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局水产工作汇报

时间:2022-03-16 09:50:00

水产局水产工作汇报

年,全市水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努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不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保护为重点,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积极争取水产项目和扎实落实惠渔政策,实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标,促进了全市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全年的水产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年工作成绩

1.主要经济指标比去年幅度有所增长。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45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亩;水产品产量6.95万吨,增长4200吨,增7.02%;水产业总产值22.7亿元,增长3.8亿元,增19.05%。其中渔业产值10.7亿元,增4.48%;渔业工业产值4.5亿元,增53.06%;流通服务业产值7.5亿元,增26.09%。水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10.41%,其中渔业6.3亿元,渔业工业1.48亿元,流通服务业1.1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比2010年增加900元,增长9.38%。

2.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加工原料供应基本充足,产品销售市场稳固,资金回笼快,效益明显,全市渔业工业全年产值达4.5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1.7万吨,产值2.2亿元。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协会蓬勃发展,全市渔业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8家,流通服务业全年产值达到7.5亿元。在水产品外销、渔需物资的采购经营等方面发挥作用,增加效益,实现流通产值6.5亿元。休闲渔业也将有较大发展,在档次、规模上求发展、求效益,休闲渔庄近百家、产值达到1亿元。

3.科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80:20”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普遍推广,“两鮊”(黑尾鲌、翘嘴红鲌)养殖、“鱼鳖混养”、淡水小龙虾野生寄养、生物肥及微生态制剂等推广使用率逐步提高。“两鲌”示范总面积5000亩,池塘主养亩放1000-1200尾,亩利润5000元;池塘套养亩放200尾,亩利润500元;湖库套养亩放50尾,亩利润200元;经济效益明显。

4.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卓有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经宣传深入人心,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一步落实,水产苗种生产、鱼饲料鱼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成鱼加工销售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升级改造市内陶家湖、东湖、八亩新凤三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建立超市水产品准入制度,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二、全年主要工作

(一)努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1.开展鱼池清淤改造,扎实推进精养鱼池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全省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现场会精神,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市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在“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改造精养鱼池6万亩,其中年改造1万亩。为调动养殖户改造鱼池的积极性,市政府决定对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每亩鱼池改造补助资金80元,对配备了纳米微孔增氧技术的鱼池每亩补贴180元。今年,全市共计申请改造补贴12295亩,我局严格按照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标准进行验收,共有5625亩达到年发放补贴标准。

2.搞好渔业配套服务,积极发展渔业生产。一是认真开展渔业科技培训服务。在切实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与入户培训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观摩相结合、印发技术资料与实地指导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技术普及方式,累计开展“年阳光工程水产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集中培训10场次、入户宣传、指导培训25场次,印发资料3000余份,培训渔民3000人次,编印发放《水产》8期10000余份,电视台《乡村行》栏进行了11期水产报道。二是指导做好鱼种投放和鱼需物质供给工作。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全市投放鱼种11000吨,其中优质鱼鱼种8200吨。三是做好健康养殖指导服务。深入渔业基地发放《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手册》1000余套,指导填写健康养殖日志300余册,指导渔民科学使用渔药,科学防治鱼病,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在水质、鱼病检验检测的作用,采取实验室检测与技术人员入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为养殖户检测水样318个,诊断鱼病50次,服务面积20000余亩。四是积极开展鱼类病害测报。按照省水产局的要求,认真开展年度鲤春病毒血症春季监测工作,及时上报了检测样本;建立了年病防测报点基本档案,确定7个测报点,测报面积10000余亩。

3.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组织开展渔业抗旱自救。根据省市气象部门对今年旱情的预测情况,4月下旬完成了《市水产局湖区防汛抗旱预案》和《市渔业防灾减灾预案》,成立了市渔业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随着旱情的发展,积极组织抗旱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会同各乡镇一起组织渔民从长江、沮漳河、百里洲人工河提水保生产。共投入抽水机械1886台(套)、柴油210吨、抗旱运水机械225台(套),组织人力4630人(次)。组织专业技术专班,深入渔业基地,帮助鱼苗繁育基地搞好育苗生产。对水源不足的池塘,指导渔民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科学利用化学调水与生物试剂调水的办法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水位下降、水质恶化造成缺氧泛塘。及时上报灾情,今年共争取到第一批国家渔业抗灾自救补贴100万元,并按要求补贴到位。

(二)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努力实现产业化大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水产加工业。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湘宜水产公司、世联食品公司、三合冷鲜鱼公司等龙头企业扩规壮大,引导企业争创省级、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地+渔民户”的产销一体化体系,组织企业参与各类食博会、展销会,提高企业知名度,促进产品外销。二是培植发展渔业经济组织。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热心从事水产生产和销售服务工作的能人、大户牵头再成立一批水产专业协会和水产专业合作社。全市水产专业合作社达到8家。帮助水产专业协会、合作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三是大力培植渔业品牌。鼓励企业、中介组织申报注册商标,给予适当补贴,壮大渔业品牌。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和参加展销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现有的渔业品牌,提升“玛瑙河”牌鲜活鱼、“宜昌世联小龙虾”、“宜昌湘宜鮰鱼片”、“覃姐鱼糕”的知名度。其中,“覃姐鱼糕”在年第二届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上荣获特色农产品奖;“宜大牌鱼糕”在年中国(武汉)农博会上荣获特色农产品奖,大幅度增加了我市渔业品牌效应。

(三)强化渔业执法监管,有效保障渔业安全。

一是加强水产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成立了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市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并通过开办辅导课和深入渔民池边、家中等多种形式宣传贯彻《渔业法》、《新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送达并指导填写《水产品监管日记》1300余份。开展养殖过程中鱼饲料抽检3次,抽样33份,送检10份,并将抽查结果通过网络、电视和《水产》进行公示;开展鱼药执法打假检查3次,收缴假药24瓶。二是开展鱼种专项整治。认真贯彻《湖北省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成立了市年水产苗种专项治理工作小组,印发了《市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对全市规模水产苗种繁殖场开展了摸底调查,按照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表的要求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长期监管档案。在苗繁高峰期,对繁殖场的生产记录、质量安全控制措施资料,是否使用禁渔鱼药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向渔民及时通报反馈了情况。三是强化渔业生产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各级安委会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渔业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成立了渔船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市水产局与市渔政站、市渔政站与各渔船户之间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明确了责任。同时,加强节假日执法检查,及时送达《关于长江捕捞渔船安全作业的通知》、《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时刻警醒渔民注意生产安全;按照相关规定强制每船配备救生衣8件、收音机3部;严厉打击渔船非法载人、载货营运行为,确保了渔船水上生产安全。四是集中力量对长江非法捕捞船只进行专项整治。根据《湖北省水产局关于开展年非法捕捞作业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精神,充分集中长航公安局派出所、市渔政站优势力量,从9月下旬开始,对长江段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作业专项整治行动,效果显著,获得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拥护。整个整治行动迅速有力,共检查正在作业和停泊的渔船67条,查获使用电力作业的违法渔船3艘。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极大的威慑了从事非法捕捞的违法分子,有效的遏制了长江非法作业蔓延的趋势,维护了长江正常的捕捞秩序。

(四)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努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长江禁渔工作和小龙虾禁捕令。在禁渔期,渔政部门向渔民发送《禁渔通知》、《关于禁渔期渔船管理通知》、《市水产局关于小龙虾禁捕期的公告》等500份,利用电视、网络、标语横幅等大力宣传;采取白天巡查与夜间蹲守、举报与突击检查、自查与部门联动相结合等措施,严厉打击禁渔期非法捕渔行为。在今年的长江禁渔期,国家东海渔政局、省市渔政部门领导在我市明查暗访,对工作十分满意。二是组织举办长江渔业增殖放流。6月1日我市在白马寺码头举办了市第四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仪式,放流“四大家鱼”大规格鱼种100万尾,社会反映良好。

(五)狠抓渔业发展项目、落实各项惠渔政策,增强渔业产业发展后劲。

一是争取到国家渔业抗灾补贴资金100万元,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补贴方案已补贴到位。二是发放渔用燃油补贴153万元。三是争取到省级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补贴资金70万元和小龙虾板块建设资金2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达市财政,即将补贴到农户及建设单位。四是发放年禁渔期长江捕捞渔民的生活补贴3.7万元。

(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管理和业务水平

一是深入学习中央、省、市文件和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理清科学发展的思路,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加市政府举办的“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和市水产系统“第十二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二是狠抓行风建设和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等工作。

年全市水产工作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投入不足。投入养殖生产、基地建设、加工、流通等各环节资金明显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水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明显。我市西部乡镇渔业发展水平低于东部乡镇,发展任务还很艰巨。三是渔业科技队伍体系有待完善。镇级水产科技队伍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市级渔业科技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四是渔政执法队伍尚未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执法经费不能保障。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水产工作将紧紧围绕水产大县建设的核心目标,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努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化体系、不断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保护为重点,通过积极争取水产项目和扎实落实惠渔政策,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目标,更加有力地促进全市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推进水产大市向水产强市转变。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水产工作目标:围绕水产大县建设要求,狠抓精养鱼池改造升级,使全市精养鱼池达到6万亩,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12.6万亩;水产品产量增加6000吨,达到7.6万吨;水产业总产值提高3.7亿元,达到26.2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700元,达到11200元。

(三)重点工作

1.大力实施板块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3.5万亩板块建设,2012年将继续重点扶持岗渔业核心区建设,重点扶持马家店东湖、问安陶家湖、七星台杨林湖、百里洲八亩新凤板块基地建设,全面实施健康养殖,积极推进新模式,新品种的运用,着力提升核心区的综合效益,为全市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一是进一步强化养殖过程质量控制。不断完善测水养鱼手段和渔业病害监测等防控机制,在重点养殖区积极推行投种、施肥、施药、投饵和销售全程记录制,不断强化养殖过程质量监管,提高水产品质量。二是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支持毛湖淌、陶家湖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改造,完善水、电、路和配套机械设备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操作,示范带动全市发展健康养殖。三是继续扎实做好无公害“双认”工作。

3.大力实施苗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抓住国家扶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申报和建设水产技术推广站部级水产良种场项目;二是全力支持天润天泽鲟业公司和三江渔业公司在的鲟鱼基地建设,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三峡地区最大的鲟鱼养殖和加工基地;三是继续支持远大渔业公司、陶家湖养殖场发展鲌类、泥鳅、黄颡等名优鱼类,为全市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4.继续推进全市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工作。一是利用渔业秋冬开发的良好时机,加强宣传,帮助渔民搞好规划,做好申报、验收工作。二是做好迎接省水产局验收工作,确保我市精养鱼池改造通过省级验收。三是积极争取省级改造补贴资金,并及时按标准和要求补贴到。

5.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各类渔业协会、合作社健康发展,使其在新品种引进开发、新技术推广运用、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协会以现有市场为基础,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进一步向外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拓宽我市水产品市场。大力扶持世联食品、湘宜水产、三江渔业等企业加大产品出口。加强我市水产品专业市场建设,优化水产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人才优势,逐步把我市建成水产品进入重庆、四川的集散中心和枢纽。

6.发展文化休闲渔业。一方面,大力开发休闲食品和渔副休闲产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互动,整合休闲渔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依托刘家湖、东湖等湖泊水库和安福寺桃花园景区建立一批休闲渔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