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7 17:37:47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1

1.1实验设计有待加强就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开展的实验来看,大部分实验都属验证性实验,实验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目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类实验所涉及的操作机械,几乎都是极为简单的设备,并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预期的目的也无法顺利达成。其次,教师在对模拟实验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对外贸操作流程的掌握上,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兴趣缺乏,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1.2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不到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参与到各类学科的教学中,为传统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生机和活力。但就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的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且没有相关培训,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并没有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即使应用,也存在应用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无法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影响教学效果。

1.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据调查,目前从事国际贸易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在3年以上,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外贸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比较透彻。但唯一存在的不足是,这些教师大多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度也较为执着,很难轻易改变。这样就会导致教师自身的素质无法跟随课程的改革而不断提升,造成与现实脱节,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很好的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2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措施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想要做好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着手:

2.1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所谓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主要指的是将国际贸易业务的操作流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为了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内容全面、主次分明。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操作流程更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而且还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乏味感,提高了实际教学效率,改善了实际教学效果。

2.2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又可细分为两种,即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其中,真实实验主要指的是通过浏览一些现实网站,从中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咨询,通过对真实情况的切实体验,了解外贸业务的相关流程。而模拟实验则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一个类似的情景,让学生面对该情景进行相关岗位的技能操作,通过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

2.3开放性教学法开放性教学也是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法。这里所说的开放性,不单单指的是时间上的开放,而且还包括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的开放,通过开放性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此阶段就自己不足的地方做一些弥补,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进一步开拓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由此可见,开放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4任务驱动法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几个学习任务,将教学重点隐藏在任务中。在实验开始时,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将任务完成,比如说在交易准备阶段的“产品广告”教学设计时,可让学生完成一则目标产品的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的驱动下,认真查阅广告设计基本要素、创意、表现技巧、设计原则与要求,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运用完成广告设计任务。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2

关键词: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除了介绍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特点以及在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外,还对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做了重点介绍。在本课程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承担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理论教学

1.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由于寄生虫种类多,生活史较为复杂,且各虫种不同发育时期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其标本采集以及诊断方法亦不同,给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很大困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材《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以寄生虫在人体主要的寄生部位为序介绍各种寄生虫病及其检验方法,并重点介绍与临床有关的内容,例如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等。这种编排模式相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条理不清,不便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按照临床寄生虫生物学分类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各虫种及其生物学归属,对常用的诊断方法粗略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按寄生部位对寄生虫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生物学分类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哪些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什么部位[1]。

1.2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1.2.1LBL教学法

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至今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2]。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总论和线虫部分内容,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因此采用LBL教学法。但吸虫和绦虫部分,由于吸虫和绦虫生活史较为复杂,宿主较多,且每个虫种均有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等内容,学生就失去了起初的新鲜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而不宜采用LBL教学法。

1.2.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此法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3]。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恰当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讲授“弓形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国弓形虫正常人群感染率、吸毒人员感染率、精神病人感染率等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

1.2.3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即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此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旨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4]。例如,在讲授“旋毛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病例:患者,男,28岁。与同事共食生拌狗肉。5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而就医。血常规:WBC和EOS显著增高,按肠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同餐者也相继发病,以食物中毒被医院收治。其后,同餐者均发生肌肉酸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眼睑及面部水肿,咳嗽。血清学ELISA查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并于一患者肌肉组织内发现旋毛虫囊包,确诊为旋毛虫病[5]。围绕此病例,从感染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展开对旋毛虫的介绍。在CBL教学中,首先通过病例启发学生对后面要学习的虫种进行思考,然后带着问题结合病例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6]。

1.3教学手段改革

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从挂图结合板书教学,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1.4理论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一直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选择题以单项选择为主。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病例分析题,且调整了各题型分值所占比例。其中选择题与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让学生逐步适应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案例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实验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要提高工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实验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仅是让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上对已知的标本进行辨认,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选择常见的且在我国曾经或现在仍然具有危害性且有代表性的寄生虫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一些近年来感染人数逐渐增加的寄生虫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如广州管圆线虫、肺孢子虫、弓形虫等,要求学生作为熟悉内容;而对一些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和一些可能的输入性寄生虫,安排学生自学。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目前寄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又能了解一些国外的寄生虫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寄生虫流行现状和相关寄生虫病前沿知识。

2.2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最初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师先讲,然后辅导学生观察镜下标本和大体标本,课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来了解学生本次实验教学掌握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镜下观察标本,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讲解标本及其相关知识,最后学生绘制标本,实验课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佳,学生能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并且也能通过实验增强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相关知识的理解。

2.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实验考核方式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然后写出标本名称。通常镜下及大体标本为20个,每个标本1分,共20分。在考核过程中,前一位考生对后一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以及镜下标本位置均会有一定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寄生虫标本图片,多媒体演示标本和镜下及大体标本各为20个,不同考核组标本次序不同,总分仍为20分,但每个标本的分值降至0.5分。这样镜下标本观察客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就会降低,使学生成绩更客观,也加大了实验考核力度。通过我们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从学生课堂教学的表现和课后学生问卷调查及考核等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标本观察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俊琴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参考文献:

[1]闫艳,陈建芳,董文杰,等.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78.

[2]崔春权,玄英花,郑善子.PBL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9.

[3]NeufeldVR,BarrowsHS.The“McMasterPhilosophy”:anapproachtomedicaleducation[J].JMedEduc,1974,49(11):1040-1050.

[4]ThomasMD,O’ConnorFW,AlbertML,etal.Case-basedteachingandlearningexperience[J].IssuesMentHealthNurs,2001,22(5):517-53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3

1.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类课程主要被分在基础类院系,教学内容过于广泛,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针对各个专业知识的需求而执行差异化教学,对专业方面的数学教育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用,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要点,难以刺激其应有的发散思维。

2.数学教材存在问题

如今的高校数学教材内容极具宽泛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无法用直观的方式寻找到具有专业应用方面的数学例题。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却无法找到专业学习的办法,教师数学专业基础强却无法找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办法。

3.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简洁,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出的只是一批应试教学下产出的“高能畸形儿”,这样的“人才”已经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二、实施多维性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

1.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我国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课堂秩序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能够适应当前新课标下对教学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方向转变,这将成为今后高校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2.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数学课程内容广泛性和综合性的主要优势,它忽略了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注重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在保障教师授课情绪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提高高校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性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

1.实施分层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大纲制定

根据高校学生专业的设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层次。根据目标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适应程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基础层面较差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狠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以力争成绩合格为根本目标;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保障其学习基础的同时要施行养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超过合格成绩为根本目标;对于基础层面较好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潜能,刺激其发散思维能力,以力争成绩优秀为根本目标。只有进行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实现全员化进步的教学效果。

2.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丰富高校数学教学课堂内容

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两种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仪、电脑、幻灯机等电子仪器来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完善师生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疑难教学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极具复杂化的数学理论可以简单的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深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实施多维化考试方式,多角度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能力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4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新媒体概论;教学设计

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讨论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等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①。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有创新意识的主体。因此,在研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新媒体概论”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教学目标的重置与具体化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活动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新媒体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各类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往,“新媒体概论”只设置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每章节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只对每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了要求。改革后,具体到每一章节,教学目标更细化、明确,具体地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以“社交网站”一章为例,原先的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修订后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社交媒体是当前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之一,是用户获取信息与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社交媒体的概念、特点,掌握影响;(二)能力目标:社交媒体在带给用户便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交媒体带来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结合社会现象来分析社交媒体的带来的影响;(三)情感目标:建立健康的交友心理,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并设置了“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课堂讨论话题,展开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优化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匡文波的《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于2017年在教材基础上编制。在确定开展研讨式教学实践与改革之后,根据研讨式教学的要求,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增加了部分内容,并设置了相关的讨论话题,使研讨式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占一定比例。改革后,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媒体发展实际,增加了教材没有的内容。首先是增加了“媒介融合”“新技术与新媒体”两个章节,部分章节也添加了相应内容。如“电子商务网站”一章增加了社交电商等内容,“视频网站”一章增加了自制内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直播带货等内容。增加的内容一般是当前新媒体领域内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像直播带货,这是疫情期间的热点话题,是网红经济的表现,同时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平时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的内容非常适合展开研讨式教学,需要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讨论话题展开自主学习。如“媒介融合”一章设置了“媒介融合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的讨论话题,“新技术与新媒体”一章设置了“算法推荐信息的利弊”的讨论话题,“电子商务”一章设置了“谈谈对电商购物节的认识与评价”的讨论话题,“视频网站”一章设置了“移动短视频兴起的原因与带来的影响”的讨论话题……根据研讨式教学的需要,每个章节都会设置1—2个讨论话题,话题与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同时,课程内容讲求思想性,要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话题讨论,均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文明上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改革前,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以课堂多媒体演示为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改革后,研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研讨式内容与课时都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课前调查与资料搜集,课堂讨论与分享、辩论,课后作业升华巩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动向,关注媒介热点现象。通过有趣味性和争议性的话题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分享中,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媒介的使用者、沉湎者,而是媒介现象的观察员、反思者。同时还应优化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同时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另外,教学手段要打破单一的课堂多媒体演示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目前,该课程的超星线上课程初步建成,并已经对本校学生开放运行。在线课程提供了相关影视资源、案例供学生在线学习,部分资源与案例紧密贴合新媒体实际,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也能引发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实现课前学生线上自学、学生之间讨论;课中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依据学生线上自学的个性化数据以及课堂小组问答等环节,开展精准化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线下课堂以理论阐释、答疑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同时,课后可以充分利用QQ群组等工具展开交流。

四、教学实施过程的改进

根据教学改革计划,该课程将有部分内容采用研讨式教学,同时会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教学实施过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教学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要求学生进入在线课程平台,完成相关章节任务点的学习,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将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课中,老师讲授相关内容并解答学生疑问;课后,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与任务。与以往相比,学生的课前学习得到了重视,同时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研讨式内容,课堂教学环节将以学生为主,采用分组研讨的方式开展研讨式教学。(一)分组:根据班级学生总数进行分组,一般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二)小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展开线上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上报给任课教师。(三)查阅资料与组内讨论: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过程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到场,教师可以进行点评。任课教师可以从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中选取有讨论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升为班级讨论话题;同时,小组需完成教师的课堂讨论话题的资料收集任务。(四)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讨论话题展开课堂观点展示,各组之间可以根据观点提问和质疑,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五)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兼顾所有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没有固守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②。教师不仅仅提供集中指导、进行答疑,而且起着导师和讨论组织者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灵活化

改革前,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改革后,将根据学校对成绩占比的相关规定进行改革,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增加课堂表现成绩的比重。课堂表现成绩将主要根据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自学、提问、发言、线上学习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预计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作业成绩占10%,课堂表现成绩占40%。线上学习将根据在线课程任务点完成情况计分;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将依据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次数、质量、小组学习报告等进行评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研讨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查找学习资料、检索文献,形成观点并做好自学总结。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把握程度与提出观点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成绩评定。同时,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也应得到重视。

六、结语

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教学内容突出关键点、形成重点问题、激发扩散思维等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要实现这一转变,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研讨、课后学习、科学研究,由此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注释:

①李年终.论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2):68-7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5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新媒体概论;教学设计

研讨式教学法是将研究、讨论贯穿课程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通过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问题解决办法等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互动性①。与传统的讲授法相比,研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而是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有创新意识的主体。因此,在研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新媒体概论”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一、教学目标的重置与具体化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学活动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新媒体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理解各类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学会分析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往,“新媒体概论”只设置了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每章节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只对每章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做了要求。改革后,具体到每一章节,教学目标更细化、明确,具体地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以“社交网站”一章为例,原先的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目标,修订后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目标:社交媒体是当前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之一,是用户获取信息与实现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社交媒体的概念、特点,掌握影响;(二)能力目标:社交媒体在带给用户便捷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交媒体带来的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结合社会现象来分析社交媒体的带来的影响;(三)情感目标:建立健康的交友心理,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更加侧重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并设置了“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课堂讨论话题,展开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

二、教学内容的补充与优化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匡文波的《新媒体概论》,教学大纲于2017年在教材基础上编制。在确定开展研讨式教学实践与改革之后,根据研讨式教学的要求,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发展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增加了部分内容,并设置了相关的讨论话题,使研讨式内容在整个课程内容中占一定比例。改革后,在不改变教学大纲主体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新媒体发展实际,增加了教材没有的内容。首先是增加了“媒介融合”“新技术与新媒体”两个章节,部分章节也添加了相应内容。如“电子商务网站”一章增加了社交电商等内容,“视频网站”一章增加了自制内容、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直播带货等内容。增加的内容一般是当前新媒体领域内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像直播带货,这是疫情期间的热点话题,是网红经济的表现,同时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平时感兴趣的领域,这样的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增加的内容非常适合展开研讨式教学,需要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讨论话题展开自主学习。如“媒介融合”一章设置了“媒介融合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的改变”的讨论话题,“新技术与新媒体”一章设置了“算法推荐信息的利弊”的讨论话题,“电子商务”一章设置了“谈谈对电商购物节的认识与评价”的讨论话题,“视频网站”一章设置了“移动短视频兴起的原因与带来的影响”的讨论话题……根据研讨式教学的需要,每个章节都会设置1—2个讨论话题,话题与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同时,课程内容讲求思想性,要贯穿“课程思政”的理念。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话题讨论,均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文明上网,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改革前,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以课堂多媒体演示为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比较单一,学生兴趣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改革后,研讨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研讨式内容与课时都要达到一定的比例,通过课前调查与资料搜集,课堂讨论与分享、辩论,课后作业升华巩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动向,关注媒介热点现象。通过有趣味性和争议性的话题等,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分享中,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娱乐媒介的使用者、沉湎者,而是媒介现象的观察员、反思者。同时还应优化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同时采用研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等。另外,教学手段要打破单一的课堂多媒体演示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目前,该课程的超星线上课程初步建成,并已经对本校学生开放运行。在线课程提供了相关影视资源、案例供学生在线学习,部分资源与案例紧密贴合新媒体实际,具有趣味性、知识性,也能引发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可实现课前学生线上自学、学生之间讨论;课中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依据学生线上自学的个性化数据以及课堂小组问答等环节,开展精准化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线下课堂以理论阐释、答疑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同时,课后可以充分利用QQ群组等工具展开交流。

四、教学实施过程的改进

根据教学改革计划,该课程将有部分内容采用研讨式教学,同时会尝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因此,根据实际需求,教学实施过程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总体来说,教学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要求学生进入在线课程平台,完成相关章节任务点的学习,同时根据个人情况,将有疑问的地方向老师提出;课中,老师讲授相关内容并解答学生疑问;课后,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与任务。与以往相比,学生的课前学习得到了重视,同时课堂教学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研讨式内容,课堂教学环节将以学生为主,采用分组研讨的方式开展研讨式教学。(一)分组:根据班级学生总数进行分组,一般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二)小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展开线上学习,根据学习情况展开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在自学中提出的问题可以上报给任课教师。(三)查阅资料与组内讨论:学习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展开小组讨论,讨论过程可以邀请任课教师到场,教师可以进行点评。任课教师可以从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中选取有讨论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上升为班级讨论话题;同时,小组需完成教师的课堂讨论话题的资料收集任务。(四)课堂讨论:学生根据教师的讨论话题展开课堂观点展示,各组之间可以根据观点提问和质疑,展开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五)教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兼顾所有学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研讨式教学中,教师没有固守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而是集多种身份于一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②。教师不仅仅提供集中指导、进行答疑,而且起着导师和讨论组织者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灵活化

改革前,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改革后,将根据学校对成绩占比的相关规定进行改革,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重,增加课堂表现成绩的比重。课堂表现成绩将主要根据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自学、提问、发言、线上学习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初步预计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作业成绩占10%,课堂表现成绩占40%。线上学习将根据在线课程任务点完成情况计分;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将依据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次数、质量、小组学习报告等进行评分。任课教师在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对问题的理解能力等方面。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研讨式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自主查找学习资料、检索文献,形成观点并做好自学总结。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相关资料的把握程度与提出观点的质量,进而会影响到成绩评定。同时,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也应得到重视。

六、结语

研讨式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教师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教学内容突出关键点、形成重点问题、激发扩散思维等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培养学习兴趣;二是要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要实现这一转变,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研讨、课后学习、科学研究,由此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注释:

①李年终.论研讨式教学的评价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2):68-71.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6

这种教学方法是善于利用典型临床病例,增强医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兴趣,更适宜医学生的教学方法,由于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如何诊断和治疗患者,如果只讲基本理论,不好理解,很快就会忘记,进行病例法教学,极大地抓住了医学生学习医疗技术的兴奋点,增加学生的热情,经过学习后,初步了解诊断和治疗方方法,记忆深远,可以充分和快速应用到自己的医疗服务中。例如: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病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一个糖尿病患者因肠道感染突然在家中出现了昏迷,而且在屋中可以闻到乱苹果味?让医学生讨论原因,各抒己见,然后老师讲述怎样诊断和治疗糖尿病,什么诱因可导致酮症酸中毒,怎样急救,怎样与心脑血管病的昏迷相区分,增强医学生的直观印象及理解和记忆,而且能更好更快应用到诊疗实践中。

2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可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重在启发,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全面考虑、查找相关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法是使医学生快速学到诊疗技术的方法,可是有关发病机制和用药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教学由于时间和条件等原因,可能没有完全合适的病例,这种情况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在基础医学的教学中,通过设问来引起学生兴趣与参与意识,达到不仅会诊病和治病而且要达到全面分析病情,最终掌握发病的机制及用药机制,否则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无法达到掌握全科医师技能的目的。例如动脉血栓的发生,是血脂增高,导致血液黏稠,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堵塞小血管,如果不知道发病机制,让患者热敷疼痛处,可致血栓上移进入大血管,导致大血管的堵塞,出现生命危险。另外细菌性感染用药时要注意抑菌药例如红霉素、白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不可以和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合用,合用会降低疗效,是因为抑菌药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而杀菌药对繁殖期的细菌的杀菌效果好,让医学生明白在将来的工作时,在抗生素的合用时,要根据抗菌谱的不同和抗菌机制合理选择。

3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主要应用多媒体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发展为多媒体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的性教学使过去很多难以讲解的内容经它演示后变得一目了然,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形象直观,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强[7-8]。例如:解剖的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等通过多媒体演示清晰、明了,记忆深刻,以及骨骼结构和组织结构通过多媒体讲解,一个动态的图片,胜于千言万语,有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来进行演示,特别是模拟一些不易观察、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实验,但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恰当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效果更好,可以有效的增强医学生的形象思维。

4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因特网上有大量的各个学科新的知识和视频,增强直观效果,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不久就会有更新知识所取代。对于医学生来说,应该及时更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授之以鱼,教会医学生怎样有效地使用和利用网络资源,达到自己更新知识和主动学习掌握新技能的方法,利用高校的网络的教学视频,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网络请教高水平临床医师,解决在医疗实践中解决不了的疑难病重,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或者咨询医院的相关的专家,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帮助医师开通全国各地医院专科医师的网络咨询论坛,从而有效地及时的更新医师自己的知识结构及了解和应用最新医疗进展,鼓励学生通过QQ、Email、论坛等形式和专家进行网络交流学习[9-10]。

5把最新的科研结果应用到医学生的教学中,提高科研思维能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量新的医学理念及医学新技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发展。可以把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获得2005诺贝尔奖。在获奖研究之前,传统观念认为:应激状态、饮食习惯和胃酸分泌过多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无酸无溃疡”的观念根深蒂固。当澳大利亚病理科医师Warren在检测胃活检标本中观察到一种以前从未报道过的弯曲状细菌,并与慢性胃炎等疾病有相关性,他的发现立即遭到了医学界的质疑:没有细菌能在酸性如此强烈的胃液中存活,后来他的同事Marshall和他一起进行体外对这种胃活检中的弯曲状细菌的在体外进行培养,培养基上长满了许多弯曲菌样的菌落,新发现的这种“新”细菌后来被命名为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

这种新发现使得今天只需要用抗生素即可治愈胃炎和溃疡,这是划时代的贡献,如果Warren没有创新精神,而是人云亦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还有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格登和山中伸弥,正常认为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教科书因之改写,新的研究领域被建立起来。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科学家们创造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甚至未来的器官移植,只要利用自己的细胞转化成自己的组织,也不会出现排斥反应,更不会有人为了卖肾,进行违法的倒卖器官。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7

传统外语教学以教师讲解,学生背诵、做题为主,学生基本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课堂记笔记,课后复习做题。不可否认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短时间高强度的知识输入,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建构的过程,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创新力。将信息技术引入外语教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其集音频、视频和文字为一体的特征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生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内化语言知识,并敢于对事物形成自己的观点,学会自我思索而非坐等老师答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四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将给外语教学带来变革性的影响。

1.1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之后,教师由之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1.1.1课前准备阶段

不同于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课前查阅资料精心备课,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外语教学模式可尝试任务型教学法以及小组协作、问题教学法等更加多元化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例如讲授“节日”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中西方节日的资料,之后学生可以小组协作的方式选取“节日”主题的一个侧面做幻灯片展示以及自我陈述。虽然教师依然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前承担着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文字、短片、音频等)以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责任,不可否认的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新涌现的教学法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加入到课前预习准备阶段有利于使其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索。

1.1.2课堂活动组织

外语课堂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有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基础较薄弱的班级更应当适当增加讲授知识的比例。以中国农历新年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先查阅资料把相关的核心词汇做成幻灯片进行讲解,之后将这些词汇套用在学生较为熟知的句型中,同时注意把握话语的难易度。在学生掌握了相关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播放介绍中国农历新年的短片,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之前知识的完善和补充。讲授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复习所学、运用所学的实践机会,例如布置相关的口语或者作文练习,通过语言的输出完善二语习得进程。学生作为外语课堂中的教学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展开。外语学习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活动,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于实践,学会知识的自我建构,其中包含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1.3课后评价阶段

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大学外语教学评价不再是单一地评定学习成绩的优劣,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能力及其发展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除考试外还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在线考试等形式。传统型教师课堂评价或是考试批分的形式过于片面、绝对化,无法全面评定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而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在线考试等多元化方式可以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实现评价主体及方式的多元化。

1.2从传统课本到立体化、多维度教材的转变

狭义的教材主要指纸质版本的教科书,广义的教材则是指一切用于学校教学的所有媒体材料,含纸质版本的教科书、教辅资料,以及多媒体音像资料、通过网络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教学内容有了从量到质的变化,根据多元智能理念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而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智能就必须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源、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语言智能的发展。

1.2.1教学内容的多样、直观、无限性

传统课本及教参构成的教学内容单一并且缺乏互动性,而信息技术呈现的教学内容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并且具有无限扩展性。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美国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尝试二十分钟左右视频短片的教学模式,例如:“TED演讲、skillshare、MOOC”等网站无一不给外语教学带来新的气息;而在中国成立于2012年的“天下网校”致力于打造国内最专业的知识交互与共享平台,通过汇聚全国各行各业的业界权威与名家名师,制作精良的原创教程,建造一条能够将惠及大众的实用性知识、技能和名家理念直接传递至学员本人的知识通道。在学习资源极大丰富的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可通过主题资源网站、教学软件、模拟动画、论坛、博客和自制幻灯片等途径获取极其丰富的教学材料。

1.2.2教学内容的精品、移动、便携性

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的高校难以做到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上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电脑以及多媒体播放仪器,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下载教学视频、查找学习资料和进行在线交流等活动,不可否认教学内容正朝着精品化、移动化、便携化的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课本之外,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拥有了无限学习的资源。考虑到学习者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分钟,网络教学视频通常在10到15分钟之间,为了将一个知识点讲述清楚采用了基于知识点的内容切片,将知识要点进行拆解以连续剧集的形式分集讲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精品、移动、便携性。

1.2.3教学内容的互动、即时性

传统课本上的知识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周期,新知识的更替相对而言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信息技术引领下大学外语教学将技术融入课程,可实现知识的即时更新以及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式交流。通常成年人倾向于主动式的学习,因此学习者自身的经验,或是遇到的问题,必须成为课程中的一环,才会产生满意的学习成效。由此可见一方面教师不应当完全忽视传统课本作为知识传授样本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教师应当灵活地将技术融入课程、技术启迪创新,大学生的学习要有更明确的动机来当前导,而这动机又必须和学习者本身的生活经验、个人需求、或遭遇的问题连动,并且以实作、体验的方式进行,才会是一堂有效又难忘的课程。模拟软件、博客、论坛、主题资源网站、微信等技术的涌现无疑给传统外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互动与即时性。

1.3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学到与课程的整合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展经历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阶段。现在不仅将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或者辅助学习,更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1.3.1课内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模式根据技术支撑环境不同可分为基于多媒体演示、基于网络教室、基于软件工具或基于仿真实验等多种不同的课内整合模式。在多媒体教室内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课件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室相比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多种形式讲解知识点,可分步骤、分阶段再现复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了更为直观、感性的认识。基于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下实现了师生每人一台电脑的教学技术支持环境,教学过程中可通过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主学习。基于软件工具或基于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成为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知识的演示工具,更是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认知工具。

1.3.2课外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外整合模式可为学生提供网络交流、互评、资源搜集以及教师网络评价、监督和辅导平台。以适时教学模式为例,教师首先通过网络平台预习内容,包括背景知识、视频及音频介绍等;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阅读相关知识后,可以在线与教师、同学交流心得,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在收集了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反馈后可对之前的备课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与修改,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替;在学生课外预习、教师课前收集学习反馈情况的基础上创设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利用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后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适时教学模式设置了“难题探究”环节,将与之前知识相关联的主题作为专题供学生课后进一步自学和探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监督以及给予必要的辅导。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融会贯通了整个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环节,最大限度保证了学生自主性及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实时跟踪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是现代化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结语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激趣;启智

小学生一般都是7—13岁之间的孩子,喜欢游戏、玩耍、娱乐,习惯于形象化、直观化的思维模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要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和方法把单调、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乐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要更加勤奋,深入钻研,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问题设计的趣味化

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是从问题开始的,是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有趣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成为学生积极思考的桥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总想探个究竟,弄懂其中的奥妙所在.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有趣的提问能够勾住学生的魂,让学生如饥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谁知道自己的家乡距离首都北京有多远?学生纷纷推断和猜测,但都很不准确.这时我亮出了中国地图,并且说:那就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学生听说在地图上可以量出从家乡到首都北京的距离,都表现得大为惊奇,兴趣盎然.这时我们顺利地进入新课讲解,就能够牢牢地吸引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视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记在心里,印入脑海.

二、情境设计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能够切实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应用于实践.为此,数学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上.比如,我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我们学校要开田径运动会.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够精确地测量出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呢?学生相互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用米尺实测是最好的办法.接着我又说:操场跑道将分为内外6圈,怎样才能够又快又精确地测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确长度呢?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他们其中有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4个边的直线距离容易丈量,而4个圆角处的跑道长度就很难快速丈量出来.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说:我这里有一种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计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学呢?这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拼图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活动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其实,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数学教师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把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最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在教学《2、3、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采用的是拼图法和实践操作法;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采用的是多媒体演示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的多少与教学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实践性的量的积累,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课前精心预设,而且要观察效果;不仅要进行广泛的实践交流,而且要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以便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数学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应该是张弛有度的,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心情舒畅.

四、施教对象的分层化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妇产科教学;临床教学;PBL教学法;CBL教学法

新形势下,临床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部分临床教学内容及操作涉及患者隐私,不适宜面对大批学生进行讲解、操作演示。部分患者拒绝实习医生检查,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操作练习受到限制,学生的兴趣不高,实习变为见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所谓“多媒体”是指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集成化处理的多种呈现形式,如文本,图像、动画等[1]。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生动、形象,易于被学生接受;不会因教学而引起医患纠纷,所以现已被广泛应用临床教学中。但是部分临床医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媒体”与“教”结合不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不扎实,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我们通过与任课老师和学生的座谈、问卷调查,总结了多媒体技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利弊,寻找解决办法。供临床教学参考。

1材料与方法

教师方面的调查以座谈会方式进行,参加座谈教师20人,10人为有5年授课经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10人为主治医师。全部教师均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学期课时20h以上。座谈的内容,包括多媒体教学对授课内容的贯彻是否全面,上课演讲难易度,示教效果,备课所需时间及效果等。学生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为2011级、2012级医学临床专业(专科班)学生,共69人。发出调查问卷69份,收回问卷69份,回收率100%。调查项目包括学生对多种媒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重难点理解程度,对教师应用多媒体要求,以及PBL、CBL教学与多媒体的认可程度等问题。

2结果与总结

2.1多媒体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优势

2.1.180%教师和74%学生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影像资源,图文并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与现代教育倡导“快乐教育”异曲同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影音结合,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充分享受课堂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在某些教学内容上,比如:妇科检体、诊断性刮宫手术操作、后穹窿穿刺操作等,既往这些操作,是靠教师演示完成。由于操作空间限制,部分内容,不能完全呈现,教学效果不好。通过影像,三维成像技术,将这些操作制作成视频微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观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实际操作演示,学生自行模拟操作练习。80%学生认为这种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且易于掌握技能。2.1.290%的教师和8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清晰呈现。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提供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多重感官刺激,改变了单一的信息形式,有利于多层次呈现教材内容,实现学习的自主性[1]。例如对于《妊娠生理》这一章节的讲解。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来讲解较为困难、内容抽象、枯燥;学生对受精卵从受精到胚胎形成在到胎儿娩出的生理过程以及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理解不透彻,较难记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三维影像将这一生理过程,生动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师讲解化难为易,学生容易理解,形象记忆更为深刻,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教学质量。2.1.370%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集体备课,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课件以及精品课程及文献都可以在网络查询,可供教师参考。有利于了解当前临床教学的新经验、新技术,扩展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2.2当前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2.2.1“以辅代主”。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2],教学目标是培养临床医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有助于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但是如果盲目地过多的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只起到了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不能发挥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如果多媒体技术与PBL教学法[3]、CBL教学法[4]结合应用,会弥补它本身的不足之处。PBL、CBL教学法都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点拨、促进的作用。PBL、CBL教学法在某些教学环节上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实现,会达到很好教学效果。2.2.2“以模拟演示代替实际操作”。多媒体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5]。医学是应用科学,通过大量的临床操作、实践,才能使学生掌握临床理论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尤其是手术科室的临床教学,实践操作多于理论。如果热衷于多媒体演示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模拟演示只能是作为实际操作的前期准备。2.2.3“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可以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适当的板书及绘图,既有利于学生调整思路,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6]。2.2.4“拷贝课件代替自己制作”。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教学课件,包括临床医学课件,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得。个别教师由于临床工作繁重,拷贝下的课件未经充分备课和重新制作,直接用于教学,忽视了学生层次,影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尽管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教学中有强有力的优势,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联合应用,才能因地制宜的教学,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尽管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但是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树立爱伤观念,多种教学模式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医学生从善于背书的书生型向综合用脑的医师型转变[7]。

作者:赵秀伶 马唯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产科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朱文斌.高等教育心理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4-225.

[2]傅树京.高等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4-155.

[3]陈青红,顾红红.PBL结合多媒体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15.

[4]杨祖艳,杨峥,楚国坚,等.C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75-77.

[5]代琳.多媒体在妇产科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8):5258-5259.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范文篇10

1.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以往,小学美术教师主要依靠有限的教研活动以及教学刊物汲取教学经验。如今有了信息手段的介入,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各种教学改革的经验方法,信息来源渠道更加丰富,所获得的知识量也更多,可以为美术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2.信息技术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信息。信息手段引入课堂,可以根据美术教材内容补充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各种信息,画家的生平资料、代表作品以及实用美术的经典作品等,这些方面的补充有效缓解了小学美术教材信息量不足的弊端,使整个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精彩。

3.信息技术增强了美术教学生动效果。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来进行,有了信息手段的帮助,教学方式、互动形式更为生动灵活,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操作多媒体展示作品、表达观点等。

4.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生动演示一些精美的作品、创作的技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有9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对提高美术学习兴趣帮助非常明显。

二、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

信息技术成为了美术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广大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广泛运用信息手段推动美术教学顺利开展。

1.运用信息手段汲取先进教学经验。教学工作是一项艺术性、创造性的行为,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需要不断汲取新鲜的血液,广泛运用先进的成果,实现教学设计与组织的不断优化。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信息化手段作为提高自身美术教学履职能力的有力助手,坚持上网浏览美术教学网站,与其他教师切磋教学技巧,搜集有关小学美术教学研究的文章,听取各种视频报告讲座,以信息手段为敲门砖置身于网络信息的海洋,广泛搜集汲取美术教学的先进经验、成功模式,并和自身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掌控能力,教学理念更加创新,教学手段更加新颖,教学模式更加优化。笔者先后从教学网站上搜集了多种教学经验与模式,与自身教学目标任务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非常明显,家校联动美术教学法对整合美术教学资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等等,这些方面都是笔者在充分汲取他人经验并融合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2.运用信息手段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教材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为课堂增加生动的信息,使美术教学对学生吸引力更足。信息生动的介入可以有效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拓展内容,让美术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在《现代雕塑》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在教学网站上下载了现代雕塑的多个代表作品,让学生直观形象观察分析从而产生直观感知,否则紧靠教材的几幅插图和教师的简单讲解,学生无法达到形象感知的效果。有了多媒体辅助,不仅展示了大量的作品,而且更为直观形象,效果非常理想。在《美丽的园林》教学中,笔者同样对学生进行了教学信息的补充,向学生播放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观,播放的旅游推荐片如同将学生带进园林身临其境,从园林的形态之美、色彩之美、设计之美,让学生对园林艺术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图像视频配合教师的简要点拨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领悟的效果。同样,在《海洋生物》一课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短片向学生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海洋中各种生物跃然屏幕之上,体积庞大的鲸、凶猛的鲨鱼、会变色的海底鱼类等等,这样的教学演示能够有效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向他们补充了知识,提高了兴趣,也为接下来的美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手段来丰富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能够让课堂更加厚实,信息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3.运用信息手段实施师生有效互动。教师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应当成为互动关系,美术教师一定要避免单向灌输的状况,要通过合适的内容、恰当的载体、优化的流程,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平台。笔者在教学中以多媒体手段为抓手推动师生互动的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一课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建筑的造型、功能、结构等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拘一格进行想象与创作。自己创作的作品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有明确的思路。学生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创作的作品中未来建筑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有太阳能收集功能、雨水收集功能、垃圾无害化处理功能等,整个建筑就是一个能源绿色循环的机器。也有的学生设计的未来建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够在不同区域之间移动,其设计主题为流动的家等。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在这样的拓展性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全面体现与深化,在学生创作出一幅幅极具个性化色彩的作品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讲台,以多媒体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向学生逐一介绍自己作品的主题、设计思路、各部分功能介绍。每一幅作品的介绍就是学生创作理念的阐述,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大家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切磋交流研讨等等。笔者在学生介绍交流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评,重在启发引导学生。多媒体手段的帮助让师生互动更加精彩,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