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思考

时间:2022-09-19 06:14:00

城乡统筹思考

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大开放”战略。主要任务是把握经济全球化重要机遇,调整传统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走一条内陆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道路。战略目标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产业转移,扩大贸易规模,组织外派劳务,争取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3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到20亿美元,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密集区、出口制造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科技合作与技术创新平台、国际金融资本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坚持统筹城乡对外开放,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一是推动国别(地区)产业聚集发展。主要以韩国、日本、德国及台湾地区在渝产业园区为载体,引进自动控制、汽车制造、装备制造、芯片制造等产业链高端环节;以璧山、荣昌、永川等区县为基地,发展鞋类、灯具、服装、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二是推动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好国家汽车、科技兴贸医药、服务外包、装备工业大型成套设备制造和农产品出口基地。三是推动企业海外和谐发展。主要是引导企业参与中非及与东盟的多双边合作项目,鼓励与大型企业联合承接海外工程。四是推动服务贸易纵深发展。主要是争取金融、保险、电信、物流、教育、科研等领域服务贸易政策在**试点开放。

坚持“大开放大创新”,建立“一圈两翼”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一是开展主城科学发展示范。引导出口由无牌和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变,指导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提升出口制造国际竞争能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完善涉外经济公共服务新体系;二是推进中心城市改革试点。下放企业外贸出口经营权审核备案权、限额内新办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核审批、三资企业的变更审核审批、外商邀请等外经贸行政权;三是进行库区开放综合试验。落实“万商西进”、“农产品示范区”、“农产品出口基地”、“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国际无偿援助”、“人才研修工程”等36个项目,建设15个“部级万亩生态蚕茧基地”、12个万担优质茧基地区县(市),形成20000户十担户、2000个百担社、200个千担村、20个万担优质茧基地镇乡。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贸易与产业同步发展。一是实现全球配置资源要素,加快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依托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天然气与石油工、材料产业、创意产业等产业基地,引进IT芯片、天然气和乙烯、机电和装备制造等跨国公司战略投资。二是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出口核心竞争力。主要建设汽车、摩托车、通机、船舶、IT等五大出口基地和生猪、柑桔、榨菜及盐渍菜、茶叶、茧丝绸等五大出口示范区,扩大自主品牌出口。三是推动“走出去”便利化,开拓企业境外发展空间。建设韩中国际产业园区、中国(北非)突尼斯工贸园区、中国**(老挝)农业综合园区建设,提供企业海外并购、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便利化服务。

坚持建设内陆地区一流口岸,增强口岸的辐射力和聚集力。一是完善口岸设施配套服务。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要求,完善永川、江津口岸联检职能,推动寸滩港、人和公路等口岸建设和电子口岸电子联网监管;二是构建西部航空国际货运枢纽。主要开发和巩固南亚、东南亚印度客货航线、**—达卡和**—吉隆坡航班航线,发展万州机场支线运输;三是促进口岸物流发展。引进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增强码头、空港、涪陵、万州口岸物资中转、仓储、加工、配送等区域性物流分拨功能;四是完善口岸协作机制。分别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海关的关贸、税贸、检贸、工贸和港贸联动机制。争取到2010年建成以江北国际机场和寸滩水运两个一类口岸,万州水运、涪陵水运、江北公路、团结村铁路四个二类口岸,实现机场旅客总吞吐量1200万人次/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亿吨。

坚持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结合,建设内陆地区国际会展中心。一是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试点启用“修正BOP”统计办法,参照货物贸易促进政策鼓励拓展物流、金融、保险、电信、教育、科研等领域国际业务,落实软件、信息、金融、保险、文化、专利、旅游、运输、建筑等出口鼓励政策;二是培育服务贸易重点企业。依照“大开放、大格局、多主体”的发展思路,培育物流服务、软件开发、跨境外包、职业教育、物业管理、经贸会展、设计咨询等服务领域大型企业集团;按照国家鼓励类产业政策向软件外包、国际货代、外派劳务中介、技术服务贸易、国际会展等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三是改善国际会展配套设施。依托国际会展中心和专业性技术展览中心、工贸展览中心等,引进国际会展专业管理机构,举办国际展会、国际双边会议、国际商务会议,把“渝洽会”打造成为投资、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交流展示平台。四是加快国际会展机制改革。按照靠近产地或市场的原则,鼓励国际会展专业机构入驻**,争取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承办专业性会展,承办进口商品专业博览会。

坚持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进一步改善涉外经济运行的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开放的发展环境。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开放形象”意识,积极营造“公平竞争、合作双赢、共求发展”的发展环境;二是打造西部一流的商务环境。培育专业性服务机构,改善外籍人士就医、外子女就学和休闲娱乐环境,营造诚信、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三是完善涉外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创新投资贸易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外经贸管理职能转变,建立涉外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发展开放型经济长效促进政策。四是加快培训涉外经济人才。引进国际专业培训机构,加快培养国际贸易、机械电子、计算机应用、物流仓储、采购供应、电子商务、英语文秘、酒店管理等涉外经济领域内的实用型人才。