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8-25 17:14:10

初中生物技术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1

一、课堂提问的要求

1.自主学习与主动发问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身份,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以此提高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苏科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身边的生物有哪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简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主动提问.

2.以学生的水平为前提

以往,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都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中的内容,其次需要结合实际例子为学生讲述本章节内容,最后需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提出尚未理解的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与启发性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需要注重科学性与启发性,既要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提问,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设计.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也要加入一些新的知识,而启发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将科学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需要避免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有层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中联想到下一个问题.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教师在讲授此章节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术?”,当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再提出问题“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哪些生产地方?”.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在紧扣章节内容的同时,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生物知识,也能达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问题的难度和针对性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第二个原则,问题设计的难度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不仅要有区别的设计问题,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要使用高层次、发散性、加工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提出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如何健康地生活?健康地生活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你周围有谁不健康地生活吗?”,这些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容易思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能够引发他们对其他问题的思考,如“不健康生活会怎么样?”“威胁我们健康的疾病有哪些?”,既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也能时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更加有效.

3.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苏科版生物教材在编写前,通常会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也应将教材内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在平时有看到过动物运动吗?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等,学生就会回答教师“有看到过、在动物园看到过,狗会跑、猴子会爬树等”,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如“那你们知道动物运动的形式有哪些吗?”,这样一来,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也能体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提问要明确

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问题内容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提问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和深入了解,结合教材设计问题,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一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另外,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而生物课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或是将这些专业用语转换成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词语,才能使学生更快知道教师提出问题的意义所在.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章节《珍爱生命》第二节《拒绝》中有着大量复杂且绕口的名称,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认识的样子,其次为学生讲述几种常见的即可,最后利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

2.叫答技巧

叫答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最常使用的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思考后主动回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二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根据这两种情况,教师在叫答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叫答技巧,例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的行为》一章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动物有哪些行为?”,由于正确答案就在教材中,因此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回答,而问题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选择平时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回答.总之,教师在叫答时,不能总是挑选经常举手或是问题回答质量较高的学生,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才能实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2

一、课堂提问的要求

1.自主学习与主动发问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身份,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多提问,以此提高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苏科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身边的生物有哪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简述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主动提问.

2.以学生的水平为前提

以往,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都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使提出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章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需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中的内容,其次需要结合实际例子为学生讲述本章节内容,最后需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提出尚未理解的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与启发性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需要注重科学性与启发性,既要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提问,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设计.科学性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也要加入一些新的知识,而启发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要将科学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教师需要避免提出只有一种答案的问题,要提出有层次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思考中联想到下一个问题.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十三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教师在讲授此章节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术?”,当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再提出问题“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哪些生产地方?”.这种类型的问题,能够在紧扣章节内容的同时,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生物知识,也能达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2.问题的难度和针对性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第二个原则,问题设计的难度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不仅要有区别的设计问题,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要使用高层次、发散性、加工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健康地生活》,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其次提出适合学生、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如何健康地生活?健康地生活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你周围有谁不健康地生活吗?”,这些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容易思考,而对于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来说,这些问题能够引发他们对其他问题的思考,如“不健康生活会怎么样?”“威胁我们健康的疾病有哪些?”,既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也能时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更加有效.

3.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苏科版生物教材在编写前,通常会对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生活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也应将教材内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进行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提问,如“同学们,你们在平时有看到过动物运动吗?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等,学生就会回答教师“有看到过、在动物园看到过,狗会跑、猴子会爬树等”,等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引出下一章节的内容,如“那你们知道动物运动的形式有哪些吗?”,这样一来,既结合了学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也能体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三、初中生物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1.提问要明确

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普遍存在问题内容不明确、没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提问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熟悉和深入了解,结合教材设计问题,并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一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太多,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另外,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强,而生物课程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专业术语,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专业术语,或是将这些专业用语转换成简单、学生容易理解的词语,才能使学生更快知道教师提出问题的意义所在.例如:苏科版初中二年级下册最后一个章节《珍爱生命》第二节《拒绝》中有着大量复杂且绕口的名称,教师在讲授这一章节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认识的样子,其次为学生讲述几种常见的即可,最后利用实际例子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

2.叫答技巧

叫答作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师最常使用的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思考后主动回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二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指定学生回答.根据这两种情况,教师在叫答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叫答技巧,例如:教师在讲授《动物的行为》一章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动物有哪些行为?”,由于正确答案就在教材中,因此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回答,而问题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选择平时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回答.总之,教师在叫答时,不能总是挑选经常举手或是问题回答质量较高的学生,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才能实现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外拓展实验;策略

生物并未被列入中考应试科目之中,所以大多数初中学校并未安排充裕的生物教学课时,生物实验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按时、按量完成生物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实验教学任务。另外,初中生学习生物的本质目的并非只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学习目的是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而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开发生物课外拓展实验。下面,笔者从依托教材、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联系社会热点三个层面,讨论开发生物课外拓展实验的具体做法。

一、依托教材

生物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教学资料,是传播生物课程的主要载体之一。初中生物教师所开设的课外拓展实验也应依托教材内容,以便巩固初中生的课堂所学。另外,由于部分初中学校所购置的实验器材、设备等不足,无法做到“人手一套实验设备”,许多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学习,而这就阻碍了“大众教育”的进程;再加上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让初中生展开全面的生物探究,限制了初中生生物素养的健康发展。因此,依托教材,是开展生物课外拓展实验的基本方式。在“单细胞生物”一课中,笔者以草履虫为例,为学生讲述了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多媒体展示了草履虫的生活环境,介绍了草履虫的生物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出草履虫所依赖的生物环境。在课外拓展实验中,笔者鼓励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利用显微镜观察这些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感兴趣的学生还可通过养殖单细胞生物,或者到单细胞生物培育中心观察这些生物的生存与繁衍方式。如此一来,便可完成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生物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各类生物现象,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都会影响着生物种类、各个生物的生活方式,而开展课外拓展实验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资源,组织初中生就本地的特色生物展开实验调查,以便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物学习观念。以乡土资源来构建特色化生物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还会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大自然、家乡的热爱之情[1]。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课中,笔者鼓励学生到本地的植物园、动物园观察自己周围的生物,向饲养员询问这些生物的特征,然后就这些生物进行种群分类。由于本轮拓展实验的任务量较大,单凭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因此,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生物种类,比如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水生动物、各类绿植等,观察这些生物种群的生命特征。学生还需要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习性,了解这些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本轮实践活动结束之后,部分学生对动植物产生了养殖兴趣,许多学生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购入了一些植物或者宠物。面对这些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写下“生物观察日记”,记录这些生物每天的成长变化,而这则可以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三、联系社会热点

任何科学的发展都需做到与时俱进,生物也不例外。当今社会,许多生物学家就人类关注的生存、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科技发明也以“爆炸式”速度不断增加。在课外拓展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利用生物领域的前沿技术,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如此,随着初中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生物知识,他们也必将产生“自我发明”的愿望,教师也应正视这一心理需求,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学习,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课中,笔者鼓励初中生菌物界、生物的遗传、生态学等多种现代生物学科技进行调查分析,利用网络视频、科技官网信息浏览以及实地观摩等多种方式来探究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就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科技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学校实验室、周围生物资源开展拓展实验。就如有一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科技发明都需要使用生物传感器,于是便在课外拓展实验中就传感器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技巧进行了全面调查,学习了生物传感器的装置、功能、应用范围、装置结构以及发展前景等知识。为了支持学生的拓展学习,笔者联系其他生物教师,专门开设了“生物传感器”校本课程。

总而言之,生物以实验为基础,教师应多突破时空限制,以课外拓展实验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让初中生在丰富多彩的生物实验中发展自己的生物能力,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进而综合提升他们的生物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方田根.初中生物课外实验和实习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4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更真实的情景

从本质上说,情景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某种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分析、领悟和感受,在获得认知的同时获得珍贵的体验。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基础在于情景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恰好有力支撑了情景教学的开展。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当代初中生生活经验的欠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也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情景或形象。此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更加真实的情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展示泡菜的制作过程,也可以给学生展示酸奶发酵的过程。这些源于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体验,以此提高情景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体验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中进行学习和提高。例如,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或者《人与自然》等节目。这类节目具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更加生动地讲述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学生不但能够看到直观立体的图像,还能在更专业科学的讲述中进入更生动的情景中。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生物教学提高实用性农业

日前,农民还是进行着比较落后的种植、养殖方法,使得原本可以提高的农作物、家禽家畜的产量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就是缺少生产技术。目前县级职业高中、中专等实用型学校开设的专业几乎没有一个专业是种植、养殖类的,全都是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并且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时只顾升学,没有挖掘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潜力。这样就决定了农业生产型人员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奇缺。因此乡镇初中生物学教学时,加强生物学的实用性教学就尤为重要。

一、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是前提

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普遍是按生物课标进行教学,按升学目标教学。近几年来,笔者经常到乡镇中学调研,就初中生物课教学,对生物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生物课外实习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农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参观等活动进行调查。没有一所学校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上述活动。所调查的学校没有成立课外实习小组、兴趣小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仅次于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它将成为下个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物技术将为未来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希望,生物技术将在环境治理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合格的生物学教师要有渊博的生物专业知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经常吸收各种科研信息,提高理论水平。除了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基本的应用性技能,了解农村栽培、种植、养殖的主要生物种类,掌握科学的栽培、养殖及管理的方法,全面了解当地的农村和农业的实际情况。

二、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实践生物课程中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中的知识内容,只要认真挖掘其隐藏的知识,完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如以下内容都能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学习“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时,教师应加强氮、磷、钾等大量无机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缺少产生的危害,过多时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如叶用类植物应多施氮肥,尽量少施磷、钾肥;块茎类植物,如藕、土豆、红苕等,应在中后期多施以钾为主的无机盐肥料,这样可提高产量30%-40%;油菜在开花期喷施含锌的无机盐,可防治花而不实,提高产量10%;柑橘增施含铁的无机盐,可防治花叶病。在对学生进行“植物开花传粉”一节的教学时,应尽量进行实用性教学,传粉是植物形成种子的必备条件。需要获得果实和种子的农作物,如瓜果蔬菜,传粉不足就无法受精,就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如水稻小麦,成熟时有很多空壳,就是传粉不足;桃子、梨子、南瓜等开花多,但就是果实少或没有,就是传粉不足。特别是单性花的植物传粉不足,更加严重影响产量。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得出,通过人工传粉,梨子、桃子、南瓜、西瓜可以提高20%-50%的产量。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传粉的意义,人工辅助传粉的作用等方面重点教学,使学生能更多的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为农业生产服务。

教师在从事“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一章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在嫁接的意义和技术方面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嫁接能提高植物的产量,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如黄瓜接到南瓜上,增强黄瓜抗病、抗旱能力,从而产量可提高50%以上。此外嫁接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嫁接技术的传授。

三、提高生物教学的实用性,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生物学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应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公务员之家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学思维;知识体系;生成性资源;模型

现阶段国家之间的实力比拼很大程度上都是科技实力的比拼,而生物技术则是科技实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研究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要想使我国在生物研究方面的优势能够得以继续保持,我们必须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起来,加大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生物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的教学也会给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看法带来十分长远的影响,因此,在这一阶段做好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工作就十分有必要。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初中生物课程在中考中的分值占比普遍较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教师以及学生都缺乏对于学习生物课程的重视。这一点从初中阶段的课时安排中就能看出来。学校给初中生物课程分配的课时往往较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而学生针对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也非常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充满热情,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下降[1]。而学校对于生物课程教学的不重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投入相对不足,生物教学缺乏实验器具以及实验场地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生物学习的效果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以往教师多习惯于采用填鸭式的方式组织教学,这也使得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背书课,进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难以真正达成,使得教学背离了国家设置生物课程的初衷。而从生物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讲,其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为了使这一目标能够真正得以有效达成,初中生物教师就需要主动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化,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带来的束缚,也是导致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更没有接触过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在最初接触实验的阶段大多会感到新鲜,但是学校组织生物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很多学校都不会为实验教学设置过多课时,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为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加深入的把握。而要想真正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阶段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要对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有充分把握,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教学目标[2]。通过在学案中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同时在课堂上引入与本节课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铺垫,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讨,为学生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图。从现阶段的初中生物知识安排来进行分析,从知识难度的角度来讲,其主要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伴随着学生知识学习的逐渐深入,知识的难度也在持续提升。而各部分的知识表面上相互独立,实则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备课阶段也需要对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仔细分析,通过知识框架的有效建立,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过程中主动联系之前学习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考量,为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结合上一课时的关键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拓展应用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和温习之前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正确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得到充分激活和调动。接下来,教师就可以依托生物新旧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为学生揭示新课程的探究内容和要素,鼓励学生衔接旧知识开展新课程探索式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的变化规律以及生物知识点之间的紧密性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对新旧生物知识的衔接学习,助推学生生物知识技能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初步培育初中生的科学思维以及温故知新意识。

(二)借助科学发展史,对科学发展历程进行模拟

从生物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光合作用的发现、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还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如今生物学科整体的发展,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发展[3]。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对学生的生物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则需要合理应用生物科学发展史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地模拟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初中生物教师要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生物学知识的背景信息,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科学家研究的环境之中,促使学生能够从思想的高度去对科学家探索感知生物规律的历程进行感悟以及模拟,使学生能够对于科学的本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思路,对科学家治学过程中的严谨科学精神有更加深刻的领悟,同时要使学生能够受到科学家献身科学以及服务社会高尚品格的感染,进而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初中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真正得以有效体现。除此之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将生物科学史整理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材料,而且生物科学史中蕴藏大量生物学家发现生命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资料。这些科学史资料是引领学生开展高效生物探究学习的路线图。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有的放矢地选取生物科学史资料,将这些资料转化制作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依据或是素材。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生物科学家的代表性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把这些代表性探究实验作为实验课题,开展自主化、合作化的生物实验操作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吸纳生物科学家的心血和智慧,依托于经典生物实验探究案例材料,通过手动操作和实验现象观察,尝试领悟生物科学的本质,习得科学有利的生物探究方式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以及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史的研习和了解兴趣。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发展史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亲身感悟科学发展的历程,才能对于科学发展的实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而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同时也适用于其他所有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教师需要重点加以关注。

(三)借助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完善

对于一节优质课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必不可少。相比于教师来说,学生思维的发散度以及灵活度往往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列举的事例给予更高的关注,从而高质量地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对自身的思维进程进行持续不断的完善。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在教师结束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后,学生经常会提出自己的异议,而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要能够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身在思维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之处,同时带领学生寻找思维出现偏差的原因,促使学生的思维进程得到不断完善。通过合理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初中生物教师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来对生物概念进行考量。而学生不断完善自身思维进程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身科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而这也是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重要应用价值。除此之外,教师在利用生物教学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过程中,还应该将生成性资源中的错误问题作为开发重点。如对于某个生物模型的构建和认知出现错误问题,学生并不能自主地找出错误产生的根源,这时教师就可以先鼓励学生阐述自身对生物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找出错误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针对错误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开展精讲和补讲。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对出现错误的知识内容再梳理一遍,使学生对错误问题产生更加深刻、清晰的认识。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自主纠错、改错、规避错误的能力,也能消除学生的生物知识死角,锻炼学生自主构建和认知生物模型的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进程,高效培养学生审查错误、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探究态度。

(四)通过模型建构,使学生能够对生物学概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如果教师单纯带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生物学概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帮助学生应试的教学目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了解也很难做到深入。由于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普遍比较抽象,加之知识点相对繁杂,学生的记忆难度相对较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则需要能够通过生物模型建构的方式,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强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相关知识的记忆以及了解。建构生物模型能够使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结构以及相关生物概念的功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在总结和归纳生物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更好地解释以及分析自身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态现象。针对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识点之间建立纵向以及横向的联系,促使学生在遇到生物问题的时候能够对于自身学习到的生物原理进行综合运用,用科学的生物思维更好地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广泛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建构生物模型时,可以巧借思维导图的信息梳理和思维建构功能,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为学生编制设计图文结合以及引入短视频材料的思维导图课件,通过直观化、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模型缓解学生建构生物模型的抽象思维压力,初步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兴趣以及科学思维。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思维导图和建构出的生物模型,对生物课程要点展开科学论证,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合作讨论等路径帮助学生精准探知自然生物的变化规律,使学生懂得事实需要信源、观点需要论证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模型建构素养以及科学思维。

(五)通过活动研究,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深化

在实际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初中生物教师也需要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思维内涵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品质以及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则需要加大对于细节问题的关注,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试剂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都需要做好引导,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实验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进而不断地排除实验中的干扰因素,调整实验方案,不断促进自身科学思维的深化。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实验细节进行优化和调整,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因此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也要充分体现其趣味性的特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要避免单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而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为学生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芳.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J].教师博览,2021(3):62.

[2]蔡毅敏.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6):286.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7

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生物教学中对物质形态、结构的表现,是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授课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一味地将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仅仅运用简单的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手段,无法周全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并且缺少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然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生物的演化和发展进行动态展示。例如在学习“花粉的传播方式”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花粉在微观视角下的形态,让学生明白花粉分为自花传粉与异花传粉两种方式。通过显示花粉放大后的图片,学生可以观察到花粉具有粉粒较大、外壁粗糙、富有粘性等特点。传粉是植物有性生殖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花粉是怎样借助风、昆虫来实现异花传粉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生物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只有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探索欲与好奇心,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初中生物课程的魅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出细胞是如何分裂并且产生新细胞的,医学中的癌细胞又是怎样在人体内扩散的,动物或者植物体内的细胞又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性地记住相关知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同于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本、图片活动动画的同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此外,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许多植物、海洋生物都只能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实现和还原。

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生物世界丰富而广阔,而生物教学的教材内容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隅,想要领略生物世界的神奇奥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还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的未来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存在“讲少了不够用,讲多了记不住”的现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最新的资料与信息,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可以利用大量的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有声读物为保障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提供服务,对于一些珍稀植物或者灭绝的物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和了解。例如在学习企鹅、北极熊时,由于学生不可能亲临极地去进行考察,因此必须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北极熊、企鹅的生存环境、形态以及繁育等,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教学整合;综合素质;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由此,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种新型的课程形式走进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视野。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以身边的生物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和自主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的意识。为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是当前生物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生物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拓展与延伸生物教学内容。初中生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效拓展与延伸了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克服了传统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比如,在学习完“花朵的构成”一课内容后,我开展“校园常见植物的观赏与鉴别”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不同花朵的结构,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了花朵以及不同植物的构成。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2.有利于提高生物学科教学效果。生物课程中的许多探究实验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往往无法完成。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生物实验探究。比如,在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无性繁殖”这部分内容后,由于植物的种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过程,我开展了“花卉蔬菜无土栽培”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豌豆、黑豆、玉米和小麦的播种,并观察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及结果,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使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扦插、嫁接等无性繁殖技术,见证植物的生长,分享收获的喜悦。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爱心。而且观察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和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并了解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阳光、温度及水等非生物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产生的不同影响,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生物学科教学效果。3.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探究,并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明确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开展“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我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研究制订活动方案,并选择考察地点,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有哪些影响,设计研究调查表,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调查情况。教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起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现状的关注,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在自主探究、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团结协作,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初中生物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践

1.利用生物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整个生命世界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基础自然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浅谈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庄伟星性和实践性,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且学习途径非常广泛,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积累生物学科知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并形成探究与创新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比如,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课内容时,学生了解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不同物质中所含有的不同营养成分。为此,教师可以开展“我是小厨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给父母做一天的膳食。学生首先需要搜集资料,制作膳食宝塔模型和绿色食品表格,设计健康食谱,比如,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早上的精力,从饮食结构来看,早餐最好以奶制品、蛋类和谷类为主,因此,早餐可以选择面包+鸡蛋+豆浆(或牛奶)。教师利用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走进日常生活,利用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改正学生挑食的坏毛病,感受父母做饭的辛苦,学会感恩。2.科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1)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在初中生物中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学习。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物认知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为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必须制订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促进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植物相关知识点时,针对初一学生可以开展植物观赏等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校园植物、参观博物馆、给校园植物制作名片、制作植物叶片粘贴画等,而针对初二、初三的学生可以开展“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因素探究”“植物种子萌发土壤湿度探究”“种子萌发土壤酸碱度控制探究”等探究活动。(2)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延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此,实践活动的组织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白色污染物”一课内容时,有的生物兴趣小组就立刻进行了“白色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对造成白色污染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又如,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一课内容时,学生开展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降尘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探究烟草浸出液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了环境保护、提高空气质量的意识。(3)与地区季节时令相符生物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动植物,而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依照季节时令进行安排,这样才能促进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参观蔬菜大棚”这一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冬天,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大棚内外蔬菜生长状态的差异,从而了解大棚的重要作用。又如,“校园常见植物的观赏与鉴别”这一活动一般在春夏季开展,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观察植物,包括完整的树叶、花朵及果实,而在秋冬季节就很难观赏到植物的这些状态。3.创新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之所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丰富多彩。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制作类、探究类、调查类、种植类等丰富的生物实践活动,比如,制作蚯蚓、蝴蝶、蜻蜓等标本,设计制作生态瓶,制作植物粘贴画,编辑制作青春期教育的手抄报等,将知识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展探究不同牙膏对口腔细菌的抑制作用、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等探究类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进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调查并观察植物种子传播特殊途径、调查家乡生物资料及多样性保护等调查类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态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能够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使生物教学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教室内,让学生可以自主探究、自由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让生物教学生活化,让学生走进生活,并学会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价值,进而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进一步推动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琨.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合[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

[2]吴琼.七年级生物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案例开发与实施[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引入式教学;效率提高

引入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生物教师以引导为主要教学理念,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需要生物教师采用多重教学手段引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教学是教师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生物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对生物的探索兴趣及对大自然的喜欢程度,进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学生掌握生物细胞构成、食物链特点等方面专项知识的效率。

一、引入式教学对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性

采用引入式教学并不是将生物科目的知识点、相关知识系统地引入课堂,而是将多元化教学、实践教学、疑难解答教学等多种途径全部引入生物教学课堂中,针对生物知识的多样性特点,采用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应该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引入式教学理念的特出,对生物课堂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其实质是引入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论是“互动”式教学的教师了解学生动态及生物知识点掌握情况,还是语文、地理等学科的有机融入,都是引入式教学下生物知识点丰富的有效途径。基于反推理论下的教学理念革新,多重引入式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选择[1]。

二、生物教学课堂中采用引入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巧用诗词、成语,发挥引入式教学的兴趣提升作用。将语文知识内蕴含生物演变的诗词、成语引入生物教学课堂,是发挥引入式教学兴趣提升作用的基础条件。例如徐州丰县粱寨初中,其生物教师在对植物的细胞构成进行讲解时,引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等词语,对植物的繁殖及繁殖过程中的细胞变化进行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辅助下,课堂学习氛围被优化,部分学生甚至会主动研究其他诗词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学生的综合知识及生物知识掌握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2]。

(二)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引入式教学的参与性。在大自然中的各类生物链教学中,粱寨初中生物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生物知识教学,例如鹰吃蛇、蛇吃鼠、鼠吃植物的食物链知识教学,教师预先准备部分简单的面具等道具,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虽然传统的“在位置上做好,认真听讲”理论被打破,但是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基于学生的“好动”特性,角色扮演是初中学生了解并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的可行性选择。引入式教学理念下的生物实践活动,是利用生物“小品”的形式,将生物中的细胞构成、生态圈、自然环境等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学生可以在参与中了解知识点的原理及特点[3]。

(三)巧设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索思维。首先,在诗词引导、角色互动的基础上,粱寨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入式教学理念下融入巧设问题环节,以此引发学生的探索思维。例如诗词举例教学结束后,学生的好奇会自发地提出某些诗词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内容,教师不会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知识引导及反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其问题中的关键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知识面都得到相应的拓宽。其次,在角色扮演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将每个“角色”串联起来。例如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鹰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选择什么补充营养?”,扮演鹰角色的学生就会自发地思考,而且会对已有的几位角色扮演学生进行思考,在提高学生知识探索及拓宽思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食物链中的知识点及特色。

(四)引入式教学理念下,促使教学方式、内容灵活多变。基于引入式教学理念的融入,生物知识的抽象及自然定律等知识,通过多重教学手段的引入,都可以对课堂教学效率及学习效率起到促进的作用。例如生物教师在对某一动物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延伸内容,以此丰富生物课堂,在多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提高。引入式教学理念是促使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多样化转变,以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推进教学工作的快速开展。在提高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及教学效率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对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所以,本文通过蕴含生物学的诗词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其次利用角色扮演及疑难解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为教学的生物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再次引入式教学是利用中国的诗词文化、学生的“互动”心性及学生难点自发探索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对生物教学及生物课堂活跃性的角度分析,以“活性”互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是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内容充实、方式灵活转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参与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其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

作者:张成果 单位:丰县梁寨镇梁寨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代玉杰.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129.

初中生物技术范文篇10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发展,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教育者必须重视对生物的教学,要从初级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从中找到保持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并发展其创新生物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生物领域的新型创新人才。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根据生物课堂教学调查可以发现,导致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第一,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不全面,当每次考试都失败之后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信心,继而对生物学习产生抗拒的心理,产生自卑的心理,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便归到学困生行列。第二,生物老师和学生对于学困生缺乏关心。学生如果出现生物成绩差的现象,老师便会严厉的批评学生,这便使其他的学生远离这些学生,久而久之,这些学困生会更加的自卑和封闭,对老师的生物教学产生厌恶,对于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表现出抵抗的情绪。虽然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不同,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相差不会太大,所以,这些学困生也不是一开始就不会学习,而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没有及时和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日积月累,便会出现初中生物的学困生。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意义

1.有利于素质教学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初中生物是一门以自然发现为基础的科目,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便会找到生物的奥妙之处。现今,我国初中生占有的人数比例较大,这对我国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减少学困生的数量,让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同时,要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而学习其他的科目,这样便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我国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有效减少退学的学生,增加人才量。初中生物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和自然变化有很大的关联,初中生处于对外界和自身探究的阶段,可以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认识自己和自然。而学困生正相反,他们没有学习生物的兴趣,对外界事物没有感知的能力,便会出现抵抗、焦虑等情绪,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退学的念头。所以,老师必须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窘境,有效的减少退学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加人数的数量。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转化学困生的方略

1.增加与学困生的交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困生长期处于被忽略和讽嘲的环境之中,心理存在极度的自卑,在于他人相处中便会呈现出紧张、退却的状态,这样持续下去,他们便会形成我自己就是笨的想法。所以,生物老师要多和学困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生物的态度和想法,使他们意识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之处,进而不断的取得进步。生物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可以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进行。生活方面,老师要转变对学困生的态度,当他们生活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引导优等生和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平等对待;在学习上,老师可以对学困生采取提前指导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积极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在课后,及时解决学困生提出的质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鼓励他们从小的进步向大的成就发展。

2.创新出新的生物教学形式,形成特色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形式,使之形成特有的教学形式。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困生的学习兴致,使他们体会到探究生物知识的乐趣,进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到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时,老师可以先留几分钟让学生进行预习,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行观察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之后带入到课堂中和大家展示和分享,老师也可以在学校提供的生物教学资源中寻找较为经典的植物,亦或者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搜索图片。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寻找答案这一系列的行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体会到了学习生物的奇妙,继而喜欢上生物。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小憩一下,在这五到十分钟,老师可以开展一个与生物相关的接龙游戏,既可以使学生疲惫得到缓解,也可以使学生增加了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这样便可以使学困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融入到教学和游戏的参与中,进而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使生物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达到了学困生的转化。

四、总结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会存在的学困生现象,只要老师善于分析产生的原因,便可以找出转化学困生的对策,同时要多进行创新教学,使学困生得到转化后可以保持学习的热情,达到有效的教学。

作者:邹金洪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晓龙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尹娟.如何解决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理科考试研究,2014(18).

[2]魏学江.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成效[J].学周刊,2014(22).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物科技也快速的发展起来,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使生物科技在教育中的作用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初中生物是学生初次接触生物的开端,所以这个阶段是培养初中生对于生物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对于学生掌握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也是最关键时期,所以初中阶段的教学必须注重生物学科的学习。在新课改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学的目标、观念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使教学更好的发展,还给老师的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针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之后确实有提高一些,但是现在教学中仍然有不可忽略的问题,阻碍着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因此,笔者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索。

一、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对初中生物课程重视度不足,设备条件差由于初中生物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小,大部分学校和老师对生物课程教学存在严重的重视度不足的现象,安排的生物课程时间很少,这样便会让学生有意识的不重视生物的学习。如果初中生从心里开始抵触生物的学习,便会使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更无法让学生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另外,生物学科的主要特征便是具有实验性,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学校都不重视生物的教学,便使学校的生物实验设备条件很差,实验设备不全,导致老师在教学中无法将实验教学融入其中,便逐渐使学生失去学习生物课程的意识。

2.教学方式传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受之前传统教学的影响,现在许多老师还是无法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已经不再符合现在教育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老师以考试为核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本来生动的生物课程变成了背书课,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使生物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运用能力。

3.没有正确引导生物的实验教学,使生物实验犹如不存在对于刚学习生物知识的学生来说,生物实验课是学生对未知区域的探究,充满着新鲜感。所以,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课会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但是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喜爱只停留在了表层,老师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生物知识,这样便偏离了实验教学的目的,使生物实验犹如不存在。

二、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提出的建议

1.要充分的重视生物教学,完善设备条件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畜牧业、食品等领域都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科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强化生物课程的教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生物老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对生物的教学,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进而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为生物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学校必须增加先进的生物设备,给实验教学提供坚强的后盾,进而通过实验设备的辅助教学,使生物教学更上一层楼。

2.提升老师教学的专业素养,随时更新教学理念

老师是生物教学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所以,老师不能只有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意识,还要付诸实际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去解决。由此可知,老师必须随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才可以适应现在的教学,老师要不断储存与生物相关的知识,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老师可以多参加专业培训课,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学习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3.找寻有效的试验教学法,使试验教学效果显著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教学效果显著,老师要把握好实验的过程,对于初中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将实验和需要实验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才可以逐渐提高实验教学的作用。比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时,部分学生会由于显微镜操作不对而找不到细胞表层细胞,这便需要老师及时进行知道调整,使学生正确的操作和进行。另外,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的学习只会停留在表层上,老师可以采取提问、学生质疑、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反映的现象及时纠正,使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真正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原理。总结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现象,但只要老师、学校共同努力,将学校的设备、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上来,进而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式、态度中发展,定能发展好学生的生物学习。

作者:刘瑞昌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永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昕.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周刊,2015(08).

[2]唐明莲.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05).

第三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

摘要:生物概念教学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本文通过教学实例,着重探讨出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五种教学策略:情景体验法、探究实验法、比较法、抓住关键词法、实例分析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它包括了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以及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在生物学教材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不易理解,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初中生物教师要确切地讲解这些重要概念,使之变得准确、恰当,具有科学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谈一点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1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不是得出一种结果。而是把自己移入到一种真实的或假设的生活场景之内,以自己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在自我体验中理解生物学重要概念。例如:在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这一重要概念时,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构建这一重要概念呢?可以带学生到一片树林、一块湖泊、一块农田等真实的生态系统中,去感受和体验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提供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各个生态系统,反应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也可进入教师假设的另一种生活情景中,假设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空气、水等生活环境,人类的生活将会怎样呢?让学生体验到,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反之思考,人类的活动对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呢?又把学生带入到另一种假设的情景中。通过学生设身处地的一种情景体验法,不难明确“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一重要概念。用情景体验法不仅仅局限于对重要概念的字面理解,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枯燥无味的重要概念变得更加亲切、生动。

2探究实验法

探究实验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生物课程中一些重要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仅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生物的,这也许是生物比较难学难教的原因,而探究实验法有利于重要概念的更好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于植物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可以先让学生思辨性地理解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利两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再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最后,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探究出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对以上的探究实验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重要概念。再如:呼吸作用这一重要概念,通过学生观察教师完成课本上有关三个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出“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一重要概念。用探究实验法可以将抽象、难于理解的重要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理解易记忆。

3比较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重要概念,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生命现象有共性和个性,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比较法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进行重要概念教学也可以采用比较法。例如:通过比较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共性是都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再构成生物体,不同的是动植物的组织不同,并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形成系统,这一比较就可以加深理解并掌握“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这一重要概念。再如:通过比较植物、动物的细胞结构,就能理解动植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不同的特殊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通过比较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这两个重要概念。用比较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准确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抓住关键词法

一个完整的重要概念,往往是由几个简单民了的关键词构成。引导学生把重要概念的几个关键词找出来,并把各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重要概念。如:“相对性状”这一重要概念中,关键词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将这些词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相对性状的概念;再如:“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将这些词串联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平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相互关系。通过找重要概念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可以更深入的剖析重要概念的内涵,有利于学生简单明了、快速易懂地掌握并识记重要概念。

5实例分析法

学生的学习和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重要概念传递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从生活、生产中来的富含重要概念内涵、外延的形象问题或奇特事例。让学生通过接触相关信息,逐步思考,走进更深入的认识、理解,概括出相关信息本质的、关键性的特征,有利于重要概念的形成、传递。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这两个重要概念时,可以利用的事例很多,如“找出父母和孩子照片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妈妈是近视眼,小红为什么一岁多就是近视眼呢?”、“父母都是直发,为什么小明天生就是卷发呢?”、“为什么蜘蛛天生就会结网,老鼠生儿天生就会打洞呢?”等实例引出遗传和变异这一重要概念。再如,在学习反射这一重要概念时,可以先从“听梅止渴的故事”、“谈虎色变”、“红灯停,绿灯行”、“学生听见上课铃声走进教室”、“眨眼、缩手”等这些实例中展示反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些有趣的事例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层层分析、引导下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例分析法进行重要概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重要概念的教学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6概念图法

生物学重要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与其他重要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重要概念的学习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并建立联系的过程。在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重要概念进行系统归类,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系统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新学的重要概念的巩固,而且有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绘制概念图是重要概念系统化的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重要概念教学中,以图解的形式把两个以上的重要概念通过一定的关系连结起来,不仅反映出重要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还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例如:分别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而这六大器官构成构成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就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图,将这些分散的新旧概念联系起来,形成印象深刻的系统知识。再如:学习了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这些概念后,学生就特别迷糊,觉得它们都和遗传物质有关,但又无法理清它们的关系,如果用以下的概念图,学生马上就能明了它们的关系,并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图。所以,概念图策略应用于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只有灵活应变,有效取舍,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重要概念的教学也只有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效率。重要概念的教学方法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归纳总结,就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更多样的教学方法。

作者:张莉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美艺,情景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年第03期.

[2]刘克利、莫银桂,探讨初中生物“问题—探究”教学法[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年6月26日.

[3]吴洪,例谈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3年2期.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

生物学科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同时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况且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参与式教学的优势,从而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在课堂的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教学活动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中。这对于落实参与式教学非常重要。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细胞的生活》一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开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通过设置由易到难的几个问题来使学生明确该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第一个问题是根据下列生活现象能够推测出细胞内含有哪些物质①吃西瓜、苹果等水果时,有什么感觉?②花生能够提炼出油。③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第二个问题是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这样通过由浅入深,便会使学生了解到有关细胞组成的知识。并且通过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促使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中,从而达到优化参与式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

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和专注力并不强,并且正处在思维活跃的阶段,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当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改变传统生物课堂枯燥、单一的学习气氛。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思考,逐步分析,推理,最终由学生归纳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出“氧气是怎么样从外界进入到肺内,又是如何到达细胞内的呢?二氧化碳是怎样从细胞内到达肺泡内,然后再被排出体外的呢?”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并利用互联网查询相关资料。另外,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初中生物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激活生物课堂,促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参与式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充分结合教材

教学并非只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在生物教材中包含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知识。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当重视挖掘出教材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参与式教学的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师也应当在课堂上,利用教材内容中蕴藏的科学知识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植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沙尘暴、森林破坏等图片或视频,来刺激学生感官,真正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尤其是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队伍中。这样更能提升参与式教学的质量,凸显出参与式教学的内在意义。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如让学生参与到有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数据调查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出教材内容的内在价值,以此充实参与式教学,提升课堂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参与式教学对于践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从创新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充分结合教材三个方面入手,来循序渐进地开展参与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参与式教学质量,升华参与式教学意义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素质教育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者:容水英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敖图雅.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读书文摘,2015,08:148-149.

[2]孙松松.探究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04:65.

[3]秦秋明.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7:67.

第五篇: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内容选择与兴趣激发

摘要:科技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安排好课程内容,关系到整体活动课的实施和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生物活动课程与必修课程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长期以来,必修课程主要是以学术为中心的课程,它体现了我国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念,必修课以学科知识的接受性学习为主,更加强调学科的概念系统性。而活动课程以解决问题为主,强调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可以按照不同学生的需求能力,灵活调整自己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并能够迅速吸收最新的科学成果,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因此,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程的选择非常关键,上什么样的课程,教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兴趣激发

初中生物课程,尤其是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应当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强调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课题和活动清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以动手动脑并提高生物素养为核心。在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这一过程中,融合科学的思想,科学知识技术,科学方法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生物有关的道德、意志、情感、社会责任等。生物活动课程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活动能力和认识水平出发,充分发掘内容的兴趣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认为,在选择初中生物科技活动课内容中,要遵循一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初中生物活动课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应当正确体现应用科学的思想,贯穿科学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是人对科技活动课的内容,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归纳分析。通过实践活动验证真理、发现整理。我们要注重对活动步骤和技术进行明确要求,对需要的药品和条件进行量化,以保证实验的成功率和重要性。二、身心发展原则初中生物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水平。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比较迅速的阶段,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具有强烈参与活动的要求,活动内容以动为主,在动当中增加知识水平,在动当中培养兴趣、情操。但是它们的活动又受到实际活动能力的制约,因此活动课程必须难易适中、深入浅出,兴趣性强,实践性强,有使用价值。比如,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只对实验原理作简单介绍就可以,重在通过实验现象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三、综合性原则

初中生物活动课内容具有综合性。首先是学科上的综合性,主要从生物领域出发,涉及到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比如,彩色叶脉涉及到叶脉、叶肉等生物专用知识,脊蛙反射实验的残液如何处理,又涉及到环境污染;其次是能力上的综合,在活动中要涉及到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向日葵像样,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最后是教育的综合性,在活动中不仅是提高科学技能和素养,还要有机结合思想道德品行等非智力因素教育。

四、实践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的内容要选择有实用性、实践性强并和学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要能够解决一个个生活和工作中的生物实验小课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比如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

五、探索性原则

科学的进步发展历史是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史,如果在青少年的脑海中播下一颗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在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由于探索的起点不同,层次有高低之分,本文认为可以让青少年养成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初步掌握一些探索研究的方法,形成活跃的思维方式,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多出人才,早出人才。

六、教育性原则

活动课程一定要考虑教育教学的效果如何。应当优先选择那些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和发展具有良好作用的内容。比如,由于草原过度放牧,对森林乱砍滥伐、对动物乱捕滥杀而造成的生态平衡被破坏,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七、先进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课题性,应当考虑把最新的技术信息传播给学生,让活动课的内容具有先进性。比如,无籽西瓜的选育,基因技术的运用。

八、因地制宜原则

生物活动课,应当考虑辅导力量的情况,也就是要全面考量辅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这是活动课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要统筹考虑学校的客观环境条件。比如实验场地的大小、药品、器材的来源、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必要的时候可以发动学生因陋就简纸杯实验仪器、教具或者选用替代品进行实验,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

九、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顺利进行活动的重要保障。在初中生物活动课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还要接触使用玻璃仪器、热源、电源,化学药品当中有些是强酸、强碱以及易燃易爆有毒药品,注意安全尤为重要。除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纪律和操作规范外,还要考虑选用安全系数较大的内容和药品材料。最后,应当在课程中重点突出兴趣性的原则。实践证明,能够被学生所广泛接受的课堂内容,都是趣味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要让学生的愉悦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活动,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就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显著兴奋点的教学内容,大力就加强直观教育教学。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生物学概念都是以具体的生物学形态、构造和生理现象为依据的,因此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必修课内容、调动学生上活动课积极性、巩固生物知识记忆的重要方法。同时,要结合生物前景和需要进行选择,向学生介绍生物学最前沿的发展成果,点燃学生的心情股指或,并尽可能寻找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体会较深的结合点,渗透它们关心并苦恼、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

作者:牛晓梅 单位:宁夏西吉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汪京芳.学好初中生物的策略[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11期

[2]林秋霞.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2014年32期

[3]陈秀珍.让初中生物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中学),2014年10期

[4]余春山.基于生活,走向科学: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4年23期

第六篇: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摘要:启发式教学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着悠长的历史,在我国,工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中就曾多次提到启发式教学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阐述了启发的时机和程度。启发式教学法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出学生对于认知的冲突和求知的欲望,然后启发和引导学生针对相应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本文浅析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然后研究了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生物;应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不过这对于教师也有了较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引导学生学会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初中生物有着逻辑结构严密、实验观察细致和分析判断准确等特征,因此启发式教学法对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过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初中生物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探索后,我国教育学家和教师也总结出了许多可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学校大多采用的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需听课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极为落后、单一和僵化,因此在生物课堂上常常会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发挥,就必定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现阶段的初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从长远来看,生物教师如果在生物课程中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也会随着下降,对今后走向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2、教学观念落后

从第一点可以看出,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有部分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生物理论知识,这就造成了学生因思维方式和反应能力而产生的差异性。加上初中生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初中生物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只有侧重实践教学,改变现有教学观念才能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优化

1、创设情景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学习动机和目的方面的认识往往不足,就常常会出现偏科和厌学等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尽量采取新颖、独特以及灵活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求知欲。启发式教学只有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当教师对生物中的某一特点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料或者实物等当时对该物体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在上课时让学生针对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时的教师就可以提出课堂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2、利用实验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感性认识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感知的基础思考问题,因此,启发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观察和思考问题,如果再辅以图表、教具、模型和标本等教学器材,能够为启发式教学生物课堂学习带来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在应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然后再提出问题,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3、教学生动形象

生物学的知识大多是抽象的,如果适当的运用比拟法就能够让知识更加形象化,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记。加上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大量的院校都引进了多媒体器材,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运用多媒体器材进行生物教学能够很好的将生物界的奇妙展示给学生们,尤其是配以声音和动画,甚至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对学生掌握生物知识起到巨大的帮助。这时教师只要抛出和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后总结出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最后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补充和纠正,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恰当问题

在一般的教学中,都强调深入浅出原则,即因为文章和教学内容太过深刻,因此通过浅显易懂的措词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内容。而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讲究的却是浅入深出的道理,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即从浅显的内容逐渐过渡到深奥的问题,而这中间必定需要经过启发的过程,而启发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设计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顺势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相结合,并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有效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初中生物中实验教学也很重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充分的发挥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还能推动生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江元杏 单位:灵山县三多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廉春.浅谈创设问题情境的启发式教学[J].广东教育,2014(7):127-128.

[2]张灿玲.浅谈启发式教学[J].网友世界,2014(8):147-147.

[3]李郑临.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468-468.

第七篇:初中生物多元化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实验为主的生物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不仅提高了初中教学改革的质量,而且还使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有所提升。本论文针对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课堂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效率

为了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有效地培养,就要按照初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打破,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只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才能够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予以培养,使学生在对生物知识进行掌握和运用的同时,还能够扩展生物知识面,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生物开展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

其一,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多是将生物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整个的生物课堂教学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只是对生物知识的掌握,而没有能够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加以延伸,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更难以提高对生物的学习兴趣[1]。其二,初中生物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在教学观念上就较为落后。初中生物教师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以充分掌握,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生物教学往往没有对学生的主体性予以重视,教师传递生物知识的同时,并没有对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导致生物课堂教学难以高效完成。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但是,要提高初中学生的生物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即初中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然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采用应试教育模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生物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目前的初中教学改革,调整和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二、初中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意识。将启发式的生物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对生物知识领域中所不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生物本身就是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在探索生物知识的奥秘的时候,就会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调动自己的主观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分析。传统的生物教学所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承装生物知识的“容器”,教师将生物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2]。启发式教学则有所不同,是在生物教学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不解的生物问题予以思考、分析和探究。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予以指导,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比如,在初中生物课《植物种子的萌发》的讲解过程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对植物种子的萌芽过程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在播放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植物的种子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够萌发?”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就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深入探索,之后学生就会认识到,要使种子发芽,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使不可或缺的,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当学生进入到思考和探索中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知识都会被调动起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再次重温实验过程,从而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有所提高。

(二)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教学

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教师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为了确认知识的正确性,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就能够深化对生物知识的认识,同时,使得生物教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3]。比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栽种的树都经过了剪枝,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源自于生活,是告知学生生物教学内容与该生活内容有关,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起到了引导作用,使学生在生活中会积极地发展与生活知识有关的问题,并利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生物素质得到了培养。

(三)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使学生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生物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按着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小组的学生之间可以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同时有助于提升竞争意识。学生为了不落后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就会更为努力地学习,并以端正的态度学习生物知识,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4]。比如,在初中生物《血液循环》的教学中,其中的难点是对“血液循环的路径”的学习,主要是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抽象,特别是概念、原理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血液循环的路径采用设计图的形式表达。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会参与设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通过合作将设计图完成。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就会对血液循环的原理准确把握,并逐渐熟悉循环路径,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属于是自然科学门类,涵盖着生物活动和生命现象方面的问题。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以单向的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会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也基本是模仿教师的实验操作来完成,多数的学生并不能从中悟出生物活动规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高效完成。

作者:曲谱 单位:大连格致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25-126.

[2]陆明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J].赤子,2015(05):203—203.

[3]汤敏.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分析[J].赤子,2015(08):67—67.

[4]滕瑞才.多元化教学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电子制作,2015(05):172—172.

第八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讨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包括初中生物学科在内所有科学教学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维,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学会科学方法和技能。但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疑惑是否得到解答,技能是否得到锻炼,情感是否得到升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活动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对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生心理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充满浓厚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引导他们的思考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创设与探究式教学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需求,乐于开展探究。对初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的探究活动安排得比较多,且操作相对简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教学“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发思考讨论:(1)想一想,播种后,为了使种子萌发,你会做什么?(2)把种子完全浸在水中能萌发吗?(3)把种子放在冰箱中能萌发吗?(4)光照会不会影响种子萌发?(4)肥料影响种子的萌发吗?(5)如果想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出示这些问题后,学生会总结出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有哪些,并设计实验方案,制作实验观察表格(实验表格见下表)。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实验进行改进,再开展实验,学生的探究兴趣会非常浓厚,探究活动更有意义和目的性。

二、指导探究方法,开启探索之门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该过程中学会科学方法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1]。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活动较多,但基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探究方法还有欠缺,如控制变量法、避免无关变量干扰、实验操作方法和仪器使用等。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演示一些操作方法,指点操作步骤,使学生掌握基本探究方法,学生的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展开。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叶片脱色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酒精灯,因此教师一定要教学生点燃和灭火的正确方法,脱色时大小烧杯中倒入酒精或清水,一定要讲清楚,并提醒注意安全,这样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操作时减少喧闹,多一份仔细和认真,使探究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三、独立思考交流,分工合作探究

探究式教学探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两方面,两者结合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特长,表述自己的观点,参与探究过程。在共同合作探究活动中扬长避短,交流各自想法和计划,使每一位同学得到应有的进步与成长。由于初中生能力所限,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当好指导员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探究活动的实施。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小组中,对学生可能面临的各种状况和问题给予解答与点拨。同时,在学生实施探究活动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当然,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聆听他人的想法,鼓励每个成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集思广益,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例如在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时,鱼鳍、侧线、鳃、眼睛等作用的探究,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分析,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从不同鱼鳍的作用着手,讨论如何分别探究鱼鳍的作用,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操作和观察,让小组内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在探究活动中各司其职,让探究活动高效地展开。

四、内外课堂结合,开展野外探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许多学校的校内环境采取花园式设计,各种绿化植物装点校园,并且校外公园物种丰富,尤其是农村学校,周边环境更是为生物教学贡献了资源丰富的教学宝地。初中生物教师在倡导探究式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让探究式教学不再局限于班级或者实验室,扩大探究活动的开展范围,更释放学生的心灵,开阔学生的眼界。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部分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讨论探究方案,到户外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比如教学“地面上的植物”一节时,可以把“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这个活动扩展为观察周围植物,学生学会初步调查方法,并且利用采集到的植物基本信息学习四种植物的主要特征。然后对本次调查活动做分析,找出可改进的地方,再设计校外探究活动,让学生到校外公园里认识更多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增进学生和自然的联系,且观察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增强。可见,把内外课堂相结合对于生物教学是一大亮点,对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是一大助力。

五、注重有效评价,分析活动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评价都富有意义,特别对于探究式教学活动,有效的合理评价将产生足够推动力,激发学生更大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探究技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避免单一式和机械式评价机制,只用“好与不好”、“是与不是”这样简单的评价,对探究式教学是不可取的,应当尽量避免。另外,开展探究活动时,随意地让学生进行,缺少必要的评价调控机制,将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处于低成效阶段或者偏离探究方向。或者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了一些评价,但这些评价没有发挥探究式教学评价应有的效果,有时只给部分学生评价,没有注意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层评价,探究活动目标没有实现,这些评价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通过评价增强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知识,能力得到更多提升和发展,感情得到更大升华。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对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创造一个全体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创造能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让他们自主探究、开展活动。与此同时,注重有效评价,让学生真正从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者:刘园园 单位:昆山市周市中学

参考文献:

[1]孙丽.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山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G633.91,2015.

第九篇: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也越发的广泛,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得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和全面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研究

(一)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生物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生物课堂上被忽视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传统课堂上不能够真正的得到生物学习能力的锻炼,因而也不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良好的掌握和应用。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课堂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得初中教师改善呆板僵硬的初中生物课堂内容传授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相对较低,而传统的生物课堂的课堂教学内容又呆板枯燥,不能够真正的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初中生物这一科目的课堂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不曾接触的学科,理解和接收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很容易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学习课堂上,失去了学习生物这一学科的兴趣。将视频资源教学引入到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的促使初中学生产生对于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在生物课堂上更好的发挥自身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也可以使得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获得更加理想的生物课堂学习效果。

(三)增强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互动性

由于初中生物是初中学生在小学不曾接触的一门科学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因此有些学生在进行初中课堂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由于生物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的缺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课堂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形成了生物知识的学习盲点的不断地增多,极不利于初中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课堂中,可以有效的促使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视频教学内容的讨论,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可以有效的使得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学习中的困惑得以及时的解答,为学生接下来的初中生物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方式探究

(一)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创建课堂情景

将视频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课堂当中,促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将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们播放于初中生物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创建生物课堂教学情景,如此以来视频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各个方面的感官,从而使得学生在感官被全面调动的生物课堂上,更好的进行生物课堂内容的学习。

(二)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广阔性,开拓学生的生物知识的视野

将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当中,可以有效的开拓初中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的视野。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广阔性,因此相较于初中教材,所具有的初中生物知识也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广阔性。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从网络资源中选取出有益于初中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的视频资源,为学生进行播放,从而可以有效的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促使初中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生物这一自然科学学科,这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生物这一自然学科产生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首先应当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研究:可以有效的丰富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增强生物教师和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互动性。在明确进行初中生物教学视频资源的应用的优势之后,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方式探究: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创建课堂情景和充分发挥视频教学资源的广阔性,开拓学生的生物知识的视野。开展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可以有效的引发初中学生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视频资源的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者:王巧丽 单位:中宁县大战场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燕.初中生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4.

[1]张莉莉.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岳守军.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教育,2016(25):72.

第十篇: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需要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式教学以课堂教学知识点为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前提条件,对教学素材进行设问,以课堂教学问题的方式带领学生参与课堂内容的学习,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习课堂知识点。问题式教学需要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一样的教学问题,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发挥。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缺乏问题引导思维的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未被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激发,其主动性与自觉性也难以发挥出来。要改变这种现状,问题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去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有探索的勇气和信心,以及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段与本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即“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田世国”新闻事件。学生被教师播放的教学视频吸引,从新闻资料中学习到中华传统孝道美德。此时教师提问:“人世间捐肾救母的又能有几人?”教师还可引入苹果手机的新闻。苹果手机非常火爆,尤其每年苹果系列手机新品后,很多人扬言“卖肾买苹果”。教师可从新闻资料中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电子产品,合理消费。当教师引入这两则新闻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的肾真的可以卖吗?”教师的通过这两则新闻和提问,引入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问题式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当然,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化,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问题式教学方法比较适合理科教学,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问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根据生物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创设与之相符合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案例中寻找问题,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

(一)在情境案例中实现问题教学

新课伊始,教师不妨设置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情境案例,在情境案例中实现问题教学。情境案例可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或者物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呼吸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设定《悯农》的情境,根据需要教师可以播放农民伯伯耕作的视频图像或者出示辛勤劳作的图片,配上文字材料:一位辛勤耕作的农民伯伯为了一年的好收成,时不时要给庄稼松土、施肥,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也是不间歇地劳动着。夏天的一场大雨过后,田里雨水过多,这位辛勤的农民伯伯又得去田里排水。在这样生动的情境引导下,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请问这个诗文情境中的农民伯伯为什么要松土?又为什么要施肥呢?还有田里积水过多时为什么要排水,不排水又会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通过情境的设置,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前,教师不仅要设定这样的生活情境案例,还要在情境案例中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这对于新课教学来说,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较快地进入教学环节,情境中的问题起到铺设教学内容的桥梁作用。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能推动学生思考。为此,在课前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让小组研讨分析,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本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可回答性。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差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所侧重,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对于简单明了的问题,问题言简意赅即可。例如,在教学“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什么是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二是知识结构综合问题,设问以从综合归纳、推理论证角度着手。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从综合归纳、推理论证角度设计以下问题:“当人们对普得斯特利实验进行重复操作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三是对于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要以训练学生的迁移与发散思维能力为基本点。例如,在学习完“血流循环”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医院里的护士给我们输入葡萄糖时,会先用胶皮管扎紧我们的上臂,直到在手臂上的血管能够凸显出才扎入。学完这个课时,我们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吗?”通过以上教学中的问题展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进入研讨探究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不能全部替学生解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欲望,教师需要准备一些教辅手段,如课件、教学视频、文字音像等资料辅助教学,教师的示范试验也是很好的选择。在上文训练学生的迁移与发散能力的案例中,医院护士输入液体的做法是源于生活实际,教师的设计提问不自觉地融入生物中学习到血液的知识,即学习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的原理。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符合中考生物会考方向。当然对于部分学生缺乏这部分生活经验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护士给病人输液体的医学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部分内容。

(三)点拨引导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问题式教学还需要教师将同一课时内的教学内容以问题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为此,教师不妨把教学内容的难点逐个简化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把课堂教学问题难度降低,也能提升教学实效性。此时,教师需要对问题进行点拨,促使学生能够自己归纳总结。例如,在学完“光合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信息收集、处理、总结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利用课件等多种形式,设计一些问题,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记忆刚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对“生殖器官的生长”进行教学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这几个问题:“什么叫传粉?植物有几种传粉方式?什么叫受精作用?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三、结语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降低问题的难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理解教学难点。问题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师需要提升学科知识能力,增加课外知识的阅读量,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郑添良 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符启铭.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2009(9):50.

[2]盛宏桂.浅谈生物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