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41

初中科技论文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1

为检阅两年来我市中小学科普教育成果,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加强与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根据《“科普之光”*市中小学第四届科普节活动计划》(*教体普字[*]9号)安排,决定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展评

1、参加对象:中小学生。

2、展评时间:*年11月20—25日。

3、作品选送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⑵选送作品分创造发明、光电技术、制作创作(科幻绘画[60cm*40cm]、泥雕塑等)、工艺美术四大类。各单位参展作品数量要求,制作创作(其中科幻绘画、泥雕塑各2件)、工艺美术类每类选送10件以上,创造发明、光电技术类每类选送6件以上(小学组光电技术类作品不作要求)。⑶选送作品必须突出原创性、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⑷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作品不得再次选送。

4、其它事项:⑴综合实践活动作品展评奖项以小学、初中三个竞争圈,高中组为单位设作品奖和团体奖,同时另设展台布置奖。作品评奖由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逐项评定。⑵展台布置,绍兴市级及以上的示范小学、初中,城区初中、小学,高中段学校单独设置展台;其余学校由教体局统一设置展台。⑶各参展单位要在选送作品前进行自评,并填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选送目录表》(样张附后),按自评优劣进行编号,作为作品验收和评奖参考。⑷每件作品都要有标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作品标签样张附后),并将标签粘贴在作品上。⑸各校必须高度重视,广泛动员,精心指导,积极选送,以充分反映中小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成果,展评期间,教体局将邀请上级领导、新闻媒体、组织部分中小学生参观。⑹展评地点另行通知。

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

1、论文体裁:调查报告、经验总结、理论文章等。

2、论文主要选题范围:⑴科技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⑵科技教学课程(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开发、构建的研究。⑶科技活动模式研究。⑷科技教育(活动)的资源开发(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活动方案的开发与实施、活动器材的研究开发)。⑸科技教师的素养发展及其培养。⑹科技特长学生的培养研究。⑺科技教育的评价、学生科技素养的评估研究。

3、论文要求:⑴理论文章主题鲜明,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经验总结应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地方特色,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调查报告需材料翔实,数据准确,分析透彻,观点鲜明。⑵论文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不超过5000字。论文应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摘要必须与正文分开另页书写,字数800字以内)、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论文引用部分请注明出处)等。上送材料必须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论文作者必须认真、准确、逐项填写“论文登记表”,没有“论文登记表”,不予评审。送选论文一律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⑶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选送作品(各单位限送一篇),于10月20日前送普教科,市教体局在评比的基础上,将选送优秀论文参加绍兴市级评比。

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成果展评

1、参加对象:全市中小学校。

2、主要内容: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大线索,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将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使他们在生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感悟道德内涵,体验成长快乐。

3、有关要求:⑴以直属学校、乡镇(街道)级中小学为单位制成二块展版(90cm*120cm)参评。⑵展版必须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成系列。⑶已参加过以往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展评的展版不得再次选送。

四、*年绍兴市青少年航模(*赛区)比赛

1、比赛项目:⑴橡筋动力模型飞机飞行比赛(小学)。⑵橡筋动力模型伞翼机飞行比赛(初中)。⑶“东方号”电动拼装模型拼装、航行比赛(小学)。⑷“极速号”电动遥控快艇航行比赛(初中)。

2、参赛对象:全市各初中、小学在校学生。

3、参赛办法:⑴比赛分初中组和小学组。各赛区各校选派9-10人组队参赛,每队必须有辅导老师1-2人参加。为争取团体优胜,每单项可报3-5人(限报5人)参赛,参赛报名表于11月10日前交*市青少年宫,由*市青少年宫具体组织比赛。⑵为使比赛统一有序,参赛模型由绍兴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绍兴科技馆)统一提供,请各校及早直接联系购买。

4、比赛时间和地点:*年11月22日,地点另行通知。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2

一、初中科学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我国中学学科教育中曾经强调双基教学,把科学教育目标具体化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由此发展出精讲多练的教学法,这正是传统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教育思想裨上反映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论文百事通在50~60年代,人们认为科学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是使学生认识自然,获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

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科技人才的断层。当时,党和政府提出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可是,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科人才奇缺。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就成了国家的当务之急,也成了教育界第一等重要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便理所当然的成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个时期,科学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理解为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被确定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科学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便相应地被明确为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这是建国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但对什么是科学素质以及如何培养国民的科学素质等问题,迄今还没有形成共识。从课程编制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以下问题是科学教育应该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理科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未来的学科专家,而是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最基本的常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结果要引起理念和行为上的变化。

(二)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理念。科学理念是人对自然筇科学的基本看法,包括正确的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思想和科学认识论,表现为科学精神、科技意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认知的框架,确立行为取向和态度。因此,科学理念是一个人参与科学学习和科学活动的基本支撑点,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初中科学课程,不能无视这一点。

(三)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具有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科学基本能力,这种能力包括:1、对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的理解;2、把相关的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3、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4、能理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能据此进行判断;5、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并关心其发展。

(四)一个人的科学理念和科学基本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对具体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升华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任何科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任何科学思维和实践的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其结果又表现为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便越来越丰富,能力水平也越来越高。同时逐步建立起对自然和科学稳定的兴趣、观点和态度,并最终上升为科学理念。

(五)初中科学课程的内容不应过于形式化、专业化。那样的课程难以联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对科学有一定了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会使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过早地受到学科的局限,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应突出能在认知发展上起“先行组织者”作用的基本概念,增加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与科学史的内容。

(六)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淆,也不能以为通过对科学的学习就能提高科技水平和能力,教育要适应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初中科学课程应实施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即STS教育。STS教育主张科学为大众,强调合作和参与,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兼容。其基本精神是要把科学教育与当前的社会生活、生产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求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为人服务。

二、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

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60年代后生态学研究的繁荣是自然科学的一大发展,并被迅速引进到社会科学领域,建立了社会生态学等交叉学科。但是,随之而来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复苏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人本主义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上解释上的学说,德国哲学家费尔巴是其主要代表。费尔巴哈认为,世界上除了自然以外,再没有其他东西,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的最高表现。他说:新哲学(指他本人的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做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因而也将人类学连同生理学当做普遍的科学。自然主义则试图用自然原理来解释社会现象,如用自然规律、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种族特点等来解释社会发展。恩格斯曾指出:这各历史观“是片面的,它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为科学”和“社会生物学”正是这些思潮的产物。行为科学把动物笔为学的知识向社会领域推广,把一切社会现象都还原为行为,把行为作为研究社会的基础;社会生物学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来探索社会学现象。如果从行为科学和社会生物学出发来说明人与自然相统一,并以此为中心概念建立科学课程体系,结果必然会如同19世纪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用进化论和生存斗争来说明来解释社会现象一样,把学生和思维引入歧途。

因此,我们在科学课程中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避免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错误,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然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认识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员,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要不断调节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使两者趋于和谐统一。我们应当使学生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一种既积极能动,又唯物辩证的观点。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

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发展观

60年代,西方社会面临日益激化的各种社会矛盾和日益尖锐的全球问题的困扰,工业污染严惩能源危机频频发生,南北差距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的存在主义哲学迅速流行,成为西方的主要哲学流派。存在主义脱离人的社会性来考察人性,认为人在选择和创造本质时是“绝对自由”的,它不受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由社会实践和社会条件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这个基本原理。同时,存在主义对人类发展前景又充满了悲观主义,它把人生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意识冲动,只有死亡才是不可避免的。

存在主义是西方社会各种矛盾和危机的产物。60年代初的西方社会危机,使一些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失去信心,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感到忧虑,但又找不到出路,存在主义刚好反映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因此,存在主义盛行时,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哲学范围而波及西方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70年代初,托夫勒的《未来的冲击》(1970年)和《经济痉挛》(1975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1972年)等影响很大的著作都反映了这种社会思潮。这个时期的国外中学科学课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表现以生态悲观主义最为突出。它们在讲述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时,都有很强的危机感。有一定的危机感这是好事,但讲过了头,就会走向历史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们认为,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劳动,不断加工改造自然物,赋予它们新的、非自然的社会属性,创造了工具、农田、建筑物、合成材料、人造天体等人工自然物。同时,以人工自然物为基础,又形成了宠大的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等。这样,就在原生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出人类生产与原生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工自然。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自然的进化。由于过去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中的自发性和无政府状态,在创造人工自然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因素,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例如,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消耗,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某些地区出现了人口过度增长等。然而,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工自然必将产生更大的变革。人类必将逐步消除其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合理采伐森林和进行渔猎,控制人口增长,优生优育等,都是积极有效的措施。因此,生态悲观主义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从70年代后期开始,事态的发展便证明了人类是能够解决这些社会危机的。因此,在西方哲学界,存在主义从60年代后期开始衰落,70年代后,已不再有大的影响。

在初中科学课程中,我们应该基于上述的认识,向学生讲人与自然的关系,讲保护环境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发展观。

四、课程的科学本体论概念

建国后我们的科学课程一直非常强调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种教育主要包括6项内容:1、世界的物质性;2、物质运动的普遍性;3、运动形式与物质层次的对应性,也即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性;4、自然界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5、演化采取量变到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形式;6、物质运动和深化的原因是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与外部条件之间的矛盾(内因和外因势利导。从科学本体论的角度看,这个哲学框架突出的是物质和运动。

自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为新科学方法论出现,并得到文学应用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界的基本属性,除了物质性外,还有系统性。从宏观来看,宇宙是由各种天体系统组成的系统;从微观来看,分子是原子或离子经各种化学键的作用而组成的系统;生物体更是与外界环境有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住处交换的复杂的开放系统;至于生态与环境问题所涉及的,就是生物或人类与非生物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新世纪的初中科学课程应该的科学本体论的意义上引进系统概念,这样有助于克服传统科学课程的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一)关于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中诸元素的相互作用,由贝塔朗菲系统方程描述:议程意为自然系统中任何一元素状态的变化,是该系统所有元素的函数(或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个议程,组成系统的诸元素间互为因果关系。传统的初中科学课程非常突出单因素进行考察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方法只适应于人工严密控制的简单系统,与我国过去实行的单一计划经济相适应。而在对大量的、随处可见的自然事物或其他复杂系统进行研究时,不能只进行单因子分析,而要注意元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促联系和作用常常不是简单的某元素为因,某元素为界,而是表现为随机、统计的关系。建立这样的观点,可以减少看问题的片面性,有利于克服建立在近代科学基础上的自然观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弊端。

(二)关于平衡

一个系统的结构结构获得稳定?首先是元素之间通过相互关系而形成限制和约束。例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的数量限制了肉食动物的数量,而肉食动物的捕食反过来又影响草食动物的数量,从而避免了绿色植物被过度地取食。这样,绿色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之间就会达到某种平衡,生态系统才能维持。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组成分子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平衡是分子结构稳定的基础。因此,平衡是系统结构稳定的前提,要避免那种认为平衡是相对的,矛盾斗争引起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认识偏差。

(三)关于信息

任何自然系统都有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在比较简单的系统中,平衡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达到的(如可变电阻器对电路的调节、化学平衡的还有甚至主要是信息交换(如神经调节)。因此,在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引进信息的概念。

(四)关于环境

系统的环境是指与系统组成元素有直接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事物的集合。例如,一种生物的环境就是它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以及非生物因素的总和。因此,从系统的观点看,某一层次的系统及其环境,将组成上面一个层次的系统。其实,任何一个系统的存在,都依赖于环境给它提供的条件。如原子、分子这样的物质系统都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下存在,更不要说生物了。由于每一个自然系统都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存在,所以环境对系统都调节作用并对系统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从科学本体论的角度考虑,初中科学课程最基本的概念,除了物质(包括物质的结构和属性)和运动(包括能量)外,还应包括系统、信息、平衡、环境、调节和选择等。

五、课程的科学认识论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过程。科学课程应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过程。

(一)科学探索的起点

科学探索从观察开始,这是近代时期唯物主义经验论者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他们认为,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是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获得经验事实性的知识,然后从经验事实中,通过归纳与假说,上升到定律,再逐渐形成理论。基本认识程序是:事实--定律--理论。这一观点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首先提出的,它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而且影响深远。迄今为止,我国初中科学课程的科学认识论基本上采用这个观点。

20世纪30年代,英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不是假说来自观察,而是观察来自假说。如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就是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被证实的,这种发现又反过来证实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性。波普尔主张科学认识的程序是:问题--试探性假说--批判与检验。那么假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波普尔认为,它来自爱因斯坦所说的“自由创造”或“创造的直觉”。但在认识论上唤起人们对科学创造精神的重视。

当代许多科学哲学家的观点介科二者之间,如有人主张科学探索程序是从观察中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而提出假说,为检验假说而进行实验,最终形成理论。实际上,科学探索的程序可能是多元而不是单线的。然而,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就是科学探索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引不出假说,就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要收集什么材料和怎样整理这些材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们的科学课程应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起点,学习如何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科学一般方法教育

对学生来说,初中科学课程是他们接受严密的科学教育的开始,在此之前,他们很少有科学知识的积累,在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经验方法和猜测性的思辨。经验方法的主要手段是观察和描述事实,以表象为基础进行粗浅的概括。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深化对自然的认识,也能深化对自然的认识,但也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形成所谓“前科学概念”。他们的狂测性思辨是非常随意的,从他们喜爱的童话中可看出其思维的特点。它们往往是夸张的、非逻辑的、无时间序和空间序的。初中科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要从常识水平进入科学水平,那么在方法上也应该相应地从经验方法上升到科学方法论。实际上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一般方法,所以我们应该结合有关内容讲授观察、实验、调查、模拟、比较、分类、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科学假说等基本科学方法。

(三)科学认识模式

除了让学生了解科学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成果的认识模式。例如,牛顿的认识模式是逻辑方法与实验方法的结合。就力学而言,他首先抽象出力的概念,然后用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构建力学体系,更重要的是引进教学方法,最后用公理化方法构成体系。他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验的作用,提出“用实验建立法则”,主张对科学真理性的判定来自实验。牛顿的科学认识模式尽管有其不足,但在科学史上有很重大的意义。又如,道尔顿创建原子论和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论的科学认识模式,都是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科学认识论的教育可使学生懂得书本上的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要实现知识创新,应该怎样进行工作;同时让学生运用科学认识论去观察周围的世界,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并尝试用实验去证实和解答,这样,就能使学生装的学习超越单纯掌握书本知识的范畴,开始创造性的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笔者认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应该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说,这方面的教育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将科学与非科学或反科学的东西相区别;二是对科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一)如何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的特点表现为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经验的可证实性。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一场涉及面颇广的“水变油“骗局。在总结教训时,人们注意到两点:一是不能用表演代替实验,二是不能以直观(水加入某种物质燃烧后,水没有了,表演者说都烧掉了)替性分析。说到底,就是在逻辑经验主义提倡的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验的可证实性这两个方面犯了错误。

(二)什么是科学

传统的教科书给予学生的是这样的认识:科学就是真理,科学是已被人类发现的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只要学好它,我们就无所不能了。这种观念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杨振宁教授在对中美学生作比较时,认为中国学生的一大不足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不能够随随便便地加以怀疑”。事实上,科学或科学活动本身总是存在不足的,今天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明天也可能会发现它的错误。所以,我们不能将科学定义为真理性的知识,只能定义为对真理不得性知识追求。波普尔提出:凡是可证伙的理论体系才是科学的。当然,他所指的证伙并不是逻辑上或事实上已被证伙,而是说在逻辑上或经验上有可能被证伙。这种理论强调了科学的批判性,强调一切现行科学理论如同牛顿力学一样都是暂时的。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理论均有其不足,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历史学派,认为科学的目的不是去追求永恒的真理,而是解决面临的问题。笔者并不主张要在初中科学课程中讲述逻辑经验主义、证伙主义或历史主义的观点,而是说,我们在向学生介绍科学知识时,应该讲述科学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不应该把一切理论都作为绝对真理呈现,而应注意现代科学哲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形成科学理念。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到,科学理念才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七、实现科学课程本土化

从科学教育的价值观来看,科学课程除了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思想。而是说在我国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天人合一”是个极具代表性的命题,其哲学基础是“和合”观念。在长期探讨中,对它形成了不同的解释,其中所表现的科学思想比较复杂,便不乏真知灼见,特别突出的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春秋时,思想家范蠡认为,天道就是日月运行和四时代谢所表现的自然规律,认为“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庄子说:“人与天一也”,“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他认为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人是合一的。唐代刘禹锡进一步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有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作用也不相同,有时人胜天,有时天胜人。正是在这种科学思想指导下,古人很早就重视环境保护,如秦之前,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记载。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发掘的秦代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记载的“田律”应是世界上第一个环境保护法规,伐林木、渔猎等都作了规定并有处罚措施。此外,许多方的古建筑,包括北京的四合院,都有许多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考虑。当然,“天人合一”并非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历史发展结束结果,其中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的阶段,而“天人合一”的社会基础是农文明对自然环境的高度依赖。公务员之家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3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学会组织国内各类学术会议18次,参加人数220人(次),交流论文98篇,举办学术报告会22次,参加人数1120人(次),举办科普讲座204次,听讲人数12070人(次),举办科普展览34次,参观人数15900人(次),举办专题科普宣传65个,组织工作人员110人次。无偿科技咨询32项,被采纳科技建议20项,引进技术20项,开发新产品6项,推广新技术15项,主办科技期刊4种,年发行总数为10250册,举办36学时以上培训班16个,培训人数600人次。

一、努力打造学会活动精品品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参加学会活动的积极性。认真组织开展市科协第十二届(200-200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

学术论文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教学、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市科协每两年开展一届的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对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西部大开发和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术造诣,促进科研创新,促进学术活动多出成果与人才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已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围绕我市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撰写和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深研究水平的科技论文。本届共有23个学会提交409篇参评论文。经市科协第十二届优秀学术论文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了壹等优秀学术论文36篇,贰等111篇,叁等146篇,未评上116篇。

本届共评选出优秀学会5个,先进工作者56名,优秀会员80名。

专家评委会认为,从本届优秀学术论文质量总体上看,一是论文总体水平有提高,特别是基层论文较多,;二是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有所提高,并在社会效益,生产实践及经济效益方面有所体现;三是论文的内容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际生产实践中的文章有所增加。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有些学会在报送过程中作者学会签注意见一栏中没有具体的意见说明;有些论文题目与评审表的题目不符,要维护论文的严肃性、广泛性,有些文章纯属技术性介绍,没有可对比性,要提升论文的的科学性、学术性等,初审要严格把关,充分体现优秀学术论文评审的严肃性,各学会必须做好论文报审的把关工作,要严格按照市科协优秀学术论文的评选办法,做好优秀学术论文的评审报评工作。不足之处我们要进一步改进,严把审查关,使之更加完善。

二、加强学术建设,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学术活动是学会的生命,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是维系学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科协系统的学术交流活动日趋活跃,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为配合*市新城区建设,尽早把*建成西部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充分发挥科协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组织和开展好科技论坛。为此,与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共同组织召开了“*新城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论坛。本次论坛得到了我市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所征集的43篇论文的作者为*地区在区域经济研究、社会科学、环境保护、地质、农业、医学、建筑、城建、交通、旅游等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及实践于一线的领导、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研讨会上有数位作者作了代表性的主题发言。论文作者以科学的治学态度从多角度、多方位探讨和研究了我市新城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前景。他们从不同的领域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阐述了*新城区建设所面临和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些分析见解将为*新城区建设规划提供必需的借鉴,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会议研讨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施*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出发,把加快*新城区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作为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和人才战略的手段,以*新城区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应以创新体系的建设为先导,创新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人才。对我市创新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献计献策,是科技群团组织与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论坛的组织者与《科技纵横》杂志社联合出版了《科技纵横---*新城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论坛》专刊以及科技论坛作者建言精编。

2、由*市科协、*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共同举办了“中国西部地区基因检测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了省、市相关方面的领导参加了学术报告会,其中有各大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药品推销人员、律师等参加了报告会,参会人员达400多名。报告会开设了专题报告,邀请了上海国家芯片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郜恒俊波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姜汤先生分别从基因检测的医学价值和情感基因与社会伦理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基因科学的发展及应用前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因检测生物经济的突破和市场发展前景以及我省第一位接受基因检测者的亲身体验的讲解。会议学术氛围浓厚,参会人员积极响应,认真听讲并及时做好记录,报告会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3、由中央电视台编辑的专题片《走进*》节目中,*民间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阮文辉大师的微刻葫芦和根雕作品作为颇具特色的地方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相继播出,广为流传。

4、积极组织相关学会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甘肃”为主题的甘肃省*年学术年会。组织县(区)科协领导及相关学会参会并撰写论文,向大会提交了学术论文31篇,并组织县(区)科协主席及4个学会的32名同志参加了学术年会,从而达到了启迪思想,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目的。

5、为促进“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的开展,不断把“千厂千会协作行动”工作推向更高层次,提高“厂会协作”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在总结以往“厂会协作”项目的基础上,从严要求,按照市科协开展“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管理办法的规定,经*市“厂会协作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报项目审查,从今年征集的51个项目中确定了*年市科协“千厂千会协作行动”项目28项。这些项目更注重科技含量,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会所长,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从而推动了厂会协作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经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评审,共评出*年度“千厂千会协作行动”项目壹等奖2项,贰等奖5项,叁等奖8项。

6、*塑料工程学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的宣传活动对产品质量管理保持高度重视,据统计,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为90.39%,质量稳定提高率达100%。

(二)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专题性宣传活动。

在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我们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1、*医学会等各学会鼓励会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学术活动19次,参加人员约1246人次。开展在职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7期,参加培训人员670人次。在各类刊物约63篇。利用一些国际疾病防治纪念日如4月7日世界卫生日以及6月5日全国爱眼日之际,开展科普宣传,共组织医务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74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千余份,咨询约3100人次。

*医学会、*护理学会、*中医药学会动员会员做好防治禽流感工作,进行其知识培训;为做好防治爱滋病工作,对卫生人员进行了防治爱滋病培训班。*医学会共鉴定医疗事故17起,受理医疗纠纷26起,协调处理16起。

2、*环境科学学会在第35个“·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在广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创建绿色家园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大众宣传绿色消费理念,将消费利益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益结合起来,通过绿色消费支持环境保护,增强绿色环保生活意识。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并结合“创建模范型城市”和“优化环境大会战”等一系列宣传活动。

3.*塑料工程学会出版《*塑料科技与信息》12期。*城科会完成了《*建设》12期8000册、*科技情报学会完成了《甘肃科技纵横》杂志期7000册的编辑、印刷、发行工作。

成功创办了“*塑料网”站,截止年底共各类信息1000多条,在*地区塑料加工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之间搭建了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提升了学会在塑料加工业中的影响力。

三、组织召开了学会改革总结和经验推广会。今年在学会改革工作中继续围绕进一步提高推动学会改革、加强学会规范管理、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增强学会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在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改革试点学会(*机械工程学会、*塑料工程学会、*中医药学会、*化学会、*太阳能利用研究会)中共同就学会组织建设、经营理念、项目选择、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新的尝试。各学会分别从自己的不同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重点,选好方向,针对一个突破口,推动该学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拿出了各自的改革方案,从而激活了各类学会活力,推动学会改革有序地推进。

四、在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推动形成科学发展理念的同时,学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1、*农学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主题,组织广大会员以突出特色、优势和主导产业的发展为重点,全力围绕春耕生产开展技术服务。利用农闲时期,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一线,积极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和“科技三下乡”活动;配合市农牧局抓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与百余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一道围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在重点发展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从而确保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与推广;充分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和各县区信息分站,扩大服务平台,强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2、市科协组织*畜牧兽医学会在榆中县中莲川乡中莲川村实施了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培训和示范。

*畜牧兽医学会和*奶牛协会的会员坚持以科技兴牧、以畜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突破口,以狠抓畜牧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克服了禽流感疫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种种困难,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工作,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确保了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加强种畜禽生产管理、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与市科协携手开展扶贫暖棚养畜项目工程,以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高效益发展为目标,推广坚持了“标准化、区域化、高效益”的原则,通过抓大户,建小区,扩规模,兴科技,促流通等措施,使暖棚养殖稳步推进。

3、*机械工程学会深入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新品开发和企业改制等基本情况,将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纳入*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对企业进行协调、督促并组织实施。

4、*科技咨询协会作为新浪网在*地区的,该协会发展的“新浪网企业黄页中国企业库”会员工作现开展中。

5、*植保学会对皋兰县水源村进行了土壤元素含量的测定,为农民适时适量施肥提供了依据。技术人员坚持“五日一查,十日一报”的预测预报制度。已适时了各类《病虫情报》10期,为主管部门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为群众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较好地指导了全市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该学会全面贯彻落实《农业生产资料监督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以加强源头治理、市场整顿和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落实责任制、加大宣传和曝光力度、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和强化服务指导为手段,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促进农资打假与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推动农资市场秩序加快实现根本好转。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假护农保春耕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行为,提高农资执法监管的震慑力,维护了农资执法监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增强了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守法诚信意识,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果,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6、*物理学会组织全市初中物理竞赛;*化学会组织举办了“*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试验能力竞赛”和“*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甘肃省预赛”,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由省工艺美术协会评定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活动中,*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又有三人分别评为省级特级、一、二级工艺美术大师。截至目前该协会已有部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七名。

五、学会组织建设工作。

1、市科协学会部对学会工作进行了综合指标考核。学会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学会组织体系建设的完善,促进了学会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今年,各学会按照国务院《社团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了年检,并由市科协签属了审核意见。

3、参加了全国中心城市学会工作网第九届年会。

4、*塑料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协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班子,促进了学会的健康发展,增添了学会的新生力量。同时同意成立了“*烹饪技术协会”。

学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显著下降,而且由于多种原因使学会特别是个别学会自身对学术活动的重视程度也日趋模糊。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4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

2015年,是畲乡建县、教研建室三十周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年。中心全体干部立德树人、敬业爱岗,胸怀创新强县的“教育梦”,热情饱满,作风务实,工作扎实。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与学科制度,成立17个县级学科教学工作站,开展“走亲连心”“进校入班”教学服务。半年来,各学科教研员到联系学校共达60余次(每人每月平均一次以上),各学科学科教学工作站活动平均达6次,最多学科12次,累计组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送教活动、外出学习共100多次,密切教研员与学校、教师、学生的联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和服务指导作用,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系列“三问三思三观”的学习讨论活动。3月10日,组织学习县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目标。4月22日召开专题会,立足于教育层面,从研训中心实际工作出发,明确了“三思”。4月28日召开讨论会,围绕前期开展的学习活动,立足自己的岗位实际,畅谈心得体会。5月22日召开座谈会,全校党员根据近期学习内容,聚焦“四风”问题,结合具体工作,畅所欲言,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所思所想,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

3.坚持参加“路线教育夜学”活动。中心全体干部每周一晚上7:00或周五下午3:00到教育局参加党的路线教育学习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影响日常业务工作和专业会议,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按照要求,坚持做到“边学、边查、边整改”。

二、学为中心,深化课改

2015年,是畲乡深化教育改革的第一年,是实施课程改革第十周年。中心积极探索“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课堂教学转型与变革,引导教师不断改进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朝“少讲多学”“精讲多练”“先学后教”方向前进,保障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1.有序推进“本真”课堂教学改革。5月19—22日,开展了城北中学教育集团第二届“本真·自主”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评比,引领课程改革的方向,转变教师教学的行为,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2.稳步推进“走班教学”改革。3月7日,开展了民族中学“走班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遂昌县初中各学科教研员、中学校长、骨干教师一行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对民族中学初二、初三年段“走班教学”改革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力的促进了民族中学“分层走学”的深入实施。

3.优化“课改实验班”教学改进。2月12日,组织了县“初中课改实验班优生培养”工作研讨会。县教育局领导、各初中学校校长、中层干部、实验班全体课任教师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优生现状如何?”“培养优生怎么想?”“培养优生怎么做?”三个话题共同探讨县初中“课改实验班”优秀学生的培养及教学质量的提升等问题。

4.提升“农村小班化”教育品位。3月28日,县农村小班(微班)教学研讨活动在沙湾镇小举行,全县各农村小学校长和教务主任参加了活动。活动安排了小班(微班)课堂研讨课和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一方面体现了“小组合作,互助互促;作业面批,高效辅导;关注差异,分层要求;关爱全体,共同成长”的小班教学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了“三味气质、四互课堂”的微班教学特色。

5.开展农村小班教育对外交流。4月—5月,杭州淳安、绍兴柯桥、嵊州等教育同仁先后到我县考察农村小班化教育。通过深入到东坑镇小、澄照校区、大均乡校、标溪乡校的实地考察,他们对小班教育“三步走”设计,环境布置、上课方式、学生评价、特色课程等都给予了“处处亮点纷呈”的评价,觉得收获颇多。

6.通过报刊宣传农村小班教育实践经验。日报以《农村自然小班倒逼山区教育转型改革》、教育报以《一个也不放弃》、教学研究以《农村教育别样的风景》等为题,先后对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报道,提升了教育的知名度。

7.开展教改周展示活动。4月28-29日,县第二届教改周展示活动在民族小学举行,展示活动按语文、数学专场,推进县城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程增色、教学增值、学业增量的实践模式,促进教学管理“转型升级”,积极探讨了小学语数课堂课改教学模式。

三、精细管理,突显常规

2015年,是畲乡教育常规管理年。中心围绕精细管理理念,以常规为主题,积极发挥研训中心“管理、研究、培训、指导、服务”的功能。

(一)教学调研,主题明确形式多样。

1.开展集体教学调研。初中组:1月6日到城南中学开展优生培养工作专题调研;3月3日到民族中学开展“走班教学”调研;3月16日到联系学校开展“走亲连心听意见,进校入班解难题”蹲点调研;4月4日到沙湾中学教学调研;4月29日到联系学校开展“走亲连心进校入班解难题”活动。调研活动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各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看细节,看课间,看布置,看状态;听授课,听发言,听汇报,听心声,并对学校工作亮点和不足做了梳理和反馈。小学组:从2月24日开始,开展了将近一个月的“落实常规提质量,深化课改上品味”的进校入班教学调研活动。对全县小学教学常规的落实进行全面调研,每到一所学校,调研组先是听取了学校汇报教学常规的落实及课程建设情况。并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其中尤其关注六年级薄弱学科的诊断指导。之后走访部分教师和学生,和他们零距离接触,询问了解工作和学习状况,聆听获取真实的心声,并观看了各校的特色课程(活动)现场展示,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教研组的活动情况。最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反馈调研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出谋划策。综合组:3月3—6日赴民族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民族中学、城北中学、一小二小校区进行为期三天的“进校入班”教学服务指导调研;3月-5月上旬各学科教研员以学科为单位开展随机性教学诊断调研;5月中下旬乡镇学校调研时间与技能检测时间整合调研。调研组成员通过听取汇报、随堂听课、调查问卷、走访查看、反馈提升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县各校综合学科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将作为综合学科教学检测方案修订与实施的重要依据,为我县规范课程建设与实施,构建全面教育质量观奠定基础。

2.个体下校蹲点调研指导。除集体活动、出差和重点工作冲突外,各学科教研员每周至少下校听课交流指导一次,半年来,教研员共下校200余天(次),听课交流600余节。

(二)改进研训,共同研讨提高实效。

1.开展推进教研落实常规专题会议。2月12日和14日分别召开了2013学年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务主任会议,2月15日召开上半年教师培训选课暨教科研训部署工作会议。紧紧围绕“常规管理年”的教学管理要求和“一体两翼”工作思路,对全县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和研训工作作了布置。

2.开展“半日教研”初中段年级备课大组备课。半年来各学科开展的“半日教研”活动平均达10次,最多的学科达到12次。定期组织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考试,夯实教师的备课、作业设计、检测命题等常规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对全县初中各校的课程安排作了统一调整,规定每周二上午各校不安排社会政治课,这半天即为社会政治学科各年级备课大组的“半日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半日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是数学和科学学科的“半日教研”活动时间。

3.开展“尝试建模”小学段集体备课研讨交流。2月—5月,组织县城三所小学数学分年段教师分别在实验一小、实验一小举办“初步构建有效集体备课的模式”交流、研讨活动。活动按年级段进行,有的聚焦单元教材解读、练习设计、案例分析、单元过关卷命题等提质要素进行研讨交流;有的以《基于错例研究的集体备课》为主题,聚焦学生在单元错例的错因于改进策略,让练习设计更有效;有的以课例为载体,结合学校特色课模,交流独特的教材处理和教学整体设计。“功夫下在课前,效果才能在课中”,通过集体备课既解决了自己教学中的疑难困惑,又学习到他人在教学中好的做法,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

4.开展“以学定教•能力提质”教学常规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上半年,各学科策划的常规比武活动分别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九年级教师说课、初中科学实验技能、音体美信息技术微课堂教学评比。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再到学校,从年级备课大组到全县评比,体现了过程性和全员性,各学科的参与教师比率均在80%以上。活动通过学校、集团、全县三级教学常规基本功比武活动,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

5.开展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上半年,在各学校推荐的基础上,开展了初中数学、初中思品、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小学科学、小学劳技、幼儿教育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交流、研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6.开展省级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4月18日,组织了我县2015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对我县的四个省教科规划立项课题进行专门指导。

7.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考评工作。5月27—28日和6月16—19日,初中组、小学组根据重新制定考核细则,对2013学年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考核,改进了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和指导。

8.开展学校校本研训专项考核工作。6月中旬,以集团为单位,通过七天的时间组织了对全县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专项考核,并对全县校本培训24学时进行了考核认定,促进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持续发展。

(三)专题培训,创新方式提升素养。

1.有计划的组织实施2015年(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完成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政,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中小学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学前教育等13个项目的培训和鄞州区为县举办90学时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完成了2013年新聘教师第三阶段集中培训;完成了2015年下半年县研训中心培训项目申报工作,共申报教师专业发展短期项目19项。

2.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省培、国培参训人员的推荐任务。推荐各级各类参训人员(34+14+20+4+13=85,即省培+省中职培+国培远程学前+国培集中+国培工作坊=85人)85人。

3.顺利完成了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工作。7月9—7月15日,与遂昌联合委托外国语学院举办为期六天的德育干部培训班,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处主任、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德育副校长共43人参加培训。7月21—27日,委托江苏苏州大学举办为期5天的名师高级研修班,全县县级名师以上各类名优教师共83人参加了培训。

4.有秩序组织公服人员普通话培训。7月9—13日、7月29—8月2日分期分批对全县1500多位公服人员进行了普通话培训,并于8月4—8日组织了普通话测试。

四、强化过程,提升质量

2015年,深入贯彻落实《畲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来推动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全力做好毕业班复习教学指导。

1.全面深入课堂,做好个别指导。3月、4月、5月,中小学文化学科教研员分别利用3周的时间深入县城学校、乡镇学校进行毕业班复习教学指导。在每一所学校听取了每一位毕业班任课教师在每一个班级复习教学课并进行逐个交流指导,组织召开各学科九年级、六年级备课组教师会议,研讨复习迎考对策。

2.各学科有效开展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各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各种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开好毕业班复习教学研讨会议,有的与兄弟县市联合,有的带教师到教育质量强区取经;有的邀请外地知名专家来景指导;有的自力更生、带领教师钻研考纲考题、研究复习教学。

3.协助召开初中教师大会。3月21日下午,在县民族中学报告厅召开全县初中教师大会,会上,研训中心作了2013年初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大会表彰了上个学年期末质量监测成绩优秀和进步显著的班级。

4.举行毕业班学生模拟考试及分析工作。4月24—25日,中学组组织全县5所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1150人举行了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调研测试(即模拟考),并首次实行了所有科目网上评卷。模拟考后,各个学科分别召开了试卷及成绩分析会。

(二)科学做好教学质量监测管理。

1.把好命题质量关,发挥监测对教学的导向作用。5月29日—30日,组织了义务教育阶段文化科教师进行首次学科试卷集中命制工作,提高全县教学质量监测的命题质量,发挥监测考试对学校教学良好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为了培训骨干教师命题技能。

2.制定学科、年级教学质量目标,增强质量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对近几年市县教学质量监测成绩的对比分析,结合《提升畲乡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畲族自治县提升新时期畲乡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畲族自治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文件要求,制定了各年级、各学科优秀率、平均分、关注率的教学质量目标,并分解到各校、各学科、各年级。

3.全面、全程开展教学质量监测。6月份,组织了2013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文化科三至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工作,所有科目均采用网上阅卷形式,科学监测各年级各学科学生文化学科学业水平;强化了2013学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科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技能检测工作,全面改进技能学科的抽测方案,提升了抽测力度。

4.实行网上阅卷,用数据诊断和改进教学。成功实施网阅工作,有力促进了监测后分析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为学科提供了区域化和群体化的教学指导,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

5.建立起始年级成绩数据库。在各校教务处和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2013届新生成绩数据库,为2016届毕业生的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和开展增量评价提供了基础,也为开展中小学衔接教学分析提供了数据依据。

6.做好成绩分析工作,强化监测工作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在每次分析会上既有当前成绩总体情况的分析,也有前后几次教学质量的跟踪分析,更有通过对众多详实数据的分析寻找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学校管理层面、教师教学层面以及学生学习层面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强化了教学质量监测功能,突出了监测数据对教学的诊断和改进作用,对提高全县初中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提升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在2015年市中考中,我县教学质量取得明显进步,总分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二、优秀率位居全市第五、关注率位居全市第三;一分两率共15个指标全部名列全市前5,其中有5个指标居全市第二、3个指标居全市第三、4个指标居全市第四、3个指标居全市第五。

7.开展学生学能抽测、学科竞赛等活动。上半年,全县共上千名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政等学科的学能测试、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

(三)全面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1.组织2015年度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研室教学研究课题申报活动,我县有三项课题被立项为省教研类课题,21项立为市教科课题(其中重点类4项)、18项立为教研类课题。同时审核确立78项课题为县级课题。

2.组织市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创新区第一批项目结题工作。上半年,我县四项参加市里第一轮成果评审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3.组织市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实验区第二批项目认领工作,共13个参加项目11项被确立为市重点项目。

4.组织2015年教学论文评比。5—6月举行县2015年各学科教学论文评比,推动我县中小学教师研究水平,及时总结与推广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有利于转变育人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县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共评出一等奖88篇、二等奖131篇、三等奖174篇。

5.组织2015年省中小学德育论文评选。参加六篇德育论文获一二三等奖各两篇。另有三堂班会课录像推荐参加省级评比。

(四)深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组织了县2015年度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评比活动,共收到参评稿件158份。15份送市参评后,县里将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项。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5

一、加强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1.组织干部培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使学校领导富有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精神、要求能力强、素质高、业务过硬,能起引领示范作用。

2.实施“一个学校,两个校区,两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坚持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层级负责,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对各部门实行学期目标管理考核。

3.各级领导按规定兼课,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一道落实新理念,探索新路子,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中层以上领导每期每人听课需达20节以上。

4.校长及分管教学行政领导主持或参与一项校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深入教研组、年级组参加教研活动每人每期四次以上。

5.各部门、班级、学科要科学制度计划并认真落实。各计划经主管领导审定后再执行。

6.督促检查本部门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十条规定”及市最近出台的有关办法落实情况、做到无违规行为。

7.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争创佳绩。

二、加强师德风建设,依法执教,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1.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尤其在党员中树立廉政从教榜样,净化校园,重铸师魂。

2.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通过听报告,看光碟多种形式提高觉悟,培养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进取、奉献精神。

3、推进“做人民满意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建设“为学、为师、为人”和谐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开展“学为人师,身为世范”的演讲比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的读书征文活动,提高修养和品格。

4、继续评选年度师德标兵,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典型引路,先进示范,设立“学校教师群星榜”、“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宣传橱窗,展现优秀教师风采。

5、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章立制,有效推进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师风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将师德建设同绩效工资改革、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结合起来,对违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三、注重德育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

1.发挥少先队、共青团蓬勃向上的进步作用,组织青少年通过富有创意又为他们喜爱的系列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认知、成长。

2、德育处认真研究学生思想状况,适时进行引导疏通。制定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计划。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指导,组织班主任专题培训,与团队紧密协作,建立中小学校区德育工作网络。

3、认真贯彻中小学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4、每月安排主题德育活动,注意活动的序列化。突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月、爱团爱队爱校月、文明礼仪行动月、安全环保教育月、学习成果展示月等活动。

5、继续搞好“手拉手”城乡学生体验教育活动,把工作做细做实,扩大参与面,认真总结经验,形成特色。

6、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文化氛围浓郁,布置鲜明、教育性强。及时更换宣传窗内容,开展班级布置评比。

7、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建立与学生家长和社会联系制度。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共同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8、为迎接建国六十周年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办好文化艺术周。

9、提高安全意识,设置安全教育专栏,建立安全台帐,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查找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举行一次师生紧急预案演练。预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大力宣传,师生知晓率达80%以上。

四、完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突出实效性,科学性

1、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按要求开齐学科门类,开足学科课时。不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不随意调课、停课。

2、按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创造性使用教材,按课时备课,目标明确,环节完整,注意学法指导。课后认真反思,有30%以上的课后教学反思。

3、课堂教学精讲多练,落实“三维”目标,气氛民主和谐,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机结合,随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教学效果好,好课率达70%以上。

4、作业布置适量,关注学生差异,体现层次性、创造性。作业批改、反馈及时并要求做好批改情况的记载。

5、加强课外辅导,各班级有转化后进生、各学科有培优扶差的具体对象,并要制定措施和做好辅导记载。

6、教务处坚持每月开展“四查”工作,(查备课、查上课、查作业批改、查听课笔记)并将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7、规范学籍管理,学生资料齐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8、加强学校日常教学秩序管理,坚持领导轮流值周制度。建立师生值勤岗,每天有包含出勤、卫生、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检查情况记载,每周进行工作总结。公务员之家

9、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10、组织考务工作,考试成绩达标。学科合格率,小学达99%以上、初中毕业学生一次性合格率要超出城区平均水平的20个百分点,或达90%以上。

11、积极组织上级教育部门开展的音体美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争取好成绩。

五、增强教研意识,丰富教师角色内涵,提高教研水平

1.加强学习,注重专业成长。教研室举办两次新课程或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2.搞好教研组建设,务实不务虚,教研组活动定时开展,(2周一次)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学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各教研组均须有一项校级以上立项课题,科任教师参与率100%。每位教师每期至少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研成果评比。

4.每位教师每期至少上一堂向全体教师开放的汇报课、交流课或竞赛课。每期听课15节以上。

5.组织开展学科活动,完成上级教研部门下达的任务,代表学校外出上课力争取得好成绩。

6.搞好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制卷工作,注意考题的难易搭配,做到有利教学,有利激发学生向上意识、有利于社会评价、有利于增强师生自信心。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六、树立后勤服务观念,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使硬件达到合格学校要求

1.完善行管后勤人员岗位职责,搞好学期考核评定,树立服务师生,服务教学意识,为创建省级合格学校作出贡献。

2.借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大力扶持,做好“普九”化债工作,千方百计争取甩掉债务包袱。同时坚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最重要、最需要、最必要的地方,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3.管好现有设施设备,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添置两万元图书,搞好图书管理借阅工作。

5.增添实验设备,采购一批显微镜,保证实验教学。

6.在怀化教育信息网创建网页,经常向怀化教育信息网报道有价值的信息(文字、照片、视频、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例、教学论文)。

7.建设多媒体教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6

自读要求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或制成电子作品。

(解说: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学习侧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学习探究学习方法。

4.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解说: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初中学习的第五学期,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根据新教材阅读能力培养的这一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1、2。依据新大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确定学习侧重点3、4。)

【自读程序】

1.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丁肇中人物小传和图片)。

2.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彷徨袖手旁观一帆风顺

(2)默读全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课后练习一。

(3)讨论自学批注的内容,谈出自己的见解。

3.研读课文,质疑问难。

(1)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并标注符号。

(2)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概括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多媒体实验班级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4.重点细读,讨论交流。利用课后练,让学生联系自己学习实际,展开大讨论或辩论,思考: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实际反思自我。

(3)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

如果课堂讨论不够深入,可让学生以《浅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5.课外探究学习,拓展延伸课堂内容。

(1)归纳概括探究主题

教师将各小组解疑时留下的疑难问题汇总为1~5个探究主题,在班级公示。

探究学习参考主题:

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

②儒家思想浅探。

③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

④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

(2)传授探究学习方法

教师教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及步骤:A.确定主题;B.查询资料;C.概括结论;D.交流评价。

(3)划分小组,明确任务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主题,自愿结成探究学习小组,在课下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因特网等信息资源库,作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3~5天后,可利用语文活动时间让学生交流探究学习成果。

(解说:学生作探究学习时,教师指导要注意以下几点:1.协助学生完成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不要单打独做。2.帮助学生学会广泛查询、下载相关资料。3.指导写作小论文或解决制作电子作品的技术问题。4.探究题目可能很大,但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面深入的结论,只要谈及一方面,掌握探究方法即可。)

6.课堂小结,重申学习重点。

(解说:在“自读程序”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用讨论交流法,实现对自学内容的反馈与纠正。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创设平等民主的自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敢于质疑问难;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学会在主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味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3.在学生自学中,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学生知识建构中,教师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促进者;在信息资源利用中,是学生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在协作讨论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自读点拨】

1.作者简介及文章写作背景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是作者在被《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

2.“格物致知"注释补充

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3.扣题开谈,适时立论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在各方面都体现了这类议论文的特色。这篇文章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而是紧扣文题,先引用《大学》中的句子,扼要说明“格物致知"的意思,强调探察物体即实验在现代化学术中的重要性。然后从大处落笔向中心靠拢,先说明“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埋没了其真正意义"。接着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策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国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解说:在进行议论文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议论文文体特点来进行学习。自学点拨时,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外,还应点拨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常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事例论证的好处等。)

【自读思考】

1.在文中画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以及意义。

2.用表格方式,梳理本文所举事例和阐述的道理。

3.针对质疑,分组作探究学习,写出探究小报告或制作电子作品。

4.阅读下面短文,请从文中丁肇中教授所谈四个体会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小议论文。

丁肇中在中科院讲故事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中外著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上,丁肇中《我所经历的20世纪的实验物理学》的报告尤为引人注目。他讲了4个故事,谈了4个体会。

第一个故事是测量电子半径。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电子的半径为零。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著名科学家进行了哈佛—康奈尔实验,其实验结果与这种理论不相符。丁肇中认为这个实验很重要,他们于1966年在德国用不同的方法重复了实验,得到的结果则是电子确实小到不可以测量。他由此得出的体会是:不要盲信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故事是发现新粒子家族。1970年,人们认为基本粒子都可以归纳为3种夸克。丁肇中对此持怀疑态度,但他想进行实验的想法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大型实验室的反对。最终,他们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展了实验,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夸克。由此得到的体会是: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

第三个故事是发现胶子。光子传播原子之间的力,胶子传播夸克之间的力。丁肇中与中科院唐孝威等科学家合作,在1979年发现了胶子,而这一结果是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的。由此得出的体会是:要对意料之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第四个故事是寻找反物质。在地面上不可能找到反物质,国际太空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担当起了研究太空反物质、物质和暗物质的任务。去年,发现号将实验仪器送上了太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天上测量带电粒子。丁肇中得出的体会是: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对所做的工作要有兴趣,要勤奋地工作。

(《科学时报》2001年11月4日)

(解说:思考1、2是从议论文文体特点出发,让学生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思考3是课外拓展探究学习,目的不在于学生探究有多深入全面,但要让学生在查询资料,归纳提炼观点,写探究报告中尝试科学严谨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并扩大课外阅读视野。思考4是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议论文的基础上,迁移学习能力,初步学习写作议论文,是课内学习的课外拓展延伸。)

参考答案:

1.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2.见自读点拨(4)的列举事例表格。

3.略

4.略

【备教资料】

丁肇中小传

由于和里希特各自独立发现一种新型的J/ψ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国外科学技术界评论说,丁肇中是最有实验能力,最善于观察现象的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实验物理学家。美国《自然》杂志还评论说,丁肇中所从事的工作是沟通中美两国科技交流的一座桥梁。

丁肇中是由于一次“意外的出生"而成为美国公民的。他的父母都是中国的大学教授,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他们从中国启程去美国,对密执安州立大学进行访问。1月26日,就在这所学院里丁肇中降生了。他在回忆中说:“我的父母希望我出生在中国,可是我却偏偏早产了。我出生两个月后才回到中国。"他的童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乱年代,所以他十二岁以前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丁肇中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外祖母性格刚毅且果断,她丈夫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牺牲了,从那以后她回到学校当教师,把丁肇中的母亲抚养成人。丁肇中在童年经常听到外祖母回忆那些艰难岁月里度过的窘迫生活,外祖母对丁肇中以后严谨刻苦治学,一丝不苟实验,缜密组织研究和严格要求下属等优良作风产生了很大影响。

丁肇中先在大陆度过童年,十三岁去台湾上学,那时他父亲是国立台湾大学的一名教授。二十岁时,他决定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国密执安大学继续攻读。“那时我英文懂得不多,对美国的生活一无所知。在国内的时候在书上读到许多美国学生是自己挣钱维持生活读完大学的。我告诉父母也这样做。当1956年9月6日到达美国底特律机场的时候,口袋里只有一百美元。在那时,有点钱好像已经满不错了。我举目无亲,不免有几分担心。"那几年,可以说是丁肇中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一面顽强勤奋地学习,一面自己挣钱维持生活。后来因成绩优异获得了奖学金。三年之后的1959年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硕士学位。接着在密执安大学物理研究所当研究生,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63年,丁肇中以博士和福特基金会会员的身份,前往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在柯可尼的指导下用质子同步加速器进行研究。柯可尼对实验工作的严格与耐心对丁肇中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这段日子以及后来再到日内瓦工作期间,丁肇中的典型生活情况是:一早起来在自取食堂里吃早饭,然后一整天留在实验室里,直到夜里离开实验室,驱车十分钟回到他的公寓房间睡觉。每隔两个星期,他坐飞机回到美国麻省莱克新顿自己的家里看望妻子凯•路易丝•库恩和两个女儿。1964年,丁肇中离开日内瓦回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直到1969年。在那里他和斯坦伯格、希瓦兹、吴健雄和李政道等在内的第一流物理学家工作。这个时期,丁肇中发现了“抗氢同位素",使他初露头角。美国各大报刊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项发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些年里,他开始对“电子和正电子对"的生成发生了兴趣。这时丁肇中又接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之聘,主持该学院的布鲁克海汶实验室,他负责的研究小组分别在美国布鲁克海汶实验室、瑞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和德国汉堡电子回旋加速器实验室三处进行类光子粒子的衰变探索,并且寻找衰变成电子对和μ介子对的新粒子。这一研究夜以继日地整整进行了五年。

1971年,丁肇中带领它的研究小组回到美国,开始在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进行试验。经过将近三年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1974年8月第一次觉察到一种新粒子存在的迹象,其质量约为质子的三倍。由于丁肇中的小心谨慎,他们当时没有公布这一发现。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到美国西海岸出席斯坦福大学的一次会议时,得知该校加速器实验室的里希特小组也刚好独立地发现了同一现象,并已将新粒子命名为ψ粒子,于是丁肇中立即通知他的助手发表他们的发现,并将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7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抓机制创新,促管理水平提升;抓优胜劣汰,促两支队伍优化;抓课程改革,促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抓远程教育应用,促教育手段现代化;抓教育创强,促办学条件改善;抓职、成、幼、特教,促教育协调发展。

新的一年,围绕这一指导思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德育活动开展,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今年,全县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制度落实为突破口,以活动开展为侧重点,着力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做文章,力求在途径和方法上有新突破。

1、认真落实德育工作制度。各校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办法》,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必须做到每年度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专题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例会,及时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提出对策,改进办法,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大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一是各中小学要紧密联系本校学生思想实际,以主题班团队会、主题周、主题月活动为载体,采用演讲、征文、抢答、辨论、讲座、竞赛、展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做到内容新颖、针对性强、教育意义大,达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各中小学每学期开展的全校性德育活动,原则上不得少于学校各类活动的三分之一。二是年内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搞好三项活动:首先是扎实搞好以争创“新三好”为主要内容的实践、竞赛和评选活动,开展文明班团队、文明学生和综合素质“十佳”学生评选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规范学生言行,陶冶学生品质。其次是广泛开展“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各校区要举办以“红色之旅”为主题的演讲赛或征文比赛,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墓)、革命遗址,邀请老红军、老干部做革命传统报告。第三是深入开展“拒绝不良文化,健康文明上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习惯。各校区要组织信息技术骨干力量,巡回举办网络知识讲座和文明上网报告,广泛开展“告别黑网吧,拒绝黄赌毒”签名和征文活动。三是要充分发挥校外德育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基地参观、考察、听报告,进行劳动锻炼,使学生通过实践去体验、去感知、去接受历史文化和劳动技能,健全自己的人格。

3、扎实抓好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广泛组织开展以案说法报告会、“*”普法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劳教场所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防范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完小以上学校大型法制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得少于2次。

4、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工作。一是各中小学每学期必须召开2次以上家长会,举办1-2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要引导、鼓励家长走进校园,参与听课评教,参加各种管理和教育活动,与学校携手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办好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树立意识,改进方法,发挥作用。二是要重点加强班主任工作。各校对班主任工作必须制订具体的规范性准则和工作要求,专项安排,强化措施,加强考核,树立典型,及时奖惩兑现,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年度评选表彰一批优秀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开展各种家访活动,这要成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

二、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

针对我县各级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今年学校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小学以“三项常规”落实为突破口,抓规范化管理;学区、初中以创建特色校区为突破口,抓管理创新;高中以激发活力、挖掘潜力为突破口,抓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1、全面加强常规管理。一是各校必须严格执行“三项常规”要求,从细微处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逐项落实,逐事规范,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科学严谨,充满活力。二是要继续坚持常规管理“百校行”、远程教育“百校行”和常规教学“一日查”活动。常规管理“百校行”要突出针对性,做到“六督查”,即督查倾向性问题、督查薄弱环节、督点工作、督查计划落实、督查管理创新、督查领导作风。远程教育“百校行”要督查与服务并重,查设施管理、查有效使用,进行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常规教学“一日查”要强化指导功能,重点放在对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课程开设、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方面的检查指导上,要通过听课评课、教案作业抽查、学法指导调研、校本教研督查等形式,进一步规范常规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各牵头股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其它股室要紧密配合,搞好督查。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教育简讯》,及时推介亮点,曝光突出问题,正确进行导向。

2、针对性地强化各学段管理薄弱环节。小学要以“三项常规”落实为突破口,着力抓好规范管理。一是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要按“三项常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和管理需求,建立一套能涵盖学校管理各个方面和常规教学各个环节、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管理制度,并切实抓好落实。二是从细从实抓好管理。要按规范要求,切实搞好检查考核和反馈矫正,认真抓好“三项常规”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过程管理扎实有效,教育

教学规范有序。三是严格规范育人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个别教师中存在的歧视、排挤学困生,辱骂、体罚学生等突出问题。

初中要以培育学校特色为抓手,侧重抓好管理创新。一是各校区要依据课改新理念,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端正办学目标,制定出特色鲜明的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管理创新方案。二是要学习借鉴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把管理的新理念、新措施创造性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力争使各自的学校管理富有个性,各具特色,呈现出具有活力的多元化管理格局。三是县局拟将管理创新和常规管理、课程改革等工作结合起来,于后季适时召开一次综合性管理工作现场会,及时总结推介一批先进学校的管理特色和经验。

高中要以激发活力、挖掘潜力为切入点,重点抓好管理机制改革。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切实健全和落实“民主理校”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全方位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二是要改革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控,抓好问题矫正,把激励手段和制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水平。三是要加大结构工资分配改革力度,以工作绩效为主要指标,拉大分配档距,实行优劳优酬。尤其要把班主任津贴与班级管理效果、课时津贴与课堂教学效益挂起钩来,实行分等发放,彻底克服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分配习惯。

3、下势抓好课堂管理。一是要重点建立科学的、富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监控评价体系和反馈矫正机制,彻底纠正课堂管理只看到岗没到岗、不问上好没上好,只重形式、不看效果的粗放式管理偏差,从制度上构架起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效益的措施体系。二是强化措施落实,从质上抓好课堂管理。要采取学校领导听、管理人员查、学生问卷评、公开教学比、组织考试测等得力有效措施,坚持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进行定量定性考核,将其结果作为兑现结构工资的主要指标,真正做到“绩效挂钩,优劳优酬”。对于不求进取,应付差事,只出勤不出力,教学效果差,学生意见大的教师,必要时可予以停职或解聘。三是各校一定要认真抓好各科教学进度的审定和落实,坚决纠正进度安排不合理,不按计划搞教学,前松后紧开快车,前紧后松搞复习的突出问题。

4、大力加强民主管理。一是要充分发挥党、团、队和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其有事可管,有工作可做,在学校重大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二是要切实落实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民主理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校区每学年必须至少召开1次教代会,对于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经教代会讨论通过。要坚持校务公开制度,严格按要求做到事务、财务、政务三公开,以民主理校为突破口,提升学校的正气和人气,增强学校的生机和活力。

5、狠抓法纪安全管理。一是各校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高中、职中、初中,要进一步严明校纪校规,经常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化解违纪苗头。要不断加大对违纪违规学生的教育和查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二是各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防踩踏、防中毒、防火灾、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要逐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逐项落实学生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大型活动安全预案和紧急情况处置方案,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三是各级各类学校每月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6、严格抓好财务管理。一是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确保把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尤其要保证把15%的经费用于设施添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要加大审计力度,严明财经纪律,彻底杜绝胡支乱花现象。今年要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检查和校长离任审计工作,对于违纪违规的人和事,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三是要认真抓好小学财务集中核算工作,健全章程,严格程序,全面规范基层小学财务管理。四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认真搞好“两免两补”工作,确保此项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改革校长教师管理机制,优化两支队伍结构

1、大力加强师德教育。要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向程长明同志学习活动,大张旗鼓地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学习先进人物,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学先进、强师德、创佳优”的热潮。要采用聘请名师做师德教育讲座、举办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扎实抓好师德教育,切实解决个别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积极解决教师缺编问题。一是争取县上支持,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吸纳一批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并逐步建立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二是清退一批乡聘教师。

3、全力抓好校长教师培训。一是着力抓好春秋两次校长会学习培训和新任校长上岗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研修培训,进一步提高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全面抓好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由人事股负责,认真抓好新任教师岗位前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和落聘教师达标培训;由成教办负责,扎实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由教研室负责,继续抓好各类教师校本培训。三是以赛促训,抓好各类教学竞赛和赛教活动。年内组织2004年新上岗教师开展“过三关”竞赛活动(理论水平测试、课堂教学考核、基本技能竞赛),抓好20*年度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和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赛。四是加快骨干教师培养步伐。充分利用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对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通过“三五”人才推荐、省市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评选及高级职称评定等途径,培养和建立一支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

4、全面深化两支队伍管理机制。要结合第五轮“四制”改革,大力改进校长教师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推行中小学校长公开竞聘制度,采取民主推荐、个人自荐、民意测验、个人竞聘、公开答辩、组织考察等方式,通过竞争上岗,选拨一批年富力强、品德良好、业务过硬的中青年骨干担任学校领导,同时要继续实行校长末位淘汰制度,激发校长队伍的活力。二是按照公平竞争,双向选择的原则,扎实有序地搞好第五轮教职工全员定编聘任,实现两支队伍的优化组合。三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四是进一步完善结构工资制,改进分配办法,拉开档次,及时兑现。要通过机制改革,加大优胜劣汰力度,增强队伍管理活力。

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1、全面深化课改工作。今年的课改工作要按照:“积极实施课程改革,认真领会课改内涵,正确把握课改航向,充分显示课改效益”的原则,认真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形式和内容、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等关系,将课改工作推向纵深,全力抓出课改的综合质量效益。一是要修订好《新课程管理与实施细则》,制定印发《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县教研室要积极引导各校区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改进校本教研方式,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索多元化评价途径,全力突破课改瓶颈。二是要加强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积极推介新课程常规教学基本模式,用以指导课改课堂教学。三是要本着“总结、深化、创新、提高”的原则,继续抓好课改示范点,确保抓出成效。开学后,县教研室要安排骨干力量,深入各个县级课改示范点,与校长、教师共同探讨问题,研究方法,指导提高,总结提炼出各示范点的特色和可供全县推广的经验。四是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以“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拟订对策,改进提高”为主题的课改工作总结反思活动,推动课改工作健康发展。

2、大力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一是要扎实开展各类实用性的教研活动。要按照“忌形式,重实效”的原则,指导教师认真实践“问题即课题、研究即过程、解决即成果”的校本教研理念,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各类问题,真正达到促进教学、升华教研、提高质量的目的。二是要充分发挥专、兼职教研员的骨干引领作用,认真落实教研员管理“三个一”制度,即每个教研员必须做到“抓出一个点,带出一批人,促进一方质量提高”。对教研员的年度工作业绩要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步伐。教研室要积极配置内部设施,全面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年内通过上级验收。

3、不断强化体育艺术教育。一是各中小学在规范开设好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抓好各类艺术团队的组建和活动。城区学校、北极中学、新民中学及规模较大的中心小学和初中,必须建有学校篮球队或足球队、乒乓球队、鼓乐队、舞蹈队及书法、绘画、体育、科技等兴趣小组,并有专门领导负责,安排专人训练,定期开展活动。二是城区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体育、艺术等特长班,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和各类专业训练,多方位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三是积极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第九套广播体操》,落实三课、两操和每日一小时体育运动的要求,在高中、职中普及学生军训。四是规模较大的完小和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年至少要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同时要结合季节特点及各种节日庆典,组织开展各种文体艺术竞赛活动。五是按照省市要求,各校区前季均要扎实开展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并选出精品节目和作品参加市、县联评。

4、积极推进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一是严格规范地组织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质健康测试和理科技能考核。要严明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确保评价和测试结果客观公正、真实准确。二是进一步加大综合素质评价、体质健康测试和理科技能考核在综合等第成绩中的权重,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中考中的重要作用,从宏观上做好导向。三是进一步完善综合等第成绩评定办法,继续坚持依据综合等第成绩录取新生的高中招生办法,全面深化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四是按照市上安排,今年中考在加试历史、地理的基础上,将生物列入中考科目。五是充分挖掘*中和二中办学潜力,稳步实施高中扩招计划,力争高中招生由去年的2920名扩招至3300名,进一步满足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5、扎实抓好“两考”工作。一是要把高中教育科研落到实处。*中科研处要充分发挥对全县高中科研、高考复课的引领作用。要以*中为主体,以市学科基地为依托,建立完善我县高中学科基地,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增强我县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后劲。二是全力抓好高三复课工作。县局将继续采用外出学习、专家指导、校际交流、全真模考等措施,协调并支持三所高中抓好高三复课备考工作。各高中既要坚持以往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又要不断吸纳高考名校的复课经验,不断强化并创新各科质量措施,科学高效地抓好高三复课工作,力争在今年高考的主要指标上实现重大突破。三是县教研室要切实抓好对高考和中考的研究和指导,积极搞好信息传递、协调服务工作。特别要针对初中学生知识结构现状,有效地指导好中考复习备考工作,全力提升我县中考质量。

五、抓好远教资源应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规范管理,提升远教工作层次。一是切实抓好省市县三级远教资源管理、应用、考核等方面制度规程的落实,继续坚持“一表三册一栏”运作机制,真正做到依规管理、照章办事,使远教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扎实开展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百校行”活动,现场剖析解决问题,及时推介宣传亮点。三是认真抓好北极中学、永乐中心小学、朱家湾小学等学校管理应用经验的普及推广,以点带面,提升全县管理应用的层次和水平。

2、加强培训,扫除资源应用障碍。一是抓好县电教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学习和专业培训,使人人具备网站(栏目)管理技能和三种模式应用指导、技术服务能力,尽快建立起一支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二是加大“四级培训”实施力度,扎实抓好校本培训,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整合应用能力。3月份,县局将对首批申报四级水平的人员统一进行考核颁证。三是统筹规划,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远教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四是3月份对各校区网络通讯员和股室联络员集中进行一次专项培训,为全县教育区域网的顺利运行提供人才保障。

3、狠抓应用,提高教育手段现代化水平。一是抓好中心网站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枢纽作用。首先要发挥县中心网站电子政务功能,开辟*县教育要闻、教育动态等栏目,积极宣传*县教育的新政策、新措施、新发展。其次要发挥中心网站的教育教学功能,年内在网上我县优秀课堂实录30节,优秀课件40个,教学信息100条,教学论文80篇。同时,要开辟校园风采、名师论坛等栏目,摄制主题教育活动10个,校长教师访谈10次。二是抓好常规教学应用。各校要精心谋划,周密安排,全力抓好远教资源的教学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远教设施的使用效益,确保设施和资源天天不闲置,课课都应用。按照市上规划,*县中学年内要全部实施光盘播放班班通。三是抓好各类竞赛,以赛促用。县局拟于3月至4月开展一次音像教材、课件制作征评竞赛,9月至10月组织一次远程教育优秀教案、论文和网络主题探究学习案例征评活动,后季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校长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论坛活动。

4、抓好远教应用研究。县教研室要全面介入远教资源应用研究,重点抓好三种模式应用研究,力争尽快抓出成果。

5、电教中心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年内通过市上电教中心标准化建设验收。

六、强力落实任务措施,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1、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一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才就业的有效渠道,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二是广泛宣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升学观和就业观,正确认识谋职就业的严峻形势和人才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紧紧抓住初、中级技术人才紧缺的良好机遇,踊跃报考职中或其它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2、全力抓好职教招生工作。一是坚持将各初中升入职中的学生计入高中录取人数的政策导向。二是认真落实职教招生任务。职教招生,校长要负总责,要超额完成县局分配的职教招生任务。

3、全力打造我县职业教育品牌。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扩大招生规模。县职教中心要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超前规划,合理设置专业,实行定单式培养。也可根据需求灵活开班,实现大众专业和特色专业结合、长班和短班结合,超额完成市上分配的招生任务。二是狠抓学校管理,加强校企联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办学效益,以优质的教育质量赢得支持,以良好的安置信誉赢得生源,全力打造我县职业教育品牌。

4、大力加强成人教育。一是完成3000名青壮年扫盲任务和27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任务。二是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00人次,职工岗位培训1000人次。

七、提升骨干体系层次,加快教育创强步伐

20*年骨干体系创建的总体要求是:多门类创建,高层次申报,高标准迎验,高规格过关,为冲刺教育强县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明确任务,搞好规划。依据各乡镇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和各中小学办学条件现状,今年拟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3个(城关镇、北极镇、龙高镇),市级教育强乡镇5个(新民镇、永乐镇、车家庄乡、底店乡、韩家乡);省级重点高中1所,示范中小学(幼儿园)3所,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所;市级示范中小学(幼儿园)3所,文明校园4所,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所,绿色文明校园2所,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所;县级示范中小学(幼儿园)4所,文明校园4所,行为规范达标学校4所。

2、强化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今年的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早安排、早实施、早验收。要从项目工程、校改资金、设施配备、激励政策等方面制订系列性的配套措施和倾斜政策。二是凡有创建任务的校区,都要依据相关创建标准,制定周密细致的实施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逐条抓好落实。要真正做到计划安排到位、具体措施到位,领导行为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创建一个,达标验收一个。三是县局相关股室要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深入一线抓好协调,做好指导,确保骨干体系创建工作质量。四是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创建任务。县局拟于4月和8月进行两次专项督查,10月进行自查初评,11月前迎接省市两级评估验收。

八、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实现办学条件跨越

今年校舍改造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基本消除土木结构校舍,全面完成危改任务,创办一批寄宿制学校,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强力实施校舍改造工程。一是广泛宣传,大造声势,积极营造校舍改造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面实施校舍改造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900万元,新建校舍4万平方米,新砌围墙6千米。三是认真排查摸底,精心搞好规划,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力争赶10月底完成全年校舍改造任务。

2、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一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确保尽早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第二中学要赶8月底完成一期工程,建成教学楼和图书实验楼,力争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县中学学生宿舍楼工程,开春后要抓紧搞好内外粉刷和设施配置,确保赶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要赶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配套设施建设,确保7月正式投入使用。二是积极争取外援项目,新开一批校建工程。年内力争争取项目资金及配套资金276万元,确保新民中学综合楼工程、炭店水北小学新建工程、南玉子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城关东街小学宿办楼工程等校建工程开工建设。同时,要加大协调和筹资力度,力争年内建成*县中学综合实验楼,为创建省级重点中学打好基础。要积极争取县职教中心多功能厅建设工程尽早动工。

3、全面深化布点调整工作。一是本着“着眼长远,立足发展”的原则,认真完成本年度撤除4所、合并21所小学的布点调整任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提前撤并一批小学。二是结合校舍改造和教育创强工作,积极创设条件,力争在今年有创强任务的乡镇创办5—8所寄宿制学校,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品位。三是今年秋季在原*县师范学校校址创办城关第二初级中学,减轻城区初中就学压力,培育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九、努力做好其它工作,全面完成教育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管理。一是要继续抓好民办学校的清理整顿工作,依法取缔不合格的民办园校。二是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指导工作,提高办学质量。三是要坚持做好民办学校的年检工作。四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兴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其它民办学校,把民办教育做强做大。

2、认真搞好各类招生工作。一是采取严厉措施,坚决刹住个别初中动员学困生提前离校,不让学困生报考高一级学校的歪风,对随意停学生课,不让学生参加中招报名的教师、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严加处理。二是抓好控流保学工作,今年要加大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率的加减分权重,坚持对流失率高的初中评优一票否决。三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考试政策和规定,抓好高考管理工作。要进一步严格考风考纪,以严明的考风来正教风、促学风。

3、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年内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探索教育系统文化用品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现代科学劳动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劳动者队伍中大量存在并将继续增加的农民工科学劳动能力严重缺失,素质和能力都不能适应其要求。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大力开发,才能使他们满足现代科学劳动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我国现代科学劳动体系中不断增多的农民工,当然也要按照这一理念给予关注。本文拟从“现代科学劳动”出发,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农民工的发展之路。

一、现代科学劳动的内涵

今天的劳动系统,与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现代科学劳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形态。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征教授曾对现代科学劳动做出了极富创建性的分析,指出当代劳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商品价值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学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科学劳动是当代劳动新特点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科学劳动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高级脑力劳动,是人们借助科学技术驾驭自然力、改造自然力、利用自然力,将自然物质改变为人类有用物,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即科学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过程,其主要形式是脑力劳动。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的一般科学劳动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已经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即掌握了现代有关最新科学、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先进技术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科学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复杂劳动。

现代科学劳动使现代的生产力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突飞猛进,自动化的程度日新月异,无人化的生产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一道奇妙的风景;劳动对象无所不包,外太空、地球内核、微粒子、生命遗传信息等,其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劳动者必须掌握现代最新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科学能力—生产、更新与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的能力,技术能力—把科学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程序、工艺流程的能力,生产能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最终形成现实的物质产品的能力,闭终身学习的能力—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科学劳动。

而且,现代科学劳动使当今世界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这种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量,更多的社会财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达到惊人的程度,但却使劳动的数量大规模的减少。这一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每一个汽动主体都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现代科学劳动条件下我国农民工的劳动状况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我国的劳动力系统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的劳动主体—农民工,极大地改变了建国以后一直比较稳定的劳动力力的构成。

农民工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的特有群体,目前的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的界定还存在诸多歧义,但是在“他们的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他们中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走出乡村和田野,进入城市和工厂,成为我国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之一。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非凡的贡献,默默地改变着城市和农村.同时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

1.农民工的数量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和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今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还会进一步增加,所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地构成比率的进一步下降、城乡差距的增加等因素,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2.我国当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男性为主,女性的比例较小,其平均年龄为28.6岁,16-30岁的占610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年龄比较轻,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

农民外出务工以自发性为主,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这种形式就业成本低、成功率高,但也说明了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

农民工主要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而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容量大,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

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部门。几乎占农民工总数的7500。限于城乡分制的户籍制度,农民工的职业与身份相分离,多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即所谓“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3.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分析

农民工的上述这些特点,说明了虽然他们数量、规模巨大,但是整体上素质较低,并不具备就业的比较优势。数量上的优势反而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大障碍,似乎是无限的供给使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极为便宜,导致其价值严重贬值,甚至不能维持其简单再生产。素质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利用先进的就业信息平台获取就业信息,虽然洗去了两脚泥走进了向往的城市,还是生产、生活在一个以亲缘、地缘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接触范围仍然十分狭窄,根本不可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他们虽然是农村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和全社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偏低,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的差距还很大。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规范,不熟悉城市生活情况,只能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中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就业,从事那些城市劳动力不愿涉足的苦、累、脏、险的简单劳动;精神生产、管理劳动、高级服务劳动对他们来说无能为力、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本。城市就业、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还不愿轻易放弃在农村的少量土地,那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贫困落后的农村依然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所在,城乡双向流动还将是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新的改变,随着工业化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劳动力市场上因为下岗工人的增加、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膨胀、外籍雇工的加入,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将不言而喻的增大,处境将日趋恶劣,不仅是今天的城市边缘人,而且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

4.农民工的科学劳动能力的缺失

如前所述,当代劳动具有不同于传统劳动的新特点,现代科学劳动体系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劳动者应该具有相应的科学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满足其要求。而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与现代科学劳动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国际统计局: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工流动的就业人群中,文盲占20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写,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50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00,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0。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85%下降到8300,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同期由15%上升到16%,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00,说明农民工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

职业技能培训极度缺乏。同样来源的数据显示: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从2001年的17%上升至2800,未接受过培训的占到72,多达7成以上。就业前缺少引导性培训,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就业环境和工业化生产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了解,如果没有以地缘、血缘为中心的关系网,盲目地进入陌生的地方,极容易上当受骗,难以顺利就业;或者即使能够有幸就业,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业后同样缺少技能培训,企业限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培训的外部性、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也不愿对农民工进行在岗培训。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自然十分有限,几乎不存在提升的空间。农民工当然因此会受到损害,他们始终处在劳动的最底层,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或技术含量极少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份和社会地位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因此而受损,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其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利润和效益的持续增长,最终丧失市场竞争力;最严重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难以发挥,综合竞争力难以提高。

文化程度的低下,使农民工根本不可能具备科学能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连必要的科学知识体系都不甚了解,更不要说科学知识的生产、更新和发展了。现实似乎注定了他们只能是科学能力的仰望者,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其拥有者。自身的素质还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中大部分缺乏自学成才、改变命运的意识和动力,更不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客观上也因为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工资收入偏低,缺少学习的时间和条件。

农民工自身的条件已经非常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劳动机会和劳动能力,再加上农民工就业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扭曲,他们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困难重重。长此以往,不仅对用工企业产生消极影响,还将会限制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三、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民工的劳动素质和能力适应科学劳动的要求

众所周知,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所占人口比例极低。在国家的整个劳动力系统中,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快速涌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大军,情况更令人担忧。如何改变农民工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是当今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且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科学劳动的内在要求看,必须大力开发形成现代科学劳动能力、影响现代科学劳动能力发挥程度的各种因素,以期获得提高。概括地说,现代科学劳动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承载劳动力物质基础的身心健康素质、形成具体劳动能力的智商素质、影响劳动能力形成与实用效果的情商因素、规范劳动者行为方向的思想意识素质。具体内容大致有:体质、智力、文化、自学能力、思维方式、心理健康、适应能力、职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目标动力、个性基础、人际能力、道德等方面。

2.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路径

政府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不短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劳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需求,而且是用工企业和国家发展都不能不面对的重大课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对此加以重视;通过各种政策安排,真正从根本上转变职能,变纯粹的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在宏观上为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战略支持,比如已启动的惠及全国各地农民工的“阳光工程”就已经初见成效。

切实保证农民工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一个重要环节,其顺利实现也是其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而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则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力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维持劳动力本人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养活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劳动者的工资应该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大量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工的工资之低根本不能维持其再生产,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农民工个人的基本生活,由此导致的恶劣后果已经显出端倪。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切实可行的方式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的发放和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以顺利实现其再生产,为其素质、能力的提高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急需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和培训是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的、也是根本的途径。对已经就业和即将就业的农民工来说,职业教育可能是比较可取的选择,按部就班的学校全日制的基础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干中学。应该集中全社会的各种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工职业教育,针对上述现代科学能力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教学形式的创新。特别是农民工的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相关部门,更应该联手行动,使就业前的岗前教育培训与就业后的在岗教育培训相衔接,使他们切实获得新的劳动技能,并且可以在劳动中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捉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有些农民工输出地进行的“订单培训”就是很好的尝试。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教育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实践,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改变投资理念。农民工、用工主体、国家都应该从只重视实物投资转向人力资源投资与实物投资并重的观念上来。马克思的资本构成理论说明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和物质资料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生产才能正常地进行。如果物质资料超出了劳动者的支配范围就会导致部分生产资料的闲置,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对现有的资源挖潜革新,而实现的前提就是劳动者的科学劳动素质。因此,首先,农民工必须从主观上意识到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与其就业的机会、就业的远近、就业岗位的高低、工资收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人力资源投资的结果。其次,用工主体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投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已经预示了廉价农民工的无限供给受到了挑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即将丧失。对农民工劳动者的培训决不单单是成本的增加,恰恰是企业利润和效益增长的源泉。最后,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应该关注为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群体,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投资力度,从各方面保障他们的发展权,为综合国力的增强添加新的因素。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现代科学劳动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劳动者队伍中大量存在并将继续增加的农民工科学劳动能力严重缺失,素质和能力都不能适应其要求。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大力开发,才能使他们满足现代科学劳动的要求,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我国现代科学劳动体系中不断增多的农民工,当然也要按照这一理念给予关注。本文拟从“现代科学劳动”出发,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农民工的发展之路。

一、现代科学劳动的内涵

今天的劳动系统,与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就是现代科学劳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体力劳动形态。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征教授曾对现代科学劳动做出了极富创建性的分析,指出当代劳动具有鲜明的特点:商品价值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学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科学劳动是当代劳动新特点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科学劳动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高级脑力劳动,是人们借助科学技术驾驭自然力、改造自然力、利用自然力,将自然物质改变为人类有用物,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即科学的发现、发展和应用过程,其主要形式是脑力劳动。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的一般科学劳动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已经发展为现代科学劳动,即掌握了现代有关最新科学、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先进技术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科学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复杂劳动。

现代科学劳动使现代的生产力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突飞猛进,自动化的程度日新月异,无人化的生产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一道奇妙的风景;劳动对象无所不包,外太空、地球内核、微粒子、生命遗传信息等,其范围之广令人惊叹;劳动者必须掌握现代最新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科学能力—生产、更新与发展科学知识体系的能力,技术能力—把科学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程序、工艺流程的能力,生产能力—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最终形成现实的物质产品的能力,闭终身学习的能力—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能力,才能胜任现代科学劳动。而且,现代科学劳动使当今世界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这种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量,更多的社会财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达到惊人的程度,但却使劳动的数量大规模的减少。这一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每一个汽动主体都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现代科学劳动条件下我国农民工的劳动状况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我国的劳动力系统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新的劳动主体—农民工,极大地改变了建国以后一直比较稳定的劳动力力的构成。

农民工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形成的特有群体,目前的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的界定还存在诸多歧义,但是在“他们的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一点上基本达成了共识。他们中既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也包括在县域内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走出乡村和田野,进入城市和工厂,成为我国现代生产力系统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之一。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非凡的贡献,默默地改变着城市和农村.同时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了自己的新生活。

1.农民工的数量巨大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和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今后,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还会进一步增加,所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地构成比率的进一步下降、城乡差距的增加等因素,农民工的规模将会继续扩大。

2.我国当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男性为主,女性的比例较小,其平均年龄为28.6岁,16-30岁的占610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年龄比较轻,是农村劳动力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

农民外出务工以自发性为主,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这种形式就业成本低、成功率高,但也说明了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

农民工主要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生产、生活环境较差,而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容量大,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

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部门。几乎占农民工总数的7500。限于城乡分制的户籍制度,农民工的职业与身份相分离,多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即所谓“亦工亦农、亦城亦乡”。

3.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分析

农民工的上述这些特点,说明了虽然他们数量、规模巨大,但是整体上素质较低,并不具备就业的比较优势。数量上的优势反而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大障碍,似乎是无限的供给使农民工劳动力价格极为便宜,导致其价值严重贬值,甚至不能维持其简单再生产。素质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利用先进的就业信息平台获取就业信息,虽然洗去了两脚泥走进了向往的城市,还是生产、生活在一个以亲缘、地缘为中心的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接触范围仍然十分狭窄,根本不可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他们虽然是农村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但和全社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偏低,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的差距还很大。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规范,不熟悉城市生活情况,只能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中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就业,从事那些城市劳动力不愿涉足的苦、累、脏、险的简单劳动;精神生产、管理劳动、高级服务劳动对他们来说无能为力、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与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本。城市就业、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还不愿轻易放弃在农村的少量土地,那是他们最后的生活保障,贫困落后的农村依然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所在,城乡双向流动还将是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新的改变,随着工业化的演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劳动力市场上因为下岗工人的增加、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膨胀、外籍雇工的加入,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将不言而喻的增大,处境将日趋恶劣,不仅是今天的城市边缘人,而且会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

4.农民工的科学劳动能力的缺失

如前所述,当代劳动具有不同于传统劳动的新特点,现代科学劳动体系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劳动者应该具有相应的科学能力、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才能满足其要求。而农民工这一特殊的、庞大的群体,与现代科学劳动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国际统计局:2004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民工流动的就业人群中,文盲占20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写,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50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00,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0。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85%下降到8300,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所占比重同期由15%上升到16%,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00,说明农民工的总体文化程度偏低。

职业技能培训极度缺乏。同样来源的数据显示: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从2001年的17%上升至2800,未接受过培训的占到72,多达7成以上。就业前缺少引导性培训,农民工对城市生活、就业环境和工业化生产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了解,如果没有以地缘、血缘为中心的关系网,盲目地进入陌生的地方,极容易上当受骗,难以顺利就业;或者即使能够有幸就业,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业后同样缺少技能培训,企业限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培训的外部性、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也不愿对农民工进行在岗培训。这种情况下,农民工的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自然十分有限,几乎不存在提升的空间。农民工当然因此会受到损害,他们始终处在劳动的最底层,只能从事没有技术含量或技术含量极少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份和社会地位难以改变;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因此而受损,高素质劳动力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其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利润和效益的持续增长,最终丧失市场竞争力;最严重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难以发挥,综合竞争力难以提高。

文化程度的低下,使农民工根本不可能具备科学能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连必要的科学知识体系都不甚了解,更不要说科学知识的生产、更新和发展了。现实似乎注定了他们只能是科学能力的仰望者,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其拥有者。自身的素质还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中大部分缺乏自学成才、改变命运的意识和动力,更不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客观上也因为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工资收入偏低,缺少学习的时间和条件。

农民工自身的条件已经非常严重地限制了他们的劳动机会和劳动能力,再加上农民工就业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扭曲,他们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困难重重。长此以往,不仅对用工企业产生消极影响,还将会限制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难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三、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民工的劳动素质和能力适应科学劳动的要求

众所周知,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个人口大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所占人口比例极低。在国家的整个劳动力系统中,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快速涌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大军,情况更令人担忧。如何改变农民工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强企业竞争力,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是当今我们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助于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而且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从科学劳动的内在要求看,必须大力开发形成现代科学劳动能力、影响现代科学劳动能力发挥程度的各种因素,以期获得提高。概括地说,现代科学劳动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包括:承载劳动力物质基础的身心健康素质、形成具体劳动能力的智商素质、影响劳动能力形成与实用效果的情商因素、规范劳动者行为方向的思想意识素质。具体内容大致有:体质、智力、文化、自学能力、思维方式、心理健康、适应能力、职业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目标动力、个性基础、人际能力、道德等方面。

2.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路径

政府要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不短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劳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需求,而且是用工企业和国家发展都不能不面对的重大课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高度,对此加以重视;通过各种政策安排,真正从根本上转变职能,变纯粹的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在宏观上为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战略支持,比如已启动的惠及全国各地农民工的“阳光工程”就已经初见成效。

切实保证农民工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一个重要环节,其顺利实现也是其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而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则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力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维持劳动力本人生存的生活资料价值、养活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者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劳动者的工资应该满足这三方面的需要。大量的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工的工资之低根本不能维持其再生产,有的甚至难以维持农民工个人的基本生活,由此导致的恶劣后果已经显出端倪。因此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从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这一问题,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切实可行的方式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的发放和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以顺利实现其再生产,为其素质、能力的提高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急需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和培训是农民工劳动素质和能力提高的最佳的、也是根本的途径。对已经就业和即将就业的农民工来说,职业教育可能是比较可取的选择,按部就班的学校全日制的基础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干中学。应该集中全社会的各种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工职业教育,针对上述现代科学能力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进行各种教学形式的创新。特别是农民工的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相关部门,更应该联手行动,使就业前的岗前教育培训与就业后的在岗教育培训相衔接,使他们切实获得新的劳动技能,并且可以在劳动中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捉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有些农民工输出地进行的“订单培训”就是很好的尝试。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教育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讨、不断地实践,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

改变投资理念。农民工、用工主体、国家都应该从只重视实物投资转向人力资源投资与实物投资并重的观念上来。马克思的资本构成理论说明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和物质资料之间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生产才能正常地进行。如果物质资料超出了劳动者的支配范围就会导致部分生产资料的闲置,造成物质资源的浪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对现有的资源挖潜革新,而实现的前提就是劳动者的科学劳动素质。因此,首先,农民工必须从主观上意识到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源投资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了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与其就业的机会、就业的远近、就业岗位的高低、工资收入、自身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人力资源投资的结果。其次,用工主体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源投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出现的所谓“民工荒”已经预示了廉价农民工的无限供给受到了挑战,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即将丧失。对农民工劳动者的培训决不单单是成本的增加,恰恰是企业利润和效益增长的源泉。最后,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应该关注为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群体,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投资力度,从各方面保障他们的发展权,为综合国力的增强添加新的因素。

初中科技论文范文篇10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县“双高普九”验收年。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定》(光委[2009]49号)文件精神,突出建设教育强县主题,做好“强校、名师、高质量”三篇文章,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教育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协调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经济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主要目标与任务

——幼儿教育:继续关注、扶持农村学前班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学前班的管理,办好每个乡镇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完成幼儿新生招收任务2000人,力争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90%。大力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对比较大的行政村停办的学前班争取恢复办班,学前一年入园率力争达99.5%以上。年计划申报新建4所幼儿园。其中城区2所,分别是利用教师进修学校校舍创办实验幼儿园分园,开设5~6个班,招收幼儿150人;镇岭幼儿园搬迁并更名为杭川中心幼儿园,规模达12个班,在园幼儿360人。农村2所,分别是李坊乡中心幼儿园、华桥乡中心幼儿园,均为9个班的规模。

——小学教育:小学适龄人口按照法定的入学年龄都能按时入学;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在1%以下;确保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年辍学率、三类残疾少儿入学率、小学按时毕业率等各项指标均达省“双高普九”标准。做好止马中小、崇仁中小、鸾凤中小、增坊小学、镇岭小学、杭西小学等六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申报和创建工作,力争完全小学标准化个数由5所增加到11所,创建率达65%。。

——初中教育:完成招生任务1589人,初中学龄入学率96%以上,初中学制三年毛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年辍学率城区控制在2%以下、农村控制在3%以下,初中按时毕业率达85%以上。做好一中、三中、司前中学、止马中学、李坊中学等五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申报和创建工作。力争初中校标准化个数由3所增加到8所,创建率达89%。

——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年高中计划招生1020人,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以上,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普职比基本达到省均水平。二中通过省二级达标校验收,一中做好省一级达标校的申报工作。

——职业教育:继续抓好县职教中心建设,力争年新生总数达到300人以上,确保年巩固率达到8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等级证书培训认定,完成新增劳动力培训达880人次。

——成人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着力抓好乡镇文技校的建设工作,在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扫盲”工作,提高扫盲工作水准,实现扫盲巩固120人,扫盲提高120人,力争使全县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内,全县成人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达100%。全年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0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800人次,人口教育1000人次。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要认真贯彻实施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县2008-年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切实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当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着力推进城乡之间基本实现均衡发展。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适时调整和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较差的学校和教学点。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通过举办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的问题。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倾斜力度,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等,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要根据城乡中小学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实际情况,适时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根据教师自然减员和学科结构实际,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详细计划和方案,为建设教育强县提供有力的师资保证。做好招收师范类毕业生的宣传、报考、招录等工作,为教育发展储备优质师资。

3、进一步完善城镇教师农村服务期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边远地区教师补贴制度,落实华桥乡增坊、古林、牛田和司前乡清溪、西口等边远村校任教的教师交通费每人每月补助100元政策。组织城镇教师分期分批到农村基层学校任教。组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进行校际间教师交流。建立骨干教师联系农村学校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4、全力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坚持依法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双线控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家访劝学制度,强化乡镇及学校“双高普九”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其在依法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上的作用。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寄宿生住宿费和对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的“三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特教学校学生“三免一补”政策,建立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助学金制度,落实中职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管理,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努力做到农民工子女就近、方便就学;加强农民工子女学籍管理,完善学生流动过程的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权益,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双高普九”方案,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力争全县基本达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标准,确保“双高普九”省级验收顺利通过。

5、稳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县财政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和健全中小学校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方式,合理分配公用经费资金。加强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使用的监管,严禁挤占、截留、挪用中小学公用经费。

(二)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决定学校的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1、进一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等四大板块的建设,继续组织开展第三届“校园文化达标(示范)校”评比活动。要以学校“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师风师德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德育创新的引领、校长精神的影响、师生价值观的渗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挖掘学校文化特色,年春季各校要根据实际做好绿化、美化工作,要突出县“杉城”的乡土意识,创建杉木林特色育人环境。开展“文明学校”、“书香校园”、“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要结合庆祝建国62周年,组织好第27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并于年六月结合“省双高普九”验收举办全县教育系统素质教育汇报演出;围绕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质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进一步推进项目工程建设。一要全力抓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高中达标校创建工作。要严格按照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高中达标校建设规划,加强项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与评估工作,分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达到学校“四有”的目标要求,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完成光二中省二级达标创建任务。同时,进一步强化项目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标准化学校和达标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二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要继续抓好止马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止马中学教学综合楼、学生宿舍楼,李坊中学实验楼,三中图书综合楼,一中科技大楼等6个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要按计划实施寨里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鸾凤君山小学教学楼、司前清溪小学教学楼、崇仁中心小学综合楼、鸾凤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等6个项目建设,建筑面积0.67万平方米,总投资1005万元。要做好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完成李坊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华桥元岱小学教学楼、司前中学教学综合楼、二中学生食堂、教学楼续建等工程。要完成新建城南实验学校整体规划及校园平整工作,争取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开工建设。完成杭川中心幼儿园3000平方米教学用房建设任务,力争年春节投入使用。在工程建设进程中,要严格监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和工作制度。在规范运作的情况下,要加快进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

3、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建设。一要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抓好三个模式的应用,以村完全小学及以下学校为重点,建设“农远”资源库,开发一批教学支持平台和学习支持工具,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步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二要加强学校装备工作。继续增加对中小学图书添购投入,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在年六月份“双高普九”省级验收前,完成学校新购仪器设备的登记造册、入库上架工作,完成实验室的标准化改造,完成校园及各功能室的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氛围的创设工作,做好迎检前的最后冲刺。三要继续推进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平台、数字校园、资源建设等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创建力度,增加城域网教育信息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网建设,充实、丰富教育网站与校园网站网页的内容,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4、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计划,突出“全员一起参与,师生共同成长”的理念,继续做好“县中小学生(部分)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与辅导对策”的课题研究。健全学生心理教育、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积极开展“珍爱生命,关注心灵”“师生心理剧演出”等活动,收集、整理本县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案例、论文、课题和主题班会资料,力争年底汇编成《县心理健康教育参考用书》。

(三)精心打造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教育质量观。突出发展性评价,追求有效教研、有效教学。以初中为重点,突出“夯基”(夯实初中基础)、“提质”(全面提高质量),重在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增值增效上下功夫。

1、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要加强教育科学管理,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估。发挥教育质量增值增效激励和导向作用,更加科学合理评价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狠抓培优转困。严把小学毕业班质量检测、初一抽考、初二学生综合素质竞赛和中高考质量关。加强中高考研究,尤其要在新课程实施与高考对接上下功夫,提高课题的运用推广效果。做好高中会考与高考衔接的研究,以会考促高考。提高中、高考备考水平,争取年中、高考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2、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电大工作站、电教、教研室(组)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教师培训机构,进一步发挥教师进修学校专业引领作用。要加强“三个结合”,即教研与课堂教学、教研与教师成长、教研与课程文化结合。要让教科研成果回归教学,服务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强化教学常规,落实督查、反馈、评价、考核、奖惩机制。组织各学科竞赛活动。继续推进“三大片区”(城区、北部、西部)的教学研究活动,继续开展县级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要强化课程改革的应用性、实践性和实战性,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研修,破解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切实提高新课程整体实施水平。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完善教师合理流动制度。认真实施“适当提高农村贫困边远学校中级职称岗位比例和年度考核评优指标”的办法,城区学校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必须要有一年以上农村教育工作经历。认真落实省教育厅、人事厅《关于中小学教职工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职数设置的意见》,严格实行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管理。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务院《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实施方案,严格考核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量,将上岗出勤、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常规教学、教育质量等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聘分流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德方面重点解决体罚学生、违规补课、滥用教辅等方面问题。。

要积极整合优秀骨干教师资源,全力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严格按要求择优选拔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对象,发挥小学“研、送、训”核心团队作用,建立名优教师工作站,通过举办讲座和开公开课等形式,组织名教师培养对象和核心团队成员到农村学校进行巡回讲座及上示范课,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要加强师资培训。年继续使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预计培训教师1660人次。年暑期,继续开展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培训40%的农村教师(约400人),同时完成全县45%(约729人)的教师的初级培训工作。组织初级培训合格的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预计参加考试的教师1500人。要对2008~2010年参加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244人,进行考核认定为我县首届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继续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师资培训,完成培训学时,组织73名学员参加B证考试。

要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技能竞赛,结合岗位大练兵专项检查,在全县范围内,评比优秀中青年教师,力求做到以点带面,推进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