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8:10

大学管理论文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大学生群体;应对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及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均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影响高校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也随之而发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不仅关系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以及高校的形象和声誉,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发展。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管理离不开政府和高校的有效处置,但大学生较高的应对能力和素质才是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带来危害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综述

(一)萌芽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展、加深,使得西方以及港台学者的先进著作、思想得以不断地涌入。一小部分学者在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的同时,开始逐步涉足突发事件的管理。尤其在1989年“”的发生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到高校突发公共事件。(二)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非典”流行期。我国虽自古以来就有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关危机管理学术研究才开始进入起步阶段。关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学界一致公认的开拓者是周贝隆先生,他于1994年首次撰文提出“中国教育的危机”,其中就涉及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应对,这也使得有关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一时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西方部分思潮的流入也对当时部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的一定的影响,给高校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开始有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学生思想领域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也开始了一些针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但总体数量仍旧不多。(三)发展阶段。从“非典”至今。进入21世纪,尤其是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后,针对“非典”引发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高校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专家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把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研究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教具代表性的成果的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撰写的《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叶金福(2004)所著的《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机制》、中山大学教授陈昌贵撰写的《SARS与危机中的高校管理》等。具有代表性的专著包括李余华、李黎青、丁阳喜三位教授编著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陈洁华主编的《危机管理研究》等。与此同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开始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分别于2006年1月和2007年8月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监测、预警、应急处理、救援和恢复等几个角度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理进行了规范。这一阶段针对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术论文超过百余篇,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和机制论述;从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角度论述;从危机教育的角度论述;从学校具体某一机构或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论述等。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来阐述高校应如何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对于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最直接的承受者———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忽视了大学生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所能发挥以及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潜在意义。仅有极个别论著是针对大学生的应对危机的态度和危机意识进行论述,对于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素质的研究较为缺乏。

二、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要素分析原则。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复杂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问题。研究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首先应确定构成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逐一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大学生应对校园校突发能力的要素分析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构成要素必须合理反映出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本质,其须符合能力要素的基本概念和校园突发事件应对的逻辑。(2)构成要素的实用性。本文研究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目的是能够使管理者和大学生自身了解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从而化解潜在危机,实现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安全稳定。对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分析应当明确体现出这一目的。(3)构成要素的可用性。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要素首先要便于研究者识别和方便提取,而且更应满足对研究者提供有实用性的信息条件[28]。(4)构成要素的通用性。大学突发公共事件的详细表现可以说是各有不同,我们研究大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不局限于特定类型的高校、特定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在研究过程所得到的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构成要素应该能够普遍适用于一般高校中广大学生群体可能面对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二)要素的界定依据。1.心理学应对理论关于应对(coping),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于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也有学者认为应对就是指个体或群体为预防、减弱、消除应急源而在认知、行为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在危机应对中,危机理所当然地成为这里的应急源。根据心理学中对应对的解释,我们可以说,突发事公共件应对就是指人们为了改善自身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关系,或者减轻自身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所受的伤害在认知和行为方面所做的努力。而关于应对能力(Copingabili-ty),Epestni(1992)将其认作为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将应对能力定义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最小的代价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主要是指个体知觉、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2.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关于公共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管理学中为学术界认同的模型中最为基本的是“三阶段模型”,即把公共危机管理划分为:危机前(Pre-crisis)、危机(Crises)、危机后(Post-crisis)三个大的阶段。本文以三阶段模型为基础,根据以上危机管理理论及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性,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预防(PreparationandDetection)、控制(Control)、恢复(Recovery)。预防是指具备危机意识并有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控制是指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损害;恢复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正常秩序或正常状态的恢复。3.要素分析方法关于构成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要素,我们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来分析。德尔菲法又被称作专家调查法,该方法是以专家作为信息来源,通过对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判断、评估和预测。具体操作时使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法,专家之间不进行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调查人员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并将其作为调查结果。笔者根据德尔菲法的具体执行要求,对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行了专家调研,具体执行流程如下:(1)确定主持人、拟定了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调查提纲。(2)选择调查对象。共选择11位学生工作者作为此次调研的对象,其中具有5年以上学生管理经验的学校行政管理者有4位,学生心理方面的专家2位,另外5位是三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校学生辅导员。在这11位专家中,男性4位,女性7位;其中5位是理工科背景,6位为文科背景。(3)发放问卷两次。第一轮是提出问题,请专家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调查表格;第二轮是修改问题,附上其他专家的调查结果,请调研者修改自己的问卷;(4)整理问卷。收集专家们最终考虑的意见并加以整理。4.要素确立按照德尔菲法的原则及执行过程的要求,我们认真汇总并分析了各方专家意见,确立了13项具体要素。表3-1是根据德尔菲法对大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和整理后的结果。为了便于之后的统计以及重要性分析,将这13项要素分别概括为:基本认知、相关政策、影响认知、征兆察觉、信息反馈、资源利用、情绪稳定、抗压能力、理性评价、自救能力、互救能力、心理调适和秩序恢复。(表一)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三个阶段,将学生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同样划分为相对应的三项能力:预防能力、控制能力、恢复能力,并将这三项能力作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一级构成要素。为了突出构成要素的层次,同时考虑到构成要素的通用性,在对十三项具体要素进行分析后,我们对其中的部分要素进行了整合和概括。我们将基本认知、相关政策、影响认知概括为具备危机意识,简称为危机意识(表二);根据突发公共事件三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各阶段对相应应对能力的要求,我们将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划归为预防能力;将心理应激、理智评价、应急技能划归为控制能力;将心理调整能力和秩序恢复划归为适应能力。因此,在三个一级要素:预防能力、控制能力、适应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危机意识、防范能力、心理应激、理性评价、应急技能、心理调适、秩序恢复这七个二级要素。

三、结语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2

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则是指大学生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并储存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然后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把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学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日益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外,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素养,逐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是大学生个人对自身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及创新的一个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增强个人竞争力。大学生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的知识学习和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以及对知识的创新应用,提高个人的价值和竞争力[2]。

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职业,又叫历程或生涯,它通常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或者由此涵义引申为个人的职业或行为。单个个体———社会个体一般都是通过职业这个载体才能融入整个社会,也是通过职业这个平台来向社会展示自身才能或者才华,以此来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因此,职业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任何一个单个个体的职业生涯的不断向前发展或晋升,职业发展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迁移转换,从纵向上来说,职业发展是指职业的晋升变化;它的涵盖面很宽广,内容也相当宽泛,如社会个体的择业观与价值观、社会个体对职业的期望和需求、社会个体从事职业的目的及态度、社会个体对自身职业的规划和发展等等[3]。那么,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就指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走出学校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向前发展或晋升,这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迁移转换,也包括其职业的晋升变化。

三、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促进其职业发展

1.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是分析个人知识需求,大学生只有在分析了自身个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做好职业规划,谋取职业发展。大学生的个人知识需求通常都是与在校时学习的目标任务、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大学生在进行个人知识需求分析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避免重复和遗漏;其次,具体详实地分析自身所需掌握的知识资源,对相关知识的专业进行准确分类,确定每个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大学生进行个人知识分析,可以采用Know-X的知识分类法:(1)Know-what,即事实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什么的知识;(2)Know-why,即原理知识,也就是指关于为什么的知识;(3)Know-how,即专业技能知识,也就是指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从事某种专业的技巧和能力的知识;(4)Know-who,即人际知识,也就是谁掌握某些知识或者谁能解决某些问题的知识;(5)Know-when,即时间知识,也就是指从事某项活动什么时候合适的知识;(6)Know-where,即空间知识,也就是指在哪里能找到所需信息的知识[4]。2.完善个人知识素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现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不会灵活运用,或者是专业知识丰富而且能力很强,但是素质很差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只是他们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涵盖的思想境界、认识能力、精神情操与文化教养等,才是决定他们职业发展潜力的坚实基础。为了避免不被社会接受,甚至被社会淘汰,大学生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在充分接收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集体活动、各类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处事能力、道德约束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等,大学生只有进一步较为全面地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人格素养等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竞争能力,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得到拓展。最终能成为享受人生的自由、快乐与幸福,做个真正全面发展的人[5]。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3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但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教育管理者要考虑到师生的根本利益,又能让师生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不是被动地服从。因为大学教育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地进行资源配备,让师生得到发展,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因此,大学教育管理改革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尊重人(全校的师生员工)。大学教育管理应以发挥人的潜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教育管理工作才会有活力,有实效。大学学生有着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不是约束,因此在对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学习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其个性和特点得到展示和发展。

二、加强专业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不断地进行合并和组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设置,难免造成一些教育资源的浪费,导致专业全而不精,没有特色,这是大学专业建设中的主要弊病。由于专业层次的缺陷,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造成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要的不匹配,使得大学办学效率下降,导致出现了教育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局面。要由两部分组成,调制信号发生电路和恒流驱动电路。其中,调制信号发生电路主要将调制信号的交流部分Vm和直流部分Vr进行耦合并放大;恒流驱动电路主要将放大后的信号以恒流的形式加载在白光LED上。图中A1-A4均为运放,T1为三极管,Vcc为供电正电源。2.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际电路是在调制信号交流部分Vm=242mVp-p,调制信号直流部分Vr=2.5V的条件下实现调制解调和通信的。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10Hz和100Hz之间变化,波形在方波、正弦波之间切换,观察白光LED和PIN管两端电压的变化。各频率各波形下电压波形图如图(2)~图(5)所示。其中,通道1(黄色)为PIN管两端电压;通道2(蓝色)为白光LED两端电压。(1)f=10Hz:图(2)f=10Hz,方波的波形图图(3)f=1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2)和图(3)对比可知,方波的波形较稳定,而正弦波则出现了失真。这是由于白光LED的工作范围较小,在当前调制电压下无法保证均在线性工作区,故正弦波出现了失真。(2)f=100Hz:图(4)f=100Hz,方波波形图图(5)f=100Hz,正弦波波形图由图(4)与图(5)对比可知,在f=100Hz的情况下,方波开始出现失真,这是白光LED响应速度或PIN管响应速度不足的表现。为了探究是白光LED还是PIN管的响应速度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我们进一步拍摄了在f=10KHz~10MHz情况下白光LED的发光情况,从而推断出LED的亮度,再通过LED亮度的变化分析其响应速度。通过分析之前的结论可知,当前限制系统响应频率的是PIN管,且PIN管的响应频率在100Hz附近。

作者:傅敏敏单位:莆田学院仙游校区管委会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4

1.1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教务长及教务长办公室

在加拿大,除了联邦军事学院和几所原来皇家宪章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之外,各省立法机构有责任为已建立的大学制定法律,并修改已有的大学法规。从1906年开始,加拿大大学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双层体制,这一双层管理体制是在1906年由多伦多大学的皇家委员会提议建立的,并于同年通过制定多伦多大学法案而确定了它的法律地位。阿尔伯塔大学的管理架构也遵循了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传统。但由于阿尔伯塔大学是一所主要由阿尔伯塔省支持的学校,从历史上,这样的高校为了获得省的支持不得不脱离与教会的联系,主动遵循公立学校宪章。学校的最高领导机构包括两个平行的机构———董事会(boardofgovernors)和评议会(senate)。董事会被授予管理学校的全部权利,最终要对所有政策性事项负责。董事会由主席、校监、校长和其他17名成员(由省行政长官任命)构成,这17名成员包括3个学生(一个研究生会主席、一个本科生学会主席、一个学生代表)、2个教授,2个职工代表。董事会下设常务委员会,负责审计金融和财产、人力资源、投资、学习和研究、安全健康和环境大学关系。评议会是由社区志愿者和大学代表组成的顾问机构,由校监主持,每年开4次全体会议。董事会主席由政府任命。评议会是大学和社区联系的桥梁,也是社区参与讨论高等教育问题的场地。评议会的最高领导人为校监,校监由评议会选举,四年一任,除主持评议会之外还是校董会成员。校监负责主持所有毕业典礼、发学历学位证书、出席各种典礼。[1]通俗地比喻,校长是大学的CEO,教务长(Provost)是大学的COO。教务长是学校的二号人物,向校董会主席和校长汇报,所有的院长都向教务长汇报,校长负责学校的目标设定、与政府和社会打交道,负责筹款。教务长负责开发、实施学术项目、学生服务和各学院的院长选择[2]。教务长CarlAmrhein博士在报告中说他认为教务长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好院长,因为在阿尔伯塔大学院长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学院非常独立,大学在每年把经费预算和下达给学院后,院长全权负责实施,包括教授的招聘和晋升,行政人员的招募和管理,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等。在阿尔伯塔大学还设置了12个副教务长的职位,分别为学术项目和机构、学生招生和教务、学生事务、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关系、学术(侧重预算)等[3],其中和国内教务处事务相关的分别是学术副教务长(负责和政府沟通,申请新的专业);学生招生和教务(负责招生、学生选课、成绩、课表、考试和毕业资格审定);学科专业的建设(主要负责每个学院招收学生人数和入学标准制定);项目预算(和财务副校长一起工作专门负责预算)。

1.2部门层面的教学管理机构

在阿尔伯塔大学没有一个机构是和国内大学教务处的职能完全对应的。国内教务处一般包括教务、教学研究、实践教学、教材,部分教务处还负责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这几部分工作职能在阿尔伯塔大学分别由以下部门负责。

1.2.1阿尔伯塔大学教务处(OfficeofRegistrar)

教务处职能包括本科生招生、奖学金、考试和校历、学费、选课和课表、毕业资格审核和毕业典礼。[4]阿尔伯塔大学有18个学院,200个本科专业,2013年有38600人申请,招收了本科生31040人,招收了研究生7588人。学生生源80%来自阿尔伯塔省,8%来自加拿大外省,12%来自加拿大以外的100多个国家,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占留学生的46%(3000比6468)。每年学校给出2200万加元奖学金。全日制学校的学费为8000加元,加上住宿和生活费,每年约15000加元;国际学生是28000加元,加上住宿和生活费约需38600加元。学校预算的16%来自学生的学费。大学的教务管理软件为BearTruck,学生在网上完成选课、课程成绩的查询、课程平台的学习,各种教务信息。每个学生一进校会被分配一个账号和邮箱,学校电子通信办法(Electroniccommunicationpolicy)学生每星期必须看一次信箱,所有的通知会通过信箱通知学生。阿尔伯塔大学教务处有1个处长3个副处长,共有工作人员130人(其中30人为合同制)。比起高内高校教务处一般20-30人来可谓机构庞大。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务处在近两年来做了改革,建设了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有7个柜台,大厅放置有沙发和查询电脑,学生取号后可以舒适地在沙发上坐着等待服务。教务处要求每个前台人员必须熟悉教务处的各项工作,80%的问题能够在前台得到解决,教务处也将学生经常问的问题放到网上,同时教务处的很多文件支持电子签名,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务处每年要安排17场毕业典礼,秋季3场,春季14场。

1.2.2教学发展中心(CentreForTeachingAndLearning)

阿尔伯特大学没有一个机构是负责教学研究的,新专业的设立、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改革由学院负责,主要由院长和负责本科教学的副院长负责。教学发展中心负责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电子课程、网上教学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培训。教学发展中心有培训讲师9人,教育技术人员9人,管理支持人员3人,还有2名兼职人员。培训讲师团队负责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的培训,每周都有相应的培训课程,每个教师包括研究生助教可以在网上预约课程,主题包括什么是好的教学、如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如何给学生评价、如何批改学生作文等等。教育技术团队人员主要职责包括学习管理系统(Moodle)的开发、管理、维护,指导并帮助教师网络课程建设,指导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促进职业发展。[5]由于该中心技术能力强,服务细致,并且还定期主动就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使用和教师们交流,所以教师很愿意将其课程移到Moodle平台上,据统计,学校有超过70%的课程在使用Moodle平台。除此以外,该中心还提供课程录制、课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学生信息反馈收集等服务。在院系平台上,很多学院尤其是像医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等规模大的学院也要进行本学院网络课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有的学院甚至拥有自己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支持团队,同样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为了鼓励和支持这样的课程,学校预留了专门的预算,CTL和院系均可以申请这样的项目,对优秀的课程,学校还有可观的奖励。阿尔伯塔大学还参加全省的资源建设项目。比如阿省的数字校园项目(eCampusAlbertaprogram),类似于国内的精品课程项目,就有包括阿尔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在内的省内16所院校参与建设。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平台建设,各高校共提供了约700多门网络课程,主要供继续教育以及边远地区的学习者使用。除此以外,阿尔伯塔大学还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知识网络的建设,以期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抢占国际教育的制高点。比如,阿尔伯塔大学尝试在Coursera平台上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门MOOC课程,古生物专业的“DinosaurPaleobiology恐龙古生物学”,并计划今后逐步推出其他课程。

1.2.3学生研究项目办公室(undergraduateresearchoffice)

国内高校一般在教务处都有实践科,负责学校的实验教学、教学实验室(实验中心)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在阿尔伯塔大学实验室全部由学院管理,教务处只负责安排课表,实验课程在哪个实验室开设,其他关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都是由学院来负责,当然从省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任何关于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比,因此,在学校层面,没有一个机构负责教学实验室(中心)的管理。学校在学生工作办公室下面有一个机构叫学生研究项目办公室负责本科生的研究项目的支持,该办公室有3个工作人员。[6]学生研究项目办公室成立于三年前,学校层面的本科生研究项目的组织比国内晚,每年办公室会组织一次学生项目的论坛。宗旨是“问题可以带领你到任何地方”(Undergradu-ateresearch:Aquestioncantakeyouanywhere)。

1.2.4教学奖励

阿尔伯塔大学的教学奖励有5种,Rutherford杰出教学奖、教学团队奖、WilliamHardyAlexander本科生教学奖、青年教师教务长奖和研究生助教奖,[7]从奖的名称上能够看出颁奖的对象。教学团队奖主要奖励课程组或者几个教师合作开展的教学活动。评价程序包括需要系主任、院长提名人、外部同行专家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报送的内容包括:教学团队是如何合作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是如何和学生和教师分享的;采取了哪些教学改革措施;团队有无推广教学经验;如何证明教学团队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学习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每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将文件提交教务处办公室。奖金为3500加元[8]。Rutherford杰出教学奖主要奖励5年以上教龄的,学院每60名教师可以有一个提名的名额。参评对象学生评价要在3分以上,每年评出5名获奖人。[9]青年教师教务长奖是在2008年开始设立的,主要针对有24个月以上教龄的教师。

2启示与借鉴

2.1建立起有效的大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

阿尔伯塔大学教学管理职能以学院等教学组织为重心分布到许多部门,这体现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需要落实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同时对这种涉及范围广泛的分工,又有效地统一为一个体系,特别是行政和服务部门形成了一个大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方面在以教务长为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头把住了教学管理与服务的一块阵地,形成了一个组织系统;另一方面学校着力建立起一个发达的校园数字化信息平台,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各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都注重自身的信息平台建设,并通过总的平台合为一体,构成了信息化、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国内高校也充分认识到对教学管理与服务需要有效协调、统一,但是由于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各种因素限制,往往存在各部门对教学管理和服务思路不统一、步调不一致的问题,阿尔伯塔大学的相关做法值得借鉴。

2.2管理重心落在基层教学组织

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都由学院承担,学院具有教学项目规划、资金使用、教学质量监控等充分的教学组织管理权力和责任,行政部门对基层教学组织较少进行行政干预,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职责分工明确,行政部门和教学组织相对各自成块,在线上垂直的指令性约束活动较少,保证了双方各负其责和平等协商,有效保证了教学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自主权和主动性。国内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在教学管理中位置过于突出在前,“管理”角色过重,具有过多的教学管理主导权,承担了过多教学质量保障的职责,需要进行适当转变,参照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做法,适当将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更多通过发挥学院教学行政部门的服务和保障职能,保证教学组织真正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导者。

2.3数量充足的管理队伍和行政人员的专业化

围绕着教学工作,以阿尔伯塔大学为代表的加拿大大学拥有一支相对比较庞大的管理服务队伍,人员的充足可以保证教学行政管理和教学服务进行细致分工,并分别实现管理服务的专门化。在充足的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和分工细化的基础上,这些高校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专业管理队伍,这些专业人员可以专注于具体方向的教学管理工作研究,保证了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水平。相比较而言,由于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相对紧张,多数管理人员岗位存在不确定性,工作具有较大随机性,所以对于总体教学管理服务疲于应付,对于具体工作深入不到专业要求,影响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2.4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5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心理成长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将在大学生情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否适当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学生情绪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通过日常观察和案例分析,大学生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3.情绪表现的隐蔽性

随着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心智逐渐成熟,各种能力都有所增长,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论是自己满意的还是自己不满意的,当面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把自己对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应隐藏起来,比如近来出现的新名词——阳光抑郁症。这种情绪不易被别人觉察,有时,面对不满意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更加高兴甚至是非常满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表现会因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自杀学生平常在老师的眼里是表现较好的学生,有礼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课旷课、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的学生不善于发表意见,常表现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让同学或老师察觉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困难。

4.情绪表现出的易冲动性

易冲动性是大学生情绪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来的过渡阶段,情绪活动表现出极不稳定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情绪的表现像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级的纪检部部长在检查学生到场情况时,发现被安排的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按时到场,于是就找到该班班长,并告诉他,你班的学生今天没有按要求到场,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长一听恼了,立刻反击:昨天我班的学生到场了,你给加分吗?你只知道给自己加分,并煽动本班学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纪检部长立马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班长一拳。这一拳在其他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论纪检部长还是班长在处理问题时,都没有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商谈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学生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明显体现了学生情绪的易冲动性,造成这种冲动性的根源是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人和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情绪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二、造成大学生情绪多样性特点的因素分析

由于现代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往往是分开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长期的学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对学生的情绪教育管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导师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纪律、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很少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考虑用一种艺术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情绪表现又是个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能从中体现个人的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2.所学专业影响着学生情绪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感觉很愉快,没有压力感,学习视野也会不断扩充,心情自然就会放松,状态就表现良好;如果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家长的意愿,学习起来就被动,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整个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感染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寻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于严厉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经常表现出忧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于保护、过于干涉、拒绝甚至否认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对人对事不信任、消极、松散懈怠的态度;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形成飞扬跋扈、自私、唯我独尊的生活态度,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及场合,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他一个人转;生活在一个和谐、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给人非常阳光的感觉;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整天家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较孤僻、自卑、往往带有暴力倾向。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后期的性格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影响到个人情绪的表达。

4.理想与现实生活及个人的自我认识度影响着个人情绪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俗影响着个人的情绪,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地域较广,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遇到城市的学生时,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才艺不如人,生活质量不如人,知识面不如人等。这方面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自闭症。从农村来到城市,对大学充满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对现实时,又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摆正,生活在这种种矛盾冲击的心理下,大学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大学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成因分析,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全面分析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和抉择。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保证大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管理大学生的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大学生的情绪引导教育

情绪引导教育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绪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引导者要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加强大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对学习、学校生活和周围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不断完善学校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水平

学校设施对学生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硬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课程学习来满足对现实大学生活的不满情绪,软件建设方面,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展示大学生不同类型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适时释放学生内心压力的环境和对象;其次是选择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方面能给以学生引导,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自身有较好的情绪掌控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给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沟通。最后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旦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提供疏通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事情向纵深方向发展。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质和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学生在校时,应及时跟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深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四、总结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6

一、以“做人”与“做事”关系为出发点建立德才观

当今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大学生们最关注的是自己能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际上这就是成才问题。这是他们最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因此,德育教学就应以此为出发点,紧紧地抓住这个热点来调动大学生们对德育课的学习积极性。这里的关键是选好切入点。以成才教育为出发点的目的是要在大学生中建立正确的德才观,使大学生们明白“德”与“才”在成才中的关系。因此,只有以自然贴切又符合大学生兴趣热点的话题切入,才能使大学生们心服口服,接受教化。我想,这个话题可以是关于“做人”与“做事”关系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们讨论为什么当今的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是既要会“做事”又要会“做人”的人?“做人”与“做事”究竟是怎样一个关系?它们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今天的用人单位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个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启发同学们认识到“德”与“才”对成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明确“德”与“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不可分割地存在于“人才”这个统一体中,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人是成不了真正的人才的。树立“德无才不立,才无德不展”的观念。懂得一个人即使他拥有超凡的才能,但如果德行不善,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其“德”就会限制着他的“才”的发展,甚至会改变他的整个前程。在说清道理的基础上再联系社会上的实例,深入探讨,启发同学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在明确德与才的关系后,我们自然就会进一步要解决怎样“做人”即怎样成就德性的问题。怎样的“人”才成其为“人”?社会上衡量“人”的普遍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做人”的原则是什么?具体化起来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在所有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中,最现实最困惑同学们的问题又是亲情、友情与爱情问题。在教学中,同学们常常要问到:如何对待父母的要求?如何与同学们处理好关系?大学期间可不可以谈恋爱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围绕着这“三情”展开讨论。关于“做人”的标准问题是当今比较混乱的问题,商品经济的冲击已使此问题变得模糊不清。因此,我们在此问题的教学上,切不可采取一刀切,“填鸭子”式的教育,而应引入历史与辩证的观点与手法。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中国的传统美德,通过介绍儒家的观点及其发展历史使同学们对儒家的发展脉络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以当今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与新儒家在西方被关注的事实介绍,使同学们对儒家思想的横向发展也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辩证地理解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与糟粕,明白正确的对待方法应是肯定与否定、继承与抛弃的统一。具体来说,在父母情关系的处理上,要学会辨析社会主义的孝道与封建孝道的区别与联系;在友情关系上,要学会辨析传统的“仁”、“信”、“义”、“礼”、“诚”等规范的合理之处;在爱情问题上,要学会辨析志向与儿女私情的关系,体会现代的两心相守、忠诚与忠贞与封建的从一而终、嫁鸡随鸡等观念的区别。同时介绍一些当代西方道德准则中积极的东西。如自由,平等与博爱等等,进一步使同学们明白这些人际准则并非只属于西方,它实际上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有其现实基础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而就这些人际准则本身来说,也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绝对的自由与平等是不存在的。这样,从对做人与做事关系问题的探讨出发——德才辨证关系的建立——儒家“德”的标准的扬弃——中西道德标准的比较,使同学们从现实出发,顺序渐进,逐步认识到有德之人的重要性,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的德教并非空穴来风。

在对“做人”的是非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应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把握怎样努力达到这个标准,这就是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问题。在此方面,中国传统道德中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如程朱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等,这其中,尤要注意帮助同学们解决如何对待道德实践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问题。

二、在建立德育教学新体系中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在成才教育中,注意贯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一个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内在心灵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统一。在德育教学中,吸收当代公共关系学、公关礼仪学及当代口才学、心理学等成果,使同学们在坚持正确的品德修养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表现形式,以保证人际沟通的顺畅与完美。

“德”是“天地之道,于心所得”,是一个人的内心对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的把握。传统道德修养论往往十分重视一个人内在的品德修养,但忽视对修养过程中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如在对传统的“诚”道的把握时,我们往往理解为“待人以诚”就是绝对地讲真话,把诚实无欺与表现“诚”的方法混同起来。而当代心理学关于心性激发,潜能开发的学说则从科学的角度回答了我们人际交往表现形式的重要性。仅有向“善”的决心与信心还是不够的,更要有达至“善”的方法与手段。当代公共关系学向我们揭示了形象塑造中可信度与美誉度的重要性。公关礼仪学、口才学等则直接为我们揭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途径。所以,在成才教育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同学们探讨一些公关问题,树立公关意识,讲授一些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公关礼仪规范,对大学生们把自己培养成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的人才显然是很有益处的。而为了提高同学们口才的实际能力,适当地穿插演讲课、辩论课也将会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以人才的发展方向探讨成才教育的终极点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7

作为自主学习机房管理者,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精神。

1.1要有责任意识

自主学习机房是学生自己选择时间来机房上机学习,学生多流量大,听力资源也多,势必每天都会有不少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没有授课教师跟进的情况下,唯有本中心的管理老师方能帮其解决。同时要使本中心所有学习资源与管理平台能够正常使用,也唯有我们管理老师做出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需认真负责地做好我们的管理工作。

1.2要有学习精神

管理老师要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必须了解本平台;更要不断学习以及时了解其新衍生的功能。外研社差不多每隔一年就会对本平台的功能进行完善和新升级一些功能,对于新增加的功能,首先管理老师要了解、要学习,才能指导老师和学生如何做,才能够使得本平台得到更好地运用。

2管理老师要及时做好管理工作

本平台的管理工作相对比较繁琐,笔者现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1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也即教材分配管理。我校是工科类院校,上自主学习的学生要求也只有大一和大二两个年级,也就有四个学期下的四册教材,同一个学期下要分配两套教材分供大一和大二学生自主学习用。本着方便学生的原则,我中心管理老师在每学期初都会删除老课程,重新生成新课程;并特别注意新课程代号和名称的命名方式,以便于学生选择课程。

2.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分为建立班级、管理班级成员和管理班级课程

2.2.1建立班级

我学院公外授课教师分第一和第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教师人员、授课教材基本固定,并且每个教研室也基本是从大一代课到大二,一轮一轮地循环;但学生实行的是选课制,即学生可能每个学期所在的教学班级都不一样,教师不一样,甚至教材也不一样。这种教学模式也导致本管理平台下的班级下每学期学生成员都不一样。经过摸索,我中心在新建班级上多以授课教师名字命名班级,方便学生选班,且教师查询自己的班级也一目了然。

2.2.2管理班级成员

我中心实行每学期初期管理老师帮助授课教师删除其班级下的学生,然后学生再自己重新选择班级。

2.2.3管理班级课程

班级的另一个管理则是教材的处理。每个班级要历经两年时间,中间四个学期,所对应的教材从第一册到第四册。所以管理老师每学期初必须要进行班级升级即教材升级。

2.3账号管理

2.3.1注册账号

它包含了注册教师账号与注册学生账号。我校前几年一直都是采用教师自己注册账号和建立班级;学生账号注册这块也是一直都交由班级班长和授课教师共同注册,但发现部分教师对管理平台这块不太熟悉,总是问题不断,最终解决方仍是管理员。今年我们改变策略,直接由管理员帮助注册教师账号和在新生开学季帮助注册学生账号。分两个教研室各只注册一个教师账号,该账号底下放入该教研室的所有老师班级。这样的好处是本教研室老师可以在本平台内进行教学互动,资料共享。新生开学季,从教务处拿到所有学生名单,截取公外学生学号,通过批量导入的方式导入本平台进行账号集中注册。虽然管理老师做的工作多,但一劳永逸。

2.3.2账号查询

在我校使用本管理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每学期有近四千人数,这么多学生都需要通过账号登录进入本管理平台,势必总有一些学生忘记密码无法登陆的情况出现,这些就需要我们管理老师通过管理平台上的检索用户信息帮其查找账号及密码。

2.4日常管理

本平台下的日常工作除了要帮助学生查找账号外,还要进行验证码管理与事务管理。

2.4.1验证码管理

验证码是外研社给予我们使用本管理平台的权限。一个账号需要输入一个验证码,且一个验证码也只能供一个账号使用。学生在学期初使用本管理平台时,都需要在本平台下输入验证码,否则除了前两个单元外,后面单元听力无法再使用。管理员需要集中对学生输入的验证码进行激活。具体激活过程本平台详细交代,这里不做累述。但有个问题需要提示,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浏览器多是360浏览器,其有拦截功能。笔者建议如果该浏览器下无法激活验证码时,请换其他浏览器进行激活。

2.4.2事务管理

本管理平台的事务管理包含了备份数据和管理硬盘空间。管理员应该每周进入本平台,其会自动跳出要求备份数据一栏,按提示操作即可。我校由于实行的是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会定期自动清除无效数据,但以前服务器实行老操作系统时,我们需要定期删除无效数据。

3管理老师要及时地为学生释疑答惑

学生在使用本管理平台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这只有我们管理老师方能够给予解释与帮助处理。

3.1学生遇到的常见问题及解释

3.1.1无法登陆原因有三

密码错误、用户名被封和未注册账号。其中用户名被封,是因为本管理平台的要求学生必须经常登录使用,其不使用的时间超过一个月,该账号就有可能被封存。这一点管理老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无法登录本管理平台,学生都应该及时找管理老师代为解决问题。

3.1.2班级选择

本管理平台需要学生选择进入具体班级方能够进行听力学习,而新视野课程分为综合课程和视听说课程,在我校,考查学生使用本管理平台的老师为视听说课程教师,所以我们多要求学生必须进入视听说课程教师的班级。即本管理平台是谁考查就进谁的班。

3.1.3验证码问题

本管理平台要求学生必须输入验证码方能够使用,但学生在输入验证码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管理老师要提示学生小心录入验证码;输入验证码时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输入数字的格式,并要求关闭中文输入法;管理老师还必须要告知学生验证码的归属方是出版社,若验证码失效或错误,要找管理老师及时从外研社获取有效验证码;管理老师更要催促学生及时输入验证码,以防止因外研社激活网站到期关闭后而导致验证码无法激活。

3.1.4学习时间显示问题

本管理平台有显示学生使用时间的功能,但学生偶尔会发现网站显示的时间和实际学习的时间不一样。我们需要提示学生一定要以账号退出的形式退出本管理平台;还要告知这只是系统临时出现紊乱而已,不影响教师的考查。

3.2管理员如何指导学生使用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大学德育教育机遇挑战对策

21世纪,"知识"、"网络经济"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抢眼的词汇。而互联网正像一个不断生长和扩展的大网,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我国互联网使用者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上网人数中的45%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而大学生又首当其冲地成为网络冲浪的主力军,随着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引发了大学青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已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给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阵地。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技术的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机遇。

1、网络为高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资源。互联网是一个大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机信息网络系统,它有效的将分散在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系统。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网络可以极大地丰富德育教育工作的资料,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了丰富资料的来源。

2、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使高校的德育教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使德育教育更直接、更深入。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聆听"老师的教诲,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以往,德育教育以课堂传授或一对一的形式开展,通过促膝长谈,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和少数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为了扩大宣传,也只能采用作报告、印材料、印报纸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因为要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所以覆盖面也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另外,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社会,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种虚拟性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人无所顾忌地在网上不负责任甚至错误的信息和言论。另一方面,网络社会又有着某种程度的真实性,在网络社会的虚拟空间,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网络使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波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德育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4、网络有利于提高德育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网络上的双向或多向信息传递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所需要的站点,主动了解各种信息资源使大学生接受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议,经过自身的判断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二是促进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网络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学生适时地传播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及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使青年人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的个性,顺利参与社会生活。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从中获得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网络这一虚拟现实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四是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道德法制意识的健全。

二、浪潮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给德育教育理念的主导性带了新的挑战。

由于网络文化来的太迅猛,农耕和文明滋养至今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对它的"应对"、"衔接"和"包容"发生了某种逆转或倒置,结果导致了当今文化中的一些消极状况。基本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精神富矿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文化整体充分地展示,也没有很好地统摄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相反,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首先,过度商业化了的文化,金钱文化、黄色文化、封建迷信、反对言论以及西方、和文学的各种流派多渠道的渗入,还?quot;网络文化"带来的浓厚的文化趋同,"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泯灭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次,就网络文化而言,它的多元性尚处于"网络人办文化"的初级阶段,有待于发生"文化人办网络"的质变,"网络人"即使小有文采仍处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范畴。而少量活跃在网上、"IT"业的"小网络文化人"亦不能改变网络缺乏文化的基本面貌。

显然,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社会成本、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同样会在网络信息中以各种面貌出现并诱导大学生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因此,大学德育以什么样的对策来保证自身理念传输的主导性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之一。

2.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德育教育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

互联网是开放的,聊天室里,你可以不动声色地"呼风唤雨",公告板下,你可以从容不迫,甚至毫不负责任的说三道四,挥斥方酋。其次,所有的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加容易。每个上网者可以与大学教授交流也可能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相互沟通,也相互感染;既可以张扬个性也可以纵扬激情;既不担心无人喝彩,也不担心骂声如潮。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德育教育的课堂传授、谈心、写思想汇报、评先进树榜样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高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普遍性的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高校网站只成为高校自我宣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所以大学德育以什么样的途径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3、网络技术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三。

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因为网络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的形势,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识方式不知不觉的剥夺了青年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quot;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青年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成为一个符号。在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倍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正如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所说:网络虚拟性的危险在于,它以一种更具欺骗性的手段、方式和魅力抓住了你的注意力,并在你没有意识到时就排斥掉你其它的生命感受、情怀、痛苦和乐趣,它利用所有人类交流的欲望和行为,构筑起她扑朔迷离,常开不败的青春。

然而,面对着的挑战,我们的德育在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步伐。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传闻都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并存。其次,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与实践的。

三、如何借鉴和吸收网络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如何保持思想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以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我们认为新时期的大学德育工作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关注网络,弘扬东方文化,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自律教育。

(1)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信息流的冲击,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对网络保持高度的关注,做到了解、知情、监控。学校网络中心要明确管理规范,建章立制。要依靠技术手段切实加强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各种不良信息的屏蔽能力,研制能防止、过滤政治诽谤和色情暴力等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和监控系统,构?quot;网上防线",保护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加强"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势,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这一覆盖面广、力大、穿透力强的载体加快建设有特色主义文化的网上传播,及时对某些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大局的观点提供事实,针对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行正面的引导,使网络处于可控状态。

(2)针对网络文化中的"西风压倒东风"式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我们要大力弘扬东方文化,重建东方文化的优越感,其意义绝不仅限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维护自己民族一己利益,而是要在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的同时,用我们伟大的文化遗产去匡扶正义,用深层次、稳定的文明,支撑浅层次、脆弱的文明。在大学德育教育中我们要注意和倡导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交融。

(3)网络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础性因素,必然会引发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次嬗变,这种嬗变最可能引发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所以,高校在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一、特别要强化"两课"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两课"教育是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措施。在教学内容上要大量引入人文知识;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座谈式、辩论式,专题报告、专题调查等多种形式。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文化素质系列选修课程,内容要涉及到文、史、哲、体、美等方面。三、要积极举办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播放文化素质教育电视片和中外著名影片。四、要引导大学生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三观三德教育活动、各种征文、书画、摄影、艺术展览及各种社团活动。

(4)加强学生自律教育。高校可邀请相关的网络负责人来校,就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大学生如何迎接网络的到来作为主题进行讲座。另外,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增加"加强网络、法规知识教育,依法使用网络"、"做文明网民"等相关内容。还可以在网上与大学生开展网德大讨论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

2、建立专门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德育教育。

(1)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网络阵地。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地。我们除了需要有一批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这样的网络宣传主阵地以外,高校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即要有像清华红色网站那样旨在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网站,又要有北大在线、北大新青年这样一批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站。

办好高校网站,一定要体现出导向性原则。在四通八达的交互式平台上,针对一些事关大局、事关方向,事关稳定的敏感性,要有正面的声音,给涉世不深的学生以政治上的引导。当然这种正面的声音应该是和风细雨、入情入理的,切忌生硬地说教和简单的贴政治标签。

(2)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高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另一方面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又使网络新闻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高校办思想类网站,就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经营好五?quot;拳头产品"即:新闻快递、时事消息、焦点、专家评论、时代论坛。以体现网络的特色和水平。另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这也是高校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最为明显的优势。,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需从传统媒体?quot;我办你看"到向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转变,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3)高校要尝试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学生工作信息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利用校园网,学生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还可以开展"网页设计"、"虚拟家庭"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把主旋律唱到网络上来。其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站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开辟德育的新路子。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具有超时空、迅速的特点,因此这种心理咨询安全便捷,利于打开学生的心扉。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库的超信息量、立体化的特点,突出正面引导的作用,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

3、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

高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此,一是要尽快地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二是德育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从网络上搜集信息,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学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和解疑解难;四是要把高校传统的宣传工作阵地,如报刊、学报和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特别是"两课"的教育成果,及时地移植到网络上来,加强正面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4、高校德育教育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1)要确立终身德育教育理念。知识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和扩展,知识更替的周期越来越短,单纯的学校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的需要,一次性教育已经过时,与终生教育理念相适应,高校德育应树立终生德育理念。高校德育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由这一主题所决定的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德育目标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需要教育对象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内化、升华、实践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素质,在时空上它不仅需要小学、中学、大学道德教育的相互衔接,而且还会贯穿德育主体的人生的全过程,而且随着的变迁、时代的,新的德育问题会不断的出现。所以,高校在德育教育上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

(2)在德育的上我们可以以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为基础,向实践能力和鉴别能力、选择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延伸。其次,随着高校后勤化,学生同社会的接触增多。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将德育教育向社会延伸,可以在校外建立德育基地,可以与工厂、和街道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回到活生生的道德生活中去,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9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必须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展开,而应用性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展开研究性教学则具有明显的优势。

1.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文理交叉的学科专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由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学科,与数学、信息技术等联系非常紧密,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

(2)实践性、应用性强。企业里的物流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一线特别强调物流人员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特别重视实践与实际应用。

(3)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学科。2001年教育部才批准物流管理作为目录外本科进行首次招生,因此,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

(4)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更新周期短。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管理因其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知识更新非常快,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必需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出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鼓励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要求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有:

(1)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2)探究性。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并非指学术性研究,而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去了解未专业建设知的、非预定的、没有标准答案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某些科学家的气质,如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独立自主、创新等。

(3)实践性。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开放性。学习的内容跳出课堂、教材、校园的限制,来源非常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几个学科综合交叉的。

(5)过程性。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重视结果,研究性教学更重视过程,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实践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

3.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实践能力强、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黑板写、本子记”,重教材上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而轻从实践中获取非线性知识。在实践课程里,也是重机械重复的操作技能训练,轻思考改进的智力技能培养。而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组织协调能力及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由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刻不容缓。

4.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

(1)应用技术大学具备研究性教学的物质基础。首先,相对于传统高校而言,应用技术大学更重视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为学校展开研究性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应用技术大学丰富的竞赛活动,包括各种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也为研究性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2)物流管理专业和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之间具有相通性。就开放性而言,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学内容广泛不拘泥于专业,而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研究性教学和物流管理专业都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研究性教学强调探究性,而物流管理作为一个新学科同时内容更新较快,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或不断地产生新问题,为研究性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物流管理专业采用研究性教学有明显优势,效果会更好。

(3)新生代大学生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针对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能否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疑虑,必须指出,正确地认识学生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只要加以科学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潜力就能被挖掘出来。事实上,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大学生视野广阔、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快,本身就有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究的欲望。因此,在应用技术大学实施研究性教学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得到很好的配合。

二、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从当前理论界的见解和一线教师的探索来看,应用技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模式由易而难主要有以下几种:

1.微型研究性专题讲座微型研究性专题讲座可以作为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先导,专题讲座要切合学生实际,内容可以是关于物流管理的,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还可以是关于研究方法的,可考虑选择一些一般性的社会课题,着重提高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兴趣。例如开设《生活中的物流信息技术》、《顺丰如何做到次日送达》、《丰田如何成为世界第一》、《文献查阅》、《社会调查》、《科研报告及论文的写作》等。专题讲座应坚持讲解少而精、以案说理,现身说法。讲解过程中要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讲座可由本校有特长教师开设,也可以从工商企业、科研机构等邀请有工作经验的人来开设。

2.开设研讨班研讨班的主要活动形式就是讨论,这种模式产生于19世纪初期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研讨班开展讨论的前提是真理尚不存在,讨论过程中取消所谓的最高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讨论来大胆探索,进而发现真理和趋近真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研讨班讨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企业运作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没有标准和统一答案的案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课题研究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来进行。在教师指导下,提出和选择课题,制定和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可供选择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后,例如库存的基本概念及其利弊后,然后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并开始思考库存在各类企业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企业预防过多库存产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等等。通过知识探究来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二是社会调查型。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和社会,通过对与物流相关的政治、经济、交通、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汽油价格波动对物流成本的影响程度,营改增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RFID技术在企业里的应用效果等等,通过对相关课题进行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三是创造发明型。研究性教学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于设计和创新发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发明进而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的效益。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的选择是研究性教学设计的关键,选题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教师只是起一个指导作用。学生所选的课题并不受物流专业的限制,可以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

4.建立物流管理研究性教学基地建立研究性教学基地是应用技术大学研究性教学制度化的体现。研究性教学基地的建立使得研究性教学活动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会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促进、管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在内的全校范围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并给与一定的经费资助。学生要保证在四年本科教育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这种基地活动。在这种制度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基地的研究性氛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能大幅度地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三、实施过程过中的注意事项

1.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保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最根本的条件。研究性教学客观上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问题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转变势必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用技术大学要培养更适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改革考评体系和薪酬制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等挂钩,推动教师的自我转型。

2.师生角色的转变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重构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问题的引导者转变。

3.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由于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活动地点远非教师视野所及,管理和监控的实施相对困难,只能通过间接地量表、汇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

4.对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应更注重过程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因此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而不是重结果,即重点关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对于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则不需过于关注。

四、结论

大学管理论文范文篇10

(1)定义。图书馆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刘滋恒老师对图书馆危机做了以下定义:在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事件对图书馆总体目标和读者利益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在这个定义中,刘老师将图书馆危机的反应主体确定为图书馆人而不是图书馆的决策者,主要出于两个原因:首先,图书馆危机需要决策者和执行者即所有图书馆人共同应对;其次,在形势十分危急,图书馆决策者不在场时,普通馆员必须立即承担部分决策的任务。这两方面反映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化、制度化、变通化的必要性。

(2)特点与类型。综合学者的观点,图书馆危机既具有危机的一般特点,即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急迫性、信息资源紧缺性和舆论关注性等;也具有图书馆自身的特性,即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和网络环境下的隐蔽性、长期性和难恢复性等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图书馆危机分为不同类型。按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将图书馆危机分为内部危机和外部危机;按图书馆的资源与组织活动可以分为:馆舍安全危机、文献资源安全危机、数据安全危机、网络安全危机、信息危机、版权危机、人才危机、卫生危机以及突发事故。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读者流失危机,人才危机、经费危机和管理危机也表现得更为突出。

2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

美国是最早开展危机预警方面研究的国家,特别在遭受了9.11事件以后,危机管理成为了美国的重要热点议题。美国图书馆危机主要来自自然灾害、疾病、人为破坏、偷窃等造成的损失,因此其研究的重点在预防。在图书馆管理中,也多用灾难管理(disastermanagement)、突发事件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或风险管理(hazardmanagement)概念,较少使用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这一概念。总的来说,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2.1重视危机的预防研究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美国从国家图书馆、州立图书馆到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联盟都已建立并发展了自己的灾难控制预案(disastercontrolplan)或突发事件预案(emergencyplan),可见美国更注重灾前的预防研究,目的就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对图书馆造成的影响。《图书馆与档案馆的灾难预案》一文为读者提供了制定一份有效的灾害预防和恢复方案的基本知识。来自南卡罗莱纳州大学医学图书馆的几位专家,包括馆藏管理助理主任弗雷西亚、存取服务主任凯伦以及信息服务部助理主任劳拉,对医学图书馆通过争取资助经费,来支持完成灾难预案的制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一份完整的灾难控制预案,其撰写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耗时长的工作,因此,必须争取到经费和专家的支持。而预案的完成意义重大,因为它能够减少用户和员工的潜在风险,把对馆藏的破坏降到最低,并且为图书馆在灾难侵袭时如何继续延续服务提供了框架。在《医学图书馆的灾难控制预案:资金资助的方法》一文中,他们详细地阐述了一份完整预案的产生过程。

2.2重视案例研究

美国重视收集图书馆各运营环节因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管理情况变化而引发的各种危机案例及其解决方案,并对这些危机案例进行分析、整理和分类,这部分内容国内外一些图书馆协会都有提供。例如,美国大学研究图书馆协会网站中的资源危机、灾难与突发事件管理,为研究者的网站,它包括突发事件管理、国家安全、健康医疗、恐怖主义、商业可持续性与恢复计划、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站点链接。伦德等学者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图书馆为例,讲述如何应对灾难的发生。该图书馆在1997年7月28日遭遇了一场水灾,根据该馆的灾难预案,全馆的工作人员团结一致,为灾难处理作出了努力。事后对图书馆收藏的刊物受损情况和可挽回的资料进行了评估。索斯韦尔等学者以案例的方式研究二氧化氯干熏蒸法在图书馆特藏的使用。俄克拉荷马州大学图书馆自1991年以来就使用二氧化氯成功地控制了书库里的霉菌。最近在两个特藏书库里面使用并测试了一种全新的干熏蒸方法。二氧化氯干熏蒸法的使用减少了环境带来的水气,从而把湿度变化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2.3重视技术手段在灾害应对中的运用

美国奥本大学图书馆在灾害准备、应对和恢复阶段运用Web2.0技术,如谷歌文件(googledocument)和谷歌谈话(googletalk),引入了很多的沟通渠道,不管作出反响的图书馆所处什么位置都允许进行有效地协作,并在实际运用中认可了Web2.0技术应对和恢复阶段所起的关键作用。

2.4重视灾难应对阶段的图书馆服务

在灾难发生的时候,美国受灾的大学图书馆通常能保证电子期刊的使用等电子服务以及馆际互借等借助他馆协助的服务。克里斯研究发现,由于读者习惯于使用电子期刊,因此在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发生时提供继续的存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两个大型的学术医学图书馆的最近经验作为案例,讲述如何在自然灾难发生的时候为读者存取电子期刊提供不同类型的途径。麦克霍恩认可馆际互借在灾害预防和恢复时期所起的作用。他认为,由于馆际互借是图书馆遭受灾难破坏的情况下依然能给当地用户提供资料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灾后恢复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既然馆际互借能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因此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要重视其关键因素的构建,那么在灾难来临之时,图书馆就能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从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2.5重视研究大学图书馆在社会危机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美国,包括大学在内的图书馆与民众联系紧密,即使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大学图书馆也会为公民提供信息服务等各类型的帮助。美国的国家医学图书馆(NLM)就各类型图书馆在灾害治理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libraryrolesindisas-terproject,即LRDP)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图书馆是紧急事件规划和灾难应对机构的理想合作伙伴,因为图书馆具有评估、组织以及传播精确信息的能力。然而,图书馆参与到紧急事件的实践却往往是非正式的。图书馆员的技能往往在灾害事件发生的中期才被认可,例如在9.11事件中,要求一名图书馆员建立受难者数据库;在SARS传染期间,要求一位来自多伦多公共卫生系统的图书馆员组织信息,以发送到紧急呼叫中心。研究还表明,图书馆员愿意参与到灾难的处理过程,他们往往与社区有紧密联系,拥有信息技术以及在有压力的工作环境下的准确的敏感度与沟通技巧。并且,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研究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为地区性的指挥中心提供了最佳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图书馆在灾害治理工程中扮演了八种角色。

(1)制度支持者。这在大学图书馆表现得最明显。图书馆在灾难治理活动中充当了指挥中心的角色:在网上具体的灾害信息,帮助安置学生以及专业人士(例如医生、护士,职工以及科研人员),或者参与到灾害治理的规划中。

(2)馆藏管理者。所有类型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都一样:保护、恢复馆藏以及提供存取服务。

(3)信息传播者。所有类型图书馆都会努力传播及时的、可靠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图书馆还是社区里的主要信息来源。

(4)内部规划者。图书馆为组织提供规划文件,对灾民进行记录等。

(5)社区的支持者。包括以下活动:社区居民的避难场所,为疏散人员提供互联网服务,为避难者提供移动服务,在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提供志愿者服务,给予情绪安抚,管理以及分发救助物资,组织志愿者等。

(6)政府的工作伙伴。在这方面,图书馆需要提供相关报告和方案,参与联邦政府资助的紧急治理实训,指导公民到相关的社会服务机构,运用资助来提供信息等。

(7)教育者和培训者。图书馆员要教会紧急事件的应对者使用信息工具,培训信息员提供紧急治理的参考咨询服务等。

(8)信息社区的建设者。比如参与图书的捐赠活动,为受灾的姐妹图书馆提供重建支持,通过馆际互借或者其它的电子传输方式来共享信息资源,推动预防活动的开展等。LRDP项目组的下一个研究目标是把图书馆在灾害治理的工作模式式化,并加强图书馆与紧急管理机构的合作。

2.6重视经验总结

卡特里娜飓风对图书馆的破坏,应该是美国高校图书馆近几十年来所遭遇的受损程度最大的一次危机,其所带来的狂风和洪水几乎影响了新奥尔良城区的所有图书馆。灾难发生后,有不少的文章对受到卡特里娜飓风影响的地区的所有类型的图书馆的状况做了概述,如:迪拉德大学图书馆被淹在水里;洛约拉大学校园受灾较少,其门罗图书馆保存完好;杜兰大学图书馆决定秋季的这学期关门重修,待第二年的春天才重新开放,其Howard-Tilton纪念图书馆由于地势低洼,受到洪灾的侵袭;新奥尔良大学图书馆没有看到水渍或发生霉菌。也有文章详细讲述了泽维尔大学图书馆在这次灾害中受到的损坏和恢复情况。文章都对这次的危机作出了相应的总结。除了自然灾害,研究论文也重视人为造成的图书馆危机。在图书馆在资料遭受大规模的偷窃后,南卫理公会大学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然而,图书馆仍声称许多被偷窃的物品还在馆里。无论是忽略还是不情愿去搜索EPIC数据库,至今依然有1/3的被偷物无人认领可以解释这一事实。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图书馆害怕面对失窃一事被知道的尴尬。维塔尔认为,图书馆应该知道,如果对自己的损失不做系统性的文件记录,他们就无法制定更严密的安全措施。

3美国大学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现状

3.1建立图书馆危机管理协作网络

由于依靠单个图书馆的力量很难做到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的防控,并在高度逆境中作出正确的危机管理决策,迅速调集资源和组织人员实施,以控制危机局面。因此,图书馆需要动员多方社会力量、调集各种可用的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以形成协同一致的危机应对网络。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除了建立图书馆系统的危机管理组织之外,还与系统外部组织机构构建危机应对网络,即组建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危机管理协作网络。

3.1.1构建图书馆系统内的协作网络

美国图书馆界十分重视建立系统内图书馆危机管理协作互助网络,即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危机管理系统来共同应对图书馆危机。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学术图书馆联盟,就是以图书馆联盟为依托来开展危机管理协作活动的。该联盟在1997年成立了灾害计划委员会,委员会准备了一份图书馆在灾害中可以进行联系的专家、公共设施等机构名单,并汇集了大量关于如何应对洪水等其它有可能对图书馆馆藏造成破坏的灾害事件的技术信息,起草了一份危机准备计划(DisasterPreparednessPlan),为成员图书馆根据自身环境和要求制定符合图书馆实际的灾害控制计划提供了样本。除了在图书馆联盟中积极开展危机管理的互助协作外,美国图书馆行业协会与学术组织也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登陆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迅速在其网站上开辟了飓风卡特里娜新闻专栏,对受飓风影响的图书馆的基本状况及其灾害应对工作进行跟踪报导;随后,ALA建立了飓风卡特里娜图书馆救助基金(HurricaneKatrinaLibraryReliefFund),号召社会力量帮助受灾图书馆度过难关,先后募集了6份卡特里娜赈灾救济金,分别来自路易斯安那图书馆赈灾救济金会、密西西比图书馆协会、德克萨斯州图书馆协会、密歇根图书馆协会、犹太教堂图书馆协会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图书馆。与此同时,ALA还启动了一个名为AdoptALibraryProgram的图书馆互助项目,鼓励灾区外的愿意提供帮助的图书馆,以领养的方式为指定某一受灾图书馆实施一对一的救助,已经成功地联系到300所愿意提供帮助的图书馆;ALA也是飓风后奥尔良地区第一个召开会议的组织。此外,ALA还组织了对受灾图书馆的捐书活动,在网站上灾害恢复机构的联系列表、受灾图书馆联系方式等信息,ALA的网页上还罗列了对图书馆在灾前的准备以及灾后的恢复工作给予了指导建议。随着图书馆联盟合作领域的扩展和深入,一些原有的图书馆联盟协作内容拓展到实施危机管理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如一些专门为协作实施危机管理而形成的新的图书馆联盟:美国纽约地区的图书馆协作防灾联盟、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的一个为了在准备和应对危机中相互援助而建立的图书馆合作组织等。为应对和消除图书馆危机,还会组织图书馆运动,如美国图书馆联盟除了组织成员制定灾难预案,购买救灾物资,还在应对由于政府行为、经济因素等造成的危机时,发起拯救图书馆运动,在帮助图书馆赢得政府和公众关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总之,美国图书馆界的行业协会和学术组织在其它图书馆遭受危机侵袭的应对和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图书馆危机应对中起到了很好的组织、指挥、协调的作用。

3.1.2构建与社会组织的协作网络

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后,往往能得到当地民众的帮助。美国的夏威夷大学图书馆在受到洪水灾害的侵袭后,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援。在这次特大洪水过后,图书馆的部分珍贵馆藏被破环殆尽,电脑泡在水里也被报废了,不能提供电子服务。但是,图书馆启用了自身的危机管理模式———在第一图书馆没有正常运行之前,启用夏威夷大学的第二图书馆,一所建于高处、没有受到洪水侵袭的备用图书馆。该馆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学习空间和电子资源的使用。同时,当地的酒店等商业机构纷纷伸出援手,如为图书馆员提供免费午餐;市民也自愿到图书馆,参与灾后的清洁工作。

3.2制定图书馆紧急应变手册

位于弗吉尼亚州的瑞德福大学图书馆推出紧急应变程序手册,用于指导紧急状态下的应变途径。手册为用户和图书馆员提供预警的辨认知识和传达安全知识,讲述紧急应变的程序,安全的设施以及撤退的过程,并对图书馆进行分区责任负责制。火灾、爆炸威胁、有害物质污染、断电、电梯故障、医疗紧急事故、安全问题(包括图书馆资料的损坏)以及撤退方案。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安全与紧急委员会编写了应急指南,以处理馆内发生的紧急事件。第一部分以字母顺序罗列了不同等级类别的紧急状态,并提供了处理的分步流程,以尽量减少人员与财产的损失。其余部分包括委员会的组织,每栋建筑的紧急规划协调员,紧急事件预防和准备的方法,以及能提供协助的图书馆系统外的学校以及社会力量。三一大学图书馆的应急程序手册包括6部分,第一部分列出了紧急事件发生时要遵守的步骤。手册指南中把这些紧急事件分为四种:

(1)紧急行为,如爆炸威胁、滋事用户以及用户偷窃;

(2)建筑紧急事故,如电梯故障、火灾、洪灾、渗水、电源故障;

(3)医疗紧急事故,如被动物咬伤、死亡、嗑药、精神问题或毒气中毒等;

(4)紧急天气,如暴雨、极寒天气或者龙卷风。第二部分列出了紧急状态下的援助资源,包括应急医药服务、消防部门、医院(医务室)、以及保卫室。第三部分是图书馆的平面图,标明了火灾报警器、灭火器以及安全出口楼梯的位置。手册的其余部分提供了图书馆主管委员会成员的家庭以及办公室电话,图书馆管理员和紧急服务的电话目录,手册的关键词索引。

3.3建立应急专业机构

美国的国家医学图书馆预先选定图书馆资源,以应对紧急和灾难事件的防备和反应阶段。其毒理学和环境健康信息部门组织了大量环境健康信息与毒理学方面的资源,并提供存取。意识到信息存取在灾难防备阶段的必要性,国家图书馆在2006年—2016长期规划中要求建立灾难信息管理研究中心(DIMRC),协助与健康和灾难有关的信息收藏、传播和共享。灾难信息管理研究中心(DIMRC)为与自然的、意外的或人为发生有关的灾害和灾难管理的所有阶段提供全面的灾难卫生信息。灾难信息管理研究中心的网站上包含了一个动态的,结构合理的资源与工具方面的馆藏,为公共卫生官员、第一批应急人员、急诊医师、其它的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当地居民提供使用。文章对网站内容做了大体概述,并介绍了其中的独特资源。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