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8 17:07:58

初中辅导教育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是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能否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心理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心理发育的三个矛盾上:其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显现,而伴随着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其心理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对异性好奇,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但是由于心理发育的迟缓,多数中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其二,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和社会性形成相对迟缓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成人感意识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并注重他人的评价,但是由于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在塑造自我形象时往往以崇拜的明星为标准,从而导致其在外形塑造与年龄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自我分化,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这两个形象,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的意识。其三,感情需求外露与内隐的矛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但是对于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学生们一方面希望找人诉说,一方面又羞于启齿,从而导致心理矛盾。

二、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上文分析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谈话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班主任在干预中应该坚持几点原则:①保密原则。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②倾听为主,辅导为辅。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③科学提问。初中生由于思维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班主任就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用提问的方式主动帮助学生定义心理问题。

(二)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的状态、风貌、活力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班主任在对班级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善用多元智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优化教学活动,利用观察、合作学习、演讲、推理、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化因材施教,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利用活动中的分工,充分尊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优化评价效果,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以形成自尊、建立自信。其二,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即班主任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班级活动,以实现对班级整体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课是实现班级辅导的有效形式,心理班会课可分为专题讲座课和心理训练课两种,前者适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后者适用于班级全体参与,并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嫉妒”这一情绪问题出示题目,或者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并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可以在高潮处设置疑问,让全班讨论,以引起学生对嫉妒危害性的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并对学生进行情绪辅导。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初中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快乐地成长。

作者:胡强 单位: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3):93-94.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2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规律”教学》在20*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理解——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在20*年12月获得江阴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再论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在20*年1月获得江阴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年获江阴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年获江阴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3

为促进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落实职业教育惠民政策,满足我区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保障我区职业学校的顺利招生,现就2011年我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区职业学校计划招生2800人,其中职专计划招生1300人,二职专1300人,三职专100人,成人中专100人。

二、招生办法

2011年中职招生采取教育局统一调控,各教育办、初中学校落实责任的办法。重点抓好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3月21日----3月28日,各初中学校加强对学业水平D级学生的管理。召开D级学生会和家长会,宣传中考的限制政策及中职国家免费政策、就业政策。3月25日,各初中学校将D级学生报职业学校名单,报教育局职成教科、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3月28日,组织D级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第二队段:3月29日----4月29日。各职业学校要组织好入学教育、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学生生活、企业参观活动等。各初中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好初三毕业生、家长、初三任课教师会,全面动员集中分流。4月16—17日,各初中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学生、初三教师参观职业学校,相关费用由各职业学校承担。4月29日各初中学校将报职业学校学生名单,报教育局职成教科、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

第三阶段:5月2日—6日组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生到职业学校后,各职业学校要组织好学生生活、入学教育、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准备参加全市统一的毕业考试。

第四阶段:6月底—8月底,各初中学校,做好未被普通高中录取学生的工作,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到我区职业学校学习。各职业学校做好录取工作及新生入学、军训等准备工作。

三.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镇办要成立中职招生领导小组,派一名同志具体负责本次中职招生工作,各初中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初三班主任为成员的中职招生工作小组,在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本校中职招生工作。

各职业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中职招生工作小组,为各镇、初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各镇、初中学校、职业学校要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名单于3月23日报职成教科。(职成教科联系电话:。邮箱:)

2.明确任务创新机制

(1)各镇办、初中学校要深刻的认识到,向职业学校输送生源,是一种时代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人们对教育多样化需求,实现多途径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增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让其自然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合理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致富一个家庭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求各镇办、初中学校、职业学校要严格按照全区中职招生工作的布暑,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招生任务。

(2)实施招生奖励机制。完成指导性计划55%以下的学校、教办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行政性奖励;完成指导性计划60%以上学校,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超65%部分,按学生实际人数奖励,资金由教育局统筹(核准时间为:2011年8月25日)。

(3)招生过程中禁止事项:

①.各初中学校加强毕业班级的管理,严禁流失学生,对流失学生严重的初中学校,追究校长责任。

②.严禁区内、外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专学校等到我区初中学校宣传及招生,保证初三教学班的秩序。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4

落实职教惠民政策,为促进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满足我区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保证我区职业学校的顺利招生,现就2011年我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提出以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区职业学校计划招生2800人,其中职专计划招生1300人,二职专1300人,三职专100人,成人中专100人。

二、招生办法

2011年中职招生采取教育局统一调控,各教育办、初中学校落实责任的办法。重点抓好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3月21日----3月28日,各初中学校加强对学业水平D级学生的管理。召开D级学生会和家长会,宣传中考的限制政策及中职国家免费政策、就业政策。3月25日,各初中学校将D级学生报职业学校名单,报教育局职成教科、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3月28日,组织D级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第二队段:3月29日----4月29日。各职业学校要组织好入学教育、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学生生活、企业参观活动等。各初中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开好初三毕业生、家长、初三任课教师会,全面动员集中分流。4月16—17日,各初中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学生、初三教师参观职业学校,相关费用由各职业学校承担。4月29日各初中学校将报职业学校学生名单,报教育局职成教科、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

第三阶段:5月2日—6日组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生到职业学校后,各职业学校要组织好学生生活、入学教育、学业辅导、心理辅导,准备参加全市统一的毕业考试。

第四阶段:6月底—8月底,各初中学校,做好未被普通高中录取学生的工作,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到我区职业学校学习。各职业学校做好录取工作及新生入学、军训等准备工作。

三.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镇办要成立中职招生领导小组,派一名同志具体负责本次中职招生工作,各初中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初三班主任为成员的中职招生工作小组,在镇办中职招生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做好本校中职招生工作。

各职业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中职招生工作小组,为各镇、初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各镇、初中学校、职业学校要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名单于3月23日报职成教科。(职成教科联系电话:。邮箱:)

2.明确任务创新机制

(1)各镇办、初中学校要深刻的认识到,向职业学校输送生源,是一种时代责任,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人们对教育多样化需求,实现多途径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增劳动力综合素质提高,让其自然融入社会,在社会中合理有序转移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一个学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致富一个家庭的重要举措。因此要求各镇办、初中学校、职业学校要严格按照全区中职招生工作的布暑,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得力措施,完成招生任务。

(2)实施招生奖励机制。完成指导性计划55%以下的学校、教办实行一票否决制,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行政性奖励;完成指导性计划60%以上学校,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超65%部分,按学生实际人数奖励,资金由教育局统筹(核准时间为:2011年8月25日)。

(3)招生过程中禁止事项:

①.各初中学校加强毕业班级的管理,严禁流失学生,对流失学生严重的初中学校,追究校长责任。

②.严禁区内、外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中专学校等到我区初中学校宣传及招生,保证初三教学班的秩序。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生;早恋;辅导策略

近年来,早恋已成为初中生的实际问题,由于初中生年龄偏小,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一个充满依赖性与独立性、幼稚性与自觉性矛盾斗争的复杂时期。她们大多天真、单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入,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这为现代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棘手的课题---早恋。初中生由于对恋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充分的心理准备,早恋中的波折往往成为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因此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对待早恋,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分析初中生的恋爱心理特征,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新时期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初中生“早恋”问题。

一、分析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

初中生早恋心理的成因,是自身因素、家庭和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身心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之中,同时也处于尖锐矛盾期,在这个时期早恋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影响,现在生活富裕、营养好,加上吃了含有激素的食品或快餐,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早熟。“性加速现象”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助推剂”。性成熟的前倾或性成熟的加速现象已成为事实,因为初中阶段性心理方面是正值青少年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他们既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又缺乏自控能力。加上外界的刺激的诱导,以及初中生道德观念相对薄弱,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方便了初中生学习之余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加上网吧等娱乐场所诱惑,扰乱了校园的平静。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启蒙读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区,“影印作用”即是父母对孩子最初最深远的影响,早恋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1)有部分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只注重学业成绩。平时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笔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使子女出现过重的压力,情感的失衡,促使他们希望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交谈的知心朋友,而此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充当着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引起了早恋。

(2)残缺的家庭教育造成亲子关系冷淡。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这个阶段子女的需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只拿钱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往往这种孩子早熟,有钱就容易引起人的爱羡,并成为别有用心者利用的对象。有的父母自身人格有缺陷,或心理不健康,双方情感不和谐,甚至父母离异、判刑的,这种孩子就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寻求感情补偿。

(3)受长期的封建观念束缚而导致错误的家教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性行为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当孩子提及此事时,家长不是闭口不谈就是大声斥责,给性行为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反而引发了孩子“早恋”的心理。但当孩子有了“早恋”的行为时,家长不是耐心的去疏导,轻则严加制止,重则给予惩罚,甚至严厉禁止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至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用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的话说,这叫“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也就是说外界压力越大,就越发诱发早恋。给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极大的心理伤害,也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学校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学校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机械地要求学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却漠视对他们进行青春期心理和性的健康教育。不仅如此,学校也无法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来调节他们内在情感的需要,造成他们旺盛的精力无法得到及时转移。于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声温馨的招呼、一首动听的好歌,都能撩动他们蠢蠢欲动的心弦,少男少女们发生“早恋”,也就不足为奇了。

4.社会大众传媒的冲击

社会环境是影响初中生早恋心理的决定因素。大众传媒冲击着初中生的心灵,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如:婚外恋、第三者等,对于电视伴随其成长的这代初中生来说,他们模仿力很强,再加上社会对学生早恋的渲染,描写学生早恋的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对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还有社会上不良书报杂志、低级趣味的影视录像等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黄色网站污染和刺激初中生纯洁的心灵,对初中生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说文化传媒是影响初中生早恋的主要途径。这些书籍、报刊、网络通讯的性质、品位、内容、导向,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早恋的心理健康。

二、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辅导策略

有学者提出早恋现象既属于情感教育范畴,又属于人际关系指导和性心理教育的范畴。对此,针对目前初中生早恋原因的调查分析,笔者提出了三条辅导策略,分别是学校、班主任以及家长的辅导对策。

1、学校方面的辅导对策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对预防学生早恋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的青春期卫生教育

让学生明白“早恋”对处于求学阶段的他们有一定的危害,如:分析一些因“早恋”而误入歧途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定期对学生进行“早恋”的危害性的主题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处理好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高峰,喜爱活动,精力充沛。学校应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开设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设法把初中生的兴奋中心和充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有意识地转移对异性的过分关注。要让学生具有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说我们不能回避传媒的冲击,但可以组织学生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或组织辩论赛。目的是要净化初中生成长的环境,杜绝不健康书刊流入学校。

(3)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有计划地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性道德教育,解决学生的诸多烦恼。学校应布置青春期教育展室,定时对学生开放;定期邀请医学专家为学生讲解有关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打破神秘感和好奇心;避免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使他们在男女交往中自尊、自爱的道德品质。

(4)开展多方位心理宣传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编辑心理小报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橱窗;利用网络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宣传;学校广播室应开设心理健康专题节目;向家长和社区分发心理健康小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5)齐抓共管启蒙教育、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

针对初中生“早恋”不愿让家长知道的普遍心理,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青春期发育以及青少年身心卫生的有关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对于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作为学校要适时指导家庭教育,建立家校信息平台,开办青春期性知识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及需求,及时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并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孩子的工作,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同时,增强学生家庭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懂得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还可请医学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学者等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正确而又全面的爱情启蒙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如何处理感情,为什么“准备爱情”等,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化的目标,去引导学生追求人的完美化,树立学生崇高的爱情观念,使心理与生理发育同步。

2、班主任的辅导策略

班主任要十分重视青春期学生的教育,要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把工作做在前面。通过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中去。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及时找他(她)个别谈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有学者说“教育本是脑力活,巧用情智才成功”。

(1)要采取正面说理.启发诱导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宣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或把火发在日记上,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多关心点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交更多的朋友,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最好采取类比的方法,“兴发于此,意归于彼”,让学生主动把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于坠入爱河较深的学生,要恩威并用,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予适当的理解,同时要以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相警告,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3)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配合,要劝告家长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之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思考判断、决策分手与否的时间,准备下次该怎么谈,不要急于求成去解决问题。

另外,班主任做具体工作时,男女生应该区别对待。如女生的心理复杂,更为敏感,需要细心引导。而男生则更需要老师能像朋友一样以诚相待,以心相交。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各种言行和情感。教师和家长应使学生理解:他们之所以要对早恋学生进行教育,绝非由于视早恋为罪恶,而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体会教师和家长是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是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的。

3、家长的辅导策略

作为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这种问题,尊重青少年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恋对青少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把它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高压会带来严重后果,家长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早恋子女进行疏导。

(1)尊重子女。如果家长们能尊重子女,珍视他们的感情,并和他们一起审视这种感情,共同探讨初中生恋爱值不值,这样会比强制干涉的效果好。

(2)换位思考。如果家长能进行换位思考,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会发现家长也有他们不足的地方。

(3)民主家教。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科学指导。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次,看看谈恋爱对学习是否有影响,让孩子权衡一下学习和谈恋爱哪个重要,但最好不要直接干预,应该给他们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有研究表明,青春期恋爱是影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学校要开展性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她们正确处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生理欲望和心态,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提高各方面素质。及时帮助初中生排除青春期困惑,对预防因青春期困惑引起的精神疾病,避免不幸事件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学校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当务之急;建议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协调亲子关系,去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建议初中生积极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开拓交友范围。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有益于文明态度的形成和珍惜两性同学间的友情,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变化,建立正确的异性交往途径。

参考文献:

[1]董萍华.初中生早恋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2]满洁.浅谈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01

[3]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4页

[4]洪嘉禾著.性的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214页

[5]李丹编著.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64页

[6]彭建飞,冯周卓主编.班主任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第三版2004.

[7]熊川武,江玲著.理解教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6

一、教育工作讲究特色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二、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100%。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规律”教学》在20*年12月获得无锡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理解——开启历史之门的钥匙》在20*年12月获得江阴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再论前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在20*年1月获得江阴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20*年获江阴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20*年获江阴长泾片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20*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积极性新课程

改革以来,教育部门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的要求以及目标也提高了。同时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面提出来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在灵活运用课本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灵活运用教材,使英语学习更贴近实际生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交际情景,调动起学习气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对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备课的重要性

教师想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就需要在备课上面多花些心思。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按照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有针对性地去备课。这样的教学目的就会非常明确。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只要教师花点心思去研究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他们负责,就一定能够找到好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其次,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加上多媒体的画面的吸引,那上课的效果一定会很好。就初中英语来说,教师必须在备课的过程中把全部的知识要点总结起来,例如,针对一些英语的词汇、句型、短语和语法的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如果利用多媒体呈现,效果必然比单纯地说教要好得多。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备课的工作完备了,那接下来就是课堂教学了。教学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的过程。这时,教师也是依照教材的内容和方案来授课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但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才是教学的目的。初中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学习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因为学生掌握的词汇比较少,所接触的句型和语法相对也简单,所以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细心考虑到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些知识,才算是有效的教学。

三、完善教学的课后工作

所谓课后工作,就是教师上完课后给学生批改作业和检查是否有漏讲的知识点以及结课的考试工作。在检阅作业时,教师千万不能光写一个“阅”字,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用不同的语言,如Excellent/Goodjob等等,还可以适量地有一些鼓励的词语或句子等。对于出现的问题较多的题,教师要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让学生讨论一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来巩固学生的记忆,避免学生“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的情况,来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在上课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的状况,打乱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会使教师漏掉一些关键点,所以教师的课后工作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同样在出英语考题时,其实考试并不是为了排出名次,本身考题中涉及不同的语法、句型和一些经常出现的词汇,涉及各个要点,所以教师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不仅要达到教学要求,还要在考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从而达到有效教学,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学到知识。

四、加强教学的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是极其关键的环节,在课堂中由于班上的人数较多,时间也有限,再加上每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也不同,因此对一些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尤为重要。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课后辅导,就需要教师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知道学生是对语法不理解,不会分析句型,还是词汇量不够,只有找对原因了才可以对症下药。教师在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因为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吸收能力差,对于这些学生不可能因为一次辅导成绩就会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时刻观察这些学生的思维和心态,要因材施教,循序善诱,耐心细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辅导,也可以把水平相当的几个学生一块进行辅导,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对学生的辅导是教师的责任,尤其是英语教学,这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水平必须进行的。

五、小结

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教学面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效课堂是教师都想达到的效果。所谓的有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那如何才能达到有效课堂呢?那就需要教师完成充分的备课,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后工作以及培优扶差的课后辅导来巩固学生的基础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对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教育方式,那就需要英语教师全面履行教师的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完成每个环节,而且需要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比如,板书是否规范,发音是否准确,语调、要点及运用技巧等,因为这些都会给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更全面的知识,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

作者:王浩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8

初中学校是中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校内管理工作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宏观性的指导,要求初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学校作为中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为中学生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证了初中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成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初中学校也开始对校内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断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中学生是初中学校提供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初中学校的教育价值,倡导“以人为本”是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思想。对于初中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便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初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我国初中学校学生管理有了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这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施提供了诸多帮助。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条件,以校内学生管理实况为基础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学习管理成效。我认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秩序方面。

教育部门宏观指导下,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各类文化课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专业学习条件。学科评估是初中学校教改里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科教育评估创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督促教师时刻反省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朝着文化课程创新教学方向发展。

(2)培养方面。

初中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初中学校要全面推广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3)校规方面。

班级管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机构共同提出的学科教改活动,安排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或学者从事课程的评估活动,以获得最为公正、专业、可靠的班级管理结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倡导了“人”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导学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初中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1.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新时期教育部对人才教育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地初中学校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着重解决学生在初中教育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难题,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异常心理状况,进而影响了其校园的正常生活。异常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心理上的异常状态,更对学校生活及学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初中学校必须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对策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9

1.1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和“自我”方面造成的困难,这三方面联系在一起造成许多并发症。如任性孤僻、焦虑、神经衰弱、学习不良、厌学、逃学、违纪等层出不穷,青少年犯罪、自杀等恶性事件常见之报端。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弱是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要预防、减少和解决初中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2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

1.2.1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使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没有健康的心理,特别是在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学生在病态人格、攻击性、撒谎、冲动性等测验中,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对智力发展和学习来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粗心、神经衰弱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恐惧等,往往会使人产生各种身体疾病,如“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心理健康是学生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对他们来说,心理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美,没有健康的心理,也谈不上外在美和内在美。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与劳动习惯的培养,而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会在劳动中采取逃避的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为其日后有效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一项基础工作。

1.2.2心理健康教育对发挥学生创造挖掘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将是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相结合的人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学校家长必须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心理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是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唯一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在学习、劳动中就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这对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今一些深入人心的教育口号,如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塑造完美人格等都是对某些重要心理素质的概括。

1.3对社会的重要。

从社会的角度看,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检出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逐年增高。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只有那些心理健康的人才把创造潜能付诸实现。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大都是独生子女,竞争的日益加强,加上独生子女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容易使其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在我教的120名学生中,11人有心理障碍;5人有心理缺陷;有9人有心理异常。1994年我国学者黎修礼写的一篇文章《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中提到,1980年—1984年北医大精神卫生研究所对我国的几个地区抽样调查,发现15岁以上人口各类中度、重度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12.96%,以此推算全国共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与此同时,上海的调查数据还表明这一比率在持续上升,人数每年以3000人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形下,对初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2.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对当前初中学生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正确认识。

在当前,虽然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有了认识,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形成心理问题成因的分析、调查研究不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只流于形式,事实上,我国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成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数目的增多,加上没有正确的家庭指导,教师和家长们很多都不懂运用心理学去研究孩子的各种能力素质。而初中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家庭离异。超级恐怖片、一些有模仿性质的电视剧,社会生活的怕见所闻等,这些都是造成初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然而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心理状况造成的成因分析不透彻,调查不深入,导致心理教育取不到良好的教育。

2.2误用滥用心理测验,致使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代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处于人生的特殊时期,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极易形成不健康的心态,这是一个由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危险期。伴随其身心的快速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社会经验的丰富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大,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萌发心理疾患,这是客观存在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恰当运用心理测验是必要的,但有些学校却违反心理测验的准则。一些施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测验内容,测量程序不科学,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用测验的手法加以定论,甚至使用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试题和问卷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测验中,不遵循心理测量的保密性,随意处置测查结果,暴露学生隐私,这样做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影响其教育质量。事实上,任何心理健康的检测有其局限性,加上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还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如果只用一次测验就给学生定论,是极端错误的。鉴于上述原因而导致了过分夸大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媒体甚至大肆宣扬。目前由于人们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异,使用的检测工具不一,加之统计取样不当。评判者的主观随意性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得出了许多相互矛盾的统计结果,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甚至形成消极影响,误导人们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

2.3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选择的随意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理论素质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从总体来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基本上是非专业人员兼任,学校对满足开课的需要,在选择从教人员时,随意性强,特别是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随意安排几个,这些从教人员既不知晓知识,也不懂心理辅导策略与技巧。如我校是地处郊区的一所学校,于2000年开设心理课程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为了应付检查和点饰学校形象,随意安排了不能上英语课的老师,同时对机构的设置、组织规划、实施途径未做规范要求。

2.4不能正确处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定位不当,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必要去开展什么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区分学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界限。在具体的操作中,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从教人员,把心理健康教育划归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开展中套用德育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机械呆板,雷同于思想政治工作。而实质上,两者是有区别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观问题,其目标在于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行,在操作上强调道德灌输、榜样示范、实际锻炼、陶冶教育和品德评价等方法的运用。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操作上避免简单机械灌输和理论教化,强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方法的运用。所以,学校应当正确处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既不能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而忽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2.5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和知识化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就心理辅导而言,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有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向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要求学生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这种用学科知识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它不利于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加大学习负担,增加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类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特定条件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片面地用学科的方法去操作运行。因为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隐蔽性和缓显性等特点,不是靠知识的灌输、原理的阐释就能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是靠某门课程的开设可简单达成,要靠课程教学、学科渗透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靠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来形成合力,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参与,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否则,强调学科化、知识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

3.对初中学生心理实施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良倾向,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维护初中学生的健康心理,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1真正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辅导系统,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

学校不仅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还要一一落实课程的成效。除此之外,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系统,包括组织机构,从教人员的配备,实施的手段和方法等,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不至于产生苦闷和压抑的不良后果,而形成心理障碍。由于当代初中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呵护,基本上形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儿童伙伴,在家庭中又处于特殊的地位,家长为了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了教育孩子的心理偏差,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实行了双休日制度后,学生在家里度过的时间相对增加了,生活内容丰富也复杂了,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就更多了。这样,对初中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就尤为重要和迫切了。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中得到愉快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开展户外文娱活动,象春游、冬游等,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与祖国的锦秀山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3.2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视其为重大事情,对从教从员的素质有明确的规定。学校应选择具备一定心理学理论的从教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专家讲学、远程教育等,提高从教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并将心理辅导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尽快做好在职教师的受训工作,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逐步扭转目前杂拼人员的现象,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状况。

3.3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培养和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认清常见的心理障碍种类和形式,如自卑、好高、逆反、封闭、虚荣、妒忌、冷漠、厌学、趋向、求刺激、性差异、早恋等心理,以便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其次寻求心理障碍防治的措施与途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3.3.1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条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根本的。家长不但要生活中关心爱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做不溺爱和娇宠孩子,而应尊重和理解孩子,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的孩子,有时还可以创设条件,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有着健康的心理。

3.3.2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学生知识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绝大多数是在这时得到完成的。因此学校不能划分班级等差,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要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提倡疏导,忌用堵塞,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心理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3.3.3加强学生的修养是关键。

要让学生有着健康的心理,必须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过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在行动上要善于自我激励和反省,通过自我暗示、自我克服,克服盲目的冲动,把自卑感、虚荣心、厌学症成人化导向自强、自尊、自爱、自控的境界。其次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辨别是非、美丑、真假、善恶,懂得坚持真理,抵制不良影响,完善自我的同时也完善班集体。再次告诉学生每当遇到烦恼、苦闷、失意时,要坦诚向老师、长者、朋友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3.4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活动,仅仅靠几堂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活动中,而班主任是联系班组最紧密的纽带。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势在必行。首先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乐于与学生交往,关心学生的成长,有博大的胸怀和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为人正直、坦诚、乐观;为事公正;善于学习、兴趣广泛、知识面广;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其次,树立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从确定一个实际的共同目标,抓好班级管理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入手,根据学生身心需要,举办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如文娱、体育活动、演讲会、知识、智力竞赛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再次,班主任要给学生一把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学生具备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班主任要把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培养他们自我排除烦恼、保持健康情绪、避免消极心理、保持积极心理等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5全员参与,共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在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时,伴随此项工作的普及,它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教人员的事情。不论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全体师生,这就要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的能力,使得专业化心理辅导和非专业渠道并齐。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教合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共铸整体教育合力,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摒弃德育化、课程化和医学化的倾向,使心理健康教育向良性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更好更快地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魄,使青少年成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修礼《精神病是21世纪之患》

初中辅导教育范文篇10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党赋予少先队的团结、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任务,按照第五次全国少代会提出的“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少先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客观要求;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客观需要。

二、进一步明确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少先队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竭诚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争取各方面支持,为少年儿童的成长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要任务:

1、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2、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养成优良品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

3、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培养过硬本领,发奋学习,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不断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教育引导少年儿童锻炼强健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磨练勇敢顽强的意志,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学习、生活。

三、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少先队基础建设水平

基础建设是决定少先队工作好坏的根本,加强基础建设要靠好的政策和制度来保障、来指导。过去我区在少先队基础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工作中我们也切实感受到,基础建设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动态的,应该根据工作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加强。一是抓基础建设的规范,比如,围绕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争取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全面加强辅导员选聘、培训、考核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围绕基层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将少先队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各种文化载体等纳入少先队文化的整体框架,增强少先队先进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重点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坚持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形成基层红火、全队红火的局面。

四、以先进典型为带动,强化示范效应,带动基层少先队工作整体活跃

抓典型历来是少先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但近几年来,典型作用有弱化趋势。为此,我们既坚持抓典型,又要做到抓好典型。一是对少先队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如:红旗大(中)队、优秀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等,坚持实事求是,少些“万金油标准”,多些“硬杠杠”条款,从根本上保证评出的典型过得硬,并明确赋予其责任,使其成为一颗火种,燃起一片天,燃红一片天。二是对在少先队单项工作或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如活动组织奖、个人优胜奖、典型经验和做法等,这些都是推动重点工作的有力带动,我们将通过认真选树和大力表彰,促进典型自身的良性发展,培养典型成为工作的领头雁,使其成为一个样本,或一把钥匙,引领新办法,开启新思路。

五、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发挥少年儿童主体作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活做实

坚持体验教育思想,通过设计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吸引他们参加,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深刻的教育主题寓于活动之中、生活之中,重点开展好三项工作。一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认知体系建设”活动。针对以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目标高深、内容抽象、标准单一的问题和知行不一的现象,我们区分不同年龄段,通过调研和未成年人参与的形式,本着简单操作、增强趣味、强调自主的做法,在思想道德认知和行为方面,以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少先队活动为主渠道,以张挂和发放富有未成年人情趣特点的引导牌和引导卡等有形的活动载体为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适合自身实际的体系内容。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解析不同行为所蕴涵的道德本质,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探索建立科学的、符合小学生实际的道德思想认知体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引导未成年人见贤思齐,远离错误,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健康成长。二是青少年“家乡文化探索活动”。为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组织青少年积极探索和深入挖掘家乡的优秀文化,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积极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三是“手拉手”活动。以同体验,共成长为目标,按照就近就便、区域协调的方法,深入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校之间开展有组织的大队手拉手活动,并通过命名表彰“手拉手好伙伴”和“手拉手示范校”,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在规划本地区教育发展时,把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的工作范畴。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班子中要有人分管少先队工作,每年研究少先队工作应不少于两次。要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范畴,作为学校综合性督导评估的具体内容。

(二)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目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标准。要保证每周有相当于两个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时间和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支持,少先队活动可与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把少先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建设好少先队队室、鼓号队、广播站、网站等。支持和指导少先队按照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的原则,完善队干部的任职、培训和管理。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

(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开展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要加强对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把“雏鹰争章”活动纳入学校综合实践课,计入中小学素质报告单,将其作为评价少先队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把参加“雏鹰争章”情况与学校三好学生、行为规范生、特长生等评比活动相结合,作为衡量少年儿童内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依据,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七、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农村以及初中、民办学校等领域的少先队工作

(一)抓好社区少先队工作。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带团建的重要内容,民政、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要与共青团和少先队密切协作,积极参与社区少工委的建设。街道、镇都要建立社区少工委;凡是建立团支部的居委会都应建立少先队大、中、小队组织。社区少工委要有专人负责。要把少先队社区工作作为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的重要途径。要督促学校积极参与所在社区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动员广大少先队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少先队社区活动,鼓励教职员工在节假日担任少先队的社区志愿辅导员,创造条件在节假日向少先队社区组织开放校内活动设施。要加强社区图书室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图书室在培养提高青少年素质方面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结合自身实际提供各种活动和实践基地。

(二)进一步重视农村少先队工作。要把农村少先队工作作为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少先队在传播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上的独特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应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教育资源逐步整合的形势,支持农村乡镇中心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要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标准,加强对农村少先队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优势,支持少先队组织面向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开展的各项工作。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在农村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和场所建设中要重视发挥少先队作用,支持少先队开展以“争当科技小能手”农业实用科技实践活动和“争当文明小使者”倡导现代文明新风活动。

(三)切实加强初中少先队建设。要广泛开展富有初中少年特点的少先队活动,发挥初中少先队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以“推优入团”为手段,将省、市、区级雏鹰奖章队员优先推荐团的发展对象,使优秀少先队员在共青团的正确引导下锻炼成才;入团队员要保留队籍,留队带队,发挥团队员在队内的先进示范作用;要进一步规范离队仪式和入团宣誓仪式,发挥仪式教育的独特作用。根据初中少先队员的身心特点,初中新生入学要举行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并要求队员参加重大活动、升旗仪式和少先队活动时必须佩戴红领巾,不断提高初中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要特别重视探索民办等各类非公立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建设。努力活跃它们的中小队,使适龄少年儿童都能加入到队组织并感受队的温暖,接受队的教育。

八、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少先队辅导员队伍

(一)建立和完善少先队辅导员选拔、配备制度。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教育行政部门设总辅导员,做到随缺随补。区总辅导员按教育部门中层副职选配。镇总辅导员可由镇中心小学辅导员兼任。小学十五个教学班以上、初中一、二年级八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要配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按学校中层人员进行管理,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团委备案。要建立并完善各级辅导员例会制度。

(二)进一步落实辅导员的待遇。大队辅导员从事少先队的工作量折算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计入本人在岗工作总量。学校辅导员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可以纳入学校德育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考核。要重视推荐优秀辅导员加入党组织的工作,优秀的大队辅导员应列入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序列。

(三)重视辅导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要按照省、市、区三级分级负责,加大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新上岗大队辅导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在岗大队辅导员每两年要参加不少于5天的业务轮训。少先队辅导员培训要纳入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按教师继续教育课时数折算,并保证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要鼓励辅导员参加函授自学考试和在职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

(四)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考核和表彰奖励制度。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区、镇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学校大队辅导员的考核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上一级少工委负责组织实施或者纳入上级团组织或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学校少先队工作应纳入上级行政教育部门考核校领导的工作内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区优秀辅导员每年表彰一次,区“十佳”辅导员每三年表彰一次。各类少先队奖励获得者的事迹和获奖情况,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聘任、职务和工资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聘任、评选先进时要将辅导员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做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招募、培训、使用、管理、考评和表彰等工作,纳入志愿者的整体管理体系,调动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力争实现城市学校每个中队、农村学校每个大队和城市社区少先队组织都至少有一名志愿辅导员。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作用。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担任学校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九、切实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一)要把少先队工作作为事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局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和指导。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要求,以少先队活动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支持少先队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