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09 17:09:11

初中学生教育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策略

结合初中生的教学实际,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处于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就整体来讲,这还远远达不到初中思想教育的标准,也远低于独立生活所需的思想高度。这就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地学习,完善中学思想教育体系。比如,学校可以结合其他学校的德育经验,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德育课程;学校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的德育工作会,形成以德育为主的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在提高学生思想理论素质的同时,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分辨是非、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真、善、美的心灵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进行思想教育培训,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在中学,教学还是占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渗透思想教学是思想教育工作成功开展的保障。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是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工作的重要“媒介”,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基本素养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尚的情操带动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学习,使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的提高。为了保证初中生思想教育的成功开展,学校有必要去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教师向学生传达思想教育的理念,并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成长。在进行教师能力培养时,应当注重两大方面。其一,保证所有教师具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在教学方面也是如此,教师只有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才会去坚持在教学上的发展,才会真正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可能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上心,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当中。其二,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度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成长。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才可能接受到新时代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才会去了解思想教学,从而明白思想教学的重要性,去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且教师不断学习的形象还能够充分的发挥为师者言传身教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尝试引进学生新颖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

思想教育是新时展所形成的教学工作,在传统教学当中,思想教学领域几近空白,要想做好思想教育,真正的做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就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主要教学指导,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构建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就是一种收益较大的教学方式。通过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教师就可以从中感知到学生思想情绪波动,从而进行相应的思想教学;还有部分中学,为了保证思想健康,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实时监控,出现问题之后,进行迅速的针对性处理。在思想教育发展迅速的今天,学校应当善于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依据本校教学实际,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在思想教学方面,国外的思想教育方式就十分值得借鉴学习。其开展的相关思政课,教学形式不同于国内的课堂讲学,其主要形式是以较为轻松的讨论形式进行的。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谈,了解到“人性的真善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讲述的故事,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从而及时的解决。在国内,不少学校也开始引进《素质体验课》,在课程前半部分进行理论知识的简单引导,在后半部分则开展“齐眉棍、穿越电网、风吹劲草等游戏”,让学生形成团结协作与互相信任的思想,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说起活动,每个学生都是冲劲十足,开展大型的思想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开展。自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不少人感叹,伴随着国人自豪感的上升,自信心的树立,其思想素质也越来越高。学校也可以借鉴这一事宜,积极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活动。诸如:我校曾就邀请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进行了公开学习演讲,在这一阶段,学生被李阳老师的激情所感染,学习了很多的英语知识。另外在每年四月份,我校以及其他中学都会联合开展相关的体育竞赛,通过运动会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树立学生锻炼身体的思想观念,此外在共同努力拼搏奋斗的过程中,学生将切身的感受到无与伦比的团队力量,并在协作精神的影响下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结合以上几点,可以发现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当顺应教学发展,不断地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实力;教师也要明白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做到言传身教;学生则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相关教学变动,积极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后,思想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希望各位同仁携手并进,不断完善思想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石娟娟.心灵唤醒和谐育人——浅谈班主任如何抓好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7):92-92.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2

1.1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难,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造成许多并发症。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层出不穷,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常见之报端。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2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1.2.1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学生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等,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1.2.2心理健康教育对发挥学生创造挖掘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将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家长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一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学习、劳动中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这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

1.3对社会的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检出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逐年增高。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只有那些心理健康的人才把创造潜能付诸实现。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竞争的日益加强,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在我教的120名学生中,11人有心理障碍;5人有心理缺陷;有9人有心理异常。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的几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12.96%,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与此同时,上海的调查数据还表明这一比率在持续上升,人数每年以3000人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形下,对初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2.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对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正确认识。

在当前,虽然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认识,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调查研究不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事实上,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数目的增多,加上没有正确的家庭指导,教师和家长们很多都不懂运用心理学去研究孩子的各种能力素质。而初中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离异。超级恐怖片、一些有模仿性质的电视剧,社会生活的怕见所闻等,这些都是造成初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然而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心理状况造成的成因分析不透彻,调查不深入,导致心理教育取不到良好的教育。

2.2误用滥用心理测验,致使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代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不健康的心态,这是一个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危险期。伴随其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萌发心理疾患,这是客观存在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心理测验是必要的,但有些学校却违反心理测验的准则。一些施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测验内容,测量程序不科学,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用测验的手法加以定论,甚至使用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试题和问卷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测验中,不遵循心理测量的保密性,随意处置测查结果,暴露学生隐私,这样做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影响其教育质量。事实上,任何心理健康的检测有其局限性,加上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如果只用一次测验就给学生定论,是极端错误的。鉴于上述原因而导致了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肆宣扬。目前由于人们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异,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计取样不当。评判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得出了许多相互矛盾的统计结果,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

2.3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选择的随意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理论素质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从总体来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非专业人员兼任,学校对满足开课的需要,在选择从教人员时,随意性强,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随意安排几个,这些从教人员既不知晓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如我校是地处郊区的一所学校,于2000年开设心理课程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为了应付检查和点饰学校形象,随意安排了不能上英语课的老师,同时对机构的设置、组织规划、实施途径未做规范要求。

2.4不能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在具体的操作中,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开展中套用德育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而实质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其目标在于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强调道德灌输、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和品德评价等方法的运用。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避免简单机械灌输和理论教化,强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法的运用。所以,学校应当正确处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既不能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而忽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2.5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和知识化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心理辅导而言,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向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要求学生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这种用学科知识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不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加大学习负担,增加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特定条件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片面地用学科的方法去操作运行。因为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隐蔽性和缓显性等特点,不是靠知识的灌输、原理的阐释就能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某门课程的开设可简单达成,要靠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靠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来形成合力,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参与,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否则,强调学科化、知识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

3.对初中学生心理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良倾向,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维护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1真正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辅导系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学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还要一一落实课程的成效。除此之外,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系统,包括组织机构,从教人员的配备,实施的手段和方法等,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不至于产生苦闷和压抑的不良后果,而形成心理障碍。由于当代初中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呵护,基本上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儿童伙伴,在家庭中又处于特殊的地位,家长为了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了教育孩子的心理偏差,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实行了双休日制度后,学生在家里度过的时间相对增加了,生活内容丰富也复杂了,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就更多了。这样,对初中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就尤为重要和迫切了。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得到愉快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开展户外文娱活动,象春游、冬游等,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与祖国的锦秀山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3.2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视其为重大事情,对从教从员的素质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应选择具备一定心理学理论的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专家讲学、远程教育等,提高从教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并将心理辅导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尽快做好在职教师的受训工作,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逐步扭转目前杂拼人员的现象,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状况。

3.3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培养和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认清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闭、虚荣、妒忌、冷漠、厌学、趋向、求刺激、性差异、早恋等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其次寻求心理障碍防治的措施与途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3.3.1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长不但要生活中关心爱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做不溺爱和娇宠孩子,而应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孩子,有时还可以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理。

3.3.2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这时得到完成的。因此学校不能划分班级等差,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3.3.3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在行动上要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通过自我暗示、自我克服,克服盲目的冲动,把自卑感、虚荣心、厌学症成人化导向自强、自尊、自爱、自控的境界。其次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懂得坚持真理,抵制不良影响,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完善班集体。再次告诉学生每当遇到烦恼、苦闷、失意时,要坦诚向老师、长者、朋友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3.4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乐于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成长,有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为人正直、坦诚、乐观;为事公正;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其次,树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从确定一个实际的共同目标,抓好班级管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根据学生身心需要,举办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如文娱、体育活动、演讲会、知识、智力竞赛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再次,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把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学生具备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5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教人员的事情。不论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全体师生,这就要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的能力,使得专业化心理辅导和非专业渠道并齐。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魄,使青少年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修礼《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3

现在社会,计划生育的有效控制下,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是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的,自私自利、争强好胜、面对困难不堪一击,往往由于一件小事就忍受不了,酿成恶果。在学校更是我行我素,集体观念薄弱,对于教师的耐心劝导置之不理。加之应试教育下,对分数的重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忽视了德育教育。长期的厚此薄彼,使得德育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始终得不到强化,模糊的概念,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出错的几率。

2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中教师面临的挑战

2.1学生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当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和小学生、高中生相比,表现出叛逆,自尊心较强等特点。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特别希望可以在各个方面平等,不将他们当做孩子们对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希望家长及老师为他们决定。如果他人采取命令式的语气,他们就会立刻展现出反感叛逆的情绪甚至会采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同时又对教师比较敬畏,在教师面前表现出乖巧听话样子。在中学期间,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他们容易周围事物的影响,对他人的评价极为关注,也容易走向极端。此时,学校加强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就彰显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初中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教师要担负起学生德育工作的重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给教师带来种种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面临着挑战。

2.2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新课标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单只是在知识方面做灌输者,还要做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引领者,每位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2015年6月安化县一学校教师体罚学生,造成学生多出淤青红肿,遍体鳞伤;2016年11月日照新营小学一班主任因个别学生不遵守秩序,对学生有推搡、体罚行为。体罚事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德育课程匮乏。全新教育观念的出现,对于传统教学观念很深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冲击,一时难以适应。有些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表现非常的狭隘会出现惩罚,甚至出现传统的体罚“打”。过于单一的德育教育方法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德育资源,大力推行德育工作,不要让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教书”、“育人”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德育的观念逐渐转化为成自身自觉的行为,杜绝传统惩罚的出现。每位老师都需要随时随刻的充实自己,勤思考,多分析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适合且有效的途径,从而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质量。

3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的策略

3.1创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生活习惯,班主任一定要努力倡导一种和谐、团结的班风。如果由于消极的班风致使学生们会对各科目消极对待,不与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进行积极地沟通,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课上不努力听讲,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恶想循环,学习的难度就会增大,课堂效率降低。如果学生能及时地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改变授课方式,就能提高同学的积极性,因材施教,学生就会以一种全新的状态迎接新一节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反之,消极的班风时常会使班级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小纠纷现象,那必将会影响到班级的团结,恶性循环之下,班级会出现越来越不和谐的倾向。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努力倡导一种和谐、团结的班风,减少班级里矛盾冲突的发生,促使学生之间团结友好,爱护同学,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说,积极向上的班风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3.2正确处理学生关系,避免早恋。在学校,学生随着身体和心理逐渐生长发育,会萌生对异性的好感,此阶段也是学生情感懵懂的开始,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或者家长的正确引导,就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样就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应该及时的进行德育教育,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早恋”问题的出席。教师应该了解中学生男女之间存在互动是属于正常现象,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部分。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现在感情的特殊性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3.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学生的成长与教师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实施素质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苦心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初中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个班级里班风好坏、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与教师所开展的德育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方面的发展,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李晓梅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新新学校

参考文献:

[1]杨春艳.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新课程导学》.2015年13期.

[2]毕子金.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科教学(思政).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4

一、结合本校发展特色,创新德育教育

初中学校因为地域文化间的差异,自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等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多种方面的信息,将其作为本校特色德育教育内容,灵活利用此特色去开展生活教育。例如,在整合原有资源的前提下,致力于落实德育教育,以11中学的德育6字品质“自律、自觉、自信、自主、自尊、自强”为教育关键,做一个遵纪守法、谦让文明的初中生。在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需要紧紧围绕“诚”展开德育教育,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多种集体活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除此之外,我校还围绕“感恩创星”德育设计活动,定期举办“星级”学生评选工作,开展文明守纪星、学习进步星、环保卫士星、强身健体星、团结友爱星、诚实守信星的评选活动,参观“军旅”,使学生对纪律、集体等产生强烈的认知[1]。当前经济社会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共存的时期,因此在发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保证教育行为的时代性,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发展当地特色,进而实现优质的育人效果。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行为习惯制度,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

初中教育正处于学生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通常情况下初中生的成长特点是可塑性与叛逆性共同存在的。由于学生家长忙于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大部分长辈都比较溺爱孩子,对学生学习方面没有过多的帮助。行为习惯的培养一般都是保证学生的温饱即可,并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必须构建与之对应的发展机制,高效构成德育服务机制。只有在构建行为机制时尽可能多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不可以做,才可以避免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如:在发展过程中初中学校可以构建《阳光少年行为管理机制》《中学生一日常规》《流动红旗评分标准》《初中生文明行为要求》等机制,并从间操、卫生、值日、教育、安全消防、文明礼仪等方面制定要求,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学校将开学初期将周一定于常规教育日,周一下午各个班级需要召开常规教育会,将班级内各项教育抓早、抓真、抓深。需要注意的是,现今德育教育并不是单一的管理学生,而是站在学生学习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使学生成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对象。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自主构建“七位一体”德育服务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以德育校长为首,以政教处、校团委为辅导,联合学生会、班主任、教师等群体构建上下结构的德育体系。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学生行为意识

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例,其十分关注在实践中学习,学生自主形成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在实践中养成良好习惯[2]。在实践活动中,教师群体需要正视学生的地位,其作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借助活动实践形成的习惯是具备长远性,只有要与之对应的情况就会展现出来,如徒步、游泳。因此,在培养初中生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结合天时地利,积极开展本校特色校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阶段划分为三层:初期养成;信心教育;实践感知教育,结合三个阶段开展与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如:军训、节假日庆祝活动、拔河比赛、父亲节母亲节感恩回报活动、演讲、辩论赛等。尤其是我校开展的读书会友活动,对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带来诸多帮助。具体操作如下:其一,保证初中生阅读时间。每周的周三下午利用下午时间组织全校学生一同阅读,并为学生统一颁发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其二,教师与学生一同品读书籍,传承文学经典。要求各个班级班主任自主选取一本适宜本班学生阅读的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文学涵养,并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抓好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发展初中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因此,初中学校方面需要积极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整体上提升初中生核心素养。

作者:孙永前 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永不过时。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我国主权面临严重挑战的形势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同时也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为己任。初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从古到今,可以中外比较,可以正反比较,让学生从历史、经济、军事等方面深刻体会国家对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英雄事例”教育,比如为他们讲述守疆保土不畏大漠风沙的卫青和霍去病及大汉将士,告诉他们这些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他们肯为国家民族舍弃小家,是爱国主义的真诚体现。例如,南京江宁区还专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编撰印制了3万份《江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礼》手册,还有河北石家市的华北烈士陵园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并讲解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将领的英雄事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历史英雄人物的认识来激发自己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为曾经拥有的辉煌文明而自豪。通过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侵略和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必须在知识上不断地丰富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爱国,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传统的节日、重大的纪念日、英雄人物的诞辰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们伟大的事迹以及每周的升旗仪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歌、国旗对于一个爱国的中国人的重要。总之,爱国主义教育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

二、要沟通和表扬

有人将初中生处于心理、生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的这个重要阶段称为“叛逆期”,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开始走向成熟,逐步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容易受到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和不健康的思想的侵蚀,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沟通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沟通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尤其是初中生,迫切希望得到别人认可。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倾听的时候,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而不是小孩子,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和失误。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作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和学困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虽然学困生毛病多,在他们身上也有可以欣赏的东西,比如他们可能体育方面较好,或者动手能力强等。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在中国论文网有一篇《浅谈在课堂上如何表扬学生》中提到,教师应与学生沟通和表扬,所以教师在课上应注意怎么样去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不同成绩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赞美和表扬,特别是对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发现其优秀点并加以表扬肯定,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道德教育要具体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充满了各种矛盾,尽管人的心理现象是非物质的,我们也不能否认其矛盾的存在。我们认为,初中学生的这种内部矛盾的对立和斗争,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部矛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新的学习任务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活动能量与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意识与道德法制的矛盾,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的矛盾,闭锁性与要求理解的矛盾,等等。下面笔者主要谈谈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闭锁性与要求理解这两种矛盾及化解的方法。

一、物质需要与经济尚不独立的矛盾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种提高也波及初中学生。例如,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给初中学生一定的刺激,一种畸形消费观正困扰着初中学生。节假日,同学们互赠贺卡,同学们过生日,大家带着礼物去祝贺并大吃一顿。在穿着上讲究名牌,他们点着名要买名牌服装,女同学去一次发廊要花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这种超能力的消费与他们的经济尚未独立形成尖锐矛盾。造成这种高消费的原因,有的是家长娇宠,有的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有的是虚荣心,相互攀比,有的怕拿不起会在同学面前丢脸而掉价。上述种种不正常的心态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家长不应该迁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艰苦朴素、消费有度应该是良好班风的内容之一。那种“高消费”如得不到及时的控制,部分孩子将必然走向反面,这种结果是我们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二、闭锁性与要求理解的矛盾

初中学生强烈地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有怎样的价值,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能对自己作出分析,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常常把师长们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己所达到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他们还能把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意见与自己的实际表现进行对照,从而认识自己。此时的青少年已经意识到人际关系。从初中低年级开始,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了明显的变化。“意气相投”的成分增多了,朋友们的聚会是最能使他们兴奋的事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显示自己的能力,倾吐自己内心的奥秘,来自伙伴的安慰与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初中学生与长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有时人们称之为“代沟”,尽管这种提法欠妥,却说明了初中生的心理是闭锁着的。青少年的闭锁心理与其独立意识形成有一定的关系,他们沉默寡言,想干就干,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有时甚至以“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自己闯天下为由离家出走,有时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隐蔽起来,以致产生孤独感,这一类学生有时往往通过日记形式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苦闷。

三、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各种心理障碍都是影响初中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认识上的偏异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感偏异将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任何意志消沉、独断、草率、冲动、任性和随心所欲都将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决定和执行。自私、自卑、怯懦、脆弱、虚伪等性格异常将影响学生性格的和谐。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也会有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重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这给广大初中学生的心理环境投下阴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应该有良好的校风、班风,家庭环境应该积极融洽,师生、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应该平等,这是保持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老师不能单抓学生的学习,体育老师不能只抓体育锻炼,应该从改善学生非智力素质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培养新世纪人才而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

四、老师、家长的关怀和教育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7

环境教育既能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就为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保障。近几年,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如何培养学生环保行为习惯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王红旗教授认为:“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注意将环境教育渗透其中。化学、生物、物理、语文、数学等学科中的知识与环境联系紧密,是学校教育贯彻落实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然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例如,学习化学课本中香烟烟气里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几百种有害物质时,教师投影一首小诗:“我愿用生命去交换,不要让烟雾窒息熟睡中的婴儿,不要夺走清新的空气,不要让烟雾成为孩子的玩具,请给他们阳光和青草的气息;不要用火焰灼烧你的肺,不要用毒剂涂抹你的神经,不要焚毁仅存的记忆,它曾经那么年轻又那么灵敏;啊,亲人不要在烟雾中向死亡奔跑,不要抛下爱你呼唤你的人,不要让孩子无声地哭泣;终止你手中曼延的烟碱吧!如果早知道这一天终将来临,我愿意用生命去交换你手中的香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对相敬如宾的夫妻,面临着失去彼此的巨大痛苦——丈夫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妻子看到丈夫遭受的痛苦折磨,心疼、无奈,她在这种凄惨、悲痛的心境下写了上述这首小诗。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2.在节日活动中丰富环保知识

节日是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开展环境教育的良好契机。我们结合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等纪念日,采用观看录像、开展讲座、展览图片等形式,围绕纪念日主题开展相应的环境教育和环保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我国的环境状况,警示他们保护环境。例如,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学生了解树木与气候的关系,乱砍乱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可以设计“地球是我家”的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海洋、河流、山脉、平原、城市等标志;在“地球母亲生病了”的活动中,组织学生讨论“地球母亲为什么会‘生病’”“人类该怎么办”等。通过层层深入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理解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3.在热点事件中增强环保意识

地球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类变得更加相互了解。地球虽然很大,但大洋彼岸发生的事件仿佛就在自家村落。教师要善于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环境事件和社会环境的热点问题,提高学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例如,2010年5月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爆炸导致原油泄漏,大风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此时正值墨西哥湾一年一度的鱼类产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这个脆弱的态系统最易遭受破坏的阶段,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热点事件具有重大环境教育意义,对学生成长与自然和谐相处能起到积极的影响。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环保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因此环境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除了有较强的环保意识,还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寻找、捕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比如一次美术课结束后,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就抓住这一现象开展“各种各样的纸”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认识到浪费纸是一种破坏环境的行为,节约用纸既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环保的基本要求。

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很多,我们主要选择了以下内容通过环境教育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少买不必要的衣服;采用节能方式洗衣服;减少粮食浪费;合理使用空调;合理使的用电风扇;合理采暖;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使用冰箱注意节能;合理使用电脑;合理使用电视机;合理用水;合理利用纸张;减少使用过度包装物;合理回收生活垃圾;积极参加全民植树。

配合以上内容在班级中开设“环保卫士”奖,使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逐渐懂得人与大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道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以前郊游活动时有的学生会乱扔纸盒、果皮、饮料瓶等,如今他们能自发带上垃圾袋,把纸盒、果皮、饮料瓶等收入袋中。公务员之家

5.在家校同步中放大环保效应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个别家访等途径,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活动。教师热诚邀请家长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并与家长一起讨论环保活动计划。使环境教育的范围从学生在校延伸到社会,认识到生活垃圾会污染空气,应尽量减少生活垃圾量,为环境减负,垃圾就要丢到垃圾筒里并将垃圾分类以利于回收,积极为孩子营造保护环境的氛围。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8

初中学校是中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校内管理工作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宏观性的指导,要求初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学校作为中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为中学生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证了初中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成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初中学校也开始对校内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断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中学生是初中学校提供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初中学校的教育价值,倡导“以人为本”是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思想。对于初中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便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初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我国初中学校学生管理有了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这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施提供了诸多帮助。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条件,以校内学生管理实况为基础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学习管理成效。我认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秩序方面。

教育部门宏观指导下,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各类文化课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专业学习条件。学科评估是初中学校教改里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科教育评估创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督促教师时刻反省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朝着文化课程创新教学方向发展。

(2)培养方面。

初中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初中学校要全面推广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3)校规方面。

班级管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机构共同提出的学科教改活动,安排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或学者从事课程的评估活动,以获得最为公正、专业、可靠的班级管理结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倡导了“人”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导学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初中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1.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新时期教育部对人才教育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地初中学校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着重解决学生在初中教育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难题,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异常心理状况,进而影响了其校园的正常生活。异常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心理上的异常状态,更对学校生活及学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初中学校必须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对策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9

一、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制度。将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作为初中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的主要手段。初中学生学业成绩,一是用来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并依据成绩对学科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二是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考试,未参加学业考试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三是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依据。实行初中学业考试后,不再组织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初中学业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要建立学业考试工作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考试组织、成绩管理的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学业考试成绩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采用等级和实际分数进行记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对学校、学生排队或排名。

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要建立和完善命题工作机制,落实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试题征集制度、命题与审题分离制度、阅卷质量过程监测制度、试题评价反馈制度等,确保试题质量。

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由学生在校期间各年度成绩和毕业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测试成绩组成,其他学科考试形式均为闭卷考试。“六三”学制学校生物、地理学科在学生初二学业完成后进行学业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在学生初三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五四”学制学校地理学科在学生初二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生物、历史学科在学生初三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学科在学生初四学业完成后进行考试。

学业考试考查科目为音乐,美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由县(市、区)教育局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二)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制度。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特长等8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作为评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主要内容。评价结果包括等级和综合评语两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评定时段,在初中最后一个学期依据学生每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等级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结果客观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综合评语由班主任在征求其他任课教师意见并汇总全班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将作为学生毕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评为D级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不得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报指标生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必须达到B级以上。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具体工作由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学校对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于每年5月初完成。各初中学校要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德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各地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评价办法向社会公示、公布,评价结果根据需要向学生公示。公示时间应在5天以上,公示无异议方可记录。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力求评价结果科学和公正。

(三)建立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档案。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综合评语以及初中阶段发展的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等内容。要严格限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如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结果等),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

(四)实施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止学生辍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既能横向分析学校现实的工作情况,又能纵向分析工作进展。要加大重点指标的评估权重,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办学行为。初中学校素质教育水平评估成绩,作为分配普通高中指标生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一)以学业考试取代升学考试,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依据录取新生。实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后,取消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中以学业考试成绩为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高中录取新生的限定条件。

(二)将普通高中半数以上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从2010年起,将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或省级规范化高中招生指标的60%(不含指标生)以上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各初中学校指标生的分配数额,根据该学校初中毕业生人数和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得分各占50%权重确定。

为充分发挥招生指标分配对初中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提倡对指标生录取不设限制性条件。对录取指标生设限的,应以不同批次最低录取标准条件为设限标准。初中学校要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按照多于招生指标的一定比例向普通高中推荐。招收指标生的高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初中选送指标生的质量做出评价,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将评价结果作为初中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此增加或削减初中学校的分配指标。

对在素质教育工作评价过程中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办学行为规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和引起严重后果的学校,要调减其指标生分配名额,直至完全取消其按照素质教育评价情况分配指标的资格,同时给予学校负责人以必要处分。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招生录取。除采用指标生审核录取外,也可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招生录取。一是统一招生录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在规定时间内,由高中学校根据初中毕业生报名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集中录取。二是推荐录取。初中学校可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推荐,至少两名教师写出推荐信,由高中学校通过调查、面试、综合能力测试等方式考核后,予以录取。三是特长录取。特长生录取的主要依据是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考核。对有特殊才能或潜能但无实证性材料的学生,高中学校应提供考生展示特殊才能的条件,并建立相应的组织对考生的特殊才能进行评定。四是划片招生录取。鼓励高中教育资源和普职比例相对均衡、高中段教育普及率高的地方,在认真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区域内划片招生办法,合理划分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服务片区,促进生源平衡,搭建竞争平台,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五是注册录取。部分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可采取注册招生的方式,由初中毕业学生持成长档案,在规定时间内到校报名,由学校根据学生成长档案决定是否录取。

(四)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自主权。对办学水平高、有特色、在当地能起示范作用的优质高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扩大其招生自主权,在学校招生计划中安排一定比例,由学校自主招生。取得招生自主权的学校,要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方案,报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优质高中自主招生的比例,应不低于招生计划的5%、不高于招生计划的30%。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和完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本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工作。要建立完善公示、诚信、监督监控、复查复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维护公平竞争。

(二)严肃招生纪律。对在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等级评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过程中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涉及学校的,在评先评优、年终考核、考点设置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是“规范化学校”的取消其称号,是初中学校的减少或取消其指标生分配数额,并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涉及教师的,取消其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和参与学生评价工作资格,不得作为推荐生的推荐教师。

初中学生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当前社会形势繁琐,一些不好的社会言行和风气对中学生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尤其初中学生正处于对外界花花世界充满好奇和强烈求知欲的生长时期,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1]。班主任老师日常和学生联系是最多的,对中学生心理与性格的了解相对全面些。所以,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对于中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生活学习过程中,起着积极健康的引领作用。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难

1.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初中学生年龄特征从儿童走向少年,其独立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当前的中学生由于从小接收到较多的外界信息,通常具有强烈的平等意识和独立感,并有很强的自尊和个性。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产生批判性思维。如果班主任继续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学生们,这将很容易使中学生们造成抵触情绪,对老师、对学校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心理上半封闭,行为上叛逆的现象,需要班主任转变管理对策。2.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征。优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身体、心理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效,培育他们的优良品德。然而,初中学生社交和生活的区域相对较小,人和人交往主要是和家里亲人、同窗、社会上的朋友、教过自己的老师等交往。当前初中学生部分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就被宠坏了,他们的父母在家里把他们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因此,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对待父母还是他人,他们都不可能主动容忍和尊重对方。可能由于生活中的一点琐事或相互之间的一些言差语错,相互之间就可能发生较大的冲突,也可能产生仇恨,这具是现在初中学生实际的生活体现。3.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高中班主任和中学班主任相比,初中学生的班级管理相对更加复杂。中学生处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期,需要班主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快从小学生思维转变为中学生思维,为初中系统教育奠定基础。而且多数学校从中学开始寄宿,中学班主任需要安抚好学生们的思家心理,还要做好学生之间的管理工作防止出现矛盾冲突。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学生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及必要性

1.以人为本理念内涵。“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关键是以人为核心和主体,要把这一理念运用到初中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位置,所有管理方法都要围绕学生们来进行[2]。我们需要激发中学生们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很好地开发,因此完成培育初中学生的个性,健全人格的目标。把人作为主体的管理思想,应该科学制定符合具体初中学生班级的管理规则,所有班级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们来进行,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2.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意义。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常常被忽视掉。可是,要把人作为根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应用到中学生班级管理中,就可以在充分开发学生们内在潜能、培育他们创新理念的基础上,联系其自身的需求,选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开展有序的班级管理。管理方式的选择要以中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养成自主约束、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综合素质的培育,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少年。3.以人为本理念在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很多中学生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意学习,不适应集体生活,不想在班级待着。根据中学生的这些行为和年龄特点,若班主任对学生管理方式不能在其年龄特征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学生管理,很容易导致中学生们产生满腹牢骚,造成学习、生活不积极,甚至讨厌上学。为解决这些弊端,在中学班级管理中运用“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方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中学生整体素质、把学生管理做到位的有效途径[3]。此外,因此,它不仅增加了管理中学生的难度,又不能培育出符合现在社会需要的劳动人才。因此,班主任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改变传统僵硬的管理模式,使班级管理的工作在民主、愉悦、平等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们获得综合的发展。

三.以人为本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在中学时期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对学生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工作,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高中生们比较,初中学生有自己的特殊性。尽管初中学生的年龄不大,低年级的可能表述能力也不够好,然而学生们的个性非常鲜明,且对外界信息没有筛选能力。因此,初中学生班主任工作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和学生们多交流沟通思想,班主任只有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对中学生们的日常管理过程中。真正了解中学生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位置,真正尊重中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引导中学生们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师生之间应该平等交流,教师在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的时候,应该和学生变成亲密朋友,班主任管理应该给学生们个体发展给予更多的服务,营造把学生发展当做中心管理、教育、服务的氛围。学校应该关注自身的角色变化,由管理者变成学生的向导与服务提供者。关注初中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达到更大的发展。此外,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时候,不能忽略模范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教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平时生活与学习有无形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做好模范事例的采集与解释工作,让这类模范的行为可以引起学生的反响。2.对初中学生实施理想教育。理想是一种不同凡响的力量,现实里一个人如果未有远大的理想,那他是非常可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应该积极融入到学生们的课堂教育里。在不一样课程的课堂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逐步增进对学生们的指导,强调每个人的远大理想、幸福与愉悦都在于中学生们日常的努力中,并告诉他们,在人生中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努力实现远大的理想。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励志讲话中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他说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一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一是大家看不起眼的蜗牛。前者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翅膀飞到上面的。后者经历了种种磨难,花了很长时间才爬到上面的。自身优势是爸妈给的,我们不能掌控,而我们能够通过后天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理想,即是仅仅是一只蜗牛,也不应该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中学生们必须记住,远大理想的达到不能光靠想象,而应该踏踏实实的付出汗水。此外,需要激励学生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应该坚持不懈。学生们在构建了一个远大理想后,必须坚持实现自我的理想。比如,五代著名的老虎画家历归真,他很小的时候就爱好绘画,特别是画老虎。然而,因为他从未见到过真实的老虎,他常常将老虎描绘成一只生病的猫,因此,他决定去大山深处,去看看真实存在的老虎,他历经了种种磨难,在当地猎户的协助下,他最终看到了真实存在的老虎,经过许多的素描和临摹,他的老虎绘画技术有了质的飞越,他画的老虎像极真实存在的老虎,几乎可以和真实一样。从那之后,他的大半辈子都在游览很多著名的山川,观赏大量的鸟类和动物,最终成著名的绘画名师。3.针对性管理问题行为学生。初中学生不好言行养成的因素是不相同的,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一步调查他们详细的家庭情况及成长氛围,和家长多加交流,从而找出根源,因材施教,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4]。以一个学生的言行改变作典型,研究了具体教育的方法:刘晨是我原来的学生,不爱学习,没有纪律观念,上课不听任课老师的话,作业经常不做,老师要求的严了才应付一次。和家长联系才知道,他是独生子,他的家人、亲戚朋友纵容他,在学习与心理素质上没有给他很好的指导。了解了他的情况后,使用了以下的做法:(1)不断与他的家长联系和交换信息,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他的家长,让他们放弃不合实际的期盼,与老师合作发现他的爱好和闪光点,大力鼓励他,逐步培养他的自信心。(2)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和刘晨进行了全面的心灵沟通,说出我的体会,指出了不遵守纪律的弊端,分析了认真学习优点和缺点。引导他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在正确的轨道上学习。到学期末结束时,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言行举止还有不足,而他已有了很大改观。4.积极沟通实施家校共育。班主老师要增进和学生家长交流和联系。笔者所担任的是毕业班的班主任,更需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一是,通过和父母及时联系,对了解中学生在家里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倾向是有帮助的,由于初中学生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家庭与学校。二是,经常和学生父母沟通和联系可以帮助班主任老师教育孩子的时候做出正确选择及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达到学校与家庭,老师与父母一起教育学生的目标。

总之,一个合格的班主任老师不仅仅只是进行耐心的说教,还需要顺应社会潮流的发展趋势,提升自我的知识能力,并采取逐步的学习,提高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作为初中班主任,需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为祖国培养年青一代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谭忠合.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66-67.

[2]周俊霞.探究班主任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对立问题[J].华夏教师,2018,5:323-324.

[3]钟杰均.浅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J].名师在线,2019,84(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