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2:25:09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范文篇1

李晋修在讲话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工作,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我们加快城乡建设的根本动力。为此,市委、市政府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按照“构筑特色,营造绿色,打造精品,提升魅力”的理念,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科学规划,构建特色。我市要确定城区建筑主体风格,突出民族、文化、地域等特色,力求城市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相统一、和谐。同时对每一个建筑在造型、色彩、符号等方面都要进行仔细推敲、科学设计,逐步做到长短搭配,高低错落,疏密有间,各具特点。要精心建设,打造精品。各建设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有序推进工程建设,力争所有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李晋修强调,要按照城市管理年活动方案,严格落实责任部门和单位,确保专项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对城区主干道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疏堵结合。加大环境监察力度。做好环境污染隐患排查和环境安全检查,严防各类污染事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噪音、烟尘污染等问题。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素质,要及时处理好居民投诉的各类问题,着力解决好水、电、气、热供应保障。与此同时,各部门要主动配合,合力攻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来,及时协调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切实畅通城建的“绿色通道”。

副市长张太航对2008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并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城建工作提出要求。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高起点高层次规划、高质量建设。全面推行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主的住房建设;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深入推动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全面提高城乡规划水平;全力促进建设行业发展;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

会上宣读了《城市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抚松县政府、市城市综合执法支队、吉林星泰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门作了发言。

城乡建设范文篇2

这次会议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刘平副省长带领省建设厅、省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省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到部分州(市)开展调研,形成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又好又快推进城乡建设的若干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两个讨论稿,提交会议征求意见,请大家认真讨论,提出修改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后下发实施。另外,玉溪市、红河州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会议召开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昨天,大家对红塔区、建水县及蒙自县的市政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今天的会议表彰了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和省级旅游名镇。玉溪市、红河州也介绍了经验,他们做得都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我省城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城镇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低,带动力不强,一直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及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在城乡规划、城市发展、特色乡镇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我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城镇面貌不断改观,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规划工作明得到显加强。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我省成立了省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宏观指导力度。各地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大规划投入,不断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完善规划体系。目前全省已成立60个规划局,其中州(市)级规划局14个,县级规划局46个。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在地方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加规划投入力度。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范规划编制方法,完善编制程序,搞好协调统筹,提高了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增强了城乡规划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了“滇中城市群”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县城以上城市普遍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或修编,76%的乡(镇)完成了规划编制,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也已启动。

二是现代新昆明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昆明、大理、曲靖、玉溪、蒙自等区域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集聚辐射作用逐步增强,城市建设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其中,随着现代新昆明战略的实施,昆明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四创”工作积极推进,呈贡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昆明城市化率已达到59.1%;大理着力建设滇西中心城市,坚持以洱海保护为核心、海东开发为重点、文化旅游为特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被评为“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曲靖市麒麟区紧紧围绕“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特大城市目标,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建管并重”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玉溪市以推进“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品牌、聂耳品牌,突出以水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被命名为“部级生态示范区”;红河州按照“做大蒙自、做强两市,统一规划、各展优势,三位一体、打造滇南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中小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地把州(市)行政中心和县城作为发展重点,按照“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的要求,在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对策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丽江、思茅、楚雄等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全省涌现出安宁、沾益、会泽、易门、弥勒、腾冲、瑞丽等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县(市)城,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旅游小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是我省的一项创举,具有开创性的意义。首先,在解决城镇建设资金问题上,通过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市场化开发的方式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探索了新的思路;其次,在推进城乡统筹方面,旅游小镇建设对于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推动农民变市民,通过培育产业方式推进城乡统筹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第三,适应旅游发展新趋势,引导人们到农村旅游,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载体;第四,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农村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探索了新的路子,是非常好的尝试。近年来,我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方针,积极推进各具风格、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建设,探索城镇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受到了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魅力名镇评选中,腾冲县和顺镇被评为“年度中国第一魅力名镇”,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被评为“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剑川县沙溪镇的寺登街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贡献奖”,丽江束河古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边陲小村发展成为全国人居环境最佳魅力名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002年的800元跃升到2007年的近5000元。

五是产业培育取得新成效。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项目为支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如楚雄市着力培育天然药业、矿冶、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云县、通海县积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红塔区突出发展烟草及配套产业,注重发展矿冶钢铁、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宣威、富源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安宁市被评为西部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先进城市,腾冲、香格里拉及丽江古城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这些举措极大地活跃了地方经济,促进了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

六是城市服务功能显著提高。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各地高度重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交通、通信、给排水、无障碍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有效解决了过去普遍存在的城镇供水不足、交通不便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初步预计,20****年至2008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约增加50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约提高9.6%,综合供水能力约增加1****万吨/日,用水普及率约增加7%。积极整合存量资源,陆续建成了一批能够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设施。对乱搭乱建、违章建设、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清理整顿,公共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回顾这些年来我省城镇建设的实践,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高度重视并强化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了现代新昆明、大理、曲靖、玉溪、蒙自等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还分别召开了每年一次的新昆明建设调研会、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座谈会和加快县城建设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这些会议为我省城乡建设统一了思路、明确了目标、鼓舞了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城镇发展。同时,省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和加快县城建设的一系列文件,为全省城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政策保障。

二是科学确立发展思路。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新昆明,滇中、滇东、滇西和滇南4个区域中心城市,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县城,边境口岸城镇,小城镇和中心集镇等6个层次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大中小并举、空间分布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这些思路符合我省实际,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许多城镇也能够把握发展规律,找出优势,选准特色,形成了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城镇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注重特色化城镇建设。特色是个性、魅力和竞争力。城镇如果没有特色,就会千篇一律,千城一面,失去吸引力。我省许多地方在推进城镇建设中,注重把握自身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在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上动脑筋、做文章、下工夫。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在建设特征鲜明、内涵丰富的特色城镇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四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各地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的路子。如易门县使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搞县城建设,打造安易公路绿色生态走廊,近三年来引进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达60多个,投资总额突破40亿元,使“滇中水城”建设初具雏形。通海县采取土地置换方式加大政府性资产盘活力度,撬动社会资金15亿元投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较好地解决了古城保护与建设的矛盾。

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断进取的结果。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省城镇建设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提高,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城镇发展不足,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设市城市仅占全国设市城市的2.55%,城镇化水平比全国44.9%的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城镇规模偏小,大城市不强,中小城市不优,小城镇特色不足,农村集镇环境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各大中城市产业布局趋同现象还很普遍,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能力还不强,全省80%左右的城镇仍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人口聚集程度不高,经济实力不强,产业优势不突出。三是大多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城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经营城镇意识不强,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城镇管理明显滞后于建设。对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城乡建设发展的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省委八届四次全会也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长效促进机制。我们要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加强区域统筹、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建设,目的在于通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的集聚、辐射和扩散能力,强化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快新农村建设,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渐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城镇化水平低、城市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国已有特大型城市170多个,而****只有昆明一个。昆明作为省会城市,一些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虽然占到了全省的30%以上,但仍处于全国的落后位置。4个区域中心城市还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还较弱,难以承担起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其他城镇在全国的竞争力更弱,位置更低。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推进城镇发展,不断增强全省城镇体系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以城带乡、辐射区域的发展局面。

二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我省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建设,可以优化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统筹城乡的基础建设、产业布局、劳动就业、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完善城乡功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将促进城乡功能系统和生态系统合理布局,减少城乡居民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降低城乡建设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构造环境优美的现代城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二)把握全局,明确加快****城乡建设工作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规划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管理为保证,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注重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完善功能、技术进步、节约资源的基本思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管理,走质量与速度并重,特色型、节约型、多样化的城镇化道路,协调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与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使全省城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乡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要按照“做强大城市、做优中小城市、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要求,突出重点,做好工作。

——做强大城市。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各地将城市建设作为拉动区域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极、促进城乡统筹的切入点,都在积极推进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我们要深入实施“六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战略,着力做强一批竞争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大城市,以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全省的崛起。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推进新昆明建设的战略思路,积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进一步发挥好昆明特大城市的集散功能,带动全省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要加快推进4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在适度扩大其城市规模的同时,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丰富城市功能,积极培育成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做优中小城市。把中小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素集聚能力为目标,加强规划带动,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其他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和县级城市,着力在功能完善、基础完备、品位提高上下工夫,积极发展为规模合理、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等城市。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加快县城建设,坚持合理定位、规划统领、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完善功能、规范建设的原则,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创新建设方式,提高建设质量,以县城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做特农村集镇。结合各乡(镇)的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各具魅力、内涵丰富的特色小镇,不断扩大乡(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在继续抓好旅游小镇建设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其他类型的特色城镇。比如利用农村传统手工业基础,形成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的传统商品加工小镇;挖掘各地种类多、产品特的优质农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形成特色农业小镇;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较大、辐射较广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及专业批发市场,并以市场为依托建设商贸小镇;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大通道”建设为契机,建设好边境口岸乡(镇);利用自然生态优势,在城郊环境优美、人口密度较低、空气清新的地方建设生态园林小镇;在拥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方,建设历史文化名镇。

——做美广大乡村。要更加重视乡村建设,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房屋建筑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在政府引导与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的基础上,完善村庄交通、文体、环境卫生等基本公共设施,有重点、有步骤地组织村庄开展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绿化、美化、净化等工作,着力解决好农村普遍存在的行路难、吃水难、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有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乡村建设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划,二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三要重视住房质量,确保抗震保平安。

三、突出重点,全面加快城乡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乡发展整体水平,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规划编制,发挥好规划的统领调控作用

城乡规划的编制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引领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乡建设发展的“龙头”。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最长远的效益。各地要始终把规划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全面加强规划工作。这里,我主要强调三点:

一要尽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突出规划是法的思想,规划权要高度集中,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约束力,纳入城市管理法规体系,贯彻于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落实。要根据我省“六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要求,加快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完善。要尽快完成滇中城市群规划编制,加快编制滇西、滇东北、滇东南、滇南等城市群规划和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区域性城市规划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区域性规划要做到布点科学合理,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城乡地域与空间、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要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修编。要适应各地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要强化各项规划的相互衔接,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深度,扩大城市详细规划的覆盖面,解决好跨行政区划的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涉及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城镇健康发展。尤其要注意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城市规划修编中,要重视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工作,通过统筹规划,解决好城乡结合部建设和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

三要及时开展编制村镇建设规划的工作。要加快推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小城镇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考虑城乡经济发展、居民点建设、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农村人口、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合理确定小城镇和中心村的空间布局和公共设施布局。尽快编制全省村镇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村镇建设和农村民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将乡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放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大环境中综合部署,按照土地集约、人口集聚、产业集中的要求,解决好村镇科学布点和功能定位的问题。

(二)抓基础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构建和谐城镇的重要条件,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

一要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城市路网改造、通信、能源、给排水、防灾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综合交通系统,以充足安全为目标的供水和能源供给系统,以“数字化城市”为核心的信息网络系统,以抗震、排涝为中心的防灾系统,以地下管网布设为主导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统筹,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载体能力与服务水平。

二要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注意整合存量资源,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提高运营效率,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三要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切实保护好自然山体、水面、湿地和森林植被,突出地方特色,创建园林城市、环保城市。要严格绿线管制,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工程,认真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建设。要重视建设规模适宜的可供市民休闲的城市公园、城市园林,创造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环境。要针对城乡环境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以旧城区、城中村、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城区公路及铁路沿线、村容镇貌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改善城乡面貌。

(三)抓污染治理,建设优美的城乡环境

今天下午,省人民政府将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2008年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加大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乡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还有90多个县没有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垃圾简单堆放、填埋,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为改变这一状况,省人民政府已提出明确要求,2012年前县级以上城镇都要建成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为推动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省人民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还形成了《****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省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08—2012年)》,并决定省级财政从2008年起至2012年,每年安排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金5亿元,专项用于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因价格因素导致投资方不能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的补助、设施租赁费补助以及项目建设补助。同时,将逐步采取在各州(市)组建水务投资公司,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对水务工作的统一管理;适当提高城镇污水处理价格标准等一些重大措施。各州(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与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建设目标责任书,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大胆探索,确保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抓产业培育,夯实城乡发展的动力

产业是城乡发展的支撑。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乡的结构、功能和品质,决定着城乡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我们要坚持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城乡经济。

一要优化城乡产业布局。要根据各地资源、区位等基础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产业,选准重点,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中城市要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文化、会展、金融、保险、信息、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小城市和重点镇要根据本地实际,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要以产业集聚带动城乡发展。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完善城乡功能分区,合理配置工业用地,规划建设好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开展跨地区产业协作,认真构筑符合本地实际的支柱产业,培育做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着力构建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壮大城乡经济实力。

三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要切实把非公经济作为城乡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积极鼓励、引导、支持非公企业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与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努力形成一批专业化、科技型骨干企业。要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放”的要求,降低创办门槛,拓宽发展领域,落实扶持措施,完善社会服务,保护合法权益,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以非公经济发展搞活城乡经济,推动区域发展。

(五)抓综合管理,实现城乡建设良性发展

创造美好的城镇和乡村,不仅要靠建设,更要靠管理。规范高效的管理,是推动城乡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城乡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要按照规划权高度集中、加强管控,建设权分级负责、共同承担,管理权下放基层、落实到人的思路,全面加强城镇管理工作。

一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随着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启动,建设部已经改名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虽然只是多了五个字,却意义深远。它意味着新的建设部门的职责将更加重要,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城乡”二字,是建设部门管理职能转变的一个显著标志。虽然我省的机构改革方案还在编制之中,但建设部门从现在起就要改变工作思路,树立起“大建设”概念,加快村镇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对接,强化城乡综合管理,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要加大城乡建设管理力度。各地要按照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合理分工、重心下移、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构建反应快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运转高效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城镇新建项目工程质量和建筑施工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安全有效运营。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城镇管理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水平。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搞好市容市貌管理。加强村镇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做到按规划选址、按图纸施工、按要求验收,彻底改变村镇建设不规划、不设计、不验收的现象。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依法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加强通用图设计,满足农村住房建设施工需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素质。

三要创新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方式。对于城市公共交通、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具有稳定收入的公用事业和社会公益性项目,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建立和完善特许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实行“产权管理、资本运营”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和规模,逐步改变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促进行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合同化管理的方向发展。要更新城乡管理观念,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来管理城乡,加速城乡管理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城乡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要抓好节约型城乡建设。要认真落实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建设主体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职责,强化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监管。加强建筑节能材料、设备、技术的研发,注重建筑节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布局、产业布局以及功能分区、基础设施配置等,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合理发展。加大城市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进城市节水,建立科学的水价制度,形成有利于节水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中水回用政策,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使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

(六)抓文化挖掘,丰富城乡发展的内涵和品位

鲜明的文化特征是城市发展的脊梁和灵魂。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一个地方是否有吸引力、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我省的城乡发展要特别重视文化,这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特色。

一要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来指导城乡建设。目前,我们不少地方的城镇建设就象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格调单一,风格趋同,这是缺少文化意识的具体表现。我们要将独特的文化融进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到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增强文化意识,加速文化与城乡的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城乡承载文化,以文化丰富城乡内涵,把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精粹紧密结合起来,铸就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个性。

二要保护和利用好城乡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祖先创造和留下来的巨大财富,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正确处理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存,建设好具有历史文化品位的景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我们推进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就是把城乡建设与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挖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文化古迹的挖掘、整理和展示,一方面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

三要认真挖掘和塑造城乡建筑文化。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一个地方文化风貌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呈现。在城乡建设中,要广泛听取和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找准优势和特色,充分把握城乡建设的总体轮廓。对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符号等进行仔细推敲,科学设计,认真建设,塑造既能折射地方文化,又能彰显时代特征,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城乡建筑形象。

(七)抓机制创新,提供城乡建设的动力

当前,我省城乡建设投资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既有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投融资体系不够完善、融资渠道不够宽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改革,寻求新的出路。

一要完善城乡建设投融资机制。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投入与市场化融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造多元融资平台,财政资金是城乡建设投资的稳定来源,但我省财力有限,仅靠财政是不行的。要把盘活资产作为扩大城乡建设投资的重要途径,把引入市场机制作为城乡建设投资渠道的着力点,把依法监管作为提高城乡建设投资效益的根本保证,努力建立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城乡建设投融资机制。

二要加快培育新型投融资主体。充分利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资产和政府投入的资金,以州(市)为重点,发展一批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开展资本运作,为城乡建设筹集资金。要充分发挥省内外大型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融资优势,鼓励和引导这些企业以独资或合资的方式成立大项目投资公司,参与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将这些企业培育成城乡建设投融资的新型主体。

三要多渠道开辟城乡建设资金来源。从城乡建设资金来源结构看,信贷资金仍将是城乡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城乡建设投资主体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发既符合城乡建设需要又能为金融机构提供赢利空间的金融创新产品。要利用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对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城建公司,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注入优质资产,提高经营效益,加快上市步伐,力争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上有所突破。要积极利用债券市场,鼓励信誉高、效益好的城建企业发行建设债券。

(八)抓民生改善,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造福百姓,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抓好事关民生的实事,努力使城乡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一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关于廉租住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去年省人民政府已经作了专门部署,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就是要抓紧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资金不落实,就不可能完成今年80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任务,也就不能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文件的规定,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全部用于建设或收购廉租住房;确保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比例不低于10%。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建设厅要及时拨付省级配套资金,同时做好国家对西部地区补助资金的争取工作。

二要重视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需求。多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农民工没有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部分群体成为最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群体之一。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建设了20多万平方米的农民工公寓,青岛黄岛区、崂山区正在逐步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莱芜市对工作满3年的农民工发放廉租房补贴。我省也要结合实际,逐步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让在城市里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共享城市住房保障的阳光。

三要全面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科学防震、主动减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重大民心工程,也是今年省人民政府确定的20个重大建设项目之一。省人民政府计划每年投入5个亿,4年共投入资金20亿元,分批分期对农村民居进行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力争到2011年完成100万户的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以上烈度地震的能力。对此,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开展这项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细化建设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四、提供保障,确保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城乡建设能否在新的起点上再上新台阶,关键在于坚强的领导,精心的组织,务实的作风和有力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城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进一步发挥好省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协调解决好事关全省城镇化和城乡建设的重大发展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城乡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城乡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总结经验,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抓专项、解难题、破瓶颈的要求,加强协作配合。建设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统筹抓好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制定加快城乡建设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确保加快城乡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为城乡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加快城乡建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在财政预算中明确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城乡规划编制和城乡建设。要统筹全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的使用,保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各种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城建规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城镇土地收益也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城乡建设投资结构,集中财力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三)完善政策,为城乡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城乡建设范文篇3

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作为城乡建设职能部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良好的工作作风来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载体功能

以路桥工程建设为重心,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15路4桥建设,以月度施工计划为节点,进一步健全工程例会和会办制度,坚持进度与质量并举,考核与监督并重,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确保于年底前全面完成15路4桥建设任务。同时,从城区主次干道和后街北巷维修入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政设施维修工作。后街北巷维修工程上,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将管理重心下移,靠前指挥,实行挂图作战,进一步确定维修时限,排定维修进度,组织专业维修队伍,确保夺取后街背巷维修攻坚战胜利,将这项实事工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二、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围绕五城同创的创建目标,继续开展城市绿化建设,通过规模造绿、依景配绿、依法补绿,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点上,重点实施“一湖二带三园”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抢抓春季绿化的最佳季节,做好设计、工程招标和苗木采购等工作,力争建设一批高品位的城市绿色新景观。线上,突出城市主干道的绿化配套,加快推进道路绿化带、景观路和桥头绿化建设,将道路绿化带、桥头绿化和濒水景观带连成一线,整体提升城市绿化效果。面上,突出推进庭院绿化和小区绿化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大力营造全民造绿的良好氛围。开展城市美化建设,充分挖掘我市的历史人文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强力推进乌巾荡风景区一期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人文景观建设,切实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延伸污水收集管网,确保污水处理厂厂区按期竣工,早日正式投入使用。开展城市亮化工程建设,在城市主干道两边,根据“建一房、亮一点,修一路、亮一线,建一区、亮一片”的原则,逐步配套完善路灯亮化设施建设,增强市区夜景灯光效果,提高城市亮化程度。

三、全力推进城市拆迁,加速城市旧城改造进程

充分发挥拆迁主力军的作用,围绕英武中路三期拆迁,选调精兵强将,深入拆迁一线,全体参战的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突出阶段性中心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进拆迁进程,形成抓拆迁的合力、促落实的动力。面向群众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结合拆迁工作实际,增强依法规范、化解拆迁矛盾意识,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现场。切实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城市拆迁工作。

四、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小城镇规划编制的力度,确保完成100个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持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大力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全面开展村庄环境建设整治活动,推进50个村环境整治,务求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在各乡镇政府的领导下,定期组织巡查执法队队员加强对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进行巡查,确保村镇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杜绝村镇范围内新增违章建筑。

城乡建设范文篇4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实地参观考察了玉溪市红塔区出水口生态公园、聂耳文化广场和红河州建水县旧城改造、蒙自县文化中心、新天地步行街、垃圾处理场等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情况,亲身体验和感受了两州市在推进城乡建设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和新变化。红河州、玉溪市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全面介绍了2州市推进城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昆明市、曲靖市、丽江市、楚雄州和大理市、景洪市、瑞丽市、腾冲县、富宁县等县(市、区)以及官渡区官渡镇、新平县戛洒镇、大理市喜洲镇等也对当地的城乡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向大会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各地推进城乡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光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光荣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城乡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全面总结了经验,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城乡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光荣同志的讲话,总揽全局、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推进新时期全省城乡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经过与会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一次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务实高效、成果显著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会议。下面,我就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次会议文件材料较多,内容十分丰富。会议出台了《****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2012年)》和《****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2012年)》,同时对省人民政府拟制定出台的《关于又好又快推进城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全省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此外,在会议讨论中,与会代表特别是各州(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实际,畅所欲言,重点就学习贯彻光荣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提出了一系列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省人民政府将充分吸纳与会同志在讨论中提出的建议,抓紧修改完善并正式出台2个《意见》,用于指导全省城乡建设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抓好本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各部门要迅速传达学习好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同时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抓紧研究,提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意见,制定有效措施,层层抓好落实。

第二,要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是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城乡建设和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当前,我省城乡规划不全面、不系统、不合理和不完善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不容忽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认真贯彻落实光荣省长的讲话精神,坚持规划先行、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在认真研究总结我省“六个层次”城镇建设中不同类型规划问题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做好我省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科学指导城乡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批准,抓紧启动全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更好地指导全省城镇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昆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工作,同时抓紧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步伐。三是在尽快完成滇中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加快滇西、滇东北、滇东南、滇南等城市群规划和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区域性城市规划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四是抓紧开展县级以上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适应发展需要的可以不动,继续执行,对已不适应发展的要及时修订。同时,要多方筹集资金,积极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五是抓紧边境口岸城镇、旅游小镇等各类小城镇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有条件的小城镇要探索性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六是积极开展试点,适时启动乡村规划编制工作。七是积极探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的新机制和新路径,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广泛运用行政的、市场的、社会的力量,大力推动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三,要抓好城乡的各项建设。城乡建设的实质是为经济社会构建发展载体,为城乡居民创造生活空间。一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乡的重要标志。要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强城镇道路、通信、能源、供排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二是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新建设施相结合、设施改造与功能提升相结合、区域服务机构调整搬迁与资源整合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城乡医疗机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以及文化、体育、娱乐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立起与城镇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管理规范、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强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自然景观的恢复保护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建设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城镇绿化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大对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提升、推广和重要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修复,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建筑风格,挖掘和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突出城镇建设的特色。五是培育产业支撑。要结合当地实际,培植特色产业,研究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为城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第四,要抓好城乡管理工作。城乡建设工作,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城乡管理与民生息息相关,具有“多、杂、细、碎”等特点。要牢固树立建管并重观念,下大力气抓好管理工作,着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环境。一是严格市容管理,搞好市容市貌整治和绿化美化建设,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中村”和城郊接合部的脏、乱、差治理。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供气、废物处理等各行业的应急预警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镇”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四是加强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税费收入的征缴、使用和管理,确保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城市维护和建设。

第五,要抓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运营管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城镇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省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配套,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水平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我省还有90多个县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对环境造成重大威胁;全省的垃圾处理场不到40个,许多县城的垃圾处理场不符合规格,简单填埋,影响地下水和周边环境。为切实加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省人民政府审核批准了全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个五年规划,并将出台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的《意见》。今天,省人民政府还将与各州(市)人民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省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抓紧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一是明确任务。到2012年,全省各县(市、区)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有合格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和垃圾清运设施,污水收集率平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新增化学需氧量(COD)的削减量达到相应标准,再生水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二是搭建投融资平台,搞好资本运作。目前,省和国家的补助,只能解决1/4左右的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为更好的推动资本运作,有条件的州(市)、县(市、区)也应配套部分资金,努力使各级人民政府的投资达到30%左右或以上。资本运作要以州、市为单位搭建投融资平台,并且按照“肥瘦结合”的原则,将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捆绑,实施统一招商或由现有企业建设和经营,通过规模效益和行业互补效应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条件具备的地区,也可以县为单位组建投融资平台。三是政府规划,各级支持。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2个5年规划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抓紧完成好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审批,把国家、省、州(市)和县(市、区)配套的资金作为资本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来推动。另外,建设、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四是理顺价格,适当照顾。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初步确定,年内各州(市)可将污水处理价格提高至0.8元/吨,今后逐年提高到保本微利的水平。各地要把握好时机,加快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改革方案,既要确保不对价格指数产生大的影响,又要保障运营企业的利益,还要充分考虑对困难企业和群众的补助、减免,逐步理顺价格机制。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在即将下发的两个《意见》中,特别强调这项工作的责任在州(市),县(市、区)的责任就是在州(市)的安排下抓好落实,提供服务,保证配套。

第六,要抓好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城乡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要按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我省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城乡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投融资能力,推进市场化进程,有效破解筹融资难这一发展瓶颈和难题。一是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要把城市看成一种资产,把城建当作一种产业,凡有回报的城市建设项目均可推向市场。要根据“谁投入,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企业愿意投资的,就放手让企业去经营;能引进外资的,就大胆地吸引外商来投资。要敢于拿盈利项目招商,敢于把优质资产变现,敢于多方融资经营,逐步开放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市场,实现城市建设从单一投入向多方投入,从以政府投入为主向以企业投入为主转变。二是建立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运作水平。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建设—运营—转让)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运用TOT(转让—运营—转让)等方式,将现有市政公用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整体或部分转让,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三是深入推进公用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搭建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推行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垃圾经营管理一体化,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跨区域经营专业化集团,大力扶持具备条件的水务公司、垃圾处理企业上市融资。充分利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资产和政府投入的资金,发展各类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搭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四是进一步建立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制度,通过按规划、分步骤审批供地,集中行政资源、分步分片招商搞建设等办法来推动城乡规划的实施,让政府在土地出让中受益,更好地实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

城乡建设范文篇5

一、扩大公众参与,转变建设立法和行政决策方式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做到立法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首先要实现决策工作的民主化,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城乡建设立法和行政决策的广度和深度。近几年,一些地方开门立法,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多方意见。

在政务公开示范建设中,要进一步扩大城乡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业范围,丰富公众参与方式方法,增强公众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在住房保障、房屋拆迁、城管执法、节能减排、百镇千村示范工程等建设行业工作中,不断扩大公众参与范围,改进管理决策方式,解决社会关注问题。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政务公开公众评价体系,把有效地保障公众在政务公开中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权利作为评价体系建设的核心,让群众真正成为政务公开制度的受益者。一是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坚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评价体系的重点内容。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确定公开、承诺、执行、效率、结果等考评内容的不同比重,合理确定评价主体中代表不同层面公众对于评价对象评价的不同比重,保障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权力公开运行,转变建设行政运行模式

探索行政权力的公开运行机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是制约行政权力行使、实现内部权力制衡、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和滥用权力的内在要求。实行规划审批、建筑业企业资质等许可事项的会审制度,将所有行政许可权力全部纳入公开范围,通过政务大厅统一管理,全部在局域网公开运行,印制行政许可《办事指南》、《工作手册》,编制行政许可项目运行流程图,顺利推进“阳光行政”。

当前,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功能作用,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全面开展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快捷、方便的服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服务。在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基础上,用过程控制办法对行政活动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

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上建立“网上办事大厅”,面向建设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开辟行政审批结果查询通道,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情况,从最初的窗口式办文,逐步发展为政务大厅咨询、受理、缴费一站式服务,网上申请、报件、查询电子化运行。

三、推行听证和协调裁决制度,转变建设行政社会管理方式

建设行业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方方面面,既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又关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权。把听证制度这一现代行政程序的核心手段引入城乡建设领域,促进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着力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设高效便民、公正公开、成本低廉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要在借鉴国内外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城乡建设听证规定》,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城镇房屋拆迁项目许可等事项纳入听证范围,各类建设项目拟建占地范围、土地用途、设计方案、容积率、绿化指标和房屋拆迁范围、时间、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内容,都及时公开,有关听证材料作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和城镇房屋拆迁许可的必备要件。听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要求,在保护权益、预防矛盾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实施听证制度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提高社会各界对城乡建设听证制度的认知程度。要加大对听证制度的宣传普及工作,把它纳入到城乡建设普法的重要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听证制度的内容,自觉运用听证规定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规范听证告知程序。除对听证参加人范围、听证员的产生、听证准备、听证笔录以及旁听作出规定外,根据依职权类听证和依申请类听证的各自特点,分别对其适用的程序进行规范。三是要提高听证主持人素质。有针对性地从市、县城乡建设系统管理部门中选拔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听证主持人,有效保障听证会的质量。

要积极探索建立项目审批、拆迁许可、企业资质办理等方面争议协调裁决制度,下发指导意见,着力解决事务办理、监督、协调三方相对独立公正问题,预防和化解可能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和社会矛盾。

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转变建设行政公共服务方式

传统的政府运转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研究、自上而下逐级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层层审批为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办事效率低下。推行电子政务,既能创新传统办公模式,规范权力运行,又便于实时监督,实现源头治腐,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建设管理部门机关作风建设,节约社会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一是推进厅机关局域网建设,开展网上办公,实现机关文件上网流转。尽快完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内网体系和可拓展的内部信息运行平台,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进程,达到创建节约型机关和无纸化办公要求。要着眼于提高工作效率,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处理事务的习惯。

二是推进建设系统管理部门网络建设,开展建设系统机关联网办公。建设系统行业多、部门多、政府和群众关心事务多,全系统工作大会召开因参会人数过多而无法召开,加之如房屋拆迁、供水、排水、工程质量等方面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在建设系统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手段,改变传统的政务信息传递和交流方式,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失真。

城乡建设范文篇6

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法规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部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加强沟通和交流,不断提高法制协调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进法律服务;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科学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2009年重点工作

全面启动5年立法规划中一档法律、行政法规项目

当前,住房城乡建设立法工作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地方、行业、社会对立法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我部立法工作,促进和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司会同有关司,经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并征求地方、专家意见,拟定了住房城乡建设部5年立法规划,并已经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5年立法规划中的法律、行政法规项目分为一档项目和二档项目。一档项目既充分考虑我部中心工作,也着重关注行业、地方的需求,旨在解决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我部立法工作的重点,包括《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住房保障法》等法律项目和《燃气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等行政法规项目。

考虑到时间极为紧迫,为将5年立法规划落到实处,我司将按照部领导的要求,配合有关司,尽快全面启动5年立法规划中的一档法律、行政法规项目。

组织实施2009年立法计划

我部2009年立法计划已经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立法计划,关键在落实。既然制定了立法计划,立法工作就要照计划执行。为了落实立法计划,我司将会同有关司,按月排出立法项目工作进度表,责任到人,确保按时完成立法任务。

今年我部立法工作重点是《燃气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燃气管理条例》,我司将会同有关司,全力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审查工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我司将会同有关司,加快立法进程,力争上半年呈请国务院审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修订)》,我司将配合有关司,按照已制订的工作方案,抓紧开展相关工作。此外,我司将配合有关司,开展规章起草、修订工作,确保2009年立法计划一档规章项目按计划完成。

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目前,立法程序不完善、立法质量有待提高,是我们立法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开门立法。

在工作机制上,我们将多采用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方式。对5年立法规划中一档法律、行政法规项目,我司已经配合有关司,制订工作方案,落实了工作任务、时间、组织、经费、责任。

在立法工作中,我司将充分发挥法律院校、建设类院校、社会科学研究院等教学科研机构的作用,吸纳地方实践部门同志参与立法,多起用法律、行业管理等多方面专家学者,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法律规定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扎实开展法制协调工作

协调是立法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立法过程中,我司将配合有关司,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听取对方意见。在协调工作中,既要保障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职责的履行,更要以大局为重,以有利于事业发展为首要的衡量标准。

法制协调工作,既包括我部起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过程中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也包括其他部门起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过程中与我部的协调。两者同样重要。法规司将会同有关司,认真办理有关方面征求意见件,积极主动做好协调。

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我部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较多,2006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2件,2007年119件,2008年114件,主要涉及到城市规划、城市房屋拆迁、企业资质核准、房屋权属登记、行政处罚等事项。

在行政复议工作中,我司将尊重地方,充分考虑地方意见。同时,加强行政监督,纠正不当和违法的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根本目的是案息事了,促进社会和谐。我司将根据《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会同有关司,加强做好行政复议的有关调解工作,争取通过调解工作化解双方的矛盾和争议。对于行政复议案件反映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司将配合有关司加强调查研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行业指导,遏制类似案件扩大复议申请的趋势。

普法、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是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我司将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此外,我司将配合有关司,做好行政处罚工作,确保部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合法、合理。同时,在行政应诉中,为相关司做好服务工作。

深入开展规章清理工作

法规清理是部党组确定的我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的重点工作,姜伟新部长对此多次提出明确要求。我司已会同各司完成了规章清理的前期工作,提交了专项报告,查找、梳理、分析了现行规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清理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从目前来看,清理出问题的规章有两种情况:一类涉及部门职能交叉,需要通过制定(修订)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来解决。另一类属于我部职能内事项,可以通过废止、修订有关规章来解决。我司已会同有关司着手规章清理的后续工作,今年拟废止、修订一批规章。

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核工作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是建设法制政府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需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是我司新增加的职责。我司将配合办公厅,明确规范性文件范围、审查内容及程序,制订工作规程,既保障规范性文件合法,又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不影响业务司工作。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城乡建设范文篇7

2013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任务概括为:“一九七一”,即:“一个目标、九项重点工程、七项重点工作和一个保障”。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各项工作在全省、全市处在先进位次,其中城镇化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要在全省保持领先位次。九项重点工程:即①文化艺术中心、②虞舜公园、③张面河与白沙河综合整治、④火车站南广场改造、⑤城隍庙片区改造、⑥化肥沟改造、⑦安顺片区路网工程、⑧火车站南广场路网工程、⑨南部路网工程。七项重点工作:即①城镇化工作、②保障性住房建设、③低碳生态城市建设、④房地产市场整顿与转型升级、⑤建筑市场整顿与农民工工资清欠、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⑦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一个保障:就是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在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依法行政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实效。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城市功能价值提升的新突破

以加快中心城市转型为主线,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完善城市水网,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突出抓好九大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

一是文化艺术中心。重点做好工程建设、管理运营和项目移交等工作。提请市政府尽快确定管理运营方案,完成大剧院和音乐厅托管工作;图书馆尽快协调交付使用;大剧院、音乐厅6月底前完成舞台机械与灯光音响安装调试和室内装修收尾;景观绿化6月底前全部完成;整个项目上半年交付使用,指挥部7月份完成移交工作。二是虞舜公园。做好绿化提升、土建收尾和配套设施完善,3月底全面完成,秋季达到设计效果,指挥部5月份完成移交工作。三是张面河与白沙河综合整治。做好拆迁排障、河道整治和景观绿化,恢复排水和行洪功能,打造生态景观,年底前基本完成。四是火车站南广场改造。成立火车站广场改造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展土地收储和项目融资等工作。加快编制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片区拆迁摸底,稳步推进拆迁改造,先期启动安置房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定开发建设主体,上半年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五是城隍庙片区改造。督促加快项目拆迁和施工图纸设计,确保4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年底前完成工程主体,压茬展开室内外装饰工程施工。六是化肥沟改造。做好玄武街至大圩河段排水渠的疏通改造工作,完善城市排水系统,解决城区内涝隐患,7月底前完成。

二、突出小城镇建设提升,确保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新突破

紧紧抓住当前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以示范镇为突破口,突出抓好规划编制、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确保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一)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筹备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市城镇化发展纲要》,细化“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立足牵头协调职能,会同城镇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机制体制,开展城镇化发展考核,努力在户籍、医疗、社保、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实现突破,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编制《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年城镇化发展报告》。

(二)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注重科学定位,立足小城镇资源禀赋、风俗文化和产业特点,明确城镇发展方向。完善公共服务,加快城镇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幼儿园、敬老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吸聚能力。突出产业发展,按照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的发展方向,以园区为平台,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强化人才支撑,开展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镇村干部轮训。

(三)推动示范镇率先发展。完成示范镇规划修编,推进扩权强镇改革,加大财政、土地、金融等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增强示范镇发展实力。推进示范镇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研究出台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包靠制度,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加快推进镇园融合,逐步理顺县镇财税体制,进一步扩大机构编制调整空间,着力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强示范镇考核管理,实行“月通报、季观摩、年考核”,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20%、25%、20%以上,力争在全省考核中取得靠前位次。

(四)搞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广“多村一社区”建设经验,加快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抓好农房建设改造,新建集中居住农房4万户,改造危房6000户。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治比例达到80%以上,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突出保障房建设管理,确保实现保障体系的新突破

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项目质量和分配管理,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年度任务,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

(一)完善保障政策。出台市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细则,完善保障房政策体系。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适时提高低收入线标准,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

(二)加快项目建设。2013年,省分配给我市各类保障房建设任务17500套(户),其中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00套、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棚户区改造12000户;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7500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00户。要迅速落实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新建项目,要落实用地、资金和税费等优惠政策,尽快完善立项、土地、规划、施工等相关手续,确保8月底前全部开工。对续建项目,要加强调度指导,加快施工进度,完善各项手续,尽快达到竣工条件。继续把保障房纳入社会科学发展观考核,实行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定期检查调度,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严把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材料进场、竣工验收等关口,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终身责任制。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狠抓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整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四)抓好分配确保公平。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做好市区廉租房和公租房分配工作。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执行保障对象申请、审核、公示和年度复核制度。落实保障房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突出绿色建筑发展,确保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新突破

以申报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为契机,全面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启动绿色建筑行动,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意见,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在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引导商业开发项目进行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年内新增绿色建筑标识项目8个。加快前三批低碳社区建设,立项建设第四批低碳社区项目。积极申报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示范,做好材料准备和现场迎查,力争申报成功。

(二)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全面实行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规范节能产品认定,加强建筑节能执法检查,确保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积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节能技术产品。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

(三)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建设,用足用好补助资金,积极落实示范项目,确保9月底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建筑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集中连片推广示范区。

五、突出行业转型升级,确保实现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新突破

大力推进房地产市场整顿与转型发展,合理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商业地产开发比重,优化住房结构,规范市场行为,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发展。编制《2013—2015年市区房地产开发计划》和《2013—2015年市区房地产开发情况分析》,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房地产品牌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严格控制开发总量,把握投放节奏,加强集约利用,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充分发挥片区和功能性设施集聚效应,鼓励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养老养生地产、工业物流地产等新兴业态。不断优化商品住房结构,着力发展高品质住宅和大楼盘,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满足群众多元化购房需求。着力打造地产品牌,对外积极引进知名地产企业入驻,在土地、金融、税收、规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对内不断扶持本地企业,提高企业创优意识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广泛应用“四节一环保”成套技术,积极申报A级住宅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不断提高住宅性能与品质。筹备召开全国第五届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暨市第二届住宅产业博览会。

(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行开发项目闭合式管理,项目实施前,实行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明确项目套型比例、配套设施、住宅产业化和节能环保等要求;建设中,实行项目手册验核制度,核查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内容;竣工后,实行综合验收备案制度,保证工程质量、配套设施等达到要求。规范商品房预销售行为,突出抓好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和预售资金监管,重点把握预售许可、预售方案、预售合同和资金监管等业务环节,按照施工进度和销售情况对预售款拨付进行动态监管。开发预售款监管信息系统,重点对资金拨付流向进行监控。出台《市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信用等级管理规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实行差别化管理。继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加强市场分析监测,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

(三)规范房屋征收行为。出台《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办法》,制定《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配套文件,落实属地责任,规范征收程序,推行信息公开,依法组织征收。着力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配套政策体系和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对市属重点项目征收补偿的指导包靠和协调调度。

(四)加强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完善物业管理政策,实行物业项目承接查验制度和物业项目经理资格管理制度,健全物业项目退出机制,推进物业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加强物业管理执法检查,规范物业服务市场秩序。开展优秀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评选,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六、突出市场规范管理,确保实现建筑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抓住建筑市场这一根源,严格落实法定建设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抓好清理整顿和规范提升,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完善并深入推进建筑市场包靠督导和考核通报制度,实现建筑市场常态化监管。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施工许可、竣工结算备案、验收备案、工程档案归集监管。规范招投标工作流程,完善招投标管理服务系统,提高招投标透明度。对招投标情况每个季度一检查,确保一个项目也不漏。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等进场交易。全面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监管,强化造价咨询市场管理。启动市区地下管线档案普查和动态管理系统建设,严格执行“两书一证”制度,实现城建档案归集管理全覆盖。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等级评价,强化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行为监管。落实《外地进潍建筑业企业管理办法》,狠抓外地进潍企业管理。加强二级建筑市场管理,狠抓建筑施工合同鉴证备案,规范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行为。组建建筑市场执法队伍,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监管。开展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检查,淘汰30家“不达标”企业。加强劳务人员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出台《市建筑企业劳动保险金管理办法》,维护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二)狠抓建设领域清欠。落实建设单位和总承包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劳务工资兑付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工程款拨付和劳务工资支付管理规定等制度,实现清欠工作由“被动清”向“主动防”转变。加强施工现场劳务人员实名管理,抓好劳务人员合同签订,实现劳务合同全覆盖。加强工程建设资金专项监控,落实劳务工资专户管理和工资卡制度,切实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

(三)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出台《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意见》,鼓励企业开拓市场、培育品牌、增强实力。扶持企业上档升级,完成昌大建设集团特级资质申报。规范装饰装修市场,加快外墙外保温、预拌砂浆等专业企业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乡镇工程,强制推广预拌商品混凝土。加快建筑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我市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市政园林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七、突出长效机制建立,确保实现质量安全监管的新突破

把建筑工程实体监督与建筑市场行为监管有效结合,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行为,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狠抓工程质量。深入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目标预公示制度,严格落实质量通病防治和分户验收制度。抓好“双优”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战略,积极争创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二)强化安全监管。充实专业监管力量,加强对各类开发园区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提高标准化工地创建水平。继续推行建筑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提高监督工作信息化水平。规范监理市场秩序,推行监理项目人员备案制度。开展建筑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抓好冬季停工、春季复工、汛期施工等专项整治,加强对深基坑、高大模板、起重机械、施工用电等重大危险源监控,进一步加大事故惩处力度。

(三)抓好建筑材料检测管理。突出抓好建筑用砂质量监督,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用砂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砂监管,强化工程主体混凝土构件强度检测,坚决杜绝使用麻刚沙等不合格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四)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监管。建立健全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网络,制定考核管理办法,每季度对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进行飞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立即吊销企业资质,对质量不高、产量较低的企业,给予三个月整改期限,仍未达标的吊销企业资质。

(五)抓好施工现场环境治理。严格落实《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管理十项规定》,建筑渣土必须使用全封闭厢式车辆运输,施工现场必须安装车辆冲洗设施,严禁现场搅拌混凝土,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

八、突出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服务水平的新突破

把房屋登记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巡查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房屋登记管理水平。

(一)加强房屋登记规范化管理。开展“房屋登记管理规范年”活动,贯彻落实《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抓好房屋登记官学习培训,优化统一业务流程。推行房屋隐性共有人实名登记,实行存量房交易网上备案。开展新建商品房预测绘业务,规范房产测绘工作流程。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做好网签员、测绘员、登记员“三员”培训。抓好房屋中介机构管理。继续试点推行房证一起交接工作。不断提升住房置业担保服务水平。探索推进农房登记工作。

(二)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推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数据异地备份。稳步实施市区房地产GIS系统建设,逐步达到“以图管房、房地关联”的目标。加强房屋登记档案管理与利用,确保房屋登记信息数据安全。

九、突出干部作风建设,确保实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的新突破

认真贯彻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发扬干事创业、拼搏奉献的建设者精神,全面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快提升素质能力。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每周定期学习制度,邀请专家教授授课指导,鼓励攻读在职学位,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解决好“学识不足、能力不强”的问题。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包靠制度,到工作一线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本领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强化四种意识,在全系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即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牢记责任;强化实干意识,进一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拼搏实干;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积极主动、周到细致、提高效率;强化创优意识,进一步比学赶超、加压奋进、争创一流。加强机关建设,严格落实“三个不准、一个公开”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强化督查考核,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深化行风建设,提高为民服务意识。继续开展微笑服务、引导服务、延时预约服务、跟踪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积极参与市直部门公共服务绩效考核试点,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实行行政审批联席会议常态化。完善审批系统平台,实现业务办理阳光操作。全力支持滨海发展,从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注重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工作流程、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的研究创新,着力破解难题,全力打造工作亮点和品牌。积极开展“七争”工作,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资源。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

城乡建设范文篇8

大家好!

首先,欢迎并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会。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在座的各位介绍中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村镇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经历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不仅是农业活动向非农业活动转换和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的过程,也将对社会构成、思想文化的传播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今,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国是一个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城乡人口转移的规模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各国共同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今天,中国的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关系中国,而且影响世界。

城乡建设范文篇9

(一)壮大产业,努力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贡献。

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建筑业要牢牢抓住国家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机遇,将工作的突破口集中在调结构、促外拓、抓劳务、保增长上,力争全年完成产值2500亿元。一是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优势企业扩展经营范围,积极向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转移,力争在高速公路、市政环保、轨道交通、隧道、钢结构、送变电等领域,有一批企业的资质和建设水平得到提升。支持省内优势企业与国内大型骨干企业特别是央企对接与合作,支持施工企业与设计科研单位合作,增强竞争力。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切实改变现行项目经理大包干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项目的控制力,彻底扭转利润下移、企业空心化、项目经理坐大等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被动局面。引导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经营机制,推进科学管理。今年省建设厅将组织开展“非公企业发展研讨班”系列活动,提升非公企业家综合素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大力开拓外埠市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围绕外拓企业合理需求,简化程序,完善措施,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推介力度。今年将组织部分建筑企业赴中东、非洲等地考察,并会同有关部门搭建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平台。全年省外产值要突破600亿元,海外工程营业额力争达到10亿美元。四是继续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大力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全行业吸纳农村劳动力要达到270万人,实现建筑劳务收入210亿元。加强农民工骨干和作业队长培训,完善农民工学校创建机制。

大力发展勘察设计业。全年要求完成初步设计投资额740亿元,施工图设计投资额1200亿元。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加强对企业资质及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坚决杜绝一切损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行业潜规则。加强施工图审查,规范设计变更,重点查处擅自改变设计图纸和不按施工图施工的违规行为。创新行业发展模式。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项目代建、技术咨询服务等相关领域拓展。按照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设计方针,创作满足社会各阶层需要的设计作品。

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近期下发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省两办出台的18号文件,各地要尽快出台配套措施。省建设厅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提振市场信心。二要鼓励居民购房,切实扩大住房消费。积极发展房地产信贷,落实7折优惠利率贷款政策,加强公积金中心和商业银行合作,提供住房公积金和商业银行组合贷款,提高消费者支付能力。减轻二手房交易税赋,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改善型住房需求,积极推行消费者购房落户政策。加大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三要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合理价格促进销售。对房地产企业调整住房销售价格中出现的纠纷,要做好化解工作,引导当事人依据合同约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房地产开发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各级房地产管理部门要配合银行金融部门,支持解决开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在建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有实力、有信誉的房地产企业兼并重组企业和项目。四要继续深入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房屋拆迁、开发建设、产权交易、物业管理等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管网改造,提高供水设施利用效率。加快启动长沙地铁、长株潭城际轻轨等重大城市公交项目建设,抓紧“3+5”城际轻轨建设论证。引导和支持长沙、衡阳、岳阳、常德等大中城市建成一批公交枢纽站、港湾式停靠站及公交专用道系统。加快城市燃气管网改造,提高清洁能源普及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城市中心区、城郊结合部的绿化建设,大力发展节约型绿化,继续开展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保护和提质工作,力争今年再创3-5个部级风景名胜区。认真做好“中国丹霞”及“泰山扩展四岳”申遗工作,力争“中国丹霞”申遗早日取得成功。

关于重点工程建设问题,昨天省政府已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我们一定要履行好省政府赋予建设部门重点项目管理的职能,抓好项目实施中的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安全监督等各个环节,做好与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特别是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治理等四大领域的项目,要加大服务力度,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中的重大作用。

(二)关注民生,尽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制定的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我省今后三年要新增廉租住房28.4万套、租赁补贴7.1万户,其中今年分别新增9.9万套和2.5万户。一要尽快组织实施调整后的《湖南省2009-2011住房保障规划》。各市州房地产管理部门要与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今天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要求,抓紧落实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尤其要抓紧做好今年项目的申报工作。最近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新建廉租住房的补助力度,适当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我们要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筹措配套资金,确保财政预算资金、土地出让净收入和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等三项资金到位。二要广辟房源。除集中新建、改建、购买房屋和抓好棚户区(危旧房屋)改造外,要加大在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中的配建力度,配建比例分别达到2%和10%以上。要把棚户区改造、国有林区、国有工矿企业、国有建筑企业、中小学校等在住房搬迁和维修改造过程中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的,纳入房源筹集范围。各地要结合实际搞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今年全省新增经济适用住房200万平方米。三要加快建设进度。已开工建设的廉租住房项目,要加快施工,争取尽早投入使用;纳入今年建设计划的项目,上半年内必须开工。同时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四要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监管,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力争今年全省住房公积金归集达到110亿元,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60亿元。要健全监管机制,严格监管制度,确保公积金运行安全。

全面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今年要建成污水处理厂70个,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5%。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各地要认真落实2月6日召开的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通过加强督查、实行问责制、主要领导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加大落实力度,确保按期完成任务。同时大力推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目前我省还有3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和70个县(区)没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各地要抓紧规划,加快建设,今年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4%。要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收费方式改革,探索建立委托和自行征收相结合的征收模式,有效解决收费难问题。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加快《湖南省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立法工作,依法推进建筑节能。加强新建项目建设全过程重点环节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确保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达80%以上,其中长沙市要达90%以上。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工作。推广应用“四节一环保”技术和产品,鼓励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支持建造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

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要认真吸取去年几起建筑施工重大事故教训,下大力气抓好质量安全工作。第一、加强监督执法。充分运用建筑市场行政许可、招投标监管、施工许可、开工安全条件审查、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和竣工验收备案等手段,督促市场主体履行职责。重点开展房地产、监理、检测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对建设单位违法违规以及借用施工、监理单位资质,私招乱雇、自搭项目班子进行施工的,要坚决制止,并予以严厉处罚。特别是面对今年投资任务重、建设项目多、进度要求快的新形势,一定要严格建设程序,加大监管力度,防止豆腐渣工程发生。针对长沙地铁、过江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省建设厅将组织专门力量配合长沙市搞好指导和监管。第二、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继续抓好全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考核认定工作,推进监管队伍规范化、职业化、技能化。加大对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及监督人员的执法考核。组织开展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效能监察,确保各项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落实到位。第三、建立建筑市场社会监督体系。除继续完善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外,省建设厅今年将专门拿出一笔资金,鼓励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对扰乱建筑市场的行为和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投诉或举报,对其中事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举报信息将给予奖励。在建筑市场管理方面,要切实加强施工招投标管理,重点治理虚假招标和围标串标问题。加强工程造价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计价行为。加强劳保统筹管理,抓好劳保基金的收取和拨付,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切实维护建设领域和谐稳定。强化城市供水、供气、公交、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和饮用水水源水质预警机制,加强对湘资沅澧特别是湘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和出水口在线监测,确保饮水安全。认真落实建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继续推动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重视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等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认真做好信访、综合治理、维稳等工作。

(三)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建设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创新,增强规划对新型城市化的指导作用。首先,创新规划编制理念,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城镇体系结构,明确城镇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布局,注重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重点抓好《长株潭“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支持“3+5”城市群及有关城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深化完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提高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覆盖城市规划区面积达85%以上。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制定全省示范镇、重点镇给排水和生活垃圾专项规划,启动“三湘名镇”和“特色旅游景观示范镇”评选活动。加强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启动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其次,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强化省级统筹,加强垂直监督,提高市县效能,健全村镇管理”的思路,构建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精简统一、运行高效的层级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制。重点健全村镇规划管理机构,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改进规划许可管理,提高规划服务效率和水平。第三,强化规划监督管理。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规划督察员等决策和监督机制。开展城乡规划执法大检查,制定城乡规划廉政建设管理规定,严格控制随意调整变更规划指标的行为。争取年内颁布实施《湖南省〈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

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加快市政单位事改企步伐,为市政建设投融资创造体制条件。完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资源转化、资本注入、债务偿还和人才激励机制,做实做大各级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平台。拓展城建融资渠道,扩大债券、信托、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比例。优化城建投融资环境,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投融资主体之间的关系。深化特许经营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努力引进具有较强实力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市政公用企业运营商,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构建和谐城管。把社区管理摆在城市管理的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城管进社区”。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推广长沙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推动数字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普查,高度重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四)改进工作方法,着力创造工作亮点。

第一、集中精力抓大事。大家每年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成几件大事。实践告诉我们:工作平推,就难免平庸。今年,中央把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城乡建设系统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努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将工作重点放在城乡规划、重点建设、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和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要集中优势资源和优势力量,力争在一些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形成亮点,创造经验。省建设厅将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小区”建设,启动“城乡一体化”、“城镇住房保障”、“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等示范工程项目。

第二、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和复杂局面,对各级领导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春贤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要求,要加强学习,善于谋大、谋远、谋深。对于建设系统来说,我认为关键要提高三种能力:一是宏观思维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研判,跳出局部看全局,融入全局谋局部。目前,城乡建设领域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很多,如果单方面地看、单个问题地抓,很难有大的突破,必须放在全局的角度、挤上全局的“班车”来谋划,才能找到应对之策。二是执行能力。要牢固树立“执行力就是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春贤书记多次强调,要在执行力中考察干部,在抓执行力中提高干部素质。各级建设部门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刻领会各级党委、政府的战略意图,少说多做,埋头苦干,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是统筹协调能力。建设部门涉及面广,打交道的行业和部门多,尤其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勇于面对矛盾,善于破解难题,长于同各方面打交道,为履行职责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尤其是建设口各局,要切实增强系统意识,加强联系,相互支持,增强凝聚力。

城乡建设范文篇10

但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保”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等影响。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启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各项建设指标如期完成,实现了城乡建设事业平稳发展。

核发公、私项目“一书三证”183份,全年全县工民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78241万元。其中。投资54018万元;实施县城基础设施项目12个,总投资6479万元;全县村镇建设投入17744万元。农危改项目县级配套资金800万元。全县城镇建筑业完成投资约12694.1万元,同比增长34.15%创税收约411.26万元,拉动相关产业产值约7235.63万元,其中制石、砂、砖业约3173.51万元,水泥、钢材销售约3808.25万元,装饰装修业约253.87万元。房地产一级市场完成销售3531.71万元,同比增长92.26%房地产二级市场交易约2623.58万元,同比增长17.58%共创税收约448万元。

超计划71公顷;完成县城道路新建、改造1.8公里;完成房地产开发5万平方米,全年全县城镇化水平从29.74%增至30.74%增加1个百分点;完成规划编制171公顷。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6平方米;实现劳动力培训转移80人;县城绿地率从21.5%增至24%增加2.5个百分点;绿化覆盖率从31.8%增至33%增加1.2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5.3平方米增至6.02平方米;县城建城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含高镇镇建城区)建设乡镇集贸市场、停车场4个,完成乡镇街道建设3公里。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

完成县府南路片区、圆台东路的片区、大龙生态示范区龙洞片区及三都镇龙苑新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白果新区廉租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城综合交通、廖家坡建设整治等项目规划及王佑镇总体规划;完成大龙生态示范区中心区中段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白果新区滨河景观规划建设方案。

私建268个)按《城乡规划法》审批建设项目183个,全年共受理各类报建工程项目283起(公建15个。其中,核发私人建房“三证”147户;核发包括长田工业园区项目在内的公建项目的一书三证”36个;协助规委会审查建设项目14项,完成规划公示15项(次).

共查处违法违章建筑53户,截止目前。总面积4715平方米;新建放线36户;签订文明施工责任书40户;下达限期拆除通知27户,其中,24户已上报政府请求强制拆除,3户在规定期限内已自行拆除违法建筑;验收房屋41户;对23户建房户下达了停工整改;派出监察人员配合断杉镇政府查处违章建筑1起。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今年以来市政建设共投入资金6479万元,一是加大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实施了县城拦污沟工程、涟江路与涟江大桥交叉口改造、永红大道、南门桥改造、309省道改线工程、涟江路与白果大道交叉口渠化改造、永红大桥至酒厂路、白果新区体育活动中心、涟江河沿河整治、涟江吧海二期绿化等工程。此外,还启动和完成了圆台东路片区开发、白果新区涟江河滨河步道、四中校门等项目及附属工程建设。9月19日“三桥两路一园”系列工程竣工典礼圆满举行。

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及农村危房改造。污水处理项目于9月30日实现单沟通水试运行,二是重视民生工程。结束了县城区污水直接排放的历史,该项目总投资3540万元,其中厂区部分采取BOT运作模式现已基本完工,日处理污水能力1万吨(目前达到7千吨/日)截止目前已得到上级各项工作经费补助3398万元,实际投入1420余万元(不含厂区的建设投入)完成收集管网10197米建设(其中主管网3910米)完成垃圾处理项目申报工作。年初我县作为全州农危房扩大试点县之一,任务为418户,获得各级补助资金493万元,现已全部验收并入住。第二批530户农房改造,截止12月30日,均已全部竣工,入住142户,入住率64.2%完成除五保户外427户的验收工作,获得各级补助资金643.5万元。

三、城镇建设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补种植各类苗木100余株;投资450余万元,1强化公用事业管理工作力度。完成白果大道树池青石道牙安装3000余米;城区内种植行道树500余株。实施完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涟江吧海二期”工程;完成惠民桥桥头200余平方米街头绿化;圆台边、惠龙花池加装柱型网护栏180米;实施白果大道、太平寺交叉口圆盘、惠民桥头等绿化工程。投资80万元启动建设城区路灯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预计2010年1月底前可竣工;维修路灯、广告灯箱800余盏(块)保证亮灯率在95%以上,灯箱广告完好率达90%以上;投入近180万元安装路灯285组、912盏;投入70余万元实施涟江河畔亮丽工程;完成城区出入口广告维修,完成惠明路、县府路等护栏维护,城区主大街交通标线翻新,完成城区各地排水沟、污水检修孔、下水口、路面设施检修及剧院路口人行道改造等。将涟江路、县府路、惠兴路、商贸街列为“清扫保洁示范街”按照全国卫生城市检查标准实施清扫保洁;年度安全清运垃圾4万吨,清运率95%以上;截止11月30日,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108万元,全年预计115万元,保证了环卫工人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和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投入8.7万元对通往垃圾填埋场225米道路进行硬化。

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对户外广告的管理;三是加大占道经营管理力度;四是加大违规行为管理力度,2加强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目前共治理纠正各类违法违规、不文明行为、五脏五乱”15000多起(次)。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开展全县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整治行动。25个乡镇开展危房鉴定、白蚁防治行动,3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监管。出具危房鉴定报告37宗,鉴定面积6000平方米。

截止目前,4严格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执行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除制度。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制度等。共对28个报建项目(其中市政工程5个)实施了全程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签订率100%收缴劳保统筹费25.774万元;依法对21个项目开展招投标;开展30次大小工程安全检查活动,发出工程质量及安全整改通知380余份并全部整改完善。

四、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

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自月日召开全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来。局始终以“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机制、促进科学发展”为学习实践目标,紧紧围绕“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这一主题,扎实开展以“三思三创双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先后以促进建设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建设系统内多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广大干部职工共同探讨现阶段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帮助大龙乡民中村脱贫致富为目标,深入该村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与当地村民促膝交谈,共谋发展之路;局班子及成员带头开展调研,深挖现阶段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了对今后建设工作开展具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分析检查报告;接受省、州及县的评估考核,获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这些工作不仅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本质的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有效查找和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创新工作机制体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今后我县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