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8 17:42:53

大学学历教育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2

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摘要: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摘要: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练习;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索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目前状况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把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新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和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摘要: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把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摘要:假如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目前状况。

1.2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摘要: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新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摘要: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新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新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新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探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探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探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新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摘要: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新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摘要: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足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和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征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把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功能。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和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布置,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把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把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目前状况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熟悉到自身存在的这一新问题。和企业合作,让学生参和技术探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和北大方正技术探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摘要:“这里和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和各种项目开发和技术探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究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和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新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往返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假如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练习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功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1目前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规律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中国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社会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方法符合IT学习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理论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问题。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研究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应用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融合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高校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主要的构成形式分别为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三大主力构成。成人学历教育目前主要是函授,业余两种教育方式,是利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互动,但是其面授时间长,无法解决成人的工学矛盾。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的克服了工学矛盾,但其具有一定放任性,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过高,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考试,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之后,方可申请毕业。自学考试的考试管理比较严格,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自学考试实行弹性学制,只要学生将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即可申请毕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三种教育形式各有特点,将其三者进行融合发展,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1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挑战:(1)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中普遍存在着注重规模效益,轻视质量保证的粗放型规模化发展模式,面临着办学理念滞后、发展方向不明确、办学环节不合理等众多的挑战,严重制约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2)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的质量和数量下降。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招生对象是成人,本身质量有待提升,加之最近几年高校扩招以及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很大一部分的成人有了其他的选择,高校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生源和质量普遍下滑的挑战。(3)我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中存在着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教育形式,且不同教育形式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在招生、办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互不管理,沟通不畅的局面,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行政管理。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学历继续的各类教育形式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推进不同教育形式的创新与融合。将成人学历教育的面授优势、现代远程教育的先进的技术优势、自学考试的弹性学制和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优势进行融合,促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

2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2.1相同的教育对象是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前提。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成人个人提升、职业要求等原因需要进行继续教育。无论哪种继续教育的形式,都是为了提升成人的个人素质,增加职业技能,促进社会发展。相同的教育对象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共同的追求,是构建融合发展机制的前提。2.2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保障。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足不出户的了解全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学历继续教育可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教学、辅导、考核等,超越时空的界限,实现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极大的较少学生的工学矛盾,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年的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其中,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85亿,城镇网民规模为6.54亿。2.3社会需求的增加是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基础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原本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无法满足工作生活的需求。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掌握新思路、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造就了一大批的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高校学历继续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此外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些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将会成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生源市场。

3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探索实践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遵循继续教育规律,一步一步的进行建设,对学历继续教育的不同教育形式进行比较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点及面,逐步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机制。本文以安徽大学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探索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3.1政策的支持。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探索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安徽大学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探索亦是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政策支持。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其纳入安徽省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同时以安徽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建设形式积极推进继续教育的教学改革,为安徽省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开始建设“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组织开发远程化教学平台建设;要求本科高校负责实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预期经过三到五年的建设,所有本科高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业余招生专业主干课程实现远程化教学全覆盖,逐步应用于自学考试。经过几年的建设,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发展迅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研究。安徽大学作为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学校上下高度重视继续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进行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一是学校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二是学校所有师资、自动录播教室、学校电视台、学校网络中心等资源,全部可用于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工作;三是专门配备了远程化教学平台专职管理人员。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3.2持续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本省各高校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纷纷统筹校内优质资源,依据本校的优势专业、优势学科或者特色项目打造网络课程资源。这些优质的课程资源一方面供本校使用,另一方面也通过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出售或者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换。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组建区域性或行业间继续教育联盟,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集成优势,实现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作为安徽省高校继续教育的区域联盟,安徽省众多高校加盟了园区。高校通过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可以进行课程资源的互通有无,学生的线上教学,组织区域性的联合考试等。安徽大学作为最早加入安徽继续教育网络园区的高校,充分使用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的功能,自主录制课程资源达130余门,并与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的合作,共享课程资源,逐步实现了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大的远程化教学,减少了工学矛盾。3.3加速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网络化时代。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必须适应网络的发展趋势,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改革发展。继续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不同形式之间融合的重要技术手段。由安徽省教育厅组织开发的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是安徽省高校学历教育的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保障。该平台承接了全省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线上教学工作。各高校通过该平台进行课程资源的设置,安排成人通过该平台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该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并通过后台实施关注学习进度,保证教学效果。安徽大学最为最早使用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的高校,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上岗,并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力争合理有效的使用平台。根据平台统计截至2020年6月安徽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者在安徽继续教育在线平台共计访问42.17万次,在线时长160.08万小时,完成作业28.39万次,视频学习93.73万小时,已基本覆盖招生专业中所有课程线上学习,有的专业基本能够实现线上教学的全覆盖,极大程度的缩短了学生的面授时间,缓解了工学矛盾。3.4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中的课程设置很多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优化。要以技术教育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社会需求精简专业,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置课程。以安徽大学为例,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自2015年就开始精简专业配置,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公共课程的设置上,成人学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设定,参考自学考试的公共课程的设置;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成人学历教育在参考普教的课程设置基础上,进行调整,并且重点利用运用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资源,自学考试亦可使用。

4构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建议

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必须要基于遵循继续教育规律,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在职从业人员学习需求,开展各类型学历继续教育比较研究,探索构建政府引领、校企合作、高校联动、资源共享、规范有序的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新机制。4.1政府引领。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引领下有序进行。政府对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统筹规划,严格管理并提供权威性的指导。例如政府指导高校内部进行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教育形式进行统筹管理,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实施统一的标准。4.2校企合作。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高校的需求,也离不开企业所提供的技术支撑。高校提出自己的需求,企业根据的高校的需求进行研发设置,不断进行技术的完善。例如网上教学平台的设置可根据高校自身的需求进行特色功能定制,更好的满足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更好的促进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4.3高校联动。各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组建区域性或行业间继续教育联盟,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集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竞争力。各高校将成人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三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在成人学历教育和自学考试中借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施网上教学和在线辅导答疑;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引入面授的教学手段,增加师生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在成人学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中严格实施自学考试的考试管理制度,严格要求学生,把握教学质量。4.4资源共享。目前,网络上的课程资源纷繁复杂,各高校录制了很多的重复的课程资源,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各高校之间应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录制课程资源,高校根据本校专业、学科优势有选择的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对于本校未录制的课程资源可通过继续教育网络园区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换或者共享,最大程度的利用已经录制好的课程资源,实现不同教育形式之间的融合发展。4.5规范有序。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不同类型教育形式的融合发展必须自上而下、规范有序的进行,从政府、企业、高校、教师、学生等几个方面层层推进,实现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小兰,邓毅.我国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探析[J].在中国成人教育,2019,(03).

[2]王立慧,徐文清.搭建成人学历教育“立交桥”的思路设计—兼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教育的融合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2,(03).

[3]李文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3).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IT职业教育IT学历教育职业素质

1概述

人才是国家IT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IT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边是IT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IT技术的发展;高校教材对实际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而且高校教材没有做到统一,各个学校和各个老师仍然仅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材。如何实现基础理论、创新能力和实用技术的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结构、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人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

1.1IT学历教育的现状

首先,一部分大学生在从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过渡的过程中,还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切换身份。其中一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知识的掌握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进而造成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结果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但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已经具备了迅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工作技能和职业能力。

其次,IT学历教育体系本身也存在一些的。比如,大学教学体系不能随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同时,大学学历教育周期长,专科三年,本科四年,无论三年还是四年时间对于IT技术和市场的发展都不是一个短的时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是每18个月就有一次新的变革,软件行业的变革也不会超过两年。所以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现象:大学四年学到的某些知识在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为了找到工作,必须重新学习当前市场最新的技术。有报道称,到国内某知名IT培训机构来培训的学员中,70%是计算机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学校学了三四年计算机,却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三,IT学历教育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主导思想的,并不是以就业率作为第一指导方向,而是更侧重于大众化、基础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方向。教育部部长周济2006年7月13日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到2005年年底,的高等学校数为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周济同时指出,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历教育的这个主导思想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出现: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在大学期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并有针对性进行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那么就难免面临毕业后就业难的现状。

1.2正确处理与解决这些矛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9岁的杨先生在深圳一家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部门主管,他告诉我们:招聘人才企业看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不能说学历完全没有用,但是在IT行业,能力远远比学历更重要。何况IT业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行业,“我们平均一个月就要接受一次培训,才能跟上步伐,适应发展,否则就会被淘汰”。

上面这个例子肯定不是所有学历教育的普遍现象,但却折射出了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历教育期间,学习的都是基础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的实际,需要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去实践、钻研和领悟。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学生在学历教育期间,无法得到好的引导,很难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没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因此到了大学毕业时,知识体系就已经落伍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很难迅速适应企业的环境,也就很难受到招聘企业方的青睐。这是造成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零工资就业的“怪现象”,而且给已经在职的公司职员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是多么大,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解决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要从解决人才培养这个根本问题开始着手。

2IT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分析

目前国内对大学的定位有各种分类原则,根据现在较为通行的大学层次划分,中国1400所高等学校中型大学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分别约占中国本科大学的14.29%和65.10%。这样的大学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科研型人才为主。这些大学的教育内容相对来说偏重理论化教育,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毕业生从事研究的比例不到1%,事实上需要的是大批量的具备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大学学历教育的目标和国内主要的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以应用为目标,按应用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以就业为导向,从应用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实,95%以上的人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的,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用计算机工作,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成为计算机应用人才。也就是说,IT技能教育培训的学生,学生目标非常一致:学以致用,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满意的工作。所以学习的劲头比较足,目标明确。

3职业的特点与优势

IT职业教育能够在上得到认可,其实与其本身紧跟市场,面向就业等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3.1课程体系版本更新紧跟市场需求

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一般每两年就能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新的版本。而且同一IT教育品牌往往采用统一的自编教材。这些教材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对学员掌握相关技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使得IT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相对来讲更加实用。

3.2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综合以上,企业更需要动手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综合性人才,而不仅仅是学历高的人才。IT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疑比IT学历教育更好地迎合了这一点。

3.3教育符合IT习惯

IT职业教育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IT学习的习惯,其可以说基本颠覆了传统的IT学历教育的方法。大学学历教育中,IT相关专业的上机和实验的时间远少于课程,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后理论相对清楚,但是不会动手使用。与之对比,IT职业教育采取理论课和上机实验课平行安排,一般先理论后上机,能够及时对理论课的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还有专门的上机实验课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4周期一般比较短

IT职业教育的周期一般比较短,从几个月到一年多,最多不会超过两年。周期短而学员必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会IT技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学习气氛相对紧张,学习节奏相对较快,在短时间内强化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也强化了技能。这种短期IT技能强化培训也正符合了IT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也保证了学员学到的技能能够符合企业人才的需求。

4解决方法

4.1调整IT学历教育的导向

IT学历教育可效仿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并及时修改教学体系。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大学计算机学院更多的自主权利,使得学院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教学的体系结构,拟定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具专业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求,更受招聘企业方青睐的大学毕业生。

4.2调整IT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

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上机实验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大学里面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的更多的是以卷面考试的方式作为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考试导向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弄清书本上讲的知识点,就等于掌握了这门课程”的想法。老师在教学上也势必会出现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轻视了实践环节。所以,学校可以在加大对上机实践课的比重,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效果等方面做出努力。以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大学生的实际编程经验。

4.3改善IT学历教育的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

面对市场的争夺,学历教育并不是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一。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技术就是寻求突破的途径之一。在北京大学,与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实验室就为信息学院在读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操作平台。北大一位在校博士生说道:“这里与外面的企业没有本质区别,我们参与各种项目开发与技术研究,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并不是每所高校都能拥有这样良好的条件,毕竟寻找一位合作伙伴并非易事,尤其是那些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资源匮乏的实验室,根本无法容纳逐年递增的本科生。所以,寻找与高校合作的合适企业,改善实验室环境都成为了改善教学资源匮乏的重要解决途径。

4.4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要做到教学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4.5IT学历教育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现在的毕业生最欠缺什么素质?企业重视新进员工什么素质?外语流利、专业知识扎实还是计算机熟练?”这些问题应该由人才市场上的买方——企业来回答更具有说服力。最近,上海某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反倒是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二线了。

综上所述,如果大学学历教育能够吸纳IT职业教育的经验,加大和改进教学实践环节,模拟企业化环境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对于缩短大学应届毕业生和企业适用的职业人之间的距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输送更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历教育的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资源。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电大系统;远程教育;非学历教育;富蕴县

1新疆电大系统基本情况

新疆电大系统是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点构成上,由新疆电大、地州市电大、县电大(工作站)和行业教学点共同构成,覆盖全疆15个地州市,遍及85个县市。在媒体构成上,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院校。在办学形式上,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从而形成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化、开放式、多媒体的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从教学点在各地州市分布情况来研究教学点的覆盖率。由图1可知:乌鲁木齐、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10个地州市教学点覆盖率均为100.00%,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覆盖率分别为66.67%、66.67%、83.33%、87.50%、88.89%。综上计算,在全疆范围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除外)新疆电大系统教学点的覆盖率为91.95%。

2富蕴县非学历教育状况

非农收入对改变农民生活质量起着关键作用,而入职企业是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为目的,来研究非学历教育项目。由图2可知:从2008~2013年六年时间,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企业数位居榜首,同时企业数相对稳定,因而选择富蕴县作为研究对象。

2.1富蕴县非学历教育开展状况

富蕴县利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非学历教育资源)这一平台整合了县党校、电大、农机校、农广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培训资源,同时也是阿勒泰地区唯一一所集培训、鉴定、发证、就业为一体,以矿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实训基地。先后开设了电工、电焊、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旅游服务、客服餐厅服务、烹饪等20余个培训项目,促成与山东蓝翔技校、西安技师学院、石河子技术学院等15所技术院校的联合办学。同时,为解决企业对双语人才的需要,该县通过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的力量和资源,加强了双语培训和实用语言培训,通过培训基本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2.2富蕴县农村劳动力及受教育程度状况

富蕴县辖6乡4镇71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居住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23个民族,总人口11万,农村人口63290人,劳动力总数30934人,富余劳动力11942人。劳动力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文化素质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关键,而受教育程度是反映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

2.3富蕴县农村劳动力参加非学历教育状况

在村民文化水平低又无专业技能前提下,富蕴县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各类培训班,这样不仅使农民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

2.3.1抽样调查非学历教育内容及培训情况。根据抽样的585名富余劳动力样本,经统计557人参加过培训,占劳动力总人数的95.21%;但参加的培训项目有限,多数为第三产业。

2.3.2通过非学历教育使农民创收情况。富蕴县在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学历教育同时,又紧紧围绕金昊铁业、广汇集团、凯禹源集团等大企业项目的落户和用工需求的增加,开设相应培训项目来满足用工企业的需要。据统计,2012~2014年转移人次、人均收入和劳务总收入分别增长了14.59%、16.29%和112.70%。

3将远程教育应用于非学历教育的构建

通过调研百余农户和富蕴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得知:富蕴县开设的非学历教育项目,在培训形式上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不具灵活性。目前,富蕴县非学历教育以集中培训形式为主,难免会出现因距离问题而导致的交通不便和时间的浪费。学习者时间的碎片化,集中学习时间的统一化,两者势必会产生矛盾。通过调研发现:多数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只能在农闲时做些零工,如拣野蘑菇、在周边农田打短工等,冬天通常在家附近寻找打工机会。对他们来说,一年当中相当多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但时间比较分散;他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一门技能,拓宽就业渠道,但因交通不便,不能长时间离开村子等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偿。在分析调研材料基础上不难发现,培训地点和培训时间的不灵活,制约着富蕴县非学历教育规模的扩大。在这一背景下,将远程教育应用到该县的非学历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现有教育的不足。而将远程教育应用于非学历教育项目,首先,要借用电大系统已有的适用于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教学资源;其次,建设非学历教育项目所需教学资源;最后,通过电大系统的服务渠道来推广教学资源,进而达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目的。

3.1教学资源

目前,电大系统可通过三种途径为富蕴县现有非学历教育项目提供教学资源:一是电大系统已有资源,二是根据需要自制资源,三是与相关部门机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资源目录索引、媒体资源、课件资源、常见问题解答、文献资料等。①资源目录索引,在电大原有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上,增设非学历教育平台。该平台是师生学习互动的主要平台,在该平台内需开设平台使用指南、开设项目查询、项目学习流程、项目资源、项目论坛、问题咨询、项目负责人查询等栏目,通过点击相应栏目可以迅速找到所需信息。②基于非学历教育学习者的特点,媒体资源应以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资源为主,文本资源为辅。③课件资源以微课形式呈现,针对所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进而起到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④在学习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答通过项目论坛、QQ、微信、电话、邮箱等形式来实现。⑤文献资料可通过登陆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来实现在国开学术、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文献、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的检索。

3.2服务渠道

服务渠道是利用远程教育开展非学历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的支持服务,以此来帮助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学习者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本文的服务渠道,主要指电大系统的教学点、网络平台以及云教室三个方面。新疆电大系统教学点覆盖了全疆91.95%的县(市),形成了遍布新疆城乡的系统优势和较完备的教学网络。依托该网络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类非学历教育项目,而且可以有效地规避网络世界给学习者带来的不踏实感。在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在线学习平台”学习,不仅解决了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农民出门学习难的问题。通过网络学习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可将身边的相关案例以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上传至网络,与老师同学共享,进而来促进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借鉴和点评。因而,与集中培训相比,网络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探索非学历教育的技术创新和环境需求,是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云教室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疆电大系统作为首批云教室示范点,为依托远程教育开展非学历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新疆电大对云教室的运用处于摸索阶段,就目前运用情况看:①可以弥补视频课件不具备的实时性、互动性(替代时互动)、有针对性等不足;②与集中面授相比,可以解决师资短缺、成本较高等问题。总之,云教室作为一种新型授课媒介,推动了远程教育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服务于非学历教育。

4远程教育应用于非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远程教育应用于新疆农村非学历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①计算机网络在新疆贫困农村普及率较低,进而影响学习者的数量及推广速度。②非学历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有:一是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二是与内地现有专业培训机构(如山东蓝翔技校等)合作。而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能否将教学资源准确地翻译成相应的民族语言,将直接影响到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最终效果。三是对实际操作性强的项目来说,有无实训基地,将直接影响到对学员操作能力的训练。

4.2对策建议

4.2.1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这一举措从国家层面推动了网络普及化进程。谷歌公司的“TheConsumerBarometer报告”显示:我国用户更倾向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而不是电脑。尼尔森公司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智能手机用户率将达到66.00%。综上可知,在网络费用降低及智能手机普及率逐渐提高的前提下,短期内以发展手机客户端形式,来缓解计算机网络普及率低这一矛盾是切实可行的。

4.2.2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上,首先,应以视频、图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为主,尽量少用文字、语言资源;其次,翻译教学资源时,需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和语言学专家共同来完成;最后,翻译出的教学资源,需在小范围内试验,在确保不影响学习效果后,再上线推广。

4.2.3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在人力、物力充足的前提下,自行建立实训基地;第二、根据项目需要,与现有的法人进行合作来解决;第三、自己建立一部分,与法人合作一部分来解决。总之,将远程教育应用于农村非学历教育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富蕴县相对成熟的非学历教育项目的需求,而且可以弥补现存培训形式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借助电大系统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服务渠道,将非学历教育项目迅速推广至阿勒泰地区乃至全疆。

[参考文献]

[1]陈鲁雁.创建地方开放大学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1(6).

[2]徐皓.懂中国开放大学的立足基点和思索径向[J].中国远程教育,2014(6).

[3]郭丽云.山西开放大学建设研究—基于“5+1”开放大学建设实践的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4]马晓静.新疆电大系统专职教师整合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5]邓幸涛,冯琳.直面挑战规划未来[J].中国远程教育,2006(2).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7

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央《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市干部教育培规划》要求,为加强引导、鼓励全区干部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为我区全速融入中心城区、全力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加快推进“四城”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就加强和规范全区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干部管理对象

本意见所指的干部为各镇(街道)、开发区、区城建公司、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盛泽湖休闲度假区、区级机关各单位的在职在编公务员、机关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基层村党组织书记。

二、学历(学位)管理范围

本意见所指在职参加的学历(学位)教育为大专、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三、教育管理目标

1、科级干部40-45(含)周岁的要达到大专(含)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含)以上学历。3年之内没有参加相关学历提升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2、一般干部35-45(含)周岁的要达到大专(含)以上学历,35(含)周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以上学历。3年内没有参加相关学历提升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3、符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报考条件的镇、街道、开发区机关和区级机关各单位中层干部、局镇级后备干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区级及以上拔尖人才可自愿或由组织推荐参加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育,其中,经组织推荐要求参加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育的,3年之内没有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四、教育管理原则

1、逐步构建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体系原则。干部学历教育要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逐步形成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干部学历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构建合理有序的干部学历提升平台。

2、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原则。机关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所参加的学校和专业,必须符合党政机关对学历认定的有关要求;参加学习的专业,应适应我区“四城”建设的需要,必须与本单位和自身岗位的业务需要相结合,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贴近。

3、业余学习、自学为主的原则。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原则上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一般不占用工作时间;如需占用工作时间,在工作安排与学习安排出现矛盾时,应服从工作需要;单位要为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学习费用资助

1、本意见所指的学习费用是指各类学历教育的班次按照国家及省市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的学费,不包含报名费、教材费和食宿费。

2、学习费用由政府、单位、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其中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的,费用和审批程序均参照相人才(2005)3号)《关于对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进行资助的通知》要求执行。

3、参加学习前,干部个人填写《**区干部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学费资助审批表》,由各单位每年于9月份统一将当年入学的干部所填写的《审批表》报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组织部综合干部科)进行审批和备案。学习结束后,个人凭学历证书和票据到所在单位报销相关费用。各单位每年于2月份统一将本单位上一年通过学历教育的干部的学历证书和三分之一的学费票据报区干教办。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费用不予报销。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8

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中央《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2010年苏州市干部教育培规划》要求,为加强引导、鼓励全区干部积极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为我区全速融入中心城区、全力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加快推进“四城”建设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就加强和规范全区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干部管理对象

本意见所指的干部为各镇(街道)、开发区、区城建公司、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湖休闲度假区、区级机关各单位的在职在编公务员、机关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基层村党组织书记。

二、学历(学位)管理范围

本意见所指在职参加的学历(学位)教育为大专、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三、教育管理目标

1、科级干部40-45(含)周岁的要达到大专(含)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含)以上学历。3年之内没有参加相关学历提升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2、一般干部35-45(含)周岁的要达到大专(含)以上学历,35(含)周岁以下的要达到大学以上学历。3年内没有参加相关学历提升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3、符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报考条件的镇、街道、开发区机关和区级机关各单位中层干部、局镇级后备干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区级及以上拔尖人才可自愿或由组织推荐参加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育,其中,经组织推荐要求参加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育的,3年之内没有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的,不得晋升职务。

四、教育管理原则

1、逐步构建干部学历教育培训体系原则。干部学历教育要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逐步形成政府、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干部学历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构建合理有序的干部学历提升平台。

2、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原则。机关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执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所参加的学校和专业,必须符合党政机关对学历认定的有关要求;参加学习的专业,应适应我区“四城”建设的需要,必须与本单位和自身岗位的业务需要相结合,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贴近。

3、业余学习、自学为主的原则。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原则上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一般不占用工作时间;如需占用工作时间,在工作安排与学习安排出现矛盾时,应服从工作需要;单位要为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学习费用资助

1、本意见所指的学习费用是指各类学历教育的班次按照国家及省市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的学费,不包含报名费、教材费和食宿费。

2、学习费用由政府、单位、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其中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的,费用和审批程序均参照相人才(2005)3号)《关于对在职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位)学习进行资助的通知》要求执行。

3、参加学习前,干部个人填写《相城区干部在职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学费资助审批表》,由各单位每年于9月份统一将当年入学的干部所填写的《审批表》报区干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组织部综合干部科)进行审批和备案。学习结束后,个人凭学历证书和票据到所在单位报销相关费用。各单位每年于2月份统一将本单位上一年通过学历教育的干部的学历证书和三分之一的学费票据报区干教办。没有获得毕业证书的,费用不予报销。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9

继续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时继续教育也是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现就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1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

办学理念存在误区,一是整个社会在思想上普遍轻视继续教育,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很多教育机构和部门即使开展了继续教育工作,但也不能保证质量。社会上很多机构和部门热衷于旨在提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对技能性的培训活动冷漠处置,对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人接受继续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文凭,有的单位为了各自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主动迎合这些人的需求,导致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完全违背了实施继续教育的宗旨。

2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创新性,吸引力不足

继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本应该统管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事业,而目前这项工作由包括人事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牵头管理。这些部门由于对教育并不专业,尤其对学科构建和课程设置不熟,因此,有关继续教育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规定,形成了“自由式”教学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重地影响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和科学发展,直接导致了重学历教育、轻培训教育现象的出现。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取消对报考年龄的限制,很多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单一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萎缩,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1]。

3课程设置落后,师资力量短缺,教育质量较低

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是个关键问题,而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课程不系统、不规范,且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接得不好,这就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继续教育是学历后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掌握超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目前,这类师资短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很难配备足够的、适应教学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有时为了应急而聘请的教师往往满足不了学员的需要,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滞后产生很大的矛盾。课程设置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短缺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落后[2]。

4投入不足,理论研究不系统,发展滞后

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继续教育同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投入,而且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尽管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或对国家投入进行补充,但毕竟继续教育是非赢利性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财政的大量投入,才能保障和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这种以社会力量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为主、国家财力投入较少,严重地制约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对继续教育理论的研究不系统,在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中,还没有依据继续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整体性、差异性的特点,对接受继续教育的群体层次进行足够的分析,也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决策缺乏理论依据,难以提出客观、科学、适合我国现状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没有做好继续教育的全面规划工作,这也成为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主因[3]。

今后应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主动创新,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关守宁.关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几点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92.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篇10

继续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落实终身教育理念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时继续教育也是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现就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阐述如下。

1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

办学理念存在误区,一是整个社会在思想上普遍轻视继续教育,没有认识到继续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很多教育机构和部门即使开展了继续教育工作,但也不能保证质量。社会上很多机构和部门热衷于旨在提高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对技能性的培训活动冷漠处置,对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人接受继续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文凭,有的单位为了各自利益在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主动迎合这些人的需求,导致追求学历教育、文凭本位之风盛行,完全违背了实施继续教育的宗旨。

2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创新性,吸引力不足

继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本应该统管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事业,而目前这项工作由包括人事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牵头管理。这些部门由于对教育并不专业,尤其对学科构建和课程设置不熟,因此,有关继续教育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规定,形成了“自由式”教学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重地影响着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和科学发展,直接导致了重学历教育、轻培训教育现象的出现。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取消对报考年龄的限制,很多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单一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萎缩,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1]。

3课程设置落后,师资力量短缺,教育质量较低

教育领域的课程建设是个关键问题,而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课程不系统、不规范,且设置的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接得不好,这就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继续教育是学历后教育,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这些特点必然要求继续教育的师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掌握超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具有前瞻性思想观念的教师。目前,这类师资短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很难配备足够的、适应教学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有时为了应急而聘请的教师往往满足不了学员的需要,学员的高期望值与师资水平的相对滞后产生很大的矛盾。课程设置的落后、师资力量的短缺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的落后[2]。

4投入不足,理论研究不系统,发展滞后

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继续教育同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投入,而且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尽管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或对国家投入进行补充,但毕竟继续教育是非赢利性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级财政的大量投入,才能保障和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这种以社会力量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为主、国家财力投入较少,严重地制约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对继续教育理论的研究不系统,在开展的各类继续教育中,还没有依据继续教育对象的全员性、整体性、差异性的特点,对接受继续教育的群体层次进行足够的分析,也导致了教育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发展的决策缺乏理论依据,难以提出客观、科学、适合我国现状的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没有做好继续教育的全面规划工作,这也成为继续教育发展滞后的一个主因[3]。

今后应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主动创新,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关守宁.关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几点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