。除静态数据外,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还需要获取动态信息内容,如交通基础参数、拓展信息、其它交通管理数据等。针对这些数据内容的获取可以采用多种应用方案,确保整体采集效果能够达到理想标准。利用应用组合式交通数据流采集技术,包括环形线圈、微波检测、射频卡等,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检测效率,使数据能够快速得到传输与整理,并在高精确度前提下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信息系统接口获取对应内容,如交通管制情况、天气状态等,确保动态数据能够得到完善应用。

实践应用

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应当给予数据化交通状态评价方式,对城市内部交通流量系统进行科学建模,尽可能避免复杂化与精确性不足的负面问题。通过此类措施,可以使交通流数据得到实时应用,有利于解决地点差异、时间差异、情况差异导致的负面问题,可以从精确角度对系统的实际性能进行反馈。同时,采用数据化网格交通管理系统可以对交通网络内部的单交叉口、路段等状态进行全面管理,有利于挖掘影响道路网络运行状态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对交通道路网格实际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属于数据化网格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从管理策略、控制策略、诱导策略层面落实应用方案,确保系统得到科学建设。在未来实践应用过程中,应当进一步针对交通流存在的相似性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在线与离线两种模式管理交通流基础数据信息,使其在宏观层面存在的基础规律得到有效明确。实践操作阶段,还可以应用交通流重复与相似性研究处理方案,使其能够从时间角度进行预测,进一步总结交通网络组织形式与时空特性之间的对应关系。除此之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交通应用资源状态进行评价,并根据资源分配情况设置网格化交通管理系统运行方法,确保数据理念能够得到科学整合,为后续调度与管控提供重要参考。为确保其能够达到理想分析与管理效果,需要对不同属性的交通应用资源与分配状态展开深入研究,确保交通资源管控方案能够得到科学分配,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为应对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科学分析数据基础中存在的宏观与微观交通流,能够为城市应用网格化交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理想条件,有利于整合实际道路状态时空特性,达到理想应用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数据内容构建网格化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最大限度降低负面问题带来的影响。因此,需要明确相关应用系统的基础特征,并采用科学方式采集与应用数据,使其能够得到科学实践,为未来进一步构建相关应用系统提供重要指引。

参考文献:

[1]向文凯.基于轨迹数据网格化方法的快速路旅行时间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20-23.

[2]许乃心.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J].建材与装饰,2020(21):116-117.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8

我校是刚刚迈入新课程改革的一所农村校,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期中考试反映出部分学生明显成绩落后,跟不上正常学习。分化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早,是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本来预想初二年级出现的分化突然表现在初一年级。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那么,提前到来的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行为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初中数学学习分化产生的原因。

(一)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迟慢,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抵制不了诸如网络游戏等“电子鸦片”的诱惑。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继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初中数学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变化较大,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

针对以上对数学学习分化产生原因的分析,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控制数学学习分化教学对策,以下谈谈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控制数学学习分化的有效教学行为。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这一点,他的教学成绩一定是正态分布的,如果说有一点分化的话,那也是向优秀的方向分化。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行为很多: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2、备课时充分考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问题(这里要防止优秀生“抢食”),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3、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4、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案例1:

案例2:在我们这样生源较差的农村中学,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周一的作业收交情况是最差的。纠其原因,在两天的休息时间里,有些学生并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甚至忘记写作业,在加上家长大多没有辅导能力,对孩子学习的关心不够,因此周一收作业就会出现困难局面。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在班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是有利于课堂讨论,二是利于适度的竞争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周末我经常留一些针对“双基”的小测验,并统计每个小组的周总成绩,再把周总成绩累加形成月总成绩,进一步形成学年总成绩。最后进行表彰。我们把这叫“拉力赛”。“拉力赛”涉及小组荣誉,另外孩子本身竞争意识就很强,大多能自觉完成,即使出现个别学生忘记完成,小组其他成员也会提醒。这样不但解决了周一交作业难的问题,也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学习效能感

学习效能是一个术语,学习效能即学习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行为能力的信念,是在学业领域中的表现[1]。学习效能感具有比较强的参照性,学习主体必须在过去有过成功的学习经历,并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取。在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心态,他们觉得自己不擅长面对这一类抽象难解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学习经验,所以他们自我拒绝进行高等数学的学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希望自己的自信心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挫败。但真正全面接触过高等数学的人都会知道,高等数学对学习者的逻辑推导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前期缺乏相应的基础练习,可能在初期会有吃力的现象,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学习者会不断熟练应用逻辑思考能力,他们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和推导能力也会不断提升,最后将完成一个过渡,在过渡期后面对高等数学这类问题时,他们能够善用自己过去的学习经验和技巧来解决固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学生在面对高等数学时,就能够摒弃心态上的问题,从而提升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效能感[2]。

一、学习效能感的介绍

学习效能起感需要四个基本的模块构成。一是学习能量,研究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包括人本能的好奇心,对于陌生世界探究的心理趋向;榜样的示范力量;他人对于学习者行为的评价三个方面。二是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者的信息处理模式、学习者的记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方面。三是心理状态。由于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学习者的心理状态,这涉及学习者的自我情绪觉察调整的评价与研究。四是相关的能力。包括人际关系建设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方面。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学习效能感的提升[1],必须由学习者自己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正向反馈机制,并通过外部引导,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个人与团体的外部环境和一个具象的指引都会造成学习效能的提升[3]。对于参与学习过程的个人而言,学习效能感事实上就是一种不断提升自信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积累更多的成功次数,让学习者的心理状态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向积极的方向。进而通过自我鼓励,自我肯定,自我推动的状态,来不断促使学习者去面对和克服复杂的学习任务,用曾经的学习经验帮助自己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主动地寻找更多能够促使自己完成学习过程的资源内容或者是同伴。总而言之就是将原先高职院校学生从被动的,不愿接受,不愿配合的状态,变为自己主动去寻找和积累合适的学习方法,总结有效的学习经验,通过组合各种能促成自身完成学习任务的因素来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在面对复杂抽象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不断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完成学习过程。

二、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降低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不准确。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析出自己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成功或者失败的具体原因,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高等数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行,他们认为有些学生天资聪颖,一点即通;而自己却是天生愚笨,一窍不通。这些根深蒂固的荒谬理论使得他们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自我本身的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二)受到失败经历的影响。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过失败的经历,有些学生更有可能失败过很多次,无数次的失败经历也会大大降低自我本身的学习效能感,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在重复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会有选择性地回避所遇到的困难,或者干脆跳过困难,这也会大大影响了学习高等数学的效果。(三)单一化的评判标准。就目前阶段当中,高等数学的评判还是依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其实这种评判依据还是比较单一化的。很多学生在这种单一化的评判标准中并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斗志,还会因为某些偶然的突发原因而考试失常,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导致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4-5]。新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宗旨就是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更多的是对一些基础名词的解释和及时的指导作用,这区别于过去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新理念的要求下,学生必须要掌握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意愿。学习效能感提升,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一个原始推动力。在过去,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效能感缺乏认识,也缺乏具体的引导手段,但近些年随着学习效能感这一概念在我国教育行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学习效能作为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学习效能是将过去复杂抽象的学生自我动力,以更加具体的方式进行描述,对学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就情感情绪以及其他自身影响学习过程、学习效率的因素进行聚合。高等数学无法通过单纯的引导和死记硬背来掌握核心知识,它必须由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推导和练习才能够学习,在这样的知识属性前提下,中学时期那种一对一的学习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它需要学生内在迸发出更多的学习意愿和动力来支持自己完成更多关于高等数学的学习任务。

三、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一)引导学生对高等数学产生兴趣。以兴趣去撬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其不断完成关于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中,就提倡乐学主张,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经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在不同心理状态下,学生实际掌握的学习效果存在较大的区别。当一个学生从心理上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他对于学习内容的接收程度和掌握程度都要高于消极状态,并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这一满足感的获取和记忆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更加主动学习获取相关知识,从而换取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主动学习机制。而这一机制的具体表现,可以将其称之为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并非是由智力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经历和自我感知方面所达成的一种综合感受,如果能够对某项学科内容产生相应的兴趣,学生就能够减少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感觉的次数和程度,并且在平时能够更好地说服自己去主动进入学习过程,从而获取更多满足感,这一过程并非是心理暗示,而是实实在在通过外部事务的反馈导致大脑分泌相应的激素,大脑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获取到实实在在的快感。对于高等数学教学而言,其教育对象是还未完全掌握抽象思考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一些基础的数学定义,而且还要逐渐习惯和掌握数学逻辑思考的能力,能够独立对一些复杂抽象问题进行思考,并从中发现规律和关键点,从而找到解题思路,高等数学想要培养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尝试。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感到整个学习过程枯燥、重复,影响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学习积极性[6]。(二)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学习效能的培养和提升是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进行正向反馈而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并予以及时肯定,帮助学生奠定学习自信,使其能够主动从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根据高等数学的特点,可以设置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于基础的学科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对于具体的应用和实践,则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共同合作的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具体解决高等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参与感,激发表现欲,让他们在内心不自觉地种下一棵希望的种子,能够通过不断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和成果,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这样的初衷和愿望对于初期帮助学生从厌恶、被动、反感高等数学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确实有很大的裨益。(三)帮助学生认识提升学习效能带来的好处。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对于学习效能而言,学生的自我认识程度也会影响到最终实现的效果。教师应该就学习效能的提升,能够为学生在后续的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介绍和分析,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提升自我学习效能之后能够带来的成效。在潜意识中对过去的学习进行总结,并且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鼓励和暗示,增强自己面对高等数学这类抽象难懂学科时的自信。高等数学虽然较抽象,同时对学生的逻辑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要求,但并非是一门完全由天赋决定的学科,学生只要能够克服自身对于高等数学的恐惧和抵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还是能够在高等数学中获取相关知识的,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之前,学生首先应该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对高等数学有一个正确直观的认识。正确认识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应该掌握的学习技巧,同样对于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一些常见的困难提前有所认识和准备,在正式学习过程中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时,能够通过提前制定好的策略来一一克服[7]。直视自己作为学习过程主导角色的现实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信息化手段,将一切有利于自己进行学习获取成绩的信息收集方式和手段,应用到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并且能够积极地寻求提升自我学习效率和能力的手段和方法。留意自身适应的学习方法改善过去低效的学习过程,帮助自己逐步树立自信,并能正确地面对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自我暗示,坚持学习,总结经验,善用学习技巧,发现自我学习优势和特长提升在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在此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寻求教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让他们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建义。(四)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往的实践中,也证明了如果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生的精神紧张时,在学习课堂上并不能很好地接受课堂教育,他的接受能力也会大幅下降。而在学生精神愉悦时,他的学习接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加,大幅度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8]。在课堂教育中,教师面对学习能力较低,自我效能感不高的学生,也不应该采取贬低,谩骂,侮辱等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教师的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教师和学生会站在一个对立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导致高等数学学习效能感大大降低。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师生关系,形成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学习局面,共同创造一个拥有良好学习氛围的课堂。教师多鼓励,多付出,学生也要多理解,多用功,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教师也能更加轻松的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

四、结语

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过度抽象,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推导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高等数学学习时,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和自主学习动力的方面。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方面,不光要靠学生的自我努力,还有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多方面的努力下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的效能感。

参考文献:

[1]尼格尔•买买提依明.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对英语学习效能的激励与消解[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28-132.

[2]李玉贤.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方法浅议[J].科学与财富,2016,8(5):565-565.

[3]郭鑫.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黑河学刊,2020,(2):155-156.

[4]牛西武.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20):36-39.

[5]曹爱民.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1):79-81.

[6]时洪宇.高职院校高数课程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196-197.

[7]夏兰,钟国强.立足专本衔接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与学[J].才智,2019,(34):84.

高数期中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学;对分课堂

一、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

2016年在中国教育部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总体框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包括三外维度六个核心指标,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核心素养的概念主要包括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第一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具有创新的精神,第三具有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是基于为了给学生一个终身的发展目标而建立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2]。核心素养的建立和提出为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改革目标,明确了改革任务,推动了高校课程和教学改革,而高校课堂教学又是我国高校大学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及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因此高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即是课堂教学。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与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高校思政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无论是从对核心素养地培养角度还是从高校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殊途同归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课堂教学改革。

二、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数学课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基础课,其在学校的地位不同于专业课的深入,它是基础性的课程,也不同于艺体课的活泼性和趣味性,它更强调逻辑与冷静,让人感觉比较难。这些特点就决定它在学生中相对受冷落不受欢迎,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学习积极性较低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数学教师则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是课堂学习的帮助者支持者,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高效的个性化数学课堂。上课教师和学生充分地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各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数学知识、数学史等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更多地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改变以往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堂教学做法,加强对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建构个性化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3]

(二)数学对分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张学新教授2014年明确提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研究的实践班级,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教专业17级(5)班的实际情况,将对分课堂教学分成三个环节,教师理论讲授、学生内化知识吸收和开放式分组讨论。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第一环节教师要对每一个章节中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框架体系、结构及其重难点的讲授,但是不能全部讲完,要给学生的整个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留出足够的探索余地和空间,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发现这些空间和知识留白,通过整个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过程,激发其探索式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顺利地完成了第二个学习环节,完成了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该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还包括学生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作业、认真地完成学习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第三个是讨论环节,部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尝试方法是将整堂课的教学都改为讨论式的教学。讨论式的教学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开放式地讨论,在开放式讨论的环节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独立地思考问题,进一步使得基础知识进行重新建构[4]。讲授法教学与开放式分组讨论法教学是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中最主要的两种教学方法,而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整合了理论讲授法教学与开放式分组讨论法教学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大约将二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讲授,二分之一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是有机统一的教学整体。本课题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将高职小教专业三年级的专科数学课程分为九个教学模块,针对这九个模块对学生进行异质化分成九组,每5人一组,对5名学生进行了分工,确定了组长、发言的学生代表和过程讨论的记录员,并分别要求每组学生课堂教学以外抽时间由组长召集每周开会讨论研究教师本周的上课知识内容,针对教师讲授后的内容自主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比如学生自己上网或者学习观看相关的视频,搜索学习相关的内容和习题,并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形成学习笔记,从而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吸收。与此同时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了独立思考,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性学结。最后要求学生组内讨论时对每个环节的知识点的教学模块内容写复习笔记进行复结,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可以是方法技巧,也可以是学习的过程和步骤,还可以提出任何对某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及其所思所想。在下一次课内分组讨论时由本组代表进行发言。这样一周内经过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探索吸收知识内化以及开放式分组讨论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和数学核心素养,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创新的能力,教师也通过引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于无形中。将对分课堂实施前和实施后一个学期的成绩对比来看,通过图1可以看出实验班级的数学成绩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实施之后60分以下的学生数明显减少,60-69分及80-89分的学生数明显增加,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对分课堂之前平均分是73.71,实施对分课堂之后平均分是76.98,平均分的提升速度和幅度均达到了实施之前的预想,但是综合来看还没有超出预想另外,除了上述数学卷面成绩发生明显变化之外,通过对实践对象在实验前后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首先这些学生在数学素养包括的六大核心素养方面整体不高,而在对分课堂实施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增强。在实施对分课堂之后,学生从无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成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意识得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得到增强;学生渐渐变得会用数学的思维和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提升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能力;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讨厌上数学课渐渐转变成喜欢上数学课。其中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以为我自己永远也不会喜欢数学课的,之前一上数学我就想睡觉,可是经过这一个学期数学课的学习后,我发现数学的逻辑推理让我着迷,特别是我们在讨论过程中,当我在老师的引导和大家的启发下,自己推理得出结论时,我非常得开心”。总之,在实施对分课堂以后学生提升了自信,加强了团队协作,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了数学核心素养。

(三)合理的考评体系

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和反馈是对于学生的有效引导和激励的体现,是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体现和保障。对分课堂强调地是过程性的学习,所以学生的考评和反馈必须充分体现过程性的评价,在实践过程中增加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重,由原来期末考试成绩占学生总成绩100%,改变为综合考评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即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综合而来。平时课上表现及课后自主学习表现占30%,期中测验占30%,而期末考试成绩只占40%,打破了学期成绩仅由期末一次考试确定的方式。因此学生每次的课堂参与情况和综合表现等都可以纳入平时学习成绩考核的指标中,平时成绩的加入也考查了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各种实际综合应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考查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创新创造活动的意识等,改变以往仅仅依靠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维度,学习成绩考核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多维度、客观地考查其真实学习情况[5]。这次实践结果也充分证明了此种过程性考评体系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欢迎,让学生不再害怕考试,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综合评价体系使学生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成绩,使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探索的意义

一是数学对分课堂结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的高度系统性与讨论式教学的高度开放性,数学对分课堂的教学符合了认知的规律,符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改变了过去只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而不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课堂教学缺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对分课堂还十分重视学生研究解决社会现实的问题,重视学生的判断力与语言表达力,通过总结读书笔记,反思学习笔记等内容,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总结性思维与反思性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二是数学对分课堂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迅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将良好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的精神潜移默化得融入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地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和增强教师挖掘数学知识点和运用素材,提升自己捕捉数学育人契机的技巧,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数学教学水平,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师准确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三是数学对分课堂更好地适合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国情,是一种适合当前职业教育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和教师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5]。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既要重视学生的作业数量又要重视作业质量,适当的数学作业量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教师所留作业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写读书笔记或复习笔记时深度思考,进一步挖掘课堂讲授以外的知识,发现知识的内存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总结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前提是作业量要适当。

(二)科学合理进行分组

讨论环节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为了避免学生的分组过多或过少,对学生采取异质分组,一般每组4-6人,并且每三周至少变换一次分组,以更好地保持组内其他成员的思维灵活能动度,便于学生获取组内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进行小组深度的讨论。实践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异质分组,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调动学生讨论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开放式讨论分组时应采用异质分组尽量避免采用同质分组。

(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数学对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时突出知识框架、重点与难点,但要更加重视对知识内容的留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和余地,供他们去探索发现,这就要求教师更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对所讲授地知识点进行合理得节选,要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估,留白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既要有挑战,又能够通过自身努力或者小组合作使问题得以解决。另外,在课上讨论环节的组织、课后问题解答、教学素材地选取等方面也给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得要求。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素养是保证对分课堂成功的重要因素[6]。

(四)随机应变灵活把握

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教材,在采用数学对分课堂教学时不可生搬硬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和研判,在每一个环节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三个教学环节过程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承有机的统一体。在时间分配上,对分课堂不能简单而绝对的一半一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讨论环节,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准备不充分会导致无效讨论和时间浪费,或者学生讨论非常深入而时间又不够的情况均有出现,这需要随机应变灵活把握,数学对分课堂绝对不能机械的刻舟求剑模仿其形式或简单的照搬照抄。另外,根据刘萍和郑昊的研究表明,以讲授为起点的对分课堂不主张让学生预习,知识的内化环节注重学生的复习,在讨论的环节教师不能权力过度也不可完全让渡权力,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7]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实践的研究对象仅为三年级的一个班,如果能在不同年级选择研究对象并设定参照组,取得不同研究对象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对比结论,使得研究更加数据充分,这是本课题今后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73.

[3]杨小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0(8):119-120.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李明哲,朱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87.

[6]谈学灵,李琴,万君.对分课堂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