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工作进入新阶段

时间:2022-05-04 04:38:00

导语:城乡规划工作进入新阶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乡规划工作进入新阶段

回顾2007,城乡规划工作可圈可点。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城乡规划法》,国家主席签署第74号主席令予以,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城乡规划法》是在总结《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施行实践的基础上,对近10年来城乡规划管理最新实践的集中梳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讨论、按严格程序完成的关于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一部重要法律。《城乡规划法》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引导和调控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和保证城乡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城乡规划法》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依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目标,明确了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重要法律。它强调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坚持科学编制规划,坚持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坚持落实政府职责和责任,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行政行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城乡规划法》出台以后,建设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宣传贯彻,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城乡规划配套规章和技术标准;按照该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编制、审批、监督检查程序等制度建设。各地城乡规划部门积极响应,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为法律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有了好的起步,初步形成了工作机制;二是在督促地方政府和部门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城乡规划依法实施,以及对城乡规划部门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总结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成功经验,《城乡规划法》已将这项工作纳入法定要求,为今后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建设部要求各地要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继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动、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使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城乡规划调控作用方面作出贡献。

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是2007年城乡规划工作的又一个突出亮点。2006年9月,建设部开始进行城市规划督察员的试点工作,首先在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昆明、桂林6个城市进行了第一批试点。通过整整一年的试点,规划督察员工作在城市的规划监督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试点工作充分证明,作为规划监督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创新,规划督察有力地加强了对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不仅能够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且充分体现了建设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从注重制定政策法规,向既注重制定政策法规又注重执法监督转变;标志着城市规划监督体制由注重事后监督检查,向既注重事后监督检查又注重事前、事中监督转变;派出城市规划督察员符合我国城市规划监督管理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007年9月,建设部派出第二批城市规划督察员,试点工作扩大到18个城市。

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是保证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前提。城乡规划编制作为制定公共政策的起点,要求规划本身必须是科学的。解决城乡规划科学编制问题的关键,是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在方法上研究完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明确约束性指标和强制性内容,将其作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铁律”。城市规划真正发挥公共政策作用,必须在编制中体现符合当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社会发展指标、资源指标、人文指标、环境指标和强制性内容。2007年,建设部积极推进城乡规划的科学编制,严格规范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审查;研究制定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改革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其在依法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完善村庄和小城镇规划标准,开展县域镇、村布局规划编制试点;总结推广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的经验,落实空间开发管制,健全区域性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制度,完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机制;修订《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与此同时,着力扩大城市规划动态监测覆盖范围。各地积极完善城乡规划工作汇报、执法检查和举报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和专家咨询、联席会议、公众参与、规划公示等制度,坚持科学修编城乡规划,切实加大村庄、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力度,着力提高村庄和小城镇规划编制水平,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