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研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9 17:34:34

动物医学研究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医学期刊;编辑;研究生;学术能力;策略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大工程,在该战略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均将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著作为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之一[1]。在很多医学院校,甚至成为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类优秀评定的主要指标,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所属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学报》《肝胆胰外科杂志》等期刊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的论文数量进行大致统计,发现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均占了较大比例。但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与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充足、优质的稿源是高校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期刊拥有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近年来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国内的大量优质稿源外流。面对此种现状,高校医学期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相应的对策培养优秀作者群,拓宽稿源值得我们编辑深思。为此,笔者对《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增加优质研究生稿源,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1.2科学性不够。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了进行医学研究,完成论文答辩外,大部分时间需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完成临床实习,这使得他们能用于研究的时间较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少,再加上医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受样本例数、对象依存性、偏倚及其他不可控性因素的影响,耗时耗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部分医学研究生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甚至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以求顺利,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3]。彭志红等[4]以不记名的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的研究生承认在实验中为与预期研究设计一致,曾不同程度地修改数据,编造结果,违背了学术诚信。此外一稿多投也是医学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要表现之一。医学研究耗时长,完成课题时,往往已临近毕业,为及早知道审稿结果,尽快,有些研究生便会选择一稿多投[5]。1.4存在医学伦理问题。医学期刊涉及的是人或动物的生命健康,刊发的大部分稿件是关于人或者动物的医学研究,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医学伦理道德问题[6]。林加西[7]对我国777篇医学动物实验论文的伦理规范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医学期刊论文中大多数作者的伦理意识不强,仅10.55%的论文写明经伦理审查并同意开展,2.96%的论文注明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及实验过程,1.8%的论文注明伦理学审查编号。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医学研究生因研究经验不足,尚未真正参加临床工作,缺乏伦理意识,与其他作者相比,研究生的稿件存在更多的医学伦理问题。

2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思考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科技成果,并发现和培养高校人才,培育新学科的社会使命,因高校医学期刊的一些编辑属于“学者型编辑”,平时身兼教职,在期刊所属的高校开设有专业课程,编辑还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等工作性质[8]。同时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决定了他们对医学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更全面的把握;对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使得编辑能为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这是其他行业人员所不具有的条件优势。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在绩效评定、科研、教学、职称等方面的考核时唯SCI收录期刊为重,对国内中文期刊的考核则相对弱化,导致大量的优质稿源流向国外重要检索机构的源期刊。而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限,写作的学术论文往往达不到SCI收录期刊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国内的学术期刊成了研究生的重要园地[9],尤其是医学学术期刊,稿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研究生作者[10]。尽管医学研究生写作的论文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思维敏捷,能吃苦耐劳,埋头于实验室和科研一线,科研过程亲力亲为,所做的科研大多是导师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不乏涌现一些新发现、新思想和新成果[8],基于这些科研成果的研究生论文可以成为高校期刊优质稿件的重要来源,最终可以丰富期刊的稿源,提升期刊的质量。

3提升学术能力的策略

3.1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当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开设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使得任课老师对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不足[10],从而导致医学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出现各种问题。医学期刊编辑的编辑实践工作使其对研究生论文写作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针对以上研究生论文写作欠规范问题,编辑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论文写作指导。如资深编辑专门针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开设医学论文写作课程,讲解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并可结合编辑工作中的来稿写作案例展开分析。必要时可以将编辑的学习资料如编辑出版规范、编辑常用标准甚至编辑的继续教育学习资料进行整理后,上传投稿系统的投稿指南供有需要的研究生作者下载学习。3.2进行针对性的稿件退修。稿件退修是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最直接方法[11],如一项针对医学研究生的调查显示,81.3%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对论文做了很多指导,90.1%的研究生认为期刊编辑的退修意见对论文的修改很有意义[10]。研究生因为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经验,稿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往往较其他作者多,编辑要在认真研读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准确、具体、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学术内容、结构和文字表述上的问题,使研究生修改稿件时有的放矢,目的明确[11]。编辑修改研究生稿件时建议以修订加批注形式,其中的修订痕迹和批注说明可以让研究生清晰看出编辑已修改之处和需作者修改之处,提高退修效率的同时,让研究生掌握论文的修改方法。此外,编辑可以灵活改变稿件的退修方式,如有编辑针对常住校内的研究生作者采取面对面退修稿件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帮助研究生学习论文标准和编辑规范,而且促进了编辑与研究生作者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研究生对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热情[12]。3.3进行学术诚信建设。医学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群体,是医学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面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作为学术质量守门人的学术期刊编辑,在抵制学术不端,坚守学术诚信方面有着特殊的使命。对研究生的投稿,采用作者贡献声明、潜在利益冲突声明等学术诚信控制机制,以提高对稿件学术诚信情况检验的能力[13]。对录用的研究生稿件,刊出前实行责任编辑学术诚信负责制[3],如在编辑修改过程中主动指导研究生正确标引参考文献,不可过多引用推导公式、文字或图表,宜直接引用结果,同时核查稿件的原始数据和图片;如有疑问无法确认,务必联系作者,要求提供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杜绝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对于修回的稿件,如内容改动较大时,重新进行,防止退修过程中因引用内容不当出现新的学术不端行为。3.4提高医学伦理意识。针对医学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伦理意识缺乏问题,编辑在对以人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受试者是否充分知情并了解研究中的内容,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是否被告知可能潜在的风险,并在了解相关内容后仍自愿参与研究;受试者的相关情况及隐私是否被严格保密;开展研究前是否经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等[6]。编辑在对以动物为对象的稿件进行医学伦理审查时,应跟研究生一一确认以下内容:是否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环境是否合理;实验过程是否遵守“3R原则”;动物处死方式是否合适;开展研究前是否经过动物伦理审查并同意等。以上确认流程可以使研究生提高科研中的医学伦理意识,形成伦理审查的惯性思维。3.5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的载体,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14]。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可以利用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投审稿系统等新媒体技术为研究生作者提供其与审稿专家、编辑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于微信在沟通方面比其他新媒体更方便、快捷,编辑可以根据期刊来稿情况建立该年度来稿的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里,作者可以就投稿、审稿、退修、校对中的问题向编辑或其他作者咨询。编辑在群里第一时间样刊,让研究生们优先阅读转发,同时在群里定期推送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信息,并就稿件修改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提醒,增加编辑与研究生作者之间的互动学习。3.6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高校医学期刊的栏目一般是根据其办刊宗旨和方针来决定的,还可以根据所属高校学科发展、期刊发展、来稿情况等因素开辟新栏目。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稿件逐渐增多,在有些高校医学期刊甚至占了大半的比例。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生作者群的医学论文特点,集中规划,专题评审,适时增设研究生栏目,让研究生作者投稿有地,目标明确。比如《中华中医药杂志》为博士研究生开设了仁心雕龙专刊,赢得了广大研究生的一致好评,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15]。这次的投稿和发表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更乐意将优质稿件继续投向母校的期刊,从而成为期刊的稳定作者群。

4结束语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研究生既是医学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医学期刊重要的作者群之一。针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写作欠规范,科学性不够,学术失信行为和医学伦理问题等常见问题,高校医学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进行稿件退修的针对性指导和学术诚信建设,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并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等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积极培养研究生作者群,拓宽期刊优质稿源,最终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2

1、科研伦理的法律法规

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诊断治疗疾病、增进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因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风险和技术难度大,存在较多不可预料或不可控风险,当实施、管理不当时,便可能出现威胁公共安全、危害受试者健康权益的情况。在法律层面,已经列入修订计划的《刑法》、正在制定的《生物安全法》,全国人大正在审议的《民法典》、正在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在编制《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科研伦理和医学伦理都将作为重要问题在法律修订过程中予以综合考虑,并将对生物技术安全管理及其违法责任作出系统性表述。在法规层面,正在制定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条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和已经颁布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将建立起生物技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应用的全链条行政管理体系。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逐步颁布,中国科研伦理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将不断健全。此外,正在修订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也将进一步完善中国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科技期刊出版物密切相关的细胞、动物实验以及涉及人或取自人体标本的伦理要求也有各自的要求与规定。

2、细胞实验的伦理要求

当从人和动物组织中提取细胞系时,应遵守当前的法律和道德要求如下:(1)一旦建立了人类细胞系,涉及人体组织样本的研究将需要获得伦理批准;(2)记录患者姓名以及任何患者数据应根据《卡尔迪科特原则》CaldicottPrinciples进行管理。这些要求实验室要有CaldicottGuardian,以确保有条件遵守这些准则;(3)1990年《人类受精和胚胎学法》(2008年修订)对使用人类早期胚胎直至发育14天或原始条纹形成的最初迹象的研究进行立法,并由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umanFertilisationandEmbryologyAuthority(HFEA)监管和许可。HFEA与后期胚胎或胎儿组织(例如异位妊娠或终止)无关;(4)材料转移协议应与组织之间创建的细胞系的所有转移同时进行,并应定义具体细节,包括所有权、知识产权和专利权;(5)《动物(科学程序)法》Animals(ScientificProcedures)Act(ASPA)与从已经被杀死的动物中获得细胞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任何需要规范的程序(例如活体动物组织活检、物质给药或遗传改变的动物衍生),以及是否将细胞导入活体出生的动物或动物胚胎中需要遵守ASPA规范。此外,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以国卫科教发[2015]48号印发《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对涉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和应用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规范:(1)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2)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只能以下列方式获得:体外受精时多余的配子或囊胚;自然或自愿选择流产的胎儿细胞;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获得的囊胚和单性分裂囊胚;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3)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遵守以下行为规范: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不得将人的生殖细胞与其他物种的生殖细胞结合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儿组织进行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必须认真贯彻知情同意与知情选择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保护受试者的隐私。从事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单位应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本单位相应的实施细则或管理规程。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3

〔论文摘要〕科学道德情感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强调科学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伦理意义。文章认为,科学道德情感应包括对于实验动物的关爱、对于人类受试者的人权的尊重、对科研同行工作的尊敬等基本内容。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目的在于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探究其中的规律,提升人类的理性水平,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的平衡与协调;科学研究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理性与感性活动;科研论文则是科学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的载体和主要表达形式,也是开展学术交流和从事科学普及工作的主要工具。

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导致了科学研究和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必须具备客观真实性,并且尽可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论文尽可能使用精确的数字,而不得使用模糊词语来描述事实;尽可能使用抽象的概括,而不得使用形象的比喻;尽可能使用生硬的客观陈述语句,而不得使用情感性的感叹语句。总之,科研论文似乎越远离道德情感因素,越远离情感语言,就越能表现其客观真理性。

既然科学是人的事业,是为人类服务的,科研论文是科学家科研劳动的成果,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载体,那么,科研论文应该具有人的属性而不仅仅是理性。同时,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精英,他们对于知识的需求,都应该不仅表现在理性层面,而且表现在感情层面,是两者的统一。科学家对于知识的追求首先表现出对于科学的崇高的敬仰和纯洁的热爱。因此。我们认为在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编辑中,不应该回避道德情感因素,恰恰相反,应该提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表现形式主要如下:

1对实验动物的关爱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为了探求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人员不得不首先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因为只有在动物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才允许科学家在人体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二这种做法似乎合乎生物医学伦理原则的要求。但是,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与人类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动物也需要人类的关爱和同情。显然在这一方面存在着利益的冲突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勒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种责任冲突,现实生活每时每刻都向我们提示出这一冲突。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有知识,人要是不学无术,便会变得渺小卑微,这就是为什么对科学感兴趣是神圣的。这也是因为科学能够治愈或预防不计其数的疾病。另一方面,造成痛苦不是善良之举(我没有说死亡,我说的是痛苦)。虽然比较低等的动物无疑没有人的感觉灵敏,可是它们也值得怜悯。只有通过大致的折衷方案,我们才能够使我们自己从责任冲突中解脱出来。即使对低等动物,生物学家必须仅仅从事那些实际上有用的实验;同时在实验中心必须用那些尽量减轻疼痛的方法。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凭我们的良心,任何法律上的干预都是不合适的,都多少有点可笑。”

彭加勒的论述阐明,在开展生物医学研究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除非必要的实验,即使对于低等动物,也不能滥杀无辜;如果非用动物做实验不可,也要尽量减轻其痛苦;无论如何,科学家要将仁慈、虔诚、对邻人的爱施于动物。

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在对医学科研论文进行审查时,应要求作者详细介绍实验动物的品种、数量、选取原则,以及对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介绍尽量减轻动物的恐惧和疼痛的操作方法。以便于科学家之间更好地交流如何使实验动物得到应有的尊严。

1959年,英国出版了《人道实验技术的原则》一书,其中提出了有关动物实验的3Rs原则,即替代(Replace)、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原则。该原则的制订为动物实验研究规定了以下三个目标:以试管试验法代替动物实验;借助统计学方法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优化实验室的设施,减少动物的痛苦。

所谓替代,就是在不使用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和其他科学研究的条件下,采用替代的方法,达到某一确定的研究目的。常用的替代方法分为相对替代和绝对替代。相对替代是使用比较低等的动物或者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替代动物;绝对替代就是不使用动物,而是使用数理化方法模拟动物进行研究和实验。其中最常见的是计算机模型。

所谓减少,就是尽量减少动物的使用量。具体的方法包括:一体多用,用低等动物,以减少高等动物的使用量;尽量使用高质量的动物,使用质量换取数量;使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减少动物的使用量。

所谓优化,就是通过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精心地选择设计路线和实验手段,优化实验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动物机体和情感造成伤害,减轻动物遭受的痛苦和应激反应。

3Rs原则提出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遵守。近年来,随着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于上述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动物实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研究目的明确、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符合3Rs原则、饲养管理标准化、掌握比较多的实验知识和动物心理学知识。上述基本原则的制订对于规范动物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每年有好几百万只因医学实验而受害的动物,怎样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和没有意义的动物实验行为,减轻对于动物的折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哲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动物的残酷行为会使人变得残暴,而对动物的关爱也会使人变得崇高而更富有人性。因此对于动物的态度所折射出的实际上是人性问题。

2对人类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分子借着科学的名义进行了许多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他们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等地方还进行了人体冷冻试验,以寻找解决德军在苏联所遇到的寒冷气候问题的途径。这些试验所得到的结论无论对于临床医学或是实战的需要都是直接、真实、普适、而又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残忍和非人道的。冰冻试验在纳粹医生拉施尔(SigmundRancher)领导下进行,是最为残忍的人体试验项目之一,其试验结果由拉施尔直接向希特勒报告。试验要求确定把人的体温降低到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并寻找使冻僵者重新苏醒的最好方法。纳粹医生将活人放到大水桶里进行这种冰冻试验,或者在零度以下把人裸体捆绑在担架上放到室外进行冷冻。试验对象多是年轻健康的犹太人和俄国人。纳粹医生先把一个用来测量人体温度降低情况的绝缘管插人受试者的直肠,然后把受试者扔进装满冷水的大桶,开始降温直到冰冻。当体温降低到摄氏250C时,大多数受试者都失去了知觉。苏醒试验则是把冻僵了的受试者再放到温水中慢慢地加热。这个方法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缓慢加热是关键,因为许多被冻僵的人由于快速加热而发生颤动。更可恶的是,希特勒向拉施尔建议,用妇女的体温来复苏被冰冻的男人。

他们还使用黄疽病毒在集中营中进行流行病学试验;将集中营中的人们的衣服剥光,然后进行芥子气试验;利用集中营中的囚犯进行海水溺水试验;在集中营中进行感染蜂窝织炎的试验;在集中营中故意将囚犯的骨头折断以进行骨头移植试验;还将囚犯带到德国空军基地,进行高原反应试验,以测定人类耐受力极限数据,有70一80人被当做试验对象,测得了人类耐受力的极限数据;完成了犹太人骨架的收集,并在斯特拉斯堡的Reich大学进行组装。为此,有112位犹太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杀,以制作骨架展品;实施了希特勒的安乐死计划,在奥斯威辛和Birkenau集中营中,他们使用X射线、阉割毒气等方法,将犹太人(无论男女)、波兰和俄国战俘灭掉……这时,德国科研人员已经失去了人性。

1947年,审判纳粹医生的纽伦堡军事法庭宣布了一项关于人体试验的十点声明,后来被称为“纽伦堡法典”,它首次明确提出人类受试者知情同意的原则,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人类受试者的自愿同意是绝对必要的”“这是指受试者具有合法的同意能力;应处于能行使自由选择权利的情况下,而没有任何暴力、欺诈、欺骗、威胁、哄骗以及其他隐蔽形式的拘禁或胁迫等因素的干预;应该对研究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有充分知晓和领悟,使其能够做出理解和明智的决定”。公务员之家

知情同意是对受试者个人尊严和自主性的尊重,是对受试者个人自由选择权的保护。在科研领域中,自主地开展对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这是科学家的自由。但是在生物医学领域所开展的人体试验应以受试者的人权作为不可逾越的终极界限:科学中的人文关怀是科学的最终目的。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只有实现了对人类受试者的尊重,才能取得大众对生物医学科学的支持和拥护,医学也才能实现其人道主义救助和人文关怀的理想。因此,正如邱仁宗教授在2005年西安生物医学研究与生物医学科研伦理培训班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在对人类受试者进行知情同意告知中必须做到以下八要素:说明研究的目的时间和程序;说明受试者可能有的风险和不适;说明研究给受试者或别人可能带来的好处;说明是否有其他更好的研究方法;说明如何保护受试者的隐私;说明如何补偿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的伤害;说明该研究负责人的背景及联系方式;说明参加和退出都是自愿的。

3对科研人员的尊敬

人具有人的价值。作为科学认识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或者参与者,都应尊重学术的民主与思想的自由,不得巧取豪夺他人的科学研究成果,不得将他人看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不得强奸民意,不得以合法的名义从事非法的勾当。关于对于科研人员的尊重,美国柏克利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曾指出:实验科学的巨大成就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共同完成的。他们兢兢业业,坚持不渝。有些科研人员富有直观洞察力,有些科研人员善于创造,有些科研人员精力充沛,有些科研人员则老成持重,有的机智灵活,有的周密细致,有的具有灵巧的双手,仅仅依靠极其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发现非常复杂的自然现象,有的则发明或自己创造了极其复杂的精密设备。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仅有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很诚实,真正做了他们记录上记载的那些观察,他们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得其他人有可能不重复这些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前进。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4

1重点实验室建设

1.1基础建设。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以“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为基础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该舱体造价1000万元,相应配套实验设备360万元,成为本区特殊环境医学研究的主要支撑平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共2793平米,万元设备总数217台(件),设备总金额3927.15万元。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特色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建成6个研究室:野战外科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实验动物研究室、病理生理学研究室、药理学研究室、卫生勤务研究室,并与3所基层医院联合,分别建成代表高原、沙漠、高寒环境的3个现场实验基地。除了自治区科技厅的拨款支持外,医院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并每年拨款30万元成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根据实验室规定的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选择8~10项具有一定创新和实用性的项目给予资助,开放基金课题的研究期限为1~2年,每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3万元,为本院和相关单位具备一定科研思路而暂无立项课题的人员提供科研启动基金,为下一步申请军队、自治区及国家科研基金打下研究基础。1.2人才队伍。本实验室以新疆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临床医学研究所、输血科、药剂科、病理科、检验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等20个科室及相对固定研究人员62人组成,并聘请客座专家10名。实验室组成人员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博士后8人、博士36人、硕士15人、本科19人。其中,8人在全国各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5人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16人在全军56个专业学术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新疆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8人在原兰州军区各专业委员会中任职。客座专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际著名专家1名,国内著名专家3名,疆内知名专家4名。组成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室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国内野战外科领域著名院士担任。定期邀请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对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在提高重点实验室研究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3制度建设。为使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达到运行正常化、管理规范化,本实验室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因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在新疆自治区尚属首例,为规范其操作和管理,制定《西北地区特殊环境模拟舱检测规范》(DB65/T3441-2012)和《西北地区特殊自然模拟舱操作管理规范》(DB65/T3663-2014)两个自治区地方标准并颁布实施,为重点实验室制定《总则》《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制度》《学术委员会工作章程》《对外开放管理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为了规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利用与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制定《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细则》。各种规范的制定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提供规范和保证[1-2]。

2重点实验室管理

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联合单位,其日常管理主要由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为了保证有效运行,成立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兼任重点实验室主任,由科技厅任命,并设秘书1名,负责与科技厅和各个组成单位研究人员的联系。为了克服实验中心固定人员少,研究室多的局面,在管理上采取“六化”管理措施。2.1科室管理精细化。为加大科室管理力度,根据科室点多面广的特点,并结合工作人员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其管理意识,本实验室建立“交叉网络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每个人负责一个研究室的相关管理工作,每个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每周一科务会上各室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由科室主任进行讲评,提出要求并协调各个管理小组之间的工作。此模式一方面锻炼个人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管理上不留死角,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作上的推诿,使科室运行高效[3]。2.2科学研究团队化。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黏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兰州军区科研创新团队。2.3人才培养自主化。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4]。2.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2.5研究方向特色化。因为本实验室具备“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这一特色平台,在科研方向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创伤机制及救治研究为“十一五”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项目,在国内外首次建立沙漠干热环境腹部火器伤模型,前期研究经科技成果鉴定认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救治研究正在进行中。同时,成功建立沙漠干热环境中暑模型,在美国急救医学杂志,并在国内外首次将姜黄素应用于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大鼠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提示姜黄素有明显的脏器保护作用,以此推测姜黄素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沙漠干热环境热射病的有效药物,其机制7个科研攻关小组正在积极研究中,有多篇文章陆续发表。本实验室已经在沙漠干热环境研究中形成特色优势,但在高原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学科优势。近期拟与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联合,以新疆民族医药为突破口,结合特殊环境医学的研究方向,以期在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损伤保护的药物研究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2.6安全管理常态化。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组织全科人员认真贯彻条令条例,遵章守纪,从军区部队发生的事故问题中汲取教训,逐步加强全科人员安全防范意识。本科在实验过程除了强调生物安全外,还存在毒麻药品管理的安全、消防安全、消毒锅的压力容器安全、人工实验舱的操作安全等,加上新疆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科室安全工作实行四级负责制(包括各实验室、各组、总值班员、主任)。为了加强安全,启动24小时在岗在位的安全值班,并制定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的责任,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5]。

本实验室已经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等问题。随着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高原和沙漠干热环境医学的研究特色,促进本院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的研究发展。

作者:刘江伟 是文辉 杨帆 雷权 许永华 张云宏 单位:1.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 2.新疆军区总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房世杰,任红松,李进,等.对新疆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6):35-38.

[2]田伟,陈吉.疗养院健康管理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22-24.

[3]张洪清,台红祥,郑楠.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2):42-43.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5

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人类疾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公认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实验动物水平应当与科学研究的水平相匹配。因此,人们愈来愈重视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但是,医学研究论文中对实验动物应用状况的描述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描述的状况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验动物应用的情况,也反映了科研论文的规范化程度[1],并进而影响论文的质量和交流。作者通过对《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应用生理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1~1996年各期刊载的呼吸系统疾病论文为例进行调查,并随机抽检了《RespirationPhysiology》、《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AmericanReviewofRespiratoryDisease》及《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文章。填写问卷,依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0种杂志文献中呼吸疾病所占数量有明显差异,平均占总量的12.93%。其中《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呼吸疾病占80.31%,《中华内科杂志》中占11.57%,《中华肿瘤杂志》中占10.1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占9.55%,比例较高。《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占7.96%,《中华医学杂志》中占4.81%。《中国应用生理杂志》中占5.54%。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中占3.73%,《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占2.31%,《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中占2.53%,比例较小。

2.约有1/4的研究论文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工作的,几乎涉及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主要以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癌为主。几种杂志不平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所占比例高达75.25%,《中国应用生理杂志》所占70.27%,比例较高,《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为62.07%,《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为48.00%,《中华医学杂志》为32.76%,《解放军医学杂志》为18.52%,《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为13.15%。而《中华内科杂志》和《中华肿瘤杂志》较少,分别为7.74%和8.60%。这与各杂志刊文的侧重点有关。

3.理想的动物模型应是规范化的,能够准确地重复再现。为此,应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力求一致性。影响复制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动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动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营养、气候、理化、居住因素。因此,研究论文中对这些因素均应描述。调查中发现文章标题作为研究核心,有39.08%的文章没有注明实验动物的种名,有些文章应用了不规范的俗名,如“大白鼠”、“小白鼠”等。24.43%的文章没有交代实验动物的品系、品种。57.47%的文章既不记叙实验动物的来源,也不交代其遗传背景。性别、年龄和体重因素,分别有31.32%、99.13%和13.79%的文章无记叙。一些文章实验动物的数目偏少,不足以达到统计学的要求。有11.78%的文章甚至未提实验动物的数目。当然,近交系动物可以突破统计学上的要求,但也必须满足一定的数目。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4.动物实验的条件:98.56%的文章根本不提及饲养方式,99.14%的文章对实验环境未记叙,仅有1篇文章(占0.29%)提到了实验动物的合格证。有5篇文章是应用裸鼠进行的实验,其中仅1篇提及动物实验条件。

5.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为不影响实验结果和操作者安全,以及减少动物模型处理因素的干扰作用,对实验动物进行恰当处理是必要的。调查中发现,57.76%的文章未记述麻醉剂,72.41%的文章未记述处死方式。有较多的文章写着“处死后……”,但未谈如何处死。有86.78%的文章叙述了施加实验因素时所采用的方式,有61.49%的文章记述了所用动物模型的制法或依据,考虑到了采用不同的模型处理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如何实施实验因素的方式是应当记叙的,但该调查中发现竟有13.22%的文章未谈及。

6.动物实验设计的问题:动物实验设计也应当参照并遵守临床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2]:随机化、重复、对照。根据实验动物的情况,有时还应当在最后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调查发现,45.40%的实验未随机分组,19.54%的实验未设对照,全部文章均未使用双盲法或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因此,在实验设计上尚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6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研究生;人文教育;标准化;动手能力

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拔尖人才的社会责任,实验动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诸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对推动生物科学发展和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苏州大学医学部在研究生课程中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由来已久。本文作者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但也存在亟需深入思考和各方重视的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

合格的研究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正确的道德观。特别是学习实验动物学课程的研究生大都为生物医学类专业,更应注意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对“珍爱生命”的理解,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育人育德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需坚持“传道授业”和“价值引领”相统一[1]。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生了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难以避免地涌入校园[2]。另一方面,研究生的生源专业背景差异大、年龄跨度大,某些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对实验动物的敬畏之心。教师需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在传授实验动物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引导和人文教育,努力引领研究生成为有温度有情怀的高知人才[3-4]。动物实验对生物医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动物作为疾病模型和治疗新策略的受试者,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被善待和尊重。但个别研究生由于欠缺实验动物伦理学知识,对实验动物态度冷漠,实验操作时手法粗暴,鉴于此,我们加强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知识的讲授,向学生渗透动物康乐(well-being)和3R理论(减少、替代、优化),使研究生熟知动物实验伦理审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动物实验伦理审查的要点,强调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对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让动物在康乐状态下生存;采用镇痛镇静、及时止血、实验结束后对动物施行“安死术”等措施减少动物的痛苦;引导研究生科学设计学位论文的动物实验内容,提高动物利用率,避免无意义的重复甚至滥用实验动物,使更多学生懂得敬畏和善待实验动物,逐步形成关爱生命、敬重生命的自觉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呈现出更多的多样化特征,如年龄构成的多样化、应届本科毕业生或有工作经历生源特质的多样化、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学习形式多样化和学术型或专业型等学位类型多样化等等[5],但作为研究生,都需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对研究生实验动物学理论课的教学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多样化,课程内容除较强普适性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知识点外,结合学科前沿,加大了有关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等内容的传授[6],重点突出基因修饰模型的构建、保种、繁育管理以及各类免疫缺陷模型的应用等内容,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课题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奇思妙想落到实处需要实践和操作,在科研团队中研究生往往工作在第一线,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动物是活体,相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更高。在实验动物学的整个课程教学中实验课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因学生人数众多,受限于实验室条件和教学经费及师资短缺等,研究生动物实验技能的培训只能做到浅尝辄止,实验课教学长期以来无法切实开展。不少学生因欠缺动物实验相关操作实践,动手能力不佳,在独立开展实验动物相关科研工作时常常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我们提出要确立实验动物学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切实加强实验课教学,开展针对大鼠小鼠的各种实际操作培训,另一方面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动物实验涉及的基本技术进行整合和系统分类,通过信息平台和教学平台分享给学生,展示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强调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帮助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技术难点,提高他们的感官认知和对技术要领的领悟力,有效缓解了研究生在操作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我们近年来对研究生实验动物学教学内容的调整,重新编排了教材,更强调内容的时代感和实用性。

2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对实验动物知识的渴求,必须借助各种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工具,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讲解实验动物屏障设施时,可通过制作微视频、三维动画等,介绍屏障设施的布局、环境控制原理、人员进出要求等,比单纯的图片更有画面感,加深对屏障设施功能和控制要求的理解;在动物实验操作部分,通过制作每个操作的微视频,结合解剖图谱和文字,深入讲解每一个操作要点和难点,使研究生对动物实验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同时选择优秀的网络资源,将相关材料等通过QQ、微信和在线大学等进行分享,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操作培训,使研究生动手能力普遍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验动物基本概念讲解中就某些关键概念,如近交系,单独做一个关于近交系小鼠培育历史的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和微视频,使学生对近交系小鼠概念的了解更加深入。另外,为提高研究生对实验动物课程的兴趣,加深动物实验对医学生物学科研重要性的认知,我校每年都围绕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方向邀请校内或校外著名教授做一个专题讲座,充分提高大家对实验动物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采用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方式,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3实验设计应规范可行

实验动物的使用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和探索的必要条件,实验动物数据是否准确、稳定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借鉴性[7-8]。研究生在进行课题设计和实施时若不注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标准化,往往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重复性,不但使学术价值大打折扣,降低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还可能造成对研究团队声誉的负面影响。研究生在设计课题时应认真思考如何获取稳定准确的动物实验数据,牢记“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标准的动物实验是科研实验的基本要求”[9]。实验动物标准化包括实验动物生产条件的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动物实验规范化等部分。研究生须特别注意实验动物的选择和饲养环境以及操作的规范性。需根据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结合各自的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品种或品系;利用来源明确的实验动物进行分批实验时,要注意使用周龄相同的动物,否则容易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照等稳定的饲养环境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还需关注动物饮食和饲养区域的设施设备等的标准化;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需注意提升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注重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因为实验动物是活体,对不同的操作产生的应激也不同,动物实验操作的不规范,如取材时间点和取材部位的偏差、静脉注射、灌胃等操作的熟练度,均可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还需指出的是,前面探讨的实验动物福利也是获得稳定、可靠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因为在激惹、恐惧和紧张状态下的实验动物应激反应与正常状态不同,会造成实验数据偏差。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只有懂得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在动物实验中准确使用标准化动物,才能获得令人信服的可靠科研数据。在课堂教学时,我们根据生物医学类研究生特点,专门布置动物实验设计课后作业,要求每5人一组,设计一个动物实验,从动物选用、分组、实验方法、处死方法、控制偏离等角度分步描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总成绩。在党的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研究生教育位于整个教育链的高端,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有使命感、有家国情怀、有担当的研究生,培养掌握本专业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科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实验动物是支撑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要素,是国家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10]。在实验动物学的教学中需努力提升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让研究生懂得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标准的动物实验,获取稳定、准确的实验数据,为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国际地位,以及科教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俊云,郭健.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69-70.

[2]贾冬玲,宁若男.新形势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可行性对策[J].科教文汇,2020(494):84-86.

[3]郭昊.医学研究实验动物伦理和福利状况调查[J].医学与哲学,2020,41(4):24-27.

[4]高晴,戚晓红,袁艺标.医学实验教学中动物伦理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0):13-14.

[5]王传毅,杨佳乐,刘惠琴.研究生教育学之学科建设:路径、进展与方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0,3:53-59.

[6]肖春兰,盛雅洁,王禹斌,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9,39(6):496-498.

[7]秦川,孔琪,钱军,等.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是生命科学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支撑条件[J].科技导报,2017,35(11):10-14.

[8]侯豹,蔡维维,黄术兵,等.实验动物数据准确稳定和可靠性获得影响因素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3):2091-2093.

[9]李波,沈培清,郑红,等.与医科学生谈实验动物标准化[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5):74-77.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7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是近l0年来国际生命科学界的一大热点,于1996年由国际知名医学杂志《Lancet)首次提出。目的是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在基础研究与患者的诊疗之间,特别是与临床试验建立桥梁联系,更有效地将基础研究发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并以临床疾病的问题指导基础研究的走向…。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把握转化医学的本质,就是要注重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为基础研究提供研究方向和目标,并将实验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诊治当中,解决临床问题,切实为临床服务。

2科研选题应源于临床

科学问题的提出必须且只有来自于人体,才能真正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麻醉学科研领域中,习惯的做法是在老鼠、兔子或狗身上展开基础研究。但是必须意识到,基于实验室在非人体水平发现的某种现象提出假说,这些假说通常并不能推及人体,约3/4的基础研究甚至没有进入临床前实验就被弃之一旁。惟有基于临床发现所提出的假说和研究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人体的真实状况]。广大临床麻醉医生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将临床现象凝练成具体的科学问题,通过系统的实验室研究获得其规律性,转化为指导临床麻醉工作的知识并能经得起大样本的临床评价。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近年来科研选题的方向,都是尽可能从临床麻醉工作中来寻找。比如说,在临床工作遇到了很多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心、肺是这些患者缺血后损伤的首次打击器官。临床麻醉广泛使用的麻醉药物会对这些器官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针对这些疑问选题,以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为干预,选择其临床相关浓度范围,在动物身上开展药物对靶器官缺氧一复氧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异丙酚后处理,能显著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一复氧损伤;异丙酚预处理,能显著减轻缺氧II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并推测这种保护作用的相关靶基因及胞内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研究结果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发表在Euro—peanJournalofAnesthesiology和Injury杂志。在此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观察常规使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异丙酚,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拟行手术患者缺血器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如果动物实验的结果能够在临床麻醉患者身上得到印证,那么对于科研工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肯定和鼓励。毕竟,开展的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终服务的个体是人,只有成功实现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对接,完成研究成果的转化,才能真正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

3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

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高位脊髓损伤后神经中枢、心脏、肺、大血管、外周神经等部位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从中筛选出从外周到中枢的一条异常神经反射弧。研究课题《平战时脊髓损伤后心血管功能可塑性的研究》获得了2007年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该研究成果指导临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的麻醉管理,术中无1例患者出现恶性自主高反射。内皮干细胞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已经证实内皮干细胞在细胞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应答的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室的研究生也在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发现应用内皮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减轻大鼠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研究论文今年已被国际麻醉学顶尖杂志《Anesthesiolo—g)r》接收。由于内皮干细胞移植已进入临床实践,下一步就是要联合医院、大学、科研机构、医药公司和生物器械公司等部门和机构,将该研究成果逐步推向临床。但由于临床研究的复杂性,涉及适应证、医BasicMedicalEducation,Jan.2012,Vo1.14No.1学伦理、药物或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评价等,实验室的结果转化成为经过临床验证有效、能够在l临床推广应用的成果将会是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8

关键词:医用机能实验学;药学专业;科研能力

医用机能实验学是研究正常机体活动规律、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性学科[1]。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极其重要的一门实验课程,不仅能通过实验指导学生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思维,促进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等起到重要作用[2]。为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药学专业特点,我校对医用机能实验学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结合近几年的实际工作,总结如下。

1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

根据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医用机能实验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增减,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与药理学有关的实验,注重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目前,本科药学专业的医用机能实验学共51学时,与药理学理论课同时安排在第四学期,实验内容分为3个部分:基础实验部分、综合实验与探索实验部分、生物医学研究基本知识部分。基础实验部分包括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可待因镇咳实验,硫酸镁导泻作用,肝素体内抗凝作用,胰岛素的低血糖反应及解救,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解救,共24学时。综合实验与探索实验部分包括酚磺酞药动学参数测定;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药物的抗心律失常实验,药物的利尿作用,共12学时。生物医学研究基本知识部分包括科研综合实验,药物对家兔瞳孔的影响(设计实验),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设计实验),共15学时。1.1基础实验部分。该部分包括动物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几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用机能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完整的实验过程。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借助部分视听资料对医用机能实验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包括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主要是小鼠和家兔)的捉拿、麻醉、固定、给药方法等实验操作技术,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手术器械的握持和使用,常用仪器的操作等,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其次,安排几个经典的、教学效果好的验证性实验,如: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硫酸镁导泻作用,肝素体内抗凝作用等。利用实验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结果整理和分析、注意事项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数据整理能力、实验结果分析能力。1.2综合实验与探索实验部分。该部分包括几个传统的大型综合实验,如酚磺酞药动学参数的测定、药物的利尿作用、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等。这部分实验由于过程复杂、观察指标和注意事项较多,对学生的各项实验技能均有更高要求。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各项观察指标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也有了进一步提高。1.3生物医学研究基本知识部分。该部分包括两次生物医学研究讲座、一次讲评和两次实验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生物医学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两次讲座主要讲解医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医学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文献检索与利用、实验实施、材料整理和统计方法、论文的撰写及设计性实验的实施等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查阅文献,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提交一份开题报告(在课余时间完成),并且在科研设计实验课上汇报,教师进行点评。两次实验设计则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题目,在现有实验条件(动物、药品、仪器、材料等)下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束后提交一份以论文格式书写的实验报告,模拟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这部分实验的开展,大大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文献查阅能力,增强了学生成就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2转变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科研思维和科研意识培养

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医用机能实验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科研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引入现代教育方法,如翻转课堂、PBL教学法等,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步骤、现象、结果、注意事项等)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索意识。教师不仅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我校现有现代化医用机能学实验室10个,包括2个虚拟实验室,8个普通实验室。虚拟实验室于2012年建成,安装了82台计算机,一台服务器,配备VBL-100仿真实验室虚拟系统,2016年学校购置了大型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通过教务处教学平台与INT相连,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学习机能学知识,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阅览、搜集大量实验教学资料。8个普通实验室于2013年都安装了BL-420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及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更方便,实验结果更直观、可靠。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实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进行师生互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4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多渠道评价学习效果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能提高学生对医用机能实验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药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在医用机能实验学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的同时增加知识运用与综合素质考核,加强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医用机能实验学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理论考试成绩(60%)、实验操作考试成绩(20%)、平时成绩(1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成绩(10%)。

总之,医用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药学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4]。今后我们还将改进与完善医用机能实验学教学方法,满足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春蕾.医用机能实验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2]刘萍,李倩.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开放及其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47-48.

[3]张金娟,熊英,叶兰,等.机能学实验课程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7):96-97.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9

【关键词】速效烧伤油镇痛作用

Abstract:ObjectiveTheanalgesiceffectofSuXiaoShaoShangYouwasstudied.MethodsMethodsofhot-plate,swingingtailandtwistingbodywereusedtostudytheanalgesiceffect.ResultsSuXiaoShaoShangYouimprovedthepainthresholdofmiceandinhibitedtheswingingtailsofratsandtwistingbodyresponseofmice.ConclusionSuXiaoShaoShangYoupresentsapparentanalgesiceffects.

Keywords:SuXiaoShaoShangYou;Analgesiceffect

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烧伤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研究领域,愈来愈受到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速效烧伤油”是以民间验方为基础,由大黄、冰片、赤芍等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活血祛淤、杀菌消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用,经过多年临床应用研制而成。为了更好地提高速效烧伤油的的疗效,笔者对速效烧伤油的镇痛作用进行探讨,从而为其在战争急救和临床推广应用中奠定基础。

1材料

1.1药物及试剂速效烧伤油,由海军医学研究所新药中心自制,批号050918。京万红软膏: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产品,批号010218;硫化钠,广东番力强化工厂产品,批号010813。

1.2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热板法用雌性小鼠)由海军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沪2002-0002)。SD大鼠,180~220g,由海军医学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沪04056)。

2方法与结果

2.1热板法[1]将500ml的烧杯置于(55.0±0.5)℃的恒温水浴中,使烧杯触及水面,加热后即作为疼痛刺激之热板。依次将雌性小鼠放在烧杯内,小鼠从放在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凡舔后足时间少于5s或多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筛选痛阈不超过30s的小鼠30只,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速效烧伤油组、京万红软膏阳性对照组,共3组,每组10只。对各鼠测其正常痛阈两次,取两次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痛阈值。

给药方法:小鼠腹部用10%硫化钠脱毛后,用微量注射器吸取0.1ml滴于脱毛处。实验组给以速效烧伤油;阳性对照组给于京万红软膏;空白对照组给于麻油。各组用药均1次/d,各鼠单笼饲养,连续用药3d后开始模型建立。分别给药后0.5,1.0,2.0h测各鼠痛阈值。如给药后痛阈值超过60s,则停止测试按60s计算。将各组给药后的痛阈值和给药前的痛阈值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表明速效烧伤油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热痛阈值。

表1速效烧伤油对小鼠痛阈的影响(略)

与空白组比较,*P<0.05

2.2大鼠甩尾实验取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分组同小鼠实验,单笼饲养。将已剪好的胶布浸透在速效烧伤油中,阳性对照组将胶布浸于京万红软膏;空白对照组将胶布浸于麻油中。各组用实验药品浸透的胶布在离开鼠臀部约0.5cm处绕贴鼠尾2cm,换药1次/d,连续4d,第5天去掉胶布,用聚光灯产生光束,经凸透镜会聚,照射于大鼠尾贴胶布处,记录从开始照射到出现尾移动的时间。结果见表2。

表2速效烧伤油对大鼠热痛甩尾出现时间的影响(略)

与空白组比较,*P<0.05;n=10

2.3化学刺激法(扭体法)[2,3]雄性小鼠30只,分组及给药同热板法。

给药后30min,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观察10min内小鼠产生扭体次数,计算各药的镇痛率。镇痛率(%)=(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100%。结果见表3。

表3速效烧伤油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略)

与空白组比较,*P<0.01

3讨论

速效烧伤油以中药理论为基础,按照“活血化淤,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基本原则而制成,本实验研究选用大鼠、小鼠,采用两种不同方法观察了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速效烧伤油是以大黄、赤芍等中药为主,并辅以冰片、蜂蜡等,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上述实验表明,该药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热痛阈,提高大鼠的甩尾时间、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

中草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中药镇痛作用的多靶点、多层次机制,在疼痛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故加强镇痛中药的研究开发有利于疼痛的治疗。本实验的研究为速效烧伤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药理学依据,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并为今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H.G.沃格乐,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91.

动物医学研究范文篇10

关键词:CDIO模式;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这些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织,经过四年的研究摸索,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同时也成立了名为CDIO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周期为载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学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经验,这样可以和课程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我们应该转变对人才观的认识,以往是单从个体的角度,现在要转变成为从个体、团队、组织和社会的多个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人才。

一、医学统计学课程现状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医学需要,对收集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再进行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只有先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才能科学推断不确定性的数据,进一步揭示医学研究中掩盖在偶然因素中的本质规律,从而可以为解决医学方面的问题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医学统计学是掌握医学特征非常必要的工具,被大量用于研究人类健康的水平、衡量卫生等工作的效果、分析医学研究中的实验成果。医学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21世纪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各式各样的高科技在不停地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统计学,然而医学生的统计学素质比较薄弱,会妨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将会影响教学的各个方面,例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但是,由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统计,思维比较抽象,而医学专业的学生更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因此学习过程中有些困难,并且逻辑性的推理又多,计算比较复杂,计算量很大,加上高职学生数学的基础比较弱,高数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

二、CDIO理念下《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内容

CDIO教育模式将学生的主动实践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强调的是“做中学”,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自身的知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CDIO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进行创新,学生通过给出的已知条件,主动去思考、积极地去设计、根据设计去试着实现、运行。1.调整《医学统计学》的课程结构。由于医学教育在与世界逐渐接轨,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全新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提高,这就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是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加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准确的计算;在CDIO教学模式下,主要倡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医学统计学》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的统计,CDIO模式下能够让学生发现问题,学生应用医学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医学方面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使职业核心竞争的能力得到提高。CDIO教育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可以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的一种教学理念,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医学统计学》课程结构由于理论知识,计算复杂,课程结构完整,但是学生却感觉非常枯燥,依据CDIO模式的教育理念调整原有的课程结构,通过医学实例来引出问题,运用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建立统计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带动理论的教学。2.调整教学内容。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本学科系统性的理论,其内容太过僵硬、没有创新,不能充分体现统计的应用、实践的特点,忽略了其发展变化,造成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的能力严重脱节:学生上课听得懂,考试成绩还好,可是遇到医学实际问题下不了手。教学重点虽是医学统计,但是对统计的指标、统计方法的理论推导过多,而对于实际应用、操作的实践太少。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操作,不但会使教学无效和浪费资源,还会降低学生的求知热情,丧失学习信心。授课模式以抽象的统计学概念、逻辑推理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印象深刻的多媒体演示以及医学案例启发讨论式的教学过少,缺乏医学实际应用的课外教学实践模式,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应用统计能力薄弱。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医学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对统计学公式的推导等理论内容的讲解应该尽量简化,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统计学就是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一种思维艺术,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了医学统计思维以及推理的乐趣,才能够真正地学会医学统计学的方法。3.加强对研究设计的教学。调查、实验研究的设计是需要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否应用得当直接影响研究设计的质量,甚至影响科研工作的成败。但是在大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统计教材中,对研究设计这方面介绍的太少,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简单带过。由于研究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增加调查、实验研究设计的内容,从而可以加强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实验研究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实验设计,对于不同的统计实验要求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假设有同性别、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健康动物20头,按体重的轻重依次编为1、2……20号,试用完全随机的方法把它们分成2组。此实验可以通过随机数目表的方式完成。随机数目表使用时可以从任意数值开始,可以横用,也可以纵用,比如我们从第7行开始,单数代表甲组,双数代表乙组,结果列入甲组的动物共11头,列入乙组动物共9头,如表1所示。4.增加spss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课时。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地发展。统计工具由计算器发展到现在以计算机为主,运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处理医学研究中的数据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必备的一项能力。运用统计软件,不仅可以让统计数据的计算变得简单而且准确,还会使统计的教学从抽象复杂变得简单轻松、从枯燥无趣变成趣味无穷。由于统计软件非常直观、容易理解,可以带有趣味性地解答医学统计中的案例,理论推导减少了,又能非常直观地阐述统计方法的应用背景以及前提条件,重点根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对结论做出合理的解释。增加上机操作课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能够掌握类型不同的医学资料的分析方法,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医学统计学中假设检验的内容,先讲解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先理解每一个假设检验的原理以及计算方法,然后带学生到机房用spss统计软件操作如何进行假设检验,指导学生学会看软件计算出来的结果。比如理论讲解时,计算出来的是P值,而软件计算出来的是sig值,从而告知学生理论计算和软件计算结果之间的区别。通过软件操作加深对假设检验的理解,更利于知识的掌握。从教师讲授为主的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从学生被动学习引导为主动学习,制定以项目为导向的新的培养计划。学生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有害怕的情绪,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的欲望。大多数医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思维很难开展、碰到问题入手困难、选择方法难,而且部分医学生的基础薄弱、有些甚至有厌学的情绪,致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的求知欲望,几乎学习是被动地接受,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效果自然不理想。在CDIO模式下,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从以专业科学知识为主转变为重视实验操作训练,从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转变为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根据CDIO教育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增加团队设计项目。

三、结语

我国社会和经济更广泛地融入到国际当中,使得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以往只注重个体方面的素质转变为不只注重单个个体的学识与经验,更加重视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创新决策的能力。CDIO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改革了传统的思路与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顾佩华等.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王芳楷.基于CDIO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