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22-08-02 10:27:00

部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它不仅是全国同纬度地区龙眼、荔枝的最适宜种植区,同时也是枇杷的最适宜种植区。为了使*特殊的地理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进枇杷开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年,经市政府申请,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准我市建立30万亩枇杷部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过3年的努力,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一、目标任务

按照枇杷部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规划,从*年5月至*年5月,计划用3年时间,使*枇杷标准化示范基地达到30万亩,示范农户1000户,枇杷亩产由445公斤增加到500公斤,质量达到无公害优质枇杷的标准要求,枇杷总产值由*年的7084万元左右上升到1.2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64元。

项目建设资金,3年计划总投入1500万元,其中:当地政府投入900万元;有关单位经费投入300万元;下拨补助经费300万元,分三期到位,第一年100万元,第二年100万元,第三年100万元。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制定生产标准和实施方案20万元;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与推广及示范区建设50万元;农药、肥料、果袋等补贴及改善水利系统150万元;建立保障监测体系40万元;建立服务体系40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一)示范区基地面积与产量

三年累计新建枇杷标准化示范区果园10.79万亩,续建2000年—*年新枇杷基地6.51万亩,改造原有老枇杷基地12.94万亩,3年共计形成枇杷标准化示范区面积30.2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8%,占全市枇杷面积的91.3%;投产枇杷果园亩产达512公斤,完成计划任务的102.4%;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7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09.3%;示范农户1214户,面积10840余亩。

(二)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

3年市级财政总投入2790.6万元(未包含枇杷良繁体系建设投入)。其中:示范基地建设及补助1985.6万元;市级项目培训、示范户补助、科技试验费等共计174.4万元;枇杷商标设计、注册,聘请科技顾问,乡镇、村果技员补助,枇杷技术手册,办公设备等费用630.6万元。县区、乡镇及其它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枇杷良繁体系建设、外出参观交流、县区、乡镇技术培训、示范补助等。

(三)主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建成高标准良繁基地,完善了我市枇杷苗木标准化生产。*-*年,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450万元,市财政投资700多万元,建成占地500亩,配套建设12000平方米智能温室的现代化枇杷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立并完善了我市良繁体系。引进枇杷优新品种29个,母本园年供良种接穗50万枝,每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株。良繁基地的建成,为我市进一步扩大枇杷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产量、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严格按照枇杷标准化生产要求组织生产,*年,投产枇杷果园单产由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前的445公斤/亩增加到512公斤/亩,较项目实施以前增加了15.1%。预计示范区*年枇杷产量达7.61万吨,产值将达到1.27亿元。果实套袋、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应用,使优质果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60%以上,示范基地果品基本达到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质量标准。“光之味”枇杷品牌的创立,带动产地价格由项目实施前的1100元/吨提高到了现在的1600-1800元/吨。随着新建基地投产面积的逐年增加,商品化处理线及橙汁加工厂的投入运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

3、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村科技实用技术推广人才,果农素质显著提高。项目实施,树立了科技兴农的典范。通过3年来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及互帮互助,全市项目区近20万农民枇杷种植技术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有相当部分种果能手成为农民技术员、种果大户和果品营销大户,依靠科技,走上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的致富之路。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广大果农对农业标准化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枇杷标准化工作具备了较好的组织保障能力和群众基础。

4、示范区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区域化集中连片的开发格局。我市枇杷标准化示范基地形成了隆纳高速公路沿线“百里绿色长廊”枇杷带和赤水河流域鲜食精品果枇杷带为主,泸合线、泸永线、泸富线等为补充的枇杷带的开发格局,实现了区域化集中连片发展布局。

5、项目辐射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进一步深入。3年的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不仅枇杷标准化生产广泛普及,还带动了我市龙眼、枇杷、蔬菜、茶叶等其它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执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生产得到进一步深入,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也随之增加,呈现出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6、绿化面积大大增加,生态效益日趋明显。枇杷树的大规模栽种及原有老果园的规模化改造、完善和恢复,绿化了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荒山荒坡,保持水土作用明显,无害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极大的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肥料对土壤与环境的影响,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示范基地建设

1、健全完善农业标准化领导机制。枇杷标准化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层次的相互协调配合,同时又是一项技术性强、管理复杂的工作,必须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配合到位,并制定详细的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才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在枇杷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一开始,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市、县(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及财政、农业等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决策,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领导组在农业局设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项目建设和日常事务,各示范基地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2、健全项目管理和科技服务的协调配合机制。市枇杷项目办公室印发了《*市枇杷示范基地建设管理考核制度》、《*市枇杷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市枇杷示范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等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责任、建设规范、硬件、软件设置,计划与检查验收及财务等管理制度,健全了项目管理体系。聘请了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资深柑桔专家成立了项目科技顾问组,质监、农业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制度,市、区县成立了以经作、植保、土肥、水利等为成员的项目科技组,乡镇、村配备了专、兼职项目技术员。项目管理体系与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形成了上下联动、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机制。

3、建立项目实施目标责任制。市政府每年下发文件,明确了各区县当年的建设任务和管理意见,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考核验收,一年一检;县区与项目乡镇、乡镇与村、社也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市枇杷项目办下发了枇杷基地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对项目的组织管理、科技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苗木管理、档案管理、果园的检查验收管理等及考核内容、指标和奖惩办法进行了规范,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市项目领导小组每年都不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落实工作任务,通报项目开展情况,查找问题,讨论解决办法。项目工作会三年累计达14次,其中重大项目工作会就超过5次。

市枇杷办也规范了自身的目标责任制管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技术组和宣传组,分工明确,同时又相互协作,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头,定点联系一个县(区),每月下基地检查项目工作开展情况不少于10次,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进度、有结果,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

4、积极探索多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确定为“两条干线,三条支线”。两条干线为隆纳高速公路沿线“百里绿色长廊”和赤水河沿岸鲜食精品果枇杷带;三条支线是泸合、泸宜、泸荣公路沿线的乡镇。在果园经营模式上,除部份沿用了原有的单家独户的管理,我们积极的进行模式创新,一是引进业主开发,改过去单一农户发展管理模式为业主、科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参与开发的多种经营管理模式;二是组织建立协会和专业服务队。各级各地区积极组织建立协会和专业服务队,形成基地+标准+协会的产业开发模式。目前,全市成立了3个县区级枇杷协会;8个镇、村级枇杷协会;另有部份乡镇、村建立了枇杷专业技术服务队。全市各地协会、专业服务队、种植大户实施枇杷果园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10%以上,投产区果品组织销售量占当年总产量的20%以上。

5、建立枇杷标准化推广网络。一方面狠抓标准化技术培训。3年来,全市各级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标准化技术培训班1300多期次,培训各技术骨干369人次,果农8.1万余人次;市、县区、乡镇、村社不定期组织项目相关人员、果农外出参观学习4500余人次;编印《*枇杷》标准生产手册4万多册、实用技术资料10万多份发送到农户手中,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形成了市培训县区、重点示范乡镇、部份村,县区培训示范乡镇、村社,乡镇培训到村社、农户的层层培训网络。另一方面抓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运用和农资服务。针对枇杷标准化生产的需要,我们先后进行了无伤根栽植、促花保果、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果实套袋、果园综合利用、节水栽培等多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运用。与此同时,各级枇杷项目办开展了CNE橙类、柚类促花剂,BA+GA、PBO、细胞激动素保果剂,捕食螨等配套农资服务,3年累计推广面积达到50余万亩,取了巨大成效。三是宣传网络建设。在*日报上开辟“*枇杷”专栏,在互联网上开通“*市枇杷信息网”,编印《枇杷简报》和《*枇杷》62期,5100份,宣传手册2000册。在《中国果业信息》期刊专版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逐步调动广大农民进行枇杷化示范建设的积极性,并自觉的按照枇杷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6、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枇杷社会知明度。*年,申报无公害枇杷生产基地,得到农业部认证;*年注册了“光之味”*枇杷商标,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称号、农业部柑桔质量检测中心优质果品称号;“光之味”枇杷*年参加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引起省内外客商的极大观注和消费者的认同。于*年、*年在*诺玛特、摩尔玛连锁超市进行销售,社会反应好。“光之味”*枇杷的社会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密切配合,着力完善枇杷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

1、枇杷项目标准体系建设。自枇杷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在枇杷标准体系上狠下功夫。为进一步规范生产技术和果品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的要求,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和省标,在原有枇杷生产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市无公害“光之味”枇杷生产技术规程》和《“光之味”枇杷果品标准》两个地方标准。标准化示范项目组于*年1月完成初稿的编写,交*市技术监督局进行了补充、修改,*年5月,邀请西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业厅的专家进行咨询,再次修改,形成送审稿。*年6月,下发各区县项目基地试行。通过一年试行,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年6月20日,*年7月1日实施。此外,在枇杷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中,凡涉及枇杷的相关标准,也进行了收集、整理,形成了枇杷产前、产中、产后一整套标准体系。

2、枇杷项目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一是苗木和病虫害的检验检测。市政府以泸市府发[*]91号批转市农业局《关于枇杷基地检疫性病虫害综合预防管理意见的通知》,进一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规范了枇杷基地种子、种苗和生产基地检疫性病虫害的预防管理。枇杷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所需苗木全部由市农业局统一组织在中国柑桔研究所等部级科研单位和市级以上良繁基地购苗,苗木质量由他们把关并保证质量,并由市、县区植保部门组织苗木假植、定植一年后复检,确保苗木不带检疫性病虫害;病虫害的检测检验。利用我市的已有的柑桔非疫区检测与监测站,不定期病虫害发生与发展动向,完善了项目病虫害检测检验体系;二是枇杷果品、肥料、果园土壤等的检测检验。市枇杷项目办每年根据制定的果品评优方案进行果品生产检验。果品、肥料、土壤不定期送农业部柑桔质量检测中心和*农业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分析。建立了以*农业质量检测中心为主的土壤、农药、肥料等的项目检测检验体系建设。

(三)狠抓标准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枇杷项目的科技水平

枇杷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自*年实施以来,先后实施了工厂化营养土容器无病毒育苗技术,实现了枇杷的苗木标准化作业,良繁设施和育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无伤根栽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完善了我市枇杷建园标准化作业,取得显著成效,居省内领先水平;促花保果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果园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示范与应用、果园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与应用、果园节水栽培等,实现了我市枇杷基地标准化管理和项目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各类标准与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构建我市枇杷标准化示范项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奠定了基础。

四、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的后续工作

(一)用抓工业思维抓农业,高度重视枇杷标准化工作

用抓工业的思维和理念抓农业,就是要像抓工业那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和发展环境。首先,各级领导在抓枇杷标准化项目认识上要进一步提高。中央提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这就意味着抓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事关*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大事,而且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大事,就枇杷标准化项目而言,只要各级领导对它像抓工业项目那样产生浓厚兴趣,枇杷产业高速发展才有希望,其次,我们将进一步在基地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上进一步研究,用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农民的发展积极性和社会投入的积极性,推动枇杷项目大发展。

(二)扶优扶强,集中要素,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枇杷标准化必须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匹配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当前我市枇杷项目龙头企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这是制约枇杷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难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枇杷标准化示范区产业化建设水平,要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推动项目的方式,要集中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扶优扶强,大力培植龙头企业来带动枇杷的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枇杷项目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

目前全市经营枇杷的大业主很少,不少投资者还对投资枇杷项目还存在各种各样的疑虑。*目前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经济基础差,财力薄弱,特别是农业上的投入就更少,再加上农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等,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十分匮乏。我们将认真做好宣传和分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投资发展枇杷产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建议国家和省上加大对我市标准化示范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示范项目快速发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充分的认识到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很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问题还需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